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2744A - 数据包通信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工厂自动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包通信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工厂自动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2744A
CN113872744A CN202111079622.4A CN202111079622A CN113872744A CN 113872744 A CN113872744 A CN 113872744A CN 202111079622 A CN202111079622 A CN 202111079622A CN 113872744 A CN113872744 A CN 113872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terminal device
speed
termin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96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谷富浩
中岛龙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ological Leap Of Corporate Societies
Step Technic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chnological Leap Of Corporate Societ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ological Leap Of Corporate Societies filed Critical Technological Leap Of Corporate Societies
Publication of CN113872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27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38Negotia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prior to communication
    • H04L5/1446Negotia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prior to communication of transmission spe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2Arrangements for remot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substations or of equipment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3Bus networks with centralised control, e.g. p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04L47/263Rate modification at the source after receiving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15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control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6Half-duplex systems; Simplex/duplex switching; Transmission of break signals non-automatically inverting the direction of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基础设施、工厂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系统中也能够实现高速通信的采用多分支方式的数据包通信系统。所述数据包通信系统,是将中央装置200与多个终端装置300彼此进行多分支连接的数据包通信系统,其中,中央装置200,是发送数据包的设备,该数据包中包含表示本机的发送源信息;各个终端装置300,是能够作为中继器进行运行的设备,且具备:设置部340,其设置本机是否作为中继器进行运行;生成部320,在设置部340中设置为本机作为中继器进行运行的情况下生成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表示本机的中继源信息;处理部330,将不包含中继源信息的数据包丢弃。

Description

数据包通信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楼宇自动 化系统、工厂自动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包通信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工厂自动化系统,特别地,涉及一种多分支连接的数据包通信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工厂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本申请人的基于自动通信的电子布线系统。该电子布线系统构成为:在控制中心侧,设置具有共用存储器的IC化中央装置,在各个控制对象(设备)侧,连接具有输入输出端口和发送接收电路的IC化终端装置,在中央装置与各个终端装置之间,通过数字通信线路(通信缆线)以多分支方式进行连接;通过上述共用存储器以全双工方式(full duplex)高速地进行命令数据包以及响应数据包的数据交换,而不需要基于程序的协议。根据该电子布线系统,在具有微处理器的控制中心,与不具有微处理器的分散配置的多个控制对象之间进行布线,能够实现结构简单、容易开发和维护、低成本以及高速数据通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3268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已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子布线系统中,数据包的通信速度与通信缆线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是折衷选择(tore-doafu)的关系。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图9所公开的工业用机器人系统等的情况下,将中央装置与终端装置进行连接的通信缆线的总延长通常为10m左右,因此能够实现12Mbps左右的高速通信,其信号响应时间也能够是数ms的高速。
与此相反,在基础设施的系统、工厂自动化的系统、楼宇自动化的系统等中,所利用的通信缆线的总延长会达到1km。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认为数据包的通信速度能够利用的上限是20Kbps左右,且信号响应时间为数百ms~数秒的低速。
近年,在基础设施、工厂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系统等中迫切需要性能提高,期望提高数据包通信系统的信号响应性的技术。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基础设施、工厂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系统中也能够实现高速通信的采用多分支方式的数据包通信系统。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将中央装置与多个终端装置彼此进行多分支连接的数据包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中央装置,是发送数据包的设备,该数据包中包含表示本机的发送源信息,
所述各个终端装置,是能够作为中继器进行运行的设备,具备:
设置部,其设置本机是否作为所述中继器进行运行,
生成部,在所述设置部中设置为本机作为中继器进行运行的情况下生成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表示本机的中继源信息,
丢弃部,将不包含所述中继源信息的数据包丢弃。
所述多个终端装置,包括:
在布线上接近所述中央装置而设置的第1终端装置,
在布线上远离所述中央装置而设置的第2终端装置;
在所述第1终端装置作为对所述中央装置与所述第2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器进行运行的情况下,所述第2终端装置能够丢弃从所述中央装置接收的数据包。
另外,本发明,是将中央装置与多个终端装置彼此进行多分支连接的数据包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中央装置,具备:
能够以预先准备的第1速度发送数据包的第1发送器;
能够以预先准备的比所述第1速度慢的第2速度发送数据包的第2发送器;
所述各个终端装置,具备
能够接收所述第1速度的数据包的第1接收器,
能够接收所述第2速度的数据包的第2接收器,
进一步,具备判定器,在从所述第1或第2发送器发送了数据包的情况下,该判定器判定所述第1或第2接收器中能否接收该数据包。
所述各个终端装置,具备:
第1响应发送器,其在所述第1接收器中接收到数据包的情况下,以第1速度发送响应数据包,
第2响应发送器,其在所述第2接收器中接收到数据包的情况下,以第2速度发送响应数据包;
所述中央装置,可以具备:
所述判定器;
第1响应接收器,其接收从所述第1响应发送器以第1速度发送的响应数据包;
第2响应接收器,其接收从所述第2响应发送器以第2速度发送的响应数据包。
另外,本发明,具备:
与控制对象连接的终端装置,
第1中央装置,其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包含针对所述控制对象的指示信号的第1数据包,第2中央装置,其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包含针对所述控制对象的指示信号的第2数据包;
在根据所述第1或第2数据包的指示信号控制所述控制对象的数据包通信系统中,
所述终端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从所述第1以及第2中央装置发送的第1以及第2数据包,
判断部,其判断所述接收部中接收的第1以及第2数据包中,是否包含转变所述控制对象的状态的转变指示信号,
计时部,当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第1或第2数据包中包含转变指示信号时,开始规定期间的计时,
制止部,从所述计时部开始规定时间的计时到该计时结束为止之间,当所述接收部接收的第1或第2数据包被所述判断部判断为包含转变指示信号时,制止根据该转变指示信号的处理的执行,
发送部,在所述制止部制止所述处理的执行的情况下,向该数据包的发送源发送制止报告数据包。
进一步,本发明的基础设施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或者工厂自动化系统,具备所述的数据包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的概要说明图。
图2A是示出图1所示的中央装置200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
图2B是示出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300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
图3是对图1所示的中央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的动作概要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图4是对图1所示的中央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A、300C~300D中生成的数据包的格式进行示例的图。
图5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中央装置200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
图5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终端装置300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
图6是示出图5A所示的中央装置200与图5B所示的终端装置300之间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图5A所示的中央装置200与图5B所示的终端装置300之间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数据包通信系统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终端装置300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着眼于图9所示的中央装置200A和中央装置200B、终端装置300A以及与之连接的设备400A的时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基础设施系统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工厂自动化系统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通信缆线
200、200A~200B 中央装置
210 通信部
220 生成部
230 处理部
240 判定器
300、300A~300D 终端装置
310 通信部
320 生成部
330 处理部
340 设置部
350 判断部
360 计时部
370 制止部
400 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的概要的说明>
