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4003A - 用于消除宿醉及肠道问题的包含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的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用于消除宿醉及肠道问题的包含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的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4003A
CN113924003A CN201980094922.4A CN201980094922A CN113924003A CN 113924003 A CN113924003 A CN 113924003A CN 201980094922 A CN201980094922 A CN 201980094922A CN 113924003 A CN113924003 A CN 113924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ctobacillus
composition
hangover
strain
alcoh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49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宗洵
李东陈
李得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rain Recreational Life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train Recreational Life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rain Recreational Life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train Recreational Life Sciences
Publication of CN113924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40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61K35/747Lactobacilli, e.g. L. acidophilus or L. brev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35Bacteria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robio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61K35/745Bifidobacte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3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treating abuse or dependence
    • A61P25/32Alcohol-ab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00/00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 A23V2200/30Foods, ingredients or supplements having a functional effect on health
    • A23V2200/32Foods, ingredients or supplements having a functional effect on health having an effect on the health of the digestive tra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00/00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 A23V2200/30Foods, ingredients or supplements having a functional effect on health
    • A23V2200/334Foods, ingredients or supplements having a functional effect on health treating the effects of consuming alcohol, narcotics or other addictive behavior, e.g. treating hangover or reducing blood alcohol lev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11Lactobacillu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ddic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及用于消除宿醉的复合乳酸菌组合物,上述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包含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Lactobacillus fermentum JS)菌株,上述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具有乙醇脱氢酶(ADH,alcohol dehydrogenase)及乙醛脱氢酶(ALDH,aldehyde dehydrogenase)的酶活性增加能力,上述用于消除宿醉的复合乳酸菌组合物包含7种乳酸菌,即,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双歧杆菌及乳双歧杆菌,虽然上述乳酸菌的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酶活性增加能力较弱,但是,当与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一同使用时,上述乳酸菌具有协同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消除宿醉及肠道问题的包含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的组 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其包含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Lactobacillus fermentum JS)菌株,上述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具有乙醇脱氢酶(ADH,alcohol dehydrogenase)及乙醛脱氢酶(ALDH,aldehyde dehydrogenase)的酶活性和/或酶活性增加能力。并且,本发明涉及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其包含选自由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及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乳酸菌,虽然上述乳酸菌并没有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酶活性增加能力,但是,当与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一同使用时,上述乳酸菌具有协同效果。
