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43078A - 车辆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43078A
CN106143078A CN201610271034.3A CN201610271034A CN106143078A CN 106143078 A CN106143078 A CN 106143078A CN 201610271034 A CN201610271034 A CN 201610271034A CN 106143078 A CN106143078 A CN 106143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lector
abutting part
door
windshield
vehicl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710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43078B (zh
Inventor
奥出佳美
栋长健
栋长健一
阿部和广
小室良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43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43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43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43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7Rear spoi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2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aerodynam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结构。车辆(V)具有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门开口部(Va)的尾门(2),以及设置于尾门(2)的长的导流板(1)。导流板(1)的上端部(11a)固定于尾门(2)。导流板(1)的下端部(11b)通过粘扣带(14、25)固定于尾门(2)的后表面(23a)。尾门(2)具有沿与后表面(23a)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侧表面(23c)。导流板(1)具有与侧表面(23c)抵接的抵接部(12f)。据此,能够有效确保导流板的安装稳定性。

Description

车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车辆结构,该车辆结构具备:扰流板,其设置于尾门的上端部;以及导流板,其设置于尾门的侧端部附近且从扰流板向下方延伸。导流板的上端部固定于扰流板,导流板的下端部通过弹性构件与尾门的挡风玻璃抵接。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国际公开公报第2014/148526号
然而,为了提高气动性能,优选使导流板大型化。但随着导流板的大型化,必然会导致导流板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距离增大。
因此,当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结构中使导流板大型化时,会导致从导流板的下端部到位于上端部的与扰流板的安装点间的距离增大,另外,由于导流板的下端部仅通过弹性构件与挡风玻璃抵接,因而可能会降低导流板的安装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这种观点创造出来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确保导流板的安装稳定性的车辆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结构具有:门,其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设置于车辆的开口部;长的导流板,其设置于所述门,所述导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固定于所述门,所述导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通过粘接机构固定于所述门的第1表面,所述门具有沿与所述第1表面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2表面,所述导流板具有与所述第2表面抵接的抵接部。
根据本发明,导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及另一端部固定于门,因此,即使在使导流板大型化时也能够有效地确保导流板的安装稳定性。尤其是,在本发明中,导流板的抵接部与门的第2表面抵接,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导流板的安装稳定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导流板的另一端部通过粘接机构固定于门,因此,与机械紧固相比,不必在门侧进行穿孔加工等作业,能够简化导流板的固定结构。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将导流板粘接于门时,通过使导流板的抵接部与门的第2表面抵接,能够确定导流板相对于门的位置,因此,能够准确且简便地进行粘接作业。
再者,根据本发明,通过导流板能够隐藏粘接机构,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
另外,优选所述门具有挡风玻璃,所述第1表面为所述挡风玻璃的玻璃表面。
这样,能够在平坦的玻璃表面设置粘接机构,因此,能够提高将粘接机构安装于门的安装性能。据此,能够在提高粘接机构的安装性能的同时,确保挡风玻璃的外观设计性。
另外,优选在与所述第1表面交叉的方向上,所述抵接部的宽度尺寸形成为,大于所述第2表面的宽度尺寸。
这样,容易使抵接部与第2表面抵接,因此,确定导流板的位置时的作业效率得以提高。此外,由于抵接部较大,因此能够隐藏粘接机构的范围增大。据此,不必设置另外的隐藏构件,即可隐藏粘接机构。
另外,优选车辆结构具有覆盖所述第2表面的一部分的覆盖构件,
所述第2表面为面对车宽方向外侧的表面,其包括所述抵接部所抵接的抵接区域以及被所述覆盖构件覆盖的覆盖区域。这种情况下,所述抵接部的车外侧表面和所述覆盖构件的车外侧表面可以以使该两表面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
