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4736B - 一种用于开包药的自动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开包药的自动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14736B
CN114014736B CN202111423910.7A CN202111423910A CN114014736B CN 114014736 B CN114014736 B CN 114014736B CN 202111423910 A CN202111423910 A CN 202111423910A CN 114014736 B CN114014736 B CN 114014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baffle
materials
assembly
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39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14736A (zh
Inventor
赵宏
刘波
李西勤
赵震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4239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14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14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4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14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4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6EXPLOSIVES; MATCHES
    • C06BEXPLOSIVES OR THERMIC COMPOSITIONS; MANUFACTURE THEREOF;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EXPLOSIVES
    • C06B21/00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working-up explosives, e.g. forming, cutting, drying
    • C06B21/0033Shaping the mix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6EXPLOSIVES; MATCHES
    • C06BEXPLOSIVES OR THERMIC COMPOSITIONS; MANUFACTURE THEREOF;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EXPLOSIVES
    • C06B21/00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working-up explosives, e.g. forming, cutting, dry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开包药的自动生产线及生产方法,自动生产线包括:用于储存原料和对原料按比例进行分配和混合的配料系统(1),用于接收所述配料系统(1)输出的混合物料并对所述混合物料二次混合的加湿混料系统(2),用于接收所述加湿混料系统(2)输出的物料并进行筛分的分选筛(3),用于对所述分选筛(3)筛出的物料进行烘干的烘干系统(4),用于接收所述烘干系统(4)输出的物料并打包的打包系统(5),防爆墙(6);所述防爆墙(6)呈环形连续的对所述配料系统(1),所述加湿混料系统(2),所述分选筛(3),所述烘干系统(4),所述打包系统(5)包围设置。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开包药的自动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开包药的自动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火药属于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品,进而在传统生产中存在重大的生产风险,尤其是现阶段随着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引入了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而这种自动化设备虽然生产效率高,但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粉尘,而这些粉尘对于自动化设备而言则是非常危险的。此外,对于开包药的生产过程中,其成品主要呈粉末状,进而其混合的均匀性则是保证开包药成品质量的关键,此外,在粉末状火药的生产过程中,普遍采用电动设备,而电动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存在发生漏电、电火花等状况,在缺乏防护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引起重大的生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开包药的自动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开包药的自动生产线,包括:用于储存原料和对原料按比例进行分配和混合的配料系统,用于接收所述配料系统输出的混合物料并对所述混合物料二次混合的加湿混料系统,用于接收所述加湿混料系统输出的物料并进行筛分的分选筛,用于对所述分选筛筛出的物料进行烘干的烘干系统,用于接收所述烘干系统输出的物料并打包的打包系统,防爆墙;
所述防爆墙呈环形连续的对所述配料系统,所述加湿混料系统,所述分选筛,所述烘干系统,所述打包系统包围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配料系统包括:用于储存原料和对原料按比例进行分配的配料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配料单元输出的所述原料并进行混料的混料单元;
所述混料单元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水平输送带,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混料装置;
沿所述水平输送带的传输方向,所述混料装置在所述水平输送带的上方间隔的设置有多个;
所述混料装置的下端与所述水平输送带相齐平;
所述混料装置用于驱使所述水平输送带上的物料在与所述水平输送带的传输方向具有夹角的方向上来回移动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混料装置包括:第一混料组件和第二混料组件;
沿所述水平输送带的传输方向,所述第一混料组件和第二混料组件具有间隔的设置;
所述第一混料组件和所述第二混料组件分别用于驱使在所述水平输送带上的物料在与所述水平输送带的传输方向具有夹角的方向上移动,且所述第一混料组件驱使所述物料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混料组件驱使所述物料移动的方向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加湿混料系统包括:混料机,混料动力源,混料减速机,量水仓;
混料机和所述量水仓位于所述防爆墙的内侧;
所述混料动力源和所述混料减速机位于所述防爆墙的外侧;
所述混料减速机与所述混料机之间采用可拆卸地混料延长轴相连接;
所述混料延长轴穿过所述防爆墙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分选筛包括:滚筒筛分机,滚筒减速机,滚筒动力源;
所述滚筒筛分机位于所述防爆墙的内侧,所述滚筒减速机和所述滚筒动力源位于所述防爆墙的外侧;
所述滚筒减速机与所述滚筒筛分机之间采用可拆卸地滚筒延长轴相连接;
所述滚筒延长轴穿过所述防爆墙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烘干系统包括:中空的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多个第一传输单元,设置在所述中空的第一壳体内的物料导引结构,除湿装置,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
多个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竖直方向上依次间隔的排列设置,且相邻所述第一传输单元的传输方向是相反的;
所述出料机构设置在最下层所述第一传输单元的输出端的下方;
所述物料导引结构设置在其余所述第一传输单元的输出端的下方;
所述进料机构设置在最上层所述第一传输单元的输入端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物料导引结构包括:中空的筒体,以及用于调整所述筒体倾斜角度的调整装置;
所述筒体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其中,所述筒体的上端与上方所述第一传输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承接所述第一传输单元输出的物料;
所述筒体的下端与下方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具有间隔或相接触的设置,用于向下方的所述第一传输单元输出所述物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筒体的外侧筒壁上设置有振动组件;
所述振动组件靠近所述筒体的下端设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前述的自动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包括:
S1.通过所述配料系统将还原剂、氧化剂按预设比例进行第一次混合搅拌,并输出一次混合物料;
S2.通过所述加湿混料系统对所述一次混合物料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并在混合搅拌的过程中向所述一次混合物料中喷水,并输出潮湿的二次混合物料;
S3.所述分选筛接收所述二次混合物料,并对所述二次混合物料进行筛分后送至所述烘干系统;
S4.对筛分后的所述二次混合物料进行除湿干燥处理;
