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0769A - 自动驾驶标识灯 - Google Patents

自动驾驶标识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0769A
CN114060769A CN202110859581.4A CN202110859581A CN114060769A CN 114060769 A CN114060769 A CN 114060769A CN 202110859581 A CN202110859581 A CN 202110859581A CN 114060769 A CN114060769 A CN 114060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mp
emission
pair
inci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595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泉浩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60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0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6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not provided in groups F21S43/235 - F21S43/255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21V5/045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the lens having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3/00Exterior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7/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 F21W2107/1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for lan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驾驶标识灯,进行用于将车辆处于自动驾驶中的情况向周围报告的光照射,提高向周围的报告功能。成为在透镜(40)的后表面(40b)形成有使来自光源(30)的出射光入射的入射面(42A)、和在其左右两侧使来自入射面(42A)的入射光的一部分向灯具前方全反射的一对第一反射面(42B)。另外成为在透镜40的前表面40a形成有使来自入射面(42A)的入射光向灯具前方出射的第一出射面(44A)、和在其左右两侧使来自一对第一反射面(42B)的反射光向灯具前方出射的一对第二出射面(44B)。并且将位于各第二出射面(44B)的外侧的区域构成为使来自各第一反射面(42B)的反射光向侧方出射的侧方出射区域(44B2)。故能遍及大范围地高效地进行光照射。

Description

自动驾驶标识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进行用于将车辆处于自动驾驶中的情况向周围报告的光照射的自动驾驶标识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推进能够进行基于自动驾驶的行驶的自动驾驶车辆的开发。
在这样的自动驾驶车辆中,在确保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方面,优选安装进行用于将车辆处于自动驾驶中的情况向周围报告的光照射的自动驾驶标识灯。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进行这样的光照射的自动驾驶标识灯,记载了具备光源和配置于光源的灯具前方侧的透镜的自动驾驶标识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080133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自动驾驶标识灯,能够提高基于自动驾驶的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于自动驾驶的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期望尽可能大地确保灯具目视确认角(即能够目视确认自动驾驶标识灯处于点亮状态的从灯具正面方向起的最大倾斜角度),从而提高向周围的报告功能。
而且为此,作为自动驾驶标识灯,期望形成为遍及大范围地高效地进行光照射的结构。
本申请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驾驶标识灯,该自动驾驶标识灯进行用于将车辆处于自动驾驶中的情况向周围报告的光照射,能够提高向周围的报告功能。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申请发明在作为自动驾驶标识灯具备光源和配置在光源的灯具前方侧的透镜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该透镜的结构进行研究,实现上述目的。
即,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自动驾驶标识灯,是进行用于将车辆处于自动驾驶中的情况向周围报告的光照射的自动驾驶标识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驾驶标识灯具备光源以及配置于上述光源的灯具前方侧的透镜,
在上述透镜的后表面形成有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出射光入射的入射面、和在上述入射面的左右两侧使来自上述入射面的入射光的一部分朝向灯具前方全反射的一对第一反射面,
在上述透镜的前表面形成有使来自上述入射面的入射光朝向灯具前方出射的第一出射面、和在上述第一出射面的左右两侧使来自上述一对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朝向灯具前方出射的一对第二出射面,
上述一对第二出射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二出射面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外侧的区域构成为使来自上述一对第一反射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朝向侧方出射的侧方出射区域。
