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4621B - 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4621B
CN114174621B CN201980098607.9A CN201980098607A CN114174621B CN 114174621 B CN114174621 B CN 114174621B CN 201980098607 A CN201980098607 A CN 201980098607A CN 114174621 B CN114174621 B CN 1141746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lock
circuit board
housing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86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74621A (zh
Inventor
大川慎太郎
渡边泰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74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4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4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4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bolt detents, e.g. for unlatching the bol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2Lock cas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34Protection against weather or dirt, e.g. against water ingres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42Ca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锁装置,能够对电路基板的整个面进行防水。门锁装置(10)具备:与电气构件电连接的电路基板(120);覆盖壳体(20)的内表面而形成第一收纳空间(36)的第一罩(22);覆盖壳体(20)的外表面而形成收纳电路基板(120)的第二收纳空间(124)的第二罩(24);将第一收纳空间(36)与第二收纳空间(124)之间连通的引脚孔(156);从电路基板(120)立起设置并从引脚孔(156)向第一收纳空间(36)突出的引脚(136);覆盖引脚(136)的根部的周围并将引脚(136)支承于电路基板(120)的引脚支架(146);将外部与第二收纳空间(124)之间防水的对外防水密封件(126);以及内部防水密封件(166),设置在引脚支架(146)的边缘和引脚孔(156)之间,将第一收纳空间(36)与第二收纳空间(124)之间防水。

Description

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车门关闭和打开的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门锁装置具有对设置于车辆的主体侧的撞针进行闩锁以及解锁的闩锁机构,利用该闩锁机构对车门进行关门以及开门。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的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具备:电动释放机构,能够通过马达的动力将闩锁机构与撞针的啮合解除;手动释放机构,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力将闩锁机构的啮合解除;以及锁定机构,能够切换成使手动释放机构的解除动作无效的锁定状态以及使手动释放机构的解除动作有效的解锁状态。
该门锁装置构成为:闩锁机构的啮合解除专门通过电动释放机构进行,手动释放机构是作为由于事故、电气系统的故障、电池的电压下降等而导致电动释放机构无法动作的情况下的辅助设备而设置的。因此,锁定机构仅在手动释放机构的动作中使用,始终以锁定状态使用,仅在规定的事态时切换成解锁状态。
另外,在该门锁装置中,通过利用马达的动力而旋转的凸轮的正转以及反转来进行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的切换。凸轮具有以下构成,即:通过中立复位弹簧的施力力而保持在基准位置,如果从基准位置正转则将锁定机构切换成锁定状态,如果从基准位置反转则将锁定机构切换成解锁状态。
此外,凸轮在从基准位置正转的情况下还进行闩锁机构的啮合解除。由此,能够利用单一的马达进行锁定机构的切换和闩锁机构的啮合解除。
另一方面,在对车门进行关门以及开门的门锁装置具备马达、位置开关等电气构件。马达根据规格,例如用于自动锁定功能、以及从半锁止状态向完全锁止状态的转移等。马达基于位置开关和其他信号,通过规定的电路基板进行控制。
包括电气构件的门锁装置例如为防滴结构。另一方面,由于电路基板要求比马达等电气构件更高的防水性,所以大多收纳在与门锁装置分开放置的防水型ECU内。
但是,设置与门锁装置分开放置的防水型ECU会导致部件个数相应地,向车辆的安装工序增加。此外,需要门锁装置与防水型ECU之间的线束及其连接工序。
此处,在专利文献2中,在门锁装置的内部设置控制马达的电路基板。在该门锁装置中,收纳电路基板的空间与收纳机构部的空间由分隔壁划分。电路基板所处的空间被规定的罩覆盖,通过第一密封件相对于外部空间防水。此外,引脚从电路基板立起设置,从设置于分隔壁的孔向机构部的空间突出。并且,在分隔壁的孔与电路基板之间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密封件,该第二密封件通过与电路基板的表面的引脚的周围抵接而实现防水。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第6213927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第6482537号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门锁装置中,在不具有用于通过手动对锁定机构进行切换的上锁/解锁旋钮的所谓无旋钮类型中,只有没有发生规定的事态,就无需进行基于使用钥匙的手动向解锁状态的切换、以及基于马达的动力向解锁状态的切换。因此,锁定机构在通常操作中不动作,长时间维持锁定状态。其结果是,由于润滑脂的经年劣化而导致固化,或者用钢材制成的弹簧、操作杆等生锈,有可能在规定的事态发生时锁定机构不能顺畅地发挥功能。因此,期待一种在规定的事态发生时锁定机构能够顺畅地发挥功能的门锁装置。
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门锁装置构成为:锁定机构从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的切换以闩锁机构的啮合解除为条件,因此无法通过单一的马达不进行闩锁机构的啮合解除地单独将锁定机构从解锁状态切换成锁定状态。因此,期待一种能够通过单一的马达进行闩锁机构的啮合解除、以及锁定机构向锁定状态以及解锁状态的切换的门锁装置。另外,优选此时不产生令用户介意的无用的声音。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门锁装置中,设置于电路基板的引脚通过与马达等连接而施加力,需要相对于电路基板的固定强度,是具备多条钎焊脚的不正规型,需要相应大的面积。此外,由于在电路基板表面上被第二密封件包围的范围不进行防水,所以引脚的根部的钎焊部分也不进行防水,担心耐久性。进而,无法在该非防水的范围内配置通孔和图案等。这样,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门锁装置中,得不到足够的防水性,因此部件配置等方面存在限制。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电路基板整个面进行防水的门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达成目的,本发明的门锁装置设置于车辆的车门,通过对设置于所述车辆的主体侧的撞针进行闩锁和解锁,对所述车门进行关门和开门,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气构件,包括马达;机械机构,由所述马达驱动;电路基板,与所述电气构件电连接;壳体;第一罩,通过覆盖所述壳体的一面而形成收纳所述马达和所述机械机构的第一收纳空间;第二罩,通过覆盖所述壳体的另一面而形成收纳所述电路基板的第二收纳空间;引脚孔,设置于所述壳体,将所述第一收纳空间与所述第二收纳空间之间连通;引脚,从所述电路基板立起设置,并从所述引脚孔向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突出;引脚支架,通过覆盖所述引脚的根部的周围而将所述引脚支承于所述电路基板;对外防水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罩之间,将外部与所述第二收纳空间之间防水;以及内部防水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引脚支架与所述引脚孔之间,将所述第一收纳空间与所述第二收纳空间之间防水。
