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8193A - 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8193A
CN114198193A CN202010910271.6A CN202010910271A CN114198193A CN 114198193 A CN114198193 A CN 114198193A CN 202010910271 A CN202010910271 A CN 202010910271A CN 114198193 A CN114198193 A CN 114198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engine
heat radiation
water
coo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02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98193B (zh
Inventor
辛海东
李远杰
张立峰
朱建伟
赵钦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102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81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8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8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98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8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93Controlling the air charge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首先,获取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其中,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表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影响。然后,根据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最后,将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求和获得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由此,通过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模拟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无需通过在车辆上安装额外的水温传感器检测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也无需在车辆上安装水温传感器配套的线束、接插件、三管通路等部件,进而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路上行驶的车辆越来越多。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车辆产业降低废气污染排放,实现节能减排已是大势所趋。
采用水空中冷系统来控制车辆的尾气排放是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之一,通过水空中冷系统中的低温循环水路对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气温进行冷却,降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气温,气体的密度会加大,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空间内,进入发动机气缸的气体更多,更有利于燃油的燃烧。发动机在输出更大的动力同时,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当水空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降低时,会导致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气温升高,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排放性能,因此车辆的发动机控制器在识别到水空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低于阈值时,会发出故障报错。发动机控制器在识别过程中需要通过水温传感器检测水空中冷系统的水温数据,从而识别冷却效率是否降低。但是在车辆上额外增加水温传感器会增加车辆制造的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于降低由于额外增加水温传感器增加的车辆制造成本。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其中,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表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影响;
根据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将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求和获得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
可选的,所述获取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包括:
获取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和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
根据所述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和所述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获得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和所述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获得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包括:
获得所述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的比值获得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包括:
根据外部环境温度选择对应的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其中,所述外部环境温度与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的对应关系预先存储在车辆中;
将所述对应的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乘以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获得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中冷前进气温度和中冷后进气温度;
根据所述中冷前进气温度、所述中冷后进气温度和所述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获得所述水空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获取单元、修正单元和结果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其中,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表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影响;
所述修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所述结果单元,用于将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求和获得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
可选的,所述获取单元包括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
所述第一子单元,用于获取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和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
所述第二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和所述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获得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可选的,所述第二子单元具体用于:
获得所述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的比值获得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可选的,所述修正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外部环境温度选择对应的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其中,所述外部环境温度与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的对应关系预先存储在车辆中;
将所述对应的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乘以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获得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冷却效率计算单元,用于:
获取中冷前进气温度和中冷后进气温度;
根据所述中冷前进气温度、所述中冷后进气温度和所述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获得所述水空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水空中冷系统的水温数据处理方法,首先,获取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其中,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表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影响。然后,根据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最后,将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求和获得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
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通过外部的风冷降低温度,外部环境温度越高,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越高;同时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还受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影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升高,发动机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热辐射越高,导致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越高。由此,可以通过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模拟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其中,通过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可以提高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精度,从而无需通过在车辆上安装额外的水温传感器检测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即无需在车辆上安装水温传感器配套的线束、接插件、三管通路等部件,进而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低温散热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1对采用水空中冷系统来控制车辆的尾气排放的原理进行介绍。
