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85C - 控制片 - Google Patents

控制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85C
CN1139685C CNB961981245A CN96198124A CN1139685C CN 1139685 C CN1139685 C CN 1139685C CN B961981245 A CNB961981245 A CN B961981245A CN 96198124 A CN96198124 A CN 96198124A CN 1139685 C CN1139685 C CN 113968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pring
control strip
strip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61981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1497A (zh
Inventor
ά
克劳斯·可维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osz & Beckett & Co KG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 GmbH filed Critical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201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1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6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8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68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选择和控制针织机针织工具的针织运动的控制片(17),它的驱动通过控制片底座(11)与三角座(12)的相对运动进行,其中,控制片可在各一个基本形状为细长杆状的其自由端可滑动地支承在安装控制片的导槽(16)底部上的控制弹簧(37)最小预紧力作用下,紧压在一个控制片排出踵(61)与三角座排出三角部分(73)的排出边促成偏移传动的啮合位置上,为了简化制造和提高其耐磨性,此控制片(17)包括其控制弹簧(37)在内设计为一整体弹簧钢件,其中,垂直于控制弹簧(37)的中性挠度曲线(54)测量的控制弹簧的宽度(h),在控制弹簧与控制片基体(18)连接的弹簧底端,其值大于在弹簧自由端(48)处的值,弹簧(37)可借助此自由端支承在其导槽(16)的底部上,以及,弹簧(17)在其底端通过扩大此根部的光滑曲线连接在控制片基体上。

Description

控制片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片,它在一种包括许多(例如2000)针织工具的针织机中为每一个针织工具配设作为控制元件,以及它具有在专利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所述的定义类型的其他一些特征。
在此类针织机例如圆型针织机中有一圆柱形控制片底座,它可被驱动绕其垂直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并安装在机器的一个同轴地围绕着控制片底座其外形为圆柱外壳状定子的内部,控制片底座含有许多控制片例如2000个,它们方位角等间距地彼此并列地装在边缘开口的平行于控制片底座中心纵轴线垂直延伸的径向槽内,在这种情况下在每一个这种槽内装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控制片。
为了通过控制片底座相对于设计为三角座的机器定子的相对旋转运动来实现控制片相关的控制驱动,控制片设有排出踵,后者有横向于控制片导引方向延伸的轮廓边,通过轮廓边滑过定子上设有排出边的排出三角部分,操纵控制片的偏移。控制片可在各一个从该控制片的基体出发基本形状为细长杆状的其自由端可滑动地支承在控制片导槽底部的控制弹簧最小预紧力作用下,紧压在其排出踵与三从座排出三角部分的排出边处于促成偏移传动的啮合位置。此外,控制片可被三角座和控制片底座起摩擦力-形状相配连接作用的控制部分紧压在一个其排出踵与排出三角部分的排出边的传动啮合被取消的基本位置上。控制片可通过永久磁铁装置的吸力固定在此基本位置上,永磁装置的固持作用可通过一可以控制的电磁装置的补偿控制被取消,所以控制片可在控制弹簧的作用下释放并处于排出位置。
这种类型的控制片由WO 94/03668是已知的。
