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2321A - 一种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2321A
CN114122321A CN202111412168.XA CN202111412168A CN114122321A CN 114122321 A CN114122321 A CN 114122321A CN 202111412168 A CN202111412168 A CN 202111412168A CN 114122321 A CN114122321 A CN 114122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pole piece
battery
current collector
sub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21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延苹
彭冲
余正发
李俊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21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23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2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3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池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第一极片、隔膜、第二极片依次层叠后卷绕形成卷绕结构,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以及在第一集流体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第一涂层位于卷绕结构的内侧,第一涂层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集流体两侧表面的第一上涂层和第一下涂层;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设置在第二集流体两侧表面的第三涂层;第一上涂层和第一下涂层分别与第二极片的第三涂层对应设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通过在正极片上的集流体进行间断涂覆涂层,使得卷绕结构最内部存在于负极片对应的正极片区域,实现了提高卷绕结构内部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因为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可快速充放电、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在各领域的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对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常规卷绕式电池中通常是将正极片与负极片叠放之后进行卷绕之后形成的电芯,其通常采用的是正极无单面区结构,卷绕之后可能会导致负极片的最内圈的内侧没有相对的正极片,卷芯内部活性物质未利用,严重影响能量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卷绕式结构的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所述第一极片、隔膜、第二极片依次层叠后卷绕形成卷绕结构,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以及在所述第一集流体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位于卷绕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一涂层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体两侧表面的第一上涂层和第一下涂层;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体两侧表面的第三涂层;所述第一上涂层和第一下涂层分别与所述第二极片的所述第三涂层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极片的第一涂层与第二涂层之间设置有弯折区,所述弯折区为无涂层或单面涂层。
可选的,所述弯折区为无涂层时,所述第一极片为正极片,所述弯折区两侧均为未覆盖涂层;
所述弯折区为单面涂层时,所述第一极片为负极片,所述弯折区靠近所述卷绕结构内部的一侧未覆盖涂层,所述弯折区远离所述卷绕结构内部的一侧覆盖有涂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一子集流体;所述第一子集流体的两面分别涂覆有所述第一上涂层和所述第一下涂层,所述第一上涂层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下涂层的长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二子集流体,所述第二涂层包括第二上涂层和第二下涂层;所述第二子集流体的两面分别涂覆有所述第二上涂层和所述第二下涂层;所述第二上涂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涂层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极片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极片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内部,所述第一极片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极片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外部;
所述第一子集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子集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的第二端。
可选的,所述第三涂层包括第三上涂层和第三下涂层,所述第三上涂层和第三下涂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体两侧表面,所述第三上涂层和第三下涂层长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极片为正极片或负极片。
可选的,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涂层,所述负极涂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和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涂层包括钴酸锂、导电剂、聚偏氟乙烯和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涂层包括钴酸锂、导电剂、聚偏氟乙烯和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第一涂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涂层的长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所述第一极片、隔膜、第二极片依次层叠后卷绕形成卷绕结构,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以及在所述第一集流体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位于卷绕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一涂层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体两侧表面的第一上涂层和第一下涂层;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体两侧表面的第三涂层;所述第一上涂层和第一下涂层分别与所述第二极片的所述第三涂层对应设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正极片上的集流体进行间断涂覆涂层,使得卷绕结构最内部存在于负极片对应的正极片区域,实现了提高卷绕结构内部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等,但这些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与另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速度差值为第二速度差值,且类似地,可将第二速度差值称为第一速度差值。