参见图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温散热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该低温散热循环系统100包括低温冷却液箱101、电子水泵102、水空中冷系统103和低温散热器104。冷却液的循环水路如图1箭头所示的方向,通过电子水泵102驱动在水空中冷系统103与低温散热器104间来回流动,当冷却液的余量低于冷却液阈值时,低温冷却液箱101中的冷却液会补充到循环水路中。
具体地,低温冷却液通过电子水泵102驱动,流入水空中冷系统103中,冷却液的温度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气温进行冷热交换,以降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气温,然后将高温冷却液从水空中冷系统103输入到低温散热器104中,低温散热器104利用外部空气的风冷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再通过电子水泵102驱动,流入水空中冷系统103中,从而实现循环水路在水空中冷系统103与低温散热器104间来回流动,降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气温。当气体的温度被降低后,气体的密度会加大,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空间内,进入发动机气缸的气体更多,更有利于燃油的燃烧。从而在发动机在输出更大的动力同时,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实现节能减排。
但是,当水空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降低时,会导致冷却液的流动无法带走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温度,从而导致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气温升高,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排放性能。为了保证发动机的排放性能,车辆的发动机控制器在识别到水空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低于效率阈值时,会发出故障报错。发动机控制器在识别过程中无法直接通过车辆已经安装的传感器获得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而是需要特别安装对应的水温传感器检测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从而识别冷却效率是否降低。但是在车辆上额外增加对应的水温传感器会增加车辆制造的成本。
基于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水空中冷系统的水温数据处理方法,首先,获取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其中,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表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影响。然后,根据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最后,将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求和获得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
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通过外部的风冷降低温度,外部环境温度越高,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越高;同时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还受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影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升高,发动机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热辐射越高,导致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越高。由此,可以通过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模拟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其中,通过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可以提高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精度,从而无需通过在车辆上安装额外的水温传感器检测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即无需在车辆上安装水温传感器配套的线束、接插件、三管通路等部件,进而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01-203。
S201:获取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其中,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表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影响。
外部环境温度是指车辆的外部暴露的环境温度,外部环境温度可以通过车外环境温度传感器获得,该车外环境温度传感器一般是热敏电阻,安装在前保险杠安装支架上,用于检测车外环境温度的高低,是车辆上一般均会安装的传感器。
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表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影响。可以理解的是,随着发动机开始工作,发动机冷却液温度逐渐升高,由于水空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一定,所以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升高会影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也逐渐升高。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发动机热辐射参数可以通过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外部环境温度和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获得。具体地,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与车辆的车型有关,例如一般汽车的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应该在90℃-100℃左右,汽油机车辆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会比柴油机车辆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稍高一点。所以,可以根据车型预先获得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无需使用特殊的传感器进行检测。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可以通过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获得,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一般是热敏电阻,安装在发动机缸体或者缸盖上的储液罐水套上,与冷却液直接进行接触,用于检测量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的大小,是车辆上一般均会安装的传感器。
由于发动机热辐射一般指发动机热机后导致发动机舱温度升高,发动机舱温度对水空中冷系统的影响,气体的温度与液体的温度具有一定差异,所以采用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发动机热辐射比例使其与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的温度更接近,从而正确模拟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可以预先设置与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中,以便需要的时候进行读取。
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通过外部的风冷降低温度,外部环境温度越高,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越高;同时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还受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影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升高,发动机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热辐射越高,导致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越高。由此,可以通过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模拟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S202:根据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通过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可以将发动机热辐射比例修正的与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的温度更接近。例如,各地区环境存在差异,南方地区温度高,北方地区温度低等,还可以通过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进行修正,提高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精度,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各种应用环境下达到可靠的监控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将不同的外部环境温度与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的对应关系预先存储在车辆中,例如可以将外部环境温度划分为多个区间,每个区间对应一个发动机热辐射参数。然后可以根据外部环境温度选择对应的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将选择后的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乘以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获得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S203:将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求和获得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
