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9861A - 可逆和不可逆惯性安全锁定开启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逆和不可逆惯性安全锁定开启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59861A
CN114059861A CN202110859902.0A CN202110859902A CN114059861A CN 114059861 A CN114059861 A CN 114059861A CN 202110859902 A CN202110859902 A CN 202110859902A CN 114059861 A CN114059861 A CN 114059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device
axis
blocking
handle lever
irrevers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599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尔贝托·迪茨·埃斯特韦斯
德尔米罗·哈维尔·库托·马基埃拉
乔斯·奥斯卡·巴斯克斯·卡巴洛
朱利奥·加西亚·罗德里格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kwel Vigo Spain SL
Original Assignee
Akwel Vigo Spain S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kwel Vigo Spain SL filed Critical Akwel Vigo Spain SL
Publication of CN114059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98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4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05B77/06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by means of inertial for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12Automatic locking or unlock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26Output elements
    • E05B81/28Linearly reciprocat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逆和不可逆惯性安全锁定开启控制装置,本装置(10)包括:基座(12);可围绕轴线(X1)枢转地安装在基座(12)上的把手杆(20);传动链(100),配置为将把手杆(20)的运动传递到开启控制器的锁以解锁打开;和惯性安全构件40,包括形成惯性质量的主体和连接到主体的主阻挡元件44,通过在发生撞击时的惯性效应,传动链(100)的至少一个活动元件从非活动静止位置移动到至少一个活动锁定位置,在此即为辅助分支(20.2;30)。惯性构件(40)围绕阻挡元件的第二轴线(X2)安装在的基座(12)上,并且被设计为通过在枢转第二角度范围内采用至少一个不可逆锁定位置的方式来以不可逆模式进行操作。

Description

可逆和不可逆惯性安全锁定开启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门窗开启控制器,诸如机动车辆车门开启控制器的安全构件。具体来讲,本发明特别适用于保护机动车辆免受事故引起的冲击,但不仅限于该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用于车辆车门的把手,装有安全构件,能够在发生事故时防止在把手的握持部分所受减速作用下打开车门。
通常,门窗的关闭,例如车门的关闭是通过带有与车门一体的锁闩的锁来执行的,锁闩能够与车身的锁横头配合。当从车辆外部打开时,通过激活通常称为“外部打开控制”或也称为“COE”的系统来释放锁横头。这种系统包括一个把手,当用户进行牵引操作时,把手可进行解锁。
施加在把手上的动作通过COE的传动链导致锁横头的锁闩被释放,从而致使门的打开。当用户松开把手时,它通过复位弹簧返回到静止位置。
在没有任何安全构件的情况下,据了解,在发生侧面撞击期间,连接到把手质量的惯性力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打开车门所需的拉力。事实上,侧面撞击能够在把手上产生高强度的瞬时加速度。因此产生的惯性力的强度可能相当大,即使是使用轻质把手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把手复位弹簧的刚度当然远远不足以抵抗由施加到把手的惯性力所造成的打开力。
为了满足当前的安全标准,尤其是在发生侧面撞击时,目前已知的机动车侧把手配备有惯性安全构件。该惯性安全构件在车门发生侧面撞击时触发并阻止开启控制器,以防止侧门意外开启而导致乘客被弹出车外。
惯性安全构件由惯性质量和与惯性质量一体的定位销或指状弹簧柱塞组成,其与传动装置的传动链的移动元件配合,通常是传动或复位杆。在侧面撞击期间,指状弹簧柱塞与所述复位杆配合以将其锁定在防止锁解锁的位置。
通常,惯性安全构件会以可逆地或不可逆的方式阻挡复位杆。
特别是,从现有技术,特别是从文件EP 2 432 954 A1中得知一种惯性安全系统,其包括两个惯性质量,已轴转安装成在静止位置和活动位置之间,防止传动杆旋转,第一个惯性质量以可逆方式运行,第二个惯性质量以不可逆方式运行。
这种惯性系统可以防止在发生撞击时门窗意外打开,无论是低加速度还是高加速度。这种惯性系统虽然非常有效,但其缺点是体积特别大,不经济,而且对惯性安全系统的重量有显着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通过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同时克服上述缺点和缺陷的优化惯性安全系统的开启控制器。
为此,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辆开口的开启装置,其包括:
用于接收打开命令的基座,
以轴转方式围绕第一把手轴线安装在基座上的把手杆,
传动链,用于将把手杆的运动传递到开启控制器的锁以进行解锁,
惯性安全构件,包括形成惯性质量的主体和连接到主体的主阻挡元件,通过在发生撞击时的惯性效应,传动链的至少一个活动元件从非活动静止位置到至少一个活动锁定位置,
