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3203A - 抽真空轮胎模具 - Google Patents

抽真空轮胎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3203A
CN114103203A CN202111387705.XA CN202111387705A CN114103203A CN 114103203 A CN114103203 A CN 114103203A CN 202111387705 A CN202111387705 A CN 202111387705A CN 114103203 A CN114103203 A CN 1141032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side plate
channel
communicating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77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广敏
孙强
郑伟
潘林杰
孟斐斐
王熙欣
王磊
门忠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mile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mile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mile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mile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77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32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3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32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1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ven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6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 B29D2030/06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moulds
    • B29D2030/0617Venting devices, e.g. vent plugs or inse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抽真空轮胎模具。抽真空轮胎模具包括底座、弓形座、上盖板及型腔,型腔位于弓形座的内侧,上盖板设置在弓形座和型腔的顶部上,型腔包括:多个花纹块,多个花纹块绕胎坯的中心轴线依次拼接以形成花纹圈,至少一个花纹块朝向胎坯的表面具有第一进气部;上侧板,上侧板的至少部分伸入至花纹圈的上开口内且与上开口相配合,上侧板朝向胎坯的表面具有第二进气部;下侧板,下侧板的至少部分伸入至花纹圈的下开口内且与下开口相配合,下侧板朝向胎坯的表面具有第三进气部;上侧板、下侧板及花纹块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抽气孔,抽气孔与第一进气部、第二进气部及第三进气部均连通。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轮胎模具的良品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抽真空轮胎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抽真空轮胎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轮胎模具是用于硫化轮胎的关键部件,决定着轮胎的质量、性能及其成本等。其中,在轮胎硫化过程中,若轮胎模具和胎坯之间的空气没有被排尽,会导致完成硫化后的轮胎为残次品。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轮胎模具上加工大量排气孔。
然而,设置在轮胎模具上的排气孔会在轮胎上形成大量胶毛,不仅浪费了胶料,且影响轮胎的美观和性能。同时,在轮胎模具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胶料堵塞排气孔而造成窝气现象,甚至致使轮胎因缺胶而报废,导致轮胎的良品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真空轮胎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轮胎模具的良品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抽真空轮胎模具,包括底座、弓形座、上盖板及型腔,型腔位于弓形座的内侧,上盖板设置在弓形座和型腔的顶部上,底座设置在弓形座和型腔的底部上,型腔包括:多个花纹块,多个花纹块绕胎坯的中心轴线依次拼接以形成花纹圈,至少一个花纹块朝向胎坯的表面具有第一进气部;上侧板,上侧板的至少部分伸入至花纹圈的上开口内且与上开口相配合,上侧板朝向胎坯的表面具有第二进气部;下侧板,下侧板的至少部分伸入至花纹圈的下开口内且与下开口相配合,下侧板朝向胎坯的表面具有第三进气部;其中,上侧板、下侧板及花纹块中的至少一个还具有抽气孔,抽气孔与第一进气部、第二进气部及第三进气部均连通。
进一步地,上侧板还具有第一连通部,第一连通部设置在上侧板朝向花纹块的表面上,第二进气部通过第一连通部与第一进气部连通:其中,第一连通部为第一环形槽;或者,第一连通部包括多个第一弧形槽,多个第一弧形槽绕胎坯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下侧板还具有第二连通部,第二连通部设置在下侧板朝向花纹块的表面上且与抽气孔和第三进气部均连通,第一进气部通过第二连通部与抽气孔连通:其中,第二连通部为第二环形槽;或者,第二连通部包括多个第二弧形槽,多个第二弧形槽绕胎坯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部包括多个第一进气孔组,多个第一进气孔组沿花纹块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各第一进气孔组包括多个沿花纹块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进气孔;花纹块还具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连通;多个第二通道,多个第二通道沿花纹块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通道与多个第一进气孔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第一通道与各第二通道均连通;第二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两个子通道,两个子通道的连通处与第一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部包括多个第一进气孔组,多个第一进气孔组沿花纹块的周向间隔设置,各第一进气孔组包括多个沿花纹块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进气孔;花纹块还具有通道组,通道组包括: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一端与第一连通部连通;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一端与第二连通部连通;第八通道,第八通道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一进气部均连通;其中,通道组为多个,多个通道组沿花纹块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通道组与多个第一进气孔组一一对应地连通。
进一步地,上侧板还具有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与第二进气部和第一连通部均连通;其中,第三通道为一个;或者,第三通道为多个,多个第三通道绕胎坯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下侧板还具有第四通道,第四通道与第二连通部和至少部分第三进气部均连通;其中,第四通道为一个;或者,第四通道为多个,多个第四通道绕胎坯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抽气孔朝向弓形座设置,下侧板还具有顺次连通的第十六通道、第五通道及第六通道,第十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通部和第四通道连通,第六通道与抽气孔连通。
进一步地,抽气孔朝向远离弓形座的一侧设置,下侧板还具有第七通道,第七通道和第四通道和抽气孔均连通。
进一步地,上侧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进气部设置在第一板体上,第一板体具有第一凹部;第一密封盖板,设置在第一凹部内且与第一板体连接;其中,第一板体与第一密封盖板之间具有第九通道和多个第三环形槽,多个第三环形槽沿胎坯的径向间隔设置且通过第九通道连通;第九通道和/或至少一个第三环形槽与第一连通部连通;第一板体包括:第十通道,第十通道的一端与第九通道和/或至少一个第三环形槽连通;第十一通道,与第十通道连通且第十一通道的一端与第一连通部连通。