可以通过外部环境温度与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模拟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无需通过在车辆上安装额外的水温传感器检测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即无需在车辆上安装水温传感器配套的线束、接插件、三管通路等部件,进而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将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变化情况用以下公式表示:
Figure BDA0002662999180000081
其中,TModel表示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EnvT表示外部环境温度,CengDst_t表示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CengDst_tHot表示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T_corFactor表示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水空中冷系统的水温数据处理方法,首先,获取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其中,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表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影响。然后,根据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最后,将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求和获得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
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通过外部的风冷降低温度,外部环境温度越高,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越高;同时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还受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影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升高,发动机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热辐射越高,导致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越高。由此,可以通过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模拟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其中,通过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可以提高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精度,从而无需通过在车辆上安装额外的水温传感器检测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即无需在车辆上安装水温传感器配套的线束、接插件、三管通路等部件,进而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车辆上没有安装额外的传感器的前提下,通过上述方案获得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可以采用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计算水空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
继续参照图1,获取水空中冷系统103中冷前进气温度和中冷后进气温度,根据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中冷前进气温度和中冷后进气温度获得水空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具体可以采用下式:
Figure BDA0002662999180000091
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循环水路中特别安装水温传感器,该水温传感器一般安装在水空中冷系统的入口或出口位置,在通过水温传感器获得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后,计算得到水空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无需安装该温度传感器器即可获得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从而获得水空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进而实现对水空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的检监测,保证发动机的排放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除了提供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外,还提供了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获取单元301、修正单元302和结果单元303;
所述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其中,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表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影响;
所述修正单元302,用于根据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所述结果单元303,用于将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求和获得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获取单元包括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
所述第一子单元,用于获取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和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
所述第二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和所述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获得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子单元具体用于:
获得所述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的比值获得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修正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外部环境温度选择对应的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其中,所述外部环境温度与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的对应关系预先存储在车辆中;
将所述对应的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乘以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获得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冷却效率计算单元,用于:
获取中冷前进气温度和中冷后进气温度;
根据所述中冷前进气温度、所述中冷后进气温度和所述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获得所述水空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水空中冷系统的水温数据处理装置。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通过外部的风冷降低温度,外部环境温度越高,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越高;同时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还受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影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升高,发动机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热辐射越高,导致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越高。由此,可以通过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模拟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其中,通过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可以提高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精度,从而无需通过在车辆上安装额外的水温传感器检测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即无需在车辆上安装水温传感器配套的线束、接插件、三管通路等部件,进而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及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和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其中,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表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影响;
根据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将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求和获得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包括:
获取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和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
根据所述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和所述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获得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和所述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获得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包括:
获得所述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的比值获得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包括:
根据外部环境温度选择对应的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其中,所述外部环境温度与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的对应关系预先存储在车辆中;