第一速度差值和第二速度差值两者都是速度差值,但其不是同一速度差值。术语“第一”、“第二”等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池包括第一极片100、第二极片110和隔膜120,所述第一极片100、隔膜120、第二极片110依次层叠后卷绕形成卷绕结构,所述第一极片100包括第一集流体,以及在所述第一集流体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位于卷绕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一涂层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体两侧表面的第一上涂层101和第一下涂层102;所述第二极片110包括第二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体两侧表面的第三涂层;所述第一上涂层101和第一下涂层102分别与所述第二极片110的所述第三涂层对应设置。
第一极片100第二极片110第一极片100第二极片110第一极片100第二极片11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极片100为正极片或负极片。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极片100为正极片为例,电池中第一极片100、第二极片110和隔膜120依次进行层叠后卷绕形成了卷绕结构,其中卷绕结构的最内部为第一极片100集流体的第一端。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地最内部集流体的第一端是没有涂覆有涂层的,因此该第一极片100的第一端没有与之相对的第二极片110,卷芯内部活性物质未利用,严重影响能量密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极片100集流体的第一端涂覆有第一涂层,而在第一端相邻的弯折区域未覆盖涂层,后续所有第一极片100集流体均覆盖有第二涂层。其中,第子集流体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极片在卷绕结构中最内部的部分,具体地,该集流体的上下两面分别涂覆有第一上涂层101和第一下涂层102,并且该第一上涂层101和第一下涂层102均与第二极片对应设置,提高了卷绕结构中最内层能量密度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通过在正极片上的集流体进行间断涂覆涂层,使得卷绕结构最内部存在于负极片对应的正极片区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卷绕式结构的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的问题,实现了提高卷绕结构内部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2,图2为本实施例中第一极片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极片100为正极片或负极片。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极片100为正极片为例,所述集流体包括第一子集流体,所述第一子集流体的两面分别涂覆有所述第一上涂层101和所述第一下涂层102,所述第一上涂层101的长度与第一下涂层102的长度相同。
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二子集流体,所述第二涂层包括第二上涂层103和第二下涂层104;所述第二子集流体的两面分别涂覆有所述第二上涂层103和所述第二下涂层104。
可选的,所述第一极片10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极片110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内部,所述第一极片10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极片110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外部;
所述第一子集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10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子集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100的第二端。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极片100的集流体划分为三部分,具体地,第一子集流体位于卷绕结构最内部,其中,第一子集流体的上下两面均涂覆有第一上涂层101和第一下涂层10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涂层101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下涂层102的长度相同。第二子集流体与第一子集流体之间间隔了一个未涂覆涂层的第三子集流体,所述第二上涂层10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涂层104的长度。具体地,第一子集流体设置于卷绕结构最内部,无需进行弯折,因此第一子集流体上下两面的涂层长度一致,使两面均可以与第二极片110进行对应;而第二子集流体位于卷绕结构外部需要进行卷绕,第二子集流体的上部分作为卷绕结构靠外的位置,而下部分作为卷绕结构靠内的位置,因此第二子集流体的第二上涂层103长度大于第二下涂层104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第三涂层包括第三上涂层和第三下涂层,所述第三上涂层和第三下涂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体两侧表面,所述第三上涂层和第三下涂层长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上涂层和第三下涂层分别设置于第二极片的两侧表面,并且第三上涂层和第三下涂层可在卷绕结构中与第一上涂层101和第一下涂层102进行对应。
可选的,所述卷绕结构中所述第一极片100和第二极片110反向卷绕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卷绕结构最内部中,第一极片100和第二极片110的首端方向不同,具体地,在图1中第一极片100为从右至左一段水平结构后开始卷绕,而第二极片110为从左至右一段水平结构后开始卷绕,两者起始的卷绕方向不同,通过该结构实现了提高了卷绕结构中最内层能量密度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二极片110包括负极涂层,所述负极涂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和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极片110的制备过程包括将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分散剂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加入到搅拌罐中,然后加入去离子水配成负极浆料,通过公制的配料工艺进行搅拌,得到固含量为40%~45%的浆料;之后将负极活性物质浆料涂布在负极集流体铜箔上。