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9796B - 一种考虑输入约束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考虑输入约束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19796B CN114019796B CN202111255654.5A CN202111255654A CN114019796B CN 114019796 B CN114019796 B CN 114019796B CN 202111255654 A CN202111255654 A CN 202111255654A CN 114019796 B CN114019796 B CN 1140197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robot
- formula
- equation
- fixed time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输入约束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建立包含执行机构动态的移动机器人跟踪控制系统模型;基于系统运动学模型设计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运动学控制器;基于包含执行机构动态的移动机器人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固定时间跟踪动力学控制器。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不仅具有好的跟踪控制性能,而且可以确保输入约束满足系统执行机构的要求,解决固定时间控制初始控制信号过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考虑输入约束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机器人集信息采集、动态规划、行为决策与控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由于具有机械结构简单、运动灵活及较强的外部环境自适应能力等特点,使得移动机器人在军事、工业、农业以及民用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高性能的跟踪控制是移动机器人完成这些应用的前提,其中跟踪误差的收敛速度是实现移动机器人高性能跟踪控制的一项关键技术指标。
固定时间控制可以使得移动机器人系统跟踪误差做到固定时间收敛,且其收敛时间与系统状态的初始值无关。然而,为了达到系统状态的固定时间收敛,在固定时间控制的初始阶段固定时间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往往存在幅值过大的问题,这极易使系统发生输入受限问题,导致系统控制性能变差,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系统失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考虑输入约束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方法,本发明采用固定时间控制理论设计使得系统跟踪误差固定时间收敛的运动学控制器及动力学控制器,同时解决了固定时间控制中初始控制信号过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考虑输入约束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包含执行机构动态的移动机器人跟踪控制系统模型;
步骤2、基于系统运动学模型设计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运动学控制器;
步骤3、基于包含执行机构动态的移动机器人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固定时间跟踪动力学控制器。
步骤1所述的建立包含执行机构动态的移动机器人跟踪控制系统模型,具体过程如下:
1.1所述移动机器人在满足非完整约束的情况下,其运动学模型可描述为
式中,q=[x,y,θ]T∈R3为移动机器人的位姿矢量,其中,x,y分别表示移动机器人在X轴向及Y轴向的坐标,θ为移动机器人的方向角;q&为移动机器人位姿矢量的一阶导数;μ=[v,ω]T为由移动机器人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构成的矢量,其中,v为线速度,ω为角速度。
1.2依据Lagrange建模方法,移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可描述为
式中,为移动机器人的正定惯性矩阵,其中,m和I分别表示移动机器人的质量和惯量;为移动机器人位姿矢量的二阶导数;为移动机器人的离心力和哥氏力矩阵;G(q)∈R3为移动机器人系统的重力项,对于在平面运动的移动机器人该项为零;为未知地面摩擦项;τd∈R3为系统外部有界扰动项;为控制力矩变换阵,其中,r1和2b分别表示移动机器人驱动轮的半径和两驱动轮的间距;τ=[τr,τl]T∈R2为移动机器人两驱动轮控制力矩所组成的矢量,τr,τl分别表示由移动机器人右轮和左轮直流驱动电机所产生的驱动力矩;AT(q)=[-sinθ,cosθ,0]T∈R3为与系统非完整约束相关的矩阵;为系统Lagrange乘子。
