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09A - 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09A
CN1142009A CN95120518A CN95120518A CN1142009A CN 1142009 A CN1142009 A CN 1142009A CN 95120518 A CN95120518 A CN 95120518A CN 95120518 A CN95120518 A CN 95120518A CN 1142009 A CN1142009 A CN 1142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insulating oil
housing
combustion engine
kinematical visco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20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须贺一丰
小岛政美
池岛昌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4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sheets, e.g. grain-orie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2Ignition, e.g. for IC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275/00Other engines, components or 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02B2275/18DOHC [Double overhead camshaf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2Ignition, e.g. for IC engines
    • H01F2038/122Ignition, e.g. for IC engines with rod-shaped c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包括:一个在壳体的壳体腔中的筒形的转换器部分;一个控制回路部分,该控制回路部分位于该转换器部分的一端,并使转换器部分的初级电流为周期性的;一个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位于转换器部分的另一端。所述的壳体腔的内部充有绝缘油,该绝缘油的闪点高于180℃;氧化稳定性的总酸值小于0.6mgKOH/g;凝点不高于-20℃;运动粘度不小于20cSt,并且在40℃不大于180cSt。

Description

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
本发明与日本专利申请第6-302298和7-238573号相关,这两份申请也构成了本申请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并在本文中将其引为参考。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具体来说就是这种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中装有高压绝缘油,它可以直接安装在内燃机上。
为达到紧凑结构、减轻重量的目的,现在已设计出各种形式的安装在内燃机上的点火线圈。具体来说,已知的这种结构中有采用绝缘油或环氧树脂等作为绝缘材料的,以确保其高压绝缘性能。
如在PCT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昭60-501961和未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开平5-3719等中,公开了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该点火线圈直接装在发动机上并与火花塞相联,并且还公开了绝缘油的使用。
同时,人们要求用于汽车等的发动机具有比现在更大的功率输出和更高的效率,由于在发动机缸盖上选用了更多的气门和燃烧室结构的改进,所以发动机缸盖部分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这样就很难留下一个较大的空间来安装点火线圈。特别是在DOHC型发动机中,由于人们正在试图增大较小的气阀的分离角,在这种情况下安装一个较大的点火线圈是极其困难的,它要求其尺寸能适于放置在如塞孔等中。
在PCT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昭60-501961和未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开平5-3719所公开的点火线圈中,点火线圈的直径较大,所以能将这种点火线圈装入的发动机的数量是有限的。并且为了安装点火线圈,还需要对发动机进行特殊的设计。
此外,根据现有技术,由于点火线圈是放置在靠近发动机体的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所以需要提高其在绝缘油泄漏期间的安全性。
另外,根据现有技术,由于点火线圈是放置在靠近发动机体的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所以还存在着绝缘油易于失效的问题。具体来说,根据现有技术,壳体的内部完全充满了绝缘油,但是如果在壳体中设有一个气腔,用以吸收由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体积变化,而且所述的气体是如空气等的氧化气体,那么,由于绝缘油的氧化和失效,会产生绝缘油的高压耐久性能降低的问题。