上述“光源”只要是适于将车辆处于自动驾驶中的情况向周围报告的光源即可,其种类、发光颜色等没有特别限定。
上述“侧方”在左右方向上既可以是透镜的内侧的方向,也可以是透镜的外侧的方向。
上述“朝向侧方出射”是指朝向相对于灯具正面方向在左右方向上以45°以上倾斜的方向出射。
上述“侧方出射区域”只要具有能够使来自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朝向侧方出射的结构即可,其具体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
发明效果
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自动驾驶标识灯构成为具备光源和配置在光源的灯具前方侧的透镜,在透镜的后表面形成有使来自光源的出射光入射的入射面、和在入射面的左右两侧使来自入射面的入射光的一部分朝向灯具前方全反射的一对第一反射面,另外,在透镜的前表面形成有使来自入射面的入射光朝向灯具前方出射的第一出射面、和在第一出射面的左右两侧使来自一对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朝向灯具前方出射的一对第二出射面,因此能够在提高了针对来自光源的出射光的利用效率的基础上进行朝向灯具前方的光照射。
而且,一对第二出射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二出射面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外侧的区域构成为使来自一对第一反射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朝向侧方出射的侧方出射区域,因此能够遍及大范围地进行光照射。
此时,侧方出射区域被设定为在至少一方的第二出射面中在其左右方向上位于外侧的区域,因此能够在顺畅地进行来自第一出射面以及第二出射面中的其他区域的光照射的基础上进行侧方照射。因此,能够遍及大范围地高效地进行光照射,由此能够提高向周围的报告功能。
这样,根据本申请发明,在进行用于将处于自动驾驶中的情况向周围报告车辆的光照射的自动驾驶标识灯中,能够提高向周围的报告功能。
在上述结构中,进一步地,作为侧方出射区域,设为具备:第二反射面,其使来自至少一方的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朝向侧方全反射;以及第三出射面,其使来自该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光出射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如果设为形成为这些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出射面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结构,则即使在上下方向上也能够遍及所需角度范围地高效地照射从灯具正面方向起在水平方向上所需角度范围内的区域。并且由此,能够在有限的光源光束的范围内提高向周围的报告功能。
此时,作为第二反射面的结构,采用形成有使来自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在上下方向上扩散反射的多个反射元件的结构,或者作为第三出射面的结构,采用形成有使来自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光在上下方向上扩散出射的多个透镜元件的结构,由此也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遍及更大范围地进行光照射。
在上述结构中,进一步地,作为侧方出射区域,设为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多个区域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作为这些多个区域,如果设为来自各区域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设定为相互不同的值的结构,则能够容易地以大致均匀的亮度照射来自自动驾驶标识灯的光照射范围。
此时,作为侧方出射区域,设为使来自至少一方的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内侧的方向出射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作为构成该结构的多个区域,如果设为形成为越是来自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外侧的区域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越大的结构,则能够以更均匀的亮度照射来自自动驾驶标识灯的光照射范围。
在上述结构中,进一步地,设为在一对第二出射面的每一个中,在灯具前后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位置设置有侧方出射区域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如果设为位于灯具前方侧的侧方出射区域构成为使来自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内侧的方向出射,并且位于灯具后方侧的侧方出射区域构成为使来自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外侧的方向出射的结构,则能够容易地增大侧方照射光的亮度。
特别是,在自动驾驶标识灯配置在车辆的前端部或后端部的左右两侧的情况下,在其透镜的灯具前方侧配置有透光罩,并且,该透光罩形成为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在灯具后方侧倾斜地延伸的情况较多,因此采用这样的结构特别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驾驶标识灯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由来自上述自动驾驶标识灯的照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的图。
图5中的(a)是表示安装有上述自动驾驶标识灯的车辆的俯视图,图5中的(b)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5中的(a)同样的图。
图6中的(a)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6中的(b)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变形例的作用的与图4同样的图。