这样,能够参照抵接部和覆盖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定位,因此,确定导流板的位置时的作业效率得以提高。此外,由于抵接部和覆盖构件看起来是连续的,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
优选车辆结构具有设于所述抵接部和所述第2表面之间的、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弹性构件,所述抵接部通过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第2表面抵接。
这样,通过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弹性构件的缓冲作用,不仅能够防止抵接部和第2表面之间发出撞击声,还能够防止抵接部在第2表面上产生振动。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结构,能够有效确保导流板的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结构的车辆的后视图。
图2中的(a)为从后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流板时的放大立体图,(b)为从前侧观察导流板时的放大立体图。
图3中的(a)为表示安装了外导流板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b)为表示拆下了(a)所示的外导流板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c)为表示拆下了(b)所示的内导流板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4为沿图2(a)的IV-IV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2(a)的V-V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6中的(a)为沿图2(a)的VI-VI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b)为(a)的放大剖视图。
图7为沿图2(a)的VII-VII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8为沿图2(b)的VIII-VIII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9为沿图2(b)的IX-IX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V:车辆(车辆结构);Va:门开口部(开口部);1:导流板;11:内导流板;11a:上端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11b:下端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12:外导流板;12f:抵接部;12h:车外侧表面;14:粘扣带(粘接机构);2:尾门(门);21:门内板;22:门外板;23:挡风玻璃;23a:后表面(第1表面);23c:侧表面(第2表面);25:粘扣带(粘接机构)3:扰流板;4:弹性构件;5:挡风玻璃胶条;51:车外侧表面;T1:抵接区域;T2:覆盖区域;W1、W2、W3宽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记相同的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而且,各图中的箭头所示的“前后”是指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下”是指车辆的上下方向,“左右”是从驾驶席观察时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
如图1所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结构的车辆V具备:尾门2,扰流板3,以及左右一对导流板1。在车辆V的后部,设置有连通车内外的门开口部Va。
尾门2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门开口部Va。尾门2具有:门内板21(参照图4),其在关闭时配置于车内侧(前侧);门外板22,其配置于门内板21的车外侧(后侧);和挡风玻璃23。门内板21及门外板22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在门内板21的上端部侧及门外板22的上端部侧,形成有沿左右延伸的大致矩形的车窗开口24。挡风玻璃23从车外侧覆盖车窗开口24。
扰流板3对沿车顶8流动而来的气流进行整流,以避免其卷入车辆V的后部。扰流板3设置于尾门2的上端部,沿车宽方向延伸。扰流板3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
导流板1对沿车辆V的侧表面流动而来的气流进行整流,以避免其卷入车辆V的后部。导流板1设置于尾门2的侧端部的上部侧,从扰流板3向下方延伸。导流板1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导流板1在从车辆后方观察时大致呈倒三角形,其具有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的形状。而且,导流板1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为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于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的形状。
如图2(a)、图2(b)所示,导流板1具有配置于车内侧(前侧)的内导流板11以及配置于内导流板11的车外侧(后侧)的外导流板12。内导流板11和外导流板12的外形形状大致相似。外导流板12以比内导流板11大一圈的方式形成。
在内导流板11的上端部11a,设置有2个用于将内导流板11的上端部11a固定于外导流板12的螺钉插孔11d,以及用于将内导流板11的上端部11a固定于尾门2的安装孔11e。在内导流板11的下端部11b,设置有用于将内导流板11的下端部11b固定于尾门2的粘扣带14。关于内导流板11和各构件之间的固定,将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
