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0800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0800A
CN114200800A CN202111017586.9A CN202111017586A CN114200800A CN 114200800 A CN114200800 A CN 114200800A CN 202111017586 A CN202111017586 A CN 202111017586A CN 114200800 A CN114200800 A CN 114200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transfer body
intermediate transfer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75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田春树
桑原延雄
铃木直人
本城贤二
畔柳雄太
铃木道治
川田哲平
山本祥太
渡边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00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08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03G15/5041Detecting a toner image, e.g. density, toner coverage,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二次转印单元的大型化,并且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测量用调色剂图像。其包括转印有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体(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体即中间转印带(110),和将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上的二次转印体即二次转印辊(23)。另外还具有在从感光体(1)朝向二次转印辊(23)的中间转印带(110)的表面移动区域与中间转印带(110)对置配置,作为转印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测量用转印体即测量用转印辊(71),以及与测量用转印辊(71)对置配置,对作为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检测图案进行检测的图像检测机构即光学传感器(72)。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转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体,和将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体。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记载了具备检测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案(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第一图像检测机构,和检测转印到二次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案的第二图像检测机构。该图像形成装置是当记录介质为厚纸时,在记录介质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前,使二次转印体从中间转印体离开,而在记录介质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后,则实施使二次转印体向与中间转印体抵接的抵接位置移动的冲击晃动(Shock jitter)抑制控制。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连续印刷动作中进行根据调色剂补片的检测结果来修正图像形成条件的图像修正控制时,是根据有无冲击晃动抑制控制的实施来使得动作不同的。具体地说,在实施冲击晃动抑制控制时,通过第一图像检测装置检测形成在纸间的调色剂图案,并修正其检测结果后,根据修正后的数据来修正图像形成条件。另一方面,没有实施冲击晃动抑制控制时,就将形成在纸间的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案转印到二次转印体上,并根据第二图像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修正图像形成条件。
但是,二次转印单元会大型化,并且有可能无法高精度地检测测量用调色剂图像。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2138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转印体,其转印有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体,其将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测量用转印体,其在从所述图像载体朝向所述二次转印体的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移动区域与所述中间转印体对置配置,并转印有测量用调色剂图像,以及图像检测机构,其与所述测量用转印体对置配置,并检测所述测量用调色剂图像。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二次转印单元的大型化,并且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测量用调色剂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接触分离机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a)-图3(c)所示是冲击晃动抑制控制的说明图。
图4所示是以往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概要构成图。
图5所示是另一个以往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概要构成图。
图6所示是测量单元、中间转印单元和二次转印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图7所示是测量单元附近的放大图。
图8所示是测量单元附近的立体图。
图9(a)所示是测量用转印辊与中间转印带抵接的状态的概要图,图9(b)所示是测量用转印辊与中间转印带分离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10所示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气电路的一部分的模块图。
图11(a)-图11(d)所示是本实施方式的连续印刷动作的说明图。
图12所示是在中间转印带的感光体与测量单元之间的区域追加了使中间转印带卷绕到测量用转印辊上的推压辊的测量单元附近的放大例示图。
图13所示是变形例1的测量单元、中间转印单元和二次转印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图14所示是变形例1的测量单元附近的放大图。
图15所示是变形例1的测量单元附近的立体图。
图16所示是变形例2的测量单元的立体图。
图17所示是变形例3的测量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图18所示是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要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适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要构成图。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作为图像形成机构的图像形成部400、放置该图像形成部的供给部500、固定在图像形成部400上的扫描仪350等。另外,还具备固定在该扫描仪350上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600(以下称为ADF)、由触摸面板及各种按键构成的操作显示部700等。
图像形成部400具有的图像形成单元20包括用于对特殊颜色(S)、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等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进行成像的五个成像单元18S、18Y、18M、18C、18K。附加在各符号的数字后的S、Y、M、C、K表示的是特殊颜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用的部件(以下相同)。特殊颜色是与Y、M、C、K均不同的颜色的总称,例如,可以列举有白色、透明等。
在图像形成部400内,除了成像单元18S、18Y、18M、18C、18K之外,还配置有光写入单元21、中间转印单元17、二次转印单元22、对位辊对49、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25等。
光写入单元21具有光源、多面镜、f-θ透镜、反射镜等,并根据图像数据向感光体1S、1Y、1M、1C、1K的表面照射激光。
成像单元18S、18Y、18M、18C、18K除了鼓状的感光体1S、1Y、1M、1C、1K之外,还具有充电器、显影装置、鼓清洁装置、除电器等。
S、Y、M、C、K用的成像单元18S、18Y、18M、18C、18K,除了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是不同的以外,相互间基本是相同的构成。以下,对各色中的S(特殊颜色)用的成像单元18S进行说明。
感光体1S的表面通过作为充电机构的充电器来均匀充电。在经过充电处理的感光体1S的表面上,照射有通过光学写入单元21调制和偏转的激光。这样一来,照射部(曝光部)的电位就会衰减。通过该衰减,在感光体1S的表面就形成了S用的静电潜像。所形成的S用静电潜像通过作为显影机构的显影装置来显影后成为S调色剂图像。
形成在S用感光体1S上的S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0上。一次转印后的感光体1S的表面通过鼓清洁装置来清洁转印残留调色剂。
在S用的成像单元18S中,通过鼓清洁装置清洁后的感光体1S由除电器来除电。然后,通过充电器被均匀充电后,返回初始状态。如上所述的一系列处理,对于其他的成像单元(18Y、18M、18C、18K)来说也是同样的。