其中,把手第一轴线周围基座上的惯性构件安装在阻挡元件第二轴线周围基座上,并且被设计为通过在枢转第二角度范围内采用至少一个不可逆锁定位置的方式来以不可逆模式进行运行。并且因为阻挡元件设有阻挡表面,可逆模式下在阻挡表面的第一区域的范围内在其轨迹期间拦截移动元件,或者至少能够在第一区域以外的第二区域的范围内以不可逆模式拦截部分移动元件。
根据本发明开启装置结合了传统惯性系统体积小,重量低的优点,同时也摆脱了传统系统仅能以可逆或不可逆模式运行,达到可在两种模式下同时运行的效果。该效果例如通过限定惯性构件的阻挡表面的两个区域的空间角偏移而获得,所述两个区域根据惯性构件第一枢转角度范围中的可逆阻挡位置或第二转动角度范围中的阻挡的不可逆位置而不同。换言之,惯性构件的阻挡表面在彼此空间偏移的两个区域中拦截传动链的可移动元件,这种空间位移分别是由惯性构件在可逆和不可逆模式下的各种角度枢转范围引起的。
本发明的控制装置还可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阻挡元件具有阻挡面,以便在发生撞击时在可逆模式下在阻挡表面的第一区域的范围内在其轨迹期间拦截移动元件,或者至少能够在第一区域以外的第二区域的范围内以不可逆模式拦截部分移动元件。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从可逆模式到不可逆模式的改变是在发生撞击枢转期间通过安装在基座上的可弹性变形的滑片的惯性构件跨越而不返回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可移动元件包括把手杆的辅助分支或安装在第三旋转轴线基座枢转的复位构件。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把手杆能够采用齐平位置,在该齐平位置中把手杆完全或部分地容纳在基座中,以及在弹出位置中把手杆至少部分地露出基座,辅助分支在自由端设置有几何形状,防止惯性件在把手处于弹出位置时不可逆。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辅助分支的几何形状限定了具有决定了鼻状弹簧柱塞的轮廓,同时界定了第一定位槽口和第二定位槽口,以便分别在齐平位置与阻挡元件的阻挡表面配合并且在弹出位置与阻挡元件的楔形边缘配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槽口设置有径向止动表面,该径向止动表面阻止惯性构件在可逆模式中的旋转。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安全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辅助阻挡元件,主阻挡元件与辅助分支协作,而辅助阻挡元件与复位构件协作,复位构件安装在第三旋转轴线的基部枢转,两个阻挡元件彼此成角度地间隔开。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阻挡表面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空间定界是相对于由滑片任一侧上的惯性构件的定位销产生的角偏移来限定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定位销包括内部材料凸边,在不可逆模式中在滑片上方形成定位间隔件,在可逆模式中在滑片下方形成外部定位过渡平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安全构件主体包括正钩面以及相对的基本上平行于阻挡件轴延伸的背面,正钩面包括形成定位销的钩缘形式的上边缘。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安全构件主体包括一个正钩面以及一个相对的基本上平行于阻挡件轴延伸的背面,正钩面还包括一个下边缘,在不可逆模式下形成惯性构件的有角度的端部止动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滑片被设计为允许沿惯性构件的枢转方向交叉并且禁止沿相反方向交叉。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基座包括一个形成底板支撑件的型材,滑片安装在该底板支撑件上,滑片部分靠在底板上,从一端自由延伸,使得底板支撑件基本上抵抗其在一个方向上的弯曲,同时通过从底板支撑件分离滑片而允许在相反方向上弯曲。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阻挡表面明显地沿圆弧周向延伸,弧的曲率中心相对于阻挡器轴线偏移,以便在由移动元件对阻挡表面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挡惯性构件的方向上产生惯性构件的旋转扭矩。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惯性构件沿与阻挡器轴正交的中间平面在设计上表现出整体对称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惯性构件的背面包括摇臂支脚,辅助分支紧靠在该摇臂支脚上,以便在打开把手杆的正常操作期间使惯性构件参与摆动运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阻挡器元件从阻挡器轴线径向延伸,形成指状物,在指状物的端部设有阻挡表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把手杆包括主分支和从主分支延伸的辅助分支,每个分支都位于把手轴的两侧,所述传动链包括由辅助分支形成的把手杆的至少一个活动分支。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以下参照附图中进行描述,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车门开启的装置静止时的剖视图;
图2为图1装置的剖视分解图;
图3为图2装置的惯性安全构件透视图;
图4为图3惯性装置的剖面图;
图5为在可逆操作模式下装置的剖视分解图;
图6为图5装置的剖面图;
图7为当纵向方向显示不可逆操作模式的第一状态时,图1控制装置的剖面图;
图8为图7放大比例的局部透视图;
图9为当纵向方向显示不可逆操作模式的第二状态时,图1控制装置的剖面图;
图10为图9放大比例的局部透视图;
图11为零件在三个连续操作状态下,及正常、可逆和不可逆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12为在开启控制器装置正常运行状态下把手杆的剖面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冲击后的可逆操作模式中,当把手杆初始位于齐平位置时开启控制器装置的剖面图;
图14为图13所示装置的把手杆的活动分支的一部分的详细剖面图;
图15为图13的惯性构件和把手杆的活动分支的放大比例的剖面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冲击后的不可逆操作模式中,惯性构件和把手杆的活动分支的放大比例的剖面图;
