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0336A - 环形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环形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0336A
CN114080336A CN202080043897.XA CN202080043897A CN114080336A CN 114080336 A CN114080336 A CN 114080336A CN 202080043897 A CN202080043897 A CN 202080043897A CN 114080336 A CN114080336 A CN 114080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upply line
ring
power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38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祯久
黑川芳正
山下哲弘
清水雅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080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03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05Testing of electric installations on transport means
    • G01R31/006Testing of electric installations on transport means on road vehicles, e.g. automobiles or truc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1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 G01R31/085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in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lines, e.g. overhea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2Testing for short-circuits, leakage current or ground faul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4Testing for continu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1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 G01R31/086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in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i.e. with interconnected condu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 Locating Faults (AREA)

Abstract

环形供电系统包括多个继电器(RL)、多个检测部(5)、以及运算处理部,多个继电器(RL)相互分离地设置在环形电源线(ML)上,多个检测部(5)分别设置在各继电器(RL)之间,并且用于在环形电源线(ML)发生断线时检测由断线引起的电气变化,运算处理部根据由多个检测部(5)检测出的电气变化,确定环形电源线(ML)的断线部位,使位于该断线部位两侧的继电器(RL)断开。

Description

环形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属于与利用电源线将电源集线器连接成环形而构成的环形供电系统相关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车载设备的电动化显著,在车辆中布置有许多电子设备。随之,正在不断进行对于各电子设备的供电结构的研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载通信系统,在该车载通信系统中,设置对不同网络的ECU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网关ECU,在所有网络成为休眠状态后,仅唤醒最初开始发送的发送对象ECU所在的网络。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即:电源硬线将安装于车辆上的电池及负载间连接起来,并且将所述电源硬线连接成环形。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6-2017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9-987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目前,将连接车载设备的电源硬线从电源(例如继电器盒)以放射线状进行布线,以使其与通信线束大致一致。另外,为了实现对车辆周边的监视、自动驾驶等,在车辆周边部布置有摄像头和雷达等各种传感器类。由此,电源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并且电源硬线的总线长变长,由于供电线的电阻等的影响,导致功耗本身也有可能增大。
于是,如专利文献2的图3所示的那样,存在如下方法:设置从俯视角度看去环绕车辆的环形电源硬线,在成为环形的该电源硬线上以规定间隔设置电源集线器。各电源集线器与执行器相连。这样一来,通过经由电源集线器向执行器供电,从而能够大幅地缩短电源硬线的总线长。
