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385A - 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385A
CN1141385A CN96107198.2A CN96107198A CN1141385A CN 1141385 A CN1141385 A CN 1141385A CN 96107198 A CN96107198 A CN 96107198A CN 1141385 A CN1141385 A CN 1141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hamber
communicated
crankcase
machin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71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格雷戈里J·宾弗西
托德D·克拉夫特
杰里A·赫拉德里克
埃里克·乔根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utboard Mari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utboard Mari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utboard Marine Corp filed Critical Outboard Mari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3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3/00Lubric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gines with crankcase compression of fuel-air mixture or for other engines in which lubricant is contained in fuel, combustion air, or fuel-air mixture
    • F01M3/02Lubric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gines with crankcase compression of fuel-air mixture or for other engines in which lubricant is contained in fuel, combustion air, or fuel-air mixture with variable proportion of lubricant to fuel, lubricant to air, or lubricant to fuel-air-mix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16Controlling lubricant pressure or quant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 F02B2075/02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 F02B2075/025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tw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4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prope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2230/00Signal processing
    • F16N2230/02Microprocessor; Microcompu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油供给系统,该系统包括邻接的基本密封的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连通的第一和第二供油通道;一个机油供给油路,该油路包括一能容装油液的机油室,该机油室中还设有一其上有凹槽的结构件,所述凹槽与第一和第二供油通道连通;一其上设有凹槽的量油计杆,该杆在上述结构件中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一个使量油计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机构。

Description

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系统
本发明涉及二冲程内燃机,更具体说涉及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系统。
应该注意到美国专利5,193,500;5,287,833;和5,297,511。
应该注意到1993年7月27日申请的专利号为098,418的美国专利申请。
应该注意到下列外国专利:
              欧洲专利    EP 0543423
              欧洲专利    EP 0508486
              欧洲专利    EP 0555827
              欧洲专利    EP 0381162
              日本专利    JP 0041415
              日本专利    JP 4272415
              日本专利    JP 4292512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油供给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邻接的、基本密封的曲轴箱室,一机油供给油路,一机油泵,一机油室,一运动件和一有选择地实现运动件周期运动的结构。曲轴箱室交替地经受高压状态和低压状态,高低压状态出现是不同相的;机油供给油路包括一供油通道,通道端部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连通;机油室应作成能容装机油,能与机油泵连通,以便从机油泵获取机油,并能与供油通道端部中间连通,以便向其供油,从而使油输送到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运动件独立于机油泵运动,在机油室中并相对于机油室作有选择的周期运动,以便在运动件每一运动周期中将一预定量的机油供给到供油通道。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油供给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邻接的基本呈密封的曲轴箱室,第一和第二供油通道,一机油供给油路,一量油计杆以及实现量油计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结构。曲轴箱室交替地经受高压状态和低压状态,高低压状态出现是不同相的;第一和第二供油道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连通;机油供给系统包括一能容装机油的机油室,并且有一结构,在该结构中有一凹槽,凹槽与机油室隔离而与第一和第二供油通道连通;量油计杆设有一凹槽,并由机油室支承,以便在上述结构中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第一位置是指凹槽处于机油室中,从而为机油所充填,第二位置是指凹槽处于上述结构之中,与结构中凹槽连通,从而使凹槽中的油输送到密封的曲轴箱室中。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油供给系统,该系统包括:
