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7632B - 干脚机 - Google Patents

干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7632B
CN113907632B CN202111316521.4A CN202111316521A CN113907632B CN 113907632 B CN113907632 B CN 113907632B CN 202111316521 A CN202111316521 A CN 202111316521A CN 113907632 B CN113907632 B CN 1139076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air
foot
depth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65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7632A (zh
Inventor
张瑞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165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76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7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76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7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76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0/00Body-drying implements; Toilet paper; Holders therefor
    • A47K10/48Drying by means of hot ai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脚机,包括依次连通的进风筒、第一通风筒及出风筒;出风筒设置有第一出风管道及第二出风管道;还包括与第一出风管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嘴,与第二出风管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嘴;进风筒内设置有风机;第一通风筒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如此设置,既可以通过转动第一出风嘴和第二出风嘴的角度改变出风方向,又可以提高干脚机的出风速度、降低出风相对湿度,同时,出风更加精准,减少了无效出风量,降低了能耗。此外,该干脚机在吹干脚时不需要与脚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细菌在家居环境中的滋生繁衍。

Description

干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脚机。
背景技术
传统地,人们在洗澡或洗脚后,尤其是在冬天,会使用擦脚布对脚部的水分进行擦干,通常家庭成员会重复使用同一块擦脚布擦脚,而多人次频繁的使用擦脚布不仅容易在家居环境滋生细菌,还潜存交叉感染脚气、脚臭等风险。此外,擦脚布虽然通过吸附原理能够吸收脚部的水分,但是不能彻底干燥脚部,特别是脚趾根部,也容易让脚部真菌在在滋生环境中存活繁衍,且使用擦脚布后还需要经常对擦脚布进行搓洗晾晒,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交叉感染且方便吹干脚部的干脚机。
一种干脚机,包括依次连通的进风筒、第一通风筒及出风筒;所述出风筒设置有第一出风管道及第二出风管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嘴,与所述第二出风管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嘴;所述进风筒内设置有风机;所述第一通风筒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干脚机主体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转动所述第一出风嘴和所述第二出风嘴的角度来自由改变出风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在相同配置下提高干脚机的出风速度并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吹干脚部的效率,同时,采用两个吹风嘴的方式能够更加比较精准的吹向两只脚,减少无效出风量,降低能耗。此外,该干脚机在吹干脚时不需要与脚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细菌在家居环境中的滋生繁衍。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嘴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以便于调节所述第一出风嘴的出风方向;所述第二出风嘴与所述第二出风管道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以便于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嘴的出风方向。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所述进风筒内,位于所述风机进风侧的筒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路板的安装结构。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所述进风筒内,位于所述风机进风侧的筒壁上开设有电气孔;所述电气孔用于穿过电路板,将电路板的一部分区域置于所述进风筒内的所述风机进风侧散热。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至少有一部分区域置于所述进风筒内的所述风机进风侧散热。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大于Q1的电子元器件,第二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小于或等于Q1的电子元器件;至少第一区域置于所述进风筒内的所述风机进风侧散热。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嘴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风嘴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在30°至120°之间。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嘴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风嘴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在60°至90°之间。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嘴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风嘴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在45°至105°之间。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嘴与所述第二出风嘴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嘴与所述第二出风嘴均为椭圆状出风嘴,这样便于吹出的风到脚上时,更加贴合脚的长块形状。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所述第一出风管道及第二出风管道对称设置,以使两条出风管道的气流流通环境尽可能相同。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所述进风筒、所述第一通风筒及所述出风筒一体成型设置。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所述进风筒、所述第一通风筒、所述出风筒、所述第一出风管道及所述第二出风管道一体成型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管道设置有第一球轴承座,所述第一出风嘴设置有第一球头壳,所述第一球头壳与所述第一球轴承座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即所述第一出风嘴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之间的万向转动机构为所述第一球头壳与所述第一球轴承座配合构成的球铰链转动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管道设置有第二球轴承座,所述第二出风嘴设置有第二球头壳,所述第二球头壳与所述第二球轴承座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即所述第二出风嘴与所述第二出风管道之间的万向转动机构为所述第二球头壳与所述第二球轴承座配合构成的球铰链转动机构。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出风孔及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一出风孔内设置有第一嵌盖板,所述第二出风孔内设置有第二嵌盖板;所述进风筒、所述第一通风筒及所述出风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一嵌盖板分别连接所述壳体及所述第一出风管道,以固定所述第一出风管道末端的位置,所述第二嵌盖板分别连接所述壳体及所述第二出风管道,以固定所述第二出风管道末端的位置;所述壳体还设置有进风格栅,以便于所述进风筒从外界吸进空气。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所述第一嵌盖板用于将所述第一出风管道末端的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一出风孔内;所述第二嵌盖板用于将所述第二出风管道末端的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出风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底部还设置有防滑脚垫。以便使干脚机放在地面上时能够更加稳定,防止干脚机因运行时吹风的反作用力而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脚垫为弹性脚垫,或者与所述壳体弹性连接。以便于干脚机放置在地面上时更加容易找平、平衡和附着在地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脚垫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阻尼件,用于将干脚机运行时振动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减轻干脚机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降低噪音、提高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脚垫为中空的弹性胶垫,或者内部设置有若干气泡的胶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筒设置有喇叭形进风口。喇叭形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格栅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格栅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管道内还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管道流通或阻断的第一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管道内还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二出风管道流通或阻断的第二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至少一个处于打开流通状态。如此设置,当需要更强劲的风速时,除了调节风机的档位(提高转速和功率)外,还可以关闭其中一个出风通道的阀门,使另外一个出风通道的风量增加、流速增大,减少干脚机高功率工作状态的时间,节约能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投影指示灯;所述投影指示灯用于将表示干脚机工作状态的灯光信号投影到干脚机的外部环境中。通常,电器设备的指示灯都安装在按钮上,或者按钮附近,但是由于干脚机的特殊工作位置,用户一般都是用脚来开关和触发、切换功能,其指示灯容易被脚挡住,本方案创造性的采用投影指示灯,并将其安装在干脚机的外壳体上,使得干脚机工作状态的灯光信号能够被投影到干脚机的外部环境中,例如地板上,或墙壁上等,如此设置,用户就不会因为使用脚来触发某项功能时看不到指示灯的变化而产生误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影指示灯为画面投影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影指示灯设置在壳体的下半部分,以便于投影在地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影指示灯设置在壳体的侧面,以便于投影在地面上或侧面的墙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影指示灯的光路上还设置有散射镜用于分散所述投影指示灯向外投射的光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影指示灯外设置可以散射的透光部件,以将所述投影指示灯透射的光线散开,便于用户实时看到机器功能的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筒的筒壁开设有电气孔;所述电气孔用于穿过电路板,将电路板的一部分区域置于所述进风筒内散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设置有MOS管部分的电路板置于所述进风筒内散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气孔开设在所述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进风筒的进风端之间的筒壁上,以便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率先接触外界流进的新鲜空气,以利于降温,同时可以降低流经电子元器件的空气流速,降低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子元器件为MOS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气孔为一长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干脚机内还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上的第一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大于Q1的电子元器件,第二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小于或等于Q1的元器件。电路板上的第一区域穿过所述电气孔置于所述进风筒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嘴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嘴的侧壁内设置有空气夹层。即所述第一出风嘴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嘴为套壳式结构,侧壁为两层壁壳构成,两层壁壳之间为空气夹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嘴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嘴的外侧壁设置有出风嘴隔热壳套;所述出风嘴隔热壳套内侧壁设置有若干支撑棱条,以使所述出风嘴隔热壳套与出风嘴之间构成若干隔热空气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通风筒;所述第一通风筒与所述出风筒通过所述第二通风筒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一深度,所述出风筒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二深度;所述第二通风筒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通风筒的横截面;所述第二通风筒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出风筒的横截面。