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3941A - 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3941A
CN113973941A CN202111124942.7A CN202111124942A CN113973941A CN 113973941 A CN113973941 A CN 113973941A CN 202111124942 A CN202111124942 A CN 202111124942A CN 113973941 A CN113973941 A CN 113973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fermentation
strawberry
raw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49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军辉
禹利君
刘仲华
曾卫军
王治华
潘国球
刘幸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ual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ual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ual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Hual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249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39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3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39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A23F3/10Fermentation with addition of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调味茶及其制备方法。将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黑毛茶95‑70%,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莓毛茶5‑30%的重量百分比进行拼配均匀,还有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黑茶与莓茶进行有机结合,利用黑茶独有的“金花菌”作为发酵促进因子生产出来的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其儿茶素总量、尤其是酯型儿茶素含量减少,使得茶叶苦涩味降低、滋味更加醇和;复配莓茶茯砖经冠突散囊菌发花后,二氢杨梅素含量基本没有损失,解决了黑茶茯砖茶抗氧化性降低的问题,提高了茯砖茶产品的抗氧化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饮料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调味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莓茶”又名藤茶、甜茶、田婆茶、白茶等,学名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grossedentata (Hand.-Mazz.)W. T. Wang)系葡萄科蛇葡萄属的野生藤本植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嫩茎叶中其黄酮类物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 DMY)含量高达40%以上,加工产品表面析出银色霜状粉末而得名为“莓茶”。系列药理学功能评价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抗氧化、保肝护肝等作用,在湖南湘西地区作为药食同源保健饮品已有上千年历史,2019年国家卫计委已将莓茶列入药食同源目录,化学组分分析发现其秋冬叶抗氧化组分二氢杨梅素、杨梅素含量仍高达20%以上。
茯砖茶是黑茶中的一个主要品种,由于具有比黑砖茶更好的去油腻、助消化和降糖、减肥的作用,很受消费者欢迎。但本申请人研究发现,茯砖茶经发花后其抗氧化性能有所降低。若将湖南湘西地区莓茶的秋冬叶融合到茯砖茶及系列金花产品中,提升茯砖茶的抗氧化保健性能,提高莓茶废弃老叶的综合利用价值,对湖南安化黑茶及湘西莓茶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目前,黑茶和莓茶均是以传统的单一原料生产为主,在国内外还未见有将黑茶与莓茶进行有机结合,来提高茯砖茶抗氧化性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将黑茶与莓茶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莓茶的抗氧化性,结合冠突散囊菌独特的茶叶醇化功能,生产一种滋味更加醇和的,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之一是: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其特殊之处在于:原料配比按重量百分比:发酵后的黑毛茶95-70%,发酵后的莓毛茶5-30%。
进一步地,发酵后的黑毛茶90-75%,发酵后的莓毛茶10-25%;
