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1078A - 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及电缆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及电缆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1078A
CN113871078A CN202111122386.XA CN202111122386A CN113871078A CN 113871078 A CN113871078 A CN 113871078A CN 202111122386 A CN202111122386 A CN 202111122386A CN 113871078 A CN113871078 A CN 113871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leeve
wave
tape layer
adhesive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23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家昊
张卫娟
陈一哲
古忠义
郭晓敏
鲍常崴
王杰
郭宝
王翔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ngx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gx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gx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gx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223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10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1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10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22Metal wires or tapes, e.g. made of steel
    • H01B7/228Metal bra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6Insulat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及电缆组件,该处理方法包括:提供第一电缆组件,所述第一电缆组件包括电缆本体以及防波套;所述防波套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套体和与所述套体相连的端部,所述防波套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电缆本体的外部;以及将所述防波套进行翻折处理,使所述端部环绕于所述套体的外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能够降低端部毛刺刺入电缆内部导线造成的损伤,加强了防波套对于电缆的防护,提高了信号的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及电缆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防波套,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电缆防护效果的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及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缆的设计过程中,由于电磁屏蔽的要求,经常选择金属编织网之类的电缆护套(防波套)来提高屏蔽效果。而集成化的电缆设计和紧凑的电子设备安装环境使得电缆与电缆、电缆与设备之间信号的电磁干扰更强,对电缆的电磁屏蔽要求更苛刻。但由于防波套的材质特殊,其硬度高、不易弯曲,且其端头金属毛刺容易对导线和设备造成损害,从而对如何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提出了挑战。
在防波套的加工及安装过程中,其端头加工和屏蔽连续性至关重要。目前,对于防波套端头的处理经常使用的方法有:(一)直接在连接器尾部进行压紧固定;(二)在防波套端头的毛刺位置内外缠绕绝缘胶带后再进行压紧固定。在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一)的工艺简单、成本低,但是加工可靠性不高,防波套端头毛刺容易刺伤导线,使信号品质受干扰;方法(二)的成本低,但是受连接器外形影响其屏蔽连续性难以保障。
另一方面,用于电缆的防波套属于金属编织物,其毛刺尖锐锋利,极易对电缆内部导线以及外部设备造成损害,从而影响电缆性能。且现有的电缆防波套的端头朝向连接器,为避免端头深入连接器内部损伤电缆,往往在连接器和防波套端头之间留有一段距离,即,连接器和防波套端头之间的电缆裸露在外,缺少防波套的防护,如此使得难以实现防波套屏蔽的连续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电缆防波套屏蔽连续性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电缆组件,所述第一电缆组件包括电缆本体以及防波套;所述防波套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套体和与所述套体相连的端部,所述防波套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电缆本体的外部;以及
将所述防波套进行翻折处理,使所述端部环绕于所述套体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缆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缆本体上的连接器,所述端部位于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套体之间;所述处理方法包括:
将所述防波套进行翻折处理,使所述端部沿所述套体的翻折部位向远离所述连接器的方向运动,并环绕于所述套体的外部;以及
使所述翻折部位与所述连接器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mm以下。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包括在进行所述翻折处理之前,在所述电缆本体的部分区域设置环绕所述电缆本体的第一胶带层,在进行所述翻折处理之后,至少部分所述端部与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胶带层相重叠。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包括在进行所述翻折处理之后,在所述防波套的套体外部设置环绕所述套体的第二胶带层,所述第二胶带层夹设于所述端部与所述套体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端部进行固定处理;以及