如此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筒在所述第二通风筒内能够形成突变截面,声波在此受到阻抗,同样的,所述出风筒在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也能够形成突变截面,也能够形成声阻抗,因此,将所述第一通风筒与所述出风筒通过所述第二通风筒连通,并使所述第二通风筒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通风筒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出风筒的横截面,能够有效阻挡部分声波从所述第一通风筒进入所述出风筒中传出,能够有效减少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深度与所述第二深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的长度,即所述第一深度加上所述第二深度的总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的长度。如此设置,能够在有效减少噪音的同时降低流程损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筒与所述出风筒的轴线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4,所述第二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2,或者,所述第一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2,所述第二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4。即,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4,所述出风筒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2,或者,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2,所述出风筒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4。由于通过空气流体的噪音频率范围一般比较宽,当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轴向长度的1/2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奇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当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轴向长度的1/4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偶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同理,当所述出风筒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轴向长度的1/2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奇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当所述出风筒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轴向长度的1/4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偶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因此,将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4,所述出风筒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2,或者,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2,所述出风筒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4,能够有效消除空气流体中整数倍通过频率的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4至1/2之间,所述第二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4至1/2之间。
上述提供的一种干脚机,通过将依次连通的进风筒、第一通风筒及出风筒中的所述出风筒设置第一出风管道及第二出风管道,并设置第一出风嘴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一出风嘴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设置第二出风嘴与所述第二出风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二出风嘴与所述第二出风管道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干脚机主体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转动所述第一出风嘴和所述第二出风嘴的角度来自由改变出风方向,且能够同时具备两个不同的出风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在相同配置下提高干脚机的出风速度并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吹干脚部的效率,同时,采用两个吹风嘴的方式能够更加比较精准的吹向两只脚,减少无效出风量,降低能耗。此外,该干脚机在吹干脚时不需要与脚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细菌在家居环境中的滋生繁衍。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双风道干脚机,包括进风筒、第一通风筒及第三出风管道依次连通构成第一风道,和所述进风筒、所述第一通风筒及第四出风管道依次连通构成第二风道;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出风管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嘴,且所述第一出风嘴与所述第三出风管道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以便于调节所述第一出风嘴的出风方向;还包括与所述第四出风管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嘴,且所述第二出风嘴与所述第四出风管道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以便于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嘴的出风方向;所述进风筒内设置有风机;所述第一通风筒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干脚机主体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转动所述第一出风嘴和所述第二出风嘴的角度来自由改变出风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在相同配置下提高干脚机的出风速度并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吹干脚部的效率,同时,采用两个吹风嘴的方式能够更加比较精准的吹向两只脚,减少无效出风量,降低能耗。此外,该干脚机在吹干脚时不需要与脚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细菌在家居环境中的滋生繁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通风筒;所述第一通风筒与所述第三出风管道及所述第四出风管道通过所述第二通风筒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一深度,所述第三出风管道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三深度;所述第四出风管道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四深度;所述第二通风筒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通风筒的横截面;所述第二通风筒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三出风管道的横截面,且大于所述第四出风管道的横截面。如此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筒在所述第二通风筒内能够形成突变截面,声波在此受到阻抗,同样的,所述第三出风管道和所述第四出风管道在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也能够形成突变截面,也能够形成声阻抗,因此,将所述第一通风筒与所述第三出风管道和所述第四出风管道通过所述第二通风筒连通,并使所述第二通风筒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通风筒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三出风管道和所述第四出风管道的横截面,能够有效阻挡部分声波从所述第一通风筒进入所述第三出风管道和所述第四出风管道中传出,能够有效减少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深度与所述第三深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的长度,所述第一深度与所述第四深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的长度,即所述第一深度加上所述第三深度的总长度,以及所述第一深度加上所述第四深度的总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的长度。如此设置,能够在有效减少噪音的同时降低流程损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4,所述第三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2,所述第四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2,或者,所述第一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2,所述第三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4,所述第四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4。即,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4,所述第三出风管道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2,所述第四出风管道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2,或者,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2,所述第三出风管道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4,所述第四出风管道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4。由于通过空气流体的噪音频率范围一般比较宽,当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轴向长度的1/2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奇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当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轴向长度的1/4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偶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同理,当所述第三出风管道或所述第四出风管道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轴向长度的1/2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奇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当所述第三出风管道或所述第四出风管道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轴向长度的1/4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偶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因此,将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4,所述第三出风管道和所述第四出风管道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2,或者,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2,所述第三出风管道或所述第四出风管道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内,且插入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轴长的1/4,能够有效消除空气流体中整数倍通过频率的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4至1/2之间,所述第三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4至1/2之间,所述第四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4至1/2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风管道与所述第四出风管道之间通过若干旁通管连通。若干旁通管的长度和直径以其内部空气柱能够与所述第三出风管道和所述第四出风管道内的声波形成共振为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深度大于或小于所述第四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管与所述第三出风管道和所述第四出风管道在所述第二通风管的腔体内通过“人”字形通气管连通;所述通气管的管壁设置有若干透气孔。
上述提供的一种双风道干脚机,通过设置包括进风筒、第一通风筒及第三出风管道依次连通构成第一风道,和所述进风筒、所述第一通风筒及第四出风管道依次连通构成第二风道;并设置第一出风嘴与所述第三出风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一出风嘴与所述第三出风管道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设置第二出风嘴与所述第四出风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二出风嘴与所述第四出风管道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干脚机主体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转动所述第一出风嘴和所述第二出风嘴的角度来自由改变出风方向,且能够同时具备两个不同的出风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在相同配置下提高干脚机的出风速度并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吹干脚部的效率,同时,采用两个吹风嘴的方式能够更加比较精准的吹向两只脚,减少无效出风量,降低能耗。此外,该干脚机在吹干脚时不需要与脚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细菌在家居环境中的滋生繁衍。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便于高发热量电子元器件散热的干脚机,包括进风筒及电路板;所述进风筒的筒壁开设有电气孔;所述电气孔用于穿过所述电路板,将所述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置于所述进风筒内散热;所述电路板的第一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大于Q1的电子元器件,第二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小于或等于Q1的元器件;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区域穿过所述电气孔置于所述进风筒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筒内设置有风机;所述电气孔开设在所述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进风筒的进风端之间的筒壁上,以便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率先接触外界流进的新鲜空气,以利于降温,同时可以降低流经电子元器件的空气流速,降低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气孔为一长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用于设置MOS管。
上述提供的干脚机,通过在所述进风筒的筒壁上开设电气孔,并将设置有额定功率大于Q1的电子元器件的第一区域插入所述电气孔内,使额定功率大于Q1的电子元器件置于空气流路的上游,以便于率先接触外界流进的新鲜空气,以利于降温,同时降低了流经电子元器件的空气流速,降低了因空气与电子元器件摩擦产生的噪音。
