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4822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4822B
CN114104822B CN202110998482.4A CN202110998482A CN114104822B CN 114104822 B CN114104822 B CN 114104822B CN 202110998482 A CN202110998482 A CN 202110998482A CN 114104822 B CN114104822 B CN 114104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tate
power transmission
carriag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84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04822A (zh
Inventor
峯村秀史
山田克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04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4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04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4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3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output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6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output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65H2402/32Sliding support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60Coupling, adapter or lock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40Toothed g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40Toothed gearings
    • B65H2403/41Rack-and-pinion, cogwheel in cog rail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2Parts to be handled by u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2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 B65H2405/324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between operative position and non operativ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7/0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65H2407/10Safety means, e.g. for preventing injuries or illegal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Ink Jet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装置。在通过电机驱动介质接受托盘的现有的记录装置中,从抑制介质接受托盘的意外的动作及施加于电机的负荷的观点,存在改善的余地。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具备:排出辊,排出由记录单元进行了记录的介质;介质接受托盘,接受由排出辊排出的介质,能够切换为第一状态和从第一状态向介质的排出方向位移的第二状态;电机,作为排出辊的动力源;动力传递单元,能够切换为从电机向介质接受托盘传递电机的动力的动力传递状态和不从电机向介质接受托盘传递电机的动力的动力非传递状态;限制单元,能够切换为在动力传递单元处于动力非传递状态时限制介质接受托盘的位移的限制状态和在动力传递单元处于动力传递状态时不进行所述限制的非限制状态。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传真机或打印机等为代表的记录装置中,具备接受进行记录并被排出的介质的介质接受托盘。另外,这样的介质接受托盘如专利文献1所示,构成为能够通过电机切换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记录装置中,从排出辊向作为介质接受托盘的排出托盘传递动力,排出托盘位移。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在排出辊上设置有用于传递动力的齿轮,该齿轮被称为触发输出齿轮。触发输出齿轮被设置为能够根据滑架的动作向排出辊的轴线方向移动,能够根据滑架的动作向与被称为输入齿轮的齿轮啮合的位置和不与输入齿轮啮合的位置位移。另外,在触发输出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的状态下,通过排出辊旋转,从而从排出辊向排出托盘传递动力,排出托盘位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6480号公报
在通过电机驱动介质接受托盘的结构,特别是如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记录装置那样从用于驱动其他结构的电机向介质接受托盘传递动力的结构中,在以下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良的余地。
第一,在设为不从电机向介质接受托盘传递动力的动力非传递状态的情况下,由于介质接受托盘能够自由地移动,因此在倾斜装置时等介质接受托盘有可能意外地移动,希望设置为考虑了这一点的结构。第二,在设为从电机向介质接受托盘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状态的情况下,从抑制电力消耗等的观点出发,优选极力抑制施加于电机的负荷。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单元,在介质上进行记录;排出辊,排出由所述记录单元记录的介质;介质接受托盘,接受由所述排出辊排出的介质,能够切换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二状态是从所述第一状态向介质的排出方向位移的状态;电机,作为所述排出辊的动力源;动力传递单元,能够切换为动力传递状态和动力非传递状态,其中所述动力传递状态是从所述电机向所述介质接受托盘传递所述电机的动力的状态,所述动力非传递状态是不从所述电机向所述介质接受托盘传递所述电机的动力的状态;限制单元,能够切换为限制状态和非限制状态,其中所述限制状态是在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处于所述动力非传递状态时限制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位移的状态,所述非限制状态是在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处于所述动力传递状态时不限制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位移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机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打印机的纸张输送路径和控制系统的图。
图3是纸张接受托盘及动力传递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处于动力非传递状态的动力传递单元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5是处于动力传递状态的动力传递单元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6是处于动力非传递状态的动力传递单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是处于动力传递状态的动力传递单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8是设置在滑架上的杆抵接部的立体图。
