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6804A - 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46804A
CN110046804A CN201910247141.6A CN201910247141A CN110046804A CN 110046804 A CN110046804 A CN 110046804A CN 201910247141 A CN201910247141 A CN 201910247141A CN 110046804 A CN110046804 A CN 110046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student
course
classes
mat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71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engzhi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engzhi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engzhi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engzhi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471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468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46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68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及系统,通过根据用户信息匹配对应的学员类别,制定该类学员的教学计划及教学阶段,并获取学员在学习期间对知识点掌握程度、学习参与度、课程完成值为学员制定训练课程,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学习规划,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提供更合适有效的帮助。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互联网在线教育。
背景技术
目前的在线教育产品,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教育产品实现搜题、作答及获得解答,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可以获得知识,在课后还可以通过在线教育产品巩固知识点,以提高学习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区域分配差异很大,大批在线教育产品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现有的在线教育产品多数只能提供单一题库或是单一做作业的功能,虽然解决了学生的做题需求,但是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没有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习成果不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技术缺陷是:现有的在线教育产品功能单一,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学习规划,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及系统,可以根据学员信息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阶段,并获取学员在学习期间对知识点掌握程度、学习参与度、课程的课程完成值为学员制定训练课程,能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提供更合适有效的帮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信息和能力测试申请,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包括:年级信息,学科成绩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和能力测试申请,发送匹配的能力测试题;
获取第一用户的能力测试结果信息;
根据所述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学员类别,其中所述学员类别包括:一类学员、二类学员、三类学员、四类学员;
获取预设的课程数据库,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其中所述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
将所述教学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获取第一用户在学习教学课程时的参与度信息,所述参与度信息包括:学习时长、各教学阶段掌握程度值;
根据所述各教学阶段掌握程度值,生成自适应测试题;
将所述自适应测试题发送给第一用户;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题结果信息;
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
将所述课程完成值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具体包括:
获取教学课程总课时、学习时长、测试结果信息;
根据所述教学课程总课时、学习时长,生成课程出勤评分;
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出勤系数、测试结果系数,其中所述出勤系数与测试结果系数之和为1且均为正数;
根据所述出勤系数、测试结果系数、课程出勤评分、测试结果信息,进行加权计算生成课程完成值。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预设课程数据库,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其中所述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具体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一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一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二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二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二教学课程包括教学阶段的数量不少于第一教学课程;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三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三教学课程包括教学阶段的数量不少于第二教学课程;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四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四教学课程包括教学阶段的数量不少于第三教学课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
当所述一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一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一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包括至少一个训练阶段、第一训练系数;
将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一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一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一调节阀值;
当判断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不大于第一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二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二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一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二训练系数小于第一训练系数;
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判断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大于第一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一类训练课程;
将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二类学员时;
当所述二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二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二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二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一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二训练系数小于第一训练系数;
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二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二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二调节阀值;
当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不大于第二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三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三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二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三训练系数小于第二训练系数;
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不大于第二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
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
当所述三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三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三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三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二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三训练系数小于第二训练系数;
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三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三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三调节阀值;
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不大于第三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第四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四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三类训练课程、所述第四训练系数小于第三训练系数且为正数;
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大于第三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
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
当所述四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四阀值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第四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四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三类训练课程、所述第四训练系数小于第三训练系数且为正数;
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四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四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四调节阀值;
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不大于第四调节阀值时,生成课程未完成信息;
将所述课程未完成信息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大于第四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
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系统,集成在云服务器中,用于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学员分类模块、教学模块、控制模块、发送模块;
其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学员分类模块、教学模块依次相连;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信息和能力测试申请,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包括:年级信息,学科成绩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和能力测试申请,发送匹配的能力测试题;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能力测试结果信息;
所述学员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学员类别,其中所述学员类别包括:一类学员、二类学员、三类学员、四类学员;