S5.所述打包系统对除湿干燥处理后的所述二次混合物料进行密封打包,并自动码垛后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步骤S2中,向所述一次混合物料中喷水的量小于所述一次混合物料质量的40%,且输出的所述二次混合物料呈松散的粉末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本发明通过使用配料系统和加湿混料系统实现了对物料的多次混合,有效的对混合物料的均匀性性有益,进而对提高成品的使用效果有益。此外,在二次混合的过程中通过向物料中喷淋水的方式,进一步使得混料阶段和后续阶段的物料稳定性,有效的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本发明通过设置环形连续的防爆墙将各单元包围设置极大的提高了本发明的生产安全性,以及将各单元集合在一个连续防爆墙中的方式,有效降低了生产线占用的场地,有效的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生产线的框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配料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混料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混料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混料组件或第二混料组件自由端的截面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混料组件或第二混料组件自由端的截面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混料单元的结构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混料单元的结构图;
图9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混料单元的侧视图;
图10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混料单元的结构图;
图1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配料系统的结构图;
图1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物料混料单元的俯视图;
图1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混料单元的俯视图;
图14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加湿混料系统的结构图;
图15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加湿混料系统的俯视图;
图16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混料辊的结构图;
图17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混料辊的结构图;
图18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烘干系统的结构图;
图19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防爆墙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开包药的自动生产线,包括:用于储存原料和对原料按比例进行分配和混合的配料系统1,用于接收配料系统1输出的混合物料并对混合物料二次混合的加湿混料系统2,用于接收加湿混料系统2输出的物料并进行筛分的分选筛3,用于对分选筛3筛出的物料进行烘干的烘干系统4,用于接收烘干系统4输出的物料并打包的打包系统5,防爆墙6。在本实施方式中,防爆墙6呈环形连续的对配料系统1,加湿混料系统2,分选筛3,烘干系统4,打包系统5包围设置。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配料系统1包括:用于储存原料和对原料按比例进行分配的配料单元11,用于接收配料单元11输出的原料并进行混料的混料单元12;在本实施方式中,配料单元11包括:多个配料箱111,用于控制配料箱111定量输出物料的配料控制机构112。在本实施方式中,混料单元12位于配料单元11的下方。
结合图2、图3、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混料单元12包括:壳体121,位于壳体121内的水平输送带122,设置在壳体121内的混料装置123;在本实施方式中,沿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混料装置123在水平输送带122的上方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混料装置123的下端与水平输送带122相齐平,混料装置123用于驱使水平输送带122上的物料在与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具有夹角的方向上来回移动混合。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混料装置123的下端设置与水平输送带122相齐平的,这样可实现混料装置123对水平输送带122上物料的充分接触,能够使得在水平传输带上物料在水平运输和混料装置123的共同作用产生与传输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移动、翻滚等效果,进而有效的实现了不同物料之间的充分混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混料装置123虽然与水平输送带相齐平的设置,但其并影响水平输送带的正常运输,即混料装置123的下端与水平输送带122相齐平的设置,是指混料装置123的下端与水平输送带122的上表面是可接触的或者具有微小间隔的,其可根据实际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21上侧设置有开口,配料控制机构112的下端与开口相对应的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沿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配料箱111依次排列设置在混料装置123的上游。
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配料与混料的一体化设置,极大的提高了本发明的配料及混料效率。尤其是,通过传输装置与混料装置的统一,实现了传输过程中同时进行混料,使得输出的物料即为混合好的物料,极大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效率。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将多个配料箱沿传输方向依次排列的方式,可以使得多个配料箱所输送的物料在传输装置上实现分层堆积,这样对于混料装置按比例对物料的均匀混合有益,极大的保证了混合物料的均匀性。
结合图2、图3、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混料装置123包括: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在本实施方式中,沿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具有间隔的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分别用于驱使在与水平输送带122上的物料在与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具有夹角的方向上移动,且第一混料组件1231驱使物料移动的方向与第二混料组件1232驱使物料移动的方向相反。
通过上述设置,本发明的混料装置123通过第一混料组件和第二混料组件,能够在相反方向上对物料进行翻滚、移动,进而实现了物料在不同方向上的来回混合,尤其底部和边缘的物料能够充分的与上层和中间物料混合,有效提高了混合效果,消除了局部物料混合不均匀的情况。
结合图2、图3、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均为板状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混料组件1231立在水平输送带122上方,其一端与壳体121的第一内侧面相连接,另一端为向靠近向壳体121第二内侧面的方向倾斜延伸的自由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混料组件1231的下端与水平输送带122的上表面相齐平或具有微小间隔的设置,进而能够使得在水平输送带122上输送的物料在输送方向上能够被第一混料组件1231所阻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混料组件1231的自由端与壳体121第二内侧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水平输送带122宽度的1/2。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使得水平输送带122宽度方向上一半物料与另一半物料的混合堆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混料组件1232立在水平输送带122上方,第二混料组件1232一端与壳体121的第二内侧面相连接,另一端为向靠近向壳体121第一内侧面的方向倾斜延伸的自由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下端与水平输送带122的上表面相齐平或具有微小间隔的设置,进而能够使得在水平输送带122上输送的物料在输送方向上能够被第二混料组件1232所阻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自由端与壳体121第一内侧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水平输送带122宽度的1/2。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使得水平输送带122宽度方向上将上游堆积的物料向另一侧翻转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是依次设置的。其中,第一混料组件1231的自由端的位置与第二混料组件1232与第二内侧面相连接的一端是对齐的也可以是具有间隔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侧面与第二内侧面为相对的。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采用板状体的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实现对物料的来回翻滚混合,其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在有效实现了对物料的混合的情况下,还保证了结构牢固稳定性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混合的过程中,只需要借助水平输送带的输送运动即可,并不需要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移动,非常有效的简化了混合单元的结构,降低了使用成本。