集流体两侧为对称结构涂布,其活性物质增重及起涂端,涂布长度均相同;或可采用连续涂布方式涂布,将制备的第二极片110在100℃温度下烘干,然后通过辊压,分切成条,裁切相应极片长度,焊接镍极耳,即得到第二极片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中间相微碳球(简称为MCMB)、硬碳、软碳、硅、硅-碳复合物、Li-Sn合金、Li-Sn-O合金、Sn、SnO、SnO2、尖晶石结构的锂化TiO2-Li4Ti5O12、Li-Al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物质层可以包括负极粘结剂,负极粘合剂用于提高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彼此间的结合和负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结合。粘合剂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二乙酰基纤维素、聚氯乙烯、羧化的聚氯乙烯、聚氟乙烯、含亚乙基氧的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偏1,1-二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丁苯橡胶、丙烯酸(酯)化的丁苯橡胶、环氧树脂、尼龙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性物质浆料的固含量为50~60%,安全浆料的固含量为50~60%。活性物质浆料和安全浆料的固含量相近,可以保证在辊压时料区和安全区的集流体能够具有相同的延展性,避免集流体在辊压时产生波浪或起皱。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性物质浆料和安全浆料同时涂覆,活性物质层和安全涂层邻接设置。活性物质浆料和安全浆料同时涂覆,使得活性物质层和安全涂层邻接设置,能够节约涂覆时间,还能够在后续辊压时保证料区和安全区的集流体的应力和延展性相同,避免在辊压时出现波浪起皱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性物质浆料和安全浆料间歇涂覆,活性物质层和安全涂层部分重叠设置。活性物质浆料和安全浆料也可先涂覆活性物质浆料,再涂覆安全浆料,如此设置,对涂布设备的涂布精密程度要求相对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全浆料包括陶瓷颗粒,陶瓷颗粒包括氧化铝、二氧化硅和勃母石中的至少一种。安全浆料中的陶瓷颗粒能够起到绝缘作用,而且后工序沿安全区表面的安全涂层模切时可避免极片产生毛刺,能够防止因模切产生的毛刺刺破隔膜而导致电芯内部发生短路,提高了电芯的安全性能。安全浆料包括溶剂、陶瓷颗粒和粘结剂,溶剂用于分散陶瓷颗粒,溶剂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无水乙醇、丁酮、EP(环氧树脂)、DEC(碳酸二乙酯)、PC(碳酸丙烯酯)、EMC(碳酸甲基乙基酯)、DMC(碳酸二甲酯)、PP(聚丙烯)等。粘结剂用于粘结陶瓷颗粒,粘结剂包括聚乙烯醇、羟丙基纤维素、二乙酰基纤维素、聚氯乙烯、羧化的聚氯乙烯、聚氟乙烯、含亚乙基氧的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偏1,1-二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丁苯橡胶、丙烯酸(酯)化的丁苯橡胶、环氧树脂、尼龙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激光清洗和/或溶剂擦拭的方法去除极耳区的部分活性物质层。通过极片激光清洗设备可通过极片连续走带定位,抽风除尘清洁,使用激光将部分活性物质层快速烧除,气化,裸露出中间的金属导电集流体。其中,溶剂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无水乙醇、丁酮、EP(环氧树脂)、DEC(碳酸二乙酯)、PC(碳酸丙烯酯)、EMC(碳酸甲基乙基酯)、DMC(碳酸二甲酯)、PP(聚丙烯)等,用溶剂擦拭能够防止极耳空箔区的表面还残留有活性物质层使得箔材极耳虚焊,以提高电芯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物质层还包括用于赋予电极导电性的负极导电剂。负极导电剂可以包括任何导电材料,只要它不引起化学变化。负极导电剂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基于碳的材料(例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碳黑、乙炔黑、科琴黑、碳纤维等)、基于金属的材料(例如,金属粉、金属纤维等,例如铜、镍、铝、银等)、导电聚合物(例如,聚亚苯基衍生物)和它们的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隔膜120可包括基材层和表面处理层。基材层为具有多孔结构的无纺布、膜或复合膜,基材层的材料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可选用聚丙烯多孔膜、聚乙烯多孔膜、聚丙烯无纺布、聚乙烯无纺布或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孔复合膜。基材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表面处理层,表面处理层可以是聚合物层或无机物层,也可以是混合聚合物与无机物所形成的层。无机物层包括无机颗粒和粘结剂,无机颗粒选自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钛、二氧化铪、氧化锡、二氧化铈、氧化镍、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锆、氧化钇、碳化硅、勃姆石、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氢氧化钙和硫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粘结剂选自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聚乙烯呲咯烷酮、聚乙烯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和聚六氟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聚合物层中包含聚合物,聚合物的材料选自聚酰胺、聚丙烯腈、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聚乙烯呲咯烷酮、聚乙烯醚、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第一涂层包括钴酸锂、导电剂、聚偏氟乙烯和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涂层包括钴酸锂、导电剂、聚偏氟乙烯和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极片100的制备过程包括将钴酸锂正极主料、导电剂和聚偏氟乙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加入到搅拌罐中,然后加入NMP溶剂配成正极浆料,正极浆料固含量70%~75%,再利用涂布机将浆料涂覆到铝箔上,其中涂布分为两段式,第一段涂布集流体两侧为对称结构,第二段涂布为错位结构,在120℃温度下烘干8h,烘干后先分切成小条,然后通过辊压机压实,焊接铝/镍极耳,即得到正极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包括复合氧化物,复合氧化物含有锂以及从钴、锰和镍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元素。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活性物质选自钴酸锂(LiCoO2)、锂镍锰钴三元材料、锰酸锂(LiMn2O4)、镍锰酸锂(LiNi0.5 Mn1.5O4)、磷酸铁锂(LiFePO4)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活性物质层还包含正极粘合剂,粘合剂用于提高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彼此间的结合,并且还提高正极活性物质与极片主体的结合。