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7550A - 电线罩 - Google Patents

电线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7550A
CN113937550A CN202110733655.XA CN202110733655A CN113937550A CN 113937550 A CN113937550 A CN 113937550A CN 202110733655 A CN202110733655 A CN 202110733655A CN 113937550 A CN113937550 A CN 113937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ember
wire
disposed
cover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36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野弘纪
彦田直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37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75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 H02G15/10Cable junctions protected by boxes, e.g. by distribution,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15/113Boxes split longitudinally in main cable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6Joints for connecting lengths of protective tubing or channels, to each other or to casings, e.g. to distribution boxes; Ensur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in the joint
    • H02G3/0616Joints for connecting tubing to casing
    • H02G3/0691Fixing tubing to casing by auxiliary means co-operating with indentations of the tubing, e.g. with tubing-convolu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33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cable being forced in a tortuous or curved path, e.g. knots in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04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使电线罩的组装便利性提高。电线罩(1)具备在合体状态下将电线(W)覆盖的第1罩构件(2)及第2罩构件(3)。第1罩构件(2)及第2罩构件(3)各自具有电线路径(12、13)、限制部(20、21)以及退避空间(22、23)。在合体状态下,第1罩构件(2)的限制部(20、21)向第2罩构件(3)侧突出,第2罩构件的限制部(20、21)向第1罩构件侧突出。在第1罩构件的退避空间(22、23)配置有第2罩构件的限制部(20、21)。在第2罩构件的退避空间(22、23)配置有第1罩构件的限制部(20、21)。

Description

电线罩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线罩。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罩,其将从连接器壳体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折弯并向规定方向导出。该罩通过使上罩与下罩合体而形成。在下罩形成有纵肋,从连接器壳体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与纵肋碰触并且折弯。纵肋朝向上罩突出,抑制配置于下罩的电线浮起而脱离下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09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这种罩仅在一方罩具有纵肋,所以难以采取先在另一方罩配置电线的组装步骤。
因此,本公开以使电线罩的组装便利性提高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电线罩,具备在合体状态下将电线覆盖的第1罩构件及第2罩构件,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各自具有电线路径、限制部以及退避空间,所述电线路径是配置所述电线的路径,具有折弯的折弯部位,所述限制部及所述退避空间设置于所述电线路径的所述折弯部位的内角侧,在所述合体状态下,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向所述第2罩构件侧突出,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向所述第1罩构件侧突出,在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退避空间配置有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在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退避空间配置有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限制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高电线罩的组装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线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第1罩构件的俯视图。
