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9265B - 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9265B
CN113939265B CN202080041420.8A CN202080041420A CN113939265B CN 113939265 B CN113939265 B CN 113939265B CN 202080041420 A CN202080041420 A CN 202080041420A CN 113939265 B CN113939265 B CN 1139392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less
adhesion
external preparation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14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39265A (zh
Inventor
侍佳
藤井智也
泷泽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39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9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39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9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1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inorganic ingredients
    • A61K8/27Zinc; Compound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1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inorganic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7/00Barrier preparations; Preparations brought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skin for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external influences, e.g. sunlight, X-rays or other harmful rays, corrosive materials, bacteria or insect st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1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inorganic ingredients
    • A61K8/29Titanium; Compound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8/0241Containing particulat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hape and/or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1Hydrocarb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7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8/84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therwise than those involving only carbon-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A61K8/89Polysiloxa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8/84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therwise than those involving only carbon-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A61K8/89Polysiloxanes
    • A61K8/891Polysiloxanes saturated, e.g. dimethicone, phenyl trimethicone, C24-C28 methicone or stearyl dimethico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5/00Nanobiotechnology or nanomedicine, e.g. protein engineering or drug deliv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41Particular ingredient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ize
    • A61K2800/412Microsized, i.e. having sizes between 0.1 and 100 micr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41Particular ingredient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ize
    • A61K2800/413Nanosized, i.e. having sizes below 100 n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60Particulate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sition
    • A61K2800/61Surface treated

Abstract

本发明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为将平均一次粒径dA为800nm以下的金属氧化物(A),以成为0.03mg/cm2以上的方式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以及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上,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该外用剂含有:成分(AI)与成分(BI)、成分(BII)、或成分(BI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成分(BII)、或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分别在特定范围内;成分(AI):平均一次粒径dAI为800nm以下、且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成分(BI):酯油;成分(BII):非挥发性烃油;成分(BIII):非挥发性硅油。

Description

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
现有技术
近年来,因为杉树、桧木等的花粉、煤烟、粉尘等大气污染物质、黄沙等大气中浮游的有害物质(以下也称“大气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带来各种健康伤害,因而构成问题。大气有害物质中,通称“PM2.5”的直径2.5μm以下的粒状物质,其成分为由碳成分、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构成,已知PM2.5或黄沙会通过吸入导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疾病。另外,已指出PM2.5或黄沙、花粉会因附着或渗透于皮肤而成为肌肤问题的原因。例如Shiraiwa等人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3,291-295(2011)(非专利文献1)中有关于PM2.5对肌肤造成损伤的学术报告(非专利文献1)。所以,强烈期望能保护肌肤免于大气有害物质伤害的化妆品。
例如国际公开2014/136993号(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护肤化妆品,为作为保护肌肤免受于大气污染物质等外在刺激伤害的护肤化妆品,含有:特定量的硅酸铝镁(magnisiumaluminometasilicate)、与特定量的抗紫外线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关于下述[1]~[4]。
[1]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平均一次粒径dA为800nm以下的金属氧化物(A)以成为0.03mg/cm2以上的方式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2]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该外用剂含有下述成分(AI)及成分(BI),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AI)]为9以下,
成分(AI):平均一次粒径dAI为800nm以下、且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BI):酯油。
[3]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该外用剂含有下述成分(AI)与成分(B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含量相对于成分(AI)含量的质量比[(BII)/(AI)]为3.5以下,
成分(AI):平均一次粒径dAI为800nm以下、且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BII):非挥发性烃油。
[4]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该外用剂含有下述成分(AI)与成分(BI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含量相对于成分(AI)含量的质量比[(BIII)/(AI)]为0.85以下,
成分(AI):平均一次粒径dAI为800nm以下、且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BIII):非挥发性硅油(silicone oil)。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实施例1-1~1-9及比较例1-1中的大气有害物质附着抑制率相对于金属氧化物(A)涂布量的结果的图。
符号说明
1:评价对象样品
2:支撑体
3:网筛
4:评价用大气有害物质
5: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记载有利用硅酸铝镁的吸附能力吸附大气污染物质,使其不致到达肌肤,即使酸性物质附着,仍可利用pH缓冲能力进行中和,而减轻这些因外在刺激造成的肌肤损伤。另外,记载有抗紫外线剂可有效防御皮肤受紫外线伤害。这样的技术虽可减轻大气污染物质对皮肤造成的影响,但并非防止大气污染物质附着于皮肤,尚有待改善的空间。另外,当将无机粉体配合于外用剂的情况,在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时有发生粗涩等触感恶化的情况。因此,也期待涂布时的良好使用感。
本发明涉及能有效抑制大气有害物质吸附于皮肤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
此外,本发明涉及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时具有良好使用感,且能有效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
本案发明人等并非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一样使大气污染物质吸附,而是着眼于通过将具有特定的平均一次粒径的金属氧化物以特定量涂布于皮肤,在皮肤表面形成纳米尺寸的凹凸,从而可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并发现可提供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
此外,本案发明人等并非如专利文献1所示一样使大气污染物质吸附,而是着眼于通过将分别以特定质量比含有:平均一次粒径为特定范围内且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酯油、以及非挥发性烃油或非挥发性硅油的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使涂布时的触感不致恶化,并在皮肤表面形成纳米尺寸的凹凸,从而可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并发现可提供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
即,本发明涉及下述[1]~[4]。
[1]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以下称“第1发明”),其中,将平均一次粒径dA为800nm以下的金属氧化物(A)以成为0.03mg/cm2以上的方式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2]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以下称“第2发明”),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为含有下述成分(AI)与成分(B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AI)]为9以下,
成分(AI):平均一次粒径dAI为800nm以下,且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BI):酯油。
[3]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以下称“第3发明”),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下述成分(AI)与成分(B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I)/(AI)]为3.5以下,
成分(AI):平均一次粒径dAI为800nm以下,且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BII):非挥发性烃油。
[4]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以下称“第4发明”),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下述成分(AI)与成分(BI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II)/(AI)]为0.85以下,
成分(AI):平均一次粒径dAI为800nm以下,且经疏水化处理过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BIII):非挥发性硅油。
根据第1发明的方法,可有效地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此外,根据第2~第4发明的方法,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上时具有良好使用感,且能有效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另外,本发明中所谓“大气有害物质”是指杉树、桧木等的花粉;硫氧化物、煤尘、氮氧化物等煤烟、粉尘、汽车排放废气、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有害大气污染物质、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等的颗粒等的大气污染物质;黄沙等大气中浮游的有害物质(包含PM2.5在内)。
此外,本发明中,“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是指其表面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另外,在以下记载中,将本发明中的相对于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简称为“附着抑制效果”。
第1发明的附着抑制方法对大气有害物质、尤其是微粒状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高。其理由虽尚未明确,但在第1发明中,通过将平均一次粒径在规定范围内的金属氧化物以特定量涂布于皮肤,从而在皮肤表面形成纳米尺寸的凹凸,因而可降低大气有害物质接触到金属氧化物时的接触面积,并可有效地抑制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
第2~第4发明的附着抑制方法,在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上时具有良好的使用感,且对大气有害物质、尤其是微粒状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高。其理由虽尚未明确,但可认为如下述。
在第2~第4发明中,通过将平均一次粒径在特定范围内、且其表面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涂布于皮肤,从而在皮肤表面形成纳米尺寸的凹凸,故可降低大气有害物质接触到金属氧化物时的接触面积,并可有效地抑制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
此外,第2~第4发明所使用的外用剂,因为分别以特定质量比含有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作为的油剂的酯油、非挥发性烃油或非挥发性硅油,因而可在不致阻碍上述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的效果的情况下,利用酯油、非挥发性烃油或非挥发性硅油的润滑效果而显现良好的使用感。另外,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与酯油、非挥发性烃油或非挥发性硅油一起在皮肤表面上滑顺地延展,因此认为也有助于良好的使用感。
[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第1发明]
第1发明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为将平均一次粒径dA为800nm以下的金属氧化物(A)以成为0.03mg/cm2以上的方式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的方法。
<金属氧化物(A)>
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金属氧化物(A)的平均一次粒径dA优选为800nm以下、更优选为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00nm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80nm以下、更加进一步优选为50nm以下,另外,从通用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5nm以上、更优选为10nm以上。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通用性的观点而言,平均一次粒径dA为优选为5~800nm、更优选为5~500nm、进一步优选为5~300nm、更进一步优选为5~200nm、再进一步优选为5~80nm、再更进一步优选为5~50nm、再更加进一步优选为10~50nm。
第1发明的平均一次粒径dA可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得到的观察图像求得。具体而言,利用TEM以观察倍率50,000倍的条件进行观察,并测定观察图像中的300个一次颗粒的最大短径,通过计算出其数量平均值可求得。在此,“最大短径”是指在金属氧化物(A)具有板状以外的形状的情况下,正交于长径的短径中具有最大长度的短径。另外,在金属氧化物(A)为板状形状的情况,可通过从以上述同样的条件所观察到的观察图像中,测定300个一次颗粒的厚度,并计算出其数量平均值求得。具体可利用实施例所记载方法进行测定。
金属氧化物(A)只要是在化妆品等外用剂通常所使用的金属氧化物即可,并无特别的限制。具体可举例如: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铈、氧化铝(alumina)、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锆、氧化铁、氧化铬等。这些之中,从可赋予抗紫外线能力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选自氧化钛、氧化锌及氧化铈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当金属氧化物(A)为氧化钛的情况,氧化钛的结晶结构可为锐钛矿型、金红石型、板钛矿型中的任一者,从通用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金红石型或锐钛矿型。
金属氧化物(A)的形状为可举例如:球状、纺缍状、板状、针状等。这些之中,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球状、纺缍状、板状。
当金属氧化物(A)为氧化钛的情况,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纺缍状。
当金属氧化物(A)为氧化锌的情况,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球状或板状。
只要上述平均一次粒径dA满足前述范围,金属氧化物(A)的存在形态可为一次颗粒形态、也可为含有由一次颗粒所凝聚的凝聚体(二次颗粒)的形态。
金属氧化物(A)可为表面未经处理的,也可为表面经过处理的,从提高将金属氧化物(A)使用于化妆品等外用剂时的分散性、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对其表面施行了处理的。表面处理可举例如:疏水化处理与亲水化处理。
作为疏水化处理,可举例如:硅酮处理;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脂肪酸处理;全氟烷基磷酸酯、全氟醇、全氟烷基烷氧基硅烷等含氟化合物处理;N-酰基谷氨酸等氨基酸处理;烷基磷酸酯处理等。
这些之中,从提高金属氧化物(A)在化妆品中的分散性、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硅酮处理、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脂肪酸处理。
作为硅酮处理所使用的表面处理剂,可举例如:甲基聚硅氧烷、二甲基聚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甲基氢聚硅氧烷、甲基环聚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十四甲基六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甲基(聚氧乙烯)硅氧烷/甲基(聚氧丙烯)硅氧烷共聚物、二甲基硅氧烷/甲基(聚氧乙烯)硅氧烷共聚物、二甲基硅氧烷/甲基(聚氧丙烯)硅氧烷共聚物、二甲基硅氧烷/甲基鲸蜡氧基硅氧烷共聚物、二甲基硅氧烷/甲基硬脂酰氧基硅氧烷共聚物、丙烯酸烷基酯/二甲基硅油共聚物等各种硅油。这些之中,从提高金属氧化物(A)在化妆品中的分散性、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甲基氢聚硅氧烷、二甲基聚硅氧烷。
作为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中所使用的表面处理剂,从提高金属氧化物(A)在化妆品中的分散性、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具有碳原子数为6以上且20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表面处理剂,更优选为辛基三乙氧基硅烷、辛基三甲氧基硅烷。
作为脂肪酸处理所使用的表面处理剂,可举例如:碳原子数为12以上且22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脂肪酸。其中,从提高金属氧化物(A)在化妆品中的分散性、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4以上且22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高级脂肪酸,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6以上且20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高级脂肪酸,特别优选为硬脂酸、异硬脂酸。
作为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A)的市售物,可举例如:TAYCA CO.,LTD.制的“JR-800S”(硅酮处理氧化钛)、“MPY-70M”(硅酮处理氧化钛)、“MZ-504R3M”(硅酮处理氧化锌)、“MT-600KS”(硅酮处理氧化锌)、“MT-100TV”(硬脂酸处理氧化钛)、“MT-100Z”(硬脂酸处理氧化钛);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的“MPT-171”(硬脂酸处理氧化钛);大东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的“D-FZN”(硅酮处理氧化锌);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STR-100A-LP”(硅酮处理氧化钛)、“FINEX-50-LPTM”(硅酮处理氧化锌)、“FINEX-30-OTS”(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锌)、“STR-100C-LF”(硬脂酸处理氧化钛)、“STR-100W-OTS”(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钛)、“FINEX-50-OTS”(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锌)等。
作为亲水化处理,可举例如:利用含水二氧化硅;铝、二氧化锆等金属的含水氧化物、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聚丙烯酸、褐藻酸或这些的盐等水溶性聚合物等施行的处理。这些之中,优选为选自含水二氧化硅处理及氢氧化铝处理中的1种以上。
作为经亲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A)的市售物,可举例如:TAYCA CO.,LTD.制的“MT-100WP”(含水二氧化硅处理氧化钛)、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STR-100W”(含水二氧化硅处理氧化钛)、“STR-100C”(氢氧化铝处理氧化钛)、“FINEX-33W”(含水二氧化硅处理氧化锌)等。
前述表面处理剂为可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从提高金属氧化物(A)在化妆品中的分散性、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疏水化处理或亲水化处理的处理量相对于金属氧化物(A)优选为0.1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
另外,当金属氧化物(A)的表面经疏水化处理或亲水化处理的情况下,金属氧化物(A)的质量、涂布量及平均一次粒径dA,是指包含表面处理剂在内的质量、涂布量及平均一次粒径dA