结合图2、图3、图4、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自由端的截面均为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自由端的截面可以为圆弧面,其弯曲方向在水平输送带122的宽度方向上是相对的,即第一混料组件1231的自由端的截面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二内侧面,而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自由端的截面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一内侧面。
结合图2、图3、图4、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自由端的截面均为平面与曲面的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混料组件1231的自由端的截面靠近水平输送带122的位置设置为曲面,其余部分为平面,其中,曲面部分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二内侧面。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自由端的截面靠近水平输送带122的位置设置为曲面,其余部分为平面其中,曲面部分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一内侧面。
通过上述设置,将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自由端的截面均设置为曲面或平面与曲面的组合可使得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在自由端对物料的翻滚有利,进而能够使得经过的物料得到更优秀的混合效果。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混料组件1231与第一内侧面为活动连接的,且在第一混料组件123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混料组件1231的自由端与第二内侧面之间间隔的第一控制结构123a。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混料组件1232与第二内侧面为活动连接的,且在第二混料组件123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混料组件1231的自由端与第一内侧面之间间隔的第一控制结构123a。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结构123a可以为手动螺杆结构、电动结构、气动结构、弹性限位结构等,可通过第一控制结构123a的活动实现对第一混料组件1231、第二混料组件1232位置的灵活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结构123a可设置为一个对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同时控制,当然也可分别与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一一对应的设置,进行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分别控制。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采用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与外壳的活动连接,并通过第一控制结构123a的灵活控制,可方便的调整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倾斜角度,这样就可以方便的控制物料出口位置的大小(即自由端与壳体之间的间隔大小)。进而,通过控制的物料出口大小即可灵活的控制物料的翻滚混合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的混合效率和物料混合的均匀性。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混料组件1231的一侧可与第一混料组件1231本体平行的附加设置有至少一个子叶片,其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两个、三个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子叶片与第一混料组件1231是联动的且始终保持与第一混料组件1231的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子叶片与第一混料组件1231之间的间隔可以是调整的,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子叶片的长度与第一混料组件1231的本体可以是不同的,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为使得使用过程中对物料的顺利通过,子叶片的长度一般要短于第一混料组件1231的本体长度。
同样的,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一侧与第二混料组件1232本体可平行的附加设置有至少一个子叶片,其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两个、三个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子叶片与第二混料组件1232是联动的且始终保持与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子叶片与第二混料组件1232之间的间隔可以是调整的,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子叶片的长度与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本体可以是不同的,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为使得使用过程中对物料的顺利通过,子叶片的长度一般要短于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本体长度。
通过上述设置,在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上设置子叶片可使得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进一步对物料进行分割混合,使得混合过程更加细致,使得物料混合更为均匀,进一步对保证了本发明的混合效果。
结合图8和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混料组件1231包括: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为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自由延伸的自由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相互连接构成一端连接,另一端开口的V型结构。在水平输送带的传输方向上,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相连接的一侧位于开口侧的上游(即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相连接的一侧远离第二混料组件1232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相对称的设置,进而第一混料组件1231在水平输送带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的自由端分别与壳体121的内侧面之间具有相等的间隔,以实现对物料在中间位置的分离,以实现分部分混合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相互连接的一端可形成尖角状,或者圆弧形的过渡形状。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物料分离更为顺畅,以及使得物料的分割更加平均。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混料组件1232包括: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其中,第三挡板1232a一端与壳体121的第一内侧面相连接,另一端为向靠近向壳体121第二内侧面的方向倾斜延伸的自由端;第四挡板1232b一端与壳体121的第二内侧面相连接,另一端为向靠近向壳体121第一内侧面的方向倾斜延伸的自由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相对且间隔的设置;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的自由端之间的间隔小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相互间隔的设置构成两侧开口的V型结构。在水平输送带的传输方向上,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开口较大的一侧位于开口较小的一侧的上游(即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开口较大的一侧与第一混料组件1231相邻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是对称设置的,且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构成的小开口处于水平输送带122的中间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构成的小开口的开口间隔要小于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开口侧的开口间隔,从而实现对上游物料的有效收拢,进而能够使得分部分混合的物料进行总体混合,物料混合分布更均匀。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水平输送带的传输方向,第一混料组件1231的开口侧与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大开口侧(即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分别与壳体121内侧面相连的一端)是齐平的或者具有间隔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侧面与第二内侧面为相对的。