中间转印单元17具有中间转印带110和带清洁装置90等。环状的中间转印带110通过配设在其环内侧的驱动辊15及二次转印对置辊16等多个的张紧架设辊来被张力架设。然后,通过由带驱动电机驱动的驱动辊15的回转,就在图中顺时针转动方向上作环绕移动。
S、Y、M、C、K用的一次转印偏压辊62S、62Y、62M、62C、62K被配设为与中间转印带110的内周面侧接触,并施加有从电源输出的一次转印偏压。另外,将中间转印带110从其内周面侧朝着感光体1S、1Y、1M、1C、1K推压。通过该推压,就形成了中间转印带110的表面与S、Y、M、C、K用的感光体1S、1Y、1M、1C、1K抵接的S、Y、M、C、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
在S、Y、M、C、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中,由于一次转印偏压的影响,在感光体1S、1Y、1M、1C、1K和一次转印偏压辊62S、62Y、62M、62C、62K之间形成一次转印电场。
形成在S用感光体1S上的S调色剂图像,在S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中,通过一次转印电场或夹持压的影响而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0上。形成在Y、M、C、K用的感光体1Y、1M、1C、1K上的Y调色剂图像、M调色剂图像、C调色剂图像、K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叠并一次转印到该S调色剂图像上。通过该重叠的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10上形成了多色调色剂图像。
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0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在后述的二次转印夹持部被二次转印到片材P上。残留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后的中间转印带110的表面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通过与图中左侧的驱动辊15将带夹入其间的带清洁装置90来得到清洁。
配置在中间转印单元17的图中下方的二次转印单元22,将二次转印辊23抵接到中间转印带110中的相对于二次转印对置辊16的绕回部位来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相对于在二次转印对置辊16中施加了与调色剂为相同极性的二次转印偏压,二次转印辊23是接地的。由此,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中形成了使中间转印带110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从带一侧向二次转印辊23一侧静电移动的二次转印电场。受到二次转印电场和夹持压力影响的多色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片材P上,该片材P通过对位辊对49与中间转印带110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同步地被送入二次转印夹持部。
在载置有图像形成部400的供给部500中,设置有在内部将多张片材P以片材束的状态来多页重叠地收容的供给卡盒501和片材库502。供给卡盒501和片材库502将供给辊503推压抵接到片材束最上面的片材P上。然后,通过旋转供送辊503,将最上面的片材P向供给路径504送出。
接收从供给卡盒501或片材库502送出的片材P的供给路径504具有多个的输送辊对505。供给部500的供给路径504与图像形成部400的供给路径41连通。在图像形成部400的供给路径41的末端附近设置有对位辊对49。从供给部500的供给路径504传送到复印机的供给路径41里的片材P的前端被夹入到对位辊对49的辊之间。
另一方面,在中间转印单元17中,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10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随着带的环绕移动而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对位辊对49将夹在辊间的片材P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以能够与多色调色剂图像密接的时机来送出。由此,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中间转印带110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与片材P密接。然后,二次转印到片材P的表面上,在白色片材P上形成了全彩色图像。如此一来,形成了全彩色图像的片材P随着二次转印辊23的旋转驱动离开二次转印夹持部后,经由具备输送带的片材输送单元被输送到定影装置25。
定影装置25具有一边通过两根辊来张紧架设定影带26一边使其环状移动带的带单元,该朝着该带单元的一个辊被推压的加压辊27。这些定影带26和加压辊27相互抵接后形成定影夹持部,将从片材输送单元接受的片材夹入定影夹持部。带单元的两个辊之中,被加压辊27按压的一个辊的内部设有热源,通过其发热来对定影带26加热。被加热的定影带26对被夹入定影夹持部的片材加热。通过该加热及夹持压的影响,全彩色图像就被定影到片材P上了。
在定影装置25内实施了定影处理的片材P从图像形成部400排出,或者是为了在另一面也形成调色剂图像而返回到二次转印夹持部。
在进行原稿的复印时,例如将一束片材原稿放置到ADF600的原稿台601上。但是,在该原稿是闭合为书的形状的单边装订原稿的情况下,就放置到扫描仪350的接触玻璃351上。在该放置之前,相对于图像形成部400主体打开ADF600,露出扫描仪350的接触玻璃351。之后,通过关闭的ADF600来压住单边装订原稿。
这样来放置原稿后,按下操作显示部700的复印启动开关时,就开始扫描仪350的原稿读取动作。但是,在ADF600上放置了片材原稿的情况下,在该原稿读取动作之前,ADF600将片材原稿自动输送到接触玻璃351上。
在原稿读取动作中,首先,扫描仪350的第一移动体352和第二移动体353一起开始移动,并从设置在第一移动体352上的光源来发射光。然后,原稿面的反射光被设置在第二移动体353内的反光镜反射,通过成像透镜354后,射入到读取传感器355。读取传感器355根据入射光来构建图像信息。
与这样的原稿读取动作并行,各成像单元(18S、18Y、18M、18C、18K)内的各设备、中间转印单元17、二次转印单元22、定影装置25分别开始驱动。然后,基于由读取传感器355构建的图像信息,来驱动控制光写入单元21,在感光体1S、1Y、1M、1C、1K上形成静电潜像。S、Y、M、C、K用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成为S调色剂图像、Y调色剂图像、M调色剂图像、C调色剂图像、K调色剂图像后,在中间转印带110上重合并一次转印而成为多色调色剂图像。
与原稿读取动作的开始基本同时地,在供给部500内开始了供给动作。在该供给动作中,是选择一个供给辊503使其旋转,来从片材库502或供给卡盒501送出片材P。被送出的片材P由分离辊506一张一张地分离并进入供给路径504后,通过输送辊对505向图像形成部400的供给路径41输送。
在图像形成部400的框体内配设了由负责控制图像形成部400内的各设备的CPU等构成的控制部200(参照图10)。操作者通过对操作显示部700的按键输入操作,对控制部200发送指令,从而能够指定仅在片材P的单面形成图像的模式即单面打印模式、或在双面形成图像的双面打印模式等。
近年来,作为片材P,除了以往广泛使用的普通纸以外,作为设计,使用表面具有凹凸的特殊纸或用于烫印等热转印的特殊片材P的情况正在增加。如果使用这样的特殊纸,与以往的普通纸的情况相比,将重叠了彩色调色剂的中间转印带110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上时就会容易发生转印不良。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转印带110的构成是具有由树脂构成的基底层,和由弹性橡胶或高弹体等的弹性部件构成的弹性层。通过在中间转印带110上设置硬度低的弹性层,能够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对调色剂层或平滑性差的片材产生变形。由此,中间转印带110表面就能够追随局部的凹凸而变形。因此,就不会过度地提高对调色剂层的二次转印压,可以得到良好的密接性,没有文字的转印空白,另外,即使对于平滑性差的片材P,也可以得到没有转印不均的均匀性优良的转印图像。
中间转印带110的基底层是为了防止中间转印带110的伸长而设置的,优选使用伸长少的树脂。
接着,对作为使二次转印辊23相对于中间转印带110来接触分离的分离机构的接触分离机构进行说明。
图2所示是接触分离结构160的一个立体图例。
二次转印辊23和二次转印对置辊16是以夹着中间转印带110,二次转印辊23位于下侧、二次转印对置辊16位于上侧的方式来相向而对配置的。通过作为施力机构的弹簧167来对二次转印辊23施加朝向二次转印对置辊16的作用力。
中间转印带110和二次转印辊23能够通过具备接触分离电机163及偏心凸轮161等的接触分离机构160,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地接触分离。相对于二次转印对置辊16,在其轴方向的两侧,与二次转印对置辊16为同轴地设置有偏心凸轮161。
两个偏心凸轮161通过自身被固定的凸轮轴161a来连结。该凸轮轴161a贯通于设置在二次转印对置辊16的旋转中心处的贯通孔。一侧的偏心凸轮161在二次转印对置辊16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一端的外侧,另一侧的偏心凸轮161在二次转印对置辊16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另一端的外侧,分别以凸轮轴161a为中心旋转。
二次转印对置辊16通过凸轮轴161a在凸轮轴外周面上被支撑可以空转。然后,随着在自身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里绕回的中间转印带110的环状移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110进行从动旋转。
在旋转轴23a的辊部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面,旋转轴23a分别在旋转中心位置突出。该旋转轴23a在通过轴承168被支撑为能够旋转的状态下,与二次转印辊23的辊部一体地旋转。
在二次转印辊23的辊部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侧,被旋转轴23a贯通的滚珠轴承162被分别设置为不被旋转轴23a带动旋转。根据上述凸轮轴161a的旋转停止姿势,通过偏心凸轮161中直径较大的部位与滚珠轴承162的抵接,就在中间转印带110与二次转印辊23之间形成了间隙。
