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0074A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0074A
CN113870074A CN202111127309.3A CN202111127309A CN113870074A CN 113870074 A CN113870074 A CN 113870074A CN 202111127309 A CN202111127309 A CN 202111127309A CN 113870074 A CN113870074 A CN 113870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alysis module
preset
teaching
knowledge point
stu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73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龙飞
季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fei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fei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fei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fei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2730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00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0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007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G09B5/08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包括,用户验证模块,用以验证用户身份;教学端模块,其与所述用户验证模块连接,用以录制并输入教学内容;学生端模块,其通过用以互动的互动模块与所述教学端模块连接,用以输出教学内容,互动模块包括相互配合的教学互动模块和教学反馈模块,分析模块,其分别与教学端模块、学生端模块和互动模块相连,用以分析教学内容和读取存储模块中存储学员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数据控制教学互动的次数;存储模块,其分别与教学端模块、学生端模块、互动模块、分析模块相连,用以存储数据。本发明可以针对性的选取对应的教学互动次数,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的教学互动,可以使学员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

Description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教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直播无疑是信息传播的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之一,通过直播进行授课也成了一种热门的教育方式。
在线学习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或是通过手机网络,在一个网络虚拟教室与教室进行网络授课、学习,使学员们可以通过学习网站或者手机应用程序来进行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没有时间与地点的限制,非常方便利用空余时间来充实提升自身知识素养。
但是在教育学习过程中,系统无法无法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互动,导致学员学习效率低,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系统无法无法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互动,导致学员学习效率低,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包括,
用户验证模块,用以验证用户身份;
教学端模块,其与所述用户验证模块连接,用以录制和输入教学内容;
学生端模块,其通过用以互动的互动模块与所述教学端模块连接,用以输出教学内容,互动模块用以与学员进行互动,包括相互配合的教学互动模块和教学反馈模块,其中,教学互动模块用以输出教学者提出或解答的问题,教学反馈模块用以输出学员提出或回答问题;
分析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教学端模块、所述学生端模块和所述互动模块相连,用以分析教学内容和读取存储模块中存储学员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数据控制教学互动的次数和时间;
存储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教学端模块、所述学生端模块、所述互动模块以及所述分析模块相连,用以分别存储各模块中的数据;
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在系统进行教学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将W与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在进行课程知识点数量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课程知识点中的重要知识点数量Q、将Q与预设课程重要知识点数量区间Q0进行比以对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进行修正,在进行课程重要知识点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学员学科平均分数A、将A与预设学科平均分数进行比对以对重要知识点数量Q进行修正;
所述分析模块中还设置有预设互动反馈时间R0,在进行教学互动时,所述分析模块计算实际学员互动反馈时间R、将R与预设互动反馈时间R0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调节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包括,第一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W1、第二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W2、第三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W3和第四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W4,其中,W1<W2<W3<W4;
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包括,第一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1、第二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2、第三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3和第四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4,其中,Y1<Y2<Y3<Y4;
在进行教学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将W与与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
当W1<W<W2时,所述分析模块将第一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1设置为实际教学互动次数;
当W1<W<W2时,所述分析模块将第二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2设置为实际教学互动次数;
当W2<W<W3时,所述分析模块将第三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3设置为实际教学互动次数;
当W3<W<W4时,所述分析模块将第四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4设置为实际教学互动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重要知识点数量Q0包括,第一预设重要知识点数量Q1和第二预设重要知识点数量Q2,其中,Q1<Q2;
在进行课程知识点数量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课程知识点中的重要知识点数量Q、将Q与预设课程重要知识点数量区间Q0进行比以对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进行修正;
当Q<Q1时,所述分析模块降低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所述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记为Wa,设定,Wa=W×(1-(Q1-Q)/Q);
