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5902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5902A
CN113905902A CN202080040276.6A CN202080040276A CN113905902A CN 113905902 A CN113905902 A CN 113905902A CN 202080040276 A CN202080040276 A CN 202080040276A CN 113905902 A CN113905902 A CN 113905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l direction
width
tire radial
sipe
t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02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5902B (zh
Inventor
阿部康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05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5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11/1218Three-dimensional shape with regard to depth and extend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041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read rubber layers
    • B60C11/005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read rubber layers with cap and bas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59Depth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72Width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72Width of the sipe
    • B60C11/1281Width of the sipe different within the same sipe, i.e. enlarged width portion at sipe bottom or along its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表面上包括多个陆部和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各个陆部均限定在多个周向主槽中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周向主槽之间或者由周向主槽和胎面边缘限定,各个陆部均具有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宽度方向槽(和/或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各个宽度方向槽(和/或宽度方向刀槽)均具有槽宽(刀槽宽度)从胎面表面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槽宽渐减部(刀槽宽度渐减部)、从槽宽渐减部(刀槽宽度渐减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具有恒定槽宽(刀槽宽度)的槽宽恒定部(刀槽宽度恒定部)以及从槽宽恒定部(刀槽宽度恒定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分支并延伸的分支槽部(分支刀槽部)。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在轮胎径向内侧分支的刀槽。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根据这种构造,能够改善磨损加剧时的排水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293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具有诸如上述那些的刀槽的充气轮胎中,还期望从新轮胎到磨损初期的排水性能和耐磨性之间的高度兼容性。这在具有在轮胎径向内侧分支的槽的充气轮胎中同样会成为问题。
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实现从新轮胎到磨损初期的排水性能和耐磨性之间的高度兼容性,同时改善磨损加剧时的排水性能。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表面上包括多个陆部和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各个陆部均限定在所述多个周向主槽中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周向主槽之间或者由所述周向主槽和胎面边缘限定,其中
所述陆部包括在所述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宽度方向槽,并且
所述宽度方向槽包括槽宽从所述胎面表面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槽宽渐减部、从所述槽宽渐减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具有恒定槽宽的槽宽恒定部以及从所述槽宽恒定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分支并延伸的分支槽部。
根据这种构造,能够实现从新轮胎到磨损初期的排水性能和耐磨性之间的高度兼容性,同时改善磨损加剧时的排水性能。
这里,“胎面表面”是指当将充气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填充到规定内压并承受最大负载时在胎面周向上与路面接触的整个胎面表面。
“周向主槽”是指当将充气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填充至规定内压并且无负载时,沿胎面周向延伸并在上述胎面表面处具2mm以上的开口宽度的槽。
“胎面边缘”是指上述胎面表面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最外点。
“宽度方向槽”是指当将充气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填充到规定内压并且无负载时,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并在上述胎面表面处具有2mm以上的开口宽度的槽。
下面说明的“宽度方向刀槽”是指当将充气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填充到规定内压并且无负载时,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在上述胎面表面处具有小于2mm的开口宽度的刀槽。
在本说明书中,“适用轮辋”是指在制造和使用轮胎的地区中有效的工业标准(例如,日本的JATMA(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出版的年鉴、欧洲的ETRTO(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的标准手册、美国的TRA(轮胎和轮辋协会)的年鉴等)中记载或者未来将记载的适用尺寸的标准轮辋(欧洲的ETRTO的标准手册中的测量轮辋和美国的TRA的年鉴中的设计轮辋)。(换言之,“轮辋”不仅包括现有尺寸还包括将来可能被包括在上述工业标准中的尺寸。“未来将记载的尺寸”的示例是在2013年度版的ETRTO标准手册“未来的发展(FUTUREDEVELOPMENTS)”下记载的尺寸)。在上述工业标准中未记载的尺寸的情况下,“轮辋”是指宽度对应于轮胎的胎圈宽度的轮辋。
“规定内压”是指上述JATMA等记载的、与适用尺寸/帘布层等级下的单个车轮的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气压(最大气压)。在工业标准中未记载的尺寸的情况下,“规定内压”是指与为安装了轮胎的每辆车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气压(最大气压)。