进一步地,下侧板包括:第二板体,第三进气部设置在第二板体上,第二板体具有第二凹部;第二密封盖板,设置在第二凹部内且与第二板体连接;其中,第二板体与第二密封盖板之间具有第十二通道和多个第四环形槽,多个第四环形槽沿胎坯的径向间隔设置且通过第十二通道连通;第十二通道和/或至少一个第四环形槽与抽气孔连通;第二板体上设置有:第十三通道,第十三通道的一端与第二连通部连通;第十四通道,第十四通道的一端与抽气孔连通;第十五通道,第十三通道通过第十五通道与第十四通道连通,且第十四通道与第四环形槽连通。
进一步地,抽真空轮胎模具还包括:第一密封结构,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花纹块之间;和/或,第二密封结构,设置在花纹块与上侧板之间;和/或,第三密封结构,设置在花纹块与下侧板之间;抽真空轮胎模具还包括:上钢圈,设置在上侧板与胎坯之间,上钢圈朝向胎坯的表面具有第四进气部,上钢圈与上侧板之间具有第三连通部,第四进气部通过第三连通部与第二进气部连通;和/或,下钢圈,设置在下侧板与胎坯之间,下钢圈朝向胎坯的表面具有第五进气部,下钢圈与下侧板之间具有第四连通部,第五进气部通过第四连通部与第三进气部连通;抽真空轮胎模具还包括:第四密封结构,第四密封结构设置在上钢圈与上侧板之间;和/或,第五密封结构,第五密封结构设置在下钢圈与下侧板之间。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位于上侧板与胎坯之间的气体可进入至第二进气部内,位于下侧板与胎坯之间的气体可进入至第三进气部内,位于花纹圈与胎坯之间的气体可进入至第一进气部内,上侧板、下侧板及花纹块中的至少一个还具有抽气孔,抽气孔与第一进气部、第二进气部及第三进气部均连通。这样,在硫化轮胎过程中,抽真空设备与抽气孔连通,被挤压至第一进气部、第二进气部及第三进气部内的气体经由抽气孔被抽出至抽真空模具外,以确保位于抽真空轮胎模具与胎坯之间的气体被充分地排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胎模具的良品率较低的问题,提升了轮胎模具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抽真空轮胎模具的实施例一与胎坯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抽真空轮胎模具的型腔与胎坯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抽真空轮胎模具的花纹块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抽真空轮胎模具的实施例二与胎坯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抽真空轮胎模具的实施例三与胎坯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抽真空轮胎模具的实施例四与胎坯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抽真空轮胎模具的花纹块的俯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抽真空轮胎模具的实施例五与胎坯装配后的剖视图;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抽真空轮胎模具的实施例六与胎坯装配后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座;20、弓形座;30、上盖板;40、花纹块;41、第一进气部;42、第一通道;43、第二通道;431、子通道;44、第八通道;50、胎坯;60、上侧板;61、第二进气部;62、第一连通部;63、第三通道;64、第一板体;641、第十通道;642、第十一通道;65、第一密封盖板;70、下侧板;71、第三进气部;72、第二连通部;73、第四通道;74、第五通道;75、第六通道;76、第七通道;77、第二板体;771、第十三通道;772、第十四通道;773、第十五通道;78、第二密封盖板;79、第十六通道;80、抽气孔;91、第九通道;92、第三环形槽;93、第十二通道;94、第四环形槽;100、上钢圈;101、第四进气部;102、第三连通部;110、下钢圈;111、第五进气部;112、第四连通部;120、第一密封结构;130、第二密封结构;140、第三密封结构;150、第四密封结构;160、第五密封结构;170、第一堵头;180、第二堵头;190、第六密封结构;200、第七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轮胎模具的良品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抽真空轮胎模具。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抽真空轮胎模具包括底座10、弓形座20、上盖板30及型腔,型腔位于弓形座20的内侧,上盖板30设置在弓形座20和型腔的顶部上,底座10设置在弓形座20和型腔的底部上,型腔包括多个花纹块40、上侧板60及下侧板70。多个花纹块40绕胎坯50的中心轴线依次拼接以形成花纹圈,至少一个花纹块40朝向胎坯50的表面具有第一进气部41。上侧板60至少部分伸入至花纹圈的上开口内且与上开口相配合,上侧板60朝向胎坯50的表面具有第二进气部61。下侧板70至少部分伸入至花纹圈的下开口内且与下开口相配合,下侧板70朝向胎坯50的表面具有第三进气部71。其中,上侧板60、下侧板70及花纹块4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抽气孔80,抽气孔80与第一进气部41、第二进气部61及第三进气部71均连通。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位于上侧板60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可进入至第二进气部61内,位于下侧板70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可进入至第三进气部71内,位于花纹圈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可进入至第一进气部41内,上侧板60、下侧板70及花纹块4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抽气孔80,抽气孔80与第一进气部41、第二进气部61及第三进气部71均连通。这样,在硫化轮胎过程中,抽真空设备与抽气孔80连通,被挤压至第一进气部41、第二进气部61及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经由抽气孔80被抽出至抽真空模具外,以确保位于抽真空轮胎模具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被充分地排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胎模具的良品率较低的问题,提升了轮胎模具的良品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硫化轮胎的过程中,二次定型后抽真空轮胎模具继续合模,合模完成后通过抽真空轮胎模具之外的抽真空设备将胎坯50和抽真空轮胎模具之间的空气抽走,然后再开始往胶囊内冲硫化所需的内压。其中,胎坯50位于胶囊与型腔之间。同时,本实施例中的抽真空轮胎模具无需重新加工模壳,只需在模壳内加工上述进气部即可,降低了抽真空轮胎模具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部41包括多个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部61包括多个第二进气孔,第三进气部71包括多个第三进气孔。由于通过抽真空设备对胎坯50与抽真空轮胎模具之间的气体抽出,与现有技术中在抽真空轮胎模具上开设排气孔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抽真空轮胎模具能够减少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及第三进气孔的数量,进而避免硫化完成后的轮胎发生窝气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抽气孔80设置在下侧板70上,便于抽真空设备与抽气孔80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抽气孔80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可选地,抽气孔80设置在上侧板60上。
可选地,抽气孔80设置在花纹块40上。
可选地,抽气孔80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上侧板60和下侧板70上。
可选地,抽气孔80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上侧板60和花纹块40上。
可选地,抽气孔80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下侧板70和花纹块40上。
可选地,抽气孔80为三个且分别设置在上侧板60、下侧板70及花纹块40上。
如图2所示,上侧板60还具有第一连通部62,第一连通部62设置在上侧板60朝向花纹块40的表面上,第二进气部61通过第一连通部62与第一进气部41连通。这样,上述设置确保第一进气部41能够与第二进气部61连通,以使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连通部62进入至第一进气部41内后统一被抽真空设备抽出,提升了型腔内的气路流畅性,避免型腔内发生气体堵塞而影响抽真空动作。
