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6323A -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6323A
CN114046323A CN202111168091.6A CN202111168091A CN114046323A CN 114046323 A CN114046323 A CN 114046323A CN 202111168091 A CN202111168091 A CN 202111168091A CN 114046323 A CN114046323 A CN 114046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worm
worm wheel
brake
driv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80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46323B (zh
Inventor
成观辉
蔡晨
许叶挺
俞碧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V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V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V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V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80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63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6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6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46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63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38Slack adjusters
    • F16D65/40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 F16D65/52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self-acting in one direction for adjusting excessive pla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动器零部件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包括调整杆,第一蜗杆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装配孔,调整杆包括轴段和第一连接段,第一装配孔内装配有压簧,第一连接段装配在第一装配孔内,压簧抵触在第一装配孔底面和第一连接段端面之间,第一连接段可在第一装配孔内轴向滑动,不可在第一装配孔内发生周向转动;间隙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二蜗轮,第二蜗轮滑动装配调整杆上,第二蜗轮靠近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设置有装配口,第二蜗轮可通过装配口与第一连接段的配合实现与调整杆的同步转动;第二蜗轮与调整杆可通过相对滑移实现装配口和第一连接段脱离配合。该调整臂具有成本低,零部件少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汽车制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间隙是指在不制动时,制动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制动间隙过大会导致反应时间过长,造成安全隐患。
申请人在先申请了专利CN110425238B-一种用于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通过两个伞齿结构的传动组件实现间隙的调整,但是该种结构调整臂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首先所应用的零部件较多,其需要采用两组伞齿结构,其次其需要回位弹簧、压簧、还需要两组端盖,所以该种结构较为复杂,重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制动臂和控制臂,制动臂内安装有第一蜗轮,控制臂上固定连接有控制盘齿轮,控制盘齿轮和第一蜗轮同轴线设置,第一蜗轮的中部设置设置有用于安装凸轮轴的连接孔;
制动臂内安装有间隙调节机构,间隙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蜗杆段,第一蜗杆段与第一蜗轮配合,还包括调整杆,第一蜗杆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装配孔,调整杆包括轴段和第一连接段,第一装配孔内装配有压簧,第一连接段装配在第一装配孔内,压簧抵触在第一装配孔底面和第一连接段端面之间,第一连接段可在第一装配孔内轴向滑动,不可在第一装配孔内发生周向转动;
间隙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二蜗轮,第二蜗轮滑动装配调整杆上,第二蜗轮靠近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设置有装配口,第二蜗轮可通过装配口与第一连接段的配合实现与调整杆的同步转动;第二蜗轮与调整杆可通过相对滑移实现装配口和第一连接段脱离配合;
