CN111726836B -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6836B
CN111726836B CN201910219037.6A CN201910219037A CN111726836B CN 111726836 B CN111726836 B CN 111726836B CN 201910219037 A CN201910219037 A CN 201910219037A CN 111726836 B CN111726836 B CN 1117268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terminal device
rate
side uplink
servic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190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6836A (zh
Inventor
彭文杰
王君
肖潇
戴明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190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683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0654 priority patent/WO202018733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6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6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68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可应用于涉及车辆驾驶的系统,比如自动驾驶系统或V2X系统。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该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其中,该终端设备能够同时配置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该终端设备基于该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在侧行链路上采用该第一模式进行传输。基于该方案,可以解决当允许一个终端设备同时配置多个模式时,可能导致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传输的总速率超过终端设备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者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称为PC5口。PC5口上的不同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称为侧行链路(sidelink,SL)。PC5口一般用于车辆与外界通信(vehicle toeverything,V2X)等可以在设备间进行直联通信的场景。
其中,在LTE V2X中,终端设备获取V2X SL资源的方式包括模式3(mode1)和模式4(mode2)两种。其中,在模式3下,由基站为终端设备调度用于SL传输的V2X SL资源。在模式4下,由终端设备自己确定用于SL传输的V2X SL资源V2X SL资源,不需要基站进行调度。并且,在LTE V2X中,一个终端设备只能配置一种模式,即终端设备的所有业务都只能是通过模式3或模式4获取V2X SL资源。在NR V2X中,终端设备获取V2X SL资源的模式也有两种,类似于上述的模式3和模式4,在NR V2X中相应的称为模式1和模式2,在此不再赘述。
然而,以LTE V2X的现有机制为基线,若NR V2X中也只允许一个终端设备只能配置一种模式,那意味着所有的业务都只能通过模式1或模式2获取V2X SL资源。考虑到NR V2X中,V2X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s,QoS)要求的多样性,如果全部通过模式1获取V2X SL资源,则会造成V2X SL资源的浪费。例如有些业务数据的QoS要求并不高,但由于这样的限制,这些业务数据也只能通过模式1获取V2X SL资源,从而会造成空口资源的浪费。如果全部通过模式2获取V2X SL资源,若存在V2X业务的QoS要求很高,则可能无法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基于此,考虑在NR V2X中支持一个终端设备可以同时配置模式1和模式2。具体的,可以是不同的V2X业务通过不同的模式获取V2X SL资源;可以是一个V2X业务的不同QoS要求的数据通过不同的模式获取V2X SL资源;可以是在同一个载波上配置不同的模式;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载波上配置不同的模式等。
然而,由于目前基站从核心网获取的用于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传输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并不区分模式1和模式2,模式1下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的传输速率能够受基站控制,但是模式2下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的传输速率是终端设备自己确定的。因此,当允许一个终端设备同时配置模式1和模式2时,按照现有技术,可能导致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传输的总速率超过终端设备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可以解决当允许一个终端设备同时配置多个模式时,可能导致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传输的总速率超过终端设备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该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其中,该终端设备能够同时配置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该终端设备基于该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在侧行链路上采用该第一模式进行传输。基于该方案,由于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进而基于该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在侧行链路上采用第一模式进行传输。也就是说,在第一模式下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的传输速率能够受终端设备的控制,而终端设备能够同时配置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二模式下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的传输速率能够受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控制,因此该方案可以解决当允许一个终端设备同时配置多个模式时,可能导致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传输的总速率超过终端设备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的问题。比如,假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式为NR系统的模式2,第二模式为NR系统的模式1,则基于该方案,可以解决当允许一个终端设备同时配置模式1和模式2时,可能导致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传输的总速率超过终端设备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该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其中,该第一RRC消息包括该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或者,该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一非接入层NAS消息,其中,该第一NAS消息包括该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可能携带在由无线接入网设备生成的RRC消息中,或者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可能携带在由核心网设备生成的NAS消息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接收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该终端设备基于该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该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进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侧行链路传输。基于该方案,由于终端设备可以获取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进而基于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进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侧行链路传输,因此可以实现业务类型粒度的侧行链路速率控制,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控制。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该终端设备基于该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该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进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侧行链路传输。基于该方案,由于终端设备可以获取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进而基于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进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侧行链路传输,因此可以实现业务类型粒度的侧行链路速率控制,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控制。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设备接收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该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二NAS消息,该第二NAS消息包括该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即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可能携带在由核心网设备生成的NAS消息中。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一模式或该第二模式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可能适用于第一模式传输或第二模式传输。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三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获取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三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从而可以实现不同模式下业务类型粒度的侧行链路速率控制,进而实现更精细化的控制。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设备接收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该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二RRC消息,该第二RRC消息包括该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即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可能携带在由无线接入网设备生成的RRC消息中。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获取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和该终端设备在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该第一RRC消息包括该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其中,该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用于该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采用该第一模式进行传输。其中,第三方面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第一方面,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无线接入网设备获取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和该终端设备在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该第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确定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模式传输下的该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和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模式传输下的该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无线接入网设备获取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和该终端设备在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模式传输下的该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和该终端设备在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七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该第七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确定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该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消息,该第二RRC消息包括该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该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消息,该第二RRC消息包括该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一模式或该第二模式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三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其中,第三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七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该第七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确定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该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消息,该第二RRC消息包括该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其中,第四方面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第二方面,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该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消息,该第二RRC消息包括该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该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其中,第五方面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第二方面,在此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存在数据需要在通过第二模式获取的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其中,该终端设备能够同时配置第一模式和该第二模式;该终端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第一模式已用的标识或者该第二模式可用的标识,该标识包括逻辑信道的标识、逻辑信道组的标识或者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该终端设备接收来自该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与第一标识对应的配置信息,其中,该配置信息中包括该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为该第二模式可用的标识中的部分或全部标识。