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1829B - 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1829B
CN113891829B CN202080024358.1A CN202080024358A CN113891829B CN 113891829 B CN113891829 B CN 113891829B CN 202080024358 A CN202080024358 A CN 202080024358A CN 113891829 B CN113891829 B CN 1138918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dynamic
vehicle
glass member
main body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43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1829A (zh
Inventor
大河原琢真
小松豊和
大沢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uzu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uzu Mo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uzu Motors Ltd filed Critical Isuzu Moto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891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1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2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aerodynamic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其设置在车辆用开闭件上,所述车辆用开闭件具有将车身的开口部打开和关闭的主体部及设置在主体部上的玻璃部件,所述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具备:空气动力部件主体,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沿玻璃部件的边缘配置的边,所述第二部分具有覆盖第一部分的边与玻璃部件的边缘之间的边界而配置的面;以及被固定部,其设置在空气动力部件主体上,并固定在主体部上。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性能,已知在将车辆的开口部打开和关闭的开闭件上设置有空气动力部件(例如,扰流板等)的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空气动力部件(导流板)固定配置在开闭件的主体部和玻璃部件这二者上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6-2156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果是将空气动力部件固定在玻璃部件上的结构,则由于玻璃部件的形状偏差、玻璃部件的变形等原因,有可能导致不能稳定地固定空气动力部件,进而空气动力部件发挥的空气动力性能变得不稳定。因此,可以考虑将空气动力部件配置为使空气动力部件和玻璃部件相互不干扰。但是,如果这样做,则容易看出空气动力部件与玻璃部件之间的边界,所以恐怕有损车辆用开闭件的美观。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空气动力性能稳定,并且抑制美观受损的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和车辆。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设置在车辆用开闭件上,所述车辆用开闭件具有将车身的开口部打开和关闭的主体部、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玻璃部件,所述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具备:空气动力部件主体,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沿所述玻璃部件的边缘配置的边,所述第二部分具有覆盖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边与所述玻璃部件的所述边缘之间的边界而配置的面;以及被固定部;其设置在所述空气动力部件主体上,并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
本公开的车辆具备:具有所述开口部的车身;将所述开口部打开和关闭的车辆用开闭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辆用开闭件上的所述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使空气动力性能稳定,并且抑制美观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动力部件的车辆的后部立体图。
图2是开闭件中的空气动力部件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空气动力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背面观察第一部件得到的立体图。
图5是以沿左右方向的线剖开图2中的空气动力部件部分得到的剖面图。