图3是第1罩构件的后视图。
图4是将第1限制部、第2限制部、第1退避空间以及第2退避空间的位置关系概念性示出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在第1罩构件配置有电线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在第1罩构件及第2罩构件相互合体的过程中第1限制部的倾斜面与电线接触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从图6所示的状态变为合体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8是从后方侧观看电线罩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电线罩,
(1)具备在合体状态下将电线覆盖的第1罩构件及第2罩构件,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各自具有电线路径、限制部以及退避空间,所述电线路径具有折弯的折弯部位,所述限制部及所述退避空间设置于所述电线路径的所述折弯部位的内角侧,在所述合体状态下,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向所述第2罩构件侧突出,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向所述第1罩构件侧突出,在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退避空间配置有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在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退避空间配置有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限制部。
在该电线罩中,电线路径及限制部设置于第1罩构件及第2罩构件各自。因此,在哪个罩构件中都能够在电线路径配置电线,能够抑制折弯地配置的电线浮起而脱离电线路径。进一步地,第1罩构件及第2罩构件各自具有退避空间,在该退避空间中配置相互的限制部。因此,该电线罩在使第1罩构件及第2罩构件合体时,相互的限制部彼此不干涉。也就是说,根据该电线罩,针对哪个罩构件都能够配置电线,能够通过针对配置有电线的罩构件盖上对方侧的罩构件而组装。因此,根据该电线罩,电线罩的组装便利性提高。
(2)优选的是,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各自具有电线导入口、第1电线导出口以及第2电线导出口,所述第1电线导出口及所述第2电线导出口在相互不同的方向开口,所述电线路径具有从所述电线导入口配置到所述第1电线导出口的第1电线路径、和从所述电线导入口配置到所述第2电线导出口的第2电线路径,所述折弯部位具有设置于所述电线导入口与所述第1电线导出口之间的第1折弯部位、和设置于所述电线导入口与所述第2电线导出口之间的第2折弯部位,所述限制部在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各自中具有设置于所述第1折弯部位的内角侧的第1限制部、和设置于所述第2折弯部位的内角侧的第2限制部,所述退避空间在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各自中具有设置于所述第1折弯部位的内角侧的第1退避空间、和设置于所述第2折弯部位的内角侧的第2退避空间,在所述合体状态下,在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第1退避空间配置有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第2限制部,在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第2退避空间配置有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第1限制部,在所述合体状态下,在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第2退避空间配置有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第1限制部,在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第1退避空间配置有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第2限制部。
该电线罩因为具有在相互不同的方向开口的第1电线导出口及第2电线导出口,所以能够将电线向两方向导出。进一步地,该电线罩即使在使电线从第1电线导出口及第2电线导出口中的任一方导出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限制部抑制配置于罩构件的电线浮起而脱离电线路径。
(3)优选的是,所述第1退避空间及所述第2限制部在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各自中配置于相对于在所述电线导入口的中心通过的对称线成为线对称的位置,所述第2退避空间及所述第1限制部在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各自中配置于相对于所述对称线成为线对称的位置,所述第1限制部及所述第2限制部在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各自中配置于相对于所述对称线成为非线对称的位置。
该电线罩能够避免第1罩构件的第1限制部和第2罩构件的第2限制部相互干涉,并且能够将第1罩构件及第2罩构件形成为相同形状或者接近相同形状的形状。