当金属氧化物(A)为氧化钛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氧化钛中的TiO2含量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当金属氧化物(A)为氧化锌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氧化锌中的ZnO的含量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从提高金属氧化物(A)在化妆品中的分散性、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金属氧化物(A)优选其表面经疏水化处理或亲水化处理,更优选其表面经疏水化处理,特别优选为选自经疏水化处理的氧化钛(以下也称“疏水化处理氧化钛”)、及经疏水化处理的氧化锌(以下也称“疏水化处理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硅酮处理氧化钛、硅酮处理氧化锌、脂肪酸处理氧化钛、脂肪酸处理氧化锌、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钛、及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硅酮处理氧化钛、硅酮处理氧化锌、脂肪酸处理氧化钛、及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第1发明中,作为金属氧化物(A)涂布于皮肤的方法,可在不使用溶剂等情况下直接施行涂布,也可配合使用形态或目的,适当配合化妆品等外用剂中通常所使用的溶剂、油剂、添加剂之后进行涂布。此处所谓“涂布于皮肤”不仅指利用手等直接将金属氧化物(A)涂布于皮肤表面,也包括利用喷雾等使金属氧化物(A)附着于皮肤表面。
第1发明中,从提升涂布于皮肤时的涂膜的均匀性、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预先将金属氧化物(A)与溶剂或油剂施行搅拌、混合,并使金属氧化物(A)分散于溶剂或油剂中,从而涂布于皮肤。
作为金属氧化物(A)涂布于皮肤时所使用的溶剂,可举例如:乙醇、甘油、1,3-丁二醇、丙二醇、山梨糖醇等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6以下的一元或多元醇等。其中,从通用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含有乙醇。
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溶剂的配合量为,作为金属氧化物(A)与溶剂的质量比[金属氧化物(A)/溶剂]优选为0.02以上、更优选为0.03以上、更加优选为0.04以上,另外,优选为1以下、更优选为0.7以下、更加优选为0.5以下。
金属氧化物(A)涂布于皮肤时所使用的油剂,优选为挥发性油。
本说明书中所谓“挥发性”是指利用以下方法所测定的25℃下、6小时的蒸发量超过20%。
测定方法:在直径120mm玻璃制培养皿中放置直径90mm的滤纸,并在滤纸上放置样品1g,在65%RH室内(25℃)保存6小时。测定保存前后的样品质量,由下式计算出蒸发量。
蒸发量(%)=(保存前样品质量-保存后样品质量)/保存前样品质量×100
作为挥发性油,可举例如:挥发性硅油、挥发性烃油等。
第1发明中的挥发性硅油优选为25℃下的运动黏度(kinematic viscosity)小于5mm2/s的硅油。25℃下的运动黏度可以根据ASTM D 445-46T或JIS Z 8803,利用乌氏黏度计可测定。
作为挥发性硅油,可举例如:直链状有机聚硅氧烷、环状有机聚硅氧烷。
作为直链状有机聚硅氧烷的具体例,可举例如:八甲基三硅氧烷、十甲基四硅氧烷、十二甲基五硅氧烷、1,1,1,3,5,5,5-七甲基-3-[(三甲基硅烷基)氧基]-三硅氧烷。
作为环状有机聚硅氧烷,可举例如:具有以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5以下的烷基作为取代基的四~六元环的环状硅氧烷,作为具体例,可举例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等。
作为挥发性的硅油的市售品,可举例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KF-96A-1cs”(八甲基三硅氧烷)、“KF-96L-1.5cs”(十甲基四硅氧烷)、“KF-96L-2cs”(十二甲基五硅氧烷)、“KF-995”(十甲基环五硅氧烷)、“TMF-1.5”(1,1,1,3,5,5,5-七甲基-3-[(三甲基硅烷基)氧基]-三硅氧烷);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的“SH200C Fluid 1cs”(八甲基三硅氧烷)、“SH200C Fluid 1.5cs”(十甲基四硅氧烷)、“SH200C Fluid 2cs”(十二甲基五硅氧烷)、“SH245 Fluid”(十甲基环五硅氧烷);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的“TSF405”(十甲基环五硅氧烷)等。
作为第1发明中的挥发性烃油,优选为碳原子数为8以上且16以下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油,例如:正癸烷、正十一烷、正十二烷等石蜡系烃油;异癸烷、异十二烷、氢化聚异丁烯(轻质液态异链烷烃)等异烷烃系烃油;环癸烷、环十二烷等环烷烃油等。
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油剂的配合量为作为金属氧化物(A)与油剂的质量比[金属氧化物(A)/油剂]优选为0.02以上、更优选为0.0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4以上,另外,优选为1以下、更优选为0.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
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金属氧化物(A)对皮肤表面的涂布量为0.03mg/cm2以上、优选为0.04mg/cm2以上、更优选为0.05m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7mg/cm2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0.10mg/cm2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0.15mg/cm2以上,另外,从经济性与作为外用剂使用时的使用感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8mg/cm2以下、更优选为0.7mg/cm2以下。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经济性及作为外用剂使用时的使用感的观点而言,金属氧化物(A)在皮肤表面的涂布量优选为0.03~0.8mg/cm2、更优选为0.04~0.8mg/cm2、更加优选为0.05~0.8mg/cm2、进一步优选为0.07~0.8mg/cm2、再进一步优选为0.10~0.8mg/cm2、更进一步优选为0.15~0.8mg/cm2、更加进一步优选为0.15~0.7mg/cm2
第1发明中,金属氧化物(A)例如可配合于应用于皮肤、毛发的外用剂中施行涂布。从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优选为化妆品、更优选为皮肤化妆品。
作为第1发明的外用剂形态,可举例如:以水相单相为分散介质的水性型、以油相单相为分散介质的油性型、水包油型(O/W型)、油包水型(W/O型)等,可适当选择。
上述外用剂的剂型并无特别的限制,可做成例如:液体状、泡沫状、糊膏状、乳霜状、固形状等任意剂型。若上述外用剂为液体状、泡沫状、糊膏状、乳霜状、固态状,通常可直接涂布、或利用喷雾等方式使用。
上述外用剂为除金属氧化物(A)之外,也可在不致损及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适当含有根据外用剂的用途所使用的美容成分、药效成分、或皮肤化妆品等外用剂通常使用的成分。作为该成分,可举例如:除金属氧化物(A)之外的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表面活性剂、增黏剂、油剂、pH调节剂、杀菌剂、消炎剂、防腐剂、着色剂、螯合剂、保湿剂、珠光剂、神经酰胺类、止汗剂、香料等。
第1发明中,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外用剂中的金属氧化物(A)含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7质量%以上,另外,从经济性与作为外用剂使用时的使用感观点而言,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35质量%以下。
当第1发明的外用剂为水包油(O/W)型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金属氧化物(A)对皮肤表面的涂布量为0.03mg/cm2以上、优选为0.04mg/cm2以上、更优选为0.05mg/cm2以上、更加优选为0.07m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0mg/cm2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0.15mg/cm2以上,另外,从经济性与作为外用剂使用时的使用感观点而言,优选为0.8mg/cm2以下、更优选为0.7mg/cm2以下、更加优选为0.5mg/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mg/cm2以下。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经济性与作为外用剂使用时的使用感的观点而言,金属氧化物(A)对皮肤表面的涂布量优选为0.03~0.8mg/cm2、更优选为0.04~0.8mg/cm2、更加优选为0.05~0.8mg/cm2、进一步优选为0.07~0.7mg/cm2、再进一步优选为0.10~0.5mg/cm2、更进一步优选为0.10~0.3mg/cm2、更加进一步优选为0.15~0.3mg/cm2
在第1发明的外用剂为油包水(W/O)型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金属氧化物(A)对皮肤表面的涂布量为0.03mg/cm2以上、优选为0.04mg/cm2以上、更优选为0.05mg/cm2以上、更加优选为0.07m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0mg/cm2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0.15mg/cm2以上,另外,从经济性与作为外用剂使用时的使用感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8mg/cm2以下、更优选为0.7mg/cm2以下。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经济性与作为外用剂使用时的使用感观点而言,金属氧化物(A)对皮肤表面的涂布量,优选为0.03~0.8mg/cm2、更优选为0.04~0.8mg/cm2、更加优选为0.05~0.8mg/cm2、进一步优选为0.07~0.8mg/cm2、再进一步优选为0.10~0.8mg/cm2、更进一步优选为0.15~0.8mg/cm2、更加进一步优选为0.15~0.7mg/cm2
[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第2~第4发明]
第2发明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为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该外用剂含有下述成分(AI)及成分(B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AI)]为9以下,
成分(AI):平均一次粒径dAI为800nm以下、且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BI):酯油。
第3发明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为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该外用剂含有下述成分(AI)与成分(B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I)/(AI)]为3.5以下,
成分(AI):平均一次粒径dAI为800nm以下,且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BII):非挥发性烃油。
第4发明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为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该外用剂含有下述成分(AI)与成分(BI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II)/(AI)]为0.85以下,
成分(AI):平均一次粒径dAI为800nm以下,且经疏水化处理过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BIII):非挥发性硅油。
<外用剂>
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第2~第4发明所使用的外用剂含有:上述成分(AI)、及成分(BI)、成分(BII)或成分(BIII)。
[成分(AI):经疏水化处理过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AI)为平均一次粒径dAI为800nm以下、且经疏水化处理过的金属氧化物(以下也称“疏水化处理金属氧化物”)。
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成分(AI)的平均一次粒径dAI优选为800nm以下、更优选为500nm以下、更加优选为3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nm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80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50nm以下,另外,从通用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5nm以上、更优选为10nm以上。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通用性的观点而言,该平均一次粒径dAI优选为5~800nm、更优选为5~500nm、更加优选为5~300nm、进一步优选为5~200nm、再进一步优选为5~80nm、更进一步优选为5~50nm、更加进一步优选为10~50nm。
第2~第4发明的平均一次粒径dAI可以与前述平均一次粒径dA同样地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图像观察求得。此处,所谓“最大短径”是指当成分(AI)具有板状以外的形状时,正交于长径的短径中,具有最大长度的短径。另外,当成分(AI)为板状的情况,从依照上述同样条件所观察到的观察图像中,测定300个一次颗粒的厚度,并通过计算可求出其数量平均值。具体可利用实施例所记载方法进行测定。
成分(AI)的金属氧化物只要是在化妆品等外用剂通常使用的金属氧化物则并无特别的限制。具体可举例如: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铈、氧化铝(alumina)、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锆、氧化铁、氧化铬等。这些之中,从可赋予抗紫外线能力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选自氧化钛、氧化锌及氧化铈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在成分(AI)的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钛的情况下,氧化钛的结晶结构可为锐钛矿型、金红石型、板钛矿型中的任一种,从通用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金红石型或锐钛矿型。
成分(AI)的形状可举例如:球状、纺缍状、板状、针状等。这些之中,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球状、纺缍状、板状。
在成分(AI)的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钛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纺缍状。
在成分(AI)的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锌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球状或板状。
只要上述平均一次粒径dAI满足前述范围,成分(AI)的存在形态可为一次颗粒形态、也可包含由一次颗粒凝聚的凝聚体(二次颗粒)的形态。
本发明所使用的外用剂通过含有经疏水化处理过的成分(AI),可提升成分(AI)在含有成分(BI)、成分(BII)或成分(BIII)的外用剂中的分散性,并能提升附着抑制效果。
作为疏水化处理可举例如:脂肪酸处理;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硅酮处理;全氟烷基磷酸酯、全氟醇、全氟烷基烷氧基硅烷等含氟化合物处理;N-酰基谷氨酸等氨基酸处理;烷基磷酸酯处理等。
这些之中,从提高成分(AI)在含有成分(BI)、成分(BII)或成分(BIII)的外用剂中的分散性、并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脂肪酸处理、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硅酮处理。
即,从提高成分(AI)在含有成分(BI)、成分(BII)或成分(BIII)的外用剂中的分散性、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成分(AI)优选为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1):平均一次粒径dAI为80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AI-2):平均一次粒径dAI为80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过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AI-3):平均一次粒径dAI为80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过的金属氧化物。
作为成分(AI-1)的脂肪酸处理时所使用的表面处理剂,可举例如碳原子数为12以上且22以下的直链或支链脂肪酸。其中,从提高成分(AI)在含有成分(BI)、成分(BII)或成分(BIII)的外用剂中的分散性、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特别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4以上且22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高级脂肪酸,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6以上且20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高级脂肪酸,特别优选为硬脂酸、异硬脂酸。
从提高成分(AI)在含有成分(BI)、成分(BII)或成分(BIII)的外用剂中的分散性、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作为成分(AI-2)的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时所使用的表面处理剂,优选为具有碳原子数为6以上且20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表面处理剂,更优选为辛基三乙氧基硅烷、辛基三甲氧基硅烷。
作为成分(AI-3)的硅酮处理时所使用的表面处理剂,可举例如:甲基聚硅氧烷、二甲基聚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甲基氢聚硅氧烷、甲基环聚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十四甲基六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甲基(聚氧乙烯)硅氧烷/甲基(聚氧丙烯)硅氧烷共聚物、二甲基硅氧烷/甲基(聚氧乙烯)硅氧烷共聚物、二甲基硅氧烷/甲基(聚氧丙烯)硅氧烷共聚物、二甲基硅氧烷/甲基鲸蜡氧基硅氧烷共聚物、二甲基硅氧烷/甲基硬脂酰氧基硅氧烷共聚物、丙烯酸烷基酯/二甲基硅油共聚物等各种硅油。这些之中,从提高成分(AI)在含有成分(BI)、成分(BII)或成分(BIII)的外用剂中的分散性、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甲基氢聚硅氧烷、二甲基聚硅氧烷。
前述表面处理剂为可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从提高成分(AI)在含有成分(BI)、成分(BII)或成分(BIII)的外用剂中的分散性、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疏水化处理的处理量相对于成分(AI)优选为0.1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
另外,第2~第4发明中,成分(AI)的质量、涂布量及平均一次粒径dAI是指包含表面处理剂在内的质量、涂布量及平均一次粒径dAI
在成分(AI)为经疏水化处理的氧化钛时,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经疏水化处理的氧化钛中的TiO2的含量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小于100质量%。
在成分(AI)为经疏水化处理的氧化锌时,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经疏水化处理的氧化锌中的ZnO的含量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小于100质量%。
第2发明中,从提高成分(AI)在含有成分(BI)的外用剂中的分散性、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成分(AI)优选为选自成分(AI-1)的脂肪酸处理氧化钛及脂肪酸处理氧化锌、成分(AI-2)的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钛及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锌、以及成分(AI-3)的硅酮处理氧化钛及硅酮处理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成分(AI-2)的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钛及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锌、以及成分(AI-3)的硅酮处理氧化钛及硅酮处理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更加优选为选自成分(AI-2)的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钛及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第3发明中,从提高成分(AI)在含有成分(BII)的外用剂中的分散性、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成分(AI)优选为选自成分(AI-1)的脂肪酸处理氧化钛及脂肪酸处理氧化锌、成分(AI-2)的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钛及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锌、以及成分(AI-3)的硅酮处理氧化钛及硅酮处理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成分(AI-1)的脂肪酸处理氧化钛及脂肪酸处理氧化锌、以及成分(AI-2)的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钛及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更加优选为选自成分(AI-2)的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钛及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第4发明中,从提高成分(AI)在含有成分(BIII)的外用剂中的分散性、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成分(AI)优选为选自成分(AI-1)的脂肪酸处理氧化钛及脂肪酸处理氧化锌、成分(AI-2)的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钛及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锌、以及成分(AI-3)的硅酮处理氧化钛及硅酮处理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成分(AI-1)的脂肪酸处理氧化钛及脂肪酸处理氧化锌、以及成分(AI-2)的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钛及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特别优选为选自成分(AI-2)的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钛及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作为成分(AI-1)的市售物可举例如: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STR-100C-LF”(硬脂酸处理氧化钛);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的“MPT-171”(硬脂酸处理氧化钛);TAYCA CO.,LTD.的“MT-100TV”(硬脂酸处理氧化钛)、“MT-100Z”(硬脂酸处理氧化钛)等。
作为成分(AI-2)的市售物,可举例如: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STR-100C-OTS”(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钛)、“STR-100W-OTS”(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钛)、“FINEX-50-OTS”(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锌)“FINEX-30-OTS”(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氧化锌)等。
作为成分(AI-3)的市售物,可举例如: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STR-100A-LP”(硅酮处理氧化钛)、“FINEX-50-LPTM”(硅酮处理氧化锌);TAYCA CO.,LTD.制的“JR-800S”(硅酮处理氧化钛)、“MPY-70M”(硅酮处理氧化钛)、“MICRO ZINC OXIDE MZ-504R3M”(硅酮处理氧化锌)、“MT-600KS”(硅酮处理氧化锌);大东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的“D-FZN”(硅酮处理氧化锌)等。
[成分(BI):酯油]
第2发明的外用剂含有:成分(AI)与成分(BI)。
成分(BI)为油剂,属于酯油。作为酯油为可举例如:合成酯油、天然油脂等。
作为成分(BI),可举例如:一元羧酸与一元醇的酯、一元羧酸与多元醇的酯、多元羧酸与一元醇的酯等。
一元羧酸与一元醇的酯为可例如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酯。
R1-COO-R2 (1)
上述通式(1)中,R1表示羟基取代或不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25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烯基、或含碳原子数为6以上且24以下的芳香族的烃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30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烯基。
在R1为烷基或烯基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碳原子数优选为7以上、更优选为9以上、特别优选为11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3以下、更优选为21以下、特别优选为19以下。
在R1为含芳香族的烃基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碳原子数为优选为8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2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R2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8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更加优选为18以下。
