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4519A - 送风系统的异常诊断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送风系统的异常诊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4519A
CN114074519A CN202110598487.8A CN202110598487A CN114074519A CN 114074519 A CN114074519 A CN 114074519A CN 202110598487 A CN202110598487 A CN 202110598487A CN 114074519 A CN114074519 A CN 1140745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emperature
abnormality
blowing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84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濑孝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074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45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85Means for monitoring, testing or servicing the air-conditio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35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n air stream of uniform temperature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60H1/0005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n air stream of uniform temperature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the air being firstly cooled and subsequently heated or vice vers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78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the batt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807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the input being a specific way of measuring or calculating an air or coolant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28Ventilators, e.g. speed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35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 B60H1/00842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the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damper doors; Air distribution between several out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64Ventilators and damper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9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failure of detection or safety means; Diagnostic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85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 B60H1/004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for vehicles having a combustion engine and electric drive means, e.g.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2001/3236Cooling devices information from a variable is obtained
    • B60H2001/3255Cooling devices information from a variable is obtained related to temperature
    • B60H2001/3261Cooling devices information from a variable is obtained related to temperature of the air at an evaporating un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风系统的异常诊断装置,进行向多个送风对象输送空气的送风系统的异常诊断,所述异常诊断装置取得对向送风对象的送风进行调整的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并取得由对第一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为向作为送风对象中的一个的第一送风对象输送的空气的温度或第一送风对象的温度,基于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来推定第一温度,对送风调整装置的异常进行诊断。在检测到的第一温度与推定出的第一温度之差为预先设定的第一基准值以上时,异常诊断装置判定为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

Description

送风系统的异常诊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送风系统的异常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例如车辆用的空调系统等向送风对象送风的送风系统(例如日本特开平09-286223、日本特开2009-083672、日本特开平10-291407)。特别是,在日本特开平09-286223中,公开了进行在空调系统中使用的空调用致动器的故障诊断的故障诊断装置。在日本特开平09-286223记载的故障诊断装置中,将空调用致动器控制为与故障诊断模式对应的工作状态,并且通过检查者确认此时的空调系统的状态是否成为与故障诊断模式对应的状态,从而进行故障诊断。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09-286223记载的故障诊断装置中,在将空调用致动器控制为与故障诊断模式对应的工作状态之后,通过检查者最终进行确认来进行空调用致动器的故障诊断。因此,在日本特开平09-286223记载的故障诊断装置中,故障诊断装置无法自行诊断包括空调用致动器在内的送风系统的异常。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与检查者无关地自动地诊断送风系统的异常的异常诊断装置。
本公开的主旨如下。
(1)提供一种异常诊断装置,进行向多个送风对象输送空气的送风系统的异常诊断。所述异常诊断装置包括:
工作状态取得部,所述工作状态取得部取得对向所述送风对象的送风进行调整的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
温度取得部,所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由对第一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为向作为所述送风对象中的一个的第一送风对象输送的空气的温度或该第一送风对象的温度;
温度推定部,所述温度推定部基于所述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来推定所述第一温度;以及
异常诊断部,所述异常诊断部对所述送风调整装置的异常进行诊断。
在由所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第一温度与由所述温度推定部推定的第一温度之差为预先设定的第一基准值以上时,所述异常诊断部判定为所述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
(2)在上述(1)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送风调整装置具备对向所述第一送风对象输送的空气的流量进行控制的第一送风调整装置及第二送风调整装置。