间隙调整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调整臂内的离合器部件,离合器部件包括主动齿轮和第二蜗杆段,第二蜗杆段和主动齿轮之间通过离合机构配合;第二蜗杆段与第二蜗轮配合。
作为优选,制动臂包括第一腔室,第一蜗杆段、第二蜗轮装配在第一腔室内,第一腔室的一端通过端盖密封,另一端底面上设置有沉槽,第一蜗杆段远离第二蜗轮的一端插接在沉槽内,还包括第一轴承和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装配在第一蜗杆段靠近第二蜗轮的一端,第二轴承装配在轴段上,第二轴承装配在端盖和第二蜗轮之间,轴段的端部穿出端盖伸出在制动臂的外侧。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段的截面为正多边形,第一连接端的外径大于轴段的外径,第二蜗轮的中部贯穿设置有插孔,装配口的内径大于插孔的内径,第二蜗轮通过插孔与轴段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段的截面为正六边形,装配口为单六边形或者双六边形形成的十二角型槽。
作为优选,轴段包括端部的第二连接段以及连接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的配合段,第二蜗轮装配合段上。
作为优选,第二连接段伸出在端盖的外侧,配合段上装配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主动齿轮包括延伸在齿轮部一侧的连接套,连接套的孔内设置有弧形连接块,弧形连接块沿圆周方向分布,弧形连接块之间形成传动间隙,第二蜗杆段和主动齿轮之间设置有主动传动环,主动传动环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槽,弧形连接块装配在连接槽内,弧形连接块可在连接槽内空转一定角度,主动传动环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棘齿,第二蜗杆段靠近主动传动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棘齿,主动齿轮正向转动时,可通过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配合带动第二蜗杆段转动,主动齿轮反向转动时,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脱离配合,主动齿轮和第二蜗杆段不发生运动传递。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腔室,第二蜗杆段、主动齿轮设置在第二腔室内,还包括支撑轴,主动齿轮、第二蜗杆段、主动传动环均装配在支撑轴上,支撑轴的一端通过主动齿轮与制动臂限位,另一端通过设置装配弹簧座和制动臂以及第二腔室的底面限位;第二蜗杆段包括第二蜗杆部、被动传动环,第二棘齿设在被动传动环上,被动传动环套设在支撑轴上,被动传动环与第二蜗杆部为花键配合,第二蜗杆部靠近主动齿轮的一端与被动传动环配合,第二蜗杆远离主动齿轮的一端套设在支撑轴上。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设计取消了原配件所需的伞齿传动,且远离端盖一侧无需弹簧、弹簧座、端盖二等零配件,节约了成本同时减轻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剖视图。
图6是图1的爆炸图。
图7是离合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调整杆的示意图。
图9是第二蜗轮的示意图。
图10是棘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制动臂、2—控制臂、3—第一蜗轮、4—控制盘齿轮、5—第一蜗杆段、6—调整杆、7—轴段、8—第一连接段、9—第一装配孔、10—压簧、11—第二蜗轮、12—装配口、14—离合器部件、15—主动齿轮、16—第二蜗杆段、17—第一腔室、18—端盖、19—沉槽、20—插轴、21—第一轴承、22—第二轴承、23—插孔、24—连接套、25—连接块、26—连接槽、27—第一棘齿、28—第二棘齿、29—主动传动环、30—被动传动环、31—第二蜗杆部、32—支撑轴、33—连接孔、34—弹簧座、35—密封圈、36—第二连接段、37—配合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制动臂1和控制臂2,制动臂1内安装有第一蜗轮3,控制臂2上固定连接有控制盘齿轮4,控制盘齿轮4和第一蜗轮3同轴线设置,第一蜗轮3的中部设置设置有用于安装凸轮轴的连接孔33;
制动臂1内安装有间隙调节机构,间隙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蜗杆段5,第一蜗杆段5与第一蜗轮3配合,还包括调整杆6,第一蜗杆段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装配孔9,调整杆6包括轴段7和第一连接段8,第一装配孔9内装配有压簧10,第一连接段8装配在第一装配孔9内,压簧10抵触在第一装配孔9底面和第一连接段8端面之间,第一连接段8可在第一装配孔9内轴向滑动,不可在第一装配孔9内发生周向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蜗杆段5和调整杆6为同轴线设置,第一装配孔9和第一连接段8为间隙配合,第一装配孔9为非圆形孔,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配孔9的形状与第一连接段8的形状适配为正六边形,所以在进行间隙调整时调整杆6能够带动第一蜗杆段5转动。调整杆6的轴径为10mm~200mm之间,调整杆6的轴线与离合器部件14的轴线垂直。调整杆6的具体尺寸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间隙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二蜗轮11,第二蜗轮11滑动装配调整杆6上,第二蜗轮11靠近第一连接段8的一端设置有装配口12,第二蜗轮11可通过装配口12与第一连接段8的配合实现与调整杆6的同步转动;第二蜗轮11与调整杆6可通过相对滑移实现装配口12和第一连接段8脱离配合;第二蜗轮11与调整杆6为滑动配合结构,其中第二蜗轮11被轴承限位,调整杆6可在相对第二蜗轮11滑动。