图17为当把手杆最初处于弹出位置并处于正常操作模式时,图13中装置的剖面图;
图18为在可逆操作模式时,图17中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应当注意,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某些术语例如“下游”、“上游”、“左”、“右”、“内”、“外”用于方便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这些术语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组件可以使用的位置。事实上,可以设想本发明的部件可以容易地定位在任何期望的方向以供使用。
图1至图12示意图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汽车车门的开启控制器装置。开启控制器总体上通过标号10号进行展示。
开启控制器10可以安装在开口车身的外部面板(未示出)上,例如车辆侧门。开启控制器10主要包括一个固定的把手支架12,根据把手设计的类型,也称为基座、基座或固定支架,同时也包括一个符合本发明的把手系统14。
使用时,支撑件12是固定到门上的。在所示示例中,支撑件12包含一个外壳16。外壳16具有例如大概呈现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同时也被设计成可存放在车门外板的切口或凹槽中。此外,外壳16最好在其外表面的一侧是敞开,同时其内侧底部是封闭的,这样可以为把手系统14创造出一个空间18。
把手系统14包括一个把手杆20,该把手杆20被配置为围绕枢轴X1可枢转地安装在开启控制器10的支撑件12上。在所描述的示例中,把手杆20围绕把手X1的几何轴线铰接到支撑件12上的面板上。把手轴线X1在此基本上垂直并平行于外板的总体平面。
在所描述的示例中,把手系统14是“连续”或“齐平”类型的,也就是说,把手系统14移动地安装在支撑件12上,形成腔体(部分示出)用于完全接收处于缩回构型的把手系统14。在这个配置中,把手杆20的外表面与车门外壁的外表面平齐。在输出或展开配置中,把手杆20至少部分地从支撑件12的空腔中突出,以便能够被车辆的使用者抓住以打开车门。为此,使用者可以进一步向外移动把手杆20以控制门锁打开。
因此,在所描述的示例中,把手杆20可处于齐平位置,此时把手杆20几乎完全容纳在基座12的外壳18内;把手杆20可处于弹出位置,此时把手杆20至少部分地伸出基座12。
然而,其他移动组件也是可以考虑的,例如特别是移动组件通过沿着位于另一个位置的轴枢转,或在基本上垂直于门的中景的方向上平移。还应该注意的是,把手杆相对于支撑件的可移动安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
杆20特别地被配置用于由使用者进行抓握。为此,杆20具有使用者可以抓握的外部部分20.1或主抓握分支。与外部20.1相对,杆20具有内部部分20.2,其形成主分支20.1的辅助内部延伸分支20.2,从而从车身外部无形地延伸。通常,在外部20.1上,例如,杆20包括一个抓握托盘22,其形状通常为扁平且细长。
主分支20.1和辅助分支20.2均位于杆20的把手轴线X1的两侧。此外,杆20最好具有位于主分支20.1一侧的重心。杆20的重心最好偏离把手轴线X1。
从图1或图2中可以看出,基座12具有外壳16的一般形状,可以创造出一个空间18,其内部用于存放杆20。杆20最好可相对于外壳16旋转移动。为此,开启控制器装置10需包括一个铰接件,杆20围绕该铰接件围绕手柄轴线X1旋转地铰接。
该开启控制器10与能够采用锁定配置和解锁配置的机动车辆的车门(未示出)协作。通常,把手系统14的杆20围绕其铰接轴线X1的枢转,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链100,在其两个锁定或解锁配置中的一种或另一种配置中发动锁(图中未示出)。
传动链100被配置为将来自把手杆20的运动传递到开启控制器10的锁以解锁车门。具体来讲,在所描述的示例中,所述链100包括把手杆20的至少一个致动分支或活动分支20.2,该致动分支20.2形成把手杆20的活动部分,该活动部分将通过其运动将链100的其他元件驱动到开启控制器10的锁定机构。
实际上,通常来讲,把手杆20被配置为启动传动链100以解锁车门。在该第一实施例中,致动分支或主动分支由把手杆20的辅助分支20.2形成,该把手杆20能够以传动链的方式连接到复位杆30,从而形成传动链100的另一个移动元件。在这个例子中,如图1所示,复位杆30围绕着与把手轴线X1平行的复位轴线X2枢转地安装在基座12中。例如,围绕复位轴线X2安装的扭力弹簧使复位杆30返回到锁定静止位置。
此外,在所述例子中,当把手20处于其关闭位置时,把手20和复位杆30彼此不接触。
在正常运行模式下,当使用者通过抓住主分支20.1来致动把手杆20时,即绕其把手轴线X1沿把手20的打开方向旋转时,由辅助分支20.2形成的把手的活动部分30被配置成驱动复位杆30旋转并使其绕其复位轴线X2枢转。复位杆30枢转至解锁位置然后松开锁并允许打开门。
复位杆30包括一个限定大致圆柱形的内腔的旋转笼(未示出),其内部为一个轮毂体向中央延伸。复位杆30还包括例如围绕笼的外围延伸的基部,还包括用于将复位杆30连接到锁的驱动元件(未示出)的装置,例如连杆元件或鲍登线。
在所述例子中,基座12还包括沿轴线X2延伸的复位杆30的旋转驱动轴32。
开启控制器10还包括一个弹性复位构件(未示出),可安装在复位杆30的笼内,以便使复位杆30返回到静止位置。回位构件包括一个围绕复位杆30旋转轴X2安装的复位杆30螺旋扭力弹簧。
通常,在正常操作中,铰接在基座12上的把手杆20包括由辅助分支20.2组成的活动部分,影响旋转的复位杆30也铰接在基座12上,这本身将引起锁的运动和车门的解锁。
为了将把手杆20的旋转传递到复位杆30,复位杆30的旋转驱动轴32包括一根围绕复位轴X2的纵向延长杆,该复位轴X2设有径向突出的叶片34,用于在正常操作中与把手杆20的辅助分支20.2的下侧的中间区域22配合(图1)。叶片34呈曲线轮廓以适应辅助分支20.2的中间区域22。
杆或复位构件30最好是平衡的。为此,在该示例中,复位构件30的重心与其旋转轴线X2重合。因此,在发生撞击时,复位构件30不会移动,从而提高了开启控制器的安全性,因为不存在在复位构件30的惯性效应引起的位移之后导致锁不合时宜地解锁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开启控制器10还包括图1和图2所示的惯性安全构件40,更详细地示于图3和图4。