图9是进退部件及第一齿轮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架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架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设置在滑架上的杆抵接部和止动件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13是设置在滑架上的杆抵接部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将纸张接受托盘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将纸张接受托盘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喷墨打印机;2…装置主体;3…供纸盒;4…第一供给辊;5…反转辊;6…倾斜支承部;7…第二供给辊;8…输送辊;9…输送驱动辊;10…输送从动辊;11…滑架;12…记录头;14…排出辊;15…排出驱动辊;15a…旋转轴;16…排出从动辊;17…纸张接受托盘;17a…齿条部;20…控制部;21…CPU;22…快闪ROM;23…RAM;24…接口;25…滑架电机;26…供给电机;28…输送电机;30…第一纸张检测部;31…第二纸张检测部;32…旋转检测部;32a…检测部;32b…旋转标尺;33…滑架位置检测部;35…操作部;40…齿轮;41…齿轮;45、45A…杆抵接部;45a、45b…壁部;50…动力传递单元;50a…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0b…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2…齿轮;53…齿轮;54…齿轮;55…齿轮;60…传递轴;60a…凸缘部;60b…第一轴部;60c…第二轴部;61…第二齿轮;63…摩擦离合器;64…第一齿轮;65…齿轮;66…螺旋弹簧;70…齿轮;71…齿轮;76…托盘驱动轴;77…齿轮;78…小齿轮;80…滑动部件;81…杆部件;82…限制单元;83…进退部件;83a、83b、83c、83d…齿部;85、85A…框架;85a…轴部;85d…止动件;85e…第一保持部;85f…第二保持部;87…第一按压弹簧;88…第二按压弹簧;T1…第一纸张供给路径;T2…第二纸张供给路径;Bc…移动区域;Ca…移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方面所涉及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单元,在介质上进行记录;排出辊,排出由所述记录单元记录的介质;介质接受托盘,接受由所述排出辊排出的介质,能够切换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二状态是从所述第一状态向介质的排出方向位移的状态;电机,作为所述排出辊的动力源;动力传递单元,能够切换为动力传递状态和动力非传递状态,其中所述动力传递状态是从所述电机向所述介质接受托盘传递所述电机的动力的状态,所述动力非传递状态是不从所述电机向所述介质接受托盘传递所述电机的动力的状态;限制单元,能够切换为限制状态和非限制状态,其中所述限制状态是在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处于所述动力非传递状态时限制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位移的状态,所述非限制状态是在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处于所述动力传递状态时不限制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位移的状态。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由作为所述排出辊的动力源的电机驱动的结构中,由于具备能够切换为在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处于所述动力非传递状态时限制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位移的限制状态和在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处于所述动力传递状态时不进行所述限制的非限制状态的限制单元,因此在所述动力非传递状态下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位移被限制,能够抑制在倾斜装置时等所述介质接受托盘意外地移动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所述动力传递状态下,所述限制单元变为不限制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位移的非限制状态,因此所述限制单元不会对所述电机施加负荷,或者即使施加负荷,也能够减小该负荷。
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具备: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电机连接;以及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在从所述电机向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动力传递方向上,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更靠向下游的位置,通过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连接而成为所述动力传递状态,通过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切断而成为所述动力非传递状态,所述限制单元具备进退部件,所述进退部件能够向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位移,其中,所述接触位置是所述进退部件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上的旋转体接触的位置,所述分离位置是所述进退部件从所述旋转体分离的位置,通过所述进退部件位于所述接触位置而成为所述限制状态,通过所述进退部件位于所述分离位置而成为所述非限制状态。
根据本方面,由于是通过所述进退部件的位移,所述限制单元切换所述限制状态和所述非限制状态的结构,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构成所述限制单元。
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面中,所述旋转体由第一齿轮构成,在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能够向啮合位置和非啮合位置位移,其中,所述啮合位置是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而连接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位置,所述非啮合位置是所述第二齿轮从所述第一齿轮分离而切断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的位置,所述进退部件被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二齿轮的位移连动地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进退,在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啮合位置时位于所述分离位置,在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非啮合位置时位于所述接触位置。
根据本方面,由于所述进退部件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二齿轮卡合而与所述第二齿轮的位移连动地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进退,因此不需要使所述进退部件位移的专用的动力源,能够抑制装置的成本。
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中,所述进退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齿部,在所述接触位置通过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部啮合,所述限制单元成为所述限制状态。