在此已知的控制片中,控制弹簧在其从其自由端直至控制弹簧通过它连接在控制片基体上的底部附近的弹簧部分的长度中的绝大部分有相同的宽度。只有在底部附近沿其总长的约1/5延伸的弹簧部分内部,控制弹簧的宽度才增加到其在其自由端处给定宽度的2倍。此控制弹簧相对于控制片的控制杆通过一窄缝分开,它的缝宽从上面看下去大约沿控制弹簧的二分之一长度是常数,然后朝弹簧自由端方向增大,在控制片基体附近区域内此缝宽大约与弹簧的宽度相当,弹簧在其长度的绝大部分有这一宽度。朝控制片基体方向互相平行延伸的缝的侧壁,通过光滑的曲线互相光滑地过渡,曲线的半径因而约为控制弹簧在其自由端的宽度的一半,也就是通过一个很小的曲率半径过渡。在控制片的一个其长度等于此曲率半径的纵向段内,此曲率半径最大等于在那里存在的底部附近弹簧段宽度的1/4。
鉴于在这方面所描述的已知控制片的这种形状,而且在控制片的松驰状态给出的形状至多与之略有差别,所以这种控制片至少有下列缺点。
虽然已知控制片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冲压或精密切割将其制成整体式零件,然而此类制造是成问题的,因为,由于在控制杆和控制弹簧之间狭小的缝宽,这种加工会导致冲压或切割工具的严重磨损,由此带来加工误差,其结果是在控制片的制造中造成比较大量的废品。再加上,由于在缝底部区内小的曲率半径,在大量弹簧工作行程后不可避免产生的材料疲劳现象,会导致控制片基体在缝底区开裂,从而限制了控制片的使用寿命。也许由于这一原因,此已知类型的控制片与还由DE-3915684C1已知的其中控制弹簧设计为单独制造的零件的控制片相比迄今未能打入有关的市场,此单独制造的控制弹簧必须固定在其除此以外可作为冲压件制造的控制片体上,因而在加工技术方面比较复杂。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对前言所述类型的控制片作下列的改进,使之尽管有利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却仍能将其高质量地制成和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按本发明为了达到此目的采取的措施是,控制弹簧的宽度在其自由端为在控制片材料厚度的80%与120%之间,在底部为在此厚度的150%与250%之间,在两者之间连续改变;以及,控制弹簧与控制片的基体和控制杆光滑连接曲线的曲率半径值,在控制弹簧底部宽度的1.5倍与2倍之间。
由此得出的控制片和它的控制弹簧的形状具有一种借助于光滑曲线扩大和还借助于光滑曲线过渡到控制片基体内的弹簧根部结构,这一形状带来的优点是,实际上可以完全避免在控制弹簧根部区内的缺口应力集中效应和弹簧与控制片基体连接区内因负荷引起的磨损,因此可以有利地延长按本发明的控制片的使用寿命。
从弹簧底端到它的自由端所采取的其宽度尺寸渐减的设计同样带来优点,由此一方面沿控制弹簧的长度可使弯曲负荷均匀分布,另一方面可以预先给定所期望的弹簧的力与弹簧行程特性曲线,它使弹簧有最佳的尤其是迅速的响应特性(开关性能)。
控制片在一种同样为达到沿其长度均匀分布弹簧预应力的构型中可设计为,使控制弹簧在控制片处于排出位置时平行或大体平行于控制片细长的控制杆延伸,后者在其长度的中部在其背对弹簧端的纵侧制有排出踵;以及,控制弹簧在其处于松驰状态的构型,亦即在它装入控制片底座内之前所采取的构型中,有一个离开杆方向向外指的弯曲,其曲率半径值大于弹簧的长度而且相当于弹簧长度的5倍至8倍,最好大体等于其6.5倍。
从前言所述类型的控制片出发,本发明所提出的目的还可以这样达到,即,控制弹簧通过它过渡到控制片基体以及过渡到沿纵向超过弹簧支承端伸出的控制片控制杆内的光滑曲线从那里起始的控制片的弹簧底部,同样通过光滑曲线与一个从控制片基体出发布置在弹簧与控制杆相对侧的朝弹簧自由端方向指的支承鼻连接,后者在其背对控制弹簧的一侧设有一标志控制片倾转轴的钝角的支承棱边,支承鼻可借助于它支承在导槽的底部;以及,控制弹簧与相邻的控制杆和支承鼻上光滑连接曲线的曲率半径值在弹簧底部宽度与其1.5倍之间,最好大约是弹簧底部宽度的1.1倍。
因此提供了一种控制弹簧底部可以说是进入了控制片基体中去的交错排列的结构,以及在其弹簧端的预定支承点在导槽底部时产生了一种加长的弹簧,这就再一次地可以沿弹簧长度形成有利的应力分布。
为了达到明显地延长弹簧使用寿命的目的,若控制弹簧在控制片的支承鼻与控制杆之间延伸的在底部附近的长度1b在弹簧长度LF′的7%和15%之间,最好约为其10%便已足以满足要求。
在控制片的这种设计中合乎目的的是,使它的控制弹簧底部分别通过同一个曲率半径光滑地连接在控制杆和支承鼻上与控制弹簧相邻的平行或几乎平行于控制弹簧的纵向边延伸的轮廓边上。
按本发明的控制片特别适合于应用在针织机内,作为用于选择和控制针织工具的针织运动的控制元件。
由下面借助于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发明的进一步详情。附图中:
图1a和1b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控制片不同的工作位置,用于说明按本发明的控制片的工作;
图2为按图1a和1b的控制片的比例放大图;以及