1.3将(1)式及其及一阶导数代入(2)式中并左乘ST(q),同时结合STAT(q)=0,可得:
1.4假设移动机器人的左右驱动轮由直流电机驱动,在忽略直流电机电感的情况下,电机的动态方程可表示为
1.5驱动轮角速度和电机转子机械角速度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1.6驱动轮控制力矩可表示为
τj=Nτmj (6)
式中,τj为驱动轮控制力矩。
1.7由式(3)—式(7)可得包含电机动态的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
1.8在移动机器人的实际控制中,由于相关物理参数难以精确获得。因此,考虑移动机器人相关物理参数的不确定因素,式(8)可进一步描述为
式中,a10=a1-Δa1;a20=a2-Δa2;b10=b1-Δb1;b20=b2-Δb2;a10、a20、b10和b20分别为a1、a2、b1和b2的名义值,Δa1、Δa2、Δb1和Δb2为相应参数的不确定部分;
假设||f||≤d1,d1为未知正常数。
1.9当考虑直流电机的输入约束时,式(9)可重写为
式中,sat(u)=[sat(ur),sat(ul)]T,其中,sat(·)为饱和函数。
1.10为方便处电机的输入约束,定义如下函数:
式中,umj为直流电机控制输入的上界;sign(·)为符号函数;uj(j=r,l)为电机的控制输入。
1.11由式(11)可得sat(uj)=Θ(uj)uj。由0<Θ(uj)≤1可知,存在一个常数ρ满足:0<ρ≤min(Θ(uj))≤1。
1.12定义移动机器人的输出信号为
式中,d为正常数;xm为移动机器人输出的X轴向坐标;ym为移动机器人输出的Y轴向坐标。
1.13移动机器人跟踪的参考信号给定为
式中,xmr为参考信号的X轴向坐标;ymr为参考信号的Y轴向坐标;xr虚拟移动机器人的X轴向坐标;yr为虚拟移动机器人的Y轴向坐标;θr为虚拟移动机器人的方向角。且xr,yr及θr满足关系:
式中,vr和ωr分别为虚拟移动机器人的线速度和角速度,vr>0。
步骤2所述的基于系统运动学模型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器设计,具体过程如下:
2.1系统运动学控制器设计。首先,定义跟踪误差:
式中,Ep为跟踪误差;ep1为X轴向的跟踪误差;ep2为Y轴向的跟踪误差。对式(15)求导可得:
2.2为保证Ep的固定时间收敛,设计系统运动学控制器为
由式(18)可得Ep固定时间收敛且的收敛时间T1满足关系:
步骤3所述的基于包含执行机构动态的移动机器人系统动力学模型固定时间跟踪控制器设计,具体过程如下:
3.1定义速度跟踪误差:
式中,ev1为线速度跟踪误差;ev2为角速度跟踪误差。
3.2对式(19)求导可得:
3.3将式(10)代入式(20)可得:
3.5由式(21),系统的动力学控制器可设计为
3.6设计李亚普诺夫函数
3.7对上式求导可得:
将式(22)代入式(25)可得:
3.8当选择合适的参数k6使k6min{a10,a20}>1时,式(26)可写为
3.9为证明Ev固定时间收敛,设计李亚普诺夫函数
3.10对式(28)求导并代入式(22)可得:
3.11由式(29)可得Ev固定时间收敛且收敛时间T2满足关系:
3.12由步骤2及步骤3可知,移动机器人可在固定时间T=max{T1,T2}内实现对参考信号的跟踪。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不仅具有好的跟踪控制性能,而且可以确保输入约束满足系统执行机构的要求,解决固定时间控制初始控制信号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控制方法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没有输入约束情况下xm跟踪效果示意图;
图3为没有输入约束情况下ym跟踪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有输入约束情况下xm跟踪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有输入约束情况下ym跟踪效果示意图;
图6为没有输入约束情况下控制信号示意图;
图7为有输入约束情况下控制信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7,一种考虑输入约束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技术步骤:
步骤1,建立包含执行机构动态的移动机器人跟踪控制系统模型,具体过程如下:
1.1所述移动机器人在满足非完整约束的情况下,其运动学模型可描述为
式中,q=[x,y,θ]T∈R3为移动机器人的位姿矢量,其中,x,y分别表示移动机器人在X轴向及Y轴向的坐标,θ为移动机器人的方向角;为移动机器人位姿矢量的一阶导数;μ=[v,ω]T为由移动机器人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构成的矢量,其中,v为线速度,ω为角速度。
1.2依据Lagrange建模方法,移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可描述为