在从沿水平方向剖切得到的截面观察时,外导流板12大致呈日文片假名コ形(槽形)。外导流板12具有:侧壁部12d,其配置于内导流板11的车宽方向内侧;后壁部12e,其配置于内导流板11的后侧;抵接部12f,其配置于内导流板11的车宽方向外侧;以及安装部12c,其用于将外导流板12安装于扰流板3。安装部12c与后壁部12e的上端部连续。关于外导流板12和各构件之间的固定,将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
接着,参照图2(a)、图2(b)和图4,对内导流板11和外导流板12之间的固定进行说明。而且,在图2(b)中,为了方便说明,对拆下了尾门2的状态进行了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内导流板11和外导流板12通过2根螺钉6A相互固定。
如图2(a)、图2(b)所示,在内导流板11的上端部11a,向车内侧(离开外导流板12的一侧)凹陷设置有凹部11c。本实施方式的凹部11c在左右方向上相离设置有2个。在2个凹部11c的底部各形成有1个(合计2个)圆形的螺钉插孔11d。
如图4所示,在外导流板12的后壁部12e的上部侧,向车内侧(内导流板11)凸出设置有具有圆孔的安装凸起12b。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凸起12b在左右方向上相离设置有2个。安装凸起12b插入凹部11c内,设置在于前后方向上与螺钉插孔11d相对应的位置。用于连接内导流板11和外导流板12的螺钉6A被插入螺钉插孔11d和安装凸起12b。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内导流板11形成有定位孔,在外导流板12形成有与定位孔卡合的定位突部。据此,能够准确且简便地进行内导流板11和外导流板12在组装时的定位。
接着,参照图2(a)、图2(b)和图5,对内导流板11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即上端部11a和尾门2之间的固定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内导流板11的上端部11a通过夹持构件7固定于门内板21和门外板22。
如图2(b)所示,在左右方向外侧的凹部11c的底部形成有安装孔11e。安装孔11e大致呈矩形,其形成于比螺钉插孔11d更靠近下方的位置。如图5所示,在安装孔11e内嵌入有具有圆筒孔的夹持构件接收件13。
在门内板21形成有圆形的夹持构件插孔21a。在门外板22形成有圆形的夹持构件插孔22a。夹持构件插孔21a、22a设置在于前后方向上与安装孔11e相对应的位置。用于连接门内板21、门外板22和内导流板11的夹持构件7从车内侧被插入夹持构件插孔21a、22a和夹持构件接收件13的圆筒孔内。
接着,参照图6(a),对内导流板1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即下端部11b和尾门2之间的固定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内导流板11的下端部11b通过粘扣带14、25的粘接固定于挡风玻璃23。
在内导流板11的下端部11b的前表面(车内侧的表面),设置有作为粘接机构的粘扣带14。粘扣带14例如通过粘接剂等粘接于下端部11b的前表面。内导流板11和外导流板12的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通过密封材料9a与挡风玻璃23的后表面23a抵接。
在挡风玻璃23的后表面(车外侧的表面)23a,设置有作为粘接机构的粘扣带25。粘扣带25例如通过粘接剂等粘接于后表面23a。后表面23a构成了权利要求书中的第1表面和玻璃表面。挡风玻璃23的前表面(车内侧的表面)23b通过粘接剂9b固定于门外板22。
粘扣带14、25位于密封材料9a和挡风玻璃23的侧表面23c之间的位置。内导流板11的下端部11b通过粘扣带14、25的粘接,以可拆下来的方式固定于挡风玻璃23的后表面23a。
接着,参照图6(a)、图6(b),对内导流板11的下端部11b附近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内导流板11的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11f位于比粘扣带14、25更靠近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以越向车宽方向外侧靠近则越接近挡风玻璃23的方式向前方倾斜。在内导流板11的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11f和挡风玻璃23的后表面23a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C。
挡风玻璃23以越向车宽方向外侧靠近则越位于前方的方式弯曲。挡风玻璃23具有面对车宽方向外侧的侧表面23c。侧表面23c连接后表面23a的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和前表面23b的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沿与后表面23a和前表面23b交叉(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侧表面23c位于比粘扣带14、25和内导流板11的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11f更靠近前侧和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侧表面23c构成了权利要求书中的第2表面。
外导流板12的侧壁部12d从挡风玻璃23的后表面23a向后方延伸。侧壁部12d的前端部通过密封材料9a与挡风玻璃23的后表面23a抵接。侧壁部12d以越向后方靠近则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
后壁部12e从侧壁部12d的后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后壁部12e以越向车宽方向外侧靠近则越接近挡风玻璃23的方式向前方倾斜。后壁部12e与内导流板11的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11f平行着延伸。
抵接部12f从后壁部12e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前方延伸,位于侧表面23c的车宽方向外侧。通过形成有该抵接部12f,能够从车宽方向外侧遮盖住间隙C,因此,能够隐藏粘扣带14、25。抵接部12f具有:车内侧表面12g,其面对车宽方向内侧且与侧表面23c相面对;车外侧表面12h,其面对车宽方向外侧。
抵接部12f比侧表面23c更向前方延伸,一直延伸到门内板21的端缘与门外板22的端缘的接合部26。抵接部12f位于接合部26的车宽方向外侧。据此,能够从车宽方向外侧遮盖住门外板22和挡风玻璃23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隐藏粘接剂9b。