此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R1及R2中至少其中一者为支链烷基。
作为上述通式(1)所表示酯的具体例,可举例如选自2-乙基己酸肉豆蔻酯、2-乙基己酸鲸蜡酯、2-乙基己酸硬脂酯、辛酸异癸酯、辛酸鲸蜡酯、辛酸异鲸蜡酯、异壬酸异壬酯、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二甲基辛酸己基癸酯、月桂酸己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肉豆蔻酸异十三烷基酯、肉豆蔻酸-2-己基癸酯、肉豆蔻酸肉豆蔻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基酯、棕榈酸异丙酯、棕榈酸2-乙基己酯、棕榈酸2-己基癸酯、棕榈酸2-庚基十一烷基酯、硬脂酸丁基、硬脂酸2-乙基己酯、硬脂酸硬脂酯、硬脂酸异鲸蜡酯、硬脂酸鲸蜡酯、异硬脂酸异鲸蜡酯、异硬脂酸胆固醇酯、油酸癸酯、油酸油醇酯、油酸辛基十二烷基酯、乙酰化羊毛脂、羟基硬脂酸胆固醇酯、羊毛脂酸异丙酯、羊毛脂酸胆固醇酯、蓖麻油脂肪酸甲酯(蓖麻醇酸甲酯)、乳酸鲸蜡酯、乳酸肉豆蔻酯、及苯甲酸烷基酯(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15)中的1种以上。
作为一元羧酸与一元醇的酯,也可例如下述通式(2)所示的酯:
R3-COO-(AO)n-R4 (2)
上述通式(2)中,R3为表示也羟基取代或不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25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烯基;R4为表示含有碳原子数为6以上且24以下的芳香族的烃基。AO为表示碳原子数为2以上且4以下的亚烷基氧基(alkyleneoxy group);n为表示1以上且50以下的平均加成摩尔数。
关于R3,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碳原子数为7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3以下、更优选为21以下、特别优选为19以下的烷基。
关于R4,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碳原子数为达6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2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特别优选为18以下的含有芳香族的烃基,特别优选为苄基。
AO基为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丙烯氧基(propyleneoxy group),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n优选为1以上且10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且5以下。
作为上述通式(2)所表示的酯的具体例,可举例如:肉豆蔻酸与苄醇的3摩尔环氧丙烷加成体的酯(CRODA CHEMICAL(SHANGHAI)CO.,LTD.制的“Crodamol STS”)、2-乙基己酸与苄醇的3摩尔环氧丙烷加成体的酯(CRODA CHEMICAL(SHANGHAI)CO.,LTD.制的“CrodamolSFX”)等。
一元羧酸与多元醇的酯可举例如下述通式(3)所示的酯:
R5-(OCOR6)p (3)
上述通式(3)中,R5表示多元醇残基,优选为碳原子数为2以上且10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烃基;R6表示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25以下的一元羧酸残基;p为表示2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
另外,R5可以具有醚键。另外,p优选为与上述多元醇所具有的羟基相同的数值。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R6优选碳原子数为7以上、更优选为9以上、更加优选为11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3以下、更优选为21以下、更加优选为19以下的烷基。
作为上述通式(3)所表示的酯,可举例如:二癸酸新戊二醇酯、二(2-乙基己酸)新戊二醇酯、二(辛酸/癸酸)丙二醇酯、二异硬脂酸丙二醇酯、二(2-乙基己酸)乙二醇酯、三(辛酸/癸酸)甘油酯、三(2-乙基己基酸)甘油酯、三(2-庚基十一烷酸)甘油酯、三肉豆蔻酸甘油酯、三(2-乙基己基酸)三羟甲基丙烷、三异硬脂酸三羟甲基丙烷、四(2-乙基己酸)季戊四醇酯、脂肪酸二季戊四醇酯、天然油脂。
作为天然油脂,可举例如:蓖麻油、可可油、貂油、鳄梨油、橄榄油、葵花油、茶花籽油(日本椿油)、苦杏仁油、杏仁油、小麦胚芽油、大花可可树籽脂(Theobroma GrandiflorumSeed Butter)、葡萄籽油、巴巴苏籽油(Orbignya Oleifera Seed Oil)、荷荷芭油、澳洲坚果籽油、油茶油、牛油树油脂、滇山茶籽油(Camellia Reticulata Seed Oil)、白芒花籽油(Meadowfoam Oil)。
多元羧酸与一元醇的酯也可举例如下述通式(4)所表示的酯:
R7-(COOR8)q(4)
上述通式(4)中,R7表示碳原子数为2以上且10以下的多元羧酸残基;R8表示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25以下的一元醇残基;q表示2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另外,q优选为与上述多元羧酸所具有的羧基相同的数值。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R8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7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3以下、更优选为21以下、更加优选为19以下。
具体而言,可举例如:苹果酸二异硬脂酯、琥珀酸二(2-乙基己酯)、己二酸二异丁酯、己二酸二(2-庚基十一烷基酯)、己二酸二(2-己基癸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癸二酸二异丙酯等。
从防御因紫外线造成皮肤的损伤的观点而言,成分(BI)可以为因其结构而具有紫外线吸收能力的酯系紫外线吸收剂。
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为可举例如:水杨酸三甲环己酯、水杨酸辛酯、水杨酸三乙醇胺等水杨酸系紫外线吸收剂;对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乙基二羟丙酯、对氨基苯甲酸甘油酯、二甲基对氨基苯甲酸辛酯、二甲基对氨基苯甲酸戊酯、二甲基对氨基苯甲酸2-乙基己酯等对氨基苯甲酸系紫外线吸收剂;对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例如:BASF Japan Ltd.制的“Uvinul MC80”)、二对甲氧基肉桂酸单-2-乙基己酸甘油酯、2,5-二异丙基肉桂酸甲酯、2,4,6-三[4-(2-乙基己氧羰基)苯胺基]-1,3,5-三嗪(乙基己基三嗪酮)(例如:BASF JAPANLTD.制的“Uvinul T150”)、三甲氧基肉桂酸甲基双(三甲基硅烷氧基)硅烷基异戊酯、对甲氧基肉桂酸异丙酯/肉桂酸二异丙酯混合物、p-甲氧基氢化肉桂酸二乙醇胺盐等肉桂酸系紫外线吸收剂;奥克立林(octocrylene,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异辛酯)(例如:DSMNutrition Japan(株式会社)制的“PARSOL 340”);二甲氧亚苄基二氧代咪唑烷基丙酸2-乙基己酯(例如:Ajinomoto Co.,Inc.制的“SOFTSHADE DH”);西诺沙酯(cinoxate,对甲氧肉桂乙氧乙酯);甲基邻氨基苯甲酸酯;二乙基氨基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例如:BASFJAPAN LTD.制的“Uvinul Aplus”、“Uvinul APlus GRANULAR”)等。
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BI)优选为25℃呈液体状的酯油。所谓“25℃呈液体状的酯油”是指熔点25℃以下的酯油。即,成分(BI)优选为在1个大气压下、且25℃下具有流动性的酯油。具体而言,优选为上述通式(1)或上述通式(3)所表示的酯,更优选为选自棕榈酸异丙酯、异壬酸异壬酯、二癸酸新戊二醇酯、二(2-乙基己酸)新戊二醇酯、及三(2-乙基己基酸)甘油酯中的1种以上。
当使用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作为成分(BI)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BI)优选为选自对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2,4,6-三[4-(2-乙基己氧羰基)苯胺基]-1,3,5-三嗪、及二乙氨基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非挥发性烃油]
第3发明的外用剂含有成分(AI)与成分(BII)。
成分(BII)为油剂,属于非挥发性烃油脂。
第3发明中,所谓“非挥发性”是指依前述方法所测定,在25℃、6小时的蒸发量小于20%。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BII)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8以上的饱和或不饱和烃。
成分(BII)具体为可举例如:角鲨烯、角鲨烷、液体石蜡、氢化聚异丁烯(液态异链烷烃、重质液态异链烷烃)、液体地蜡、α-烯烃寡聚物、环烷烃(cycloparaffin)、聚丁烯、降植烷(pristane)等25℃呈液体状的烃油;凡士林、纯地蜡(ceresin)、地石蜡(ozokerite)、石蜡油(paraffin wax)、微晶蜡、聚乙烯蜡等25℃呈固体状的烃油等。成分(BII)为可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这些之中,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不具有熔点、且25℃下呈液体状的烃油、更优选为25℃下的运动黏度为5mm2/s以上且10万mm2/s以下的烃油、更加优选为氢化聚异丁烯、进一步优选为液态异链烷烃。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BII)的25℃下的运动黏度更优选为6mm2/s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更优选为1万mm2/s以下、更加优选为5,000mm2/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mm2/s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500mm2/s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0mm2/s以下、更加进一步优选为100mm2/s以下、再更进一步优选为50mm2/s以下、再更加进一步优选为30mm2/s以下。
成分(BII)的25℃下的运动黏度,可通过与第1发明情况的同样的方法测定。
作为成分(BII)的市售物,可举例如:日油株式会社制的“PARLEAM EX”(液态异链烷烃)等。
[成分(BIII):非挥发性硅油]
第4发明的外用剂含有成分(AI)与成分(BIII)。
成分(BIII)为油剂,属于非挥发性硅油。
第4发明中,“非挥发性”与第3发明中的含义相同。
作为成分(BIII),具体可举例如:二甲基聚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甲基氢聚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醇(双末端被羟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等直链状有机聚硅氧烷;氨基改性硅酮(分子内具有胺基的二甲基聚硅氧烷)、双末端具有支链型聚丙三醇链的聚甘油改性硅酮等改性硅酮;氨基衍生物硅酮;硅酮蜡等液体状、半固体状、固体状硅油。成分(BIII)可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这些之中,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直链状有机聚硅氧烷、更优选为二甲基聚硅氧烷。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成分(BIII)优选为25℃下的运动黏度为5mm2/s以上且10万mm2/s以下的硅油。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BIII)的25℃下的运动黏度,更优选为6mm2/s以上,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更优选为1万mm2/s以下、更加优选为5,000mm2/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mm2/s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500mm2/s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0mm2/s以下、更加进一步优选为100mm2/s以下、再更进一步优选为50mm2/s以下、再更加进一步优选为30mm2/s以下。更具体而言,成分(BIII)的25℃下的运动黏度,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5~10万mm2/s、更优选为5~1万mm2/s、更加优选为5~5,000mm2/s、进一步优选为5~1,000mm2/s、再进一步优选为5~500mm2/s、更进一步优选为5~300mm2/s、更加进一步优选为5~100mm2/s、再更进一步优选为5~50mm2/s、再更加进一步优选为5~30mm2/s、进一步更加优选为6~30mm2/s。
成分(BIII)的25℃下的运动黏度,可通过与第1发明情况同样的方法测定。
成分(BIII)的市售物为可举例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KF-96A-6cs”(二甲基聚硅氧烷)、“KF-96A-10cs”(二甲基聚硅氧烷)等。
第2发明的上述外用剂在成分(AI)与成分(BI)之外,也可以在不致损及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适当含有配合外用剂用途所使用的美容成分、药效成分、或皮肤化妆品等外用剂通常使用的成分。该成分为可举例如:成分(AI)与成分(BI)以外的油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表面活性剂、增黏剂、pH调节剂、杀菌剂、消炎剂、防腐剂、着色剂、螯合剂、保湿剂、珠光剂、神经酰胺类、止汗剂、香料等。
[成分(CI):成分(BI)以外的非挥发性油剂]
第2发明的上述外用剂中也可更进一步含有成分(BI)以外的非挥发性油剂作为成分(CI)。
第2发明中所谓“非挥发性”与第3发明中的同样。
成分(CI)为可举例如选自烃油、硅油、高级脂肪酸、及高级醇中的1种以上。其中,优选为选自非挥发性烃油(CI-1)(以下也称“成分(CI-1)”)、及非挥发性硅油(CI-2)(以下也称“成分(CI-2)”)中的1种以上。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CI-1)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8以上的饱和或不饱和烃。
作为成分(CI-1)的具体例及市售物,可举例如与前述成分(BII)所例示的同样的物质。成分(CI-1)为可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CI-1)在这些之中优选为不具有熔点、且25℃下呈液体状的烃油,更优选为25℃下的运动黏度为5mm2/s以上且10万mm2/s以下的烃油,更加优选为氢化聚异丁烯、进一步优选为液态异链烷烃。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CI-1)的25℃下的运动黏度更优选为6mm2/s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更优选为1万mm2/s以下、更加优选为5,000mm2/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mm2/s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500mm2/s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0mm2/s以下、更加进一步优选为100mm2/s以下、再更进一步优选为50mm2/s以下、再更加进一步优选为30mm2/s以下。
成分(CI-1)的25℃下的运动黏度可以通过与上述同样地测定。
成分(CI-2)为非挥发性硅油,成分(CI-2)的具体例与市售物可举例如与前述成分(BIII)所例示的同样的物质。成分(CI-2)为可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CI-2)在这些之中,优选为直链状有机聚硅氧烷、更优选为二甲基聚硅氧烷。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成分(CI-2)优选为25℃下的运动黏度为5mm2/s以上且10万mm2/s以下的硅油。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CI-2)的25℃下的运动黏度更优选为6mm2/s以上,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更优选为1万mm2/s以下、更加优选为5,000mm2/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mm2/s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500mm2/s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0mm2/s以下、更加进一步优选为100mm2/s以下、再更进一步优选为50mm2/s以下、再更加进一步优选为30mm2/s以下。
成分(CI-2)的25℃下的运动黏度可以通过与上述同样地测定。
第3发明的上述外用剂为除成分(AI)与成分(BII)之外,在不致损及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也可适当含有配合外用剂用途所使用的美容成分、药效成分、或皮肤化妆品等外用剂通常使用的成分。该成分可举例如:成分(AI)与成分(BII)以外的油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表面活性剂、增黏剂、pH调节剂、杀菌剂、消炎剂、防腐剂、着色剂、螯合剂、保湿剂、珠光剂、神经酰胺类、止汗剂、香料等。
[成分(CII):成分(BII)以外的非挥发性油剂]
第3发明的上述外用剂也可更进一步含有成分(BII)以外的非挥发性油剂作为成分(CII)。作为成分(CII)可举例如选自酯油、硅油、高级脂肪酸、及高级醇中的1种以上。其中,优选为选自酯油(CII-1)(以下也称“成分(CII-1)”、及非挥发性硅油(CII-2)(以下也称“成分(CII-2)”)中的1种以上。
作为成分(CII-1),可举例如:合成酯油、天然油脂等,具体可举例如:一元羧酸与一元醇的酯、一元羧酸与多元醇的酯、多元羧酸与一元醇的酯等与前述成分(BI)所例示的同样的物质。
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CII-1)优选为25℃呈液体状的酯油。所谓“25℃呈液体状的酯油”是指熔点为25℃以下的酯油。即,成分(CII-1)优选为在1个大气压下、且25℃下具有流动性的酯油。具体而言优选为上述通式(1)或上述通式(3)所表示的酯,更优选为选自棕榈酸异丙酯、异壬酸异壬酯、二癸酸新戊二醇酯、二(2-乙基己酸)新戊二醇酯、及三(2-乙基己基酸)甘油酯中的1种以上。
当使用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作为成分(CII-1)的情况,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CII-1)优选为选自对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2,4,6-三[4-(2-乙基己氧羰基)苯胺基]-1,3,5-三嗪、及二乙氨基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中的1种以上。
成分(CII-2)为非挥发性硅油,成分(CII-2)的具体例与市售物可举例如与前述成分(BIII)所例示的相同的例子。成分(CII-2)为可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CII-2)在这些之中,优选为直链状有机聚硅氧烷、更优选为二甲基聚硅氧烷。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成分(CII-2)优选为25℃下的运动黏度为5mm2/s以上且10万mm2/s以下的硅油。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CII-2)的25℃下的运动黏度更优选为6mm2/s以上,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更优选为1万mm2/s以下、更加优选为5,000mm2/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mm2/s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500mm2/s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0mm2/s以下、更加进一步优选为100mm2/s以下、再更进一步优选为50mm2/s以下、再更加进一步优选为30mm2/s以下。
成分(CII-2)的25℃下的运动黏度可以通过与上述同样地测定。
第4发明的上述外用剂,除成分(AI)与成分(BIII)之外,也可在不致损及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适当含有配合外用剂用途所使用的美容成分、药效成分、或皮肤化妆品等外用剂通常使用的成分。作为该成分,可列举例如:成分(AI)与成分(BIII)之外的油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表面活性剂、增黏剂、pH调节剂、杀菌剂、消炎剂、防腐剂、着色剂、螯合剂、保湿剂、珠光剂、神经酰胺类、止汗剂、香料等。
[成分(CIII):成分(BIII)以外的非挥发性油剂]
第4发明的上述外用剂可更进一步含有成分(BIII)以外的非挥发性油剂作为成分(CIII)。作为成分(CIII),可列举例如选自酯油、烃油、高级脂肪酸、及高级醇中的1种以上。其中,优选为选自酯油(CIII-1)(以下也称“成分(CIII-1)”)、及非挥发性烃油(CIII-2)(以下也称“成分(CIII-2)”)中的1种以上。
作为成分(CIII-1),可举例如:合成酯油、天然油脂等,具体可举例如:一元羧酸与一元醇的酯、一元羧酸与多元醇的酯、多元羧酸与一元醇的酯等,与前述成分(BI)所例示的相同的物质。
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CIII-1)优选为25℃下呈液体状的酯油。所谓“25℃下呈液体状的酯油”为熔点为25℃以下的酯油。即,成分(CIII-1)优选为1个大气压下、且25℃下具有流动性的酯油。具体优选为上述通式(1)或上述通式(3)所表示的酯,更优选为选自棕榈酸异丙酯、异壬酸异壬酯、二癸酸新戊二醇酯、二(2-乙基己酸)新戊二醇酯、及三(2-乙基己基酸)甘油酯中的1种以上。
当使用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作为成分(CIII-1)的情况,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CIII-1)优选为选自对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2,4,6-三[4-(2-乙基己氧羰基)苯胺基]-1,3,5-三嗪、及二乙氨基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中的1种以上。
成分(CIII-2)为非挥发性烃油,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8以上的饱和或不饱和烃。
作为成分(CIII-2)的具体例与市售物,可举例如与前述成分(BII)所例示的相同的例子。成分(CIII-2)为可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CIII-2)在这些之中优选为不具有熔点、且25℃下呈液体状的烃油,更优选为25℃下的运动黏度为5mm2/s以上且10万mm2/s以下的烃油,特别优选为氢化聚异丁烯,进一步优选为液态异链烷烃。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成分(CIII-2)的25℃下的运动黏度,更优选为6mm2/s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更优选为1万mm2/s以下、更加优选为5,000mm2/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mm2/s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500mm2/s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0mm2/s以下、更加进一步优选为100mm2/s以下、再更进一步优选为50mm2/s以下、再更加进一步优选为30mm2/s以下。
成分(CIII-2)的25℃下的运动黏度可以通过与上述同样地测定。
[成分(D):挥发性油]
第2~第4发明中,上述外用剂也可更进一步含有挥发性油作为成分(D)。
第2~第4发明中所谓“挥发性”是指依照前述方法所测定的25℃、6小时的蒸发量超过20%。
作为成分(D),可举例如:挥发性硅油、挥发性烃油等。
第2~第4发明的挥发性硅油与挥发性烃油的具体例及市售物可举例如与第1发明所例示的相同的例子,优选的挥发性硅油与挥发性烃油也与第1发明相同。
[外用剂的制造]
第2~第4发明所使用的外用剂,可根据外用剂的剂型,适当使用公知方法进行制造。例如可以列举配合成分(AI)、成分(BI)、成分(BII)或成分(BIII)、及视需要的前述其他成分,并利用分散机等施行搅拌、混合的方法。
在上述外用剂为后述油包水型(W/O)型或水包油型(O/W)的情况下,可采取分别调制水相与油相之后,再将二者混合的方法。
(外用剂中的成分(AI)含量)
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第2~第4发明中,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AI)含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5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成分(AI)的含量优选为1~40质量%、更优选为2~35质量%、更加优选为3~30质量%。
(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
第2~第4发明中,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5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优选为1~40质量%、更优选为2~35质量%、更加优选为3~30质量%。
第2发明的外用剂中的各成分含量与质量比如下所述。
(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优选为0.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更加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加进一步优选为18质量%以下、尤其更加优选为16质量%以下。
(质量比[(BI)/(AI)])
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含量相对于成分(AI)含量的质量比[(BI)/(AI)],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更加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更加优选为0.1以上。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上述质量比[(BI)/(AI)]优选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且0.05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且0.1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且0.1以上。