(4)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与形成为接近相同形状的形状的情况比较,优选形成为相互相同形状。
在第1罩构件及第2罩构件为相互相同形状的情况下,能够将成型用模具设为一种,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成本等。
(5)优选的是,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退避空间具有与所述电线路径连通的连通空间,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具有在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连通空间配置的路径侧限制部,所述路径侧限制部的顶端部具有向将所述电线路径扩大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第2罩构件的限制部在配置于第1罩构件的连通空间的情况下,有可能将配置于第1罩构件的电线路径中的电线啮入。但是,在该电线罩中,配置于连通空间的路径侧限制部具有向将电线路径扩大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因此,即使第2罩构件的限制部在进入第1罩构件的退避空间时与配置于电线路径的电线接触,倾斜面也将电线向电线路径侧推出。因此,该电线罩即使在第2罩构件的限制部配置于第1罩构件的连通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将配置于第1罩构件的电线啮入。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具体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例示使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根)电线W折弯并导出的电线罩1。电线罩1为合成树脂制,具备以相互合体的合体状态将电线W覆盖的第1罩构件2及第2罩构件3(以下也称为罩构件2、3)。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图3、图6~图8所示的方向原样地设为上下方向。关于前后方向,将图2、图5所示的下方设为前方,将上方设为后方。关于左右方向,将图2、图5所示的方向原样地设为左右方向,将图3所示的左方设为右方,将右方设为左方。也就是说,第1罩构件2及第2罩构件3相互合体的合体方向成为上下方向。另外,相对于合体方向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成为前后左右方向。
罩构件2、3为相互相同形状。因此,以下主要说明配置于下侧的第1罩构件2的形状,省略配置于上侧的第2罩构件3的形状的说明。另外,上下左右的概念在第1罩构件2及第2罩构件3各自中相反。
如图1及图2所示,第1罩构件2具有底壁部10、侧壁部11、第1电线路径12、第2电线路径13、电线导入口14、第1电线导出口15以及第2电线导出口16。底壁部10呈板状,在俯视时呈T字形状。底壁部10的上表面构成第1电线路径12及第2电线路径13(以下也称为电线路径12、13)的底面。各电线W沿着电线路径12、13的底面配置。侧壁部11呈从底壁部10的端缘向上方立起的形态,配置于电线路径12、13的两侧。
电线路径12、13是配置电线W的路径,从形成电线导入口14的部位向前方延伸,并向左右两侧分支。向左侧分支的第1电线路径12在第1电线导出口15处向左方开口。向右侧分支的第2电线路径13在第2电线导出口16处向右方开口。也就是说,电线路径12、13在俯视时呈T字形状。电线路径12、13向第1罩构件2的上方侧露出。
第1电线路径12是从电线导入口14配置到第1电线导出口15的路径。如图2所示,第1电线路径12具有第1折弯前部位12A、第1折弯部位12B以及第1折弯后部位12C。第1折弯部位12B是第1电线路径12折弯的部位,设置于电线导入口14与第1电线导出口15之间。第1折弯部位12B从第1折弯前部位12A向左侧折弯。配置于第1电线路径12的电线W在第1折弯部位12B向左方折弯。第1折弯部位12B的折弯角度是π/2弧度(90°)。第1折弯前部位12A是比第1折弯部位12B靠电线导入口14侧的部位,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第1折弯后部位12C是比第1折弯部位12B靠第1电线导出口15侧的部位,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第1折弯前部位12A及第1折弯后部位12C经由第1折弯部位12B交叉(正交)地配置。
如图2所示,第2电线路径13是从电线导入口14配置到第2电线导出口16的路径。第2电线路径13具有第2折弯前部位13A、第2折弯部位13B以及第2折弯后部位13C。第2折弯部位13B是第2电线路径13折弯的部位,设置于电线导入口14与第2电线导出口16之间。第2折弯部位13B从第2折弯前部位13A向右侧折弯。配置于第2电线路径13的电线W在第2折弯部位13B向右方折弯。第2折弯部位13B的折弯角度是π/2弧度(90°)。第2折弯前部位13A是比第2折弯部位13B靠电线导入口14侧的部位。第2折弯前部位13A是与第1折弯前部位12A相同的部位。第2折弯后部位13C是比第2折弯部位13B靠第2电线导出口16侧的部位。也就是说,第2折弯前部位13A及第2折弯后部位13C经由第2折弯部位13B交叉(正交)地配置。
如图2所示,上述的侧壁部11具有第1侧壁部11A、第2侧壁部11B、第3侧壁部11C以及第4侧壁部11D。第1侧壁部11A沿着前后方向延伸,配置于第1折弯前部位12A及第2折弯前部位13A的左右两侧。第2侧壁部11B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与电线导入口14对置地配置。第3侧壁部11C沿着左右方向延伸,配置于第1折弯后部位12C的前后两侧。第4侧壁部11D沿着左右方向延伸,配置于第2折弯后部位13C的前后两侧。前侧的第3侧壁部11C、第2侧壁部11B、前侧的第4侧壁部11D在左右方向连续。
如图2所示,第1罩构件2具有第1限制部20、第2限制部21、第1退避空间22以及第2退避空间23。