图8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驾驶标识灯的与图2同样的图。
图9是表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的与图4同样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2:车辆;10:自动驾驶标识灯;12:灯体;14:透光罩;16:延伸面板;16a:开口部;20、120、220:灯具单元;30:光源;32:基板;34:散热器;34a:凸缘部;40、140、240:透镜;40a:前表面;40b:后表面;40c:凸缘部;42A:入射面;42A1:基本入射面;42A2:附加入射面;42B:第一反射面;42C:附加反射面;44A:第一出射面;44As:透镜元件;44B:第二出射面;44B1:基本出射区域;44B1s:透镜元件;44B2、144B2、244B2:侧方出射区域;44B2A、44B2B、144B2A、144B2B、244B2A、244B2B:区域;44B2A1、44B2B1、144B2A1、144B2B1、244B2A1、244B2B1:第二反射面;44B2A2、44B2B2、144B2A2、144B2B2、244B2A2、244B2B2:第三出射面;44C:附加出射面;144B2A1s、144B2B1s:反射元件;244B2A2s、244B2B2s:透镜元件;502:车辆;510L、510R:自动驾驶标识灯;512:灯体;514:透光罩;516:延伸面板;516a:开口部;520:灯具单元;530:光源;532:基板;534:散热器;540:透镜;550:透光构件;550a、550b:连结壁部;550c:凸缘部;540a:前表面;542A:入射面;542B:第一反射面;544A:第一出射面;544B:第二出射面;544B1:基本出射区域;544B2:侧方出射区域;544B2A、544B2B:区域;544B2A1、544B2B1:第二反射面;544B2A2、544B2B2:第三出射面;Ax:光轴;P1、P2、P3、P3L、P3R:配光图案;P1a、P2a:左右两端部;P3La:左端部;P3Ra:右端部;Z:横长矩形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驾驶标识灯10的主视图。另外,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在图1至图3中,X所示的方向为“灯具前方”(作为车辆也为“前方”),Y所示的方向为“左方向”(在灯具正面观察时为“右方向”),Z所示的方向为“上方向”。在这些以外的图中也是同样的。
图5中的(a)是以自动驾驶标识灯10点亮的状态表示安装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驾驶标识灯10的车辆2的俯视图。
图5中的(a)所示的车辆2是能够进行基于自动驾驶的行驶的自动驾驶车辆,自动驾驶标识灯10进行用于将车辆2处于自动驾驶中的情况报告给周围的行人、其他行驶车辆的驾驶员等的光照射。自动驾驶标识灯10成为在安装于车辆2的前端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状态下使用的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自动驾驶标识灯10成为在由灯体12以及安装于其前端开口部的透明状的透光罩14形成的灯室内组装有灯具单元20的结构。
灯具单元20成为具备光源30和配置在该光源30的灯具前方侧的透镜40的结构。
光源30由发出绿松石色(即蓝绿色)的光的发光二极管构成,在使其发光面朝向灯具正面方向的状态下搭载于基板32。
基板32支承于以沿着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铅垂面呈板状延伸的方式配置的金属制的散热器34。散热器34形成为其左右两侧部朝向灯具前方呈板状延伸,散热器34的前端部形成为沿着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铅垂面向外侧延伸的左右一对凸缘部34a。而且,散热器34在左右一对凸缘部34a支承于灯体12。
透镜40由无色透明的树脂制构件(例如丙烯酸树脂制构件)构成,在灯具正面观察时具有横长矩形状的外形形状。在透镜40的左右两侧部,形成有沿着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铅垂面延伸的左右一对凸缘部40c。而且,透镜40在左右一对凸缘部40c经由散热器34的左右一对凸缘部34a而支承于灯体12。
在上述灯室内设置有以沿着透光罩14的方式延伸的延伸面板16。在延伸面板16上形成有在其前端部附近包围灯具单元20的开口部16a。
灯具单元20具有以通过光源30的发光中心的方式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光轴Ax。
透镜40具有在包含光轴Ax的铅垂面上左右对称的形状。
在透镜40的后表面40b形成有:使来自光源30的出射光入射的入射面42A;在入射面42A的左右两侧使来自入射面42A的入射光的一部分朝向灯具前方全反射的左右一对第一反射面42B;以及在入射面42A的上下两侧使来自入射面42A的入射光的一部分朝向灯具前方全反射的上下一对附加反射面42C。
另一方面,在透镜40的前表面40a形成有:使来自入射面42A的入射光直接朝向灯具前方出射的第一出射面44A;在第一出射面44A的左右两侧使来自左右一对第一反射面42B的反射光朝向灯具前方出射的左右一对第二出射面44B;以及在第一出射面44A的上下两侧使来自上下一对附加反射面42C的反射光朝向灯具前方出射的上下一对附加出射面44C。
接着,对透镜4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对透镜40的后表面40b的结构进行说明。
入射面42A由基本入射面42A1和位于基本入射面42A1的上下两侧的上下一对附加入射面42A2构成。
如图2所示,基本入射面42A1具有以光源30的发光中心为中心的凹圆弧状的水平截面形状。由此,基本入射面42A1使来自光源30的发光中心的出射光在水平面内不折射而直接入射到透镜40。
另外,如图3所示,基本入射面42A1具有大致凸圆弧状的铅垂截面形状。由此,基本入射面42A1使来自光源30的发光中心的光以向在铅垂面内靠近光轴Ax的方向(具体而言,相对于与光轴Ax平行的方向而在上下方向上稍微扩展的方向)折射的方式入射。
另一方面,上下一对附加入射面42A2在基本入射面42A1的上下两侧形成为接近水平面的圆锥面状。由此,上下一对附加入射面42A2使来自光源30的光以向从光轴Ax向上下两侧离开的方向折射的方式入射。
如图2所示,左右一对第一反射面42B具有以光源30的发光中心为焦点的抛物线状的水平截面形状。由此,左右一对第一反射面42B使从基本入射面42A1入射的来自光源30的光的一部分作为朝向灯具前方而与光轴Ax平行的光全反射。