多对第一和第二邻接的基本密封码曲轴箱室,曲轴箱室沿垂直方向安置,部分地由具有外壁的曲轴箱底盖所形成,曲轴箱室交替地经受高压状态和低压状态,高压低压状态出现是不同相的;
多对第一和第二供油通道,它们分别与相应的多对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连通,并伸展至外壁处;
一机油供给油路,它包括有一机油室,该机油室由曲轴箱底盖壁和一固定在曲轴箱底盖上的机件构成,机油室沿垂直方向安置,有一下底和一上顶,机油室作成可以容装机油,机油室中还设有多个固定于壁的结构,该结构中各设有垂直方向设置并排列好的孔,并设有凹槽,凹槽面对壁,与各孔相连通,与机油室隔离,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供油通道连通;
一油池;
一机油泵,它与机油室底部连通,以便向机油室供油;
一气体分离器,它与机油室顶部连通,以便收集来自机油室的回流机油,分离器中设有一机油收集槽,收集槽中有一浮阀件和一分配阀,该分配阀与油池连通,与气体分离器收集槽连通,并与机油泵连通,收集槽中还有一阀件与浮阀件连接而运转,当浮阀位置高于给定位置时,阀件运动到第一位置,堵住油流从油池流向机油泵,而让油流从收集槽流向机油泵,而当浮阀低于给定位置时,阀件运动到第二位置,堵住油流从收集槽流向机油泵,而让油流从油池流向机油泵;
一量油计杆,它包括有多个串联式排列的杆段,各杆段中分别设有凹槽,各杆段由机油室支承,以便在上述结构的孔中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第一位置是指杆段上凹槽处于机油室中,因而凹槽充满油液,第二位置是指杆段上凹槽处于上述结构中,与结构的凹槽连通,从而将杆段上凹槽中的油输给到密封的曲轴箱室中;
一圆筒线圈,当它通电后可操作量油计杆,使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一方向移动;
一弹簧件,当圆筒线圈不通电时,它开始起作用,使量油计杆沿上述一方向相反方向移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二冲程内燃机,该内燃机包含有第一曲轴箱,第二曲轴箱;连通第一曲轴箱和第二曲轴箱的脉动通道;设有进口和出口的机油泵;与脉动通道相隔的机油室,机油室连通机油泵的进口和出口,以便不断收集从机油泵出口排出的油液,并不断地将过量油液回流到机油泵进口处;一个伸展在机油室和脉动通道之间的计量通道;一个伸入计量通道的量油计杆,该杆上设有凹槽,量油计杆在收集位置和输给位置之间运动,收集位置是指上述凹槽与机油室连通,因而该凹槽充满了一定量的油液,输给位置是指上述凹槽与脉动通道连通,因而凹槽中油液就输给到脉动通道中;使量油计杆在收集位置和输给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燃机,它包含有一曲轴箱,该曲轴箱支承沿垂直方向安置的曲轴,并且构成一对邻接的密封的曲轴箱室,曲轴箱室至少部分地由曲轴箱底盖所构成,在该底盖上设有一垂直分布的供油渠道;一对设在上述渠道中的凸块,它们在垂直方向上互相隔开,在其上设有孔,两孔在垂直方向上对齐;一对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互相连通的供油通道,它们分别与一对曲轴箱连通,分别与一对上述孔相交;一伸入上述凸块中孔的量油计杆,它在油液收集位置和油液输给位置之间作轴向运动,量油计杆上设有一对轴向相隔的环槽,当量油计杆处于油液收集位置时,上述环槽处于供油渠道中,当量油计杆处于油液输给位置时,上述环槽分别处于供油通道中;使量油计杆在收集位置和输给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该结构还包括一弹簧,弹簧使量油计杆朝收集位置方向或输给位置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移动;一圆筒线圈,当它通电致动后,使量油计杆朝顶压弹簧方向移动,另一方向朝收集位置和输给位置移动;一机油泵,机油泵进口与油槽连通,机油泵出口与供油渠道连通,机油泵还包括有一管道,该管道连通供油渠道,在进口上游方连通油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油供给系统,该系统包括:
一对邻接的基本密封的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曲轴箱室交替地经受高压状态和低压状态,高低压状态出现是不同相的;
一机油供给油路,它包括一个供油通道,供油通道端部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连通;
一机油泵;
一能容装机油的机油室,机油室能与机油泵连通,以便从机油泵收集机油,能与供油通道端部连通,以便将油输给通道,从而将油输送到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中;
一个设有供油空间的机件,该机件可以独立于泵而运动,它在机油室中相对于机油室和供油通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有选择地作周期运动,第一位置指第一曲轴箱室和第二曲轴箱室互相密封,第二位置指曲轴箱室互相连通;
有选择地实现上述机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作周期运动的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油供给系统,该系统包括:
一对邻接的基本密封的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曲轴箱室交替地经受高压状态和低压状态,高低压状态出现是不同相的;
一机油供给油路,它包括一个供油通道,供油通道端部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连通;
一机油泵;
一个能容装机油的机油室;
一机件,该机件包括有一供油空间,独立于泵而运动,它在机油室中相对于机油室和供油通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有选择地作周期运动,第一位置指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基本上互相密封,供油空间处于输油轨道中,这样供油空间就充满了一预定量的油液,第二位置指曲轴箱室互相连通,供油空间与供油通道连通,从而使得每个周期中有一定量的油液输送到供油通道中;
有选择地实现上述机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作周期运动的结构
本发明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在下述详细的说明中、附图中以及权利要求中明显地显示出来。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具有本发明各特点的二冲程内燃机的局部视图,视图一部分为剖面图,一部分为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二冲程内燃机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二冲程内燃机另一部分的即沿图13-3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为示意图,表示出具有本发明特点的机油供给油路或润滑油供给系统;
图5为图4所示机油供给油路中机油室的放大剖视图;
图6为沿图5中6-6线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5中7-7线的剖视图;
图8为沿图5中8-8线的剖视图;
图9为具有本发明特点的润滑系统另一实施例的局部视图,视图中一部分为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底部放大视图;
图11为图10中顶部放大视图;
图12为沿图10中12-12线的剖视图;
图13为沿图12中13-13线的剖视图;