背景技术
宿醉是指人体饮酒并从睡眠中醒来后身心出现异常不适、头痛或工作能力减退等持续1天~2天的现象。进入到体内的酒精被胃吸收约20%,而剩余的大部分被小肠所吸收,其中的80%~90%在肝脏中代谢。已知大部分的宿醉是因作为在肝脏分解酒精(alcohol)的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物的乙醛(acetaldehyde)的毒性引起的。
通常,用于消除宿醉的方法有通过补充水分来降低残留在人体内的酒精浓度或通过饮用咖啡、茶等具有利尿作用的饮品来向人体外部排出酒精的方法。
虽然市场上存在多种用于消除宿醉的产品,但是,这种宿醉消除剂大多数通过防止分解酒精的肝细胞受损来间接性地预防、消除宿醉。
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为直接参与代谢人体所吸收的酒精的过程的酶。当摄取酒精时,在肝脏中分解胃和小肠吸收的酒精,在此情况下,乙醇脱氢酶先将酒精氧化成毒性较强的乙醛,此时产生的乙醛通过因乙醛脱氢酶而被转换为毒性非常弱的乙酸的代谢过程来分解酒精。
人的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活性根据先天因素、年龄因素及饮酒时的状态产生变化,尤其,在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较差的情况下,因乙醛的毒性而导致更强烈且更持久的宿醉。
另一方面,虽然之前酒精代谢是在被胃和小肠吸收后在肝脏中分解而周知,但是,最近酒精在小肠中还被有益微生物分解而周知,因此正备受瞩目。
乳酸菌作为有益菌中广为人知的微生物,在韩国通常被称为益生菌,具有抑制人体肠道内有害菌增殖的效果。即,乳酸菌并不会直接抑制有害菌,通过分泌被称为益生素(Postbiotics)的乳酸菌生成物质来形成有害菌无法生存的环境来抑制有害菌。
并且,虽然存在乳酸菌中的一部分自行分泌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来帮助代谢小肠内的酒精的情况,但即使是并不直接分泌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菌株,也可通过分泌菌株的细胞内部有用物质或成为益生素的乳酸菌生成物质中作为辅酶的物质来增加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活性。由于这种乳酸菌的细胞内部有用物质及乳酸菌生成物质中大部分分子量较小且难以牢固结合,因此,具有对于热、酸等非常稳定的特性。
因此,若摄取具有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分泌能力的乳酸菌或能够增加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活性的细胞内部有用物质及具有乳酸菌生成物质的乳酸菌,则因有利于在小肠中分解酒精而能够减少输送到肝脏的酒精的量,从而有利于消除宿醉,当前正在生产相关产品,但具有效果并不显著的缺点。
另一方面,虽然大多数人抱怨饮酒后的宿醉的同时抱怨腹痛、恶心、腹泻等肠道问题,但是,当前并没有解决肠道问题的产品。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与消除宿醉相关的主要现有技术集中在通过防止分解酒精的肝细胞受损来维持在人体内分泌的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活性。
但是,在个人分泌的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较弱的情况下,或者,在过度摄取酒精的情况下,上述方法具有因难以快速分解酒精及乙醛而导致其效果并不显著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即,研发具有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分泌能力的乳酸菌或具有能够增加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活性的细胞内部有用物质或乳酸菌生成物质的乳酸菌,当摄取时在小肠分解酒精,因此,通过减少摄取酒精时输送到肝脏的酒精的量来有效消除宿醉。
并且,本发明提供如下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即,在消除饮酒后的宿醉问题的同时能够消除腹痛、恶心、腹泻等肠道问题。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其包含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上述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具有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酶分泌和/或酶活性增加能力。
并且,本发明提供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其包含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以及选自由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双歧杆菌及乳双歧杆菌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乳酸菌,虽然上述乳酸菌的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酶活性增加能力较弱或全无,但是,当与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混合时,上述乳酸菌具有协同效果。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包含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或者包含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及选自由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双歧杆菌及乳双歧杆菌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乳酸菌的用于消除宿醉的复合乳酸菌组合物分泌作为参与小肠和肝脏中进行的酒精代谢的酶的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或提高其活性来直接作用于酒精和乙醛来使其分解,从而在消除宿醉的同时不会使小肠或肝脏受损。
本发明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还具有消除饮酒后发生的腹痛、恶心、腹泻等肠道问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筛选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菌株的全基因组重叠群(wholegenome contig)。
图2示出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的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rDNA)碱基序列。
图3示出筛选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菌株的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活性度测定结果。
图4示出混合菌株的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活性度测定结果。