根据以上内容,本申请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干脚机的设计方案。
一种干脚机,包括依次连通的进风筒、第一通风筒及出风筒;所述出风筒设置有第一出风管道及第二出风管道;所述第一出风管道内设置有第三球轴承座,所述第三球轴承座通过若干第一支撑隔板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隔板沿所述第一出风管道轴向设置,使所述第三球轴承座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内壁之间构成若干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管道内设置有第四球轴承座,所述第四球轴承座通过若干第二支撑隔板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隔板沿所述第二出风管道轴向设置,使所述第三球轴承座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内壁之间构成若干出风通道;还包括第一导流体及第二导流体;所述第一导流体设置有第一球头,所述第一球头与所述第三球轴承座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所述第二导流体设置有第二球头,所述第二球头与所述第四球轴承座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所述第一导流体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一环形出风缝隙,所述第一导流体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所述第一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干脚效果;所述第二导流体与所述第二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二环形出风缝隙,所述第二导流体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所述第二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干脚效果;所述进风筒内设置有风机;所述第一通风筒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上述提供的一种干脚机,通过将依次连通的进风筒、第一通风筒及出风筒中的所述出风筒设置第一出风管道及第二出风管道,并在所述第一出风管道内设置第一导流体,所述第一导流体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一环形出风缝隙,所述第一导流体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所述第一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在所述第二出风管道内设置第二导流体,所述第二导流体与所述第二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二环形出风缝隙,所述第二导流体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所述第二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干脚机主体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转动所述第一出风嘴和所述第二出风嘴的角度来自由改变出风方向,且能够同时具备两个不同的出风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在相同配置下提高干脚机的出风速度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吹干脚部的效率,同时,采用两个吹风嘴的方式能够更加比较精准的吹向两只脚,减少无效出风量,降低能耗。此外,该干脚机在吹干脚时不需要与脚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细菌在家居环境中的滋生繁衍。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双风道干脚机,包括进风筒、第一通风筒及第三出风管道依次连通构成第一风道,和所述进风筒、所述第一通风筒及第四出风管道依次连通构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一出风管道内设置有第三球轴承座,所述第三球轴承座通过若干第一支撑隔板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隔板沿所述第一出风管道轴向设置,使所述第三球轴承座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内壁之间构成若干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管道内设置有第四球轴承座,所述第四球轴承座通过若干第二支撑隔板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隔板沿所述第二出风管道轴向设置,使所述第三球轴承座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内壁之间构成若干出风通道;还包括第一导流体及第二导流体;所述第一导流体设置有第一球头,所述第一球头与所述第三球轴承座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所述第二导流体设置有第二球头,所述第二球头与所述第四球轴承座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所述第一导流体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一环形出风缝隙,所述第一导流体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所述第一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干脚效果;所述第二导流体与所述第二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二环形出风缝隙,所述第二导流体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所述第二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干脚效果;所述进风筒内设置有风机;所述第一通风筒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上述提供的一种双风道干脚机,通过设置包括进风筒、第一通风筒及第三出风管道依次连通构成第一风道,和所述进风筒、所述第一通风筒及第四出风管道依次连通构成第二风道;并在所述第一出风管道内设置第一导流体,所述第一导流体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一环形出风缝隙,所述第一导流体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所述第一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在所述第二出风管道内设置第二导流体,所述第二导流体与所述第二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二环形出风缝隙,所述第二导流体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所述第二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干脚机主体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转动所述第一导流体和所述第二导流体的角度来自由改变出风方向,且能够同时具备两个不同的出风方向。另一方面在相同配置下,环形出风缝隙可以提高干脚机的出风速度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吹干脚部的效率,同时,采用两个吹风嘴的方式能够更加比较精准的吹向两只脚,减少无效出风量,降低能耗。此外,该干脚机在吹干脚时不需要与脚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细菌在家居环境中的滋生繁衍。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干脚机设计方案,包括依次连通的进风筒、第一通风筒及出风筒;所述出风筒设置有第三出风嘴及第四出风嘴;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出风嘴连通的第五出风管道,及与所述第四出风嘴连通的第六出风管道;所述第五出风管道和所述第六出风管道为柔性管道;所述第三出风嘴内设置有第三球轴承座,所述第三球轴承座通过若干第一支撑隔板与所述第三出风嘴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隔板沿所述第三出风嘴轴向设置,使所述第三球轴承座与所述第三出风嘴的内壁之间构成若干出风通道;所述第四出风嘴内设置有第四球轴承座,所述第四球轴承座通过若干第二支撑隔板与所述第四出风嘴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隔板沿所述第四出风嘴轴向设置,使所述第四球轴承座与所述第四出风嘴的内壁之间构成若干出风通道;还包括第一导流体及第二导流体;所述第一导流体设置有第一球头,所述第一球头与所述第三球轴承座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所述第二导流体设置有第二球头,所述第二球头与所述第四球轴承座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所述第一导流体与所述第五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处通过第三支撑隔板连接,形成第三环形出风缝隙,所述第一导流体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所述第三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干脚效果;所述第二导流体与所述第六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处通过第四支撑隔板连接,形成第四环形出风缝隙,所述第二导流体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所述第四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干脚效果;所述进风筒内设置有风机;所述第一通风筒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干脚机主体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转动所述第一导流体和所述第二导流体的角度来自由改变出风方向,且能够同时具备两个不同的出风方向。另一方面,在相同配置下,环形出风缝隙可以提高干脚机的出风速度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吹干脚部的效率,同时,采用两个吹风嘴的方式能够更加比较精准的吹向两只脚,减少无效出风量,降低能耗。此外,该干脚机在吹干脚时不需要与脚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细菌在家居环境中的滋生繁衍。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干脚机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干脚机剖面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干脚机立体图剖面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干脚机去除上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干脚机底面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突变截面通风筒的干脚机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干脚机剖面图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突变截面通风筒的双风道干脚机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干脚机剖面图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干脚机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干脚机剖面图中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干脚机D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壳体;110.进风格栅;120.过滤网;131.第一嵌盖板;132.第二嵌盖板;140.投影指示灯;150.防滑脚垫;210.进风筒;211.进风口;212.电气孔;220.第一通风筒;230.出风筒;231.第一出风管道;232.第二出风管道;233.第一球轴承座;234.第二球轴承座;235.第一支撑隔板;236.第二支撑隔板;240.第一出风嘴;241.第一球头壳;250.第二出风嘴;251.第二球头壳;252.出风嘴隔热壳套;260.第二通风筒;271.第三出风管道;272.第四出风管道;273.第三球轴承座;274.第四球轴承座;280.第一导流体;281.第一球头;290.第二导流体;291.第二球头;300.风机;400.加热装置;500.电路板;510.电子元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专利文件中,下面讨论的图1-12和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原理或方法的各种实施例只用于说明,而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了本公开的范围。参考附图,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将在下文中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将省略众所周知的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以免以不必要的细节混淆本公开的主题。而且,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将根据本发明的功能定义。因此,所述术语可能会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向或用法而不同。因此,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必须基于本文中所作的描述来理解。
一种干脚机,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通的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出风筒230。出风筒230设置有第一出风管道231及第二出风管道232。还包括与第一出风管道231连通的第一出风嘴240,与第二出风管道232连通的第二出风嘴250。进风筒210内设置有风机300。第一通风筒220内设置有加热装置400。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干脚机主体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转动第一出风嘴240和第二出风嘴250的角度来自由改变出风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在相同配置下提高干脚机的出风速度并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吹干脚部的效率,同时,采用两个吹风嘴的方式能够更加比较精准的吹向两只脚,减少无效出风量,降低能耗。此外,该干脚机在吹干脚时不需要与脚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细菌在家居环境中的滋生繁衍。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出风嘴240与第一出风管道231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以便于调节第一出风嘴240的出风方向。第二出风嘴250与第二出风管道232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以便于调节第二出风嘴250的出风方向。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进风筒210内,位于风机300进风侧的筒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路板500的安装结构(图中未画出)。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进风筒210内,位于风机300进风侧的筒壁上开设有电气孔212。电气孔212用于穿过电路板500,将电路板500的一部分区域置于进风筒内的风机进风侧散热。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还包括电路板500。电路板500至少有一部分区域置于进风筒210内的风机300进风侧散热。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电路板500上的第一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大于Q1的电子元器件510,第二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小于或等于Q1的电子元器件510。