图14为沿图12中14-14线的剖视图。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前,应该理解到,本发明的应用不限制于下述说明书中和附图中所提出的结构细节和零件设置。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实施例,还可以用不同方式来实现。此外,还应该理解到,本说明书中所用词语和术语只是为说明目的而应用,不能视为只能限定用这些词语或术语。
图1所示为一不完整的、配有润滑油供给系统,或称机油供给油路9的二冲程内燃机11。二冲程内燃机11包括有一机体总成13,机体总成中设有一气缸体15和一曲轴箱底盖17,这两者共同构成一曲轴箱19,曲轴箱中设有多个基本是密封的曲轴箱室21,这些曲轴箱室配置得使邻近一对曲轴箱室21中交变的高压和低压处于不同相位。尽管图1所示的发动机11是六缸发动机,但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单缸发动机和六缸以外任何多缸的发动机。
具体地说,图1公开的发动机11有六个曲轴箱室21(图1表示出两个),六个气缸(图1中未示出),以及六个活塞23(图1表示出两个),活塞分别与各自连杆25连接(图1中表示出两个连杆),而连杆又相应地与各自的曲轴销(未示出)连接,并作转动,曲轴销分别位于相应的曲轴箱室21中,并构成垂直安置的曲轴27各相应部分,曲轴则合宜地由轴承支承在机体总成13中。
润滑油供给系统或机油供给油路9包括将机油输送到曲轴箱室21去的手段。尽管可以采用各种结构,但在图1公开的结构中,上述手段包括有一垂直设置的输油轨槽35,该输油轨槽位于曲轴箱底盖17中,并部分地构成供油线41,或称润滑油道、机油管道、输油轨道以及机油室等。输油轨道盖43与曲轴箱底盖17配合完整地构成输油轨道41,输油轨道盖43插入曲轴箱底盖17的输油轨槽35中,并适当地固定在曲轴箱底盖17上。
机油供给油路还包括设在输油轨槽35中伸入到输油轨道41中的多个凸块51(与轨道中油流不干涉),凸块在垂直方向上互相隔离,其间隔距离与曲轴箱室21的间隔距离相一致,各凸块都设有孔53,它们也排列在垂直方向上。在图示结构中,凸块51是油轨道盖43的一部分。
机油供给油路还包括一个独立于输油泵(特述)的运动件,该件在输油轨道或机油室41中并相对于机油室作有选择的和周期的运动,以便在每一周期运动中将一预定量的机油输送到供油通道或润滑油道(待述)中。上述运动件尽管可以作成各种形状,例如活塞件或其他形状件,但在本公开的结构中,该件是由一长形量油计件或长形量油计杆55组成,该量油计杆安装在凸块51上的孔53中,轴向线性地在输油轨道41中往复运动,其圆柱形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凹槽,或供油空隙,这些凹槽可以作成各种形状,例如直径方向孔。在本公开结构中,上述凹槽作成位于外表圆柱面上的环状凹槽59形,该环状凹槽应该作成能容纳一预定量机油,并且互相间隔地沿量油计杆设置,其间隔距离与凸块51的间隔距离一致。
机油供应油路还包括与每一对相邻曲轴箱室21相对应的滑润油道或称输油通道60,该输油通道60对应每一曲轴箱室21都设有一分通道或分油道61。每一分油道61包括一曲轴箱底盖油道部分63和一输油轨道盖油道部分65,曲轴箱底盖油道部分贯通底盖17,并与一对相邻曲轴箱室21中的一个连通,而输油轨道盖油道部分位于相关联的一对凸块51中的一个,其一端与相邻的曲轴箱底盖油道部分63连通,其中间部分与相关联的一对凸块51的一个中的孔53连通,而其另一端则与油道71连通。油道71是润滑油道或输油通道60的一部分,由一盖形件73与输油轨道盖43相连接而形成,并与分油道61的输油轨道盖部分65连通,分油道则与一对相邻的曲轴箱室21相关联。
机油供给油路还包括有选择地实现供油件(在本公开的结构中为量油计杆55)周期运动的结构,以便将机油从输油轨道或机油室41中输送到曲轴箱室21中。尽管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结构,但在本公开的结构中,上述结构包括一圆筒形线圈81,该线圈位于输油轨道41的加宽部分(不妨碍轨道中油的流动),其中设有一轴向孔83,量油计杆55通过该轴向孔,上述线圈运作时吸引固定在量油计杆55上的衔铁85,从而使量油计杆55向下移动到一个较低位置,如图1所示,在这个位置上,环形槽59离开凸块51上孔53,而位于输油轨道41的油中,因此环槽59就充满了油。
有选择地实现供油件周期运动的结构还包括一个电子控制部件88,它通过一根或多根导线87与圆筒形线圈81连接,以便能启动圆筒形线圈,使其能向下移动量油计杆去吸收另一预定量的机油。圆筒形线圈81周期地由电子控制部件88通电,以便根据一个或多个发动机运转条件向曲轴箱室21供给所要求量的润滑油。
有选择地实现供油件周期运动的结构还包括一个使量油计杆55向上移动至一较高位置的结构,在上述位置,环形凹槽59位于凸块51的孔53中,并与分油路61连通。尽管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在本公开结构中,上述移动结构由一弹簧89组成,该弹簧位于量油计杆55下端和输油轨道槽35底部之间。因此,量油计杆55以所要求的频率重复地周期运动,也就是说作往复线性运动,以便获取所需要的供油率。
机油供给油路还包括在低压下将机油供给到机油室或输油轨道41中并回流多余机油的结构。尽管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在本公开结构中,上述结构采用使输油轨道41的下端与机油管道91连通的方式,后者通向机油泵93,该机油泵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结构在低压下供油,而其本身又通过另一输油管道95与油池或油槽97连通。输油轨道41的上端通过回油管道99与油池或油槽97连通。如果需要回油管道99可以直接与输油管道95连通,后者从油池或油槽97通向机油泵93。
压力调节装置101与机油泵93连接成旁路关系,该压力调节装置包括一个连接机油管道91和回油管道99的管道103和一个压力控制阀105,该阀具有一个受机油管道91中压力作用的阀件107。因此,输油管道41中油压能保持恒定。
在具体运行中,正如上述指出,机油泵93将恒压机油输送到输油轨道41中,其输送量超过从输油轨道41输出的油量。结果是,输油轨道总是充满着具有压力的机油。一旦起动圆筒形线圈81使其降下量油计杆51,则环槽59与输油轨道中油连通,从而充满了机油。当圆筒线圈81断电时,弹簧89再次作用量油计杆51使其上升到较高位置,在该位置环槽59与输油管路61连通,将油输给到管路61中。活塞的运动在密封的曲轴箱室21中产生了交变的高压和低压的状况,这种交变压力就作用到输油管路61上,使环槽59中的机油输给到密封的曲轴箱室21中。
图4至图8所示为用于二冲程内燃机211的另一种润滑油供给系统209。正如前述实施例那样,系统结构设置在曲轴箱底盖217上,该底盖部分地包括一内表面,构成一组密封的曲轴箱室221,这些室分别与各自的发动机气缸(未示出)相配。尽管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在图4至图8所示结构中,发动机包括上对、中对、下对曲轴箱室,也就是六个基本密封的曲轴箱室221,它们设置得使每一对相邻曲轴箱室221中的交变高压和低压处于不同相位。
润滑系统209包括一个机油室或输油轨道241,该机油室垂直设置,也就是说基本上与曲轴(未示出)平行,机油室241可以有各种合宜的构形,在本公开结构中是由一凹状的罩盖件243构成(见图5和图6),该罩盖件包括一上壁246和一下壁248,并与曲轴箱底盖217的平面部分相配接。在曲轴箱底盖217和罩盖件243之间可以设置一个密封垫,以防止油从机油室或输油轨道241中泄漏。
润滑系统209还包括一将油输送到机油室或输油轨道241中的机油供给油路250。更具体地说,机油供给油路250通过机油室241底部处的下口252将油输入该室中,而通过机油室241上端处的上口254将油从该室中排出。
机油供给油路250包括一机油泵293,该泵通过输油管道291与输油口252连通。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机油泵。机油供给油路250还包括一油箱或油池297,该油池与输油管道297连通。
为了驱除任何可能进入机油室或输油轨道241中油流的气体,机油供给油路250还包括一气体分离器301,该分离器有一收集槽303和一个活动安装的浮阀307,收集槽上部有一出气口305。收集槽303在其上部通过回油管道299收取来自排出口254的机油。气体分离器301的收集槽303在其接近底部处通过出口311与分配阀321连通,分配阀则与通向油箱或油池297的输油管道296和与通向机油泵293的输油管道295连通。