基于该方案,由于终端设备向基站上报第一模式已用的标识或者第二模式可用的标识,由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模式已用的标识或者第二模式可用的标识,确定第二模式对应的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因此可以避免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或者单播连接,或者组播业务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进行传输,两者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和HARQ进程选择冲突的问题。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模式已用的标识或者第二模式可用的标识,其中,该终端设备能够同时配置第一模式和该第二模式,该标识包括逻辑信道的标识、逻辑信道组的标识或者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与第一标识对应的配置信息,其中,该配置信息中包括该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为该第二模式可用的标识中的部分或全部标识。其中,第七方面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第六方面,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第六方面或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模式和该第二模式共享与目的标识关联的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逻辑信道组的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或者,该第一模式和该第二模式共享与载波指示信息关联的HARQ进程标识。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在第一载波上配置第一带宽部分BWP和第二BWP,其中,该第一BWP为该第一模式对应的BWP,该第二BWP为第二模式对应的BWP;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在第一载波上配置第一BWP和第二BWP。由于该方案可以在一个载波上配置两个BWP,一个BWP用于第一模式,一个BWP用于第二模式,因此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进行传输,可以保证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配置不冲突。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无线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在第一载波上配置第一带宽部分BWP和第二BWP,其中,该第一BWP为该第一模式对应的BWP,该第二BWP为第二模式对应的BWP。其中,第九方面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第八方面,在此不再赘述。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存在第一数据需要在通过第二模式获取的第二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该终端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数据的信息或者通过第一模式获取的第一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该第一数据的信息,其中,该第二数据为在该第一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的数据;该终端设备接收来自该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在第一载波上配置第三BWP,其中,该第三BWP中包括该第一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和该第二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仍然是一个载波上只能有一个BWP,且同时支持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从而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进行传输,可以保证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BWP配置不冲突。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数据的信息或者通过第一模式获取的第一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一数据的信息,其中,该第二数据为在该第一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的数据;该第一数据为在通过第二模式获取的第二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的数据;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在第一载波上配置第三BWP,其中,该第三BWP中包括该第一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和该第二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其中,第十一方面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第十方面,在此不再赘述。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存在第一数据需要在通过第二模式获取的第二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该终端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第一数据的信息;该终端设备接收来自该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三配置信息,该第三配置信息用于在该第一载波上配置该第二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该终端设备接收来自该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三配置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将通过第一模式获取的第一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和该第二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确定为该第一载波上配置的第四BWP上的资源池。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终端设备而言,终端设备会需要同时维护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专用信令给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二模式的资源池,同时终端设备会基于广播消息中的BWP配置,确定其他业务进行第一模式传输需要的资源池。实现性的,终端设备将第一模式传输对应的资源池并到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专用信令给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模式的BWP中进行维护。从而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进行传输,可以保证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BWP配置不冲突。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数据的信息,其中,该第一数据为在通过第二模式获取的第二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的数据;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该第三配置信息用于在该第一载波上配置该第二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其中,第十三方面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第十二方面,在此不再赘述。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第四配置信息和第五配置信息,其中,该第四配置信息用于在第一载波上配置该第一模式对应的BWP,该第五配置信息用于在第二载波上配置第二模式对应的BWP;终端设备根据第四配置信息,在第一载波上配置第一模式对应的BWP;以及终端设备根据第五配置信息,在第二载波上配置第二模式对应的BWP。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要求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只能用于不同的载波,从而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进行传输,可以保证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BWP配置不冲突。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获取第四配置信息和第五配置信息,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配置信息和第五配置信息;其中,该第四配置信息用于在第一载波上配置该第一模式对应的BWP,该第五配置信息用于在第二载波上配置第二模式对应的BWP。其中,第十五方面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第十四方面,在此不再赘述。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种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或第十方面或第十二方面或第十四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比如是车载通信装置,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比如各种类型的车辆,或者是上述终端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系统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或第九方面或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三方面或第十五方面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是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系统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或第十方面或第十二方面或第十四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比如是车载通信装置,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比如各种类型的车辆,或者是上述终端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系统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或第九方面或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三方面或第十五方面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是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系统芯片。
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之后,根据所述指令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或第十方面或第十二方面或第十四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比如是车载通信装置,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比如各种类型的车辆,或者是上述终端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系统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或第九方面或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三方面或第十五方面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是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系统芯片。
第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或第十方面或第十二方面或第十四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比如是车载通信装置,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比如各种类型的车辆,或者是上述终端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系统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或第九方面或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三方面或第十五方面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是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系统芯片。