通常,这种惯性安全构件40,以下简称惯性构件40,可在不活动的静止位置之间移动(如图1和图12所示),其中惯性构件40不阻挡传动链100;当位于活动位置时(见图5-图11),惯性构件40阻挡传动链10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见图3和图4,惯性安全构件40包括形成惯性质量的主体42和连接到主体42的主阻挡元件44,通过在发生撞击时的惯性效应,传动链100的至少一个活动元件从非活动静止位置到至少一个活动锁定位置,在此即为辅助分支20.2。惯性安全构件40最好由单件形成,例如在合金等材料中,例如Zamax(锌合金)或在塑料材料中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安全构件40被配置为阻挡把手杆20的辅助分支20.2,把手杆20的辅助分支20.2形成传动链100的可移动元件。当然,在该第一实施例的修改案例中,可能被惯性构件40挡住的传动链100的移动元件,可以是下面将详细描述的复位杆30。
为此目的,安全构件40围绕第三轴线X3枢转安装,下文中称为相对于支撑件12在所述非活动静止位置和所述活动阻挡位置之间的固定阻挡器轴线。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安全构件40的主体42包括正钩面50和背面52,两个面之间用两个侧挡54A和54B相连。在所示的示例中,这两个侧挡54A、54B被配置为横向接收沿轴线X3的枢转杆,通过开口56A、56B,从而形成旋转轴承。
在阻挡活动位置,当转动把手杆20时,阻挡元件44被配置为将自身定位在辅助分支20.2的路径上,使得所述辅助分支20.2拦截阻挡元件44以便阻止把手杆20的转动,同时阻止车门开启。
阻挡件44最好设有拦截面或被配置好的挡块46,以便拦截移动元件,即发生撞击期间,在辅助分支活动轨迹上的把手杆20的辅助分支20.2。在所示的示例中,阻挡器元件44从阻挡器轴线X3径向延伸,从而形成止动表面46的指状物。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止动或拦截表面46通过惯性构件40的楔入或邻接作用拦截辅助分支20.2,通过接合在辅助分支20.2末端形成一个表面。在这个例子中,元件44具有齿或锁定指的形状,例如大体上平行六面体的形状,设置在拦截表面端部。
更具体来讲,根据本发明,惯性构件40枢转安装在阻挡器轴线X3周围的基座12上,被设计为可以采用至少一个可逆锁定位置以可逆模式运行,同样被设计为可以采用至少一个不可逆锁定位置以不可逆模式运行。
根据本发明,惯性构件40包括一种可逆操作模式,也就是说,在这种模式下,惯性构件40暂时占据其阻挡位置,从而在撞击过程中阻挡传动链100,但是在触发惯性安全构件40之后的短时间内再辅助授权打开车门。
为此,如图2所示,惯性构件40装有弹性件60,弹性件与支撑件12配合,一旦撞击结束,使惯性构件40弹性返回到其不活动的静止位置。因此,当施加到由构件主体40形成的惯性重块42的加速度再辅助变为零时,惯性构件40弹性地返回到其静止位置。为此,惯性构件40在其下侧呈现凹口41形状,以便抵靠支撑件12(未示出)底部的相应撞块。
此外,为了避免在可逆模式下阻挡惯性构件40的效果不充分,例如,与撞击后装置10的运动部件交错回弹现象或加速度变化有关,惯性构件40还包括不可逆操作模式。
在这种不可逆的运行模式下,惯性构件40在撞击期间以及在撞击之后保持在其阻挡位置,即使与撞击相关的惯性力的强度再辅助变为零。
特别是,在惯性构件40的第一枢转范围内达到可逆锁定位置,在惯性构件40的第二枢转范围内到达不可逆锁定位置。
更特别的是,止动表面46被设计为在发生撞击时,以可逆模式在止动表面46的第一区域Z1内在其路径期间拦截可移动元件,或者以不可逆模式在止动表面46的第二区域Z2内在其路径期间拦截一部分可移动元件,第一区域Z1和第二区域Z2不相交。这种空间偏移特别是根据可逆和不可逆模式,由惯性构件40的不同角度枢转范围引起的,因此,会引起惯性元件和移动元件在不同位置和根据不同配置的轨迹的交叉。
本发明的这一特征在图4中详细说明。事实上,可以看出,第一区域或区域Z1是相对于惯性构件40的第一枢转角度范围而定义的,第二区域或区域Z2是相对于惯性构件40的第二枢转角度范围而定义的。惯性构件40的拦截表面46相对于辅助分支20.2的相对定位和尺寸被定义,使得拦截表面46在撞击时与辅助分支20.2的终端正钩面相对地延伸以相互接合,或在可逆模式中第一区域Z1上的拦截表面46的上游,或在不可逆模式下在第二区域Z2上的拦截表面46的更下游,术语“上游”和“下游”是在构件40的枢转方向上定义的。
在所示示例中,在不可逆模式下,阻挡元件44在区域Z2上至少部分地拦截把手分支20.2,同样在阻挡表面46的区域Z1上至少部分地拦截把手分支20.2。需要时,在未显示的类似案例中,阻挡元件44可以通过仅在Z2区域内部和Z1区域外部的接触来拦截辅助分支20.2。
止动表面46最好相对于阻挡件轴线X3大体以圆(半径为R)的弧周向延伸。圆弧的曲率中心偏离夹具轴线X3的偏移量D,以便在由移动元件施加在止动表面46上的压力的情况下产生惯性构件40在阻挡该相同构件40的方向上的旋转扭矩M,如图6所示。
在发生撞击时的枢转期间,从可逆模式到不可逆模式的改变是通过安装在基座12上的可变形滑片70的惯性构件40穿过而不返回来实现的。该滑片70例如由诸如钢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且例如在弯曲时可弹性变形。
在描述的例子中,在不可逆模式下,惯性构件40在滑片70的交叉之后在第二角度范围内枢转,以便该构件延伸到滑片70上方;在可逆模式中,惯性构件40已经在滑片70下方的第一角度范围内枢转但不能穿过它。
滑片70在图1和图2中特别示出。滑片70被配置为允许在惯性构件40的枢转方向上交叉,在反方向上禁止交叉。滑片70包括金属片,最好由不锈钢制成,被设计为允许沿其纵轴屈曲。该金属片70通过螺钉72固定到支撑件上。
支撑件12包括一个型材74,在支撑件12的底部形成突起,形成底板支撑件76,滑片70安装在该底板支撑件上,滑片70部分靠在底板支撑件76上,滑片70自由延伸穿过一端,使得底板支撑件76基本上抵抗其在一个方向上的弯曲,同时通过从底板支撑件76分离滑片70而允许在相反方向上弯曲。
这对安全机构40的返回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此外,接触面46的第一区域Z1和第二区域Z2的空间由定位在滑片70两侧的惯性构件40的定位销48的厚度施加的角度偏差进行界定。
在示例中,定位销48包括内部材料凸边48I,在不可逆模式中在滑片70上方形成定位间隔件,在可逆模式中在滑片下方形成外部定位过渡面48E或平面。材料凸边48I在惯性构件40的定位中施加角度偏移取决于定位销48是位于滑片70下方还是上方,取决于可逆还是不可逆模式。通过两个区域Z1和Z2的空间角定界,由定位销48引入的该角偏移在拦截表面46上产生。
惯性构件40的主体42包括一个正钩面50以及一个相对的基本上平行于阻挡件轴X3延伸的背面52,正钩面50还包括一个钩边形状的上边缘48,从而组成定位销。
此外,在描述的例子中,惯性构件40的主体42在包括一个正钩面50,以及一个下边缘58,在不可逆模式下形成惯性构件40的有角度的端部止动件。该下边缘58旨在抵靠位于基座12中的止动肩59。
在其标称操作位置(图11中标记为“NO”),惯性构件40不拦截移动元件,把手可以自由转动以打开车门。
在其可逆的锁定位置(图11中标记为“RE”),惯性构件40在惯性作用下枢转,拦截移动元件,该移动元件为阻挡元件44的接触表面46的第一区域Z1内的把手辅助分支20.2。