在所述端部的外部设置第三胶带层。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端部包含毛刺,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将所述毛刺进行捋顺处理,再对所述毛刺进行剪切,使其长度保持在3~7mm。
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缆组件,包括:
电缆本体;以及
防波套,套设于所述电缆本体的外部;
其中,所述防波套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套体和与所述套体相连的端部,所述套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套体、翻折部和第二套体,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一套体相连,所述第一套体和所述端部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套体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缆本体的连接器,沿所述电缆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翻折部位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端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第一胶带层,所述第一胶带层设置于所述电缆本体,并位于所述电缆本体与所述防波套的套体之间,至少部分所述端部与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胶带层相重叠。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第二胶带层,所述第二胶带层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套体的外部,并夹设于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套体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沿所述电缆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胶带层的长度为65~75mm。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第三胶带层,所述第三胶带层设置于所述端部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沿所述电缆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胶带层的长度为28~32mm。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沿所述电缆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胶带层的长度为18~22mm。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端部进行固定处理的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环绕所述端部设置,所述连接器外壳的材质与所述紧固部件的材质均为金属,沿所述电缆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紧固部件与所述连接器的外壳相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沿所述电缆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胶带层与所述连接器之间的距离为10~20mm,所述第三胶带层与所述紧固部件之间的距离为0~3mm;所述第二胶带层与所述紧固部件的至少部分区域相重叠。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具有分支的电缆,包括上述的电缆组件。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能够降低端部毛刺刺入电缆内部对导线造成的损伤,加强了防波套对于电缆的防护,提高了信号的品质。
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三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四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五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电缆本体;20、连接器;31、端部;32、套体;32a、翻折部;32b、第一套体;32c、第二套体;41、第一胶带层;42、第二胶带层;43、第三胶带层;50、紧固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附图构成本发明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仅用于对同一类型的不同部件进行区分,并非对其进行限定。
参照图1、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包括:
提供图1所示的第一电缆组件,第一电缆组件包括电缆本体10以及防波套;其中防波套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套体32和与套体32相连的端部31,防波套活动地套设于电缆本体的外部;以及
将防波套进行翻折处理,使端部31环绕于套体32的外部,其结构可参见图2所示的第二电缆组件。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通过将防波套的端部31进行翻折,使得端部31上的毛刺进一步远离电缆内部的导线,降低了毛刺通过伸入电缆内部刺伤导线的几率,提高了信号的品质。
参照图3、4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包括:提供图3所示的第一电缆组件,第一电缆组件包括电缆本体10、设置于电缆本体10上的连接器20以及防波套;其中,防波套沿其长度方向活动地套设于电缆本体10的外部,防波套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套体32和与套体32相连的具有毛刺的端部31,端部31位于连接器20与套体32之间;
将防波套进行翻折处理,使端部31沿套体32上的翻折部位(翻折部32a)向远离连接器20的方向运动,并环绕于套体32的外部;以及
使翻折部位与连接器20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mm以下,其结构可参见图4所示的第二电缆组件。
于一实施方式中,防波套可以是现有的部件,例如通过金属材料编织形成的套管。
于一实施方式中,套体32可以为筒状结构,端部31为环形结构。
于一实施方式中,端部31是指防护套端头上具有毛刺的区域。