第1限制部20及第1退避空间22设置于第1折弯部位12B的内角侧(详细为通过第1折弯前部位12A、第1折弯部位12B以及第1折弯后部位12C在俯视时构成L字的部分的内角侧)。显然,第1限制部20及第1退避空间22设置于电线W的折弯内侧。第1限制部20限制配置于第1折弯部位12B的电线W向折弯内侧的移动。第1限制部20通过配置于第1退避空间22的后侧的连结部25与左侧的第1侧壁部11A形成为一体。第1限制部20的后端配置于比后侧的第3侧壁部11C的前表面靠后方。第1限制部20的前端配置于比后侧的第3侧壁部11C的前表面靠前方。在第1限制部20与左侧的第1侧壁部11A之间配置有第1退避空间22。在第1退避空间22与第1折弯部位12B之间配置有第1限制部20。如图4所示,第1退避空间22是与第2限制部21的形状对应的空间区域。
第2限制部21及第2退避空间23设置于第2折弯部位13B的内角侧(详细为通过第2折弯前部位13A、第2折弯部位13B及第2折弯后部位13C在俯视时构成L字的部分的内角侧)。显然,第2限制部21及第2退避空间23设置于电线W的折弯内侧。第2限制部21限制配置于第2折弯部位13B的电线W向折弯内侧的移动。第2限制部21与右侧的第1侧壁部11A形成为一体。第2限制部21的后端配置于比后侧的第4侧壁部11D的前表面靠后方。第2限制部21的前端配置于比后侧的第4侧壁部11D的前表面靠前方。第2退避空间23在第2限制部21的左侧与第2折弯部位13B连通(后述的连通空间50)。如图4所示,第2退避空间23是与第1限制部20的形状对应的空间区域。
如图4所示,第1退避空间22及第2限制部21配置于在俯视时相对于在电线导入口14的中心(宽度方向中央)通过并在前后延伸的对称线L成为线对称的位置。对称线L也是将第1罩构件2整体左右分割的线。第2退避空间23及第1限制部20配置于在俯视时相对于对称线L成为线对称的位置。换句话讲,第1限制部20及第2限制部21配置于在俯视时相对于对称线L成为非线对称的位置。
如图1所示,第1限制部20及第2限制部21(以下也称为限制部20、21)各自呈从底壁部10的上表面立起、朝向上方突出的形态。限制部20、21的内侧面构成电线路径12、13的侧面。限制部20、21各自的高度设定成即使配置于电线路径12、13的电线W浮起也不越过。限制部20、21的从底壁部10算起的突出尺寸比侧壁部11的从底壁部10算起的突出尺寸大。如图3所示,第1罩构件2的限制部20、21各自比在上述合体状态下两罩构件2、3的侧壁部11彼此接触的接触面26向上方突出。由此,能够将电线罩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抑制得小,并且能够抑制配置于电线路径12、13的电线W浮起而脱离电线路径12、13。限制部20、21各自呈板片状,呈沿着前后方向长的形状。
如图5所示,第1罩构件2具有连接器安装部30、第1管安装部31以及第2管安装部32。连接器安装部30是安装连接器C的部位,设置于侧壁部11(更具体为第1侧壁部11A)的后端部。
第1管安装部31及第2管安装部32(以下也称为管安装部31、32)是安装将电线W覆盖的波纹管T的部位。波纹管T呈筒状(更具体为圆筒形),内径比电线W的外形形成得大。因此,在波纹管T的内部配置的电线W相对于波纹管T容易向径向移位。在管安装部31、32形成有波纹管T的多个凸部嵌入的多个槽。波纹管T以将各凸部嵌入各槽的状态安装于管安装部31、32。
如图5所示,第1管安装部31配置于第1折弯后部位12C。第1管安装部31具有第1定位部33。第1定位部33构成于第1管安装部31中的第1折弯部位12B侧(右侧)的端部,呈从第1电线路径12的底面立起的形状。第1定位部33限制安装于第1管安装部31的波纹管T中的第1折弯部位12B侧(右侧)的端部向第1折弯部位12B侧(右侧)移动。上述的第1限制部20配置于从第1定位部33向右侧偏移的位置。
如图5所示,第2管安装部32配置于第2折弯后部位13C。第2管安装部32具有第2定位部34。第2定位部34构成于第2管安装部32中的第2折弯部位13B侧(左侧)的端部,呈从第2电线路径13的底面立起的形状。第2定位部34限制安装于第2管安装部32的波纹管T中的第2折弯部位13B侧(左侧)的端部向第2折弯部位13B侧(左侧)移动。上述的第2限制部21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与第2定位部34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一致,且第2限制部21与第2定位部34连续地形成为一体。
如图1所示,第1罩构件2具有将进入电线罩1的内部的水排出的排水部36。排水部36具有排水口37。电线路径12、13的底面形成为从折弯前部位12A、13A到折弯部位12B、13B降低一级的台阶状,在较低的一方的底面设置有排水部36。排水部36呈从电线路径12、13的底面向上方突出的形状,在前表面开设有排水口37。排水部36的上表面与电线路径12、13的较高一方的底面处于相同高度位置。
如图1、图2及图8所示,第1罩构件2具有第1锁定部40、第2锁定部41及第3锁定部42(以下也称为锁定部40、41、42)。锁定部40、41、42各自从侧壁部11的外侧面立起,呈朝向上方突出的形态,顶端部向与外侧面正交的方向弹性变形。第1罩构件2具有第1锁定接纳部43、第2锁定接纳部44以及第3锁定接纳部45(以下也称为锁定接纳部43、44、45)。锁定接纳部43、44、45各自设置于侧壁部11的外侧面。
锁定部40、41、42配置于第1罩构件2的右侧,锁定接纳部43、44、45配置于第1罩构件2的左侧。在折弯前部位12A、13A的右方设置有第1锁定部40,在左方设置有第1锁定接纳部43。在第1折弯后部位12C的后方设置有第2锁定接纳部44,在前方设置有第3锁定接纳部45。在第2折弯后部位13C的后方设置有第2锁定部41,在前方设置有第3锁定部42。
如图1及图2所示,第1罩构件2具有加强肋46。加强肋46从底壁部10的上表面立起,呈向上方突出的形态。加强肋46突出到比接触面26靠上方。加强肋46的顶端的高度位置与第2限制部21的顶端的高度位置相同。加强肋46在左右方向上与第1锁定部40对置。加强肋46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比第2限制部21靠第1锁定部40侧的位置。加强肋46与第2限制部21之间通过折弯部分而与第2限制部21形成为一体。