在其不可逆转的锁定位置(图11中标记为“IR”),惯性构件40在惯性作用下枢转,拦截移动元件,该移动元件为手辅助分支20.2,至少部分地在阻挡元件44的接触表面46的第二区域Z2中并且可能还通过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区域Z1中突出。
在图1至图12中未显示的其他类似情况中,惯性构件40可以被构造成不是来阻挡由辅助分支20.2形成的可移动元件而是阻挡复位杆30。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和图4所示,惯性构件40可具有呈现锁定指状件64A,64B形式的侧挡54A或54B的延伸部,每个在其端部具有阻挡表面66A,66B。该操作然后可以与关于具有包括不相交区域Z1和Z2的阻挡表面66的阻挡元件44所描述的操作基本相同,但在下文将不再进一步详述。
惯性构件40的背面52最好包括一个摇臂支脚62,辅助分支20.2紧靠在该摇臂支脚上,以便在打开把手杆20的正常操作期间使惯性构件40参与摆动运动。在该示例中,该摇臂支脚62与背面52基本正交延伸。这可以防止惯性构件40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卡住,从而使其在车辆碰撞期间无法工作。
惯性构件40沿与阻挡器轴X正交的中间平面在设计上表现出整体对称性。有利的是,安全构件40适于集成到机动车辆的左门扇或右门扇的开启控制器装置10中。
如图3所示,惯性构件40沿着包括阻挡元件44并正交于阻挡轴线X3的平面具有平面对称性。图4为惯性构件40沿该对称平面的剖面图。
在所描述的示例中,惯性构件40的元件是分开的。尤其是对于辅助阻挡元件66、摇臂支脚62、定位销48和行程末端止动件58(每个都被肋条68分成两部分)和弹性构件60而言,情况尤其如此。在该图4中,我们特别发现左摇臂支脚62B、左辅助阻挡元件64B、左辅助阻挡表面66B,分裂元件由图3中的索引符号A或B表示。
惯性构件40还包括将边缘48和止动件58互连的中央肋条68,该中央肋条68在所述对称平面中延伸。主阻挡元件44最好呈现双边操作并且在对称平面中延伸。此外,主阻挡元件44最好具有适于接收惯性构件44的枢轴杆47的孔口43。在这种情况下,弹性构件60包括围绕所述杆47安装在阻挡元件44的任一侧上的两个弹簧60A、60B。例如,这两个弹簧60A、60B可以互连也可以不互连。
图13至图18展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开启控制器装置。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与参考第一实施例描述的元件相似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当把手杆20处于弹出位置时,辅助分支20.2在自由端设置有防止惯性构件40采取不可逆模式的几何形状。
为了满足日益苛刻的安全要求,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在把手杆20处于其弹出位置的情况下,例如当车辆静止,无论冲击强度的值如何,开启控制器装置10都能够阻挡运动链100,
辅助分支20.2的几何形状在其末端具备阶梯状或鼻状轮廓27,以便界定第一定位槽口25和第二定位槽口29,同时分别在把手杆20的齐平位置和弹出位置与阻挡元件44配合。阶梯状的轮廓具有例如凸鼻形状27。
第二定位槽口29优选具有圆周接触面24,以及惯性件40的拦截表面46,优选位于第二区域Z2,同时具有径向止动表面28,其在可逆模式下阻止惯性构件40的旋转。此外,在该示例中,第一定位槽口25具有周向承载表面26,以及惯性构件40的拦截表面46,最好位于区域Z1中。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安全构件40与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安全装置40包括至少一个辅助阻挡元件64,这里是指两个辅助闭锁元件64A、64B,主阻挡元件44与辅助分支20.2配合,而辅助阻挡元件64与复位构件30配合。这种布置的优点是确保更安全地锁定开启控制器器10的运动链。
根据一方面参考图1至图12、图13至图18描述的两个实施例,我们现在将描述开启控制器操作的主要方面。
在参考图1至图1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在图1所示的正常静止配置中,惯性构件40不会阻挡枢转把手杆20的运动。惯性构件40处于静止位置。此外,把手杆处于齐平位置,也称为“连续位置”。
当用户在图12所示的正常操作中旋转把手杆20时,惯性构件40通过其弹性返回构件60保持在其静止位置,辅助分支20.2的把手杆20的端面不与惯性构件40的拦截面46相交。然而,辅助分支20.2最好通过惯性构件40的摇臂支脚62以低角幅度倾斜来推动惯性构件40。此外,把手杆20的内中间表面22接合复位构件30的径向叶片34,通过拉动冲击线或本身已知的连杆使后者转动直到锁解锁。
在中低振幅冲击期间,如图5和图6所示,惯性构件40在第一枢转角度范围内抵抗其弹性构件60的恢复力通过其惯性矩旋转。由于所经历的加速度为中低强度,惯性构件40在没有足够惯性的情况下通过其扁平定位销48E抵靠在滑片70下方的方式来穿过滑片70并越过后者。通过枢转,惯性构件40,更具体地来讲,其拦截表面46被定位在辅助分支20.2的端部的运动路径上,在截取面46的区域Z1的边界内,接合该分支的端面。
这防止了把手杆20的完全枢转和开启控制器10的致动。
在高振幅冲击期间,超出预定义的阈值时,如图7到图10所示,惯性构件40具有足够的惯性以枢转直到其穿过滑片70,同时达到第二个旋转范围。行程末端止动件58紧靠基座12的突起59,以限制惯性构件40的枢转角幅度。由于滑片70被配置为阻挡惯性构件40在相反方向上的通过,惯性构件40保持在不可逆操作模式。
在这种不可逆的运行模式下,拦截表面46在拦截表面的区域Z2上接合辅助分支20.2的端部表面。
在参考图15和图16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当把手杆20处于初始齐平位置时,即位于基座12内部时,开启控制装置10的操作与上面参考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已经描述的操作类似。
在图15展示的低冲击强度的情况下,阻挡元件44在拦截表面46的第一区域Z1中拦截辅助分支20.2。在该第二实施例的示例中,阻挡元件44与辅助分支20.2的第一槽口25配合。在所描述的示例中,拦截表面46与具有表面46的第一区域Z1的第一槽口25的圆周表面26配合。
此外,在图16展示的较高冲击强度的情况下,阻挡元件44在有第一槽口25的情况下拦截移动元件20.2,至少在其拦截表面46的第二区域Z2中拦截部分元件,该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区域Z1更下游的位置。