更进一步地,发酵后的黑毛茶80-85%,莓毛茶20-15%。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之二是: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筛分,热发酵或冷发酵,拼配,筑制,发花干燥,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拼配:是将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黑毛茶95-70%,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莓毛茶5-30%的重量百分比进行拼配均匀。
优选为: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黑毛茶90-75%,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莓毛茶10-25%。
进一步优选为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黑毛茶80-85%,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莓毛茶20-15%。
所述发花干燥:采取进烘→发花→保花→干燥→冷却→出烘步骤;
所述发花分发花前期,发花中期,发花后期;发花前期: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65%,时间5-7天,发花前期特别要注意防止点状白霉的产生;发花中期:温度控制在27-30℃,湿度控制在50-60%,时间5天;发花后期:温度控制在29-31℃,湿度控制在40-55%,时间5天。
所述保花,温度控制在30-32℃,湿度控制在38-45%,时间4天;要保证砖体截面发花完成率大于70%,完成和稳定金花的结构,不再产生可逆转的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热发酵:是将筛分后的黑毛茶和莓茶分别热发酵:黑毛茶热发酵:在茶叶中加入18-19%的茶汁,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0-50℃,翻拌均匀,整理成堆,待水分均匀后用发酵机进行热发酵,发酵机的出口温度控制在90-95℃;莓茶热发酵:在莓茶中加入15%的茶汁,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0-50℃,翻拌均匀,整理成堆,待水分均匀后用发酵机进行热发酵,发酵机的出口温度控制在85-90℃。
进一步地,所述冷发酵:黑毛茶分多次加入20%的茶汁,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0-50℃,拌均后渥堆发酵,渥堆堆高0.8-1m,堆温控制在45℃,升温后开始翻堆,总共翻堆2次,然后渥堆时间4小时,然后垂直开堆下料;莓毛茶冷发酵:莓茶加入23%的茶汁,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0-50℃,拌均后渥堆发酵,渥堆堆高0.8-1m,堆温控制在40℃,升温后开始翻堆,中途翻堆2次,渥堆时间3小时,然后垂直开堆下料。
进一地,所述黑毛茶可以为一级黑毛茶,二级黑毛茶,三级黑毛茶。
进一步地,所述莓毛茶可以为嫩叶莓毛茶或/和老叶莓毛茶。
进一步地,所述茶汁:按每吨水加入1.5-2.5kg,优选2.0kg的茶叶进行熬制。
更进一步地,所述茶汁接种有金花菌。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将黑茶与莓茶进行有机结合,利用黑茶独有的“金花菌”作为发酵促进因子生产出来的复配莓茶茯砖,其儿茶素总量、尤其是酯型儿茶素含量减少,使得茶叶苦涩味降低、滋味更加醇和;复配莓茶茯砖经冠突散囊菌发花后,二氢杨梅素含量基本没有损失,解决了黑茶茯砖茶抗氧化性降低的问题,提高了茯砖茶产品的抗氧化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动物实验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下面以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方式1: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其特殊之处在于:原料配比按重量百分比:发酵后的黑毛茶95-70%,发酵后的莓毛茶5-30%。
进一步地,发酵后的黑毛茶90-75%,发酵后的莓毛茶10-25%。
更进一步地,发酵后的黑毛茶80-85%,莓毛茶2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原料组成,发酵后的黑毛茶为95%,90%,85%,80%,75%,70%,对应的发酵后的莓毛茶为5%,10%,15%,20%,25%,30%。
实施方式2: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筛分,热发酵或冷发酵,拼配,筑制,发花干燥,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拼配:是将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黑毛茶95-70%,莓毛茶5-30%的重量百分比进行拼配均匀;优选为:黑毛茶90-75%,莓毛茶10-25%;进一步优选为黑毛茶85%,莓毛茶15%。
在一些实施例中,原料组成,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黑毛茶为95%,90%,85%,80%,75%,70%,对应的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莓毛茶为5%,10%,15%,20%,25%,30%。
所述黑毛茶可以为一级黑毛茶或二级黑毛茶或三级黑毛茶。
所述莓毛茶可以为嫩莓毛茶或/和老莓毛茶。
原料拼配比例对产品的汤色、香气、滋味有重要影响,最佳配比为黑毛茶80%,莓毛茶20%。
所述发花干燥:采取进烘→发花→保花→干燥→冷却→出烘步骤;
所述发花分发花前期,发花中期,发花后期;发花前期:温度控制在25-27℃,湿度控制在65%,时间5-7天,发花前期特别要注意防止点状白霉的产生;发花中期:温度控制在27-29℃,湿度控制在50-60%,时间5天;发花后期:温度控制在28-30℃,湿度控制在40-55%,时间5天。