也可以为,设置有多个具备所述引脚、所述引脚支架、所述引脚孔和所述内部防水密封件的内部防水结构。
也可以为,所述第二罩具备支承突起,所述支承突起支承所述电路基板中的所述引脚支架的抵接部的里侧。
也可以为,所述引脚支架在隔着所述电路基板而与所述支承突起对置的位置具备脚部。
也可以为,沿着所述引脚支架的长边方向,在隔着所述引脚的插入部的两侧设置有一对所述脚部。
也可以为,所述支承突起和所述脚部配置成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俯视下重叠。
也可以为,所述引脚支架具备定位突起,所述定位突起通过插入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定位孔来进行定位。
也可以为,所述内部防水密封件的一部分从所述引脚孔向第一收纳空间突出并与所述电气构件抵接。
也可以为,所述壳体具备:凹部,形成所述第二收纳空间的一部分;周壁,包围所述凹部;以及密封槽,沿着所述周壁的外周形成,所述第二收纳空间通过所述第二罩覆盖所述凹部而形成,所述对外防水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密封槽。
也可以为,所述电路基板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电路基板支撑件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罩的第二电路基板支撑件夹持。
也可以为,所述机械机构具备:闩锁机构,将所述车门保持为关门状态;电动释放单元,能够通过所述马达的动力释放所述闩锁机构;手动释放单元,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力释放所述闩锁机构;以及锁定机构,切换成使所述手动释放单元不能动作的锁定状态与使所述手动释放单元能够动作的解锁状态,所述电动释放单元具有利用所述马达的动力从基准位置正转和反转的凸轮环,所述锁定机构在所述凸轮环位于所述基准位置时被保持为所述锁定状态,通过所述凸轮环从所述基准位置克服弹簧力而正转,所述闩锁机构被释放,所述锁定机构成为所述解锁状态,进而,当所述凸轮环朝向所述基准位置利用弹簧力而返回到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锁定机构切换成所述锁定状态,通过所述凸轮在从所述基准位置反转之后正转而返回到所述基准位置,所述锁定机构恢复到所述锁定状态。
也可以为,所述锁定机构具备:位置切换部件,切换成能够将所述手动释放单元的开门操作传递到所述闩锁机构的解锁位置和不能将所述手动释放单元的开门操作传递到所述闩锁机构的锁定位置;以及锁定杆,能够与所述手动释放单元或所述电动释放单元联动地将所述位置切换部件切换到所述解锁位置和所述锁定位置,当所述凸轮环从所述基准位置克服弹簧力而正转时,所述位置切换部件从所述锁定位置切换到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定杆不动作。
在本发明的门锁装置中,能够通过对外防水密封件和内部防水密封件对电路基板的整个面进行防水。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外侧的斜后方观察实施的方式的门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车辆外侧的斜前方观察门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门锁装置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4是闩锁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从斜内侧后方观察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从斜外侧前方观察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对凸轮正转时的锁定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a)是表示凸轮处于基准位置的基本状态的图,(b)是表示凸轮从基准位置稍微正转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凸轮从基准位置正转大致40°的状态的图,(d)是表示凸轮从基准位置正转大致90°的状态的图,(e)是表示凸轮从基准位置正转大致190°的状态的图,(f)是表示凸轮从基准位置正转大致250°的状态的图。
图8是对凸轮进行反转和正转时的锁定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a)是表示凸轮处于基准位置的基本状态的图,(b)是表示凸轮从基准位置反转大致40°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从(b)的状态起凸轮正转大致40°的状态的图,(d)是表示从(c)的状态起凸轮正转大致40°的状态的图。
图9是从斜前方外侧观察电气构件及其收纳的构件等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从斜内侧前方观察电气构件及其收纳的构件等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引脚支架的图,(a)是从斜内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斜外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2是电路基板、引脚支架、引脚、内部防水密封件和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从引脚支架的长边方向观察引脚支架及其周边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14是从引脚支架的短边方向观察引脚支架及其周边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15是与图13和图14不同的引脚支架及其周边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并非由该实施方式限定本发明。
以下,门锁装置10的说明中的方向的表述以车辆为基准。以车辆为基准的方向是指,在附图中用箭头适当地表示上下、内外(也就是室内侧和室外侧)以及前后。另外,旋转的构件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的表述基本上按照在该时刻参照的附图。各图所示的门锁装置10例示了应用于车辆的右侧车门的例子,但是应用于左侧车门的门锁装置只要是左右对称结构即可。
图1是从斜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0的立体图,图2是从车辆外侧的斜前方观察门锁装置10的立体图。
门锁装置10安装于车辆的车门的内部,通过对设置于车辆的主体侧的撞针进行闩锁以及解锁,从而对车门进行关门以及开门。设有门锁装置10对撞针进行闩锁的例如是车辆的侧门,但是“车门”可以广义地应用于发动机罩、后备箱盖、后备箱门等。首先,对门锁装置10的概要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门锁装置10的闩锁撞针的闩锁12设置于撞针进入槽14的深处。闩锁12是后述的闩锁机构44的一部分。撞针进入槽14形成为盖板16的一部分。在盖板16的周围设置有主体18。闩锁机构44的内侧以及后侧被盖板16以及主体18覆盖。