式中,为移动机器人的正定惯性矩阵,其中,m和I分别表示移动机器人的质量和惯量;为移动机器人位姿矢量的二阶导数;为移动机器人的离心力和哥氏力矩阵;G(q)∈R3为移动机器人系统的重力项,对于在平面运动的移动机器人该项为零;为未知地面摩擦项;τd∈R3为系统外部有界扰动项;为控制力矩变换阵,其中,r1和2b分别表示移动机器人驱动轮的半径和两驱动轮的间距;τ=[τr,τl]T∈R2为移动机器人两驱动轮控制力矩所组成的矢量,τr,τl分别表示由移动机器人右轮和左轮直流驱动电机所产生的驱动力矩;AT(q)=[-sinθ,cosθ,0]T∈R3为与系统非完整约束相关的矩阵;为系统Lagrange乘子。
1.3将(1)式及其及一阶导数代入(2)式中并左乘ST(q),同时结合STAT(q)=0,可得:
1.4假设移动机器人的左右驱动轮由直流电机驱动,在忽略直流电机电感的情况下,电机的动态方程可表示为
式中,下标j=l,r表示左、右轮电机;τmj为电机产生的力矩;KTj为电机的力矩常数;ij为相电流;uj为相电压;Rj为电机绕组电阻;Kbj为反电动势系数;θ&mj为电机转子机械角速度。
1.5驱动轮角速度和电机转子机械角速度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1.6驱动轮控制力矩可表示为
τj=Nτmj (6)
式中,τj为驱动轮控制力矩。
1.7由式(3)—式(7)可得包含电机动态的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
1.8在移动机器人的实际控制中,由于相关物理参数难以精确获得。因此,考虑移动机器人相关物理参数的不确定因素,式(8)可进一步描述为
式中,a10=a1-Δa1;a20=a2-Δa2;b10=b1-Δb1;b20=b2-Δb2;a10、a20、b10和b20分别为a1、a2、b1和b2的名义值,Δa1、Δa2、Δb1和Δb2为相应参数的不确定部分;
假设||f||≤d1,d1为未知正常数。
1.9当考虑直流电机的输入约束时,式(9)可重写为
式中,sat(u)=[sat(ur),sat(ul)]T,其中,sat(·)为饱和函数。
1.10为方便处电机的输入约束,定义如下函数:
式中,umj为直流电机控制输入的上界;sign(·)为符号函数;uj(j=r,l)为电机的控制输入。
1.11由式(11)可得sat(uj)=Θ(uj)uj。由0<Θ(uj)≤1可知,存在一个常数ρ满足:0<ρ≤min(Θ(uj))≤1。
1.12定义移动机器人的输出信号为
式中,d为正常数;xm为移动机器人输出的X轴向坐标;ym为移动机器人输出的Y轴向坐标。
1.13移动机器人跟踪的参考信号给定为
式中,xmr为参考信号的X轴向坐标;ymr为参考信号的Y轴向坐标;xr虚拟移动机器人的X轴向坐标;yr为虚拟移动机器人的Y轴向坐标;θr为虚拟移动机器人的方向角。且xr,yr及θr满足关系:
式中,vr和ωr分别为虚拟移动机器人的线速度和角速度,vr>0。
步骤2,基于系统运动学模型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器设计,具体过程如下:
2.1系统运动学控制器设计。首先,定义跟踪误差:
式中,Ep为跟踪误差;ep1为X轴向的跟踪误差;ep2为Y轴向的跟踪误差。对式(15)求导可得:
2.2为保证Ep的固定时间收敛,设计系统运动学控制器为
步骤3,基于包含执行机构动态的移动机器人系统动力学模型固定时间跟踪控制器设计,具体过程如下:
3.1定义速度跟踪误差:
式中,ev1为线速度跟踪误差;ev2为角速度跟踪误差。
3.2对式(19)求导可得:
3.3将式(10)代入式(20)可得:
3.5由式(21),系统的动力学控制器可设计为
式中,k4>0,k5>0,k6>0,0<a3<1,a4>1为动力学控制器设计参数;
3.6设计李亚普诺夫函数
3.7对上式求导可得:
将式(22)代入式(25)可得:
3.8当选择合适的参数k6使k6min{a10,a20}>1时,式(26)可写为
3.9为证明Ev固定时间收敛,设计李亚普诺夫函数
3.10对式(28)求导并代入式(22)可得:
3.11由式(29)可得Ev固定时间收敛且收敛时间T2满足关系:
3.12由步骤2及步骤3可知,移动机器人可在固定时间T=max{T1,T2}内实现对参考信号的跟踪。
为验证所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发明给出了考虑输入约束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方法及没有考虑输入约束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方法的对比效果图。为便于对比分析,系统中所有参数设置相同:
参考的线速度和角速度vr和ωr分别设置为vr=0.1m/s,ωr=0.1rad/s;d=0.1;umr=uml=20V;移动机器人系统物理参数设置为r=0.1m,b=0.3m,I=4.3kg·m2,m=8kg,N=6,KTr=KTl=0.21N·M/A;Rr=Rl=6.4Ω;Kbr=Kbl=0.05V/rad·s-1;系统运动学控制器参数设置为k1=0.2,k2=0.1,k3=1,a1=0.8,a2=1.1;系统动力学控制器参数设置为k4=6,k5=6,k6=6,a3=0.3,a4=1.3;系统参数的不确定部分设置为 Δa1=0.05a10、Δa2=0.05a20、Δb1=0.05b10和Δb2=0.05b20。
