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16353U - 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816353U CN206816353U CN201720583250.1U CN201720583250U CN206816353U CN 206816353 U CN206816353 U CN 206816353U CN 201720583250 U CN201720583250 U CN 201720583250U CN 206816353 U CN206816353 U CN 2068163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connection end
- charge air
- air cooler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换热器单元和控制单元。在中冷实际温度高于目标值,或者等于目标值时,三通比例阀控制冷却液回路不经过蓄热罐,此时比例阀精确的调整台架冷却水的流量,从而精准控制中冷温度。当中冷实际温度低于目标值时,比例阀完全关闭,三通比例阀精确控制冷却水流过蓄热罐的比例,实现对冷却水温度精确且迅速的控制,从而使得中冷后实测温度迅速达到目标温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发动机在瞬态工况下中冷温度控制偏离目标值过大的问题,减少了因为等待中冷温度而让发动机在高负荷工作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增压发动机台架开发的效率,降低了台架开发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中冷器的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涡轮增压发动机增压后的中冷温度。现有的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大多通过冷却水与发动机的进气进行换热,在发动机瞬态工况时,尤其是从高负荷突然降低到低负荷时,中冷后的实际温度会比目标温度偏低,且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上升到目标温度。究其根本原因是冷却水的升温需要靠发动机的进气温度来换热。目前的中冷器产品往往冷却水循环回路不带加热功能,即使带加热功能的也往往由于加热功率不足导致瞬态响应跟随不上发动机的中冷后温度控制目标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换热器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换热器单元包括中冷换热器;所述中冷换热器设有:接发动机中冷器前管路的中冷器前管路连接端、接发动机中冷器后管路的中冷器后管路连接端、接控制单元回水的接控制单元回水连接端、接控制单元出水的接控制单元出水连接端;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接台架冷却水回水的台架冷却水回水连接端、接台架冷却水进水的台架冷却水进水连接端、接中冷器回水的中冷器回水连接端、接中冷器进水的中冷器进水连接端;所述台架冷却水回水连接端通过第一管路与中冷器回水连接端连通;所述台架冷却水进水连接端通过第二管路与中冷器进水连接端连通;
所述第一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球阀、比例阀、水泵、流量开关、第二球阀;所述第二球阀位于流量开关和中冷器回水连接端之间;
所述第二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三球阀、减压阀、第四球阀;第四球阀位于减压阀和中冷器进水连接端之间;
所述第一管路还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二管路连通;第三管路与第一管路的连通处位于比例阀和水泵之间;第三管路与第二管路的连通处位于减压阀和第四球阀之间;
所述第三管路上依次设有:平衡阀、单向阀、三通比例阀;所述平衡阀位于单向阀和第二管路之间;
所述第三管路还配有蓄热罐,蓄热罐的输出端与三通比例阀连通,所述蓄热罐的输入端与第三管路连通;蓄热罐输入端与第三管路的连通处位于三通比例阀和第一管路之间;
所述中冷器回水连接端还与接控制单元回水连接端连通;
所述中冷器进水连接端还与接控制单元出水连接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中冷器前管路连接端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中冷器后管路连接端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位于减压阀和第四球阀之间。
优选的,所述中冷换热器还设有接冷凝水排水管的排水连接端。
设备开机后,启动水泵,流量开关闭合,发出设备可运行信号,然后进入中冷温度控制逻辑。在中冷实际温度高于目标值,或者等于目标值时,三通比例阀控制冷却液回路不经过蓄热罐,此时比例阀精确的调整台架冷却水的流量,从而精准控制中冷温度。当中冷实际温度低于目标值时,比例阀完全关闭,三通比例阀精确控制冷却水流过蓄热罐的比例,实现对冷却水温度精确且迅速的控制,从而使得中冷后实测温度迅速达到目标温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发动机在瞬态工况下中冷温度控制偏离目标值过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因为等待中冷温度而让发动机在高负荷工作的等待时间。
本实用新型极大的提高了增压发动机台架开发的效率,降低了台架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一种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换热器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换热器单元包括中冷换热器;所述中冷换热器设有:接发动机中冷器前管路的中冷器前管路连接端G、接发动机中冷器后管路的中冷器后管路连接端H、接控制单元回水的接控制单元回水连接端E、接控制单元出水的接控制单元出水连接端F;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接台架冷却水回水的台架冷却水回水连接端A、接台架冷却水进水的台架冷却水进水连接端B、接中冷器回水的中冷器回水连接端C、接中冷器进水的中冷器进水连接端D;所述台架冷却水回水连接端A通过第一管路与中冷器回水连接端C连通;所述台架冷却水进水连接端B通过第二管路与中冷器进水连接端D连通;
