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3887B - 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53887B
CN114053887B CN202210011008.2A CN202210011008A CN114053887B CN 114053887 B CN114053887 B CN 114053887B CN 202210011008 A CN202210011008 A CN 202210011008A CN 114053887 B CN114053887 B CN 1140538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reverse osmosis
osmosis membrane
minutes
composite re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110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53887A (zh
Inventor
徐建军
姬志福
武亚峰
胡光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npulin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npulin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npulin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npulin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110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538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53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3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53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3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56Polyamides, e.g. polyester-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25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7/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B01D67/0002Organic membrane manufa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2Composite membranes; Ultra-thin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08Polysacchar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基础支撑膜置于水相溶液中浸渍1~2分钟,除去多余水相溶液;转移至油相溶液中界面聚合2~3分钟;置于正己烷提取液中活化;干燥,得到聚酰胺反渗透膜;步骤2:将聚酰胺反渗透膜置于壳聚糖混合溶液中浸渍;转移至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渍,置于硫酸氢钠溶液浸渍;热水洗涤,得到复合反渗透膜。有益效果:(1)利用在水相溶剂中加入二氯亚砜和甘油,增加界面聚合;联合正己烷提取液活化,有效提高聚酰胺反渗透膜的渗透性和脱盐率。(2)利用壳聚糖表面修饰、次氯化钠氧化,在保证膜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复合反渗透膜的渗透性、脱盐率和耐污染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渗透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是一种利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分离物质的人工半透膜;相较于微滤膜、超滤膜等,其是一种可截留大于0.0001μm的精细化地膜分离产品,是反渗透技术核心组件;具有较高机械强度、高效率、能耗低等特性,被广泛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等工程,涉及石油化工、医药、环保、电力等众多领域。
聚酰胺类反渗透膜由于高水通量、高化学稳定性、高脱盐率等优势,成为了是最为常用的反渗透膜。但是其由于微生物、有机物等物质引起的膜污染会造成反渗透膜的长时间应用,造成脱盐率和水通量的下降,增加能耗成本。因此,改善聚酰胺类反渗透膜的耐污染性成为了主要研究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是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铜等水溶性聚合物修饰在反渗透膜的表面,从而获得亲水性和耐污性,但是,这种修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水通量的提高并不显著,脱盐率和耐污性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修饰过程中的引起的膜孔隙变化,也存在水通量的降低。