(质量比{(BI)/[(AI-1)+(AI-2)+(AI-3)]})
在成分(AI)为选自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I-1)+(AI-2)+(AI-3)]},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更加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更加优选为0.1以上。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上述质量比{(BI)/[(AI-1)+(AI-2)+(AI-3)]}优选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且0.05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且0.1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1)(非挥发性烃油)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1)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αI1(=[(CI-1)/(AI)]),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更加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3以上、更加优选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
此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与成分(CI-1)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βI1(={[(BI)+(CI-1)]/(AI)})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更加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更加优选为0.1以上。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质量比αI1为3.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1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为质量比αI1为3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1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为质量比αI1为2.5以下且0.05以上、且质量比βI1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质量比αI1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1为4以下且0.1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质量比αI1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1为3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1)的情况下,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1)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αII(={(CI-1)/[(AI-1)+(AI-2)+(AI-3)]})的优选数值范围与质量比αI1的优选数值范围相同。
此外,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与成分(CI-1)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βII(={[(BI)+(CI-1)]/[(AI-1)+(AI-2)+(AI-3)]})的优选数值范围与质量比βI1的优选数值范围相同。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质量比αII为3.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质量比αII为3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αII为2.5以下且0.05以上、且质量比βII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I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为4以下且0.1以上,再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I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为3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2)(非挥发性硅油)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2)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αI2(=[(CI-2)/(AI)]),优选为0.85以下、更优选为0.80以下、更加优选为0.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0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2以上、更加优选为0.03以上。
此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与成分(C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含量的质量比βI2(={[(BI)+(CI-2)]/(AI)}),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更加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更加优选为0.1以上。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质量比αI2为0.8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2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质量比αI2为0.80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2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αI2为0.75以下且0.02以上、且质量比βI2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2为0.70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2为4以下且0.1以上,再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2为0.70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2为3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2)的情况下,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2)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αIII(={(CI-2)/[(AI-1)+(AI-2)+(AI-3)]})的优选数值范围与质量比αI2的优选数值范围相同。
此外,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与成分(C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βIII(={[(BI)+(CI-2)]/[(AI-1)+(AI-2)+(AI-3)]})的优选数值范围与质量比βI2的优选数值范围相同。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质量比αIII为0.8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质量比αIII为0.80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αIII为0.75以下且0.02以上、且质量比βIII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II为0.70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I为4以下且0.1以上,再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II为0.70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I为3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1)与成分(CI-2)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1)与成分(C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αI(1-2)(={[(CI-1)+(CI-2)]/(AI)})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更加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3以上、更加优选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
此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成分(CI-1)及成分(C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βI(1-2)(={[(BI)+(CI-1)+(CI-2)]/(AI)}),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更加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更加优选为0.1以上。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上述质量比αI2为0.85以下且0.01以上、质量比αI(1-2)为3.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1-2)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质量比αI2为0.80以下且0.01以上、质量比αI(1-2)为3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1-2)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αI2为0.75以下且0.02以上、质量比αI(1-2)为2.5以下且0.05以上、且质量比βI(1-2)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2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质量比αI(1-2)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1-2)为4以下且0.1以上,再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2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质量比αI(1-2)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1-2)为3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1)与成分(CI-2)的情况下,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1)与成分(C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αI(I-II)(={[(C1)+(C2)]/[(AI-1)+(AI-2)+(AI-3)]})的优选数值范围与质量比αI(1-2)的优选数值范围相同。
此外,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成分(CI-1)及成分(C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βI(I-II)(={[(BI)+(CI-1)+(CI-2)]/[(AI-1)+(AI-2)+(AI-3)]})的优选数值范围与质量比βI(1-2)的优选数值范围相同。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上述质量比αIII为0.85以下且0.01以上、质量比αI(I-II)为3.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I)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质量比αIII为0.80以下且0.01以上、质量比αI(I-II)为3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II)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αIII为0.75以下且0.02以上、质量比αI(I-II)为2.5以下且0.05以上、且质量比βI(I-II)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II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质量比αI(I-II)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I)为4以下且0.1以上,再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II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质量比αI(I-II)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I)为3以下且0.1以上。
(成分(CI-1)的含量)
在上述外用剂含有成分(CI-1)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1)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1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以下。
(成分(CI-2)的含量)
在上述外用剂含有成分(CI-2)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2)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1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质量%以下。
第3发明的外用剂中,各成分的含量与质量比如下。
(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优选为0.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更加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加进一步优选为18质量%以下、尤其更加优选为16质量%以下。
(质量比[(BII)/(AI)])
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I)/(AI)](以下称“xII1”)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更加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3以上、更加优选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xII1优选为3.5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为3以下且0.03以上、更加优选为2.5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且0.1以上。
(质量比{(BII)/[(AI-1)+(AI-2)+(AI-3)]})
在成分(AI)为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AI-1)+(AI-2)+(AI-3)]}(以下称“xIII”)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更加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3以上、更加优选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xIII为优选为3.5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为3以下且0.03以上、更加优选为2.5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I-1)(酯油)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与成分(CII-1)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的含量的质量比βII1(={[(BII)+(CII-1)]/(AI)}),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更加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更加优选为0.1以上。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质量比xII1为3.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1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为质量比xII1为3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1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xII1为2.5以下且0.05以上、且质量比βII1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xII1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1为4以下且0.1以上,再进一步优选质量比xII1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1为3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I-1)的情况下,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与成分(CI-1)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βIII(={[(BII)+(CII-1)]/[(AI-1)+(AI-2)+(AI-3)]})的优选数值范围与质量比βII1的优选数值范围相同。
此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质量比xIII为3.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质量比xIII为3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I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xIII为2.5以下且0.05以上、且质量比βIII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xIII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为4以下且0.1以上,再进一步优选质量比xIII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为3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I-2)(非挥发性硅油)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2)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αII2(=[(CII-2)/(AI)]),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85以下、更优选为0.80以下、更加优选为0.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0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2以上、更加优选为0.03以上。
此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与成分(CI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βII2(={[(BII)+(CII-2)]/(AI)})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更加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3以上、更加优选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质量比αII2为0.8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2为3.5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为质量比αII2为0.80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2为3以下且0.03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αII2为0.75以下且0.02以上、且质量比βII2为2.5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I2为0.70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2为2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I-2)的情况下,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2)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αIIII(={(CII-2)/[(AI-1)+(AI-2)+(AI-3)]})的优选数值范围与质量比αII2的优选数值范围相同。
此外,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与成分(CI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βIIII(={[(BII)+(CII-2)]/[(AI-1)+(AI-2)+(AI-3)]})的优选数值范围与质量比βII2的优选数值范围相同。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质量比αIIII为0.8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I为3.5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质量比αIIII为0.80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I为3以下且0.03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αIIII为0.75以下且0.02以上、且质量比βIIII为2.5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III为0.70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II为2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I-1)与成分(CII-2)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成分(CII-1)及成分(CI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βII(1-2)(={[(BII)+(CII-1)+(CII-2)]/(AI)})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更加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更加优选为0.1以上。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上述质量比αII2为0.85以下且0.01以上、质量比βII2为3.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1-2)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质量比αII2为0.80以下且0.01以上、质量比βII2为3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1-2)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αII2为0.75以下且0.02以上、质量比βII2为2.5以下且0.05以上、且质量比βII(1-2)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I2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质量比βII2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1-2)为4以下且0.1以上,再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I2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质量比βII2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1-2)为3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I-1)与成分(CII-2)的情况下,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成分、成分(CII-1)及成分(CI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βII(I-II)(={[(BII)+(CII-1)+(CII-2)]/[(AI-1)+(AI-2)+(AI-3)]})的优选数值范围与质量比βII(1-2)的优选数值范围相同。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上述质量比αIIII为0.85以下且0.01以上、质量比βIIII为3.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II)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质量比αIIII为0.80以下且0.01以上、质量比βIIII为3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I-II)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αIIII为0.75以下且0.02以上、质量比βIIII为2.5以下且0.05以上、且质量比βII(I-II)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III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质量比βIIII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II)为4以下且0.1以上,再进一步优选质量比αIIII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质量比βIIII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II)为3以下且0.1以上。
