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2482B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2482B
CN114122482B CN202110943251.3A CN202110943251A CN114122482B CN 114122482 B CN114122482 B CN 114122482B CN 202110943251 A CN202110943251 A CN 202110943251A CN 114122482 B CN114122482 B CN 1141224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late
plate
power storage
partition wall
plat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32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2482A (zh
Inventor
滨冈贤志
井上拓
饭田纯一
大井手龙二
森冈怜史
奥村素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22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2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01M10/0418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with bipolar electr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01G11/12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4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adjusting or protecting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2Fixing or assembl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in a housing, e.g. mounting electrodes, current collectors or terminal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63Cells or batteries with horizontal or inclin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81Compression means other than 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24Alkaline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34Gastight accumulators
    • H01M10/345Gastight metal hydride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01M10/6555Rods or plates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01M10/6557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4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e.g. mixed connections
    • H01M50/51Connection only in s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48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01M50/555Window-shaped termin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9Bipolar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24Electrodes for alkaline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21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522In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蓄电装置,具备蓄电模块和导电板。蓄电模块具有电极层叠体,电极层叠体具有在第1方向上相互层叠的多个集电板。正极终端电极、负极终端电极以及双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具有包含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槽的活性物质层,该槽在从第1方向观看时在与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延伸。导电板具有包含在第1方向上凹陷并且在第2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凹部的外表面,配置在电极层叠体的层叠端的集电板具有与导电板的外表面接触的露出面,露出面具有在第1方向上与活性物质层重叠的多个凸部,该凸部在第1方向上突出并且在第3方向上延伸。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蓄电模块,已知具备在集电体的一个面形成有正极层、在集电体的另一面形成有负极层的双极电极的电池模块。在日本专利第502881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电池模块,上述电池模块具备:具有层叠的多个双极电极的多个双极电池;以及夹着并保持该多个双极电池的一对保持板。
发明内容
在使用上述那样的蓄电模块来制造电池组的情况下,有时会在相邻的蓄电模块彼此之间配置导电板等。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会由于对上述电池组从外部施加冲击,导致蓄电模块与导电板的位置相互偏移。由此,当蓄电模块与导电板的接触面积降低时,上述电池组的电池特性有可能会降低。
本公开的一方面的目的是,在层叠有蓄电模块与导电板的蓄电装置中,抑制由蓄电模块与导电板的位置偏移引起的电池特性的降低。
本公开的一方面的蓄电装置是具备蓄电模块和在第1方向上层叠于蓄电模块的导电板,蓄电模块和导电板受到沿着第1方向的约束载荷的蓄电装置。蓄电模块具有:电极层叠体,其具有在第1方向上相互层叠的多个集电板;以及封闭体,其以包围电极层叠体的侧面的方式设置,多个集电板具有:第1集电板,其包含于负极终端电极;第2集电板,其包含于正极终端电极;以及第3集电板,其包含于设置在负极终端电极和正极终端电极之间的双极电极,正极终端电极、负极终端电极以及双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具有包含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槽的活性物质层,多个槽中的每一个槽在从第1方向观看时在与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延伸,导电板具有包含在第1方向上凹陷并且在第2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凹部的外表面,配置在电极层叠体的层叠端的集电板具有从封闭体露出并且与导电板的外表面接触的露出面,露出面具有在第1方向上与活性物质层重叠的多个凸部,多个凸部在第1方向上突出并且在第3方向上延伸。
在该蓄电装置中,导电板在第1方向上层叠于蓄电模块,并且具有包含在第2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凹部的外表面。另外,配置在电极层叠体的层叠端的集电板具有与导电板的上述外表面接触的露出面。该露出面具有在第1方向上突出并且在第3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凸部。因此,外表面所包含的多个凹部与露出面所包含的多个凸部在从第1方向观看时是相互交叉的。由此,例如在蓄电装置发生了振动时,由于多个凹部与多个凸部相互碰撞,而产生良好的摩擦力。因而,即使在从外部对蓄电装置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导电板也不易相对于蓄电模块滑动。因而,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能提供一种能抑制由蓄电模块与导电板的位置偏移引起的电池特性的降低的蓄电装置。
也可以是,导电板是导电材料的挤压成形体,多个凹部包含设置于外表面并且沿着导电材料的挤压方向延伸的凹陷。在这种情况下,外表面的粗糙度变大,因此,外表面与露出面的摩擦力变高。
也可以是,导电板具有:第1主板部,其具有外表面;第2主板部,其在第1方向上与第1主板部重叠;以及多个分隔壁部,其从第2方向上的外表面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在第3方向上排列,并且将第1主板部和第2主板部相连,利用第1主板部、第2主板部以及多个分隔壁部而设置出多个贯通孔,多个凹部中的每一个凹部在第1方向上与多个分隔壁部不重叠,包含第1主板部中的、位于多个分隔壁部所包含的相邻的2个分隔壁部之间的挠曲部,挠曲部在第1方向上朝向第2主板部挠曲。在这种情况下,各挠曲部以与对应的贯通孔重叠的方式设置。例如,在将各贯通孔设为用于冷却用流体的流路的情况下,与多个凸部的延伸方向和多个凹部的延伸方向对齐时相比较,各流路与凸部接触的面积的不均变小。因此,能减少各贯通孔的冷却性能的不均。