当Q1≤Q≤Q2时,所述分析模块不对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进行修正;
当Q>Q2时,所述分析模块增加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所述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记为Wb,设定,Wb=W×(1-(Q-Q2)/Q2)。
进一步地,在进行重要知识点数量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课程各知识点的平均错误率B、将B依次与预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区间B0进行比对以确定该课程知识点是否为重要知识点;
所述预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区间B0包括,第一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B1和第二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B2,其中,B1<B2;
当B<B1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课程知识点为普通知识点;
当B1≤B≤B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课程知识点为重要知识点;
当B>B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课程知识点为特级知识点,当所述分析模块计算重要知识点数量时,所述分析模块设定单个特级知识点等于1.5个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地,在进行重要知识点数量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所述存储模块中存储的该学员对应学科的平均分数R、将R与对应的预设学科平均分数区间R0进行比对以判定学员等级,并根据学员等级判定是否修正重要知识点数量;
所述预设学科平均分数区间R0包括,第一预设学科平均分数R1和预设学科平均分数R2,其中,R1<R2;
当R<R1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学员为后等生并对重要知识点数量进行修正;
当R1≤R≤R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学员为普通生并不对重要知识点数量进行修正;
当R>R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学员为优等生并对重要知识点数量进行修正。
进一步地,当所述分析模块判定需要对所述重要知识点进行修正且R<R1时,所述分析模块计算平均分数差值△R,设定,△R=R1-R,计算完成后,所述分析模块将△R与预存平均分数差值进行比对以选取对应的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
所述分析模块中还预存第一平均分数差值△R1、第二平均分数差值△R2、第三平均分数差值△R3、第一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1、第二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2、第三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3和第四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4,其中,△R1<△R2<△R1,0.1<α1<α2<α3<α4<0.4;
当△R<△R1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一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1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1≤△R<△R2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二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2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2≤△R<△R3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三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3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R3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四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4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i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i对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进行修正时,i=1,2,3,4,所述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重要知识点数量记为Qa,设定,Qa=Q×(1+αi)。
进一步地,当所述分析模块判定需要对所述重要知识点进行修正且R>R2时,所述分析模块计算平均分数差值△R’,设定,△R’=R2-R,计算完成后,所述分析模块将△R’与预存平均分数差值进行比对以选取对应的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
当△R’<△R1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一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1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1≤△R’<△R2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二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2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2≤△R’<△R3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三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3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R3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四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4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i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i对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进行修正时,i=1,2,3,4,所述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重要知识点数量记为Qb,设定,Qb=Q×(1-αi)。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实际学员反馈问题时间R、将R与预设反馈问题时间区间R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判定是否调节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
所述预设反馈问题时间区间R0包括,第一预设反馈问题时间R1和第二预设反馈问题时间R2,其中,R1<R2;
当R<R1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学生学习情况良好并对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进行调节,所述分析模块将调节后的预设教学互动次数记为Y01,设定,Y01=Y0-Y0×((R1-R/R1));
当R1≤R≤R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学生学习情况一般并不对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进行调节;
当R>R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学生学习情况较差并对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进行调节,所述分析模块将调节后的预设教学互动次数记为Y02,设定,Y02=Y0+Y0×((R2-R/R));