不过,如果将电源硬线连接成环形,则存在以下问题:在环形线的一部分出现了断线的情况下,如何切断电流。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在环形电源线中线路的一部分出现了断线的情况下切断电流的方法。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以一种环形供电系统为对象,其是将车辆分为多个区域,在各区域分别设置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电源集线器,并用环形电源线将各所述区域的电源集线器连接成环形而构成的,所述环形供电系统包括多个继电器、多个检测部以及运算处理部,多个所述继电器相互分离地设置在所述环形电源线上,多个所述检测部分别设置在各所述继电器之间,并用于在所述环形电源线发生了断线时检测由断线引起的电气变化,所述运算处理部根据由多个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电气变化,确定所述环形电源线的断线部位,使位于该断线部位的两侧的所述继电器断开。
根据该构成方式,将车辆分为多个区域,在各区域设置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电源集线器,并用环形电源线连接成环形。由此,能够大幅度缩短供电线的总线路长度,能够尽可能减少由供电线的电阻引起的功耗。
进而,在环形电源线上相互分离地设置继电器,在各继电器之间设置检测部,该检测部用于在环形电源线发生断线时检测由断线引起的电气变化。
由此,能够继续从电池向环形电源线中断开部分以外的供电线进行供电。即,如上所述,能够利用环形电源线实现电源系统的简化及总电路长度的大幅度缩短,同时还能够在环形电源线断线时采取对策。
在所述环形供电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检测部是测量设置位置处的电流、电压以及磁通量中的至少一个的测量器,所述运算处理部根据由所述测量器测量到的测量值的变化,确定所述环形电源线的断线部位。
所述环形供电系统也可以具有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存储有表示测量值的变化的波形,该测量值的变化用于确定断线部位,所述运算处理部通过将由所述测量器测量到的测量值与所述数据库进行对照,来确定所述环形电源线的断线部位。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不进行复杂的运算而以比较简单的构成方式来确定断线部位。另外,由于能够通过与数据库对照是一致还是不一致这样的简单处理来确定断线部位,所以不需要用于确定断线部位的复杂运算,就能够以极短的时间进行该确定。
在所述环形供电系统中,所述电子设备构成为经由从所述环形电源线分支出来的分支线接受供电,彼此为互补关系的所述电子设备与互不相同的分支线连接,所述继电器至少设置在能够使连接有彼此为互补关系的所述电子设备的两根分支线之间的连接断开的位置处。
由此,在为了确保功能等的冗余性而存在实现多个类似功能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确保不同时断开对所述结构的供电。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电子设备经由从所述环形电源线分支出来的分支线接受供电,所述继电器设置在各所述分支线的两侧。
由此,能够针对每根分支线断开供电。
-发明的效果-
综上所述,根据在此公开的技术,能够利用环形电源线实现电源系统的简化及总电路长度的大幅度缩短,同时还能够在主供电线断线时采取对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有车载网络的车辆的电源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电源拓扑之一例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电气元件和电源集线器之间的连接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环形电源硬线的一部分断线时的动作情况的图。
图6是表示车辆的电源拓扑的另一例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有车载网络的车辆1的电源系统。该车辆1是包括四个侧门和一个后车门的五门车。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源系统中,将车辆1分成多个(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为六个)区域,在各区域设置有用于连接电子设备D的电源集线器HB。在下述说明中,有时将布置在车辆1的左前侧的左前侧区域的电源集线器HB称为第一电源集线器HB1,将布置在车辆1的左前侧的侧门附近的左侧区域的电源集线器HB称为第二电源集线器HB2,将布置在车辆1的左后侧的左后侧区域的电源集线器HB称为第三电源集线器HB3。同样地,有时将布置在车辆1的右前侧的右前侧区域的电源集线器HB称为第四电源集线器HB4,将布置在车辆1的右前侧的侧门附近的右侧区域的电源集线器HB称为第五电源集线器HB5,将布置在车辆1的右后侧的右后侧区域的电源集线器HB称为第六电源集线器HB6。在不区分各电源集线器HB1~HB6时,仅称作电源集线器HB。需要说明的是,在增减区域的数量时,电源集线器HB的个数也随之相应地增减。
电源集线器HB被布置在主电池Bm(在附图中记载为BA-M)与各电子设备D之间的电源路径的中途。各电源集线器HB通过单独的主供电线ML分别与主电池Bm或附近的电源集线器HB连接。具体而言,第一电源集线器HB1通过主供电线ML1与主电池Bm连接。第二电源集线器HB2通过主供电线ML2与第一电源集线器HB1连接。第三电源集线器HB3通过主供电线ML3与第二电源集线器HB2连接。第四电源集线器HB4通过主供电线ML4与主电池Bm连接。第五电源集线器HB5通过主供电线ML5与第四电源集线器HB4连接。第六电源集线器HB6通过主供电线ML6与第五电源集线器HB5连接。第三电源集线器HB3与第六电源集线器HB6通过主供电线ML7彼此连接。由此,由主电池Bm和各电源集线器HB1~HB6形成从俯视角度看去环绕车辆的环形电源路径。由此,主电池Bm供来的电便经由主供电线ML被供向各电源集线器HB,然后从各电源集线器HB向电子设备D供电。主供电线ML为环形电源线之一例。构成主供电线ML的电源线的结构并没有被特别加以限定,例如能够使用所谓的电源硬线。