如图3所示,上下一对附加反射面42C具有以位于光源30的发光中心附近的点为焦点的抛物线状的铅垂截面形状。由此,上下一对附加反射面42C使从上下一对附加入射面42A2入射的来自光源30的光作为在铅垂面内朝向灯具前方而与光轴Ax大致平行的光全反射。
接着,对透镜40的前表面40a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第一出射面44A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透镜元件44As配置为纵条纹状的结构。
此时,多个透镜元件44As形成为,越是位于从光轴Ax向左右两侧离开的位置的透镜元件44As,在使从基本入射面42A1入射的来自光源30的光出射时,来自灯具正面方向的侧方出射角越大。由此,作为第一出射面44A整体,使来自基本入射面42A1的入射光作为以灯具正面方向为中心向左右两侧扩散的光朝向灯具前方出射。
另外,如图3所示,从基本入射面42A1入射的来自光源30的光作为在上下方向上稍微扩展的光入射,因此来自第一出射面44A的出射光也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稍微扩展的光。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左右一对第二出射面44B分别由基本出射区域44B1和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基本出射区域44B1的外侧(即远离光轴Ax的一侧)的侧方出射区域44B2构成。
基本出射区域44B1成为两个透镜元件44B1s配置为纵条纹状的结构。各透镜元件44B1s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圆柱曲面构成,使来自第一反射面42B的反射光作为以灯具正面方向为中心向左右两侧扩散的光朝向灯具前方出射。此时,两个透镜元件44B1s以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比位于内侧的透镜元件44B1s靠外侧的透镜元件44B1s向灯具前方侧位移的状态配置。
侧方出射区域44B2在比基本出射区域44B1更靠灯具前方侧,由以在左右方向上并列配置的状态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区域44B2A、44B2B构成。此时,与位于内侧的区域44B2A相比,位于外侧的区域44B2B以向灯具前方侧位移的状态配置。
各区域44B2A、44B2B由使来自第一反射面42B的反射光朝向侧方全反射的第二反射面44B2A1、44B2B1和使来自该第二反射面44B2A1、44B2B1的反射光出射的第三出射面44B2A2、44B2B2构成。
各区域44B2A、44B2B的第二反射面44B2A1、44B2B1由在左右方向上以向外侧大幅倾斜的状态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凸圆柱曲面构成。另一方面,各区域44B2A、44B2B的第三出射面44B2A2、44B2B2由相对于与光轴Ax平行的铅垂面朝向灯具前方稍微向外侧倾斜的平面构成。
此时,与位于内侧的区域44B2A的第二反射面44B2A1相比,位于外侧的区域44B2B的第二反射面44B2B1的向外侧的倾斜角被设定为较小的值。由此,来自侧方出射区域44B2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被设定为,来自区域44B2B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比来自区域44B2A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大。具体而言,来自区域44B2A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设定为相对于灯具正面方向为40~60°左右的值,来自区域44B2B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设定为相对于灯具正面方向为50~70°左右的值。
如图1、3所示,上下一对附加出射面44C形成为在第一出射面44A的上下两侧沿左右方向延伸。
此时,上下一对附加出射面44C在灯具前后方向上形成于与左右一对第二出射面44B中的构成基本出射区域44B1的两个透镜元件44B1s相同的位置。各附加出射面44C由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凸圆柱曲面构成,使来自附加反射面42C的反射光作为以灯具正面方向为中心向上下两侧扩散的光朝向灯具前方出射。
图4是表示由来自自动驾驶标识灯10的照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P1的图。
在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横长矩形区域Z是期望进行用于将车辆2处于自动驾驶中的情况向周围报告的光照射的区域。具体而言,该横长矩形区域Z例如设定为从在铅垂方向上通过作为灯具正面方向的消点的H-V的V-V线向左右两侧分别60°的范围内、且从在水平方向上通过H-V的H-H线向上下两侧分别30°的范围内的区域。
配光图案P1是以H-V为中心的横长的配光图案,以覆盖横长矩形区域Z的大小形成。
配光图案P1由来自构成透镜40的前表面40a的第一出射面44A、左右一对第二出射面44B以及上下一对附加出射面44C的出射光形成,其左右两端部P1a由来自左右一对第二出射面44B的侧方出射区域44B2的出射光形成。
此时,配光图案P1的两端部的上下宽度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心部略窄,整体形成为大致横长矩形状的外形形状。这是因为,左右一对侧方出射区域44B2分别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区域44B2A、44B2B构成,由此在左右两端部P1a也照射有一定程度的上下扩散光。
另外,配光图案P1不仅在左右方向的中心部,而且在左右两端部P1a也以大致均匀的亮度形成。这是因为自构成各侧方出射区域44B2的两个区域44B2A、44B2B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被设定为相互不同的值。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驾驶标识灯10成为具备光源30和配置于光源30的灯具前方侧的透镜40的结构,在透镜40的后表面40b形成有使来自光源30的出射光入射的入射面42A、和在入射面42A的左右两侧使来自入射面42A的入射光的一部分朝向灯具前方全反射的一对第一反射面42B,另外,在透镜40的前表面40a形成有使来自入射面42A的入射光朝向灯具前方出射的第一出射面44A、和在第一出射面44A的左右两侧使来自一对第一反射面42B的反射光朝向灯具前方出射的一对第二出射面44B,因此能够在提高对来自光源30的出射光的利用效率的基础上进行朝向灯具前方的光照射。