凸轮轴161a上固定有凸轮齿轮165。另外,在接触分离电机163的电机轴上固定有电机齿轮164。然后,在凸轮齿轮165和电机齿轮164上挂绕有同步带166。接触分离电机163是能够以规定的步进角进行旋转控制的步进电机。
当接触分离电机163旋转时,通过其旋转驱动力经由同步带166传递到凸轮齿轮165,固定在凸轮轴161a的两个偏心凸轮161就以相同的相位来旋转了。为了相互间一定以同相位来旋转,这些偏心凸轮161相对于凸轮轴161a是通过D切槽等来嵌合安装的。
连接偏心凸轮161的旋转中心和外形部的距离为最短的部位要比二次转印对置辊16的直径短。在以该部位朝向滚珠轴承162的姿势来停止偏心凸轮161的旋转时,偏心凸轮161不与滚珠轴承162抵接。由此,不会通过偏心凸轮161对二次转印辊23施加从中间转印带110远离的力。因此,通过弹簧167的施加力,二次转印辊23被推压到中间转印带110上而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
连接偏心凸轮161的旋转中心和外形部的距离为最长的部位要比二次转印对置辊16的直径长。如该图所示,在以该部位朝向滚珠轴承162的姿势来停止偏心凸轮161的旋转时,偏心凸轮161与滚珠轴承162抵碰,对滚珠轴承162施加了从中间转印带110离开的方向上的力。由此,二次转印辊23离开中间转印带110,成为不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状态。
在凸轮齿轮165的圆周方向上的规定位置里设置有从齿轮侧面突出的基准位置突起165a。另外,在凸轮齿轮165的侧方设置了由透射型光学传感器构成的旋转姿势检测传感器169。当凸轮齿轮165处于规定的旋转姿势即基准旋转姿势时,凸轮齿轮165的基准位置突起165a进入到旋转姿势检测传感器169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之间。由于凸轮齿轮165和偏心凸轮161一体地旋转,所以通过旋转姿势检测传感器169检测基准位置突起165a,对于偏心凸轮可以检测是否成为规定的基准旋转姿势。然后,以检测到的时机,将基准检测信号输出到后述的控制部200(参照图1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即使是表面具有凹凸等的特殊纸也能够良好地二次转印调色剂图像,是将二次转印压设为240[N]左右的较强的压力。因此,在朝着二次转印夹持部进行片材冲入时,需要以较强的压力推开与中间转印带110接触的二次转印辊23来使得片材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当该片材推开二次转印辊23而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时,负荷会急剧升高,中间转印带110的速度仅在一瞬间内会大幅降低。如此,由于中间转印带110的速度一瞬间降低,就会产生被称为冲击晃动的横条状的异常图像。
另外,当片材从二次转印夹持部脱离时,在二次转印辊23和中间转印带110之间会产生间隙,施加在中间转印带110上的负荷仅在一瞬间内会大幅降低。之后,二次转印辊23与中间转印带110碰撞,施加在中间转印带上的负荷急剧上升。其结果是,当片材穿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会发生中间转印带110的速度变动引起的冲击晃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这种冲击晃动的发生,执行有冲击晃动抑制控制。
图3(a)-图3(c)所示是冲击晃动抑制控制的说明图。
如图3(a)所示地,在片材P冲入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前,驱动接触分离电机163旋转偏心凸轮161,使二次转印辊23离开中间转印带110,是不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状态。由此,与不使中间转印带110离开二次转印辊23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片材向二次转印夹持部冲入所引起的冲击,从而能够降低冲击晃动。
之后,片材P冲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后,驱动接触分离电机163来旋转偏心凸轮161,使二次转印辊23向与中间转印带110接触的接触位置移动。然后,在片材P的前端空白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期间,如图3(b)所示,使二次转印辊23与片材P接触后与中间转印带110接触。由此,就形成了二次转印夹持部,并施加了足够的转印压力来使得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110向片材转印。此时,由于二次转印辊23通过偏心凸轮161慢慢地接近中间转印带110,因此能够抑制急剧的负荷变动的产生,从而抑制了冲击晃动的产生。
之后,在片材P的后端空白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期间,驱动接触分离电机163来旋转偏心凸轮161,如图3(c)所示,使二次转印辊23从中间转印带0分开。此时,由于二次转印辊23通过偏心凸轮161是逐渐离开中间转印带110的,因此二次转印压力逐渐减弱,就不会在中间转印带0上产生急剧的负荷变动。另外,当片材P的后端离开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由于二次转印辊23位于离开中间转印带0的位置,当片材穿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二次转印辊23不会与中间转印带0碰撞。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片材离开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中间转印带的急剧的负荷变动的发生,且能够降低冲击晃动。
之后,在二次转印辊23从中间转印带110离开的状态下,等待下一张片材的前端冲入二次转印夹持部。
图4所示是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概要构成图。
一直以来,是在中间转印带110上形成作为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检测图案,通过与中间转印带110的表面相向而对配置的作为图像检测机构的光学传感器120来检测该测试图案,并根据该检测结果来进行图像浓度修正或色差修正。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作为中间转印带110,使用的是具有弹性层的中间转印带。具有这样的弹性层的中间转印带,由于光泽度低,所以在用光学传感器120检测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检测图案的浓度并进行调色剂图像的浓度控制时,得不到足够的调色剂浓度检测精度。
因此,如图5所示,设置了能够通过光学传感器120良好地对检测图案的浓度进行检测的具有光泽性的二次转印带123。然后,还已知的是将检测图案Pt转印到二次转印带123上,并通过光学传感器120来检测二次转印带123上的检测图案Pt。
但是,在通过光学传感器120检测二次转印带123上的检测图案Pt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地,需要在二次转印单元22里设置二次转印带123、光学传感器120以及除去二次转印带上的检测图案的清洁部件124。其结果就会导致二次转印单元22的大型化,因部件增加引起的二次转印单元22的成本上升。二次转印单元22与单元一起更换的情况较多,考虑到更换的容易性、装置的运行成本等,优选的是尽可能小型且零件数量少。
另外,为了连续印刷中的画质稳定,一般进行的是在纸与纸之间形成检测图案,通过光学传感器120来检测该检测图案,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曝光条件等的成像条件。
如图5所示,在二次转印带123上对检测图案进行检测的构成中,为了将纸与纸之间形成的检测图案转印到二次转印带123上,需要在纸与纸之间使二次转印辊23与中间转印带110抵接。另一方面,在冲击晃动抑制控制中,如上所述,在纸与纸之间需要使二次转印辊23离开中间转印带110。因此,难以同时实现冲击晃动抑制控制和用于连续印刷中的画质稳定的控制。
为了实现兼顾冲击晃动抑制控制和用于连续印刷中的画质稳定的控制,是在片材离开二次转印夹持部后,使二次转印辊23与中间转印带抵接,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然后,将检测图案转印到二次转印带123上之后,为了下一张片材,就要使得二次转印辊23分离。其结果是,在纸与纸之间形成检测图案时,与在纸与纸之间不形成检测图案的情况相比,纸与纸之间需要增加将检测图案转印到二次转印带上所花的时间,从而导致了生产率的降低。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比二次转印夹持部更靠中间转印带110的表面移动方向上游侧,设置了具有作为测量用转印体的测量用转印辊的测量单元,将检测图案转印到该测量用转印体上,来检测测量用转印体上的检测图案。以下,参照附图来具体说明。
图6所示是测量单元70、中间转印单元17和二次转印单元22的概要构成图,图7所示是测量单元70附近的放大图,图8所示是测量单元70附近的立体图。
测量单元70具备作为测量用转印体的测量用转印辊71、作为图像检测机构的光学传感器72、清洁部件73。测量用转印辊71具有光学传感器72良好地检测检测图案所需的充分的光泽性、良好地转印检测图案的电阻,以及清洁部件73能够良好地清洁检测图案的清洁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测量用转印辊71和二次转印辊23为相同的构成。具体来说,是在金属筒的表面卷绕5mm厚左右的EP橡胶层,并在该橡胶层的表面实施氟加工而设置涂层的硬涂辊。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可以具有上述的光泽性、上述的电阻和上述的清洁性。
另外,也可以使测量用转印辊71和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体1为相同的构成。另外,也可以是将测量用转印辊71形成为作为二次转印带而一般地使用的PI带,并通过多个辊来张紧架设的构成。不限于此,作为测量用转印辊71的材质,只要是具有上述光泽性、上述电阻和上述清洁性的材质即可。
测量用转印辊71夹着中间转印带110与作为张紧架设中间转印带的张紧架设辊的测量用对置辊14对置配置。测量用转印辊71通过作为施力机构的弹簧75来施加朝向中间转印带110的作用力,并以20N左右的抵接压力与中间转印带110抵接,来形成测量用转印夹持部。
另外,在测量用转印辊71中连接有作为电场形成机构的测量用转印偏压施加基板78,来对测量用转印辊71施加用于将检测图案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上的测量用转印偏压。测量用转印偏压施加基板78向测量用转印辊施加与调色剂的正规带电极性(负极性)为相反极性(正极性)的偏压。通过施加与调色剂的正规带电极性为相反极性的偏压,在测量用转印夹持部中,就会作用有使得中间转印带110上的调色剂向测量用转印辊一侧的引力。由此,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上。