分配阀321包括一个阀件或阀球323,该阀球可以在第一位置或上位置和第二位置或下位置之间运动。当处在第一位置或上位置时,阀件323堵住油流通过输油管道295从收集槽303流向机油泵293,而让油通过输油管道295和296从油池297流向机油泵293。当处在第二位置或下位置时,从油池297到机油泵293的油流被堵住,而油流通过输油管道295从收集槽303流向机油泵293。阀件323与浮阀307连接,以便阀件323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这样,当收集槽303中油位低于给定值时,阀件323就运动到第一位置,当收集槽303中油位高于预定值时,阀件323就运动到第二位置。当阀件32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过程中,在动转上分配阀321可以同时让油从收集槽303和油池297流向机油泵293。符合上述的任何气体分离器和分配阀的结构都可采用。当然,图4中所示的机油供给油路也可以应用到图1至图3中所示的润滑剂供给系统。
油量计杆255设置在机油室或输油轨道241中(见图5和图6),并与曲轴(未示出)平行。尽管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但在本公开结构中,量油计杆255由基本上相同的三段组成,即上段325,中段327以及下段329。每一段都设有一个相对加大的下部341,该下部有一上端345和一下端343。从相对加大的下部341的上端345伸展出去的是一上部347,该上部包括一个上端349,其直径基本上是均匀的,除了其上的凹槽部分,凹槽可以呈各种构形,在本结构中,凹槽为环状槽259,位于接近加大的下部341。最好,在下部341和上部347之间有一倒角。上、中及下段325,327及329呈串联式安置,即下段329的上端349与中段327的下端343相接,中段327的上端349与上段325的下端343相接。
量油计杆255往复运动的导向是通过三个一组的块体实现的,块体或称构造,凸块以及构件等,三个块体是上块体361,中块体363和下块体365,每一块体对应一对相邻的密封曲轴箱室221。每一块体361,363以及365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并且通过螺钉371(见图5)或压入块体与曲轴箱底盖中的压销而固定在曲轴箱底盖上。块体361,363,365的尺寸应定得使油流从机油室或输油轨道241的底端流向顶端经过块体时不受阻碍。每一块体都设有一中孔373,各相应量油计杆段的上部347通过该中孔,并与中孔呈密配合关系,以便总体上防止油从它们之间的间隙通过。
每一块体361,363和365还包括一与曲轴箱底盖375相接触的下面375,该下面上设有一L形凹槽377,凹槽377与中孔373连通,也与位于曲轴箱底盖217中的,一对轴向分隔配置的分油路或分油道261连通,分油路261沿相对于量油计杆往复运动方向的横向扩展,并分别地与相关联的一对密封的曲轴箱室221连通,如图6所示。
量油计杆255在其下端,也就是下段329的下端343受螺旋弹簧391(见图5和图6)的顶压力作用,螺旋弹簧391的下端顶压着罩盖件243的下壁248,螺旋弹簧391的上端则顶压着量油计杆255下段329的下端343。量油计杆255上段325的上端349伸出罩盖件243的上壁246,以便有助于量油计杆在致动机构作用下克服弹簧391的作用向下运动,从而使量油计杆205能在机油室或输油轨道241中往复运动。在量油计杆255的上段325和罩盖件243的上壁246之间可以设置任何合宜的密封件267,以防止两者之间的泄漏。
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合宜的致动机构,在本结构中,量油计杆255是由杠杆395的一端的摆动而向下移动的,杠杆最好可转动地安装在曲轴箱底盖217上。圆筒形线圈401连接在杠杆两端的中间位置,以便产生摆动,圆筒形线圈401包括一个线圈(未示出)和一个衔铁(未示出),衔铁至少有一部分位于线圈中,并且与杠杆395连接。在运作中,量油计杆255通常由弹簧391顶压向上,从而使环槽259分别与块体361,363,365中的凹槽377连通。圆筒形线圈通电后就引起量油计杆255向下运动,因而使环槽259位于机油室或输油轨道241中,这样就使得油充满环槽259。当圆筒线圈403断电后,弹簧重新向上推动量油计杆255,再次使环槽259与相应的凹槽377连通,通过分油道261随着变化的交变压力而将润滑油输送到密封的曲轴箱室221中。当圆筒线圈再次通电时,量油计杆再次向下移动,从而又一次使环槽259充满润滑油。
上述结构随着每一次圆筒形线圈通电而运转,将固定量的或计量的润滑油输送到二冲程内燃机的密封曲轴箱室中。当环槽移动与分油道连通而向其供油时,由于相邻曲轴箱室中压力差而产生的气流就将润滑油从量油计杆上吹下,并将其吹入曲轴箱。
可以根据量油计杆往复运动的频率来控制在任一发动机速度下的机油/燃油比,往复运动的频率是由圆筒线圈的通电来控制,而圆筒线圈本身又由电子控制部件88或一供电部分根据燃油流率、节流阀位置或发动机速度其中任何一项因素所确定的频率来控制。
图9至图14所示为另一种润滑油供给系统409的实施例,该润滑油供给系统除了下述不同以外,基本上与图4至图8所示的润滑系统相同。图4至图8所示实施例中所应用的参考数码序号也应用在润滑系统409中相类似的零件上。
与润滑系统209一样,润滑系统409应用了多个块体,即上、中、下块体361、363、365,这些块体安装在曲轴箱底盖17上。但是与润滑系统209中应用的块体不同,润滑系统409中应用的块体是L形的,不是矩形的。另外,在润滑系统409中的块体应用了一种管道系统或管道结构412(特别参阅图12),而不是在下表面上设凹槽377。上述管道结构包括一个主管道414,该主管道与孔373相交或连通,本身又在孔373的一侧与管道416相交或连通,而管道416终端则位于底面375上一个适当的位置,以便使其与曲轴箱底盖17上一个分油道261连通。此外,管道系统412还包括另外一个管道418,管道418基本上与主管道414处在同一平面,而且在主管道414与孔373相交部分另一侧与主管道414相交或连通。管道418本身还与另一管道420相交或连通,通道420伸展至底面375上一个适当位置,以便使其与曲轴箱底盖17上另一分油道261连通。
块体361,363以及365在其相应的孔373的上端设有倒圆面430,以便为量油计杆提供密封配合,每一孔373在其下端处设有第一锪孔442和第二锪孔444,第一锪孔442的直径比孔373的大,第二锪孔444的直径比第一锪孔442的大。
如同在润滑系统209中一样,润滑系统409应用了一量油计杆255,该杆由一组三段杆组成,即上量油计杆325,中量油计杆327以及下量油计杆329,三段杆一起构成量油计杆255。中和下量油计杆327,329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并且每一杆都设有一上部454,该上部总体上处于相配的孔373之外,并且包括一个呈截锥形的过渡辅助部456和一上端辅助部457。每一个中杆327和下杆329还包括一个下部452,该下部通过一连接部与上部454连接,连接部有一倒棱的表面458,并与相配孔373的上边缘处的倒圆表面430互相配合(见图11),以便在它们之间提供密封配合,从而防止或至少最大限度减少气体从密封的曲轴箱室221逸出而进入输油轨道241中,关于这点下面还将作详细说明。每个下部452还包括一环槽259,它与倒棱表面458相隔一段距离,相当于前面已说明过的环槽59和259。另外,下部452在其接近下端处设有另一个环槽又称下环槽460,该下环槽作成能安装开口环或其合适零件(待说明)。
在润滑油供给系统409中,就象在润滑系统209中一样,下量油计杆329的上端顶靠着中量油计杆327的下端,中量油计杆327的上端顶靠着上量油计杆325的下端,这样三个量油计杆325,327和329随着圆筒线圈的致动而协调一致地向上运动,这一点下面还将说明。