还有问题就是,由于点火线圈是直接固定在发动机上的,所以,发动机的振动会使绝缘油中产生气泡,并且由于这些气泡的存在,而使绝缘性能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的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该点火线圈被放置在发动机的塞孔中,并且可以直接安装在发动机上,即使在绝缘油泄漏的时候它也能有很高的安全性,同时即使在发动机较热和振动时也能在高压下保持稳定的绝缘性能。
这样,即使内燃机过热,也可以避免用于点火线圈的绝缘油燃烧。此外,在高温环境下绝缘油的氧化和失效也是可以避免的。同时,即使在低温的条件下,绝缘油也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并保持绝缘性能。此外,由于即使在振动的条件下混入绝缘油中的空气泡也能减少,并同时保持绝缘油适当的流动性,所以在线圈部分被浸入绝缘油中时,可以得到很好的工作性能,并且避免绝缘性能的降低。
另外,也可以很容易以避免在高温下(如发动机过热期间)绝缘油的燃烧。
本发明还可很容易地避免绝缘油的氧化,从而降低绝缘油的氧化和失效,并且可以长期保持绝缘性能,特别是在将绝缘油注入带有空气的壳体内就更是如此。
本发明的绝缘油不仅在一般的使用条件下可以有足够的流动性和绝缘性能,而且即使在很低的温度下也具有上述性能。
本发明还可以很容易在防止在振动条件下产生空气泡,并且可以相接将其固定在即使带有很强的振动的内燃机上。
另外,绝缘油还可以具有适当的流动性。因此,在将线圈浸入绝缘油中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具有很好的工作性能。
此外,该点火线圈在内燃机上安装简单,并且,随着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体积变化可以被空气腔所吸收,所以可以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从以下的说明中可以得到了解。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的纵向剖示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和内燃机罩的塞孔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的纵向剖示图;
图4表示了对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绝缘油和用于对比的环氧树脂进行高压耐久试验的测试结果图。
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2上带有一个壳体100,该壳体为一个带底的管形,其由树脂材料制成,以在其内放置点火线圈,转换器部分5和控制电路部分7均从壳体腔102上端的一个开口中插入壳体腔102,并放置在该壳体腔中,其中控制电路部分7是用于产生高压电的线圈部5,而壳体腔102则形成于所述的壳体100的内壁中。壳体腔102中充有绝缘油29,其上可保留一些气体部分,并且转换器部分5基本全部浸没在该绝缘油29中。充入的绝缘油应基本满足这样的条件,即可形成一个气体腔,且使气体保留在壳体腔102中,以吸收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体积变化。在该实施例中,假定所述的低成本的组装工作是在大气环境下进行的,那么所述的保留的气体便是空气。控制电路部分7被放置在作为壳体100一端的上部中,它根据外部回路(图中未示)发出的指示信号,在转换器部分5上周期性地产生初级电流。连接部分6设置在作为壳体100另一端的下部中,且连接部分6从转换器部分5上感应出一个次级电流。
用于输入控制信号的连接器9和用于固定的支柱11沿壳体100上端部分的壳的径向凸出设置。用于输入控制信号的连接器9包括一个连接器壳18和一个连接器销19,连接器壳18与壳体100一体成型,并且在该连接器壳18内设有三个连接器销19。连接器销19通过壳体100与控制电路部分7、转换器部分5的初级和次级线圈串联连接。用于固定的支柱11与壳体100一体成型,且金属制的凸缘是插模制的。
开口向下的管部105成型于位于壳体100底部的连接部分6上。橡胶塞帽13安装在该管部105的开口端缘上,壁104则在管部105和壳体腔102之间与壳体100一体成型,用作两个空间的底部。由金属导体制成的帽15被插模制在树脂材料的壳体100的该壁上。帽15将壳体腔102和连接部分6分隔开来,其两者之间仍可导电,但液体却不可以通过。导电材料制成的螺旋弹簧17被保持在该帽15的内底上。
壳体100的上侧有一个开口部分100a,以使转换器部分5、控制电路部分7和绝缘油29等可以从壳体100的外部放入壳体腔102中。该开口部分由一个树脂罩31和一个O形环32盖住,且不漏液体。
转换器部分5的铁芯502由宽度不同的薄硅钢片制成,这样其截面基本为环形。磁铁504和506上具有多个彼此方向相反的磁力,这些磁力由线圈的励磁而产生。磁铁504和506分别设置在铁芯502的两端。
由模制树脂制成的次级线轴510为一个带底的管形,其两端带有一个环形部分,底部510a基本将该管的底部封住,铁芯502和磁铁506放置在次级线轴510的内部,而一个次级线圈512则绕在该次级线轴510的外周上。
与次级线圈512一端电连接的端板33被固定在底部510a上,与帽15连接的弹簧27则固定在该端板33上。端板33和弹簧27被用作线轴侧的导电材料,由次级线圈516产生的高压电经预防性维护板33、弹簧27、帽15和弹簧17送到火花塞(图中未示)的电极部分上。
由模制树脂制成的初级线轴514为一个带底的管形,其两端带有一个环形部分,盖部514a基本将该管的底部封住。初级线圈516绕在该初级线轴514的外周上。
初级线轴514应将绕在次级线轴510上的次级线圈罩住。为此,两端带有磁铁504和506的铁芯502被压紧在次级线轴510的盖部514a和初级线圈514的底部510a之间。
与初级线圈516两端和与次级线圈512一端相连的多个端子被保持在初级线轴514的盖部514a之上。连接器9的连接器销19和控制电路部分7与这些端子相连。从保持在盖部514a上侧的控制电路部分7上抽出三个头,这三个头与连接器销19和上述的端子焊接在一起。