于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所示,进行翻折处理后,以翻折部32a为界将套体32分为:与端部31相连的第一套体32b和第二套体32c。其中,端部31和第一套体32b环绕于第二套体32c的外表面。沿电缆本体10的长度方向,翻折部32a位于连接器20和端部31之间,使得端部31的毛刺远离连接器20。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通过将防波套的端部31进行翻折,使得端部31上的毛刺背向连接器20,避免了毛刺深入连接器20内部损坏电缆,从而可使防波套与连接器20之间保持较小的距离甚至无需保持距离,较大程度地减少了缺少防护套保护的“裸露”电缆区域的存在,能够对电缆进行充分的保护,提高了屏蔽的连续性。
于一实施方式中,进行翻折处理后,在防波套的各部位中,翻折部32a与连接器20的距离最小,该距离可以为3mm以下,进一步可以为2mm以下,更进一步可以为1mm以下,优选为0,以使防波套与连接器20相接,电缆本体10能够最大限度地被防波套包覆,提高了屏蔽效果。其中,翻折部32a与连接器20的距离可以是沿电缆本体10的长度方向,翻折部32a与连接器20上各部件之间的最短距离。
于一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20上设置有容纳电缆本体10的接触体固定件,接触体固定件为一圆柱体,在圆柱体上开设有多个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通孔,电缆导线设置于通孔中。连接器20与翻折部32a的距离可以是该接触体固定件朝向防波套的端口(或通孔朝向防波套的端口)与翻折部32a之间的距离,或者小于该接触体固定件朝向防波套的端口与翻折部32a之间的距离。
于一实施方式中,为降低防波套端部31的毛刺穿过套体32对电缆进行的损伤,可在进行翻折处理之前,在电缆本体10的外表面缠绕胶带,形成环绕电缆本体10的第一胶带层41,之后再进行翻折处理,具体结构可参见图5所示的第三电缆组件。在进行翻折处理之后,沿电缆本体10的长度方向,防波套的端部31与第一胶带层41的部分或全部区域相重叠。即,在电缆本体10与防波套的端部31之间自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第一胶带层41和第二套体32c,以用于避免端部毛刺刺破电缆本体。
于一实施方式中,沿电缆本体10的长度方向,第一胶带层41的长度大于防波套端部31的长度。
于一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降低防波套端部31的毛刺穿过套体对电缆进行的损伤,在进行翻折处理之后,可在第二套体32c的外表面缠绕胶带,形成环绕第二套体32c设置的第二胶带层42,其结构可参见图6所示的第四电缆组件。其中,第二胶带层42夹设于防波套的端部31与第二套体32c之间。
于一实施方式中,沿电缆本体10的长度方向,第二胶带层42的长度大于防波套端部31的长度,且端部31与第二胶带层42的部分或全部区域相重叠,以进一步阻止毛刺穿过防波套套体对电缆本体10进行破坏。
于一实施方式中,将防波套的端部31进行固定处理,之后在端部31的外部缠绕胶带对毛刺进行包裹,形成第三胶带层43,其结构可参见图7所示的第五电缆组件。其中,第三胶带层43的设置可防止毛刺对外部设备造成损伤。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分别设置第一胶带层41、第二胶带层42、第三胶带层43,能够对电缆本体10形成内中外三层防护,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防护套端部毛刺对电缆本体的破坏,加强了防护效果,使电缆信号免受干扰,提高了信号品质及整体的可靠性。
本发明对第一胶带层41、第二胶带层42、第三胶带层43所选用的胶带没有特别限定,其可以为常用的绝缘防护胶带,进一步可根据电缆适用环境选择胶带的种类,例如可以是耐高温绝缘胶带。具体而言,在电缆工作环境超过450℃时,可选用无碱玻璃纤维胶带作为防护胶带,既能满足温度要求,又能保证电缆的防护效果。
于一实施方式中,沿电缆本体10的长度方向,第一胶带层41的长度可以为70±5mm,例如65mm、68mm、70mm、72mm、75mm等;第二胶带层42的长度可以为30±2mm,例如28mm、30mm、32mm等;第三胶带层43的长度可以为20±2mm,例如18mm、20mm、22mm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通过对上述胶带层的长度进行限定,在满足防波套防护的可靠性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操作者对加工精度的把控,使产品更规范。
于一实施方式中,电缆本体10的截面尺寸(例如截面直径)大于20mm时,可在设置第三胶带层43之前对防波套的端部31进行绑扎处理,以提高第三胶带层43形成后整体的牢固性。其中,可采用铅丝对防波套的端部31进行绑扎。
于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7所示,可通过紧固部件50对防波套的端部31进行固定处理,使端部31与套体、电缆本体10固定在一起,以加固防波套的端部31。紧固部件50环绕端部31设置,具体可以是直式尾附件或夹式尾附件(直式尾夹或弯式尾夹)。连接器20外壳的材质与紧固部件50的材质均为金属,沿电缆本体10的长度方向,可使防波套与连接器的壳体直接接触,以保证防波套屏蔽连续。
于一实施方式中,紧固部件50可设置于第二胶带层42的外部,即,与第二胶带层42的部分区域相重叠,以使第二胶带层42充当紧固部件50的填充物,使得紧固部件50位置处填充饱满,提高紧固部件50紧固作用的牢固性。
于一实施方式中,沿电缆本体10的长度方向,连接器20与第一胶带层41之间的距离为10~20mm,该距离是指连接器20的朝向第一胶带层41的端部与第一胶带层41的朝向连接器2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亦即两者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二胶带层42的中间位置与紧固部件50的部分区域相重叠,第三胶带层43与紧固部件50之间的距离为0~3mm,对于第三胶带层43与紧固部件50之间的距离的限定适用上述对连接器20与第一胶带层41之间的距离进行的限定。
本发明中,连接器20、紧固部件50等均可为现有部件。
于一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降低防波套对电缆本体10的损坏,在对端部31进行固定处理前,可对毛刺进行捋直或捋顺处理,使不同朝向的毛刺的端头朝向背离连接器20的方向,之后再对毛刺进行齐平剪切,将防波套端部的毛刺长度保持在5±2mm。
未经捋直的金属毛刺方向杂乱,部分毛刺朝向本体10,如毛刺刺入电缆本体10容易对本体内部的导线造成损坏;且未经捋直的金属毛刺在金属编织状态下有应力,经过紧固部件50的夹紧,容易对电缆本体10造成损害。而经过捋直处理后,不仅使毛刺的应力减小,且使其背向连接器20,与电缆本体10齐平,再经过紧固部件50进行夹紧,很大程度上不会对导线本体10造成损害。进一步经过第三胶带层43缠绕保护后,整体可靠性更高。
于一实施方式中,可使用镊子对毛刺进行捋直处理,具体可以为使用镊子端部将毛刺沿着背离连接器20的方向挑,直到所有毛刺捋直,且平行于电缆本体10。
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缆组件,包括:
电缆本体10;以及
防波套,套设于电缆本体10的外部;
其中,防波套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套体和与套体相连的具有毛刺的端部31,套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套体32b、翻折部32a和第二套体32c,端部31与第一套体32b相连,第一套体32b和端部31环绕地设置于第二套体32c的外部。