图6是从背面观察第二部件得到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具备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动力部件100的车辆1的后部立体图。
如图1所示,车辆1具备:车身10;以及作为在车身10的后部设置的车辆用开闭件的一例的开闭件20。在车身10的后面侧形成有开口部10A。开闭件20是构成为能够将开口部10A打开和关闭的后门,并可旋转地支承于车身10的开口部10A的上缘。开闭件20具有:玻璃部件21;主体部22;以及作为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的一例的空气动力部件100。
玻璃部件21构成为大致四方形,被固定在构成开闭件20的主体部22的上半部分。另外,在玻璃部件21的上缘与连接在上缘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侧缘之间的连接部分附近,分别设置有空气动力部件100。
图2是开闭件20中的空气动力部件100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空气动力部件100的分解立体图。图2和图3中的方向表示由开闭件20闭塞开口部10A时的方向,左斜下侧设为“左”,右斜上侧设为“右”,左斜上侧设为“上”,右斜下侧设为“下”。
此外,由于左右的空气动力部件100附近的结构是左右对称的,所以在以下说明中,仅说明左侧的空气动力部件100附近,省略对右侧的空气动力部件100附近的结构的说明。
如图2所示,主体部22具有框部23和延伸部24。
框部23构成玻璃部件21的上缘21A的外框,沿着该上缘21A所延伸的方向即左右方向(规定方向)延伸。框部23具有第一部23A和第二部23B。
第一部23A是构成主体部分22的上缘的部分,配置在玻璃部件21的上方。第二部23B从第一部23A的下端部沿从玻璃部件21的正面向背面的方向延伸,并与玻璃部件21的上缘21A相对。此外,玻璃部件21的正面是开闭件20被闭塞时朝向车辆1的外侧的面,玻璃部件21的背面是开闭件20被闭塞时朝向车辆1的内侧的面。
延伸部24从第二部23B中的与第一部23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沿着玻璃部件21的背面延伸。延伸部24仅设置在与玻璃部件21中的左右方向的侧端部部分对应的位置,并与玻璃部件21的背面相对置地配置。玻璃部件21例如通过粘接剂等固定配置在延伸部24上。
空气动力部件100是提高车辆1的空气动力性能的部件,例如是扰流板,且具有第一部件110和第二部件120。第一部件110对应于本公开的“第一部分”。第二部件120对应于本公开的“第二部分”。另外,第一部件110和第二部件120对应于本公开的“空气动力部件主体”。
如图3所示,第一部件110沿着玻璃部件21的边缘设置,具体而言,沿着玻璃部件21的上缘21A与侧缘21B的连接部分21C设置。第一部件110具有底壁111、第一侧壁112及第二侧壁113。
底壁111形成由第一边A1、第二边A2及第三边A3构成的三角形状。第一边A1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边,并与框部23平行地配置。第二边A2是从第一边A1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图3中的左侧)的一端向下延伸的边,与框部23垂直地配置。第三边A3是连结第一边A1的左右方向的内侧一端(图3中的右端)和第二边A2的与框部23相反的一侧的一端(图3中的下端)的边。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玻璃部件21形成为上缘21A的两端部的角部被切掉的结构,连接部分21C以随着接近框部23的左右方向的端部侧(图3中的左侧)而远离框部23的方式倾斜。在底壁111中,整个第三边A3以与该连接部分21C相对且沿着连接部分21C的方式,相互间隔地配置。
底壁111形成为台阶状,且具有第一面部111A和第二面部111B。第一面部111A从第一边A1的左右方向的内侧一端延伸到比第一边A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稍靠外侧的位置。在第一面部111A中配置有第一卡扣安装部114。
第二面部111B比第一面部111A更突出(参见图5)。第二面部111B从第一边A1中的第一面部111A的外侧一端(图3中的左端)延伸到第一边A1的左右方向的外侧一端,即第二边A2。
第二面部111B与第一面部111A之间的边界A4与第二边A2平行,与上述主体部22的延伸部24的外侧端(图3中的左端)对应地配置。如图4所示,在第二面部111B的背面侧设置有定位部111C。
在第二面部111B与第一面部111A之间的边界部分中,定位部111C从第二面部111B突出,在第二边A2的延伸方向上的两端部各设置一个定位部111C。
如图5所示,通过使定位部111C与主体部22的延伸部24的外侧端(图5中的左端)抵接,能够进行第一部件110相对于主体部22的定位。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面部111A的背面侧设有双面胶带131、132。通过该双面胶带131、132,将第一面部111A粘贴在延伸部24上。
另外,在与第一面部111A中的与第一卡扣安装部114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孔111D。通过形成该孔111D,能够使锁住第一卡扣安装部114和后述的第二卡扣安装部128的卡扣的前端得以释放。此外,在第一部件110上也可以不设置孔111D。
如图3所示,第一侧壁112是从底壁111的第二边A2竖起的侧壁。在第一侧壁112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被卡合部112A、112B。在第一侧壁112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板状突出部112C。