也可以在测量用对置辊14上施加与调色剂的正规带电极性为相同极性的偏压,并通过斥力来讲中间转印带110上的调色剂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上。
测量用转印辊71旋转自如地被凸轮轴77a支撑,在测量用转印辊71的轴向一端(图8的左端)设置有与测量用电机74的电机齿轮74a啮合的输入齿轮71a。通过测量用电机74的驱动力从电机齿轮74a传递到输入齿轮71a,测量用转印辊71旋转驱动。
光学传感器72是反射型的光电传感器,在测量用转印辊的轴方向上以等间隔配置有三个。这些光学传感器72接收来自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上的检测图案的反射光,并输出与检测图案的调色剂附着量(图像浓度)对应的电压。控制部200(参照图10)根据这些光学传感器72的输出电压来检测检测图案的调色剂附着量(图像浓度),并根据该检测结果来调整曝光条件等的成像条件,以达到规定的图像浓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根据各光学传感器72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来检测检测图案的调色剂附着量(图像浓度)的。
另外,根据各光学传感器72的检测图案的检测时机的差来检测图像偏斜,并控制光写入单元21所具有的偏斜修正机构,对图像偏斜进行修正。
清洁部件73是刮板部件,被配置在比光学传感器72更靠测量用转印辊71的表面移动方向下游侧,前端部与测量用转印辊抵接。由光学传感器72检测到的检测图案通过清洁部件73来除去。由清洁部件73除去的调色剂通过测量用调色剂回收盘管79来从测量单元70排出,并被输送去废调色剂容器。
测量用调色剂回收盘管79通过齿轮或同步带等的驱动传递部件与测量用转印辊71驱动连结,并从测量用转印辊71来传递驱动力后旋转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清洁部件采用的是橡胶刮板,但只要是清洁调色剂的部件即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清洁部件,也可以使用施加了与调色剂的正规带电极性为相反极性的清洁偏压的刷辊,采用静电地除去测量用转印辊上的调色剂的静电清洁方式。
另外,在测量单元70中具备使得测量用转印辊71相对于中间转印带110来接触分离的接触分离机构80。接触分离结构80具有测量接触分离电机76和测量用偏心凸轮77。测量用偏心凸轮77分别设置在测量用转印辊71的轴向两侧,并被固定在贯通测量用转印辊71的凸轮轴77a上。
这些测量用偏心凸轮77与设置在测量用对置辊14的轴向两侧的轴承14a对置,测量用对置辊14将测量用对置辊14支撑为旋转自如。
测量用接触分离电机76和凸轮轴77a通过同步带76a来驱动连结。借助于该同步带76a,测量用接触分离电机76的驱动力被传递到凸轮轴77a,并通过凸轮轴77a的旋转驱动,来使得测量用偏心凸轮77旋转。
图9(a)所示是测量用转印辊71与中间转印带110抵接的状态的概要图,图9(b)所示是测量用转印辊71与中间转印带110分离的状态的概要图。
测量单元70旋转自如地由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支承轴70a来支撑。
如图9(a)所示,测量用转印辊71与中间转印带110抵接时,测量用偏心凸轮77从轴承14a离开。因此,此时,测量用转印辊71通过弹簧75的作用力以规定的测量用转印压力与中间转印带110抵接。
驱动测量用接触分离电机76,使测量用偏心凸轮77旋转时,测量用偏心凸轮77与旋转自如地支撑测量用对置辊14的轴承14a抵接。若测量用偏心凸轮77从该状态进一步旋转时,测量单元70通过测量用偏心凸轮77被推入,测量单元70就以支承轴70a为支点在图9(b)的箭头X方向上旋转了。其结果是,如图9(b)所示,测量用转印辊71从中间转印带110离开。
另外,也可以通过致动器推入测量单元70的框体,使测量单元70以支承轴70a为支点旋转,来使得测量用转印辊71从中间转印带110离开。
另外,测量单元70的构成也可以是相对于装置主体安装为不能移动,而是使得测量用转印辊71相对于测量单元70的框体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110的接近或离开的方向上在规定的范围内移动。在这样的构成中,当测量用偏心凸轮77与轴承14a抵接而将测量用转印辊71朝着离开中间转印带110的方向推入时,就仅有测量用转印辊71朝着离开中间转印带110的方向移动。由此,测量用转印辊71从中间转印带110离开。
另外,也可以在测量用对置辊14一侧设置接触分离机构。具体来说,将测量用对置辊14构成为相对于凸轮轴来支撑为旋转自如,并将固定在该凸轮轴里的测量用偏心凸轮与旋转自如地支撑测量用转印辊的旋转轴的轴承相向而对地配置。然后,是将通过偏心凸轮来旋转自如地支撑测量用转印辊的旋转轴的轴承朝着离开中间转印带的方向推入,由此使得测量用转印辊离开中间转印带110的构成。
图10所示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路的一部分的模块图。在该图中,控制部200控制打印机内的各设备的驱动,或实施各种运算处理。在控制部200中连接有各种电气设备,但在该图中仅示出其中主要的电气设备。
控制部200控制接触分离电机163,执行上述的冲击晃动抑制控制。另外,控制部200基于与来自检测图案的反射光对应的输出电压,来检测作为检测图案的状态的调色剂附着量(图像浓度),其中,所述检测图案是光学传感器72接收到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光学传感器72和控制部200来构成对检测图案的状态进行检测的状态检测机构。
另外,控制部200在每当电源接通时或进行规定页数的打印等的规定的时机,实施图像浓度调整或位置偏移修正的控制。当执行图像浓度调整控制时,控制部200控制成像单元18、光写入单元21等,在中间转印带110上形成由作为检测图案的图像浓度互为不同的多个调色剂补片构成的灰度图案。接着,控制部200控制测量用转印偏压施加基板,对测量用转印辊71施加测量用施加偏压,将中间转印带110上的灰度图案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上。接着,控制部200根据光学传感器72的灰度图案的检测结果(输出电压),求出各调色剂补片的调色剂附着量。根据各调色剂补片的调色剂附着量来掌握显影特性,并根据所掌握的显影特性,来调整显影偏压、曝光量及充电偏压,进行图像浓度调整。
另外,当执行图像浓度调整控制时,控制部200控制成像单元18、光写入单元21等,在中间转印带110上形成由Y、M、C、K的多个调色剂补片构成的作为检测图案的位置偏移修正图案。然后,与上述同样地,控制部200控制测量用转印偏压施加基板,将位置偏移修正图案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上。控制部200对光学传感器72检测位置偏移修正图案的各调色剂补片的时机进行测量,并从该测量的结果来掌握例如相对于K色的各色的位置偏移量。控制部200根据该掌握的位置偏移量,调整光写入单元21的曝光开始时机等,并进行位置偏移修正。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灰度图案和位置偏移图案转印到光泽性足够的测量用转印辊71上,并通过光学传感器72来检测测量用转印辊上的这些图案。因此,与在没有光泽性的中间转印带上检测灰度图案和位置偏移图案的情况相比,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检测。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调整图像浓度、进行位置偏移修正。
另外,控制部200在连续印刷动作中,实施在纸与纸之间检测检测图案来实现画质稳定的画质稳定控制。
图11(a)-图11(d)所示是本实施方式的连续印刷动作的说明图。
当实施连续印刷时,首先,如图11(a)所示,在中间转印带110上形成转印到片材上的印刷调色剂图像T后,相对于印刷调色剂图像T隔开一定的间隔在中间转印带110上形成检测图案Pt。此时,如图11(a)所示,测量用转印辊71及二次转印辊23从中间转印带110离开。另外,对测量用转印辊71的偏压施加为断开状态。
例如,如图8所示,作为检测图案Pt是在中间转印带110的宽度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布置的三个调色剂补片构成的。检测图案Pt由S、Y、M、C、K中的任一种调色剂来形成,例如按照S→Y→M→C→K的顺序来改变形成检测图案Pt的调色剂。
在印刷调色剂图像T通过测量用转印夹持部之前,测量用转印辊71从中间转印带110离开。因此,在印刷调色剂图像T通过测量用转印夹持部时,能够防止印刷调色剂图像T被测量用转印辊71扰乱。更进一步地,由于对测量用转印辊的偏压施加也为断开状态,所以在印刷调色剂图像T通过测量用转印夹持部时,印刷调色剂图像T的调色剂也不会被静电地向测量用转印辊71吸引。由此,在印刷调色剂图像T通过测量用转印夹持部时,印刷调色剂图像T也不会被测量用转印夹持部中的电场扰乱。
印刷调色剂图像T通过测量用转印夹持部的位置(测量用转印辊与中间转印带抵接的区域)后,控制部200开始测量用接触分离电机76的驱动,并开始使测量用转印辊71朝着与中间转印带110抵接的抵接位置的移动。测量用接触分离电机76的驱动是在检测图案Pt到达测量用转印夹持部之前,以测量用转印辊71完成了朝向抵接位置的移动那样的任意的时机来开始的。
另外,通过测量用转印偏压施加基板78来对测量用转印辊71施加测量用转印偏压。对测量用转印辊71施加测量用转印偏压的时机也可以是从印刷调色剂图像T通过测量用转印夹持部后到检测图案Pt到达测量用转印夹持部为止的任意的时机。尽量延迟向测量用转印辊71施加测量用转印偏压的时机,对于降低功耗是有利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测量用转印辊71朝向抵接位置的移动结束的同时,对测量用转印辊71施加测量用转印偏压的。
更进一步地,控制部200开始测量用电机74的驱动,并开始测量用转印辊71的旋转驱动。还有,也可以在连续印刷开始时开始测量用电机74的驱动并开始测量用转印辊71的旋转驱动。
测量用转印辊71对中间转印带110的抵接压力为20[N]左右,比二次转印辊对中间转印带110的抵接压力(240[N]左右)低。因此,测量用转印辊71与中间转印带110抵接时的中间转印带110的负荷变动小,中间转印带110的速度变动几乎没有。由此,测量用转印辊71与中间转印带110抵接时就不会发生冲击晃动。
如图11(b)所示,在中间转印带上的检测图案Pt到达测量用转印夹持部(测量用转印辊与中间转印带抵接的区域)之前,测量用转印辊71与中间转印带110抵接而形成测量用转印夹持部。然后,当检测图案Pt进入测量用转印夹持部时,通过施加在测量用转印辊上的测量用转印偏压,检测图案Pt被转印到了测量用转印辊71上。