也可以是,外表面还包含设置于外表面并且与多个凹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凹部交叉的第2凹陷,导电板具有:第1主板部,其具有外表面;第2主板部,其在第1方向上与第1主板部重叠;以及多个分隔壁部,其从第2方向上的外表面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在第3方向上排列,并且将第1主板部和第2主板部相连,利用第1主板部、第2主板部以及多个分隔壁部而设置出多个贯通孔,多个凹部中的每一个凹部在第1方向上与多个分隔壁部不重叠,包含第1主板部中的、位于多个分隔壁部所包含的相邻的2个分隔壁部之间的挠曲部,挠曲部在第1方向上朝向第2主板部挠曲。在这种情况下,外表面的粗糙度变大,因此,外表面与露出面的摩擦力变高。而且,各挠曲部以与对应的贯通孔重叠的方式设置。例如,在将各贯通孔设为用于冷却用流体的流路的情况下,与多个凸部的延伸方向和多个凹部的延伸方向对齐时相比较,各流路与露出面接触的面积的不均变小。因此,能减少各贯通孔的冷却性能的不均。
也可以是,上述蓄电装置还具备别的蓄电模块,上述别的蓄电模块在第1方向上隔着导电板位于与蓄电模块相反的一侧,并且与第2主板部接触,在从第2方向观看时,多个贯通孔从蓄电模块的封闭体与别的蓄电模块所包含的别的封闭体的间隙露出,第1方向上的贯通孔的一端到另一端的直径为第1方向上的间隙的间隔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冷却用流体经由封闭体与别的封闭体的间隙流向贯通孔时,能减少该间隙与贯通孔之间的冷却用流体的压力损失。
也可以是,露出面为粗糙化面。在这种情况下,露出面的粗糙度变大,因此,露出面与外表面的摩擦力变高。
也可以是,具有露出面的集电板是第1集电板或第2集电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蓄电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示出蓄电模块的内部构成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双极电极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示出蓄电模块和蓄电模块上的导电板的俯视图。
图5A和图5B是导电板的板状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沿着图5A所示的VI-VI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将模块层叠体的一部分放大的概略截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设置密封构件的位置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蓄电模块的一部分和导电板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一方面的实施方式。在附图的说明中,针对相同或同等的要素使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图1所示的蓄电装置1例如用作叉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动汽车等各种车辆的电池。蓄电装置1具备:模块层叠体2,其包含层叠的多个蓄电模块4;以及约束构件3,其对模块层叠体2在模块层叠体2的层叠方向上附加约束载荷。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模块层叠体2的层叠方向设为Z方向(第1方向),将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第3方向)和Y方向(第2方向)。
模块层叠体2包含:蓄电模块4、层叠配置于蓄电模块4的导电板5、检测元件70(参照图4)以及密封构件80(参照图8)。检测元件70和密封构件80将后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层叠体2包含多个蓄电模块4和多个导电板5。蓄电模块4的数量例如是5,导电板5的数量例如是4。蓄电模块4是双极电池,在从Z方向观看时呈矩形形状。蓄电模块4例如是镍氢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或双电层电容器。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蓄电模块4,例示镍氢二次电池。
多个蓄电模块4隔着导电板5沿着Z方向层叠,在Z方向上以串联的方式被电连接。导电板5例如是包括金属等导电材料的板状构件。作为导电板5的材料,例如可列举铝。在导电板5的表面,可以形成有例如镍等的镀敷层。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从Z方向观看时的导电板5的面积小于蓄电模块4的面积,但不限于此。例如,从提高散热性的观点出发,导电板5的面积可以与蓄电模块4的面积相同,也可以比蓄电模块4的面积大。
多个导电板5由配置于在Z方向上相邻的蓄电模块4之间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导电板5A、以及位于模块层叠体2的层叠端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导电板5B构成。相互相邻的蓄电模块4彼此经由导电板5A被电连接。在导电板5B的外侧配置有绝缘板B。在一方导电板5B连接有负极端子7,在另一方导电板5B连接有正极端子6。正极端子6和负极端子7分别例如从导电板5B的缘部在X方向上被引出。
在配置于蓄电模块4之间的导电板5A的内部,设置有使空气等冷却用流体F(参照图4、图5A以及图5B)流通的多个贯通孔(流路)5a。多个贯通孔5a构成用于冷却蓄电模块4的冷却机构。导电板5A具有将相互相邻的蓄电模块4彼此电连接的作为连接构件的功能。而且,导电板5A具有将来自蓄电模块4的热散热的作为散热板的功能。具体地说,导电板5A通过将从蓄电模块4传递来的热传递到经过多个贯通孔5a的冷却用流体F而表现出作为散热板的功能。
约束构件3由在Z方向上夹着模块层叠体2的一对端板8和将端板8彼此紧固的紧固螺栓9及螺母10构成。端板8是在从Z方向观看时呈矩形形状,并且具有比蓄电模块4、导电板5以及导电板5B的面积大一圈的面积的导电性板状构件。在端板8与导电板5B之间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板B。通过该绝缘板B,端板8与导电板5B之间被绝缘。
在端板8的缘部,在比模块层叠体2靠外侧的位置设置有插通孔8a。紧固螺栓9从一方端板8的插通孔8a向另一方端板8的插通孔8a穿过。螺母10螺合到从另一方端板8的插通孔8a突出的紧固螺栓9的顶端部分。由此,蓄电模块4、导电板5A以及导电板5B被端板8夹持,作为模块层叠体2实现单元化。另外,对模块层叠体2(即,蓄电模块4和导电板5)在Z方向上附加有约束载荷。
接着,详细地说明蓄电模块4的构成。图2是示出蓄电模块的内部构成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蓄电模块4具备电极层叠体11和将电极层叠体11封闭的树脂制的封闭体12。蓄电模块4例如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Z方向观看时,沿着X方向的蓄电模块4的尺寸比沿着Y方向的蓄电模块4的尺寸长。
电极层叠体11包含隔着隔离物13在层叠方向上相互层叠的多个电极、以及配置于电极层叠体11的层叠端的集电板20A、20B。多个电极包含多个双极电极14的层叠体、负极终端电极18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多个双极电极14的层叠体设置在负极终端电极18与正极终端电极19之间。
双极电极14具有:集电板15(第3集电板),其包含一个面15a及与一个面15a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15b;正极16,其设置于一个面15a;以及负极17,其设置于另一面15b。正极16是通过将正极活性物质涂敷到集电板15而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17是通过将负极活性物质涂敷到集电板15而形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在电极层叠体11中,一个双极电极14的正极16与隔着隔离物13在Z方向的一侧相邻的别的双极电极14的负极17相对。在电极层叠体11中,一个双极电极14的负极17与隔着隔离物13在Z方向的另一侧相邻的别的双极电极14的正极16相对。
图3是示出双极电极的概略立体图。如图3所示,在集电板15的一个面15a上设置有正极16。正极16包含在Y方向上排列并且在X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槽16a。多个槽16a中的每一个槽16a从X方向上的集电板15的一端侧延伸到另一端侧,成为电解液的流路。槽16a可以按直线状延伸,也可以按波浪线状延伸,还可以按曲线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槽16a各自的底由集电板15的一个面15a形成。因此,构成正极16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被多个槽16a分为3个,但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从电解液向蓄电模块4注液的精度等观点出发,正极活性物质层也可以在一个面15a上被分为5个以上。或者,多个槽16a各自的底也可以由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正极16具有由多个槽16a划分的多个区域。通过设置这种正极16,在集电板的一个面15a上会沿着Y方向形成由正极16导致的凹凸。在从Z方向观看时,多个双极电极14各自的正极16的位置相同或者大致相同。正极16在Z方向上与负极17完全重叠。
