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1141A -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1141A
CN114141141A CN202111314658.6A CN202111314658A CN114141141A CN 114141141 A CN114141141 A CN 114141141A CN 202111314658 A CN202111314658 A CN 202111314658A CN 114141141 A CN114141141 A CN 114141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resin
layer
display panel
resin layer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46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41141B (zh
Inventor
周永山
张峰
袁高
赵明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1465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41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41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1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41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1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01L27/124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for preventing breakage, peeling or short circui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hape of the interlayer dielectric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弯折区包括:基底层、第一有机树脂层、第二有机树脂层、第一金属走线和保护部,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第二有机树脂层位于基底层和第一有机树脂层之间,第一金属走线位于第一有机树脂层和第二有机树脂层之间,保护部位于基底层和第二有机树脂层之间,保护部用于保护第一金属走线。保护部的设置使得第一金属走线能够更靠近应力中性层,降低第一金属走线承受的应力,因此能够降低第一金属走线在弯折时因承受应力过大而发生断裂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电子设备的视觉体验,不断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来满足用户的视觉体验。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尽可能增加显示屏的显示面积,意味着尽量实现电子设备的窄边化设计。为了实现显示屏的窄边化设计,经常采用COP(Chip on Plastic)封装工艺,即直接将与显示区域通讯连接的柔性线路板和驱动显示芯片弯折到显示区域的背面。但是在弯折的过程中,与显示区域保持通讯的金属走线层由于承受较大的应力,容易发生断裂,影响显示功能,增加电子设备的不良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能够降低金属走线层所承受的应力,从而解决显示面板COP封装时金属走线层容易发生断裂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所述弯折区包括:
基底层;
第一有机树脂层;
第二有机树脂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位于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之间;
第一金属走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位于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和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之间;
保护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保护部位于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之间,所述保护部用于保护所述第一金属走线。
本方案中,保护部的设置使得第一金属走线能够更靠近应力中性层,降低第一金属走线承受的应力,因此能够降低第一金属走线在弯折时因承受应力过大而发生断裂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保护部为设于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之间的保护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保护层用于改变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位置,以使所述保护层承受的应力大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
本方案中,保护部为在基底层和第二有机树脂层之间增加的一层保护层,增加该保护层以后使得应力中性层的位置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第一金属走线更靠近应力中性层,减小第一金属走线所受的应力,保护层承受的应力更大,降低第一金属走线因折弯发生断裂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保护层为金属层,所述保护层的抗弯折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抗弯折强度,以使所述保护层能够优先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发生断裂。
本方案中,金属作为保护层,由于金属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在弯折的时候能够吸收更多应力产生的能量,也能够减小第一金属走线的应力,并且当应力大到一定程度时,保护层优先发生断裂,能够将应力释放,起到保护第一金属走线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保护层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材质相同。
保护层与第一金属走线材质相同,使得保护层能够具有一定的抗弯折性,并且在应力较大时,由于保护层与第一金属走线材质相同,保护层承受的应力更大,当保护层与第一金属走线厚度差别不大时,因此保护层能够优先断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宽度方向,所述保护部的外沿位于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的外沿的内侧和所述基底层的外沿的内侧。
保护部的外沿位于第二有机树脂层的外沿以及基底层的外沿的内侧,使得保护部不外露,当保护部为金属层时,能够减少静电现象。另外,当保护部为金属层时,外露金属容易被腐蚀,因此保护部不外露能够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降低后续维护成本。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保护部为设于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和/或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的凹槽,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位于所述凹槽内。