也可以是,所述异常诊断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以外的参数来诊断所述第二送风调整装置的异常。也可以是,所述异常诊断部在判定为所述第二送风调整装置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在由所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第一温度与由所述温度推定部推定的第一温度之差为所述第一基准值以上时,所述异常诊断部判定为所述第一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
(3)在上述(2)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送风对象为位于所述送风调整装置的下游侧的空气通路,所述第一温度为所述空气通路内的空气的温度。也可以是,在利用对向所述第一送风对象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温度调整器对向所述第一送风对象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在由所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第一温度与由所述温度推定部推定的第一温度之差为所述第一基准值以上时,所述异常诊断部判定为所述第一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
(4)在上述(3)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作为所述第一送风对象的所述空气通路与向车辆的室内的吹出口连通。
(5)在上述(2)~(4)中任一项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送风系统具备通向所述第一送风对象的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送风调整装置为对所述第二空气通路的开度进行控制的空调门。
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送风调整装置为使空气向所述第一空气通路及所述第二空气通路流动的鼓风机或对所述第一空气通路及所述第二空气通路的开度的比率进行控制的空气混合风门。
(6)在上述(1)或(2)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送风对象为发热设备,所述第一温度为所述发热设备的温度。
(7)在上述(6)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温度推定部基于来自所述发热设备的散热量来推定所述发热设备的温度,也可以是,基于根据所述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而算出的向所述发热设备输送的空气的流量以及所述发热设备的温度与向所述发热设备输送的空气的温度之差,算出来自所述发热设备的散热量。
(8)在上述(7)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发热设备为电池。
(9)在上述(2)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送风调整装置为对分支空气通路的开度进行控制的电池门,所述分支空气通路与作为所述第一送风对象的电池连通,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送风调整装置为使空气向所述分支空气通路流动的鼓风机。
(10)在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异常诊断装置还具备警告发送部,在由所述异常诊断部判定为所述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时,所述警告发送部向警告器发送信号,以便向该送风系统的用户发出警告。
(11)在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由对第二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向所述送风对象中的与所述第一送风对象不同的第二送风对象输送的空气的温度或该第二送风对象的温度,也可以是,所述温度推定部基于所述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来推定所述第二温度。
也可以是,在由所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第二温度与由所述温度推定部推定的第二温度之差为预先设定的第二基准值以上时,所述异常诊断部判定为所述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
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一种能够与检查者无关地自动地诊断送风系统的异常的异常诊断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概略地示出送风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示出了将送风系统仅用于电池的冷却的电池冷却模式下的送风系统的状态。
图3示出了将送风系统用于车辆的室内的制冷的制冷模式下的送风系统的状态。
图4示出了将送风系统用于车辆的室内的制热的制热模式下的送风系统的状态。
图5示出了将送风系统用于车辆的室内的除湿的除湿模式下的送风系统的状态。
图6是关于与送风系统相关的致动器的异常诊断的ECU的处理器的功能框图。
图7是示出管道中的阻力曲线与鼓风机性能曲线的图。
图8是示出由异常诊断部执行的异常诊断处理的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在图8的步骤S16中执行的空调关联门的异常诊断处理的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在图8的步骤S18中执行的电池门的异常诊断处理的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送风系统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用的送风系统1的结构进行说明。送风系统1用于为了进行车辆的空气调节而向车辆的室内吹送空气,并且为了进行车辆的发热设备的冷却而向发热设备吹送空气。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的发热设备为向对车辆进行驱动的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
图1是概略地示出送风系统1的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送风系统1具备供空气流动的管道10。管道10具备主管道11、从主管道11分支的分支管道12以及从主管道11分割为多个的分割管道13。上述管道10形成供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主管道11、分支管道12及分割管道13分别形成主空气通路、分支空气通路及分割空气通路。
主管道11与内气导入口15及外气导入口16连通,因此,向主管道11导入车辆的室内的空气或室外的空气。从内气导入口15或外气导入口16导入到送风系统1的全部空气通过主管道11并进行流动,且流入分支管道12及分割管道13中的任一个。
在主管道11的一部分的区域设置有分隔板14,所述分隔板14将主管道11内的主空气通路局部地分为两个空气通路。因此,主空气通路在设置有分隔板14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为一个集中的通路,在设置有分隔板14的区域被分为第一空气通路11a和第二空气通路11b。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板14配置在比向分支管道12的分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
分支管道12的一方的端部与主管道11连通,并且另一方的端部向车辆的室外的大气中开放。因此,在分支管道12中,空气从主管道11朝向大气中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系统1仅具有一个分支管道12。
各分割管道13的一方的端部与主管道11连通,并且另一方的端部与向车辆的室内的各空气吹出口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系统1具备四个分割管道13,各分割管道13分别与除霜吹出口、前方吹出口、侧方吹出口、脚部吹出口连通。除霜吹出口是朝向挡风玻璃等的内表面吹出风的吹出口。前方吹出口及侧方吹出口是从车内的仪表板的中央及侧方朝向车内吹出风的吹出口。另外,脚部吹出口是朝向车辆的乘员的脚部吹出风的吹出口。
另外,送风系统1具备过滤器21、鼓风机22、蒸发器23及加热器芯24。过滤器21、鼓风机22、蒸发器23及加热器芯24在主管道11内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设置在主管道11内。
过滤器21是将在主管道11内通过并流动的空气中的灰尘、尘埃等去除而对空气进行净化的设备。过滤器21在主管道11内靠近内气导入口15及外气导入口16地配置。此外,也可以不设置过滤器21。
鼓风机22在主管道11内配置在过滤器21的下游侧。鼓风机22具备鼓风机马达22a和鼓风机风扇22b。鼓风机22构成为:在利用鼓风机马达22a对鼓风机风扇22b进行驱动时,车辆的室内或室外的空气经由内气导入口15或外气导入口16流入到主管道11内,且空气在主管道11内通过并流动。因此,鼓风机22用于使空气从内气导入口15或外气导入口16流向主管道11,进而流向分支管道12、分割管道13。