在此基础上,各第二出射面44B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外侧的区域构成为使来自各第一反射面42B的反射光朝向侧方出射的侧方出射区域44B2,因此能够遍及大范围地进行光照射。即,能够形成覆盖应进行用于将车辆2处于自动驾驶中的情况向周围报告的光照射的横长矩形区域Z的配光图案P1。
此时,各侧方出射区域44B2被设定为在各第二出射面44B中在其左右方向上位于外侧的区域,因此能够在顺畅地进行来自第一出射面44A以及第二出射面44B中的其他区域的光照射的基础上进行侧方照射。因此,能够遍及大范围地高效地进行光照射,由此能够提高向周围的报告功能。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进行用于将车辆2处于自动驾驶中的情况向周围报告的光照射的自动驾驶标识灯10中,能够提高向周围的报告功能。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驾驶标识灯10成为以安装于车辆2的前端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状态使用的结构,但由于朝向左右两方向进行来自自动驾驶标识灯10的侧方照射,因此能够充分提高向周围的报告功能。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一对侧方出射区域44B2分别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并列配置的两个区域44B2A、44B2B,并且,两个区域44B2A、44B2B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被设定为相互不同的值,因此能够容易地以大致均匀的亮度照射来自自动驾驶标识灯2的光照射范围。
此时,各区域44B2A、44B2B具备使来自第一反射面42B的反射光朝向侧方全反射的第二反射面44B2A1、44B2B1;以及使来自第二反射面44B2A1、44B2B1的反射光出射的第三出射面44B2A2、44B2B2,并且,这些第二反射面44B2A1、44B2B1以及第三出射面44B2A2、44B2B2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因此,作为来自自动驾驶标识灯10的光照射范围,能够高效地照射包含横长矩形区域Z的范围。并且由此,能够在有限的光源光束的范围内提高向周围的报告功能。
进一步地,构成各侧方出射区域44B2的两个区域44B2A、44B2B构成为使来自各第一反射面42B的反射光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内侧的方向出射,并且形成为来自在左右方向上与位于内侧的区域44B2A相比位于外侧的区域44B2B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的侧方出射角较大,因此能够以更均匀的亮度照射来自自动驾驶标识灯10的光照射范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各侧方出射区域44B2具备两个区域44B2A、44B2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单一的区域或者三个以上的区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左右一对第二出射面44B分别形成有侧方出射区域44B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仅在任一方形成有侧方出射区域44B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自动驾驶标识灯10安装于车辆2的前端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以安装于除此以外的部位(例如车辆2的后端部)的状态使用。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6中的(a)是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自动驾驶标识灯的灯具单元120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在本变形例中,灯具单元120的基本结构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20相同,但其透镜140中的侧方出射区域144B2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部分不同。
即,本变形例的侧方出射区域144B2也具备两个区域144B2A、144B2B,各区域144B2A、144B2B由第二反射面144B2A1、144B2B1和第三出射面144B2A2、144B2B2构成,但在本变形例中,作为第二反射面144B2A1、144B2B1的结构,在形成有使来自第一反射面42B(参照图2)的反射光在上下方向上扩散反射的多个反射元件144B2A1s、144B2B1s这一点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此外,第三出射面144B2A2、144B2B2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图7是表示由来自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自动驾驶标识灯的灯具单元120的照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P2的图。
如图7所示,配光图案P2与图4所示的配光图案P1同样地形成为覆盖横长矩形区域Z的大小的横长的配光图案,但以比配光图案P1稍大的上下宽度形成,并且以比配光图案P1接近横长矩形的外形形状形成。
这是因为,通过形成于构成侧方出射区域144B2的两个区域144B2A、144B2B的第二反射面144B2A1、144B2B1的多个反射元件144B2A1s、144B2B1s,来自第三出射面144B2A2、144B2B2的出射光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扩散的光,由此配光图案P2的左右两端部P2a的上下宽度扩张。
通过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能够将配光图案P2形成为可靠且高效地覆盖横长矩形区域Z的大小的横长的配光图案,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向周围的报告功能。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6中的(b)是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自动驾驶标识灯的灯具单元220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在本变形例中,灯具单元220的基本结构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20相同,但其透镜240中的侧方出射区域244B2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部分不同。