进而,在主供电线ML上的与主电池Bm分开的位置处,连接有当来自主电池Bm的供电停止时等用于进行供电的备用电池Bs(在附图中记载为BA-S)。备用电池Bs通过半导体继电器RL7与主供电线ML相连,在正常动作时,断开与主供电线ML之间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示出了主电池Bm在车辆前方连接在主供电线ML1和主供电线ML4之间,备用电池Bs连接在车辆后方的主供电线ML7上的示例。这样一来,通过将主电池Bm和备用电池Bs分开布置,从而能够提高耐断线性。不过,主电池Bm及备用电池Bs的布置状况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构成。
各电子设备D包括能够不断地接受来自主电池Bm的供电的电子设备、和能够在车辆1上的乘员的操作下接受来自主电池Bm的供电的电子设备。在下述说明中,将能够不断地接受来自电池的供电的电子设备称为不间断电源电子设备D。将能够在车辆1上的乘员的操作下接受来自主电池Bm的供电且功耗较小的电子设备称为附属电子设备D。将能够在车辆1上的乘员的操作下接受来自主电池Bm的供电且功耗较大的电子设备称为点火电子设备D。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区分所述各电子设备D时,仅称为电子设备D。
不间断电源电子设备D例如为无钥匙装置D21、D51、前方监控用摄像头装置D15、防盗监控用监控摄像头装置D12、D42、仪表装置D25、防盗警报装置D54、刹车灯D31等。附属电子设备D是预期与车辆1的发动机的启/停无关地加以使用的电子设备,例如为前照灯D11、D41、电子后视镜D22、D52、音响设备D33、D61等。点火电子设备D在车辆1的发动机处于停止状态下也能够使用,但基本上是预期在所述发动机启动时使用的电子设备,例如为空调装置D24、电动助力转向装置D55、电动车窗D23、D53等。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D是包含用于使所述各装置工作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该执行器的ECU等的概念。
基本上从主电池Bm通过电源路径较短的路径向各电源集线器HB进行供电,但在主供电线ML的一部分断线时等,则通过其他电源路径进行供电。例如,基本上从主电池Bm经由第一电源集线器HB1向第二电源集线器HB2进行供电。然而,当第一电源集线器HB1与第二电源集线器HB2之间的主供电线ML断线时,则经由第四电源集线器HB4、第五电源集线器HB5、第六电源集线器HB6及第三电源集线器HB3,从主电池Bm进行供电。
各电源集线器HB分别布置在车辆10中的不间断电源电子设备D1的附近。各电源集线器HB通过供电线分别与位于附近的不间断电源电子设备D1、附属电子设备D2以及点火电子设备D3连接。
各主供电线ML及连接各主供电线ML和各电子设备的各供电线,只要是能够供电的电线即可,例如是由线束构成的。
各电源集线器HB分别与设置在每个区域的区域ECU20连接。具体而言,电源集线器HB1与区域ECU201连接,电源集线器HB2与区域ECU202连接,电源集线器HB3与区域ECU203连接,电源集线器HB4与区域ECU204连接,电源集线器HB5与区域ECU205连接,电源集线器HB6与区域ECU206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区分所述各区域ECU201~206时,仅称为区域ECU20。
区域ECU20构成为:来自对整个车辆1进行统一控制的中央运算装置30的控制信号输入各区域ECU20。中央运算装置30和各区域ECU20经由通信布线(省略图示)分别连接起来。
中央运算装置30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储存有模块,所述模块为能够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中央运算装置30的功能例如是通过处理器执行储存于存储器中的各模块来实现的。在存储器中,储存有后述数据库中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及存储器可以分别为多个。中央运算装置30的功能的一部分可以由硬件电路来实现。
中央运算装置30对根据车辆1的场景而工作的电子设备D进行设定。各区域ECU20接收来自中央运算装置30的控制信号,对各电源集线器HB(严格地说是后述的供电IC的控制部)分别输出与对各电子设备D供电/断电相关的控制信号。各区域ECU20具有管理及控制各电子设备D的功能。例如,区域ECU20接收来自各种传感器(车速传感器、车室内温度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并将所述检测结果用于自身处理,或者向中央运算装置30发送信息。
图2是示出车辆的电源拓扑之一例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在主电池Bm与主供电线ML1、ML4之间设有电源集线器HB0。
在各电源集线器HB中内置有供电IC4。各供电IC4经由主供电线ML与主电池Bm电连接。具体而言,电源集线器HB1中内置有供电IC41,电源集线器HB2中内置有供电IC42,电源集线器HB3中内置有供电IC43,电源集线器HB4中内置有供电IC44,电源集线器HB5中内置有供电IC45,电源集线器HB6中内置有供电IC4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区分所述各供电IC41~46时,仅称为供电IC4。来自主电池Bm的供电作为电源经由各供电IC4分别供向与供电IC4连接的各电子设备D。