本发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计算机彼此通过LAN缆线以1:1连接并且遵循TCP/IP协议进行通信,是与所谓的以太网完全不同的通信系统,因此首先对本发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的概要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由N台的中央装置与M台的终端装置多分支连接于通信缆线从而构成。这样,本发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以N:M连接为前提,因此与只能进行1:1连接的以太网有很大的结构上的差异。这里,N以及M为1以上,也包含N=M的情况,典型地,经常采用1:M连接。
本文中,在多分支的N:M连接的情况下,不同于以太网的1:1连接的情况,必须避免经由通信缆线被传递的多个数据包彼此出现冲突。作为其实现方法,有如下三个大类:
(1)通常大多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中央装置的主导,针对全部的终端装置依次指示数据包的发送时期,
(2)本说明书中下文主要进行说明的方式,即预先在所有的中央装置以及终端装置中设置好数据包的发送时间表,
(3)将以上(1)和(2)进行组合的方法。
图1是本发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的概要说明图。在图1中,为了容易理解,如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说明书中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326808号公报中所典型地公开的,示出了N=1、M=4这样的1台中央装置200与4台终端装置300A~300D通过通信缆线100进行多分支连接的「1:4连接」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中,将终端装置300A~300D统称为终端装置300。
图1所示的数据包通信系统,能够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与半双工通信方式中的任一种,大致上,在两者中的任一方式中,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之间的数据包的发送接收的顺序均相同。即,从数据包通信系统整体上看,中央装置200,
(1)与终端装置300A之间进行一次往返的数据包发送接收,
(2)与终端装置300B之间进行一次往返的数据包发送接收,
(3)与终端装置300C之间进行一次往返的数据包发送接收,
(4)与终端装置300D之间进行一次往返的数据包发送接收。
更详细而言,在半双工通信方式的情况下,中央装置200,
(1-1)发送以终端装置300A为目标的数据包,
(1-2)并因此,从终端装置300A接收数据包,
(2-1)发送以终端装置300B为目标的数据包,
(2-2)并因此,从终端装置300B接收数据包,
(3-1)发送以终端装置300C为目标的数据包,
(3-2)并因此,从终端装置300C接收数据包,
(4-1)发送以终端装置300D为目标的数据包,
(4-2)并因此,从终端装置300D接收数据包。
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装置300通常将经由通信缆线100传递的数据包全部接收。这里所说的数据包,包括从中央装置200发送的数据包和从其他的终端装置300发送的数据包这两类。
然后,终端装置300,将暂时接收的全部的数据包中的、在发送针对本装置的数据包的时序被发送的数据包收取,并且丢弃在其他的时序发送的数据包。
列举一例来说,终端装置300C,虽然暂时接收了在上述期间(1-1)中从中央装置200发送的数据包,但是期间(1-1)是发送针对终端装置300A的数据包的时序,而不是发送针对本装置的数据包的时序(发送针对本装置的数据包的时序是期间(3-1))。因此,在终端装置300C中,该数据包被处理部330(图2)丢弃。
在本说明书中,将上述(1-1)~(4-2)的轮转一次为止所需要的期间称作「一定期间」。典型地,系统设计时能够适当地设置该一定期间。其中,如使用图3在下文描述的,典型地,对从中央装置200向终端装置300A发送的数据包的响应,立即包含在同一循环内从终端装置300A向中央装置200发送的数据包中回发。
与此相反,在全双工通信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分别设置了从中央装置200向终端装置300传递数据包的下行线路,和从终端装置300向中央装置200传递数据包的上行线路,因此示例来说,如第4次循环的期间(2-1)和第4次循环的期间(1-2)的组合,第4次循环的期间(3-1)和第4次循环的期间(2-2)的组合,第4次循环的期间(4-1)和第4次循环的期间(3-2)的组合、第5次循环的期间(1-1)和第4次循环的期间(4-2)的组合这样,能够将一对期间整合为一个。
即,在全双工通信方式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使得从中央装置200向终端装置300B发送数据包的期间,与从终端装置300A向中央装置200发送数据包的期间一致。因此,全双工通信方式的情况下的「一定期间」的时长,若与以相同条件的系统结构进行对比,则是半双工通信方式的情况下的「一定期间」的时长的约一半左右。
这里,在数据包的头部中,可包含分配给该数据包的发送目的地的地址,但是不包含也能够进行所需的通信。需要说明的是,在包含地址的情况下,终端装置300,分别,对接收的数据包的头部中的该数据包的地址进行确认,在判定为是以本装置为目的地的数据包的情况下收取出该地址,并根据包含在该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不是以本装置为目的地的数据包的情况下,能够丢弃该数据包。
与此相反,在不含有地址的情况下,预先固定地决定上述(1-1)~(4-2)的各个期间,即,中央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能够从本装置发送数据包的期间,并且,为了使得中央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能够判断当前处于(1-1)~(4-2)中的哪一个期间,必须具有共用的时间表。
若如此,即使接收的数据包的头部中不含有该数据包的地址,通过接收数据包的时序也能够判定该数据包是否以本装置为目的地,因此能够根据该时序选择性仅仅进行收取数据包和丢弃数据包中任一项。
为了保险起见补充说明如下,期间(1-1)、(2-1)、(3-1)、(4-1)被设置为仅仅中央装置200能够发送数据包的期间。另外,分别将期间(1-2)设置为仅仅终端装置300A能够发送数据包的期间,将期间(2-2)设置为仅仅终端装置300B能够发送数据包的期间,将期间(3-2)设置为仅仅终端装置300C能够发送数据包的期间,将期间(4-2)设置为仅仅终端装置300D能够发送数据包的期间。需要说明的是,期间(1-1)~(4-2),必须分别最低限度地确保在数据包的发送目的地可靠地接收到该数据包为止所必需的期间的时长。
这样,例如,在期间(1-1)中从中央装置200发送的数据包,即使被终端装置300接收,仅仅终端装置300A收取该数据包,终端装置300B~300D能够丢弃该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要留意这一点:本发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中,中央装置200在某些条件下能够作为终端装置300进行运行,相反地,终端装置300在某些条件下能够作为中央装置200进行运行。
基于以上内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数据包通信系统,分别进行了下文的说明,其中:
·在实施方式1中,设法提高系统全体的数据包通信速度,
·在实施方式2中,设法最优化各个中央装置200与各个终端装置300之间的数据包通信速度,
·在实施方式3中,设法解决在必须设置多台中央装置200并采用实施方式1·2的方法的情况下产生的新的技术问题。
(实施方式1)
<数据包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说明>
再次,回到图1。中央装置200,将与连接于终端装置300的设备(控制对象)相关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300,并且相应地,接收从终端装置300发送的与设备相关的信息。
作为这里所说的设备,可列举各种传感器、灯、电机、螺线管等。其示例可列举:中央装置200向终端装置300发送包含信息的数据包,该信息指示从各种传感器获取传感器结果并返回,或者发送包含对灯的光量、电机的旋转速度、螺线管的开启闭合的切换等进行指示的信息的数据包。
当然,图1所示的数据包通信系统,如使用几个实施例在下文描述的,例如,能够合适地应用于基础设施、工厂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各种产业领域。这样,将中央装置200和相对于中央装置200最远的终端装置300D进行连接的通信缆线100的全长,例如可以是数百m~1km,进一步可以大于等于该长度。
在数据包通信系统中,数据包的通信速度与通信缆线100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是折衷选择的关系,因此在连接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的通信缆线100相对较长的情况下,不降低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之间的数据包通信速度就无法进行数据包通信,相反地,在连接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的通信缆线100相比较短的情况下,即使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之间的数据包通信速度高也能够进行数据包通信。
为了消除这样的数据包通信速度与通信缆线100的长度的折衷选择的问题,在无线通信领域,存在在通信系统中引入中继器的想法。该想法是,由于在无线通信用的终端装置内配置有模拟信号的电波强度的判定器,因此可利用该判定器决定是否引入中继器。
具体地,使用在各个终端装置中配置的判定器,测量叠加有数据包的信号的电波强度,从而基于其测量结果判定通信状态的好坏,对于通信状态不好的终端装置,在该终端装置的上游引入中继器。
但是,如图1所示的数据包通信系统这样的有线通信领域,由于在终端装置300内没有配置模拟信号的电波强度的判定器或与其类似的器件,因此难以引入这样的好坏判定。
虽说,进行与无线通信的情况相同的好坏判定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特意地在终端装置300中配置模拟信号的波形状态的判定器。但是,这会使得终端装置300的结构复杂化,另外,模拟信号的波形状态的判定器通常价格昂贵,因此会导致终端装置300A的成本升高、进而数据包通信系统整体的成本升高。
由于这样的情况,在图1所示的数据包通信系统中,不采用与无线通信的情况相同的方法,而通过与无线通信的情况所进行的好坏判定不同的方法,决定是否引入中继器,在对数据包通信速度的速度有要求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引入中继器,从而严格来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得多个终端装置300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使得连接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的通信缆线100的长度不受限制。
<中央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的结构的说明>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中央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图2A中示出了中央装置200的结构,图2B中示出了终端装置300的结构。
图2A所示的中央装置200具备:通过通信缆线100与终端装置300之间进行数据包通信的通信部210;生成通过通信部210进行发送的数据包的生成部220;根据包含在被通信部210接收的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的信息进行处理的处理部230。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生成部220生成的数据包的格式,如使用图4在下文描述的,无论生成部220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还是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都唯一地示出了中央装置200是发送源,将分配给本装置的固有信息(例如,固有地分配给中央装置200的地址)包含在数据包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为了实现所需的通信所必须的。
或者,代替将该固有的信息包含在数据包中,配合系统整体的时间表,指定数据包的发送源和发送目的地,也能够实现所需的通信。
另外,例如,通信部210、生成部220以及处理部230中的多个,能够以所谓的通信单元的方式构成,也能够由CPU以及存储器等通用的硬件构成,还能够由状态机之类的专用LSI构成。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的通信缆线100相对较长的情况下,能够使得多个终端装置300作为中央装置200与其他终端装置300的中继器发挥功能,从而能够以不会降低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之间的数据包通信速度的方式进行数据包通信。
具体地,例如存在如下情况:连接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D的通信缆线100相对较长,因此无法在高的通信速度下进行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D的通信。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将要在通信系统整体中采用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D能够通信的较低速度,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得终端装置300C作为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D的中继器发挥功能,从而通信系统整体能够采用高的通信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以该示例来说,中继是指,存在从中央装置200向终端装置300D发送的信息,由于通信缆线100相对较长而消失等,或在终端装置300D中无法直接接收的情况,因此将从中央装置200发送的以终端装置300D为目的地的数据包,由终端装置300C进行中介发送给终端装置300D,相反地,从终端装置300D发送的以中央装置200为目的地的数据包,由终端装置300C进行中介发送给中央装置200。