润滑系统409还包括将量油计杆正常定位在其下部位置的结构,下部位置是指环槽259通过管道系统412与曲轴箱底盖17中分油道261连通的位置。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但在本结构中,这样的结构还可以用来当量油计杆处于下部位置,环槽259与管道系统412连通时密封量油计杆和孔373,从而防止或者至少最大限度减少气体从密封的曲轴箱室221中逸出而进入输油轨道241中。再具体说,除了孔373上端处的倒圆面430和上下量油计杆部452,454之间的倒棱面458之外,这种结构包括一密封件470(见图10),该密封件可以是O型圈,安放在相连配块体的第一锪孔442中,围绕着下量油计杆部452。由密封件470轴向向外,上述密封结构还包括一垫圈472,该垫圈安放在锪孔444中,围绕下量油计杆部452,并在轴向上与密封件470连接。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一开口环或C型夹环474,后者固定在下环槽460中。处于垫圈472和开口环474之间的,并围绕着下量油计杆部452的是一弹簧件476,该弹簧件可以是一螺旋弹簧,通常将相连配的量油计杆下压,而将相连配的垫圈上顶,这样就可使相连配的量油计杆向下移动,从而使环槽259与连配的管道系统412连通,将油输送到密封的曲轴箱室221中。通过将垫圈472上推,弹簧476推压密封件470,使其与块体和量油计杆呈密封接合。弹簧476还可用来使倒圆面430与倒棱面458呈密封接合。其结果是可以防止,或者至少最大限度减少气体曲轴箱室221中选出而进入输油轨道241中。
上量油计杆325的结构基本与中、下量油计杆327,329相同,只是上量油计杆325的上部的轴向长度很短。另外,上量油计杆325与上块体361之间的密封方式与中、下量油计杆327,329和相连配的块体363,365之间的密封方式相同。
图9至14中所示润滑系统409与图4至8中所示润滑系统不同,也与图1至图3中所示的润滑系统9不同,不同点在于量油计杆顶着弹簧476的作用而向下移动,使环槽259处于输油轨道241中,因此而使环槽259充满油,向下移动是由圆筒线圈401引起的,该线圈周期地由电子控制部件88通电而移动上部454,上部454的作用就如同衔铁一样。圆筒线圈401位于输油轨道241中,也就是说是浸在油液中,这有助于散热,并为上部454和导向套482之间提供润滑,导向套482位于圆筒线圈和上部454之间。圆筒线圈401的构形是相对输油轨道241而设的,以便使油流从输油轨道底部流向顶部不致受到阻碍。
下量油计杆329最好是两件制成,其中一件(相当于上部454)由具有低磁阻的有色金属制成,而另一件(相当于下部452)则由具有良好耐磨性金属,例如不锈钢制成。可以应用任何合宜的技术将两件组合成一体。
润滑系统409不同于润滑系统209还在于输油轨道241的上壁或顶壁246设有开孔让量油计杆从该孔中伸出。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汽化器发动机,也可以应用于燃油喷射式二冲程发动机。

Claims (29)

1.一种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油供给系统,该系统包括:
邻接的基本密封的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曲轴箱室交替地经受高压状态和低压状态,高低压状态出现是不同相的;
一机油供给油路,该油路包括一供油通道,供油通道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连通;
一机油泵;
一机油室,该室作成能容装机油,所述机油室能与所述机油泵连通,以便收集来自该处的机油,还能与所述供油通道连通,以便向其供给机油,并从而向所述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供油;
一机件,该机件独立于所述机油泵运动,并在所述机油室中相对于该机油室有选择地作周期运动,以便在所述机件每一周期中,将一予定量的油供给所述供油通道;
有选择的实现所述机件周期运动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周期运动的结构包括:
一圆筒线圈,运转时可使所述机件沿一个方向移动;
一弹簧件,操作时可使所述机件沿另一方向移动;
一电子控制部件,它与所述圆筒线圈之间为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件在每一循环周期中作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件在每一循环周期中作线性往复运动。
5.一种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油供给系统,该系统包括:
邻接的基本密封的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曲轴箱室交替地经受高压状态和低压状态,高低压状态出现是不同相的;
第一和第二供油通道,它们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连通;
一机油供给油路,该油路包括一机油室,该机油室作成能容装机油,并且其中设有一结构件,该结构件上有一与所述机油室隔离的凹槽,该凹槽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供油通道连通;
一量油计杆,量油计杆上设有凹槽,所述量油计杆由所述机油室支承,以便能在所述结构件中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第一位置指所述杆凹槽处于机油室中,因而槽中充满油液,第二位置指所述杆凹槽处于所述结构件中与所述结构件凹槽连通,从而将杆凹槽中的油液输送到密封的曲轴箱室中;
使量油计杆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使量油计杆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结构包括一导电圆筒线圈,当通电时,该圆筒线圈就运转使所述量油计杆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沿一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使量油计杆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结构包括一弹簧件,它使所述量油计杆沿一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使量油计杆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结构包括一导电圆筒线圈和一弹簧件,所述圆筒线圈通电时,就使所述量油计杆沿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圆筒线圈断电时,所述弹簧件运作,使所述量油计杆沿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供给油路包括一个连通所述机油室的结构,以便将机油输送到所述机油室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机油输送到所述机油室中的结构包括:
一油池;
一机油泵,该机油泵与所述机油室连通以便将机油输送到该室中;
一气体分离器,它与所述机油室连通,以便收集来自该室的回流油液,所述气体分离器包含有一油液收集槽,该收集槽中设有一浮阀件,一分配阀,所述分配阀与所述油池,所述气体分离器的油液收集槽以及与所述机油泵均连通,所述分配阀包括一阀件,该阀件在操作上与所述浮阀件连接,当所述浮阀件所处位置高于给定位置时,该阀件就能移动到第一位置,堵住油流从所述油池流向所述机油泵,而让油流从所述油液收集槽流向所述机油泵,当所述浮阀件所处位置低于给定位置时,该阀件就移动到第二位置,堵住油流从所述油液收集槽流向所述机油泵,而让油流从所述油池流向所述机油泵。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室垂直地安置,包含有一顶部和一底部,所述气体分离器与所述机油室顶部连通,所述机油泵与所述机油室底部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部分地由曲轴箱底盖所构成,所述机油室有一壁,该壁是由所述曲轴箱底盖和固定在所述底盖上的一个机件所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通道伸展到所述壁处,所述结构件位于所述壁上,所述结构件凹槽面对所述壁,并与所述供油通道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多个所述供油通道,多个所述结构件,各所述结构件分别设有所述孔,这些孔互相之间对齐排列的,各所述结构件还分别设有所述凹槽,这些凹槽分别与所述供油通道连通,所述量油计杆包括多个排列成串的杆段,每一杆段都分别处于所述结构件的所述孔中,并且分别设有所述杆凹槽。
