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6623B - 印刷系统以及印刷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系统以及印刷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6623B
CN114206623B CN201980097441.9A CN201980097441A CN114206623B CN 114206623 B CN114206623 B CN 114206623B CN 201980097441 A CN201980097441 A CN 201980097441A CN 114206623 B CN114206623 B CN 1142066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ata
prin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74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06623A (zh
Inventor
丸龟知之
久保田正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06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6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6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6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4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embedded in the image data, i.e. enclosed or integrated in the image, e.g. watermark, super-imposed logo or stamp
    • H04N1/32149Methods relating to embedding, encoding, decoding, detection or retrieval operations
    • H04N1/32203Spatial or amplitude domain methods
    • H04N1/32229Spatial or amplitude domain methods with selective or adaptive application of th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n selected regions of the im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1/00Column, tabular or like printing arrangements; Means for centralising short lines
    • B41J21/16Column, tabular or like printing arrangements; Means for centralising short lines controlled by the sensing of marks or formations on the paper being typed, an undersheet, or the plat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2Two or more complete typewriters coupled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character selection
    • B41J5/30Character or syllable selection controlled by record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4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embedded in the image data, i.e. enclosed or integrated in the image, e.g. watermark, super-imposed logo or stamp
    • H04N1/32352Controlling detectability or 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detection or retrieval of the embedded information, e.g. using mar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0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 H04N2201/320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of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e.g. name or ID c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印刷系统具有:第1印刷单元,其基于第1数据而进行利用呈现出结构色的材料的印刷;第2印刷单元,其基于第2数据而进行利用含有色素的材料的印刷;以及控制装置,其将第1数据和第2数据输出。第1数据是用于进行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第1信息组中包含的多个第1个人信息,在互不相同的区域印刷各不相同的第1个人信息,并且印刷与该第1信息组相关联的识别信息。第2数据是用于进行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与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第2信息组中包含的多个第2个人信息,将第2个人信息印刷于印刷有与该第2个人信息相关联的第1个人信息的区域。

Description

印刷系统以及印刷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个人信息介质的制造的印刷系统以及印刷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ID卡等个人信息介质具有显示所有者的姓名、脸部图像等个人信息的区域。近年来,为了防止个人信息介质的伪造,提出了以如下方式构成的介质,即,具有呈现出基于色素的颜色的着色区域、以及呈现出结构色的结构色区域,着色区域和结构色区域分别显示个人信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结构色是因物体的微细构造引起的光的衍射、干涉等光学现象而目视确认到的颜色,结构色区域例如由全息图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42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个人信息介质的制造时,分别在不同的工序中印刷着色区域的个人信息以及结构色区域的个人信息。为了合法的个人信息介质的制造,着色区域的个人信息和结构色区域的个人信息需要是同一人物的个人信息。换言之,2个区域的个人信息的组合需要是预先规定的个人信息的组合。因此,在2个个人信息的印刷结束后确认着色区域的个人信息和结构色区域的个人信息的组合是否正确。然而,在这种制造方法中,依然有可能存在将与预先规定的个人信息的组合不同的组合印刷于介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提高印刷的个人信息的组合的准确性的印刷系统以及印刷控制装置。
解决上述问题的印刷系统用于制造介质片材,所述介质片材具有多个介质区域,各介质区域分别与各不相同的各个人信息介质对应,各个人信息介质包含第1个人信息和第2个人信息的组合。所述印刷系统具有:第1印刷单元,其基于第1数据而进行利用呈现出结构色的材料的印刷;第2印刷单元,其基于第2数据而进行利用含有色素的材料的印刷;以及控制装置,其将所述第1数据和所述第2数据输出。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存储部,其将第1信息组和第2信息组以与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方式进行存储,并且使得每个所述个人信息介质的成为所述组合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和所述第2个人信息相关联,其中,1个所述介质片材中包含的所有所述第1个人信息是所述第1信息组,1个所述介质片材中包含的所有所述第2个人信息是所述第2信息组;第1数据输出部,其将所述第1数据输出至所述第1印刷单元,其中,所述第1数据是用于进行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所述第1信息组中包含的多个所述第1个人信息,在互不相同的所述介质区域印刷各不相同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并且在除了所述介质区域以外的区域印刷与该第1信息组相关联的所述识别信息;识别信息处理部,其对与从利用所述第1数据而印刷的片材读取的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2信息组进行确定;以及第2数据输出部,其将所述第2数据输出至所述第2印刷单元,其中,所述第2数据是用于进行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所述识别信息处理部确定出的所述第2信息组中包含的多个所述第2个人信息,将所述第2个人信息印刷于印刷有与该第2个人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的所述介质区域。