在抵接部12f和侧表面23c之间设有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弹性构件4。弹性构件4固定于抵接部12f的车内侧表面12g。本实施方式的抵接部12f通过弹性构件4与侧表面23c抵接。在从沿水平方向剖切得到的截面观察时,弹性构件4呈矩形,其例如由海绵橡胶构成。除了海绵橡胶外,弹性构件4还可以由硬质橡胶(例如EPDM固体橡胶)、其他树脂材料构成。
如图6(b)所示,在与后表面23a交叉(大致垂直)的方向,抵接部12f的宽度尺寸W1、弹性构件4的宽度尺寸W2和侧表面23c的宽度尺寸W3的关系被设定为W1>W2>W3。也就是说,抵接部12f的宽度尺寸W1和弹性构件4的宽度尺寸W2形成为大于侧表面23c的宽度尺寸W3。
接着,参照图3(a)~图3(c)和图7,对挡风玻璃23的侧表面23c附近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a)~图3(c)所示,在挡风玻璃23的侧表面23c的上部侧,形成有切口面23d,该切口面23d以越朝向上方则越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被切割而成。切口面23d向车宽方向内侧离开抵接部12f和接合部26。
挡风玻璃23的侧表面23c在切口面23d的下方包括抵接区域T1以及覆盖区域T2,其中,抵接部12f通过弹性构件4与抵接区域T1抵接;覆盖区域T2被挡风玻璃胶条5覆盖。
抵接区域T1从切口面23d的下端部附近向下方仅设置在规定范围内。构成抵接区域T1的弹性构件4设置于抵接部12f的下部侧,与侧表面23c的一部分抵接。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覆盖区域T2设置在从抵接区域T1的下侧到侧表面23c的下部的范围内。构成覆盖区域T2的挡风玻璃胶条5为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侧表面23c的一部分的覆盖构件。挡风玻璃胶条5例如由树脂材料、橡胶材料等构成。
如图7所示,挡风玻璃胶条5具有面对车宽方向外侧的车外侧表面51。抵接部12f的车外侧表面12h和挡风玻璃胶条5的车外侧表面51以使该两表面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换言之,从挡风玻璃23的侧表面23c到抵接部12f的车外侧表面12h的距离D1与从挡风玻璃23的侧表面23c到挡风玻璃胶条5的车外侧表面51的距离D2相等(D1=D2)。
接着,参照图8、图9,对导流板1和扰流板3之间的固定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外导流板12通过2根螺钉6B、6C固定于扰流板3。扰流板3具有:内扰流板31,其配置于车内侧(下侧);外扰流板32,其配置于内扰流板31的车外侧(上侧);以及罩构件33(参照图9),其从车内侧(下侧)覆盖内扰流板31的一部分。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一根螺钉6B将外导流板12和内扰流板31这2个构件固定在一起。内扰流板31具有向外导流板12(下方)凸出设置的凸部31a。在凸部31a的顶部形成有圆形的螺钉孔31b。
外导流板12的安装部12c位于内扰流板31和罩构件33的下侧。在安装部12c的顶端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大致水平的上端凸缘12i。在上端凸缘12i形成有圆形的螺钉孔12j。
螺钉孔12j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内扰流板31的螺钉孔31b相对应的位置。用于连接外导流板12和内扰流板31的螺钉6B从下方插入螺钉孔12j、31b。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另一根螺钉6C将外导流板12、罩构件33和内扰流板31这3个构件固定在一起。在凸部31a的顶部的下表面,向外导流板12(下方)凸出设置有呈有底圆筒状的凸起部31c。凸起部31c位于比螺钉孔31b(参照图8)更靠近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在罩构件33的前端部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且大致水平的前端凸缘33a。在前端凸缘33a形成有圆形的螺钉孔33b。螺钉孔33b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凸起部31c相对应的位置。
在外导流板12的上端凸缘12i形成有圆形的螺钉孔12k。螺钉孔12k位于比螺钉孔12j(参照图8)更靠近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螺钉孔12k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罩构件33的螺钉孔33b和内扰流板31的凸起部31c相对应的位置。用于连接外导流板12、罩构件33和内扰流板31的螺钉6C从下方插入螺钉孔12k、33b和凸起部31c。
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结构的车辆V基本上具有上述的结构,接着,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内导流板11的上端部11a和下端部11b固定于尾门2,因此,即使在使导流板1大型化时,也能够有效地确保导流板1的安装稳定性。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导流板12的抵接部12f通过弹性构件4与挡风玻璃23的侧表面23c抵接,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导流板1的安装稳定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内导流板11的下端部11b通过粘扣带14、25固定于尾门2,因此,与机械紧固相比,不必在尾门2一侧实施穿孔加工等,能够简化导流板1的固定结构。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内导流板11粘接于尾门2时,通过使外导流板12的抵接部12f与挡风玻璃23的侧表面23c抵接,能够确定内导流板11相对于尾门2的位置,因此,能够准确且简便地进行粘接作业。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与后表面23a交叉的方向上,通过使弹性构件4的宽度尺寸W2形成为,大于侧表面23c的宽度尺寸W3,能够容易地使弹性构件4与侧表面23c抵接,因此,确定导流板1的位置时的作业效率得以提高。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抵接部12f的车外侧表面12h和挡风玻璃胶条5的车外侧表面51以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能够参照抵接部12f和挡风玻璃胶条5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定位,因此,确定导流板1的位置时的作业效率得以提高。