控制电路部分7由模制树脂开关元件制成,它可以周期性地向初级线圈导通电流,且控制回路(它是一个触发器)产生该开关元件的控制信号。此外,一个独立的散热装置702粘接在控制电路部分7上,以利于如开关元件等的回路元件的散热。
附加磁芯508设置在初级线圈514外侧的更外层。该附加磁芯508是将一个薄硅钢板弯成管形,由于弯曲开始和结束之处不相接,便形成了一个轴向间隙,且其轴向长度从磁铁504的外周边处延伸到磁铁506的外周边处。
放置连接部分5等的壳体腔102内充有绝缘油29,但壳体腔102的上端部处可以残留有一些容纳空气的空间。绝缘油29的浸入经过了:初级线轴514底侧的开口端、基本位于初级线轴514上盖部514a中央的开孔514d、次级线轴510上侧的开口端和次级线轴510下部外周壁上的开孔510d,且该绝缘油要将铁芯502、次级线圈512、初级线圈516和附加磁芯08等之间可靠的电绝缘。
如图2所示,上述点火线圈被插入内燃机的塞孔中,且通过凸缘21由螺栓(图中未示)固定在发动机头3上。安装在塞孔底部的火花塞被装在连接部分6中,火花塞的头部电极与弹簧17的端部电连接。
如图2所示,其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应适于被放置在塞孔中,其尺寸可以是30mm或更小。根据本实施例,壳体100管形部分的横截面是一个环形,这样其内径D便可与24mm的火花塞相适应,这种火花塞的外径A为23mm。
在这种点火线圈中,构成转换器部分5的各种部件之间的间隔和距离变小,使转换器部分5可以放入到窄的壳体腔102中。如果在这些部件间填入硬的绝缘树脂,由于树脂较薄,它可能易于破碎并发生绝缘失效的情况。与之相反,如按上述的实施例使用绝缘油29,就可以防止绝缘失效情况的发生,即使长期使用也是如此。
满足以下条件(1)至(4)的油可以被用作绝缘油29。下文中“JIS”表示“日本工业标准”。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闪点”表示“根据JISC210111.(闪点试验)测出的开式闪点”;“总酸值”表示“根据JISC210118.(氧化稳定性试验)测出的氧化稳定性的总酸值”;“凝点”表示“根据JISC21019.(凝点试验)测出的凝点”;“运动粘度”表示“根据JISC21018.(运动粘度试验)测出的运动粘度”,该运动粘度是在40℃时值。具体条件为:
(1)根据JISC210111.(闪点试验)测出的开式闪点应为180℃或更高,最好为200℃以上。这一闪点值的确定是基于如下的假设,即在内燃机过热工作期间,塞孔内的温度大约可以达到150℃至180℃。因此,需要该油的闪点高于180℃,最好为200℃或更高。
(2)根据JISC210118.(氧化稳定性试验)测出的氧化稳定性的总酸值应小于0.6mgKOH/g,小于0.2mgKOH/g更好,最好小于0.1mgKOH/g。当总酸值超过0.6mgKOH/g时,例如在一段预定的时间内进行高压耐久性试验等的情况下,油质就会变坏,并伴之以氧化物杂质等的产生,这样会造成体积-阻力比的减小,以及绝缘破坏电压的明显下降。如果绝缘油的总酸值小于0.2mgKOH/g,那么即使在一段预定的时间内进行高压耐久性试验的情况下,绝缘油中也不会有氧化物杂质等产生,且基本上观察不到绝缘性能的变劣。实际上,当空气腔是设置在带有上述的点火线圈2的壳体腔102中时,必须选用具有高氧化稳定性的油,以防止其与空气作用。但如果空气腔中的气体改用一种非氧化的气体(如氮),则绝缘油氧化稳定性的重要性虽有所降低,但采用具有高氧化稳定性的绝缘油也是比较好的,这样油在预定时期内所具有的性能可以保持很长的时间。
(3)根据JISC21019.(凝点试验)测出的凝点应低于-20℃,且在达到这一温度之前不应当浑浊;凝点最好低于-40℃,并在达到该温度之前绝缘油也不浑浊。凝点低于-20℃是一般车辆工作环境温度的下限,如果凝点高于-20℃,在这种情况下绝缘油就会凝结,并且有损于油的高压绝缘性能。此外,假设工作环境为更恶劣的-40℃,则最好在此温度下仍应保证绝缘油的流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下,火花塞仍可点火,且不损坏绝缘性能。
(4)根据JISC21018.(运动粘度试验)测出的40℃下的运动粘度应小于180cSt,最好小于130cSt。如果运动粘度超过180cSt,可能不利于充油时的操作,或产生变质绝缘油的对流,并不利于散热。当运动粘度小于180cSt时,在绝缘油浸没转换器部分5期间内,运动粘度的透气性是比较好的。此外,从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来看,采用运动粘度小于130cSt的绝缘油是最好的。同时,还要求运动粘度大于20cSt,大于50cSt更好,大于100cSt最好。假设内燃机的振动加速度约为25G,则运动粘度的下限应为20cSt或更高,以遏止这种振动作用在绝缘油上时空气泡的产生,若运动粘度大于50cSt则更好,最好的是大于100cSt,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空气泡和空气泡流的产生。也就是说,运动粘度的范围是大于20cSt、小于180cSt;大于50cSt、小于180cSt较好;大于100cSt、小于180cSt更好。此外,在需要较好的工作性能的情况下,上述各范围的上限可选为130cSt。为达到其工作性能,选用室温下的运动粘度值是必须的,但是为了有效地防止空气泡的产生,还应当选择将火花塞安装在内燃机上时较高的温度下的运动粘度。因此,由于室温下的运动粘度和高温下的运动粘度是相关的,所以它是以可以满足本发明特性的范围来加以规定的,这些特性是40℃(约为室温)时的运动粘度得到的。还有,在100℃时运动粘度应大于4cSt,最好大小10cSt(参见后面的实施例)。
要求绝缘油29要满足条件(1)至(4)是为了提供一个用于这样的内燃机的点火线圈,该内燃机可以提高油29的高压密封性能,同时由于油的高压绝缘性能可以长期保持,所以在实际使用中也无需更换绝缘油29。
满足上述条件的绝缘油可以从如下的矿物油中选取,它们是:石蜡油系列或挥发油系列等;或者是合成油,如烷基苯(alkylbenzenes)、聚烯烃油或由酯组成的合成油;或者是这些油的混合物。例如可选用一些石蜡油系列的矿物油、一些烷基苯、一些聚烯烃油、一些由酯组成的合成油或这些油的混合物。此外,从绝缘的角度来看不宜添加活性剂,但少量添加剂配合使用还是可以的,如凝点降低添加剂、抗氧化剂等,它们的添加量应控制在不破坏绝缘性能的程度内。