各供电IC4包括设置在主供电线ML上并用来进行通电/断电的半导体继电器RL。具体而言,供电IC41包括设置在主供电线ML1与主供电线ML2之间的半导体继电器RL1。供电IC42包括设置在主供电线ML2与主供电线ML3之间的半导体继电器RL2。供电IC43包括设置在主供电线ML3与主供电线ML7之间的半导体继电器RL3。供电IC44包括设置在主供电线ML4与主供电线ML5之间的半导体继电器RL4。供电IC45包括设置在主供电线ML5与主供电线ML6之间的半导体继电器RL5。供电IC46包括设置在主供电线ML6与主供电线ML7之间的半导体继电器RL6。各供电IC4包括控制部49,所述控制部49从区域ECU20接收用来设定向各电子设备D供电/断电的控制信号后,控制各电子设备D与电源的连接(ON)/断开(OFF)。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对供电IC41~IC46的控制部标注了相同的符号49,但这并不意味各供电IC41~IC46的控制部49具有相同的结构,各控制部49也可以具有互不相同的结构。
如图2所示,在各主供电线ML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因断线引起的电气变化的检测部5。检测部5只要能够检测出因断线引起的电气变化即可,其具体结构并没有被特别加以限定。作为检测部5,例如能列举出用于测量流经主供电线ML的电流的电流计、用于测量主供电线ML的电压的电压计、用于测量主供电线ML附近的磁通量的测量线圈等。例如,在使用电流计作为检测部5的情况下,当主供电线ML因断线而成为开路状态时电流停止流动,当主供电线ML因断线而成为短路状态时电流急剧增加,因而通过监视所述电流的变化,就能够检测出主供电线ML的断线情况。电压和磁通量亦同,通过监视测量值的变化,就能够检测出主供电线ML的断线情况。上述电流计、电压计、测量线圈为测量器之一例。
检测部5设置在主供电线ML上的相互分离开的位置处。具体而言,检测部5分别设置在各继电器之间。在图2的例子中,示出在各主供电线ML上设置有检测部5的例子,在主供电线ML1上设置有检测部51,在主供电线ML2上设置有检测部52,在主供电线ML3上设置有检测部53,在主供电线ML4上设置有检测部54,在主供电线ML5上设置有检测部55,在主供电线ML6上设置有检测部56,在主供电线ML7上设置有检测部57。需要说明的是,检测部51~57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也可以具有互不相同的结构。各检测部51~57可以是单个传感器,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将多种传感器组合起来测量多种参数(例如电流、电压以及磁通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区分所述检测部51~57时,仅称为检测部5。
设置半导体继电器RL及检测部5的位置并没有被特别加以限定,例如,在为了确保功能等的冗余性而存在实现多个类似功能的构成的情况下,则布置成保证对这些构成的供电不会同时被切断。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例如经由第二电源集线器HB2向与驻车制动器D26相关的结构(以下仅称为驻车制动器D26)进行供电。经由第五电源集线器HB5向与脚踏式制动器D56相关的结构(以下仅称为脚踏式制动器D56)进行供电。也就是说,驻车制动器D26与第二电源集线器HB2通过分支供电线BL2连接,脚踏式制动器D56与第五电源集线器HB5通过分支供电线BL5连接。分支供电线BL2及分支供电线BL5为分支线的一个示例。驻车制动器D26和脚踏式制动器D56是在车辆1的制动动作中彼此为互补关系的电子设备之一例。
在该情况下,半导体继电器RL至少设置在能够使第二电源集线器HB2与第五电源集线器HB5之间的供电路径相互分离的位置处。具体而言,半导体继电器RL设置在从第二电源集线器HB2朝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的电源路径即主供电线ML2、ML1、ML4、ML5中的任一条供电线(以下称为第一供电线)上、和从第二电源集线器HB2朝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的电源路径即主供电线ML3、ML7、ML6中的任一条供电线(以下称为第二供电线)上。检测部5至少设置在设置于第一供电线上的半导体继电器RL和设置于第二供电线上的半导体继电器RL之间。具体而言,半导体继电器RL构成为:从确定为断线部位的检测部5来看,设置在附图中逆时针方向的电源路径和附图中顺时针方向的电源路径中的至少两个部位,并且能够将断线部位从主供电线ML中分离出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图1中,示出了构成为将断线部位从主供电线ML中分离出来,并且对用于确保冗余性的结构中的至少一者供电的示例。具体内容将在使用后述图5的动作说明中进行说明。
检测部51~57的检测结果汇总于中央运算装置30。中央运算装置30在主供电线ML发生了断线的情况下,根据来自各检测部51~57的测定结果确定主供电线ML的断线部位,详细内容将在下文中进行叙述。中央运算装置30对断线部位的确定方法(电流值随时间变化的检测方法)并没有被特别加以限定,例如,中央运算装置30可以观测各检测部5的电压波形,参照预先存储在上述存储器等中的波形变化的数据库,通过对照测量结果和数据库中的波形来确定断线部位。另外,也可以用硬件电路来确定断线部位。例如,能够通过如下电路来实现:将各检测部5的测量电流结果分别输入到构成为在超过规定的电流值的情况下进行反相的比较器中,对这些比较器的输出中最早反相者设置旗标。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库也可以存储在中央运算装置30的存储器以外的部位。
进而,中央运算装置30在确定了主供电线ML的断线部位时,在主供电线ML上,使位于检测出断线的检测部5的两侧的半导体继电器RL断开。需要说明的是,中央运算装置30使各半导体继电器RL断开的方法并没有被特别加以限定。例如,如图2所示,可以从中央运算装置30经由设置于各电源集线器HB中的供电IC4的控制部49使半导体继电器RL接通/断开,也可以从中央运算装置30直接使各半导体继电器RL接通/断开。
如图2所示,在各供电线上,设置有当过电流流过时用于断电的保险丝F。
图3更具体地示出了车辆左侧区域(左前侧区域、左侧区域、左后侧区域),即更具体地示出了布置有电源集线器HB1~HB3的区域的电源拓扑。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里的电子设备D中,用双线示出智能执行器。在图3中,用细线表示信号线,用粗线表示供电线。