图5示出在添加有本发明产品的烧酒中的酒精随时间减少变化的测定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最佳实施方式,本发明提出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其包含具有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酶分泌和/或活性增加能力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
本发明实施方式
在努力寻找分泌作为干涉小肠和肝脏中的酒精代谢的酶的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或增加其活性的乳酸菌及包含其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能够分泌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或增加其活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其包含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上述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具有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酶分泌和/或酶活性增加能力。
本发明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包含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上述发酵乳杆菌JS分泌作为干涉小肠和肝脏中进行的酒精代谢的酶的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或增加其活性,与现有的宿醉消除剂的机制不同地,通过直接作用于酒精和乙醛并分解其来减少输送到肝脏的酒精的量,从而在消除宿醉的同时不会使小肠或肝脏受损。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的全基因组重叠群。(参照韩国授权专利10-0435168)
图2示出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的16S核糖体核糖核酸碱基序列。
另一方面,虽然一部分乳酸菌的分泌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或增加其活性的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当与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一同使用时,本发明人发现乳酸菌具有协同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用于消除宿醉的复合乳酸菌组合物,其包含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及选自由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双歧杆菌及乳双歧杆菌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乳酸菌。
本发明提供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上述组合物中的菌为活菌或死菌,或者包含其生成物质。
选自由上述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双歧杆菌及乳双歧杆菌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乳酸菌与菌株(strain)并无关联。
与仅提供肝脏保护效果的现有的宿醉消除剂不同地,本发明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具有如下效果,即,通过分泌作为干涉小肠和肝脏中进行的酒精代谢的酶的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或增加其活性的发酵乳杆菌JS(KCCM-10499)来消除饮酒之后发生的宿醉,并消除腹泻、腹痛、肠不适等肠道问题。换言之,与现有的宿醉消除剂的机制不同地,本发明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具有如下的效果,即,通过直接作用于酒精和乙醛并分解其,从而在消除宿醉的同时不会使小肠或肝脏受损。
并且,本发明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包含上述发酵乳杆菌JS(KCCM-10499)及选自由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双歧杆菌及乳双歧杆菌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乳酸菌,虽然上述乳酸菌的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酶活性增加能力较弱,但是,当与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一同使用时,上述乳酸菌具有协同效果,因此,具有包括益生菌固有的效果在内的消除宿醉及防止发生肠道问题的效果。
经判断,发生上述协同效果的原因在于,混合菌株对于具有生理活性效果的乳酸菌株给予适当刺激,利用菌之间的竞争来生成更多的生理活性物质。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菌株是购买生产销售的,或者,通过通常的培养方法使乳酸菌生长并经过如离心分离等分离过程回收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使用通过冷冻干燥制备的生菌剂。在通过冷冻干燥制备乳酸菌粉末的过程中,混合菌株浓缩物和淀粉并通过冷冻干燥制备后,可添加葡萄糖、果糖等辅料。
优选地,本发明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可包含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菌株及选自由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双歧杆菌及乳双歧杆菌组成的组中的两种以上乳酸菌,更优选地,可包含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菌株及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双歧杆菌及乳双歧杆菌的七种乳酸菌。
本发明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所包含的发酵乳杆菌JS及与发酵乳杆菌JS菌株一同使用时具有协同效果的乳酸菌不仅具有优秀的耐乙醇性、乙醇和/或乙醛的分解能力,而且,还具有优秀的耐酸性、耐胆汁酸性及肠内黏附性。
上述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可用于从试样中去除乙醇及乙醛中的一个以上。术语“去除”是指从试样中去除乙醇及乙醛中的一个以上的浓度,包括完全去除的含义。上述试样可以为体液。上述试样可以为肠内液体或血液。上述肠内液体可以为胃液、十二指肠液、小肠液或大肠液。