表1显示了用以说明绝缘油29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特征值,它们便具有如上所述的特性。在表中还显示了第一和第二对比实例。
从该表中可以看出,与第一和第二对比实验中的各环烷矿物油相比,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石蜡矿物油在一些方面有所提高,具体内容下文详述。
第一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 第一对比实例 第二对比实例
石蜡矿物油 石蜡矿物油 环烷矿物油 环烷矿物油
闪点(开式)(℃)    208     276     160     165
凝点(℃)    -45     -27.5     -35     -35
运动(cSt[40℃])    28.3     155     11.2     12.4
粘度(cSt[100℃])    4.8     14     3.4     --
120℃、75小时后的氧化稳定性的总酸值(mgKOH/g)    0.1     0.1     0.3     0.4
比重    0.87     0.89     0.87     0.89
绝缘电压(kV/mm)    75     70     ≤70     ≤70
含水量(ppm)    ≤30     ≤30     11     --
表1
与第一和第二对比实例的闪点相比,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闪点比其大约高了50℃,达到了200℃以上。这样就可以避免绝缘油29的燃烧,即使在内燃机过热的情况下,点火线圈2的绝缘油29出现问题时也能做到这一点。
与第一和第二对比实例的凝点相比,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凝点比其大约低了10℃。因此,它们的高压绝缘特性可以在绝缘油不凝结的情况下得以保持,即便是在-20℃或-40℃温度的条件工作也是如此。由于第二实施例的凝点低于-20℃,所以在一般的低温条件下工作时,绝缘油可以在不凝结的情况下保持其高压绝缘特性。
在40℃时,第一和第二对比实例的运动粘度只是大约为4度,在100℃时,又减小为3度。因此,由于内燃机的振动,在这二个实例中可以看到进入绝缘油中的空气泡,并且还有一些空气泡甚至进入到了点火线圈更深的部分,由此会导致这些空气泡可能在其存在的地方形成一个低承压区。与之相反,第一实施例的运动粘度在40℃时达到了28.3cSt,甚至在100℃时该粘度值也可以保持在4.8cSt。将第一实施例的绝缘油注入点火线圈中,并直接安装在内燃机上,这时可以看到有少量空气泡产生,并且还有少量的空气泡进入到了点火线圈更深的部分。在这一实验中,没有观察到由于空气泡的过多侵入而引起的绝缘性能下降。同时,第二实施例的运动粘度则达到了更高的值,在40℃时为155cSt,在100℃甚至还能为14cSt。若将第二实施例的绝缘油注入点火线圈中,并直接安装有内燃机上,那么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产生的空气泡大大减少,并且基本上没有观察到有空气泡进入到点火线圈更深的部分中。
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绝缘油的氧化稳定性的总酸值大约为0.1mgKOH/g,它们大大低于第一和第二对比实例的绝缘油的总酸值。因此,由于基本上没有氧化物杂质等的产生,所以绝缘特性变坏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即使在一段预定的时间内进行高压耐久性试验的结果也是如此。所以,就是在将空气腔设置在壳体腔102内的情况下,高压绝缘特性也能保持很长的时间。
下面将对高压耐久性试验进行说明,该试验比较了在点火线圈中以填入的热固型树脂作为绝缘材料时和注入满足本发明若干条件的绝缘油时的绝缘特性。用常用的环氧树脂作为热固型树脂,用石蜡油系列矿物油作为绝缘油。
在说明高压耐久性试验的测试结果以前,先参照图3对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进行描述。
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50主要由一个转换器部分60、控制电路部分(图中未示)和一个连接部分53构成,转换器部分60的结构及壳体51的外径B与图1中所示的内燃机的点火线圈2不同,壳体51罩住转换器部分60的外周边。
壳体腔52设置在由树脂制成的环形壳体51的内侧,该壳体的外径B等于25mm。
放置在壳体腔52中的转换器部分60包括一个形成开式磁路结构的铁芯61、磁铁62和63、一个初级线轴(图中未示)一个初级线圈66、一个次级线轴67和一个次级线圈68。
基本为圆柱形的铁芯61由多层薄硅钢片叠置而成。磁铁62的63分别由磁铁固定部分64和65安装在靠近铁芯61两端的侧壁上,磁铁62和63上有多个彼此相反的磁力,这些磁力是由线圈的励磁而产生。磁铁62和63由方柱形的三个磁铁组合而成。
初级线圈66绕在初级线轴的外周上,而初级线轴则安装在铁芯61的外周上。初级线圈66绕在初级线轴上,次级线轴用以罩住初级线圈66。
在次级线轴67的一端具有一个开口部分,铁芯61的一个端部由此开口伸出。此外,在次级线轴67的一个端部上设有一个底部67a,磁固定部分65被塞在底部67a和铁芯61的端部之间。
次级线圈68绕在次级线轴510的外周上,用以罩住初级线轴,该初级线轴位于次级线圈68的内侧,初级线圈66绕在初级线轴上。
绝缘材料29充入铁芯61、初级线圈66、次级线圈68和壳体51的内壁等之间的间隙中,并且该绝缘油29密封由次级线圈68产生的高压。
管形的附加铁芯70被安装在壳体51的外周壁上,这一附加铁芯70用以减少由铁芯61、初级线圈66和次级线圈68产生的磁力的泄漏。