根据本方面,由于所述进退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齿部,在所述接触位置通过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部啮合,所述限制单元成为所述限制状态,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位移。
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或第四方面中,具备滑架,所述滑架设置有所述记录单元,并且能够沿与输送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具备杆部件,所述杆部件能够沿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位移,通过所述电机的旋转能够切换为进入状态和退避状态,其中,所述进入状态为所述杆部件进入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的状态,所述退避状态为所述杆部件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退避的状态,通过所述杆部件向所述移动方向位移,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进退部件位移。
根据本方面,在通过所述滑架按压所述杆部件而使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进退部件位移的结构中,所述杆部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二齿轮邻接的位置。所述第二齿轮在接近所述滑架的位置经由所述杆部件从所述滑架受到外力,能够使所述第二齿轮响应性良好地位移。
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中,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杆部件设置于与所述排出辊的旋转轴为不同部件的轴部件,且以相对于所述轴部件可滑动的方式设置。
根据本方面,由于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杆部件以相对于与所述排出辊的旋转轴为不同部件的轴部件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因此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杆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
第七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或第六方面中,以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作为第一方向,以另一个方向作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齿轮、所述杆部件及所述进退部件被向所述第二方向按压,通过所述滑架向所述第一方向按压处于所述进入状态的所述杆部件,所述第二齿轮从所述非啮合位置向所述啮合位置位移,并且所述进退部件从所述接触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位移。
第八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方面中,进一步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滑架的驱动源和所述电机,在通过所述滑架向所述第一方向按压处于所述进入状态的所述杆部件而使所述第二齿轮从所述非啮合位置向所述啮合位置位移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滑架的驱动负荷超过阈值时使所述滑架停止,在使所述电机旋转规定量后,使所述滑架再次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在通过所述滑架向所述第一方向按压处于所述进入状态的所述杆部件而使所述第二齿轮从所述非啮合位置向所述啮合位置位移时,所述第二齿轮的齿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碰撞,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有可能不啮合。在该情况下,所述滑架的驱动负荷超过阈值,但由于此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滑架停止,在使所述电机旋转规定量后使所述滑架再次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期待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适当地啮合。
第九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或第八方面中,所述滑架具备杆抵接部,所述杆抵接部与所述杆部件抵接,所述杆抵接部具有壁,所述壁保持所述杆部件与所述杆抵接部抵接的状态。
根据本方面,由于与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无关地保持所述杆部件与所述杆抵接部抵接的状态,因此在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处于所述动力传递状态时,能够向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的方向和其相反方向自由地驱动所述介质接受托盘。
第十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七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具备第一按压部件,所述第一按压部件向所述非啮合位置按压所述第二齿轮,所述限制单元具备第二按压部件,所述第二按压部件向所述接触位置按压所述进退部件。
能够将按压所述第二齿轮的按压力和按压所述进退部件的按压力两者设定为适当的大小。
第十一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七至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具备止动件,在所述第二齿轮处于所述啮合位置并且所述进退部件处于所述分离位置的状态下,限制处于所述退避状态的所述杆部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位移。
根据本方面,由于具备止动件,所述止动件在所述第二齿轮处于所述啮合位置并且所述进退部件处于所述分离位置的状态下,阻止处于所述退避状态的所述杆部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位移,因此即使所述滑架从所述杆部件分离,也能够防止所述第二齿轮返回到所述非啮合位置,另外,能够防止所述进退部件返回到所述接触位置。即,由于即使所述滑架从所述杆部件分离,所述动力传递单元也能够维持所述动力传递状态,因此所述滑架的控制的自由度提高。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以下,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对喷墨打印机1进行说明。以下,将喷墨打印机1简称为打印机1。
另外,在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中,X轴方向为滑架11的移动方向,-X方向为第一方向,+X方向为第二方向。滑架11的原始位置设定在-X方向的端部。另外,X轴方向为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的宽度方向,另外为装置宽度方向。
Y轴方向为装置进深方向,为沿记录时的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另外为后述的纸张接受托盘17的位移方向。+Y方向为从装置背面朝向前面的方向,-Y方向为从装置前面朝向背面的方向。
Z轴方向为沿垂直方向的方向,为装置高度方向。+Z方向为垂直上方向,-Z方向为垂直下方向。
在图1中,打印机1具备在作为介质的一例的记录纸张上进行喷墨记录的装置主体2。图1示出了将覆盖装置主体2的未图示的框体拆卸后的状态。在装置主体2上,具备记录头12(参照图2)的滑架11以能够向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图1中,符号Ca所示的范围是滑架11的移动范围,以滑架11的X轴方向的中心位置为基准表示滑架11的移动范围。符号X1是滑架11的移动范围Ca中最-X方向的位置,符号X2是移动范围Ca中最+X方向的位置。另外,在图1中,符号Bc表示滑架11的移动区域。
在装置主体2上设置有作为接受进行了记录而向+Y方向排出的记录纸张的介质接受托盘的纸张接受托盘17。纸张接受托盘17被设置为从输送电机28接受动力,并沿Y轴方向位移。