优选地,在包含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上述发酵乳杆菌JS及选自由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双歧杆菌及乳双歧杆菌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乳酸菌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的情况下,可包含40重量百分比~60重量百分比的发酵乳杆菌JS(KCCM-10499)及40重量百分比~60重量百分比的选自由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双歧杆菌及乳双歧杆菌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乳酸菌。
优选地,相对于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的总重量,上述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酶活性增加能力微乎其微或全无但与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一同使用时具有协同效果的乳酸菌可包含8重量百分比~12重量百分比的植物乳杆菌、8重量百分比~12重量百分比的干酪乳杆菌、6重量百分比~10重量百分比的鼠李糖乳杆菌、4重量百分比~8重量百分比的嗜酸乳杆菌、4重量百分比~8重量百分比的乳酸乳球菌、3重量百分比~7重量百分比的短双歧杆菌、3重量百分比~7重量百分比的乳双歧杆菌。
本发明提供包含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的用于消除宿醉的产品。
本发明的上述用于消除宿醉的产品可在饮酒之前单独摄取,但是,优选为溶解于酒中并与酒一同饮用。
在此情况下,相比于饮酒之前或之后单独摄取的产品,可在不改变酒的味道、颜色、浊度等的同时直接分解包含于酒中的酒精,并且,当与酒一同摄取时,具有一同分解体内的酒精和乙醛来快速消除宿醉的优秀效果。
本发明的用于消除宿醉的产品可制备成多种食品,例如,饮料、茶、复合维生素、粉末、颗粒、片剂、胶囊等形态。
作为一实施例,除包含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外并无特别的限制,如通常的食品,可包含多种甜味料或天然碳水化合物等作为添加成分。即,作为天然碳水化合物可包含如葡萄糖、果糖等单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二糖、如淀粉、糊精、环糊精等普通糖、如低聚果糖、异麦芽酮糖、难消化麦芽糊精及木糖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等的糖醇等。作为上述甜味料可例举天然甜味料(索马甜、甜菊提取物、甘草甜素等)及合成甜味料(糖精、阿斯巴甜等)。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产品可包含多种营养剂、维生素、矿物(电解质)、合成甜味剂及天然甜味剂等甜味剂、着色剂、果胶酸及其的盐、褐藻酸及其的盐、有机酸、保护性胶体增稠剂、pH值调节剂、稳定剂、保存剂、甘油、酒精、用于碳酸饮料的碳酸化剂等。
优选地,本发明可包含选自淀粉、葡萄糖、果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难消化麦芽糊精及异麦芽酮糖中的一种以上。
当本发明的用于消除宿醉的产品为粉末时,可将本发明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及其他添加成分粉末化并混合。
在上述用于消除宿醉的产品中,可向40重量百分比~60重量百分比的菌株混合5重量百分比~30重量百分比的葡萄糖或果糖、5重量百分比~20重量百分比的低聚果糖或低聚异麦芽糖、5重量百分比~20重量百分比的难消化麦芽糊精及1重量百分比~3重量百分比的异麦芽酮糖来使得最终活菌数量达到1.0×108cfu/g~9.0×109cfu/g。
以下,通过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这种实施例仅用于例示性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例。
实施例1.耐酒精性菌株确认
为了获得消除宿醉的效果,菌株需能够在酒精浓度较高的小肠内增殖,因此筛选耐酒精性菌株。为了确认菌株的耐酒精性而使用的培养基为如下的培养基,即,在稀释成10%、15%、20%、25%、30%的酒精浓度的发酵酒精中添加溶解5.5%的MRS培养基(deMan,Rogosa&Sharpe)粉末并利用膜滤器(membrane filter)对20ml的其液体培养基进行杀菌形成的培养基。
在混合各浓度的发酵酒精的MRS培养基及普通MRS培养基中接种1%的以1.0×109cfu/g浓度冷冻干燥的候选菌株并在37℃温度条件下静置培养,随后,通过对比在普通MRS培养基与在混合发酵酒精的MRS培养基中的成长程度来确认耐酒精性。菌株的生长程度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er)在610nm中测定1ml的试样的吸光度来确认,试样为分别采取经过2小时的1ml试样。
用于筛选的菌株均为安全等级(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的乳酸菌,仅使用食品药品安全局的食品成分表中可作为食品使用的乳酸菌珠,使用了20种WellbeingLS公司保藏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及50种公开的普通菌株,其中,在表1示出了耐酒精性相对高的8种菌株。表1为在候选菌株中公开/植物性乳酸菌的耐酒精性为前4的菌株的试验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3284460530000081
Figure BDA0003284460530000091
*对比普通MRS培养基(对照组)的成长程度
Figure BDA0003284460530000092
50%以下,+:50%以上,++:75%以上,+++:100
实施例2.测定耐酒精性为前8的菌株的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度。
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度通过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40nm的吸光度中测定分解酒精时形成的还原型辅酶(NADH,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来表示。
向15ml的锥形管(Cornical tube)添加100μl的99%酒精、500μl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甙酸(NAD,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水溶液、100μl的1.0×108cfu/ml浓度的候选菌株后,添加1.1ml的0.01M甘氨酸(glycine)-NaOH缓冲溶液(pH8.8)来使得其总体积达到1.8ml,随后,在25℃的恒温水槽中反应10分钟。完成反应后,添加250μl的乙醇脱氢酶并在340nm中测定吸光度变化,而对照组代替试样放入蒸馏水。作为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在药店购买Cho-APharm的hepos糖浆并根据处方稀释成1/2来使用。以完成反应时的最大吸光度与对照组的最大吸光度的比列表示乙醇脱氢酶的活性,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乙醇脱氢酶活性(ADH activity)=(B/A)×100
A:对照组的最大吸光度
B:实验组的最大吸光度
测定乙醛脱氢酶活性度