图3示出另一种实施例与图2相应的视图。
在图1a和1b中分别示出总的用10表示的一台由其针筒11及其三角筒12的部分作为代表的圆型针织机,它通过可电子控制地选择针13进行加工,这些针利用来成圈,以获得可预先编程的针织花样。
针织机10是这种类型的,即,其中针筒11可绕一垂直中心轴线14被驱动旋转以及构成圆型针织机10定子的三角筒12同轴地围绕着针筒11。
针13在沿针筒圆周等距分布的针槽16内被导引成可垂直地上下移动,这些针槽设计为朝三角筒12方向开口的狭窄槽,它们分别与针13一一配合。在一种有代表性的针织机10设计中,它可以有2000根针13和针槽16,它们例如分为40个针织单元,由它们各加工一根纱。为针织所需要的叠加在针筒旋转运动上的针13的垂直上下运动,由图中没有表示的针13的径向控制踵与同样为简化起见没有表示的三角筒12的针三角轨之间可滑动的形状相配啮合控制。为了使这种类型的运动控制能有效地实施,参与针织过程的那些针13,必须从图1a中所表示的、在针筒11中拉回的最远可能循环位置作为针的最深位置,移到一个相对于循环位置提升了的针织位置,只是从此时起才能获得针13的通过针筒11相对于三角筒12的相对旋转运动借助于针的控制踵与三角筒12针带的啮合造成的针织成圈运动。
为了与此相关地选择为针织过程应活动的针13和将它们提升到在图1b中所表示的针织起始位置,为针13各配设一个控制片17,后者本身可从一个与配属于它的针13在图1a中所表示的循环位置相应的可以说是非活动的状态,移到一个在图1b中所表示的相对于循环位置所采取的选择位置,在这一位置下配属于该控制片17的针13从它的基本位置排出,使之在针筒11相对于三角筒12相对转动运动的过程中可为实施该选出的针13上下针织运动而偏移,这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径向的针杆与配设于它的三角筒12的可滑动的形状相配的啮合从控制片17的针织位置开始,然后它可以与被它选出的针13的针织偏移无关地被引回其循环位置,而在此期间针返回其循环位置是由三角筒12的图中没有表示的三角键形状决定的。
在图1a和1b中处于针织机10内部不同工作位置及现在在图2中同样可以看到其详情并表示为单独处于松驰状态的控制片17系由弹簧钢带冲压成形,它的典型厚度在0.4和0.6mm之间,针筒11上构成针槽16的凹槽的一个略大的净宽度与此厚度相适应。
其造型可由图2中按比例画出的非常详细的图中看出的控制片17,有一个其外形大体为梯形的基体18,从控制片17在针所在端出发有一个一侧伸出的飞翅状延伸段19,它的针侧横边21与基体18的端边22对齐,并通过一个与90°略有差别的钝角与控制片17的基体18上的一个在图中所表示的控制片工作位置下设置成沿径向在内部的倾斜边23连接。基体的背对飞翅状延伸段19针侧横边21的那个横边24大体成直角地与基体18沿径向在外部的倾斜边26连接,它与基体的沿径向延伸的端边22相交成一个约10°的夹角。这一角度略大于倾转角α(图1a),以便控制片17能在针槽16内从图1a中表示的基本运行位置倾转到图1b中所表示的排出位置,在这一位置下基体18沿径向在内部的倾斜边23贴靠在凹槽状针槽16的底部25上。控制片17的这一可能的倾转运动的旋转点27以钝角的角棱边为标志,在此角棱边处,基体18沿径向在内部的倾斜边23通过一个与180°仅略有不同的钝角与一个沿控制片17纵向只是较短的控制片支座段29沿径向在内部的直线状延伸的纵边28连接。支座段29在控制片沿径向的外侧上也有一直的边界边31,它以与180°只是略有不同的以一个与旋转点27相对的角棱边32作为标志的钝角与控制片的基体18沿径向在外面的倾斜边26连接,从此支座段29出发有一个总体上用34表示的细长扁平杆状的控制股,它的根部36在支座段29沿径向的外部与支座段相连并是比较抗弯刚性的,以及有一弹簧弹性的可弯曲的总体上用37表示的弹簧股,它的根部38连接在控制片17支座段29的支座区沿径向的内部。
作为控制股34的根部36是这样的区域,即一方面与控制股34的长度Ls相比表示为较短的控制片段,在它内部沿径向靠外的直线纵边39共线地与支座段29的外部直线纵边31连接,以及另一方面在根部36附近平行于控制股34外部纵边39延伸为它的沿径向内部的纵边41通过半圆形轮廓形状与弹簧股37的沿径向外部的纵边43连接,其中,沿控制股纵向测量的它的根部36的长度与弯曲的轮廓形状42的曲率半径R1一致。在控制片17的一种典型构型中,此曲率半径的值为1.5mm。
作为弹簧股37的根部38是这样的区域,即与在弹簧股37的底部44与弹簧股借助于它可支承在针槽16槽底25上的自由支承端46之间测量的长度LF相比表示为较短的控制片段,在它内部弹簧股37沿径向在内部的纵边47通过其沿径向内轮廓的光滑的曲线过程,光滑地连接在支座段29沿径向在内部的直线延伸纵边28上,其中,弹簧股37沿径向在内部的纵边47通过它光滑地与支座段29沿径向在内部的直线纵边28连接的弯曲轮廓区,有一具有凹的曲线的弹簧一侧的段49和有一具有凸的曲线的支座一侧的段51,它们的曲率半径R2和R3的值在一种控制片17典型结构中有相同的量为2mm,从各曲线中点52和53出发观察,这两个曲线段49和51延伸一个约45°的方位角范围,在此作为设计举例列举的尺寸导致其根部38沿弹簧股37纵向测量的长度约为控制股34的根部36沿同一方向测量的纵向长度的1.5倍。