相对于纸张接受托盘17在+X方向上设置有输送电机28和从输送电机28向纸张接受托盘17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单元50。关于纸张接受托盘17及动力传递单元50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接着,主要参照图2对打印机1的纸张输送路径和控制系统进行说明。打印机1具有从装置底部的供纸盒3供给记录纸张的第一纸张供给路径T1、从装置后方的倾斜支承部6供给记录纸张的第二纸张供给路径T2。
在第一纸张供给路径T1中,收容在供纸盒3中的记录纸张通过第一供给辊4被送往下游。第一供给辊4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供纸盒3进退,并且从供给电机26接受动力而旋转。在图2中,符号P表示收容在供纸盒3中的记录纸张。
通过第一供给辊4从供纸盒3送出的记录纸张到达位于比第一供给辊4更靠向上方的位置的反转辊5。反转辊5从供给电机26接受动力而旋转。从供纸盒3送出的记录纸张通过反转辊5弯曲反转,朝向+Y方向。
在第二纸张供给路径T2中,由倾斜支承部6支承的记录纸张通过第二供给辊7被送往下游。第二供给辊7从供给电机26接受动力而旋转。倾斜支承部6通过以未图示的摆动轴为中心摆动,从而向第二供给辊7按压所支承的记录纸张。
通过第二供给辊7从供纸盒3送出的记录纸张到达反转辊5,通过反转辊5而朝向+Y方向。
位于比反转辊5更靠向下游的位置的输送辊对8构成为具备输送驱动辊9和输送从动辊10。输送驱动辊9从输送电机28接受动力而旋转。输送从动辊10与输送驱动辊9或被输送的记录纸张相接而从动旋转。
如图1及图3所示,输送驱动辊9由向X轴方向延伸的轴体构成,如图1所示,沿X轴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输送从动辊10。
在输送辊对8的下游设置有作为记录单元的一例的记录头12。记录头12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边向X轴方向移动一边进行记录的喷墨式记录头构成。设置有记录头12的滑架11从作为驱动源的滑架电机25得到动力,向X轴方向移动。
在记录头12的下游设置有排出辊对14。排出辊对14构成为具备排出驱动辊15和排出从动辊16。排出驱动辊15从输送电机28接受动力而旋转。排出从动辊16与排出驱动辊15或被输送的记录纸张相接而从动旋转。进行了记录的记录纸张通过排出辊对14向纸张接受托盘17排出。
另外,如图3所示,排出驱动辊15相对于沿X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15a沿X轴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排出从动辊16以与省略图示的多个排出驱动辊15对应的方式,沿X轴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返回到图2,纸张接受托盘17从输送电机28接受动力,能够切换第一状态和比第一状态更向+Y方向即纸张排出方向位移的第二状态。在图2中,符号17-1及实线所示的纸张接受托盘17表示第一状态,符号17-2及双点划线所示的纸张接受托盘17表示第二状态。
接着,对打印机1中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从操作部35或外部计算机100向打印机1所具备的控制部20输入信息。另外,控制部20基于从操作部35或外部计算机100接受的信息进行打印机1的各种控制。
控制部20控制滑架电机25、供给电机26及输送电机28这些电机。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电机是DC电机。
来自第一纸张检测部30、第二纸张检测部31、旋转检测部32及滑架位置检测部33这些检测部的检测信号也被输入到控制部20。
控制部20具备CPU21、快闪ROM22及RAM23。CPU21按照存储在快闪ROM22中的程序进行各种运算处理,控制打印机1整体的动作。用于控制各电机的程序也存储在快闪ROM22中。快闪ROM22是可读出及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在RAM23中暂时存储各种信息。
另外,控制部20具备接口24,能够经由该接口24与外部计算机100进行通信。
接着,对各检测部进行说明。
滑架位置检测部33是线性编码器,是用于检测滑架11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的检测部。滑架位置检测部33构成为具备沿X轴方向设置的未图示的线性标尺、检测所述线性标尺的设置在滑架11上的未图示的检测部。
旋转检测部32是旋转编码器,是用于检测由输送电机28驱动的构成部位的旋转量及旋转速度的检测部。如图1所示,旋转检测部32构成为具备设置在输送驱动辊9的+X方向的轴端的旋转标尺32b和检测旋转标尺32b的检测部32a。
返回到图2,第一纸张检测部30设置在输送辊对8的上游附近,检测记录纸张的前端及后端的通过。第一纸张检测部30由非接触式的光学传感器构成。控制部20能够基于第一纸张检测部30的检测信息来掌握记录纸张的位置。
第二纸张检测部31是设置在滑架11的底面上与记录纸张相对的位置的光学传感器,构成为具备向记录纸张发出检测光的未图示的发光部和接受来自记录纸张的反射光的未图示的受光部。控制部20在记录纸张存在于与第二纸张检测部31相对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滑架11动作,基于此时的第二纸张检测部31的检测信号的变化,能够检测记录纸张的宽度方向的边缘位置。另外,在滑架11位于打印区域的状态下,基于第二纸张检测部31的检测信号的变化,也能够检测记录纸张的前端和后端的通过。
接着,对从输送电机28向纸张接受托盘17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单元50进行说明。
在图3中,动力传递单元50从输送电机28向纸张接受托盘17传递动力。动力传递单元50具有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0a和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0b,该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0b在从输送电机28向纸张接受托盘17的动力传递方向上设置在比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0a更靠向下游的位置。另外,以下将从输送电机28向纸张接受托盘17的动力传递方向简称为“动力传递方向”。另外,以下将沿动力传递方向的方向称为“下游”。
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0a朝向动力传递方向的下游依次具备齿轮52、齿轮53、齿轮54、齿轮55、传递轴60及第二齿轮61。齿轮52与齿轮53啮合,齿轮53与齿轮54啮合,齿轮54与齿轮55啮合。齿轮55经由传递轴60向第二齿轮61传递动力。
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0b朝向动力传递方向的下游依次具备第一齿轮64、齿轮65、齿轮70、齿轮71、齿轮77、托盘驱动轴76及小齿轮78。第一齿轮64是旋转体的一例。在第一齿轮64与齿轮65之间具备摩擦离合器63,第一齿轮64经由摩擦力向齿轮65传递动力。符号66是构成摩擦离合器63的螺旋弹簧,第一齿轮64与齿轮65通过螺旋弹簧66的按压力而相接,由此在第一齿轮64与齿轮65之间产生摩擦力。通过该摩擦力,从第一齿轮64向齿轮65传递动力。因此,例如在纸张接受托盘17向+Y方向突出时,在纸张接受托盘17与某种障碍物抵接时,能够在第一齿轮64与齿轮65之间空转。
另外,虽然通过后述的限制单元82第一齿轮64的旋转有可能被限制,但由于即使在该情况下,第一齿轮64与齿轮65也能够相对旋转,因此用户能够手动地沿Y轴方向移动纸张接受托盘17。
齿轮65与齿轮70啮合,齿轮70与齿轮71啮合,齿轮71与齿轮77啮合。齿轮77固定在托盘驱动轴76上,经由托盘驱动轴76向小齿轮78传递动力。
小齿轮78固定在托盘驱动轴76上,并且与在纸张接受托盘17上沿Y轴方向形成的齿条部17a啮合,构成齿条小齿轮单元。
另外,构成动力传递单元50的所有旋转的部件,具体地,齿轮和轴以其轴中心线与X轴平行的方式被支承在框架85(参照图1)或省略图示的其他框架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动力传递单元50是通过齿轮的啮合将输送电机28的动力传递到纸张接受托盘17的结构,但也可以在局部采用通过带驱动传递动力的部位。
根据以上的结构,输送电机28的动力被传递到纸张接受托盘17,纸张接受托盘17根据输送电机28的旋转方向而向+Y方向或-Y方向位移。另外,输送电机28经由齿轮40向设置在输送驱动辊9的+X方向的端部的齿轮41传递动力,使输送驱动辊9旋转。另外,构成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0a的齿轮54设置在设置有排出驱动辊15的旋转轴15a的+X方向端部,由此,输送电机28使排出驱动辊15旋转。
在输送电机28正转时,输送驱动辊9和排出驱动辊15向将记录纸张向下游输送的方向,即正转方向旋转。另外,在输送电机28反转时,输送驱动辊9和排出驱动辊15向将记录纸张返回到上游的方向,即反转方向旋转。