检测图案Pt被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上后,控制部200就驱动测量用接触分离电机76,在下一个印刷调色剂图像T到达测量用转印夹持部的位置之前,使测量用转印辊71从中间转印带110分开。如上所述,由于测量用转印辊71对中间转印带110的抵接压力与二次转印辊23相比足够低,因此测量用转印辊71从中间转印带110离开时的中间转印带110的负荷变动就小。因此,几乎不产生中间转印带110的速度变动,几乎不产生冲击晃动。
如图11(c)所示,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上的检测图案Pt通过测量用转印辊71的旋转而朝着光学传感器72的对置位置输送,并通过光学传感器72来检测。测量用转印辊71由于表面的光泽度高,因此检测到测量用转印辊71的表面时和检测到检测图案Pt时的输出差就大,从而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检测图案Pt。
控制部200根据检测到检测图案Pt时的光学传感器72的输出电压,来求出检测图案Pt的调色剂附着量(图像浓度)。当检测图案Pt的调色剂附着量(图像浓度)不是规定的值时,就修正光写入单元的曝光量等的曝光条件,以使得检测图案Pt的调色剂附着量(图像浓度)成为规定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由光学传感器72来检测以构成图8所示检测图案Pt的S、Y、M、C、K中的任一种调色剂形成的三个调色剂补片。控制部200根据检测到调色剂补片时的光学传感器72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来计算调色剂附着量。
由光学传感器72检测到的检测图案Pt通过清洁部件73来除去。另外,以从检测图案Pt被转印到测量用转印夹持部开始,直到下一个印刷调色剂图像到达测量用转印夹持部的位置为止的任意时机,来断开对测量用转印辊71的测量用转印偏压的施加。断开对测量用转印辊71的测量用转印偏压的施加的时机越早,就越能降低功耗。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续印刷动作中,进行的是使用图3(a)-图3(c)来说明的冲击晃动抑制控制。即,如图11(a)、图11(b)所示,在片材P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位置之前,是使得二次转印辊23离开中间转印带110的。接着,如图11(c)所示,当片材P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位置后,驱动接触分离电机163,并使二次转印辊23朝着与中间转印带110抵接的抵接位置移动,从而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接着,如图11(d)所示,当片材的后端空白部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后,使得二次转印辊23从中间转印带110离开。然后,直到下一张片材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位置之前,使得二次转印辊23在离开中间转印带110的离开位置处待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将形成在纸与纸之间的检测图案Pt转印到二次转印单元22一侧。因此,当片材的后端空白部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后,使二次转印辊23从中间转印带110离开,并在纸与纸之间能够使得二次转印辊23以离开中间转印带110的状态来待机。其结果是,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在纸与纸之间形成的检测图案Pt,并且能够执行冲击晃动抑制控制。另外,因为也不需要将纸与纸之间延长将检测图案转印到二次转印单元一侧的量的长度,因此与专利文献1同样,也能够防止生产率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二次转印单元22中可以不需要光学传感器、二次转印带以及清洁部件等。由此,能够减少二次转印单元22的零件数量,实现二次转印单元22的小型化以及二次转印单元22的成本降低。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二次转印单元22的更换,并且能够降低装置的运行成本。
图12所示是在中间转印带110的感光体1K与测量单元70之间的区域追加了使中间转印带110卷绕到测量用转印辊71上的推压辊81的测量单元70附近的放大例示图。
若测量用转印辊71相对于中间转印带110没有卷绕,入口角度大时,就有可能因中间转印带110的晃动等而在测量用转印夹持部N的入口部处发生电场的紊乱。这样的测量用转印夹持部N的入口部处的电场的紊乱会产生放电等,并且有时在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上的检测图案Pt里会产生漏白状的异常图像。
于是,如图12所示,优选的是在测量用转印夹持部的上游侧形成作为中间转印带110卷绕在测量用转印辊71上的卷绕区域的测量用预夹持部NP。在图12所示的构成中,在中间转印带110的感光体1K和测量单元70之间的区域里设置有作为卷绕区域形成部件的上推辊81,并通过该上推辊81来限制中间转印带110的表面移动的轨迹。通过该限制,以基本无压状态来将中间转印带110卷绕到测量用转印辊71上,形成测量用预夹持部NP。作为测量用预夹持部NP的夹持宽度(中间转印带110对测量用转印辊71的卷绕量),优选为1mm以上、3mm以下。在小于1[mm]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在测量用转印夹持部N的入口部抑制电场的紊乱。超过3[mm]时,会难以在基本无压状态下将中间转印带110卷绕到测量用转印辊71上,从而可能导致中间转印带110的环状移动的负荷上升。
这样,通过形成测量用预夹持部NP,能够防止被测量用对置辊14和测量用转印辊71夹入的区域即测量用转印夹持部N中的入口部处的中间转印带110的晃动。由此,能够抑制在测量用转印夹持部N的入口部处的电场的紊乱,且能够抑制在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上的检测图案Pt里产生漏白状的异常图像。其结果是,从光学传感器72对检测图案Pt的检测的结果,能够高精度地掌握当前的图像状态。
接着,对测量单元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图13所示是变形例1的测量单元170、中间转印单元17和二次转印单元22的概要构成图,图14所示是变形例1的测量单元170附近的放大图,图15所示是变形例1的测量单元170附近的立体图。
在该变形例1中,是将测量用转印体来作为带部件。
作为测量用转印体的测量用转印带171被张紧架设在两个张紧架设辊171a、171b上。两个张紧架设辊中的一个张紧架设辊夹着测量用转印带171与中间转印带110对置,是将中间转印带上的检测图案转印到测量用转印带171上的转印用张紧架设辊171a。两个张紧架设辊中的另一个是与光学传感器72和清洁构件73对置的检测用张紧架设辊171b。
转印用张紧架设辊171a旋转自如地被支撑在两侧固定有测量用偏心凸轮77的凸轮轴77a上,测量用电机74与检测用张紧架设辊171b驱动连结。
作为测量用转印带171的材质,优选具有转印检测图案Pt所需的足够的电阻、机械强度以及光学传感器72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检测图案Pt的足够的光泽性的材质。具体来说,作为带转印方式的转印部件,优选的是公知的PI(聚酰亚胺)和PAI(聚酰胺酰亚胺)。另外,测量用转印带171的材质只要是具有转印检测图案Pt所需的足够的电阻、机械强度以及光学传感器72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检测图案Pt的足够的光泽性的材质即可,并不限于PI、PAI。
转印用张紧架设辊171a是在金属筒的表面卷绕具有电阻的橡胶或海绵的辊,是通过施加测量用转印偏压而具有充分的调色剂转印性的构成。
检测用张紧架设辊171b优选使用的是在金属辊或金属轴上卷绕有摩擦系数高、变形少的高硬度的EP橡胶的橡胶辊等的高硬度的辊。如此,通过使得检测用张紧架设辊171b为高硬度的辊,能够防止在光学传感器72检测检测图案Pt时,检测用张紧架设辊171b因带的张力等而变形。其结果是,可以防止由于检测用张紧架设辊171b的变形而引起的检测不良。
在实施方式的测量用转印辊中,为了具有上述充分的光泽性、充分的电阻以及调色剂的清洁性,使用的是对卷绕在金属筒上的EP橡胶层的表面实施了氟素涂覆的硬涂辊。但是,在这种硬涂辊中,橡胶层表面的氟素涂覆可能会提早开裂,从而产生清洁不良、检测不良。
另一方面,如变形例1那样地通过将测量用转印体设为带部件,可以使用PI带等的不实施氟素涂覆就能够得到上述充分的光泽性、充分的电阻以及调色剂的清洁性的带的原材料。另外,可以使用PI带等的机械强度高的带的原材料。由此,与测量用转印体为辊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测量单元的长寿命化。
另一方面,在测量用转印体为辊的情况下,与带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并具有可以实现测量单元的小型化和测量单元的成本降低的优点。
在该变形例1中,测量用偏心凸轮77也与轴承14a抵接而推入测量单元170。由此,测量单元170以支撑轴70a为支点向图14的箭头Z方向转动,测量用转印带171从中间转印带110离开。另外,通过将测量用电机74的驱动力传递到检测用张紧架设辊171b,测量用转印带171与检测用张紧架设辊171b一起旋转驱动。由此,能够将转印到测量用转印带171上的检测图案Pt朝着与光学传感器72相向而对的位置输送,并且能够由光学传感器72来检测检测图案Pt。
[变形例2]
图16所示是变形例2的测量单元270的立体图。
该变形例2的测量单元270没有接触分离机构80,是测量用转印辊71不能离开中间转印带110的构成。另外,该变形例2的测量单元270没有测量用电机74等的对测量用转印辊71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机构,是使得测量用转印辊71从动于中间转印带110来转动的构成。
更进一步地,在该变形例2中,是将测量用转印偏压施加基板78与测量用对置辊14连接,并且在测量用对置辊14里施加测量用转印偏压的构成。对该测量用对置辊14施加的测量用转印偏压是与调色剂的正规带电极为相同极性的偏压,通过斥力来将中间转印带110上的检测图案Pt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上。
在该变形例2中,当转印到片材上的印刷调色剂图像T通过测量用转印夹持部时,在测量用对置辊14上施加与调色剂的正规带电极性为相反极性的偏压。由此,中间转印带上的印刷调色剂图像T被静电吸引到中间转印带一侧。因此,在印刷调色剂图像T通过测量用转印夹持部的位置时,即使不使测量用转印辊71从中间转印带110离开,印刷调色剂图像T也不会被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上。
另外,在该变形例2中,检测图案Pt被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之后,测量用转印辊71也不离开。由此,即使检测图案Pt被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上之后,也能够被中间转印带110带动旋转,并将测量用转印辊71上的检测图案Pt向光学传感器72的检测范围输送。由此,能够通过光学传感器72来检测检测图案Pt。