图2B所示的中央装置300的结构,与中央装置200的结构相同地,具备:通过通信缆线100与终端装置200之间进行数据包通信的通信部310;生成通过通信部310进行发送的数据包的生成部320;在被通信部310接收的数据包以本装置为目的地(在本装置作为中继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包括中继目的地)的情况下,根据包含在该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的信息进行处理的处理部330。
除此之外,终端装置300,为了作为中继器进行运行,除了中央装置200的结构之外,还具备设置部340,该设置部340对本装置是进行中继的装置还是被中继的装置进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在没有进行中继也没有被中继的情况下,可以在设置部340中设置该意思,也可以不进行任何设置。
生成部320,在被设置部340设置成本装置是进行中继的装置的情况下,如使用图4在下文所描述的,生成包含固有的中继源信息的数据包。作为中继源信息,能够简单地将分配给本装置的固有的地址用作中继源信息,也可以另外唯一地生成固定的信息并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装置是被中继的装置的情况下,以及,在本装置没有进行中继也没有被中继的情况下,为了表示该情况,可以简单地使用「FF」这样的符号,并将其包含在数据包中。
在处理部330中进行的处理,在
(1)本装置不是被中继的装置的情况,
(2)本装置作为进行中继的装置发挥功能的情况,
(3)本装置是被中继的装置的情况,
下,分别不同。
(1)本装置不是进行中继的装置也不是被中继的装置,在如下文说明的图3所示的示例中,是指终端装置300A~300B。
(2)本装置作为进行中继的装置发挥功能的情况,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是指终端装置300C。若这样,关于终端装置300C的动作,其发挥终端装置自身的作用的情况,和终端装置300C发挥作为中继器的作用的情况,会混淆存在。但是,终端装置300C,不会在时间序列上并行发挥这两个作用,因此能够区别开。
(3)本装置作为被中继的装置的情况,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是指终端装置300D。基于以上内容,对数据包通信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3是对上述(1)~(3)的情况下的动作概要进行说明的时序图。在图3中,示出了在终端装置300C作为对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D进行中继的装置发挥功能,换言之,终端装置300D作为被中继的装置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在图3的最上方位置处,例如标记了为第4次循环,并且除了上文已述的各个期间(1-1)~(4-2)以外,还标记了终端装置300C对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D进行中继所必需的期间(4-1’)以及期间(4-2’)。另外,在图3中,示出了中央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是否具有发送数据包的功能。具体地,数据包的发送功能被激活的期间用高电平表示,非激活的期间用低电平表示。
因此,期间(1-1)、(2-1)、(3-1)、(4-1)是仅仅中央装置200的数据包的发送功能被激活的期间。同样地,例如,期间(1-2)是,终端装置300中仅仅终端装置300A的数据包的发送功能被激活的期间。
另外,在图3中,对应于期间(1-1)、(2-1)、(3-1)、(4-1)、(4-1’),标记「〇」或「×」。「〇」表示在对应的终端装置300中,收取数据包并根据包含在实际数据中的信息进行处理,「×」表示对数据包进行丢弃处理。进一步,在图3中,主要在「〇」的情况下用箭头示出数据包的发送源/发送目的地。
基于以上对图3的内容进行总结。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图3的说明中,为了明确地进行区别,将从中央装置200向终端装置300的数据包称作发送数据包,将从终端装置300向中央装置200的数据包称作返回数据包。
以期间(1-1)为例,从中央装置200向终端装置300A发送的发送数据包,在终端装置300A的处理部330中进行收取处理,因此是「〇」,在终端装置300B~300D的处理部330中进行丢弃处理,因此是「×」。
另外,其结果是,从中央装置200向终端装置300A发送的发送数据包中附带的“箭头”,从中央装置200指向终端装置300A。
如上所述,在期间(1-2)、期间(2-2)、期间(3-2)、期间(4-2)中,从终端装置300向中央装置200发送返回数据包。具体地,在根据对应的发送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在终端装置300中进行了所需的处理的情况下,与该处理结果相关的信息被包含在返回数据包中,并且该返回数据包由生成部320生成。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循环进行但是处理部330能够判断——例如,在期间(1-2)中从终端装置300A向中央装置200的返回数据包,在期间(1-2)内也会被终端装置300B~300D接收,但是终端装置300B~300D应当收取的数据包,分别是在期间(2-1)、(3-1)以及(4-1)中来自中央装置200的发送数据包,因此处理部330能够基于该接收时序的差异,判断其不是本装置目的地的数据包。因此,终端装置300B~300D,对于终端装置300A发送的返回数据包,分别进行丢弃处理。
然而,由于一些突发的不良状况,例如,终端装置300B没能接收期间(2-1)的发送数据包,或者,从该已经接收的终端装置300B向中央装置200发送了返回数据包,但是在该返回数据包的传输中发生不良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其结果是,在中央装置200中,结果在期间(2-2)内,没能接收来自终端装置300B的返回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装置200可以在第5次循环的期间(2-1)内,对应于在第4次循环的期间(2-1)内发送的数据包,将包含相同内容的实际数据的发送数据包,向终端装置300B重新发送。
另一方面,在终端装置300A发生故障等等、出现连续的不良状况而发生同样事态的情况下,即使将包含相同内容的实际数据的发送数据包向终端装置300A反复重新发送,中央装置200也无法接收来自终端装置300A的返回数据包。因此,在中央装置200将包含相同内容的实际数据的发送数据包重新发送规定次数后,也没能接收到来自终端装置300A的返回数据包的情况下,可以停止该重新发送。进一步,在该情况下,系统管理员等,可以发出表示该情况的警报。
总之,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A~300C之间,如下进行数据包通信。即,若接收到来自中央装置200的以本装置为目的地的发送数据包,则在终端装置300A~300C中处理部330分别进行收取该发送数据包,并对中央装置200分别发送对应于该发送数据包的回答数据包的处理。
接着,说明终端装置300C作为进行中继的装置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的数据包通信。终端装置300C,首先,在不进行中继动作的情况下,进行与终端装置300A~300B的处理相同的处理。
另一方面,终端装置300C在进行中继动作的情况下,在图3的期间(3-2)之后的期间(4-1)以及期间(4-1’)中进行下行线路的中继动作。本来,从中央装置200向终端装置300D的发送数据包,被终端装置300D直接接收并收取,但是当判断为该发送数据包无法被终端装置300D直接接收,并将该情况设置在设置部340中时,终端装置300C的处理部330,将接收的发送数据包,在期间(4-1’)内转发给终端装置300D。
进一步,终端装置300C,在期间(4-2)以及期间(4-2’)进行上行线路的中继动作。本来,从终端装置300D向中央装置200的返回数据包,被中央装置200直接接收,但是当判断为该返回数据包无法被中央装置200直接接收,并将该情况设置在设置部340中时,终端装置300C的处理部330,进行将接收的该返回数据包在期间(4-2’)内转发给中央装置200的处理。
总之,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在终端装置300C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若从中央装置200向终端装置300D的发送数据包在期间(4-1)内被发送,则终端装置300C收取该发送数据包,并在期间(4-1’)内将该发送数据包转发给终端装置300D。之后,若从终端装置300D向中央装置200,在期间(4-2)内发送了与该发送数据包对应的返回数据包,则终端装置300C进行收取该回答数据包,并在期间(4-2’)内将该返回数据包转发给中央装置200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转发”的术语,包括发送如下的数据包:将接收的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包含的信息保持原状,仅仅将头部的信息用像下文的图4D所示的格式这样的内容替换而生成的数据包;以及,将接收的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抽出,并将其包含在待生成的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并且包含像图4D的格式这样的内容的头部,从而重新制作的数据包。
这里,虽然已经与终端装置300C的动作一起说明了终端装置300D作为被中继的装置时的动作,但仍将终端装置300D的处理部330的动作挑出来进行总结。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虽然在期间(4-1)内从中央装置200发送以终端装置300D为目的地的发送数据包,终端装置300D却没能接收该发送数据包,但是该发送数据包在期间(4-1’)内从终端装置300C被转发。
因此,在终端装置300D中,若在期间(4-1’)内接收到从终端装置300C转发的该发送数据包,则处理部330,进行在期间(4-2)内向中央装置200发送与该发送数据包对应的回答数据包的处理。
另外,假设,由于通信状态暂时通畅等理由,从中央装置200向终端装置300D发送的发送数据包,终端装置300D能够直接接收。在该情况下,虽然终端装置300D暂时接收了该发送数据包,但是由于该发送数据包中没有包含中继源信息(在本示例中,是分配给终端装置300C的地址),因此终端装置300D的处理部330以此为条件进行该发送数据包的丢弃处理。
或者,也可以将丢弃对象的发送数据包看做是从终端装置300C转发的。若这样,在终端装置300D,从中央装置200也好从终端装置300C也好,收到重复的相同内容的发送数据包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因重复执行处理而产生任何不良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虽然说明了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不同的结构例,但是也可以将图2B所示的终端装置300的固有的部分,组装入图2A所示的中央装置200,使得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具有相同结构。
这样,如上文所述的,中央装置200在某些条件下能够作为终端装置300运行,相反地,终端装置300在某些条件下能够作为中央装置200运行。
<数据包的说明>
图4是示例出由图1所示的中央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A、300C~300D生成的数据包的格式的图。
本文中,以数据包的头部中不包含该数据包的地址的类型的数据包通信系统为前提,对数据包的格式进行说明,但是在数据包的头部中包含该数据包的地址的类型的数据包通信系统的情况下,当然,可以将中继目的地的地址包含在头部中,因此不需要在数据包中包含表示是否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的信息。
分别地,在图4A中示例了在中央装置200中生成的数据包的格式,在图4B示例了在终端装置300A中生成的数据包的格式,在图4C中示例了终端装置300C没有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生成的数据包的格式,在图4D中示例了终端装置300C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生成的用于下行线路用的转发数据包的格式,在图4E中示例了终端装置300D没有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生成的数据包的格式。
如图4所示的数据包的头部,分别具备:发送源信息存储部20a,其存储表示数据包的发送源的信息;中继器信息存储部20b,其中存储的信息表示是否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并且在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表示该数据包的中继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为:固定分配给中央装置200的地址是「00」,固定分配给终端装置300A的地址是「01」,固定分配给终端装置300B的地址是「02」,并将这些地址作为存储在发送源信息存储部20a或中继器信息存储部20b中的信息使用。
因此,例如,在由中央装置200的生成部220生成的数据包的发送源信息存储部20a中,如图4A所示,存储有固定分配给中央装置200的地址「00」。
同样地,在由终端装置300A的生成部320生成的数据包的发送源信息存储部20a中,如图4B所示,存储有固定分配给终端装置300A的地址「01」。