至少第一区域置于进风筒210内的风机300进风侧散热。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第一出风嘴240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嘴250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在30°至120°之间。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第一出风嘴240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嘴250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在60°至90°之间。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第一出风嘴240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嘴250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在45°至105°之间。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出风嘴240与第二出风嘴250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第一出风嘴240与第二出风嘴250均为椭圆状出风嘴(图中未画出),这样便于吹出的风到脚上时,更加贴合脚的长块形状。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出风管道231及第二出风管道232对称设置,以使两条出风管道的气流流通环境尽可能相同。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出风筒230一体成型设置。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出风筒230、第一出风管道231及第二出风管道232一体成型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2所示,第一出风管道231设置有第一球轴承座233,第一出风嘴240设置有第一球头281壳241,第一球头281壳241与第一球轴承座233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即第一出风嘴240与第一出风管道231之间的万向转动机构为第一球头281壳241与第一球轴承座233配合构成的球铰链转动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2或图3所示,第二出风管道232设置有第二球轴承座234,第二出风嘴250设置有第二球头291壳251,第二球头291壳251与第二球轴承座234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即第二出风嘴250与第二出风管道232之间的万向转动机构为第二球头291壳251与第二球轴承座234配合构成的球铰链转动机构。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如图1或图2或图4所示,还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开设有第一出风孔及第二出风孔。第一出风孔内设置有第一嵌盖板131,第二出风孔内设置有第二嵌盖板132。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出风筒230设置在壳体100内,且第一嵌盖板131分别连接壳体100及第一出风管道231,以固定第一出风管道231末端的位置,第二嵌盖板132分别连接壳体100及第二出风管道232,以固定第二出风管道232末端的位置。壳体100还设置有进风格栅110,以便于进风筒210从外界吸进空气。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嵌盖板131用于将第一出风管道231末端的位置固定在第一出风孔内。第二嵌盖板132用于将第二出风管道232末端的位置固定在第二出风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壳体100底部还设置有防滑脚垫150。以便使干脚机放在地面上时能够更加稳定。防止干脚机因运行时吹风的反作用力而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滑脚垫150为弹性脚垫,或者与壳体100弹性连接。以便于干脚机放置在地面上时更加容易找平、平衡和附着在地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滑脚垫150与壳体100之间设置有阻尼件(图中未画出),用于将干脚机运行时振动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减轻干脚机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降低噪音、提高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滑脚垫150为中空的弹性胶垫,或者内部设置有若干气泡的胶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风筒210设置有喇叭形进风口211。喇叭形进风口211与进风格栅110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2所示,还包括过滤网120。过滤网120设置在进风口211与进风格栅110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风管道231内还设置有控制第一出风管道231流通或阻断的第一阀门(图中未画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出风管道232内还设置有控制第二出风管道232流通或阻断的第二阀门(图中未画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阀门(图中未画出)与第二阀门(图中未画出)至少一个处于打开流通状态。如此设置,当需要更强劲的风速时,除了调节风机300的档位(提高转速和功率)外,还可以关闭其中一个出风通道的阀门,使另外一个出风通道的风量增加、流速增大,减少干脚机高功率工作状态的时间,节约能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100上还设置有投影指示灯140。投影指示灯140用于将表示干脚机工作状态的灯光信号投影到干脚机的外部环境中。通常,电器设备的指示灯都安装在按钮上,或者按钮附近,但是由于干脚机的特殊工作位置,用户一般都是用脚来开关和触发、切换功能,其指示灯容易被脚挡住,本方案创造性的采用投影指示灯140,并将其安装在干脚机的外壳体100上,使得干脚机工作状态的灯光信号能够被投影到干脚机的外部环境中,例如地板上,或墙壁上等,如此设置,用户就不会因为使用脚来触发某项功能时看不到指示灯的变化而产生误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为画面投影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投影指示灯140设置在壳体100的下半部分,以便于投影在地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投影指示灯140设置在壳体100的侧面,以便于投影在地面上或侧面的墙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的光路上还设置有散射镜(图中未画出)用于分散投影指示灯140向外投射的光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外设置可以散射的透光部件,以将投影指示灯140透射的光线散开,便于用户实时看到机器功能的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风筒210的筒壁开设有电气孔212。电气孔212用于穿过电路板500,将电路板500上的电子元器件510置于进风筒210内散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子元器件510为MOS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气孔212开设在风机300的进风端与进风筒210的进风端之间的筒壁上,以便于电路板500上的电子元器件510率先接触外界流进的新鲜空气,以利于降温,同时可以降低流经电子元器件510的空气流速,降低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气孔212为一长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干脚机内还设置有电路板500。电路板500上的第一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大于Q1的电子元器件510,第二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小于或等于Q1的电子元器件510。电路板500上的第一区域穿过电气孔212置于进风筒210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出风嘴240和/或第二出风嘴250的侧壁内设置有空气夹层。即第一出风嘴240和/或第二出风嘴250为套壳式结构,侧壁为两层壁壳构成,两层壁壳之间为空气夹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出风嘴240和/或第二出风嘴250的外侧壁设置有出风嘴隔热壳套252。出风嘴隔热壳套252内侧壁设置有若干支撑棱条,以使出风嘴隔热壳套252与出风嘴之间构成若干隔热空气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还包括第二通风筒260。第一通风筒220与出风筒230通过第二通风筒260连通,且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一深度,出风筒230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二深度。第二通风筒260的横截面大于第一通风筒220的横截面。第二通风筒260的横截面大于出风筒230的横截面。如此设置,第一通风筒220在第二通风筒260内能够形成突变截面,声波在此受到阻抗,同样的,出风筒230在第二通风筒260内也能够形成突变截面,也能够形成声阻抗,因此,将第一通风筒220与出风筒230通过第二通风筒260连通,并使第二通风筒260的横截面大于第一通风筒220的横截面,大于出风筒230的横截面,能够有效阻挡部分声波从第一通风筒220进入出风筒230中传出,能够有效减少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或图7所示,第一深度与第二深度之和小于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长度,即第一深度加上第二深度的总长度小于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长度。如此设置,能够在有效减少噪音的同时降低流程损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或图7所示,第一通风筒220与出风筒230的轴线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第二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2,或者,(图中未画出)第一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2,第二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即,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出风筒230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或者,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出风筒230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由于通过空气流体的噪音频率范围一般比较宽,当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2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奇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当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4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偶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同理,当出风筒230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2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奇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当出风筒230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4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偶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因此,将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出风筒230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或者,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出风筒230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能够有效消除空气流体中整数倍通过频率的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至1/2之间,第二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至1/2之间。
上述提供的一种干脚机,通过将依次连通的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出风筒230中的出风筒230设置第一出风管道231及第二出风管道232,并设置第一出风嘴240与第一出风管道231连通,且第一出风嘴240与第一出风管道231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设置第二出风嘴250与第二出风管道232连通,且第二出风嘴250与第二出风管道232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干脚机主体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转动第一出风嘴240和第二出风嘴250的角度来自由改变出风方向,且能够同时具备两个不同的出风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在相同配置下提高干脚机的出风速度并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吹干脚部的效率,同时,采用两个吹风嘴的方式能够更加比较精准的吹向两只脚,减少无效出风量,降低能耗。此外,该干脚机在吹干脚时不需要与脚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细菌在家居环境中的滋生繁衍。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双风道干脚机,如图8所示,包括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第三出风管道271依次连通构成第一风道,和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第四出风管道272依次连通构成第二风道。还包括与第三出风管道271连通的第一出风嘴240,且第一出风嘴240与第三出风管道271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以便于调节第一出风嘴240的出风方向。还包括与第四出风管道272连通的第二出风嘴250,且第二出风嘴250与第四出风管道272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以便于调节第二出风嘴250的出风方向。进风筒210内设置有风机300。第一通风筒220内设置有加热装置400。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干脚机主体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转动第一出风嘴240和第二出风嘴250的角度来自由改变出风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在相同配置下提高干脚机的出风速度并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吹干脚部的效率,同时,采用两个吹风嘴的方式能够更加比较精准的吹向两只脚,减少无效出风量,降低能耗。此外,该干脚机在吹干脚时不需要与脚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细菌在家居环境中的滋生繁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还包括第二通风筒260。