从图2--图7可以看出,在考虑输入约束的情况下本发明所述方法跟踪控制效果与不考虑输入约束的跟踪控制效果基本一致,能够很好地实现对给定信号的给定时间跟踪控制。但不考虑输入约束的控制信号在控制的初始阶段出现了过大的控制输入信号,这极易使系统发生输入受限问题,导致控制性能下降,严重的情况下会使系统失稳。
因此,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不仅具有好的控制性能,而且可以确保输入约束满足系统执行机构的要求,解决固定时间控制初始控制信号过大的问题。
Claims (1)
1.一种考虑输入约束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包含执行机构动态的移动机器人跟踪控制系统模型;
步骤2、基于系统运动学模型设计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运动学控制器;
步骤3、基于包含执行机构动态的移动机器人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固定时间跟踪动力学控制器;
步骤1所述的建立包含执行机构动态的移动机器人跟踪控制系统模型,具体过程如下:
1.1移动机器人在满足非完整约束的情况下,将其运动学模型描述为
式中,q=[x,y,θ]T∈R3为移动机器人的位姿矢量,其中,x,y分别表示移动机器人在X轴向和Y轴向的坐标,θ为移动机器人的方向角;为移动机器人位姿矢量的一阶导数;μ=[v,ω]T为由移动机器人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构成的矢量,其中,v为线速度,ω为角速度;
1.2依据Lagrange建模方法,将移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描述为
式中,为移动机器人的正定惯性矩阵,其中,m和I分别表示移动机器人的质量和惯量;为移动机器人位姿矢量的二阶导数;为移动机器人的离心力和哥氏力矩阵;G(q)∈R3为移动机器人系统的重力项;为未知地面摩擦项;τd∈R3为系统外部有界扰动项;为控制力矩变换阵,其中,r1和b分别表示移动机器人驱动轮的半径和两驱动轮的间距;τ=[τr,τl]T∈R2为移动机器人两驱动轮控制力矩所组成的矢量,τr、τl分别表示由移动机器人右轮和左轮直流驱动电机所产生的驱动力矩;AT(q)=[-sinθ,cosθ,0]T∈R3为与系统非完整约束相关的矩阵;为系统Lagrange乘子;
1.3将(1)式及其及一阶导数代入(2)式中并左乘ST(q),同时结合STAT(q)=0,得:
1.4假设移动机器人的左右驱动轮由直流电机驱动,在忽略直流电机电感的情况下,电机的动态方程表示为
1.5驱动轮角速度和电机转子机械角速度间的关系表示为
1.6驱动轮控制力矩表示为
τj=Nτmj (6)
式中,τj为驱动轮控制力矩;
1.7由式(3)—(7)得包含电机动态的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
1.8考虑移动机器人相关物理参数的不确定因素,式(8)进一步描述为
式中,a10=a1-Δa1;a20=a2-Δa2;b10=b1-Δb1;b20=b2-Δb2;a10、a20、b10和b20分别为a1、a2、b1和b2的名义值,Δa1、Δa2、Δb1和Δb2为相应参数的不确定部分;
假设||f||≤d1,d1为未知正常数;
1.9当考虑直流电机的输入约束时,式(9)重写为
式中,sat(u)=[sat(ur),sat(ul)]T,其中,sat(·)为饱和函数;
1.10定义如下函数:
式中,umj为直流电机控制输入的上界;sign(·)为符号函数;uj(j=r,l)为电机的控制输入;
1.11由式(11)得sat(uj)=Θ(uj)uj,由0<Θ(uj)≤1知,存在一个常数ρ满足:0<ρ≤min(Θ(uj))≤1;
1.12定义移动机器人的输出信号为
式中,d为正常数;xm为移动机器人输出的X轴向坐标;ym为移动机器人输出的Y轴向坐标;
1.13移动机器人跟踪的参考信号给定为
式中,xmr为参考信号的X轴向坐标;ymr为参考信号的Y轴向坐标;xr虚拟移动机器人的X轴向坐标;yr为虚拟移动机器人的Y轴向坐标;θr为虚拟移动机器人的方向角,且xr,yr及θr满足关系:
式中,vr和ωr分别为虚拟移动机器人的线速度和角速度,vr>0;
步骤2所述的基于系统运动学模型设计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运动学控制器,具体过程如下:
2.1首先,定义跟踪误差:
式中,Ep为跟踪误差;ep1为X轴向的跟踪误差;ep2为Y轴向的跟踪误差;
对式(15)求导得:
2.2为保证Ep的固定时间收敛,设计系统运动学控制器为
由式(18)得Ep固定时间收敛且的收敛时间T1满足关系:
步骤3所述的基于包含执行机构动态的移动机器人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固定时间跟踪动力学控制器,具体过程如下:
3.1定义速度跟踪误差:
式中,ev1为线速度跟踪误差;ev2为角速度跟踪误差;
3.2对式(19)求导得:
3.3将式(10)代入式(20)得:
3.5由式(21),系统的动力学控制器设计为
式中,k4>0,k5>0,k6>0,0<a3<1,a4>1为动力学控制器设计参数;
3.6设计李亚普诺夫函数
3.7对上式求导得:
将式(22)代入式(25)得:
3.8当选择合适的参数k6使k6 min{a10,a20}>1时,式(26)写为
3.9为证明Ev固定时间收敛,设计李亚普诺夫函数
3.10对式(28)求导并代入式(22)得:
3.11由式(29)得Ev固定时间收敛且收敛时间T2满足关系:
3.12移动机器人在固定时间T=max{T1,T2}内实现对参考信号的跟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55654.5A CN114019796B (zh) | 2021-10-27 | 2021-10-27 | 一种考虑输入约束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55654.5A CN114019796B (zh) | 2021-10-27 | 2021-10-27 | 一种考虑输入约束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19796A CN114019796A (zh) | 2022-02-08 |
CN114019796B true CN114019796B (zh) | 2023-03-10 |
Family
ID=80057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55654.5A Active CN114019796B (zh) | 2021-10-27 | 2021-10-27 | 一种考虑输入约束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19796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36073A (zh) * | 2008-12-03 | 2009-05-20 | 江南大学 | 基于量子行为粒子群算法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方法 |
CN104865829A (zh) * | 2015-03-26 | 2015-08-2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多机器人系统分布式自适应神经网络连续跟踪控制方法 |
CN108614425A (zh) * | 2018-06-06 | 2018-10-02 | 黄山学院 | 移动机器人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方法 |
CN108614426A (zh) * | 2018-06-06 | 2018-10-02 | 黄山学院 | 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多移动机器人编队鲁棒控制方法 |
CN110262255A (zh) * | 2019-07-16 | 2019-09-20 | 东南大学 | 一种基于自适应终端滑模控制器的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
CN110865641A (zh) * | 2019-10-30 | 2020-03-06 | 吉首大学 | 一种反演滑模控制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方法 |
CN111506095A (zh) * | 2020-04-24 | 2020-08-07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双刚体特征点间饱和固定时间相对位姿跟踪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47282B (zh) * | 2017-01-19 | 2020-01-03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考虑末端运动误差的六自由度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 |
-
2021
- 2021-10-27 CN CN202111255654.5A patent/CN1140197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36073A (zh) * | 2008-12-03 | 2009-05-20 | 江南大学 | 基于量子行为粒子群算法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方法 |
CN104865829A (zh) * | 2015-03-26 | 2015-08-2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多机器人系统分布式自适应神经网络连续跟踪控制方法 |
CN108614425A (zh) * | 2018-06-06 | 2018-10-02 | 黄山学院 | 移动机器人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方法 |
CN108614426A (zh) * | 2018-06-06 | 2018-10-02 | 黄山学院 | 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多移动机器人编队鲁棒控制方法 |