参照图4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电缆组件,包括:
电缆本体10;
连接器20,设置于电缆本体10;以及
防波套,套设于电缆本体10的外部;
其中,防波套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套体和与套体相连的具有毛刺的端部31,套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套体32b、翻折部32a和第二套体32c,端部31与第一套体32b相连,第一套体32b环绕于第二套体32c的外部,翻折部32a位于连接器20和端部31之间。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通过将防波套的翻折部32a设置于连接器20与端部31之间,使得毛刺远离连接器20,能够避免由于端部31毛刺进入连接器20内部对电缆导线造成的损伤,加强了防波套对于电缆的防护,提高了屏蔽的连续性。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可通过上述处理方法得到。
于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所示,电缆组件包括第一胶带层41,第一胶带层41环绕于电缆本体10的外表面的部分区域,且位于电缆本体10与防波套的第二套体32c之间,防波套的端部31与第一胶带层41的部分或全部区域相重叠。
于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所示,电缆组件包括第二胶带层42,第二胶带层42设置于防波套的外表面,且夹设于端部31与第二套体32c之间,并环绕第二套体32c设置。
于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7所示,电缆组件包括第三胶带层43,第三胶带层43环绕端部31的外表面设置。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中,对于电缆本体10、连接器20、防波套、端部31、第一套体32b、翻折部32a、第二套体32c、第一胶带层41、第二胶带层42、第三胶带层43等的限定适用前述方法中关于相应部件的描述。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具有分支的电缆,包括主干电缆和分支电缆,其中在分叉部位,主干电缆的端部以及分支电缆的端部的处理方法与上述电缆组件中端部的处理方法相同,进一步而言,具有分支的电缆包含上述电缆组件。
于一实施方式中,分支电缆的防波套的一部分位于主干电缆防波套的内部,即两者重叠,以使两防波套直接接触,满足屏蔽连续。另外,可在分叉处使用铅封丝绑扎处理,防止防波套松动。
于一实施方式中,分支电缆的防波套与主干电缆的防波套重叠部分的长度为20±2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电缆组件,所述第一电缆组件包括电缆本体以及防波套;所述防波套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套体和与所述套体相连的端部,所述防波套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电缆本体的外部;以及
将所述防波套进行翻折处理,使所述端部环绕于所述套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缆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缆本体上的连接器,所述端部位于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套体之间;所述处理方法包括:
将所述防波套进行翻折处理,使所述端部沿所述套体的翻折部位向远离所述连接器的方向运动,并环绕于所述套体的外部;以及
使所述翻折部位与所述连接器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包括在进行所述翻折处理之前,在所述电缆本体的部分区域设置环绕所述电缆本体的第一胶带层,在进行所述翻折处理之后,至少部分所述端部与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胶带层相重叠;和/或,
在进行所述翻折处理之后,在所述防波套的套体外部设置环绕所述套体的第二胶带层,所述第二胶带层夹设于所述端部与所述套体之间;和/或,
将所述端部进行固定处理;以及
在所述端部的外部设置第三胶带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端部包含毛刺,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将所述毛刺进行捋顺处理,再对所述毛刺进行剪切,使其长度保持在3~7mm。
5.一种电缆组件,包括:
电缆本体;以及
防波套,套设于所述电缆本体的外部;
其中,所述防波套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套体和与所述套体相连的端部,所述套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套体、翻折部和第二套体,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一套体相连,所述第一套体和所述端部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套体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缆本体的连接器,沿所述电缆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翻折部位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端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缆组件,还包括第一胶带层,所述第一胶带层环绕设置于所述电缆本体,并位于所述电缆本体与所述防波套的套体之间,至少部分所述端部与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胶带层相重叠;和/或,
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第二胶带层,所述第二胶带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套体的外部,并夹设于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套体之间;和/或,
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第三胶带层,所述第三胶带层设置于所述端部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沿所述电缆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胶带层的长度为65~75mm;和/或,
所述第二胶带层的长度为28~32mm;和/或,
所述第三胶带层的长度为18~22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端部进行固定处理的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环绕所述端部设置,所述连接器外壳的材质与所述紧固部件的材质均为金属,沿所述电缆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紧固部件与所述连接器的外壳相接;和/或,