第二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或第十方面或第十二方面或第十四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比如是车载通信装置,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比如各种类型的车辆,或者是上述终端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系统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或第九方面或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三方面或第十五方面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是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系统芯片。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第十六方面至第二十一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十五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和/或上述方面所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七;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八;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式2对应的BWP中的资源池的位置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九;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一;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二;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DMA,SC-FDMA)和其它系统等。术语“系统”可以和“网络”相互替换。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通用无线陆地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超级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等无线技术。E-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演进版本。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LTE和基于LTE演进的各种版本是使用E-UTRA的新版本。5G通信系统是正在研究当中的下一代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之为NR系统。其中,5G通信系统包括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简称N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独立组网(standalone,简称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或者,N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和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此外,通信系统还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都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上述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不限于此,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0。该通信系统10包括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20,以及与该无线接入网设备20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30。其中,不同的终端设备30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以图1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与任一能够同时配置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终端设备30进行交互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接入网设备20获取终端设备30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和终端设备30在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进而,无线接入网设备20向终端设备30发送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该第一RRC消息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终端设备30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20的第一RRC消息之后,基于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在侧行链路上采用第一模式进行传输。
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接入网设备20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一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该第一NAS消息包括终端设备30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无线接入网设备20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终端设备30在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进而,无线接入网设备20向终端设备30发送第一NAS消息。终端设备30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20的第一NAS消息之后,基于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在侧行链路上采用第一模式进行传输。
其中,上述方案的具体实现将在后续方法实施例中详细描述,在此不予赘述。基于该方案,由于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进而基于该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在侧行链路上采用第一模式进行传输。也就是说,在第一模式下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的传输速率能够受终端设备的控制,而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获取终端设备在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即第二模式下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的传输速率能够受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控制,因此该方案可以解决当允许一个终端设备同时配置多个模式时,可能导致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传输的总速率超过终端设备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的问题。比如,假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式为NR系统的模式2,第二模式为NR系统的模式1,则基于该方案,可以解决当允许一个终端设备同时配置模式1和模式2时,可能导致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传输的总速率超过终端设备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也可以表述为终端设备在通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方式获取的侧行链路资源上进行业务数据传输时的限制速率,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是一种将终端设备30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或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或者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或者5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基站,宽带网络业务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汇聚交换机或3GPP接入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30可以是车辆(vehicle);也可以是安装在车辆上用于辅助车辆行驶的车载通信装置或者车载终端,或者车载通信装置或车载终端内的芯片。其中,该车载终端可以是用于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终端或者可用于终端中的芯片等。其中,终端可以是5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终端代理或终端装置等。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或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该车载终端可以是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与终端设备30也可以称之为通信装置,其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和终端设备30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终端设备3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处理器301为例进行说明)和至少一个收发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收发器303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终端设备3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存储器302为例进行说明)、至少一个输出设备(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输出设备304为例进行说明)和至少一个输入设备(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输入设备305为例进行说明)。
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收发器303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通信线路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处理器301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301也可以包括多个CPU,并且处理器301可以是单核(single-CPU)处理器或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302可以是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30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处理器301相连接。存储器302也可以和处理器301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3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具体的,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方法。
或者,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处理器301执行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的处理相关的功能,收发器303负责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或者计算机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收发器303可以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或者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等。收发器303包括发射机(transmitter,Tx)和接收机(receiver,Rx)。
输出设备304和处理器3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304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
输入设备305和处理器3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受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305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无线接入网设备2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处理器201为例进行说明)、至少一个收发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收发器203为例进行说明)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网络接口204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存储器202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处理器201、存储器202、收发器203和网络接口204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网络接口204用于通过链路(例如S1接口)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链路(例如X2接口)与其它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网络接口进行连接(图2中未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处理器201、存储器202和收发器203的相关描述可参考终端设备30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收发器30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30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中的处理器301的功能可以通过图3中的处理器110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中的收发器303的功能可以通过图3中的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等实现。
其中,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3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3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30上的包括WLAN(如Wi-Fi网络),蓝牙(blue 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当终端设备30是第一设备时,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30上的NFC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是指第一设备包括NFC芯片。该NFC芯片可以提高NFC无线通信功能。当终端设备30是第二设备时,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30上的NFC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是指第一设备包括电子标签(如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标签)。其他设备的NFC芯片靠近该电子标签可以与第二设备进行NFC无线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3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终端设备3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CDMA,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LTE,BT,GNSS,WLAN,NFC,FM,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中的存储器302的功能可以通过图3中的内部存储器121或者外部存储器接口120连接的外部存储器(例如Micro SD卡)等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中的输出设备304的功能可以通过图3中的显示屏194实现。其中,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中的输入设备305的功能可以通过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图3中的传感器模块180来实现。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该传感器模块180例如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和骨传导传感器180M中的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终端设备30还可以包括音频模块170、摄像头193、指示器192、马达191、按键190、SIM卡接口195、USB接口120、充电管理模块130、电源管理模块141和电池142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音频模块170可以与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或耳机接口170D等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图3所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30的具体限定。比如,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3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3,以图1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与任一能够同时配置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终端设备30进行交互,无线接入网设备为基站,第一模式为NR系统的模式2,第二模式为NR系统的模式1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展开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各个网元之间的消息名字或消息中各参数的名字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方面,考虑到目前基站从核心网获取的用于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传输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并不区分模式1和模式2,模式1下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的传输速率能够受基站控制,但是模式2下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的传输速率是终端设备自己确定的。因此,当允许一个终端设备同时配置模式1和模式2时,按照现有技术,可能导致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传输的总速率超过终端设备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几种通信方法。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401-S404:
S401、核心网设备向基站发送侧行链路限制速率1,基站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1。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例如可以为SL聚合最大比特速率(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AMBR)或者SL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或者SL最小比特速率(minimum bit rate,MBR),或者任意组合等。
示例性的,假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为SL AMBR,则步骤S401中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1可以对应SL AMBR1,下述步骤中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n可以对应SLAMBRn等,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S402、基站基于侧行链路限制速率1,确定终端设备在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还可以基于侧行链路限制速率1,确定终端设备在模式1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3。其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3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的和可以小于或者等于侧行链路限制速率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当然,基站还可以隐式的将侧行链路限制速率1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的组合作为侧行链路限制速率3,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403、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RRC消息。
其中,该第一RRC消息包括终端设备在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
S404、终端设备基于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在侧行链路上采用模式2进行传输。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通过模式2获取的V2X SL资源上传输数据时,数据传输的最大速率受限于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
当然,由于在模式1下,由基站为终端设备调度用于SL传输的V2X SL资源,因此终端设备在通过模式1获取的V2X SL资源上传输数据时,数据传输的最大速率受限于侧行链路限制速率3。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可以称之为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侧行链路限制速率3可以称之为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侧行链路限制速率1可以称之为第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由于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终端设备在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进而基于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在侧行链路上采用模式2进行传输。也就是说,在模式2下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的传输速率能够受终端设备的控制,而模式1下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的传输速率能够受基站的控制,因此该方案可以解决当允许一个终端设备同时配置模式1和模式2时,可能导致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传输的总速率超过终端设备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的问题。
其中,上述步骤S401至S404中的基站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401至S404中的终端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终端设备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或者,可选的,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501-S503:
S501、核心网设备向基站发送终端设备在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和终端设备在模式1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3,基站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终端设备在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和终端设备在模式1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3。
其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401,在此不再赘述。
S502、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RRC消息。
其中,该第一RRC消息包括终端设备在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
S503、终端设备基于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在侧行链路上采用模式2进行传输。
其中,步骤S503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404,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解决当允许一个终端设备同时配置模式1和模式2时,可能导致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传输的总速率超过终端设备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的问题。相关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步骤S501至S503中的基站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501至S503中的终端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终端设备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或者,可选的,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601-S603:
S601、核心网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NAS消息和终端设备在模式1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3,基站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一NAS消息和终端设备在模式1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3,其中,该第一NAS消息包括终端设备在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该第一NAS消息是核心网为终端设备生成的。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向基站发送终端设备在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使得基站可以获知终端设备在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进而基站可以基于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确定为终端设备配置模式2的资源池。
其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401,在此不再赘述。
S602、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NAS消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NAS消息。
S603、终端设备基于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在侧行链路上采用模式2进行传输。
其中,步骤S603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404,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解决当允许一个终端设备同时配置模式1和模式2时,可能导致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传输的总速率超过终端设备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的问题。相关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步骤S601至S603中的基站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601至S603中的终端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终端设备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图6所示的实施例以终端设备从核心网设备获取终端设备在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从核心网的V2X控制功能(control function,CF)节点接收终端设备在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比如,终端设备接收来自V2X CF节点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终端设备在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选的,V2X CF节点还可以向终端发送终端设备在模式1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3或终端设备在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使得基站可以基于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2确定为终端设备配置模式2的资源池,或者基于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3确定为终端设备配置模式1的资源池,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选的,终端设备从V2X CF节点接收的配置信息可以称之为预配置信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上述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均是讨论终端设备粒度(也可以称之为级别)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模式1和模式2。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每个业务类型,或者每个单播连接,或每个组,或者每个传播类型引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其中,业务类型可以用目的标识(destination ID)标识或者用服务提供商标识(provider serviceidentifier,PSID)标识或智能运输系统应用标识符(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application identifier,ITS-AID)标识。单播连接可以用单播连接的标识进行标识,具体的,单播连接的标识可以是终端设备为该单播连接分配的一个标识,也可以是单播连接中对端终端设备为该单播连接分配的一个标识,也可以是两者结合,该单播连接的标识可以是用目的标识表示。组可以用一个组标识进行标识,示例性的,该组标识也可以是用目的标识表示。传播类型包括单播、广播或组播。
如上所述,针对广播、组播、单播,采用的标识都可以是目的标识,但取值及其含义不同,比如,针对单播,目的标识为单播连接的标识;针对组播,目的标识可能为组标识;针对广播,目的标识为业务类型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以引入业务类型为例进行说明,提供如下几种通信方法。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701-S703:
S701、核心网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二NAS消息。基站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二NAS消息。其中,第二NAS消息包括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该第二NAS消息是核心网为终端设备生成的。
其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401,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业务类型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可以是显示的,例如可以是上述的destination ID或者PSID或者ITS-AID;或者,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也可以是隐式的,例如可以用索引(index)的方式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向基站发送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使得基站可以获知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进而基站可以基于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确定为终端设备配置模式1的资源池或模式2的资源池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可以仅适用于模式1,即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为模式1传输下该业务类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也可以仅适用于模式2,即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为模式2传输下该业务类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还可以同时适用于模式1和模式2,即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为模式1和模式2传输下该业务类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也就是说,若一个业务类型既有数据通过模式1传输,也有数据通过模式2传输,两部分的总速率受限于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
S702、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NAS消息。
S703、终端设备基于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进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侧行链路传输。