凹槽可以设于第一有机树脂,或者设于第二有机树脂层,或者一部分设于第一有机树脂层、一部分设于第二有机树脂层,第一金属走线位于凹槽内。凹槽的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一金属走线跟靠近应力中性层,减少第一金属走线所受到的应力,降低第一金属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另一方面,凹槽可为第一金属走线提供变形的空间,从而降低第一金属走线出现应力集中的几率,降低第一金属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宽度方向,所述保护部为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凹槽。
本方案中,保护部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便于将第一金属走线的多条金属走线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凹槽内,能够有效对金属走线进行绝缘设置,防止金属走线之间相互干扰。凹槽设于第一有机树脂层,即在第一有机树脂层的基础上形成凹槽,第一有机树脂层可直接充当凹槽之间的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的上表面;或者,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的下表面;或者,所述凹槽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的上表面,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的凹槽,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的凹槽。
通过第一有机树脂层和/或第二有机树脂层填充凹槽,能够对第一金属走线起到固定作用。另外,第一有机树脂层或第二有机树脂层可选用弹性较好的有机树脂材料,因此,使得第一有机树脂层和第二有机树脂层均具有较好的变形和可压缩性,从而能够增加第一金属走线折弯时的可变形空间,减小第一金属走线所受到的应力,降低第一金属走线折弯时断裂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宽度方向,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和/或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的中部。
凹槽设于第一有机树脂层和/或第二有机树脂层的中部,即凹槽位于第一有机树脂层和/或第二有机树脂层的外沿的内侧,或者说凹槽与第一有机树脂层和/或第二有机树脂层的外沿之间具有间隙。该设置使得第一金属走线的外沿位于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和第二有机树脂层的内侧,因此,第一金属走线不会外露,能够减少静电现象的发生,并且减少由于金属被腐蚀导致的问题的发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弯折区还包括保护胶层,所述保护胶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的外侧,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保护胶层用于改变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从而改变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位置。
通过在第一有机树脂层外部涂覆保护胶层能够将第一金属走线更靠近应力中性层,且第一有机树脂层具有较高的弹性,弯折时能够吸收应力产生的能量,从而减小第一金属走线受到的应力,另外保护胶层也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抗震性,起到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非弯折区,所述弯折区的两端均与所述非弯折区连接,所述非弯折区包括基底层、第一有机树脂层、第二有机树脂层、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保护胶层,所述弯折区包括保护胶层,所述非弯折区的所述基底层、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所述第一金属走线、所述保护胶层与所述弯折区的所述基底层、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所述第一金属走线、所述保护胶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
本方案中,盖板侧非弯折区、弯折区和柔性线路板侧非弯折区为一个整体,弯折区为直接相对于盖板侧非弯折区进行弯折而形成,且弯折区的另一端连接柔性线路板材非弯折区,能够将与柔性线路板和驱动显示芯片的连接设于盖板侧非弯折区的背面,减小了显示面板边框的尺寸,实现窄边设计,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这里所说的屏占比为屏幕可显示的面积与屏幕总面积之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非弯折区包括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所述保护部为金属层,所述保护部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
当保护部为金属层时,保护部与非弯折区的第二金属走线层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使得弯折区和非弯折区的结构能够保持一致,两者可以使用相同的模具,简化模具结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盖板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以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并用于保护所述显示面板。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设能够解决在COP封装时第一金属走线易发生断裂的问题,因此该电子设备能够具有较高的屏占比,更好的满足用户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沿长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沿宽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的沿长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的沿宽度方向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显示面板;
11-非弯折区;
111-盖板侧非弯折区;
112-柔性线路板侧非弯折区;
12-弯折区;
121-保护层;
122-凹槽;
13-基底层;
14-第一有机树脂层;
15-第二有机树脂层;
16-第一金属走线;
17-第二金属走线层;
18-保护胶层;
19-背膜层;
W-宽度方向;
H-厚度方向。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为了方便更清楚地介绍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1及电子设备,本文定义,显示面板1的长度方向为L,显示面板1的宽度方向W为W,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H为H。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弯折区12和非弯折区11,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弯折区12的两端均与非弯折区11连接,弯折区12和非弯折区11均包括基底层、第一有机树脂层14、第二有机树脂层15、第一金属走线16,且非弯折区11的基底层13、第一有机树脂层14、第二有机树脂层15、第一金属走线16与弯折区12的基底层13、第一有机树脂层14、第二有机树脂层15、第一金属走线16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H对应设置。其中,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第二有机树脂层15位于基底层13和第一有机树脂层14之间;第一金属走线16位于第一有机树脂层14和第二有机树脂层15之间。