“最大负载”是指与上述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负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实现从新轮胎到磨损初期的排水性能和耐磨性之间的高度兼容性同时改善磨损加剧时的排水性能的充气轮胎。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胎面花纹的另一示例的展开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宽度方向槽的示例的截面图;和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宽度方向刀槽的示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充气轮胎(以下简称为轮胎)的内部结构等能够与常规轮胎相同。作为示例,轮胎能够具有一对胎圈部、连接到该对胎圈部的一对胎侧部以及布置在该对胎侧部之间的胎面部。轮胎还能够具有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环形延伸的胎体和布置在胎体的胎冠部的径向外侧的带束。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尺寸等是指当将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填充至规定内压并且无负载时的尺寸等。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如图1所示,本示例的轮胎在胎面表面1上具有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在图示的示例中为4个)周向主槽2(2a、2b、2c、2d)和由多个周向主槽2中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周向主槽2限定的或者由周向主槽2(2a、2d)和胎面边缘TE限定的多个(在图示示例中为5个)陆部3(3a、3b、3c、3d、3e)。在本示例中,两个周向主槽2a、2b位于以轮胎赤道面CL为界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半部中,并且两个周向主槽2c、2d位于以轮胎赤道面CL为界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半部中。在本示例中,陆部3c位于轮胎赤道面CL上,并且四个陆部3(3a、3b、3d、3e)位于胎面宽度方向上的半部中。在本示例中,陆部3c位于轮胎赤道面CL上,但也可以采用周向主槽2位于轮胎赤道面CL上的构造。
在图1示出的示例中,周向主槽2的数量是四个,但该数量能够是三个以下(一个至三个),或者也能够是五个以上。因此,陆部3的数量也能够是四个以下(两个至四个)、或者能够是六个以上。在本示例中,所有陆部都是块状陆部3,但陆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肋状陆部。“肋状陆部”是指在胎面周向上没有被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宽度方向槽或宽度方向刀槽完全划分的陆部。
周向主槽2的槽宽(开口宽度(在平面图中垂直于槽的延伸方向测量的开口宽度))没有特别限定,因为槽宽取决于周向主槽2的数量,例如能够在3mm和15mm之间。同样,周向主槽2的槽深(最大深度)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在14mm和20mm之间。
在图示的示例中,在胎面表面1的平面图中,周向主槽2都沿着胎面周向延伸(没有倾斜),但周向主槽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相对于胎面周向倾斜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周向主槽2可以相对于胎面周向以例如5°以下的角度倾斜。在图示的示例中,所有周向主槽2都沿胎面周向笔直延伸,但周向主槽2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具有诸如锯齿状或曲线状的形状。
在图示的示例中,每个陆部3均包括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宽度方向槽4。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胎面边缘TE相邻的陆部3a、3e具有从胎面边缘TE向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并且分别通向周向主槽2a、2d的多个宽度方向槽4a(在图示范围中的陆部3a、3e中均有5个)。轮胎赤道面CL上的陆部3c以及位于陆部3c与陆部3a、3e之间的陆部3b、3d具有多个连接限定这些陆部3的两个周向主槽2的宽度方向槽4b(在图示范围中的陆部3b、3d中有三个以及在陆部3c中有两个)。能够适当地设定宽度方向槽4(4a、4b)的数量。在图示的示例中,所有陆部3都包括宽度方向槽4。然而,当胎面表面1上包括宽度方向槽4时,任何陆部3包括宽度方向槽4就足够了。
这里,宽度方向槽4的槽宽(开口宽度(在平面图中垂直于槽的延伸方向测量的开口宽度))没有特别限定,因为槽宽取决于宽度方向槽4的数量,但例如能够在5mm和10mm之间。同样地,宽度方向槽4的槽深(最大深度)也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在14mm和20mm之间。
在图示的示例中,宽度方向槽4在各个陆部3中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倾斜延伸,但宽度方向槽4可以在各个陆部3中沿着胎面宽度方向或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倾斜地延伸。在宽度方向槽4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倾斜延伸的情况下,宽度方向槽4优选以45°以下的倾斜角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倾斜,并且优选以30°以下的倾斜角倾斜。如图所示,宽度方向槽4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的倾斜角能够在陆部3之间不同(在本示例中,陆部3a、3e中的宽度方向槽4a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小于陆部3b、3c、3d中的宽度方向槽4b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即使在陆部3内,多个宽度方向槽4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的倾斜角也能够相同或不同。
在图示的示例中,所有宽度方向槽4都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笔直延伸,但宽度方向槽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弯曲部。
这里,为了改善排水性能,例如如在所示示例中的,宽度方向槽4优选在胎面边缘TE和/或周向主槽2处开口。另一方面,为了增大陆部3的刚性,宽度方向槽4能够构造成不向胎面边缘TE或周向主槽2开口,使得两端终止于陆部3中。另外,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周向主槽2之间限定的陆部3中,宽度方向槽4可以向两个周向主槽2中的任一个开口。
在图示的示例中,陆部3a、3e不包括刀槽。另一方面,在图示的示例中,陆部3b、3c、3d具有多个刀槽5(在图示的范围内的陆部3b、3d中和陆部3c中有两个)。在图示的示例中,刀槽5是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5。能够适当设定宽度方向刀槽5的数量。在图示的示例中,陆部3b、3c、3d包括宽度方向刀槽5,但在胎面表面1上包括宽度方向刀槽5的情况下,任何陆部3包括宽度方向刀槽5就足够了。
这里,宽度方向刀槽5的刀槽宽度(开口宽度(垂直于刀槽的延伸方向测量的开口宽度))没有特别限定,因为刀槽宽度取决于宽度方向刀槽5的数量,但例如能够在0.6mm和1.2mm之间。同样地,宽度方向刀槽5的刀槽深度(最大深度)也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在14mm和20mm之间。