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度通过在340nm中测定因还原性辅酶生成引起的吸光度变化来表示。向15ml的锥形管混合2.1ml的蒸馏水、100μl的1M tris HCl、100μl的3M KCl、100μl的1.0×108cfu/ml浓度的候选菌株、100μl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甙酸、100μl的2-巯基乙醇(2-mercaptoethanol)、100μl的乙醛后,在25℃的温度条件下反应10分钟,并添加100μl的乙醛脱氢酶在340nm中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在此情况下,对照组代替候选菌株放入蒸馏水。作为阳性对照组,使用与在测定乙醇脱氢酶活性影响时使用的相同的Cho-APharm的hepos糖浆的1/2稀释液,以完成反应时的最大吸光度与对照组的最大吸光度的比列表示乙醛脱氢酶的活性,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乙醛脱氢酶活性(ALDH activity)=(B/A)×100
A:对照组的最大吸光度
B:实验组的最大吸光度
其结果如图3所示。
实验结果将完成乙醇脱氢酶活性度及乙醛脱氢酶活性度测定的耐酒精性为前8的耐酒精性较高且乙醇脱氢酶活性及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菌株确定为筛选菌株,从而完成本发明。
在下述表2示出筛选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菌株的酶特性(API 50CHL KIT)。
表2
Figure BDA0003284460530000101
Figure BDA0003284460530000111
在下述表3示出筛选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菌株的酶特性(API ZYM KIT)。
表3
Figure BDA0003284460530000112
Figure BDA0003284460530000121
实施例3.确认混合菌株协同效果
当在通过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筛选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菌株混合没有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活性的菌株来应用时,为了确认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菌株增加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活性的能力,利用如下的混合菌株候选组成成分进行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活性测定实验。
在此情况下,用于混合菌株的微生物均为冷冻干燥的微生物,将有效数字及微生物浓度调节为1.0×109cfu/g来使用,除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菌株外的个别菌株仅使用几乎没有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酶活性增加能力的菌株。
在下述表4示出没有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活性的混合菌株的组成成分表。
表4
Figure BDA0003284460530000131
对于混合菌株候选1~4的乙醇脱氢酶活性度通过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40nm的吸光度中测定分解酒精时形成的还原型辅酶来表示,将菌株通过蒸馏水稀释成1/10并使其达到1.0×108cfu/ml来使用。
向15ml的锥形管添加100μl的99%酒精、500μl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甙酸水溶液、100μl的1.0×108cfu/ml浓度的混合菌株候选组成成分后,添加1.1ml的0.01M甘氨酸-NaOH缓冲溶液(pH8.8)来使得其总体积达到1.8ml,随后,在25℃的恒温水槽中反应10分钟。完成反应后,添加250μl的乙醇脱氢酶并在340nm中测定吸光度变化,而对照组代替试样放入蒸馏水。作为阳性对照,向50%的浓度为1.0×109cfu/g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混合50%的葡萄糖后稀释成1/10来使用。以完成反应时的最大吸光度与对照组的最大吸光度的比列表示乙醇脱氢酶的活性,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乙醇脱氢酶活性(ADH activity)=(B/A)×100
A:对照组的最大吸光度
B:实验组的最大吸光度
测定乙醛脱氢酶活性度
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度通过在340nm中测定因还原性辅酶生成引起的吸光度变化来表示。将菌株通过蒸馏水稀释成1/10并使其达到1.0×108cfu/ml来使用。
向15ml的锥形管混合2.1ml的蒸馏水、100μl的1M tris HCl、100μl的3M KCl、100μl的1.0×108cfu/ml浓度的混合菌株候选组成成分、100μl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甙酸、100μl的2-巯基乙醇、100μl的乙醛后,在25℃的温度条件下反应10分钟,并添加100μl的乙醛脱氢酶在340nm中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在此情况下,对照组代替候选菌株放入蒸馏水。作为阳性对照,向50%的浓度为1.0×109cfu/g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混合50%的葡萄糖后稀释成1/10来使用,以完成反应时的最大吸光度与对照组的最大吸光度的比列表示乙醛脱氢酶的活性,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乙醛脱氢酶活性(ALDH activity)=(B/A)×100
A:对照组的最大吸光度
B:实验组的最大吸光度
在图4示出对于混合菌株的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度测定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确认到,相比于单独使用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菌株的情况,当混合几乎没有乙醇脱氢酶活性及乙醛脱氢酶活性的7种菌株与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菌株时,乙醇脱氢酶活性及乙醛脱氢酶活性增加约30%且几乎未对所使用的菌株产生影响。在混合菌株的组成成分中,与菌株无关地,包含50重量百分比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菌株及50重量百分比的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双歧杆菌及乳双歧杆菌等7种乳酸菌的复合乳酸菌组合物可有效消除宿醉和肠道问题。
对于上述7种乳酸菌,当混合10重量百分比的植物乳杆菌、10重量百分比的干酪乳杆菌、8重量百分比的鼠李糖乳杆菌、6重量百分比的嗜酸乳杆菌、6重量百分比的乳酸乳球菌、5重量百分比的短双歧杆菌、5重量百分比的乳双歧杆菌时,可有效消除宿醉及肠道问题。
实施例4.筛选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的种菌培养(Seed culture)