相对地,在由终端装置300C的生成部320生成的数据包的发送源信息存储部20a中,在终端装置300C没有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如图4C所示存储有固定分配给终端装置300C的地址「03」,另一方面,在终端装置300C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如图4D所示存储有固定分配给中央装置200的地址「00」(下行线路时),或者,存储有固定分配给终端装置300D的地址「04」(上行线路时)。
另外,在由终端装置300D的生成部320生成的数据包的发送源信息存储部20a中,如图4E所示,存储有固定分配给终端装置300D的地址「04」。
进一步,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示出,在没有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决定在中继器信息存储部20b中包含「FF」,在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决定中继器信息存储部20b中包含固定分配给该终端装置的地址。
在该示例中,在图4A~图4C以及图4E中,存储有表示不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的信息,另一方面,在图4D中,存储有表示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不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的终端装置300的生成部320使得「FF」的信息包含在中继器信息存储部20b中,与数据包的中继器信息存储部20b中不包含中继源信息的意义相同。
另外,例如,如图3所示,在终端装置300C对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D进行中继的情况下,可以在终端装置300C的设置部340中设置“进行中继”,在终端装置300D的设置部340中设置“被中继”,在终端装置300A~300B的设置部340中没有任何设置。
这样,在该条件下,终端装置300C,在期间(3-2)内使用如图4C所示的格式的数据包,在期间(4-1’)内使用如图4D所示的格式的数据包。在设置部340中设置用于实现该效果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装置300C对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D进行中继的情况下,在期间(4-2’)内,如上文所述,在发送源信息存储部20a中存储有固定分配给终端装置300D的地址「04」。并且,在中继器信息存储部20a中,存储有固定分配给终端装置300C的地址「03」。
<数据包通信系统的动作的说明>
接着,虽然与已经描述的内容的一部分重复,但是以特别重要的点为中心,沿时间序列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通信系统的动作。这里,也以终端装置300C对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D进行中继的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在运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通信系统之前,作为典型例,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通信系统的设计者,以目前为止的示例来说,对是否需要使得终端装置300C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进行判断。
使得终端装置300C作为中继器发挥功能的判断,预先进行,连接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D的通信缆线100很长而不得不进行的情况自不必说,在运用数据包通信系统之前,还可以在数据包通信系统中试验性地尝试转发数据包,检查是否能够顺畅进行通信,由此进行该判断。
在以下的说明中,与使用图3进行说明时相同地,将从中央装置200向终端装置300的数据包称作发送数据包,将从终端装置300向中央装置200的数据包称作返回数据包,并将终端装置300C转发的数据包称作中继数据包。
首先,实际上,当运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通信系统时,如图2A所示的中央装置200的生成部220,生成将规定的信息包含在实际数据中的、针对终端装置300A的发送数据包。
在该发送数据包的头部中,如图4A所示,发送源信息存储部20a中存储有「00」,并且,中继器信息存储部20b中存储有「FF」。生成部220生成的发送数据包,被输出给通信部210。
通信部210,若被输入由生成部220生成的发送数据包,则以期间(1-1)到来为条件,将该发送数据包发送给通信缆线100。在该情况下,该发送数据包,通过通信缆线100被传递,并且在终端装置300A~C中分别被接收。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装置300D中,由于连接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D的通信缆线100较长,因此通信数据包没有到达。
在终端装置300A中,由于该发送数据包是在期间(1-1)内接收到的数据包,因此能够判定为是以本装置为目的地。因此,处理部330,根据实际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实施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装置300B~300C中,由于该数据包均不是在以本装置为目的地的数据包的发送时序被发送,因此分别由处理部330进行该数据包的丢弃处理。
这里,例如,与终端装置300A连接的设备为温度传感器,并且包含在从中央装置200发送的发送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的信息是,返回该温度传感器所示的温度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装置300A,根据来自中央装置200的信息,请求温度传感器输出温度信息。然后,当从温度传感器获得温度信息时,终端装置300B的生成部320,生成将该温度信息包含在实际数据中的返回数据包。
在该返回数据包中,如图4B所示,发送源信息存储部20a中存储有分配给终端装置300A的地址「01」,并且,中继器信息存储部20b中存储有「FF」。生成部320生成的返回数据包,被输出到终端装置300A的通信部310。
终端装置300A的通信部310,若被输入由终端装置300A的生成部320生成的返回数据包,则以期间(1-2)到来为条件,将该返回数据包发送给通信缆线100。
返回数据包,通过通信缆线100被传递,在期间(1-2)中被中央装置200接收。其结果是,中央装置200,能够获得与终端装置300A连接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装置300B~300D中,分别丢弃在期间(1-2)中接收到的返回数据包。
与以上说明的在期间(1-1)以及期间(1-2)这一对期间内进行的、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A之间的处理相同的处理,也在期间(2-1)~期间(3-2)中在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B~C之间进行。
接着,对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D的数据包的发送接收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在中央装置200中生成部220生成发送数据包,通信部210以期间(4-1)到来为条件将该发送数据包发送给通信缆线100。
然后,由于该发送数据包是需要中继的数据包,因此在期间(4-1)中被终端装置300C接收的情况下,根据其设置部340的设置信息而被收取。终端装置300C的处理部330,能够根据接收时序等把握该发送数据包以终端装置300D为目的地,因此指示生成部320生成针对终端装置300D的中继数据包。
终端装置300C的生成部320,接收该指示,例如,将已接收的发送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复制并包含在实际数据中,并且,如图4D所示,在头部分别在发送元信息存储部20a中包含分配给作为该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源的中央装置200的「00」,在中继器信息存储部20b中包含分配给终端装置300C的「03」,从而生成具有如上实际数据和头部的中继数据包并输出给终端装置300C的通信部310。
终端装置300C的通信部310,若被输入由终端装置300C的生成部320生成的中继数据包,则在期间(4-1’)内将其发送给通信缆线100。该中继数据包,通过通信缆线100被传递,并且被中央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A、300B、300D接收。
首先,在中央装置200中,将接收的全部数据包暂时收取,处理部230参照该中继数据包的头部。这里,在该中继数据包的头部的发送源信息存储部20a中,包含有分配给中央装置200的地址「00」。因此,中央装置200的处理部230,判定为该中继数据包不是针对本装置的数据包并将其丢弃。
另外,在终端装置300A~B中,能够判定在期间(4-1’)内接收的中继数据包的目的地不是本装置,因此由处理部330进行丢弃处理。
与此相反,在终端装置300D中,能够判定在期间(4-1’)内接收的中继数据包的目的地是本装置,因此将其收取出。如此,从中央装置200向终端装置300D的发送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到达终端装置300D。
之后,终端装置300D的处理部330,参照收取的中继数据包的头部。这里,由于中继器信息存储部20b中包含「03」,因此能够判定该数据包是被终端装置300C中继,从中央装置200转发的数据包。因此,终端装置300D的处理部330,根据中继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实施处理即可。
之后,在终端装置300B的生成部320中,如图4E所示,生成头部的发送源信息存储部20a中包含「04」,并且头部的中继器信息存储部20b中包含「FF」的返回数据包,当期间(4-2)到来时,通过终端装置300D的通信部310,发送给通信缆线100。
该返回数据包,通过通信缆线100被传递,在期间(4-2)中被终端装置300C接收。在终端装置300C中,生成头部的发送源信息存储部20a中包含「04」,并且头部的中继器信息存储部20b中包含「03」的中继数据包,并输出给终端装置300C的通信部310。
终端装置300C的通信部310,若被输入由终端装置300C的生成部320生成的中继数据包,则以期间(4-2’)到来为条件,将该中继数据包发送给通信缆线100。
该中继数据包,通过通信缆线100被传递,在期间(4-2’)中被中央装置200接收。如此,中央装置200,能够获得与连接于终端装置300D的设备相关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装置300A、300B、300D中,在期间(4-2’)中接收的数据包,由于其目的地均不是本装置,故被丢弃。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通信系统,即使在需要高的数据包通信速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需要引入中继器,故而连接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的通信缆线100的长度不受限制。
(实施方式2)
<概要以及结构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通信系统,通过采用对于每个终端装置300A~300D设置与中央装置200之间的数据包通信速度的方法,从而避免由于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之间的数据包通信的通信速度,与连接中央装置200和终端装置300的通信缆线100的长度存在折衷选择的关系,而产生的不良状况。
这里,理想地认为,在开始运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通信系统之前,系统设计者将中央装置200与各个终端装置300A~300D之间的通信速度,独立地设置成能够通信的最快的通信速度。
即,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存在如下状况:由于连接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A的通信缆线100最短,因此它们之间设置为例如3Mbps的相对较高的的通信速度,由于连接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D的通信缆线100最长,因此它们之间设置为例如20Kbps的较低的通信速度。
但是,这样的话,数据包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终端装置300的数量越多,则通信速度的设置数量增加得越多,系统设计者为了决定它们各自的速度,必须测量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之间的数据包通信速度,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不现实。
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通信系统,系统设计者无需进行如此大量的工作,就能够在中央装置200与各个终端装置300A~300D之间,独立地设置能够通信的最快的通信速度。
<中央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的结构的说明>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中央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图5A中示出了中央装置200的结构,图5B中示出了终端装置300的结构。
如图5A所示,中央装置200的通信部210,具备:能够以第1速度发送数据包的第1发送器211,能够以比第1速度更慢的第2速度发送数据包的第2发送器212,能够以比第2速度更慢的第3速度发送数据包的第3发送器213,能够以比第3速度更慢的第4速度发送数据包的第4发送器214,分别对应于第1~第4发送器211~214并且分别接收以第1~第4速度发送的数据包的第1~第4接收器221~224。