图4表示了高压耐久性试验的测试结果,该试验对比了在用环氧树脂作为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50的绝缘材料时的情况和充入煤油矿物油时的情形。这一高压耐久性试验,在120℃的环境温度下,在内燃机的点火线圈50的次级线圈66连续产生25kV的电压,并且连续监视在初级线圈66、次级线圈68和自动铁芯70等之间是否发生绝缘失效的情况。
如图4所示,根据该高压耐久性试验,在充填了环氧树脂的情况下,在达到连续运行1000小时以前,就会在次级线圈68和附加铁芯之间产生绝缘失效;但是,在充入石蜡矿物油的情况下,则在初级线圈66、次级线圈68和附加铁芯70等的之间并没发生绝缘失效,即使以更高的电压连续运行超过2000小时,也不会发生绝缘失效。
在内燃机的点火线圈50中填充环氧树脂的情况下,当环氧树脂固化时,由于混入树脂的填充物的作用,在环氧树脂内会发生机械弯曲。因此而以确信,这些发生的机械弯曲,会产生一个绝缘耐久性小的区域,并且导致绝缘失效。此外,还会在各边界面的间隙之间产生电晕放电,所述的边界面是位于环氧树脂没有覆着的次级线轴67和次级线圈68等的表面上,并且导致绝缘失效。
与之相反,在内燃机50的点火线圈充入石蜡矿物油的情况下,由于来自内燃机机体的热量的散热情况随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50的放置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和充入壳体腔内部的绝缘油29的对流,所以已失效的绝缘油在电晕放电等的作用下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所以该装置可以承受2000个小时的高压耐久性试验。
绝缘耐久性的改善是因为采用了绝缘油而获得的,同时由于所用的绝缘油满足本发明所述的闪点、凝点、总酸值和运动粘度等条件,所以也就能够实现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低温环境下的操作可靠性、长时间的稳定的绝缘性能和振动情况下的稳定的绝缘性能。
根据本发明,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2或50高压密封性能可以通过在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2或50中充入满足上述条件(1)至(4)的绝缘油29得以改善。因此,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2或50的壳体外径可以小于30mm,并可将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2或50放入塞孔中。此外,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50的壳体外径还可以增加。
同时,根据本发明,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2的形状为环形,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其轴向截面为五边形、八边形或其它多边形的筒体也是可以选用的。
还有,根据本发明,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2是安装在发动机罩3的塞孔4的上,但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此,将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通过一个支架等安装在发动机罩上也是可以的。
以上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依此其做出各种变化和改进。这种变化和改进显然是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

Claims (20)

1、一个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所述的点火线圈包括:
一个壳体;
一个放置在该壳体中的线圈部分;和
至少部分地充入所述的壳体中以浸没所述的线圈部分的绝缘油;
其中,所述的绝缘油的闪点至少为180℃;氧化稳定性的总酸值不大于0.6mgKOH/g;凝点不高于-20℃,所述的绝缘油在达到该温度以前不浑浊;运动粘度不小于20cSt,并且在40℃不大于180cSt。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闪点至少为2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氧化稳定性的总酸值不大于0.2mgKOH/g。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氧化稳定性的总酸值不大于0.1mgKOH/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凝点不大于-4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运动粘度至少为50cSt。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运动粘度至少为100cSt。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运动粘度不大于130cSt。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运动粘度在100℃时至少为4cSt。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运动粘度在100℃时至少为10cSt。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绝缘油部分地充入到其中带有一个气腔的所述的壳体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运动粘度在100℃时至少为4cSt。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运动粘度在100℃时至少为10cSt。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运动粘度在40℃时至少为100cSt。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壳体具有一个由单独的树脂层构成的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闪点至少为200℃。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圈,其中:
所述的壳体基本为筒形,其外径不大于30mm;
所述的线圈部分与所述的壳体同轴;和
所述的壳体用于插入内燃机的火花塞孔。
18、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它包括:
一个筒形壳体和一个连接部分,该壳体上具有一个第一端部,该端部用于承接火花塞头,该连接部分用于将所述的火花塞头连接到所述的壳体上;
一个放置在所述的壳体中的线圈部分;和
部分充入所述的壳体内的绝缘油,用以浸没所述的线圈部分,并且在所述壳体的一端还有一个气腔;
其中所述的绝缘油的闪点至少为200℃;氧化稳定性的总酸值不大于0.2mgKOH/g;凝点不高于-20℃,所述的绝缘油在达到该温度以前不浑浊;运动粘度不小于20cSt,并且在40℃不大于180cSt,在100℃不小于4cSt。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的运动粘度在100℃时至少为10cSt。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线圈,其中所述的的运动粘度在40℃时至少为100cSt。
CN95120518A 1994-12-06 1995-12-06 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 Pending CN11420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229894 1994-12-06
JP302298/94 1994-12-06
JP238573/95 1995-09-18
JP7238573A JPH08213258A (ja) 1994-12-06 1995-09-18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09A true CN1142009A (zh) 1997-02-05

Family

ID=26533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20518A Pending CN1142009A (zh) 1994-12-06 1995-12-06 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778863A (zh)
EP (1) EP0716425A3 (zh)
JP (1) JPH08213258A (zh)
KR (1) KR960025843A (zh)
CN (1) CN114200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0617A (zh) * 2009-12-01 2011-06-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CN102087914A (zh) * 2009-12-04 2011-06-0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用点火线圈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6517A (en) * 1995-12-21 1998-06-16 Cooper Industries, Inc. Dielectric fluid for use in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FR2751379B1 (fr) * 1996-07-17 1998-10-09 Sagem Bobine d'allumage
EP0827165B1 (en) * 1996-08-31 2001-06-13 Toyo Denso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igniting coil device
JPH1077940A (ja) * 1996-09-03 1998-03-24 Hitachi Ltd 内燃機関用点火装置
JP3473817B2 (ja) * 1996-10-18 2003-12-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H10199737A (ja) * 1996-11-18 1998-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内燃機関の点火コイル装置
US5706792A (en) * 1996-12-10 1998-01-1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Integrated ignition coil and spark plug
US6977574B1 (en) * 1997-02-14 2005-12-20 Denso Corporation Stick-type ignition coil having improved structure against crack or dielectric discharge
EP0859383B1 (en) * 1997-02-14 2004-06-02 Denso Corporation Stick-type ignition coil having improved structure against crack or dielectric discharge