负极终端电极18具有集电板15(第1集电板)和设置于集电板15的另一面15b的负极17。设置于负极终端电极18的负极17的形状和数量等于设置于双极电极14的负极17的形状和数量。负极终端电极18以另一面15b朝向电极层叠体11中的Z方向的中央侧的方式配置于Z方向的一端侧。在负极终端电极18的集电板15的一个面15a还层叠有集电板20A,并经由该集电板20A电连接到与蓄电模块4相邻的一方导电板5(参照图1)。设置于负极终端电极18的集电板15的另一面15b的负极17隔着隔离物13与Z方向的一端的双极电极14的正极16相对。
正极终端电极19具有集电板15(第2集电板)和设置于集电板15的一个面15a的正极16。设置于正极终端电极19的正极16的形状等于设置于双极电极14的正极16的形状。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正极终端电极19的正极16具有多个槽16a和被分为多个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终端电极19以一个面15a朝向电极层叠体11的Z方向的中央侧的方式配置于Z方向的另一端侧。在正极终端电极19的集电板15的另一面15b还层叠有集电板20B,并经由该集电板20B电连接到与蓄电模块4相邻的另一方导电板5(参照图1)。设置于正极终端电极19的集电板15的一个面15a的正极16隔着隔离物13与Z方向的另一端的双极电极14的负极17相对。
集电板15例如是镍板或镀镍钢板等金属板。作为一个例子,集电板15是包括镍的矩形金属箔。各集电板15均是电极层叠体11所包含的集电板中的一个。集电板15的缘部15c呈矩形框状,是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的未涂敷区域。作为构成正极16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可列举氢氧化镍。作为构成负极17的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可列举储氢合金。在本实施方式中,集电板15的另一面15b中的负极17的形成区域比集电板15的一个面15a中的正极16的形成区域大一圈。电极层叠体11具有在层叠方向上相互层叠的多个集电板15、20A、20B。
隔离物13是不仅将相对的正极16与负极17隔开来防止由两极的接触引起的短路而且使电荷载体通过的构件,例如形成为片状。作为隔离物13,可例示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系树脂的多孔质膜、包括聚丙烯、甲基纤维素等的纺织布或无纺布等。隔离物13也可以是由偏氟乙烯(vinylidene fluoride)树脂化合物进行了加强的隔离物。此外,隔离物13不限于片状,也可以使用袋状的隔离物。
集电板20A、20B是与集电板15实质相同的构件,例如是镍板或镀镍钢板等金属板。集电板20A、20B均是电极层叠体11所包含的集电板中的一个。作为一个例子,集电板20A、20B是包括镍的矩形金属箔。集电板20A、20B是在一个面20a和另一面20b中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任何一者的未涂敷电极。
集电板20A(第4集电板)是位于电极层叠体11的一个层叠端的集电体。换言之,集电板20A构成电极层叠体11的一端部。通过集电板20A,负极终端电极18成为沿着Z方向配置在集电板20A与双极电极14之间的状态。集电板20B位于电极层叠体11的另一个层叠端。通过集电板20B,正极终端电极19成为沿着Z方向配置在集电板20B与双极电极14之间的状态。
封闭体12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在整体上形成为矩形筒状。封闭体12以包围电极层叠体11的侧面11a的方式设置。封闭体12在侧面11a中保持着缘部15c。封闭体12具有:框状的多个第1封闭部21(多个框体),其分别设置于电极层叠体11所包含的集电板的缘部(即,集电板15的缘部15c和集电板20A、20B的缘部20c);以及第2封闭部22,其沿着侧面11a从外侧包围第1封闭部21,与第1封闭部21中的每一个第1封闭部21结合。第1封闭部21和第2封闭部22例如由具有耐碱性的绝缘性树脂构成。该树脂例如是聚丙烯(PP)、聚苯硫醚(PPS)、改性聚苯醚(改性PPE)等。
第1封闭部21在集电板15的缘部15c或集电板20A、20B的缘部20c的整周上连续地设置,从Z方向观看时呈矩形框状。第1封闭部21例如通过超声波或热而熔接到集电板15的缘部15c或集电板20A、20B的缘部20c并被气密地接合。第1封闭部21包含:外侧部分21a,其比集电板15或集电板20A、20B的边缘向外侧伸出;以及内侧部分21b,其位于比集电板15或集电板20A、20B的边缘靠内侧的位置。在第1封闭部21的外侧部分21a的顶端部(外缘部)设置有熔接层23。第1封闭部21经由熔接层23接合到第2封闭部22。熔接层23例如是通过热板熔接、超声波熔接、红外线熔接等各种熔接方法熔融后的第1封闭部21的顶端部彼此被相互结合而形成的。
多个第1封闭部21具有:多个第1封闭部21A,其设置于双极电极14和正极终端电极19;第1封闭部21B,其设置于负极终端电极18;第1封闭部21C,其设置于集电板20A;以及第1封闭部21D、21E,其设置于集电板20B。
第1封闭部21A接合到双极电极14和正极终端电极19的集电板15的一个面15a。第1封闭部21A的内侧部分21b位于在Z方向上相互相邻的集电板15的缘部15c彼此之间。从Z方向观看时,集电板15的一个面15a中的缘部15c与第1封闭部21A重叠的区域成为集电板15与第1封闭部21A的结合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封闭部21A具有通过1张膜被折叠为两个而形成的二层结构。与第2封闭部22接合的第1封闭部21A的外缘部是膜的折回部(弯曲部)。构成第1封闭部21A的第一层的膜接合到一个面15a。第二层的膜的内缘位于比第一层的膜的内缘靠外侧的位置,形成了载置隔离物13的台阶部。第二层的膜的内缘位于比集电板15的边缘靠内侧的位置。
第1封闭部21B接合到负极终端电极18的集电板15的一个面15a。第1封闭部21B的内侧部分21b位于在Z方向上相互相邻的负极终端电极18的集电板15的缘部15c与集电板20A的缘部20c之间。集电板15的一个面15a中的缘部15c与第1封闭部21B的内侧部分21b重叠的区域成为集电板15与第1封闭部21B的结合区域。第1封闭部21B还接合到集电板20A的另一面20b。集电板20A的另一面20b中的缘部20c与第1封闭部21B重叠的区域成为集电板20A与第1封闭部21B的结合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封闭部21B还接合到集电板20A的另一面20b中的缘部20c。
第1封闭部21C接合到集电板20A的一个面20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封闭部21C位于多个第1封闭部21中的、Z方向的最一端侧。集电板20A的一个面20a中的缘部20c与第1封闭部21C重叠的区域成为集电板20A与第1封闭部21C的结合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2封闭部22接合的第1封闭部21B、21C的外缘部彼此是连续的。即,第1封闭部21B、21C是通过将1张膜夹着集电板20A的缘部20c折叠为两个而形成的。第1封闭部21B、21C的外缘部是膜的折回部(弯曲部)。构成第1封闭部21B、21C的膜在集电板20A的一个面20a和另一面20b中均与缘部20c接合。通过这样将集电板20A的两面与第1封闭部21B、21C接合,能抑制由所谓的碱蠕变(alkali creep)现象导致的电解液的渗出。
第1封闭部21D接合到集电板20B的一个面20a。第1封闭部21D的内侧部分21b位于在Z方向上相互相邻的正极终端电极19的集电板15的缘部15c与集电板20B的缘部20c之间。集电板20B的一个面20a中的缘部20c与第1封闭部21D重叠的区域成为集电板20B与第1封闭部21D的结合区域。
第1封闭部21E配置于集电板20B的另一面20b中的缘部20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封闭部21E位于多个第1封闭部21中的、Z方向的最另一端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封闭部21E没有接合到集电板20B。
位于层叠端的集电板20A具有从第1封闭部21露出的露出面20d。在本实施方式中,集电板20A的一个面20a的中央区域相当于从第1封闭部21C露出的露出面20d。集电板20B的另一面20b具有从第1封闭部21E露出的露出面20d。露出面20d具有与导电板5的一个面5f(参照图4)接触(抵接)并被电连接的接触区域、以及与导电板5不接触(抵接)的非接触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到第2封闭部22的第1封闭部21D、21E的外缘部彼此是连续的。即,第1封闭部21D、21E是通过将1张膜夹着集电板20B的缘部20c折叠为两个而形成的。第1封闭部21D、21E的外缘部是膜的折回部(弯曲部)。构成第1封闭部21D、21E的膜在集电板20B的一个面20a中与缘部20c接合。
集电板20A、20B各自与在Z方向上设置于双极电极14和正极终端电极19中的每一电极的正极16重叠。另外,如上所述,在电极层叠体11中,电极层叠体11的上述中央区域与其周围的区域相比向Z方向鼓出。此时,在集电板20A、20B中的至少一个集电板的露出面20d,会设置有由在Z方向上层叠的正极16导致的凹凸。即,集电板20A的露出面20d和集电板20B的露出面20d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在X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正极活性物质层重叠的多个凸部91(参照图9)。多个凸部91是设置于露出面20d的凹凸(第1凹凸)的一部分,向Z方向突出,并在Y方向上排列且相互分开。沿着Z方向的各凸部91的突出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是正极16的厚度以上。