即,本变形例的侧方出射区域244B2也具备两个区域244B2A、244B2B,各区域244B2A、244B2B由第二反射面244B2A1、244B2B1和第三出射面244B2A2、244B2B2构成,但在本变形例中,作为第三出射面244B2A2、244B2B2的结构,在形成有使来自第二反射面244B2A1、244B2B1的反射光在上下方向上扩散出射的多个透镜元件244B2A2s、244B2B2s这一点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此外,第二反射面244B2A1、244B2B1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在本变形例中,通过形成于构成侧方出射区域244B2的两个区域244B2A、244B2B的第三出射面244B2A2、244B2B2的多个透镜元件244B2A2s、244B2B2s,来自侧方出射区域244B2的出射光的上下方向的照射宽度扩大,因此与图7所示的配光图案P2同样地能够形成可靠且高效地覆盖横长矩形区域Z的大小的横长的配光图案,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向周围的报告功能。
接着,对本申请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5中的(b)是表示安装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两个自动驾驶标识灯510L、510R的车辆502的与图5中的(a)同样的图。
如图5中的(b)所示,两个自动驾驶标识灯510L、510R成为以安装于车辆502的前端部的左右两侧的状态使用的结构。
两个自动驾驶标识灯510L、510R具有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以下,对位于左侧的自动驾驶标识灯510L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自动驾驶标识灯510L的与图2同样的图。
如图8所示,自动驾驶标识灯510L成为在由灯体512以及安装于其前端开口部的透明状的透光罩514形成的灯室内,以在车宽方向上并列的状态组装有三个灯具单元520的结构。
透光罩514形成为从车宽方向内侧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向灯具后方侧倾斜地延伸,与此相伴,三个灯具单元520以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则越向灯具后方侧位移的状态配置。
各灯具单元520具备光源530和配置于该光源530的灯具前方侧的透镜540,光源530搭载于基板532。
各灯具单元520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其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20相同,但透镜540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部分不同。
三个灯具单元520的透镜540作为单一的透光构件550而一体地形成。在透光构件550上形成有将相互邻接的透镜540连接的连结壁部550a、550b,另外,在其两端部形成有沿着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铅垂面延伸的左右一对凸缘部550c。
三个灯具单元520的基板532支承于共有的散热器534。散热器534以与透光构件550的各连结壁部550a、550b及左右一对凸缘部550c抵接的状态从灯具后方侧支承透光构件550。透光构件550在左右一对凸缘部550c经由散热器534支承于灯体512。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驾驶标识灯510L中,也在其灯室内设置有沿着透光罩514延伸的延伸面板516。在延伸面板516上形成有在其前端部附近包围三个灯具单元520的开口部516a。
接着,对各灯具单元520的透镜54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透镜54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40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其前表面540a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部分不同。
即,在透镜540的前表面540a形成有使来自入射面542A的入射光直接朝向灯具前方出射的第一出射面544A、和在第一出射面544A的左右两侧使来自左右一对第一反射面542B的反射光朝向灯具前方出射的左右一对第二出射面544B,另外,左右一对第二出射面544B分别由基本出射区域544B1和侧方出射区域544B2构成,但侧方出射区域544B2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部分不同。
具体而言,左右一对侧方出射区域544B2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于左右一对基本出射区域544B1的外侧(即远离光轴Ax的一侧),但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侧方出射区域544B2以相对于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侧方出射区域544B2位移到灯具后方侧的状态配置。
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侧方出射区域544B2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侧方出射区域44B2大致相同的结构。
即,侧方出射区域544B2由以在左右方向上并列配置的状态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区域544B2A、544B2B构成,此时,与相对于光轴Ax位于内侧的区域544B2A相比,位于外侧的区域544B2B位于灯具前方侧。
各区域544B2A、544B2B由使来自第一反射面542B的反射光朝向侧方全反射的第二反射面544B2A1、544B2B1和使来自该第二反射面544B2A1、544B2B1的反射光出射的第三出射面544B2A2、544B2B2构成。