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两个相反的V型结构构成的组合结构,实现了物料在水平输送带122宽度方向上的分割翻滚和聚合翻滚效果,使得物料的混合效果更优。具体的,通过设置在上游的第一混料组件1231的端部可对来料从中间位置相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割,在分割的同时,由于水平输送带的作用,物料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分别阻挡的作用下实现了向两侧的开口位置聚集翻滚混合。当物料经过第一混料组件后,又在第二混料组件中第三单板和第四挡板的作用下,将上游分割的物料进行重新聚合,使得上游分割混合的物料进一步重新聚拢混合,进而使得混合效果更为充分,均匀。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混料组件1231还包括:第二控制结构123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结构123b与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相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之间的夹角大小,和/或,用于控制第一混料组件1231与第二混料组件1232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相连接的一端可以为转动连接的,进而第二控制结构123b用于与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的其他位置相连接,即可控制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以转动位置转动实现夹角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结构123b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夹角大小的第一驱动部分,进而通过第一驱动部分与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相连接即可实现上述的夹角变化。若需要控制第一混料组件1231在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上的线性移动,则第二控制结构123b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沿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线性移动的第二驱动部分,通过第二驱动部分即可实现其位置的调整,以实现第一混料组件1231与第二混料组件1232之间间隔的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结构123b可以为手动机械结构(例如,丝杠螺母结构),电动结构,气动结构等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混料组件1232还包括:第三控制结构123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控制结构123c分别与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相连接,用于控制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之间的夹角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与壳体121的内侧面分别可活动的连接(例如转动连接)。第三控制结构123c可同时与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相连接,或者,第三控制结构123c与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相对应的分别设置。通过第三控制结构123c的驱动作用即可实现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之间倾斜角度的调整,从而实现小开口侧的间隔大小的灵活调整。
通过设置第二控制结构123b和第三控制结构123c分别对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进行夹角、位置的灵活调整,这样就可以方便的控制物料出口位置的大小。进而,通过控制的物料出口大小即可灵活的控制物料的翻滚混合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的混合效率和物料混合的均匀性。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的自由端的截面均为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的自由端的截面可以为圆弧面,其弯曲方向在水平输送带122的宽度方向上是相反的,即第一挡板1231a的自由端的截面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一内侧面,而第二挡板1231b的自由端的截面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二内侧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的至少一端的截面为曲面,且曲面的弯曲方向是相对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的自由端的截面可以为圆弧面,其弯曲方向在水平输送带122的宽度方向上是相对的,即第三挡板1232a的自由端的截面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二内侧面,而第四挡板1232b的自由端的截面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一内侧面。当然,还可以将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分别与壳体内侧面相连接的一端的截面设置为圆弧面,其弯曲方向在水平输送带122的宽度方向上是相对的,即第三挡板1232a与壳体内侧面相连接的一端的截面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二内侧面,而第四挡板1232b与壳体内侧面相连接的一端的截面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一内侧面。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的自由端的截面均为平面与曲面的组合,且曲面部分的弯曲方向是相反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1231a的自由端的截面靠近水平输送带122的位置设置为曲面,其余部分为平面,其中,曲面部分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一内侧面。第二挡板1231b的自由端的截面靠近水平输送带122的位置设置为曲面,其余部分为平面,其中,曲面部分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二内侧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的至少一端的截面为平面与曲面的组合,且曲面的弯曲方向是相对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挡板1232a的自由端的截面靠近水平输送带122的位置设置为曲面,其余部分为平面,其中,曲面部分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二内侧面。第四挡板1232b的自由端的截面靠近水平输送带122的位置设置为曲面,其余部分为平面其中,曲面部分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一内侧面。
当然,还可以将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分别与壳体内侧面相连接的一端的截面设置为平面与曲面的组合,其曲面的弯曲方向在水平输送带122的宽度方向上是相对的,即第三挡板1232a与壳体内侧面相连接的一端的截面靠近水平输送带122的位置设置为曲面,其余部分为平面,其中,曲面部分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二内侧面。而第四挡板1232b与壳体内侧面相连接的一端的截面靠近水平输送带122的位置设置为曲面,其余部分为平面其中,曲面部分的弯曲方向朝向壳体121的第一内侧面。
通过上述设置,将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的端部的截面设置为曲面或平面与曲面的组合可使得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在端部对物料的翻滚有利,进而能够使得经过的物料得到更优秀的混合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垂直于水平输送带的传输方向的方向上,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构成的V型结构可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参见图10。