CN110262255A (zh) * | 2019-07-16 | 2019-09-20 | 东南大学 | 一种基于自适应终端滑模控制器的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
CN110865641A (zh) * | 2019-10-30 | 2020-03-06 | 吉首大学 | 一种反演滑模控制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方法 |
CN111506095A (zh) * | 2020-04-24 | 2020-08-07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双刚体特征点间饱和固定时间相对位姿跟踪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具有控制输入约束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最优性能控制;郭一军;《系统科学与数据》;20170831;第37卷(第8期);第1757-1770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19796A (zh) | 2022-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681543B (zh) |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机械臂零力控制方法 | |
Ryll et al. | First flight tests for a quadrotor UAV with tilting propellers | |
CN110116409B (zh) | 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四通道遥操作双边控制方法 | |
US20110093120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parameter of impedance control | |
CN108549235B (zh) | 一种电机驱动单连杆机械手的有限时神经网络控制方法 | |
CN108839023B (zh) | 拖动示教系统和方法 | |
CN114035588B (zh) | 一种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事件触发控制方法 | |
JPS62178105A (ja) | 電動機駆動装置用の振動制御装置 | |
CN109227545A (zh) | 一种基于可达集估计的柔性机械臂目标追踪控制方法 | |
CN111037567A (zh) | 六轴机器人末端负载辨识方法及模块 | |
CN106458054A (zh) | 用于电动牵引驱动的扭力阻尼的双卡尔曼滤波器 | |
CN105717869A (zh) | 工业机器人操作空间路径复合限制求解方法 | |
CN108983595B (zh) | 一种前馈控制器参数的自动整定方法 | |
Gair et al. | Electronic differential with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for a direct wheel drive electric vehicle | |
Shimada et al. | Mecanum-wheel vehicle systems based on position corrective control | |
CN111338369B (zh) | 一种基于非线性逆补偿的多旋翼飞行控制方法 | |
CN114019796B (zh) | 一种考虑输入约束的移动机器人固定时间跟踪控制方法 | |
DE102021127055A1 (de) | Systeme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motoreinkupplung für ein fahrzeug | |
Ren et al. | Nonlinear tracking control for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s with input constrai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 |
CN113238572B (zh) | 基于预设性能控制的预设时间四旋翼无人机姿态跟踪方法 | |
CN108674634B (zh) | 一种适用于飞机主动侧杆系统位置控制的摩擦补偿方法 | |
CN112859843B (zh) | 无人驾驶车辆的横纵向控制方法及系统 | |
Katsura et al. | Absolute stabilization of multimass resonant system by phase-lead compensator based on disturbance observer | |
CN108873907A (zh) | 基于向量场的多非完整型机器人巡逻护航任务的协同控制方法 | |
CN104007821A (zh) | 力反馈设备变阻尼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