解决上述问题的印刷系统用于制造介质片材,所述介质片材具有多个介质区域,各介质区域分别与各不相同的个人信息介质对应,各个人信息介质包含第1个人信息和第2个人信息的组合。所述印刷系统具有:第1印刷单元,其基于第1数据而进行利用含有色素的材料的印刷;第2印刷单元,其基于第2数据而进行利用呈现出结构色的材料的印刷;以及控制装置,其将所述第1数据和所述第2数据输出。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存储部,其将第1信息组和第2信息组以与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方式进行存储,并且使得每个所述个人信息介质的成为所述组合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和所述第2个人信息相关联,其中,1个所述介质片材中包含的所有所述第1个人信息是所述第1信息组,1个所述介质片材中包含的所有所述第2个人信息是所述第2信息组;第1数据输出部,其将所述第1数据输出至所述第1印刷单元,其中,所述第1数据是用于进行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所述第1信息组中包含的多个所述第1个人信息,在互不相同的所述介质区域印刷各不相同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并且在除了所述介质区域以外的区域印刷与该第1信息组相关联的所述识别信息;识别信息处理部,其对与从利用所述第1数据而印刷的片材读取的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2信息组进行确定;以及第2数据输出部,其将所述第2数据输出至所述第2印刷单元,其中,所述第2数据是用于进行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所述识别信息处理部确定出的所述第2信息组中包含的多个所述第2个人信息,将所述第2个人信息印刷于印刷有与该第2个人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的所述介质区域。
解决上述问题的印刷控制装置对介质片材的制造进行控制,所述介质片材具有多个介质区域,各介质区域分别与各不相同的个人信息介质对应,各个人信息介质包含第1个人信息和第2个人信息的组合,。所述印刷控制装置具有:存储部,其将第1信息组和第2信息组以与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方式进行存储,并且使得每个所述个人信息介质的成为所述组合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和所述第2个人信息相关联,其中,1个所述介质片材中包含的所有所述第1个人信息是所述第1信息组,1个所述介质片材中包含的所有所述第2个人信息是所述第2信息组;第1数据输出部,其将第1数据输出至基于所述第1数据而进行利用呈现出结构色的材料的印刷的第1印刷单元,其中,所述第1数据是用于进行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所述第1信息组中包含的多个所述第1个人信息,在互不相同的所述介质区域印刷各不相同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并且在除了所述介质区域以外的区域印刷与该第1信息组相关联的所述识别信息;识别信息处理部,其对与从利用所述第1数据而印刷的片材读取的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2信息组进行确定;以及第2数据输出部,其将第2数据输出至基于所述第2数据而进行利用含有色素的材料的印刷的第2印刷单元,其中,所述第2数据是用于进行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所述识别信息处理部确定出的所述第2信息组中包含的多个所述第2个人信息,将所述第2个人信息印刷于印刷有与该第2个人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的所述介质区域。
根据上述各结构,在控制装置中,使得用于形成1个介质片材的第1信息组和第2信息组与识别信息相关联,并且使得构成1个个人信息介质的第1个人信息和第2个人信息彼此相关联。而且,基于与第1信息组一起印刷的识别信息的读取,根据每个个人信息介质的个人信息的组合而将用于印刷第2信息组的数据输出。因此,印刷的个人信息的组合的准确性提高。
在利用1个介质片材统一制造互不相同的个人信息介质、且在其制造过程中利用第1印刷单元和第2印刷单元进行2次个人信息的印刷的方式中,个人信息的组合的管理是重要的问题。根据上述结构,在这种方式中,利用识别信息使得分别印刷的第1信息组和第2信息组相关联,由此可靠地对个人信息的组合进行管理,因此印刷的个人信息的组合的准确性可靠地提高。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还具有读取单元,该读取单元是接收由所述第1印刷单元进行了印刷的片材并将该片材交接至所述第2印刷单元的单元,且从所述片材读取所述识别信息。
根据上述结构,读取单元相对于进行印刷的第1印刷单元以及第2印刷单元分体设置。因此,与在进行印刷的单元设置识别信息的读取部相比,进行印刷的单元的结构变得简易。因此,例如,通过对当前利用的印刷机构的略微改良就能够构成第1印刷单元、第2印刷单元。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第1印刷单元具有:第1头组,其由大于或等于1个的热敏头构成;以及第2头组,其由大于或等于1个的热敏头构成,基于所述第1数据,利用所述第1头组对所述第1信息组包含的多个所述第1个人信息的一部分以及所述识别信息进行印刷,利用所述第2头组对所述第1信息组包含的多个所述第1个人信息的剩余部分以及所述识别信息进行印刷,基于所述第1头组的所述识别信息的印刷位置和基于所述第2头组的所述识别信息的印刷位置互不相同。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多个头组进行第1个人信息的印刷,由此能够增大第1印刷单元中每单位时间能印刷的片材数。而且,即使是利用多个头组对多个第1个人信息进行分割印刷的方式,通过利用各头组印刷的识别信息的对比也能够确认印刷于1个片材的第1个人信息是同一第1信息组的第1个人信息、即1个介质片材中包含的第1个人信息的情况。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识别信息处理部对利用所述第1头组印刷的所述识别信息和利用所述第2头组印刷的所述识别信息是否一致进行判定,在该判定为肯定时,所述第2数据输出部基于与该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2信息组的确定而将所述第2数据输出至所述第2印刷单元。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认利用第1头组和第2头组分别印刷的第1个人信息是同一第1信息组的第1个人信息的情况。而且,在确认之后将第2数据输出,因此介质片材的形成的准确性提高。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识别信息处理部对与所读取的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1信息组是否是用于已输出至所述第1印刷单元的所述第1数据的所述第1信息组进行判定,在该判定为肯定时,所述第2数据输出部基于与该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2信息组的确定而将所述第2数据输出至所述第2印刷单元。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认成为识别信息的读取对象的片材是按照正确的次序形成的片材、即已进行了第1个人信息的印刷且接下来应当进行第2个人信息的印刷的片材。而且,在确认之后将第2数据输出,因此介质片材的形成的准确性提高。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第1个人信息和所述第2个人信息分别包含脸部图像。
具有上述个人信息的组合的个人信息介质具有较高的防伪效果。而且,在防伪效果较高的个人信息介质的制造时,印刷的个人信息的组合的准确性提高,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印刷系统的有用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印刷的个人信息的组合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关于印刷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表示最终制造物即个人信息介质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制造对象即介质片材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具有的第1印刷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具有的热敏头和介质区域的排列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第1印刷单元的1个热敏头附近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热敏头和全息色带的长度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当前的热敏头和全息色带的长度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中构成第1数据的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中构成第2数据的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进行的验证处理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动作的次序的序列图。
图14(a)、(b)、(c)是表示利用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制造的介质片材的制造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4对印刷系统以及印刷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个人信息介质以及介质片材]
参照图1对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最终制造的个人信息介质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个人信息介质10具有卡片状。个人信息介质10例如具体化为证明所有者的身份的ID卡等。
个人信息介质10具有支撑体11、结构色部12以及着色部13。结构色部12和着色部13位于支撑体11的表面。结构色部12呈现出因物体的微细构造引起的反射、衍射、干涉等光学现象而目视确认的结构色。即,在结构色部12中目视确认的颜色根据观察角度而变化。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一个例子中,结构色部12是形成有全息图的部分。结构色部12通过热转印印刷而形成。
着色部13呈现出基于色素的颜色。即,在着色部13中目视确认的颜色因色素对光的吸收而引起。利用印刷法将碳粉、墨水固定于支撑体11而形成着色部13。
支撑体11由能够在其表面形成结构色部12以及着色部13的材料构成。例如,支撑体11由聚对苯二甲酸等树脂构成。