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混料组件1231包括:第一辊子1231c,用于驱动第一辊子1231c转动的第一驱动器1231d。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辊子1231c的轴向与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相垂直;其中,第一辊子1231c上设置有螺旋叶片;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叶片的在辊子上的高度是根据辊子的安装位置与水平输送带122之间的间隔所确定的,能够保证辊子滚动时,螺旋叶片能够对水平输送带122上的物料进行移动即可,即在辊子的旋转过程中,螺旋叶片的端部与水平输送带122的上表面之间是齐平的或者具有微小间隔的,这样使得水平输送带122上的物料能够被充分的翻滚混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混料组件1232包括:第二辊子1232c,用于驱动第二辊子1232c的第二驱动器1232d。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辊子1232c的轴向与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相垂直;其中,第二辊子1232c上设置有螺旋叶片。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叶片的在辊子上的高度是根据辊子的安装位置与水平输送带122之间的间隔所确定的,能够保证辊子滚动时,螺旋叶片能够对水平输送带122上的物料进行移动即可,即在辊子的旋转过程中,螺旋叶片的端部与水平输送带122的上表面之间是齐平的或者具有微小间隔的,这样使得水平输送带122上的物料能够被充分的翻滚混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辊子1231c和第二辊子1232c转动的过程中,水平输送带122上的物料在沿垂直水平输送带传输方向的方向上来回的被翻滚混合。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与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第一辊子1231c同轴的设置有多个(如,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且相邻第一辊子1231c上的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与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第二辊子1232c同轴的设置有多个(如,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且相邻第一辊子1231c上的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辊子1231c和第二辊子1232c在转动过程中,物料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例如,第一辊子1231c向水平输送带122的两侧驱使物料移动,而第二辊子1232c则向水平输送带122的中间驱使物料移动,反之亦然),进而实现物料的部分混合和整体混合效果。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采用辊子转动实现物料混合的作用时,可通过控制辊子的转动速度实现对物料的来回翻滚速度,实现更加灵活的物料混合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结合水平输送带的传输速度进一步灵活控制物料的来回混合速度,进而对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混合效率有益。
如图4、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壳体121内侧面(即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上与水平输送带122的边缘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密封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密封结构为条状体,其设置在水平输送带122边缘的上侧,用于遮盖水平输送带122与壳体121内侧面之间的缝隙。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结构是水平设置的或者倾斜设置的。
结合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加湿混料系统2包括:混料机21,混料动力源22,混料减速机23,量水仓24。在本实施方式中,混料机21和量水仓24位于防爆墙6的内侧;混料动力源22和混料减速机23位于防爆墙6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混料减速机23与混料机21之间采用可拆卸地混料延长轴25相连接;混料延长轴25穿过防爆墙6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采用延长轴将混料减速机23与混料机21相连接,可有效的增加混料减速机23与混料机21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而可有效实现混料机21与混料动力源22之间的电气隔离,进而对提高发明的生产安全性有利。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延长轴,可根据需要对安装距离进行延展,提高发明的使用灵活性.此外,通过将延长轴设置为可拆卸的,还可有效降低安装的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根据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混料延长轴25穿过防爆墙6的位置可设置有滑动密封件。
通过采用在混料延长轴25穿过防爆墙6的位置设置滑动密封件,可使得防爆墙6对混料延长轴25起到支撑作用,进而对于延长的轴体的转动稳定有利。
结合图14、图15、图16所示,根据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混料机21包括:混料仓211,混料辊212,混料传动机构213和混料喷淋装置214。在本实施方式中,混料辊212位于混料仓211内,且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混料仓211转动连接;混料传动机构213分别与混料延长轴25和混料辊212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混料动力源22与混料减速机23传动连接,混料延长轴25与混料减速机23传动连接,这样可实现对混料传动机构213的驱动作用,进而带动混料辊212转动以实现物料的混合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混料辊212至少设置有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混料喷淋装置214固定支承在混料仓211上,且位于混料辊12的上方,用于在混料过程中喷入液体(如水、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酒精等),以实现物料的带液混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混料喷淋装置214与量水仓24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混料辊212为多个(例如,两个)时,其并列设置在混料仓211内。
结合图14、图15、图16所示,根据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混料辊212包括:滚筒2121和设置在滚筒2121上的混料叶片2122。在本实施方式中,混料叶片2122为至少一个连续的螺旋叶片;或者,混料叶片2122为多个在滚筒2121上规则排布的独立叶片,且混料叶片2122相对滚筒2121的轴向倾斜设置。
根据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混料仓211内只设置一个混料辊212。螺旋叶片也为连续的螺旋叶片。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叶片与滚筒2121固定连接的环绕设置在滚筒2121的外侧(如图16所示)。当然,该螺旋叶片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多个(例如,两个、三个等),当设置为多个螺旋叶片时,各螺旋叶片相互之间是具有间隔的在滚筒2121的外侧呈连续螺旋设置。当螺旋叶片为多个时,各个螺旋叶片相对滚筒2121的高度为不同的。
通过上述设置,有效的增强了混料效果,尤其是多个螺旋叶片设置为高度不同的,进一步有效消除了物料在螺旋叶片之间的粘连,并产生滚筒轴向的挤压效果,使得混料效果更好。
根据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混料仓211内只设置一个混料辊212。螺旋叶片也为连续的螺旋叶片。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叶片与滚筒2121具有间隔的环绕设置在滚筒2121的外侧,并通过杆状连接件与滚筒2121固定连接(参见图17)。当然,该螺旋叶片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多个(例如,两个、三个等),当设置为多个螺旋叶片时,各螺旋叶片相互之间是具有间隔的在滚筒2121的外侧呈连续螺旋设置。当螺旋叶片为多个时,各个螺旋叶片相对滚筒2121的高度为不同的。
通过上述设置,有效的增强了混料效果,尤其是多个螺旋叶片设置为高度不同的,进一步有效消除了物料在螺旋叶片之间的粘连,并产生滚筒轴向的挤压效果,使得混料效果更好。此外,通过螺旋叶片这种具有间隔的悬空设置可有效避免物料在螺旋叶片根部的粘连,进而对有效保证混合物料里各成分比例的一致和物料的均匀有益。
根据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当混料辊212设置为多个时,相邻混料辊212的转动方向时相反的,且相邻混料辊212上的混料叶片2122的倾斜方向是对称的(参见图15)。
通过上述设置,有效的保证了混料时的均匀性,进一步有效的提高了混料效果。
根据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混料动力源22与混料减速机23并排的设置在混料减速机23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混料动力源22与混料减速机23之间采用皮带传动。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在水平方向并排设置的方式,可有效降低竖直方向的尺寸,进而能够有效降低整个设备的高度,以使得设备的布置和安装更加简单,且可方便动力源的远距离布置,进而对避免动力源中产生的电火花对整个设备运行安全性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发明的使用安全性。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采用皮带传输的方式,其不仅结构简单,且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皮带的绝缘性使得混料动力源22与其他结构之间产生电绝缘的优点,进一步提高了发明的使用安全性。
结合图1、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加湿混料系统2还包括:混料传输装置26。在本实施方式中,混料传输装置26为皮带传输装置,其设置于混料仓211的出口位置下方,进而能够在完成混料后直接被混料传输装置26送至分选筛3,以进行下一步的筛分作业。