各电源集线器HB也可以兼作用于形成车辆1内的通信网的集线器。在图3的例子中,连接中央运算装置30和各区域ECU20的通信干线62以沿着连接各电源集线器HB间的主供电线ML,从俯视角度看去以环绕车辆1的方式布线成环形,从而构成基干网络。电源集线器HB包括用于连接主电池Bm的电源端口(省略图示)和用于连接基干网络的通信端口(省略图示)。电源端口和通信端口可以分别设置,也可以用单个端口兼作电源端口和通信端口。虽然省略了具体结构的图示,但在图3中示出了如下结构的例子:电源端口和通信端口实现共用化,通过插入设置在从智能连接器SC或电子设备D延伸的电缆的前端的连接器C,而能够与主供电线ML和通信干线62这两者连接。智能连接器SC例如内置有模拟/数字转换电路、驱动电路等,具有向作为电子设备D的执行器发送驱动信号的功能,或者具有将来自作为电子设备D的传感器的输入信号传递给区域ECU20的功能。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换言之,其示出连接电源集线器HB间的基干线束60的剖视构造之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集线器HB间的通信通过以太网(注册商标)等串行通信方式进行。
如图4所示,基干线束60由主供电线ML、捻线状的通信干线62、断线检测用线束63构成。断线检测用线束63形成为比主供电线ML脆弱。例如,断线检测用线束63使用比主供电线ML脆弱的材料形成。还可以是这样的,即:主供电线ML及通信干线62用覆盖材料MLb、62b覆盖各自的芯线MLa、62a,而断线检测用线束63不使用覆盖材料,因而断线检测用线束63变得脆弱。例如也可以用比主供电线ML细的直径来形成断线检测用线束63。这样一来,通过使断线检测用线束63比主供电线ML脆弱,从而对于来自外部的冲击而言,断线检测用线束63变得比主供电线ML容易断开。由此,在各电源集线器HB之间,能够更可靠地检测主供电线ML断线的部位和主供电线ML可能断线的部位。断线检测用线束63断线的检测方法并没有被特别加以限定,例如可以使微弱的电流流过并监视该电流,也可以使用现有的公知物理手段进行检测。
接着,对主供电线ML(环形电源线)的一部分断线时的动作情况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对将第四电源集线器HB4和第五电源集线器HB5之间连接起来的主供电线ML5断线并接地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检测部5为电流计。
当主供电线ML5接地时,由于主供电线ML连接成环形,因此在所有的检测部5中测量的电流值急剧增加。由此,在中央运算装置30中,检测出主供电线ML发生了断线(接地)。进而,在观察到电流随时间产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从接近断线部位的位置开始检测部5的电流依次急剧变化。中央运算装置30例如监视检测部5的电流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确定在最初产生了电流值急剧变化的检测部5(在此为检测部55)的附近发生了断线。
中央运算装置30在确定主供电线ML的断线部位为检测部55的周边后,使位于断线部位两侧的半导体继电器RL断开。这里,中央运算装置30使位于检测部55两侧的半导体继电器RL即第四电源集线器HB4的半导体继电器RL4及第五电源集线器HB5的半导体继电器RL5断开。由此,能够使主供电线ML5与连接于主电池Bm的主供电线ML1~ML4、ML6、ML7分离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当断线部位为主供电线ML1、ML4中的任一处的情况下,中央运算装置30使第一电源集线器HB1的半导体继电器RL1及第四电源集线器HB4的半导体继电器RL4断开。这样一来,由于不再从主电池Bm向主供电线ML2、ML3、ML5~ML7供电,因此中央运算装置30使设置在备用电池Bs与主供电线ML7之间的继电器RL7接通。由此,从备用电池Bs向主供电线ML2、ML3、ML5~ML7供电。
在此,当如本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在车辆1中安装有多个电子设备D时,在现有技术下,经由多条布线及多个继电器将主电池Bm与各电子设备D连接起来。因此,在现有技术下,每当电子设备D的数量增加时,车辆的电源系统就会变得复杂。
相对于此,根据本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将车辆分为多个区域,在各区域设置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电源集线器HB,并用环形主供电线ML将主电池Bm和各电源集线器HB连接起来。由此,能够简化电源系统的结构。进而,与将主电池Bm和各电子设备D直接连接起来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供电线,也能够尽可能减少由供电线的电阻产生的功耗。
进而,在主供电线ML上相互分离地设置半导体继电器RL,在各半导体继电器RL之间设置检测部5,该检测部5用于在主供电线ML发生断线时检测因断线引起的电气变化。并且,中央运算装置30构成为根据由检测部5检测出的电气变化,确定主供电线ML的断线部位,使位于该断线部位两侧的半导体继电器RL断开。