门锁装置10除了被上述的盖板16以及主体18覆盖以外,还被壳体20、第1罩22以及第2罩24覆盖。壳体20主要覆盖外侧,第1罩22主要覆盖内侧,第2罩24还覆盖壳体20中的内侧的前方上部。盖板16、主体18、壳体20、第1罩22以及第2罩24形成门锁装置10的框体。
门锁装置10还具备覆盖上表面的防水罩26、内侧下方的线缆罩28、设置于内侧上部的联接器30、以及设置于外侧上部的锁芯连结部32。防水罩26将壳体20与第1罩22之间的边界部以及第2罩24的上方覆盖,防止水滴进入。线缆罩28覆盖与线缆35的连接部分。线缆35与未图示的内侧把手连通。在联接器30连接有未图示的线束连接器。可以在联接器30的周围设置有海绵。锁芯连结部32是供钥匙插入而被操作的部分。与未图示的外侧把手连接的外侧操作杆34的端部在门锁装置10的外侧面露出。
图3是表示门锁装置10的内部的侧视图。在图3中,以拆掉了主体18、第1罩22、防水罩26以及线缆罩28的状态表示门锁装置10。
如图3所示,在门锁装置10的内侧形成有第1收纳空间36。第1收纳空间36是外侧被壳体20覆盖、内侧主要被第1罩22覆盖的区域。第1收纳空间36的内侧除了被第1罩22覆盖以外,还被盖板16、主体18以及线缆罩28覆盖。
第1收纳空间36能够概要地划分成供机械机构38配置的机构区域40、以及供电气构件配置的电气构件区域42。电气构件区域42占据前方上方部,机构区域40占据电气构件区域42以外的剩余部分。机械机构38具有通过闩锁12对撞针进行锁定以及解锁的闩锁机构44、以及使该闩锁机构44成为锁定状态以及解锁状态的锁定机构46。闩锁机构44在第1收纳空间36中配置于后方,被盖板16以及主体18覆盖。另外,在门锁装置10中,除了形成有第1收纳空间36之外还形成有第2收纳空间124(参照图10)。关于第2收纳空间124,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另外,机械机构38具备:电动释放单元,能够通过马达94的动力释放闩锁机构44;以及手动释放单元,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力释放闩锁机构44。电动释放单元是具有后述的马达94以及凸轮环76等而使撞针解锁的单元。手动释放单元是经由与人手的操作机械联动的外侧操作杆34以及后述的内侧操作杆59使撞针解锁的单元。
图4是闩锁机构44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闩锁机构44除了具有上述的闩锁12以及外侧操作杆34之外,还具有台座托架50、棘轮52、棘轮支架54、棘轮操作杆56、应急操作杆58以及内侧操作杆59。闩锁机构44的各要素被支承或者枢轴支承于该台座托架50。
闩锁12被枢轴支承于轴部60,具备撞针卡合槽12a以及棘轮卡合部12b。闩锁12构成为:撞针从开门状态开始进入撞针卡合槽12a从而闩锁12克服未图示的弹簧而旋转,通过棘轮52与棘轮卡合部12b卡合而将撞针闩锁在完全锁止位置,将车门关闭。
棘轮52具有被轴部62枢轴支承的台座操作杆64、以及根部轴部66a相对于该台座操作杆64被枢轴支承的转杆操作杆66。台座操作杆64被弹簧65弹性施力。转杆操作杆66相对于台座操作杆64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折弯。棘轮52构成为:被棘轮支架54从侧方支承从而保持大致直线状的姿势,转杆操作杆66的前端与棘轮卡合部12b卡合而将闩锁12保持在完全锁止位置。
棘轮支架54被轴部68枢轴支承,通过被弹簧70弹性施力而支承台座操作杆64的侧方。棘轮支架54基于棘轮操作杆56的动作,克服弹簧70的弹性力而旋转,与台座操作杆64分开。于是,棘轮52的台座操作杆64和转杆操作杆66以根部轴部66a为基准成为从中间折弯的状态,转杆操作杆66脱离棘轮卡合部12b而使闩锁12打开。闩锁12利用弹性力而旋转使撞针解锁,将车门打开。通过经由棘轮支架54对棘轮52进行操作,从而以比直接操作棘轮52轻的力实现操作。
棘轮操作杆56被台座托架50枢轴支承,具备比旋转轴朝内侧突出的从动部56a、以及比旋转轴朝外侧突出的作用部56b。棘轮操作杆56构成为:从动部56a向上方移动,从而作用部56b使棘轮支架54旋转。
外侧操作杆34被轴部72枢轴支承,具有比轴部72朝外侧突出的把手操作部34a、以及比轴部72朝内侧突出的作用部34b及操作杆从动片34c。把手操作部34a是被外侧把手操作的部分。作用部34b插入应急操作杆58的孔58a,是作用于该应急操作杆58的部分。作用部34b还插入后述的打开连杆80的异形孔80b。操作杆从动片34c配置在比作用部34b靠下方的位置,被内侧操作杆59操作。外侧操作杆34通过把手操作部34a或者操作杆从动片34c的动作而旋转,上推应急操作杆58。
内侧操作杆59被轴部74枢轴支承,通过线缆35的操作而摆动,操作片59a上推操作杆从动片34c。
应急操作杆58具备供作用部34b插入的孔58a、以及在上方折弯的作用片58b。应急操作杆58在后述的打开连杆80处于解锁位置时,通过外侧操作杆34旋转而被作用部34b上推,作用片58b上推棘轮操作杆56的从动部56a。由此,棘轮支架54以及棘轮52进行解锁动作。应急操作杆58是用于应急的机构,因此成为与打开连杆80分体的结构。
图5是从斜内侧斜后方观察锁定机构46的立体图,图6从斜外侧前方观察锁定机构46的立体图。在图5中,为了便于理解锁定机构46的配置,简略地一并记载壳体20。在图5以及图6中,锁定机构46成为锁定状态。
如图5以及图6所示,锁定机构46具备:被轴部76a枢轴支承的凸轮环76、被轴部78a枢轴支承并且被凸轮环76驱动的凸轮操作杆78、被该凸轮操作杆78驱动的打开连杆(位置切换部件)80、与该打开连杆80联动的副锁定杆82、以及被轴部84a枢轴支承且被凸轮环76驱动的打开操作杆84。锁定机构46还具备与副锁定杆82联动的锁定杆86及辅助操作杆88、以及与钥匙操作联动地对副锁定杆82进行驱动的钥匙杆90及副钥匙杆92。在各图中,为了容易识别构件,用深色的点背景表示锁定杆86,用浅色的点背景表示打开连杆80。
凸轮环76为圆盘形状,通过被马达94的旋转轴的蜗杆94a对设置于该凸轮环76的外周面的齿进行驱动从而旋转。省略了齿的图示。马达94配置于电气构件区域42(参照图3)。对于凸轮环76的旋转方向,以图5为基准,使顺时针方向为正转,使逆时针方向为反转。
凸轮环76具备凸轮76b。凸轮76b为在凸轮环76处于基准位置时直径从轴部76a的正下方朝向逆时针方向大致遍及270°地逐渐增大的形状,在大致270°的位置接近凸轮环76的半径,朝向逆时针方向进一步到大致180°为止其直径维持不变。
如6所示,在凸轮环76的内侧面设置有辅助构件77。凸轮环76与辅助构件77被固定,实质上成为1个构件。在辅助构件77所形成的筒77a的内部设置有弹簧76c。弹簧76c以使凸轮环76成为中立的基准位置的方式对凸轮环76施力。凸轮环76能够通过马达94的作用而克服弹簧76c从基准位置正转以及反转。
辅助构件77具备在外周附近部向内侧突出的突起77b、以及相对于该突起77b设置于大致相反侧的第1倾斜壁77c。突起77b在凸轮环76反转时,与设置于壳体20(参照图2)的弹性止动件96抵接,限制凸轮环76的旋转。第1倾斜壁77c形成为宽度从筒77a的筒面朝向径向沿着逆时针方向变宽。
凸轮环76还具备第2倾斜壁76d以及保持壁76e。第2倾斜壁76d形成为宽度从筒77a的筒面朝向径向沿着顺时针方向变宽。第1倾斜壁77c与第2倾斜壁76d形成为在接近的位置对置,倾斜方向彼此相反。第1倾斜壁77c配置在比第2倾斜壁76d靠外侧的位置。保持壁76e设置在比第2倾斜壁76d稍靠逆时针方向侧,是沿着凸轮环76的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圆弧状的壁。如图6所示,保持壁76e的顺时针方向侧关闭,而逆时针方向侧开放。
返回到图5,凸轮操作杆78构成为:下表面78d与凸轮76b抵接,如果凸轮环76旋转则被凸轮76b驱动,克服弹簧78b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凸轮操作杆78的前端的旋钮78c与打开连杆80的侧面导向槽80a嵌合,如果凸轮操作杆78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则使倾斜的打开连杆80直立。
在打开连杆80的下端部形成有异形孔80b。外侧操作杆34(参照图4)的作用部34b插入异形孔80b,打开连杆80通过该外侧操作杆34的动作而被向上方上推。应急操作杆58组装于打开连杆80的下端部,与该打开连杆80一体地升降以及倾斜。
打开连杆80是被凸轮操作杆78切换成倾斜姿势的锁定位置(图5的姿势时)和直立姿势的解锁位置(参照图8的(b))的构件,在锁定位置时锁定机构46成为锁定状态,在解锁位置时锁定机构46成为解锁状态。打开连杆80也通过锁定杆86切换位置。