被卡合部112A设置在第一侧壁112的下端部。被卡合部112B设置在第一侧壁112的上端部。
在第一侧壁112的前端面的内侧的一半部分,板状突出部112C从该前端面突出(也参见图5),且在第一侧壁112的几乎整个上下方向上都设置有板状突出部112C。
第二侧壁113是从底壁111的第一边A1竖起的侧壁。在第二侧壁113的比上述第一卡扣安装部114更靠左右方向的内侧(图3中的右侧)的位置设置有被卡合部113A。
另外,在第二侧壁113的比被卡合部113A更靠左右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形成有供螺丝130插通的孔113B。另外,在框部23的与孔113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未图示的螺丝孔。通过将螺丝130插通于孔113B,并拧入该螺丝孔,从而将第一部件110固定在主体部22上。孔113B对应于本公开的“被固定部”。
第二部件120是通过被第一部件110支承而覆盖第一部件110的部件,且具有覆盖壁121、第一覆盖侧壁122、第二覆盖侧壁123和第三覆盖侧壁124。
覆盖壁121形成为与第一部件110的底壁111大致相同的三角形状,该三角形状由第一覆盖边B1、第二覆盖边B2及第三覆盖边B3构成。
第一覆盖边B1是与底壁111的第一边A1对应的边,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第一覆盖边B1一直延伸到比第一边A1更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图3中的右侧)突出的位置。即,第一覆盖边B1的长度大于第一边A1的长度。
第二覆盖边B2是与底壁111的第二边A2对应的边,一直延伸到比第二边A2更向下方突出的位置。即,第二覆盖边B2的长度大于第二边A2的长度。
第三覆盖边B3是连结第一覆盖边B1的内侧端(图3中的右端)和第二覆盖边B2的下端的边。由于第一覆盖边B1比第一边A1长,且第二覆盖边B2比第二边A2长,所以第三覆盖边B3被配置在跨过底壁111的第三边A3与玻璃部件21之间的边界的位置上。即,如图2所示,覆盖壁121具有配置为覆盖第一部件110的第三边A3与玻璃部件21的边缘之间的边界(图2中的玻璃部件21的连接部分21C)的面。
如图3所示,第一覆盖侧壁122是从第二覆盖边B2向第一部件110侧延伸的壁,且具有短壁122A和长壁122B。
短壁122A是与第一部件110的第一侧壁112对应的位置处的壁。如图5和图6所示,在短壁122A的前端面上形成有槽122C。槽122C形成为,将第二部件120配置在第一部件110上时,在与第一侧壁112的板状突出部112C对应的位置处可与板状突出部112C卡合。
因此,将第二部件120配置在第一部件110上时,槽122C与板状突出部112C卡合。结果,可以容易地进行第一部件110与第二部件120的位置对准。
长壁122B是比短壁122A延伸量大的壁,相对于短壁122A位于与框部23相反的一侧。关于长壁122B,在将第二部件120配置在第一部件110上时,通过第一侧壁112嵌入由长壁122B和短壁122A形成的台阶部分,从而可以由第一覆盖侧壁122覆盖第一部件110的内部(也参见图2)。
第二覆盖侧壁123是从第三覆盖边B3向第一部件110侧延伸的壁。在第二覆盖边B2与第三覆盖边B3之间的连接部分处,第二覆盖侧壁123与第一覆盖侧壁122相连。
第二覆盖侧壁123形成为比第一覆盖侧壁122的长壁122B的长度长。由此,可以用第二覆盖侧壁123覆盖第一部件110的底壁111中未形成侧壁的第三边A3侧。
而且,如图2和图5所示,在长壁122B和第二覆盖侧壁123与玻璃部件21之间形成有间隔。即,以在第二部件120中的与玻璃部件21面对的部分(长壁122B和第二覆盖侧壁123)与玻璃部件21之间形成间隔的方式,使第一部件110支承第二部件120。
这样,通过配置第二部件120,无需在玻璃部件21上设置第二部件120的固定点,就可以由第二部件120覆盖第一部件110与玻璃部件21之间的边界。
另外,如图5所示,可以在长壁122B和第二覆盖侧壁123的前端面上设置缓冲部件133。通过设置缓冲部件133,可以减轻第二部件120中的与玻璃部件21面对的部分因振动等而与玻璃部件21碰撞时的冲击力。
如图6所示,第三覆盖侧壁124是从第一覆盖边B1向第一部件110侧延伸的壁。在第一覆盖边B1与第二覆盖边B2的连接部分处,第三覆盖侧壁124与第一覆盖侧壁122的短壁122A相连,且在第一覆盖边B1与第三覆盖边B3的连接部分处,与第二覆盖侧壁123相连。
第三覆盖侧壁124形成为,具有使其前端部位于第二侧壁113的高度位置的长度。通过在第一部件110上配置第二部件120,使第三覆盖侧壁124载置于第一部件110的第二侧壁113上。由此,可以从第一覆盖边B1侧覆盖第一部件110。
另外,在覆盖壁121的背面侧设置有卡合爪125、126、127和第二卡扣安装部128。
卡合爪125配置在与上述被卡合部112A对应的位置(参见图3中的双点划线C1),构成为能够与被卡合部112A卡合。
卡合爪126配置在与上述被卡合部112B对应的位置(参见图3中的双点划线C2),构成为能够与被卡合部112B卡合。
卡合爪127配置在与上述被卡合部113A对应的位置(参见图3中的双点划线C3),构成为能够与被卡合部113A卡合。
第二卡扣安装部128配置在与上述第一卡扣安装部114对应的位置(参见图5)。在第二卡扣安装部128中形成有未图示的孔,与卡扣安装部114一起构成为,能够与未图示的卡扣进行安装。
接着,说明玻璃部件21、主体部22及空气动力部件100的安装方法。
首先,如图3所示,将第一部件110固定在主体部22上。此时,通过使第一部件110的定位部111C与主体部22的延伸部24的外侧端抵接,相对于主体部22进行第一部件110的定位,然后,将第一部件110用螺丝固定在主体部22的框部23上。