将所述对应的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乘以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获得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中冷前进气温度和中冷后进气温度;
根据所述中冷前进气温度、所述中冷后进气温度和所述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获得所述水空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
6.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单元、修正单元和结果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热辐射比例和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其中,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表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对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影响;
所述修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修正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所述结果单元,用于将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求和获得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
所述第一子单元,用于获取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和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
所述第二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和所述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获得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单元具体用于:
获得所述发动机当前工作时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发动机冷却液热平衡温度的比值获得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外部环境温度选择对应的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其中,所述外部环境温度与所述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的对应关系预先存储在车辆中;
将所述对应的发动机热辐射修正参数乘以所述发动机热辐射比例,获得修正后的发动机热辐射比例。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冷却效率计算单元,用于:
获取中冷前进气温度和中冷后进气温度;
根据所述中冷前进气温度、所述中冷后进气温度和所述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获得所述水空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
CN202010910271.6A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1981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0271.6A CN114198193B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0271.6A CN114198193B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8193A true CN114198193A (zh) 2022-03-18
CN114198193B CN114198193B (zh) 2023-02-03

Family

ID=80644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0271.6A Active CN114198193B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8193B (zh)

Citation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38939A (en) * 1978-12-08 1980-07-30 Renault Vehicules Ind Cooling System for a Super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S63315315A (ja) * 1987-06-17 1988-12-23 Nippon Denso Co Ltd 車両用自動空気調和制御装置
JPH04142A (ja) * 1990-04-16 1992-01-06 Shimizu Corp 温熱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JPH04362412A (ja) * 1991-06-10 1992-12-15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108960A (ja) * 1996-06-27 1998-01-13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用冷却ファン装置
US20020016656A1 (en) * 2000-07-07 2002-02-07 Agency For Defense Development Cooling system controller for vehicle
US20070000247A1 (en) * 2004-11-19 2007-01-04 Perkins Michael 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mart system control for flowing fluid conditioners
JP2007198171A (ja) * 2006-01-24 2007-08-09 Isuzu Motors Ltd 燃料噴射量制御装置
CN101730829A (zh) * 2007-07-09 2010-06-09 联合热交换技术股份公司 具有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和用于制造换热系统的方法
CN102182540A (zh) * 2011-05-27 2011-09-1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冷却液温度控制方法
US20110265742A1 (en) * 2010-04-29 2011-11-03 Kia Motor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ater pump of hybrid vehicle and method thereof
JP2012052503A (ja) * 2010-09-03 2012-03-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水冷式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102562259A (zh) * 2012-02-14 2012-07-1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
US20130276765A1 (en) * 2012-04-19 2013-10-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arming up an engine
US20140251239A1 (en) * 2013-03-11 2014-09-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harge air cooling control for boosted engines to actively maintain targeted intake manifold air temperature
JP2014172479A (ja) * 2013-03-07 2014-09-22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GB201418442D0 (en) * 2014-10-17 2014-12-03 Jaguar Land Rover Ltd Engine control
US20150248123A1 (en) * 2014-03-03 2015-09-03 Fanuc Corporation Numerical control device provided with heat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 estimation part
CN104963752A (zh) * 2011-01-14 2015-10-07 通用电气公司 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US20160017790A1 (en) * 2014-07-18 2016-01-21 Elwha Llc Adjustment of engine operating conditions
US20160265458A1 (en) * 2013-11-12 2016-09-1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f intake gas in an intercooler
JP2016205142A (ja) * 2015-04-15 2016-1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106837509A (zh) * 2017-04-14 2017-06-1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风扇转速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968777A (zh) * 2017-02-22 2017-07-2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发动机中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6816353U (zh) * 2017-05-24 2017-12-29 苏州英特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
CN108644003A (zh) * 2018-07-18 2018-10-12 龙城电装(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发动机智能热管理系统
CN108692946A (zh) * 2018-05-19 2018-10-2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用水冷中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80363538A1 (en) * 2016-01-15 2018-12-20 Scania Cv Ab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ooling system delivering coolant to heat exchanger in a vehicle
CN208486935U (zh) * 2018-07-18 2019-02-12 龙城电装(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发动机智能热管理系统
CN109910592A (zh) * 2019-04-09 2019-06-21 冯志成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集成散热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9127836A (ja) * 2018-01-22 2019-08-0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却システム及び冷却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20190383206A1 (en) * 2018-06-14 2019-12-19 Honda Motor Co.,Ltd.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110608106A (zh) * 2019-09-29 2019-12-2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38939A (en) * 1978-12-08 1980-07-30 Renault Vehicules Ind Cooling System for a Super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S63315315A (ja) * 1987-06-17 1988-12-23 Nippon Denso Co Ltd 車両用自動空気調和制御装置