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制备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基础支撑膜置于水相溶液中浸渍1~2分钟,除去多余水相溶液;转移至油相溶液中界面聚合2~3分钟;置于正己烷提取液中活化;干燥,得到聚酰胺反渗透膜;
步骤2:将聚酰胺反渗透膜置于壳聚糖混合溶液中浸渍;转移至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渍,置于硫酸氢钠溶液浸渍;热水洗涤,得到复合反渗透膜。
较为优化地,步骤1中,正己烷提取液活化时间为1~3分钟;干燥温度为75~82℃,干燥时间为5~8分钟。
较为优化地,步骤1中,所述水相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间苯二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二氯亚砜、甘油、去离子水混合成混合溶液,使用樟脑磺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7.2~8.0,得到水相溶液;所述油相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均苯三甲酰氯溶液溶于Isopa-G溶液中,得到浓度为20~25wt%的油相溶液。
较为优化地,所述水相溶液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计,间苯二胺4~6份、0.08~0.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12份二氯亚砜、5~8份甘油、180~240份去离子水。
较为优化地,步骤1中,所述正己烷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包衣菌体加入至正己烷中混合均匀,加入亚油酸,设置温度为25~30℃反应2~4小时;离心分离,得到正己烷提取液。
较为优化地,所述亚油酸占正己烷的1~3v/v%。
较为优化地,步骤2中,所述壳聚糖混合溶液为0.8~1g/L的壳聚糖水溶液,同时,其中包括0.8~1.1wt%的过硫酸钾;浸渍时间为30~40分钟。
较为优化地,步骤2中,所述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8~1g/L;浸渍时间为30~40分钟;热水的温度为70~80℃。
较为优化地,步骤1中,所述基础支撑膜包括聚砜支撑膜、聚氯乙烯支撑膜、聚偏氟乙烯支撑膜中一种或多种。
本技术方案中,使用界面聚合法将间苯二胺、均苯三甲酰氯在基础支撑膜上制备,并通过限定活化和热处理的参数,提高水通量和脱盐率。再通过将壳聚糖修饰在膜表面,并联合次氯酸钠氧化工艺,在不影响膜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复合反渗透膜的耐污染性和渗透性。
(1)方案中,在间苯二胺、均苯三甲酰氯的界面反应中,在水相溶液中加入了二氯亚砜,该溶剂可以增加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的混溶性,降低两种溶液间的溶解度差,从而促进界面聚合过程。同时,在水相溶液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甘油,该物质的加入既可以辅助后续次氯酸钠的氧化过程,同时,其存在是为了抑制膜在干燥等过程中聚酰胺反渗透膜孔隙的降低和变形,保证孔隙度,从而保证水通量。
同时,由于二氯亚砜增加了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的混溶性,使得两相聚合界面的平整度降低,从而增加了表面粗糙度;协同甘油提高了聚酰胺反渗透膜的亲水性,增加了水通量。
(2)方案中,使用的是Isopa-G作为油相溶液,其是一种烷烃类溶剂油,具有低粘度,与正己烷类似;相较于使用正己烷溶解,该溶剂在实际实验过程中能更好的溶解均苯三甲酰氯,从而更好地产生界面反应。但是Isopa-G但是其实一种异构长链烷烃,其分子量均高于正己烷,其存在聚酰胺反渗透膜的结构中,会使得膜通量下降。因此,方案中,增加了一步正己烷提取剂的活化步骤,进一步增加水通量和脱盐率;原因在于:正己烷对聚酰胺具有一定的溶胀性,可以使得低分子量的聚酰胺溶解,从而提高了膜的水通量;同时,正己烷相较于使用乙醇活化,其由于与盐不互溶,增加了脱盐率。当然在活化过程中,会有小部分正己烷分子残存在膜中,因此活化时间不能过长。此外,膜干燥过程温度和时间不宜过高,且活化和干燥过程不能更换,两个步骤更换,会使得通量下降。
(3)在聚酰亚胺渗透膜的制备过程中,利用二氯亚砜和甘油的协同作用,使得膜表面粗糙度升高,虽然可以增加亲水性,但是粗糙度的升高还进一步增加了污染性,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亲水性和耐污染性,使用壳聚糖进行了表面改性,然后使用次氯酸钠氧化,进一步修饰聚酰胺反渗透膜,在保证渗透性不变下,增加耐污染性。方案中的次氯化钠溶解溶度为0.8~1g/L,相较于常规更高。一般情况下,次氯酸钠浓度的升高,会对聚酰胺反渗透膜造成损伤。
但是本方案中,利用制备过程中加入的甘油,其可以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如甘油酸等物质;同时利用活化过程中共轭亚油酸在膜表面的吸附,该物质具有抗氧化性;两种作用使得较高浓度的次氯酸钠在氧化聚酰胺过程中较为温和,有效抑制了次氯酸钠对聚酰胺的过度氧化过程,造成结构破坏,力学性能下降。
而共轭亚油酸、壳聚糖、甘油酸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亲水性、脱盐率、提高了复合反渗透膜的抗污染性,降低了微生物沉积厚度,降低了膜的清洗频率,延长了复合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该过程中,壳聚糖溶液浸渍和次氯酸钠溶液的浸渍过程不能更换。会直接影响性能。