接着,将玻璃部件21粘接在主体部22的延伸部24上。此时,以使玻璃部件21的边缘沿第一部件110的底壁111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将玻璃部件21粘接在主体部22上之后,将第二部件120固定在第一部件110上。具体而言,将第二部件120的第一覆盖侧壁122嵌入第一部件110的第一侧壁112中,同时使各卡合爪125、126、127与对应的被卡合部112A、112B、113A卡合,并用卡扣将各卡扣安装部114、128锁住。由此,能够将玻璃部件21、主体部22及空气动力部件100安装在开闭件20上。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以与玻璃部件21之间不具有固定点的方式,将空气动力部件100固定在主体部22上。具体而言,以在第二部件120中的与玻璃部件21面对的部分和玻璃部件21之间形成间隔的方式,使第一部件110支承第二部件120。其结果为,无需在玻璃部件21上设置第二部件120的固定点,就可以配置空气动力部件100。
在此,如果是将空气动力部件100固定在玻璃部件21上的结构,则由于玻璃部件21的形状偏差、玻璃部件21的变形等原因,有可能导致不能稳定地固定空气动力部件100,进而空气动力性能变得不稳定。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在玻璃部件21上设置空气动力部件100(第二部件120)的固定点,就将空气动力部件100固定在主体部22上。其结果为,即使有玻璃部件21的形状偏差、玻璃部件21的变形,也能够使空气动力部件100的空气动力性能稳定。
另外,如果是空气动力部件100的空间和玻璃部件21的空间完全分开的结构,则容易看出空气动力部件100与玻璃部件21之间的边界。具体而言,在从背面侧(车辆1的内侧)观察玻璃部件21时,能够清楚地看到边界,因此恐怕有损开闭件20的美观。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120将第一部件110与玻璃部件21之间的边界覆盖。其结果为,在从背面侧(车辆1的内侧)观察玻璃部件21时,由于被第二部件120覆盖,所以能够使该边界不显眼,所以能够抑制开闭件20的美观受损。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空气动力部件100的空气动力性能稳定,并且抑制开闭件20的美观受损。
另外,由于第二部件120被第一部件110支承,所以与将第二部件120固定在主体部22上的结构相比,可以容易地将第二部件120组装在第一部件110上。
另外,由于第一部件110和第二部件120是分体的,所以可以在考虑第一部件110和玻璃部件21的位置关系之后,将玻璃部件21和空气动力部件100组装到开闭件20上。其结果为,能够将空气动力部件100和玻璃部件21准确地组装到开闭件20上。
另外,由于第一部件110被固定在主体部22上,所以通过预先固定第一部件110,然后配置玻璃部件21,能够容易将玻璃部件21在主体部22上准确定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110和第二部件120是分体的,但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一部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件(第二部分)也可以构成为一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120被第一部件110支承,但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二部件120也可以不被第一部件110支承。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第二部件120固定在主体部22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动力部件100为具有缓冲部件133的结构,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具有缓冲部件13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第二部件120与玻璃部件21面对的部分和玻璃部件21之间形成间隔的方式配置第二部件120,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只要第二部件120的固定点不在玻璃部件21上,也可以不形成该间隔。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动力部件100构成为大致三角形状,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与沿着第一部件110的配置的玻璃部件21的形状或与主体部22的结构相适应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动力部件100固定在主体部22的框部23上,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可以固定在框部23以外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动力部件100具有定位部111C,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具有定位部111C。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都仅表示实施本公开的具体化的任意一例,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不应受这些实施方式的限制。即,能够不脱离其要点或其主要特征地以各种形式实施本公开。
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9-061526),其所有内容在此作为参照而引入。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的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作为能够使空气动力性能稳定,并且抑制美观受损的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和车辆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