由此,能够继续从主电池向主供电线ML中断开部分以外的供电线进行供电。即,如上所述,通过使主供电线ML为环形来简化电源系统的结构,从而能够实现总电路长度的大幅度缩短,同时还能够在主供电线ML断线时采取对策。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说明中,对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网络中,通过备用电池Bs供电的供电方法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本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网络中,就用于确保冗余性的结构而言,构成为能够从备用电池Bs单独地进行供电,在这一点上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由此,就用于确保冗余性的结构而言,能够避免供电同时停止的情况出现。在图6的例子中,备用电池Bs与前照灯D11、D41以及刹车灯D31连接。由此,在夜间等,主供电线ML的一部分发生断线而出现紧急停车的情况下,也能够通知周围的车辆等停车。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替换。此外,所述实施方式仅为示例,不得对本公开的范围做限定性解释。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决定,属于权利要求书的等同范围的变形、变更都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产业实用性-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作为具有多个电子设备的车辆的车载网络系统是有用的,其中,从电池向所述多个电子设备供电,使得所述多个电子设备工作。
-符号说明-
1 车辆
5 检测部
30 中央运算装置(运算处理部)
BL2 分支供电线(分支线)
BL5 分支供电线(分支线)
ML 主供电线(环形电源线)
HB 电源集线器
RL 半导体继电器(继电器)。

Claims (5)

1.一种环形供电系统,其是通过将车辆分为多个区域,在各区域分别设置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电源集线器,并用环形电源线将各所述区域的电源集线器连接成环形而构成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供电系统包括多个继电器、多个检测部、以及运算处理部,
多个所述继电器相互分离地设置在所述环形电源线上,
多个所述检测部分别设置在各所述继电器之间,并用于在所述环形电源线发生了断线时检测由断线引起的电气变化,
所述运算处理部根据由多个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电气变化,确定所述环形电源线的断线部位,使位于该断线部位的两侧的所述继电器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是测量设置位置处的电流、电压及磁通量中的至少一个的测量器,
所述运算处理部根据由所述测量器测量到的测量值的变化,确定所述环形电源线的断线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供电系统具有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存储有表示测量值的变化的波形,该测量值的变化用于确定断线部位,
所述运算处理部通过将由所述测量器测量到的测量值与所述数据库进行对照,来确定所述环形电源线的断线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构成为经由从所述环形电源线分支出来的分支线接受供电,
彼此为互补关系的所述电子设备与互不相同的分支线连接,
所述继电器至少设置在能够使连接有彼此为互补关系的所述电子设备的两根分支线之间的连接断开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经由从所述环形电源线分支出来的分支线接受供电,所述继电器设置在各所述分支线的两侧。
CN202080043897.XA 2019-07-18 2020-07-08 环形供电系统 Pending CN1140803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3116A JP2021017115A (ja) 2019-07-18 2019-07-18 リング状電源供給システム
JP2019-133116 2019-07-18
PCT/JP2020/026689 WO2021010252A1 (ja) 2019-07-18 2020-07-08 リング状電源供給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0336A true CN114080336A (zh) 2022-02-22

Family

ID=74210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3897.XA Pending CN114080336A (zh) 2019-07-18 2020-07-08 环形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81809A1 (zh)
EP (1) EP3978317A4 (zh)
JP (1) JP2021017115A (zh)
CN (1) CN114080336A (zh)
WO (1) WO20210102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7362B2 (ja) * 2019-07-18 2023-10-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載電源供給構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6879A (zh) * 1985-10-28 1987-06-10 通用电气公司 供电系统的自动接地故障保护
JPH09257860A (ja) * 1996-03-18 1997-10-03 Yazaki Corp 車両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異常電流検出用データベースの構築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9275632A (ja) * 1996-04-04 1997-10-21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電力分配システム