结构色部12包含显示第1个人信息Ip1的部分,着色部13包含显示第2个人信息Ip2的部分。即,个人信息介质10具有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的组合。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是关于同一人物的个人信息,具体而言,是指成为个人信息介质10的所有者的人物的个人信息。本实施方式中的个人信息为能够用于个人的识别的信息,例如为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址、脸部图像等。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一个例子中,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分别包含彩色的脸部图像
此外,除了显示个人信息Ip1、Ip2的部分以外,结构色部12以及着色部13可以分别包含表示与个人信息不同的信息的字符、符号、图案、花纹等的部分。另外,个人信息介质10还可以具有将结构色部12以及着色部13覆盖的保护层、用于提高个人信息介质10的强度的层等与支撑体11、结构色部12以及着色部13不同的层。
图2表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而制造的介质片材。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多面粘贴而制造多个个人信息介质10。如图2所示,介质片材15具有多个介质区域16。介质区域16是成为个人信息介质10的区域,各介质区域16成为不同的个人信息介质10。即,多个介质区域16成为关于互不相同的人物的个人信息介质10。
详细而言,介质片材15具有大于或等于1个的介质区域列17。1个介质区域列17由大于或等于2个的介质区域16构成。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一个例子中,介质片材15具有2个介质区域列17,各介质区域列17由4个介质区域16构成。即,介质片材15包含排列成2列的8个介质区域16,由1个介质片材15形成8人的个人信息介质10
介质片材15具有如下结构,即,在由构成支撑体11的材料构成的较大的基材片材14上形成有与多个个人信息介质10对应的结构色部12以及着色部13、即每个介质区域16的结构色部12以及着色部13。在制造后的介质片材15中,各介质区域16包含第1个人信息Ip1以及第2个人信息Ip2。介质区域16包含的个人信息Ip1、Ip2是针对每个介质区域16而不同的人物的个人信息。
介质片材15在除了介质区域16以外的2个部位具有印刷有信息组ID的区域即ID部18。信息组ID是分配给1个介质片材15中包含的第1个人信息Ip1的组和第2个人信息Ip2的组的识别信息。换言之,信息组ID针对由1个介质片材15形成的多个个人信息介质10的组合而分别分配1个。信息组ID例如作为数字、字符的列而印刷。
第1个人信息Ip1的组即第1信息组Gi1由1个介质片材15中包含的所有第1个人信息Ip1构成。第2个人信息Ip2的组即第2信息组Gi2由1个介质片材15中包含的所有第2个人信息Ip2构成。在介质片材15具有8个介质区域16的情况下,第1信息组Gi1由互不相同的8人的第1个人信息Ip1构成,第2信息组Gi2由互不相同的8人的第2个人信息Ip2构成。
2个部位的ID部18所示的信息组ID彼此相同。ID部18位于相对于介质区域列17中的任意介质区域16横向排列的部位。换言之,信息组ID沿与任意的介质区域16以及介质区域列17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介质区域列17的排列方向排列。2个ID部18配置为相对于1个介质区域列17内的互不相同的介质区域16横向排列。例如,在图2中,2个ID部18中的一者相对于起始自上方的第二个介质区域16排列,2个ID部18的另一者相对于起始自上方的第三个介质区域16排列。此外,如果是相对于介质区域16横向排列的位置,则ID部18可以位于介质片材15的端部,也可以位于中央部。
[印刷系统的概略结构]
如图3所示,印刷系统100具有作为印刷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控制装置110、第1印刷单元120、读取单元130以及第2印刷单元140。
第1印刷单元120利用呈现出结构色的材料进行印刷。具体而言,第1印刷单元120通过使用全息色带的热转印而在基材片材14上形成结构色部12以及ID部18。第1印刷单元120包含热敏头,作为热敏打印机而起作用。
读取单元130从第1印刷单元120接收作为制造中途的介质片材15的片材体、即由第1印刷单元120进行了印刷的基材片材14,读取在片材体印刷的信息组ID。而且,读取单元130将片材体交接至第2印刷单元140。
第2印刷单元140利用含有色素的材料进行印刷。具体而言,第2印刷单元140通过利用碳粉、墨水等着色材料的印刷在上述片材体形成着色部13。如果第2印刷单元140作为利用着色材料的打印机而起作用,则其结构并不特别限定。例如,第2印刷单元140作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而起作用。为了介质片材15的量产,优选利用作为激光打印机而起作用的第2印刷单元140。
控制装置110是与第1印刷单元120、读取单元130、第2印刷单元140分别进行通信的计算机装置。控制装置110对用于形成介质片材15的数据进行管理,通过数据向第1印刷单元120的输出和数据向第2印刷单元140的输出而控制印刷系统100对介质片材15的制造。控制装置110基于读取单元130的信息组ID的读取而向第2印刷单元140输出用于印刷的数据。
在利用印刷系统100形成了介质片材15之后,通过层压加工等使得保护层等层层叠于介质片材15。而且,将介质片材15裁断而分割为1个1个的介质区域16。由此,介质区域16成为个人信息介质10,个人信息介质10的制造完毕。
[第1印刷单元的详细结构]
参照图4~图7对第1印刷单元12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第1印刷单元120具有由多个热敏头21构成的头列20。在1个头列20中,多个热敏头21排列成1列。详细而言,各热敏头21支撑于未图示的支撑部,从而使得多个热敏头21构建成排列成1列的状态。热敏头21排列的方向是与用于印刷的全息色带22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是全息色带22的宽度方向。
第1印刷单元120具有多个头列20,由多个头列20构成头单元。多个头列20沿与头列2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即,多个头列20并列排列。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一个例子中,第1印刷单元120具有2个由4个热敏头21构成的头列20。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介质区域16的排列和热敏头21的配置关系的图。片材体19是制造中途的介质片材15,具有与介质片材15同样配置的介质区域16以及介质区域列17。
如图5所示,构成1个头列20的热敏头21的数量与构成1个介质区域列17的介质区域16的数量一致。而且,头列20的多个热敏头21配置为热敏头21与构成介质区域列17的各介质区域16一一对应。即,多个热敏头21以与介质区域列17的介质区域16的配置间隔对应的间隔进行排列。
热敏头21具有以列状排列的多个发热电阻体。多个发热电阻体构成为能够通过通电而选择性地发热,在全息色带22中,发热的发热电阻体被按压的部分转印于片材体19。由此,呈现出结构色的圆点从全息色带22热转印于片材体19。
全息色带22相对于各热敏头21而1个1个地配置。即,在第1印刷单元120组装有数量与热敏头21的数量相同的全息色带22。
全息色带22是具有支撑基材和转印层的带状的片材,接受热敏头21的发热电阻体的按压而将转印层转印于片材体19。转印层具有包含形成有衍射格栅的微细构造层、反射层、剥离层等在内的层叠构造。全息色带22的转印层具有:红色区域,其具有将红色的衍射光向规定的方向射出的衍射格栅;绿色区域,其具有将绿色的衍射光向规定的方向射出的衍射格栅;以及蓝色区域,其具有将蓝色的衍射光向规定的方向射出的衍射格栅。而且,在转印层中,红色区域、绿色区域以及蓝色区域沿全息色带22延伸的方向按照规定的顺序反复排列。
相对于片材体19内的1个区域进行红色区域的转印、绿色区域的转印以及蓝色区域的转印,由此在上述区域配置各种颜色的圆点。由此,形成显示彩色图像的结构色部12。衍射格栅构成为相对于入射光向规定的方向射出规定波长的衍射光,构成结构色部12的全息图例如构成为,在接收到向纸面垂直地入射的白色光时,在相对于白色光的入射方向具有45度的角度的位置能够进行图像的观察。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互不相同的热敏头21形成构成1个介质区域列17的多个介质区域16的结构色部12。换言之,利用1个热敏头21对1个介质区域16的第1个人信息Ip1进行印刷,构成1个头列20的各热敏头21分别对不同的介质区域16的第1个人信息Ip1进行印刷。由此,对构成1个介质区域列17的各介质区域16的第1个人信息Ip1进行印刷。构成1个头列20的多个热敏头21针对构成1个介质区域列17的多个介质区域16同时进行印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1个热敏头21具有与多个介质区域16对应的长度,与利用与多个介质区域16对应的长度的全息色带22对多个介质区域16统一进行印刷的方式相比,能够利用具有小于或等于介质区域16的宽度的宽度的全息色带22。针对每个热敏头21配置这种较小宽度的全息色带22而进行印刷,由此与上述对多个介质区域16统一进行印刷的方式相比,能够抑制在与彼此相邻的介质区域16之间对应的部分产生全息色带22的无用的消耗。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1个介质片材15的制造时,2个头列20的一者对2个介质区域列17的一者进行印刷,2个头列20的另一者对2个介质区域列17的另一者进行印刷。而且,2个头列20同时进行针对互不相同的片材体19的印刷。由此,与第1印刷单元120具有单个头列20的结构相比,每单位时间能够印刷的片材体19的数量增多。因此,介质片材15的生产效率提高。
另外,2个头列20分别对1个片材体19印刷信息组ID。详细而言,在将一个头列20设为第1头列20、将另一个头列设为第2头列20时,第1头列20的1个热敏头21以及第2头列20的1个热敏头21对信息组ID进行印刷。而且,利用第1头列20对信息组ID进行印刷的热敏头21的头列20内的排列顺序与利用第2头列20对信息组ID进行印刷的热敏头21的头列20内的排列顺序互不相同。例如,在第1头列20中,从列的端部起位于第二位的热敏头21对信息组ID进行印刷,在第2头列20中,从上述端部起位于第三位的热敏头21对信息组ID进行印刷。由此,以相对于1个介质区域列17内的互不相同的介质区域16横向排列的方式对2个信息组ID进行印刷。
此外,在片材体19的端部有时记载有针对每个基材片材14的识别信息。作为对信息组ID进行印刷的热敏头21,优选选择配置于与基材片材14的识别信息不重叠的位置的热敏头21。
参照图6,包含全息色带22以及片材体19的输送方式在内而对1个热敏头21附近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与热敏头21的发热电阻体相对的位置配置有按压辊30。按压辊30的轴向与发热电阻体的列延伸的方向一致。沿与按压辊30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输送片材体19,在沿着按压辊30的表面的状态下,从热敏头21与按压辊30之间通过。通过对片材体19进行支撑的输送路31以及输送路径上的多个辊32的协作而进行片材体19的输送。