15.一种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油供给系统,该系统包括:
多对邻接的基本密封的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这些室沿垂直方向安置,部分地由具有外壁的曲轴箱底盖构成,所述曲轴箱室交替地经受高压状态和低压状态,高低压状态出现是不同相的;
多对第一和第二供油通道,它们与所述多对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分别连通,并伸展到所述壁处;
一机油供给油路,所述油路包括一机油室,该机油室由所述曲轴箱底盖和一固定在所述底盖上的机件所构成,所述机油室沿垂直方向安置,有一顶部和一底部,并作成能容装机油,所述机油室中还设有多个固定在所述壁上的所述结构件,所述结构件上设有孔,这些孔沿垂直方向设置,并排列对齐,所述结构件上还设有凹槽,这些凹槽面对所述壁,分别与所述孔连通,并分别与所述多对第一和第二供油通道连通;
一油池;
一机油泵,该泵与所述机油室底部连通,以便输送油到该室中;
一气体分离器,该气体分离器与所述机油室顶部连通,以便收集来自机油室的回流油液,所述气体分离器包含有一个油液收集槽和一分配阀,该油液收集槽中设有一浮阀件,所述分配阀与所述油池,所述气体分离器的油液收集槽和所述机油泵连通,它还包括一个阀件,该阀件在操作上与所述浮阀件连接,当所述浮阀件所处位置高于一给定位置时,所述阀件就运动到第一位置,堵住油流从所述油池流向所述机油泵,而让油流从所述油液收集槽流向所述机油泵,当所述浮阀件所处位置低于一给定位置时,所述阀件运动到第二位置,堵住油流从所述油液收集槽流向所述机油泵,而让油流从所述油池流向所述机油泵;
一量油计杆,该杆包括有多个呈串联式排列对齐的杆段,各杆段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量油计杆支承在所述机油室中,以便在所述结构件的所述孔中,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第一位置指所述杆凹槽位于所述机油室中,因而该凹槽充满油液,第二位置指所述杆凹槽处于所述结构件中而与结构件凹槽连通,因而将所述杆凹槽中的油液输送到所述密封的曲轴箱室中;
一导电圆筒线圈,该线圈通电时就使所述量油计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一方向移动;
一弹簧件,当所述圆筒线圈断电时,该弹簧件起作用,使所述量油计杆沿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16.一种二冲程内燃机,该内燃机包括:
一个第一曲轴箱;
一个第二曲轴箱;
一个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曲轴箱的脉动通道;
一个设有进口和出口的机油泵;
一个机油室,该机油室与所述脉动通道隔开,连通所述机油泵的出口和进口,以便连续地从所述机油泵出口处收集排放出来的油液,以及将多余的油液回送到所述机油室的进口处;
一计量通道,该通道设置在从所述机油室到所述脉动通道之间;
一量油计杆,该杆伸入到所述计量通道中,所述量油计杆上设有凹槽,该量油计杆可在收集油液位置和输给油液位置之间运动,收集油液位置指所述杆凹槽与所述机油室相通,因而该凹槽中收容了一定量的油液,输给油液位置指所述杆凹槽与所述脉动通道连通,从而将所述凹槽中油液输送到所述脉动通道中;
使所述量油计杆在所述收集位置和所述输给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二冲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包括一弹簧件和一圆筒形线圈,所述弹簧件将所述量油计杆沿一方向推向收集位置或输给位置中一个位置,而所述圆筒线圈使所述量油计杆顶住所述弹簧件作用而沿与上述方向相反方向移动,并且移动到收集位置和输给位置中另一个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二冲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一个设于所述量油计杆上的径向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二冲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量油计杆包括一外表面,所述凹槽为一在所述外表面上的环形凹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二冲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量油计杆相对于所述机油室呈横向伸展。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二冲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该内燃机还包括:
一油池;
一气体分离器,它与所述机油室连通,以便收集来自所述机油室的多余回流油液,所述气体分离器包括一油液收集槽,该槽中设有一浮阀件和一分配阀,该分配阀与所述油池、所述气体分离器的油液收集槽、以及与所述机油泵连通,所述分配阀包括一阀件,该阀件在操作上与所述浮阀件连接,当浮阀件所处位置高于一给定位置时,所述阀件就移动到第一位置,堵住油流从所述油池流向所述机油泵,而让油流从所述油液收集槽流向所述机油泵,当所述浮阀件所处位置低于一给定值时,所述阀件就移动到第二位置,堵住油流从所述收集槽流向所述机油泵,而让油流从所述油池流向所述机油泵;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室沿垂直方向安置,包括一顶部和一底部,所述气体分离器与所述机油室顶部连通,所述机油泵与所述机油室底部连通。
23.一种内燃机,它包括:
一曲轴箱,该曲轴箱支承垂直安置的曲轴,并构成一对邻接的基本密封的曲轴箱室,该曲轴箱室部分地由一曲轴箱底盖所形成,所述曲轴箱底盖上有垂直伸展的供油渠道;
一对位于所述供油渠道中的凸块,所述凸块沿垂直方向互相隔开的设置,各凸块上设有孔,各孔在垂直方向上对齐排列;
一对沿水平方向伸展的供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互相连通,并分别与所述一对曲轴箱室连通,还分别与所述一对孔相交;
一量油计杆,该杆穿过所述凸块上所述孔,在油液收集位置和油液输给位置之间沿轴向运动,所述量油计杆上还设有一对沿轴向隔开的环槽,当所述量油计杆处于油液收集位置时,所述环槽位于所述供油渠道中,当所述量油计杆处于油液输给位置时,所述环槽分别位于所述供油通道中;
使所述量油计杆在所述收集位置和所述输给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该结构包括一弹簧体和一圆筒线圈,所述弹簧将所述量油计杆沿某一方向推向所述收集位置和所述输给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当所述圆筒线圈通电时它使所述量油计杆顶住弹簧件的作用沿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到所述收集位置和所述输给位置中另一个位置;
一油槽;
一机油泵,该泵有一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油槽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供油渠道连,所述机油泵还有一管道,该管道连通所述供油渠道,在所述进口上游处连通所述泵。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还包括:
多对密封的曲轴箱室;
多对所述供油通道,该通道分别与所述密封的曲轴箱室连通;