(成分(CII-1)的含量)
在上述外用剂含有成分(CII-1)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1)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1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以下。
(成分(CII-2)的含量)
在上述外用剂含有成分(CII-2)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2)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1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质量%以下。
第4发明的外用剂中,各成分的含量与质量比如下。
(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
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优选为0.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质量%以下。
(质量比[(BIII)/(AI)])
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含量相对于成分(AI)含量的质量比[(BIII)/(AI)](以下称“xIII1”)优选为0.85以下、更优选为0.80以下、更加优选为0.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0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2以上、更加优选为0.03以上。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xIII1优选为0.85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为0.80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为0.75以下且0.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70以下且0.03以上。
(质量比{(BIII)/[(AI-1)+(AI-2)+(AI-3)]})
在成分(AIII)为选自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以下称“xIIII”)为0.85以下、优选为0.80以下、更优选为0.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0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2以上、更加优选为0.03以上。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xIIII优选为0.85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为0.80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为0.75以下且0.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70以下且0.03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II-1)(酯油)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与成分(CIII-1)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βIII1(={[(BIII)+(CIII-1)]/(AI)])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更加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更加优选为0.1以上。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质量比xIII1为0.8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1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质量比xIII1为0.80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1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xIII1为0.75以下且0.02以上、且质量比βIII1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xIII1为0.70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I1为4以下且0.1以上,再进一步优选质量比xIII1为0.70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I1为3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II-1)的情况下,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与成分(CIII-1)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βIIII(={[(BIII)+(CIII-1)]/[(AI-1)+(AI-2)+(AI-3)]})的优选数值范围与质量比βIII1的优选数值范围相同。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质量比xIIII为0.8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I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质量比xIIII为0.80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I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xIIII为0.75以下且0.02以上、且质量比βIIII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xIIII为0.70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II为4以下且0.1以上,再进一步优选质量比xIIII为0.70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II为3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II-2)(非挥发性烃油)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与成分(CII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βIII2(={[(BIII)+(CIII-2)]/(AI)])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更加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3以上、更加优选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质量比xIII1为0.8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2为3.5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为质量比xIII1为0.80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2为3以下且0.03以上,更加优选为质量比xIII1为0.75以下且0.02以上、且质量比βIII2为2.5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质量比xIII1为0.70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I2为2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II-2)的情况下,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与成分(CII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βIIIII(={[(BIII)+(CIII-2)]/[(AI-1)+(AI-2)+(AI-3)]})的优选数值范围与质量比βIII2的优选数值范围相同。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质量比xIIII为0.8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II为3.5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质量比xIIII为0.80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II为3以下且0.03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xIIII为0.75以下且0.02以上、且质量比βIIIII为2.5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xIIII为0.70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III为2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II-1)与成分(CIII-2)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成分(CIII-1)及成分(CII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βIII(1-2)(={[(BIII)+(CIII-1)+(CIII-2)]/(AI)])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更加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更加优选为0.1以上。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上述质量比xIII1为0.85以下且0.01以上、质量比βIII2为3.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1-2)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质量比xIII1为0.80以下且0.01以上、质量比βIII2为3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I(1-2)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xIII1为0.75以下且0.02以上、质量比βIII2为2.5以下且0.05以上、且质量比βIII(1-2)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xIII1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质量比βIII2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1-2)为4以下且0.1以上,再进一步优选质量比xIII1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质量比βIII2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1-2)为3以下且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更进一步含有成分(CIII-1)与成分(CIII-2)的情况下,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成分(CIII-1)及成分(CII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βIII(I-II)(={[(BIII)+(CIII-1)+(CIII-2)]/[(AI-1)+(AI-2)+(AI-3)]})的优选数值范围与质量比βIII(1-2)的优选数值范围相同。
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上述质量比xIIII为0.85以下且0.01以上、质量比βIIIII为3.5以下且0.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I-II)为9以下且0.01以上,更优选质量比xIIII为0.80以下且0.01以上、质量比βIIIII为3以下且0.03以上、且质量比βIII(I-II)为8以下且0.01以上,更加优选质量比xIIII为0.75以下且0.02以上、质量比βIIIII为2.5以下且0.05以上、且质量比βIII(I-II)为6以下且0.05以上,进一步优选质量比xIIII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质量比βIIIII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I-II)为4以下且0.1以上,再进一步优选质量比xIIII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质量比βIIIII为2以下且0.1以上、且质量比βIII(I-II)为3以下且0.1以上。
(成分(CIII-1)的含量)
在上述外用剂含有成分(CIII-1)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I-1)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1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以下。
(成分(CIII-2)的含量)
当上述外用剂含有成分(CIII-2)的情况,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I-2)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1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以下。
(成分(D)的含量)
在第2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含有成分(D)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D)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0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85质量%以下。
第3发明与第4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含有成分(D)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D)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0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97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93质量%以下。
作为第2~第4发明所使用外用剂的形态,可举例如:以油相单相为分散介质的油性型、水包油型(以下也称“O/W型”)、油包水型(以下也称“W/O型”)等,可适当选择。
第2~第4发明中,外用剂例如可作为应用于例如皮肤、毛发的外用剂进行涂布。从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优选为化妆品、更优选为皮肤化妆品。
上述外用剂的剂型并无特别的限制,可举例如:液体状、泡沫状、糊膏状、乳霜状、固形状等任意剂型。
第2~第4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的形态为油性型的情况下,各成分的含量与各质量比为如前述。另外,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或O/W型的情况下,各成分的含量与各质量比如下述。
(油包水(W/O)型的情况下的各成分的含量及质量比)
第2~第4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AI)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5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30质量%以下。
第2~第4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5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30质量%以下。
第2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下,外用剂中的各成分含量与质量比为如下述。
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优选为0.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上,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质量%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以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AI)]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更加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更加优选为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且成分(AI)为选自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I-1)+(AI-2)+(AI-3)]}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更加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更加优选为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且该外用剂含有成分(CI-1)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1)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16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以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且该外用剂含有成分(CI-2)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2)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1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质量%以下。
第3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下,外用剂中的各成分含量与质量比如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优选为0.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以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I)/(AI)]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更加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3以上、更加优选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
当上述外用剂为W/O型,且成分(AI)为选自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AI-1)+(AI-2)+(AI-3)]}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更加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3以上、更加优选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且该外用剂含有成分(CII-1)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1)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1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以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且该外用剂含有成分(CII-2)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2)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1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质量%以下。
第4发明中,当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下,外用剂中的各成分含量与质量比如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含量,优选为0.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上,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发黏等使用感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质量%以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II)/(AI)]优选为0.85以下、更优选为0.80以下、更加优选为0.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0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2以上、更加优选为0.03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且成分(AI)为选自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的情况下,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优选为0.85以下、更优选为0.80以下、更加优选为0.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0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2以上、更加优选为0.03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且该外用剂含有成分(CIII-1)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I-1)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1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以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且该外用剂含有成分(CIII-2)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I-2)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16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以下。
第2~第4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且该外用剂含有成分(D)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D)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0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50质量%以下。
(水包油(O/W)型的情况下各成分的含量与质量比)
第2~第4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AI)含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5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
第2~第4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合计含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5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
第2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的情况下,外用剂中的各成分含量与质量比如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含量优选为0.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更加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发黏等作为外用剂的使用感的观点而言,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质量%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以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AI)]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更加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更加优选为0.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且成分(AI)为选自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I-1)+(AI-2)+(AI-3)]},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更加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更加优选为0.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且该外用剂含有成分(CI-1)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1)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16质量%以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且该外用剂含有成分(CI-2)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2)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1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质量%以下。
