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1517A - 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1517A
CN114041517A CN202111557985.4A CN202111557985A CN114041517A CN 114041517 A CN114041517 A CN 114041517A CN 202111557985 A CN202111557985 A CN 202111557985A CN 114041517 A CN114041517 A CN 114041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mboo
sweet tea
bamboo leaf
core
co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579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天虎
朱洪德
邓贤彬
吴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uozhiniang Liquor Brewing Commu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uozhiniang Liquor Brewing Commu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uozhiniang Liquor Brewing Commu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uozhiniang Liquor Brewing Commu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579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15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1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15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甜茶的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针对当前现有的甜茶的生产工艺仍存在生产工艺复杂、生产过程污染较大,且使用的竹叶芯都经过杀青炒制,除去了鲜竹叶芯原有的有效成分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中包括以下步骤:S1:工艺处理,S2:进行烘烤,S3:制备产品,S4:原料保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原材料使用的竹叶芯甜茶是从无污染的自然中进行采集的,使得制备的甜茶质量更高,且原材料使用的竹叶芯和有机甜茶都是纯无然、原生态的绿色产品,降低了制备过程产生的污染,同时通过使制得的竹叶芯产品无需脱青,保留鲜竹叶芯原有的有效成分。

Description

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甜茶的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甜茶,由于功效众多,被誉为神茶。甜茶学名为多穗石柯,属于壳斗科,石柯属,为常绿植物,小乔木,叶、根、果均可入药,树高可达15至20米,由于其叶味甜又称甜茶。多穗石柯甜茶一般以野生状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海拔300m以上,PH4.5-6.8的偏酸性土壤的山林中,主要生长在四川、重庆、湖南、江西等地,产地群众自古有采其嫩叶作“甜茶”饮用的习惯,其香气浓郁,色泽鲜艳,性平味甘,药食同功。现代研究发现,甜茶还可以滋肝补肾、清热解毒、消炎,生津润肺、止咳利咽的功效,能防治热咳、咽喉炎、口腔炎、声音嘶哑等症。具有防治胃酸过多、健胃祛滞、开胃助消化作用;饮酒过量者饮用,可提神醒酒;肥胖者和患有高血压者饮用,有减肥降脂、降压、降低血胆固醇、抑制和延缓血管硬化、防治冠心病及关节炎效果。研究还发现,甜茶对花粉过敏及其他鼻炎、支气管炎、皮肤炎等疾病的防治有明显的疗效,甜茶甙能激活人的胰岛素,综合血糖,对有糖尿病或肾亏的人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甜茶中富含18种氨基酸,每100克干品含氨基酸总量331.54毫克,特别是甜茶中富含人体必须的、人体不能生成,只能从食物中吸收的8种氨基酸。甜茶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钙、锌、锗 、硒、钾、镁、磷、铁、钠、铜、铬、锶、锂等多种元素,不含砷铝等有毒物质,不含咖啡因;其中所含的锗、硒等,均优于一般绿茶和苦丁茶,除上述所含微量元素外,还富含维生素C、B1、B2、B3、超氧化物岐化酶,鲜甜茶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达115mg/100g;硒能消除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改变致癌物质的代谢方向,减少人体细胞和细胞膜成分的氧化损伤,提高机体抵抗能力,从而能够延缓人的寿命。锗能增强红细胞的带氧能力,从而保证机体的供氧量,有利于新陈代谢的进行。特别是还富含最具价值的生物类黄酮(14.6%)、茶多酚(茶多酚18.04%)和甜茶素。黄酮是世界医药界公认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防癌冶癌的佳品,生物类黄酮能强化微血管、抗氧化、降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防癌抗癌的佳品。茶多酚有明显抗氧化、抗突然变异、防癌、降低胆固醇、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糖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食物过敏、改善肠胃微生物环境、消臭的作用,是目前发现最理想的纯天然抗氧化剂,所以甜茶具有“三抗”(抗氧化、抗癌变、抗过敏)和“四降”(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以及天然纯洁、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风味独特等优势,用途十分广泛。