再者,通过使抵接部12f的车外侧表面12h和挡风玻璃胶条5的车外侧表面51以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能够使抵接部12f和挡风玻璃胶条5看起来是连续的,因而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于抵接部12f和侧表面23c之间的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弹性构件4的缓冲作用,不仅能够防止抵接部12f和侧表面23c之间发出撞击声,还能够防止抵接部12f在侧表面23c上产生振动。
而且,安装导流板1时,弹性构件4以被夹持于抵接部12f和侧表面23c之间缩小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若预先将该弹性变形时的弹性构件4的厚度(变形量)设定为可使抵接部12f的车外侧表面12h和挡风玻璃胶条5的车外侧表面51处于同一平面的厚度,则能够利用弹性构件4准确且简便地进行导流板1的安装定位。
也就是说,通过弹性构件4,不仅能够防止发出撞击声和产生振动,还能提高安装定位作业的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外导流板12的抵接部12f能够隐藏粘扣带14、25,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12f较大,因此,不必设置其他的隐藏构件,即可隐藏粘扣带14、25。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内导流板11的下端部11b的固定位置设置为挡风玻璃23,能够在平坦的玻璃表面设置粘扣带25,因此,能够提高粘扣带25相对于尾门2的安装性能(粘接性能)。据此,不仅能够提高粘扣带25的安装性能,还能够确保挡风玻璃23的外观设计性。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内导流板11的下端部11b和尾门2之间的粘接机构,采用了粘扣带14、25,但也可采用例如双面胶或粘接剂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内导流板11的下端部11b固定于挡风玻璃23,但是,例如也可固定于门外板22。
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12f通过弹性构件4与侧表面23c抵接,但也可省略弹性构件4,使抵接部12f与侧表面23c直接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导流板1的结构设定为包括内导流板11和外导流板12这2个零件的结构,但也可将导流板1的结构设定为在外导流板12上设定粘扣带的粘接表面并省略内导流板11从而仅有1个零件的结构。

Claims (5)

1.一种车辆结构,其具有:
门,其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设置于车辆的开口部;和
长的导流板,其设置于所述门,
该车辆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固定于所述门,
所述导流板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通过粘接机构固定于所述门的第1表面,
所述门具有沿与所述第1表面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2表面,
所述导流板具有与所述第2表面抵接的抵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具有挡风玻璃,
所述第1表面为所述挡风玻璃的玻璃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第1表面交叉的方向上,所述抵接部的宽度尺寸形成为,大于所述第2表面的宽度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覆盖所述第2表面的一部分的覆盖构件,
所述第2表面为面对车宽方向外侧的表面,其包括所述抵接部所抵接的抵接区域和被所述覆盖构件覆盖的覆盖区域,
所述抵接部的车外侧表面和所述覆盖构件的车外侧表面以使该两表面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于所述抵接部和所述第2表面之间的、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弹性构件,
所述抵接部通过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第2表面抵接。
CN201610271034.3A 2015-05-14 2016-04-27 车辆结构 Active CN1061430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9252A JP6147803B2 (ja) 2015-05-14 2015-05-14 車両構造
JP2015-099252 2015-05-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43078A true CN106143078A (zh) 2016-11-23
CN106143078B CN106143078B (zh) 2018-11-09

Family

ID=57352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71034.3A Active CN106143078B (zh) 2015-05-14 2016-04-27 车辆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47803B2 (zh)
CN (1) CN10614307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8668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带有机械地锁定的后扰流板和侧扰流板连接装置的车尾门
CN113891829A (zh) * 2019-03-27 2022-01-04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和车辆