蒸发器23在主管道11内配置在鼓风机22的下游侧。蒸发器23通过从蒸发器23周围的空气夺取用于使在蒸发器23内流动的制冷剂蒸发的气化热,从而对空气进行冷却。因此,蒸发器23为对向后述的送风对象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温度调节器的一例。蒸发器23为构成制冷循环的冷却装置的一部分。该冷却装置还具备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将高温的制冷剂冷却并使其液化的冷凝器以及使液化后的制冷剂雾化的膨胀阀。在该冷却装置中,通过对压缩机进行驱动,从而使制冷剂在冷却装置内循环,在蒸发器23中对空气进行冷却。
加热器芯24在主管道11内配置在蒸发器23的下游侧,另外,配置在比向分支管道12的分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芯24设置于被分隔板14分隔开的通路中的一方的通路(第一空气通路11a)。内燃机的冷却水在加热器芯24中流动。由于内燃机的冷却水的温度比大气温度高,因此,在空气通过加热器芯24并进行流动时,通过热交换对空气进行加热。因此,加热器芯24为对向后述的送风对象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温度调节器的一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主管道1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设备,使用加热器芯24。然而,只要能够对主管道1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即可,也可以代替加热器芯24而使用上述冷却装置的冷凝器、电加热器等其他加热装置。
除此之外,送风系统1具备对通过管道10并流动的空气的流动进行控制的多个门。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系统1具备内气外气切换门31、空气混合风门32、空调门33、除霜门34、前方吹出门35、侧方吹出门36、脚部吹出门37、电池门38。
内气外气切换门31配置在主管道11的内气导入口15及外气导入口16的附近。内气外气切换门31选择性地关闭内气导入口15及外气导入口16中的一方。在利用内气外气切换门31将内气导入口15关闭时,外气导入口16被打开,在利用内气外气切换门31将外气导入口16关闭时,内气导入口15被打开。内气外气切换门31通过切换门致动器31a进行驱动。
空气混合风门32配置在分隔板14的上游侧端部附近。空气混合风门32对被分隔板14分隔开的第一空气通路11a及第二空气通路11b的开度的比率进行控制。换言之,空气混合风门32对分别流入到第一空气通路11a及第二空气通路11b中的空气的流量的比例进行控制。空气混合风门32能够设定为如在图1中用实线示出的那样将第一空气通路11a关闭并将第二空气通路11b打开的位置、如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的那样将第一空气通路11a打开并将第二空气通路11b关闭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的位置。空气混合风门32由混合门致动器32a进行驱动。此外,空气混合风门32也可以为能够在上述两个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门。
空调门33配置在分隔板14的附近,对被分隔板14分隔开的通路中的一方的通路即第二空气通路11b的开度进行控制。换言之,空调门33控制在第二空气通路11b中流通的空气的流量。空调门33能够设定为在图1中用实线示出的使第二空气通路11b全开的全开位置、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的将第二空气通路11b关闭的全闭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的位置。空调门33由空调门致动器33a进行驱动。此外,空调门33也可以为能够在上述两个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门。
除霜门34、前方吹出门35、侧方吹出门36、脚部吹出门37设置在比第一空气通路11a及第二空气通路11b的汇合地点靠下游侧的位置,分别控制向与除霜吹出口、前方吹出口、侧方吹出口、脚部吹出口连通的分割管道13的空气通路的开度。换言之,除霜门34、前方吹出门35、侧方吹出门36、脚部吹出门37分别控制流入到与除霜吹出口、前方吹出口、侧方吹出口、脚部吹出口连通的分割管道13中的空气的流量。除霜门34、前方吹出门35、侧方吹出门36、脚部吹出门37分别由对应的门致动器34a、35a、36a、37a进行驱动。此外,除霜门34、前方吹出门35、侧方吹出门36、脚部吹出门37也可以为能够在全开的状态和全闭的状态之间进行的切换门。
电池门38配置在从主管道11向分支管道12的分支部,对由分支管道12划定的分支空气通路的开度进行控制。换言之,电池门38对流入分支空气通路的空气的流量进行控制。电池门38能够设定为在图1中用实线示出的使分支空气通路全开的全开位置、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的将分支空气通路关闭的全闭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的位置。电池门38由电池门致动器38a进行驱动。此外,电池门38也可以为能够在上述两个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分支管道12划定的分支空气通路与电池25连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支管道12的分支空气通路与在电池25的周围形成的空气通路连通。因此,流入到分支空气通路中的空气在电池25的周围通过并流动。
电池25是需要通过使空气流通来进行冷却的发热设备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25用于向驱动车辆的马达供给电力。若为具有内燃机的车辆,则通过利用内燃机驱动发电机,并向电池25供给利用被驱动的发电机发电而得到的电力,从而进行对电池25的充电。或者,通过与外部的电源插头连接来进行对电池25的充电。电池25在充电或放电时会发热,并且在由于该热而使温度变高时会劣化。因此,为了抑制电池25的劣化,需要进行电池25的冷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经由分支管道12向电池25供给空气时,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对电池25进行冷却。
像这样构成的送风系统1进行向电池25的送风。因此,可以说电池25是送风系统1的送风对象。除此之外,送风系统1经由空气吹出口进行向车辆的室内的送风。因此,可以说车辆的室内是送风系统1的送风对象。另外,在送风系统1中,向车辆的室内输送的空气会通过与空气吹出口连通的主管道11内的空气通路(特别是比加热器芯24及空调门33靠下游侧的区域。以下,称为“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因此,也能够认为送风系统1进行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的送风,因此,可以说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也是送风系统1的送风对象。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系统1向多个送风对象吹送空气。
在像这样构成的送风系统1中,通过鼓风机22、多个门31~38来调整向送风对象的送风。因此,鼓风机22及多个门31~38作为对向送风对象的送风进行调整的送风调整装置发挥功能。并且,作为送风对象的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为位于比至少一部分的送风调整装置靠下游侧的位置的空气通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对象包括位于比送风调整装置靠下游侧的位置的空气通路。
另外,送风系统1具备电子控制单元(ECU)40及各种传感器51~57。ECU40具备进行各种运算的处理器、存储程序及各种信息的存储器和与各种致动器及各种传感器连接的接口。ECU40作为对与送风系统1相关的各种致动器(鼓风机22、具备蒸发器23的冷却装置的压缩机、门31~38用的致动器31a~38a等)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发挥功能,并且也作为对送风系统1的异常、特别是与送风系统1相关的各种致动器的异常进行诊断的异常诊断装置发挥功能。
另外,送风系统1具备吸气温度传感器51、鼓风机转速传感器52、蒸发器温度传感器53、空气混合风门的工作监视传感器54、吹出温度传感器55、电池流入空气温度传感器56及电池温度传感器57。这些传感器51~57与ECU40连接,向ECU40发送输出信号。
吸气温度传感器51为对流入到主管道11中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吸气温度传感器51在比内气导入口15及外气导入口16靠下游侧且比蒸发器23靠上游侧的位置配置在主管道11内。鼓风机转速传感器52为检测鼓风机22的转速的传感器。鼓风机转速传感器52安装于鼓风机22的鼓风机马达22a或鼓风机风扇22b。蒸发器温度传感器53为检测蒸发器23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53安装于蒸发器23。