所述第一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球阀1.1、比例阀1.2、水泵1.3、流量开关1.4、第二球阀1.5;所述第二球阀1.5位于流量开关1.4和中冷器回水连接端C之间;
所述第二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三球阀1.6、减压阀1.7、第四球阀1.8;第四球阀1.8位于减压阀1.7和中冷器进水连接端D之间;
所述第一管路还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二管路连通;第三管路与第一管路的连通处位于比例阀1.2和水泵1.3之间;第三管路与第二管路的连通处位于减压阀1.7和第四球阀1.8之间;
所述第三管路上依次设有:平衡阀2.0、单向阀1.9、三通比例阀2.1;所述平衡阀2.0位于单向阀1.9和第二管路之间;
所述第三管路还配有蓄热罐,蓄热罐的输出端与三通比例阀2.1连通,所述蓄热罐的输入端与第三管路连通;蓄热罐输入端与第三管路的连通处位于三通比例阀2.1和第一管路之间;
所述中冷器回水连接端C还与接控制单元回水连接端E连通;
所述中冷器进水连接端D还与接控制单元出水连接端F连通。
所述中冷器前管路连接端G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T1,中冷器后管路连接端H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T2,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T2;第三温度传感器T2位于减压阀1.7和第四球阀1.8之间。
所述中冷换热器还设有接冷凝水排水管的排水连接端。
设备开机后,启动水泵1.3,流量开关1.4闭合,发出设备可运行信号,然后进入中冷温度控制逻辑。在中冷实际温度高于目标值,或者等于目标值时,三通比例阀2.1控制冷却液回路不经过蓄热罐,此时比例阀1.2精确的调整台架冷却水的流量,从而精准控制中冷温度。当中冷实际温度低于目标值时,比例阀1.2完全关闭,三通比例阀2.1精确控制冷却水流过蓄热罐的比例,实现对冷却水温度精确且迅速的控制,从而使得中冷后实测温度迅速达到目标温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发动机在瞬态工况下中冷温度控制偏离目标值过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因为等待中冷温度而让发动机在高负荷工作的等待时间。
本实用新型极大的提高了增压发动机台架开发的效率,降低了台架开发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换热器单元包括中冷换热器;所述中冷换热器设有:接发动机中冷器前管路的中冷器前管路连接端、接发动机中冷器后管路的中冷器后管路连接端、接控制单元回水的接控制单元回水连接端、接控制单元出水的接控制单元出水连接端;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接台架冷却水回水的台架冷却水回水连接端、接台架冷却水进水的台架冷却水进水连接端、接中冷器回水的中冷器回水连接端、接中冷器进水的中冷器进水连接端;所述台架冷却水回水连接端通过第一管路与中冷器回水连接端连通;所述台架冷却水进水连接端通过第二管路与中冷器进水连接端连通;
所述第一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球阀、比例阀、水泵、流量开关、第二球阀;所述第二球阀位于流量开关和中冷器回水连接端之间;
所述第二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三球阀、减压阀、第四球阀;第四球阀位于减压阀和中冷器进水连接端之间;
所述第一管路还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二管路连通;第三管路与第一管路的连通处位于比例阀和水泵之间;第三管路与第二管路的连通处位于减压阀和第四球阀之间;
所述第三管路上依次设有:平衡阀、单向阀、三通比例阀;所述平衡阀位于单向阀和第二管路之间;
所述第三管路还配有蓄热罐,蓄热罐的输出端与三通比例阀连通,所述蓄热罐的输入端与第三管路连通;蓄热罐输入端与第三管路的连通处位于三通比例阀和第一管路之间;
所述中冷器回水连接端还与接控制单元回水连接端连通;
所述中冷器进水连接端还与接控制单元出水连接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前管路连接端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中冷器后管路连接端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位于减压阀和第四球阀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换热器还设有接冷凝水排水管的排水连接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83250.1U CN206816353U (zh) | 2017-05-24 | 2017-05-24 | 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83250.1U CN206816353U (zh) | 2017-05-24 | 2017-05-24 | 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816353U true CN206816353U (zh) | 2017-12-29 |
Family