另外,在动力传递单元50从输送电机28向纸张接受托盘17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状态下,在输送电机28正转时,纸张接受托盘17向+Y方向位移,在输送电机28反转时,纸张接受托盘17向-Y方向位移。
以上的动力传递单元50被构成为能够切换从输送电机28向纸张接受托盘17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状态和不从输送电机28向纸张接受托盘17传递动力的动力非传递状态。以下,对用于进行该切换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图6示出了动力传递单元50的动力非传递状态,图5、图7示出了动力传递单元50的动力传递状态。另外,在图5中,滑动部件80示出了局部剖面。另外,图6及图7由于剖面位置的关系而未显示出图4及图5所示的第一齿轮64。另外,在图4及图5中,省略了比齿轮65更靠向下游的齿轮的图示。
在图4~图7中,在齿轮55上以与齿轮55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设置有传递轴60。在传递轴60上形成有凸缘部60a,相对于凸缘部60a在-X方向上形成有第一轴部60b,进而相对于第一轴部60b在-X方向上形成有第二轴部60c。
在第一轴部60b中插入圆筒状的滑动部件80,在第二轴部60c中插入第二齿轮61。
滑动部件80以能够相对于第一轴部60b相对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第一轴部60b向X轴方向滑动的方式插入。在滑动部件80上一体地形成有杆部件81。
第二齿轮61以能够与第二轴部60c一体地旋转的方式相对于第二轴部60c旋转停止,并且以能够相对于第二轴部60c向X轴方向滑动的方式插入。第二齿轮61通过向X轴方向滑动而向与第一齿轮64啮合的啮合位置和不与第一齿轮64啮合的非啮合位置位移,这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在第二齿轮61与框架85之间设置有作为第一按压部件的第一按压弹簧87,第二齿轮61被第一按压弹簧87向+X方向按压。该第一按压弹簧87的按压力经由第二齿轮61作用于滑动部件80,即变为第二齿轮61和滑动部件80被向+X方向按压的状态。另外,由于相对于滑动部件80在+X方向上形成有凸缘部60a,因此通过第一按压弹簧87的按压力,变为滑动部件80向凸缘部60a按压接触的状态。由此,在凸缘部60a与滑动部件80之间产生摩擦力。另外,在传递轴60旋转时,旋转扭矩被传递到滑动部件80和第二齿轮61。
另外,进退部件83被第二齿轮61向+X方向按压。进退部件83插入形成在框架85上的轴部85a,能够向X轴方向滑动。进退部件83能够通过向X轴方向滑动而向与第一齿轮64相接的接触位置和从第一齿轮64分离的分离位置位移,这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在进退部件83与框架85之间设置有作为第二按压部件的第二按压弹簧88,进退部件83被第二按压弹簧88向+X方向按压,另外,进退部件83相对于第二齿轮61向+X方向按压接触。
另外,进退部件83被设置为通过形成在框架85上的未图示的旋转限制部而不绕轴部85a旋转。
进退部件83和第二按压弹簧88构成限制单元82。关于该限制单元82,在对动力传递单元50的状态切换进行说明后,再次进行说明。
在图4及图6所示的动力传递单元50的动力非传递状态下,第二齿轮61和第一齿轮64位于在X轴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因此,在动力非传递状态下,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0a和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0b被切断,输送电机28的动力不传递到纸张接受托盘17。
与此相对,在图5及图7所示的动力传递单元50的动力传递状态下,第二齿轮61向-X方向位移到与第一齿轮64啮合的位置。因此,在该动力传递状态下,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0a与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0b连接,输送电机28的动力被传递到纸张接受托盘17。
接着,杆部件81通过输送电机28的旋转能够向图4的实线及符号81-1所示的进入状态、双点划线及符号81-2所示的退避状态位移。在杆部件81的进入状态下,杆部件81进入滑架11的移动区域Bc(参照图1),能够与形成在滑架11上的杆抵接部45(参照图8)抵接。在杆部件81的退避状态下,杆部件81从滑架11的移动区域Bc(参照图1)退避,不与形成在滑架11上的杆抵接部45(参照图8)抵接。
杆部件81通过输送电机28的反转而从退避状态切换为进入状态,通过输送电机28的正转而从进入状态切换为退避状态。输送电机28正转的情况和反转的情况下的杆部件81的旋转限度由形成在框架85上的未图示的限制部限制。在杆部件81的旋转被限制后输送电机28进一步旋转的情况下,杆部件81在停止旋转的状态下传递轴60旋转。
以下,参照图14及适当参照其他附图对纸张接受托盘17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的切换,即使纸张接受托盘17向+Y方向突出时的控制进行说明。
在印刷待机状态下,杆部件81处于退避状态。在控制部20(参照图2)接受到记录数据时(在步骤S101中为Yes),使滑架11向+X方向移动(步骤S102),使杆抵接部45的位置位于比杆部件81更靠向+X方向的位置。接着,使输送电机28反转(步骤S103),将杆部件81从退避状态切换为进入状态。
由此,滑架11的杆抵接部45变为能够向-X方向按压杆部件81的状态。
接着,使滑架11向-X方向移动(步骤S104),通过杆抵接部45使杆部件81向-X方向移动。由此,第二齿轮61与第一齿轮64啮合,动力传递单元50变为动力传递状态。此时的状态是图5所示的状态。
另外,在步骤S104中,在使滑架11向-X方向移动时,第二齿轮61的齿与第一齿轮64的齿碰撞,有可能不啮合。在该情况下,在使滑架11到达目标位置前,滑架电机25(参照图2)的驱动电流值超过阈值。因此,在该情况下,控制部20(参照图2)使滑架电机25暂时停止,使输送电机28旋转规定量。另外,该输送电机28的旋转既可以是正转,也可以是反转,也可以交替地进行正转和反转。另外,优选其旋转量不与相当于齿轮的一齿的量的旋转量相等。由此,第二齿轮61的相位变化,在再次使滑架电机25移动时,能够使第二齿轮61与第一齿轮64啮合。
另外,如图8所示,在杆抵接部45上沿+Y方向形成有壁部45a,沿-Y方向形成有壁部45b。另外,在杆部件81与杆抵接部45抵接时,变为相对于杆部件81壁部45a位于+Y方向,壁部45b位于-Y方向的状态,即变为杆部件81被保持为不向任一方向旋转的状态。由此,即使使输送电机28向正转方向及反转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旋转,杆部件81也不会从杆抵接部45脱离,能够自由地控制输送电机28。
由于通过步骤S104的执行,动力传递单元50变为动力传递状态,因此接着使输送电机28正转,使纸张接受托盘17向+Y方向位移,切换为第二状态(步骤S105)。
然后,使滑架11向+X方向移动(步骤S106),使杆抵接部45从杆部件81向+X方向分离。由此,第二齿轮61、滑动部件80及杆部件81通过第一按压弹簧87的弹力向+X方向移动,特别是第二齿轮61从第一齿轮64分离而不啮合。由此,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0a和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0b被切断,动力传递单元50变为动力非传递状态。接着,使输送电机28正转,将杆部件81从进入状态切换为退避状态(步骤S107)。
相反,纸张接受托盘17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的切换,即向-Y方向的移动,通过图15所示的步骤进行。首先,使滑架11向+X方向移动(步骤S201),使杆抵接部45位于比杆部件81更靠向+X方向的位置。接着,使输送电机28反转(步骤S202),将杆部件81从退避状态切换为进入状态。
接着,使滑架11向-X方向移动(步骤S203),通过杆抵接部45使杆部件81向-X方向移动。由此,第二齿轮61与第一齿轮64啮合,动力传递单元50切换为动力传递状态。
接着,使输送电机28反转,使纸张接受托盘17向-Y方向位移,切换为第一状态(步骤S204)。然后,使滑架11向+X方向移动(步骤S205),使杆抵接部45从杆部件81向+X方向分离。由此,第二齿轮61从第一齿轮64分离而不啮合,动力传递单元50变为动力非传递状态。接着,使输送电机28正转,将杆部件81从进入状态切换为退避状态(步骤S206)。
接着,对限制单元82进行说明。构成限制单元82的进退部件83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齿轮64进退。在动力传递单元50处于图4、图6的动力非传递状态时,构成限制单元82的进退部件83通过第二按压弹簧88的按压力进入第一齿轮64,与第一齿轮64相接。该状态成为限制单元82的限制状态。