空气混合风门的工作监视传感器54为检测空气混合风门32的工作位置(工作角度)的传感器。工作监视传感器54安装于空气混合风门32。吹出温度传感器55为检测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内的空气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吹出温度传感器55在比加热器芯24及空调门33靠下游且比除霜门34、前方吹出门35、侧方吹出门36及脚部吹出门37靠上游侧的位置配置在主管道11内。
电池流入空气温度传感器56为对流入分支管道12并向电池25流动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电池流入空气温度传感器56配置在比电池25靠上游侧的分支管道12内。电池温度传感器57为检测电池25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电池温度传感器57安装于电池25。
送风系统的工作模式
接着,参照图2~图5,对送风系统1中的工作模式进行说明。图2示出了将送风系统1仅用于电池25的冷却的电池冷却模式下的送风系统1的状态。此外,在图2~图5中,箭头示出了空气的流动。
在电池冷却模式下,内气外气切换门31将外气导入口16关闭,因此,内气导入口15被打开。另外,对鼓风机22进行驱动,因此,空气从内气导入口15流入,并且空气通过主管道11内的主空气通路而进行流动。空气混合风门32将设置有加热器芯24的第一空气通路11a关闭,并且,空调门33将第二空气通路11b关闭。除此之外,在电池冷却模式下,电池门38被打开。另外,具备蒸发器23的冷却装置不工作,因此,蒸发器23不将空气冷却。
其结果是,在电池冷却模式下,从内气导入口15流入的空气通过鼓风机22的吸引而在主管道11通过并进行流动。之后,在主管道11内流动的空气的全部量流入分支管道12,并向作为送风对象的电池25流动。像这样,通过使空气向电池25流动,从而对电池25进行冷却。另一方面,由于第一空气通路11a被空气混合风门32关闭且第二空气通路11b被空调门33关闭,因此,空气不会流入作为送风对象的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此外,为了冷却电池25,也可以使具备蒸发器23的冷却装置工作。
图3示出了将送风系统1用于车辆的室内的制冷的制冷模式下的送风系统1的状态。在制冷模式下,内气外气切换门31也可以将内气导入口15及外气导入口16均关闭。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外气导入口16被关闭。另外,对鼓风机22进行驱动,空气通过主管道11内的主空气通路并进行流动。空气混合风门32将设置有加热器芯24的第一空气通路11a关闭,并且将空调门33打开。另外,电池门38在电池25的温度较高时被打开,在较低时被关闭。除此之外,具备蒸发器23的冷却装置进行工作,因此,利用蒸发器23将空气冷却。
其结果是,在制冷模式下,从内气导入口15或外气导入口16流入的空气通过鼓风机22的吸引而在主管道11内通过并进行流动。此时,空气被蒸发器23冷却。在将电池门38关闭时,在主管道11内流动的空气的全部量通过第二空气通路11b并流入作为送风对象的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并且,根据门34~37的开度,冷却后的空气向各分割通路流动。另外,在将电池门38打开时,在主管道11内流动的一部分的空气流入分支管道12,并向作为送风对象的电池25流动,由此,对电池25进行冷却。
图4示出了将送风系统1用于车辆的室内的制热的制热模式下的送风系统1的状态。在制热模式下,内气外气切换门31也可以将内气导入口15及外气导入口16均关闭。另外,对鼓风机22进行驱动,使空气通过主管道11内的主空气通路并进行流动。空气混合风门32将设置有加热器芯24的第一空气通路11a打开,并且将第二空气通路11b关闭。另外,电池门38在电池25的温度较低时打开,在较高时关闭。具备蒸发器23的冷却装置不工作,使高温的冷却水流入加热器芯24。
其结果是,在制热模式下,从内气导入口15或外气导入口16流入的空气通过鼓风机22的吸引而在主管道11内通过并进行流动。在将电池门38关闭时,在主管道11内流动的空气的全部量通过第一空气通路11a并进行流动,在加热器芯24中被加热。被加热后的空气流入作为送风对象的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根据门34~37的开度而向各分割通路流动。另外,在将电池门38打开时,在主管道11内流动的一部分的空气在通过加热器芯24并流动之前流入分支管道12,并向作为送风对象的电池25流动,由此,对电池25进行冷却。
图5示出了将送风系统1用于车辆的室内的除湿的除湿模式下的送风系统1的状态。在除湿模式下,基本上与制热模式同样地对鼓风机22及门31~37进行控制,但与制热模式不同的是,使具备蒸发器23的冷却装置工作。因此,在主管道11内通过并流动的空气在蒸发器23中被冷却,并且被加热器芯24加热。因此,流入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的空气的温度成为与流入到主管道11中的空气的温度同等程度的温度。
另外,在除湿模式下,空气混合风门32位于空气既向第一空气通路11a流动也向第二空气通路11b流动的工作位置。通过第一空气通路11a及第二空气通路11b并流动的空气的流量的比率根据设定温度等而变化。
利用作为控制装置发挥功能的ECU40来进行这样的送风系统1中的工作模式的控制。ECU40基于由用户设定的室内温度、对车辆室内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的输出、由电池温度传感器57检测到的温度等,对鼓风机22的鼓风机马达22a、具备蒸发器23的冷却装置、门31~38的致动器31a~38a等与送风系统1的送风相关的致动器进行控制。
此外,图2~图5所示的送风系统1的工作模式为一例。送风系统1能够以各门处于全闭与全开之间的工作状态的工作模式等与图2~图5所示的工作模式不同的多个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异常诊断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ECU40作为诊断送风系统1的异常的异常诊断装置发挥功能。以下,对基于ECU40的异常诊断进行说明。
另外,送风调整装置处于目标的工作状态(以下,称为“目标工作状态”)时的送风对象(例如电池25)的温度、向送风对象(例如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温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推定。若送风调整装置为与目标工作状态一致的工作状态,则像这样推定的温度与实际检测到的温度大致一致。但是,在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而实际的工作状态为与目标工作状态不同的工作状态时,如上述那样推定的温度成为与实际检测到的温度不同的温度。因此,在如上述那样推定的温度(推定温度)与检测到的实际的温度(实际温度)大不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异常诊断装置判定为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
图6是关于与送风系统1相关的致动器的异常诊断的ECU40的处理器的功能框图。作为功能框,ECU40的处理器具备工作状态取得部41、温度取得部42、温度推定部43、异常诊断部44及警告发送部45。
工作状态取得部41取得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即送风调整装置的各致动器的目标工作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从ECU40向各致动器的控制信号,取得各致动器的目标工作状态。因此,例如,基于从ECU40向鼓风机22的鼓风机马达22a发送的控制信号(例如表示目标转速的信号或表示目标供给电力的信号),取得作为送风调整装置的一个致动器的鼓风机22的目标工作状态。另外,例如,基于从ECU40向空调门致动器33a的控制信号,取得作为送风调整装置的一个致动器的空调门33的空调门致动器33a的目标工作状态。
温度取得部42取得由对送风对象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或对向送风对象输送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例如吹出温度传感器55)检测到的温度。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取得部42取得由对多个送风对象各自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或对分别向多个送风对象输送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例如,作为送风对象的电池25的温度由电池温度传感器57检测,温度取得部42取得由该电池温度传感器57检测到的温度。另外,向作为送风对象的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温度由吹出温度传感器55检测,温度取得部42取得由该吹出温度传感器55检测到的温度。