另外,也可以通过齿轮或同步带等的驱动传递部件来驱动连结测量用对置辊14和测量用转印辊71,并从测量用对置辊14获得驱动力来旋转测量用转印辊71。
在该变形例2中,因为没有用于驱动接触分离机构80及测量用转印辊71的驱动机构,因此与具有它们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及成本降低。另外,通过将测量用转印偏压施加基板78与中间转印单元17一侧的测量用对置辊14连接,能够仅使得光学传感器72与测量单元中的装置侧进行电连接。由此,能够实现测量单元的小型化、低成本化,并且能够大幅提高测量单元的更换性。
[变形例3]
图17所示是变形例3的测量单元370的概要构成图。
该变形例3的测量单元370设置有向测量用转印辊71涂敷润滑剂的润滑剂涂敷机构371。
润滑剂涂敷机构371被配置在比清洁部件73还要靠测量用转印辊71的表面移动方向下游侧,具有固形润滑剂371b和涂敷刷371a。
固形润滑剂371b由硬脂酸锌的粉末来成形,通过涂敷刷371a的旋转来削去润滑剂,并将削去的润滑剂向测量用转印辊71涂敷。另外,只要是能够向测量用转印辊71涂敷润滑剂的构成即可,并不限定于该结构。
在该变形例3中,通过润滑剂涂敷机构371在测量用转印辊71的表面涂敷润滑剂,能够防止测量用转印辊71的成膜。由此,能够长期地维持测量用转印辊71表面的光泽性,并且能够长期地良好地检测检测图案Pt。另外,通过防止测量用转印辊71的成膜,能够防止清洁不良、清洁部件73的卷起等,能够长期维持良好的清洁性。
本发明对于在卷筒纸等连续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也是有效的。
图18所示是在卷筒纸R上形成图像的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要构成图。
在图18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记录介质,可卷取或可以环绕移动地张紧架设的卷筒纸R被安装在装置内。另外,该图像形成装置不具有特殊颜色(S)的成像单元18S,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同样地,是具有特殊颜色S的成像单元18S的构成。
在卷筒纸等的连续纸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不存在纸与纸之间的间隔,纸总是存在于二次转印夹持部中。因此,不能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10上的检测图案Pt转印到二次转印辊23上。由此,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同样,设置测量单元170,并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10上的检测图案Pt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上。然后,通过用光学传感器72检测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上的检测图案Pt,就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检测图案Pt。
以上的说明只是一例,下面的各种方式都具有特有的效果。
(方式1)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转印有感光体1等的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110等的中间转印体,和将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P等的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辊23等的二次转印体,还具有在从图像载体朝向二次转印体的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移动区域与中间转印体对置配置,转印有检测图案Pt等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以及与测量用转印体对置配置,对测量用调色剂图像进行检测的光学传感器72等的图像检测机构。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记载的是,在实施冲击晃动抑制控制时,因为不将形成在纸与纸之间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二次转印体上,因此,在纸与纸之间,能够使二次转印体离开中间转印体,从而能够抑制生产率的降低。在实施冲击晃动抑制控制时,形成在纸与纸之间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是由检测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的第一图像检测机构来检测的。但是,在中间转印体的光泽性不充分的情况下,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检测精度会变差。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弥补该检测精度的不足,是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的,但通过修正来提高检测精度存在着极限。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在不进行冲击晃动抑制控制时,将形成在纸与纸之间的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案转印到光泽性充分的二次转印体上,并检测二次转印体上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因此就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测量用调色剂图像。但是,在具有二次转印体的二次转印单元中,需要设置第二图像检测机构以及用于除去转印到二次转印体上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清洁机构等,二次转印单元可能会大型化。
与此相对,在方式1中,是在从图像载体朝向二次转印体的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移动区域里设置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并在该测量用转印体上转印测量用调色剂图像,来通过图像检测机构检测的。由此,与检测中间转印体上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情况相比,就能够使测量转印体具有图像检测机构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特性。由此,与检测中间转印体上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情况相比,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测量用调色剂图像。另外,由于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测量用调色剂图像,因此就可以不需要用于检测二次转印体上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检测机构以及用于除去二次转印体上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清洁机构,从而能够实现二次转印单元的小型化。
(方式2)
在方式1中,二次转印辊23等的二次转印体相对于中间转印带110等的中间转印体被设置为接触分离自如,并与中间转印体抵接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具有控制部200等的控制机构来进行以下冲击晃动抑制控制等的控制,即在片材P等的记录介质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前,使二次转印体离开中间转印体,在记录介质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使二次转印体与所述图像载体抵接,在所述记录介质脱离二次转印夹持部时,使二次转印体离开中间转印体,并在纸与纸之间形成测量用调色剂图像Pt。
由此,如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样,与在中间转印体上检测形成在纸与纸之间的检测图案Pt等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情况相比,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另外,即使是在纸与纸之间形成检测图案Pt的情况,也不会扩大纸间距离,从而能够进行冲击晃动抑制控制。
(方式3)
在方式1或2中,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相对于中间转印带110等的中间转印体被设置为接触分离自如,在二次转印到片材P等的记录介质上的印刷调色剂图像T等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测量用转印体与中间转印体抵接而形成测量用转印夹持部等的转印夹持部的位置的期间,使测量用转印体离开中间转印体。
由此,如实施方式说明的,能够防止二次转印的印刷调色剂图像T等的调色剂图像被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扰乱。
(方式4)
在方式3中,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与中间转印带110等的中间转印体独立地驱动。
由此,如实施方式说明的,使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离开中间转印带110后,也能够旋转驱动测量用转印体,将转印到测量用转印体上的检测图案Pt等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向光学传感器72等的图像检测机构输送。
(方式5)
在方式1或2中,在中间转印带110等的中间转印体和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之间具有形成测量用转印偏压施加基板78等的电场形成机构,电场形成机构在二次转印到片材P等的记录介质上的印刷调色剂图像T等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测量用转印体与中间转印体抵接而形成测量用转印夹持部等的转印夹持部的位置的期间,形成中间转印体的调色剂图像朝向中间转印体的方向的电场。