可选地,第一连通部62为第一环形槽;或者,第一连通部62包括多个第一弧形槽,多个第一弧形槽绕胎坯50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连通部62的结构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通部62为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与胎坯50同轴设置,以使第一环形槽的加工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第一环形槽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如图2所示,下侧板70还具有第二连通部72,第二连通部72设置在下侧板70朝向花纹块40的表面上且与抽气孔80和第三进气部71均连通,第一进气部41通过第二连通部72与抽气孔80连通。这样,上述设置确保第一进气部41能够与第三进气部71连通,以使进入至第一进气部41内的气体通过第二连通部72进入至抽气孔80内后统一被抽真空设备抽出。同时,第二连通部72与第三进气部71连通,以确保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能够经由抽气孔80被抽吸至抽真空轮胎模具外,进而提升了型腔内的气路流畅性,避免型腔内发生气体堵塞而影响抽真空动作。
可选地,第二连通部72为第二环形槽;或者,第二连通部72包括多个第二弧形槽,多个第二弧形槽绕胎坯50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连通部72的结构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通部72为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与胎坯50同轴设置,以使第二环形槽的加工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第二环形槽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进气部41包括多个第一进气孔组,多个第一进气孔组沿花纹块4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各第一进气孔组包括多个沿花纹块4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进气孔。花纹块40还具有第一通道42和多个第二通道43。第一通道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通部62和第二连通部72连通。多个第二通道43沿花纹块4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通道43与多个第一进气孔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第一通道42与各第二通道43均连通。这样,上述设置使得进入至各第一进气孔组内的气体通过与其相对应的第二通道43进入至第一通道42内,并通过第一通道42与第二连通部72连通,实现了型腔内气体的顺畅流通。
具体地,在硫化轮胎的过程中,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连通部62进入至第一通道42内,被挤压至第一进气部41内的气体通过多个第二通道43进入至第一通道42内,最终一起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内,以使被挤压至第一进气部41和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均能够通过第二连通部72和抽气孔80被抽出至抽真空轮胎模具外。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道43的个数根据多个第一进气孔组的个数来确定。
如图3所示,第二通道43包括相互连通的两个子通道431,两个子通道431的连通处与第一通道42连通。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确保各第一进气孔组能够与其相对应的第二通道43连通,提升了抽真空设备的抽真空可靠性;另一方面使得第二通道43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加工难度。
如图1和图2所示,上侧板60还具有第三通道63,第三通道63与第二进气部61和第一连通部62均连通。这样,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通过第三通道63与第一连通部62连通,以确保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能够依次通过第三通道63和第一连通部62进入至第一通道42内。
可选地,第三通道63为一个;或者,第三通道63为多个,多个第三通道63绕胎坯50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三通道63的个数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通道63相对于胎坯50的中性层倾斜设置,进而增大了第三通道63的长度,进一步增大了第三通道63的进气量,避免气体在第三通道63内发生堵塞而影响抽真空动作。
如图1和图2所示,下侧板70还具有第四通道73,第四通道73与第二连通部72和至少部分第三进气部71均连通。这样,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通过第四通道73与第二连通部72连通,以确保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能够依次通过第四通道73和第二连通部72进入至抽气孔80内。
可选地,第四通道73为一个;或者,第四通道73为多个,多个第四通道73绕胎坯50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四通道73的个数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通道73相对于胎坯50的中性层倾斜设置,进而增大了第四通道73的长度,进一步增大了第四通道73的进气量,避免气体在第四通道73内发生堵塞而影响抽真空动作。
如图1和图2所示,抽气孔80朝向弓形座20设置,下侧板70还具有顺次连通的第十六通道79、第五通道74及第六通道75,第十六通道79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通部72和第四通道73连通,第六通道75与抽气孔80连通。这样,上述设置确保进入至第四通道73内的气体能够依次通过第五通道74和第六通道75进入至抽气孔80内,提升了抽真空轮胎模具中的气体流动流畅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通道74与第六通道75相互垂直设置,第五通道74的第一端延伸至第四通道73处且与第四通道73连通,第五通道74的第二端贯穿下侧板70,第一堵头170设置在第二端内,以用于对第二端进行封堵,防止气体从第二端泄露。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五通道74的加工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第五通道74的加工难度。
如图2所示,抽真空轮胎模具还包括上钢圈100。其中,上钢圈100设置在上侧板60与胎坯50之间,上钢圈100朝向胎坯50的表面具有第四进气部101,上钢圈100与上侧板60之间具有第三连通部102,第四进气部101通过第三连通部102与第二进气部61连通。这样,被挤压至第四进气部101内的气体通过第三连通部102进入至第二进气部61内,与直接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进行混合,并统一被抽真空设备抽吸至抽真空轮胎模具外。
如图2所示,抽真空轮胎模具还包括下钢圈110。其中,下钢圈110设置在下侧板70与胎坯50之间,下钢圈110朝向胎坯50的表面具有第五进气部111,下钢圈110与下侧板70之间具有第四连通部112,第五进气部111通过第四连通部112与第三进气部71连通。这样,被挤压至第五进气部111内的气体通过第四连通部112进入至第三进气部71内,与直接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进行混合,并统一被抽真空设备抽吸至抽真空轮胎模具外。
如图1和图2所示,抽真空轮胎模具还包括第一密封结构120。其中,第一密封结构12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花纹块40之间。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相邻的两个花纹块40之间的气密性,避免型腔发生漏气现象而影响抽真空设备的正常使用,进而确保位于型腔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均能够被抽真空设备抽吸至抽真空轮胎模具外,以确保位于抽真空轮胎模具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被充分地排尽,提升了轮胎模具的良品率。
可选地,第一密封结构120为密封圈。
可选地,第一密封结构120由橡胶或硅胶制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抽真空轮胎模具还包括第二密封结构130。其中,第二密封结构130设置在花纹块40与上侧板60之间。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花纹块40与上侧板60之间的气密性,避免型腔发生漏气现象而影响抽真空设备的正常使用,进而确保位于型腔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均能够被抽真空设备抽吸至抽真空轮胎模具外,以确保位于抽真空轮胎模具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被充分地排尽,提升了轮胎模具的良品率。