第一通风筒220与第三出风管道271及第四出风管道272通过第二通风筒260连通,且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一深度,第三出风管道271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三深度。第四出风管道272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四深度。第二通风筒260的横截面大于第一通风筒220的横截面。第二通风筒260的横截面大于第三出风管道271的横截面,且大于第四出风管道272的横截面。如此设置,第一通风筒220在第二通风筒260内能够形成突变截面,声波在此受到阻抗,同样的,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在第二通风筒260内也能够形成突变截面,也能够形成声阻抗,因此,将第一通风筒220与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通过第二通风筒260连通,并使第二通风筒260的横截面大于第一通风筒220的横截面,大于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的横截面,能够有效阻挡部分声波从第一通风筒220进入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中传出,能够有效减少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或图9所示,第一深度与第三深度之和小于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长度,第一深度与第四深度之和小于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长度,即第一深度加上第三深度的总长度,以及第一深度加上第四深度的总长度均小于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长度。如此设置,能够在有效减少噪音的同时降低流程损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第三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2,第四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2,或者,(图中未画出)第一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2,第三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第四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即,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第三出风管道271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第四出风管道272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或者,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第三出风管道271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第四出风管道272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由于通过空气流体的噪音频率范围一般比较宽,当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2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奇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当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4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偶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同理,当第三出风管道271或第四出风管道272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2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奇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当第三出风管道271或第四出风管道272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4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偶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因此,将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或者,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第三出风管道271或第四出风管道272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能够有效消除空气流体中整数倍通过频率的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至1/2之间,第三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至1/2之间,第四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至1/2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出风管道271与第四出风管道272之间通过若干旁通管(图中未画出)连通。若干旁通管(图中未画出)的长度和直径以其内部空气柱能够与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内的声波形成共振为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中未画出)第三深度大于或小于第四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风管与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在第二通风管的腔体内通过“人”字形通气管(图中未画出)连通。通气管(图中未画出)的管壁设置有若干透气孔。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出风嘴240与第二出风嘴250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第一出风嘴240与第二出风嘴250均为椭圆状出风嘴(图中未画出),这样便于吹出的风到脚上时,更加贴合脚的长块形状。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如图8所示,第三出风管道271及第四出风管道272对称设置,以使两条出风管道的气流流通环境尽可能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三出风管道271设置有第一球轴承座233,第一出风嘴240设置有第一球头281壳241,第一球头281壳241与第一球轴承座233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即第一出风嘴240与第三出风管道271之间的万向转动机构为第一球头281壳241与第一球轴承座233配合构成的球铰链转动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四出风管道272设置有第二球轴承座234,第二出风嘴250设置有第二球头291壳251,第二球头291壳251与第二球轴承座234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即第二出风嘴250与第四出风管道272之间的万向转动机构为第二球头291壳251与第二球轴承座234配合构成的球铰链转动机构。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如图8所示,还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开设有第一出风孔及第二出风孔。第一出风孔内设置有第一嵌盖板131,第二出风孔内设置有第二嵌盖板132。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设置在壳体100内,且第一嵌盖板131分别连接壳体100及第三出风管道271,以固定第三出风管道271末端的位置,第二嵌盖板132分别连接壳体100及第四出风管道272,以固定第四出风管道272末端的位置。壳体100还设置有进风格栅110,以便于进风筒210从外界吸进空气。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嵌盖板131用于将第三出风管道271末端的位置固定在第一出风孔内。第二嵌盖板132用于将第四出风管道272末端的位置固定在第二出风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壳体100底部还设置有防滑脚垫150。以便使干脚机放在地面上时能够更加稳定。防止干脚机因运行时吹风的反作用力而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滑脚垫150为弹性脚垫,或者与壳体100弹性连接。以便于干脚机放置在地面上时更加容易找平、平衡和附着在地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滑脚垫150与壳体100之间设置有阻尼件(图中未画出),用于将干脚机运行时振动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减轻干脚机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降低噪音、提高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滑脚垫150为中空的弹性胶垫,或者内部设置有若干气泡的胶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进风筒210设置有喇叭形进风口211。喇叭形进风口211与进风格栅110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还包括过滤网120。过滤网120设置在进风口211与进风格栅110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出风管道271内还设置有控制第三出风管道271流通或阻断的第一阀门(图中未画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出风管道272内还设置有控制第四出风管道272流通或阻断的第二阀门(图中未画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阀门(图中未画出)与第二阀门(图中未画出)至少一个处于打开流通状态。如此设置,当需要更强劲的风速时,除了调节风机300的档位(提高转速和功率)外,还可以关闭其中一个出风通道的阀门,使另外一个出风通道的风量增加、流速增大,减少干脚机高功率工作状态的时间,节约能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100上还设置有投影指示灯140。投影指示灯140用于将表示干脚机工作状态的灯光信号投影到干脚机的外部环境中。通常,电器设备的指示灯都安装在按钮上,或者按钮附近,但是由于干脚机的特殊工作位置,用户一般都是用脚来开关和触发、切换功能,其指示灯容易被脚挡住,本方案创造性的采用投影指示灯140,并将其安装在干脚机的外壳体100上,使得干脚机工作状态的灯光信号能够被投影到干脚机的外部环境中,例如地板上,或墙壁上等,如此设置,用户就不会因为使用脚来触发某项功能时看不到指示灯的变化而产生误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为画面投影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投影指示灯140设置在壳体100的下半部分,以便于投影在地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投影指示灯140设置在壳体100的侧面,以便于投影在地面上或侧面的墙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的光路上还设置有散射镜(图中未画出)用于分散投影指示灯140向外投射的光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外设置可以散射的透光部件(图中未标示),以将投影指示灯140透射的光线散开,便于用户实时看到机器功能的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进风筒210的筒壁开设有电气孔212。电气孔212用于穿过电路板500,将电路板500上的电子元器件510置于进风筒210内散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电气孔212开设在风机300的进风端与进风筒210的进风端之间的筒壁上,以接触外界流进的新鲜空气,以利于降温,同时可以降低流经电子元器件510的空气流速,降低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电气孔212为一长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干脚机内还设置有电路板500。电路板500上的第一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大于Q1的电子元器件510,第二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小于或等于Q1的元器件。电路板500上的第一区域穿过电气孔212置于进风筒210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出风嘴240和/或第二出风嘴250的侧壁内设置有空气夹层。即第一出风嘴240和/或第二出风嘴250为套壳式结构,侧壁为两层壁壳构成,两层壁壳之间为空气夹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出风嘴240和/或第二出风嘴250的外侧壁设置有出风嘴隔热壳套252。出风嘴隔热壳套252内侧壁设置有若干支撑棱条,以使出风嘴隔热壳套252与出风嘴之间构成若干隔热空气腔。
上述提供的一种双风道静音干脚机,通过设置包括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第三出风管道271依次连通构成第一风道,和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第四出风管道272依次连通构成第二风道。并设置第一出风嘴240与第三出风管道271连通,且第一出风嘴240与第三出风管道271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设置第二出风嘴250与第四出风管道272连通,且第二出风嘴250与第四出风管道272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干脚机主体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转动第一出风嘴240和第二出风嘴250的角度来自由改变出风方向,且能够同时具备两个不同的出风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在相同配置下提高干脚机的出风速度并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吹干脚部的效率,同时,采用两个吹风嘴的方式能够更加比较精准的吹向两只脚,减少无效出风量,降低能耗。此外,该干脚机在吹干脚时不需要与脚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细菌在家居环境中的滋生繁衍。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便于高发热量电子元器件散热的干脚机,如图2示,包括进风筒210及电路板500。进风筒210的筒壁开设有电气孔212(如图1所示,)。电气孔212用于穿过电路板500,将电路板500上的电子元器件510置于进风筒210内散热。电路板500的第一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大于Q1的电子元器件510,第二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小于或等于Q1的元器件。电路板500上的第一区域穿过电气孔212置于进风筒210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进风筒210内设置有风机300。电气孔212开设在风机300的进风端与进风筒210的进风端之间的筒壁上,以便于电路板500上的电子元器件510率先接触外界流进的新鲜空气,以利于降温,同时可以降低流经电子元器件510的空气流速,降低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气孔212为一长孔。
上述提供的干脚机,通过在进风筒210的筒壁上开设电气孔212,并将设置有额定功率大于Q1的电子元器件510的第一区域插入电气孔212内,使额定功率大于Q1的电子元器件510置于空气流路的上游,以便于率先接触外界流进的新鲜空气,以利于降温,同时降低了流经电子元器件510的空气流速,降低了因空气与电子元器件摩擦产生的噪音。
根据以上内容,本申请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干脚机的设计方案。