关于全息色带22,该色带在从卷绕成辊状的色带辊23拉出之后,从热敏头21与按压辊30之间通过并卷取于卷取辊24。在热敏头21与按压辊30之间,全息色带22从片材体19与热敏头21之间通过并沿与按压辊30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进行输送。全息色带22的宽度方向与发热电阻体的列延伸的方向一致。通过使辊23、24旋转的机构以及输送路径上的多个辊33的协作而进行全息色带22的输送。此外,在全息色带22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全息色带22的各种颜色的区域的位置的传感器。
在上述结构中,热敏头21的发热电阻体将全息色带22按压于按压辊30上的片材体19,由此将全息色带22的转印层转印于片材体19。在同一方向上对片材体19和全息色带22进行输送、且进行基于转印的印刷。如果第一个颜色的区域的转印完毕,则将片材体19拉回,以使得第二个颜色的区域配置于热敏头21的下方的方式对全息色带22进行输送。而且,再次在同一方向上对片材体19和全息色带22进行输送、且进行第二个颜色的区域的转印。反复执行同样的动作而进行第三个颜色的区域的转印,由此形成结构色部12。
此外,结构色部12和ID部18的形成顺序并不限定,通过何种颜色的区域的转印而形成ID部18也不限定。例如,可以在进行用于形成结构色部12的各种颜色的区域的转印之后进行用于形成ID部18的1种颜色的区域的转印。或者,可以通过多种颜色的区域的转印而形成ID部18。即,信息组ID的显示色只要是结构色即可,可以是任何颜色,既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多种颜色。
优选地,在进行ID部18的形成的期间,对各热敏头21的位置进行如下控制,即,在1个头列20中,只有形成ID部18的热敏头21、即被分配信息组ID的印刷的热敏头21与全息色带22接触,其他热敏头21与全息色带22分离。
参照图7对热敏头21的大小和全息色带22的宽度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优选全息色带22的宽度Wr大于热敏头21的发热电阻体的列即电阻体列21a的长度Ws。由此,在全息色带22的转印时,能抑制电阻体列21a在全息色带22的外侧与片材体19接触。另外,优选全息色带22的宽度Wr大于整个热敏头21的宽度Wh。由此,在全息色带22的转印时,能够抑制热敏头21的端部在全息色带22的外侧与片材体19接触。
通过抑制电阻体列21a、热敏头21的端部直接与片材体19接触而抑制在片材体19形成伤痕。
此外,电阻体列21a的长度Ws以及整个热敏头21的宽度Wh分别只要大于形成对象的结构色部12的宽度即可,也可以不大于介质区域16的宽度。具体而言,如果上述长度Ws、宽度Wh大于第1个人信息Ip1即脸部图像的宽度,则也可以小于介质区域16的宽度。如果是上述长度Ws、宽度Wh小于介质区域16的宽度的结构,则能够使用更小宽度的全息色带22,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全息色带22的无用的使用。
另外,按压辊30的轴向的宽度Wp也只要大于形成对象的结构色部12的宽度即可,也可以不大于介质区域16的宽度。即,如果按压辊30的轴向的宽度Wp大于第1个人信息Ip1即脸部图像的宽度,则也可以小于介质区域16的宽度。优选全息色带22的宽度Wr、按压辊30的轴向的宽度Wp、整个热敏头21的宽度Wh、电阻体列21a的长度Ws按顺序减小。但是,整个热敏头21的宽度Wh在小于全息色带22的宽度Wr的范围内可以大于按压辊30的轴向宽度Wp。
如图8所示,即使在使用当前这样的大型的热敏头21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较小宽度的全息色带22而削减全息色带22的使用量。然而,如果全息色带22的宽度Wr小于电阻体列21a的长度Ws、整个热敏头21的宽度Wh,则如上所述,有时电阻体列21a、热敏头21的端部会直接与片材体19接触而使得片材体19受伤。与此相对,通过减小热敏头21本身而使用较小宽度的全息色带22,能够抑制片材体19受伤且削减全息色带22的使用量。
另外,全息色带22的转印所需的按压辊30的硬度高于用于具有由颜料墨水构成的层的墨带的转印、升华型的热敏打印机的按压辊的硬度。具体而言,用于升华型的热敏打印机的按压辊的肖氏硬度为50至60左右,本实施方式的按压辊30的肖氏硬度大于或等于90。
如果按压辊30较硬,则各发热电阻体的按压的大小的微小波动难以实现均匀化。因此,在要均匀地对各发热电阻体进行按压的情况下,电阻体列21a的长度Ws越大,用于使得各发热电阻体的按压的大小一致的调整越复杂。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针对每个介质区域16分配热敏头21而利用小型的热敏头21,由此容易进行用于使各发热电阻体的按压的大小一致的调整。
另外,即使在热敏头21的一部分产生问题的情况下,如果是由多个热敏头21构成头单元的方式,则不更换整个头单元而仅更换产生问题的热敏头21即可。因此,能够抑制为了消除问题而需要大量作业。
[印刷系统的电结构]
参照图9以电结构为中心对印刷系统10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110具有中央处理部111以及存储部115。中央处理部111具有包含CPU以及RAM等易失性存储器在内的结构,基于存储部115中存储的程序、数据而进行处理。中央处理部111作为功能结构而具有第1数据输出部112、第2数据输出部113以及识别信息处理部114。
第1数据输出部112将用于形成结构色部12和ID部18的数据即第1数据Dt1向第1印刷单元120输出。第1数据Dt1是用于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第1信息组Gi1中包含的多个第1个人信息Ip1,在互不相同的介质区域16分别印刷第1个人信息Ip1,并且在介质区域16以外印刷与该第1信息组Gi1相关联的信息组ID。
例如,如图10所示,第1数据Dt1是由构成1个介质片材15的结构色部12和ID部18构成的图像Mg1、即包含第1信息组Gi1中包含的所有第1个人信息Ip1以及信息组ID在内的图像Mg1的数据。在图像Mg1中,与介质区域16的排列相应地配置多个第1个人信息Ip1,信息组ID以相对于任意介质区域16横向排列的方式,相对于第1个人信息Ip1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
第1数据Dt1只要是表示全息色带22的各种颜色的区域的转印部位、即各种颜色的圆点的配置的数据、或者利用第1印刷单元120能够变换为这种数据的数据即可。
此外,第1数据Dt1并不局限于1幅图像的数据,只要是通过表示各第1个人信息Ip1以及信息组ID的印画内容、印画位置而对第1印刷单元120指示印刷内容的数据即可。
第2数据输出部113将用于形成着色部13的数据即第2数据Dt2向第2印刷单元140输出。第2数据Dt2是用于进行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第2信息组Gi2中包含的多个第2个人信息Ip2,将第2个人信息Ip2印刷于印刷有该第2个人信息Ip2的组合的对象即第1个人信息Ip1的介质区域16。第2数据输出部113将与基于信息组ID的读取而确定的第2信息组Gi2对应的第2数据Dt2输出。
例如,如图11所示,第2数据Dt2是由构成1个介质片材15的着色部13构成的图像Mg2、即包含第2信息组Gi2中包含的所有第2个人信息Ip2在内的图像Mg2的数据。在图像Mg2中,多个第2个人信息Ip2以使得各第2个人信息Ip2配置于各自的组合的对象即第1个人信息Ip1所处的介质区域16的方式排列。
第2数据Dt2只要是能够印刷彩色图像地具有每个像素的颜色信息的数据即可。
此外,第2数据Dt2并不局限于1幅图像的数据,只要是通过表示各第2个人信息Ip2的印画内容及印画位置而对第2印刷单元140指示印刷内容的数据即可。
识别信息处理部114利用读取单元130对信息组ID的读取结果进行验证处理。验证处理中包含:判定2个信息组ID是否一致的处理;确定存储部115中与信息组ID相关联的第1信息组Gi1以及第2信息组Gi2的处理;以及判定利用了所确定的第1信息组Gi1的第1数据Dt1是否已向第1印刷单元120输出的处理。
存储部115具有包含非易失性存储器在内的结构,对中央处理部111执行的处理所需的程序、数据进行存储。作为这种数据的一部分,存储部115对1个介质片材15中包含的第1信息组Gi1以及第2信息组Gi2与信息组ID相关联地进行存储。即,针对形成对象的每个介质片材15,换言之,针对第1信息组Gi1和第2信息组Gi2的每组,分配互不相同的信息组ID。并且,存储部115通过存储部115中存储的信息而使得1个个人信息介质10中包含的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相关联,换言之,使得成为每个个人信息介质10的组合的第1个人信息Ip1及第2个人信息Ip2相关联。
例如,可以使得第1信息组Gi1包含的多个第1个人信息Ip1即脸部图像的数据分别与信息组ID相关联、且使得第2信息组Gi2包含的多个第2个人信息Ip2即脸部图像的数据分别与信息组ID相关联,由此使得第1信息组Gi1及第2信息组Gi2与信息组ID相关联。或者,可以通过使得图像Mg1及图像Mg2与信息组ID相关联而使得第1信息组Gi1及第2信息组Gi2与信息组ID相关联。或者,可以通过使得图像Mg1中包含信息组ID而使得第1信息组Gi1和信息组ID相关联,另外使得第2信息组Gi2和信息组ID相关联。
可以使得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直接相关联而实现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的组合的关联。或者,可以通过第1个人信息Ip1及第2个人信息Ip2的印刷位置的规定而使得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相关联。具体而言,设定为在同一介质区域16印刷可以作为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的关联而起作用。
例如,在预先生成图像Mg1及图像Mg2而存储于存储部115的情况下,预先将需要组合的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配置于同一介质区域16而生成图像Mg1及图像Mg2。由此,使得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相关联。
另外,可以预先准备规定各第1个人信息Ip1的配置的信息,第1数据输出部112利用该信息以及作为第1个人信息Ip1的脸部图像的数据而生成图像Mg1,并且预先准备规定各第2个人信息Ip2的配置的信息,第2数据输出部113利用该信息以及作为第2个人信息Ip2的脸部图像的数据生成图像Mg2。在该情况下,在规定各第1个人信息Ip1的配置的信息、以及规定各第2个人信息Ip2的配置的信息中,设定为配置于同一介质区域16,但也作为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的关联而起作用。