在图示的示例中,陆部3b、3c、3d的各个刀槽5均是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倾斜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但各个刀槽5也可以是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在宽度方向刀槽5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倾斜延伸的情况下,宽度方向刀槽5优选以45°以下的倾斜角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倾斜,并且优选以30°以下的倾斜角倾斜。宽度方向刀槽5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的倾斜角能够在陆部3之间不同(在本示例中,陆部3b、3c、3d中的宽度方向刀槽5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的倾斜角相同)。即使在陆部3内,多个宽度方向刀槽5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的倾斜角也能够相同或不同。
在图示的示例中,所有宽度方向刀槽5都沿胎面宽度方向笔直延伸,但宽度方向刀槽5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弯曲部。
这里,为了改善排水性能,宽度方向刀槽5优选在胎面边缘TE和/或周向主槽2处开口。另一方面,为了增大陆部3的刚性,能够将宽度方向刀槽5构造成不向胎面边缘TE或周向主槽2开口,使得两端终止于陆部3中。此外,在限定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周向主槽2之间的陆部3中,宽度方向刀槽5可以向两个周向主槽2中的任何一个。
在图示的示例中,陆部3b、3c、3d中的宽度方向槽4和宽度方向刀槽5在胎面周向上交替配置。另一方面,在陆部3同时包括宽度方向槽4和宽度方向刀槽5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两个以上宽度方向槽4在胎面周向上连续配置于两个相邻的宽度方向刀槽5之间的点,并且可能存在两个以上宽度方向刀槽5在胎面周向上连续配置于两个相邻的宽度方向槽4之间的点。
在图示的示例中,连接陆部3b中的宽度方向槽4b、陆部3c中的宽度方向刀槽5和陆部3d中的宽度方向槽4b。结果,在改善排水性能的同时,与连接所有宽度方向槽4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陆部3的刚性降低。在图示的示例中,陆部3b、3d中的宽度方向槽4b和陆部3c中的宽度方向刀槽5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沿相反方向倾斜,从而更好地优化陆部刚性的平衡。
在图示的示例中,连接陆部3b中的宽度方向刀槽5、陆部3c中的宽度方向槽4b和陆部3d中的宽度方向刀槽5。结果,在改善排水性能的同时,与连接所有宽度方向槽4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陆部3的刚性降低。在图示的示例中,陆部3b、3d中的宽度方向刀槽5和陆部3c中的宽度方向槽4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沿相反方向倾斜,从而更好地优化陆部刚性的平衡。
然而,不是必须在相邻陆部3之间连接宽度方向槽4和宽度方向刀槽5。宽度方向槽4和宽度方向刀槽5也能够在相邻陆部3之间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沿相同方向倾斜。
这里,当沿胎面宽度方向投影时,各个陆部3的宽度方向槽4均可以具有与另一陆部3的宽度方向槽4和宽度方向刀槽5重叠的部分,或者可以配置成不重叠。
在图示的示例中,花纹块6在陆部3a、3e中由在胎面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宽度方向槽4限定。此外,在图示的示例中,花纹块6在陆部3b、3c、3d中由在胎面周向上相邻的宽度方向槽4和宽度方向刀槽5限定。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胎面花纹的另一示例的展开图。图2中示出的示例与图1中示出的示例胎面花纹的不同点在于与胎面边缘TE相邻的陆部3a、3e既没有宽度方向槽4也没有宽度方向刀槽5。即,陆部3a、3b是肋状陆部。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宽度方向槽的示例的截面图。图3是宽度方向槽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图。图3示出了将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填充至规定内压并且无负载的状态。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槽4包括槽宽从胎面表面1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槽宽渐减部4a、从槽宽渐减部4a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具有恒定槽宽的槽宽恒定部4b、以及从槽宽恒定部4b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分支并延伸的分支槽部4c。
在图示的示例中,槽宽渐减部4a的槽宽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具有恒定的减小率(在本截面图中为直槽壁)。另一方面,槽宽渐减部4a的槽宽可以具有朝向轮胎径向内侧的变化的减小率。槽宽的变化率例如可以逐渐减小或增大。或者,槽宽渐减部4a的槽宽也可以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阶梯式减小。
在图示的示例中在胎面周向上的一侧的槽壁和在另一侧的槽壁具有对称的形状,但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并且在胎面周向上的一侧的槽壁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倾斜角可以大于或小于在胎面周向上的另一侧的槽壁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倾斜角。
槽宽渐减部4a在槽深方向上的延伸长度能够是整个宽度方向槽4在深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的25%至50%。
槽宽恒定部4b的槽宽优选为2mm至3mm。槽宽恒定部4b具有恒定的槽宽但仅需要具有基本恒定的槽宽,并且可以包括其中槽宽略微变化的部分,只要槽宽恒定部4b的槽宽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为0.2mm以下即可。槽宽恒定部4b在槽深方向上的延伸长度能够是整个宽度方向槽4在深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的从大于0%至25%。
在图示的示例中,在本截面图中,槽宽恒定部4b沿着垂直于胎面表面1的方向延伸,但也可以替代地相对于与胎面表面1垂直的方向倾斜地延伸。
在图示的示例中,分支槽部4c(仅)由两个分支槽4c1、4c2形成。然而,分支槽部4c可以具有三个以上分支槽。在图示的示例中,除了在槽底处的加宽部4d以外,分支槽4c1、4c2均具有大致恒定的槽宽。该加宽部4d能够抑制在槽底处的裂纹的产生。在图示的示例中,加宽部4d大致是球形的并且在截面图中大致是圆形的。加宽部4d能够具有槽宽比分支槽4c1、4c2的槽宽大的各种形状。在本截面图中,加宽部4d的最大直径没有特别限定,但能够是分支槽4c1、4c2的槽宽(最大宽度)的1.5倍至2倍。分支槽4c1、4c2不是必须包括加宽部4d。分支槽4c1、4c2的槽宽也可以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变化。
分支槽部4c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能够是整个宽度方向槽4在深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的25%至50%。分支槽4c1、4c2的槽宽能够与槽宽恒定部4b的槽宽相同或者能够大于或小于槽宽恒定部4b的槽宽。
在图示的示例中,分支槽4c1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向胎面周向上的一侧倾斜,并且分支槽4c2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向胎面周向上的另一侧倾斜。在两个分支槽的情况下,优选地,从轮胎径向外侧朝向内侧相对于胎面周向的倾斜角的方向在两个分支槽之间以这种方式不同。
在图示的示例中,除了上述从轮胎径向外侧朝向内侧相对于胎面周向的倾斜角的方向以外,分支槽4c1、4c2具有相似的形状。然而,形状能够在分支槽之间不同,并且槽宽、延伸长度、加宽部的存在与否和/或其它形状等能够不同。