一种干脚机,如图10所示,包括依次连通的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出风筒230。出风筒230设置有第一出风管道231及第二出风管道232。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出风管道231内设置有第三球轴承座273,第三球轴承座273通过若干第一支撑隔板235与第一出风管道231的内壁连接,第一支撑隔板235沿第一出风管道231轴向设置,使第三球轴承座273与第一出风管道231的内壁之间构成若干出风通道。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出风管道232内设置有第四球轴承座274,第四球轴承座274通过若干第二支撑隔板236与第一出风管道231的内壁连接,第二支撑隔板236沿第二出风管道232轴向设置,使第三球轴承座273与第一出风管道231的内壁之间构成若干出风通道。如图10或图11所示,还包括第一导流体280及第二导流体290。第一导流体280设置有第一球头281,第一球头281与第三球轴承座273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第二导流体290设置有第二球头291,第二球头291与第四球轴承座274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第一导流体280与第一出风管道231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一环形出风缝隙(图中未画出),第一导流体280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第一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干脚效果。第二导流体290与第二出风管道232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二环形出风缝隙,第二导流体290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第二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干脚效果。进风筒210内设置有风机300。第一通风筒220内设置有加热装置4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还包括第二通风筒260。第一通风筒220与出风筒230通过第二通风筒260连通,且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一深度,出风筒230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二深度。第二通风筒260的横截面大于第一通风筒220的横截面。第二通风筒260的横截面大于出风筒230的横截面。如此设置,第一通风筒220在第二通风筒260内能够形成突变截面,声波在此受到阻抗,同样的,出风筒230在第二通风筒260内也能够形成突变截面,也能够形成声阻抗,因此,将第一通风筒220与出风筒230通过第二通风筒260连通,并使第二通风筒260的横截面大于第一通风筒220的横截面,大于出风筒230的横截面,能够有效阻挡部分声波从第一通风筒220进入出风筒230中传出,能够有效减少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深度与第二深度之和小于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长度,即第一深度加上第二深度的总长度小于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长度。如此设置,能够在有效减少噪音的同时降低流程损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通风筒220与出风筒230的轴线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第二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2,或者,(图中未画出)第一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2,第二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即,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出风筒230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或者,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出风筒230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由于通过空气流体的噪音频率范围一般比较宽,当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2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奇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当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4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偶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同理,当出风筒230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2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奇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当出风筒230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4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偶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因此,将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出风筒230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或者,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出风筒230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能够有效消除空气流体中整数倍通过频率的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至1/2之间,第二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至1/2之间。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导流体280与第二导流体290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第一环形出风缝隙与第二环形出风缝隙均为椭圆状出风嘴(图中未画出),这样便于吹出的风到脚上时,更加贴合脚的长块形状。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第一导流体280和第二导流体290的出风端为椭圆状出风嘴(图中未画出),这样便于吹出的风到脚上时,更加贴合脚的长块形状。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出风管道231及第二出风管道232对称设置,以使两条出风管道的气流流通环境尽可能相同。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出风筒230一体成型设置。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出风筒230、第一出风管道231及第二出风管道232一体成型设置。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如图10所示,还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开设有第一出风孔及第二出风孔。第一出风孔内设置有第一嵌盖板131,第二出风孔内设置有第二嵌盖板132。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出风筒230设置在壳体100内,且第一嵌盖板131分别连接壳体100及第一出风管道231,以固定第一出风管道231末端的位置,第二嵌盖板132分别连接壳体100及第二出风管道232,以固定第二出风管道232末端的位置。壳体100还设置有进风格栅110,以便于进风筒210从外界吸进空气。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如图10或图4所示,第一嵌盖板131用于将第一出风管道231末端的位置固定在第一出风孔内。第二嵌盖板132用于将第二出风管道232末端的位置固定在第二出风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壳体100底部还设置有防滑脚垫150。以便使干脚机放在地面上时能够更加稳定。防止干脚机因运行时吹风的反作用力而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滑脚垫150为弹性脚垫,或者与壳体100弹性连接。以便于干脚机放置在地面上时更加容易找平、平衡和附着在地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滑脚垫150与壳体100之间设置有阻尼件(图中未画出),用于将干脚机运行时振动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减轻干脚机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降低噪音、提高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滑脚垫150为中空的弹性胶垫,或者内部设置有若干气泡的胶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进风筒210设置有喇叭形进风口211。喇叭形进风口211与进风格栅110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还包括过滤网120。过滤网120设置在进风口211与进风格栅110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风管道231内还设置有控制第一出风管道231流通或阻断的第一阀门(图中未画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出风管道232内还设置有控制第二出风管道232流通或阻断的第二阀门(图中未画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阀门(图中未画出)与第二阀门(图中未画出)至少一个处于打开流通状态。如此设置,当需要更强劲的风速时,除了调节风机300的档位(提高转速和功率)外,还可以关闭其中一个出风通道的阀门,使另外一个出风通道的风量增加、流速增大,减少干脚机高功率工作状态的时间,节约能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0上还设置有投影指示灯140。投影指示灯140用于将表示干脚机工作状态的灯光信号投影到干脚机的外部环境中。通常,电器设备的指示灯都安装在按钮上,或者按钮附近,但是由于干脚机的特殊工作位置,用户一般都是用脚来开关和触发、切换功能,其指示灯容易被脚挡住,本方案创造性的采用投影指示灯140,并将其安装在干脚机的外壳体100上,使得干脚机工作状态的灯光信号能够被投影到干脚机的外部环境中,例如地板上,或墙壁上等,如此设置,用户就不会因为使用脚来触发某项功能时看不到指示灯的变化而产生误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为画面投影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设置在壳体100的下半部分,以便于投影在地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设置在壳体100的侧面,以便于投影在地面上或侧面的墙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的光路上还设置有散射镜(图中未画出)用于分散投影指示灯140向外投射的光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外设置可以散射的透光部件,以将投影指示灯140透射的光线散开,便于用户实时看到机器功能的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进风筒210的筒壁开设有电气孔212。电气孔212用于穿过电路板500,将电路板500上的电子元器件510置于进风筒210内散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电气孔212开设在风机300的进风端与进风筒210的进风端之间的筒壁上,以便于电路板500上的电子元器件510率先接触外界流进的新鲜空气,以利于降温,同时可以降低流经发热元气件的空气流速,降低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电气孔212为一长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干脚机内还设置有电路板500。电路板500上的第一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大于Q1的电子元器件510,第二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小于或等于Q1的元器件。电路板500上的第一区域穿过电气孔212置于进风筒210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嘴240和/或第二出风嘴250的侧壁内设置有空气夹层。即第一出风嘴240和/或第二出风嘴250为套壳式结构,侧壁为两层壁壳构成,两层壁壳之间为空气夹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嘴240和/或第二出风嘴250的外侧壁设置有出风嘴隔热壳套252。出风嘴隔热壳套252内侧壁设置有若干支撑棱条,以使出风嘴隔热壳套252与出风嘴之间构成若干隔热空气腔。
上述提供的一种干脚机,通过将依次连通的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出风筒230中的出风筒230设置第一出风管道231及第二出风管道232,并在第一出风管道231内设置第一导流体280,第一导流体280与第一出风管道231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一环形出风缝隙,第一导流体280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第一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在第二出风管道232内设置第二导流体290,第二导流体290与第二出风管道232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二环形出风缝隙,第二导流体290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第二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干脚机主体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转动第一出风嘴240和第二出风嘴250的角度来自由改变出风方向,且能够同时具备两个不同的出风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在相同配置下提高干脚机的出风速度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吹干脚部的效率,同时,采用两个吹风嘴的方式能够更加比较精准的吹向两只脚,减少无效出风量,降低能耗。此外,该干脚机在吹干脚时不需要与脚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细菌在家居环境中的滋生繁衍。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双风道干脚机,(图中未画出)包括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第三出风管道271依次连通构成第一风道,和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第四出风管道272依次连通构成第二风道。第三出风管道271内设置有第三球轴承座273,第三球轴承座273通过若干第一支撑隔板235与第三出风管道271的内壁连接,第一支撑隔板235沿第三出风管道271轴向设置,使第三球轴承座273与第三出风管道271的内壁之间构成若干出风通道。第四出风管道272内设置有第四球轴承座274,第四球轴承座274通过若干第二支撑隔板236与第三出风管道271的内壁连接,第二支撑隔板236沿第四出风管道272轴向设置,使第三球轴承座273与第三出风管道271的内壁之间构成若干出风通道。还包括第一导流体280及第二导流体290。第一导流体280设置有第一球头281,第一球头281与第三球轴承座273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第二导流体290设置有第二球头291,第二球头291与第四球轴承座274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第一导流体280与第三出风管道271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一环形出风缝隙,第一导流体280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第一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干脚效果。