所述保花,温度控制在29-31℃,湿度控制在38-45%,时间4天;要保证砖体截面发花完成率大于70%,完成和稳定金花的结构,不再产生可逆转的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热发酵:是将筛分后的黑毛茶和莓茶分别热发酵:黑毛茶热发酵:在茶叶中加入18-19%的茶汁,茶汁按每吨水加入1.5-2.5kg,优选2.0kg茶叶进行熬制,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0-50℃,翻拌均匀,整理成堆,待水分均匀后用发酵机进行热发酵,发酵机的出口温度控制在90-95℃;莓茶热发酵:在莓茶中加入15%的茶汁,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0-50℃,翻拌均匀,整理成堆,待水分均匀后用发酵机进行热发酵,发酵机的出口温度控制在85-90℃。在此步骤中,黑毛茶和莓茶分别加茶汁后再进行热发酵,相比热发酵后加茶汁,可以促进茶汁均匀渗入到茶叶和莓茶中,使发花的均匀度由70%左右提高到90%以上。莓茶是不发花的,通过加入茶汁可以让莓茶长出金花。按每吨水加入2kg茶叶进行熬制的茶汁,加入量为19-20%时,莓茶所产生的金花可以达到100×105个/(克干茶)以上,如果减少加入量,茶叶和莓茶产生的金花密度和金花颗粒大小随之降低;如果茶汁加入量超过20%,就会影响发花效果,并增加杂菌感染风险;如果茶汁浓度降低到12%,加入量不变,茶叶金花密度减小,颗粒度降低,莓茶所产生的金花显著减少。
进一步地,所述冷发酵:黑毛茶分多次再加入20%的茶汁,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0-50℃,拌均后渥堆发酵,渥堆堆高0.8-1m,堆温控制在45℃,升温后开始翻堆,总共翻堆2次,然后渥堆时间4小时,然后垂直开堆下料;莓毛茶冷发酵:莓茶加入23%的茶汁,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0-50℃,拌均后渥堆发酵,渥堆堆高0.8-1m,堆温控制在45℃,升温后开始翻堆,中途翻堆2次,渥堆时间4小时,然后垂直开堆下料。
进一步地,所述茶汁:是接种有金花菌的茶汁,按每吨茶汁放入金花菌粉0.5-1kg搅拌均匀。接种金花菌的茶汁可以提高2倍以上的发花密度,使之达到200×105个/(克干茶)以上。且金花菌的颗粒大小平均增加50%以上。
实施例1: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原料配比按重量百分比,发酵后的黑毛茶95%,发酵后的莓毛茶5%。
实施例2: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原料配比按重量百分比,发酵后的黑毛茶70%,发酵后的莓毛茶30%。
实施例3: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原料配比按重量百分比,发酵后的黑毛茶80%,发酵后的莓毛茶20%。
实施例4: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筛分,热发酵或冷发酵,拼配,筑制,发花干燥,
所述热发酵:是将筛分后的黑毛茶和莓茶分别热发酵:黑毛茶热发酵:在茶叶中加入18%的茶汁,所述茶汁:按每吨水加入1.5kg的茶叶进行熬制。茶汁的温度控制在50℃,翻拌均匀,整理成堆,待水分均匀后用发酵机进行热发酵,发酵机的出口温度控制在90℃;莓茶热发酵:在莓茶中加入15%的茶汁,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0℃,翻拌均匀,整理成堆,待水分均匀后用发酵机进行热发酵,发酵机的出口温度控制在85℃;
所述拼配:是将热发酵后的一级黑毛茶黑毛茶95%,热发酵后的嫩莓毛茶5%的重量百分比进行拼配均匀;
所述发花干燥:采取进烘→发花→保花→干燥→冷却→出烘步骤;
所述发花分发花前期,发花中期,发花后期;发花前期:温度控制在25℃,湿度控制在65%,时间7天,发花前期特别要注意防止点状白霉的产生;发花中期:温度控制在27℃,湿度控制在60%,时间5天;发花后期:温度控制在29℃,湿度控制在40%,时间5天;
所述保花,温度控制在30℃,湿度控制在45%,时间4天;要保证砖体截面发花完成率大于70%,完成和稳定金花的结构,不再产生可逆转的变化。
实施例5: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筛分,冷发酵,拼配,筑制,发花干燥,
所述冷发酵:黑毛茶分3次加入20%的茶汁,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0℃,拌均后渥堆发酵,渥堆堆高0.8m,堆温控制在45℃,升温后开始翻堆,总共翻堆2次,然后渥堆时间4小时,然后垂直开堆下料;莓毛茶冷发酵:莓茶加入23%的茶汁,所述茶汁:按每吨水加入2.5K的茶叶进行熬制。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0℃,拌均后渥堆发酵,渥堆堆高0.8m,堆温控制在40℃,升温后开始翻堆,中途翻堆2次,渥堆时间3小时,然后垂直开堆下料;
所述拼配:是将冷发酵后的三级黑毛茶70%,冷发酵后的老莓毛茶30%的重量百分比进行拼配均匀;
所述发花干燥:采取进烘→发花→保花→干燥→冷却→出烘步骤;
所述发花分发花前期,发花中期,发花后期;发花前期:温度控制在28℃,湿度控制在65%,时间5天,发花前期特别要注意防止点状白霉的产生;发花中期:温度控制在27℃,湿度控制在50%,时间5天;发花后期:温度控制在31℃,湿度控制在40%,时间5天;
所述保花,温度控制在32℃,湿度控制在38%,时间4天;要保证砖体截面发花完成率大于70%,完成和稳定金花的结构,不再产生可逆转的变化。
实施例6: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筛分,熬茶汁,热发酵,冷发酵,拼配,筑制,发花干燥,
所述熬茶汁:按每吨水加入2.0kg的茶叶在100℃的常压下进行熬制,熬制时间1.5小时,过滤冷却到室温,然后按每吨茶汁放入金花菌粉0.8kg搅拌均匀;