上述筛选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菌株的培养基使用普通MRS肉汤培养基,加热杀菌在作为通常微生物培养基杀菌条件的121℃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5分钟以上,乳酸菌接种量为1×105cfu/ml~1×106cfu/ml浓度,使得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的活菌数量在160rpm、pH7.0、40℃~45℃的条件下培养12小时~18小时后达到1×109cfu/ml~1×1010cfu/ml的范围。
实施例5.制备培养液
在100L的培养罐放入70L的水并添加5质量体积百分比的示蛋白胨3号(proteasepeptone No.3)、2.5质量体积百分比的酵母抽提物(yeast extract)、10质量体积百分比的葡萄糖、4质量体积百分比的醋酸钠及2质量体积百分比的柠檬酸铵,随后,在121℃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5分钟的杀菌处理后,在40℃~4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冷却。
实施例6.接种及培养
在实施例5准备的培养基中接种进行种菌培养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使其达到1×105cfu/ml~1×106cfu/ml的浓度,并在160rpm、ph7.0、40℃~45℃的条件下培养12小时~18小时,使得培养后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的活菌数量达到1×109cfu/ml~1×1010cfu/ml的范围。
实施例7.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的离心分离、冷冻干燥及粉末化在8000rpm的条件下,利用碟式(Disc type)离心分离机对完成培养的1×109cfu/ml~1×1010cfu/ml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菌株进行约1小时的离心分离,并以50:50重量百分比的比例混合离心分离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浓缩物和玉米淀粉后,通过通常的方法冷冻干燥3天,最后,使用葡萄糖、果糖等辅料来制备1.0×1010cfu/g~1.2×1010cfu/g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粉末。
实施例8.菌株混合及组合物“掺酒”的制备及酒精分解活性
按照以下表的比例混合菌株,即,混合以活菌数量达到1.0×1010cfu/g~1.2×1010cfu/g浓度的方式完成制备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粉末和其他1.0×1010cfu/g~1.2×1010cfu/g浓度的乳酸菌(未培养,购买使用)。在此情况下,与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相混合的菌株并无特别限制。
在表5示出混合菌株粉末的配合比例。
表5
Figure BDA0003284460530000161
相对于50重量百分比的混合菌株,再次混合20重量百分比的葡萄糖、14重量百分比的低聚果糖、14重量百分比的难消化麦芽糊精、2重量百分比的异麦芽酮糖来制备组合物,使得其最终活菌数量达到5.0×109cfu/g的浓度,由此,将相应组合物命名为“掺酒(掺在酒中饮用的乳酸菌)”。
并且,为了确认将上述组合物“掺酒”应用于实际销售的烧酒时的酒精分解活性,进行如下的实验。
购买1瓶(360ml)在市售的烧酒(酒精度17.5%)后,在37℃的温度条件下,以未开封的状态放置约1小时,使得烧酒的温度处于与人体体温相似的状态,随后,添加1.5g的组合物“掺酒”并在37℃、30rpm的条件下利用振荡培养机振荡2小时。
为了确认酒精浓度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以每30分钟为间隔采取1ml的添加有1.5g的“掺酒”并通过折光仪在37℃、30rpm条件下测定烧酒试样的酒精浓度,在此情况下,对照组添加1.5g的“掺酒-除菌株外”并在相同条件下测定酒精浓度的变化,上述“掺酒-除菌株外”是指与“掺酒”的组成成分相同,但代替混合菌株添加有糊精的组合物。
其结果如图5所示。
根据图5,当本发明的产品添加于酒中时,可知酒精浓度显著减少。
实施例9.按年龄段检测组合物应用于实际烧酒的临床监测结果
为了试验宿醉消除效果,将名称为“掺酒”的产品供给于在酒吧饮用烧酒的顾客。并顾客在饮酒后的第二天对消除宿醉及肠道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对上述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处理并不分男女仅以年龄进行区分,其统计结果如表6、表7、表8及表9所示。
表6示出50岁年龄段对于消除宿醉及肠道问题的回答结果。
如下述表6所示,以50多岁(50岁年龄段顾客:190名)为对象的临床监测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公司的产品,本发明的产品对于消除饮酒后的宿醉有着更有效的宿醉消除效果。并且,对于饮酒后隔天产生的腹泻、腹痛、肠不适等肠道问题非常有效。相反,与本发明的宿醉消除剂相比,其他公司的宿醉消除剂具有较弱的宿醉消除效果。并且,对于消除饮酒后产生的肠道问题有着相对较弱的分数,因此,判断难以期待其效果。
表6
Figure BDA0003284460530000181
*5分:非常高,4分:较高,3分:普通,2分:较弱,1分:非常低
**为表示统计处理结果的值,上标的互不相同的字母(小写字母a、b和c)为示出显著结果的值(p<0.05)。
表7示出40岁年龄段对于消除宿醉及肠道问题的回答结果。
如下述表7所示,以40多岁(40岁年龄段顾客:193名)为对象的结果显示出与50岁年龄段相似的结果。即,相比于其他公司的产品,本发明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分数,因此,对于消除饮酒后的宿醉及肠道问题有着更有效的效果。
表7
Figure BDA0003284460530000182
*5分:非常高,4分:较高,3分:普通,2分:较弱,1分:非常低
**为表示统计处理结果的值,上标的互不相同的字母(小写字母a、b和c)为示出显著结果的值(p<0.05)。
表8示出30岁年龄段对于消除宿醉及肠道问题的回答结果。
如下述表8所示,为30多岁(30岁年龄段顾客:197名)顾客为对象的结果,与表6和表7相同,本发明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分数,对于消除饮酒后的宿醉及肠道问题比市场上销售的其他公司的产品更有效果。
表8
Figure BDA0003284460530000191
*5分:非常高,4分:较高,3分:普通,2分:较弱,1分:非常低
**为表示统计处理结果的值,上标的互不相同的字母(小写字母a、b和c)为示出显著结果的值(p<0.05)。
表9示出20岁年龄段对于消除宿醉及肠道问题的回答结果。
下述表9为示出以20多岁(20岁年龄段顾客:195名)为对象的饮酒后的隔天宿醉消除及肠道问题的效果,示出与其他年龄段相似的结果,相比于其他公司的产品,本发明的产品的宿醉消除效果更好。并且,在消除肠道问题的方面,比其他公司的产品更有效果。
表9
Figure BDA0003284460530000192
Figure BDA0003284460530000201
*5分:非常高,4分:较高,3分:普通,2分:较弱,1分:非常低