当所述分析模块对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进行调节时,当Y01或Y02不为整数时,所述分析模块向上取整,其中,Y01的最小值为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分析模块中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在系统进行教学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将W与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在进行课程知识点数量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课程知识点中的重要知识点数量Q、将Q与预设课程重要知识点数量区间Q0进行比以对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进行修正,在进行课程重要知识点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学员学科平均分数A、将A与预设学科平均分数进行比对以对重要知识点数量Q进行修正;所述分析模块中还设置有预设互动反馈时间R0,在进行教学互动时,所述分析模块计算实际学员互动反馈时间R、将R与预设互动反馈时间R0进行比对以调节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通过分析模块分析实际授课课程知识点数量与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进行比对,可以精确的掌握课程的难易程度,并根据实际课程难易程度,可以针对性的选取对应的教学互动次数,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的教学互动,可以使学员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再者,分析模块还通过课程重要知识点数量和学员学科平均分数以进一步掌握学员学习情况,可以针对不同学员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互动,以增加学员的学习兴趣,更加提升了学员的学习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分析模块中设置有多个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和对应的多个预设教学互动次数,在进行教学时,分析模块通过分析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与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进行比对,可以精确的掌握授课课程的难易程度,通过针对不同难度的课程,选取对应的教学互动次数,通过针对性的选取教学互动次数,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的教学互动,可以使学员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
进一步地,述分析模块预设预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区间B0,所述分析模块获取课程各知识点的平均错误率B、将B依次与预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区间B0进行比对以确定该课程知识点是否为重要知识点,在进行重要知识点判定时,通过分析模块获取各课程知识点实际的错误率,以对课程知识点重要程度进行判定,当知识点错误率高时,表示学员对于该知识点掌握情况不理想,当知识点错误率低时,表示学员对于该知识点掌握情况理想,通过掌握各知识点重要程度,可以精确的掌握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以精确的掌握授课课程的难易程度,通过针对不同难度的课程,选取对应的教学互动次数,通过针对性的选取教学互动次数,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的教学互动,可以使学员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分析模块获取学员对应学科平均分数,可以对学员的学习能力进行掌握,通过掌握学员的学习能力,可以精确的掌握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以精确的掌握授课课程的难易程度,通过针对不同难度的课程,选取对应的教学互动次数,通过针对性的选取教学互动次数,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的教学互动,可以使学员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设置平均分数差值,通过分析模块计算实际平均分数差值,可以对学员的学习能力进行掌握,通过掌握学员的学习能力,可以精确的掌握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以精确的掌握授课课程的难易程度,通过针对不同难度的课程,选取对应的教学互动次数,通过针对性的选取教学互动次数,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的教学互动,可以使学员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预设教学反馈时间,本发明通过分析模块统计学员反馈时间,通过掌握反馈时间,可以对学员的学习能力进行掌握,通过掌握学员的学习能力,可以精确的掌握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以精确的掌握授课课程的难易程度,通过针对不同难度的课程,选取对应的教学互动次数,通过针对性的选取教学互动次数,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的教学互动,可以使学员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用户验证模块,用以验证用户身份;
教学端模块,其与所述用户验证模块连接,用以录制和输入教学内容;
学生端模块,其通过用以互动的互动模块与所述教学端模块连接,用以输出教学内容,互动模块用以与学员进行互动,包括相互配合的教学互动模块和教学反馈模块,其中,教学互动模块用以输出教学者提出或解答的问题,教学反馈模块用以输出学员提出或回答的问题;
分析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教学端模块、所述学生端模块和所述互动模块相连,用以分析教学内容、读取存储模块中存储学员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数据控制教学互动的次数和时间;
存储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教学端模块、所述学生端模块、所述互动模块以及所述分析模块相连,用以分别存储各模块中的数据;
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在系统进行教学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将W与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在进行课程知识点数量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课程知识点中的重要知识点数量Q、将Q与预设课程重要知识点数量区间Q0进行比以对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进行修正,在进行课程重要知识点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学员学科平均分数A、将A与预设学科平均分数进行比对以对重要知识点数量Q进行修正;
所述分析模块中还设置有预设互动反馈时间R0,在进行教学互动时,所述分析模块计算实际学员互动反馈时间R、将R与预设互动反馈时间R0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调节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
具体而言,本发明中分析模块中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在系统进行教学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将W与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在进行课程知识点数量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课程知识点中的重要知识点数量Q、将Q与预设课程重要知识点数量区间Q0进行比以对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进行修正,在进行课程重要知识点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学员学科平均分数A、将A与预设学科平均分数进行比对以对重要知识点数量Q进行修正;所述分析模块中还设置有预设互动反馈时间R0,在进行教学互动时,所述分析模块计算实际学员互动反馈时间R、将R与预设互动反馈时间R0进行比对以调节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通过分析模块分析实际授课课程知识点数量与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进行比对,可以精确的掌握课程的难易程度,并根据实际课程难易程度,可以针对性的选取对应的教学互动次数,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的教学互动,可以使学员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再者,分析模块还通过课程重要知识点数量和学员学科平均分数以进一步掌握学员学习情况,可以针对不同学员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互动,以增加学员的学习兴趣,更加提升了学员的学习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包括,第一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W1、第二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W2、第三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W3和第四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W4,其中,W1<W2<W3<W4;