有益效果:(1)利用在水相溶剂中加入二氯亚砜和甘油,增加界面聚合;联合正己烷提取液活化过程,有效提高聚酰胺反渗透膜的渗透性和脱盐率。(2)利用壳聚糖表面修饰、次氯化钠氧化,联合前序步骤中的甘油和正己烷提取液中的共轭亚油酸,在保证膜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复合反渗透膜的渗透性、脱盐率和耐污染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步骤1:(1)将5份间苯二胺、0.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份二氯亚砜、6份甘油、210份去离子水混合成混合溶液,使用0.8wt%的樟脑磺酸溶液、0.5wt%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7.8,得到水相溶液;(2)将均苯三甲酰氯溶液溶于Isopa-G溶液中,得到浓度为24wt%的油相溶液;(3)将包衣菌体加入至正己烷中混合均匀,加入2v/v%的亚油酸,设置温度为30℃反应4小时;离心分离,得到正己烷提取液。(4)将聚砜支撑膜置于水相溶液中浸渍1.5分钟,除去多余水相溶液;转移至油相溶液中界面聚合2分钟;置于正己烷提取液中活化2分钟;设置温度为80℃干燥5分钟,得到聚酰胺反渗透膜;
步骤2:(1)在0.8g/L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wt%的过硫酸钾,得到壳聚糖混合溶液;(2)将聚酰胺反渗透膜置于壳聚糖混合溶液中浸渍35分钟;转移至次1g/L的氯酸钠溶液中浸渍30分钟,置于2g/L的硫酸氢钠溶液浸渍25分钟;使用75℃的热水洗涤,得到复合反渗透膜。
实施例2:
步骤1:(1)将4份间苯二胺、0.08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份二氯亚砜、5份甘油、180份去离子水混合成混合溶液,使用0.8wt%的樟脑磺酸溶液、0.5wt%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7.2,得到水相溶液;(2)将均苯三甲酰氯溶液溶于Isopa-G溶液中,得到浓度为20wt%的油相溶液;(3)将包衣菌体加入至正己烷中混合均匀,加入1v/v%的亚油酸,设置温度为25℃反应2小时;离心分离,得到正己烷提取液。(4)将聚砜支撑膜置于水相溶液中浸渍1分钟,除去多余水相溶液;转移至油相溶液中界面聚合2分钟;置于正己烷提取液中活化1分钟;设置温度为75℃干燥5分钟,得到聚酰胺反渗透膜;
步骤2:(1)在0.8g/L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0.8wt%的过硫酸钾,得到壳聚糖混合溶液;(2)将聚酰胺反渗透膜置于壳聚糖混合溶液中浸渍30分钟;转移至次0.8g/L的氯酸钠溶液中浸渍30分钟,置于2g/L的硫酸氢钠溶液浸渍20分钟;使用70℃的热水洗涤,得到复合反渗透膜。
实施例3:
步骤1:(1)将6份间苯二胺、0.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2份二氯亚砜、8份甘油、240份去离子水混合成混合溶液,使用0.8wt%的樟脑磺酸溶液、0.5wt%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8.0,得到水相溶液;(2)将均苯三甲酰氯溶液溶于Isopa-G溶液中,得到浓度为25wt%的油相溶液;(3)将包衣菌体加入至正己烷中混合均匀,加入3v/v%的亚油酸,设置温度为30℃反应4小时;离心分离,得到正己烷提取液。(4)将聚砜支撑膜置于水相溶液中浸渍2分钟,除去多余水相溶液;转移至油相溶液中界面聚合3分钟;置于正己烷提取液中活化3分钟;设置温度为82℃干燥8分钟,得到聚酰胺反渗透膜;
步骤2:(1)在1g/L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1wt%的过硫酸钾,得到壳聚糖混合溶液;(2)将聚酰胺反渗透膜置于壳聚糖混合溶液中浸渍40分钟;转移至次1g/L的氯酸钠溶液中浸渍40分钟,置于2g/L的硫酸氢钠溶液浸渍30分钟;使用80℃的热水洗涤,得到复合反渗透膜。
对比例1:将活化和干燥步骤更换;
步骤1:(1)将5份间苯二胺、0.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份二氯亚砜、6份甘油、210份去离子水混合成混合溶液,使用0.8wt%的樟脑磺酸溶液、0.5wt%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7.8,得到水相溶液;(2)将均苯三甲酰氯溶液溶于Isopa-G溶液中,得到浓度为24wt%的油相溶液;(3)将包衣菌体加入至正己烷中混合均匀,加入2v/v%的亚油酸,设置温度为30℃反应4小时;离心分离,得到正己烷提取液;(4)将聚砜支撑膜置于水相溶液中浸渍1.5分钟,除去多余水相溶液;转移至油相溶液中界面聚合2分钟;设置温度为80℃干燥5分钟;置于正己烷提取液中活化2分钟;得到聚酰胺反渗透膜;
步骤2:(1)在0.8g/L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wt%的过硫酸钾,得到壳聚糖混合溶液;(2)将聚酰胺反渗透膜置于壳聚糖混合溶液中浸渍35分钟;转移至次1g/L的氯酸钠溶液中浸渍30分钟,置于2g/L的硫酸氢钠溶液浸渍25分钟;使用75℃的热水洗涤,得到复合反渗透膜。
对比例2:不加入甘油;
步骤1:(1)将5份间苯二胺、0.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份二氯亚砜、210份去离子水混合成混合溶液,使用0.8wt%的樟脑磺酸溶液、0.5wt%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7.8,得到水相溶液;(2)将均苯三甲酰氯溶液溶于Isopa-G溶液中,得到浓度为24wt%的油相溶液;(3)将包衣菌体加入至正己烷中混合均匀,加入2v/v%的亚油酸,设置温度为30℃反应4小时;离心分离,得到正己烷提取液。(4)将聚砜支撑膜置于水相溶液中浸渍1.5分钟,除去多余水相溶液;转移至油相溶液中界面聚合2分钟;置于正己烷提取液中活化2分钟;设置温度为80℃干燥5分钟,得到聚酰胺反渗透膜;