10车身
10A开口部
20开闭件
21玻璃部件
21A上缘
21B侧缘
21C连接部分
22主体部
23框部
23A第一部
23B第二部
24延伸部
100空气动力部件
110第一部件
111底壁
111A第一面部
111B第二面部
111C定位部
111D孔
112第一侧壁
112A被卡合部
112B被卡合部
112C板状突出部
113第二侧壁
113A被卡合部
113B孔
114第一卡扣安装部
120第二部件
121覆盖壁
122第一覆盖侧壁
122A短壁
122B长壁
123第二覆盖侧壁
124第三覆盖侧壁
125卡合爪
126卡合爪
127卡合爪
128第二卡扣安装部
130螺丝
131双面胶带
132双面胶带
A1第一边
A2第二边
A3第三边
B1第一覆盖边
B2第二覆盖边
B3第三覆盖边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其设置在车辆用开闭件上,所述车辆用开闭件具有将车身的开口部打开和关闭的主体部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玻璃部件,所述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
空气动力部件主体,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沿所述玻璃部件的边缘且与所述边缘隔开间隔地配置的边,所述第二部分具有覆盖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边与所述玻璃部件的所述边缘之间的边界而配置的面;以及
被固定部,其设置在所述空气动力部件主体上,并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
所述主体部具有框部和延伸部,所述框部构成所述玻璃部件的外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延伸部从所述框部沿所述玻璃部件的背面延伸,
所述空气动力部件主体固定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框部上,且具有与所述延伸部抵接的定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是分体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被所述第一部分支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玻璃部件面对的整个部分与所述玻璃部件之间形成有间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其中,
所述空气动力部件主体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与所述玻璃部件面对的部分上的缓冲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其中,
所述玻璃部件具有沿规定方向延伸的上缘和与所述上缘的所述规定方向上的端部连接的侧缘,
所述第一部分沿着所述上缘与所述侧缘的连接部分设置。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开口部的车身;
将所述开口部打开和关闭的车辆用开闭件;以及
设置在所述车辆用开闭件上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
9.一种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其设置在车辆用开闭件上,所述车辆用开闭件具有将车身的开口部打开和关闭的主体部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玻璃部件,所述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
空气动力部件主体,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沿所述玻璃部件的边缘配置的边,所述第二部分具有覆盖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边与所述玻璃部件的所述边缘之间的边界而配置的面;以及
被固定部,其设置在所述空气动力部件主体上,并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
所述主体部具有框部和延伸部,所述框部构成所述玻璃部件的外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延伸部从所述框部沿所述玻璃部件的背面延伸,
所述空气动力部件主体固定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框部上,且具有与所述延伸部抵接的定位部。
CN202080024358.1A 2019-03-27 2020-03-18 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和车辆 Active CN1138918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1526 2019-03-27
JP2019061526A JP7238538B2 (ja) 2019-03-27 2019-03-27 車両用空力部材および車両
PCT/JP2020/012098 WO2020196187A1 (ja) 2019-03-27 2020-03-18 車両用空力部材および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829A CN113891829A (zh) 2022-01-04