通过上述设置,本发明通过使用配料系统和加湿混料系统实现了对物料的多次混合,有效的对混合物料的均匀性性有益,进而对提高成品的使用效果有益。此外,在二次混合的过程中通过向物料中喷淋水的方式,进一步使得混料阶段和后续阶段的物料稳定性,有效的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分选筛3包括滚筒筛分机31,滚筒减速机32,滚筒动力源33。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筒筛分机31位于防爆墙6的内侧,滚筒减速机32和滚筒动力源33位于防爆墙6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筒减速机32与滚筒筛分机31之间采用可拆卸地滚筒延长轴34相连接;滚筒延长轴34穿过防爆墙6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滚筒筛分机31具有至少一层筛网滚筒。当具有多层筛网滚筒时,筛网滚筒是同轴的设置的,且相邻两层筛网滚筒之间是具有间隔的,这样可使得在上层筛网滚筒的物料通过后下落到下层筛网滚筒上,保证了多层筛网滚筒在转动时物料的分层下落,在实现物料筛选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了更加细致的物料混合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每层筛网滚筒的网孔的大小可以是一致的,而且为了实现下层筛网滚筒上物料下落时间与上层筛网滚筒上物料下落时间具有一定的延迟,可将相邻两层每层筛网滚筒的网孔错位设置。当然,还可以将每层筛网滚筒的网孔的大小设置为不同的,例如上层筛网滚筒的网孔设置为较大的,下层筛网滚筒的网孔设置为较小的,这样使得下层筛网滚筒的下料速度会有一定的延迟以进一步实现更细致的物料混合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多层筛网滚筒时,还可进一步通过调整网孔错位的位置以进一步调整物料的混合效果,其可基于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当需要设置更多层的筛网滚筒时,可结合网孔大小、网孔错位位置等方式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只要能达到需要的效果即可。
通过上述设置,本发明采用具有多层筛网滚筒的滚筒筛分机进一步实现了物料的混合作用,其主要作用在于消除结块物料所产生的物料混合不均匀现象,以能够通过上下层过筛的方式,实现混料单元输出的松散粉末状混合物料在过筛过程的进一步均匀分配,达到更好的混料效果。此外,在上层筛网滚筒的滚动作用下,还有利于结块物料的破碎分散,同样起到了更好的混料效果。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分选筛3还包括:筛分输送装置35,其用于将筛分混合后的物料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筛分输送装置35为皮带输送装置。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烘干系统4包括:中空的第一壳体41,设置在第一壳体41内的多个第一传输单元42,设置在中空的第一壳体41内的物料导引结构43,除湿装置44,进料机构45和出料机构46。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传输单元42在第一壳体41的竖直方向上依次间隔的排列设置,且相邻第一传输单元42的传输方向是相反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单元42相互平行的在竖直方向上间隔的设置,由上到下分为多层传输,通过相邻第一传输单元42之间相反的传输方向,即可实现物料由最上层的第一传输单元42的一端输入,最终由最下层的第一传输单元42的一端输出,实现了物料在有限空间内的长距离传输,进而保证了对物料的除湿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41的一侧设置有检修门,用于方便人员进行内部检修,有效的提高了本方案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料机构45接收分选筛3中筛分输送装置35输送的物料。
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出料机构46设置在最下层第一传输单元42的输出端的下方;物料导引结构43设置在其余第一传输单元42的输出端的下方;进料机构45设置在最上层第一传输单元42的输入端的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进料机构45向最上层的第一传输单元42输送物料,然后经过物料导引结构43的过渡转向即可将上层第一传输单元42所输送的物料转送至下层第一传输单元42上,通过如此往复的运输,最终送至出料机构46实现干燥后的物料被输出。通过进料机构、出料机构、多层传输机、物料导引结构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对干燥过程的最优化处理,在有效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情况下,还有效的保证了干燥效率。
通过上述设置,本发明中传输机、物料导引结构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增减,极大的提高了本发明的适用性。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壳体41内的多个第一传输单元42可通过传动结构相连,通过驱动其中一个第一传输单元42相连即可实现对多个第一传输单元42的驱动。当然,也可以针对各个第一传输单元42分别驱动,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的设置。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物料导引结构43包括:中空的筒体431,以及用于调整筒体431倾斜角度的调整装置432。在本实施方式中,筒体431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其中,筒体431的上端与上方第一传输单元42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承接第一传输单元42输出的物料。筒体431的下端与下方第一传输单元42具有间隔或相接触的设置,用于向下方的第一传输单元42输出物料。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筒体431的外侧筒壁上设置有振动组件4311。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组件4311靠近筒体431的下端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在筒体431的下端设置振动组件4311可加速物料在筒体431的下落速度,有效的消除了物料在筒体431中的堆积,进而能够有效的保证其干燥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筒体431的下端的开口是可调整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筒体431的下端的开口呈矩形,其长度与第一传输单元42的宽度相适应的设置,其宽度的大小是可以调节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体431的下端开口的一侧设置为活动的,通过控制结构可实现其位置的调整,以调整开口宽度大小的变化。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进料机构45包括:进料箱451,设置在进料箱451一侧的送料管452。在本实施方式中,送料管452倾斜的设置,其一端与进料箱451的下端相连接,另一端伸入第一壳体41且位于第一壳体41内最上层第一传输单元42的输入端的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送料管452成截面为矩形的直管。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料箱451的底部为倾斜的,且底部的倾斜角度与送料管452的倾斜角度相一致。
通过上述设置,进料机构45采用进料箱451和送料管452的组合设置方式,有利于本发明整个壳体的密封性,有利于阻隔外界空气的进入,进而对保证本发明的干燥效果有益。
通过上述设置,将进料箱451的底部设置为倾斜的,其有利于物料向下的移动,进而可方便的将物料送至送料管452并被顺利的送至传输单元上,对保证本发明高效且顺利的进料有益。此外,将进料箱451底部的倾斜角度与送料管452的倾斜角度相一致的齐平设置,对进一步保证稳定高效的进料有益。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进料箱451与送料管452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送料口451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送料口4511的一侧边上连接有与送料口4511形状相配合的挡板4512。在本实施方式中,挡板4512为柔性的板状体(例如,橡胶材料制成的板状体),其可以具有一定弹性,在物料在挡板4512的一侧时,挡板4512会发生变形而使得送料口4511被打开,从而使得物料顺利的向下输送,而当不具有物料时,则挡板4512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恢复原状以实现对送料口4511的封闭,保证第一壳体41的密封性。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在送料口4511的位置设置柔性的挡板4512可在不进料的状态下保持送料口的封闭状态,对进一步保证整个系统的密闭性有利,从而对保证本发明的干燥效果有益。此外,通过柔性挡板的设置,还有利于粉状物料的通过,有效的保证了物料输送的稳定性。。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出料机构46包括:中空的出料主体461,以及设置在出料主体461内的出料挡板462。在本实施方式中,出料主体46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出料主体461可设置为锥形的筒状体,以保证其上端的开口较大,能够承接更多的物料,对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出料有利。