各区域544B2A、544B2B的第二反射面544B2A1、544B2B1由在左右方向上以向外侧大幅倾斜的状态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凸圆柱曲面构成。另一方面,各区域544B2A、544B2B的第三出射面544B2A2、544B2B2由相对于与光轴Ax平行的铅垂面朝向灯具前方稍微向外侧倾斜的平面构成。
此时,与区域544B2A的第二反射面544B2A1相比,区域544B2B的第二反射面544B2B1的向外侧的倾斜角被设定为较小的值。由此,来自侧方出射区域544B2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被设定为,与来自区域544B2A的出射光相比,来自区域544B2B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较大。具体而言,来自区域544B2A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设定为相对于灯具正面方向为50~70°左右的值,来自区域544B2B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设定为相对于灯具正面方向为60~80°左右的值。
另一方面,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侧方出射区域544B2具有使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侧方出射区域544B2平行移动的形状。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一对侧方出射区域544B2均构成为使来自第一反射面542B的反射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出射。
图9中的(c)是表示由来自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右一对自动驾驶标识灯510L、510R的灯具单元120的照射光而形成的配光图案P3的图。
图9中的(c)所示的配光图案P3形成为左右一对配光图案P3L、P3R部分重叠的配光图案。
如图9中的(a)所示,由来自位于左侧的自动驾驶标识灯510L的照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P3L形成为相对于V-V线与右方向相比向左方向大幅扩散的横长的配光图案,其左端部P3La由来自左右一对侧方出射区域544B2的出射光形成。
如图9中的(b)所示,由来自位于右侧的自动驾驶标识灯510R的照射光形成的配光图案P3R具有相对于V-V线与配光图案P3L左右对称的形状。
如图9中的(c)所示,配光图案P3以左右一对配光图案P3L、P3R在配光图案P3L的左端部P3La及配光图案P3R的右端部P3Ra以外的部分重叠的方式形成。
此时,从自动驾驶标识灯510L向左方向的侧方出射角以及从自动驾驶标识灯510R向右方向的侧方出射角被设定为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大的值,因此配光图案P3形成为具有余量地覆盖横长矩形区域Z的大小的横长的配光图案,并且形成为充分明亮的配光图案。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驾驶标识灯510L成为,在各灯具单元520的透镜540中,位于车宽方向内侧且灯具前方侧的侧方出射区域544B2使来自第一反射面542B的反射光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内侧的方向出射,并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且灯具后方侧的侧方出射区域544B2使来自第一反射面542B的反射光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外侧的方向出射的结构,因此能够得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即,在左右一对侧方出射区域544B2中,能够使来自第一反射面542B的反射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高效地出射,由此能够增大侧方照射光的亮度。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驾驶标识灯510L具备三个灯具单元520,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侧方照射光的亮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驾驶标识灯510L形成为透光罩514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在灯具后方侧倾斜地延伸,因此能够使来自各灯具单元520的透镜540中的左右一对侧方出射区域544B2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足够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中的(b)所示,成为自动驾驶标识灯510L以及具有与其左右对称的结构的自动驾驶标识灯510R配置于车辆的前端部的左右两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向周围的报告功能。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作为规格而示出的数值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当然也可以将它们适当地设定为不同的值。
另外,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所记载的结构,能够采用施加了除此以外的各种变更的结构。

Claims (5)

1.一种自动驾驶标识灯,所述自动驾驶标识灯进行用于将车辆处于自动驾驶中的情况向周围报告的光照射,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驾驶标识灯具备光源以及配置于所述光源的灯具前方侧的透镜,
在所述透镜的后表面形成有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出射光入射的入射面、和在所述入射面的左右两侧使来自所述入射面的入射光的一部分朝向灯具前方全反射的一对第一反射面,
在所述透镜的前表面形成有使来自所述入射面的入射光朝向灯具前方出射的第一出射面、和在所述第一出射面的左右两侧使来自所述一对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朝向灯具前方出射的一对第二出射面,