温度推定部43基于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推定送风对象的温度或向送风对象输送的空气的温度。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推定部43对多个送风对象各自的温度或向多个送风对象输送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推定。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推定部43基于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来推定电池25的温度。除此之外,温度推定部43基于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来推定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温度。以下,说明电池25的温度、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温度的推定方法。
首先,说明电池25的温度的推定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推定部43通过下述式(1)来推定电池25的温度。
Tbe(t)=Tbs(t-Δt)+ΔTbe(t) (1)
在上述式(1)中,Tbe(t)表示时刻t的电池25的推定温度(℃)。另外,Tbs表示比时刻t提前规定时间Δt的时刻的由电池温度传感器57检测到的电池25的实际温度(℃)。
除此之外,式(1)中的ΔTbe表示从比时刻t提前Δt的时间点起到时刻t之间的电池25的温度的变化量(℃)。具体而言,基于下述式(2)~(4)来算出ΔTbe。
ΔTbe(t)=(Qh(t)-Qc(t))/C(2)
Qh(t)=Ib2×R(3)
Qc(t)=K×Vb×ΔT(4)
在上述式(2)中,C为电池25的热容量(W/℃),为预先通过实验或计算而求出的常数。在上述式(2)中,Qh表示从比时刻t提前Δt的时间点起到时刻t之间的电池25的推定发热量(W)。即,Qh表示由通过对电池25的充放电而使电流在电池25中流动产生的发热量,通过上述式(3)算出。在上述式(3)中,Ib表示伴随着向电池25的充放电而在电池25中流动的电流(A),R表示电池25的内部电阻(Ω)。在电池25中流动的电流(A)例如由与电池25连接的电流计等进行检测,电池25的内部电阻预先通过实验或计算求出。
另一方面,上述式(2)中的Qc表示从比时刻t提前Δt的时间点起到时刻t之间的来自电池25的推定散热量(W)。即,Qc表示通过向电池25输送空气而从电池25放出的热量,通过上述式(4)算出。上述式(4)中的K表示每单位流量及单位温度差的散热量(W/(m3/h·℃)),为预先通过实验或计算而求出的常数。另外,式(4)中的ΔT为比时刻t提前Δt的时间点的电池25的实际温度T(t-Δt)与流入电池25的空气的温度之差(℃)。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电池25的空气的温度由电池流入空气温度传感器56检测。
除此之外,式(4)中的Vb为通过电池25并流动的空气的推定流量(m3/h)。基于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使用图7所示的那样的阻力曲线及鼓风机性能曲线,算出通过电池25并流动的空气的推定流量。
图7是示出表示空气在管道10内的空气通路中流动时的流量与压损的关系的阻力曲线以及将鼓风机22的输出设定为任意值时的压损(流路阻力)与流量的关系即鼓风机性能曲线的图。在图7中,横轴表示在管道10内流动的空气的流量,纵轴表示相对于空气的流动的压力损失。
由表示相对于流入电池25的空气的阻力的电池阻力曲线可知,流入电池25的空气越增加,则相对于该空气的压力损失越大。该电池阻力曲线预先通过实验或计算而求出,并且存储于ECU40的存储器。由于电池阻力曲线会根据电池门38的开度而变化,因此,按各电池门38的开度求出并进行存储。
同样地,由表示相对于流入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的空气的阻力的空调阻力曲线可知,通过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并流动的空气越增加,则相对于该空气的压力损失越大。该空调阻力曲线也是预先通过实验或计算而求出,并且存储于ECU40的存储器。由于空调阻力曲线会根据空气混合风门32的工作位置(工作角度)、空调门33的工作位置(开度)以及与分割管道相通的门34~37的工作位置(开度)而变化,因此,按这些门32~37的各工作位置求出并进行存储。
整体阻力曲线是表示相对于通过管道10整体并流动的空气的阻力的阻力曲线。因此,在任意的压损中,将电池阻力曲线的流量与空调阻力曲线的流量合计而得到的流量成为整体阻力曲线的流量。
另外,由表示将鼓风机22的输出设定为任意值时的压损与流量的关系的鼓风机性能曲线可知,通过空气通路并流动的空气的压损越大,则通过空气通路并流动的流量越少。该鼓风机性能曲线也是预先通过实验或计算而求出,并且存储于ECU40的存储器。由于鼓风机性能曲线会根据鼓风机22的设定输出而变化,因此,按各鼓风机22的设定输出求出并进行存储。
在推定通过电池25并流动的空气的流量Vb时,基于由工作状态取得部41取得的鼓风机22的目标工作状态,算出与该目标工作状态对应的鼓风机性能曲线。而且,基于由工作状态取得部41取得的门32~38的致动器32a~38a的目标工作状态,算出与该目标工作状态对应的电池阻力曲线及空调阻力曲线。除此之外,基于像这样算出的电池阻力曲线和空调阻力曲线,求出整体阻力曲线。然后,将整体阻力曲线与鼓风机性能曲线的交点处的流量作为从鼓风机22送出并在管道10内流动的空气的总流量Vall算出。另外,将电池阻力曲线上的压损与该交点相同的点处的空气的流量作为通过分支管道12并向电池25流动的空气的流量Vb算出。除此之外,将空调阻力曲线上的压损与该交点相同的点处的空气的流量作为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流动的空气的流量Va算出。将像这样算出的通过电池25并流动的空气的流量Vb代入到上述式(4)中,并最终推定电池25的温度。
此外,在电池25以外的发热设备为送风对象的情况下,温度推定部43也可以推定电池25以外的发热设备的温度。在该情况下,温度推定部43也是基于发热设备的发热量及散热量来推定发热设备的温度。其中,根据基于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而算出的向发热设备输送的空气的流量以及发热设备的温度与向发热设备输送的空气的温度之差,算出来自发热设备的散热量。
接着,说明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温度的推定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推定部43通过下述式(5)来推定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温度Tat。
Tat=(1-X)×Tcool+X×Thot…(5)
在上述式(5)中,X表示流入到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的空气中的通过设置有加热器芯24的第一空气通路11a并流动的空气的比例。因此,1-X表示流入到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的空气中的通过不具有加热器芯24的第二空气通路11b并流动的空气的比例。基于空气混合风门32及空调门33的目标工作状态,算出比例X。
另外,Tcool表示从蒸发器23流出的空气的推定温度。例如,基于流入主管道11的空气的温度、从鼓风机22送出并在管道10内流动的空气的总流量Vall以及蒸发器23的温度,算出Tcool。
具体而言,这些参数的值与从蒸发器23流出的空气的温度Tcool的关系预先通过实验或计算而求出,并作为映射而保存于ECU40的存储器。并且,流入主管道11的空气的温度由吸气温度传感器51检测,从鼓风机22送出并在管道10内流动的空气的总流量Vall如上述那样基于图7所示的关系算出,蒸发器23的温度由蒸发器温度传感器53检测。基于像这样检测或算出的值和上述映射,算出从蒸发器23流出的空气的推定温度Tcool。
另外,Thot表示从加热器芯24流出的空气的推定温度。例如,基于从蒸发器23流出的空气的推定温度Tcool、通过加热器芯24并流动的空气的流量以及加热器芯24的温度,算出Thot。
具体而言,这些参数的值与从加热器芯24流出的空气的温度Thot的关系预先通过实验或计算而求出,并作为映射而保存于ECU40的存储器。并且,从蒸发器23流出的空气的推定温度Tcool如上述那样算出。另外,通过使如上述那样算出的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流动的空气的流量Va与上述比例X相乘,从而算出通过加热器芯24并流动的空气的流量。而且,加热器芯24的温度由对在加热器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水温传感器(未图示)检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在推定电池25的温度时使用的流入电池25的空气的温度,能够使用由电池流入空气温度传感器56检测到的温度。然而,在未设置电池流入空气温度传感器56的情况下,作为在推定电池25的温度时使用的流入电池25的空气的温度,也可以使用如上述那样算出的从蒸发器23流出的空气的推定温度Tcool。
异常诊断部44诊断送风系统1的异常特别是送风调整装置的异常。具体而言,在由温度取得部42取得的送风对象的实际温度与由温度推定部43推定出的同一送风对象的推定温度之差为基准值以上时,异常诊断部44判定为该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另外,在由温度取得部42取得的向送风对象输送的空气的实际温度与由温度推定部43推定出的向同一送风对象输送的空气的推定温度之差为基准值以上时,异常诊断部44判定为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