可选地,第二密封结构130为密封圈。
可选地,第二密封结构130由橡胶或硅胶制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抽真空轮胎模具还包括第三密封结构140。其中,第三密封结构140设置在花纹块40与下侧板70之间。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花纹块40与下侧板70之间的气密性,避免型腔发生漏气现象而影响抽真空设备的正常使用,进而确保位于型腔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均能够被抽真空设备抽吸至抽真空轮胎模具外,以确保位于抽真空轮胎模具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被充分地排尽,提升了轮胎模具的良品率。
可选地,第三密封结构140为密封圈。
可选地,第三密封结构140由橡胶或硅胶制成。
如图2所示,抽真空轮胎模具还包括第四密封结构150。第四密封结构150设置在上钢圈100与上侧板60之间。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上钢圈100与上侧板60之间的气密性,避免型腔发生漏气现象而影响抽真空设备的正常使用,进而确保位于型腔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均能够被抽真空设备抽吸至抽真空轮胎模具外,以确保位于抽真空轮胎模具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被充分地排尽,提升了轮胎模具的良品率。
可选地,第四密封结构150为密封圈。
可选地,第四密封结构150由橡胶或硅胶制成。
如图2所示,抽真空轮胎模具还包括第五密封结构160。第五密封结构160设置在下钢圈110与下侧板70之间。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下钢圈110与下侧板70之间的气密性,避免型腔发生漏气现象而影响抽真空设备的正常使用,进而确保位于型腔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均能够被抽真空设备抽吸至抽真空轮胎模具外,以确保位于抽真空轮胎模具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被充分地排尽,提升了轮胎模具的良品率。
可选地,第五密封结构160为密封圈。
可选地,第五密封结构160由橡胶或硅胶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上侧板6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三通道63内,再通过第三通道63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中。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内的气体进入至第一通道42内,并通过第一通道42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中,再依次通过第十六通道79、第五通道74及第六通道75进入至抽气孔80中。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下侧板7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四通道73内,再依次经由第十六通道79、第五通道74及第六通道75进入至抽气孔80中。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花纹块4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一进气部4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二通道43内,再通过第一通道42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内,并通过第一通道42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中,再依次通过第十六通道79、第五通道74及第六通道75进入至抽气孔80中。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的抽真空轮胎模具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抽气孔80的朝向以及下侧板70的结构不同。
如图4所示,抽气孔80朝向远离弓形座20的一侧设置,下侧板70还具有第七通道76,第七通道76和第四通道73和抽气孔80均连通。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抽气孔80的朝向设备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工况和需求;另一方面确保进入至第四通道73内的气体能够依次通过第七通道76进入至抽气孔80内,进而提升了抽真空轮胎模具中的气体流动流畅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七通道76与胎坯50的中性层相互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通道73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连通部72所在位置处且与第二连通部7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上侧板6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三通道63内,再通过第三通道63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中。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内的气体进入至第一通道42内,并通过第一通道42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中,再通过第四通道73和第七通道76进入至抽气孔80中。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下侧板7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四通道73内,再经由第七通道76进入至抽气孔80中。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花纹块4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一进气部4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二通道43内,再通过至第一通道42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内,并通过第一通道42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中,再通过第四通道73和第七通道76进入至抽气孔80中。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中的抽真空轮胎模具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侧板60和下侧板70的结构不同。
如图5所示,上侧板60包括第一板体64和第一密封盖板65。第二进气部61设置在第一板体64上,第一板体64具有第一凹部。第一密封盖板65设置在第一凹部内且与第一板体64连接。其中,第一板体64与第一密封盖板65之间具有第九通道91和多个第三环形槽92,多个第三环形槽92沿胎坯50的径向间隔设置且通过第九通道91连通。可选地,第九通道91和/或至少一个第三环形槽92与第一连通部62连通。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上侧板60的结构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另一方面使得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通过第三环形槽92和第九通道91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内,并通过第一连通部62进入至第一通道42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九通道91与第一连通部62连通,每相邻的两个第三环形槽92之间通过第九通道91连通,进而确保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三环形槽92进入至第九通道91内,并通过第九通道91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内。
如图5所示,第一板体64包括第十通道641和第十一通道642。其中,第十通道641的一端与第九通道91和/或至少一个第三环形槽92连通。第十一通道642与第十通道641连通且第十一通道642的一端与第一连通部62连通。这样,上述设置进一步确保进入至第九通道91内的气体能够依次通过第十通道641和第十一通道642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内,进而提升了上侧板60内气体流动的流畅性,确保位于上侧板60和胎坯50之间的气体能够充分地被抽真空设备抽尽。