步骤2:(1)在0.8g/L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wt%的过硫酸钾,得到壳聚糖混合溶液;(2)将聚酰胺反渗透膜置于壳聚糖混合溶液中浸渍35分钟;转移至次1g/L的氯酸钠溶液中浸渍30分钟,置于2g/L的硫酸氢钠溶液浸渍25分钟;使用75℃的热水洗涤,得到复合反渗透膜。
对比例3:不使用正己烷提取液活化;
步骤1:(1)将5份间苯二胺、0.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份二氯亚砜、6份甘油、210份去离子水混合成混合溶液,使用0.8wt%的樟脑磺酸溶液、0.5wt%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7.8,得到水相溶液;(2)将均苯三甲酰氯溶液溶于Isopa-G溶液中,得到浓度为24wt%的油相溶液;(3)将聚砜支撑膜置于水相溶液中浸渍1.5分钟,除去多余水相溶液;转移至油相溶液中界面聚合2分钟;设置温度为80℃干燥5分钟,得到聚酰胺反渗透膜;
步骤2:(1)在0.8g/L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wt%的过硫酸钾,得到壳聚糖混合溶液;(2)将聚酰胺反渗透膜置于壳聚糖混合溶液中浸渍35分钟;转移至次1g/L的氯酸钠溶液中浸渍30分钟,置于2g/L的硫酸氢钠溶液浸渍25分钟;使用75℃的热水洗涤,得到复合反渗透膜。
对比例4:使用正己烷活化替代正己烷提取液活化;
步骤1:(1)将5份间苯二胺、0.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份二氯亚砜、6份甘油、210份去离子水混合成混合溶液,使用0.8wt%的樟脑磺酸溶液、0.5wt%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7.8,得到水相溶液;(2)将均苯三甲酰氯溶液溶于Isopa-G溶液中,得到浓度为24wt%的油相溶液;(3)将聚砜支撑膜置于水相溶液中浸渍1.5分钟,除去多余水相溶液;转移至油相溶液中界面聚合2分钟;置于正己烷中活化2分钟;设置温度为80℃干燥5分钟,得到聚酰胺反渗透膜;
步骤2:(1)在0.8g/L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wt%的过硫酸钾,得到壳聚糖混合溶液;(2)将聚酰胺反渗透膜置于壳聚糖混合溶液中浸渍35分钟;转移至次1g/L的氯酸钠溶液中浸渍30分钟,置于2g/L的硫酸氢钠溶液浸渍25分钟;使用75℃的热水洗涤,得到复合反渗透膜。
对比例5:将壳聚糖溶液和次氯酸钠溶液浸渍过程调换;
步骤1:(1)将5份间苯二胺、0.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份二氯亚砜、6份甘油、210份去离子水混合成混合溶液,使用0.8wt%的樟脑磺酸溶液、0.5wt%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7.8,得到水相溶液;(2)将均苯三甲酰氯溶液溶于Isopa-G溶液中,得到浓度为24wt%的油相溶液;(3)将包衣菌体加入至正己烷中混合均匀,加入2v/v%的亚油酸,设置温度为30℃反应4小时;离心分离,得到正己烷提取液。(4)将聚砜支撑膜置于水相溶液中浸渍1.5分钟,除去多余水相溶液;转移至油相溶液中界面聚合2分钟;置于正己烷提取液中活化2分钟;设置温度为80℃干燥5分钟,得到聚酰胺反渗透膜;
步骤2:(1)在0.8g/L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wt%的过硫酸钾,得到壳聚糖混合溶液;(2)将聚酰胺反渗透膜置于1g/L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渍30分钟;转移至壳聚糖混合溶液中浸渍35分钟,置于2g/L的硫酸氢钠溶液浸渍25分钟;使用75℃的热水洗涤,得到复合反渗透膜。
对比例6:将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降低至0.5g/L;
步骤1:(1)将5份间苯二胺、0.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份二氯亚砜、6份甘油、210份去离子水混合成混合溶液,使用0.8wt%的樟脑磺酸溶液、0.5wt%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7.8,得到水相溶液;(2)将均苯三甲酰氯溶液溶于Isopa-G溶液中,得到浓度为24wt%的油相溶液;(3)将包衣菌体加入至正己烷中混合均匀,加入2v/v%的亚油酸,设置温度为30℃反应4小时;离心分离,得到正己烷提取液。(4)将聚砜支撑膜置于水相溶液中浸渍1.5分钟,除去多余水相溶液;转移至油相溶液中界面聚合2分钟;置于正己烷提取液中活化2分钟;设置温度为80℃干燥5分钟,得到聚酰胺反渗透膜;
步骤2:(1)在0.8g/L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wt%的过硫酸钾,得到壳聚糖混合溶液;(2)将聚酰胺反渗透膜置于壳聚糖混合溶液中浸渍35分钟;转移至次0.5g/L的氯酸钠溶液中浸渍30分钟,置于2g/L的硫酸氢钠溶液浸渍25分钟;使用75℃的热水洗涤,得到复合反渗透膜。
实验:取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制备得到的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进行性能测试。(1)在2g/L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ppm的牛血清蛋白,得到测试溶液;将其在室温下,设置压力为3Mpa,在流速为4LPM下,测量水通量和脱盐率,并通过对比12小时后产生的脱盐率和水通量,耐污染性。(2)通过力学检测仪器,检测复合反渗透膜的断裂伸长率。所有数据如下表所示:
Figure 221367DEST_PATH_IMAGE001
结论:如表所示的数据可以看出:所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在改性后,强度较好,同时具有优异的水通量和脱盐率。同时,在长时间作用下,复合反渗透膜的渗透量下降幅度较小,表明具有较好的耐污染性。
从对比例1的数据可以看出:当活化步骤和干燥步骤调换后,其水通量下降十分明显,原因在于:热过程会降低正己烷提取液对聚酰胺反渗透膜的活化过程。对比例2的数据可以看出,甘油未加入,降低了水通量,同时膜强度下降,原因在于甘油在界面聚合中与二氯亚砜能协同增加亲水性;在后续的氧化过程中可以与次氯酸钠反应产生酸类物质增加亲水性,降低聚酰胺的过氧化程度。对比例3的数据可以看出,不使用正己烷提取液活化通量下降,膜强度下降,原因在于:正己烷可以溶解小分子的聚酰胺,同时含有的共轭亚油酸可以抑制聚酰胺的过氧化,同时增加亲水性。对比例4中再次验证了共轭亚油酸的作用。对比例5的数据可以看出,两种溶液的更换使得水通量下降明显,同时直接用高浓度的次氯酸钠会降低膜的强度,同时先氧化不会出现壳聚糖的氧化,会降低亲水性。联合对比例6的数据表明,高浓度次氯酸钠可以增强亲水性。
另外,从对比例2~6的实验数据表明共轭亚油酸、壳聚糖、甘油酸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复合反渗透膜的抗污染性,降低了微生物沉积厚度,降低了膜的清洗频率,延长了复合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基础支撑膜置于水相溶液中浸渍1~2分钟,除去多余水相溶液;转移至油相溶液中界面聚合2~3分钟;置于正己烷提取液中活化;干燥,得到聚酰胺反渗透膜;
步骤2:将聚酰胺反渗透膜置于壳聚糖混合溶液中浸渍;转移至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渍,置于硫酸氢钠溶液浸渍;热水洗涤,得到复合反渗透膜;
其中,所述水相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间苯二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二氯亚砜、甘油、去离子水混合成混合溶液,使用樟脑磺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7.2~8.0,得到水相溶液;所述油相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均苯三甲酰氯溶液溶于Isopa-G溶液中,得到浓度为20~25wt%的油相溶液;
其中,所述正己烷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包衣菌体加入至正己烷中混合均匀,加入亚油酸,设置温度为25~30℃反应2~4小时;离心分离,得到正己烷提取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正己烷提取液活化时间为1~3分钟;干燥温度为75~82℃,干燥时间为5~8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溶液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计,间苯二胺4~6份、0.08~0.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12份二氯亚砜、5~8份甘油、180~240份去离子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亚油酸占正己烷的1~3v/v%。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壳聚糖混合溶液为0.8~1g/L的壳聚糖水溶液,同时,其中包括0.8~1.1wt%的过硫酸钾;浸渍时间为30~4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8~1g/L;浸渍时间为30~40分钟;热水的温度为70~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基础支撑膜包括聚砜支撑膜、聚氯乙烯支撑膜、聚偏氟乙烯支撑膜中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
CN202210011008.2A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0538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1008.2A CN114053887B (zh)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1008.2A CN114053887B (zh)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3887A CN114053887A (zh) 2022-02-18
CN114053887B true CN114053887B (zh) 2022-04-05

Family