第二导流体290与第四出风管道272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二环形出风缝隙,第二导流体290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第二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干脚效果。进风筒210内设置有风机300。第一通风筒220内设置有加热装置4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通风筒260。第一通风筒220与第三出风管道271及第四出风管道272通过第二通风筒260连通,且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一深度,第三出风管道271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三深度。第四出风管道272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四深度。第二通风筒260的横截面大于第一通风筒220的横截面。第二通风筒260的横截面大于第三出风管道271的横截面,且大于第四出风管道272的横截面。如此设置,第一通风筒220在第二通风筒260内能够形成突变截面,声波在此受到阻抗,同样的,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在第二通风筒260内也能够形成突变截面,也能够形成声阻抗,因此,将第一通风筒220与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通过第二通风筒260连通,并使第二通风筒260的横截面大于第一通风筒220的横截面,大于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的横截面,能够有效阻挡部分声波从第一通风筒220进入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中传出,能够有效减少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深度与第三深度之和小于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长度,第一深度与第四深度之和小于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长度,即第一深度加上第三深度的总长度,以及第一深度加上第四深度的总长度均小于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的长度。如此设置,能够在有效减少噪音的同时降低流程损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第三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2,第四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2,或者,第一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2,第三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第四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即,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第三出风管道271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第四出风管道272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或者,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第三出风管道271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第四出风管道272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由于通过空气流体的噪音频率范围一般比较宽,当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2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奇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当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4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偶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同理,当第三出风管道271或第四出风管道272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2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奇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当第三出风管道271或第四出风管道272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轴向长度的1/4时,能够很好的消除噪音中偶数倍通过频率的部分,因此,将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或者,第一通风筒220的出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2,第三出风管道271或第四出风管道272的进风端插入第二通风筒260内,且插入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轴长的1/4,能够有效消除空气流体中整数倍通过频率的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至1/2之间,第三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至1/2之间,第四深度为第二通风筒260筒体空腔长度的1/4至1/2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出风管道271与第四出风管道272之间通过若干旁通管(图中未画出)连通。若干旁通管(图中未画出)的长度和直径以其内部空气柱能够与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内的声波形成共振为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深度大于或小于第四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风管与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在第二通风管的腔体内通过“人”字形通气管(图中未画出)连通。通气管(图中未画出)的管壁设置有若干透气孔。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第一导流体280与第二导流体290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第一环形出风缝隙与第二环形出风缝隙均为椭圆状出风嘴(图中未画出),这样便于吹出的风到脚上时,更加贴合脚的长块形状。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第一导流体280和第二导流体290的出风端为椭圆状出风嘴(图中未画出),这样便于吹出的风到脚上时,更加贴合脚的长块形状。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第三出风管道271及第四出风管道272对称设置,以使两条出风管道的气流流通环境尽可能相同。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出风筒230一体成型设置。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出风筒230、第三出风管道271及第四出风管道272一体成型设置。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还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开设有第一出风孔及第二出风孔。第一出风孔内设置有第一嵌盖板131,第二出风孔内设置有第二嵌盖板132。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第三出风管道271和第四出风管道272设置在壳体100内,且第一嵌盖板131分别连接壳体100及第三出风管道271,以固定第三出风管道271末端的位置,第二嵌盖板132分别连接壳体100及第四出风管道272,以固定第四出风管道272末端的位置。壳体100还设置有进风格栅110,以便于进风筒210从外界吸进空气。
在其中一个事实例中,第一嵌盖板131用于将第三出风管道271末端的位置固定在第一出风孔内。第二嵌盖板132用于将第四出风管道272末端的位置固定在第二出风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0底部还设置有防滑脚垫150。以便使干脚机放在地面上时能够更加稳定。防止干脚机因运行时吹风的反作用力而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滑脚垫150为弹性脚垫,或者与壳体100弹性连接。以便于干脚机放置在地面上时更加容易找平、平衡和附着在地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滑脚垫150与壳体100之间设置有阻尼件(图中未画出),用于将干脚机运行时振动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减轻干脚机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降低噪音、提高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滑脚垫150为中空的弹性胶垫,或者内部设置有若干气泡的胶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风筒210设置有喇叭形进风口211。喇叭形进风口211与进风格栅110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网120。过滤网120设置在进风口211与进风格栅110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出风管道271内还设置有控制第三出风管道271流通或阻断的第一阀门(图中未画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出风管道272内还设置有控制第四出风管道272流通或阻断的第二阀门(图中未画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阀门(图中未画出)与第二阀门(图中未画出)至少一个处于打开流通状态。如此设置,当需要更强劲的风速时,除了调节风机300的档位(提高转速和功率)外,还可以关闭其中一个出风通道的阀门,使另外一个出风通道的风量增加、流速增大,减少干脚机高功率工作状态的时间,节约能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0上还设置有投影指示灯140。投影指示灯140用于将表示干脚机工作状态的灯光信号投影到干脚机的外部环境中。通常,电器设备的指示灯都安装在按钮上,或者按钮附近,但是由于干脚机的特殊工作位置,用户一般都是用脚来开关和触发、切换功能,其指示灯容易被脚挡住,本方案创造性的采用投影指示灯140,并将其安装在干脚机的外壳体100上,使得干脚机工作状态的灯光信号能够被投影到干脚机的外部环境中,例如地板上,或墙壁上等,如此设置,用户就不会因为使用脚来触发某项功能时看不到指示灯的变化而产生误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为画面投影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设置在壳体100的下半部分,以便于投影在地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设置在壳体100的侧面,以便于投影在地面上或侧面的墙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的光路上还设置有散射镜(图中未画出)用于分散投影指示灯140向外投射的光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投影指示灯140外设置可以散射的透光部件,以将投影指示灯140透射的光线散开,便于用户实时看到机器功能的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风筒210的筒壁开设有电气孔212。电气孔212用于穿过电路板500,将电路板500上的电子元器件510置于进风筒210内散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气孔212开设在风机300的进风端与进风筒210的进风端之间的筒壁上,以接触外界流进的新鲜空气,以利于降温,同时可以降低流经发热元气件的空气流速,降低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气孔212为一长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干脚机内还设置有电路板500。电路板500上的第一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大于Q1的电子元器件510,第二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小于或等于Q1的元器件。电路板500上的第一区域穿过电气孔212置于进风筒210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嘴240和/或第二出风嘴250的侧壁内设置有空气夹层。即第一出风嘴240和/或第二出风嘴250为套壳式结构,侧壁为两层壁壳构成,两层壁壳之间为空气夹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嘴240和/或第二出风嘴250的外侧壁设置有出风嘴隔热壳套252。出风嘴隔热壳套252内侧壁设置有若干支撑棱条,以使出风嘴隔热壳套252与出风嘴之间构成若干隔热空气腔。
上述提供的一种双风道干脚机,通过设置包括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第三出风管道271依次连通构成第一风道,和进风筒210、第一通风筒220及第四出风管道272依次连通构成第二风道。并在第三出风管道271内设置第一导流体280,第一导流体280与第三出风管道271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一环形出风缝隙,第一导流体280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第一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在第四出风管道272内设置第二导流体290,第二导流体290与第四出风管道272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二环形出风缝隙,第二导流体290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第二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干脚机主体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转动第一导流体280和第二导流体290的角度来自由改变出风方向,且能够同时具备两个不同的出风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在相同配置下提高干脚机的出风速度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吹干脚部的效率,同时,采用两个吹风嘴的方式能够更加比较精准的吹向两只脚,减少无效出风量,降低能耗。此外,该干脚机在吹干脚时不需要与脚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细菌在家居环境中的滋生繁衍。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干脚机设计方案,包括依次连通的进风筒、第一通风筒及出风筒。出风筒设置有第三出风嘴及第四出风嘴。还包括与第三出风嘴连通的第五出风管道,及与第四出风嘴连通的第六出风管道。第五出风管道和第六出风管道为柔性管道。第三出风嘴内设置有第三球轴承座,第三球轴承座通过若干第一支撑隔板与第三出风嘴的内壁连接,第一支撑隔板沿第三出风嘴轴向设置,使第三球轴承座与第三出风嘴的内壁之间构成若干出风通道。第四出风嘴内设置有第四球轴承座,第四球轴承座通过若干第二支撑隔板与第四出风嘴的内壁连接,第二支撑隔板沿第四出风嘴轴向设置,使第四球轴承座与第四出风嘴的内壁之间构成若干出风通道。还包括第一导流体及第二导流体。第一导流体设置有第一球头,第一球头与第三球轴承座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第二导流体设置有第二球头,第二球头与第四球轴承座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第一导流体与第五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处通过第三支撑隔板连接,形成第三环形出风缝隙,第一导流体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第三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干脚效果。第二导流体与第六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处通过第四支撑隔板连接,形成第四环形出风缝隙,第二导流体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第四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干脚效果。进风筒内设置有风机。第一通风筒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干脚机主体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转动第一导流体和第二导流体的角度来自由改变出风方向,且能够同时具备两个不同的出风方向。另一方面,在相同配置下,环形出风缝隙可以提高干脚机的出风速度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吹干脚部的效率,同时,采用两个吹风嘴的方式能够更加比较精准的吹向两只脚,减少无效出风量,降低能耗。此外,该干脚机在吹干脚时不需要与脚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细菌在家居环境中的滋生繁衍。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干脚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进风筒、第一通风筒、第二通风筒及出风筒;