但是目前现有的甜茶的生产工艺仍存在生产工艺复杂、生产过程污染较大,且使用的竹叶芯都经过杀青炒制,除去了鲜竹叶芯原有的有效成分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现有的甜茶的生产工艺仍存在生产工艺复杂、生产过程污染较大,且使用的竹叶芯都经过杀青炒制,除去了鲜竹叶芯原有的有效成分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工艺处理:准备好所述工艺需要的原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处理;
S2:进行烘烤:将处理后的原材料进行烘烤;
S3:制备产品:将完成工艺的原材料进行处理制备所述竹芯甜茶产品,并对产品进行使用;
S4:原料保存:将处理后的竹芯甜茶产品原材料进行保存处理;
优选的,所述S1中,采集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并将采集的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进行清洗和沥干,沥干后再进行风干,同时将所述竹叶芯切断放入恒温箱烘烤至半干后用真空保鲜袋打包,所述竹叶芯是在无污染的自然中,通过生麻竹、棉竹、苦竹、西凤竹和甜竹进行采集,其中采集时间为春末、夏季、初秋季节,且制得的竹叶芯产品无需脱青,进行清洗时先将采集的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浸泡于放含小苏粉的清水中5-10min,浸泡后采用清水清洗3次,并沥干水分,沥干水分后在32℃空调室内进行风干,其中所述小苏粉是由100斤水与0.2个小苏打混合制得;
优选的,所述S2中,进行烘烤时需要准备一个空调室和一个恒温干燥箱,将新鲜竹叶芯风干后切段成2-3厘米长节放入90℃恒温干燥箱内干燥2-3小时,直至含水量为40%时停止干燥,取出摊晾并用真空打包袋进行袋装,其中所述烘箱由医药公司进行调购,且烘箱配有自动的控温系统和自助的排湿阀;
优选的,所述S3中,通过将半干竹叶芯与无化肥种植的有机甜茶进行混合制备出所述竹芯甜茶产品,其中进行混合时半干竹叶芯与有机甜茶采用等量混合,使用时取3-5g与相同量的有机甜茶混合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饮用;
优选的,所述S4中,将新鲜无污染的竹叶芯来集放入清水池中,清洗2-3次,清洗后捞出水面控干水分、自然晾干后用保鲜袋进行袋装,并将保鲜袋抽至真空后放入冷冻室冻藏,泡茶时取出鲜竹叶芯与有机甜茶同等量冲泡即得茶液饮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原材料使用的竹叶芯甜茶是从无污染的自然中进行采集的,使得制备的甜茶质量更高。
2、原材料使用的竹叶芯和有机甜茶都是纯无然、原生态的绿色产品,降低了制备过程产生的污染。
3、通过使制得的竹叶芯产品无需脱青,保留鲜竹叶芯原有的有效成分。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原材料使用的竹叶芯甜茶是从无污染的自然中进行采集的,使得制备的甜茶质量更高,且原材料使用的竹叶芯和有机甜茶都是纯无然、原生态的绿色产品,降低了制备过程产生的污染,同时通过使制得的竹叶芯产品无需脱青,保留鲜竹叶芯原有的有效成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工艺处理:采集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并将采集的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进行清洗和沥干,沥干后再进行风干,同时将所述竹叶芯切断放入恒温箱烘烤至半干后用真空保鲜袋打包,所述竹叶芯是在无污染的自然中,通过生麻竹、棉竹、苦竹、西凤竹和甜竹进行采集,其中采集时间为春末、夏季、初秋季节,且制得的竹叶芯产品无需脱青,进行清洗时先将采集的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浸泡于放含小苏粉的清水中8min,浸泡后采用清水清洗3次,并沥干水分,沥干水分后在32℃空调室内进行风干,其中所述小苏粉是由100斤水与0.2个小苏打混合制得;
S2:进行烘烤:进行烘烤时需要准备一个空调室和一个恒温干燥箱,将新鲜竹叶芯风干后切段成2.5厘米长节放入90℃恒温干燥箱内干燥2.5小时,直至含水量为40%时停止干燥,取出摊晾并用真空打包袋进行袋装,其中所述烘箱由医药公司进行调购,且烘箱配有自动的控温系统和自助的排湿阀;
S3:制备产品:通过将半干竹叶芯与无化肥种植的有机甜茶进行混合制备出所述竹芯甜茶产品,其中进行混合时半干竹叶芯与有机甜茶采用等量混合,使用时取3g与相同量的有机甜茶混合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饮用;
S4:原料保存:将新鲜无污染的竹叶芯来集放入清水池中,清洗3次,清洗后捞出水面控干水分、自然晾干后用保鲜袋进行袋装,并将保鲜袋抽至真空后放入冷冻室冻藏,泡茶时取出鲜竹叶芯与有机甜茶同等量冲泡即得茶液饮用。
实施例二