首先,具体地说明空调门33的异常诊断。另外,在空调门33未产生异常的情况下,在除湿模式下,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实际温度与推定温度为大致相同的温度。但是,在空调门33产生异常时,在设置有加热器芯24的第一空气通路11a中流动的空气与在不具有加热器芯24的第二空气通路11b中流动的空气的比率会从目标比率偏移,其结果是,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推定温度从实际温度大幅偏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鼓风机22安装有鼓风机转速传感器52。因此,异常诊断部44能够基于鼓风机转速传感器52的输出来判定鼓风机22是否存在异常。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气混合风门32安装有工作监视传感器54。因此,异常诊断部44能够基于工作监视传感器54的输出来判定空气混合风门32是否存在异常。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判定为鼓风机22及空气混合风门32不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在图5所示的除湿模式下,在由温度取得部42取得的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实际温度与由温度推定部43推定出的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推定温度之差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异常诊断部44判定为空调门33存在异常。在此,基准值例如被设定为仅能够在空调门33产生异常时取得的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实际温度与推定温度之差的最小值或该最小值以上的值。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风机22、空气混合风门32及空调门33作为对向送风对象即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流量进行调整的送风调整装置发挥功能。其中,鼓风机22及空气混合风门32为能够基于向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温度以外的参数即鼓风机22的转速、工作监视传感器54的输出进行异常诊断的送风调整装置(第二送风调整装置),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门33为无法基于向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温度以外的参数进行异常诊断的送风调整装置(第一送风调整装置)。并且,异常诊断部44基于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温度以外的参数即鼓风机22的转速、工作监视传感器54的输出,对鼓风机22及空气混合风门32的异常进行诊断。除此之外,在判定为鼓风机22及空气混合风门32不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在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实际温度与推定温度之差为基准值以上时,异常诊断部44判定为空调门33存在异常。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基于图5所示的除湿模式下的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温度,进行空调门33的异常诊断。然而,对于空调门33的异常诊断而言,也可以基于除湿模式以外的模式下的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温度,进行空调门33的异常诊断。然而,对于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温度而言,当在到达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之前被蒸发器23冷却或者未被加热器芯24加热的情况下,与流入的空气的温度相同。因此,在该情况下,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实际温度与送风调整装置的工作状态无关地与基于由吸气温度传感器51检测到的温度而算出的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推定温度一致。因此,在送风对象为位于送风调整装置的下游侧的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的情况下,在利用对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温度调整器(例如蒸发器23、加热器芯24)对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时的、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实际温度与推定温度之差为基准值以上时,异常诊断部44判定为空调门33存在异常。另一方面,在未利用对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温度调整器对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时,即使向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输送的空气的实际温度与推定温度之差小于基准值,也不判定为空调门33正常。
接着,具体地说明电池门38的异常诊断。另外,在电池门38未产生异常的情况下,在空气混合风门32打开的工作模式下,电池25的实际温度与电池25的推定温度大致相同。但是,在电池门38产生异常时,在电池25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量会从目标值大幅偏移,其结果是,电池25的推定温度从电池25的实际温度大幅偏移。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判定为鼓风机22及空气混合风门32不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在空气混合风门32打开的工作模式下,在由温度取得部42取得的电池25的实际温度与由温度推定部43推定出的电池25的推定温度之差为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异常诊断部44判定为电池门38存在异常。在此,基准值例如被设定为仅能够在电池门38产生异常时取得的电池25的实际温度与推定温度之差的最小值或该最小值以上的值。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风机22、空气混合风门32及电池门38作为对向送风对象即电池25输送的空气的流量进行调整的送风调整装置发挥功能。其中,鼓风机22及空气混合风门32为能够基于向电池25输送的空气的温度以外的参数即鼓风机22的转速、工作监视传感器54的输出进行异常诊断的送风调整装置(第二送风调整装置),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门38为无法基于向电池25输送的空气的温度以外的参数进行异常诊断的送风调整装置(第一送风调整装置)。并且,异常诊断部44基于向电池25输送的空气的温度以外的参数即鼓风机22的转速、工作监视传感器54的输出,对鼓风机22及空气混合风门32的异常进行诊断。并且,在判定为鼓风机22及空气混合风门32不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在电池25的实际温度与推定温度之差为基准值以上时,异常诊断部44判定为电池门38存在异常。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异常诊断部44针对多个送风对象中的每一个,在送风对象的实际温度与推定温度之差为对应的基准值以上时,判定为与向该送风对象的送风相关联的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
对于警告发送部45而言,在由异常诊断部44判定为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的情况下,ECU40向警告器发送信号,以便对送风系统1的用户发出警告。作为警告器,能够使用设置在仪表面板内的警告装置等通过声音对用户进行警告的扬声器、在画面上显示警告的显示器等。
流程图
参照图8~图10,说明对与送风系统1相关的致动器的异常进行诊断的异常诊断处理。图8是示出由异常诊断部44执行的异常诊断处理的控制例程的流程图。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执行图示的控制例程。
首先,在步骤S11中,异常诊断部44判定鼓风机22是否处于工作中。基于向鼓风机22的控制信号,判定鼓风机22是否处于工作中。在步骤S11中,在判定为鼓风机22不处于工作中的情况下,结束控制例程。另一方面,在步骤S11中,在判定为鼓风机22处于工作中的情况下,控制例程向步骤S12推进。
在步骤S12中,异常诊断部44取得鼓风机22的实际转速Ns,并且取得鼓风机22的目标转速Nt。鼓风机22的实际转速Ns例如由鼓风机转速传感器52检测,基于向鼓风机22的控制信号,算出目标转速Nt。