所述热发酵:是将筛分后的黑毛茶和莓茶分别热发酵:黑毛茶热发酵:在茶叶中加入18.5%的茶汁,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8℃,翻拌均匀,整理成堆,待水分均匀后用发酵机进行热发酵,发酵机的出口温度控制在93℃;莓茶热发酵:在莓茶中加入15%的茶汁,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8℃,翻拌均匀,整理成堆,待水分均匀后用发酵机进行热发酵,发酵机的出口温度控制在88℃;
所述拼配:是将热发酵后的2级黑毛茶80%,热发酵后的老莓毛茶20%的重量百分比进行拼配均匀;
所述发花干燥:采取进烘→发花→保花→干燥→冷却→出烘步骤;
所述发花分发花前期,发花中期,发花后期;发花前期:温度控制在26℃,湿度控制在65%,时间6天,发花前期特别要注意防止点状白霉的产生;发花中期:温度控制在27℃,湿度控制在55%,时间5天;发花后期:温度控制在30℃,湿度控制在50%,时间5天;
所述保花,温度控制在31℃,湿度控制在40%,时间4天;要保证砖体截面发花完成率大于70%,完成和稳定金花的结构,不再产生可逆转的变化。
本发明主要实施例实验如下:
1、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原料配比对产品口感的影响实验,如表1:
表1:茶叶和莓茶配比对产品口感的影响:
Figure RE-DEST_PATH_IMAGE002
2、不同发酵方式条件下对不同原料配比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营养成分的影响实验,如表2-表4。
表2:莓茶茯砖及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成分分析结果:
Figure RE-DEST_PATH_IMAGE004
表3:莓茶、莓茶茯砖及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较
Figure RE-DEST_PATH_IMAGE006
表4:莓茶、莓茶茯砖及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中水浸出物、黄酮、可溶性糖的含量比较:
Figure RE-DEST_PATH_IMAGE008
3、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保健功能实验:
3.1莓茶、莓茶茯砖及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实验:
实验原理: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是一种很稳定的氮中心自由基,它的稳定性主要来自共振稳定作用的三个苯环的空间阻碍。使夹在中间的氮原子不成对的电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电子成对作用。它的无水乙醇溶液呈紫色,在517nm波长下最到吸收,吸光度与浓度呈现线性关系。向其中加入自由基清除剂时可以结合DPPH,使自由基数量减少,溶液颜色变浅,借此来评价自由基清除能力。广泛用于定量测定生物试样、纯化合物、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实验仪器:UV-17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有限公司)。
实验步骤:(1)、茶样浸提液制备:茶样60℃烘4h后粉碎,过40目筛。准确称取1.0 g茶粉加入45 mL 60%乙醇溶液超声浸提25 min,3500 r/min离心15 min,将上清液转移至100mL棕色容量瓶,再加入45mL 60%乙醇重复浸提一次,合并滤液,60%乙醇定容至刻度,4℃避光保存,方便后续抗氧化测定。
(2)、DPPH标准溶液配制:准确称取0.0200 g DPPH、60%乙醇溶解,定容至250 mL棕色容量瓶,配成0.2 mmol×L-1的DPPH溶液,现配现用。
(3)、反应测试:吸取150 μL DPPH溶液加入150 μL适当稀释比例(实验探索茶汤稀释1000倍适宜)的茶汤,充分混匀,室温避光静置30 min后测517 nm处的吸光度。
(4)、分别记录吸光度A1、A2、A3,计算DPPH清除率(%)
Figure RE-DEST_PATH_IMAGE010
´100%,A1、A2、 A3反应体系如表5:
Figure RE-DEST_PATH_IMAGE012
结果分析:在抗氧化活性方面,低、中、高比例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6.19%、86.44%、90.75%;与纯茶茯砖比较,添加了15%、20%、25%莓茶比例的复配莓茶茯砖,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了0.06%、0.32%、4.63%。
表6:莓茶、莓茶茯砖及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
Figure RE-DEST_PATH_IMAGE014
注:L为冷发酵工艺,R为热发酵工艺,百分比为莓茶原料占比。
3.2 莓茶、莓茶茯砖及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对小鼠肝脏组织的影响实验。
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变化(400ⅹ)如图1 ,A:正常对照组,B:酒精受损模型组,C:水飞蓟阳性对照组,D:纯茯砖茶处理组,E:纯莓茶处理组,F:黑莓茯砖处理组(莓茶占比20%)。
由图1可以看出,正常对照组(A)小鼠肝组织结构正常,肝细胞呈放射状分布于中央静脉周围。肝窦结构清晰,肝细胞大小较一致,肝索排列整齐,细胞核清晰,胞浆均匀。酒精受损模型组(B)肝组织结构异常,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窦缩小甚至消失,肝细胞变大有明显的脂滴蓄积并伴有肿胀现象,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胞浆呈空泡状。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C)小鼠肝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肝细胞大小较一致,有明显的脂滴蓄积;肝索较明显,排列较整齐。