为了更清楚的描述与弯折区12的两端连接的非弯折区11,本文定义其中一个用于显示的非弯折区11为盖板侧非弯折区111,另一个弯折于盖板侧非弯折区111背面的非弯折区11为柔性线路板侧非弯折区112,柔性线路板侧非弯折区112用于与柔性线路板和驱动显示芯片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盖板侧非弯折区111、弯折区12和柔性线路板侧非弯折区112为一个整体,弯折区12为直接相对于盖板侧非弯折区111进行弯折而形成,且弯折区12的另一端连接柔性线路板材非弯折区11,能够将与柔性线路板和驱动显示芯片的连接设于盖板侧非弯折区111的背面,减小了显示面板1边框的尺寸,实现窄边设计,提高显示面板1的屏占比,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这里所说的屏占比为屏幕可显示的面积与屏幕总面积之比。
除此之外,非弯折区11还包括背膜层19,为了降低弯折区12的弯折难度,在弯折区12不包含背膜层19。背膜层19一般为涤纶树脂,即PET材料(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PET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抗冲击性能及抗弯折性能,PET材料还具有优良的耐高温、低温性能以及优良的阻气、水、油及异味性能,因此背膜层19位于显示面板1沿厚度方向H位于基底层13的外侧,能够起到保护显示面板1的内部结构的作用。
具体地,弯折区12还包括保护部,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保护部位于基底层13和第二有机树脂层15之间,保护部用于保护第一金属走线16。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存在应力中性层,并且在应力中性层受到的应力为零,即在该位置既不受拉应力,也不受压应力。保护部的设置使得第一金属走线16能够更靠近应力中性层,从而降低第一金属走线16承受的应力,因此能够降低第一金属走线16在弯折时因承受应力过大而发生断裂的风险。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保护部为设于基底层13和第二有机树脂层15之间的保护层121,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保护层121用于改变第一金属走线16的位置,以使保护层121承受的应力大于第一金属走线16。
如图2所示,保护部为在基底层13和第二有机树脂层15之间增加的一层保护层121,增加该保护层121以后使得应力中性层的位置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H发生变化,从而使第一金属走线16更靠近应力中性层,减小第一金属走线16所受的应力,保护层121承受的应力更大,降低第一金属走线16因折弯发生断裂的风险。
如图2所示,第一金属走线16中布置多条金属走线,每条金属走线之间通过树脂材料或者保护胶材料隔开,以避免金属走线之间相互干扰。
其中保护层121的抗弯折强度小于第一金属走线16的抗弯折强度,在受到的应力较大时,能够优先于第一金属走线16发生断裂,从而将应力释放,起到保护第一金属走线16的作用。
为了使第一金属走线16更靠近应力中性层,可以通过改变保护层的厚度的方式实现。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1、图2所示,保护层121为金属层,保护层121能够优先于第一金属走线16发生断裂。
金属作为保护层121,由于金属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在弯折的时候能够吸收更多应力产生的能量,也能够减小第一金属走线16的应力,并且当应力大到一定程度时,保护层121优先发生断裂,能够将应力释放,起到保护第一金属走线16的作用。
更具体地,保护层121与第一金属走线16的材质相同。
保护层121与第一金属走线16材质相同,使得保护层121能够具有一定的抗弯折性,并且在应力较大时,由于保护层121与第一金属走线16材质相同,保护层121承受的应力更大,当保护层121与第一金属走线16厚度差别不大时,因此保护层121能够优先断裂。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在基底层13和第二有机树脂层15之间增加金属的保护层121,使得应力中性层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H位移了0.47μm,且盖板侧非弯折区111和柔性线路板侧非弯折区112以及弯折区12的金属线应变均得到了降低。其中,盖板侧金属线应变降低百分比为5.64%,弯折区12的金属线应变降低百分比为3.514%,柔性线路板侧金属线应变降低百分比为5.64%。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沿显示面板1的宽度方向W,保护部的外沿位于第二有机树脂层15的外沿的内侧和基底层13的外沿的内侧。
保护部的外沿位于第二有机树脂层15的外沿以及基底层13的外沿的内侧,使得保护部不外露,当保护部为金属层时,能够减少静电现象。另外,当保护部为金属层时,外露金属容易被腐蚀,因此保护部不外露能够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降低后续维护成本。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保护部为设于第一有机树脂层14和/或第二有机树脂层15的凹槽122,第一金属走线16位于凹槽122内。
凹槽122可以设于第一有机树脂,或者设于第二有机树脂层15,或者一部分设于第一有机树脂层14、一部分设于第二有机树脂层15,第一金属走线16位于凹槽122内。如图4所示,凹槽122设于第一有机树脂层14。凹槽122的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一金属走线16跟靠近应力中性层,减少第一金属走线16所受到的应力,降低第一金属走线16发生断裂的风险。另一方面,凹槽122可为第一金属走线16提供变形的空间,从而降低第一金属走线16出现应力集中的几率,降低第一金属走线16发生断裂的风险。
如图4所示,沿显示面板1的宽度方向W,所述保护部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122。
本实施例中,保护部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122,便于将第一金属走线16的多条金属走线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凹槽122内,能够有效对金属走线进行绝缘设置,防止金属走线之间相互干扰。如图4所示,凹槽122设于第一有机树脂层14,即在第一有机树脂层14的基础上形成凹槽122,第一有机树脂层14可直接充当凹槽122之间的间隔。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凹槽122通过曝光手段形成。
曝光手段形成凹槽122的过程如下:首先在基板上形成一光阻层;以激光直写影像方式于该光阻层进行曝光,以形成凹槽122式的图案;对该光阻层进行显影,以去除该光阻层未被曝光的部分而使该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具有凹槽122图案的该光阻层。
通过曝光手段形成凹槽122具有加工成本低、速度快,材料成本低、图样的线条分辨率稿等多重优点。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H,凹槽122设于第一有机树脂层14的上表面;或者,凹槽122设于第二有机树脂层15的下表面;或者,凹槽122一部分设于第一有机树脂层14的上表面,一部分设于第二有机树脂层15的下表面;第二有机树脂层用于密封第一有机树脂层14的凹槽122,第一有机树脂层14用于密封第二有机树脂层15的凹槽122。
通过第一有机树脂层14和/或第二有机树脂层15填充凹槽122,能够对第一金属走线16起到固定作用。另外,第一有机树脂层14或第二有机树脂层15可选用弹性较好的有机树脂材料,因此,使得第一有机树脂层14和第二有机树脂层15均具有较好的变形和可压缩性,从而能够增加第一金属走线16折弯时的可变形空间,减小第一金属走线16所受到的应力,降低第一金属走线16折弯时断裂的风险。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沿显示面板1的宽度方向W,凹槽122设于第一有机树脂层14和/或第二有机树脂层15的中部。