相反,当把手杆20处于初始弹出位置时,操作明显不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例如车辆静止时。见图17和图18。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冲击强度的值如何,惯性构件40最好仅以可逆模式进行操作。
在弹出位置,把手杆20的辅助分支20.2更靠近复位杆30,从而在撞击之后把手杆20的不合时宜的运动会导致复位构件30的运动驱动。为了避免这种可能导致开启控制器10解锁的移动序列,辅助分支20.2的端部几何形状设有径向邻接表面28,以接合惯性构件40的阻挡元件44的径向表面,辅助分支还需具有圆周接触面24,该径向止动表面28一起界定第二槽口29,见图17和图18。在该第二实施例中,惯性构件40在滑片70不参与的情况下径向拦截移动元件。
此外,在所描述的示例中,辅助阻挡元件64将其自身置于复位杆30的路径中,也阻挡了后者的运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由以下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设想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达到的范围内的其他实施例。可以预见的是,改变把手或其活动分支或惯性机构的细节形状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辆打开的开启装置(10),包括:
基座(12),用于接收打开命令,
把手杆(20),配置为围绕第一把手轴线(X1)以轴转方式安装在所述基座(12)上,
传动链(100),配置为将所述把手杆(20)的运动传递到开启控制器的锁以进行解锁,
惯性安全构件(40),包括形成惯性质量的主体(42)和连接到所述主体(42)的主阻挡元件(44),通过在发生撞击时的惯性效应,所述传动链(100)的至少一个活动元件(20.2;30)从非活动静止位置到至少一个活动锁定位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构件(40)围绕第二轴线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基座(12)上,并且所述惯性构件配置为通过在第一枢转角度范围内采用至少一个可逆锁定位置而在可逆模式下操作,并且通过在第二枢转角度范围内采用至少一个不可逆锁定位置而在不可逆模式下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启装置(10),其中,所述阻挡元件(44;
64)设有阻挡表面(46;66),可逆模式下在所述阻挡表面(44;66)的第一区域(Z1)的范围内在其轨迹期间拦截移动元件(20.2;30),或者至少能够在第一区域以外的第二区域(Z2)的范围内以不可逆模式拦截部分移动元件(20.2;30),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不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启装置(10),其中,从可逆模式到不可逆模式的改变是在发生撞击枢转期间通过惯性构件(40)与安装在基座(12)上的可弹性变形的滑片(70)交叉而不返回来实现的。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启装置(10),所述移动元件包括所述把手杆(20)的辅助分支(20.2)或围绕第三旋转轴线(X3)枢转地安装在基座(12)上的复位构件(30)。
5.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开启装置(10),所述把手杆(20)能够采用齐平位置和弹出位置,在所述齐平位置中,所述把手杆(20)完全或部分地容纳在基座(12)中,在所述弹出位置中,所述把手杆(20)至少部分地露出所述基座(12),辅助分支(20.2)在自由端设置有几何形状,防止所述惯性构件(40)在所述把手杆(20)处于所述弹出位置时不可逆。
6.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开启装置(10),辅助分支(20.1)的几何形状限定了具有鼻状弹簧柱塞(27)的轮廓,同时界定了第一定位槽口(25)和第二定位槽口(27),以便分别在所述齐平位置与所述阻挡元件(44)的阻挡表面(46)配合,并且在所述弹出位置与所述阻挡元件(44)的楔形边缘(45)配合。
7.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开启装置(10),第二槽口(29)设置有径向止动表面(28),所述径向止动表面阻止所述惯性构件(40)在可逆模式中的旋转。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启装置(10),所述安全构件(40)包括至少一个辅助阻挡元件(64、64A、64B),主阻挡元件(44)与所述把手杆(20)的辅助分支(20.2)协作,而所述辅助阻挡元件(64、64A、64B)与复位构件(30)协作,所述复位构件(30)围绕第三旋转轴线(X3)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基座(12)上,所述主阻挡元件和所述辅助阻挡元件(44;64、64A、64B)彼此成角度地间隔开。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启装置(10),所述阻挡表面(46)的第一区域(Z1)和第二区域(Z2)的空间定界是相对于由滑片(70)任一侧上的所述惯性构件(40)的定位销(48)产生的角偏移来限定的。
10.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开启装置(10),所述定位销(48)包括内部材料凸边(48I),在不可逆模式中,在滑片(70)上方形成定位间隔件,在可逆模式中,在滑片(70)下方形成外部定位过渡平面(48E)。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启装置(10),所述安全构件(40)的主体(42)包括正钩面(50)以及相对的基本上平行于阻挡件轴线(X3)延伸的背面(52),所述正钩面(50)包括形成定位销的钩缘(48)形式的上边缘。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启装置(10),所述安全构件(40)的主体(42)包括正钩面(50)以及相对的基本上平行于阻挡件轴线(X3)延伸的背面(52),所述正钩面(50)还包括下边缘(58),在不可逆模式下,形成所述惯性构件(40)的有角度的端部止动件。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启装置(10),所述滑片(70)设计为允许沿所述惯性构件(40)的枢转方向交叉并且禁止沿相反方向交叉。