与酒精模型组相比,茯砖茶、莓茶、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处理组的肝组织损伤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纯茯砖茶处理(D)的小鼠肝组织基本完好,肝索排列较整齐,细胞间间隙较清晰,细胞核较清晰,有轻微炎性细胞浸润。纯莓茶处理组(E)的小鼠肝脏在门静脉周围出现较大的空泡变性,肝索消失,细胞排列紊乱,有明显的脂滴蓄积。黑莓茯砖处理(F)的小鼠肝细胞基本恢复正常形态结构,门静脉、门静脉周围肝细胞趋于正常,肝索结构清晰,细胞间间隙较明显,肝窦清晰,比纯茯砖茶处理(D)、纯莓茶处理组(E)修复效果均要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说明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做出的若干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的些许更改、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改、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其特征在于:原料配比按重量百分比:发酵后的黑毛茶95-70%,发酵后的莓毛茶5-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其特征在于:原料配比按重量百分比:发酵后的黑毛茶90-75%,发酵后的莓毛茶10-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其特征在于:原料配比按重量百分比:发酵后的黑毛茶80-85%,莓毛茶20-15%。
4.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筛分,热发酵或冷发酵,拼配,筑制,发花干燥,其特征在于:
所述拼配:是将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黑毛茶95-70%,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莓毛茶5-30%的重量百分比进行拼配均匀;
所述发花干燥:采取进烘→发花→保花→干燥→冷却→出烘步骤;
所述发花分发花前期,发花中期,发花后期; 发花前期: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65%,时间5-7天,发花前期特别要注意防止点状白霉的产生;发花中期:温度控制在27-30℃,湿度控制在50-60%,时间5天;发花后期:温度控制在29-31℃,湿度控制在40-55%,时间5天;
所述保花,温度控制在30-32℃,湿度控制在38-45%,时间4天;要保证砖体截面发花完成率大于70%,完成和稳定金花的结构,不再产生可逆转的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发酵:是将筛分后的黑毛茶和莓茶分别热发酵: 黑毛茶热发酵:在茶叶中加入18-19%的茶汁,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0-50℃,翻拌均匀,整理成堆,待水分均匀后用发酵机进行热发酵,发酵机的出口温度控制在90-95℃; 莓茶热发酵:在莓茶中加入15%的茶汁,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0-50℃,翻拌均匀,整理成堆,待水分均匀后用发酵机进行热发酵,发酵机的出口温度控制在85-9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发酵:黑毛茶分多次加入20%的茶汁,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0-50℃,拌均后渥堆发酵,渥堆堆高0.8-1m,堆温控制在45℃,升温后开始翻堆,总共翻堆2次,然后渥堆时间4小时,然后垂直开堆下料;莓毛茶冷发酵:莓茶加入23%的茶汁,茶汁的温度控制在40-50℃,拌均后渥堆发酵,渥堆堆高0.8-1m,堆温控制在40℃,升温后开始翻堆,中途翻堆2次,渥堆时间3小时,然后垂直开堆下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拼配:是将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黑毛茶90-75%,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莓毛茶10-25%的重量百分比进行拼配均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拼配:是将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黑毛茶80-85%,热发酵或冷发酵后的莓毛茶20-15%的重量百分比进行拼配均匀。
9.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汁:按每吨水加入1.5-2.5kg的茶叶进行熬制。
10.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汁中接种有金花菌。
CN202111124942.7A 2021-09-25 2021-09-25 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9739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4942.7A CN113973941A (zh) 2021-09-25 2021-09-25 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4942.7A CN113973941A (zh) 2021-09-25 2021-09-25 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3941A true CN113973941A (zh) 2022-01-28