作为在这里可与其“弹簧”长度LF比较的弹簧股37根部38的纵向长度,表示为从在弯曲延伸的轮廓区42处的平行于控制片17基体18的支座线33延伸的切线56起,到垂直于弹簧股37中性挠度曲线54延伸的底部44的距离a1,控制股34沿径向在内部的纵边41通过轮廓区42与控制片17的支座段29及其弹簧股37的根部38连接,其中,此根部38的凹/凸的弯曲轮廓区49、51,在切线56与控制片17沿径向在内部的轮廓47、48、28、23交点处,光滑地连接在控制片17支座段29沿径向在内部的直线延伸的纵边28上。
相应地,作为可与其有效长度LS比较的控制股34的根部36的纵向长度,表示为与曲率半径R1一致的从切线56起到控制股24底部线58的距离a2。
在图2中所表示的控制片17的“松驰”状态,其弹簧股37的中性挠度曲线54在弹簧股37底部44区域内平行或大体平行于控制股34的本身互相平行延伸的纵边39和41,控制股34通过它们连接在其根部36上。
在弹簧底部44与弹簧股37的在支承位置有一凸的拱起的自由支承端46之间测量的弹簧股37的有效长度LF,略大于在控制股底部线58与其自由边59之间测量的控制股34有效长度LS的二分之一。
在图2中表示的弹簧股37的松驰状态下,弹簧股有一个离控制股34方向向外的小量的弯曲,它的与中性挠度曲线54的变化过程一致的平均的曲率半径值,大约相当于弹簧长度LF的4.5倍。
在弹簧股37的底部44与自由支承端46之间,它的垂直于中性挠度曲线54测量的宽度h连续减小,其中,在弹簧股37底部44处的股宽hb大约相当于在弹簧股37自由支承端46处的弹簧股宽ha的1.8倍。当弹簧股37的长度约32mm和控制片材料厚度为0.5mm时,它的底部宽度hb的典型值为0.9mm,在弹簧股37的自由支承端处这相应于其具有正方形的横截面。
控制股34在其沿径向的外侧有一个朝三角筒12方向指的旗状突起61,控制股34的从控制股根部36出发的以直线为边界的起始段62通过此突起后缩小为一个从弹簧股37端部伸出的支承段63,它的沿径向在外部的亦即朝三角筒12方向指的纵向边64,从旗状突起61起直至控制股34自由端边59的方向成直线延伸,并与起始段62沿径向在外部的纵边39形成约2°的小锐角,在其连接在旗状突起61的区域内,相对于控制股34的起始段62的纵边39,沿径向向外错移大约起发台段62宽度b的量。旗状突起61自由纵边66直线延伸,并与控制股34支承段63沿径向靠外的纵边64相交成约1°的锐角。在支承段63跟随在旗状突起61上的起始区67与大体沿支承段63的1/3长度延伸的、基本形状为狭窄梯形并构成控制股34“径向”支承踵的端段之间,造成一个大体沿支承段63的2/5长度延伸的支承段的中区,它的宽度b′略小于支承股34起始段62的宽度,并约为其宽度的80%。
径向支承踵68沿径向在内部的纵边69直线延伸并与支承段63沿径向在外部的直的纵边64相交成一个约8°的锐角,在控制片17处于循环位置(图1a)时,支承踵68通过纵边69沿径向支靠在图中示意表示的控制磁铁装置70上,其中,支承踵68较大的宽度b″大约等于支承段63中区宽度b′的1.6倍。在支承段63沿径向外部的纵边64与控制股34旗状突起61沿径向在外部的纵边66之间延伸有一个直线的支承边71,它与控制股34支承段63沿径向在外部的纵边64成一锐角连接,在图中所表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此锐角的值约为68°。排出三角部分73的环形滑动导引面72在径向平面内测量的斜角γ与此“支承”角一致,控制片17可以其旗状突起61的倾斜延伸的支承边71支承在滑动导引面上,突起61构成控制片17的排出踵。
在图1a中表示的控制片17的循环位置中,控制片在针槽16中处于其最深的位置,在此位置排出踵61挤入针槽16中,并以其直线延伸的纵边66可滑动地沿径向支承在排出三角部分73的一个圆柱外套形的沿径向在内部的圆周区上,当随着针筒11旋转的控制片17经过此圆柱外套形的圆周区74时,排出三角部分将控制股34的端段68以其沿径向在内部的纵边69紧压成与圆型针织机有关针织系统的永久磁铁76相靠,控制片17的支承踵68可滑动地支承在永久磁铁上。
此永久磁铁76在控制股34的支承踵68上施加一个吸力,它足以使控制股克服在基本位置下为最大预紧的由弹簧股37构成的控制片17控制弹簧的力(排斥力),从而保持与此永久磁铁相靠。该针织系统的控制磁铁装置70还包括一个仅示意表示的可借助于控制电流励磁的电磁线圈77,通过它的励磁可以产生一个抵消永久磁铁76的吸力的反磁场,所以,当电磁线圈77励磁时,控制片17的控制股74在其控制弹簧37的作用下可到达在图16中所表示的选择位置,在这一位置下,从针槽16伸出的它的排出踵61借助其斜降的支承边71垂直地支承在排出部分73同样是斜降的滑动导引面72上,并与此同时控制股34支承段63沿径向在外部的直线纵边64沿径向可滑动地支承在排出三角部分73的一个与针织机10的中心纵轴线14同轴的外表面78上。