凹槽122设于第一有机树脂层14和/或第二有机树脂层15的中部,即凹槽122位于第一有机树脂层14和/或第二有机树脂层15的外沿的内侧,或者说凹槽122与第一有机树脂层14和/或第二有机树脂层15的外沿之间具有间隙。该设置使得第一金属走线16的外沿位于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14和第二有机树脂层15的内侧,因此,第一金属走线16不会外露,能够减少静电现象的发生,并且减少由于金属被腐蚀导致的问题的发生。
以上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弯折区12还包括保护胶层18,保护胶层18位于第一有机树脂层14的外侧,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保护胶层18用于改变显示面板1的厚度,从而改变第一金属走线16的位置。
通过在第一有机树脂层14外部涂覆保护胶层18能够改变显示面板1的厚度,并改变第一金属走线16的位置,从而使第一金属走线16更靠近应力中性层,且第一有机树脂层14具有较高的弹性,弯折时能够吸收应力产生的能量,从而减小第一金属走线16受到的应力,另外保护胶层18也可以提高显示面板1的抗震性,起到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非弯折区11也包括保护胶层18,非弯折区11的保护胶层18与弯折区12的保护胶层18为连续的整体。
如2、图4所示,保护胶层18的厚度远大于基底层13、第一有机树脂层14、第一金属走线16和第二有机树脂层15的厚度,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基底层13的厚度为17μm左右,第一有机树脂层14的厚度为2μm左右,第一金属走线16的厚度为0.75μm左右,第二有机树脂层15的厚度为3.72μm左右,保护胶层18的厚度为90微米左右。为了保护第一金属走线1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通过增加保护层121实现,其中保护层121的厚度可为0.15μm-1μm,通过调整保护层121的厚度使得第一金属走线16所承受的压力达到最小;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通过在第一有机树脂层14和/或第二有机树脂层15设置凹槽122,凹槽122为第一金属走线16提供了变形空间,从而起到保护第一金属走线16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沿显示面板1的宽度方向W,基底层13的外沿、第一有机树脂层14的外沿、第二有机树脂层15的外沿和保护胶层18的外沿平齐,基底层13、第一有机树脂层14、第二有机树脂层15和保护胶层18均为绝缘材料制成,因此能够减少显示面板1静电现象的发生,并且减少由于金属被腐蚀导致的问题的发生。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非弯折区11包括第二金属走线层17,保护部为金属层,保护部与第二金属走线层17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H对应设置。
当保护部为金属层时,保护部与非弯折区11的第二金属走线层17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H对应设置,使得弯折区12和非弯折区11的结构能够保持一致,两者可以使用相同的模具,简化模具结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保护层121与第二金属走线层17并不连续,第二金属走线层17在非弯折区111和弯折区112的连接处断开。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盖板和显示面板1,显示面板1以上所述的显示面板1;其中,盖板覆盖于显示面板1的表面,并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1设能够解决在COP封装时第一金属走线16易发生断裂的问题,因此该电子设备能够具有较高的屏占比,更好的满足用户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折区,所述弯折区包括:
基底层;
第一有机树脂层;
第二有机树脂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位于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之间;
第一金属走线,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位于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和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之间;
保护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保护部位于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之间,所述保护部用于保护所述第一金属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为设于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之间的保护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保护层用于改变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位置,以使所述保护层承受的应力大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金属层,所述保护层的抗弯折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抗弯折强度,以使所述保护层能够优先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发生断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材质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宽度方向,所述保护部的外沿位于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的外沿的内侧和所述基底层的外沿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为设于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和/或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的凹槽,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位于所述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宽度方向,所述保护部为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的上表面;或者,
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的下表面;或者,
所述凹槽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的上表面,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的下表面;