正极粘合剂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聚乙烯醇、羟丙基纤维素、二乙酰基纤维素、聚氯乙烯、羧化的聚氯乙烯、聚氟乙烯、含亚乙基氧的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偏1,1-二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丁苯橡胶、丙烯酸(酯)化的丁苯橡胶、环氧树脂、尼龙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活性物质层还包括正极导电剂,从而赋予电极导电性。正极导电剂可以包括任何导电材料,只要它不引起化学变化。导电材料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基于碳的材料(例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碳黑、乙炔黑、科琴黑、碳纤维等)、基于金属的材料(例如,金属粉、金属纤维等,包括例如铜、镍、铝、银等)、导电聚合物(例如,聚亚苯基衍生物)和它们的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隔膜120可包括基材层和表面处理层。基材层为具有多孔结构的无纺布、膜或复合膜,基材层的材料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可选用聚丙烯多孔膜、聚乙烯多孔膜、聚丙烯无纺布、聚乙烯无纺布或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孔复合膜。基材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表面处理层,表面处理层可以是聚合物层或无机物层,也可以是混合聚合物与无机物所形成的层。无机物层包括无机颗粒和粘结剂,无机颗粒选自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钛、二氧化铪、氧化锡、二氧化铈、氧化镍、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锆、氧化钇、碳化硅、勃姆石、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氢氧化钙和硫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粘结剂选自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聚乙烯呲咯烷酮、聚乙烯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和聚六氟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聚合物层中包含聚合物,聚合物的材料选自聚酰胺、聚丙烯腈、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聚乙烯呲咯烷酮、聚乙烯醚、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以后通过将上述两步得到的正第二极片110和隔膜120一起卷绕形成卷芯,卷绕后正极第一段位于卷芯最内侧,其两侧均有第二极片110相对,用铝塑膜包装,烘烤去除水分后注入电解液,采用热压化成工艺化成即可得到电芯。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片100的第一涂层与第二涂层之间设置有弯折区,所述弯折区为无涂层或单面涂层。
可选的,所述弯折区为无涂层时,所述第一极片为正极片,所述弯折区两侧均为未覆盖涂层。具体地,当该弯折区为无涂层时,此时第一极片100为正极片,第二极片110为负极片,负极片无单面涂层结构,负极片两面均涂有第三涂层,该弯折区两面均没有涂层,第一极片100在卷绕结构的最内部,并且存在覆盖有第三涂层的第二极片110与其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弯折区为单面涂层时,所述第一极片100为负极片,所述弯折区靠近所述卷绕结构内部的一侧未覆盖涂层,所述弯折区远离所述卷绕结构内部的一侧覆盖有涂层。具体地,以图3为例,在图3中,第一极片100为负极片,而第二极片110为正极片,具体地,负极片在弯折区存在单面涂层,并且弯折区的单面涂层与正极片的涂层对应,而除了弯折区外,负极片不存在单面涂层的结构,均为双面涂有第三涂层,实现了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通过在正极片上的集流体进行间断涂覆涂层,使得卷绕结构最内部存在于负极片对应的正极片区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卷绕式结构的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的问题,实现了提高卷绕结构内部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所述第一极片、隔膜、第二极片依次层叠后卷绕形成卷绕结构,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以及在所述第一集流体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位于卷绕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一涂层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体两侧表面的第一上涂层和第一下涂层;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体两侧表面的第三涂层;所述第一上涂层和第一下涂层分别与所述第二极片的所述第三涂层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的第一涂层与第二涂层之间设置有弯折区,所述弯折区为无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靠近所述卷绕结构内部的一侧未覆盖涂层,所述弯折区远离所述卷绕结构内部的一侧覆盖有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一子集流体;所述第一子集流体的两面分别涂覆有所述第一上涂层和所述第一下涂层,所述第一上涂层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下涂层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二子集流体,所述第二涂层包括第二上涂层和第二下涂层;所述第二子集流体的两面分别涂覆有所述第二上涂层和所述第二下涂层;所述第二上涂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涂层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极片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内部,所述第一极片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极片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外部;
所述第一子集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子集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涂层包括第三上涂层和第三下涂层,所述第三上涂层和第三下涂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体两侧表面,所述第三上涂层和第三下涂层长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为正极片或负极片。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涂层,所述负极涂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和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涂层包括钴酸锂、导电剂、聚偏氟乙烯和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涂层包括钴酸锂、导电剂、聚偏氟乙烯和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涂层的长度。