排出三角部分73沿方位角方向看有一个至少为控制片17可在针槽16内上下移动的行程的量的周期性改变的高度,其中排出三角部分73刀刃状导边79的上升和下降以及水平延伸的部分互相光滑地(“波纹形”)连接。
相应地按意义这也适用于三角筒12上复位导轨滑动面的变化,起复位踵作用的控制片17飞翅状延伸段19的上部端边21可滑动地支承在此复位导轨上。
当控制片在排出三角部分73较小的高度区旁经过时,便可以使控制片17从图1a所示的循环位置到提升为进行选择控制的位置,其中,如虚线所示排出三角部分73的导边79在控制片排出踵61的角边82下方延伸,控制片排出踵的倾斜支承边71在角边82处与其自由纵边66连接。若在控制片17的这样一个位置下永久磁铁76的吸引作用通过电磁线圈77的补偿控制抵消,则控制片17在弹簧股37预紧力作用下绕旋转点倾转,因此控制片的排出踵61向外进入一个跨入排出三角部分73的导边79和滑动导引面72的连接区的位置,现在控制片在此位置下借助其排出踵61可以说是骑在排出三角部分73的导边79上,通过它相对于排出三角部分73导边79上升段的相对运动,一直提升到图1b所示的选择位置。在控制片在其基体18与循环位置相比较倾转了角度α和以其倾斜的股边支承在针槽16的槽底25上的这一位置下,弹簧股37的中性挠度曲线54大体平行于控制片17控制股34的起始段62的纵边39和41延伸,相反,在循环位置下,控制股34的起始段62和控制片的弹簧股37互相成一锐角相交。
在图3中作为另一种实施例表示的控制片17′与按图2的控制片17功能相似,与之相比的区别仅仅在于过渡区的构型,控制股34′和弹簧股37′通过此过渡区与控制片17′的基体18′连接,控制片的构型除此之外与按图2对控制片17的说明是一样的。大体上在图3中使用了与图2中相同的符号,所以在说明时无需特别提及控制片17′中用这些相同符号表示的部分,对此可参见借助于图2所作说明中包含的内容。
对于控制片17′,为了便于说明,前提是它可替代按图2的控制片17具有同样功能地用于针织机10中,因此,它的梯形基体18′的倾斜边23和26的定向和长度、它的在倾转边27与在倾转边相对位置处的钝角的角棱边32之间测量的底部宽度a、它的复位踵19的构型、它的排出踵61、它的沿控制片17′移动方向测量的相互距离以及弹簧股37′的支承端46相对于控制片17′的排出踵61的配置等,都与在按图2的控制片17中的一致。在按图3的控制片17′中与按图2的控制片17的差别具体如下:
在弹簧股37′处于其图中所表示的松驰状态时来看,弹簧股沿径向在外部的纵边43和沿径向在内部的纵边47在自由支承端46与弹簧底部33之间具有恒定的曲率半径地一直延伸到弹簧股37′的底部33′,此弹簧股37′的底部33′与控制片17′的梯形基体18′端边22的距离,小于从该端边22起测量的控制片基体18′钝角的角27和32的距离。弹簧股37′的底部33′可以说被“置入”基体18′内,所以与按图2的实施例相比,弹簧股37′的长度LF′较长,它大约比按图2的控制片17的弹簧股37的长度LF长15%。与弹簧股37′的中性挠度曲线54′的走向相应的、在弹簧股37′沿径向在外部的纵边43和沿径向在内部的纵边47的曲率半径之间取平均值的曲率半径,约等于弹簧股长度LF′的6倍。
弹簧股37′的底部宽度hb′只大约比自由支承端46处的它的宽度ha大20%。
可支承在安装控制片17′的针槽16槽底25上的以控制片17′可绕其倾转的旋转点为标志的钝角棱边27,设在一个从弹簧底部33′起测量大体沿弹簧股长度LF′的1/10延伸的支承鼻83上,支承鼻面朝弹簧股37′的沿径向在外部的纵边84,在底部33′区域内平行于弹簧股37′中性挠度曲线54′延伸。
一方面在控制片17′控制股34′的起始段62沿径向在内部的纵边41与其弹簧股37′沿径向在外部的纵边43之间,以及另一方面在弹簧股37′沿径向在内部的纵边47与控制片17′支承鼻83沿径向在外部的纵边84之间,通过曲率半径相同的180°圆弧形弯曲的轮廓区86和87,分别形成光滑的连接,在此为了说明所选择的实施例中,该曲率半径为0.75mm。在所列举的它的其余尺寸均与按图2的控制片17中的一致的控制片17′的尺寸中,这一比较小的曲率半径足以可靠地避免在控制片17′底部区33′内的缺口应力集中效应。

Claims (5)

1.控制片(17;17′),它在一种包括许多(例如2000)针织工具(13)的针织机(10)中为每一个针织工具配设作为控制元件,它有细长扁平杆状的基本形状,设有一个可支承在配属的针织工具上的基体(18;18′),从基体背对端边(21)的那一侧出发有一规定用于操纵控制片的偏移和倾转运动的设有旗状排出踵(61)的细长控制杆(34;34′)以及有与此平行或大体平行延伸的基本形状为细长杆状的控制弹簧(37;37′),其中,控制片(17;17′)包括它的控制杆和它的控制弹簧在内设计为整体式的弹簧钢件,控制弹簧(37;37′)的与控制片基体(18;18′)连接的底部的宽度(hb),比在自由端(46)处的宽度大,以及,弹簧在其底端通过扩大此根部区的光滑曲线连接在控制片基体(18;18′)上,其特征为:控制弹簧(37;37′)的宽度在其自由端(46)为在控制片(37;37′)材料厚度的80%与120%之间,在底部为在此厚度的150%与250%之间,在自由端(46)与底部之间连续改变;以及,控制弹簧(37)与控制片(17)的基体(18)和控制杆(34)光滑连接曲线的曲率半径值在控制弹簧底部宽度的1.5倍与2倍之间。