JPH04142A (ja) * 1990-04-16 1992-01-06 Shimizu Corp 温熱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JPH04362412A (ja) * 1991-06-10 1992-12-15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108960A (ja) * 1996-06-27 1998-01-13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用冷却ファン装置
US20020016656A1 (en) * 2000-07-07 2002-02-07 Agency For Defense Development Cooling system controller for vehicle
US20070000247A1 (en) * 2004-11-19 2007-01-04 Perkins Michael 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mart system control for flowing fluid conditioners
JP2007198171A (ja) * 2006-01-24 2007-08-09 Isuzu Motors Ltd 燃料噴射量制御装置
CN101730829A (zh) * 2007-07-09 2010-06-09 联合热交换技术股份公司 具有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和用于制造换热系统的方法
US20110265742A1 (en) * 2010-04-29 2011-11-03 Kia Motor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ater pump of hybrid vehicle and method thereof
JP2012052503A (ja) * 2010-09-03 2012-03-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水冷式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104963752A (zh) * 2011-01-14 2015-10-07 通用电气公司 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2182540A (zh) * 2011-05-27 2011-09-1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冷却液温度控制方法
CN102562259A (zh) * 2012-02-14 2012-07-1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
US20130276765A1 (en) * 2012-04-19 2013-10-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arming up an engine
JP2014172479A (ja) * 2013-03-07 2014-09-22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US20140251239A1 (en) * 2013-03-11 2014-09-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harge air cooling control for boosted engines to actively maintain targeted intake manifold air temperature
US20160265458A1 (en) * 2013-11-12 2016-09-1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f intake gas in an intercooler
US20150248123A1 (en) * 2014-03-03 2015-09-03 Fanuc Corporation Numerical control device provided with heat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 estimation part
US20160017790A1 (en) * 2014-07-18 2016-01-21 Elwha Llc Adjustment of engine operating conditions
GB201418442D0 (en) * 2014-10-17 2014-12-03 Jaguar Land Rover Ltd Engine control
JP2016205142A (ja) * 2015-04-15 2016-1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US20180363538A1 (en) * 2016-01-15 2018-12-20 Scania Cv Ab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ooling system delivering coolant to heat exchanger in a vehicle
CN106968777A (zh) * 2017-02-22 2017-07-2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发动机中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37509A (zh) * 2017-04-14 2017-06-1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风扇转速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6816353U (zh) * 2017-05-24 2017-12-29 苏州英特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
JP2019127836A (ja) * 2018-01-22 2019-08-0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却システム及び冷却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08692946A (zh) * 2018-05-19 2018-10-2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用水冷中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90383206A1 (en) * 2018-06-14 2019-12-19 Honda Motor Co.,Ltd.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108644003A (zh) * 2018-07-18 2018-10-12 龙城电装(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发动机智能热管理系统
CN208486935U (zh) * 2018-07-18 2019-02-12 龙城电装(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发动机智能热管理系统
CN109910592A (zh) * 2019-04-09 2019-06-21 冯志成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集成散热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08106A (zh) * 2019-09-29 2019-12-2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倪建军: "影响挖掘装载机发动机散热系统散热能力的因素分析与验证",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
李锐传: "发动机散热风扇罩注塑成型工艺优化设计与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8193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1313B (zh) 一种柴油机用冷却风扇转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194396B (zh) 用于具有水冷中冷装置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ATE521798T1 (de) Kühlkreislauf für den verbrennungsmotor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11272443A (zh) 散热系统的诊断方法、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74869B (zh) Egr冷却液泄露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5952521B (zh) 发动机智能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198193B (zh) 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378667A (zh) 一种发动机节温器卡滞故障检测方法
CN110686900A (zh) 一种具有水冷散热功能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设备
CN112594049B (zh) 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US8932871B2 (en) Ozone conversion sensors for an automobile
Shi et al. Experiment study of multi-fans cooling module using different shroud structures for advanced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115051002B (zh) 散热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20035829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2720580B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13108958U (zh) 一种agv自动引导车辆液冷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电动汽车
CN110159410B (zh) 汽车发动机热管理控制系统
CN106828030A (zh) 用于车辆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KR20090099781A (ko) 워터펌프를 구비한 디젤엔진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14720019B (zh) 一种电驱动桥变速箱油温的检测方法
KR20120056969A (ko) 연료전지 차량용 쿨링 모듈 및 시스템
CN216905695U (zh) 一种汽车用的电压稳压装置和汽车供电系统
CN112018957A (zh) 一种两轮电动车电机冷却系统及两轮电动车
US11078824B2 (en) Cooling system
US11894588B2 (en) Fuel cell propulsion system with a fuel cell stack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a temperature of the fuel cell sta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