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包括,第一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1、第二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2、第三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3和第四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4,其中,Y1<Y2<Y3<Y4;
在进行教学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将W与与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
当W1<W<W2时,所述分析模块将第一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1设置为实际教学互动次数;
当W1<W<W2时,所述分析模块将第二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2设置为实际教学互动次数;
当W2<W<W3时,所述分析模块将第三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3设置为实际教学互动次数;
当W3<W<W4时,所述分析模块将第四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4设置为实际教学互动次数。
具体而言,本发明分析模块中设置有多个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和对应的多个预设教学互动次数,在进行教学时,分析模块通过分析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与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进行比对,可以精确的掌握授课课程的难易程度,通过针对不同难度的课程,选取对应的教学互动次数,通过针对性的选取教学互动次数,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的教学互动,可以使学员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预设重要知识点数量Q0包括,第一预设重要知识点数量Q1、和第二预设重要知识点数量Q2,其中,Q1<Q2;
在进行课程知识点数量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课程知识点中的重要知识点数量Q、将Q与预设课程重要知识点数量区间Q0进行比以对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进行修正;
当Q<Q1时,所述分析模块降低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所述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记为Wa,设定,Wa=W×(1-(Q1-Q)/Q);
当Q1≤Q≤Q2时,所述分析模块不对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进行修正;
当Q>Q2时,所述分析模块增加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所述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记为Wb,设定,Wb=W×(1-(Q-Q2)/Q2)。
具体而言,本发明分析模块通过获取授课课程知识点中重要知识点的数量,以对授课课程实际知识点的数量进行修正,当课程重要知识点数量较少时,适当降低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当课程重要知识点数量较多时,适当增加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通过对课程重要知识点的把控,可以对课程难度进行掌握,并进一步掌握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以精确的掌握授课课程的难易程度,通过针对不同难度的课程,选取对应的教学互动次数,通过针对性的选取教学互动次数,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的教学互动,可以使学员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
具体而言,在进行重要知识点数量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课程各知识点的平均错误率B、将B依次与预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区间B0进行比对以确定该课程知识点是否为重要知识点;
所述预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区间B0包括,第一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B1和第二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B2,其中,B1<B2;
当B<B1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课程知识点为普通知识点;
当B1≤B≤B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课程知识点为重要知识点;
当B>B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课程知识点为特级知识点,当所述分析模块计算重要知识点数量时,所述分析模块设定单个特级知识点等于1.5个重要知识点。
具体而言,所述分析模块预设预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区间B0,所述分析模块获取课程各知识点的平均错误率B、将B依次与预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区间B0进行比对以确定该课程知识点是否为重要知识点,在进行重要知识点判定时,通过分析模块获取各课程知识点实际的错误率,以对课程知识点重要程度进行判定,当知识点错误率高时,表示学员对于该知识点掌握情况不理想,当知识点错误率低时,表示学员对于该知识点掌握情况理想,通过掌握各知识点重要程度,可以精确的掌握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以精确的掌握授课课程的难易程度,通过针对不同难度的课程,选取对应的教学互动次数,通过针对性的选取教学互动次数,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的教学互动,可以使学员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
具体而言,在进行重要知识点数量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所述存储模块中存储的该学员对应学科的平均分数R、将R与对应的预设学科平均分数区间R0进行比对以判定学员等级,并根据学员等级判定是否修正重要知识点数量;
所述预设学科平均分数区间R0包括,第一预设学科平均分数R1和预设学科平均分数R2,其中,R1<R2;
当R<R1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学员为后等生并对重要知识点数量进行修正;
当R1≤R≤R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学员为普通生并不对重要知识点数量进行修正;
当R>R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学员为优等生并对重要知识点数量进行修正。
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分析模块获取学员对应学科平均分数,可以对学员的学习能力进行掌握,通过掌握学员的学习能力,可以精确的掌握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以精确的掌握授课课程的难易程度,通过针对不同难度的课程,选取对应的教学互动次数,通过针对性的选取教学互动次数,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的教学互动,可以使学员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