接下来,在步骤S13中,异常诊断部44判定实际转速Ns与目标转速Nt之差是否小于基准值Nref。在实际转速Ns与目标转速Nt之差为基准值Nref以上的情况下,控制例程向步骤S14推进。在步骤S14中,异常诊断部44判定为鼓风机22存在异常,对用户进行警告,并结束控制例程。另一方面,在步骤S13中,在判定为实际转速Ns与目标转速Nt之差小于基准值Nref的情况下,控制例程向步骤S15推进。
在步骤S15中,异常诊断部44判定是否存在需要进行制冷、制热及除湿等空气调节的工作模式的实施要求。在步骤S15中,在判定为不存在需要进行空气调节的工作模式的实施要求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16。另一方面,在步骤S15中,在判定为存在需要进行空气调节的工作模式的实施要求的情况下,向步骤S16推进。在步骤S16中,异常诊断部44执行图9所示的空调关联门的异常诊断处理。
在步骤S17中,异常诊断部44判定是否存在电池25的冷却要求。在步骤S17中,在判定为不存在电池25的冷却要求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18。另一方面,在步骤S17中,在判定为存在电池25的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向步骤S18推进。在步骤S18中,异常诊断部44执行图10所示的电池门38的异常诊断处理。
图9是示出在图8的步骤S16中执行的空调关联门的异常诊断处理的控制例程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首先,在步骤S21中,异常诊断部44取得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内的空气的实际温度Tas及推定温度Tae。从吹出温度传感器55经由温度取得部42取得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内的空气的实际温度Tas。从温度推定部43取得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内的空气的推定温度Tae。
接下来,在步骤S22中,异常诊断部44判定吹出连通空气通路11c内的空气的实际温度Tas与推定温度Tae之差是否为基准值Taref以上。在步骤S22中,在判定为实际温度Tas与推定温度Tae之差小于基准值Taref的情况下,结束控制例程。另一方面,在步骤S22中,在判定为实际温度Tas与推定温度Tae之差为基准值Taref以上的情况下,控制例程向步骤S23推进。
在步骤S23中,异常诊断部44取得空气混合风门32的目标工作角度Dat及实际工作角度Das。基于来自ECU40的控制信号,算出空气混合风门32的目标工作角度Dat。另一方面,空气混合风门32的实际工作角度Das由工作监视传感器54进行检测。
接下来,在步骤S24中,异常诊断部44判定实际工作角度Das与目标工作角度Dat是否大致一致。在判定为实际工作角度Das与目标工作角度Dat大致一致的情况下,控制例程向步骤S25推进。在步骤S25中,异常诊断部44判定为空调门33存在异常,对用户进行警告。另一方面,在步骤S24中,在判定为实际工作角度Das从目标工作角度Dat大幅偏移的情况下,控制例程向步骤S26推进。在步骤S26中,异常诊断部44判定为空气混合风门32存在异常,对用户进行警告。
图10是示出在图8的步骤S18中执行的电池门38的异常诊断处理的控制例程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首先,在步骤S31中,异常诊断部44取得电池25的实际温度Tbs及电池25的推定温度Tbe。从电池温度传感器57经由温度取得部42取得电池25的实际温度Tbs。从温度推定部43取得电池25的推定温度Tae。
接下来,在步骤S32中,异常诊断部44判定电池25的实际温度Tbs与推定温度Tbe之差是否为基准值Tbref以上。在步骤S32中,在判定为实际温度Tbs与推定温度Tbe之差小于基准值Tbref的情况下,结束控制例程。另一方面,在步骤S32中,在判定为实际温度Tbs与推定温度Tbe之差为基准值Tbref以上的情况下,控制例程向步骤S33推进。
在步骤S33中,异常诊断部44判定电池门38以外的设备即鼓风机22、空气混合风门32及空调门33是否已经进行异常判定。在电池门38以外的设备已经进行异常判定的情况下,结束控制例程。另一方面,在步骤S33中,在判定为电池门38以外的设备尚未进行异常判定的情况下,向步骤S34推进。在步骤S34中,异常诊断部44判定为电池门38存在异常,对用户进行警告。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实施各种修改及变更。

Claims (11)

1.一种异常诊断装置,进行向多个送风对象输送空气的送风系统的异常诊断,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诊断装置包括:
工作状态取得部,所述工作状态取得部取得对向所述送风对象的送风进行调整的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
温度取得部,所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由对第一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为向作为所述送风对象中的一个的第一送风对象输送的空气的温度或该第一送风对象的温度;
温度推定部,所述温度推定部基于所述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来推定所述第一温度;以及
异常诊断部,所述异常诊断部对所述送风调整装置的异常进行诊断,
其中,
在由所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第一温度与由所述温度推定部推定的第一温度之差为预先设定的第一基准值以上时,所述异常诊断部判定为所述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调整装置具备对向所述第一送风对象输送的空气的流量进行控制的第一送风调整装置及第二送风调整装置,
所述异常诊断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以外的参数来诊断所述第二送风调整装置的异常,并且,
所述异常诊断部在判定为所述第二送风调整装置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在由所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第一温度与由所述温度推定部推定的第一温度之差为所述第一基准值以上时,所述异常诊断部判定为所述第一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风对象为位于所述送风调整装置的下游侧的空气通路,所述第一温度为所述空气通路内的空气的温度,并且,
在利用对向所述第一送风对象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温度调整器对向所述第一送风对象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在由所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第一温度与由所述温度推定部推定的第一温度之差为所述第一基准值以上时,所述异常诊断部判定为所述第一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第一送风对象的空气通路与向车辆的室内的吹出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系统具备通向所述第一送风对象的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所述第一送风调整装置为对所述第二空气通路的开度进行控制的空调门,并且,
所述第二送风调整装置为使空气向所述第一空气通路及所述第二空气通路流动的鼓风机或对所述第一空气通路及所述第二空气通路的开度的比率进行控制的空气混合风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风对象为发热设备,所述第一温度为所述发热设备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推定部基于来自所述发热设备的散热量来推定所述发热设备的温度,基于根据所述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而算出的向所述发热设备输送的空气的流量以及所述发热设备的温度与向所述发热设备输送的空气的温度之差,算出来自所述发热设备的散热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设备为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风调整装置为对分支空气通路的开度进行控制的电池门,所述分支空气通路与作为所述第一送风对象的电池连通,并且,
所述第二送风调整装置为使空气向所述分支空气通路流动的鼓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诊断装置还包括警告发送部,在由所述异常诊断部判定为所述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时,所述警告发送部向警告器发送信号,以便向该送风系统的用户发出警告。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异常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由对第二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向所述送风对象中的与所述第一送风对象不同的第二送风对象输送的空气的温度或该第二送风对象的温度,