当然,也可以不具备第1~第4发送器211~214在物理上为4个的发送器,以及第1~第4接收器221~224在物理上为4个的接收器,而是例如分别具备一个数据包的发送速度可变的发送器以及接收器。另外,图5A所示的发送器以及接收器的个数是示例性的,也可以分别多于或少于该个数。这一点,对于下文说明的如图5B所示的第1~第4发送器321~324以及第1~第4接收器311~314是同样的。
关于分别从第1~第4发送器211~214发送的数据包的速度,必须能够以彼此都不同的固定的速度发送数据包。列举一示例,第1速度为3Mbps,第2速度为1Mbps,第3速度为300kbps,第4速度为20kbps等,适当决定即可。
另外,中央装置200具备判定器240,在接收到来自第1~第4发送器211~214的数据包的情况下,能够判定在如下文说明的第1~第4接收器311~314中是否已经接收了该数据包。
当然,中央装置200不一定必须具备判定器240,例如,也能够是终端装置300具备判定器240,还能够是中央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作为独立的专用器与通信缆线100连接。
如图5B所示,终端装置300,具备:第1~第4接收器311~314,其能够接收从第1~第4发送器211~214以第1~第4速度发送的数据包;第1~第4发送器321~324,在第1~第4接收器311~314接收到数据包的情况下,以与接收时相同的速度发送数据包。
<数据包通信系统的动作的说明>
图6~图7是示出图5所示的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之间的动作的流程图。图6中示出了中央装置200的动作,图7中示出了终端装置300的动作。
首先,在开始运用数据包通信系统之前,进行数据包通信速度的设置。这里,为了方面,在进行数据包通信速度的设置时将在中央装置200中生成的数据包称作速度设置数据包,在进行数据包通信速度的设置时,将为了向中央装置200传达已经接收到速度设置数据包的意思而在终端装置300中生成的数据包,称作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
速度设置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能够包含表示该数据包是用于设置数据包通信速度的信息。另外,在该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还能够选择性地包含表示该数据包的发送速度的信息。在速度设置数据包的头部的发送源信息存储部20a中,作为发送源信息,例如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地含有「00」。
另一方面,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能够包含与速度设置数据包相同的各种信息。另外,在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的头部的发送源信息存储部20a中,作为发送源信息,例如在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的要领下,能够含有「01」~「04」中的任意一个。
这里,对图6所示的动作进行概略说明为,虽然从中央装置200向终端装置300多次发送速度设置数据包,但是这些速度设置数据包,以彼此全不相同的固定的预设速度发送。
首先,例如,在第1次循环中,以这些速度中最慢的第4速度将速度设置数据包,通过第4发送器214依次向终端装置300A~300D发送。因此,终端装置300中的已经通过第4接收器314接收到该速度设置数据包的终端装置,能够生成与之对应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并通过第4发送器324以第4速度发送,但是另一方面,终端装置300中的没有通过第4接收器314接收到该速度设置数据包的终端装置,无法生成与之对应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并通过第4发送器324以第4速度发送。
接着,中央装置200,以任意一个终端装置300返回了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为条件,在第2次循环中,生成以第3速度发送的速度设置数据包,并且,依次将其发送给终端装置300A~300D,或者仅仅发送给它们中进行了回应的终端装置。
接下来同样地,直到从全部的终端装置300收到对应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的回应为止,或者,直到发送了第1速度的速度设置数据包,并且从任意一个终端装置300收到了与之对应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的回应为止,重复进行改变速度设置数据包的发送速度,并且向终端装置300A~300D发送,或者仅仅向它们中进行了回应的终端装置发送的动作。
判定器240,通过能否接收来自特定的终端装置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判定对于该特定的终端装置来说能够通信的最快的通信速度。具体地,判定器240,在该示例中,从第4速度开始到第1速度为止,在每次循环中不断提高数据包的通信速度,对于不能接收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的特定的终端装置,判定为上一次发送的速度设置数据包的通信速度,对于该特定的终端装置来说是能够通信的最快的通信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判定器240中,在即使以最快的第1速度发送速度设置数据包,也能接收与之对应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的回应的情况下,判定与作为该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速度是第1速度。
通过这样的方法,中央装置200,能够推断出终端装置300A~300D分别能够通信的最快的通信速度,因此,中央装置200与终端装置300之间的数据包通信,能够以每个终端装置300A~300D推断出的通信速度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示例中,以从最慢的速度开始向最快的速度逐渐提高速度设置数据包的通信速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相反地,从最快的速度开始向最慢的速度逐渐降低通信速度。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应设置第1~第4接收器311~314与第1~第4发送器321~324,因此能够以通信速度不按高低排序的方式,发送速度设置数据包。
基于以上内容,首先,对中央装置20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在中央装置200中,生成部220在第1次循环中,遵从系统设计者的指示,生成速度设置数据包,并将其输出给第4发送器214。
第4发送器214,当接收到生成部220生成的速度设置数据包时,在第1次循环中,将速度设置数据包以第4速度针对终端装置300发送给通信缆线100,并且中央装置200,在第1次循环中,等待接收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步骤S11)。
接着,在中央装置200中,判定器240,在第1次循环结束时,把握来自全部的终端装置300A~300D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是否在第4接收器224中被接收。此处,在没有确认收到来自全部的终端装置300A~300D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3,若不是该情况则转移到步骤S14(步骤S12)。
这里,在第1次循环中,没有确认收到来自全部的终端装置300A~300D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的情况是指,至少在与中央装置200之间的通信缆线100最长的终端装置300D中,即使以第4速度也无法进行数据包通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判定器240,将第4速度变为更低的速度,或者进行错误通知,用于催促系统设计者使得除终端装置300D以外的任意一个终端装置300,具有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中继器的功能(步骤S13)。
另一方面,在第1次循环中,当已经确认收到来自全部的全终端装置300A~300D的、第4接收器224中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时,生成部220,在第2次循环中,生成包含表示为第(4-n)速度的信息的速度设置数据包,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第(4-n)发送器。第(4-n)发送器,在第2次循环中,当被输入生成部220生成的速度设置数据包时,将该数据包以第(4-n)速度向终端装置300发送给通信缆线100,并且,中央装置200,在第2次循环中也与第1次循环同样地,等待接收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步骤S14)。
这里,开始进行速度设置处理时,在判定器240中,作为初期设置预先设置n=1。因此,生成部220,在首次实施步骤S14时,生成包含表示为第3速度的信息的速度设置数据包,并将该数据包输出给第3发送器213。
然后,由于在下文所述的步骤S16中,判定器240实施将「n」变为「n+1」的处理,因此,例如在第2次实施步骤S14时,生成部220,生成包含表示为第2速度的信息的速度设置数据包,并输出给第2发送器212,像这样,最终进行生成包含表示为第1速度的信息的速度设置数据包,并输出给第1发送器211的处理。
接着,在中央装置200中,判定器240,与步骤S12的处理相同地,在规定的第某次循环中,确认是否收到来自全部的终端装置300A~300D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其结果是,在没有确认收到来自全部的终端装置300A~300D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7,若不是该情况则转移到步骤S16(步骤S15)。
在这一阶段,没有确认收到来自全部的终端装置300A~300D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的情况是指,至少,在与中央装置200之间的通信缆线100最长的终端装置300D之间,以第3速度无法进行数据包通信。
实际上,例如,在中央装置200中,判定器240,在第2次循环中,确认接收到来自终端装置300A~300C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仅仅没有确认接收到来自终端装置300D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判定第1次循环中的第4速度是与终端装置300D之间最快的能够通信的速度,并决定以该速度进行与终端装置300D之间的数据包通信,并将其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步骤S17)。
接着,判定器240,确认是否已经对于全部的终端装置300决定了数据包通信速度(步骤S18)。
如果是上述示例,虽然对终端装置300D决定了数据包通信速度,但是还没有对终端装置300A~300C决定数据包通信速度,因此移动到步骤S16。
另一方面,在步骤S15中确认接收到来自全部的终端装置300A~300D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18中确认没有对全部的终端装置300决定数据包通信速度的情况下,如上文所述,判定器240将「n」变为「n+1」,并移动到步骤S14(步骤S16)。
以下,同样地,如果多次实施从步骤S14到步骤S18,则最终,可对于全部的终端装置300决定数据包通信速度。然后,将这些数据包通信速度依次存储在存储器中。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示例中,若第4次循环结束,则无需进行更多次的数据包通信速度的设置处理,因此为了结束如图6所示的处理,在步骤S19中判定是否n=4,当n=4时,结束图6所示的处理。
若图6所示的处理结束,则与图7所示的处理相结合,在中央装置200中,与各个终端装置300A~300D之间,能够独立地设置能够通信的最快的通信速度。
接着,说明终端装置300的动作。
如图7所示,终端装置300,如果从中央装置200发送的速度设置数据包到达本装置,则通过第1~第4接收器311~314中的、与该速度设置数据包的数据包通信速度对应的接收器,接收该速度设置数据包,并输出给生成部320(步骤S21)。
终端装置300,例如其状况是:在接收到从中央装置200的第4发送器214发送的速度设置数据包的情况下,通过与第4发送器214对应的第4接收器314进行接收,之后,例如,在接收到从中央装置200的第3发送器213发送的速度设置数据包的情况下,通过与第3发送器213对应的第3接收器313进行接收。
生成部320,当被输入从第1~第4接收器311~314中的任一个输出的速度设置数据包时,生成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该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含有与该速度设置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含有的信息相同的信息,并将该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输出到第1~第4发送器321~324中的、与速度设置数据包的输出源对应的发送器(步骤S22)。
生成部320,具体地,其状况是:在被输入从第4接收器314输出的速度设置数据包的情况下,将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输出给与第4接收器314对应的第4发送器324,同样地,在被输入从第3接收器313输出的速度设置数据包的情况下,将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输出给与第3接收器313对应的第3发送器323。
第1~第4发送器321~324,当被输入从生成部320输出的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时,以自己的发送器中设置的数据包通信速度,具体地,以与本次成为该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的发送契机的速度设置数据包的通信速度相同的通信速度,将该速度设置确认数据包发送给通信缆线100(步骤S23)。