由此,如变形例2说明的,能够防止二次转印到片材P等的记录介质上的印刷调色剂图像T等的调色剂图像被测量用转印辊71扰乱。另外,可以不需要使测量用转印体从中间转印体分开的分离机构,从而能够实现装置的成本降低、装置的小型化。
(方式6)
在方式5中,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从动于中间转印带110等的中间转印体。
由此,如变形例2中说明的那样,能够将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上的检测图案Pt等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以与中间转印带110等的中间转印体的带动旋转,来向光学传感器72等的图像检测机构输送。另外,能够不需要对测量用转印体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从而能够实现装置的成本降低、装置的小型化。
(方式7)
在方式1至6中任一项中,测量用转印体为辊。
由此,如实施方式说明的,测量用转印体与带部件相比,能够减少零件数量,能够实现装置的成本降低及装置的小型化。
(方式8)
方式7中,测量用转印体为橡胶辊。
由此,如实施方式说明的,能够容易地满足光学传感器72等的图像检测机构良好地检测检测图案等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所需的充分的光泽性、良好地转印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电阻、以及清洁部件73能够良好地清洁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清洁性。
(方式9)
方式8中,橡胶辊具有涂敷表面的涂敷层。
由此,能够具有光学传感器72等的图像检测机构良好地检测检测图案等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所需的充分的光泽性。
(方式10)
在方式1至6中任一项中,测量用转印体为带部件。
由此,如在变形例1中说明的那样,与将测量用转印体设为辊的情况相比,能够满足光学传感器72等的图像检测机构良好地检测检测图案等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所需的充分的光泽性、良好地转印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电阻、以及清洁部件73能够良好地清洁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清洁性,并且能够实现测量用转印体的高寿命化。
(方式11)
在方式10中,带部件的材质为聚酰亚胺或聚酰胺酰亚胺。
由此,如在变形例1中说明的那样,与将测量用转印体设为辊的情况相比,能够满足光学传感器72等的图像检测机构良好地检测检测图案等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所需的充分的光泽性、良好地转印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电阻、以及清洁部件73能够良好地清洁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清洁性,并且能够实现测量用转印体的高寿命化。
(方式12)
在方式1至7、10的任一个中,测量用转印体由与感光体1等的图像载体为相同的材质构成。
感光体1等的图像载体具有充分的光泽性、良好地转印测量用调色剂图像的电阻、清洁部件73能够良好地清洁调色剂图像的清洁性。因此,通过以与测量用转印体为相同的材质来构成,能够将检测图案等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良好地转印到测量用转印体上,并且能够通过图像检测机构良好地检测测量用调色剂图像。
(方式13)
在方式1至12中任一项中,中间转印体是带部件,具有隔着中间转印体与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相向而对的测量用对置辊14等的对置部件,在比测量用转印夹持部等的中间转印体的测量用转印体和对置部件夹住的区域更靠中间转印体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设置有卷绕在测量用转印体上的测量用预夹持部NP等的卷绕区域。
由此,如使用图12说明的那样,能够抑制在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上的检测图案Pt等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里产生漏白状的异常图像。
(方式14)
在方式13中,在比测量用夹持部等的夹住的区域更靠中间转印体移动方向上游侧,设有限制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移动的轨迹而形成测量用预夹持部NP等的卷绕区域的上推辊81等的卷绕区域形成部件。
由此,如使用图12说明的那样,能够在基本无压状态下使中间转印带110等的中间转印体卷绕到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上。
(方式15)
在方式14中,上推辊81等的卷绕区域形成部件是辊。
由此,能够相对于中间转印体带动旋转,并能够降低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移动时的负荷。
(方式16)
在方式13至15中任一方式中,卷绕区域为1mm以上且3mm以下。
由此,如使用图12说明的那样,能够抑制在测量用夹持部等的夹住的区域的入口部的中间转印体的偏差,并且能够抑制卷绕区域中的中间转印体与测量用转印体的抵接压力的上升。
(方式17)
在方式1至16的任一个中,设置有清洁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的表面的清洁部件73等的清洁机构。
由此,能够从测量用转印体除去被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上的检测图案Pt等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
(方式18)
在方式17中,清洁机构是刮板部件。
由此,能够机械地从测量用转印体除去被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上的检测图案Pt等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
(方式19)
在方式17中,清洁机构静电除去测量用转印体表面的附着物。
由此,能够静电地从测量用转印体除去被转印到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上的检测图案Pt等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
(方式20)
在方式1至19的任一个中,设置有在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的表面涂敷润滑剂的润滑剂涂敷机构371等的润滑剂涂敷机构。
由此,如变形例3所说明的那样,能够抑制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的成膜。由此,能够长期地维持测量用转印体表面的光泽性,并且能够长期地良好地检测检测图案Pt等的测量用调色剂图像。另外,通过防止测量用转印体的成膜,能够长期维持良好的清洁性。
(方式21)
在方式20中,润滑剂是硬脂酸锌。
由此,能够良好地抑制测量用转印辊71等的测量用转印体的成膜。

Claims (2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转印体,其转印有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
二次转印体,其将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测量用转印体,其在从所述图像载体朝向所述二次转印体的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移动区域与所述中间转印体对置配置,并转印有测量用调色剂图像,以及
图像检测机构,其与所述测量用转印体对置配置,并检测所述测量用调色剂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转印体相对于所述中间转印体被设置为接触分离自如,并与所述中间转印体抵接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
具有控制机构进行以下控制,即在所述记录介质进入所述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前,使所述二次转印体离开所述中间转印体,在所述记录介质进入所述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使所述二次转印体与所述图像载体抵接,在所述记录介质脱离所述二次转印夹持部时,使所述二次转印体离开所述中间转印体,并在纸与纸之间形成测量用调色剂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用转印体相对于所述中间转印体被设置为接触分离自如,
在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所述测量用转印体与所述中间转印体抵接而形成转印夹持部的位置的期间,使所述测量用转印体离开所述中间转印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用转印体与所述中间转印体是独立地驱动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转印体和所述测量用转印体之间具有形成电场的电场形成机构,
所述电场形成机构在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所述测量用转印体与所述中间转印体抵接而形成转印夹持部的位置的期间,形成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调色剂图像朝向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方向的电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用转印体从动于所述中间转印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用转印体是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用转印体是橡胶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辊具有涂敷表面的涂敷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用转印体是带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部件的材质是聚酰亚胺或聚酰胺酰亚胺。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用转印体由与所述图像载体为相同的材质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转印体是带部件,