示例性的,若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仅适用于模式1,则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模式1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速率应该受限于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
或者,示例性的,若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仅适用于模式2,则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速率应该受限于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
或者,示例性的,若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同时适用于模式1和模式2,则若一个业务类型既有数据通过模式1传输,也有数据通过模式2传输,则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模式1和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速率的和应该受限于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可以称之为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由于终端设备可以获取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进而基于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进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侧行链路传输,因此可以实现业务类型粒度的侧行链路速率控制,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控制。
其中,上述步骤S701至S703中的基站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701至S703中的终端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终端设备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或者,可选的,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801-S804:
S801、核心网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5。
其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401,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701,在此不再赘述。
S802、基站基于侧行链路限制速率5,确定与业务类型对应的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以及模式1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6。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6的和可以小于或者等于侧行链路限制速率5。
S803、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消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RRC消息。其中,第二RRC消息包括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业务类型对应的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
S804、终端设备基于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在侧行链路上采用模式2进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传输。
也就是说,该业务类型对应的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速率应该受限于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
当然,由于模式1下,由基站为终端设备调度用于SL传输的V2X SL资源,而基站可以获知与业务类型对应的模式1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6,因此该业务类型对应的模式1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速率应该受限于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6。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5可以称之为第七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侧行链路限制速率6可以称之为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实现业务类型粒度的侧行链路速率控制,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控制。相关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图7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步骤S801至S804中的基站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801至S804中的终端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终端设备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或者,可选的,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901-S903:
S901、核心网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二NAS消息、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业务类型对应的模式1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6。其中,该第二NAS消息包括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和与业务类型对应的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该第二NAS消息是核心网为终端设备生成的。
其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401,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701,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二NAS消息还可以包括与业务类型对应的模式1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6,进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6控制该业务类型对应的模式1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速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向基站发送与业务类型对应的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使得基站可以获知与业务类型对应的模式2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进而基站可以基于该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确定为终端设备配置模式2的资源池。
S902、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NAS消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NAS消息。
S903、终端设备基于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在侧行链路上采用模式2进行该业务类型对应的传输。
其中,步骤S903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804,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4可以称之为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或第三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实现业务类型粒度的侧行链路速率控制,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控制。相关技术效果分析可参考图7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步骤S901至S903中的基站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901至S903中的终端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终端设备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上述图7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以引入业务类型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属于同一个业务类型的单播、组播和广播,总的比特速率受限于这个业务类型对应的限制速率,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7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以引入业务类型为例进行说明。当然,若以引入单播连接、组或者传播类型为例进行说明,则对应的通信方法与图7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区别比如在于将业务类型替换为单播连接、组或者传播类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RRC消息与第二RRC消息可以是相同的消息,也可以是不同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NAS消息与第二NAS消息可以是相同的消息,也可以是不同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另一方面,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的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ID是在一组源标识和目的标识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逻辑信道。即终端设备会为每组源标识和目的标识维护一组完整的逻辑信道。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或者单播连接,或者组播业务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模式1和模式2进行传输,那就意味着针对模式2,终端设备可能会基于自己实现建立一些逻辑信道,针对模式1,终端设备会从基站获取一些逻辑信道的配置。为了避免两者冲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提供如图10所示的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1、终端设备确定存在数据(也可以表述为业务数据或者承载或者流)需要在通过模式1获取的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
S1002、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模式2已用的LCH ID或者模式1可用的LCH ID,基站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模式2已用的LCH ID或者模式1可用的LCH ID。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向基站发送与模式2已用的LCH ID或者模式1可用的LCH ID对应的目的标识,基站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与模式2已用的LCH ID或者模式1可用的LCH ID对应的目的标识。其中,目的标识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7所示的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1和模式2可以共享与目的标识关联的LCH ID,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假设模式1和模式2可以共享与目的标识关联的LCH ID0—LCH ID7,当前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采用模式2进行传输。则若终端设备确定存在数据需要在通过模式1获取的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模式2已用的LCH ID为LCH ID0、LCH ID1、LCH ID2和LCHID3,则终端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模式2已用的LCH ID,包括LCH ID0、LCH ID1、LCH ID2和LCH ID3,所述已用的LCH ID是指那些仍然保留在模式2的数据使用的逻辑信道标识;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模式1可用的LCH ID,包括LCH ID4、LCH ID5、LCH ID6和LCH ID7;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需要转入模式1的数据原本使用的逻辑信道标识,如LCHID4、LCH ID5、LCH ID6和LCH ID7;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基站不可用的逻辑信道标识,如LCH ID0、LCH ID1、LCH ID2和LCH ID3。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向基站发送需要在通过模式1获取的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的数据的信息,如数据对应的目的标识或者QoS参数或者流标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1003、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与第一标识对应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为模式1可用的LCH ID中的部分或全部标识。
示例性的,若模式1可用的LCH ID包括LCH ID4、LCH ID5、LCH ID6和LCH ID7,则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分别与LCH ID4、LCH ID5、LCH ID6和LCH ID7对应的配置信息。其中,与LCH ID4对应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LCH ID4;与LCH ID5对应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LCH ID5;与LCH ID6对应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LCH ID6;与LCH ID7对应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LCH ID7。此外,与LCH ID4、LCH ID5、LCH ID6和LCH ID7对应的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如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优先级、承载标识、至少一个流的标识或者至少一个流的QoS参数。
或者,示例性的,若模式1可用的LCH ID包括LCH ID4、LCH ID5、LCH ID6和LCHID7,而基站根据一定的策略,分配给模式1的逻辑信道的标识为LCH ID4和LCH ID5,则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分别与LCH ID4和LCH ID5对应的配置信息。其中,与LCH ID4对应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LCH ID4;与LCH ID5对应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LCH ID5。此外,与LCHID4和LCH ID5对应的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如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优先级、承载标识、至少一个流的标识或者至少一个流的QoS参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由于终端设备向基站上报模式2已用的LCHID或者模式1可用的LCH ID,由基站根据模式2已用的LCH ID或者模式1可用的LCH ID,确定模式1对应的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因此可以避免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或者单播连接,或者组播业务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模式1和模式2进行传输,两者的LCH选择冲突的问题。