如图5所示,下侧板70包括第二板体77和第二密封盖板78。第三进气部71设置在第二板体77上,第二板体77具有第二凹部。第二密封盖板78设置在第二凹部内且与第二板体77连接。其中,第二板体77与第二密封盖板78之间具有第十二通道93和多个第四环形槽94,多个第四环形槽94沿胎坯50的径向间隔设置且通过第十二通道93连通。第十二通道93和/或至少一个第四环形槽94与抽气孔80连通。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下侧板70的结构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另一方面使得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通过第四环形槽94和第十二通道93进入至抽气孔80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十二通道93与第二连通部72连通,每相邻的两个第四环形槽94之间通过第十二通道93连通,进而确保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能够通过第四环形槽94进入至第十二通道93内,并通过第十二通道93进入至抽气孔80内。
如图5所示,第二板体77上设置有第十三通道771、第十四通道772及第十五通道773。其中,第十三通道771的一端与第二连通部72连通。第十四通道772的一端与抽气孔80连通。第十三通道771通过第十五通道773与第十四通道772连通,且第十四通道772与第四环形槽94连通。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确保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能够依次通过第四环形槽94、第十二通道93及第十四通道772进入至抽气孔80内;另一方面确保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内的气体依次通过第十三通道771、第十五通道773及第十四通道772进入至抽气孔80内,确保位于下侧板70和胎坯50之间的气体能够充分地被抽真空设备抽尽。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上侧板6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三环形槽92和第九通道91内,并依次通过第十通道641和第十一通道642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内。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内的气体进入第一通道42内,并通过第一通道42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中,再依次通过第十三通道771、第十五通道773及第十四通道772进入至抽气孔80内。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下侧板7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四环形槽94和第十二通道93内,再通过第十四通道772进入至抽气孔80内。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花纹块4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一进气部4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二通道43内,再通过至第一通道42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内,并通过第一通道42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中,再依次通过第十三通道771、第十五通道773及第十四通道772进入至抽气孔80内。
如图5所示,第一板体64和第一密封盖板65之间设置有第六密封结构190。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第一板体64和第一密封盖板65之间的气密性,避免型腔发生漏气现象而影响抽真空设备的正常使用,进而确保位于型腔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均能够被抽真空设备抽吸至抽真空轮胎模具外,以确保位于抽真空轮胎模具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被充分地排尽,提升了轮胎模具的良品率。
可选地,第六密封结构190为密封圈。
可选地,第六密封结构190由橡胶或硅胶制成。
如图5所示,第二板体77和第二密封盖板78之间设置有第七密封结构200。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第二板体77和第二密封盖板78之间的气密性,避免型腔发生漏气现象而影响抽真空设备的正常使用,进而确保位于型腔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均能够被抽真空设备抽吸至抽真空轮胎模具外,以确保位于抽真空轮胎模具与胎坯50之间的气体被充分地排尽,提升了轮胎模具的良品率。
可选地,第七密封结构200为密封圈。
可选地,第七密封结构200由橡胶或硅胶制成。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中的抽真空轮胎模具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花纹块40的结构不同。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进气部41包括多个第一进气孔组,多个第一进气孔组沿花纹块40的周向间隔设置,各第一进气孔组包括多个沿花纹块4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进气孔。花纹块40还具有通道组,通道组包括第一通道42、第二通道43及第八通道44。其中,第一通道42的一端与第一连通部62连通。第二通道43的一端与第二连通部72连通。第八通道44与第一通道42、第二通道43及第一进气部41均连通。这样,上述设置使得通道组的结构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工况和需求,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被挤压至第一进气部41内的气体可进入至第八通道44内,并通过第八通道44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最终使得气体能够进入至抽气孔80中。
具体地,在硫化轮胎的过程中,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连通部62进入至第一通道42和第八通道44内,被挤压至第一进气部41内的气体进入至第八通道44内,最终一起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内,以使被挤压至第一进气部41和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均能够通过第二连通部72和抽气孔80被抽出至抽真空轮胎模具外。同时,上述设置也能够确保气体在花纹块40内顺畅地流动。
如图6所示,第八通道44的一端贯穿花纹块40,第二堵头180设置在该端内,以防止气体从该端处泄漏而影响抽真空设备的抽真空动作。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八通道44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八通道44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可选地,通道组为多个,多个通道组沿花纹块4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通道组与多个第一进气孔组一一对应地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通道组的个数根据多个第一进气孔组的个数来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上侧板6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三通道63内,再通过第三通道63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中。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内的气体依次进入第一通道42、第八通道44及第二通道43内,并通过第二通道43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中,再依次通过第十六通道79、第五通道74及第六通道75进入至抽气孔80中。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下侧板7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四通道73内,再依次经由第十六通道79、第五通道74及第六通道75进入至抽气孔80中。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花纹块4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一进气部4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八通道44内,再通过第二通道43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中,再依次通过第十六通道79、第五通道74及第六通道75进入至抽气孔80中。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中的抽真空轮胎模具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上侧板60和下侧板70的结构不同。