以下对电线罩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首先,连接器C相对于第1罩构件2的连接器安装部30以从上方钩卡的方式安装。从安装于连接器安装部30的连接器C引出的电线W的中心的高度位置是与接触面26相同的高度位置。也就是说,电线W具有突出到比接触面26靠上方的部分。从连接器C引出的两根电线W中的一方电线W配置于第1电线路径12,另一方电线W配置于第2电线路径13。一方电线W通过第1限制部20向第1折弯后部位12C侧折弯。一方电线W以不跨到第1限制部20上的方式配置。将一方电线W覆盖的波纹管T安装于第1管安装部31。另一方电线W通过第2限制部21向第2折弯后部位13C侧折弯。另一方电线W以不跨到第2限制部21上的方式配置。将另一方电线W覆盖的波纹管T安装于第2管安装部32。
第2罩构件3相对于配置有电线W的第1罩构件2从上方合体。第2罩构件3是形状与第1罩构件2相同的其他构件,以与将对称线L作为旋转轴旋转π弧度(180°)时的姿势相同的姿势与第1罩构件2合体。
如上所述,第1退避空间22及第2限制部21配置于在俯视时相对于在电线导入口14的中心通过的对称线L成为线对称的位置。因此,在罩构件2、3相互合体的过程中,第2罩构件3的第2限制部21进入第1罩构件2的第1退避空间22,第1罩构件2的第2限制部21进入第2罩构件3的第1退避空间22。
另外,如上所述,第2退避空间23及第1限制部20配置于在俯视时相对于对称线L成为线对称的位置。因此,在罩构件2、3相互合体的过程中,第2罩构件3的第1限制部20进入第1罩构件2的第2退避空间23,第1罩构件2的第1限制部20进入第2罩构件3的第2退避空间23。
换句话讲,第1限制部20及第2限制部21配置于在俯视时相对于对称线L成为非线对称的位置。因此,在罩构件2、3相互合体的过程中,第1罩构件2的第1限制部20和第2罩构件3的第2限制部21相互不干涉,第1罩构件2的第2限制部21和第2罩构件3的第1限制部20相互不干涉。
但是,如图4所示,第2退避空间23具有与电线路径12、13连通的连通空间50。并且,配置于该第2退避空间23的第1限制部20具有配置于连通空间50的路径侧限制部51。该路径侧限制部51有可能将配置于电线路径12、13的电线W啮入。但是,如图1、图6及图7所示,路径侧限制部51的顶端部具有随着朝向顶端而向与电线路径12、13侧相反的一侧倾斜的倾斜面52。因此,如图6所示,在罩构件2、3相互合体的过程中,即使第2罩构件3的倾斜面52与配置于电线路径12、13的电线W接触,如图7所示,第2罩构件3的倾斜面52也将电线W向电线路径12、13侧推出。因此,可抑制第1限制部20将电线W啮入。
进一步地,路径侧限制部51在顶端部具有弯曲部55。弯曲部55在左右方向上朝向路径侧限制部51的顶端侧弯曲成凸状。弯曲部55相对于倾斜面52配置于与电线路径12、13(折弯前部位12A、13A)侧相反的一侧。倾斜面52从弯曲部55朝向电线路径12、13(折弯前部位12A、13A)侧以接近底壁部10侧的方式倾斜。因此,电线W即使与路径侧限制部51中、相对于倾斜面52与电线路径12、13(折弯前部位12A、13A)侧相反的一侧的部位接触,也容易被弯曲部55向倾斜面52侧推出。因此,可更进一步抑制第1限制部20将电线W啮入。
在罩构件2、3合体的过程中,第1罩构件2的锁定部40、41、42各自被第2罩构件3的锁定接纳部43、44、45按压而向外侧挠曲。当进一步进行合体而弹性恢复时,如图8所示,第1罩构件2的锁定部40、41、42各自与第2罩构件3的锁定接纳部43、44、45锁定。关于第2罩构件3的锁定部40、41、42也同样地与第1罩构件2的锁定接纳部43、44、45锁定。由此,罩构件2、3成为合体状态,电线罩1完成。
电线罩1在合体状态下成为以下状态。如图7所示,第1罩构件2的限制部20、21各自向第2罩构件3的底壁部10侧突出。第2罩构件3的限制部20、21各自向第1罩构件2的底壁部10侧突出。如图6及图7所示,在第1罩构件2的第1退避空间22配置第2罩构件3的第2限制部21。在第1罩构件2的第2退避空间23配置第2罩构件3的第1限制部20。在第2罩构件3的第1退避空间22配置第1罩构件2的第2限制部21。在第2罩构件3的第2退避空间23配置第1罩构件2的第1限制部20。
省略图示,但是在罩构件2、3的合体状态下,第1罩构件2的加强肋46成为与第1锁定部40一起夹着第2罩构件3的第1侧壁部11A的状态。因此,第1罩构件2的加强肋46限制第2罩构件的第1侧壁部11A向离开第1罩构件2的锁定部40的方向移动。因此,第1罩构件2的第1锁定部40与第2罩构件3的第1锁定接纳部43锁定时的保持力提高。而且,加强肋46与第2限制部21连续地形成为一体。因此,加强肋46和第2限制部21相互加强。另外,第2罩构件3的加强肋46也起到与第1罩构件2的加强肋46同样的作用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1的电线罩1中,电线路径12、13及限制部20、21设置于罩构件2、3各自。因此,在哪个罩构件2、3中都能够在电线路径12、13配置电线W,能够抑制折弯地配置的电线W浮起而脱离电线路径12、13。进一步地,罩构件2、3各自具有退避空间22、23,在该退避空间22、23中配置相互的限制部21、20。因此,该电线罩1在使罩构件2、3合体时,相互的限制部20、21彼此不干涉。也就是说,该电线罩1针对哪个罩构件2、3都能够配置电线W,能够通过针对配置有电线W的罩构件2、3盖上对方侧的罩构件而组装。因此,根据该电线罩1,电线罩1的组装便利性提高。
进一步地,该电线罩1具有向相互不同的方向开口的电线导出口15、16。因此,该电线罩1能够将电线W向两方向导出。而且,该电线罩1即使在将电线W从电线导出口15、16中的任一方导出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限制部20、21抑制配置于罩构件2、3的电线W浮起而脱离电线路径12、13。
进一步地,第1退避空间22及第2限制部21在罩构件2、3各自中配置于相对于在电线导入口14的中心通过的对称线L成为线对称的位置。并且,第2退避空间23及第1限制部20在罩构件2、3各自中配置于相对于对称线L成为线对称的位置。第1限制部20及第2限制部21在罩构件2、3各自中配置于相对于对称线L成为非线对称的位置。因此,能够避免第1罩构件2的第1限制部20和第2罩构件3的第2限制部21的干涉、及第1罩构件2的第2限制部21和第2罩构件3的第1限制部20的干涉,并且能够将罩构件2、3形成为相同形状或者接近相同形状的形状。