或者,在将使得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直接相关联的数据存储于存储部115的情况下,可以任意设定第1个人信息Ip1的配置而生成图像Mg1,以将彼此相关联的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配置于同一介质区域16的方式决定第2个人信息Ip2的配置而生成图像Mg2。
总之,只要以在同一介质区域16印刷成为每个个人信息介质10的组合的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的方式构成第1数据Dt1及第2数据Dt2即可。而且,这种第1数据Dt1及第2数据Dt2只要存储于存储部115、或者基于存储部115中存储的信息而生成即可。
控制装置110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第1印刷单元120、读取单元130以及第2印刷单元140分别连接,也可以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控制装置110具有用于与第1印刷单元120、读取单元130以及第2印刷单元140分别进行通信的接口,中央处理部111的各部分经由该接口而进行与各单元的数据的收发。
此外,中央处理部111的第1数据输出部112、第2数据输出部113以及识别信息处理部114的功能,可以利用由多个CPU、RAM等构成的存储器等各种硬件和使得这些硬件发挥功能的软件分别实现具体化,或者可以利用对共通的1个硬件赋予多种功能的软件而实现具体化。这种软件作为印刷控制程序而存储于存储部115。
第1印刷单元120具有第1单元控制部121、头机构部122、片材输送部123以及色带输送部124。
第1单元控制部121具有包含CPU、存储器在内的结构,对第1印刷单元120的动作进行控制。另外,第1单元控制部121包含用于与控制装置110通信的接口,经由该接口而与控制装置110进行数据的收发。
头机构部122是具有由上述多个热敏头21构成的头列20的头单元。片材输送部123是用于对片材体19进行输送的机构,包含上述的按压辊30、输送路31、辊32、用于对各辊进行驱动的电机等。色带输送部124是用于对全息色带22进行输送的机构,包含使上述辊23、24旋转的机构、辊33、用于对各辊进行驱动的电机等。
第1单元控制部121从控制装置110接收第1数据Dt1,以进行基于第1数据Dt1的印刷的方式向各头列20的各热敏头21输出信号,并且对片材输送部123进行驱动而输送片材体19,对色带输送部124进行驱动而输送全息色带22。
能够彼此同步地对1个头列20中包含的多个热敏头21进行驱动。而且,能够彼此同步地对与上述热敏头21相对的多个按压辊30进行驱动,能够彼此同步地对组装于上述热敏头21的多个全息色带22进行输送。
第1单元控制部121例如基于第1数据Dt1而将表示每个热敏头21的印刷内容的数据向各热敏头21输出。详细而言,第1单元控制部121根据多个热敏头21的配置将第1数据Dt1表示的印刷内容分为多个区域而分配给各热敏头21,将所分配的区域的数据向各热敏头21输出。由此,将第1数据Dt1的与各介质区域16对应的部分的数据向负责针对各介质区域16的印刷的热敏头21输出。各热敏头21具有控制对热敏头21的发热电阻体的通电的控制部,该控制部将从第1单元控制部121输入的数据变换为用于利用由3种颜色的圆点构成的全息图而形成彩色图像的数据。而且,基于变换后的数据控制对发热电阻体的通电,由此进行从全息色带22向片材体19的各种颜色的圆点的转印。
在上述结构中,第1数据Dt1、以及第1单元控制部121向各热敏头21输出的数据例如具有与通常的图像数据相同的形式,这种数据在各热敏头21的控制部中变换为用于形成全息图的彩色脸部图像的、例如包含各种颜色的圆点的配置等在内的数据。这种变换所需的运算负荷较大,因此变换对象的区域越大,数据的变换越需要时间。与如当前那样1个热敏头21对多个介质区域16同时进行印刷的结构相比,如果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1个热敏头21对1个介质区域16进行印刷的结构,则1个热敏头21进行印刷的区域的大小、即1个热敏头21中需要运算的区域的大小减小。因此,数据的变换所需的时间有可能缩短,由此,能够缩短在第1印刷单元120从控制装置110接收到第1数据Dt1之后直至印刷完毕为止所需的时间。因此,在第1印刷单元120能够增加每单位时间能印刷的片材体19的数量。
读取单元130具有读取单元控制部131、读取机构部132以及片材输送部133。
读取单元控制部131具有包含CPU、存储器在内的结构,对读取单元130的动作进行控制。另外,读取单元控制部131包含用于与控制装置110的通信的接口,经由该接口而与控制装置110进行数据的收发。
读取机构部132是用于读取利用第1印刷单元120印刷的信息组ID的机构。读取机构部132包含对ID部18照射用于图像的再生的光的照射部、对再生的图像进行拍摄的拍摄部。
片材输送部133是用于输送片材体19的机构,包含对片材体19进行支撑的输送路、辊、用于辊的驱动的电机等。
如果读取单元控制部131从第1印刷单元120交接片材体19,则对读取机构部132和片材输送部133进行驱动,对印刷于片材体19的信息组ID进行拍摄,由此进行信息组ID的读取。而且,读取单元控制部131将获取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110。具体而言,读取单元控制部131可以通过对读取机构部132拍摄到的图像的解析而识别信息组ID,将识别出的信息组ID作为获取信息而发送至控制装置110。或者,读取单元控制部131可以将读取机构部132拍摄到的图像的数据作为获取信息而发送至控制装置110,控制装置110的识别信息处理部114通过上述图像的解析而识别信息组ID。
第2印刷单元140具有第2单元控制部141以及印刷机构部142。
第2单元控制部141具有包含CPU、存储器在内的结构,对第2印刷单元140的动作进行控制。另外,第2单元控制部141包含用于与控制装置110的通信的接口,经由该接口而与控制装置110进行数据的收发。
印刷机构部142是用于进行利用着色材料的印刷的机构,例如,在第2印刷单元140作为激光打印机而起作用的情况下,包含感光鼓、激光的照射单元、碳粉的供给单元、实施带电、转印、定影等各工序的辊等机构、片材体19的输送机构等。
第2单元控制部141从控制装置110接收第2数据Dt2,以进行基于第2数据Dt2的印刷的方式对印刷机构部142进行驱动。
此外,上述的第1单元控制部121、读取单元控制部131、第2单元控制部141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由控制装置110的中央处理部111负责。即,控制装置110可以直接对第1印刷单元120、读取单元130、第2印刷单元140的动作进行控制。
参照图12对控制装置110的识别信息处理部114进行的验证处理详细进行说明。
如果识别信息处理部114基于从读取单元130接收到的信息而获取2个信息组ID,则开始验证处理。图12是表示验证处理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
首先,作为步骤S10的处理,识别信息处理部114判定获取的2个信息组ID是否一致。步骤S10中判定为肯定,由此能够确认利用互不相同的头列20印刷出的2个介质区域列17的第1个人信息Ip1的组合是否正确、即是否如第1数据Dt1所示那样印刷了第1信息组Gi1。
在2个信息组ID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0中判定为肯定),进入步骤S11的处理,识别信息处理部114对利用存储部115与该信息组ID相关联的第1信息组Gi1以及第2信息组Gi2进行确定。
接下来,作为步骤S12的处理,识别信息处理部114判定通过步骤S11的处理确定出的第1信息组Gi1是否是用于已输出至第1印刷单元120的第1数据Dt1的第1信息组Gi1。第1数据输出部112预先将与输出至第1印刷单元120的第1数据Dt1相关的信息作为日志而存储于存储部115,识别信息处理部114参照该日志而进行步骤S12的判定。
步骤S12中判定为肯定,由此能够确认与从片材体19获取的信息组ID对应的第1信息组Gi1的印刷确实已指示给第1印刷单元120。由此,能够确认读取单元130中成为读取对象的片材体19是按照正确的次序输送至读取单元130的片材体19,换言之,能够确认是已进行了第1个人信息Ip1的印刷、且接下来应当进行第2个人信息Ip2的印刷的片材体19。
此外,识别信息处理部114可以在步骤S12的处理中判定从利用与信息组ID对应的第1信息组Gi1的第1数据Dt1的输出起的经过时间是否处于规定的范围内。上述规定的范围设定为作为从第1数据Dt1的输出起至利用第1印刷单元120进行印刷、片材体19到达读取单元130为止所需的时间而妥当的范围。由此,能够更可靠地确认片材体19按照正确的次序输送至读取单元130。
另外,识别信息处理部114可以在步骤S12的处理中对还包含该时刻之前读取的信息组ID在内的信息组ID的读取顺序和第1数据Dt1的输出顺序进行对比,由此判断读取单元130中成为读取对象的片材体19在该时刻到达读取单元130是否适当。
在步骤S12的处理中,在判定为利用所确定的第1信息组Gi1的第1数据Dt1已输出至第1印刷单元120的情况下(步骤S12中判定为肯定),进入步骤S13的处理。作为步骤S13的处理,识别信息处理部114以将第2数据Dt2输出的方式使第2数据输出部113继承处理并结束验证处理。继承了处理的第2数据输出部113将与识别信息处理部114在步骤S11的处理中确定的第2信息组Gi2对应的第2数据Dt2,输出至第2印刷单元140。
在步骤S10的处理中2个信息组ID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10中判定为否定)、以及在步骤S12的处理中利用所确定的第1信息组Gi1的第1数据Dt1未输出至第1印刷单元120的情况下(步骤S12中判定为否定),作为步骤S14的处理而进行错误处理。在该情况下,不使第2数据输出部113继承处理,不进行第2数据Dt2向第2印刷单元140的输出。此外,错误处理中例如包含错误信号向读取单元130的发送、向外部通知错误。
[印刷系统的动作]
参照图13以及图14对印刷系统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如果介质片材15的制造开始,则从控制装置110向第1印刷单元120发送与制造对象的介质片材15对应的第1数据Dt1(步骤S20)。
如果接收到第1数据Dt1,则第1印刷单元120将基材片材14取入,基于第1数据Dt1而进行印刷(步骤S21)。
详细而言,首先,利用第1头列20进行针对第1介质区域列17的印刷以及信息组ID的印刷。由此,如图14(a)所示,关于构成第1介质区域列17的各介质区域16,印刷第1个人信息Ip1,并且印刷1个信息组ID。其结果,片材体19成为印刷有1个介质区域列17的第1个人信息Ip1以及1个信息组ID的状态。
接下来,利用第2头列20进行针对第2介质区域列17的印刷以及信息组ID的印刷。由此,如图14(b)所示,关于构成第2介质区域列17的各介质区域16,印刷第1个人信息Ip1,并且印刷1个信息组ID。其结果,片材体19成为印刷有2个介质区域列17的第1个人信息Ip1以及2个信息组ID的状态。由此,根据第1数据Dt1的印刷完毕。