当图7所示的处理结束时,与图6所示的处理相结合,在终端装置300中,设置了对于本装置来说与中央装置200之间能够通信的最快的通信速度。
如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通信系统,无需劳烦系统设计者之手,就能够在中央装置200与各个终端装置300A~300D之间,独立地设置能够通信的最快的通信速度。
(实施方式3)
<概要以及结构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一种数据包通信系统进行说明,其能够解决在采用必须设置多台中央装置200的结构的数据包通信系统中的、在简单采用实施方式1·2的方法的情况下产生的次要技术问题。
<数据包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说明>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数据包通信系统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图8所示的数据包通信系统,与图1所示的对比,在1台中央装置200变为2台中央装置200A以及中央装置200B这点上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中央装置200A以及中央装置200B统称为中央装置200。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虽然示出了将与中央装置200A对应的通信缆线100和与中央装置200B对应的通信缆线100分别示出的连接状态,但是中央装置200A以及中央装置200B也可以连接于1根通信缆线100。即,可以将图1所示的通信缆线100的附图右端延长,并且其终端连接于中央装置200B。
这里,为了容易理解,对设置了2台中央装置200A~200B和4台终端装置300A~300D的「2:4连接」的数据包通信系统进行说明。当然,需要留意的是,中央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的个数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通过将中央装置200A与中央装置200B彼此连接能够使得它们彼此同步,但是实际上,中央装置200A以及中央装置200B,经常分别连接于未图示的上位装置(在实施方式1、2的情况下,实际上,图1所示的中央装置200也可以实际连接于未图示的上位装置)。在设置了上位装置的情况下,上位装置对中央装置200A以及中央装置200B输出相同的指示。因此,能够实现通过2台中央装置200对数据包通信系统进行双重控制的结构。
本文中,如图1所示,在仅仅设置一台中央装置200的数据包通信系统的情况下,若该中央装置200发生故障等而陷入无法动作的状況,则系统整体无法进行动作。
与此相反,如图8所示,在设置了中央装置200A~200B这2台的情况下,即使中央装置200A发生故障等,除非是中央装置200B也偶然地在该时间发生故障等,则中央装置200B能够进行系统整体的控制,因此能够避免系统整体无法进行动作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可认为产生在相同时间中央装置200A~200B中的任意一个发生故障的情况的原因,典型地,是具有一定强度的浪涌电流同时流向中央装置200A~200B的情况,为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包通信系统也不会停止,可以准备与通信缆线100电隔离的其他中央装置,将其与上位装置连接,在万一中央装置200A~200B同时发生故障等情况下,将其他中央装置与通信缆线100连接,以能够继续进行数据包通信。
这里,作为这种双重控制的具体方法之一,可考虑如下结构:在中央装置200A与中央装置200B之间设置主从关系,在通常时,仅仅由中央装置200A进行数据包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控制,中央装置200B仅仅进行保存中央装置200A的控制历史等处理,不参与数据包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当无法从中央装置200A收到数据包的状态持续一定期间时,判定为中央装置200A发生故障等,之后,中央装置200B能够基于目前为止保存的、中央装置200A的控制历史和来自上位装置的指示,接着进行数据包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控制。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不会产生如下文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通信系统那样的缺点,但是从中央装置200A发生故障等,到中央装置200B接着进行数据包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控制为止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系统没有控制的期间。
如上所述,如果产生在相同时间中央装置200A~200B均发生故障的状况,则没有办法,但是在并非如此的情况下,即使还取决于数据包通信系统的用途,但是优选不停止系统的控制。
这样,可在中央装置200A~200B中不设置主从关系,通常时,由这两者进行系统整体的控制,之后再考虑对于采用这样的方法产生的缺点进行处理,以避免不良状况产生。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通信系统中产生的缺点,例如,在关注特定的终端装置(例如,终端装置300A)的情况下,成为数据包的发送时序、循环有偏差的主要原因,并且会导致从中央装置200A发送的数据包被终端装置300A接收的时序、与从中央装置200B发送的数据包被终端装置300A接收的时序之间,产生时间差。特别地,在数据包由于一些理由在发送目的地没有被接收的情况下,进而,在因此必须重新发送数据包的情况下,该时间差变大。
若如此,具体地,在与终端装置300A连接的设备,具有被终端装置300A控制的性质,例如是电机之类的设备的情况下,例如,若数据包中包含的指示是以高速/低速切换电机的旋转速度,则可能发生电机的旋转速度在短期间内频繁地以高速/低速进行切换的现象。可认为这样会缩短电机的寿命,还存在瞬间施加预料外的力而电机发生故障的情况。
当然,在与终端装置300A连接的设备不具有被终端装置300A控制的性质,是传感器之类的设备的情况下,通常,中央装置200仅仅指示传感器输出传感结果,因此不会发生上述不良状况。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发送系统,能够避免在由多个中央装置200对设备进行双重控制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系统无控制的期间的情况,并且不会产生数据包的接收时序的时间差导致的不良状况。
<终端装置300的结构的说明>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终端装置300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图9中,与终端装置300连接的设备(控制对象)400也加以标记。如图9所示的终端装置300,具备下文的说明的通信部310、判断部350、计时部360、制止部370。生成部320、处理部330、设置部340,与在实施方式1等中说明的相同。
通信部310,通过通信缆线100与中央装置200之间进行数据包通信。通信部310,具备:接收器,其接收从中央装置200发送的数据包;发送器,在制止部370制止实施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包含的指示的情况下,其对该数据包的发送源的中央装置200发送制止报告数据包。
判断部350,判断被通信部310的接收器接收的数据包的实际数据中包含的指示,是否是使设备400的状态转变的转变指示。这里所说的设备400,例如是指电机、螺线管等,根据来自中央装置200的指示而改变输出的设备。
计时部360,在判断部350的判断结果是数据包中包含的指示是改变设备400的状态的转变指示的情况下,开始进行规定期间的计时。该规定时间,例如能够由系统设计者进行设置。
制止部370,从计时部360开始规定时间的计时到该计时结束为止之间,在通信部310的接收器接收的数据包中包含的指示是改变设备400的状态的转变指示的情况下,制止该指示的实施。
<数据包通信系统的动作的说明>
图10是着眼于图9所示的中央装置200A及中央装置200B、终端装置300A以及与之连接的设备400A的时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A以及图10B中,关于与所述的期间(1-1)对应的期间,与中央装置200A相关的期间表示为期间(1-1-A),与中央装置200B相关的期间表示为期间(1-1-B)。
另外,各个期间(1-1-A)以及(1-1-B)内发送的数据包中包含的指示,如果是用于指示设备400A(以下以“电机400A”进行说明。)以相对的高速进行旋转的信号,则标记为表示高电平的「H」,如果是用于指示电机400A以相对的低速进行旋转的信号,则标记为表示低电平的「L」。
在该示例中,如图10A所示,从中央装置200A~200B发送的数据包,在第1次循环中为「L」,在第2次循环中为「H」,在第3次循环中为「L」,在第4次循环中为「H」,在第5次循环中为「H」。
在图10C中示出了,接收到从中央装置200A~200B发送的数据包中包含的信号的终端装置300A,基于该信号对电机400A输出命令的时序。
在图10C中,标记有与图10A~图10B中所标记的「H」或「L」对应的「H」或「L」。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时序A~C,如下文所述,对应于在图10F的计时部360中开始规定期间的计时的位置。
在图10D中示出了,当终端装置300A以图10C所示的时序,对电机400A输出切换成高电平或低电平的命令时,示出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的波形。在图10D中示出了,在发生所述的缺点的情况下,即,不存在判断部350、计时部360以及制止部370,校正前的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的波形。
对于图10D所示的波形,沿时间序列进行说明如下,
与中央装置200A的第2次循环中的指示对应,切换为高电平,
与中央装置200B的第1次循环中的指示对应,切换为低电平,
与中央装置200A的第3次循环中的指示对应,维持低电平,
与中央装置200B的第2次循环中的指示对应,切换为高电平,
与中央装置200A的第4次循环中的指示对应,维持高电平,
与中央装置200B的第3次循环中的指示对应,切换为低电平,
与中央装置200A的第6次循环中的指示对应,切换为高电平,
与中央装置200B的第4次循环中的指示对应,维持高电平。
在图10E中示出了,在假设终端装置300A构成为仅仅接收来自中央装置200A的数据包,不接收来自中央装置200B的数据包的情况下,表示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的波形。
这里,对比图10D与图10E可知,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在没有被制止部370制止指示的实施的状态下,由中央装置200A~200B进行双重控制的情况,与仅仅由中央装置200A进行控制的情况,结果非常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问题,尤其,除了已经说明的在区域D的短期间内从H切换到L的位置以外,对于区域E~F中的H与L彼此反转的位置,也必须采取对策。
在图10F中,从图10的计时部360开始规定期间的计时到结束计时为止的期间,用高电平的波形表示,其他期间用低电平的波形表示。这里,图10F所示的信号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的上升,表示计时部360开始规定时间的计时的时序。该上升,与图10C所示的时序A~C同步。
图10F所示的信号,在判断部350判断为,判断对象的数据包中包含的指示包括改变设备400的状态的转变指示的情况下,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
具体地看,时序A对应于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从L向H」转变的指示,时序B对应于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从H向L」转变的指示,时序C对应于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从L向H」转变的指示。
在图10G中示出了,通过判断部350、计时部360以及制止部370进行校正后的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的波形。该校正,在图10F所示的信号处于高电平中的规定期间中,当被通信部310的接收器接收的数据包中包含改变电机400A的状态的转变指示时,由制止部370制止该指示的实施。
观察如图10G所示的校正后的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的波形发现,首先,由于第1次循环的数据包中包含指示低电平的信号,因此在时序A到来之前的时序,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为低电平。
然后,当时序A到来时,来自中央装置200A的第2次循环的数据包被终端装置300A接收。但是,该时序没有处于计时部360执行的规定期间的计时中,因此该数据包没有被丢弃。因此,终端装置300A,根据该数据包中包含的「H」的指示,命令电机400A将旋转速度切换为高电平。
接着,在时序A之后,从中央装置200B发送第1次循环的数据包。终端装置300A接收该数据包的时序,处于计时部360执行的规定期间的计时中。此时,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仍为高电平,且该数据包中包含指示切换成低电平的信号,因此该数据包满足指示的制止条件。因此,该数据包中包含的指示的实施,被制止部370制止。
其结果是,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在现在进行中的计时部360实施的规定期间的计时结束后,直到从中央装置200A或200B发出切换成低电平的指示为止,具体地直到时序B为止,维持高电平。
当时序B到来时,来自中央装置200A的第3次循环的数据包被终端装置300A接收。该时序没有处于计时部360执行的规定期间的计时中。因此,该数据包没有被丢弃。因此,终端装置300A,根据该数据包中包含的「L」的指示,命令电机400A将旋转速度切换为低电平。