参照图1,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工艺处理:采集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并将采集的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进行清洗和沥干,沥干后再进行风干,同时将所述竹叶芯切断放入恒温箱烘烤至半干后用真空保鲜袋打包,所述竹叶芯是在无污染的自然中,通过生麻竹、棉竹、苦竹、西凤竹和甜竹进行采集,其中采集时间为春末、夏季、初秋季节,且制得的竹叶芯产品无需脱青,进行清洗时先将采集的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浸泡于放含小苏粉的清水中5min,浸泡后采用清水清洗3次,并沥干水分,沥干水分后在32℃空调室内进行风干,其中所述小苏粉是由100斤水与0.2个小苏打混合制得;
S2:进行烘烤:进行烘烤时需要准备一个空调室和一个恒温干燥箱,将新鲜竹叶芯风干后切段成2厘米长节放入90℃恒温干燥箱内干燥2小时,直至含水量为40%时停止干燥,取出摊晾并用真空打包袋进行袋装,其中所述烘箱由医药公司进行调购,且烘箱配有自动的控温系统和自助的排湿阀;
S3:制备产品:通过将半干竹叶芯与无化肥种植的有机甜茶进行混合制备出所述竹芯甜茶产品,其中进行混合时半干竹叶芯与有机甜茶采用等量混合,使用时取3g与相同量的有机甜茶混合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饮用;
S4:原料保存:将新鲜无污染的竹叶芯来集放入清水池中,清洗2次,清洗后捞出水面控干水分、自然晾干后用保鲜袋进行袋装,并将保鲜袋抽至真空后放入冷冻室冻藏,泡茶时取出鲜竹叶芯与有机甜茶同等量冲泡即得茶液饮用。
实施例三
参照图1,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工艺处理:采集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并将采集的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进行清洗和沥干,沥干后再进行风干,同时将所述竹叶芯切断放入恒温箱烘烤至半干后用真空保鲜袋打包,所述竹叶芯是在无污染的自然中,通过生麻竹、棉竹、苦竹、西凤竹和甜竹进行采集,其中采集时间为春末、夏季、初秋季节,且制得的竹叶芯产品无需脱青,进行清洗时先将采集的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浸泡于放含小苏粉的清水中10min,浸泡后采用清水清洗3次,并沥干水分,沥干水分后在32℃空调室内进行风干,其中所述小苏粉是由100斤水与0.2个小苏打混合制得;
S2:进行烘烤:进行烘烤时需要准备一个空调室和一个恒温干燥箱,将新鲜竹叶芯风干后切段成3厘米长节放入90℃恒温干燥箱内干燥3小时,直至含水量为40%时停止干燥,取出摊晾并用真空打包袋进行袋装,其中所述烘箱由医药公司进行调购,且烘箱配有自动的控温系统和自助的排湿阀;
S3:制备产品:通过将半干竹叶芯与无化肥种植的有机甜茶进行混合制备出所述竹芯甜茶产品,其中进行混合时半干竹叶芯与有机甜茶采用等量混合,使用时取5g与相同量的有机甜茶混合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饮用;
S4:原料保存:将新鲜无污染的竹叶芯来集放入清水池中,清洗3次,清洗后捞出水面控干水分、自然晾干后用保鲜袋进行袋装,并将保鲜袋抽至真空后放入冷冻室冻藏,泡茶时取出鲜竹叶芯与有机甜茶同等量冲泡即得茶液饮用。
实施例四
参照图1,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工艺处理:采集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并将采集的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进行清洗和沥干,沥干后再进行风干,同时将所述竹叶芯切断放入恒温箱烘烤至半干后用真空保鲜袋打包,所述竹叶芯是在无污染的自然中,通过生麻竹、棉竹、苦竹、西凤竹和甜竹进行采集,其中采集时间为春末、夏季、初秋季节,且制得的竹叶芯产品无需脱青,进行清洗时先将采集的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浸泡于放含小苏粉的清水中9min,浸泡后采用清水清洗3次,并沥干水分,沥干水分后在32℃空调室内进行风干,其中所述小苏粉是由100斤水与0.2个小苏打混合制得;
S2:进行烘烤:进行烘烤时需要准备一个空调室和一个恒温干燥箱,将新鲜竹叶芯风干后切段成3厘米长节放入90℃恒温干燥箱内干燥3小时,直至含水量为40%时停止干燥,取出摊晾并用真空打包袋进行袋装,其中所述烘箱由医药公司进行调购,且烘箱配有自动的控温系统和自助的排湿阀;
S3:制备产品:通过将半干竹叶芯与无化肥种植的有机甜茶进行混合制备出所述竹芯甜茶产品,其中进行混合时半干竹叶芯与有机甜茶采用等量混合,使用时取3g与相同量的有机甜茶混合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饮用;
S4:原料保存:将新鲜无污染的竹叶芯来集放入清水池中,清洗2次,清洗后捞出水面控干水分、自然晾干后用保鲜袋进行袋装,并将保鲜袋抽至真空后放入冷冻室冻藏,泡茶时取出鲜竹叶芯与有机甜茶同等量冲泡即得茶液饮用。
实施例五
参照图1,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工艺处理:采集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并将采集的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进行清洗和沥干,沥干后再进行风干,同时将所述竹叶芯切断放入恒温箱烘烤至半干后用真空保鲜袋打包,所述竹叶芯是在无污染的自然中,通过生麻竹、棉竹、苦竹、西凤竹和甜竹进行采集,其中采集时间为春末、夏季、初秋季节,且制得的竹叶芯产品无需脱青,进行清洗时先将采集的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浸泡于放含小苏粉的清水中6min,浸泡后采用清水清洗3次,并沥干水分,沥干水分后在32℃空调室内进行风干,其中所述小苏粉是由100斤水与0.2个小苏打混合制得;