第3发明,当上述外用剂为O/W型的情况,外用剂中的各成分含量与质量比如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I)含量优选为0.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更加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发黏等使用感的观点而言,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以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含量相对于成分(AI)含量的质量比[(BII)/(AI)]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更加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3以上、更加优选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且成分(AI)为选自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AI-1)+(AI-2)+(AI-3)]}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更加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3以上、更加优选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且该外用剂含有成分(CII-1)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1)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1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以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且该外用剂含有成分(CII-2)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2)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1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质量%以下。
第4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的情况下,外用剂中的各成分含量与质量比如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优选为0.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上,另外,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以及发黏等使用感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质量%以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II)/(AI)]优选为0.85以下、更优选为0.80以下、更加优选为0.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0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3以上、更加优选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0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且成分(AI)为选自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优选为0.85以下、更优选为0.80以下、更加优选为0.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0以下,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3以上、更加优选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0以上。
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且该外用剂含有成分(CIII-1)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I-1)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18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以下。
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且该外用剂含有成分(CIII-2)的情况下,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而言,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I-2)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从上述同样的观点、以及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16质量%以下。
第2~第4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的情况、且该外用剂含有成分(D)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外用剂中的成分(D)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03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0.05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7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下。
[涂布方法]
第2~第4发明中,作为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的方法,可配合外用剂的使用形态或目的,利用公知方法施行涂布。此处所谓“涂布于皮肤上”并不仅利用手等直接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表面,也包括利用喷雾等使外用剂附着于皮肤表面。若上述外用剂为液体状、泡沫状、糊膏状、乳霜状、固体状,通常可直接利用涂布、喷雾等方式使用。
(成分(AI)的涂布量)
第2~第4发明中,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成分(AI)对皮肤表面的涂布量优选为0.03mg/cm2以上、更优选为0.04mg/cm2以上、更加优选为0.05m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7mg/cm2以上,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8mg/cm2以下、更优选为0.7mg/cm2以下、更加优选为0.6mg/cm2以下。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成分(AI)对皮肤表面的涂布量优选为0.03~0.8mg/cm2、更优选为0.04~0.8mg/cm2、更加优选为0.05~0.8mg/cm2、进一步优选为0.07~0.8mg/cm2、再进一步优选为0.07~0.7mg/cm2、更进一步优选为0.07~0.6mg/cm2
第2~第4发明中,在成分(AI)为选自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表面的合计涂布量优选为0.03mg/cm2以上、更优选为0.04mg/cm2以上、更加优选为0.05m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7mg/cm2以上,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8mg/cm2以下、更优选为0.7mg/cm2以下、更加优选为0.6mg/cm2以下。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表面的合计涂布量优选为0.03~0.8mg/cm2、更优选为0.04~0.8mg/cm2、更加优选为0.05~0.8mg/cm2、进一步优选为0.07~0.8mg/cm2、再进一步优选为0.07~0.7mg/cm2、更进一步优选为0.07~0.6mg/cm2
第2~第4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成分(AI)对皮肤表面的涂布量优选为0.03mg/cm2以上、更优选为0.04mg/cm2以上、更加优选为0.05m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7mg/cm2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0.10mg/cm2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0.20mg/cm2以上,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8mg/cm2以下、更优选为0.7mg/cm2以下、更加优选为0.6mg/cm2以下。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成分(AI)对皮肤表面的涂布量优选为0.03~0.8mg/cm2、更优选为0.04~0.8mg/cm2、更加优选为0.05~0.8mg/cm2、进一步优选为0.07~0.8mg/cm2、再进一步优选为0.10~0.8mg/cm2、更进一步优选为0.20~0.7mg/cm2、更加进一步优选为0.20~0.6mg/cm2
第2~第4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为W/O型的情况,且成分(AI)为选自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表面的合计涂布量优选为0.03mg/cm2以上、更优选为0.04mg/cm2以上、更加优选为0.05m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7mg/cm2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0.10mg/cm2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0.20mg/cm2以上,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8mg/cm2以下、更优选为0.7mg/cm2以下、更加优选为0.6mg/cm2以下。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表面的合计涂布量优选为0.03~0.8mg/cm2、更优选为0.04~0.8mg/cm2、更加优选为0.05~0.8mg/cm2、进一步优选为0.07~0.8mg/cm2、再进一步优选为0.10~0.8mg/cm2、更进一步优选为0.20~0.7mg/cm2、更加进一步优选为0.20~0.6mg/cm2
第2~第4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成分(AI)对皮肤表面的涂布量优选为0.03mg/cm2以上、更优选为0.04mg/cm2以上、更加优选为0.05m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7mg/cm2以上,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8mg/cm2以下、更优选为0.7mg/cm2以下、更加优选为0.6mg/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mg/cm2以下。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成分(AI)对皮肤表面的涂布量优选为0.03~0.8mg/cm2、更优选为0.04~0.8mg/cm2、更加优选为0.05~0.8mg/cm2、进一步优选为0.07~0.8mg/cm2、再进一步优选为0.07~0.7mg/cm2、更进一步优选为0.07~0.6mg/cm2、更加进一步优选为0.07~0.3mg/cm2
在第2~第4发明中,在上述外用剂为O/W型的情况,且成分(AI)为选自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的情况下,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而言,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表面的合计涂布量优选为0.03mg/cm2以上、更优选为0.04mg/cm2以上、更加优选为0.05m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7mg/cm2以上,另外,从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8mg/cm2以下、更优选为0.7mg/cm2以下、更加优选为0.6mg/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mg/cm2以下。更具体而言,从提升附着抑制效果的观点、使涂布于皮肤时的使用感优良的观点、以及经济性的观点而言,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表面的合计涂布量,优选为0.03~0.8mg/cm2、更优选为0.04~0.8mg/cm2、更加优选为0.05~0.8mg/cm2、进一步优选为0.07~0.8mg/cm2、再进一步优选为0.07~0.7mg/cm2、更进一步优选为0.07~0.6mg/cm2、更加进一步优选为0.07~0.3mg/cm2
关于上述实施形态,本发明更进一步公开以下实施态样。
<1>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平均一次粒径dA为300nm以下的金属氧化物(A)以成为0.07mg/cm2以上的方式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2>如上述<1>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金属氧化物(A)为选自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3>如上述<1>或<2>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金属氧化物(A)为其表面经疏水化处理或亲水化处理得到的金属氧化物。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金属氧化物(A)为其表面经疏水化处理得到的金属氧化物。
<5>如<4>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疏水化处理为选自硅酮处理、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及脂肪酸处理中的1种以上。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金属氧化物(A)的平均一次粒径dA为80nm以下。
<7>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金属氧化物(A)的平均一次粒径dA为50nm以下。
<8>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金属氧化物(A)的平均一次粒径dA为5nm以上。
<9>如上述<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金属氧化物(A)以成为0.15mg/cm2以上的方式涂布于皮肤。
<10>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金属氧化物(A)以成为0.8mg/cm2以下的方式涂布于皮肤。
<11>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金属氧化物(A)以成为0.07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的方式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作为该金属氧化物(A),为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为5nm以上且300nm以下、且经疏水化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12>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金属氧化物(A)以成为0.07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的方式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作为该金属氧化物(A),为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疏水化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13>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金属氧化物(A)以成为0.15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的方式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该金属氧化物(A)为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疏水化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14>如上述<11>~<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疏水化处理为选自硅酮处理、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及脂肪酸处理中的1种以上。
<15>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I-1)+(AI-2)+(AI-3)]}为9以下且0.01以上;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酯油。
<16>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I-1)+(AI-2)+(AI-3)]}为9以下且0.01以上;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酯油。
<17>如上述<15>或<16>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质量比{(BI)/[(AI-1)+(AI-2)+(AI-3)]}为6以下且0.05以上。
<18>如上述<15>或<16>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质量比{(BI)/[(AI-1)+(AI-2)+(AI-3)]}为4以下且0.1以上。
<19>如上述<15>~<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3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
<20>如上述<15>~<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5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
<21>如上述<15>~<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7mg/cm2以上且0.7mg/cm2以下。
<22>如上述<15>~<2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23>如上述<15>~<2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2质量%以上且35质量%以下。
<24>如上述<15>~<2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3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25>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I-1)+(AI-2)+(AI-3)]}为6以下且0.05以上;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3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从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酯油。
<26>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I-1)+(AI-2)+(AI-3)]}为4以下且0.05以上;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3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酯油。
<27>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1)+(AI-2)+(AI-3)]}为6以下且0.05以上,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过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过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酯油。
<28>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I-1)+(AI-2)+(AI-3)]}为4以下且0.05以上,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酯油。
<29>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成分(BI);以及成分(CI-1),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I-1)+(AI-2)+(AI-3)]}为4以下且0.1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1)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CI-1)/[(AI-1)+(AI-2)+(AI-3)]}为2以下且0.1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与成分(CI-1)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CI-1)]/[(AI-1)+(AI-2)+(AI-3)]}为4以下且0.1以上,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酯油;
成分(CI-1):非挥发性烃油。
<30>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成分(BI);及成分(CI-2),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I-1)+(AI-2)+(AI-3)]}为4以下且0.1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2)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CI-2)/[(AI-1)+(AI-2)+(AI-3)]}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与成分(C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CI-2)]/[(AI-1)+(AI-2)+(AI-3)]}为4以下且0.1以上,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酯油;
成分(CI-2):非挥发性硅油。
<31>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为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成分(BI);成分(CI-1)及成分(CI-2),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I-1)+(AI-2)+(AI-3)]}为4以下且0.1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2)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CI-2)/[(AI-1)+(AI-2)+(AI-3)]}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1)与成分(C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CI-1)+(CI-2)]/[(AI-1)+(AI-2)+(AI-3)]}为2以下且0.1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成分(CI-1)及成分(C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CI-1)+(CI-2)]/[(AI-1)+(AI-2)+(AI-3)]}为4以下且0.1以上,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酯油;
成分(CI-1):非挥发性烃油;
成分(CI-2):非挥发性硅油。
<32>如上述<25>~<3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为油包水型,且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33>如上述<25>~<3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为水包油型,且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
<34>如<25>~<3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18质量%以下。
<35>如上述<25>~<3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5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
<36>如上述<25>~<3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7mg/cm2以上且0.7mg/cm2以下。
<37>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为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AI-1)+(AI-2)+(AI-3)]}为3.5以下且0.01以上,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非挥发性烃油。
<38>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AI-1)+(AI-2)+(AI-3)]}为3.5以下且0.01以上;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非挥发性烃油。
<39>如上述<37>或<38>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质量比{(BII)/[(AI-1)+(AI-2)+(AI-3)]}为2.5以下且0.05以上。
<40>如上述<37>或<38>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质量比{(BII)/[(AI-1)+(AI-2)+(AI-3)]}为2以下且0.1以上。
<41>如上述<37>~<4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3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
<42>如上述<37>~<4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5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