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的所述凹槽,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的所述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宽度方向,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和/或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的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还包括保护胶层,所述保护胶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的外侧,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保护胶层用于改变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从而改变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非弯折区,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弯折区的两端均连接所述非弯折区,所述非弯折区包括基底层、第一有机树脂层、第二有机树脂层、第一金属走线和保护胶层,所述弯折区包括保护胶层,所述非弯折区的所述基底层、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所述第一金属走线、所述保护胶层与所述弯折区的所述基底层、所述第一有机树脂层、所述第二有机树脂层、所述第一金属走线、所述保护保护胶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弯折区包括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所述保护部为金属层,所述保护部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盖板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并用于保护所述显示面板。
CN202111314658.6A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141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4658.6A CN114141141B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4658.6A CN114141141B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1141A true CN114141141A (zh) 2022-03-04
CN114141141B CN114141141B (zh) 2023-05-16

Family

ID=80393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4658.6A Active CN114141141B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4114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4086A (zh) * 2017-09-15 2018-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598135A (zh) * 2018-06-06 2018-09-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60832A (zh) * 2018-11-30 2019-02-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9493728A (zh) * 2018-12-13 2019-03-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12536A (zh) * 2019-02-28 2019-05-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71239A (zh) * 2019-08-06 2019-12-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
CN111933611A (zh) * 2020-07-31 2020-11-1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4086A (zh) * 2017-09-15 2018-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598135A (zh) * 2018-06-06 2018-09-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60832A (zh) * 2018-11-30 2019-02-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9493728A (zh) * 2018-12-13 2019-03-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12536A (zh) * 2019-02-28 2019-05-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71239A (zh) * 2019-08-06 2019-12-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
CN111933611A (zh) * 2020-07-31 2020-11-1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1141B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3978B (zh) 一种显示器件
JP4907179B2 (ja) 表示装置
KR102489612B1 (ko) 연성 회로기판, cof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디바이스
CN107799929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446278B (zh) 柔性显示装置的背部膜层以及具有其的柔性显示装置
JP2021524995A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フレキシブル電子装置
CN112566363A (zh) 柔性电路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02257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747925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4740708B2 (ja) 配線基板、及び半導体装置
CN110854297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210112367U (zh) 一种覆晶薄膜基板、电路板及显示设备
US2022027830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CN114078394A (zh) 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0970483A (zh) 显示装置、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414114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JP2008046307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4696924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
JP2007292838A (ja) 表示装置
JP2007049076A (ja) 混成多層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CN214315726U (zh) 柔性电路板和显示装置
KR102035006B1 (ko) 연성인쇄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영상표시장치
JP200533869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5101553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0618245B2 (en) Flexible laminated structure and dis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