CN114834545A (zh) * 2021-02-01 2022-08-02 森六汽车配件株式会社 振动焊接成形品、振动焊接装置以及振动焊接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CN115402434A (zh) * 2022-09-21 2022-11-29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载重汽车导风罩及其设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55773B2 (ja) * 2018-09-10 2022-10-19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ポイラ取付構造
JP7421166B2 (ja) * 2020-03-31 2024-01-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10578U (ja) * 1982-01-23 1983-07-28 村田 亨一 自動車用オ−バ−フエンダ−
JP2001163269A (ja) * 1999-12-03 2001-06-19 Nippon Plast Co Ltd スポイラー取付具およびスポイラー取付構造
JP2012136066A (ja) * 2010-12-24 2012-07-19 Honda Access Corp テールゲートスポイラーの取付構造
CN202345797U (zh) * 2011-11-29 2012-07-25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扰流板结构
WO2014148526A1 (ja) * 2013-03-21 2014-09-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10578U (ja) * 1982-01-23 1983-07-28 村田 亨一 自動車用オ−バ−フエンダ−
JP2001163269A (ja) * 1999-12-03 2001-06-19 Nippon Plast Co Ltd スポイラー取付具およびスポイラー取付構造
JP2012136066A (ja) * 2010-12-24 2012-07-19 Honda Access Corp テールゲートスポイラーの取付構造
CN202345797U (zh) * 2011-11-29 2012-07-25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扰流板结构
WO2014148526A1 (ja) * 2013-03-21 2014-09-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1829A (zh) * 2019-03-27 2022-01-04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和车辆
CN113891829B (zh) * 2019-03-27 2024-03-01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动力部件和车辆
CN112078668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带有机械地锁定的后扰流板和侧扰流板连接装置的车尾门
US11465691B2 (en) * 2019-06-14 2022-10-1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Hatch door with mechanically secured rear and side spoiler connection
CN114834545A (zh) * 2021-02-01 2022-08-02 森六汽车配件株式会社 振动焊接成形品、振动焊接装置以及振动焊接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CN114834545B (zh) * 2021-02-01 2024-03-26 森六汽车配件株式会社 振动焊接成形品、振动焊接装置以及振动焊接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CN115402434A (zh) * 2022-09-21 2022-11-29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载重汽车导风罩及其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215680A (ja) 2016-12-22
CN106143078B (zh) 2018-11-09
JP6147803B2 (ja) 2017-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43078A (zh) 车辆结构
US7845713B2 (en) Pillar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US8342702B2 (en) Vehicle door mirror mount structure
US7083224B2 (en) Front fender structure
US8408622B2 (en) Frame molding
CN105246723A (zh) 窗板支撑结构
CN101085625B (zh) 车辆前部结构
US20060202517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6078573B2 (ja) 車両及び車両用アンテナ装置
CN101622145A (zh) 车门
US9162633B2 (en) Decoration part
US7938474B2 (en) Tailgate for vehicle
KR20140091510A (ko) 차량의 프런트 필러
CN102049991B (zh) 具有一体型手柄的把手的安装结构
CN105073565A (zh) 车辆后部结构
JP2009196478A (ja) リヤスポイラー構造
CN203780451U (zh) 车辆用门的框架模制件
CN203093698U (zh) 汽车水切与门框上饰条的端部连接结构
JP4770352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CN208248306U (zh) 车辆车身组件
US7452022B2 (en)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2010533619A (ja) 窓ガラスの近傍に自動車本体表面ライナを固定するための構成
CN112208312B (zh) 后部车门构造
CN107640224B (zh) 布置紧凑的汽车行李箱盖缓冲块总成及连接结构
CN210415143U (zh) 一种汽车天窗用玻璃组合排气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