之后,紧接时序B之后,从中央装置200B发送第2次循环的数据包。终端装置300A接收该数据包的时序,处于计时部360执行的规定期间的计时中。此时,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仍为低电平,且该数据包中包含指示切换成高电平的信号,因此该数据包中包含的指示的实施,被制止部370制止。
其结果是,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在现在进行中的计时部360执行的规定期间的计时结束后,直到从中央装置200A或200B发出切换成高电平的指示为止,具体地直到时序C为止,维持低电平。
当时序C到来时,来自中央装置200A的第4次循环的数据包被终端装置300A接收。该时序没有处于计时部360执行的规定期间的计时中。因此,该数据包没有被丢弃。因此,终端装置300A,根据该数据包中包含的「H」的指示,命令电机400A将旋转速度切换为高电平。
之后,紧接时序C之后,从中央装置200B发送第3次循环的数据包。终端装置300A接收该数据包的时序,处于计时部360执行的规定期间的计时中。此时,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仍为高电平,且该数据包中包含指示切换成低电平的信号,因此该数据包中包含的指示的实施,被制止部370制止。
其结果是,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接着,在计时部360执行的规定期间的计时结束后,直到从中央装置200A或200B发出切换成低电平的指示为止,维持高电平。
之后,在该示例中,如图10C以及图10D所示,在规定期间的计时结束后,来自中央装置200A的第4次循环的数据包被终端装置300A接收。因此,虽然该数据包没有被丢弃,但是没有包含切换成低电平的指示,因此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维持高电平。接下来的来自中央装置200A的第4次循环的数据包的情况下的处理,也同样如此。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部310的发送器,在通过制止部370使得该数据包中包含的指示的实施被制止部370制止的情况下,将包含表示该意思的信号的制止报告数据包,发送到作为该数据包的发送源的中央装置200B。由此,中央装置200B能够得知,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没有根据该数据包进行转变。
因此,中央装置200B以及与其连接的上位装置,不会误认成电机400A的旋转速度没有根据本装置的指示进行运行,因此,能够防止因该误认导致发出本来不会发出的指示。
如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包发送系统,能够避免在由多个中央装置200对设备进行双重控制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系统无控制的期间的情况,并且能够防止数据包的接收时序的时间差导致的不良状况产生。
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基础设施系统的说明图。在本实施例中,对将实施方式1~3中说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适用于作为基础设施系统的道路设备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图11中,与图1等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记了同一符号,图11中特有的符号是隧道1000、在隧道内通行的车辆2000。
通信缆线100的长度,根据隧道1000的长度决定。隧道1000的长度,为数百m~数km也并不少见。因此,通信缆线100的长度,也为数百m以上。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基础设施系统中,尤其,能够合适地使用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
中央装置200,设置在监视员对隧道1000内的状況进行监视等的监视控制室中。上述的上位装置,可以设置在监视控制室内,也可以设置在其他场所。
终端装置300A、300C,与收集隧道1000内的环境数据的环境传感器400A、400C连接。隧道1000内的环境数据,不限于此,例如是车辆2000的交通量、隧道1000内的排放气体的浓度、如下文说明的灯400B、400D的光量等各种数据。
终端装置300B、300D,与设置在隧道1000的天花板附近的灯400B、400D连接。终端装置300B、300D,基于环境传感器400A、400C的检测结果,进行灯400B、400D的光量等的照明控制。
根据本实施例的基础设施系统,能够改善隧道1000内的环境,能够提高车辆的通行的通畅度。即,例如,在灯400B、400D的寿命已尽而熄灭的情况下,环境传感器400A、400C能够检测到接收光强度降低,因此数据收集终端装置300A、300C能够通过通信缆线100,将该情况发送给中央装置200。
其结果是,在监视控制室内的监视员,能够进行灯400B、400D的更换作业,并且能够增大寿命已尽的灯周围的灯的光量等,从而能够防止隧道1000内变暗。
另外,作为环境数据,在检测到隧道1000内不存在车辆2000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灯400B、400D的光量,以实现能源节约。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11中没有明确示出,但是车辆2000也具备各种控制对象。具体地有,踩下加速器时的引擎控制、被称作车载空调的空调的的温度控制等。因此,车辆2000自身也能够适用所述的数据包通信系统。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数据包通信系统的适用例以道路设备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适用于道路设备,如下文说明的,能够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系统。
例如可列举,在包含大坝、桥的河流设备中,能够基于水位传感器400的检测结果,控制闸门400的开闭。
例如可列举,在铁路以及铁路设备中,基于红外线传感器400检测到的乘客从车站的站台跌落到轨道的检测结果,进行使电车紧急停止的控制,或者在设置于车站的站台的站台门上附近安装人感传感器400以控制站台门的开闭。
例如可列举,在飞机及机场设备中,基于飞机的油压传感器400的检测结果控制油的流出量,基于设置在机场的滑行道路上的照度传感器400的检测结果控制滑行道路指示灯400的光量。
例如可列举,在包含船舶以及港湾设备的交通设备中,基于操舵手的舵转向的检测知结果控制舵的角度,基于门式起重机的操作者的装卸操作控制轨道上的移动量。
如此,本实施例的基础设施系统,只要是进行电气的控制的设备即可,从小规模的设备到大规模的设备,能够适用于多种设备。
(实施例2)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工厂自动化系统的说明图。在本实施例中,对将实施方式1~3中说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适用于为工厂自动化系统的机械臂的示例,进行说明。
虽然上文采用控制对象400连接于终端装置300的示例,对各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图12中,在本实施例中,以控制对象400的带传感器的终端装置300为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省略了中央装置200自身的图示。
带加压传感器的终端装置300A以及带角度传感器的终端装置300B,均主要进行检测以控制机械臂的关节的动作,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中央装置200。
在本实施例的工厂自动化系统中,相对较多地使用了带传感器的终端装置300,因此提高它们与中央装置200之间的数据包通信速度是优选的,故而能够合适地使用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
带加压传感器的终端装置300A,主要设置在指关节,用于对把持物体时的抓握强度进行控制、或者用于检测出关节的扭矩/负重等载荷并控制驱动扭矩。带角度传感器的终端装置300B,用于控制间接的角度。
本实施例的工厂自动化系统,若使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由于能够实现数量相对较多的终端装置300与中央装置200的高速数据包通信,因此能够提高使用机械臂得到的产品的制造生产能力。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数据包通信系统的适用例,虽然以机械臂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适用于机械臂,例如,也能够适用于控制各种工业用机械人的关节的动作,还能够是适用于控制工作机械的移动量、速度、旋转量等。
此外,经常在工厂内设置火灾检测设备、空调设备,用于确保操作员的安全性的紧急停止工作机械的机构。对于它们进行的各种控制,也能够使用数据包通信系统。
如此,本实施例的工厂自动化系统,只要是进行电气的控制的设备即可,从小规模的设备到大规模的设备,能够适用于多种设备。
(实施例3)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说明图。在本实施例中,对将实施方式1~3中说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适用于作为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商业设施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图13中,与图1等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记了同一符号,图11中特有的符号有百货商店或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3000。
通信缆线100的长度,根据商业设施3000的规模决定。在图13中,以20层的商业设施3000为示例,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缆线100的长度,可以是数百m以上。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尤其,能够合适地使用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此外,由于设置了中央装置200A~200B这2台中央装置200,因此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同时能够合适地使用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数据包通信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上位装置与中央装置200A~200B,能够彼此远离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它们能够通过未图示的与通信缆线100不同的线路有线地或无线地进行连接。中央装置200~200B,分别设置在监视员等对商业设施3000内的状況进行监视等的监视控制室中。
终端装置300,与收集商业设施3000内的各种数据的未图示的传感器等控制对象连接。作为设置于商业设施3000的控制对象,可列举:升降机(电梯),室温传感器以及空调设备,火灾检测器以及火灾报警器,紧急呼叫按钮以及通常时处于打开状态且紧急时处于关闭状态的紧急关闭门等防灾·防盗设备,人感传感器以及照明等。
根据本实施例的楼宇自动化系统,能够提供商场设施3000内的舒适空间以及安全·安心的空间。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数据包通信系统的适用例以商业设施30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楼宇自动化系统,不限于适用于商业设施3000,例如,能够适用于办公楼、公寓等集体住宅之类的其他建筑。
如此,本实施例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只要是进行电气的控制的设备即可,从小规模的设备到大规模的设备,能够适用于多种设备。

Claims (6)

1.一种数据包通信系统,具备:
与控制对象连接的终端装置;
第1中央装置,其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包含针对所述控制对象的指示信号的第1数据包;
第2中央装置,其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包含针对所述控制对象的指示信号的第2数据包;
并且,根据所述第1或第2数据包的指示信号控制所述控制对象,
其中,所述终端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从所述第1以及第2中央装置发送的第1以及第2数据包,
判断部,其判断所述接收部中接收的第1以及第2数据包中,是否包含转变所述控制对象的状态的转变指示信号,
计时部,当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第1或第2数据包中包含转变指示信号时,开始规定期间的计时,
制止部,从所述计时部开始规定时间的计时到该计时结束为止之间,当所述接收部接收的第1或第2数据包被所述判断部判断为包含转变指示信号时,制止根据该转变指示信号的处理的执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包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1中央装置或第2中央装置,具备:
能够以预先准备的第1速度发送数据包的第1发送器;
能够以预先准备的比所述第1速度慢的第2速度发送数据包的第2发送器,
所述终端装置为多台,分别具备:
能够接收所述第1速度的数据包的第1接收器;
能够接收所述第2速度的数据包的第2接收器;
进一步,具备判定器,在从所述第1或第2发送器发送了数据包的情况下,该判定器判定所述第1或第2接收器中能否接收该数据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包通信系统,其中,
各个所述终端装置,具备:
第1响应发送器,其在所述第1接收器中接收到数据包的情况下,以第1速度发送响应数据包,
第2响应发送器,其在所述第2接收器中接收到数据包的情况下,以第2速度发送响应数据包;
所述中央装置,具备:
所述判定器;
第1响应接收器,其接收从所述第1响应发送器以第1速度发送的响应数据包;
第2响应接收器,其接收从所述第2响应发送器以第2速度发送的响应数据包。