**为表示统计处理结果的值,上标的互不相同的字母(小写字母a、b和c)为示出显著结果的值(p<0.05)。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上述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具有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酶分泌和/或活性增加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选自由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双歧杆菌及乳双歧杆菌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乳酸菌,虽然上述乳酸菌的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酶活性增加能力较弱,但是,当与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发酵乳杆菌JS菌株混合时,上述乳酸菌具有协同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菌为活菌或死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消除肠道问题的效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双歧杆菌及乳双歧杆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的总重量,包含40重量百分比~60重量百分比的专利保藏编号为KCCM-10499的发酵乳杆菌JS及40重量百分比~60重量百分比的选自由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双歧杆菌及乳双歧杆菌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乳酸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的总重量,包含40重量百分比~60重量百分比的发酵乳杆菌JS、8重量百分比~12重量百分比的植物乳杆菌、8重量百分比~12重量百分比的干酪乳杆菌、6重量百分比~10重量百分比的鼠李糖乳杆菌、4重量百分比~8重量百分比的嗜酸乳杆菌、4重量百分比~8重量百分比的乳酸乳球菌、3重量百分比~7重量百分比的短双歧杆菌及3重量百分比~7重量百分比的乳双歧杆菌。
8.一种用于消除宿醉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消除宿醉的产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用于消除宿醉的产品包含40重量百分比~60重量百分比的用于消除宿醉的组合物及40重量百分比~60重量百分比的选自淀粉、葡萄糖、低聚果糖、难消化麦芽糊精及异麦芽酮糖中的一种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消除宿醉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在饮酒之前,将上述用于消除宿醉的产品溶解于酒中来分解酒精。
CN201980094922.4A 2019-10-08 2019-10-11 用于消除宿醉及肠道问题的包含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的组合物 Pending CN1139240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24842A KR102078324B1 (ko) 2019-10-08 2019-10-08 곡물유래 유산균을 포함하는 숙취 및 장트러블 해소용 조성물
KR10-2019-0124842 2019-10-08
PCT/KR2019/013394 WO2021070996A1 (ko) 2019-10-08 2019-10-11 곡물유래 유산균을 포함하는 숙취 및 장트러블 해소용 조성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4003A true CN113924003A (zh) 2022-01-11

Family

ID=69638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4922.4A Pending CN113924003A (zh) 2019-10-08 2019-10-11 用于消除宿醉及肠道问题的包含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的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15631A1 (zh)
KR (1) KR102078324B1 (zh)
CN (1) CN113924003A (zh)
WO (1) WO202107099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87690A (zh) * 2023-09-27 2024-02-02 宁波大学 一种具有解酒护肝功效的益生菌发酵剂及其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67790B1 (ko) 2021-01-11 2023-08-17 (주)지에프씨생명과학 알코올 대사 효소 활성을 갖는 락토바실러스 가세리 gfc_1220(gfc_ejr_joy) 균주 및 이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식품 조성물
CN113755335B (zh) * 2021-08-23 2022-10-18 江苏汉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能解酒的菌株的筛选方法及应用
KR102586000B1 (ko) * 2023-04-04 2023-10-06 주식회사 현대바이오랜드 아세트알데히드를 선택적으로 분해하는 신규한 락토바실러스 퍼멘텀 hdb1098 균주 및 이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숙취 해소용 조성물
CN117778279B (zh) * 2024-02-28 2024-05-17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解乙醇的益生菌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0064A (zh) * 2004-06-18 2005-12-21 崔正植 一种耐酸性乳酸菌突变菌株和其合成物及其合成物的用途
KR20110111079A (ko) * 2010-04-02 2011-10-10 주식회사 웰빙엘에스 프로바이오틱 곡류발효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3907733A (zh) * 2013-01-04 2014-07-09 株式会社康乐生命科学 使用植物乳酸菌制备咖啡因降低的发酵咖啡的方法
WO2017069390A1 (ko) * 2015-10-21 2017-04-27 주식회사 피코엔텍 숙취 예방 또는 해소용 조성물
KR101880651B1 (ko) * 2017-12-29 2018-07-20 주식회사 메디톡스 에탄올 및 아세트알데히드 분해능을 가진 미생물, 그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및 키트
CN108936676A (zh) * 2017-05-18 2018-12-07 细胞生物技术公司 包含用于分解酒精或乙醛的益生菌的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09779B1 (ko) 2004-11-29 2006-08-08 주식회사한국야쿠르트 알코올과 아세트알데하이드를 분해하는 젖산균
KR100769299B1 (ko) 2004-12-10 2007-10-24 매일유업주식회사 알코올 분해능이 있는 유산균 및 그를 함유하는 유제품, 건강 기능성 식품 및 식품 첨가제