CN202111412168.XA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电池 Pending CN1141223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2168.XA CN114122321A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2168.XA CN114122321A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321A true CN114122321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72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2168.XA Pending CN114122321A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232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0153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8053981A (zh) * 2024-04-16 2024-05-17 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高镍三元动力电池循环的大圆柱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圆柱电池的电池模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211872U (zh) * 2015-12-07 2016-05-04 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卷绕式电芯结构
CN206401456U (zh) * 2016-12-27 2017-08-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
CN107681116A (zh) * 2016-08-01 2018-02-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及电芯
CN210926204U (zh) * 2019-12-02 2020-07-03 东莞维科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电芯
CN112331930A (zh) * 2020-11-10 2021-02-0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211872U (zh) * 2015-12-07 2016-05-04 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卷绕式电芯结构
CN107681116A (zh) * 2016-08-01 2018-02-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及电芯
CN206401456U (zh) * 2016-12-27 2017-08-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
CN210926204U (zh) * 2019-12-02 2020-07-03 东莞维科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电芯
CN112331930A (zh) * 2020-11-10 2021-02-0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0153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8053981A (zh) * 2024-04-16 2024-05-17 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高镍三元动力电池循环的大圆柱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圆柱电池的电池模组
CN118053981B (zh) * 2024-04-16 2024-06-28 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高镍三元动力电池循环的大圆柱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圆柱电池的电池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30838B (zh) 一种多极耳电芯极片的制备方法、多极耳电芯极片及多极耳电芯
TWI539648B (zh) 鋰電極及包括彼之鋰二次電池
JP7254875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5219387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6037486B2 (ja) 非水性電解液及びこれを含む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3556636B2 (ja) 平板状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462885B (zh) 用于圆柱形卷芯的条形电极以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CN110890525B (zh)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及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
CN114122321A (zh) 一种电池
CN110168784A (zh) 制造锂二次电池的方法
JP7536331B2 (ja)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996927B2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466981B2 (ja) 負極及びこれを含む二次電池
JP3501113B2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72577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217103675U (zh) 胶纸及锂电池
JP2003223899A (ja) 負極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負極板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3582823B2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正極およ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JP2003257496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7475763B2 (ja) リチウム金属二次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リチウム金属二次電池
JP7309258B2 (ja)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7507849B2 (ja) 電池システム、その使用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CN114262574A (zh) 胶带及包括该胶带的电化学装置
JP4560851B2 (ja) 固体電解質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00348729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板、こ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し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