沿所述电缆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胶带层与所述连接器之间的距离为10~20mm,所述第三胶带层与所述紧固部件之间的距离为0~3mm;所述第二胶带层与所述紧固部件的至少部分区域相重叠。
10.一种具有分支的电缆,包括权利要求5、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组件。
CN202111122386.XA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及电缆组件 Pending CN1138710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2386.XA CN113871078A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及电缆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2386.XA CN113871078A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及电缆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1078A true CN113871078A (zh) 2021-12-31

Family

ID=78993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2386.XA Pending CN113871078A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及电缆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107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07773A (ko) * 2013-02-28 2014-09-05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차폐 케이블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커넥터 하우징 어셈블리
CN104377527A (zh) * 2014-10-30 2015-02-25 北京卫星制造厂 一种高压电缆网的装联方法
KR20170017555A (ko) * 2015-08-07 2017-02-15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해저케이블용 풀링아이의 설치방법 및 상기 풀링아이를 구비한 해저케이블
CN108899823A (zh) * 2018-08-31 2018-11-27 成都天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芯屏蔽电缆的固定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11425A (zh) * 2018-10-12 2019-01-15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气冷总温受感部尾附组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07773A (ko) * 2013-02-28 2014-09-05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차폐 케이블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커넥터 하우징 어셈블리
CN104377527A (zh) * 2014-10-30 2015-02-25 北京卫星制造厂 一种高压电缆网的装联方法
KR20170017555A (ko) * 2015-08-07 2017-02-15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해저케이블용 풀링아이의 설치방법 및 상기 풀링아이를 구비한 해저케이블
CN108899823A (zh) * 2018-08-31 2018-11-27 成都天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芯屏蔽电缆的固定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11425A (zh) * 2018-10-12 2019-01-15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气冷总温受感部尾附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91071B2 (en) Shield end processing structure
US9660355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external conductor terminal of electric cable
JP4877902B2 (ja) シールドされたワイヤハーネス端部用コネクタ
JP2006156051A (ja) 高圧用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WO2015034034A1 (ja) 多芯ケーブルおよび多芯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US20180102203A1 (en) Conductive path
WO2015198811A1 (ja) シールド導電路
KR20130122784A (ko) 보호구, 보호구의 제조 방법 및 쉴드 도전체
JP6859198B2 (ja) 異種シールド接続方法
JP5823787B2 (ja) 同軸ケーブルとシールド端子と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その接続方法
JP7042977B2 (ja) コネクタ
US5769665A (en) Backshell adapter cable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grounding braided cable sheathings
CN103081250B (zh) 屏蔽电线的端部结构和端部处理方法
CN113871078A (zh) 一种电缆防波套端部的处理方法及电缆组件
CN107834215A (zh) 端子配件固定构造以及线束
JP2004319196A (ja) シールド接続構造
US10720266B2 (en) Shape retaining cable assembly
JP5096950B2 (ja) 端末ジョイント部の保護キャップ
JP2009252356A (ja) コネクタ端子
JP7221018B2 (ja) 端部構造および端部形成方法
JP7278492B2 (ja) ノイズ抑制テープ
RU2788954C1 (ru) Узел заделки экранированного кабеля в электросоединитель
JP2023115654A (ja) シールド電線及び接地構造
JP6628098B2 (ja) シールド電線のアース処理構造
JP6925290B2 (ja) 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