ID=60757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583250.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16353U (zh) | 2017-05-24 | 2017-05-24 | 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81635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92946A (zh) * | 2018-05-19 | 2018-10-23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用水冷中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855882A (zh) * | 2018-12-30 | 2019-06-07 | 苏州英特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汽车动力总成试验用冷却介质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1766069A (zh) * | 2020-06-30 | 2020-10-13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发动机中冷模拟装置 |
CN114198193A (zh) * | 2020-09-02 | 2022-03-18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2017
- 2017-05-24 CN CN201720583250.1U patent/CN20681635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92946A (zh) * | 2018-05-19 | 2018-10-23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用水冷中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692946B (zh) * | 2018-05-19 | 2019-12-10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用水冷中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855882A (zh) * | 2018-12-30 | 2019-06-07 | 苏州英特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汽车动力总成试验用冷却介质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1766069A (zh) * | 2020-06-30 | 2020-10-13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发动机中冷模拟装置 |
CN111766069B (zh) * | 2020-06-30 | 2022-03-29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发动机中冷模拟装置 |
CN114198193A (zh) * | 2020-09-02 | 2022-03-18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4198193B (zh) * | 2020-09-02 | 2023-02-03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空中冷系统冷却液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816353U (zh) | 中冷器温度控制装置 | |
CN209992873U (zh) | 一种半导体温控装置测试平台 | |
CN101587027B (zh) | 气-水-油换热器传热性能试验系统 | |
CN107844139A (zh) | 汽车发动机试验台用高精度模拟中冷恒温装置 | |
CN205742364U (zh) | 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 | |
CN207440640U (zh) | 汽车发动机试验台用高精度模拟中冷恒温装置 | |
CN104633929A (zh) | 热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6862631U (zh) | 一种发动机水冷式中冷器的恒温试验装置 | |
CN204945748U (zh) | 一种发动机试验台的水恒温控制装置 | |
CN210513704U (zh) | 一种中冷器模拟器用的循环水调温控制系统 | |
CN202439199U (zh) | 一种阶梯控温油式模温机 | |
CN208705049U (zh) | 一种发动机分解法摩擦功试验专用水恒温系统 | |
CN205861173U (zh) | 一种智能活塞体积管检定装置的控制装置 | |
CN205678969U (zh) | 一种液氮制冷系统 | |
CN104405731A (zh) | 液压油液加热系统 | |
CN110542559A (zh) | 一种发动机中冷水温控制系统 | |
CN206251537U (zh) | 可控制循环水温度的循环冷却装置 | |
CN109186091B (zh) | 一种冷却介质供给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204515573U (zh) | 一种采暖散热器热工性能检测水温、流量控制系统 | |
CN204478486U (zh) | 热泵热水器 | |
CN111255553A (zh) | 可调节冷却水循环系统 | |
CN205594480U (zh) | 一种中冷恒温系统 | |
CN206890973U (zh) | 在低环温工况下使用的冷却水系统结构装置 | |
CN104129014A (zh) | 一种自循环水冷模温机 | |
CN104129015A (zh) | 一种自循环风冷模温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02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