如图8所示,上侧板60包括第一板体64和第一密封盖板65。第二进气部61设置在第一板体64上,第一板体64具有第一凹部。第一密封盖板65设置在第一凹部内且与第一板体64连接。其中,第一板体64与第一密封盖板65之间具有第九通道91和多个第三环形槽92,多个第三环形槽92沿胎坯50的径向间隔设置且通过第九通道91连通;第九通道91和/或至少一个第三环形槽92与第一连通部62连通。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上侧板60的结构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另一方面使得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通过第三环形槽92和第九通道91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内,并通过第一连通部62进入至第一通道42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九通道91与第一连通部62连通,每相邻的两个第三环形槽92之间通过第九通道91连通,进而确保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三环形槽92进入至第九通道91内,并通过第九通道91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内。
如图8所示,第一板体64还具有第十通道641和第十一通道642。其中,第十通道641的一端与第九通道91和/或至少一个第三环形槽92连通。第十一通道642与第十通道641连通且第十一通道642的一端与第一连通部62连通。这样,上述设置进一步确保进入至第九通道91内的气体能够依次通过第十通道641和第十一通道642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内,进而提升了上侧板60内气体流动的流畅性,确保位于上侧板60和胎坯50之间的气体能够充分地被抽真空设备抽尽。
如图8所示,下侧板70包括第二板体77和第二密封盖板78。第三进气部71设置在第二板体77上,第二板体77具有第二凹部。第二密封盖板78设置在第二凹部内且与第二板体77连接。其中,第二板体77与第二密封盖板78之间具有第十二通道93和多个第四环形槽94,多个第四环形槽94沿胎坯50的径向间隔设置且通过第十二通道93连通。第十二通道93和/或至少一个第四环形槽94与抽气孔80连通。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下侧板70的结构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另一方面使得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通过第四环形槽94和第十二通道93进入至抽气孔80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十二通道93与第二连通部72连通,每相邻的两个第四环形槽94之间通过第十二通道93连通,进而确保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能够通过第四环形槽94进入至第十二通道93内,并通过第十二通道93进入至抽气孔80内。
如图8所示,第二板体77还具有第十三通道771、第十四通道772及第十五通道773。其中,第十三通道771的一端与第二连通部72连通。第十四通道772的一端与抽气孔80连通。第十三通道771通过第十五通道773与第十四通道772连通,且第十四通道772与第四环形槽94连通。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确保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能够依次通过第四环形槽94、第十二通道93及第十四通道772进入至抽气孔80内;另一方面确保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内的气体依次通过第十三通道771、第十五通道773及第十四通道772进入至抽气孔80内,确保位于下侧板70和胎坯50之间的气体能够充分地被抽真空设备抽尽。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上侧板6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三环形槽92和第九通道91内,并依次通过第十通道641和第十一通道642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内。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内的气体依次进入第一通道42、第八通道44及第二通道43内,并通过第二通道43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中,再依次通过第十三通道771、第十五通道773及第十四通道772进入至抽气孔80内。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下侧板7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四环形槽94和第十二通道93内,再通过第十四通道772进入至抽气孔80内。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花纹块4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一进气部4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八通道44内,再通过第二通道43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中,再依次通过第十三通道771、第十五通道773及第十四通道772进入至抽气孔80内。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中的抽真空轮胎模具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抽气孔80的朝向不同。
如图9所示,抽气孔80朝向远离弓形座20的一侧设置,第十三通道771的一端与第二连通部72连通,第十五通道773的一端与第四环形槽94和/或第十二通道93连通,第十五通道773的中部与第十四通道772连通。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抽气孔80的朝向设备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工况和需求;另一方面确保进入至第四环形槽94和第十二通道93内的气体能够依次通过第十五通道773和第十四通道772至抽气孔80内,进而提升了抽真空轮胎模具中的气体流动流畅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十四通道772与胎坯50的中性层相互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上侧板6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二进气部6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三环形槽92和第九通道91内,并依次通过第十通道641和第十一通道642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内。进入至第一连通部62内的气体依次进入第一通道42、第八通道44及第二通道43内,并通过第二通道43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中,再依次通过第十三通道771、第十五通道773及第十四通道772进入至抽气孔80内。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下侧板7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三进气部7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四环形槽94和第十二通道93内,再通过第十五通道773和第十四通道772进入至抽气孔80内。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在花纹块40内的流动路径为:被挤压至第一进气部41内的气体先进入至第八通道44内,再通过第二通道43进入至第二连通部72中,再依次通过第十三通道771、第十五通道773及第十四通道772进入至抽气孔80内。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位于上侧板与胎坯之间的气体可进入至第二进气部内,位于下侧板与胎坯之间的气体可进入至第三进气部内,位于花纹圈与胎坯之间的气体可进入至第一进气部内,上侧板、下侧板及花纹块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抽气孔,抽气孔与第一进气部、第二进气部及第三进气部均连通。这样,在硫化轮胎过程中,抽真空设备与抽气孔连通,被挤压至第一进气部、第二进气部及第三进气部内的气体经由抽气孔被抽出至抽真空模具外,以确保位于抽真空轮胎模具与胎坯之间的气体被充分地排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胎模具的良品率较低的问题,提升了轮胎模具的良品率。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抽真空轮胎模具,包括底座(10)、弓形座(20)、上盖板(30)及型腔,所述型腔位于所述弓形座(20)的内侧,所述上盖板(30)设置在所述弓形座(20)和所述型腔的顶部上,所述底座(10)设置在所述弓形座(20)和所述型腔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包括:
多个花纹块(40),多个所述花纹块(40)绕胎坯(50)的中心轴线依次拼接以形成花纹圈,至少一个所述花纹块(40)朝向所述胎坯(50)的表面具有第一进气部(41);
上侧板(60),所述上侧板(60)的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花纹圈的上开口内且与所述上开口相配合,所述上侧板(60)朝向所述胎坯(50)的表面具有第二进气部(61);
下侧板(70),所述下侧板(70)的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花纹圈的下开口内且与所述下开口相配合,所述下侧板(70)朝向所述胎坯(50)的表面具有第三进气部(71);
其中,所述上侧板(60)、所述下侧板(70)及所述花纹块(4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抽气孔(80),所述抽气孔(80)与所述第一进气部(41)、所述第二进气部(61)及所述第三进气部(71)均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真空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60)还具有第一连通部(62),所述第一连通部(62)设置在所述上侧板(60)朝向所述花纹块(40)的表面上,所述第二进气部(61)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部(62)与所述第一进气部(41)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连通部(62)为第一环形槽;或者,所述第一连通部(62)包括多个第一弧形槽,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绕所述胎坯(50)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真空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板(70)还具有第二连通部(72),所述第二连通部(72)设置在所述下侧板(70)朝向所述花纹块(40)的表面上且与所述抽气孔(80)和所述第三进气部(71)均连通,所述第一进气部(41)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部(72)与所述抽气孔(80)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连通部(72)为第二环形槽;或者,所述第二连通部(72)包括多个第二弧形槽,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槽绕所述胎坯(50)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真空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部(41)包括多个第一进气孔组,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孔组沿所述花纹块(4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进气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花纹块(4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进气孔;所述花纹块(40)还具有:
第一通道(42),所述第一通道(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部(62)和所述第二连通部(72)连通;
多个第二通道(43),多个所述第二通道(43)沿所述花纹块(4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通道(43)与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孔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通道(42)与各所述第二通道(43)均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43)包括相互连通的两个子通道(431),两个所述子通道(431)的连通处与所述第一通道(4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真空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部(41)包括多个第一进气孔组,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孔组沿所述花纹块(40)的周向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进气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花纹块(4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进气孔;所述花纹块(40)还具有通道组,所述通道组包括:
第一通道(42),所述第一通道(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部(62)连通;
第二通道(43),所述第二通道(4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部(72)连通;
第八通道(44),所述第八通道(44)与所述第一通道(42)、所述第二通道(43)及所述第一进气部(41)均连通;
其中,所述通道组为多个,多个所述通道组沿所述花纹块(4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通道组与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孔组一一对应地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真空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板(60)还具有第三通道(63),所述第三通道(63)与所述第二进气部(61)和所述第一连通部(62)均连通;其中,所述第三通道(63)为一个;或者,所述第三通道(63)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通道(63)绕所述胎坯(50)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
所述下侧板(70)还具有第四通道(73),所述第四通道(73)与所述第二连通部(72)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进气部(71)均连通;其中,所述第四通道(73)为一个;或者,所述第四通道(73)为多个,多个所述第四通道(73)绕所述胎坯(50)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
所述抽气孔(80)朝向所述弓形座(20)设置,所述下侧板(70)还具有顺次连通的第十六通道(79)、第五通道(74)及第六通道(75),所述第十六通道(7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通部(72)和所述第四通道(73)连通,所述第六通道(75)与所述抽气孔(8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真空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孔(80)朝向远离所述弓形座(20)的一侧设置,所述下侧板(70)还具有第七通道(76),所述第七通道(76)和所述第四通道(73)和所述抽气孔(80)均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真空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60)包括:
第一板体(64),所述第二进气部(61)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64)上,所述第一板体(64)具有第一凹部;
第一密封盖板(65),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部内且与所述第一板体(64)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板体(64)与所述第一密封盖板(65)之间具有第九通道(91)和多个第三环形槽(92),多个所述第三环形槽(92)沿所述胎坯(50)的径向间隔设置且通过所述第九通道(91)连通;所述第九通道(91)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环形槽(92)与所述第一连通部(62)连通;
所述第一板体(64)包括:
第十通道(641),所述第十通道(641)的一端与所述第九通道(91)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环形槽(92)连通;
第十一通道(642),与所述第十通道(641)连通且所述第十一通道(6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部(6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真空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板(70)包括:
第二板体(77),所述第三进气部(71)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77)上,所述第二板体(77)具有第二凹部;
第二密封盖板(78),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部内且与所述第二板体(77)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板体(77)与所述第二密封盖板(78)之间具有第十二通道(93)和多个第四环形槽(94),多个所述第四环形槽(94)沿所述胎坯(50)的径向间隔设置且通过所述第十二通道(93)连通;所述第十二通道(93)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四环形槽(94)与所述抽气孔(80)连通;
所述第二板体(77)上设置有:
第十三通道(771),所述第十三通道(77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部(72)连通;
第十四通道(772),所述第十四通道(772)的一端与所述抽气孔(80)连通;
第十五通道(773),所述第十三通道(771)通过所述第十五通道(773)与所述第十四通道(772)连通,且所述第十四通道(772)与所述第四环形槽(94)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真空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轮胎模具还包括:
第一密封结构(12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花纹块(40)之间;和/或,
第二密封结构(130),设置在所述花纹块(40)与所述上侧板(60)之间;和/或,
第三密封结构(140),设置在所述花纹块(40)与所述下侧板(70)之间;
上钢圈(100),设置在所述上侧板(60)与所述胎坯(50)之间,所述上钢圈(100)朝向所述胎坯(50)的表面具有第四进气部(101),所述上钢圈(100)与所述上侧板(60)之间具有第三连通部(102),所述第四进气部(101)通过所述第三连通部(102)与所述第二进气部(61)连通;和/或,下钢圈(110),设置在所述下侧板(70)与所述胎坯(50)之间,所述下钢圈(110)朝向所述胎坯(50)的表面具有第五进气部(111),所述下钢圈(110)与所述下侧板(70)之间具有第四连通部(112),所述第五进气部(111)通过所述第四连通部(112)与所述第三进气部(71)连通;
第四密封结构(150),所述第四密封结构(150)设置在上钢圈(100)与所述上侧板(60)之间;和/或,
第五密封结构(160),所述第五密封结构(160)设置在下钢圈(110)与所述下侧板(70)之间。
CN202111387705.XA 2021-11-22 2021-11-22 抽真空轮胎模具 Pending CN1141032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7705.XA CN114103203A (zh) 2021-11-22 2021-11-22 抽真空轮胎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7705.XA CN114103203A (zh) 2021-11-22 2021-11-22 抽真空轮胎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3203A true CN114103203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39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7705.XA Pending CN114103203A (zh) 2021-11-22 2021-11-22 抽真空轮胎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320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2951A (en) * 1990-07-27 1992-10-06 The Uniroyal Goodrich Tire Company Vented tire mold and method for vacuum molding
JPH11207745A (ja) * 1998-01-26 1999-08-0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の加硫金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4626409A (zh) * 2015-02-16 2015-05-20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气孔轮胎活络模具及其花纹块
CN105479624A (zh) * 2016-01-21 2016-04-13 广西玲珑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辅助排气式活络模具
CN106738517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开式抽真空活络模具
CN109228042A (zh) * 2018-11-06 2019-01-18 绍兴正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抽真空型轮胎两半模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2951A (en) * 1990-07-27 1992-10-06 The Uniroyal Goodrich Tire Company Vented tire mold and method for vacuum molding
JPH11207745A (ja) * 1998-01-26 1999-08-0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の加硫金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4626409A (zh) * 2015-02-16 2015-05-20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气孔轮胎活络模具及其花纹块
CN105479624A (zh) * 2016-01-21 2016-04-13 广西玲珑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辅助排气式活络模具
CN106738517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开式抽真空活络模具
CN109228042A (zh) * 2018-11-06 2019-01-18 绍兴正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抽真空型轮胎两半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14880B1 (e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vulcanization and moulding of tyres
CN216465685U (zh) 一种抽真空轮胎模具
US5152951A (en) Vented tire mold and method for vacuum molding
CN114103203A (zh) 抽真空轮胎模具
US20170361552A1 (en) Tire mold and vent insert having corresponding surfaces
CN112976630B (zh) 一种轮胎硫化设备
CN212353001U (zh) 一种带有尾气回收功能的硫化机中心机构
CN110774491A (zh) 轮胎硫化模具排气防堵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CN215152046U (zh) 一种轮胎硫化设备
JP7428875B2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4603894A (zh) 模具加热结构、硫化机及硫化机模具更换方法
CN212123892U (zh) 橡胶硫化模具
CN208992902U (zh) 一种抽真空型轮胎两半模具
KR102048300B1 (ko) 타이어 제조시 발생되는 흄 배출구조를 갖는 타이어 제조용 가압콘테이너
JP3884537B2 (ja) タイヤの加硫成型用金型及び加硫成型方法
JP2021137984A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9228042A (zh) 一种抽真空型轮胎两半模具
US3967670A (en) Tires
CN214395522U (zh) 模具加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硫化机
EP4292800A1 (en) Molding process for eased release of a tire
KR20030042693A (ko) 가류금형용 벤트장치
KR200141864Y1 (ko) 타이어성형용 금형의 공기배출구조
JP6741097B1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16231485U (zh) 一种组合式橡胶内胎
CN219236232U (zh) 一种便于排气的农业轮胎外胎硫化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