在本实施方式中,出料挡板462包括:多个第一挡板组件4621。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出料主体461的周向,多个第一挡板组件4621与出料主体461的侧壁依次铰接用于对出料主体461进行封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挡板组件4621与出料主体461的铰接位置设置有弹性复位件,用于控制第一挡板组件4621的开启和关闭。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挡板组件4621均设置成扇形结构,每个第一挡板组件4621的侧边均依次相接触的环绕出料主体461的中心轴环形拼接成一个锥形结构,以起到活动开合的作用。当物料下落至出料挡板462上并积累一定量的状态下,物料的重量即可克服第一挡板组件4621与主体连接位置的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从而使得第一挡板组件4621向下翻转,从而实现出料挡板462的开启,以实现物料的输出,当物料的量不足以克服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时,各第一挡板组件4621则在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复位,以实现出料挡板462的重新关闭。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设置出料挡板462可在不出料的状态下保持主体的封闭状态,对进一步保证整个系统的密闭性有利,从而对保证本发明的干燥效果有益。此外,通过这种简单机械结构实现送料口开启和关闭的方式,极大的保证了本发明在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将出料挡板462设置为锥形结构,能够在中心位置聚集更多的物料,从而对顺利打开出料挡板462有利,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的出料效果。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除湿装置44包括:至少一个除湿机441。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湿机441在第一传输单元42传输方向的一侧或相对两侧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选择的在每个第一传输单元42的上方设置除湿机441。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采用除湿机441进行物料除湿,能够更快的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实现更快的除湿效果,且不需要对物料直接加热,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的生产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壳体41采用防爆钢化玻璃制成。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采用防爆钢化玻璃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的使用安全性。此外,还能够清楚的看到整个系统内部的结构运行状态,对保证本发明的运行可靠性有益。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烘干系统4还包括:除湿干燥输送机47。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湿干燥输送机47位于出料机构46的下方用于将除湿干燥后的成型物料送至打包系统5进行打包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烘干系统4的设置数量可以与分选筛3的设置数量相一致,当分选筛3设置为多个(如两个、三个等)时,烘干系统4也相应的设置,以实现抛光与干燥的同步进行,保证了本发明的生产效率。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打包系统5包括:自动包装机51和自动码垛机52。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包装机51对第二除湿干燥输送机97输送的物料进行自动化的打包装箱,然后通过传输装置送至自动码垛机52进行自动堆垛后送至防爆墙6之外,完成弹胶药的生产。
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包装机51具有包装机动力源511,该包装机动力源511同样设置在防爆墙6的外侧,通过连接结构与自动包装机51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码垛机52具有码垛机动力源521,该码垛机动力源521同样设置在防爆墙6的外侧,通过连接结构与自动码垛机52进行连接。
结合图1和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防爆墙6为多层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防爆墙6包括:第一侧面层61、第二侧面层6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层61和第二侧面层62相互间隔的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层61、第二侧面层62的厚度要小于第一侧面层61和第二侧面层62之间的间隔距离。这样使得第一侧面层61、第二侧面层62之间形成一定的安全距离,在第一侧面层61受到冲击发生损坏的情况下第二侧面层62还可以进一步起到防护作用,对保证整个防爆墙6的安全性有益。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层61、第二侧面层62均采用钢化防爆玻璃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钢化防爆玻璃也采用多层结构制成,即其相邻的两层玻璃层之间还设置有胶层,以保证钢化防爆玻璃的整体防护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层61、第二侧面层62均采用具有上述多层结构的钢化防爆玻璃制成,极大的提高了本发明的防爆墙6的防护性能。
如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防爆墙6还包括:顶层63和底层64。在本实施方式中,顶层63分别与第一侧面层61和第二侧面层62的上端固定连接,底层64分别第一侧面层61和第二侧面层6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层61、第二侧面层62、顶层63和底层64围成封闭的空腔65,且空腔65被抽成真空环境。在本实施方式中,顶层63和底层64均采用与第一侧面层61、第二侧面层62相同结构的钢化防爆玻璃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设置的第一侧面层61和第二侧面层62之间可选择的随机的设置或规则的设置有支承,用于在第一侧面层61和第二侧面层62之间起到对第一侧面层61和第二侧面层62的支承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设置的支承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支承,用于在防爆墙6受到冲击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以进一步提高防爆抗震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防爆墙6设置为具有真空空腔的多层结构,实现了多层物理防爆的作用的同时还实现了负压防爆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防爆抗震作用。具体的,在具有真空空腔的情况下,当受冲击的一面在破裂的情况下,在真空环境的负压作用下,对冲击起到了进一步的削减作用,实现对冲击的有效减弱效果,进而使得防爆墙6的另一侧面具有充分抵抗冲击的能力,可有效的避免另一侧面受冲击破碎的效果,极大的提高了本发明的生产安全性。此外,本发明的防爆墙的结构简单,可根据需要增加侧面层的层数和/或调整侧面层间间隔即可应用于不同生产需要,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和使用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一种采用前述的自动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包括:
S1.通过配料系统1将还原剂、氧化剂按预设比例进行第一次混合搅拌,并输出一次混合物料;
S2.通过加湿混料系统2对一次混合物料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并在混合搅拌的过程中向一次混合物料中喷水,并输出潮湿的二次混合物料;
S3.分选筛3接收二次混合物料,并对二次混合物料进行筛分后送至烘干系统4;
S4.对筛分后的二次混合物料进行除湿干燥处理;
S5.打包系统5对除湿干燥处理后的二次混合物料进行密封打包,并自动码垛后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步骤S2中,向一次混合物料中喷水的量小于一次混合物料质量的40%,且输出的二次混合物料呈松散的粉末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向混合物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水,不仅有效提高了火药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还可在使完成混合搅拌后所形成的混合物料呈松散的粉末状,即混合物料由干燥物料变为了还有较多水分的混合物料,而且物料松散不结块,进一步有利于后续生产过程中的筛分和干燥。
上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的例子,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开包药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存原料和对原料按比例进行分配和混合的配料系统(1),用于接收所述配料系统(1)输出的混合物料并对所述混合物料二次混合的加湿混料系统(2),用于接收所述加湿混料系统(2)输出的物料并进行筛分的分选筛(3),用于对所述分选筛(3)筛出的物料进行烘干的烘干系统(4),用于接收所述烘干系统(4)输出的物料并打包的打包系统(5),防爆墙(6);
所述防爆墙(6)呈环形连续的对所述配料系统(1),所述加湿混料系统(2),所述分选筛(3),所述烘干系统(4),所述打包系统(5)包围设置;
所述配料系统(1)包括:用于储存原料和对原料按比例进行分配的配料单元(11),用于接收所述配料单元(11)输出的所述原料并进行混料的混料单元(12);
所述混料单元(12)包括:壳体(121),位于所述壳体(121)内的水平输送带(122),设置在所述壳体(121)内的混料装置(123);
沿所述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所述混料装置(123)在所述水平输送带(122)的上方间隔的设置有多个;