14.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开启装置(10),所述基座(12)包括形成底板支撑件(76)的型材(74),滑片(70)安装在所述底板支撑件上,滑片部分地靠在所述底板支撑件(76)上,从一端自由延伸,使得所述底板支撑件(76)基本上抵抗其在一个方向上的弯曲,同时通过从底板支撑件(76)分离所述滑片(70)而允许在相反方向上弯曲。
1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开启装置(10),阻挡表面(46)大致地沿圆弧周向延伸,弧的曲率中心相对于阻挡器轴线(X3)偏移,以便在由移动元件(20.2;30)对所述阻挡表面(46)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挡所述惯性构件(40)的方向上产生所述惯性构件(40)的旋转扭矩。
1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开启装置(10),所述惯性构件(40)沿与阻挡器轴线(X3)正交的中间平面在设计上表现出整体对称性。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启装置(10),所述惯性构件(40)的一个面(52)包括摇臂支脚(62;62A,62B),辅助分支(20.2)紧靠在所述摇臂支脚上,以便在打开所述把手杆的正常操作期间使所述惯性构件(40)参与摆动运动。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启装置(10),阻挡器元件(44)从阻挡器轴线径向延伸,形成指状物,在所述指状物的端部处设置有阻挡表面(46)。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启装置(10),所述把手杆(20)包括主分支(20.1)和从所述主分支(20.1)延伸的辅助分支(20.2),每个分支都位于把手轴线(X1)的两侧,所述传动链(100)包括由辅助分支(20.2)形成的把手杆(20)的至少一个活动分支。
CN202110859902.0A 2020-07-29 2021-07-28 可逆和不可逆惯性安全锁定开启控制装置 Pending CN1140598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2008031 2020-07-29
FR2008031A FR3113080B1 (fr) 2020-07-29 2020-07-29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ouverture à blocage de sécurité inertiel réversible et irréversibl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9861A true CN114059861A (zh) 2022-02-18

Family

ID=73038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59902.0A Pending CN114059861A (zh) 2020-07-29 2021-07-28 可逆和不可逆惯性安全锁定开启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34127A1 (zh)
EP (2) EP4219871A3 (zh)
CN (1) CN114059861A (zh)
FR (2) FR3113080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33873A1 (fr) * 2022-03-24 2023-09-29 Psa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blocage à déformation limitée pour un mécanisme d’ouverture d’une porte latérale de véhicule
FR3139153A1 (fr) * 2022-08-29 2024-03-01 Psa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blocage sécuritaire de la commande d’ouverture extérieure de porte des véhicules automobiles
FR3139152A1 (fr) * 2022-08-29 2024-03-01 Psa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blocage sécuritaire de la commande d’ouverture extérieure de porte des véhicules automobil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61162A1 (en) * 2009-05-21 2012-03-15 Valeo S.P.A. Handle for a door leaf of an automobile
US20150218854A1 (en) * 2012-08-16 2015-08-06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Door handle unit having a safety function
CN104838077A (zh) * 2012-11-20 2015-08-12 意大利有信公司 车辆面板手柄组件
CN110273601A (zh) * 2018-03-16 2019-09-24 阿克韦尔维戈西班牙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具有线性致动器的打开装置
US20190301213A1 (en) * 2018-03-27 2019-10-03 Akwel Vigo Spain S.L Opening control device with an inertial safety block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57019A1 (de) * 2000-11-17 2002-05-23 Daimler Chrysler Ag Türgriffanordnung für eine Fahrzeugtür
DE102008028391A1 (de) * 2008-06-13 2009-12-17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Türaußengriff, insbesondere für Fahrzeuge
DE102009053553A1 (de) * 2009-11-18 2011-05-19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Sicherheitstürgriff