具体而言,当所述分析模块判定需要对所述重要知识点进行修正且R<R1时,所述分析模块计算平均分数差值△R,设定,△R=R1-R,计算完成后,所述分析模块将△R与预存平均分数差值进行比对以选取对应的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
所述分析模块中还预存第一平均分数差值△R1、第二平均分数差值△R2、第三平均分数差值△R3、第一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1、第二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2、第三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3和第四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4,其中,△R1<△R2<△R1,0.1<α1<α2<α3<α4<0.4;
当△R<△R1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一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1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1≤△R<△R2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二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2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2≤△R<△R3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三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3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R3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四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4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i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i对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进行修正时,i=1,2,3,4,所述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重要知识点数量记为Qa,设定,Qa=Q×(1+αi)。
具体而言,当所述分析模块判定需要对所述重要知识点进行修正且R>R2时,所述分析模块计算平均分数差值△R’,设定,△R’=R2-R,计算完成后,所述分析模块将△R’与预存平均分数差值进行比对以选取对应的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
当△R’<△R1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一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1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1≤△R’<△R2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二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2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2≤△R’<△R3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三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3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R3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四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4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i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i对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进行修正时,i=1,2,3,4,所述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重要知识点数量记为Qb,设定,Qb=Q×(1-αi)。
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设置平均分数差值,通过分析模块计算实际平均分数差值,可以对学员的学习能力进行掌握,通过掌握学员的学习能力,可以精确的掌握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以精确的掌握授课课程的难易程度,通过针对不同难度的课程,选取对应的教学互动次数,通过针对性的选取教学互动次数,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的教学互动,可以使学员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
具体而言,在进行教学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实际学员反馈问题时间R、将R与预设反馈问题时间区间R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判定是否调节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
所述预设反馈问题时间区间R0包括,第一预设反馈问题时间R1和第二预设反馈问题时间R2,其中,R1<R2;
当R<R1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学生学习情况良好并对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进行调节,所述分析模块将调节后的预设教学互动次数记为Y01,设定,Y01=Y0-Y0×((R1-R/R1));
当R1≤R≤R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学生学习情况一般并不对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进行调节;
当R>R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学生学习情况较差并对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进行调节,所述分析模块将调节后的预设教学互动次数记为Y02,设定,Y02=Y0+Y0×((R2-R/R));
当所述分析模块对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进行调节时,当Y01或Y02不为整数时,所述分析模块向上取整,其中,Y01的最小值为1。
具体而言,本发明还预设教学反馈时间,本发明通过分析模块统计学员反馈时间,通过掌握反馈时间,可以对学员的学习能力进行掌握,通过掌握学员的学习能力,可以精确的掌握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以精确的掌握授课课程的难易程度,通过针对不同难度的课程,选取对应的教学互动次数,通过针对性的选取教学互动次数,以保证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多次的教学互动,可以使学员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验证模块,用以验证用户身份;
教学端模块,其与所述用户验证模块连接,用以录制和输入教学内容;
学生端模块,其通过互动模块与所述教学端模块连接,用以输出教学内容,互动模块用以与学员进行互动,包括相互配合的教学互动模块和教学反馈模块,其中,教学互动模块用以输出教学者提出或解答的问题,教学反馈模块用以输出学员提出或回答的问题;
分析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教学端模块、所述学生端模块和所述互动模块相连,用以分析教学内容、读取存储模块中存储学员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数据控制教学互动的次数和时间;
存储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教学端模块、所述学生端模块、所述互动模块以及所述分析模块相连,用以分别存储各模块中的数据;