<43>如上述<37>~<4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7mg/cm2以上且0.7mg/cm2以下。
<44>如上述<37>~<4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45>如上述<37>~<4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2质量%以上且35质量%以下。
<46>如上述<37>~<4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3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47>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AI-1)+(AI-2)+(AI-3)]}为2.5以下且0.05以上;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在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3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非挥发性烃油。
<48>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I),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AI-1)+(AI-2)+(AI-3)]}为2以下且0.1以上;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3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非挥发性烃油。
<49>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AI-1)+(AI-2)+(AI-3)]}为2.5以下且0.05以上,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非挥发性烃油。
<50>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AI-1)+(AI-2)+(AI-3)]}为2以下且0.1以上,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过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非挥发性烃油。
<51>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成分(BII);以及成分(CII-1),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AI-1)+(AI-2)+(AI-3)]}为2以下且0.1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与成分(CII-1)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CII-1)]/[(AI-1)+(AI-2)+(AI-3)]}为4以下且0.1以上,且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非挥发性烃油;
成分(CII-1):酯油。
<52>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成分(BII);以及成分(CII-2),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AI-1)+(AI-2)+(AI-3)]}为2以下且0.1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2)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CII-2)/[(AI-1)+(AI-2)+(AI-3)]}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与成分(CI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CII-2)]/[(AI-1)+(AI-2)+(AI-3)]}为2以下且0.1以上,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非挥发性烃油;
成分(CII-2):非挥发性硅油。
<53>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成分(BII);成分(CII-1);以及成分(CII-2),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AI-1)+(AI-2)+(AI-3)]}为2以下且0.1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CII-2)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CII-2)/[(AI-1)+(AI-2)+(AI-3)]}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与成分(CII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CII-2)]/[(AI-1)+(AI-2)+(AI-3)]}为2以下且0.1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成分(CII-1)及成分(CI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CII-1)+(CII-2)]/[(AI-1)+(AI-2)+(AI-3)]}为4以下且0.1以上,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非挥发性烃油;
成分(CII-1):酯油;
成分(CII-2):非挥发性硅油。
<54>如<47>~<5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为油包水型,且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55>如<47>~<5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为水包油型,且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
<56>如<47>~<5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18质量%以下。
<57>如上述<47>~<5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5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
<58>如上述<47>~<5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7mg/cm2以上且0.7mg/cm2以下。
<59>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为0.85以下且0.01以上;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I):非挥发性硅油。
<60>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为0.85以下且0.01以上;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I):非挥发性硅油。
<61>如上述<59>或<60>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质量比{(BIII)/[(AI-1)+(AI-2)+(AI-3)]}为0.75以下且0.02以上。
<62>如上述<59>或<60>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质量比{(BIII)/[(AI-1)+(AI-2)+(AI-3)]}为0.70以下且0.03以上。
<63>如上述<59>~<6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3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
<64>如上述<59>~<6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5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
<65>如上述<59>~<6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7mg/cm2以上且0.7mg/cm2以下。
<66>如上述<59>~<6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67>如上述<59>~<6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2质量%以上且35质量%以下。
<68>如上述<59>~<6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合计含量为3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69>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为0.75以下且0.02以上,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3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I):非挥发性硅油。
<70>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为0.70以下且0.03以上,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3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选择的1种以上;
成分(BIII):非挥发性硅油。
<71>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为0.75以下且0.02以上,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8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I):非挥发性硅油。
<72>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以及成分(BI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为0.70以下且0.03以上,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I):非挥发性硅油。
<73>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成分(BIII);及成分(CIII-1),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与成分(C1)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CIII-1)]/[(AI-1)+(AI-2)+(AI-3)]}为4以下且0.1以上,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I):非挥发性硅油;
成分(CIII-1):酯油。
<74>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成分(BIII);及成分(CIII-2),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与成分(CII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CIII-2)]/[(AI-1)+(AI-2)+(AI-3)]}为2以下且0.1以上,且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I):非挥发性硅油;
成分(CIII-2):非挥发性烃油。
<75>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为含有: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成分(BIII);成分(CIII-1)及成分(CIII-2),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为0.70以下且0.03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与成分(CII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CIII-2)]/[(AI-1)+(AI-2)+(A3)]}为2以下且0.1以上,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成分(CIII-1)及成分(CIII-2)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CIII-1)+(CIII-2)]/[(AI-1)+(AI-2)+(AI-3)]}为4以下且0.1以上,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成分(AI-1):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2):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3):选自平均一次粒径dAI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I):非挥发性硅油;
成分(CIII-1):酯油;
成分(CIII-2):非挥发性烃油。
<76>如上述<69>~<7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为油包水型,且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77>如上述<69>~<7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为水包油型,且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
<78>如上述<69>~<7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6质量%以下。
<79>如上述<69>~<7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5mg/cm2以上且0.8mg/cm2以下。
<80>如上述<69>~<7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7mg/cm2以上且0.7mg/cm2以下。
[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在无特别声明的前提下,“份”及“%”是指“质量份”及“质量%”。
(金属氧化物(A)的平均一次粒径dA及成分(AI)的平均一次粒径dAI)
在金属氧化物(A)或成分(AI)具有板状以外的形状的情况下,使预先调制的金属氧化物(A)或成分(AI)的分散液载置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JEM1400Plus”)的试样台上,经风干后,利用TEM以观察倍率50,000倍的条件进行观察,测定所观察图像中的300个一次颗粒的最大短径,将其数量平均值设为各自的平均一次粒径dA或平均一次粒径dAI。此处,“最大短径”是指正交于长径的短径中,具有最大长度的短径。
在金属氧化物(A)或成分(AI)为板状的情况下,在与上述同样方法及观察倍率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并测定所观察图像中的300个一次颗粒的厚度,将其数量平均值设为平均一次粒径dA或平均一次粒径dAI
另外,金属氧化物(A)或成分(AI)的分散液通过在5g金属氧化物(A)或成分(AI)中添加95g的乙醇作为溶剂,再施行超音波分散而调制。
(25℃下的运动黏度)
25℃下的运动黏度根据ASTM D 445-46T或JIS Z 8803,使用乌氏黏度计进行测定。
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以下表1所示金属氧化物(A)或表2所示成分(AI)的市售物。
表1
表2
[实施例1-1~1-9、比较例1-1]
按表3所示组成,将金属氧化物(A)与挥发性油在室温下搅拌、混合,分别获得实施例1-1~1-9及比较例1-1所使用的试样。挥发性油使用了十二甲基五硅氧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KF-96L-2cs”、25℃下的运动黏度:2mm2/s)。
依照以下所示方法(1)评价所获得的试样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1-10~1-13、实施例1-15、比较例1-2]
将3.5份表4所示的金属氧化物(A)及96.5份乙醇进行搅拌、混合,分别获得实施例1-10~1-13、实施例1-15及比较例1-2所使用的试样。
针对所获得试样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依照以下所示方法(1)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1-14]
将5份表4所示金属氧化物(A)与95份乙醇进行搅拌、混合,获得实施例1-14所使用的试样。
针对所获得试样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依照以下所示的方法(1)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4。
<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的评价方法(1)>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所获得的试样,以成为表3与表4所示的金属氧化物(A)涂布量的方式,涂布于作为皮肤代替物的白色人工皮革(商品名“LAFORET S2923”、冈本新和株式会社制),在室温下放置整晚而使其干燥。
将已涂布金属化合物(A)的人工皮革表面暴露于评价用大气有害物质的送风环境中,使用测色计测定L*a*b*值,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暴露前后的色差ΔE。
[色差ΔE的测定]
使用测色计(商品名“CM-2002”、Konica Minolta,Inc.制),测定在暴露于评价用大气有害物质之前、且已涂布金属氧化物(A)的人工皮革表面的L1 *、a1 *、b1 *值。
另外,在手套袋(型号“3-118-01”、AS ONE Corporation制)内,固定着送风机(商品名“SILKY WIND 9ZF002RH02”、尺寸:129×106×83mm、RHYTHM WATCH工业(株式会社)制)、网筛(Test sieves试验用网筛JIS Z 8801、框尺寸:φ100×45H、网孔:106μm、TOKYOSCREEN CO.,LTD.制)。网筛的设置高度设为17cm。
将试验样品的已涂布了金属氧化物(A)的人工皮革(5cm×4cm)以该人工皮革的下端的高度成为11cm的位置的方式,黏贴于支撑体。将该支撑体的人工皮革的涂布表面与送风机间的距离设为15cm,如图1所示,设置成使人工皮革的涂布表面垂直于送风机的送风方向,且送风机叶片的中心高度与人工皮革的中心高度相同。
将手套袋内的温度设为25℃、相对湿度设为57%RH,使用孔塞去除刷(商品名“JNB-5”、毛刷直径53μm、Tokyo Screen Co.,Ltd.制),从网筛一边将50mg的作为评价用大气有害物质的石墨粉末(商品名“J-CPB”、平均粒径:5.5μm、日本石墨工业株式会社制)进行分级,一边在送风刻度设定为1的送风机吹出口前面使其掉落1分钟,使已涂布了金属氧化物(A)的人工皮革表面暴露于评价用大气有害物质的送风环境中。
其次,使用上述测色计,测定所暴露的人工皮革表面的L2 *、a2 *、b2 *值,并由下式(1-I)求取色差ΔE值。
ΔE=[(L1 *-L2 *)2+(a1 *-a2 *)2+(b1 *-b2 *)2]0.5 (1-I)
针对各试样分别实施以上操作计3次,将试验样品的已涂布有金属氧化物(A)的人工皮革的色差ΔE的平均值设为ΔEt。另外,针对作为标准样品的未涂布有金属氧化物(A)的人工皮革,也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计3次,将色差ΔE的平均值设为ΔEs,由下式(1-II)计算出附着抑制率。附着抑制率越高,则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的效果越优异。
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率(%)=100×(ΔEs-ΔEt)/ΔEs(1-II)
表3
表4
由表3可知,由于实施例1-1~1-9为已涂布了0.03mg/cm2以上的平均一次粒径dA为规定范围内的金属氧化物(A),因而相较于比较例1-1具有较高的附着抑制效果。
由表4可知,因为实施例1-10~1-15已按规定的涂布量涂布了平均一次粒径dA为800nm以下的金属氧化物(A),因而相较于比较例1-2具有较高的附着抑制效果。
[实施例2-1~2-13、比较例2-1~2-8、参考例2-1~2-4]
依照表5~9所示组成,将成分(AI)或成分(AI')、成分(BI)及成分(D)在室温下施行搅拌、混合,从而获得实施例2-1~2-13、比较例2-1~2-8的外用剂。
作为成分(BI)使用棕榈酸异丙酯(花王株式会社制、商品名“EXCEPARL IPP”),作为成分(D)使用十二甲基五硅氧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KF-96L-2cs”、25℃下的运动黏度:2mm2/s)。
此外,作为成分(AI')使用了甲基硅氧烷网状聚合物{Momentive PerformanceMaterials Japan LLC.制“Tospearl 145A”[正球状聚硅氧微颗粒、平均粒径:4.5μm(目录值)]}、及二氧化硅颗粒{AGC Si-Tech Co.,Ltd.“SUNSPHERE NP-30”[平均粒径:4μm(目录值)]}。
另外,参考例2-1~2-4中,未使用成分(BI),并按照表5~8所示组成,将成分(AI)与成分(D)施行搅拌、混合,作为外用剂使用。
使用所获得外用剂,针对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依照以下所示方法(2)施行评价。结果示于表5~9。
<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的评价方法(2)>
将按上述所获得的外用剂,以成分(AI)或成分(AI')涂布量成为0.12mg/cm2的方式,涂布于作为皮肤代替物的白色人工皮革(商品名“LAFORET S2923”、株式会社冈本新和制)上,在室温下放置整晚而使其干燥。
将已涂布外用剂的人工皮革表面暴露于评价用大气有害物质的送风环境中,使用测色计测定L*a*b*值,按照以下方法测定暴露前后的色差ΔE。
[色差ΔE的测定]
使用测色计(商品名“CM-2002”、Konica Minolta,Inc.制),针对暴露于评价用大气有害物质之前、且已涂布外用剂的人工皮革表面,测定了L1 *、a1 *、b1 *值。
另外,在手套袋(型号“3-118-01”、AS ONE Corporation制)内,固定送风机(商品名“SILKY WIND 9ZF002RH02”、尺寸:129×106×83mm、RHYTHM WATCH工业株式会社制)、网筛(Test sieves试验用网筛JIS Z 8801、框尺寸:φ100×45H、网孔:106μm、Tokyo ScreenCo.,Ltd.制)。网筛的设置高度设为17cm。
将试验样品的已涂布外用剂的人工皮革(5cm×4cm),以该人工皮革下端高度成为11cm的位置的方式,黏贴于支撑体。将该支撑体的人工皮革的涂布表面与送风机间的距离设为15cm,如图1所示,设置成使人工皮革的涂布表面垂直于送风机的送风方向,且送风机叶片中心高度与人工皮革中心高度相同。
将手套袋内温度设为25℃、相对湿度设为57%RH,使用孔塞去除刷(商品名“JNB-5”、毛刷直径53μm、Tokyo Screen Co.,Ltd.制),从网筛一边将50mg的作为评价用大气有害物质的石墨粉末(商品名“J-CPB”、平均粒径:5.5μm、日本石墨工业株式会社制)进行分级,一边在送风刻度设定为1的送风机吹出口前使其掉落1分钟,使涂布了外用剂的人工皮革表面暴露于评价用大气有害物质的送风环境中。
其次,使用上述测色计,测定所暴露的人工皮革表面的L2 *、a2 *、b2 *值,并由下式(2-I)求取色差ΔE值。
ΔE=[(L1 *-L2 *)2+(a1 *-a2 *)2+(b1 *-b2 *)2]0.5 (2-I)
针对各试验样品分别实施以上操作计3次,将试验样品的已涂布外用剂的人工皮革的色差ΔE平均值设为ΔEt。另外,针对作为标准样品的未涂布外用剂的人工皮革,也施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计3次,将色差ΔE的平均值设为ΔEs,由下式(2-II)计算出附着抑制率。附着抑制率越高,则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的效果越优异。
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率(%)=100×(ΔEs-ΔEt)/ΔEs (2-II)
【表5】
/>
[表6]
[表7]
[表8]
[表9]
由表5~9得知,实施例2-1~2-13中,通过将含有成分(AI)与成分(BI)、且成分(BI)相对于成分(AI)的质量比[(BI)/(AI)]为9以下的外用剂进行涂布,相较于比较例2-1~2-8具有较高的附着抑制效果。
此外,相较于参考例2-1~2-4,由于实施例2-1~2-13的外用剂为含有成分(BI),故使用感(触感)也良好。
[实施例2-14~2-21]
除调制以下配方例2-1~2-8所示外用剂,并将各外用剂以成为2mg/cm2的方式涂布于白色人工皮革之外,其余均按照与前述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的评价方法(2)同样地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0。
另外,配方例中的各标注如下。
*1: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TR-100C-LF”
*2:TAYCACO.,LTD.制“MICRO ZINC OXIDE MZ-504R3M”
*3:The Nisshin OilliO Group,Ltd.制“Estemol N-01”
*4:日油株式会社制“PARLEAM EX”
*5:NIPPON SURFACTANT INDUSTRIES CO.,LTD.制“NIKKOL角鲨烷”
*6: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F-96A-10CS”
*7:花王株式会社制“SPHINGOLIPID E”
*8: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F-6015”
*9: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F-96L-2CS”
*1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 LLC.制“Tospearl145A”
*11:三好化成株式会社制“SI-滑石JA-46R”
*12:花王株式会社制“EXCEPARL TGO”
*13: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F-96A-6CS”
*14:堺化学株式会社制“FINEX-30-OTS(K)”
*15:BASF JAPAN LTD.制“Uvinul MC80”
*16:BASF JAPAN LTD.制“TINOSORB S”
*17:花王株式会社制“EXCEPARL IPP”
*18: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 LLC.制“SILICONE TSF405A”
*19: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MPT-171”
*20:KOKYU ALCOHOL KOGYO CO.,LTD.制“鲸蜡醇NX”
*21:Miyoshi Oil&Fat Co.,Ltd.制“MONTEX A”
*22:花王株式会社制“EMULGEN 1620G”
*23:Lubrizol Advanced Materials,Inc.制“PEMULENTR-1”
*24:Lubrizol Advanced Materials,Inc.制“PEMULENTR-2”
*25: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TR-100W-OTS”
*26:BASF JAPAN LTD.制“Uvinul T150”
*27:花王株式会社制“RHEODOL TW-S120V”
*28:日油株式会社制“PARLEAM 4”
*29: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FINEX-50-LPTM”