间隙调整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调整臂内的离合器部件14,离合器部件14包括主动齿轮15和第二蜗杆段16,第二蜗杆段16和主动齿轮15之间通过离合机构配合;第二蜗杆段16与第二蜗轮11配合。离合器部件14用于防止调整间隙后间隙出现回位现象。
本实施例中,制动臂1包括第一腔室17,第一蜗杆段5、第二蜗轮11装配在第一腔室17内,第一腔室17的一端通过端盖18密封,另一端底面上设置有沉槽19,第一蜗杆段5远离第二蜗轮11的一端插接在沉槽19内,还包括第一轴承21和和第二轴承22,第一轴承21装配在第一蜗杆段5靠近第二蜗轮11的一端,第二轴承22装配在轴段7上,第二轴承22装配在端盖18和第二蜗轮11之间,轴段7的端部穿出端盖18伸出在制动臂1的外侧。其中第一腔室17的轴线与第一蜗轮3的轴线垂直,第一腔室17通过在制动臂1的一端开设盲孔,沉槽19开设在第一腔室17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第一蜗杆段5的端部设置有沉槽19匹配的插轴20,沉槽19与插轴20为间隙配合,插轴20的截面为圆形,插轴20可在沉槽19内转动。
第一腔室17依次装配端盖18、第二轴承22、第二蜗轮11、第一轴承21、第一蜗杆段5,各部分之间不存在间隙,调整间隙时采用调整杆6与第二蜗轮11脱离传动来实现,所以调整十分方便,传动更加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8的截面为正多边形,第一连接端的外径大于轴段7的外径,第二蜗轮11的中部贯穿设置有插孔23,装配口12的内径大于插孔23的内径,第二蜗轮11通过插孔23与轴段7间隙配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8的截面为正六边形,装配口12为单六边形或者双六边形形成的十二角型槽。所以当需要自动调整时,第一蜗杆段5每次最小调整的行程角度为30度。该种调整过程便于计算,而且匹配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中,轴段7包括端部的第二连接段36以及连接第一连接段8、第二连接段36的配合段37,第二蜗轮11装配合段37上。
为了满足手动调整,第二连接段36伸出在端盖18的外侧,配合段37上装配有密封圈35。
本实施例中,主动齿轮15包括延伸在齿轮部一侧的连接套24,连接套24的孔内设置有弧形连接块25,弧形连接块25沿圆周方向分布,弧形连接块25之间形成传动间隙,第二蜗杆段16和主动齿轮15之间设置有主动传动环29,主动传动环29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槽26,弧形连接块25装配在连接槽26内,弧形连接块25可在连接槽26内空转一定角度,主动传动环29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棘齿27,第二蜗杆段16靠近主动传动环2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棘齿28,主动齿轮15正向转动时,可通过第一棘齿27和第二棘齿28配合带动第二蜗杆段16转动,主动齿轮15反向转动时,第一棘齿27和第二棘齿28脱离配合,主动齿轮15和第二蜗杆段16不发生运动传递。
制动臂1内还包括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与第二蜗杆段16、主动齿轮15设置在第二腔室内,还包括支撑轴32,主动齿轮15、第二蜗杆段16、主动传动环29均装配在支撑轴32上,支撑轴32的一端通过主动齿轮15与制动臂1限位,另一端通过设置装配弹簧座34和制动臂1以及第二腔室的底面限位;弹簧座34内装配有预设弹簧341,预设弹簧341的一端抵触在弹簧座34内,第二蜗杆段16包括第二蜗杆部31、被动传动环30,第二棘齿28设在被动传动环30上,被动传动环30套设在支撑轴32上,被动传动环30与第二蜗杆部31为花键配合,第二蜗杆部31靠近主动齿轮15的一端与被动传动环30配合,第二蜗杆远离主动齿轮15的一端套设在支撑轴32上。其中主动齿轮15和主动传动环29之间设置有扭簧。
本方案的工作过程如下:
安装时将控制臂2安装在汽车车桥上,第一蜗轮3通过连接孔33与凸轮轴连接,并同步转动,控制臂2车桥支架连接;制动臂1上设置衬套,并通过衬套与气室拨叉连接。
在进行制动时,制动臂1转动,由于蜗轮蜗杆的自锁功能,第一蜗轮3随制动臂1同步转动,并带动凸轮轴转动,进而推动摩擦片向制动鼓运动。
由于控制臂2和车桥直接连接,此时控制臂2和控制盘齿轮4相对于制动臂1同步转动,主动齿轮15在控制盘齿轮4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主动齿轮15转动连接槽26和连接块25之间的间隙角度时带动主动传动环29转动,主动传动环29与被动传动环30脱离啮合,第二蜗杆段16不转动,第二蜗轮11以及第一蜗杆段5不转动,过量间隙不会反弹,同时预设的间隙角回位。
在制动解除时,制动臂1与控制盘齿轮4反向转动,主动传动环29和被动传动环30的棘齿啮合,带动第二蜗杆段16转动,第二蜗杆段16带动第二蜗轮11转动,第二蜗轮11和调整杆6的第一连接段8处于配合状态,然后调整杆6带动第一蜗杆段5转动,第一蜗杆段5驱动第一蜗轮3进行制动间隙调节。当需要手动调节间隙时,按下调整杆6,使调整杆6轴向运动,压缩压簧10使第一连接段8和装配口12脱离配合,然后转动调整杆6带动第一蜗杆段5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蜗轮3进行转动调节间隙。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段36截面为矩形或者六边形,便于操作。