在图示的示例中,两个分支槽4c1、4c2之间的交叉部4e在轮胎径向内侧被倒圆(round)。由此能够抑制在交叉部4e处产生裂纹,并且能够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在本截面图中,在槽宽渐减部4a和槽宽恒定部4b之间具有钝角的槽壁部以及在槽宽恒定部4b和分支槽4c1、4c2之间具有钝角的槽壁部也能够被倒圆。由此能够抑制在这些部分处产生裂纹,并且能够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在本示例中,胎面橡胶的类型在以分支槽部4c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为边界或者以比该轮胎径向位置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为边界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和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之间不同。例如,胎面橡胶的类型在以分支槽部4c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为边界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和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之间不同,所述边界由虚线表示。
在本示例中,胎面表面1上的所有宽度方向槽4都具有图3所示的构造。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宽度方向刀槽的示例的截面图。图4是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宽度方向刀槽的截面图。图4示出了将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填充至规定内压并且无负载的状态。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刀槽5包括刀槽宽度从胎面表面1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刀槽宽度渐减部5a、从刀槽宽度渐减部5a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具有恒定刀槽宽度的刀槽宽度恒定部5b、以及从刀槽宽度恒定部5b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分支并延伸的分支刀槽部5c。
在图示的示例中,刀槽宽度渐减部5a具有恒定的朝向轮胎径向内侧的刀槽宽度减小率(在本截面图中为直刀槽壁)。另一方面,刀槽宽度渐减部5a可以具有变化的朝向轮胎径向内侧的刀槽宽度减小率。刀槽宽度的变化率例如可以逐渐减小或增大。可选地,刀槽宽度渐减部5a的刀槽宽度可以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阶梯式减小。
在图示的示例中,胎面周向上的一侧的刀槽壁和另一侧的刀槽壁具有对称的形状,但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并且在胎面周向上的一侧的刀槽壁相对于轮胎径向的倾斜角可以大于或小于在胎面周向上的另一侧的刀槽壁相对于轮胎径向的倾斜角。
刀槽宽度渐减部5a在刀槽深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能够是整个宽度方向刀槽5在深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的25%至50%。
刀槽宽度恒定部5b的刀槽宽度优选为0.5mm至1.1mm。刀槽宽度恒定部5b具有恒定的刀槽宽度但仅需要具有基本恒定的刀槽宽度,并且可以包括其中刀槽宽度略微变化的部分,只要刀槽宽度恒定部5b的刀槽宽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为0.2mm以下即可。刀槽宽度恒定部5b在刀槽深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能够是整个宽度方向刀槽5在深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的25%至50%。
在图示的示例中,刀槽宽度恒定部5b在该截面图中沿着与胎面表面1垂直的方向延伸,但替代地可以相对于与胎面表面1垂直的方向倾斜延伸。
在图示的示例中,分支刀槽部5c(仅)由两个分支刀槽5c1、5c2形成。然而,分支刀槽部5c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分支刀槽。在图示的示例中,除了在刀槽底部的加宽部5d之外,分支刀槽5c1、5c2均具有大致恒定的刀槽宽度。该加宽部5d能够抑制刀槽底部处的裂纹的产生。在图示的示例中,加宽部5d大致是球形的并且在该截面图中大致是圆形的。加宽部5d能够具有刀槽宽度比分支刀槽5c1、5c2的刀槽宽度大的各种形状中的任一种。在本截面图中,加宽部5d的最大直径没有特别限定,但能够是分支刀槽5c1、5c2的刀槽宽度(最大宽度)的1.5倍至2倍。分支刀槽5c1、5c2不是必须包括加宽部5d。分支刀槽5c1、5c2的刀槽宽度可以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变化。分支刀槽部5c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能够是整个宽度方向刀槽5在深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的25%至50%。分支刀槽5c1、5c2的刀槽宽度能够与刀槽宽度恒定部5b的刀槽宽度相同,或者能够大于或小于刀槽宽度恒定部5b的刀槽宽度。
在图示的示例中,分支刀槽5c1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向胎面周向上的一侧倾斜,并且分支刀槽5c2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向胎面周向上的另一侧倾斜。在两个分支刀槽的情况下,优选地,从轮胎径向外侧朝向内侧相对于胎面周向的倾斜角的方向在两个分支刀槽之间以这种方式不同。
在图示的示例中,除了上述从轮胎径向外侧朝向内侧相对于胎面周向的倾斜角的方向以外,分支刀槽5c1、5c2具有相似的形状。然而,形状能够在分支刀槽之间不同,并且刀槽宽度、延伸长度、加宽部的存在与否和/或其它形状等能够不同。
在图示的示例中,两个分支刀槽5c1、5c2之间的交叉部5e在轮胎径向内侧被倒圆。由此能够抑制在交叉部5e处产生裂纹,并且能够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在本截面图中,在刀槽宽度渐减部5a和刀槽宽度恒定部5b之间具有钝角的刀槽壁部以及在刀槽宽度恒定部5b和分支刀槽5c1、5c2之间具有钝角的刀槽壁部也能够被倒圆。由此能够抑制在这些部分产生裂纹,并且能够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在本示例中,胎面橡胶的类型在以分支刀槽部5c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为边界或者以比该轮胎径向位置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为边界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和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之间不同。例如,胎面橡胶的类型在以分支刀槽部5c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为边界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和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之间不同,所述边界由虚线表示。
在本示例中,胎面表面1上的所有宽度方向刀槽5都具有图5所示的构造。
下面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包括在陆部3中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宽度方向槽4,并且各个宽度方向槽4均包括从槽宽恒定部4b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分支并延伸的分支槽部4c。结果,通过(在本示例中为两个)分支槽4c1、4c2能够在磨损加剧时改善排水性能。还能够增加胎面宽度方向上的边缘分量(相对于胎面周向的边缘分量),从而提高湿路面性能。还能够减小作用于陆部3的剪切力以提高耐磨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中,宽度方向槽4包括槽宽从胎面表面1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槽宽渐减部4a和从槽宽渐减部4a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具有恒定槽宽的槽宽恒定部4b。