JP3727764B2 (ja) * 1997-09-30 2005-12-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ンジン用点火コイ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28194B2 (ja) * 1998-12-24 2005-03-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点火コイルの一次側スプールの成形方法
JP2000243638A (ja) * 1999-02-19 2000-09-08 Denso Corp 点火コイル
US6178957B1 (en) * 1999-09-08 2001-01-30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Pencil ignition coil assembly module
US20020057170A1 (en) * 1999-11-08 2002-05-16 Albert Anthony Skinner Ignition coil
US6215385B1 (en) * 1999-11-12 2001-04-1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Ignition coil with primary winding outside of secondary winding
US6448878B1 (en) * 2000-03-21 2002-09-10 Hitachi Automotive Products (Usa), Inc. Ignition coil assembly
JP4032700B2 (ja) * 2001-10-30 2008-01-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点火コイル
JP3773109B2 (ja) * 2002-05-31 2006-05-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点火コイルおよび点火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FR2855317B1 (fr) * 2003-05-22 2008-09-26 Electricfil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bobine d'allumage individuel et bobine ainsi obtenue
US20090133677A1 (en) * 2004-09-09 2009-05-28 Combustion Electromagnetics, Inc. Squish flow coupling in an ic engine withhigh energy coil per plug inductive ignition with improved pencil type coils
DE102005036445A1 (de) * 2005-08-03 2007-02-15 Robert Bosch Gmbh Zündspule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JP4410196B2 (ja) * 2006-01-31 2010-0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装置
JP4701108B2 (ja) * 2006-03-07 2011-06-15 阪神エレクトリック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DE102010062349A1 (de) * 2010-12-02 2012-06-06 Robert Bosch Gmbh Zündspule mit integrierter Elektroni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988770B (it) * 1973-05-30 1975-04-30 Magneti Marelli Spa Bobina di accensione a due uscite alta tensione per motori a combu stione interna
US4033854A (en) * 1974-12-02 1977-07-05 Nippon Oil Company, Ltd. Electrical insulating oils
US4035751A (en) * 1975-05-27 1977-07-12 Ainslie Walthew Device for inducing an electrical voltage
US4082866A (en) * 1975-07-28 1978-04-04 Rte Corporation Method of use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utilizing insulating oil consisting of a saturated hydrocarbon oil
US4238343A (en) * 1978-10-26 1980-12-09 Gulf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mpany High fire point alkylaromatic insulating fluid
CA1173526A (en) * 1980-09-24 1984-08-28 Nippondenso Co., Ltd. Ignition coil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4530782A (en) * 1982-09-30 1985-07-23 Mcgraw-Edison Company Electrical apparatus having an improved liquid dielectric composition