进一步地,罩构件2、3形成为相互相同形状。因此,根据该电线罩1,能够减少成型用模具的种类,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成本等。
另外,第2罩构件3的第1限制部20因为配置于第1罩构件2的连通空间50,所以有可能将配置于第1罩构件2的第2电线路径13中的电线W啮入。但是,在该电线罩1中,在第1罩构件2的连通空间50配置的第2罩构件3的路径侧限制部51具有向将电线路径12、13扩大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52。因此,即使第2罩构件3的第1限制部20在进入第1罩构件2的第2退避空间23时与配置于电线路径12、13的电线W接触,倾斜面52也将电线W向电线路径12、13侧推出。因此,该电线罩1即使在第2罩构件3的第1限制部20配置于第1罩构件2的连通空间50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将配置于第1罩构件2的电线W啮入。另外,第1罩构件2的第1限制部20也同样具有倾斜面52。因此,该电线罩1即使在第1罩构件2的第1限制部20配置于第2罩构件3的连通空间50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将配置于第2罩构件3的电线W啮入。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是例示,应认为不是限制性的。
(1)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将第1罩构件及第2罩构件形成为相互相同形状,但是也可以形成为相互不同的形状。
(2)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设为设置两个电线导出口的结构,但是也可以设为仅设置一个电线导出口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设为在第1折弯部位及第2折弯部位各自的内角侧配置限制部及退避空间的结构,但是也可以设为仅在一方电线路径的内角侧配置限制部及退避空间的结构。另外,还可以设为仅在一方电线路径的内角侧配置限制部、且仅在另一方电线路径的内角侧配置退避空间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将折弯部位的折弯角度设为π/2弧度(90°),但是也可以设为π/2弧度(90°)以外的角度。
(5)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使第1折弯部位的折弯角度和第2折弯部位的折弯角度相同,但是也可以使其不同。
(6)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将第1罩构件的锁定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锁定接纳部,并将与该锁定部对应的第2罩构件的锁定接纳部作为锁定部。另外,也可以将第1罩构件的锁定接纳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锁定部,并将与该锁定接纳部对应的第2罩构件的锁定部作为锁定接纳部。
(7)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设为使多根电线中的一部分从第1电线导出口导出、并使剩余的电线从第2电线导出口导出的结构,但是也可以设为使全部从第1电线导出口或者第2电线导出口导出的结构。
符号说明
1:电线罩
2:第1罩构件
3:第2罩构件
10:底壁部
11:侧壁部
11A:第1侧壁部
11B:第2侧壁部
11C:第3侧壁部
11D:第4侧壁部
12:第1电线路径(电线路径)
12A:第1折弯前部位
12B:第1折弯部位(折弯部位)
12C:第1折弯后部位
13:第2电线路径(电线路径)
13A:第2折弯前部位
13B:第2折弯部位(折弯部位)
13C:第2折弯后部位
14:电线导入口
15:第1电线导出口
16:第2电线导出口
20:第1限制部(限制部)
21:第2限制部
22:第1退避空间(退避空间)
23:第2退避空间(退避空间)
25:连结部
26:接触面
30:连接器安装部
31:第1管安装部
32:第2管安装部
33:第1定位部
34:第2定位部
36:排水部
37:排水口
40:第1锁定部
41:第2锁定部
42:第3锁定部
43:第1锁定接纳部
44:第2锁定接纳部
45:第3锁定接纳部
46:加强肋
50:连通空间
51:路径侧限制部
52:倾斜面
55:弯曲部
C:连接器
L:对称线
T:波纹管
W:电线

Claims (5)

1.一种电线罩,其中,
具备在合体状态下将电线覆盖的第1罩构件及第2罩构件,
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各自具有电线路径、限制部以及退避空间,
所述电线路径是配置所述电线的路径,具有折弯的折弯部位,
所述限制部及所述退避空间设置于所述电线路径的所述折弯部位的内角侧,
在所述合体状态下,
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向所述第2罩构件侧突出,
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向所述第1罩构件侧突出,
在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退避空间配置有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限制部,
在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退避空间配置有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限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罩,其中,
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各自具有电线导入口、第1电线导出口及第2电线导出口,
所述第1电线导出口及所述第2电线导出口在相互不同的方向开口,
所述电线路径具有从所述电线导入口配置到所述第1电线导出口的第1电线路径、和从所述电线导入口配置到所述第2电线导出口的第2电线路径,