多个所述凸块以及多个凸块孔,这些孔对齐排列,分别与所述供油通道连通;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量油计杆包括多对所述凹槽,当所述量油计杆处于所述收集位置时,所述凹槽与所述供油渠道连通,当所述量油计杆处于所述输给位置时,所述凹槽分别与所述供油通道连通。
25.一种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油供给系统,该系统包括:
一对邻接的基本密封的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所述曲轴箱室交替地经受高压状态和低压状态,高低压状态出现是不同相的;
一机油供给油路,该油路包括一供油通道,供油通道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连通;
一机油泵;
一机油室,该室作成能容装机油,所述机油室能与所述机油泵连通,以便收集来自该泵的机油,还能与所述供油通道连通,以便向其供给机油,并从而向所述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供油;
一机件,该机件有一供油空间,能独立于所述机油泵运动,并在所述机油室中相对于该机油室和供油通道以及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有选择地作周期运动,第一位置指所述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基本上互相密封,第二位置指所述曲轴箱室互相连通;
有选择地实现所述机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作周期运动的结构。
26.一种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油供给系统,该系统包括:
邻接的基本密封的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曲轴箱室交替地经受高压状态和低压状态,高低压状态出现是不同相的;
一机油供给油路,它包括一供油通道,所述通道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连通;
一机油泵;
一机油室,该机油室作成能容装机油,
一机件,该机件有一供油空间,能独立于所述机油泵运动,并在所述机油室中相对于该机油室和所述供油通道以及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有选择地作周期运动,第一位置指所述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基本上互相密封,所述供油空间处于所述机油室中,因而所述空间充注了一予定量的油液,第二位置指所述曲轴箱室互相连通,所述供油空间与所述供油通道连通,从而使得每一周期中将一予定量的油液供给到所述供油通道中;
有选择的实现所述机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作周期运动的结构。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曲轴箱室是在曲轴箱底盖上形成的,所述底盖至少部分地构成所述机油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通道包括一管道系统,该管道系统在所述机油室中的一个零件上形成,该零件固定在所述曲轴箱底盖上,并有一孔,该孔具有轴向隔开的第一和第二端,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当所述机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密封住所述零件和所述机件的结构,所述孔的一端有一倒圆,所述孔的另一端设有轴向邻接的第一和第二锪孔,所述机件上有一倒棱面,当所述机件处于第二位置时,该倒棱面用来与所述倒圆形成密封配合,在所述第一锪孔中围绕着所述机件设置了一密封件,在所述第二锪孔中围绕着所述机件设置了一垫圈,该垫圈在轴向上与所述密封件接触,在所述机件上与所述垫圈相隔处设有一定位件,围绕着所述机件还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顶着所述垫圈和所述定位件,从而把所述机件推向所述第二位置,并从而使所述倒圆和所述倒棱面之间形成密封配合,也使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零件和所述机件形成密封配合。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对所述第一和第二曲轴箱室,该曲轴箱室在曲轴箱底盖上形成;多个在所述曲轴箱底盖上形成的供油通道;多个所述机件,这些机件处于所述机油室中,并头尾相接地配合在一起;多个零件,该零件固定在所述曲轴箱底盖上,并各自设有孔,这些孔在轴向上对齐排列,并分别安装所述机件;一管道系统,该系统与所述孔相交,并且是相对应的所述供油通道的一部分。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机件运动的结构包括多个弹簧件,所述弹簧件分别推压所述机件到第二位置,从而使所述供油空间与所述管道系统一个相配的管道连通;一个筒形线圈,该线圈移动所述机件中之一,从而使所有所述机件顶住所述弹簧件作用而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这样就使所述供油空间位于所述机油室中。
CN96107198.2A 1995-07-25 1996-07-25 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系统 Pending CN11413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07,051 1995-07-25
US08/507,051 US5632241A (en) 1995-07-25 1995-07-25 Oil lubricating system for a two-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385A true CN1141385A (zh) 1997-01-29

Family

ID=24017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7198.2A Pending CN1141385A (zh) 1995-07-25 1996-07-25 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632241A (zh)
EP (1) EP0756070A3 (zh)
JP (1) JPH0941932A (zh)
CN (1) CN1141385A (zh)
AU (1) AU694646B2 (zh)
CA (1) CA21774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2421A (en) * 1998-06-05 2000-01-11 Brunswick Corpora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improved lubrication system
US6390033B1 (en) * 1999-11-03 2002-05-21 Bombardier Motor Corporation Of America Oiling system
US7410398B2 (en) * 2004-02-06 2008-08-12 Brp Us Inc. Engine mounted oil tank
US20060117650A1 (en) * 2004-12-03 2006-06-08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Single use two-cycle oil packets and method therefor
US7891524B1 (en) 2006-05-26 2011-02-22 Precise Mix, LLC Fuel and oil mixing device