在结合区域中,集电板15、20A、20B的表面是被粗糙面化的。被粗糙面化的区域可以仅是结合区域,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集电板15的一个面15a整体被粗糙面化。另外,集电板20A的一个面20a和另一面20b整体被粗糙面化。另外,集电板20B的一个面20a整体被粗糙面化。例如,集电板20A的一个面20a所包含的露出面20d可以通过形成多个突起状镀敷体而被粗糙面化,也可以通过实施摩擦处理等而被粗糙面化。因此,在露出面20d,除了设置有由凸部91导致的凹凸以外,还设置有由上述多个突起状镀敷体导致的凹凸。
集电板20A的粗糙面化例如能通过对集电板进行电解镀敷处理而在其表面形成多个细微突起来实现。通过在结合区域形成多个细微突起,从而在结合区域内的集电板15A、20A、20B中的每一个集电板与第1封闭部21的接合界面,在接合工序中成为了熔融状态的树脂会进入通过粗糙面化形成的多个细微突起之间。然后,在该树脂保持进入到多个细微突起之间的状态下,树脂冷却并凝固。因此,会发挥锚定效果而抑制树脂制的第1封闭部21从集电板15A、20A、20B中的每一个集电板剥离。由此,能使集电板15、20A、20B与第1封闭部21之间的粘结强度提高。粗糙面化时形成的突起例如具有从基端侧去往顶端侧而顶端变粗的形状。由此,相邻的突起之间的截面形状成为底切(undercut)形状,能提高锚定效果。而且,露出面20d的接触区域20e与该接触区域20e所接触的导电板5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例如,集电板20A的露出面20d与导电板5的静止摩擦系数成为约0.5或其以上。
第2封闭部22以包围电极层叠体11的侧面11a的方式设置于电极层叠体11和第1封闭部21的外侧,构成了蓄电模块4的外壁(箱体)。第2封闭部22例如通过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来形成,沿着Z方向在电极层叠体1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第2封闭部22呈以Z方向为轴向而延伸的矩形框状。第2封闭部22例如与通过注射模塑成形时的热而熔融后的第1封闭部21的一部分相溶并被一体化。
封闭体12在相邻的电极之间形成内部空间V并且将内部空间V封闭。更具体地说,第2封闭部22与第1封闭部21一起将沿着Z方向相互相邻的双极电极14之间、沿着Z方向相互相邻的负极终端电极18与双极电极14之间、以及沿着Z方向相互相邻的正极终端电极19与双极电极14之间分别封闭。由此,在相邻的双极电极14之间、负极终端电极18与双极电极14之间、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与双极电极14之间形成有分别被气密地分隔的内部空间V。在该内部空间V,例如收纳有包含氢氧化钾水溶液等碱性溶液的电解液(未图示)。电解液浸入到隔离物13、正极16以及负极17内。封闭体12也将集电板20A与负极终端电极18之间、以及集电板20B与正极终端电极19之间分别封闭。
接着,说明前述的导电板5的详细构成。图4是示出蓄电模块4和蓄电模块4上的导电板5A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导电板5A在从Z方向观看时(即俯视时)呈具有比蓄电模块4的平面形状小一圈的面积的矩形形状。导电板5A位于第2封闭部22的框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板5A呈包含一对长边5b及长边5c和一对短边5d及短边5e的长方形形状。一对长边5b及长边5c沿着X方向延伸,并在Y方向上相互相对。一对短边5d及短边5e沿着Y方向延伸,并在X方向上相互相对。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长边5b及长边5c和一对短边5d及短边5e构成了导电板5A的外缘。一对长边5b及长边5c在从Z方向观看时与第1封闭部21重叠。一对短边5d及短边5e在从Z方向观看时与第1封闭部21不重叠。在从Z方向观看时,配置于一对短边5d及短边5e侧的第1封闭部21设置成直至比配置于一对长边5b及长边5c侧的第1封闭部21靠内侧的位置为止。配置于一对短边5d及短边5e侧的第1封闭部21的X方向的长度比配置于一对长边5b及长边5c侧的第1封闭部21的Y方向的长度长。
导电板5A还包含厚度方向(Z方向)的一个面5f及另一面5g。一个面5f是与配置于在Z方向的一侧相邻的蓄电模块4的层叠端的集电板20B抵接的外表面。另一面5g是与配置于在Z方向的另一侧相邻的蓄电模块4的层叠端的集电板20A抵接的外表面。如上所述,在电极层叠体11中,电极层叠体11的中央区域比其周围的区域向Z方向鼓出。因此,一个面5f和另一面5g的中央区域是与集电板20A的一个面20a和集电板20B的另一面20b的中央区域抵接的。导电板5A配置成与在相邻的蓄电模块4的层叠端配置的集电板20A、20B抵接,将多个蓄电模块4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在X方向上的导电板5A的各端面分别连结有检测元件70。检测元件70例如是包含检测蓄电模块4的温度的元件和检测从蓄电模块4输出的电压的元件,对蓄电模块4的状态进行监视的传感器。检测元件70例如是由如聚丙烯(PP)那样的具有耐碱性的绝缘性树脂按与导电板5A相同的厚度形成的。
导电板5A具有沿着X方向排列并相互连结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板状构件50。各板状构件50在从Z方向观看时(即俯视时)呈矩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板状构件50在从Z方向观看时呈包含沿着Y方向的一对长边和沿着X方向的一对短边的长方形形状。各板状构件50以相互相邻的板状构件50的长边彼此在X方向上相互面对的方式沿着X方向排列。
板状构件50包含厚度方向(Z方向)的一个面50a及另一面50b。一个面50a是构成了一个面5f的一部分的外表面。另一面50b是构成了另一面5g的一部分的外表面。板状构件50例如是通过挤压成形而形成的铝等导电材料的挤压成形体。在这种情况下,板状构件50的导电材料沿着规定方向被挤压。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导电材料沿着Y方向被挤压。即,上述导电材料的挤压方向相当于Y方向。由此,在板状构件50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主要在Y方向上延伸的加工痕迹。因此虽未图示,但一个面50a和另一面50b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相当于上述加工痕迹且在Z方向上凹陷并且在Y方向上延伸的1个或多个凹陷(伤痕、凹部)。另外,该凹陷不仅可以形成于一个面50a和另一面50b中的至少一方,还可以形成于板状构件50的任何表面。例如,上述凹陷在板状构件50中设置于构成贯通孔5a的表面。例如,上述凹陷设置于在后述的第1主板部51中挠曲的部分(挠曲部)的表面(和在第2主板部52中挠曲的部分的表面)。
板状构件50还包含在X方向上相互相对的一对端面50c及端面50d、以及在Y方向上相互相对的一对端面50e及端面50f。端面50c及端面50d各自是包含板状构件50的长边的平坦的面,并沿着YZ平面。端面50c及端面50d各自沿着Y方向延伸。端面50c位于X方向的短边5d侧,端面50d位于X方向的短边5e侧。在X方向上相互相邻的2个板状构件50中的一方板状构件50的端面50c与另一方板状构件50的端面50d在X方向上彼此是相互面对的。换言之,一方板状构件50具有在X方向上与另一方板状构件50相对的端面50c,另一方板状构件50具有在X方向上与一方板状构件50相对的端面50d。
端面50e及端面50f各自是包含板状构件50的短边的平坦的面,并沿着XZ平面。端面50e及端面50f各自沿着X方向延伸。端面50e位于长边5b侧,将端面50c和端面50d的Y方向的一端彼此连接。端面50f位于长边5c侧,将端面50c和端面50d的Y方向的另一端彼此连接。在各板状构件50中,各端面50e的Y方向的位置相互对齐,各端面50f的Y方向的位置相互对齐。
多个板状构件50由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板状构件50A和1个板状构件50B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构件50B配置于比多个板状构件50A靠短边5d侧的位置。配置于最短边5d侧的板状构件50B的端面50c构成了导电板5A的短边5d。配置于最短边5e侧的板状构件50A的端面50d构成了导电板5A的短边5e。
图5A是导电板5A的板状构件50A的立体图。图6是沿着图5A所示的VI-VI线的放大截面图。如图5A和图6所示,板状构件50A具有第1主板部51、在方向Z上与第1主板部51重叠的第2主板部52、以及多个分隔壁部53。沿着Z方向的板状构件50A的厚度例如是4mm程度。
第1主板部51是构成Z方向上的板状构件50A的一端的板状部分,具有一个面50a。第1主板部51的厚度(沿着Z方向的尺寸)例如是约0.5mm。第1主板部51构成Z方向上的多个贯通孔5a的一端。在第1主板部51的一个面50a设置有多个凹部54。因此,在第1主板部51设置有包含凹部54的凹凸(第2凹凸)。各凹部54在从Z方向观看时在Y方向上延伸,在Z方向上按大致半椭圆状凹陷。沿着Z方向的凹部54的凹陷量例如是0.01mm以上1.0m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凹部54从板状构件50A的端面50e延伸到端面50f。各凹部54设置于在Z方向上与分隔壁部53不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54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第1主板部51中的、位于相互相邻的2个分隔壁部53之间的部分挠曲来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54包含设置于第1主板部51的一个面50a的上述凹陷(伤痕)和位于相互相邻的2个分隔壁部53之间的挠曲部。该挠曲部在Z方向上朝向第2主板部52挠曲。