即,在打开连杆80处于锁定位置时,即便被外侧操作杆34上推,应急操作杆58(参照图4)与打开连杆80一起倾斜,因此不与棘轮操作杆56(参照图4)抵接,成为所谓的空摆。因此,棘轮操作杆56不动作,成为维持车门关闭的锁定状态。
另一方面,当打开连杆80处于解锁位置时,如果被外侧操作杆34上推,则应急操作杆58也与打开连杆80一起直立,因此与棘轮操作杆56抵接而被上推。因此,棘轮操作杆56动作,成为车门能够打开的解锁状态。
副锁定杆82被轴部82a枢轴支承而能够摆动,被钥匙杆90以及副钥匙杆92摆动驱动而能够将打开连杆80切换到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也就是说,副锁定杆82能够切换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当副锁定杆82在钥匙杆90以及副钥匙杆92的作用下向逆时针方向摆动时,打开连杆80的上方部分被从副锁定杆82经由锁定杆86的内旋钮86i(参照图7的(d))推出,从而打开连杆80向顺时针方向摆动而成为解锁位置。当副锁定杆82向顺时针方向摆动而恢复到原始的位置时,弹簧78b的弹性力通过凸轮操作杆78传递到打开连杆80,打开连杆80向逆时针方向摆动而成为锁定位置。在副锁定杆82的上部设置有从轴部82a向前方突出的臂98。臂98是作为识别锁定机构46是处于锁定状态还是解锁状态的单元而使用的,进行后述的第1锁定位置开关106以及第2锁定位置开关108(参照图3)的开关操作。
打开操作杆84是为了基于电动释放、即驾驶员的开关操作等而打开车门而使用的构件。打开操作杆84具备向前方突出的凸轮从动部84b、以及向后方突出的棘轮操作部84c,被弹簧84d向顺时针方向施力。通过凸轮环76正转,凸轮76b下压凸轮从动部84b,打开操作杆84克服弹簧84d而以轴部84a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棘轮操作部84c上升。通过棘轮操作部84c上升,棘轮操作杆56的从动部56a被上推,闩锁机构44成为解锁状态,车门被打开。如果凸轮环76返回到基准位置,则打开操作杆84也被弹簧84d恢复到基准姿势。
打开操作杆84能够与打开连杆80独立地对棘轮操作杆56进行操作。因此,根据打开操作杆84,即便锁定机构46处于锁定状态(也就是说,打开连杆80处于锁定位置),也能够基于电动释放单元打开车门。
如图6所示,锁定杆86被轴部86a枢轴支承,具备:向上方延伸的臂86b;从该臂86b的前端向外侧突出的外旋钮86c;从下方延伸部86d向前方突出的第1突起86e;从轴部86a的附近向前方突出的第2突起86f;从下方延伸部86d向外侧突出的弹簧承接部86g;以及两个推出部86h。外旋钮86c嵌入于在副锁定杆82的下端形成的导向孔82b。通过副锁定杆82摆动,锁定杆86被外旋钮86c摆动。锁定杆86能够在作用位置与不作用位置之间位移,所述作用位置是使打开连杆80从锁定位置切换成解锁位置的位置,不作用位置是不对打开连杆80进行切换作用的位置。锁定杆86被凸轮环76或者副锁定杆82驱动。
弹簧承接部86g与弹簧100的弯曲部100a抵接,通过副锁定杆82摆动,弹簧承接部86g一边使弯曲部100a弹性变形一边越过弯曲部100a,从而配置于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中的任一方,从而副锁定杆82成为图6所示的锁定姿势和解锁姿势(参照图8的(b))中的任一方的姿势。
第1突起86e被第1倾斜壁77c推出。由此,锁定杆86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第2突起86f被第2倾斜壁76d推出。由此,锁定杆86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第2突起86f能够进入凸轮环76的侧面与第1倾斜壁77c之间的间隙。两个推出部86h从下方支承辅助操作杆88。
如图5所示,辅助操作杆88与锁定杆86同样地被轴部86a枢轴支承,具备向前方突出的臂88a、以及在该臂88a的前端上方设置的圆弧突起88b。圆弧突起88b是能够与保持壁76e(参照图6)卡合的形状。辅助操作杆88被弹簧88c相对于锁定杆86向逆时针方向施力,下表面与推出部86h抵接而被支承。
接下来,对锁定机构46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7对凸轮环76正转时的锁定机构46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a)图是表示凸轮环76处于基准位置的基本状态的图,(b)图是表示凸轮环76处于从基准位置稍微正转的状态的图,(c)图是表示凸轮环76从基准位置正转大致40°的状态的图,(d)图是表示凸轮环76从基准位置正转大致90°的状态的图,(e)图是表示凸轮环76从基准位置正转大致190°的状态的图,(f)图是表示凸轮环76从基准位置正转大致250°的状态的图。图7是从内侧观察锁定机构46的图,凸轮环76的正转是顺时针方向。
从图7的(a)所示的基本状态起,凸轮环76由于马达94的作用而正转。如图7的(b)所示,如果凸轮环76稍微旋转,则凸轮76b与凸轮操作杆78的下表面78d抵接,开始向逆时针方向驱动凸轮操作杆78。如图7的(c)所示,如果凸轮环76旋转大致40°,则凸轮76b的半径扩大开始部76ba与打开操作杆84的凸轮从动部84b抵接,开始向逆时针方向驱动打开操作杆84。如图7的(d)所示,如果凸轮环76旋转大致90°,则凸轮76b的最大直径圆弧部76bb到达凸轮操作杆78的下表面78d,凸轮操作杆78向逆时针方向最大位移,此后维持最大位移直至成为图7的(f)所示的状态。如果凸轮操作杆78最大位移,则打开连杆80被旋钮78c推出而摆动,成为解锁位置。但是,此时,副锁定杆82、锁定杆86以及辅助操作杆88不动作而维持图7的(a)的姿势。
另外,通过打开操作杆84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棘轮操作部84c与棘轮操作杆56的从动部56a抵接而上推从动部56a。通过从动部56a被上推,棘轮操作杆56开始以轴为中心而转动。
如图7的(e)所示,如果凸轮环76旋转大致190°,则打开操作杆84向逆时针方向驱动,棘轮操作部84c上推棘轮操作杆56的从动部56a。大致在该时刻,打开操作杆84开始作用于棘轮支架54(参照图4),开始进行解锁动作。
如图7的(f)所示,如果凸轮环76旋转大致250°,则凸轮76b的最大直径圆弧部76bb到达凸轮从动部84b,打开操作杆84向逆时针方向最大位移,棘轮操作杆56的从动部56a被充分上推,闩锁机构44将撞针解锁,车门打开。之后,通过停止对马达94的供电,从而凸轮环76通过弹簧76c(参照图6)的作用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锁定机构46恢复到图7的(a)所示的基本状态。
在这样的电动释放动作时,如图7的(a)~(f)所示,在马达94的作用下,打开操作杆84旋转而对闩锁机构44发挥作用,从而能够将撞针解锁。另外,此时,打开连杆80也在锁定位置到解锁位置之间往返。打开连杆80不对其他构件发挥任何作用,但是,在自动释放时同步地以适当的时间间隔动作,能够防止润滑脂由于经年劣化而固化、能够防止使用了钢材的弹簧、操作杆等生锈。由此,在规定的事态下锁定机构46能够顺畅地动作。
另外,与自动释放同步动作的只有打开连杆80,锁定杆86不动作。因此,锁定杆86的弹簧承接部86g不越过弯曲部100g,不发出声音,因此不会给用户带来不适感。
图8是对凸轮环76进行反转和正转时的锁定机构46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a)是表示凸轮环76处于基准位置的基本状态的图,(b)是表示凸轮环76从基准位置反转大致40°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凸轮环76从(b)的状态起正转大致40°的状态的图,(d)是表示凸轮环76从(c)的状态起正转大致40°的状态的图。图8是从外侧观察锁定机构46的图,凸轮环76的反转是顺时针方向。
从图8的(a)所示的基本状态起,凸轮环76通过马达94的作用而反转。如图8的(b)所示,如果凸轮环76反转大致40°,则凸轮环76的第2倾斜壁76d按压第2突起86f。由此,锁定杆86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弹簧承接部86g越过弹簧100的弯曲部100a而位移至规定的倾斜位置。伴随锁定杆86的转动,副锁定杆82被外旋钮86c驱动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打开连杆80被内旋钮86i驱动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辅助操作杆88被推出部86h(参照图5)驱动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副锁定杆82以及打开连杆80成为解锁位置,辅助操作杆88的圆弧突起88b位移至接近筒77a的位置。