所述教学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课程数据库,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其中所述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教学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在学习教学课程时的参与度信息,所述参与度信息包括:学习时长、各教学阶段掌握程度值;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各教学阶段掌握程度值,生成自适应测试题;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自适应测试题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题结果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课程完成值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具体包括: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获取教学课程总课时、学习时长、测试结果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教学课程总课时、学习时长,生成课程出勤评分;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出勤系数、测试结果系数;其中所述出勤系数与测试结果系数之和为1且均为正数;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出勤系数、测试结果系数、课程出勤评分、测试结果信息,进行加权计算生成课程完成值。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教学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课程数据库,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其中所述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具体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所述教学模块,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一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一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二类学员时,所述教学模块,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二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二教学课程包括教学阶段的数量不少于第一教学课程;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所述教学模块,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三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三教学课程包括教学阶段的数量不少于第二教学课程;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所述教学模块,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四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四教学课程包括教学阶段的数量不少于第三教学课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系统,还包括:训练模块;
则,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之后包括:
所述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学员类别,判断所述学员类别的课程完成值是否不小于预设的阀值,获取匹配的训练课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学员类别,判断所述学员类别的课程完成值是否不小于预设的阀值,获取匹配的训练课程,具体包括: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用于当所述一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一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一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包括至少一个训练阶段、第一训练系数;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还用于当所述一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一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一调节阀值;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判断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不大于第一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二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二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一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二训练系数小于第一训练系数;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判断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大于第一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一类训练课程;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学员类别,判断所述学员类别的课程完成值是否不小于预设的阀值,获取匹配的训练课程,具体包括: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二类学员时,用于当所述二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二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二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二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一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二训练系数小于第一训练系数;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还用于当所述二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二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二调节阀值;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不大于第二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三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三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二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三训练系数小于第二训练系数;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不大于第二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学员类别,判断所述学员类别的课程完成值是否不小于预设的阀值,获取匹配的训练课程,具体包括: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用于当所述三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三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三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三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二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三训练系数小于第二训练系数;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还用于当所述三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三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三调节阀值;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不大于第三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第四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四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三类训练课程、所述第四训练系数小于第三训练系数且为正数;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大于第三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学员类别,判断所述学员类别的课程完成值是否不小于预设的阀值,获取匹配的训练课程,具体包括: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用于当所述四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四阀值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第四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四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三类训练课程、所述第四训练系数小于第三训练系数且为正数;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用于当所述四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四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四调节阀值;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不大于第四调节阀值时,生成课程未完成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课程未完成信息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大于第四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及系统,通过根据用户信息匹配对应的学员类别,制定该类学员的教学计划及教学阶段,并获取学员在学习期间对知识点掌握程度、学习参与度、课程完成值为学员制定训练课程,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学习规划,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提供更合适有效的帮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清楚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下述实施方案仅作示例。在不违反本发明主旨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这些改变和改进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及系统,具体包括:
S100:获取第一用户信息和能力测试申请,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包括:年级信息,学科成绩信息;
S200: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和能力测试申请,发送匹配的能力测试题;
S300:获取第一用户的能力测试结果信息;
S400:根据所述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学员类别,其中所述学员类别包括:一类学员、二类学员、三类学员、四类学员;
S500:获取预设的课程数据库,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其中所述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
S600:将所述教学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S700:获取第一用户在学习教学课程时的参与度信息,所述参与度信息包括:学习时长、各教学阶段掌握程度值;
S800:根据所述各教学阶段掌握程度值,生成自适应测试题;
S900:将所述自适应测试题发送给第一用户;
S1000: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题结果信息;
S1100: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
S1200:将所述课程完成值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应用场景中,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及系统由云服务器执行;
具体的,参与教育培训的学生为第一用户,通过登陆安装相应教育培训程序的移动终端进行实名认证,将第一用户信息、能力测试申请发送至云服务器中;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年级信息,学生历史学科成绩信息;如“学生年级为高二第一学期,学生高一各学科成绩单”;
云服务器获取到第一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能力测试申请,获取匹配的高二学生能力测试题;所述能力测试题包括但不限于:心理素质测试、学科水平能力测试;将所述能力测试题的二维码发送给第一用户;
第一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能力测试,测试结束后将能力测试结果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根据能力测试结果信息,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的学员类别,如“获取第一用户匹配的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