所述一对第二出射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二出射面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外侧的区域构成为使来自所述一对第一反射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朝向侧方出射的侧方出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驾驶标识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出射区域具备:第二反射面,其使来自所述至少一方的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朝向侧方全反射;以及第三出射面,其使来自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光出射,并且,所述第二反射面以及所述第三出射面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驾驶标识灯,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侧方出射区域,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多个区域,
来自所述多个区域的出射光的侧方出射角被设定为相互不同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驾驶标识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方出射区域构成为使来自所述至少一方的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内侧的方向出射,
所述多个区域形成为,越是来自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外侧的区域的出射光,侧方出射角越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驾驶标识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方出射区域在所述一对第二出射面的每一个中设置于在灯具前后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位置,
位于灯具前方侧的所述侧方出射区域构成为,使来自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内侧的方向出射,
位于灯具后方侧的所述侧方出射区域构成为,使来自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外侧的方向出射。
CN202110859581.4A 2020-07-31 2021-07-28 自动驾驶标识灯 Pending CN1140607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30650A JP2022026943A (ja) 2020-07-31 2020-07-31 自動運転標識灯
JP2020-130650 2020-07-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0769A true CN114060769A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33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59581.4A Pending CN114060769A (zh) 2020-07-31 2021-07-28 自动驾驶标识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26943A (zh)
CN (1) CN114060769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68335A (ja) * 2016-03-17 2017-09-2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WO2020080133A1 (ja) * 2018-10-16 2020-04-23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68335A (ja) * 2016-03-17 2017-09-2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WO2020080133A1 (ja) * 2018-10-16 2020-04-23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26943A (ja) 2022-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05500B (zh) 车辆用灯具
KR100706061B1 (ko) 차량용 조명 등기구
KR100570480B1 (ko) 차량용 전조등
KR100965170B1 (ko) 차량용 등기구 유닛
KR100544079B1 (ko) 차량용 등기구
KR20190038602A (ko) 차량용 등기구
KR101186723B1 (ko) 차량용 등기구
KR20040020838A (ko) 차량용 전조등
JP6019769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4339153B2 (ja) 車両用灯具ユニット
JP7151190B2 (ja) 車両用灯具
KR20170000780A (ko) 차량용 등기구
KR20180076708A (ko) 차량용 램프
JP5041307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CN210319837U (zh) 车辆用灯具
KR20050025993A (ko) 조명 시스템
CN113677930A (zh) 车辆用灯具
CN114060769A (zh) 自动驾驶标识灯
KR102405441B1 (ko) 차량용 램프
JP7265437B2 (ja) 車両用灯具
KR102522911B1 (ko) 차량용 램프
JP4781451B2 (ja) 車両用灯具のled光源
JP2016219215A (ja) 車両用灯具
JP7423300B2 (ja) 車両用灯具
CN220728004U (zh) 灯具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