其中,上述步骤S1001至S1003中的基站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1001至S1003中的终端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终端设备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或者,可选的,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或者单播连接,或者组播业务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模式1和模式2进行传输,为了避免两者的LCH选择冲突的问题,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LCH的管理进一步区分模式,即虽然是同一组源标识和目的标识,但不同模式也会有独立的一套LCH。比如,虽然是同一组源标识和目的标识,但是模式1可能配置一套LCH,模式2可能配置另外一套LCH,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上述图10所示的实施例以解决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或者单播连接,或者组播业务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模式1和模式2进行传输,两者的逻辑信道选择冲突的问题为例进行说明。当然,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或者单播连接,或者组播业务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模式1和模式2进行传输,两者的逻辑信道组(logical channel group,LCG)或承载标识也可能选择冲突。为解决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或者单播连接,或者组播业务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模式1和模式2进行传输,两者的LCG或承载标识选择冲突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与图10所示的通信方法类似,区别比如在于将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LCH替换为这里的LCG或者承载即可,相关描述可参考图10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又一方面,针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process)ID,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或者单播连接,或者组播业务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模式1和模式2进行传输,则为了使得接收端的终端设备能够区分开HARQ进程,需要基站配置该业务类型,或者单播连接,或者组播业务对应的模式1传输下的HARQ进程ID与该业务类型,或者单播连接,或者组播业务对应的模式1传输下的HARQ进程ID不同。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图11所示的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1、终端设备确定存在数据(也可以表述为业务数据或者承载或者流)需要在通过模式1获取的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
S1102、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模式2已用的HARQ进程ID或者模式1可用的HARQ进程ID,基站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模式2已用的HARQ进程ID或者模式1可用的HARQ进程ID。
终端设备还向基站发送与模式2已用的HARQ进程ID或者模式1可用的HARQ进程ID对应的载波的指示信息,基站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与模式2已用的HARQ进程ID或者模式1可用的HARQ进程ID对应的载波的指示信息。其中,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载波指示信息例如可以是载波的标识,一个载波对应一个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实体,一个MAC实体关联一组HARQ进程。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1和模式2可以共享与载波指示信息关联的HARQ进程ID,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假设模式1和模式2可以共享与载波指示信息关联的HARQ进程ID0—HARQ进程ID7,当前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采用模式2进行传输。则若终端设备确定存在数据需要在通过模式1获取的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模式2已用的标识为HARQ进程ID0、HARQ进程ID1、HARQ进程ID2和HARQ进程ID3,则终端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模式2已用的HARQ进程ID,包括HARQ进程ID0、HARQ进程ID1、HARQ进程ID2和HARQ进程ID3,所述已用的HARQ进程ID是指那些仍然保留在模式2的数据使用的HARQ进程ID;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模式1可用的HARQ进程ID,包括HARQ进程ID4、HARQ进程ID5、HARQ进程ID6和HARQ进程ID7;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需要转入模式1的数据原本使用的HARQ进程ID,如HARQ进程ID4、HARQ进程ID5、HARQ进程ID6和HARQ进程ID7;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基站不可用的HARQ进程ID,如HARQ进程ID0、HARQ进程ID1、HARQ进程ID2和HARQ进程ID3。
S1103、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与第一标识对应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为模式1可用的HARQ进程ID中的部分或全部标识。
示例性的,若模式1可用的HARQ进程ID包括HARQ进程ID4、HARQ进程ID5、HARQ进程ID6和HARQ进程ID7,则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分别与HARQ进程ID4、HARQ进程ID5、HARQ进程ID6和HARQ进程ID7对应的配置信息。其中,与HARQ进程ID4对应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HARQ进程ID4;与HARQ进程ID5对应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HARQ进程ID5;与HARQ进程ID6对应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HARQ进程ID6;与HARQ进程ID7对应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HARQ进程ID7。此外,与HARQ进程ID4、HARQ进程ID5、HARQ进程ID6和HARQ进程ID7对应的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如HARQ进程ID的个数。
或者,示例性的,若模式1可用的HARQ进程ID包括HARQ进程ID4、HARQ进程ID5、HARQ进程ID6和HARQ进程ID7,而基站根据一定的策略,分配给模式1的HARQ进程ID为HARQ进程ID4和HARQ进程ID5,则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分别与HARQ进程ID4和HARQ进程ID5对应的配置信息。其中,与HARQ进程ID4对应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HARQ进程ID4;与HARQ进程ID5对应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HARQ进程ID5。此外,与HARQ进程ID4和HARQ进程ID5对应的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如HARQ进程ID的个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由于终端设备向基站上报模式2已用的HARQ进程ID或者模式1可用的HARQ进程ID,由基站根据模式2已用的HARQ进程ID或者模式1可用的HARQ进程ID,确定模式1对应的HARQ进程的配置信息,因此可以避免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或者单播连接,或者组播业务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模式1和模式2进行传输,接收端的终端设备无法区分开的问题。
其中,上述步骤S1101至S1103中的基站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1101至S1103中的终端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终端设备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或者,可选的,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或者单播连接,或者组播业务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模式1和模式2进行传输,则为了使得接收端的终端设备能够区分开HARQ进程,发送端的终端设备进行数据发送时可以进一步指示区分,即允许终端设备通过模式1和模式2在同一个载波上传输同一个业务类型或者不同业务类型的数据时用相同的HARQ进程ID,但需要在传输时指示两者是不同传输模式传输的数据。示例性的,可以在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中增加模式的指示信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再一方面,NR V2X的侧行链路上引入了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的概念,一个载波上只能为终端设备配置一个BWP,一个BWP上可以有多个资源池。针对模式2,终端设备会从基站的广播消息或者预配置中获取载波的BWP配置,具体包括BWP下的资源池配置。针对模式1,终端设备会从基站的专用信令获取载波的BWP配置,具体包括BWP下的资源池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BWP也可以称之为带宽(bandwidth)、载波带宽部分(carrier bandwidth part)、子带(subband)带宽、窄带(narrowband)带宽、或者其他的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然而,基站在广播消息中广播的载波的BWP配置是小区级的,即并不是为终端设备专门配置的,并不会考虑终端设备的能力,因此并不一定能够跟终端设备的能力匹配,例如,小区级的BWP带宽可能有400兆,但终端设备的能力可能只有100兆。如果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或者非激活(inactive)态,针对模式2,终端设备会从广播消息中接收BWP配置,然后基于业务的需求、自己的能力,确定使用BWP中的哪些资源池,如图12所示。进而,当存在数据需要在通过模式1获取的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时,终端设备会将这部分数据的信息上报给基站,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模式1的资源池。考虑到终端设备的能力不足,此时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模式1的资源池和终端设备自己为模式2的传输选择的资源池可能并不是重叠。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几种通信方法。
如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301-S1302:
S1301、基站获取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在第一载波上配置第一BWP和第二BWP,其中,第一BWP为模式1对应的BWP,第二BWP为模式2对应的BWP。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获取第一配置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基站生成第一配置信息;或者,基站确定第一配置信息;或者,基站从其他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1302、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配置信息。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一个载波上配置两个BWP,一个BWP用于模式1,一个BWP用于模式。从而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模式1和模式2进行传输,可以保证模式1和模式2的BWP配置不冲突。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通过广播消息的形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RRC专用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上述步骤S1301至S1302中的基站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1301至S1302中的终端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终端设备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或者,可选的,如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401-S1403:
S1401、终端设备确定存在第一数据(也可以表述为业务数据或者承载或者流)需要在通过模式1获取的第二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其中,第一数据为在第二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的数据。
S1402、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二数据的信息或者通过模式2获取的第一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一数据的信息,其中,第二数据为在第一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的数据。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据的信息或第二数据的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对应的目的标识或者QoS参数或者流标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目的标识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7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1403、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在第一载波上配置第三BWP,其中,第三BWP中包括第一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和第二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仍然是一个载波上只能有一个BWP,且同时支持模式1和模式2,从而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模式1和模式2进行传输,可以保证模式1和模式2的BWP配置不冲突。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通过广播消息的形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RRC专用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终端设备的能力可能不足,终端设备的业务需求的频点跨度超过终端设备的能力,此时基站的BWP配置无法满足所有业务需求,此时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指示业务/数据的优先级,数据的优先级可以是QoS参数中的一项。业务的优先级可以是单独的一个优先级指示,也可以是以业务中的数据的最高优先级作为业务的优先级,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上述步骤S1401至S1403中的基站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1401至S1403中的终端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终端设备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或者,可选的,如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501-S1503:
S1501、终端设备确定存在第一数据(也可以表述为业务数据或者承载或者流)需要在通过模式1获取的第二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其中,第一数据为在第二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的数据。
S1502、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数据的信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据的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14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1503、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三配置信息,该第三配置信息用于在第一载波上配置第二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通过广播消息的形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RRC专用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三配置信息之后,可以将通过模式2获取的第一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和第二侧行链路资源所在的资源池确定为第一载波上配置的第四BWP上的资源池。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终端设备而言,终端设备会需要同时维护基站通过专用信令给终端设备配置的模式1的BWP,同时终端设备会基于广播消息中的BWP配置,确定其他业务进行模式2传输需要的资源池。实现性的,终端设备将所述模式2传输对应的资源池并到基站通过专用信令给终端设备配置的模式1的BWP中进行维护。从而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模式1和模式2进行传输,可以保证模式1和模式2的BWP配置不冲突。
可选的,当终端设备的能力不足时,会基于实现释放或挂起一些模式2的业务;或者基于模式2的业务的优先级选择其中一些业务释放或挂起,例如挂起或释放优先级低的业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上述步骤S1501至S1503中的基站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1501至S1503中的终端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终端设备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或者,可选的,如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601-S1602:
S1601、基站获取第四配置信息和第五配置信息,其中,第四配置信息用于在第一载波上配置模式1对应的BWP,第五配置信息用于在第二载波上配置模式2对应的BWP。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获取第四配置信息和第五配置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基站生成第四配置信息和第五配置信息;或者,基站确定第四配置信息和第五配置信息;或者,基站从其他设备接收第四配置信息和第五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1对应的BWP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模式2对应的BWP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基于终端设备上报的模式2对应的载波的信息,确定模式1对应的载波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S1602、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配置信息和第五配置信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基站的第四配置信息和第五配置信息。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要求模式1和模式2只能用于不同的载波,从而若允许一个业务类型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模式1和模式2进行传输,可以保证模式1和模式2的BWP配置不冲突。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通过广播消息的形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配置信息和第五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RRC专用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配置信息和第五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上述步骤S1601至S1602中的基站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1601至S1602中的终端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终端设备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有数据要转入模式1进行传输时,终端设备可以释放模式2的配置,向基站上报目的标识对应的信息。目的标识对应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目的标识,目的标识对应的传播类型指示信息、QoS参数、或流标识。其中,目的标识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7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可选的,针对单播连接,目的标识对应的信息还可以包括对端终端设备的信息或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可选的,针对组播,目的标识对应的信息还可以包括组的成员个数、组成员标识、或组头指示信息等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的,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目的标识对应的信息之后,为终端设备生成配置信息,并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具体的,该配置信息至少包括逻辑信道标识/逻辑信道组标识与模式的对应关系。可选的,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承载标识、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QoS参数配置、或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配置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无线接入网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部件实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种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比如是车载通信装置,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比如各种类型的车辆,或者是上述终端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系统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是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系统芯片。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比如,以通信装置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为例。图17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17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170包括处理模块1701和收发模块1702。所述收发模块1702,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用以实现发送和/或接收功能,例如可以是收发电路,收发机,收发器或者通信接口。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收发模块1702,用于接收终端设备170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其中,终端设备170能够同时配置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处理模块1701,用于基于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在侧行链路上采用第一模式进行传输。
可选的,收发模块1702具体用于: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一RRC消息,其中,第一RRC消息包括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或者,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一NAS消息,其中,第一NAS消息包括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可选的,收发模块1702,还用于接收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处理模块1701,还用于基于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进行业务类型对应的侧行链路传输。
可选的,收发模块1702用于接收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收发模块1702,用于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二NAS消息,第二NAS消息包括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可选的,收发模块1702用于接收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收发模块1702,用于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二RRC消息,第二RRC消息包括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处理模块1701,用于确定存在数据需要在通过第二模式获取的侧行链路资源上传输,其中,终端设备170能够同时配置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收发模块1702,用于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模式已用的标识或者第二模式可用的标识,标识包括逻辑信道的标识、逻辑信道组的标识或者HARQ进程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收发模块1702,还用于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与第一标识对应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第一标识为第二模式可用的标识中的部分或全部标识。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17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终端设备170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的形式。
比如,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终端设备3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示例性的,图17中的处理模块1701和收发模块17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7中的处理模块17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7中的收发模块17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30中的收发器303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70可执行上述的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以通信装置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为例。图18示出了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180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接入网设备180包括处理模块1801和收发模块1802。所述收发模块1802,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用以实现发送和/或接收功能,例如可以是收发电路,收发机,收发器或者通信接口。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处理模块1801,用于获取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和终端设备在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收发模块1802,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第一RRC消息包括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其中,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用于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采用第一模式进行传输。
可选的,处理模块1801具体用于:通过收发模块1802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基于第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和终端设备在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或者,可选的,处理模块1801具体用于:通过收发模块1802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和终端设备在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可选的,收发模块1802,还用于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七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处理模块1801,还用于基于第七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确定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收发模块1802,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消息,第二RRC消息包括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或者,可选的,收发模块1802,还用于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收发模块1802,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消息,第二RRC消息包括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或者,可选的,收发模块1802,还用于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与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处理模块1801,用于通过收发模块1802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模式已用的标识或者第二模式可用的标识,其中,终端设备能够同时配置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标识包括逻辑信道的标识、逻辑信道组的标识或者HARQ进程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处理模块1801,还用于通过收发模块1802向终端设备发送与第一标识对应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第一标识为第二模式可用的标识中的部分或全部标识。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无线接入网设备18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无线接入网设备180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的形式。