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在系统进行教学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将W与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在进行课程知识点数量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课程知识点中的重要知识点数量Q、将Q与预设课程重要知识点数量区间Q0进行比以对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进行修正,在进行课程重要知识点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学员学科平均分数A、将A与预设学科平均分数进行比对以对重要知识点数量Q进行修正;
所述分析模块中还设置有预设互动反馈时间R0,在进行教学互动时,所述分析模块计算实际学员互动反馈时间R、将R与预设互动反馈时间R0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调节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包括,第一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W1、第二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W2、第三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W3和第四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W4,其中,W1<W2<W3<W4;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包括,第一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1、第二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2、第三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3和第四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4,其中,Y1<Y2<Y3<Y4;
在进行教学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将W与与预设课程知识点数量区间W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
当W1<W<W2时,所述分析模块将第一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1设置为实际教学互动次数;
当W1<W<W2时,所述分析模块将第二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2设置为实际教学互动次数;
当W2<W<W3时,所述分析模块将第三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3设置为实际教学互动次数;
当W3<W<W4时,所述分析模块将第四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4设置为实际教学互动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重要知识点数量Q0包括,第一预设重要知识点数量Q1和第二预设重要知识点数量Q2,其中,Q1<Q2;
在进行课程知识点数量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课程知识点中的重要知识点数量Q、将Q与预设课程重要知识点数量区间Q0进行比以对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进行修正;
当Q<Q1时,所述分析模块降低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所述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记为Wa,设定,Wa=W×(1-(Q1-Q)/Q);
当Q1≤Q≤Q2时,所述分析模块不对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进行修正;
当Q>Q2时,所述分析模块增加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所述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实际课程知识点数量W记为Wb,设定,Wb=W×(1-(Q-Q2)/Q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重要知识点数量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课程各知识点的平均错误率B、将B依次与预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区间B0进行比对以确定该课程知识点是否为重要知识点;
所述预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区间B0包括,第一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B1和第二设课程知识点平均错误率B2,其中,B1<B2;
当B<B1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课程知识点为普通知识点;
当B1≤B≤B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课程知识点为重要知识点;
当B>B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课程知识点为特级知识点,当所述分析模块计算重要知识点数量时,所述分析模块设定单个特级知识点等于1.5个重要知识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重要知识点数量比对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所述存储模块中存储的该学员对应学科的平均分数R、将R与对应的预设学科平均分数区间R0进行比对以判定学员等级,并根据学员等级判定是否修正重要知识点数量;
所述预设学科平均分数区间R0包括,第一预设学科平均分数R1和预设学科平均分数R2,其中,R1<R2;
当R<R1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学员为后等生并对重要知识点数量进行修正;
当R1≤R≤R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学员为普通生并不对重要知识点数量进行修正;
当R>R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该学员为优等生并对重要知识点数量进行修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析模块判定需要对所述重要知识点进行修正且R<R1时,所述分析模块计算平均分数差值△R,设定,△R=R1-R,计算完成后,所述分析模块将△R与预存平均分数差值进行比对以选取对应的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
所述分析模块中还预存第一平均分数差值△R1、第二平均分数差值△R2、第三平均分数差值△R3、第一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1、第二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2、第三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3和第四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4,其中,△R1<△R2<△R1,0.1<α1<α2<α3<α4<0.4;
当△R<△R1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一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1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1≤△R<△R2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二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2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2≤△R<△R3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三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3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R3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四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4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i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i对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进行修正时,i=1,2,3,4,所述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重要知识点数量记为Qa,设定,Qa=Q×(1+αi)。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析模块判定需要对所述重要知识点进行修正且R>R2时,所述分析模块计算平均分数差值△R’,设定,△R’=R2-R,计算完成后,所述分析模块将△R’与预存平均分数差值进行比对以选取对应的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