CN113891829B true CN113891829B (zh) 2024-03-01

Family

ID=72611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4358.1A Active CN113891829B (zh) 2019-03-27 2020-03-18 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38538B2 (zh)
CN (1) CN113891829B (zh)
WO (1) WO20201961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40607A1 (fr) * 2022-10-07 2024-04-12 Psa Automobiles Sa Déflecteur à trois pièces pour un élément d’un véhicul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42842A1 (en) * 2013-09-03 2015-03-04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CN106143078A (zh) * 2015-05-14 2016-11-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结构
CN207328632U (zh) * 2017-06-13 2018-05-08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分块式汽车尾翼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06915A (ja) * 2007-06-29 2009-01-15 Aisin Seiki Co Ltd スポイラ装置
JP5848852B2 (ja) * 2013-03-21 2016-0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CN107000798B (zh) * 2014-11-13 2019-08-02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减阻空气动力车辆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0155552B2 (en) * 2017-01-30 2018-12-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erodynamic strakes for underbody panels of motor vehicl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42842A1 (en) * 2013-09-03 2015-03-04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CN106143078A (zh) * 2015-05-14 2016-11-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结构
CN207328632U (zh) * 2017-06-13 2018-05-08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分块式汽车尾翼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829A (zh) 2022-01-04
JP2020158024A (ja) 2020-10-01
WO2020196187A1 (ja) 2020-10-01
JP7238538B2 (ja)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69814B2 (ja) ドアライニングの固定構造および固定方法
WO2013094655A1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車両用ドアの止水構造
CN110466446B (zh) 内饰罩安装组件
JP2019064586A (ja) 車両用ドアライニングの取付構造
JP6147803B2 (ja) 車両構造
JP2007168636A (ja) バンパ取付用ブラケット
CN113891829B (zh) 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和车辆
CN114103853A (zh) 车辆
KR102345881B1 (ko) 선루프가 구비된 자동차의 오프닝 브래킷
JP4099644B2 (ja) フロントバンパ取付構造
JPH1127835A (ja) ゴム製部品の取り付け構造
JP4620692B2 (ja) バンパ位置決め構造
JP2007223405A (ja) 車両のウィンドガラス取付構造
EP2530338A1 (en) Clip
JP3690153B2 (ja) 自動車の内装部品の爪嵌合による連結構造
JP4462974B2 (ja)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組付構造
JP7333018B2 (ja) ウエストシール取付構造
JP4589208B2 (ja) バンパーへのランプ取付構造
CN108454529B (zh) 交通工具用内饰件
JPH09107593A (ja) スピーカ用グリルネットの固定装置
JP2007331618A (ja) 車両用スポイラの取付構造
JP3880420B2 (ja) 扉へのガラスの取付構造
JP2020100281A (ja) 車両用サイドドアの内装部材構造
JP4954787B2 (ja) フロアカーペットの固定構造
JP2004196083A (ja) 車両の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