比如,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处理器2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无线接入网设备2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示例性的,图18中的处理模块1801和收发模块18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8中的处理模块18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8中的收发模块18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20中的收发器203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接入网设备180可执行上述的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上述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或者,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在上述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或者,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指令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当然,存储器也可以不在该通信装置中。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以包括前面所述的装置。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由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能够同时配置所述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用于基于第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模式传输下的所述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和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所述第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由核心网设备发送至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在侧行链路上采用所述第一模式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由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其中,所述第一RRC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进行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侧行链路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二NAS消息,所述第二NAS消息包括所述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
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二模式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
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三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二RRC消息,所述第二RRC消息包括所述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第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和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其中,所述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采用所述第一模式进行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七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第七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确定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所述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消息,所述第二RRC消息包括所述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所述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消息,所述第二RRC消息包括所述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
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二模式传输下的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
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三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由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通信装置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能够同时配置所述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用于基于第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确定所述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模式传输下的所述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和所述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所述第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由核心网设备发送至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在侧行链路上采用所述第一模式进行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其中,所述第一RRC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进行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侧行链路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二NAS消息,所述第二NAS消息包括所述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包括: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二RRC消息,所述第二RRC消息包括所述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收发模块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基于所述第六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和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五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其中,所述第一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采用所述第一模式进行传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七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七侧行链路限制速率,确定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所述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消息,所述第二RRC消息包括所述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以及所述第二模式传输下的第四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消息,所述第二RRC消息包括所述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以及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第一模式传输下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业务类型的指示信息、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二侧行链路限制速率。
2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8-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219037.6A 2019-03-21 2019-03-21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117268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9037.6A CN111726836B (zh) 2019-03-21 2019-03-21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PCT/CN2020/080654 WO2020187330A1 (zh) 2019-03-21 2020-03-23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9037.6A CN111726836B (zh) 2019-03-21 2019-03-21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6836A CN111726836A (zh) 2020-09-29
CN111726836B true CN111726836B (zh) 2024-03-26

Family

ID=72519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19037.6A Active CN111726836B (zh) 2019-03-21 2019-03-21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6836B (zh)
WO (1) WO2020187330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5605A (zh) * 2016-10-27 2018-05-04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直通单播发送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10731B2 (en) * 2011-07-25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ect link setup through an extended service set
CN103179669B (zh) * 2013-04-22 2015-08-1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d2d通信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8702685B (zh) * 2016-03-31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的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系统
EP3273634A1 (en) * 2016-07-18 2018-01-2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support of quality of service for v2x transmission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5605A (zh) * 2016-10-27 2018-05-04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直通单播发送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TSI MCC.R2-161067: Draft Report of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92.3GPP tsg_ran\WG2_RL2.2016,(第TSGR2_93期),全文. *
Huawei, HiSilicon. R2-164917:Support of QoS for PC5-based V2X transport.3GPP tsg_ran\WG2_RL2.2016,第2-3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87330A1 (zh) 2020-09-24
CN111726836A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968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0030163A1 (zh)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1417211B (zh) 触发调度请求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EP3277048B1 (en)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s and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WO2021017903A1 (zh) 语音呼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586882B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2084771A (ja) 同期送信キャリア選択
CN114640963A (zh) 旁链路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8476554B (zh) 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CN111866793B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与系统
US202400978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385891B (zh) 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979879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1056593A1 (zh)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766575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1726836B (zh)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867096A (zh)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0253597A1 (zh) 调度请求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209067A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通信设备
CN116939507A (zh) 基于侧行链路的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