2.控制片(17;17′),它在一种包括许多(例如2000)针织工具(13)的针织机(10)中为每一个针织工具配设作为控制元件,它有细长扁平杆状的基本形状,设有一个可支承在配属的针织工具上的基体(18;18′),从基体背对端边(21)的那一侧出发有一规定用于操纵控制片的偏移和倾转运动的设有旗状排出踵(61)的细长控制杆(34;34′)以及有与此平行或大体平行延伸的基本形状为细长杆状的控制弹簧(37;37′),其中,控制片(17;17′)包括它的控制杆和它的控制弹簧在内设计为整体式的弹簧钢件,控制弹簧(37;37′)的与控制片基体(18;18′)连接的底部的宽度(hb),比在自由端(46)处的宽度大,以及,弹簧在其底端通过扩大此根部区的光滑曲线连接在控制片基体(18;18′)上,其特征为:控制弹簧(37′)与控制片基体(18′)以及与沿纵向伸出弹簧(37′)支承端的控制片控制杆(34′)连接的光滑曲线(86)从那里开始的弹簧底部(33′),同样通过光滑曲线(87)与一个从控制片基体(18′)出发布置在控制弹簧(37′)与控制杆(34′)相对侧的朝弹簧自由端方向指的支承鼻(83)连接,后者在其背对控制弹簧的一侧设有一标志控制片倾转轴(27)的钝角支承棱边;以及,控制弹簧(37′)底部(33′)与相邻的控制片控制杆(34′)以及与控制片支承鼻光滑连接曲线的曲率半径值,在控制弹簧(37′)的底部宽度与其1.5倍之间,最好约为此底部宽度的1.1倍。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片,其特征为:控制弹簧(17′)在控制片(17′)的支承鼻与控制杆(34′)之间延伸的在底部附近部分的长度(1)、(b)在弹簧长度LF′的7%和15%之间,最好约为其10%。
4.按照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片,其特征为:控制弹簧(37′)的底部(33′)分别通过同一个曲率半径光滑地连接在控制杆(34′)和支承鼻(83′)上的与控制弹簧相邻的平行或几乎平行于控制弹簧的纵向边(43、47)延伸的轮廓边(41和48)上。
5.在针织机中采用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控制片作为用于选择和控制针织工具的针织运动的控制元件,为每一个针织工具配设一个这样的控制元件,控制元件可在控制片底座的导槽内沿其纵向方向交替地偏移,控制片底座包括许多(例如2000)互相平行延伸等间距并列的这种导槽,其中各装有一个控制片,控制片的驱动通过控制片底座与三角座相对运动进行,在三角座上制有带排出边的排出三角部分,通过排出边经过旗状排出踵横向于控制片移动方向延伸的轮廓边来操纵控制片的偏移,控制片可在一个从该控制片基体出发其自由端可滑动地支承在控制片导槽底部的它的控制弹簧的最小预紧力作用下,紧压在其排出踵与三角座排出三角部分的排出边相啮合,以便促成偏移传动的位置,其中,控制片可被三角座起力-形锁合连接作用的控制部分紧压在一个其排出踵与排出三角的排出边的传动啮合被取消的基本位置,可通过永久磁铁装置的吸力固定在此基本位置,并可通过一可以控制的电磁装置的补偿控制释放以便过渡到排出位置。
CNB961981245A 1995-11-07 1996-10-01 控制片 Expired - Lifetime CN11396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541407A DE19541407A1 (de) 1995-11-07 1995-11-07 Platine für die Auswahl und Steuerung maschenbildender Bewegungen von Strickwerkzeugen einer Strickmaschine
DE19541407.1 1995-1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1497A CN1201497A (zh) 1998-12-09
CN1139685C true CN1139685C (zh) 2004-02-25

Family

ID=7776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61981245A Expired - Lifetime CN1139685C (zh) 1995-11-07 1996-10-01 控制片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6082142A (zh)
EP (1) EP0859881B1 (zh)
JP (1) JPH11501998A (zh)
CN (1) CN1139685C (zh)
AT (1) ATE196327T1 (zh)
CA (1) CA2236966C (zh)
CZ (1) CZ287829B6 (zh)
DE (2) DE19541407A1 (zh)