如图8的(c)所示,凸轮环76从图8的(b)的状态正转大致40°,从而该凸轮环76返回到图8的(a)所示的位置。但是,弹簧承接部86g被弯曲部100a保持,因此锁定杆86、副锁定杆82以及打开连杆80保持图8的(b)所示的姿势。由此,锁定机构46成为解锁状态。
另外,此时,圆弧突起88b开始与凸轮环76的保持壁76e的内径侧面卡合,辅助操作杆88保持图8的(b)所示的姿势。
如图8的(d)所示,如果凸轮环76从图8的(c)的状态起进一步正转大致40°,则第1倾斜壁77c按压第1突起86e。由此,锁定杆86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弹簧承接部86g越过弹簧100的弯曲部100a而返回到图8的(a)所示的位置。伴随锁定杆86的转动,副锁定杆82被外旋钮86c驱动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打开连杆80被凸轮操作杆78(参照图7)驱动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分别恢复到图8的(a)所示的状态。
另一方面,圆弧突起88b与凸轮环76的保持壁76e的内径侧面卡合,因此辅助操作杆88保持(d)所示的姿势。然后,如果凸轮环76进一步正转,则圆弧突起88b的逆时针侧端部最终与保持壁76e的逆时针侧的闭合面抵接而被限制旋转。由此,能够防止凸轮环76的过度旋转。之后,凸轮环76如果反转到图8的(a)所示的位置,则圆弧突起88b与保持壁76e的卡合被解除,因此辅助操作杆88通过弹簧88c的弹性力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恢复到图8的(a)所示的位置。这样,锁定机构46整体恢复到图8的(a)所示的基本姿势。这样,在门锁装置10中,通过单一的马达94,能够进行闩锁机构44的啮合解除、锁定机构46向锁定状态以及解锁状态的切换。
返回到图3,作为门锁装置10中的电气构件,除了上述的马达94之外,可以列举出对闩锁12的旋转状态进行检测的锁止位置开关102、对副钥匙杆92的旋转状态进行检测的钥匙杆位置开关104、经由臂98对副锁定杆82的旋转状态进行检测的第1锁定位置开关106及第2锁定位置开关108。
达94、钥匙杆位置开关104、第1锁定位置开关106以及第2锁定位置开关108集中配置于电气构件区域42,但是锁止位置开关102配置于闩锁12的附近,与从电气构件区域42伸出的两个端子110a、110b连接。端子110a、110b被板112保持。
图9是从斜前方外侧观察的电气构件以及其收纳的构件等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从斜前方内侧观察电气构件以及其收纳的构件等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门锁装置10具备对马达94进行控制的电路基板120。电路基板120所控制的马达可以是多个。在壳体20的外侧面的上部,在与电气构件区域42的里侧抵接的区域形成有凹部122。凹部122在外侧面被上述的第2罩24覆盖而形成第2收纳空间124。电路基板120被收纳于第2收纳空间124。如上所述,第1收纳空间36被划分成配置机械机构38的机构区域40和作为其剩余区域的电气构件区域42。因此,第2收纳空间124隔着壳体20而设置于电气构件区域42的里侧。由此,电气构件等成为集中的配置,能够缩短导电件。另外,如上所述,电气构件区域42占据前方上方部,因此配置于第2收纳空间124的凹部122的电路基板120也以车辆的朝向为基准设置于前方上方部。由于水滴可能浸入的撞针进入槽14设置于后方,因此能够防止水滴到达第2收纳空间124及其内部的电路基板120。在壳体20中的凹部122的边缘与第2罩24之间设置有对外防水密封件126,能够在外部与第2收纳空间124之间实现防水。对外防水密封件126通过将绳状的密封材料切断成规定长度而得到,不需要专用成形件。对外防水密封件126的下端部稍微重叠配置。
电路基板120具备朝向外侧立起设置的引脚128、130、132、134、136(以下,也代表性地称为引脚P)、通过将引脚P的根部的周围覆盖而将引脚支承于电路基板120的引脚支架138、140、142、144、146(以下,也代表性地称为引脚支架H)、以及两个定位孔147a、147b。引脚支架H具有适度的强度,能够按压后述的内部防水密封件B,并且引脚支架H具有适度的弹性,在与插入的引脚P之间起到密封作用。引脚支架H是树脂制,例如是由聚甲醛形成的成型品。
两个引脚128与马达94连接。三个引脚130与第1锁定位置开关106以及第2锁定位置开关108连接。三个引脚132与钥匙杆位置开关104连接。两个引脚134经由端子110a、110b与锁止位置开关102连接。引脚136为多个,从第1罩22的端子壁30a的孔向内侧突出而成为联接器30的一部分。换言之,联接器30具备设置于第1罩22的端子壁30a、以及从电路基板120立起设置且通过后述的引脚孔156从端子壁30a的孔突出的引脚136。引脚P钎焊于电路基板120的背面。
引脚支架138保持两个引脚128,引脚支架140将三个引脚130串联保持,引脚支架142将三个引脚132串联保持,引脚支架144保持两个引脚134,引脚支架146将多个引脚136保持成两列。
定位孔147a与定位孔147b设置于分开的位置。定位孔147a是圆孔,定位孔147b是指向定位孔147a的长孔,允许后述的定位销167a、167b的制造误差。电路基板120还具备未图示的CPU、存储器、电阻、电容器等。电路基板120成为大致沿着第2收纳空间124的不规则形状。
在壳体20中的凹部122的底板122b形成有引脚孔148、150、152、154、156(以下,也代表性地称为引脚孔A)。引脚孔A将第1收纳空间36与第2收纳空间124之间连通。引脚128、130、132、134、136依次从引脚孔148、150、152、154、156向第1收纳空间36突出,插入到设置于各电气构件的引脚连接孔而与各电气构件电连接。各电气构件被设置于壳体20的外侧面的保持壁165保持。在引脚支架138、140、142、144、146的外周边缘与引脚孔148、150、152、154、156之间依次设置有矩形且环状的内部防水密封件158、160、162、164、166(以下,也代表性地称为内部防水密封件B)。内部防水密封件B将第1收纳空间36与第2收纳空间124之间防水。第2收纳空间124通过对外防水密封件126和内部防水密封件B实现防水,适合于收纳电路基板120。内部防水密封件B优选是与对应的引脚孔A一致的矩形的环状,但是可以根据条件而如对外防水密封件126那样使非环状体的一部分重叠使用。电路基板120配置在比撞针进入槽14(参照图3)靠上方部的位置。具体而言,电路基板120的下部成为水平的直线状,该部分配置在比撞针进入槽14的上端靠上方部的位置,即使没有对外防水密封件126和内部防水密封件B而水滴从撞针进入槽14浸入,也能够防止水滴到达电路基板120。
在底板122b还形成有两个定位销167a、167b、以及多个内侧电路基板支承件(第1电路基板支承件)169。定位销167a、167b插入定位孔147a、147b,将电路基板120定位。内侧电路基板支承件169设置于沿着电路基板120的周围的位置,与该电路基板120的内侧面抵接。
沿着包围凹部122的周壁122a的外周形成有密封槽173。在密封槽173配置有对外防水密封件126。在密封槽173形成有用于重叠配置对外防水密封件126的下端部的重叠槽173a。在密封槽173,在包括折弯部位的多个部位形成有从两侧对置地突出的突起对173b。突起对173b是对外防水密封件126的防脱件。凹部122与第2罩24之间通过对外防水密封件126进行整周的防水。
第2罩24在其内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对支承突起168、170、172、174、176(以下,也代表性地称为支承突起C)。支承突起168、170、172、174、176隔着电路基板120依次设置于与引脚支架138、140、142、144、146对置的位置。支承突起C支承电路基板120中的引脚支架H的抵接部的里侧。支承突起C以及后述的腿部Hd沿着引脚支架H的长条方向设置于隔着引脚P的两侧。