结果,从槽宽渐减部4a露出的新轮胎到磨损早期阶段,由于较大的开口宽度(例如,与具有相同槽体积和恒定槽宽的槽相比),改善了排水性能,同时还通过由槽宽渐减部4a限定的陆部3在截面图中以钝角形成来确保陆部3的刚性并改善耐磨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从新轮胎到磨损的早期阶段实现排水性能和耐磨性之间的高度兼容性。在露出了槽宽恒定部4b的磨损中间阶段,能够实现与具有恒定槽宽的普通宽度方向槽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刀槽5均具有图4所示的构造。然而,在本公开中,可以采用这种构造:其中宽度方向槽包括槽宽从胎面表面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槽宽渐减部、从槽宽渐减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具有恒定槽宽的槽宽恒定部以及从槽宽恒定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分支并延伸的分支槽部,而刀槽被省略或构造为普通刀槽。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与宽度方向槽相关的上述效果。
在本示例中,胎面表面1上的所有宽度方向槽4均具有图3所示的构造。然而,只要胎面表面1上的一个以上的宽度方向槽4包括槽宽从胎面表面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槽宽渐减部、从槽宽渐减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具有恒定槽宽的槽宽恒定部以及从槽宽恒定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分支并延伸的分支槽部,就能够实现上述关于宽度方向槽的效果。
例如,如果在陆部中的仅一者中,宽度方向槽4包括槽宽从胎面表面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槽宽渐减部、从槽宽渐减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具有恒定槽宽的槽宽恒定部以及从槽宽恒定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分支并延伸的分支槽部,则在该陆部中能够实现上述关于宽度方向槽的效果。
下面,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包括在陆部3中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宽度方向刀槽5,并且每个宽度方向刀槽5均包括从刀槽宽度恒定部5b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分支刀槽部5c。结果,当磨损加剧时,通过(在本示例中为两个)分支刀槽5c1、5c2能够改善排水性能。还能够增加胎面宽度方向上的边缘分量(相对于胎面周向的边缘分量),从而提高湿路面性能。还能够减小作用于陆部3的剪切力以提高耐磨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中,宽度方向刀槽5包括刀槽宽度从胎面表面1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刀槽宽度渐减部5a和从刀槽宽度渐减部5a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具有恒定刀槽宽度的刀槽宽度恒定部5b。
结果,从刀槽宽度渐减部5a露出的新轮胎到磨损早期阶段,由于较大的开口宽度(例如,与具有相同刀槽体积和恒定刀槽宽度的刀槽相比),改善了排水性能,同时还通过由刀槽宽度渐减部5a限定的陆部3在截面图中以钝角形成来确保陆部3的刚性并改善耐磨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从新轮胎到磨损的早期阶段实现排水性能和耐磨性之间的高度兼容性。在露出了刀槽宽度恒定部5b的磨损中间阶段,能够实现与具有恒定刀槽宽度的普通宽度方向刀槽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宽度方向槽4均具有图3所示的构造。然而,在本公开中,可以采用这种构造:其中宽度方向刀槽包括刀槽宽度从胎面表面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刀槽宽度渐减部、从刀槽宽度渐减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具有恒定刀槽宽度的刀槽宽度恒定部以及从刀槽宽度恒定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分支并延伸的分支刀槽部,而宽度方向槽被省略或构造为普通宽度方向槽。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与宽度方向刀槽相关的上述效果。
在本示例中,胎面表面1上的所有宽度方向刀槽5均具有图4所示的构造。然而,只要胎面表面1上的一个以上的宽度方向刀槽5包括刀槽宽度从胎面表面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刀槽宽度渐减部、从刀槽宽度渐减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具有恒定刀槽宽度的刀槽宽度恒定部以及从刀槽宽度恒定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分支并延伸的分支刀槽部,就能够实现上述关于宽度方向刀槽的效果。
例如,如果在陆部中的仅一者中,宽度方向刀槽包括刀槽宽度从胎面表面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刀槽宽度渐减部、从刀槽宽度渐减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具有恒定刀槽宽度的刀槽宽度恒定部以及从刀槽宽度恒定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分支并延伸的分支刀槽部,则在该陆部中能够实现上述关于宽度方向刀槽的效果。
分支槽部优选由两个分支槽形成,并且两个分支槽之间的交叉部优选在轮胎径向内侧被倒圆。其原因在于能够抑制分支槽的交叉部处的裂纹的产生,并且能够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交叉部可以通过倒角(chamfer)等被倒圆,或者例如可以设置有在该截面中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凹口。
胎面橡胶的类型优选在以分支槽部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为边界或者以比该轮胎径向位置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为边界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和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之间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在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中的胎面橡胶的硬度优选低于在轮胎径向外侧区域中的胎面橡胶的硬度。结果,当磨损加剧时(此时使用轮胎径向内侧区域),能够提高湿路面性能(湿路面抓地性能)。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中的胎面橡胶的杨氏模量能够是轮胎径向外侧区域中的胎面橡胶的杨氏模量的80%至90%。杨氏模量符合JIS K 6254。
分支刀槽部优选由两个分支刀槽形成,并且两个分支刀槽之间的交叉部优选在轮胎径向内侧被倒圆。其原因是能够抑制在分支刀槽的交叉部处产生裂纹,并且可以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交叉部可以通过倒角等被倒圆,或者例如可以设置有在该截面中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凹口。
胎面橡胶的类型优选在以分支刀槽部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为边界或者以比该轮胎径向位置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为边界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和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之间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在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中的胎面橡胶的硬度优选低于在轮胎径向外侧区域中的胎面橡胶的硬度。结果,当磨损加剧时(此时使用轮胎径向的内侧区域),能够提高湿路面性能(湿路面抓地性能)。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中的胎面橡胶的杨氏模量能够是轮胎径向外侧区域中的胎面橡胶的杨氏模量的80%至90%。