4.一种基础设施系统,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包通信系统。
5.一种楼宇自动化系统,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包通信系统。
6.一种工厂自动化系统,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包通信系统。
CN202111079622.4A 2019-02-05 2019-12-27 数据包通信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工厂自动化系统 Pending CN1138727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8496 2019-02-05
JP2019018497 2019-02-05
JP2019-018495 2019-02-05
JP2019018496 2019-02-05
JP2019-018497 2019-02-05
JP2019018495 2019-02-05
CN201980090797.XA CN113383517A (zh) 2019-02-05 2019-12-27 数据包通信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工厂自动化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0797.XA Division CN113383517A (zh) 2019-02-05 2019-12-27 数据包通信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工厂自动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2744A true CN113872744A (zh) 2021-12-31

Family

ID=7194708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9622.4A Pending CN113872744A (zh) 2019-02-05 2019-12-27 数据包通信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工厂自动化系统
CN201980090797.XA Pending CN113383517A (zh) 2019-02-05 2019-12-27 数据包通信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工厂自动化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0797.XA Pending CN113383517A (zh) 2019-02-05 2019-12-27 数据包通信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工厂自动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23955A1 (zh)
EP (2) EP3944558A1 (zh)
JP (1) JP6969813B2 (zh)
KR (2) KR20210116662A (zh)
CN (2) CN113872744A (zh)
TW (1) TW202037133A (zh)
WO (1) WO202016208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13961C2 (de) * 1978-03-31 1980-02-07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uenchen Verfahren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Vermittlung von Signalen, die in unterschiedliche Übertragungsgeschwindigkeitsklassen fallen, in einer programmgesteuerten Datenvermittlungsanlage
US4320520A (en) * 1980-06-27 1982-03-16 Rolm Corporation Transmitter/receiver for use on common cab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such as ethernet
JPS6276946A (ja) * 1985-09-30 1987-04-09 Toshiba Corp 遠方監視制御装置
JPH05153139A (ja) * 1991-11-29 1993-06-1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ネツ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通信方式
JPH0629998A (ja) * 1992-07-10 1994-02-04 Nissin Electric Co Ltd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5420909A (en) * 1993-06-23 1995-05-30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telephone and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JP3637643B2 (ja) * 1995-07-28 2005-04-13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JP2994589B2 (ja) 1996-06-07 1999-12-27 株式会社ステップテクニカ サイクリック自動通信による電子配線システム
US6243756B1 (en) * 1997-06-23 2001-06-05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Network device with unified management
US6487620B1 (en) * 1999-06-11 2002-11-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bined low speed and high speed data bus
US6751684B2 (en) * 2000-12-21 2004-06-15 Jonathan M. Ow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llocating bandwidth to a plurality of devices interconnected by a plurality of 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 links
US20030070027A1 (en) * 2001-10-09 2003-04-10 Yiu-Keung Ng System for interconnecting peripheral host computer and data storage equipment having signal repeater means
JP2004274537A (ja) * 2003-03-11 2004-09-30 Iwatsu Electric Co Ltd 無線データ通信方法
JP2006101308A (ja) * 2004-09-30 2006-04-13 Fujitsu Ltd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パスサーチ方法
JP2006217110A (ja) * 2005-02-02 2006-08-17 Nec Corp 無線lanシステムとそのマルチレート制御方法
JP4595637B2 (ja) * 2005-04-11 2010-12-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制御装置および車両用制御装置に用いるプログラム
DE602006009740D1 (de) * 2005-08-31 2009-11-26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Master-, Slave- und Repeatereinheiten
JP2010087655A (ja) * 2008-09-30 2010-04-15 Hitachi Ltd 通信システム
MX2010001200A (es) * 2009-01-30 2010-08-09 Elster Solutions Llc Otro tipo de direccionamiento del mensaje de gestion de protocolos a traves de una red inalambrica de dispositivos de medicion.
US20120214494A1 (en) * 2011-02-23 2012-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xied user equipment wake up using cell change mechanism
US9313042B2 (en) * 2011-10-18 2016-04-12 Schneider Electric Buildings, Llc Self-healing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101217607B1 (ko) * 2012-04-18 2013-01-02 현대인프라코어 주식회사 저오류 초고속 시리얼 통신이 가능한 산업용 컨트롤러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2014120845A (ja) * 2012-12-14 2014-06-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システム
US10292103B2 (en) * 2013-03-27 2019-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ation within a neighborhood aware network
US11206150B2 (en) * 2018-11-29 2021-12-21 Johnson Controls Tyco IP Holdings LLP Controller with automatic field bus protocol det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23520A1 (en) 2021-12-15
JPWO2020162083A1 (ja) 2021-09-09
EP3944558A1 (en) 2022-01-26
TW202037133A (zh) 2020-10-01
JP6969813B2 (ja) 2021-11-24
KR20210118213A (ko) 2021-09-29
US20220123955A1 (en) 2022-04-21
KR20210116662A (ko) 2021-09-27
WO2020162083A1 (ja) 2020-08-13
CN113383517A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7265B (zh) 鐵道車輛用通訊裝置
US9407582B2 (en) Redundantly operable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thereof
US2001002198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erroneous packet data
JP585585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2591974A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S11453570B2 (en) Elevator 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
CN113872744A (zh) 数据包通信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工厂自动化系统
JP6984907B2 (ja) 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ャーシステム、ビルディングオートメ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ファクトリーオートメ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14097210A (zh) 用于尤其在电梯设备中传送数据内容的方法和数据网络
CN113439417A (zh) 数据包通信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工厂自动化系统
JP2012234442A (ja) 火災報知設備
WO2020031605A1 (ja) 判定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7197040B1 (ja) 中継器、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中継方法
JP4527684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21153217A (ja) 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ャーシステム、ビルディングオートメ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ファクトリーオートメ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5502370B2 (ja) 鉄道保安システム
JPH0533860B2 (zh)
JP5202572B2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システム
JPS63242879A (ja) エレベ−タの制御信号伝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