如果基于第1印刷单元120的印刷处理完毕,则从第1印刷单元120向读取单元130交接片材体19。该片材体19的交接例如基于控制装置110和第1印刷单元120及读取单元130的信号的收发而进行。即,表示第1印刷单元120的印刷处理的进度状况、读取单元130的读取处理的进度状况的信号从各单元120、130向控制装置110发送,控制装置110基于这种信号在适当的定时对各单元120、130指示片材体19的交接。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10的指示,各单元120、130对各片材输送部123、133进行驱动,由此进行片材体19的交接。
此外,如果能够实现第1印刷单元120和读取单元130的通信,则上述单元120、130可以不经由控制装置110而收发信号,进行片材体19的交接。另外,可以通过手动方式进行片材体19的交接。
如果接收到片材体19,则读取单元130从片材体19读取信息组ID(步骤S22),将获取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110(步骤S23)。
如果接收到获取信息,则控制装置110进行参照此前的图12说明的验证处理(步骤S24)。如果验证处理无问题地完毕,从识别信息处理部114向第2数据输出部113继承处理,则对应于与信息组ID相关联的第2信息组Gi2的第2数据Dt2从控制装置110向第2印刷单元140发送(步骤S25)。在验证处理以错误处理而结束的情况下,不进行步骤S25以后的处理,不进行第2数据Dt2向第2印刷单元140的发送。
如果验证处理完毕,则从读取单元130向第2印刷单元140交接片材体19。该片材体19的交接例如基于控制装置110和读取单元130以及第2印刷单元140的信号的收发而进行。例如,如果读取单元130的读取处理完毕,则控制装置110对各单元130、140指示片材体19的交接。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10的指示,各单元130、140对片材输送部133以及印刷机构部142进行驱动,由此进行片材体19的交接。在控制装置110的验证处理以错误处理而结束的情况下,例如,在片材体19的交接之后利用第2印刷单元140进行片材体19的排出。此外,如果能够实现读取单元130和第2印刷单元140的通信,则上述单元130、140可以不经由控制装置110收发信号而进行片材体19的交接。
或者,仅在利用控制装置110无问题地使得验证处理完毕的情况下,从控制装置110对各单元130、140指示片材体19的交接。在验证处理以错误处理而结束的情况下,不进行片材体19的交接,利用读取单元130进行片材体的排出。
如果接收到第2数据Dt2,则第2印刷单元140基于第2数据Dt2而进行印刷(步骤S26)。由此,如图14(c)所示,关于构成各介质区域列17的各介质区域16,形成着色部13。即,在所有介质区域16印刷第2个人信息Ip2。由此,介质片材15的制造完毕。
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中,在控制装置110中,使得用于形成1个介质片材15的第1信息组Gi1和第2信息组Gi2与信息组ID相关联,并且使得构成1个个人信息介质10的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彼此相关联。而且,基于与第1信息组Gi1一起印刷的信息组ID的读取,根据每个个人信息介质10的个人信息的组合而将用于印刷第2信息组Gi2的第2数据Dt2输出。因此,印刷的个人信息的组合的准确性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1个介质片材15统一制造互不相同的个人信息介质10,在该制造过程中,利用第1印刷单元120和第2印刷单元140进行2次个人信息的印刷。在这种方式中,印刷的个人信息的组合的管理是重要的问题。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利用信息组ID使得分别印刷的第1信息组Gi1和第2信息组Gi2相关联,由此可靠地对个人信息的组合进行管理,因此印刷的个人信息的组合的准确性可靠地提高。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下面列举的效果。
(1)利用相对于信息组ID的第1信息组Gi1和第2信息组Gi2的关联,基于与第1信息组Gi1一起印刷的信息组ID的读取,根据每个个人信息介质10的个人信息的组合而将用于印刷第2信息组Gi2的第2数据Dt2输出。因此,印刷的个人信息的组合的准确性提高。
(2)第1印刷单元120具有多个头列20,因此利用多个头列20进行第1个人信息Ip1的印刷,由此能够增大在第1印刷单元120中每单位时间能印刷的片材体19的数量。利用全息色带22的热转印印刷的速度比激光打印机等利用着色材料的印刷的速度慢,因此能够提高第1印刷单元120的每单位时间的处理数而可靠地提高介质片材15的生产效率。
(3)作为第1头组的头列20对第1信息组Gi1包含的多个第1个人信息Ip1的一部分以及信息组ID进行印刷,作为第2头组的头列20对第1信息组Gi1包含的多个第1个人信息Ip1的剩余部分以及信息组ID进行印刷。而且,基于第1头组的信息组ID的印刷位置和基于第2头组的信息组ID的印刷位置互不相同。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是利用多个头组将多个第1个人信息Ip1分割而进行印刷的方式,也能够通过利用各头组印刷的信息组ID的对比而确认印刷于1个片材体19的第1个人信息Ip1是同一第1信息组Gi1的第1个人信息Ip1、即是1个介质片材15中应当包含的第1个人信息Ip1的情况。
(4)控制装置110的识别信息处理部114作为验证处理而判定利用第1头组印刷的信息组ID与利用第2头组印刷的信息组ID是否一致。而且,在该判定为肯定时,第2数据输出部113将基于作为与一致的信息组ID相关联的第2信息组Gi2而确定出的第2信息组Gi2的第2数据Dt2输出至第2印刷单元140。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认利用第1头组和第2头组分别印刷的第1个人信息Ip1是同一第1信息组Gi1的第1个人信息Ip1、即是1个介质片材15中应当包含的第1个人信息Ip1的情况。而且,在确认之后将第2数据Dt2输出,因此介质片材15的形成的准确性提高。
(5)识别信息处理部114作为验证处理而判定与从片材体19读取的信息组ID相关联的第1信息组Gi1是否是用于已输出至第1印刷单元120的第1数据Dt1的第1信息组Gi1。而且,在该判定为肯定时,第2数据输出部113将基于作为与上述信息组ID相关联的第2信息组Gi2而确定出的第2信息组Gi2的第2数据Dt2输出至第2印刷单元140。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认成为信息组ID的读取对象的片材体19是按照正确的次序输送至读取单元130的片材体19、即是已经进行了第1个人信息Ip1的印刷且接下来应当进行第2个人信息Ip2的印刷的片材体19。而且,在确认之后将第2数据Dt2输出,因此介质片材15的形成的准确性提高。
(6)第1印刷单元120的头列20具有多个热敏头21,多个热敏头21配置为热敏头21与构成介质区域列17的各介质区域16一一对应。
根据上述结构,针对构成介质区域列17的各介质区域16,各热敏头21分别进行印刷。因此,能够利用具有小于或等于介质区域16的宽度的宽度的全息色带22。针对每个热敏头21配置这种较小宽度的全息色带22而进行印刷,由此抑制在与彼此相邻的介质区域16之间对应的部分产生全息色带22的无用的消耗。
在利用1个介质片材15统一制造多个个人信息介质10的方式中,即使在1个个人信息介质10的制造时产生的全息色带22的无用的消耗微小,整体消耗的全息色带22的量也巨大。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适当地削减制造多个个人信息介质10时的全息色带22的使用量,能够获得较高的全息色带22的使用量的削减的效果。
(7)第1印刷单元120的色带输送部124构成为对具有大于热敏头21具有的发热电阻体的列的长度Ws的宽度Wr的全息色带22进行输送。由此,在全息色带22的转印时,能够抑制电阻体列21a在全息色带22的外侧与片材体19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在片材体19形成伤痕。
另外,如果是色带输送部124构成为对具有大于整个热敏头21的宽度Wh的宽度Wr的全息色带22进行输送的方式,则能够抑制热敏头21的端部在全息色带22的外侧与片材体19接触。由此,也能够抑制在片材体19形成伤痕。
(8)各热敏头21具有控制对热敏头21的发热电阻体的通电的控制部。该控制部将与第1数据Dt1中包含的1个介质区域16对应的部分的图像数据变换为用于利用呈现出结构色的圆点形成彩色图像的数据,基于变换后的数据而对上述通电进行控制。由此,热敏头21将上述圆点从全息色带22热转印于片材体19。
根据上述结构,与1个热敏头21对多个介质区域16同时进行印刷的结构相比,1个热敏头21进行印刷的区域、即1个热敏头21中需要数据的变换的区域减小。因此,能够缩短数据的变换所需的时间,其结果,在第1印刷单元120中每单位时间能够印刷的片材体19的数量会增大。
(9)从片材体19读取信息组ID的读取单元130与进行印刷的第1印刷单元120以及第2印刷单元140分体设置。因此,与在进行印刷的单元设置信息组ID的读取部相比,进行印刷的单元的结构变得简单。因此,例如,通过针对当前利用的印刷机构的略微改良就能够构成第1印刷单元120、第2印刷单元140。
(10)第1个人信息Ip1以及第2个人信息Ip2分别包含脸部图像,热敏头21对脸部图像进行印刷。具有这种个人信息的组合的个人信息介质10具有较高的防伪效果。而且,在防伪效果较高的个人信息介质10的制造时,印刷的个人信息的组合的准确性提高,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印刷系统100的有用性。
[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以下面的方式进行变更实施。
·介质片材15只要具有多个介质区域16即可,介质区域16的排列并不特别限定。介质片材15具有的介质区域列17的数量、构成介质区域列17的介质区域16的数量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第1印刷单元120具有的热敏头21的数量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例如可以是第1印刷单元120具有的头列20的数量为1个,1个头列20对多个介质区域列17进行印刷。另外,1个热敏头21可以对介质区域列17内的多个介质区域16进行印刷。
·无论头列20的数量、热敏头21的配置如何,第1印刷单元120可以仅印刷1个信息组ID,也可以印刷大于或等于3个的信息组ID。
·控制装置110的识别信息处理部114只要至少对与从片材体19读取的信息组ID相关联的第2信息组Gi2进行确定即可,可以不进行上述实施方式的验证处理中包含的其他处理。
·只要通过图像解析或光学的读取而识别出信息组ID即可,并不局限于字符、数字的列,也可以印刷为条形码等代码状。只要根据信息组ID的形式而以能够读取信息组ID的方式构成读取单元130的读取机构部132即可。此外,如果作为字符、数字的列而印刷信息组ID,则印刷系统100的用户能够通过目视确认的方式读取信息组ID。因此,例如,在因介质片材15的形成不良等而要再发行介质片材15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用户读取的信息组ID而指定再发行对象的介质片材15。