第2主板部52是构成Z方向上的板状构件50A的另一端的板状部分,具有另一面50b。第2主板部52的厚度(沿着Z方向的尺寸)例如是约0.5mm。第2主板部52构成Z方向上的多个贯通孔5a的另一端。在第2主板部52的另一面50b设置有多个凹部55。因此,在第2主板部52设置有包含凹部55的凹凸。各凹部55在从Z方向观看时在Y方向上延伸,在从Y方向观看时按大致半椭圆状凹陷。沿着Z方向的凹部55的凹陷量例如是0.01mm以上1.0mm以下。各凹部55与凹部54同样地从板状构件50A的端面50e延伸到端面50f,在Z方向上与多个凹部54中的任意一者重叠。各凹部55设置于在Z方向上与分隔壁部53不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主板部52中的、位于相互相邻的2个分隔壁部53之间的部分挠曲,从而形成凹部55。换言之,凹部55包含设置于第2主板部52的另一面50b的上述凹陷(伤痕)和位于相互相邻的2个分隔壁部53之间的挠曲部。该挠曲部在Z方向上朝向第1主板部51挠曲。
多个分隔壁部53是承受向板状构件50A施加的沿着Z方向的力的部分,在Z方向上位于第1主板部51与第2主板部52之间。多个分隔壁部53从方向Y上的一个面50a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在方向X上排列,并且将第1主板部51和第2主板部52相连。沿着Z方向的分隔壁部53的长度例如是约3mm。沿着X方向的分隔壁部53的厚度例如是约0.5mm。X方向上的相互相邻的2个分隔壁部53彼此的距离例如是约8.6mm。该距离相当于X方向上的贯通孔5a的一端到另一端的直径。多个分隔壁部53构成X方向上的多个贯通孔5a的一端或另一端。分隔壁部53的一部分包含端面50c或端面50d。
在板状构件50A形成有前述的多个贯通孔5a。各贯通孔5a沿着X方向排列,将板状构件50A的内部贯通。各贯通孔5a是利用第1主板部51、第2主板部52、以及多个分隔壁部53中的相互相邻的2个分隔壁部53而设置出的。因此,贯通孔5a与凹部54、55在Z方向上彼此相互重叠。各贯通孔5a从板状构件50A的端面50e延伸到端面50f。各贯通孔5a的截面形状例如是从Y方向观看时以X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形状。冷却用流体F在各贯通孔5a内流通。在各贯通孔5a内流通的冷却用流体F例如在Y方向上从板状构件50A、50B的端面50e去往端面50f。
图7是将模块层叠体的一部分放大的概略截面图。在图7中示出在Z方向上相互相邻的2个蓄电模块4的一部分和位于该2个蓄电模块4之间的板状构件50A的一部分。在Z方向上,一个蓄电模块4的封闭体12(特别是第2封闭部22)与另一个蓄电模块4的封闭体12(特别是第2封闭部22)的间隙GP1最近。在从Y方向观看时,各贯通孔5a的至少一部分是从该间隙GP1露出的。因此,冷却用流体F(参照图4等)经由间隙GP1流入各贯通孔5a。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图示,但是沿着Y方向的间隙GP1的中心线与沿着Y方向的贯通孔5a的中心线相互重叠。而且,沿着Z方向的贯通孔5a的一端到另一端的直径H相当于分隔壁部53的高度,是约3mm。因此,从减少冷却用流体F的压力损失的观点出发,沿着Z方向的贯通孔5a的直径H设定为间隙GP1中的最窄部分的沿着Z方向的尺寸D以上。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Z方向的尺寸D为0.5mm以上3mm以下。
封闭体12的第2封闭部22中的、在Z方向上位于比集电板20A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厚度T比板状构件50A的第1主板部51及第2主板部52的厚度厚。厚度T例如是0.5mm以上1.5mm以下。因此,在从Y方向观看时,板状构件50A的第1主板部51被一个蓄电模块4的封闭体12遮挡,第2主板部52各自被另一个蓄电模块4的封闭体12遮挡。由此,能防止由第1主板部51及第2主板部52导致的冷却用流体F的压力损失。而且,第2封闭部22中的位于在Z方向上比集电板20A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作为针对包含板状构件50A的导电板5A的定位部分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方向上在板状构件50A和封闭体12之间设置有与尺寸公差相应的间隙GP2。间隙GP2也可以不必一定设置。
回到图5A,板状构件50A具有设置于端面50d的突出部61和设置于端面50c的凹入部62。突出部61和凹入部62形成为相互嵌合的形状。突出部61从板状构件50A的端面50d的Y方向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从端面50d的Y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具有相同的XZ截面形状。也就是说,突出部61的XZ截面形状在Y方向上是一样的。突出部61从板状构件50A的端面50d中的Z方向的中央部沿着X方向以直线状伸出(突出)。
凹入部62从端面50c的Y方向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从端面50c的Y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具有相同的XZ截面形状。也就是说,凹入部62的XZ截面形状在Y方向上是一样的。X方向上的凹入部62的底由端面50c(第2端面)构成。凹入部62具有从Z方向上的端面50c的两个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沿着X方向以直线状突出的一对壁部62a。各壁部62a的顶端具有倒角形状(R形状或者被倒圆的形状)。
在X方向上相互相邻的2个板状构件50A是通过使一方板状构件50A的突出部61和另一方板状构件50A的凹入部62相互嵌合而构成连结部60,从而被相互连结的(未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60具有:在X方向上从一方板状构件50A侧向另一方板状构件50A侧突出的突出部61;以及在X方向上向另一方板状构件50A侧凹陷并且收纳突出部61的凹入部6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60由一方板状构件50A的一部分和另一方板状构件50A的一部分构成。在X方向上相互相邻的2个板状构件50A经由具有突出部61和凹入部62的连结部60以能转动的方式被相互连结。在Z方向上,突出部61与凹入部62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相互不接触。
如图5B所示,板状构件50B在端面50c不具有凹入部62(参照图5A),而是具有突出部61,这方面与板状构件50A(参照图5A)不同,在其它方面与板状构件50A是一致的。在X方向上相互相邻的板状构件50A和板状构件50B是通过使板状构件50A的凹入部62和板状构件50B的突出部61相互嵌合而构成连结部60,从而被相互连结的。与板状构件50A的凹部54、55(参照图6)同样地,在板状构件50B中,也在Z方向上与贯通孔5a重叠的部分形成凹部(未图示)。另外,当板状构件50B在Z方向上位于2个蓄电模块4之间时,该板状构件50B的贯通孔5a从上述2个蓄电模块4的间隙露出。
由于板状构件50A、50B被连结,从而在导电板5A的各一个面5f及另一面5g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间隙G。间隙G由相互相邻的2个板状构件50A、以及由相互相邻的板状构件50A、50B形成。间隙G沿着端面50d在Y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互相邻的2个板状构件50A中,其由一个板状构件50A的端面50d和另一个板状构件50A的凹入部62形成。在相互相邻的2个板状构件50A、50B中,其由板状构件50B的端面50d和板状构件50A的凹入部62形成。
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导电板5B包括一张板状构件。在从Z方向观看时,导电板5B例如呈具有与将导电板5A和一对检测元件70连结而成的连结体的平面形状相同的面积的矩形形状,配置于第2封闭部22的框内。
接着,参照图8来说明前述的密封构件80。密封构件80例如包括树脂。密封构件80例如包括不含低分子硅氧烷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继电器的触点障碍得到抑制。密封构件80例如包括难以水解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由水分导致的粘接强度的降低得到抑制。作为一个例子,密封构件80包括改性硅。密封构件80例如是液状垫圈。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80是绝缘性树脂,但也可以是导电性树脂。密封构件80设置在导电板5与蓄电模块4之间。此外,改性硅不与表面自由能(极性)低的聚丙烯(PP)等聚烯烃系塑料原材料粘接。也就是说,包括改性硅的密封构件80不与包括这样的树脂材料的检测元件70接合。因此,密封构件80所进行的与检测元件70的粘接是通过密封构件80咬入于表面的凹凸所带来的锚定效果和物理相互作用(分子间力)来实现的。
密封构件80设置在导电板5与蓄电模块4的层叠端的集电板20A、20B之间,将它们相互接合(粘接)。密封构件80在将导电板5和蓄电模块4进行层叠时以固化前的液状状态设置于导电板5和蓄电模块4之间。由此,能使密封构件80追随表面的起伏或凹凸。密封构件80在集电板20A的一个面20a的露出面20d中具有:第1密封部分80a,其以与设置于集电板20A的缘部20c的第1封闭部21接触的方式沿着第1封闭部21的内缘21c以环状设置;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第2密封部分80b,其沿着在相互相邻的板状构件50之间形成的连结部60设置。例如通过分注器来涂敷密封构件80。