分支槽部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和分支刀槽部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优选不同。其原因是能够减小轮胎径向上的刚性阶差。
在这种情况下,分支刀槽部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优选比分支槽部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更靠外。其原因是能够避免槽体积(包括刀槽体积)的突然减小。
分支槽部优选由两个分支槽形成,其中两个分支槽之间的交叉部优选在轮胎径向内侧被倒圆,并且分支刀槽部优选由两个分支刀槽形成,其中两个分支刀槽之间的交叉部优选在轮胎径向内侧被倒圆。
其原因是能够抑制在分支槽的交叉部和分支刀槽的交叉部处产生裂纹,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分支槽之间的交叉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倒圆曲率半径优选小于两个分支刀槽之间的交叉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倒圆曲率半径。其原因在于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容易产生裂纹的分支刀槽的交叉部处的裂纹的产生。
胎面橡胶的类型优选在以分支槽部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为边界或者以比该轮胎径向位置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为边界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和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之间不同,或者
胎面橡胶的类型优选在以分支刀槽部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为边界或者以比该轮胎径向位置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为边界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和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之间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在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中的胎面橡胶的硬度优选低于在轮胎径向外侧区域中的胎面橡胶的硬度。结果,当磨损加剧时(此时使用轮胎径向的内侧区域),能够提高湿路面性能(湿路面抓地性能)。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中的胎面橡胶的杨氏模量能够是轮胎径向外侧区域中的胎面橡胶的杨氏模量的80%至90%。杨氏模量符合JIS K 625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能够通过使用模具形成包括槽宽渐减部4a、槽宽恒定部4b和分支槽部4c的整个槽来实现宽度方向槽4。此外,例如能够通过使用模具形成刀槽宽度渐减部5a、然后使用刀片形成刀槽宽度恒定部5b和分支刀槽部5c来实现宽度方向刀槽5。
虽然上面已经说明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本公开决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 胎面表面
2、2a、2b、2c、2d 周向主槽
3、3a、3b、3c、3d、3e 陆部
4 宽度方向槽
4a 槽宽渐减部
4b 槽宽恒定部
4c 分支槽部
4c1、4c2 分支槽
4d 加宽部
4e 交叉部
5 宽度方向刀槽
5a 刀槽宽度渐减部
5b 刀槽宽度恒定部
5c 分支刀槽部
5c1、5c2 分支刀槽
5d 加宽部
5e 交叉部
6 花纹块
CL 轮胎赤道面
TE 胎面边缘

Claims (12)

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表面上包括多个陆部和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各个陆部均限定在所述多个周向主槽中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周向主槽之间或者由所述周向主槽和胎面边缘限定,其中
所述陆部包括在所述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宽度方向槽,并且
所述宽度方向槽包括槽宽从所述胎面表面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槽宽渐减部、从所述槽宽渐减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具有恒定槽宽的槽宽恒定部以及从所述槽宽恒定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分支并延伸的分支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支槽部由两个分支槽形成,并且
所述两个分支槽之间的交叉部在轮胎径向内侧被倒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胎面橡胶的类型在以所述分支槽部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为边界或者以比所述轮胎径向位置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为边界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和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之间不同。
4.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表面上包括多个陆部和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各个陆部均限定在所述多个周向主槽中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周向主槽之间或者由所述周向主槽和胎面边缘限定,其中
所述陆部包括在所述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宽度方向刀槽,并且
所述宽度方向刀槽包括刀槽宽度从所述胎面表面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刀槽宽度渐减部、从所述刀槽宽度渐减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具有恒定刀槽宽度的刀槽宽度恒定部以及从所述刀槽宽度恒定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分支并延伸的分支刀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支刀槽部由两个分支刀槽形成,并且
所述两个分支刀槽之间的交叉部在轮胎径向内侧被倒圆。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胎面橡胶的类型在以所述分支刀槽部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为边界或者以比所述轮胎径向位置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为边界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和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之间不同。
7.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表面上包括多个陆部和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各个陆部均限定在所述多个周向主槽中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周向主槽之间或由所述周向主槽和胎面边缘限定,其中