所述混料装置(123)的下端与所述水平输送带(122)相齐平;
所述混料装置(123)用于驱使所述水平输送带(122)上的物料在与所述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具有夹角的方向上来回移动混合;
所述混料装置(123)包括: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
沿所述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所述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第二混料组件(1232)具有间隔的设置;
所述第一混料组件(1231)和所述第二混料组件(1232)分别用于驱使在所述水平输送带(122)上的物料在与所述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具有夹角的方向上移动,且所述第一混料组件(1231)驱使所述物料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混料组件(1232)驱使所述物料移动的方向不同;
所述第一混料组件(1231)包括:第一挡板(1231a)和第二挡板(1231b);
所述第一挡板(1231a)和所述第二挡板(1231b)构成一端连接,另一端开口的V型结构;
所述第二混料组件(1232)包括:第三挡板(1232a)和第四挡板(1232b);其中,所述第三挡板(1232a)一端与所述壳体(121)的第一内侧面相连接,另一端为向靠近向所述壳体(121)第二内侧面的方向倾斜延伸的自由端;所述第四挡板(1232b)一端与所述壳体(121)的第二内侧面相连接,另一端为向靠近向所述壳体(121)第一内侧面的方向倾斜延伸的自由端;
所述第三挡板(1232a)和所述第四挡板(1232b)相对且间隔的设置,并构成两侧开口的V型结构;
在所述水平输送带(122)的传输方向上,所述第一挡板(1231a)和所述第二挡板(1231b)相连接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二混料组件(1232);所述第三挡板(1232a)和所述第四挡板(1232b)开口较大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混料组件(1231)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三挡板(1232a)和所述第四挡板(1232b)之间的小开口的开口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挡板(1231a)和所述第二挡板(1231b)开口侧的开口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混料系统(2)包括:混料机(21),混料动力源(22),混料减速机(23),量水仓(24);
混料机(21)和所述量水仓(24)位于所述防爆墙(6)的内侧;
所述混料动力源(22)和所述混料减速机(23)位于所述防爆墙(6)的外侧;
所述混料减速机(23)与所述混料机(21)之间采用可拆卸地混料延长轴(25)相连接;
所述混料延长轴(25)穿过所述防爆墙(6)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选筛(3)包括: 滚筒筛分机(31),滚筒减速机(32),滚筒动力源(33);
所述滚筒筛分机(31)位于所述防爆墙(6)的内侧,所述滚筒减速机(32)和所述滚筒动力源(33)位于所述防爆墙(6)的外侧;
所述滚筒减速机(32)与所述滚筒筛分机(31)之间采用可拆卸地滚筒延长轴(34)相连接;
所述滚筒延长轴(34)穿过所述防爆墙(6)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系统(4)包括:中空的第一壳体(4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1)内的多个第一传输单元(42),设置在所述中空的第一壳体(41)内的物料导引结构(43),除湿装置(44),进料机构(45)和出料机构(46);
多个所述第一传输单元(42)在所述第一壳体(41)的竖直方向上依次间隔的排列设置,且相邻所述第一传输单元(42)的传输方向是相反的;
所述出料机构(46)设置在最下层所述第一传输单元(42)的输出端的下方;
所述物料导引结构(43)设置在其余所述第一传输单元(42)的输出端的下方;
所述进料机构(45)设置在最上层所述第一传输单元(42)的输入端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导引结构(43)包括:中空的筒体(431),以及用于调整所述筒体(431)倾斜角度的调整装置(432);
所述筒体(431)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其中,所述筒体(431)的上端与上方所述第一传输单元(42)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承接所述第一传输单元(42)输出的物料;
所述筒体(431)的下端与下方所述第一传输单元(42)具有间隔或相接触的设置,用于向下方的所述第一传输单元(42)输出所述物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431)的外侧筒壁上设置有振动组件(4311);
所述振动组件(4311)靠近所述筒体(431)的下端设置。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包括:
S1.通过所述配料系统(1)将还原剂、氧化剂按预设比例进行第一次混合搅拌,并输出一次混合物料;
S2.通过所述加湿混料系统(2)对所述一次混合物料进行第二次混合搅拌,并在混合搅拌的过程中向所述一次混合物料中喷水,并输出潮湿的二次混合物料;
S3.所述分选筛(3)接收所述二次混合物料,并对所述二次混合物料进行筛分后送至所述烘干系统(4);
S4.对筛分后的所述二次混合物料进行除湿干燥处理;
S5.所述打包系统(5)对除湿干燥处理后的所述二次混合物料进行密封打包,并自动码垛后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向所述一次混合物料中喷水的量小于所述一次混合物料质量的40%,且输出的所述二次混合物料呈松散的粉末状。
CN202111423910.7A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用于开包药的自动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Active CN114014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3910.7A CN114014736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用于开包药的自动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3910.7A CN114014736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用于开包药的自动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4736A CN114014736A (zh) 2022-02-08
CN114014736B true CN114014736B (zh) 2023-03-28

Family

ID=80066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3910.7A Active CN114014736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用于开包药的自动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1473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0864A (zh) * 2014-06-26 2014-09-10 浏阳市工业园浏河机械厂 一种制造军工硝或黑火药的工艺及系统
CN110092700A (zh) * 2019-06-10 2019-08-06 荣宗红 一种烟火药拌合装置
CN214514220U (zh) * 2021-09-30 2021-10-2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混料装置
CN214620527U (zh) * 2021-09-30 2021-11-0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干燥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4736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66077U (zh) 一种撒粉装置及飞行撒粉装置
CN109018952A (zh) 一种应用于片状产品流水线上的筛选、分拣、包装设备
CN104909145A (zh) 精确送料机构
CN101874994B (zh) 粉料均化器及粉体气流均化装置
CN112295708B (zh) 一种结块面粉二次加工后过筛加工装置
CN107691681A (zh) 一种茶叶拼配匀堆机
CN114014736B (zh) 一种用于开包药的自动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CN113754504B (zh) 一种用于弹胶药的生产方法
CN213943023U (zh) 一种混合料生产设备
CN104990464A (zh) 一种鞭炮自动装药封口方法及其装置
CN108018756A (zh) 集装箱式环保型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CN219215436U (zh) 一种高速自动包装生产线
JP3220457U (ja) 縦型粉体フィーダー
CN208747058U (zh) 一种应用于片状产品流水线上的筛选、分拣、包装设备
CN203740247U (zh) 一种成组上料大规模化肥拆包机
US3963181A (en) Food reclaiming system
CN113773162B (zh) 一种用于弹胶药的自动生产线
CN113788731B (zh) 一种用于弹胶药的自动生产线
CN111955652B (zh) 米线连续生产方法
CN108483055B (zh) 一种沥青搅拌站冷骨料在线筛分装置
EP1872857B1 (de) Verfahren zum Aufbrechen von Silikongranulat mit einem Schüttgutbrecher
CN203048206U (zh) 一种烟丝装箱系统
CN210969417U (zh) 高效配料机
CN207773653U (zh) 用于橡胶改性沥青生产的粉料拆包装置
CN216945320U (zh) 一种简易的皮带分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