图1所示的模块层叠体2例如通过从下按顺序层叠导电板5和蓄电模块4而形成。具体地说,首先,在配置于层叠位置的导电板5B上的规定位置设置密封构件80后,在导电板5B上层叠蓄电模块4,将导电板5B和蓄电模块4通过密封构件80接合。接下来,在蓄电模块4上的规定位置设置密封构件80后,在蓄电模块4上层叠导电板5A,将蓄电模块4和导电板5A通过密封构件80接合。同样地,反复进行一边将密封构件80设置于规定位置一边将蓄电模块4和导电板5A按顺序层叠的处理。最后,在最上段的蓄电模块4上的规定位置设置密封构件80后,在蓄电模块4上层叠导电板5B,将蓄电模块4和导电板5B通过密封构件80接合。在将导电板5和蓄电模块4全部层叠后,密封构件80被固化,从而形成模块层叠体2。在将导电板5和蓄电模块4进行层叠时,密封构件80为液状,因此不易对导电板5和蓄电模块4施加面压。因而,作为密封构件80,选择固化时间长而在层叠工序中不固化的液状密封物。
以下,参照图9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的作用效果。图9是示出蓄电模块的一部分和导电板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在图9中,示出蓄电模块4的一部分和作为导电板5A的一部分的板状构件50A。如图9所示,集电板20A的露出面20d具有沿着X方向延伸的多个凸部91。另一方面,板状构件50A的一个面50a及另一面50b分别具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多个凹部54、55(参照图6)。因此,多个凸部91与该凸部91所接触的多个凹部55在从Z方向观看时相互交叉或者正交。由此,例如当被施加沿着Z方向的约束载荷的蓄电装置1发生了振动时,由于多个凹部55与多个凸部91相互碰撞,而产生良好的摩擦力。因而,即使在从外部对蓄电装置1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至少在X方向和Y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导电板5A不易相对于蓄电模块4滑动。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提供一种能抑制由蓄电模块4与导电板5A的位置偏移导致的电池特性的降低的蓄电装置1。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导电板5A是导电材料的挤压成形体,凹部54、55包含设置于一个面5f和另一面5g中的至少一方并且沿着上述导电材料的挤压方向延伸的凹陷。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面5f及另一面5g的粗糙度变大,因此,一个面5f及另一面5g与露出面20d的摩擦力变高。而且,在板状构件50A中构成贯通孔5a的表面也可以具有在Y方向上延伸的凹陷。在这种情况下,灰尘等不易堆积在贯通孔5a内,并且构成贯通孔5a的表面的面积增大。因而,能提高导电板5A的冷却性能。此外,凹陷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设置于挠曲部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面5f及另一面5g与露出面20d的摩擦力能进一步变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导电板5A具有:第1主板部51,其具有一个面50a;第2主板部52,其在Z方向上与第1主板部51重叠;以及多个分隔壁部53,其从方向Y上的一个面50a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即,从长边5b延伸到长边5c),在Z方向上排列,并且将第1主板部51和第2主板部52相连,利用第1主板部51、第2主板部52以及多个分隔壁部53而设置出多个贯通孔5a,多个凹部54中的每一个凹部54包含第1主板部51中的、位于多个分隔壁部53所包含的相邻的2个分隔壁部53之间的挠曲部,该挠曲部在Z方向上朝向第2主板部52挠曲。在这种情况下,各挠曲部以与对应的贯通孔5a重叠的方式设置。因此,在从Z方向观看时,导电板5A具有从Y方向上的一个面50a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即,从长边5b延伸到长边5c)并且与多个凹部54重叠的多个贯通孔5a。例如,在将各贯通孔5a设为用于冷却用流体F流经的流路的情况下,与多个凸部91的延伸方向和多个凹部54的延伸方向对齐时相比较,各流路与凸部91接触的面积的不均变小。因此,能减少各贯通孔5a的冷却性能的不均。作为具体例子,在凸部91和凹部54、55均在从Z方向观看时沿着同一方向延伸的情况下,有时会在相邻的凸部91彼此之间设置凹部54、55。流经与这样的凹部54、55重叠的贯通孔5a的冷却用流体F不易与蓄电模块4进行热交换。另一方面,流经在Z方向上与凸部91重叠的贯通孔5a的冷却用流体F会与蓄电模块4良好地进行热交换。在这种情况下,在导电板5A的一个面5f和另一面5g中的至少一方有温度分布不均的倾向。即,导电板5A的冷却性能有时会发生面内不均。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各凹部55在Z方向上是与贯通孔5a重叠的,并且与多个凸部91接触。由此,冷却用流体F在流经了各贯通孔5a的情况下也会与蓄电模块4良好地进行热交换。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板5A的冷却性能不易产生面内不均。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装置1具备别的蓄电模块4,上述别的蓄电模块4在Z方向上隔着导电板5A位于与蓄电模块4相反的一侧,并且与第2主板部52接触,在从Y方向观看时,多个贯通孔5a从蓄电模块4的封闭体12与别的蓄电模块4所包含的别的封闭体12的间隙GP1露出,Z方向上的贯通孔5a的一端到另一端的直径H为Z方向上的封闭体12与别的封闭体12的间隙GP1的尺寸D以上。由此,例如当冷却用流体F经由封闭体12与别的封闭体12的间隙GP1流向贯通孔5a时,能减少间隙GP1与贯通孔5a之间的冷却用流体F的压力损失。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露出面20d为粗糙化面。在这种情况下,露出面20d的粗糙度变大,因此,露出面20d与一个面5f或另一面5g的摩擦力变高。而且,在凹部54、55包含设置于一个面50a和另一面50b中的至少一方的凹陷的情况下,能发挥由设置于上述粗糙化面的多个突起状镀敷体咬入于凹陷带来的锚定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露出面20d设置包含多个凸部91的第1凹凸,在一个面5f和另一面5g中的至少一方设置包含多个凹部54和/或凹部55的第2凹凸。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蓄电装置1发生了振动时,由于第1凹凸与第2凹凸相互碰撞,而产生更良好的摩擦力。
以上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一方面。因而,本发明可以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地进行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于板状构件的加工痕迹在Y方向上延伸,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板状构件的表面设置从Z方向观看时在与Y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凹陷(第2凹陷)。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板状构件的表面设置有在Y方向上延伸的凹陷和在与Y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凹陷这两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正极的槽在X方向上延伸,但不限于此。多个槽中的每一个槽可以在Y方向上延伸,也可以在与X方向及Y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导电板的外表面所包含的凹部也在与不与上述槽重叠的凸部正交或者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凹部可以在X方向上延伸,也可以在与X方向及Y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双极电极和正极终端电极均形成多个槽,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在双极电极形成多个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正极终端电极形成有作为单一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或者也可以仅在正极终端电极形成有多个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在正极形成多个槽,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双极电极所包含的负极和负极终端电极的负极中的至少一方包含多个槽。在正极和负极均包含多个槽时,负极所包含的槽也可以在Z方向上与正极的槽完全重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Z方向上,一个蓄电模块的封闭体与另一个蓄电模块的封闭体的间隙的沿着Y方向的中心线是与沿着Y方向的贯通孔的中心线相互重叠的,但不限于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电板中的第1主板部的凹部包含设置于第1主板部的一个面的凹陷、以及第1主板部中的、位于相互相邻的2个分隔壁部之间的挠曲部,但不限于此。例如,在X方向上延伸的凹部也可以仅包含上述挠曲部。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面的凹陷中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在从Z方向观看时在与X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换言之,也可以是上述凹陷中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挠曲部交叉。同样地,导电板中的第2主板部的凹部也可以仅包含第2主板部中的、位于相互相邻的2个分隔壁部之间并且朝向第1主板部挠曲的挠曲部。在这种情况下,另一面的凹陷也可以在从Z方向观看时在与X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极层叠体所包含的多个集电板中的构成一端部的集电板(即,配置于电极层叠体的层叠端的集电板)可以是正极终端电极所包含的集电板,也可以是负极终端电极所包含的集电板。或者,上述集电板还可以是与电极层叠体所包含的多个集电板不同的构件。