所述陆部包括在所述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宽度方向槽和在所述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宽度方向刀槽,
所述宽度方向槽包括槽宽从所述胎面表面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槽宽渐减部、从所述槽宽渐减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具有恒定槽宽的槽宽恒定部以及从所述槽宽恒定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分支并延伸的分支槽部,以及
各个宽度方向刀槽均包括刀槽宽度从所述胎面表面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刀槽宽度渐减部、从所述刀槽宽度渐减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具有恒定刀槽宽度的刀槽宽度恒定部以及从所述刀槽宽度恒定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分支并延伸的分支刀槽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槽部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与所述分支刀槽部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支槽部由两个分支槽构成,并且
所述两个分支槽之间的交叉部在轮胎径向内侧被倒圆。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支刀槽部由两个分支刀槽形成,并且
所述两个分支刀槽之间的交叉部在轮胎径向内侧被倒圆。
11.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9的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分支槽之间的交叉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倒圆的曲率半径小于在所述两个分支刀槽之间的交叉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倒圆的曲率半径。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胎面橡胶的类型在以所述分支槽部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为边界或者以比所述轮胎径向位置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为边界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和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之间不同,或者
胎面橡胶的类型在以所述分支刀槽部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位置为边界或者以比所述轮胎径向位置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为边界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和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之间不同。
CN202080040276.6A 2019-06-14 2020-05-27 充气轮胎 Active CN113905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0820 2019-06-14
JP2019110820A JP7177009B2 (ja) 2019-06-14 2019-06-14 空気入りタイヤ
PCT/JP2020/021002 WO2020250690A1 (ja) 2019-06-14 2020-05-27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5902A true CN113905902A (zh) 2022-01-07
CN113905902B CN113905902B (zh) 2023-09-15

Family

ID=73781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0276.6A Active CN113905902B (zh) 2019-06-14 2020-05-27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6176B2 (zh)
EP (1) EP3984769A4 (zh)
JP (1) JP7177009B2 (zh)
CN (1) CN113905902B (zh)
WO (1) WO202025069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6965A (zh) * 2019-12-12 2022-07-2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35187A (ja) * 2021-08-31 2023-03-1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0609A (ja) * 1995-11-28 1997-06-1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1130227A (ja) * 1999-11-04 2001-05-1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1225611A (ja) * 2000-02-17 2001-08-21 Bridgestone Corp 方向性パターンを有する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421609A (zh) * 2009-05-13 2012-04-18 米其林技术公司 刀槽花纹具有厚度降低区域的轮胎和制造该轮胎的设备
CN102427956A (zh) * 2009-06-12 2012-04-25 米其林技术公司 在其上构件上具有波动部的前进式轮胎模具元件及由该模具元件形成的轮胎
CN102844203A (zh) * 2010-03-31 2012-12-26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具有刀槽花纹的轮胎胎面
CN103180152A (zh) * 2010-10-29 2013-06-26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多个耐磨层的轮胎胎面
FR2998511A1 (fr) * 2012-11-29 2014-05-30 Michelin & Cie Bande de roulement pour pneumatique neige comportant des incisions et des cavites
US20140238562A1 (en) * 2013-02-22 2014-08-2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US20170136827A1 (en) * 2015-11-17 2017-05-1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09219531A (zh) * 2016-07-19 2019-01-1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9414964A (zh) * 2016-07-18 2019-03-01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重型车辆车轮的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7005U (zh) * 1980-02-27 1981-09-28
JPS57127005U (zh) * 1981-02-04 1982-08-07
FR2641501B1 (fr) * 1989-01-10 1991-03-08 Michelin & Cie Bande de roulement pour pneumatique destine a des roulages hivernaux
FR2683771B1 (fr) * 1991-11-18 1994-01-07 Michelin & Cie Bande de roulement pourvue de rainures dont les parois sont munies d'incisions.