所述折弯部位具有设置于所述电线导入口与所述第1电线导出口之间的第1折弯部位、和设置于所述电线导入口与所述第2电线导出口之间的第2折弯部位,
所述限制部在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各自中具有设置于所述第1折弯部位的内角侧的第1限制部、和设置于所述第2折弯部位的内角侧的第2限制部,
所述退避空间在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各自中具有设置于所述第1折弯部位的内角侧的第1退避空间、和设置于所述第2折弯部位的内角侧的第2退避空间,
在所述合体状态下,在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第1退避空间配置有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第2限制部,在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第2退避空间配置有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第1限制部,
在所述合体状态下,在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第2退避空间配置有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第1限制部,在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第1退避空间配置有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第2限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罩,其中,
所述第1退避空间及所述第2限制部在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各自中配置于相对于在所述电线导入口的中心通过的对称线成为线对称的位置,
所述第2退避空间及所述第1限制部在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各自中配置于相对于所述对称线成为线对称的位置,
所述第1限制部及所述第2限制部在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各自中配置于相对于所述对称线成为非线对称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罩,其中,
所述第1罩构件及所述第2罩构件为相互相同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罩,其中,
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退避空间具有与所述电线路径连通的连通空间,
所述第2罩构件的所述限制部具有在所述第1罩构件的所述连通空间配置的路径侧限制部,
所述路径侧限制部的顶端部具有向将所述电线路径扩大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CN202110733655.XA 2020-07-14 2021-06-30 电线罩 Pending CN1139375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20585A JP7425972B2 (ja) 2020-07-14 2020-07-14 電線カバー
JP2020-120585 2020-07-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7550A true CN113937550A (zh) 2022-01-14

Family

ID=79274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3655.XA Pending CN113937550A (zh) 2020-07-14 2021-06-30 电线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82849B2 (zh)
JP (1) JP7425972B2 (zh)
CN (1) CN113937550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02355A (ja) * 1995-10-03 1997-04-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15015149A (ja) * 2013-07-04 2015-01-22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コネクタ
JP2015210967A (ja) * 2014-04-28 2015-11-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6119235A (ja) * 2014-12-22 2016-06-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20160204543A1 (en) * 2015-01-14 2016-07-14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 wire cover
JP2017107700A (ja) * 2015-12-08 2017-06-1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7142899A (ja) * 2016-02-08 2017-08-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カバー
CN107925203A (zh) * 2015-09-07 2018-04-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20190164711A1 (en) * 2017-11-27 2019-05-30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harness assembly therefor