所述温度推定部基于所述送风调整装置的目标工作状态来推定所述第二温度,并且,
在由所述温度取得部取得的第二温度与由所述温度推定部推定的第二温度之差为预先设定的第二基准值以上时,所述异常诊断部判定为所述送风调整装置存在异常。
CN202110598487.8A 2020-08-12 2021-05-31 送风系统的异常诊断装置 Pending CN1140745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36400A JP7359105B2 (ja) 2020-08-12 2020-08-12 送風システムの異常診断装置
JP2020-136400 2020-08-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4519A true CN114074519A (zh) 2022-02-22

Family

ID=80223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8487.8A Pending CN114074519A (zh) 2020-08-12 2021-05-31 送风系统的异常诊断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24551B2 (zh)
JP (1) JP7359105B2 (zh)
CN (1) CN11407451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20284A (ko) * 2021-08-03 2023-02-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열관리시스템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1733A (zh) * 2003-10-24 2006-11-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的异常检测装置
CN101530017A (zh) * 2006-12-14 2009-09-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的冷却装置以及冷却方法
JP2014065334A (ja) * 2012-09-24 2014-04-17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960345A (zh) * 2014-01-29 2016-09-21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7690724A (zh) * 2015-06-24 2018-02-13 阿莫泰克有限公司 电池组用多冷却风扇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7730A (en) * 1986-12-16 1989-05-0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Troubleshooting apparatus for automobil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JP3661268B2 (ja) 1996-04-24 2005-06-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故障診断装置
JPH10291407A (ja) 1997-04-21 1998-11-04 Zexel Corp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のエアミックスドア制御装置
JP3566147B2 (ja) 1999-09-14 2004-09-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冷却ファン故障検知装置
JP4872143B2 (ja) 2000-05-01 2012-0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の冷却装置
JP4957492B2 (ja) 2007-09-28 2012-06-2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ーユニット冷却用ダクト構造
JP2009133606A (ja) 2007-10-29 2009-06-18 Daikin Ind Ltd 加湿装置
KR101534914B1 (ko) 2013-06-18 2015-07-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친환경 차량용 배터리 쿨링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6269559B2 (ja) * 2015-04-10 2018-01-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二次電池の冷却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1733A (zh) * 2003-10-24 2006-11-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的异常检测装置
CN101530017A (zh) * 2006-12-14 2009-09-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的冷却装置以及冷却方法
JP2014065334A (ja) * 2012-09-24 2014-04-17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960345A (zh) * 2014-01-29 2016-09-21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7690724A (zh) * 2015-06-24 2018-02-13 阿莫泰克有限公司 电池组用多冷却风扇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48364A1 (en) 2022-02-17
JP2022032536A (ja) 2022-02-25
JP7359105B2 (ja) 2023-10-11
US11524551B2 (en)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61642B2 (ja) 空調換気装置
US4996849A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O2014129097A1 (ja) 冷却システム
CN103568782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WO2008072719A1 (ja) 電気機器の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方法
US8641490B2 (en) Vehicle air recirculation control device
US20050279110A1 (en) Automotive HVAC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utilizing enthalpy-based control
JP4675229B2 (ja)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JP2005009794A (ja) 冷凍サイクル制御装置
WO2017212629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及び列車通信システム
JP6459714B2 (ja) 制御装置及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772777B2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CN114074519A (zh) 送风系统的异常诊断装置
KR101587108B1 (ko) 차량용 히트 펌프 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WO2020105454A1 (ja) 故障解析システム、故障解析装置
JP511844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10162867A (ja)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およびバッテリ温調方法
JP2003054250A (ja) 車両用冷却ファン制御装置
WO2005077689A1 (ja) 空調装置
JP640645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20100079407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JP4692043B2 (ja) 電動モータ用電子制御装置
CN111511592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JP7419763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1111544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