在第2罩24的内侧面还形成有两个定位柱177a、177b、多个外侧电路基板支承件(第2电路基板支承件)178、密封件按压突起180、以及渗透膜支架182。在定位柱177a形成有圆孔,在177b形成有指向定位柱177a的长孔。在贯通定位孔147a、147b的定位销167a、167b插入定位柱177a、177b的各孔中,从而将第2罩24定位。
外侧电路基板支承件178设置在沿着电路基板120的周围的位置、且隔着该电路基板120与内侧电路基板支承件169对置的位置,与该内侧电路基板支承件169共同夹持并保持电路基板120。内侧电路基板支承件169和外侧电路基板支承件178以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成相同的截面形状、相同的朝向。
密封件按压突起180是沿着密封槽173的大致环状的细小突起,按压对外防水密封件126的外表面。对外防水密封件126被密封件按压突起180按压而进行密封,从而起到密封作用。
渗透膜支架182是向外侧突出的筒体,在前端具有孔182a。在渗透膜支架182从内侧安装有渗透膜过滤器184。渗透膜过滤器184能够防止水滴通过并且使水蒸气从孔182a通过,防止第2收纳空间124成为高湿度状态。渗透膜支架182以及渗透膜过滤器184配置在第2收纳空间124中比电路基板120靠下的空间。渗透膜支架182设置在被第2罩24中的对外防水密封件126的抵接部包围的范围。
在第2罩24的周围设置有多个小螺钉孔186,通过穿过该小螺钉孔186的小螺钉188与设置于壳体20的小螺钉柱190螺合,从而将第2罩24固定于壳体20。
在第1罩22的周围设置有多个钩192,通过该钩192与设置于壳体20的爪194卡合,从而将第1罩22固定于壳体20。在相对于壳体20安装第1罩22以及第2罩24之后,从上方安装防水罩26。根据防水罩26,即使没有对外防水密封件126和内部防水密封件B,也能够可靠地防止来自上方的水滴到达被第2罩24覆盖的第2收纳空间124内的电路基板120。
另外,在壳体20与第1罩22之间形成的第1收纳空间36并非完全防水,成为所谓的防滴结构。这是因为收纳于第1收纳空间36的各构件是防滴结构即可。与此相对,如上所述,第2收纳空间124在电路基板120上安装有精密电子构件等,因此通过对外防水密封件126以及内部防水密封件B成为防水结构。
接下来,进一步说明第二收纳空间124中的防水结构。
图11是表示引脚支架H的图,(a)是从斜内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斜外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1例示了引脚支架146。
如图11的(a)所示,引脚支架H是四角为圆形的矩形。引脚支架H的内表面Ha为平面,在该内表面Ha的周围形成有倾斜面Hb。内表面Ha和倾斜面Hb光滑。在引脚支架H形成有供对应的引脚P(参照图12)插入的孔Hc。孔Hc与引脚P的个数和形状对应地形成,在与该引脚P之间起到密封作用。
如图11的(b)所示,在引脚支架H的外表面,在短边方向两侧沿着长边方向形成有一对脚部Hd。一对脚部Hd之间成为稍微凹陷的凹部He。孔Hc在凹部He开口。在凹部He设置有在长边方向上稍微分离的两个定位突起Hfa和定位突起Hfb。
图12是电路基板120、引脚支架H、引脚P、内部防水密封件B和壳体20的分解立体图。图12例示了引脚支架146及其相关的部分。
如图12所示,多个引脚P分别具备:从引脚孔A突出并与马达部件电连接的主体部Pa;通过电路基板120的部件孔120a进行钎焊的钎焊脚Pb;在插入引脚支架H的孔Hc的部分与该孔Hc卡合的楔部Pc;以及用于限制相对于孔Hc的插入深度的止动件Pd。在各引脚P设置有一对止动件Pd。引脚P可以相对于电气构件的连接口直接连接(参照图13的马达94和图15的钥匙杆位置开关104),也可以经由导电体相对于电气构件的连接口间接连接(参照图9的闩锁位置开关102)。
电路基板120具备上述的部件孔120a、供定位突起Hfa插入的定位孔120b以及供定位突起Hfb插入的定位孔120c。定位孔120b为圆孔。定位孔120c为指向定位孔120b的长孔,能够允许定位突起Hfa与定位突起Hfb的制造误差。
内部防水密封件B为覆盖在引脚支架H的倾斜面Hb(参照图11的(a))上的部件,形成与该倾斜面Hb的倾斜匹配的矩形的锥形状。内部防水密封件B具有与倾斜面Hb抵接的外表面Ba、与引脚孔A抵接的内表面Bb、以及矩形孔Bc。
引脚孔A是供引脚P突出的矩形孔,具有朝向内侧缩窄的倾斜面Aa。倾斜面Aa平滑地形成。引脚孔A的开口部被设定得大于内部防水密封件B的矩形孔Bc。倾斜面Aa、内部防水密封件B的外表面Ba和内表面Bb以及引脚支架H的倾斜面Hb分别为相同的倾斜。
在向电路基板120安装多个引脚P时,首先将各个引脚P从外表面插入到对应的引脚支架H的孔Hc中。引脚P通过止动件Pd被插入到适当深度,并通过楔部Pc进行防脱。
接下来,将插入有引脚P的引脚支架H临时配置于电路基板120的规定部位。引脚支架H通过定位突起Hfa、Hfb插入定位孔120b、120c而被准确地定位。通过使用引脚支架H,多个引脚P的钎焊脚Pb被分别准确且容易地插入部件孔120a。此外,与在电路基板120上直接逐个钎焊引脚P相比,在其他工序中将多个引脚P插入引脚支架H来进行准备的方法更为高效。
在将多个引脚支架H全部临时配置于规定部位之后,将钎焊脚Pb中向电路基板120的外表面侧突出的部分钎焊。由此,各引脚P与引脚支架H一起固定于电路基板120。
电路基板120在安装了引脚P、引脚支架H和电子部件等之后被收纳于第二收纳空间124。此时,在引脚支架H与引脚孔A之间配置内部防水密封件B。进而,如图10所示,在密封槽173配置对外防水密封件126之后,通过螺钉188将第二罩24安装于壳体20。
图13是从引脚支架H的长边方向观察引脚支架H及其周边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图14是从引脚支架H的短边方向观察引脚支架H及其周边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图13和图14例示了引脚支架138及其相关的部分。
如图13所示,在将电路基板120收纳于第二收纳空间124之后,当相对于壳体20安装第二罩24时,对外防水密封件126被密封槽173和密封按压突起180适当按压而压缩变形,发挥密封作用,将第二收纳空间124与外部之间防水。此外,电路基板120被内侧电路基板支撑件169和外侧电路基板支撑件178夹持而稳定。
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相对于壳体20安装第二罩24时,第二罩24经由支承突起C和电路基板120将引脚支架H和内部防水密封件B向内侧按压。内部防水密封件B被引脚孔A的倾斜面Aa和引脚支架H的倾斜面Hb适当地以大的面积夹持,被适当按压而压缩变形,发挥密封作用。内部防水密封件B在内表面Bb与倾斜面Aa之间起到密封作用,并且在外表面Ba与倾斜面Hb之间起到密封作用。
引脚P、引脚支架H、引脚孔A和内部防水密封件B形成内部防水结构200。内部防水结构200将第二收纳空间124与第一收纳空间36之间防水。即,通过内表面Bb与倾斜面Aa之间的密封作用,防止水分从矩形孔Bc进入第二收纳空间124。此外,由于引脚支架H的孔Hc与引脚P之间存在密封作用,因此能够防止水分顺着引脚P的表面进入电路基板120的表面。这样,在门锁装置10中,第二收纳空间124整体防水,电路基板120的整个面也防水。
此外,内部防水结构200具有稳定保持电路基板120的功能。尤其地,适当分散配置多个内部防水结构200,因此电路基板120稳定。
内部防水密封件B比引脚孔A稍微向内侧突出,内部防水密封件B的端面能够与电气构件抵接。尤其地,马达94在电气构件中重量比较大,但通过与内部防水密封件B的端面抵接,能够减小对引脚P施加的力。内部防水密封件B具备弹性,适合电气构件的支承。
引脚支架H具有几个作用。即,具有:保持多个引脚P并一并插入电路基板120的部件孔120a的作用;将插入部件孔120a的引脚P保持为立起设置状态的作用;通过脚部Hd承受来自支承突起C的力并传递到内部防水密封件B,使该内部防水密封件B压缩而在与引脚孔A之间防水的作用;使倾斜面Hb与外表面Ba之间防水的作用;在引脚P的主体部Pa连接电气构件时辅助支承引脚P和电气构件的作用。从电气构件向引脚P施加的重力和振动由引脚支架H承受而吸收和分散,能够抑制向钎焊部分施加的外力。因此,只要引脚P相对于马达部件电连接即可,用于支承马达部件的机械性强度可以较小。由此,例如引脚P的根部不需要形成为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引脚那样的复杂形状,能够成为细的简单形状,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和电路基板120面积的有效利用。