Claims (12)

1.一种蓄电装置,具备蓄电模块和在第1方向上层叠于上述蓄电模块的导电板,上述蓄电模块和上述导电板受到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约束载荷,上述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蓄电模块具有:
电极层叠体,其具有在上述第1方向上相互层叠的多个集电板;以及
封闭体,其以包围上述电极层叠体的侧面的方式设置,
上述多个集电板具有:
第1集电板,其包含于负极终端电极;
第2集电板,其包含于正极终端电极;以及
第3集电板,其包含于设置在上述负极终端电极和上述正极终端电极之间的双极电极,
上述正极终端电极、上述负极终端电极以及上述双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具有包含在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排列并且在与上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槽的活性物质层,
上述活性物质层在从上述第1方向观看时被上述多个槽分为多个部分,
上述导电板具有包含在上述第1方向上凹陷并且在上述第2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凹部的外表面,
配置在上述电极层叠体的层叠端的集电板具有从上述封闭体露出并且与上述导电板的上述外表面接触的露出面,
上述露出面具有在上述第1方向上与上述活性物质层的上述多个部分分别重叠的多个凸部,
上述多个凸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突出并且在上述第3方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上述导电板是导电材料的挤压成形体,
上述多个凹部包含设置于上述外表面并且沿着上述导电材料的挤压方向延伸的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上述导电板具有:
第1主板部,其具有上述外表面;
第2主板部,其在上述第1方向上与上述第1主板部重叠;以及
多个分隔壁部,其从上述第2方向上的上述外表面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在上述第3方向上排列,并且将上述第1主板部和上述第2主板部相连,
利用上述第1主板部、上述第2主板部以及上述多个分隔壁部而设置出多个贯通孔,
上述多个凹部中的每一个凹部
在上述第1方向上与上述多个分隔壁部不重叠,
包含上述第1主板部中的、位于上述多个分隔壁部所包含的相邻的2个分隔壁部之间的挠曲部,
上述挠曲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朝向上述第2主板部挠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上述导电板具有:
第1主板部,其具有上述外表面;
第2主板部,其在上述第1方向上与上述第1主板部重叠;以及
多个分隔壁部,其从上述第2方向上的上述外表面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在上述第3方向上排列,并且将上述第1主板部和上述第2主板部相连,
利用上述第1主板部、上述第2主板部以及上述多个分隔壁部而设置出多个贯通孔,
上述多个凹部中的每一个凹部
在上述第1方向上与上述多个分隔壁部不重叠,
包含上述第1主板部中的、位于上述多个分隔壁部所包含的相邻的2个分隔壁部之间的挠曲部,
上述挠曲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朝向上述第2主板部挠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上述外表面还包含设置于上述外表面并且与上述多个凹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凹部交叉的第2凹陷,
上述导电板具有:
第1主板部,其具有上述外表面;
第2主板部,其在上述第1方向上与上述第1主板部重叠;以及
多个分隔壁部,其从上述第2方向上的上述外表面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在上述第3方向上排列,并且将上述第1主板部和上述第2主板部相连,
利用上述第1主板部、上述第2主板部以及上述多个分隔壁部而设置出多个贯通孔,
上述多个凹部中的每一个凹部
在上述第1方向上与上述多个分隔壁部不重叠,
包含上述第1主板部中的、位于上述多个分隔壁部所包含的相邻的2个分隔壁部之间的挠曲部,
上述挠曲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朝向上述第2主板部挠曲。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上述外表面还包含设置于上述外表面并且与上述多个凹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凹部交叉的第2凹陷,
上述导电板具有:
第1主板部,其具有上述外表面;
第2主板部,其在上述第1方向上与上述第1主板部重叠;以及
多个分隔壁部,其从上述第2方向上的上述外表面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在上述第3方向上排列,并且将上述第1主板部和上述第2主板部相连,
利用上述第1主板部、上述第2主板部以及上述多个分隔壁部而设置出多个贯通孔,
上述多个凹部中的每一个凹部
在上述第1方向上与上述多个分隔壁部不重叠,
包含上述第1主板部中的、位于上述多个分隔壁部所包含的相邻的2个分隔壁部之间的挠曲部,
上述挠曲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朝向上述第2主板部挠曲。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还具备别的蓄电模块,上述别的蓄电模块在上述第1方向上隔着上述导电板位于与上述蓄电模块相反的一侧,并且与上述第2主板部接触,
在从上述第2方向观看时,上述多个贯通孔从上述蓄电模块的上述封闭体与上述别的蓄电模块所包含的别的封闭体的间隙露出,
上述第1方向上的上述贯通孔的一端到另一端的直径为上述第1方向上的上述间隙的间隔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上述露出面为粗糙化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上述露出面为粗糙化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具有上述露出面的上述集电板是上述第1集电板或上述第2集电板。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具有上述露出面的上述集电板是上述第1集电板或上述第2集电板。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具有上述露出面的上述集电板是上述第1集电板或上述第2集电板。
CN202110943251.3A 2020-08-25 2021-08-17 蓄电装置 Active CN1141224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1659 2020-08-25
JP2020141659A JP7491776B2 (ja) 2020-08-25 2020-08-25 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482A CN114122482A (zh) 2022-03-01
CN114122482B true CN114122482B (zh) 2023-11-07

Family

ID=80221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3251.3A Active CN114122482B (zh) 2020-08-25 2021-08-17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69333A1 (zh)
JP (1) JP7491776B2 (zh)
CN (1) CN114122482B (zh)
DE (1) DE102021120872A1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38486A (ja) * 2010-05-11 2011-11-24 Sharp Corp 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30033954A (ko) * 2011-09-27 2013-04-04 미쯔비시 지도샤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2차 전지
CN203277559U (zh) * 2013-05-20 2013-11-06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铅酸蓄电池
JP2017139171A (ja) * 2016-02-04 2017-08-1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鉛蓄電池