US6408911B1 (en) 1995-06-08 2002-06-2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Studless pneumatic tire including block-shaped island portions each having sipes
US6000451A (en) * 1996-07-19 1999-12-1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including at least one projection
FR2763892A1 (fr) 1997-05-30 1998-12-04 Michelin & Cie Sculpture et moule pour bande de roulement de pneumatique
JP2000127716A (ja) * 1998-10-29 2000-05-09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968895B2 (ja) 2006-09-25 2012-07-0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悪路走行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07026814A1 (de) * 2007-06-06 2008-12-11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EP2342069B1 (en) 2008-10-03 2014-02-26 Compagnie Géné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Molded tire tread with an undulated sipe
WO2010144090A1 (en) 2009-06-12 2010-12-16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Progressive tire mold element with scallops and tire formed by the same
FR2950565B1 (fr) 2009-09-29 2012-08-31 Michelin Soc Tech Bande de roulement pour pneu de rigidite amelioree
JP6076715B2 (ja) * 2012-12-03 2017-02-0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94051B2 (ja) 2015-06-08 2019-10-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DE102016202655A1 (de) 2016-02-22 2017-08-24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WO2018118023A1 (en) 2016-12-20 2018-06-28 Compagnie General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Heavy truck tire
JP6855800B2 (ja) 2017-01-13 2021-04-0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9035847A1 (en) 2017-08-18 2019-02-21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TIRE BEARING BANDS COMPRISING CONICAL AND CORRUGATED SLABS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0609A (ja) * 1995-11-28 1997-06-1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1130227A (ja) * 1999-11-04 2001-05-1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1225611A (ja) * 2000-02-17 2001-08-21 Bridgestone Corp 方向性パターンを有する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421609A (zh) * 2009-05-13 2012-04-18 米其林技术公司 刀槽花纹具有厚度降低区域的轮胎和制造该轮胎的设备
CN102427956A (zh) * 2009-06-12 2012-04-25 米其林技术公司 在其上构件上具有波动部的前进式轮胎模具元件及由该模具元件形成的轮胎
CN102844203A (zh) * 2010-03-31 2012-12-26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具有刀槽花纹的轮胎胎面
CN103180152A (zh) * 2010-10-29 2013-06-26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多个耐磨层的轮胎胎面
FR2998511A1 (fr) * 2012-11-29 2014-05-30 Michelin & Cie Bande de roulement pour pneumatique neige comportant des incisions et des cavites
US20140238562A1 (en) * 2013-02-22 2014-08-2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US20170136827A1 (en) * 2015-11-17 2017-05-1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09414964A (zh) * 2016-07-18 2019-03-01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重型车辆车轮的轮胎
CN109219531A (zh) * 2016-07-19 2019-01-1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6965A (zh) * 2019-12-12 2022-07-2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CN114786965B (zh) * 2019-12-12 2023-08-2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5902B (zh) 2023-09-15
EP3984769A1 (en) 2022-04-20
JP7177009B2 (ja) 2022-11-22
JP2020203503A (ja) 2020-12-24
US11926176B2 (en) 2024-03-12
US20220227178A1 (en) 2022-07-21
EP3984769A4 (en) 2023-07-05
WO2020250690A1 (ja) 2020-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13933B1 (en) Pneumatic tire
JP517718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414965B (zh) 充气轮胎
US20180215205A1 (en) Tire
JP2020196286A (ja) タイヤ
CN113905902B (zh) 充气轮胎
CN111479705B (zh) 充气轮胎
CN113905899B (zh) 充气轮胎
CN113891808B (zh) 充气轮胎
EP3552846A1 (en) Tyre
EP3988335A1 (en) Pneumatic tire
CN114746290B (zh) 充气轮胎
CN114746291B (zh) 充气轮胎
JP708542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3555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4829160B (zh) 充气轮胎
CN114312157B (zh) 充气轮胎
CN114286759B (zh) 充气轮胎
JP708199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988331A1 (en) Pneumatic tire
US20200376894A1 (en) Tire
CN116176176A (zh) 充气轮胎
CN117980157A (zh) 轮胎
CN114786965A (zh) 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