*30:大东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D-FZN(SI01)”
*31:The Nisshin OilliO Group,Ltd.制“Cosmol 525”
*32:BASF JAPAN LTD.制“Uvinul APlus GRANULAR”
*33:花王株式会社制“RHEODOL SP-S10V”
*34:SEPPIC S.A.公司制“SIMULGEL EG”
*35: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硅酮X-52-1621”
*36:The Nisshin OilliO Group,Ltd.制“SALACOS 99”
配方例2-1(W/O型外用剂,质量比[(BI)/(AI)]=0.12,质量比[(CI-1)/(AI)]=0.35)
(配合成分(量))
配方例2-2(W/O型外用剂,质量比[(BI)/(AI)]=0.31,质量比[(CI-1)/(AI)]=0.35,质量比[(CI-2)/(AI)]=0.04)
(配合成分(量))
配方例2-3(W/O型外用剂)(质量比[(BI)/(AI)]=0.12,质量比[(CI-1)/(AI)]=0.35,质量比[(CI-2)/(AI)]=0.23)
(配合成分(量))
/>
配方例2-4(W/O型外用剂,质量比[(BI)/(AI)]=0.97,质量比[(CI-2)/(AI)]=0.27)
(配合成分(量))
配方例2-5(O/W型外用剂,质量比[(BI)/(AI)]=3.0,质量比[(CI-2)/(AI)]=0.25)
(配合成分(量))
配方例2-6(O/W型外用剂,质量比[(BI)/(AI)]=3.5,质量比[(CI-2)/(AI)]=0.25)
(配合成分(量))
/>
配方例2-7(O/W型外用剂、质量比[(BI)/(AI)]=1.3)
(配合成分(量))
/>
配方例2-8(O/W型外用剂,质量比[(BI)/(AI)]=1.5,质量比[(CI-2)/(AI)]=0.50)
(配合成分(量))
[表10]
由表10得知,实施例2-14~2-21中通过涂布配方例2-1~2-8所示的外用剂,从而具有附着抑制效果。
此外,相较于参考例2-1~2-4,由于实施例2-14~2-21所使用的外用剂含有成分(BI),故使用感(触感)也良好。
[实施例3-1~3-22、比较例3-1~3-10、参考例3-1~3-4]
依照表11~15所示组成,将成分(AI)或成分(AI')、成分(BII)及成分(D)在室温下进行搅拌、混合,从而获得实施例3-1~3-22、比较例3-1~3-10的外用剂。
使用液态异链烷烃(日油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ARLEAM EX”、氢化聚异丁烯)作为成分(BII),使用十二甲基五硅氧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KF-96L-2cs”、25℃下的运动黏度:2mm2/s)作为成分(D)。另外,成分(AI')如前述。
另外,参考例3-1~3-4中,未使用成分(BII),依照表11~14所示组成,将成分(AI)与成分(D)施行搅拌、混合,作为外用剂使用。
使用所获得的外用剂,针对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依照前述评价方法(2)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1~15。
[表11]
[表12]
[表13]
[表14]
[表15]
由表11~15得知,实施例3-1~3-22中,通过将含有成分(AI)与成分(BII)、且成分(BII)相对于成分(AI)的质量比[(BII)/(AI)]在3.5以下的外用剂进行涂布,从而相较于比较例3-1~3-10具有更高的附着抑制效果。
此外,相较于参考例3-1~3-4,由于实施例3-1~3-22的外用剂含有成分(BII),因此使用感(触感)也良好。
[实施例3-23~3-26]
除调制以下配方例3-1~3-4所示的外用剂,并将各外用剂以成为2mg/cm2的方式涂布于白色人工皮革之外,按照与前述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的评价方法(2)同样地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6。
另外,配方例中的*1~*13的各标注如前述。
配方例3-1(W/O型外用剂,质量比[(CII-1)/(AI)]=0.12,质量比[(BII)/(AI)]=0.35)
(配合成分(量))
配方例3-2(W/O型外用剂,质量比[(CII-1)/(AI)]=0.31,质量比[(BII)/(AI)]=0.35,质量比[(CII-2)/(AI)]=0.04)
(配合成分(量))
/>
配方例3-3(W/O型外用剂)(质量比[(CII-1)/(AI)]=0.12,质量比[(BII)/(AI)]=0.35,质量比[(CII-2)/(AI)]=0.23)
(配合成分(量))
/>
配方例3-4(W/O型外用剂,质量比[(BII)/(AI)]=0.41,质量比[(CII-2)/(AI)]=0.14)
(配合成分(量))
[表16]
由表16得知,实施例3-23~3-26中,通过涂布配方例3-1~3-4所示的外用剂,具有附着抑制效果。
此外,相较于参考例3-1~3-4,由于实施例3-23~3-26所使用的外用剂含有成分(BII),因此使用感(触感)也良好。
[实施例4-1~4-12、比较例4-1~4-9、参考例4-1~4-4]
按照表17~21所示组成,将成分(AI)或成分(AI')、成分(BIII)及成分(D)在室温下施行搅拌、混合,从而获得实施例4-1~4-12、比较例4-1~4-9的外用剂。
使用二甲基聚硅氧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F-96L-6cs”、25℃下的运动黏度:6mm2/s)作为成分(BIII),使用十二甲基五硅氧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KF-96L-2cs”、25℃下的运动黏度:2mm2/s)作为成分(D)。另外,成分(AI')如前述。
另外,参考例4-1~4-4中,未使用成分(BIII),按照表17~20所示的组成将成分(AI)与成分(D)进行搅拌、混合,作为外用剂使用。
使用所获得的外用剂,针对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按照前述评价方法(2)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7~21。
[表17]
[表18]
[表19]
[表20]
[表21]
由表17~21得知,实施例4-1~4-12中,通过涂布含有成分(AI)与成分(BIII)、且成分(BIII)相对于成分(AI)的质量比[(BIII)/(AI)]为0.85以下的外用剂,从而相较于比较例4-1~4-9,具有较高的附着抑制效果。
此外,相较于参考例4-1~4-4,由于实施例4-1~4-12的外用剂含有成分(BIII),因此使用感(触感)也良好。
[实施例4-13~4-19]
除调制以下配方例4-1~4-7所示的外用剂,并将各外用剂以你成为2mg/cm2的方式涂布于白色人工皮革之外,其余均按照与前述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的评价方法(2)同样地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2。
另外,配方例中的*1~*28、*33、*36的各标注如前述。
配方例4-1(W/O型外用剂,质量比[(CIII-1)/(AI)]=0.31,质量比[(CIII-2)/(AI)]=0.35,质量比[(BIII)/(AI)]=0.04)
(配合成分(量))
配方例4-2(W/O型外用剂)(质量比[(CIII-1)/(AI)]=0.12,质量比[(CIII-2)/(AI)]=0.35,质量比[(BIII)/(AI)]=0.23)
(配合成分(量))
/>
配方例4-3(W/O型外用剂,质量比[(CIII-1)/(AI)]=0.97,质量比[(BIII)/(AI)]=0.27)
(配合成分(量))
/>
配方例4-4(W/O型外用剂,质量比[(CIII-2)/(AI)]=0.41,质量比[(BIII)/(AI)]=0.14)
(配合成分(量))
配方例4-5(O/W型外用剂,质量比[(CIII-1)/(AI)]=3.0,质量比[(BIII)/(AI)]=0.25)
(配合成分(量))
/>
配方例4-6(O/W型外用剂,质量比[(CIII-1)/(AI)]=3.5,质量比[(BIII)/(AI)]=0.25)
(配合成分(量))
/>
配方例4-7(O/W型外用剂,质量比[(CIII-1)/(AI)]=1.5,质量比[(BIII)/(AI)]=0.50)
(配合成分(量))
[表22]
由表22可知,实施例4-13~4-19中,通过涂布配方例4-1~4-7所示的外用剂,从而具有附着抑制效果。
此外,相较于参考例4-1~4-4,由于实施例4-13~4-19所使用的外用剂含有成分(BIII),因此使用感(触感)也良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由于本发明的附着抑制方法具有较高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效果,因此作为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的方法特别有用。

Claims (28)

1.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下述成分(AI)与成分(B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AI)为9以下,
成分(AI)对皮肤的涂布量为0.04~0.60mg/cm2
成分(AI):平均一次粒径dAI为10~700nm、且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所述金属氧化物为选自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酯油,
所述成分(AI)为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1):平均一次粒径dAI为70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AI-2):平均一次粒径dAI为70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AI-3):平均一次粒径dAI为70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2.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下述成分(AI)与成分(B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I)/(AI)为3.5以下,
成分(AI)对皮肤的涂布量为0.04~0.60mg/cm2
成分(AI):平均一次粒径dAI为10~700nm、且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所述金属氧化物为选自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非挥发性烃油,
所述成分(AI)为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1):平均一次粒径dAI为70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AI-2):平均一次粒径dAI为70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AI-3):平均一次粒径dAI为70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3.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将外用剂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该外用剂含有下述成分(AI)与成分(BIII),且该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的含量的质量比(BIII)/(AI)为0.85以下;
成分(AI)对皮肤的涂布量为0.04~0.60mg/cm2
成分(AI):平均一次粒径dAI为10~700nm、且经疏水化处理的金属氧化物,所述金属氧化物为选自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成分(BIII):非挥发性硅油,
所述成分(AI)为选自下述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中的1种以上,
成分(AI-1):平均一次粒径dAI为700nm以下、且经脂肪酸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AI-2):平均一次粒径dAI为700nm以下、且经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成分(AI-3):平均一次粒径dAI为700nm以下、且经硅酮处理的金属氧化物。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成分(AI)对皮肤的涂布量为0.06mg/cm2以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外用剂中的成分(AI)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成分(AI)的平均一次粒径dAI为270nm以下。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成分(AI)对皮肤的涂布量为0.08mg/cm2以上。
8.如权利要求1、4~7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I-1)+(AI-2)+(AI-3)]为9以下。
9.如权利要求1、4~8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I-1)+(AI-2)+(AI-3)]为0.01以上。
10.如权利要求1、4~7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I-1)+(AI-2)+(AI-3)]为6以下且0.05以上。
11.如权利要求1、4~7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外用剂中的成分(B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AI-1)+(AI-2)+(AI-3)]为4以下且0.1以上。
12.如权利要求2、4~7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AI-1)+(AI-2)+(AI-3)]为3.5以下。
13.如权利要求2、4~7、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AI-1)+(AI-2)+(AI-3)]为0.01以上。
14.如权利要求2、4~7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AI-1)+(AI-2)+(AI-3)]为2.5以下且0.05以上。
15.如权利要求2、4~7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外用剂中的成分(B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AI-1)+(AI-2)+(AI-3)]为2以下且0.1以上。
16.如权利要求3、4~7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为0.85以下。
17.如权利要求3、4~7、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为0.01以上。
18.如权利要求3、4~7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为0.75以下且0.02以上。
19.如权利要求3、4~7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外用剂中的成分(BIII)的含量相对于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的质量比(BIII)/[(AI-1)+(AI-2)+(AI-3)]为0.70以下且0.03以上。
20.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6mg/cm2以上。
21.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外用剂中的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合计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22.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的平均一次粒径dAI为270nm以下。
23.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成分(AI-1)、成分(AI-2)及成分(AI-3)对皮肤的合计涂布量为0.08mg/cm2以上。
24.一种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将平均一次粒径dA为10~700nm的金属氧化物(A)以成为0.04~0.60mg/cm2的方式涂布于皮肤,从而抑制大气有害物质附着于皮肤,
所述金属氧化物(A)为选自氧化钛及氧化锌中的1种以上,
所述金属氧化物(A)为其表面经疏水化处理或亲水化处理得到的金属氧化物。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金属氧化物(A)为其表面经疏水化处理得到的金属氧化物。
26.如权利要求25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所述疏水化处理为选自硅酮处理、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以及脂肪酸处理中的1种以上。
27.如权利要求24~26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金属氧化物(A)的平均一次粒径dA为270nm以下。
28.如权利要求24~27中任一项所述的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其中,
将金属氧化物(A)以成为0.06mg/cm2以上的方式涂布于皮肤。
CN202080041420.8A 2019-06-06 2020-06-04 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 Active CN1139392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6338 2019-06-06
JP2019-106343 2019-06-06
JP2019106343 2019-06-06
JP2019-106344 2019-06-06
JP2019106339 2019-06-06
JP2019106344 2019-06-06
JP2019-106339 2019-06-06
JP2019106338 2019-06-06
PCT/JP2020/022176 WO2020246556A1 (ja) 2019-06-06 2020-06-04 大気有害物質の付着抑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9265A CN113939265A (zh) 2022-01-14
CN113939265B true CN113939265B (zh) 2024-04-05

Family

ID=73653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1420.8A Active CN113939265B (zh) 2019-06-06 2020-06-04 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49339A1 (zh)
EP (1) EP3981384A4 (zh)
KR (1) KR20220004186A (zh)
CN (1) CN113939265B (zh)
TW (1) TW202112343A (zh)
WO (1) WO2020246556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5896A (ja) * 2000-02-21 2001-08-31 Canon Inc 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068028A (ja) * 2003-08-28 2005-03-17 Rohto Pharmaceut Co Ltd 皮膚外用剤
JP2006510679A (ja) * 2002-10-08 2006-03-30 コグニス・フランス・ソシエテ・パール・アクシオン・サンプリフィエ 皮膚を老化から保護する方法
CN101312706A (zh) * 2005-11-24 2008-11-26 株式会社资生堂 皮肤外用剂
CN101674798A (zh) * 2007-04-26 2010-03-17 株式会社资生堂 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0625A (zh) * 2011-11-21 2013-05-29 花王株式会社 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及护肤方法
CN104168882A (zh) * 2012-01-16 2014-11-26 株式会社资生堂 油包水型乳化皮肤化妆品
CN104780900A (zh) * 2012-11-14 2015-07-15 花王株式会社 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
JP2015229643A (ja) * 2014-06-04 2015-12-21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皮膚外用剤
TW201625203A (zh) * 2014-11-20 2016-07-16 Kao Corp 皮膚化妝料
CN106456512A (zh) * 2014-06-30 2017-02-22 株式会社资生堂 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
JP6227961B2 (ja) * 2012-10-02 2017-11-08 ザ・ボーイング・カンパニーThe Boeing Company マルチビーム衛星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ipパケットを経路指定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95034B1 (fr) * 1992-09-01 1994-10-07 Oreal Composition cosmétique ou pharmaceutique comprenant en association une peroxydase et un agent anti-oxygène singulet.
EP1384468A1 (de) * 2002-07-25 2004-01-28 Cognis France S.A. Verfahren zum Schutz und zur Modulation von Tight Junctions
JP3880995B2 (ja) * 2004-05-28 2007-02-14 花王株式会社 樹脂粒子
CN106232089B (zh) 2014-04-24 2021-07-13 株式会社资生堂 护肤化妆品
KR101659456B1 (ko) * 2014-09-11 2016-09-23 조영태 초미세먼지 차단용 기능성 크림
KR102039953B1 (ko) * 2016-07-07 2019-11-05 코스맥스 주식회사 미세돌기 구조 형성에 의한 미세먼지 흡착방지용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2019783B1 (ko) * 2016-07-27 2019-09-10 코스맥스 주식회사 피부 마찰력 감소에 의한 미세먼지 차단용 화장료 조성물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5896A (ja) * 2000-02-21 2001-08-31 Canon Inc 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510679A (ja) * 2002-10-08 2006-03-30 コグニス・フランス・ソシエテ・パール・アクシオン・サンプリフィエ 皮膚を老化から保護する方法
JP2005068028A (ja) * 2003-08-28 2005-03-17 Rohto Pharmaceut Co Ltd 皮膚外用剤
CN101312706A (zh) * 2005-11-24 2008-11-26 株式会社资生堂 皮肤外用剂
CN101674798A (zh) * 2007-04-26 2010-03-17 株式会社资生堂 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86907A (zh) * 2007-04-26 2010-03-31 株式会社资生堂 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0625A (zh) * 2011-11-21 2013-05-29 花王株式会社 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及护肤方法
CN104168882A (zh) * 2012-01-16 2014-11-26 株式会社资生堂 油包水型乳化皮肤化妆品
JP6227961B2 (ja) * 2012-10-02 2017-11-08 ザ・ボーイング・カンパニーThe Boeing Company マルチビーム衛星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ipパケットを経路指定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780900A (zh) * 2012-11-14 2015-07-15 花王株式会社 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
JP2015229643A (ja) * 2014-06-04 2015-12-21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皮膚外用剤
CN106456512A (zh) * 2014-06-30 2017-02-22 株式会社资生堂 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
TW201625203A (zh) * 2014-11-20 2016-07-16 Kao Corp 皮膚化妝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343A (zh) 2021-04-01
WO2020246556A1 (ja) 2020-12-10
US20220249339A1 (en) 2022-08-11
CN113939265A (zh) 2022-01-14
EP3981384A1 (en) 2022-04-13
KR20220004186A (ko) 2022-01-11
EP3981384A4 (en) 2023-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57710B1 (ko) 유중수형 유화 자외선 차단 화장료
JP5357280B2 (ja) 油中水型乳化皮膚化粧料
US11540998B2 (en) Water-in-oil emulsion cosmetic
CN110785160A (zh) 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
JP2019094280A (ja) 水中油型乳化化粧料
WO2021230310A1 (ja) 油中水型乳化日焼け止め化粧料
JP7016672B2 (ja) 液状油性の毛髪化粧料
CN113939265B (zh) 大气有害物质的附着抑制方法
EP4082520A1 (en) Water-in-oil-type emulsified sunscreen cosmetic
JP6831737B2 (ja) 水中油型化粧料
JP2020200318A (ja) 大気有害物質の付着抑制方法
JP2010270073A (ja) 化粧料組成物
WO2021153704A1 (ja) 油中水型乳化化粧料
JP7410704B2 (ja) 日焼け止め用油中水型乳化化粧料
JP2018199657A (ja) 油中水型乳化化粧料
JP2020200315A (ja) 大気有害物質の付着抑制方法
JP2020200317A (ja) 大気有害物質の付着抑制方法
JP2020200316A (ja) 大気有害物質の付着抑制方法
TWI828835B (zh) 皮膚外用劑
JP2007161590A (ja) 油性固形化粧料
JP2021155365A (ja) 水中油型日焼け止め化粧料
TW202037362A (zh) 外用劑
JP2022103058A (ja) 油中水型乳化化粧料
JP2020105177A (ja) 皮膚外用剤
JP2020105175A (ja) 皮膚外用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