ES (1) ES2151676T3 (zh)
PT (1) PT859881E (zh)
TW (1) TW470797B (zh)
WO (1) WO19970174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20169C2 (de) * 1997-05-14 1999-04-08 Groz Beckert Kg Auswahlplatine
DE10015730B4 (de) * 2000-03-29 2012-09-13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Platine für eine insbesondere nach der Relativtechnik arbeitende Strickmaschine und mit einer derartigen Platine ausgerüstete Strickmaschine
CZ298570B6 (cs) * 2001-03-20 2007-11-07 Uniplet Trebíc, A. S. Zarízení pro volbu jehel
DE10148196C1 (de) * 2001-09-28 2003-04-03 Groz Beckert Kg Systemteil
EP2374921A1 (en) * 2010-04-07 2011-10-12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Jacquard needle equipped with a return structure
DE102010017952B4 (de) * 2010-04-22 2012-04-19 H. Stoll Gmbh & Co. Kg Stricknadel für Strickmaschinen
DE102017106961B3 (de) * 2017-03-31 2018-05-30 Terrot Gmbh Strickmaschine, Strickverfahren und Gestri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40520A (en) * 1933-08-02 1933-12-19 Zimic Michael Knitting machine
DE1760405B2 (de) * 1968-05-14 1974-03-21 Erich 7832 Kenzingen Ribler Mustervorrichtung an Textilmaschinen
DE1785125B1 (de) * 1968-08-13 1971-10-14 Harry Apprich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Maschenware
IT1137166B (it) * 1981-05-28 1986-09-03 Mecmor Sp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a cilindro e piatto con dispositivo di selezione degli aghi del piatto
DE3712673C1 (de) * 1987-04-14 1988-08-25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Mehrsystemige Rundstrickmaschine mit elektromagnetischer Nadelauswahl
EP0311563B1 (de) * 1987-10-08 1993-02-24 Walter Neukomm Strickmaschine
DE3915684C1 (zh) * 1989-05-13 1990-05-23 Theodor Groz & Soehne & Ernst Beckert Nadelfabrik Kg, 7470 Albstadt, De
DE4225655A1 (de) * 1992-08-03 1994-02-10 Schieber Universal Maschf Textilmaschine
DE4241906A1 (de) * 1992-12-11 1994-06-16 Schieber Universal Maschf Flachstrick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59881A1 (de) 1998-08-26
ES2151676T3 (es) 2001-01-01
DE19541407A1 (de) 1997-05-15
CA2236966C (en) 2005-04-26
CN1201497A (zh) 1998-12-09
WO1997017486A1 (de) 1997-05-15
CZ287829B6 (en) 2001-02-14
CZ111798A3 (cs) 1998-07-15
PT859881E (pt) 2001-03-30