US8157132B1 (en) 2007-04-27 2012-04-17 Johnson R Scott Fuel and oil mixing device
JP5086202B2 (ja) * 2008-07-31 2012-1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59594A (en) * 1946-01-02 1949-01-18 Chris Craft Corp Manifold for two-cycle crankcase compression engines
JPS5941415A (ja) * 1982-08-31 1984-03-07 Nippon Kokan Kk <Nkk> 高クロム鋼の脱炭法
US4471728A (en) * 1983-05-09 1984-09-18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Pressure-controlled stroke limiter
US4599979A (en) * 1984-08-09 1986-07-15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Upper crankshaft bearing lubrication system for two-cycle engine
FR2606073A1 (fr) * 1986-10-14 1988-05-06 Orbital Eng Pty Systeme de graissage perfectionne et pompe pour des moteurs a combustion interne
US4904163A (en) * 1987-10-30 1990-02-27 Nippondenso Co., Ltd. Oil regulating pump for lubricating engine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reof
FR2641338A1 (fr) * 1988-12-30 1990-07-06 Peugeot Motocycles Pompe a faible debit notamment pour le graissage d'un moteur a deux temps
JP2716184B2 (ja) * 1989-02-01 1998-02-1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送油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5215164A (en) * 1989-04-20 1993-06-01 Sanshi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ng device for four stroke outboard motor
US4926814A (en) * 1989-07-12 1990-05-22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Crankcase breather and lubrication oil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821781B2 (ja) 1989-11-07 1998-11-05 ヤンマーディーゼル株式会社 直接噴射式ディーゼル機関の燃焼室
JPH0794803B2 (ja) * 1990-08-01 1995-10-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水平シリンダを備えるエンジンの潤滑油路構造及びそのエンジンを搭載してなる船外機
US5193500A (en) * 1991-02-11 1993-03-16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Oil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4272415A (ja) * 1991-02-26 1992-09-29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JP2998246B2 (ja) * 1991-03-20 2000-01-1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JP3034633B2 (ja) * 1991-04-12 2000-04-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DE69214185T2 (de) * 1991-04-12 1997-02-20 Yamaha Motor Co Ltd Verfahren zur Schmierung einer Zweitakt-Brennkraftmaschine und Schmierölzufuhrsystem
JP3172954B2 (ja) * 1991-11-22 2001-06-0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US5355851A (en) * 1992-02-10 1994-10-1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ng oil supplying system for two cycle engine
JP3124818B2 (ja) * 1992-02-15 2001-01-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WO2013143131A1 (en) 2012-03-30 2013-10-03 Nokia Corporation User interfaces,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941932A (ja) 1997-02-10
AU5232096A (en) 1997-01-30
CA2177434A1 (en) 1997-01-26
EP0756070A3 (en) 1997-08-13
EP0756070A2 (en) 1997-01-29
US5632241A (en) 1997-05-27
AU694646B2 (en) 1998-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097A (zh) 改进了内部润滑系统的旋转斜盘型制冷压缩机
CN1536216A (zh) 燃料供给泵
CN101050837A (zh) 改进现有润滑系统的性能的方法
US20040136837A1 (en) High-pressure pump, in particular for a common-rail injection system
CN1141385A (zh) 用于二冲程内燃机的润滑系统
CN101749073A (zh) 气缸润滑系统以及具有气缸润滑装置的往复式活塞内燃机
CN1079890C (zh) 发动机润滑系统
CN1202351C (zh) 润滑油泵机组
CN1196851C (zh) V型内燃机
CN1924305A (zh) 内燃机
CN100343493C (zh) 二循环发动机
CN1729360A (zh) 用于内燃机燃料喷射装置的高压泵
CN1637281A (zh) 活塞式压缩机
CN1351221A (zh) 发动机阀体工作的结构
CN1540153A (zh) 气缸盖结构
CN1356453A (zh) 发动机端盖的结构
CN100378302C (zh) 四冲程发动机
CN101008340A (zh) 机具
CN1089401C (zh) 内燃机的液压致动的燃料泵的操作方法
CN103443482B (zh) 曲轴
CN1300449C (zh) 二循环发动机
CN1714236A (zh) 燃料供给用泵
CN1289797C (zh) Ohv型发动机
CN1058827A (zh) 矩形活塞往复双向作用曲柄圆滑块式内燃机
CN100337014C (zh) 往复活塞式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