由于一对支承突起C相对于一对脚部Hd隔着电路基板120而对置,因此能够朝向内侧可靠地按压引脚支架H。尤其地,由于一对支承突起C与一对脚部Hd设置为相同截面形状、相同朝向,所以配置成俯视时重叠,不会向电路基板120的其他部分施加无用的力,例如能够防止电路基板120的弯曲变形等。上述的内侧电路基板支撑件169与外侧电路基板支撑件178的关系也相同。另外,省略了支承突起C和脚部Hd的俯视图,可从图13和图14可知,两者俯视时重叠。
由于支承突起C和脚部Hd沿着引脚支架H的长边方向形成,因此适当确保了大的面积而使按压力分散,而且由于长度适当而稳定。由于支承突起C和脚部Hd设置在隔着引脚P的两侧,因此平衡性良好。但是,支承突起C和脚部Hd只要满足确保一定程度的面积等条件,从引脚P观察也可以仅设置于任意一方。此外,由于电路基板120通过外侧电路基板支撑件178支承外侧,所以根据条件,也可以省略支承突起C。
由于在一对脚部Hd之间形成凹部He,所以能够在该凹部He与电路基板120的表面之间确保间隙。能够在电路基板120中面对凹部He的间隙中设置通孔196、未图示的图案、焊盘,该电路基板120的面中的死区变少。
图15是表示与图13和图14不同的引脚支架H及其周边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图15例示了引脚支架142及其相关的部分。
图13和图14所示的引脚支架138具备倾斜面Hb,对应的引脚孔A和内部防水密封件B具备倾斜面,与此相对,图15所示的引脚支架142为不具备倾斜面Hb的大致箱形,对应的内部防水密封件162为不具备倾斜面的平板形状,进而对应的引脚孔152为不具备倾斜面Aa的矩形孔。
在该情况下,内部防水密封件162被引脚支架142的内表面Ha和底板122b中的引脚孔152的周边部按压而起到密封作用。这样的引脚支架142和内部防水密封件162为简单形状且制造容易。
另外,内部防水密封件B和引脚支架H可以通过粘接、熔敷等接合单元而一体化。由此,不需要内部防水密封件B的对位,组装变得容易。此外,如果进行粘接,则内部防水密封件B与引脚支架H之间被完全防水化。进而,内部防水密封件B和引脚支架H可以是由相同材料形成的一体成型品。由此,能够削减部件个数。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自由地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门锁装置;12:闩锁;14:撞针进入槽;16:盖板;18:主体;20:壳体;22:第一罩;24:第二罩;30:联接器;32:锁芯连结部;34:外侧操作杆;34a:把手操作部;34c:操作杆从动片;34b:作用部;36:第一收纳空间;38:机械机构;40:机构区域;42:电气构件区域;44:闩锁机构;46:锁定机构;52:棘轮;54:棘轮支架;58:应急操作杆;59:内侧操作杆;66:棘爪杆;76:凸轮环;76b:凸轮;77:辅助构件;78:凸轮操作杆;80:打开连杆(位置切换部件);82:副锁定杆;84:打开操作杆;84c:棘轮操作部;86:锁定杆;88:辅助操作杆;90:钥匙杆;92:副钥匙杆;94:马达;120:电路基板;120a:部件孔;120b、120c、147a、147b:定位孔;122:凹部;124:第二收纳空间;126:对外防水密封件;128、130、132、134、136、P:引脚;138、140、142、144、146、H:引脚支架;148、150、152、154、156、A:引脚孔;158、160、162、164、166、B:内部防水密封件;168、170、172、174、176、C:支承突起;169:内侧电路基板支撑件;173:密封槽;178:外侧电路基板支撑件;182:渗透膜支架;184:渗透膜过滤器。

Claims (12)

1.一种门锁装置,设置于车辆的车门,通过对设置于所述车辆的主体侧的撞针进行闩锁和解锁,对所述车门进行关门和开门,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气构件,包括马达;
机械机构,由所述马达驱动;
电路基板,与所述电气构件电连接;
壳体;
第一罩,通过覆盖所述壳体的一面而形成收纳所述马达和所述机械机构的第一收纳空间;
第二罩,通过覆盖所述壳体的另一面而形成收纳所述电路基板的第二收纳空间;
引脚孔,设置于所述壳体,将所述第一收纳空间与所述第二收纳空间之间连通;
引脚,从所述电路基板立起设置,并从所述引脚孔向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突出;
引脚支架,通过覆盖所述引脚的根部的周围而将所述引脚支承于所述电路基板;
对外防水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罩之间,将外部与所述第二收纳空间之间防水;以及
内部防水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引脚支架与所述引脚孔之间,将所述第一收纳空间与所述第二收纳空间之间防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具备所述引脚、所述引脚支架、所述引脚孔和所述内部防水密封件的内部防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罩具备支承突起,所述支承突起支承所述电路基板中的所述引脚支架的抵接部的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脚支架在隔着所述电路基板而与所述支承突起对置的位置具备脚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引脚支架的长边方向,在隔着所述引脚的插入部的两侧设置有一对所述脚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突起和所述脚部配置成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俯视下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脚支架具备定位突起,所述定位突起通过插入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定位孔来进行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防水密封件的一部分从所述引脚孔向第一收纳空间突出并与所述电气构件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
凹部,形成所述第二收纳空间的一部分;
周壁,包围所述凹部;以及
密封槽,沿着所述周壁的外周形成,
所述第二收纳空间通过所述第二罩覆盖所述凹部而形成,
所述对外防水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密封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电路基板支撑件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罩的第二电路基板支撑件夹持。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机构具备:
闩锁机构,将所述车门保持为关门状态;
电动释放单元,能够通过所述马达的动力释放所述闩锁机构;
手动释放单元,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力释放所述闩锁机构;以及
锁定机构,切换成使所述手动释放单元不能动作的锁定状态与使所述手动释放单元能够动作的解锁状态,
所述电动释放单元具有利用所述马达的动力从基准位置正转和反转的凸轮环,
所述锁定机构在所述凸轮环位于所述基准位置时被保持为所述锁定状态,
通过所述凸轮环从所述基准位置克服弹簧力而正转,所述闩锁机构被释放,所述锁定机构成为所述解锁状态,进而,当所述凸轮环朝向所述基准位置利用弹簧力而返回到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锁定机构切换成所述锁定状态,
通过所述凸轮在从所述基准位置反转之后正转而返回到所述基准位置,所述锁定机构恢复到所述锁定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机构具备:
位置切换部件,切换成能够将所述手动释放单元的开门操作传递到所述闩锁机构的解锁位置和不能将所述手动释放单元的开门操作传递到所述闩锁机构的锁定位置;以及
锁定杆,能够与所述手动释放单元或所述电动释放单元联动地将所述位置切换部件切换到所述解锁位置和所述锁定位置,
当所述凸轮环从所述基准位置克服弹簧力而正转时,所述位置切换部件从所述锁定位置切换到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定杆不动作。