图9是动力传递单元50处于图4、图6的动力非传递状态时的进退部件83和第一齿轮64的主视图。如图9所示,在进退部件83上形成有齿部83a、83b、83c、83d,在进退部件83进入第一齿轮64的状态下,各齿部与第一齿轮64的齿啮合。
由于进退部件83被设置为不能旋转,因此在进退部件83进入第一齿轮64并接触的状态下,第一齿轮64也不能旋转。因此,纸张接受托盘17的位移被限制,纸张接受托盘17的意外的位移被抑制。
另外,在动力传递单元50切换为图5、图7的动力传递状态时,进退部件83被第二齿轮61向-X方向按压,从第一齿轮64分离。即,限制单元82变为不限制纸张接受托盘17的位移的非限制状态。因此,能够不受限制单元82的影响,通过输送电机28驱动纸张接受托盘17。
如上所述,打印机1具备:动力传递单元50,能够切换为从输送电机28向纸张接受托盘17传递输送电机28的动力的动力传递状态和不从输送电机28向纸张接受托盘17传递输送电机28的动力的动力非传递状态;限制单元82,能够切换为在动力传递单元50处于动力非传递状态时限制纸张接受托盘17的位移的限制状态和在动力传递单元50处于动力传递状态时不进行限制的非限制状态。
由此,在动力传递单元50处于动力非传递状态时纸张接受托盘17的位移被限制,能够抑制在装置倾斜时等纸张接受托盘17意外地移动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动力传递单元50的动力传递状态下,由于限制单元82变为不进行纸张接受托盘17的位移的限制的非限制状态,因此限制单元82不会对输送电机28施加负荷。由此,能够使输送辊对8和排出辊对14旋转而确保输送记录纸张时的输送精度,另外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传递单元50包括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0a和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0b,该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0b在从输送电机28向纸张接受托盘17的动力传递方向上比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0a更靠向下游。通过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0a与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0b连接而成为动力传递状态,通过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0a与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0b切断而成为动力非传递状态。
另外,限制单元82是具备能够向与作为构成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0b的旋转体的第一齿轮64相接的接触位置(参照图6)和从第一齿轮64分离的分离位置(参照图7)位移的进退部件83,通过进退部件83位于接触位置而成为限制状态,通过进退部件83位于分离位置而成为非限制状态的结构。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构成限制单元82。
另外,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0b具备第一齿轮64,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0a具备第二齿轮61。第二齿轮61能够向与第一齿轮64啮合而连接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0a与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0b的啮合位置(参照图5、图7)、从第一齿轮64分离而切断第一动力传递路径50a与第二动力传递路径50b的非啮合位置(参照图4、图6)位移。另外,进退部件83被设置为与第二齿轮61卡合,与第二齿轮61的位移连动地相对于第一齿轮64进退,在第二齿轮61位于啮合位置时位于分离位置(参照图7),在第二齿轮61位于非啮合位置时位于接触位置(参照图6)。
如此,由于进退部件83被设置为与第二齿轮61卡合,并与第二齿轮61的位移连动地相对于第一齿轮64进退,因此不需要使进退部件83位移的专用的动力源,能够抑制装置的成本。
但是,当然也可以构成为例如通过螺线管等驱动单元使进退部件83位移。
另外,进退部件83具有与第一齿轮64啮合的齿部83a、83b、83c、83d(参照图9),在进退部件83与第一齿轮64相接的接触位置,通过第一齿轮64与齿部83a、83b、83c、83d啮合,限制单元82成为限制状态。由此,能够可靠地限制纸张接受托盘17的位移。
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取代设置齿部83a、83b、83c、83d,例如在进退部件83中,在与第一齿轮64相接的面上设置橡胶等高摩擦材料,通过摩擦力限制第一齿轮64的旋转。
另外,动力传递单元50具备杆部件81,该杆部件81能够沿滑架11的移动方向位移,并且能够通过输送电机28的旋转而切换为进入滑架11的移动区域的进入状态和从滑架11的移动区域退避的退避状态。杆部件81是设置在与第二齿轮61邻接的位置,通过杆部件81的位移,第二齿轮61及进退部件83位移的结构。
由此,第二齿轮61在接近滑架11的位置经由杆部件81从滑架11受到外力,能够使第二齿轮61响应性良好地位移。
另外,由于第二齿轮61和杆部件81以相对于传递轴60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其中,所述传递轴60作为与排出驱动辊15的旋转轴15a为不同部件的轴部件,因此第二齿轮61及杆部件81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
另外,是第二齿轮61、杆部件81及进退部件83被向作为第二方向的+X方向按压,通过滑架11向作为第一方向的-X方向按压处于进入状态的杆部件81,第二齿轮61从非啮合位置向啮合位置位移,并且进退部件83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位移的结构。
另外,在通过滑架11向-X方向按压处于进入状态的杆部件81而使第二齿轮61从非啮合位置向啮合位置位移时,控制部20在滑架11的驱动负荷即滑架电机25的驱动负荷超过阈值时,使滑架11停止,在使输送电机28旋转规定量后,使滑架11再次向-X方向移动。由此,即使在第一齿轮64不与第二齿轮61啮合的情况下,也能够期待第一齿轮64与第二齿轮61适当地啮合。
另外,滑架11的特征在于,具备与杆部件81抵接的杆抵接部45,杆抵接部45具有壁,该壁与输送电机28的旋转无关地保持杆部件81与杆抵接部45抵接的状态。
根据本方面,由于与输送电机28的旋转方向无关地保持杆部件81与杆抵接部45抵接的状态,因此在动力传递单元50处于动力传递状态时,能够向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的方向和其相反方向自由地驱动纸张接受托盘17。
另外,动力传递单元50具备向非啮合位置按压第二齿轮61的第一按压弹簧87,限制单元82具备向接触位置按压进退部件83的与第一按压弹簧87为不同部件的第二按压弹簧88。由此,能够将按压第二齿轮61的按压力和按压进退部件83的按压力这两者设定为适当的大小。
接着,参照图10~图13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杆部件81的附近设置有止动件85d这一点、以及在设置在滑架11上的杆抵接部没有设置壁部45b(参照图8)这一点。
在图10及图11中,在框架85A上设置有止动件85d,形成有杆部件81相对于止动件85d向+X方向进入并被保持的第一保持部85e,形成有杆部件81相对于止动件85d向-X方向进入并被保持的第二保持部85f。
双点划线及符号81-2所示的杆部件81处于退避状态,并且表示通过第一保持部85e保持的情况。在该状态下,第二齿轮61从第一齿轮64分离,动力传递单元50处于动力非传递状态。
另外,实线及符号81-4所示的杆部件81处于退避状态,并且表示通过第二保持部85f保持的情况。在该状态下,第二齿轮61与第一齿轮64啮合,动力传递单元50处于动力传递状态。
为了将杆部件81从双点划线及符号81-2所示的状态切换为实线及符号81-4所示的状态,在滑架11的杆抵接部45A位于比杆部件81更靠向+X方向的位置的状态下,使输送电机28反转。由此,由于杆部件81从退避状态切换为进入状态,因此使滑架11向-X方向移动。由此,变为图11所示的状态。
这里,在滑架11所具备的杆抵接部45A上,如图13所示,虽然在+Y方向上形成有壁部45a,但在-Y方向上没有形成壁部。另外,在图12中,如范围d1所示,止动件85d与杆抵接部45A在Y轴方向上重叠。由此,在从图11所示的状态使输送电机28正转时,杆部件81不会钩挂于止动件85d,能够顺畅地进入第二保持部85f。另外,在输送电机28从图11所示的状态反转时,杆部件81与形成在杆抵接部45A上的壁部45a(参照图13)抵接,因此杆部件81不会从杆抵接部45A脱离。