所述出风筒设置有第一出风管道及第二出风管道;
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嘴,与所述第二出风管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嘴;
所述进风筒内设置有风机;
所述第一通风筒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所述第一通风筒与所述出风筒通过所述第二通风筒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一深度,所述出风筒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二深度;
所述第二通风筒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通风筒的横截面;
所述第二通风筒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出风筒的横截面;
所述第一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4,所述第二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2,或者,所述第一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2,所述第二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嘴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以便于调节所述第一出风嘴的出风方向;
所述第二出风嘴与所述第二出风管道之间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连接,以便于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嘴的出风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脚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壳体;
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出风孔及第二出风孔;
所述第一出风孔内设置有第一嵌盖板,所述第二出风孔内设置有第二嵌盖板;
所述进风筒、所述第一通风筒及所述出风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一嵌盖板分别连接所述壳体及所述第一出风管道,以固定所述第一出风管道末端的位置,所述第二嵌盖板分别连接所述壳体及所述第二出风管道,以固定所述第二出风管道末端的位置;
所述壳体还设置有进风格栅,以便于所述进风筒从外界吸进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脚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壳体;
所述壳体用于安装依次连通的所述进风筒、所述第一通风筒及所述出风筒;
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防滑脚垫。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干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滑脚垫为弹性脚垫,或者与所述壳体弹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干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滑脚垫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阻尼件,用于将干脚机运行时振动的动能转化为内能。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干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投影指示灯;
所述投影指示灯用于将表示干脚机工作状态的灯光信号投影到干脚机的外部环境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指示灯的光路上还设置有散射镜用于分散所述投影指示灯向外投射的光线。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干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筒内,位于所述风机进风侧的筒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路板的安装结构;或者,
所述进风筒内,位于所述风机进风侧的筒壁上开设有电气孔;
所述电气孔用于穿过电路板,将电路板的一部分区域置于所述进风筒内的所述风机进风侧散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干脚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大于Q1的电子元器件,第二区域设置额定功率小于或等于Q1的电子元器件;
至少第一区域置于所述进风筒内的所述风机进风侧散热。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干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嘴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嘴的侧壁内设置有空气夹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干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嘴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嘴的外侧壁设置有出风嘴隔热壳套;
所述出风嘴隔热壳套内侧壁设置有若干支撑棱条,以使所述出风嘴隔热壳套与出风嘴之间构成若干隔热空气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嘴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风嘴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在30°至120°之间。
14.一种干脚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进风筒、第一通风筒、第二通风筒及出风筒;
所述出风筒设置有第一出风管道及第二出风管道;
所述第一出风管道内设置有第三球轴承座,所述第三球轴承座通过若干第一支撑隔板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隔板沿所述第一出风管道轴向设置,使所述第三球轴承座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内壁之间构成若干出风通道;
所述第二出风管道内设置有第四球轴承座,所述第四球轴承座通过若干第二支撑隔板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隔板沿所述第二出风管道轴向设置,使所述第三球轴承座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内壁之间构成若干出风通道;
还包括第一导流体及第二导流体;
所述第一导流体设置有第一球头,所述第一球头与所述第三球轴承座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
所述第二导流体设置有第二球头,所述第二球头与所述第四球轴承座配合构成球铰链转动机构;
所述第一导流体与所述第一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一环形出风缝隙,所述第一导流体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所述第一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干脚效果;
所述第二导流体与所述第二出风管道的出风口处形成第二环形出风缝隙,所述第二导流体用于通过康达效应将从所述第二环形出风缝隙射出的高速气流导向出风方向,并进一步降低出风的相对湿度,提高干脚效果;
所述进风筒内设置有风机;
所述第一通风筒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所述第一通风筒与所述出风筒通过所述第二通风筒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风筒的出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一深度,所述出风筒的进风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的深度为第二深度;
所述第二通风筒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通风筒的横截面;
所述第二通风筒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出风筒的横截面;
所述第一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4,所述第二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2,或者,所述第一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2,所述第二深度为所述第二通风筒筒体空腔长度的1/4。
CN202111316521.4A 2021-11-08 2021-11-08 干脚机 Active CN1139076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6521.4A CN113907632B (zh) 2021-11-08 2021-11-08 干脚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6521.4A CN113907632B (zh) 2021-11-08 2021-11-08 干脚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7632A CN113907632A (zh) 2022-01-11
CN113907632B true CN113907632B (zh) 2023-07-28

Family

ID=79245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6521.4A Active CN113907632B (zh) 2021-11-08 2021-11-08 干脚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763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1881A (zh) * 2016-07-29 2016-11-1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中冷器进气管上的高频消声器
WO2019009342A1 (ja) * 2017-07-05 2019-01-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消音システム
CN112097385A (zh) * 2020-08-13 2020-12-18 浙江纳风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音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4088A (ja) * 1994-12-14 1996-06-25 Oogaki Seiko Kk 足乾燥装置
CN2239595Y (zh) * 1995-06-30 1996-11-06 章日金 一种车用空调风嘴
JP3870521B2 (ja) * 1997-03-11 2007-01-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CN202567975U (zh) * 2012-05-18 2012-12-05 宁波韩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足浴盆
KR101983111B1 (ko) * 2012-07-04 2019-05-29 다이슨 테크놀러지 리미티드 휴대용 가전 제품을 위한 부착물
CN203608982U (zh) * 2013-11-04 2014-05-28 西华大学 多功能电吹风机
CN204963209U (zh) * 2015-06-30 2016-01-13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出风方向的出风装置
CN106696638A (zh) * 2016-11-29 2017-05-24 湖州朗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公交的独立出风口结构
CN107928072A (zh) * 2017-12-19 2018-04-20 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压电吹风
CN214484343U (zh) * 2020-11-30 2021-10-26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蒸汽足浴盆
CN112587018A (zh) * 2020-12-09 2021-04-02 深圳市源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烘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1881A (zh) * 2016-07-29 2016-11-1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中冷器进气管上的高频消声器
WO2019009342A1 (ja) * 2017-07-05 2019-01-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消音システム
CN112097385A (zh) * 2020-08-13 2020-12-18 浙江纳风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音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7632A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86948B1 (ko) 전기 및/또는 전자 부품, 특히 컴퓨터 장치용 냉각 구조
CN113907632B (zh) 干脚机
KR100553417B1 (ko) 환기 장치
CN216454759U (zh) 一种出风机构及干脚机
CN216167135U (zh) 一种落地干脚机
WO2021196635A1 (zh) 新风模块与空调器
CN216167136U (zh) 一种静音干脚机
CN114246513B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114983285A (zh) 清洁装置的主机和清洁装置
CN215227379U (zh) 热风装置和洗碗机
WO2006115197A1 (ja) 送風装置
KR100552374B1 (ko) 공기 조화기
US20100035537A1 (en) Air cleaner
CN219699816U (zh) 清洁设备
CN113143163A (zh) 热风装置和洗碗机
CN218738729U (zh) 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装置
KR100499492B1 (ko) 이동 가능한 소형 공기조화기
CN213910057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9742607U (zh) 清洁设备
CN215762352U (zh) 一种风机以及清洁设备
CN219306581U (zh) 烘干装置和智能坐便器
KR200292511Y1 (ko) 볼텍스 링을 이용한 실내 환기장치
CN115735795B (zh) 低噪音吸吹一体式宠物护理机
CN220308607U (zh) 一种吹风机及其冷却机构
CN217528510U (zh) 一种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