SE436671B (sv) * 1983-08-05 1985-01-14 Saab Scania Ab Anslutningsdon vid tendsystem till en forbrenningsmotors tendstift
SE436672B (sv) 1983-08-05 1985-01-14 Saab Scania Ab Tendkassett ingaende i en forbrenningsmotors tendsystem
JPS6340303A (ja) * 1986-08-05 1988-02-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ラスチツク封止コイル
JPH053719A (ja) 1991-06-25 1993-01-14 Iseki & Co Ltd 脱穀機における選別装置
JPH07153636A (ja) * 1993-11-26 1995-06-16 Nippondenso Co Ltd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装置
JP3165000B2 (ja) * 1995-04-21 2001-05-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内燃機関用点火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0617A (zh) * 2009-12-01 2011-06-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US8851040B2 (en) 2009-12-01 2014-10-07 Hyundai Motor Company Ignition coil of engine
CN102080617B (zh) * 2009-12-01 2015-08-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CN102087914A (zh) * 2009-12-04 2011-06-0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用点火线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8213258A (ja) 1996-08-20
EP0716425A2 (en) 1996-06-12
KR960025843A (ko) 1996-07-20
US5778863A (en) 1998-07-14
EP0716425A3 (en) 1997-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009A (zh) 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
US8638540B2 (en) Corona igniter including ignition coil with improved isolation
CN102654095B (zh) 内燃机的点火线圈装置
US20100187999A1 (en) Radiofrequency plasma generation device
US6556118B1 (en) Separate mount ignition coil utilizing a progressive wound secondary winding
US6294973B1 (en) Ignition coil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652550B2 (en) High-voltage generating transformer for discharge lamp lighting apparatus
US7310037B2 (en) Twin spark ignition coil with provisions to balance load capacitance
US6679236B2 (en) Ignition system having a high resistivity core
US5929736A (en) Engine igniting coil device and method of winding an ignition coil
US6724289B2 (en) Ignition apparatus having feature for shielding the HV terminal
CN100514778C (zh) 火花塞
EP1990536B1 (en) Twin Spark Ignition Coil with Provisions to Balance Load Capacitance
CN1225599C (zh) 带有驱动器的点火线圈
EP1793397A2 (en) Ignition apparatus having conductive plastic ignition terminal and field smoother
US7098765B2 (en) Ignition coil having magnetic flux reducing inner structure
KR20020010074A (ko) 자동차용 점화코일
US7004155B2 (en) Ignition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506078B2 (ja) 電磁装置および高電圧発生装置
US6292082B1 (en) Ignition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1108887A2 (en) Ignition coil
CN108630417B (zh)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JP3502354B2 (ja) 内燃機関用点火装置
CN1728300A (zh) 用于火花塞的棒式点火线圈装置
CN1438661A (zh) 棒形铁心变压器和带棒形铁心变压器的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