本设计取消了原配件所需的伞齿传动,且远离端盖18一侧无需弹簧、弹簧座、端盖18二等零配件,节约了成本同时减轻了产品质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装配口12为36角型槽,所以每次第一蜗杆段5最小的调整角度为10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棘齿27每个棘齿包括第一侧面271和第二侧面272,第一侧面271和第二侧面272的夹角为60度~80度之间,其中第二侧面272偏离竖直平面的偏角为2~3度,第一侧面271和第二侧面272位于竖直平面的同侧。该种角度不仅能够便于棘齿脱离配合,同时能够保证传动时传动稳定,不发生打滑现象。

Claims (9)

1.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制动臂(1)和控制臂(2),制动臂(1)内安装有第一蜗轮(3),控制臂(2)上固定连接有控制盘齿轮(4),控制盘齿轮(4)和第一蜗轮(3)同轴线设置,第一蜗轮(3)的中部设置设置有用于安装凸轮轴的连接孔(33);
其特征在于:制动臂(1)内安装有间隙调节机构,间隙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蜗杆段(5),第一蜗杆段(5)与第一蜗轮(3)配合,还包括调整杆(6),第一蜗杆段(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装配孔(9),调整杆(6)包括轴段(7)和第一连接段(8),第一装配孔(9)内装配有压簧(10),第一连接段(8)装配在第一装配孔(9)内,压簧(10)抵触在第一装配孔(9)底面和第一连接段(8)端面之间,第一连接段(8)可在第一装配孔(9)内轴向滑动,不可在第一装配孔(9)内发生周向转动;
间隙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二蜗轮(11),第二蜗轮(11)滑动装配调整杆(6)上,第二蜗轮(11)靠近第一连接段(8)的一端设置有装配口(12),第二蜗轮(11)可通过装配口(12)与第一连接段(8)的配合实现与调整杆(6)的同步转动;第二蜗轮(11)与调整杆(6)可通过相对滑移实现装配口(12)和第一连接段(8)脱离配合;
间隙调整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制动臂(1)内的离合器部件(14),离合器部件(14)包括主动齿轮(15)和第二蜗杆段(16),第二蜗杆段(16)和主动齿轮(15)之间通过离合机构配合;第二蜗杆段(16)与第二蜗轮(11)配合,调整杆(6)的轴径为10mm~200mm之间,调整杆(6)的轴线与离合器部件(14)的轴线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制动臂(1)包括第一腔室(17),第一蜗杆段(5)、第二蜗轮(11)装配在第一腔室(17)内,第一腔室(17)的一端通过端盖(18)密封,另一端底面上设置有沉槽(19),第一蜗杆段(5)远离第二蜗轮(11)的一端插接在沉槽(19)内,还包括第一轴承(21)和和第二轴承(22),第一轴承(21)装配在第一蜗杆段(5)靠近第二蜗轮(11)的一端,第二轴承(22)装配在轴段(7)上,第二轴承(22)装配在端盖(18)和第二蜗轮(11)之间,轴段(7)的端部穿出端盖(18)伸出在制动臂(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段(8)的截面为正多边形,第一连接端的外径大于轴段(7)的外径,第二蜗轮(11)的中部贯穿设置有插孔(23),装配口(12)的内径大于插孔(23)的内径,第二蜗轮(11)通过插孔(23)与轴段(7)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段(8)的截面为正六边形,装配口(12)为单六边形或者双六边形形成的十二角型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轴段(7)包括端部的第二连接段(36)以及连接第一连接段(8)、第二连接段(36)的配合段(37),第二蜗轮(11)装配合段(37)上。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段(36)伸出在端盖(18)的外侧,配合段(37)上装配有密封圈(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主动齿轮(15)包括延伸在齿轮部一侧的连接套(24),连接套(24)的孔内设置有弧形连接块(25),弧形连接块(25)沿圆周方向分布,弧形连接块(25)之间形成传动间隙,第二蜗杆段(16)和主动齿轮(15)之间设置有主动传动环(29),主动传动环(29)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槽(26),弧形连接块(25)装配在连接槽(26)内,弧形连接块(25)可在连接槽(26)内空转一定角度,主动传动环(29)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棘齿(27),第二蜗杆段(16)靠近主动传动环(2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棘齿(28),主动齿轮(15)正向转动时,可通过第一棘齿(27)和第二棘齿(28)配合带动第二蜗杆段(16)转动,主动齿轮(15)反向转动时,第一棘齿(27)和第二棘齿(28)脱离配合,主动齿轮(15)和第二蜗杆段(16)不发生运动传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腔室,第二蜗杆段(16)、主动齿轮(15)设置在第二腔室内,还包括支撑轴(32),主动齿轮(15)、第二蜗杆段(16)、主动传动环(29)均装配在支撑轴(32)上,支撑轴(32)的一端通过主动齿轮(15)与制动臂(1)限位,另一端通过设置装配弹簧座(34)和制动臂(1)以及第二腔室的底面限位;弹簧座(34)内装配有预设弹簧(341),预设弹簧(341)的一端抵触在弹簧座(34)内,另一端抵触在制动臂(1)上,第二蜗杆段(16)包括第二蜗杆部(31)、被动传动环(30),第二棘齿(28)设在被动传动环(30)上,被动传动环(30)套设在支撑轴(32)上,被动传动环(30)与第二蜗杆部(31)为花键配合,第二蜗杆部(31)靠近主动齿轮(15)的一端与被动传动环(30)配合,第二蜗杆远离主动齿轮(15)的一端套设在支撑轴(3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第一棘齿(27)每个棘齿括第一侧面(271)和第二侧面(272),第一侧面(271)和第二侧面(272)的夹角为60度~80度之间,其中第二侧面(272)偏离竖直平面的偏角为2~3度,第一侧面(271)和第二侧面(272)位于竖直平面的同侧。