在杆部件81变为图12的实线及符号81-4所示的状态时,虽然第一按压弹簧87(参照图7)的按压力对第二齿轮61向+X方向作用,但通过止动件85d,杆部件81向+X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由此,第二齿轮61能够维持与第一齿轮64啮合的状态。即,即使滑架11从杆部件81分离,动力传递单元50也能够维持动力传递状态。另外,由此,进退部件83也能够维持从第一齿轮64分离的分离位置。
如此,具备止动件85d,该止动件85d在第二齿轮61位于与第一齿轮64啮合的啮合位置并且进退部件83位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阻止处于退避状态的杆部件81向+X方向的位移。因此,即使滑架11从杆部件81分离,也能够防止第二齿轮61返回到非啮合位置,另外,能够防止进退部件83返回到接触位置。即,由于即使滑架11从杆部件81分离,动力传递单元50也能够维持动力传递状态,因此滑架11的控制的自由度提高。
例如,能够并行地进行图14的步骤S105中的纸张接受托盘17向+Y方向的位移动作和滑架11的移动动作。作为该情况下的滑架11的动作,例如可列举使记录头12移动到位于-X方向的端部的用于对记录头12进行维护的维护部,并对记录头12进行维护的动作。记录头12的维护包括头表面的擦拭和喷出墨水的冲洗动作。
另外,作为与纸张接受托盘17向+Y方向的位移动作并行地进行的动作,可列举通过设置在滑架11上的第二纸张检测部31(参照图2)检测记录纸张的边缘的动作。即,能够与纸张接受托盘17向+Y方向的位移动作并行地进行记录纸张的供纸动作。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这些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单元,在介质上进行记录;
排出辊,排出由所述记录单元记录的介质;
介质接受托盘,接受由所述排出辊排出的介质,能够切换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二状态是从所述第一状态向介质的排出方向位移的状态;
电机,作为所述排出辊的动力源;
动力传递单元,能够切换为动力传递状态和动力非传递状态,其中所述动力传递状态是从所述电机向所述介质接受托盘传递所述电机的动力的状态,所述动力非传递状态是不从所述电机向所述介质接受托盘传递所述电机的动力的状态;
限制单元,能够切换为限制状态和非限制状态,其中所述限制状态是在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处于所述动力非传递状态时限制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位移的状态,所述非限制状态是在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处于所述动力传递状态时不限制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位移的状态,
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具备: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电机连接;以及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在从所述电机向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动力传递方向上,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更靠向下游的位置,
通过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连接而成为所述动力传递状态,通过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切断而成为所述动力非传递状态,
所述限制单元具备进退部件,所述进退部件能够向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位移,其中,所述接触位置是所述进退部件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上的旋转体接触的位置,所述分离位置是所述进退部件从所述旋转体分离的位置,
通过所述进退部件位于所述接触位置而成为所述限制状态,通过所述进退部件位于所述分离位置而成为所述非限制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由第一齿轮构成,
在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上设置有第二齿轮,
所述第二齿轮能够向啮合位置和非啮合位置位移,其中,所述啮合位置是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而连接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位置,所述非啮合位置是所述第二齿轮从所述第一齿轮分离而切断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的位置,
所述进退部件被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二齿轮的位移连动地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进退,在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啮合位置时位于所述分离位置,在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非啮合位置时位于所述接触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退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齿部,在所述接触位置通过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部啮合,所述限制单元成为所述限制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滑架,所述滑架设置有所述记录单元,并且能够沿与输送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具备杆部件,所述杆部件能够沿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位移,通过所述电机的旋转能够切换为进入状态和退避状态,其中,所述进入状态为所述杆部件进入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的状态,所述退避状态为所述杆部件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退避的状态,
通过所述杆部件向所述移动方向位移,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进退部件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杆部件设置于与所述排出辊的旋转轴为不同部件的轴部件,且以相对于所述轴部件可滑动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作为第一方向,以另一个方向作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齿轮、所述杆部件及所述进退部件被向所述第二方向按压,
通过所述滑架向所述第一方向按压处于所述进入状态的所述杆部件,所述第二齿轮从所述非啮合位置向所述啮合位置位移,并且所述进退部件从所述接触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进一步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滑架的驱动源和所述电机,
在通过所述滑架向所述第一方向按压处于所述进入状态的所述杆部件而使所述第二齿轮从所述非啮合位置向所述啮合位置位移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滑架的驱动负荷超过阈值时使所述滑架停止,在使所述电机旋转规定量后,使所述滑架再次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架具备杆抵接部,所述杆抵接部与所述杆部件抵接,
所述杆抵接部具有壁,所述壁保持所述杆部件与所述杆抵接部抵接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具备第一按压部件,所述第一按压部件向所述非啮合位置按压所述第二齿轮,