US8366159B2 (en) * 2010-01-06 2013-02-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lever bi-directional inertia catch mechanism
DE102013106610A1 (de) * 2013-06-25 2015-01-08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Türgriff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2942461B1 (en) * 2014-05-05 2017-11-15 U-Shin Italia S.p.A. Vehicle latch activation system and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vehicle latch activation system
FR3084390B1 (fr) * 2018-07-27 2021-01-01 U Shin Italia Spa Poignee d’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munie d’un systeme de securite inertiel
CN108843158A (zh) * 2018-07-31 2018-11-20 宁波华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把手惯性锁止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61162A1 (en) * 2009-05-21 2012-03-15 Valeo S.P.A. Handle for a door leaf of an automobile
US20150218854A1 (en) * 2012-08-16 2015-08-06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Door handle unit having a safety function
CN104838077A (zh) * 2012-11-20 2015-08-12 意大利有信公司 车辆面板手柄组件
CN110273601A (zh) * 2018-03-16 2019-09-24 阿克韦尔维戈西班牙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具有线性致动器的打开装置
US20190301213A1 (en) * 2018-03-27 2019-10-03 Akwel Vigo Spain S.L Opening control device with an inertial safety blocking
CN110306888A (zh) * 2018-03-27 2019-10-08 阿克韦尔维戈西班牙公司 具有惯性安全阻挡件的开启控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98389B1 (fr) 2023-10-11
EP4219871A3 (fr) 2023-08-16
EP3998389C0 (fr) 2023-10-11
EP4219871A8 (fr) 2024-03-20
FR3113080A1 (fr) 2022-02-04
FR3113080B1 (fr) 2022-06-24
FR3113079A1 (fr) 2022-02-04
US20220034127A1 (en) 2022-02-03
FR3113079B1 (fr) 2022-11-25
EP3998389A1 (fr) 2022-05-18
EP4219871A2 (fr) 2023-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59861A (zh) 可逆和不可逆惯性安全锁定开启控制装置
EP1747336B1 (en) Rotary locking mechanism for outside vehicle door handle
EP2795022B1 (en) Safety device for vehicle door handle
EP2946051B1 (en)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JP4652838B2 (ja) 慣性稼働機構、慣性稼働組立体およびドア機構
CA2494674C (en) Inertia catch for a vehicle latch
US9534424B2 (en) Actuat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EP3067493B1 (en) Motor vehicle lock
US8408612B2 (en) Rotary locking mechanism for outside vehicle door handle
KR101801399B1 (ko) 자동차 문짝용 핸들
EP2784252B1 (en) Motor vehicle lock
US10829963B2 (en) Actuat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lock
EP1371799A2 (en) A latch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oor
CN105569468B (zh) 具有事故安全装置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
EP2994587B1 (en)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JP6236668B2 (ja) フラップまたはドア用のロック
CN108495972B (zh) 用于机动车的具有转动锁叉和保护部位的安全装置
KR20140090212A (ko) 다중-부품 포올을 갖는 록킹 장치
KR20150018532A (ko) 플랩 또는 도어 용 록
CN108603389B (zh) 用于机动车的具有转动锁叉和顶出弹簧的安全装置
US20060208508A1 (en) Lock out mechanism for vehicle door outside handles
CN108474227B (zh) 具有转动锁叉、预锁定位置和主锁定位置的用于机动车的安全装置
JP2020531718A (ja) フラッシュハンドルを備える自動車のドアリーフの施錠システム
JP2016514223A (ja) 自動車用のラッチ
CN115742895A (zh) 儿童安全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