CN202111168091.6A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Active CN1140463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8091.6A CN114046323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8091.6A CN114046323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6323A true CN114046323A (zh) 2022-02-15
CN114046323B CN114046323B (zh) 2023-07-28

Family

ID=80204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8091.6A Active CN114046323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6323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83322A1 (en) * 2002-04-01 2003-10-09 Madras Engineering Industries Limited An automatic brake adjuster for adjusting the slack between the brake lining and brake drum of a vehicular braking system
CN2685644Y (zh) * 2004-03-12 2005-03-16 重庆屯茂机械有限公司 汽车凸轮气制动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WO2005098259A1 (en) * 2004-04-07 2005-10-20 Madras Engineering Industries Private Ltd. An automatic brake adjuster for adjusting the slack between the brake lining and brake drum of a vehicular braking system
CN1873252A (zh) * 2005-05-31 2006-12-06 杨位本 汽车制动自动调整臂
WO2007023508A1 (en) * 2005-08-25 2007-03-01 Madras Engineering Industries Private Ltd. An automatic brake adjuster for adjusting the slack between the brake lining and brake drum of a vehicular braking system
WO2010108302A1 (zh) * 2009-03-24 2010-09-30 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动调整臂
WO2011016047A1 (en) * 2009-08-03 2011-02-10 Madras Engineering Industries Private Limited An automatic brake adjuster for adjusting the slack between the brake lining and brake drum of a vehicular braking system
CN202833789U (zh) * 2012-10-28 2013-03-27 陈槐 制动调整臂总成
CN103307153A (zh) * 2012-03-16 2013-09-18 阿文美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调整组件到自动式间隙调整器壳体中的安装
CN107975554A (zh) * 2017-10-23 2018-05-01 山东泰丰制动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之间制动间隙的方法
CN209483840U (zh) * 2019-01-02 2019-10-11 福建省晋江市东石肖下连盛机械配件厂(普通合伙) 一种可自适应调节间隙的制动机构
CN110425238A (zh) * 2019-08-07 2019-11-08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N210661149U (zh) * 2019-08-07 2020-06-02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间隙调整臂的间隙调节机构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83322A1 (en) * 2002-04-01 2003-10-09 Madras Engineering Industries Limited An automatic brake adjuster for adjusting the slack between the brake lining and brake drum of a vehicular braking system