所述限制单元具备第二按压部件,所述第二按压部件向所述接触位置按压所述进退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止动件,所述止动件在所述第二齿轮处于所述啮合位置并且所述进退部件处于所述分离位置的状态下,限制处于所述退避状态的所述杆部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位移。
CN202110998482.4A 2020-08-28 2021-08-27 记录装置 Active CN114104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4254 2020-08-28
JP2020144254A JP2022039300A (ja) 2020-08-28 2020-08-28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4822A CN114104822A (zh) 2022-03-01
CN114104822B true CN114104822B (zh) 2024-01-02

Family

ID=80356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8482.4A Active CN114104822B (zh) 2020-08-28 2021-08-27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24526B2 (zh)
JP (1) JP2022039300A (zh)
CN (1) CN11410482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6819A (ja) * 1999-03-23 2000-10-06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1072309A (ja) * 1999-09-01 2001-03-21 Fujitsu Ltd 像形成装置及び媒体排出装置
US6340157B1 (en) * 1999-07-16 2002-01-22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Record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recording images on both sides of recording paper
CN1493460A (zh) * 2002-07-10 2004-05-05 ������������ʽ���� 记录装置
CN101130314A (zh) * 2006-08-23 2008-02-27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JP2014015276A (ja) * 2012-07-06 2014-01-30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2014189359A (ja) * 2013-03-27 2014-10-06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CN208252632U (zh) * 2018-06-06 2018-12-18 克拉玛依市圣起钻采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齿轮锁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8897B1 (ja) * 2016-07-29 2017-10-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6819A (ja) * 1999-03-23 2000-10-06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US6340157B1 (en) * 1999-07-16 2002-01-22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Record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recording images on both sides of recording paper
JP2001072309A (ja) * 1999-09-01 2001-03-21 Fujitsu Ltd 像形成装置及び媒体排出装置
CN1493460A (zh) * 2002-07-10 2004-05-05 ������������ʽ���� 记录装置
CN101130314A (zh) * 2006-08-23 2008-02-27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JP2014015276A (ja) * 2012-07-06 2014-01-30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2014189359A (ja) * 2013-03-27 2014-10-06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CN208252632U (zh) * 2018-06-06 2018-12-18 克拉玛依市圣起钻采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齿轮锁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39300A (ja) 2022-03-10
US11724526B2 (en) 2023-08-15
CN114104822A (zh) 2022-03-01
US20220063310A1 (en) 2022-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86426B2 (ja) 記録装置及び搬送制御方法
JP4877394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827634B2 (ja)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4605239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4883776B2 (ja) 記録装置
US11298958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CN114104822B (zh) 记录装置
US11345171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8641038B2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US20100033529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US8770700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11897271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6443186B2 (ja) 印刷装置
JP5121990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428446B2 (ja) 印刷装置
US8651478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11659114B2 (en) Recording device with front side insertion port
US11805217B2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recording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therefor
US20240101373A1 (en)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device
JP5333356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3965582B2 (ja) 自動給紙装置、該自動給紙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10241536A (ja) エッジ規制装置、記録装置
JP4006597B2 (ja) 自動給紙装置、該自動給紙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KR20140084986A (ko) 문서 출력 장치 및 문서 출력 방법
JP2008168984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媒体搬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