Family

ID=79736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4942.7A Pending CN113973941A (zh) 2021-09-25 2021-09-25 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3941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7698A (zh) * 2014-03-19 2014-07-09 湖南和氏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藤茶茯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92079A (zh) * 2019-07-31 2019-10-01 湖南武陵秀峰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茯砖茶的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7698A (zh) * 2014-03-19 2014-07-09 湖南和氏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藤茶茯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92079A (zh) * 2019-07-31 2019-10-01 湖南武陵秀峰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茯砖茶的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74991B2 (ja) トリュフ栽培用の培地、及びトリュフ菌糸体
KR102005790B1 (ko) 약용식물을 함유하는 기능성 고추장의 제조방법
CN112931652A (zh) 一种具有降血糖功效的陈皮金花条形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7518101A (zh)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KR101963046B1 (ko) 진세노사이드 컴파운드 케이, 클로르제닉산 및 쿼르세틴이 증진된 가공삼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602679B1 (ko) 그라비올라 액상차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그라비올라 액상차
KR20120059258A (ko) 생물 활성을 가지는 한방식재료 추출액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3973941A (zh) 一种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复配莓茶茯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67248A (zh) 一种桂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Hohtola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northern plants
KR102001632B1 (ko) 프로토카테큐산, 에피카테킨 및 올레산이 강화되고 증진된 알파-글루코시다제 및 췌장 리파아제 저해활성을 갖는 도라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402224B1 (ko) 우뭇가사리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기능성 식품
KR101814033B1 (ko) 황기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조청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825813B1 (ko) 자소, 어성초 및 녹차를 함유하는 도라지 양갱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0787094B (zh) 兴安虫实提取物在制备美白类化妆品中的应用
CN107668292A (zh) 一种增亮增绿翠芽茶加工方法
KR100709341B1 (ko) 장뇌삼 잎을 포함하는 혼합 덖음차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110009267A (ko) 식용장미꽃잎으로부터 과립 차 제조방법
JP2010220489A5 (zh)
CN105596257B (zh) 文冠果叶的抗氧化活性物、提取方法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KR20150124483A (ko) 자색 고구마 추출물을 이용한 간 손상 보호 및 예방용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5569098B (zh) 一种用于护肤的酸浆提取物
KR20130097589A (ko) 수수 부산물을 이용한 천연색소 추출 및 그 조성물
CN111122729B (zh) 茶叶制品在稳定血糖中的应用及质量分级方法和筛选方法
Tang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MAJOR ACTIVE COMPON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CAMELLIA SECT. CHRYSANTHA FLOW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