KR100661032B1 (ko) * 2005-04-19 2006-12-22 주식회사한국야쿠르트 간 기능 개선, 혈중 알코올 감소 및 항산화에 유효한조성물
KR20190028154A (ko) * 2017-09-08 2019-03-18 주식회사 비타민나무 발효 추출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0064A (zh) * 2004-06-18 2005-12-21 崔正植 一种耐酸性乳酸菌突变菌株和其合成物及其合成物的用途
KR20110111079A (ko) * 2010-04-02 2011-10-10 주식회사 웰빙엘에스 프로바이오틱 곡류발효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3907733A (zh) * 2013-01-04 2014-07-09 株式会社康乐生命科学 使用植物乳酸菌制备咖啡因降低的发酵咖啡的方法
WO2017069390A1 (ko) * 2015-10-21 2017-04-27 주식회사 피코엔텍 숙취 예방 또는 해소용 조성물
CN108936676A (zh) * 2017-05-18 2018-12-07 细胞生物技术公司 包含用于分解酒精或乙醛的益生菌的组合物
KR101880651B1 (ko) * 2017-12-29 2018-07-20 주식회사 메디톡스 에탄올 및 아세트알데히드 분해능을 가진 미생물, 그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및 키트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87690A (zh) * 2023-09-27 2024-02-02 宁波大学 一种具有解酒护肝功效的益生菌发酵剂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15631A1 (en) 2024-04-11
KR102078324B1 (ko) 2020-02-18
WO2021070996A1 (ko) 2021-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24003A (zh) 用于消除宿醉及肠道问题的包含来源于谷物的乳酸菌的组合物
CN105054040B (zh) 一种益生菌发酵人参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1409761B1 (ko) 효소전환과 유산균 발효를 이용한 화합물 k의 함량이 강화된 발효홍삼 농축액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발효홍삼 농축액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제품
Kun et al. Changes of microbial population and some components in carrot juice during fermentation with selected Bifidobacterium strains
JP5518178B2 (ja) ラクトバチルス・プランタラムに属する新規乳酸菌およびその利用
Rozada-Sánchez et al. Evaluation of Bifidobacterium spp.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potentially probiotic malt-based beverage
EP1900285B1 (en) Fermented food containing bifidobacterium bacteria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KR101822024B1 (ko) 효소전환과 유산균 발효를 이용한 화합물 k의 함량이 강화된 발효홍삼 농축액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발효홍삼 농축액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제품
TWI495722B (zh) 新穎雙叉桿菌屬細菌、含有其之飲食品、用於檢測或定量其之dna片段及引子之用途、與其檢測或定量方法
CN110903995B (zh) 具有促消化功效的益生菌食用组合物及食品
JP5505298B2 (ja) Helicobacter pyloriの生育阻害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30095039A (ko) 신규 프로바이오틱스 및 이의 용도
Koh et al. Assessment of yeast, acetic and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water kefir grain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starter culture in the production of fermented pumpkin-based water kefir beverages in improving gastrointestinal tract digestive tolerance and inhibition against α-glucosidase.
JP2001112437A (ja) ビフィドバクテリウム属細菌含有飲食品の製造方法
JP3902015B2 (ja) 保健栄養食品の製造方法
CN106367249B (zh) 一种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同发酵的猕猴桃啤酒的制备方法
AU2018234099A1 (en) Beverage containing lactic acid bacterium powder and high-intensity sweetener, method for producing said beverage, method for improving flavor of said beverage, and flavor improving agent for said beverage
JP6635479B1 (ja) エンテロコッカス・フェシウムに属する新規乳酸菌およびその利用
Chaia et al. Dairy propionibacteria from milk or cheese diets remain viable and enhance propionic acid production in the mouse cecum
CN109924472A (zh) 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的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应用
KR20200004179A (ko) 항산화 기능성 아로니아 발효 음료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055053B1 (ko) 알코올 분해능이 강화된 유산균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스타터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알코올 대사활성 함유 치즈
JP4647933B2 (ja) 整腸作用を有する組成物
JP2004267026A (ja) パパイヤを主成分とする健康食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22201B2 (ja) 麦汁発酵物及びその利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