S2:进行烘烤:进行烘烤时需要准备一个空调室和一个恒温干燥箱,将新鲜竹叶芯风干后切段成2厘米长节放入90℃恒温干燥箱内干燥2小时,直至含水量为40%时停止干燥,取出摊晾并用真空打包袋进行袋装,其中所述烘箱由医药公司进行调购,且烘箱配有自动的控温系统和自助的排湿阀;
S3:制备产品:通过将半干竹叶芯与无化肥种植的有机甜茶进行混合制备出所述竹芯甜茶产品,其中进行混合时半干竹叶芯与有机甜茶采用等量混合,使用时取4g与相同量的有机甜茶混合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饮用;
S4:原料保存:将新鲜无污染的竹叶芯来集放入清水池中,清洗2次,清洗后捞出水面控干水分、自然晾干后用保鲜袋进行袋装,并将保鲜袋抽至真空后放入冷冻室冻藏,泡茶时取出鲜竹叶芯与有机甜茶同等量冲泡即得茶液饮用。
将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中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进行试验,得出结果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制得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对比现有工艺污染率有了显著降低,且实施例三为最佳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工艺处理:准备好所述工艺需要的原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处理;
S2:进行烘烤:将处理后的原材料进行烘烤;
S3:制备产品:将完成工艺的原材料进行处理制备所述竹芯甜茶产品,并对产品进行使用;
S4:原料保存:将处理后的竹芯甜茶产品原材料进行保存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采集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并将采集的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进行清洗和沥干,沥干后再进行风干,同时将所述竹叶芯切断放入恒温箱烘烤至半干后用真空保鲜袋打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叶芯是在无污染的自然中,通过生麻竹、棉竹、苦竹、西凤竹和甜竹进行采集,其中采集时间为春末、夏季、初秋季节,且制得的竹叶芯产品无需脱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进行清洗时先将采集的无污染的新鲜竹叶芯浸泡于放含小苏粉的清水中5-10min,浸泡后采用清水清洗3次,并沥干水分,沥干水分后在32℃空调室内进行风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苏粉是由100斤水与0.2个小苏打混合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进行烘烤时需要准备一个空调室和一个恒温干燥箱,将新鲜竹叶芯风干后切段成2-3厘米长节放入90℃恒温干燥箱内干燥2-3小时,直至含水量为40%时停止干燥,取出摊晾并用真空打包袋进行袋装,其中所述烘箱由医药公司进行调购,且烘箱配有自动的控温系统和自助的排湿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通过将半干竹叶芯与无化肥种植的有机甜茶进行混合制备出所述竹芯甜茶产品,其中进行混合时半干竹叶芯与有机甜茶采用等量混合,使用时取3-5g与相同量的有机甜茶混合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饮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将新鲜无污染的竹叶芯来集放入清水池中,清洗2-3次,清洗后捞出水面控干水分、自然晾干后用保鲜袋进行袋装,并将保鲜袋抽至真空后放入冷冻室冻藏,泡茶时取出鲜竹叶芯与有机甜茶同等量冲泡即得茶液饮用。
CN202111557985.4A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 Pending CN1140415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7985.4A CN114041517A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7985.4A CN114041517A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1517A true CN114041517A (zh) 2022-02-15

Family

ID=80213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7985.4A Pending CN114041517A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151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19A (zh) * 1993-02-20 1994-01-19 李淑华 竹叶芯保健茶
CN103053744A (zh) * 2012-12-28 2013-04-24 崇左市江州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绞股蓝竹叶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3053745A (zh) * 2012-12-28 2013-04-24 崇左市江州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鲜竹荷叶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3535480A (zh) * 2013-10-22 2014-01-29 镇江市丹徒区上党墅农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茶树花竹叶芯茶制作方法