·结构色部12只要能够利用印刷法而形成即可,也可以不是形成有全息图的部分。例如,结构色部12可以是转印有基于与全息图不同的原理而呈现出结构色的转印层的区域,也可以是通过含有珠光颜料的墨水的涂敷而形成的区域。第1印刷单元120只要构成为进行利用呈现出结构色的材料的印刷即可,第1印刷单元120中使用的印刷法并不限定。
·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可以是与脸部图像不同的个人信息。另外,可以以单色印刷第1个人信息Ip1和第2个人信息Ip2。
·第1印刷单元120可以利用含有色素的材料对第1个人信息Ip1及信息组ID进行印刷,第2印刷单元140可以利用呈现出结构色的材料对第2个人信息Ip2进行印刷。即,可以在利用含有色素的材料的个人信息的印刷之后利用呈现出结构色的材料进行个人信息的印刷。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110输出至第1印刷单元120的第1数据Dt1也是如下数据,即,关于第1信息组Gi1中包含的多个第1个人信息Ip1,在互不相同的介质区域16印刷各不相同的第1个人信息Ip1,并且在除了介质区域16以外的区域印刷与该第1信息组Gi1相关联的信息组ID。第1印刷单元120基于第1数据Dt1而进行印刷。读取单元130构成为能够从片材体19读取利用含有色素的材料印刷出的信息组ID,利用控制装置110确定与所读取的信息组ID相关联的第2信息组Gi2。而且,控制装置110输出至第2印刷单元140的第2数据Dt2是如下数据,即,关于所确定的第2信息组Gi2中包含的多个第2个人信息Ip2,用于将第2个人信息Ip2印刷于印刷有与该第2个人信息Ip2相关联的第1个人信息Ip1的介质区域16。第2印刷单元140基于第2数据Dt2而进行印刷。
·可以舍弃读取单元130,使得第1印刷单元120和第2印刷单元140中的任一者具有信息组ID的读取功能。而且,可以从第1印刷单元120向第2印刷单元140交接片材体19。
·个人信息介质10只要能够利用多面粘贴而形成即可,并不局限于卡片状的介质,可以是护照等册子。介质片材15的介质区域16只要与个人信息介质10的一部分或全部对应、且各介质区域16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人信息介质10的结构要素即可。
·控制装置110并不局限于对于本身执行的所有处理而进行软件处理。例如,控制装置110可以具有对于本身执行的处理的至少一部分而进行硬件处理的专用的硬件电路(例如,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即,控制装置110可以构成为:1)根据计算机程序(软件)执行动作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处理器;2)执行各种处理中的至少一部分处理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专用的硬件电路;或者3)包含上述组合的电路(circuitry)。处理器包含CPU以及、RAM及ROM等存储器,存储器对构成为使CPU执行处理的程序代码或指令进行储存。存储器即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通过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能够访问的所有可利用的介质。
标号的说明
Dt1…第1数据、Dt2…第2数据、Gi1…第1信息组、Gi2…第2信息组、Ip1…第1个人信息、Ip2…第2个人信息、10…个人信息介质、11…支撑体、12…结构色部、13…着色部、14…基材片材、15…介质片材、16…介质区域、17…介质区域列、18…ID部、19…片材体、20…头列、21…热敏头、21a…电阻体列、22…全息色带、30…按压辊、100…印刷系统、110…控制装置、111…中央处理部、112…第1数据输出部、113…第2数据输出部、114…识别信息处理部、115…存储部、120…第1印刷单元、130…读取单元、140…第2印刷单元。

Claims (8)

1.一种印刷系统,其用于制造介质片材,其中,
所述介质片材具有多个介质区域,各介质区域分别与各不相同的个人信息介质对应,各个人信息介质包含第1个人信息和第2个人信息的组合,
所述印刷系统具有:
第1印刷单元,其基于第1数据而进行利用呈现出结构色的材料的印刷;
第2印刷单元,其基于第2数据而进行利用含有色素的材料的印刷;以及
控制装置,其将所述第1数据和所述第2数据输出,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存储部,其将第1信息组和第2信息组以与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方式进行存储,并且使得每个所述个人信息介质的成为所述组合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和所述第2个人信息相关联,其中,1个所述介质片材中包含的所有所述第1个人信息是所述第1信息组,1个所述介质片材中包含的所有所述第2个人信息是所述第2信息组;
第1数据输出部,其将所述第1数据输出至所述第1印刷单元,其中,所述第1数据是用于进行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所述第1信息组中包含的多个所述第1个人信息,在互不相同的所述介质区域印刷各不相同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并且在除了所述介质区域以外的区域印刷与该第1信息组相关联的所述识别信息;
识别信息处理部,其对与从利用所述第1数据而印刷的片材读取的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2信息组进行确定;以及
第2数据输出部,其将所述第2数据输出至所述第2印刷单元,其中,所述第2数据是用于进行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所述识别信息处理部确定出的所述第2信息组中包含的多个所述第2个人信息,将所述第2个人信息印刷于印刷有与该第2个人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的所述介质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系统,其中,
所述印刷系统还具有读取单元,该读取单元是接收由所述第1印刷单元进行了印刷的片材并将该片材交接至所述第2印刷单元的单元,且从所述片材读取所述识别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系统,其中,
所述第1印刷单元具有:第1头组,其由大于或等于1个的热敏头构成;以及第2头组,其由大于或等于1个的热敏头构成,
基于所述第1数据,利用所述第1头组对所述第1信息组包含的多个所述第1个人信息的一部分以及所述识别信息进行印刷,利用所述第2头组对所述第1信息组包含的多个所述第1个人信息的剩余部分以及所述识别信息进行印刷,基于所述第1头组的所述识别信息的印刷位置和基于所述第2头组的所述识别信息的印刷位置互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系统,其中,
所述识别信息处理部对利用所述第1头组印刷的所述识别信息和利用所述第2头组印刷的所述识别信息是否一致进行判定,在该判定为肯定时,所述第2数据输出部基于与该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2信息组的确定而将所述第2数据输出至所述第2印刷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系统,其中,
所述识别信息处理部对与所读取的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1信息组是否是用于已输出至所述第1印刷单元的所述第1数据的所述第1信息组进行判定,在该判定为肯定时,所述第2数据输出部基于与该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2信息组的确定而将所述第2数据输出至所述第2印刷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系统,其中,
所述第1个人信息和所述第2个人信息分别包含脸部图像。
7.一种印刷系统,其用于制造介质片材,其中,
所述介质片材具有多个介质区域,各介质区域分别与各不相同的个人信息介质对应,各个人信息介质包含第1个人信息和第2个人信息的组合,
所述印刷系统具有:
第1印刷单元,其基于第1数据而进行利用含有色素的材料的印刷;
第2印刷单元,其基于第2数据而进行利用呈现出结构色的材料的印刷;以及
控制装置,其将所述第1数据和所述第2数据输出,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存储部,其将第1信息组和第2信息组以与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方式进行存储,并且使得每个所述个人信息介质的成为所述组合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和所述第2个人信息相关联,其中,1个所述介质片材中包含的所有所述第1个人信息是所述第1信息组,1个所述介质片材中包含的所有所述第2个人信息是所述第2信息组;
第1数据输出部,其将所述第1数据输出至所述第1印刷单元,其中,所述第1数据是用于进行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所述第1信息组中包含的多个所述第1个人信息,在互不相同的所述介质区域印刷各不相同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并且在除了所述介质区域以外的区域印刷与该第1信息组相关联的所述识别信息;
识别信息处理部,其对与从利用所述第1数据而印刷的片材读取的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2信息组进行确定;以及
第2数据输出部,其将所述第2数据输出至所述第2印刷单元,其中,所述第2数据是用于进行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所述识别信息处理部确定出的所述第2信息组中包含的多个所述第2个人信息,将所述第2个人信息印刷于印刷有与该第2个人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的所述介质区域。
8.一种印刷控制装置,其对介质片材的制造进行控制,其中,
所述介质片材具有多个介质区域,各介质区域分别与各不相同的个人信息介质对应,各个人信息介质包含第1个人信息和第2个人信息的组合,
所述印刷控制装置具有:
存储部,其将第1信息组和第2信息组以与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方式进行存储,并且使得每个所述个人信息介质的成为所述组合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和所述第2个人信息相关联,其中,1个所述介质片材中包含的所有所述第1个人信息是所述第1信息组,1个所述介质片材中包含的所有所述第2个人信息是所述第2信息组;