并且具有隔着所述中间转印体与所述测量用转印体相向而对的对置部件,
在比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测量用转印体和所述对置部件夹住的区域更靠所述中间转印体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设置有卷绕在所述测量用转印体上的卷绕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夹住的区域更靠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移动方向上游侧,设有限制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移动的轨迹形成所述卷绕区域的卷绕区域形成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区域形成部件是辊。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区域为1mm以上且3mm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清洁所述测量用转印体的表面的清洁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机构是刮板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机构静电除去所述测量用转印体表面的附着物。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在所述测量用转印体的表面涂敷润滑剂的润滑剂涂敷机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剂是硬脂酸锌。
CN202111017586.9A 2020-09-02 2021-08-31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42008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7405 2020-09-02
JP2020147405A JP2022042144A (ja) 2020-09-02 2020-09-02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0800A true CN114200800A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29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7586.9A Pending CN114200800A (zh) 2020-09-02 2021-08-31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42144A (zh)
CN (1) CN114200800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55574A (ko) * 2004-11-17 2006-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 농도 측정장치 및 측정방법
CN101038467A (zh) * 2006-03-17 2007-09-19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34619A (zh) * 2007-06-26 2008-12-31 株式会社理光 转印装置以及包括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62381A (zh) * 2010-05-28 2011-11-3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46402A (zh) * 2010-07-23 2012-02-08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形成方法
CN103030019A (zh) * 2011-09-30 2013-04-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
CN103838099A (zh) * 2012-11-20 2014-06-0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040867A (ja) * 2013-08-20 2015-03-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423193A (zh) * 2013-09-10 2015-03-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图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55574A (ko) * 2004-11-17 2006-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 농도 측정장치 및 측정방법
CN101038467A (zh) * 2006-03-17 2007-09-19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34619A (zh) * 2007-06-26 2008-12-31 株式会社理光 转印装置以及包括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62381A (zh) * 2010-05-28 2011-11-3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46402A (zh) * 2010-07-23 2012-02-08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形成方法
CN103030019A (zh) * 2011-09-30 2013-04-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
CN103838099A (zh) * 2012-11-20 2014-06-0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040867A (ja) * 2013-08-20 2015-03-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423193A (zh) * 2013-09-10 2015-03-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图像形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姚海根: "《数字印刷》", 30 November 2019,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pages: 5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42144A (ja) 202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1123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ransfer Nip adjustment function
JP5707787B2 (ja) 転写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22863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support to adjust a rotator and a guide
JP55099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00088B2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648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9682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433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033794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407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648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95961A (ja)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CN11420080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820686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67524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76079A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8437A (ja)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603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5126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275666B2 (ja) 用紙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3826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790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080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43134B2 (ja) 用紙姿勢調整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666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