CN102761156A (zh) * 2011-04-29 2012-10-31 通用电气公司 供电动车辆使用的充电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7741A (en) * 1997-03-17 2000-10-03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Vehicular use power feed apparatus
DE10329914B4 (de) * 2003-07-02 2005-09-01 Rheinmetall Landsysteme Gmbh Fehlererkennung für Powerring
DE102004021317A1 (de) * 2004-04-30 2005-11-24 S-Y Systems Technologies Europe Gmbh Bordnetz und Schalter für ein Bordnetz
JP6464901B2 (ja) 2015-04-13 2019-02-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
JP2019089398A (ja) * 2017-11-13 2019-06-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配索構造及び車両用回路体
JP7086580B2 (ja) 2017-11-28 2022-06-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239264B2 (ja) * 2017-12-04 2023-03-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の回路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6879A (zh) * 1985-10-28 1987-06-10 通用电气公司 供电系统的自动接地故障保护
JPH09257860A (ja) * 1996-03-18 1997-10-03 Yazaki Corp 車両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異常電流検出用データベースの構築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9275632A (ja) * 1996-04-04 1997-10-21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電力分配システム
CN102761156A (zh) * 2011-04-29 2012-10-31 通用电气公司 供电动车辆使用的充电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78317A4 (en) 2022-08-24
EP3978317A1 (en) 2022-04-06
JP2021017115A (ja) 2021-02-15
US20220381809A1 (en) 2022-12-01
WO2021010252A1 (ja) 2021-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69337B1 (en) Power supplying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and an intensive wiring apparatus
KR101268755B1 (ko) 철도 차량용 도어 제어 시스템
CN114126926B (zh) 车载供电构造
US11981274B2 (en) Onboard network system
US6157091A (en) Power supplying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and an intensive wiring apparatus
JP2016043882A (ja) 車両用電力分配システム
US11260810B2 (en) Distributor and on-board system
EP3971037B1 (en) Vehicle-mounted network system
CN114080336A (zh) 环形供电系统
US20170015262A1 (en) Backup battery system
JP5553387B2 (ja) 電源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電力管理システム
JP6401947B2 (ja) 車両用電装機器接続システム
US20220250558A1 (en) Onboard network system
US11981339B2 (en) Vehicle-moun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management device, and monitoring method
US20160075252A1 (en) Monitor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vehicle
US20220144192A1 (en) Wiring junction box
JPH1084629A (ja) 電力分配システム
US20220266779A1 (en) In-vehicl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vehicle equipped with same
JP3734918B2 (ja) 車両用電源分配装置
US20220266780A1 (en) Onboard power source system and design method
KR20170050097A (ko) 차량용 종합 제어 장치
JP2015128975A (ja) 車両用電気配線装置
JP2023174329A (ja) 車載制御装置
JP2002078185A (ja) 直流送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