CN107658413A (zh) * 2016-07-25 2018-02-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层叠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9585709A (zh) * 2018-12-05 2019-04-05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蓄电池
CN109792070A (zh) * 2016-09-21 2019-05-2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蓄电装置和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19125564A (ja) * 2018-01-19 2019-07-2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19129030A (ja) * 2018-01-23 2019-08-0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20190106311A (ko) * 2018-03-08 2019-09-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외부 단락 방지 구조가 적용된 배터리 모듈
JP2019220273A (ja) * 2018-06-15 2019-12-2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20053237A (ja) * 2018-09-26 2020-04-0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装置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20090932A1 (ja) * 2018-11-01 2020-05-0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CN111201657A (zh) * 2017-10-11 2020-05-26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蓄电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28812B1 (zh) 1969-02-17 1975-09-18
WO2018142919A1 (ja) 2017-01-31 2018-08-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7014669B2 (ja) 2018-04-04 2022-02-0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2020024871A (ja) 2018-08-08 2020-02-1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極ユニット
JP7204408B2 (ja) 2018-10-10 2023-01-1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バイポーラ電極及びアルカリ蓄電池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38486A (ja) * 2010-05-11 2011-11-24 Sharp Corp 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30033954A (ko) * 2011-09-27 2013-04-04 미쯔비시 지도샤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2차 전지
CN203277559U (zh) * 2013-05-20 2013-11-06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铅酸蓄电池
JP2017139171A (ja) * 2016-02-04 2017-08-1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鉛蓄電池
CN107658413A (zh) * 2016-07-25 2018-02-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层叠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92070A (zh) * 2016-09-21 2019-05-2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蓄电装置和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201657A (zh) * 2017-10-11 2020-05-26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蓄电模块
JP2019125564A (ja) * 2018-01-19 2019-07-2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19129030A (ja) * 2018-01-23 2019-08-0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20190106311A (ko) * 2018-03-08 2019-09-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외부 단락 방지 구조가 적용된 배터리 모듈
JP2019220273A (ja) * 2018-06-15 2019-12-2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20053237A (ja) * 2018-09-26 2020-04-0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装置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20090932A1 (ja) * 2018-11-01 2020-05-0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CN109585709A (zh) * 2018-12-05 2019-04-05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蓄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482A (zh) 2022-03-01
JP2022037493A (ja) 2022-03-09
JP7491776B2 (ja) 2024-05-28
US20220069333A1 (en) 2022-03-03
DE102021120872A1 (de) 2022-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32190B (zh) 蓄电模块
WO2019151193A1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2585799B (zh) 蓄电模块及蓄电模块的制造方法
JP2019129031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14122482B (zh) 蓄电装置
JP7366769B2 (ja) 蓄電装置
US11811015B2 (en) Power storage module
WO2019073717A1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19121450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79694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056466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363679B2 (ja) 蓄電装置
JP7103033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7079695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056167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20240194998A1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JP2020119669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20145102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9079690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19102165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328167B2 (ja) 固体蓄電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58165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9079613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116634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WO2023171117A1 (ja) 蓄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