CN2685644Y (zh) * 2004-03-12 2005-03-16 重庆屯茂机械有限公司 汽车凸轮气制动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WO2005098259A1 (en) * 2004-04-07 2005-10-20 Madras Engineering Industries Private Ltd. An automatic brake adjuster for adjusting the slack between the brake lining and brake drum of a vehicular braking system
CN1873252A (zh) * 2005-05-31 2006-12-06 杨位本 汽车制动自动调整臂
WO2007023508A1 (en) * 2005-08-25 2007-03-01 Madras Engineering Industries Private Ltd. An automatic brake adjuster for adjusting the slack between the brake lining and brake drum of a vehicular braking system
WO2010108302A1 (zh) * 2009-03-24 2010-09-30 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动调整臂
WO2011016047A1 (en) * 2009-08-03 2011-02-10 Madras Engineering Industries Private Limited An automatic brake adjuster for adjusting the slack between the brake lining and brake drum of a vehicular braking system
CN103307153A (zh) * 2012-03-16 2013-09-18 阿文美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调整组件到自动式间隙调整器壳体中的安装
CN202833789U (zh) * 2012-10-28 2013-03-27 陈槐 制动调整臂总成
CN107975554A (zh) * 2017-10-23 2018-05-01 山东泰丰制动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之间制动间隙的方法
CN209483840U (zh) * 2019-01-02 2019-10-11 福建省晋江市东石肖下连盛机械配件厂(普通合伙) 一种可自适应调节间隙的制动机构
CN110425238A (zh) * 2019-08-07 2019-11-08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N210661149U (zh) * 2019-08-07 2020-06-02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间隙调整臂的间隙调节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6323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17127B1 (en) Device to adjust the orientation of a mirror of a motorcar
CN217130176U (zh) 一种轻量化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N114046323A (zh) 一种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N210034233U (zh) 一种间隙可调的盘式卡钳及中央驻车制动装置
CN206246569U (zh) 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N100371620C (zh) 盘式制动器间隙自调机构
CN215884081U (zh) 具有电动和手动调节功能的航空座椅调节机构
CN108679126B (zh) 一种汽车制动间隙手自动调整臂
CN210661149U (zh) 一种制动间隙调整臂的间隙调节机构
CN201772001U (zh) 齿轮式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WO2004009392A1 (en) Inter-axle differential having improved bearing arrangement
CN210344113U (zh) 一种轻量型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及制动系统
CN110425238B (zh) 一种用于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N210510160U (zh) 一种从动圆柱齿轮与主动锥齿轮的传动机构
CN2414958Y (zh) 汽车制动刹车摩擦片磨损自动补偿器
CN2051313U (zh) 车辆传动可控离合装置
US11602953B2 (en) Housing unit and axle assembly
CN208138361U (zh) 制动器刹车间隙调整臂
CN2545426Y (zh) 车用自动调整制动臂
CN202579895U (zh) 微型汽车后桥主减速器总成
CN110966401A (zh) 对称布置变速箱后置取力器
CN201230453Y (zh) 分体式中央传动齿轮转向制动机构
CN2445866Y (zh) 扭矩扳手的扭矩预置机构
CN2864224Y (zh) 盘式制动器间隙自调机构
CN2456979Y (zh) 汽车制动器间隙自动调整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