CN201980098607.9A 2019-07-31 2019-10-25 门锁装置 Active CN1141746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1667 2019-07-31
JP2019141667A JP7014490B2 (ja) 2019-07-31 2019-07-31 ドアラッチ装置
PCT/JP2019/041979 WO2021019797A1 (ja) 2019-07-31 2019-10-25 ドアラ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4621A CN114174621A (zh) 2022-03-11
CN114174621B true CN114174621B (zh) 2022-10-11

Family

ID=74228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8607.9A Active CN114174621B (zh) 2019-07-31 2019-10-25 门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51885A1 (zh)
EP (1) EP3992402B1 (zh)
JP (1) JP7014490B2 (zh)
CN (1) CN114174621B (zh)
WO (1) WO20210197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0098B2 (ja) * 2019-10-02 2023-06-13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9962A (zh) * 2005-02-23 2011-09-2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门锁装置
CN103841783A (zh) * 2012-11-27 2014-06-04 因特瓦产品法国公司 用于汽车的活动盖板的锁的致动器罩,实现密封的方法
CN109838158A (zh) * 2019-03-28 2019-06-04 上海芯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无钥匙启动的智能锁和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63315A (en) 1981-04-01 1982-10-07 Nitsukan Kourai Ninjin Kk Preventing agent and remedy for thrombosis
US6969933B2 (en) * 2002-01-22 2005-11-29 Valeo Electrical Systems, Inc. Electric motor drive system and method
ITTO20020510A1 (it) * 2002-06-14 2003-12-15 Intier Automotive Closures Serratura per una portiera di un autoveicolo
JP5434669B2 (ja) * 2010-02-26 2014-03-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防水用筐体及び防水装置
WO2011147593A1 (de) * 2010-05-28 2011-12-01 Kiekert Ag Stellantrieb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519476B2 (ja) 2010-11-15 2014-06-11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アクチュエータ
EP2754799B1 (en) 2012-12-21 2017-03-08 Magna Closures SpA An electrical vehicle latch
CN105050841B (zh) * 2013-03-15 2017-03-29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辆用按钮开关装置
JP6482537B2 (ja) 2013-09-25 2019-03-13 マグナ クロージャーズ ソシエタ ペル アチオニ 車両用電動ラッチ
JP6361042B2 (ja) 2014-05-27 2018-07-25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US10047548B2 (en) * 2014-06-17 2018-08-14 Magna Closures Inc. Latch assembly for latch operation of closure panels for vehicles
CN107429526B (zh) * 2015-03-10 2019-08-23 Gecom公司 门闩装置
JP6672564B2 (ja) 2016-04-25 2020-03-25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システム
US20200165843A1 (en) * 2018-11-28 2020-05-28 Magna Closures Inc. Vehicular latch assembly with snap-type connection feature providing an integrated sealing func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9962A (zh) * 2005-02-23 2011-09-2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门锁装置
CN103841783A (zh) * 2012-11-27 2014-06-04 因特瓦产品法国公司 用于汽车的活动盖板的锁的致动器罩,实现密封的方法
CN109838158A (zh) * 2019-03-28 2019-06-04 上海芯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无钥匙启动的智能锁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14490B2 (ja) 2022-02-01
EP3992402A1 (en) 2022-05-04
JP2021025235A (ja) 2021-02-22
EP3992402A4 (en) 2022-11-23
CN114174621A (zh) 2022-03-11
WO2021019797A1 (ja) 2021-02-04
US20220251885A1 (en) 2022-08-11
EP3992402B1 (en) 2023-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21571B2 (en) Door lock system
CN113474528B (zh) 门锁装置
JP2007500806A (ja) 自動車ドアラッチ
CN114174621B (zh) 门锁装置
CN217106559U (zh) 门锁装置
JP7271849B2 (ja) ドアラッチ装置
US20060103260A1 (en) Motor for an electrically-operated latch
WO2021131470A1 (ja) ドアラッチ装置
JP7396556B2 (ja) ドアラッチ装置
US11920385B2 (en) Sensor assembly and door lock device
JPH068213Y2 (ja) キー装置
KR970002196Y1 (ko) 자동차 도어의 잠김장치
JPH068214Y2 (ja) キー装置
JPH0547229Y2 (zh)
JP3693814B2 (ja) コンビ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JP2855245B2 (ja) 電池ケース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JP2004016272A (ja) 電気かみそり
JPH0320842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