当△R’<△R1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一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1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1≤△R’<△R2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二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2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2≤△R’<△R3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三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3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R’≥△R3时,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四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4修正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至对应值;
当所述分析模块选取第i重要知识点调节系数αi对所述重要知识点数量进行修正时,i=1,2,3,4,所述分析模块将修正后的重要知识点数量记为Qb,设定,Qb=Q×(1-αi)。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教学时,所述分析模块获取实际学员反馈问题时间R、将R与预设反馈问题时间区间R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判定是否调节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
所述预设反馈问题时间区间R0包括,第一预设反馈问题时间R1和第二预设反馈问题时间R2,其中,R1<R2;
当R<R1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学生学习情况良好并对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进行调节,所述分析模块将调节后的预设教学互动次数记为Y01,设定,Y01=Y0-Y0×((R1-R/R1));
当R1≤R≤R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学生学习情况一般并不对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进行调节;
当R>R2时,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学生学习情况较差并对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Y0进行调节,所述分析模块将调节后的预设教学互动次数记为Y02,设定,Y02=Y0+Y0×((R2-R/R));
当所述分析模块对所述预设教学互动次数进行调节时,当Y01或Y02不为整数时,所述分析模块向上取整,其中,Y01的最小值为1。
CN202111127309.3A 2021-09-26 2021-09-26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 Withdrawn CN1138700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7309.3A CN113870074A (zh) 2021-09-26 2021-09-26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7309.3A CN113870074A (zh) 2021-09-26 2021-09-26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0074A true CN113870074A (zh) 2021-12-31

Family

ID=78994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7309.3A Withdrawn CN113870074A (zh) 2021-09-26 2021-09-26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007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0522A (zh) * 2022-01-17 2022-05-27 北京德和顺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科普教学体验系统
CN117218912A (zh) * 2023-05-09 2023-12-12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智能教育互动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0522A (zh) * 2022-01-17 2022-05-27 北京德和顺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科普教学体验系统
CN117218912A (zh) * 2023-05-09 2023-12-12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智能教育互动系统
CN117218912B (zh) * 2023-05-09 2024-03-26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智能教育互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70074A (zh)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
CN107516445A (zh) 在线编程教学方法及系统
CN111242515A (zh) 一种基于教育大数据的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系统及测评方法
CN109559580B (zh) 一种在线学习系统
CN110263020A (zh) 在线学习测验题库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0751861B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网络远程教育系统
CN110956376B (zh) 一种适合衡量自适应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2885172B (zh) 一种网络教学方法及系统
CN107016888A (zh) 教学反馈系统
CN113781853B (zh) 基于终端的师生远程互动教育平台
CN108734608A (zh) 基于互联网的立体化教学系统
KR20160123948A (ko) 교육 컨텐츠를 위한 서비스 제공 서버, 개발자 단말 및 그 방법
CN111081097A (zh) 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平台系统
CN110046804A (zh) 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及系统
CN114885216B (zh) 习题推送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522877A (zh) 教育课程在线同步处理系统
CN113506481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计算机教学系统
CN114117252A (zh) 一种学生智能专属题库推荐方法及系统
JPWO2006093065A1 (ja) 学習レベル判定装置及び学習レベル判定プログラム
KR102210687B1 (ko) 메타인지를 활용한 학습 관리방법 및 학습 관리 시스템
CN113538991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培训管理平台及其管理方法
CN108269443A (zh) 一种网络教学方法
CN113823135B (zh)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辅助教学方法及设备
CN110991943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CN116741001A (zh) 一种试卷动态更新的仿真培训考试装置及考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3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