US6082142A (en) 2000-07-04
JPH11501998A (ja) 1999-02-16
DE59605892D1 (de) 2000-10-19
TW470797B (en) 2002-01-01
CA2236966A1 (en) 1997-05-15
ATE196327T1 (de) 2000-09-15
EP0859881B1 (de) 2000-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685C (zh) 控制片
CN1813392B (zh) 用于将波形绕组引入到电机的转子和定子叠片组中的方法和设备
US4584851A (en) Knitting machine for producing mesh products
EP0131246A2 (de) Fahrzeugluftreifen
CN1813391A (zh) 用于成形电机的转子和定子叠片组用波形绕组的方法和设备
CN110180935B (zh) 一种大型金属板材冲压的冲压方法
CN1946893A (zh) 压制簇绒针
US4295557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elongated ligno-cellulosic strands into parallelism
SE463043B (sv) Laenkkedja, saerskilt lyftkedja
CN1283532C (zh) 条形部件的传送带
CN106132730B (zh) 车辆充气轮胎
EP0983807A2 (en) A press brake
CN109674148A (zh) 凸轮驱动式脱楦入楦一体机
CN111887513A (zh) 钢圈穿套装置
CN1184028A (zh) 波纹成型机
CN212686824U (zh) 一种usb连接器接头轴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CN2521183Y (zh) 铁线下料装置
CN1024398C (zh) 改变罐身横截面形状的装置
CN2467218Y (zh) 多功能矫直及成型机构
CN87103574A (zh) 矿石破碎机
CN212787451U (zh) 回撞顶入机构及钢圈穿套装置
EP1259336B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tion of embedded or inherent torsional strain in reinforcing steel or the like
CN220515112U (zh) 一种折弯装置
CN218192313U (zh) 带自动定长的送筋切断设备
KR102674530B1 (ko) 지형생성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퍼팅 지형생성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IPRA PATENT DEVELOPMENT COOPERATIV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ANS-RUESTER GMBH

Effective date: 200207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20706

Address after: Albstadt

Applicant after: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Address befor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Hands - rossette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ROTZ - BECKETT COMBIN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PRA PATENT DEVELOPMENT COOPERATIV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704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427

Address after: Albstadt

Patentee after: Grosz & Beckett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Albstadt

Patentee before: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2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