第1数据输出部,其将第1数据输出至基于所述第1数据而进行利用呈现出结构色的材料的印刷的第1印刷单元,其中,所述第1数据是用于进行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所述第1信息组中包含的多个所述第1个人信息,在互不相同的所述介质区域印刷各不相同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并且在除了所述介质区域以外的区域印刷与该第1信息组相关联的所述识别信息;
识别信息处理部,其对与从利用所述第1数据而印刷的片材读取的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2信息组进行确定;以及
第2数据输出部,其将第2数据输出至基于所述第2数据而进行利用含有色素的材料的印刷的第2印刷单元,其中,所述第2数据是用于进行如下印刷的数据,即,关于所述识别信息处理部确定出的所述第2信息组中包含的多个所述第2个人信息,将所述第2个人信息印刷于印刷有与该第2个人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1个人信息的所述介质区域。
CN201980097441.9A 2019-06-19 2019-06-19 印刷系统以及印刷控制装置 Active CN1142066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24264 WO2020255293A1 (ja) 2019-06-19 2019-06-19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6623A CN114206623A (zh) 2022-03-18
CN114206623B true CN114206623B (zh) 2023-06-16

Family

ID=74036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7441.9A Active CN114206623B (zh) 2019-06-19 2019-06-19 印刷系统以及印刷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95545B2 (zh)
JP (1) JP7207538B2 (zh)
CN (1) CN114206623B (zh)
WO (1) WO2020255293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4803A (ja) * 2003-11-13 2005-06-09 Canon Inc 印刷物管理システム、印刷物管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05219493A (ja) * 2005-01-31 2005-08-1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dカード作成システム、idカード作成方法、idカード
JP2007065723A (ja) * 2005-08-29 2007-03-15 Kyocera Mita Corp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02574414A (zh) * 2009-10-16 2012-07-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体、带标签物品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4246625A (zh) * 2012-04-25 2014-12-2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全息图转印箔、图像显示体的制作方法、图像显示体及个人认证介质
JP2015125318A (ja) * 2013-12-26 2015-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物の生産方法
WO2015115564A1 (ja) * 2014-01-29 2015-08-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デバイス、および、画像表示媒体
JP2018006935A (ja) * 2016-06-30 2018-01-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36790B2 (ja) * 1992-08-28 2001-02-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体の製造方法
GB0818271D0 (en) * 2008-10-06 2008-11-12 Rue De Int Ltd Document security feature
JP2015089639A (ja) 2013-11-06 2015-05-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カードプリンター
JP6054991B2 (ja) 2015-01-07 2016-12-27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システム
JP6911499B2 (ja) 2017-05-02 2021-07-2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4803A (ja) * 2003-11-13 2005-06-09 Canon Inc 印刷物管理システム、印刷物管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05219493A (ja) * 2005-01-31 2005-08-1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dカード作成システム、idカード作成方法、idカード
JP2007065723A (ja) * 2005-08-29 2007-03-15 Kyocera Mita Corp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02574414A (zh) * 2009-10-16 2012-07-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体、带标签物品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4246625A (zh) * 2012-04-25 2014-12-2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全息图转印箔、图像显示体的制作方法、图像显示体及个人认证介质
JP2015125318A (ja) * 2013-12-26 2015-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物の生産方法
WO2015115564A1 (ja) * 2014-01-29 2015-08-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デバイス、および、画像表示媒体
JP2018006935A (ja) * 2016-06-30 2018-01-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07538B2 (ja) 2023-01-18
US20220109775A1 (en) 2022-04-07
CN114206623A (zh) 2022-03-18
US11595545B2 (en) 2023-02-28
WO2020255293A1 (ja) 2020-12-24
JPWO2020255293A1 (zh) 202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13463B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KR100688145B1 (ko) 인쇄 장치 및 인쇄 방법
JP20101000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WO2013008845A1 (ja) カード印刷装置およびカード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321071B2 (ja) ラベル作成システム、
CN1232889C (zh) 正本显示作成装置及热压箔组件
CN114206623B (zh) 印刷系统以及印刷控制装置
CN114025969B (zh) 头单元以及印刷单元
JP2020199682A (ja) プリンタおよび間接転写記録方法
CN105538891A (zh)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2103286A (ja) ロール紙及びプリンタ
JP2008087164A (ja) 転写式印刷装置及び転写式印刷方法
US10787000B2 (en) Thermal printhead having asymmetric recording elements
JP2005332141A (ja) 通帳類の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TWM395585U (en) Printing device with marking function
JP7031322B2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真贋判定システム、印画物の製造方法及び真贋判定方法
JPH03234670A (ja) 熱転写プリント方法及び熱転写プリンタ
JP2005305936A (ja) 中間転写型熱転写印刷装置
JP5971589B2 (ja) 印刷機
JPS63135264A (ja) カラ−プリンタ
JP2002059668A (ja) マルチカラーインクフィルムおよび熱転写ラインプリンタ
JP2004042311A (ja) マルチ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JP2013237169A (ja) 熱転写印刷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印刷装置
JP2005346351A (ja) ラベル作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2020493A (ja) 記録媒体への情報埋め込み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ならびに偽造記録媒体の判別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の偽造防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