ID=80230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1008.2A Active CN114053887B (zh)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538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17776B (zh) * 2022-06-17 2023-06-20 江苏拓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通量抗菌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1328A (zh) * 2014-01-09 2014-04-02 常州斯威克光伏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污染的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03894073A (zh) * 2014-04-21 2014-07-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稀溶液界面聚合行为的多孔滤膜亲水化改性方法
CN110756056A (zh) * 2019-09-20 2020-02-07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 一种界面聚合法制备聚酰胺纳滤膜的方法
CN111001308A (zh) * 2019-12-13 2020-04-1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热处理前正己烷活化提高反渗透膜通量的方法
CN113856483B (zh) * 2021-11-08 2023-05-30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脱硼聚酰胺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3887A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0278B (zh) 一种抗污染亲水性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553460B (zh) 一种耐污染低压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04474925A (zh) 一种高水通量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8889128A (zh) 一种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05396471A (zh) 一种高水通量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11974228B (zh) 一种纳米颗粒改性的耐溶胀磺化聚醚砜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53887B (zh) 一种基于水溶性聚合物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86592A (zh) 一种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07524A (zh) 一种基于双水相体系的高通量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9847597B (zh) 一种高通量高脱盐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55806A (zh) 一种耐氯性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39724A (zh) 一种具有盐浓度响应性复合聚酰胺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058094B (zh) 一种疏松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21927B (zh) 含二氮杂萘酮结构共聚芳醚砜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EP1007194A1 (en) Polyion complex separation membrane with a double structure
CN114713042A (zh) 一种高分辨率和水通量的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68693A (zh) 一种高通量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11036094B (zh) 一种耐氯型复合反渗透膜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619438A (zh) 一种耐甲醇聚酰胺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10976B (zh) 一种高通量纳米复合海水淡化膜的制备方法
CN112246109B (zh) 一种有机物选择性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inemann et al. Polymeric composite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for non‐aqueous applications
CN110394066A (zh) 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07003A (zh) 一种高通量荷正电复合纳滤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621741B (zh) 一种正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