WO2019102837A1 (ja) * 2017-11-27 2019-05-3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7543A (en) * 1994-11-17 2000-03-14 Panduit Corp. Wiring duct fittings
JP3591484B2 (ja) 2001-05-28 2004-11-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08022492B4 (de) * 2007-05-07 2011-09-2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Schutzvorrichtung
US8939788B2 (en) 2013-01-29 2015-01-27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Cable connector
JP2016119740A (ja) * 2014-12-18 2016-06-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664954B2 (ja) * 2015-12-21 2020-03-1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カバー
JP7102374B2 (ja) * 2019-07-19 2022-07-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02355A (ja) * 1995-10-03 1997-04-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15015149A (ja) * 2013-07-04 2015-01-22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コネクタ
JP2015210967A (ja) * 2014-04-28 2015-11-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6119235A (ja) * 2014-12-22 2016-06-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20160204543A1 (en) * 2015-01-14 2016-07-14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 wire cover
JP2016131113A (ja) * 2015-01-14 2016-07-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カバー
CN107925203A (zh) * 2015-09-07 2018-04-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7107700A (ja) * 2015-12-08 2017-06-1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7142899A (ja) * 2016-02-08 2017-08-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カバー
US20190164711A1 (en) * 2017-11-27 2019-05-30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harness assembly therefor
WO2019102837A1 (ja) * 2017-11-27 2019-05-3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21194A1 (en) 2022-01-20
US11482849B2 (en) 2022-10-25
JP7425972B2 (ja) 2024-02-01
JP2022017811A (ja) 2022-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05136B2 (ja) 電気接続箱
US7198496B2 (en) Lever type connector
US20060019516A1 (en) Connector
US7364449B2 (en) Joint connector block
CN102655298A (zh) 连接器
JP3945306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3579831B (zh) 插座连接器
JP4475142B2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線カバー
CN113937550A (zh) 电线罩
JP6280080B2 (ja) アライニングプレート付きコネクタ
CN111674342B (zh) 树脂结构
JP2009152003A (ja) 電線カバー
US10804648B2 (en) Connector housing
JP2001093618A (ja) コネクタ
WO2018128069A1 (ja) コネクタ
JP4636072B2 (ja) コネクタ
US20230065611A1 (en) Connector
JP2002141131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45544A (ja) コネクタの端子係止構造
US20230231340A1 (en) Wire cover and connector structure
JP2020126826A (ja) ハウジング及びコネクタ
JP7476824B2 (ja) コネクタ
JP7435329B2 (ja) 端子金具
WO2022208940A1 (ja) コネクタ
JP7384314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