CN103609803A (zh) * 2013-12-03 2014-03-05 何莉 一种竹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5980A (zh) * 2014-10-13 2015-01-07 禹州市新光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清凉防暑降脂减肥保健茶
CN106333029A (zh) * 2016-08-24 2017-01-18 陇川县集强林竹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竹叶茶的制作方法
CN107853434A (zh) * 2017-12-11 2018-03-30 王琴 一种茶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19A (zh) * 1993-02-20 1994-01-19 李淑华 竹叶芯保健茶
CN103053744A (zh) * 2012-12-28 2013-04-24 崇左市江州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绞股蓝竹叶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3053745A (zh) * 2012-12-28 2013-04-24 崇左市江州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鲜竹荷叶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3535480A (zh) * 2013-10-22 2014-01-29 镇江市丹徒区上党墅农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茶树花竹叶芯茶制作方法
CN103609803A (zh) * 2013-12-03 2014-03-05 何莉 一种竹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5980A (zh) * 2014-10-13 2015-01-07 禹州市新光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清凉防暑降脂减肥保健茶
CN106333029A (zh) * 2016-08-24 2017-01-18 陇川县集强林竹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竹叶茶的制作方法
CN107853434A (zh) * 2017-12-11 2018-03-30 王琴 一种茶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1105A (zh) 富硒茅岩莓茶的制作工艺
KR101855421B1 (ko) 약리작용을 가진 농산물과 곡물균사체가 혼합되어 발효된 발효 선식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1861009B1 (ko) 녹차와 병풀,싸리나무 추출물을 이용한 찜굴비의 제조방법
KR101297610B1 (ko) 석이버섯 발효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석이버섯 발효주
KR20190102528A (ko) 장기 저장을 위한 동결건조된 산채 블록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산채 블럭
CN108029820A (zh) 一种明日叶混合青汁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507485A (zh) 一种甘薯茎叶泡菜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3653080A (zh) 一种板栗休闲食品及其加工方法
KR101063973B1 (ko) 떡의 제조방법
CN103404649A (zh) 茅岩莓茶饮料的制作工艺
CN109907205A (zh) 利用藤茶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组成物及利用该添加剂的功能性食品
CN114041517A (zh) 一种竹芯甜茶的生产工艺
KR20090129277A (ko) 김밥용 녹차 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223746B1 (ko) 뽕나무의 잎, 뿌리 껍질 및 열매를 이용한 혼합 차
CN107927151A (zh) 一种天然长效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KR20010018234A (ko) 인삼 또는 홍삼 농축액 첨가 녹차와 그 제조 방법
CN106107731A (zh) 一种日香型萝卜干的制备方法
KR20170025300A (ko) 미네랄 가득 담긴 Re 된장·간장
CN110800834A (zh) 一种百香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24954A (zh) 一种水蜜桃保鲜方法
CN108576202A (zh) 一种水蜜桃保鲜方法
CN110037259B (zh) 一种五香番石榴干及其制作方法和无硫复合五香料
CN107771926A (zh) 一种荔枝保鲜剂的制备方法
CN105962216A (zh) 一种葫芦茶防暑清热酸菜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83330B (zh) 一种富硒萝卜干的保脆护硒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