云服务器获取预设的教学课程数据库,为一类学员获取匹配的第一教学课程,其中第一教学课程包括1个教学阶段;
云服务将所述第一教学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云服务器获取第一用户在学习第一教学课程中的参与度信息,所述参与度信息包括:学习时长、各教学阶段掌握程度值;“第一用户参与第一教学课程中的1个教学阶段总课时为20课时,第一用户参与17课时;在教学阶段中检测到第一用户对各章节的掌握程度值”;
云服务器在第一教学课程结束后,根据第一用户的教学阶段掌握程度值,生成自适应测试题,并将所述自适应测试题发送给第一用户进行测试;
自适应测试结束后,云服务器获取到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题结果为85分(满分为100分制);
云服务器根据学习时长为17课时(总课时20课时),自适应测试题结果为85分(满分为100分制),获取到匹配的课程完成值为85,云服务器将课程完成值为85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S500,具体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一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一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二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二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二教学课程包括教学阶段的数量不少于第一教学课程;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三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三教学课程包括教学阶段的数量不少于第二教学课程;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四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四教学课程包括教学阶段的数量不少于第三教学课程。
在本发明一应用场景中,云服务器根据能力测试结果信息,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的学员类别,
当云服务器获取第一用户匹配的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云服务器获取预设的教学课程数据库,为一类学员获取匹配的第一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一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如“第一教学课程包括1个教学阶段”;
当云服务器获取第一用户匹配的学员类别为二类学员,云服务器获取预设的教学课程数据库,为二类学员获取匹配的第二教学课程,如“第二教学课程包括4个教学阶段”;
当云服务器获取第一用户匹配的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云服务器获取预设的教学课程数据库,为三类学员获取匹配的第三教学课程,如“第三教学课程包括5个教学阶段”;
当云服务器获取第一用户匹配的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云服务器获取预设的教学课程数据库,为四类学员获取匹配的第四教学课程,如“第四教学课程包括6个教学阶段”。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S1100,具体包括:
获取教学课程总课时、学习时长、测试结果信息;
根据所述教学课程总课时、学习时长,生成课程出勤评分;
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出勤系数、测试结果系数,其中所述出勤系数与测试结果系数之和为1且均为正数;
根据所述出勤系数、测试结果系数、课程出勤评分、测试结果信息,进行加权计算生成课程完成值。
沿用上例,云服务器获取第一用户在学习第一教学课程中的参与度信息,所述参与度信息包括:第一用户参与第一教学课程中的1个教学阶段总课时为20课时,第一用户参与学习课时为17课时、自适应测试题结果为85分(满分为100分制);
云服务器根据总课时为20课时,第一用户参与学习课时为17课时,生成课程出勤评分为85;
云服务器根据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获取匹配的出勤系数为0.2,测试结果系数为0.8;其中所述出勤系数与测试结果系数之和为1;
具体的,当所述学员类别认为二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出勤系数为0.3,测试结果系数为0.7;当所述学员类别认为三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出勤系数为0.4,测试结果系数为0.6;当所述学员类别认为四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出勤系数为0.5,测试结果系数为0.5;
根据课程出勤评分为85、出勤系数为0.2、自适应测试题结果为85、测试结果系数为0.8,进行加权计算生成课程完成值为85。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S1100,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
当所述一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一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一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包括至少一个训练阶段、第一训练系数;
将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一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一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一调节阀值;
当判断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不大于第一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二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二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一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二训练系数小于第一训练系数;
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判断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大于第一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一类训练课程;
将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应用场景中,当第一用户的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云服务器获取到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为85分时,
判断不小于一类学员预设的第一阀值85,云服务器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一类训练课程,其中一类训练课程包括3个训练阶段、第一训练系数为0.9;
具体的,其中第一训练系数为课程训练内容难度、强度,训练系数越大训练题型难度越高;
云服务器将一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云服务器获取到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为80分,判断课程完成值80小于一类学员预设的第一阀值85;云服务器根据第一用户为一类学员、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一调节阀值为95;
具体的,所述第一调节阀值可以用于纠正一些优异的学生在缺少课时等情况下学员课程匹配时的误差;
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为85时,云服务器判断测试结果信息85小于第一调节阀值95,则云服务器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包括3个训练阶段,第二训练系数为0.8;
具体的所述第二训练系数为课程训练内容难度、强度,且第二训练系数低于第一训练系数;
云服务器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为95时,云服务器判断测试结果信息95小于第一调节阀值95,则云服务器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一类训练课程,其中一类训练课程包括3个训练阶段、第一训练系数为0.9;云服务器将一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S1100,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二类学员时,
当所述二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二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二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二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一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二训练系数小于第一训练系数;
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二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二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二调节阀值;
当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不大于第二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三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三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二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三训练系数小于第二训练系数;
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不大于第二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
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应用场景中,当第一用户的学员类别为二类学员时,云服务器获取到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为80分,判断所述课程完成值80分不小于预设的二类学员的第二阀值80,云服务器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包括3个训练阶段,第二训练系数为0.8;云服务器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云服务器获取到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为78时,云服务器判断所述课程完成值78小于预设的二类学员的第二阀值80;则云服务器根据第一用户为二类学员、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二调节阀值为90;
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结果信息为85分,云服务器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85不大于第二调节阀值90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4个训练阶段,第三训练系数为0.7;云服务器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结果信息为92分,云服务器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92大于第二调节阀值90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云服务器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S1100,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
当所述三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三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三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三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二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三训练系数小于第二训练系数;
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三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三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三调节阀值;
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不大于第三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第四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四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三类训练课程、所述第四训练系数小于第三训练系数且为正数;
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大于第三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
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应用场景中,当第一用户的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云服务器获取到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为75分,判断所述课程完成值75分不小于预设的三类学员的第三阀值70;
云服务器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4个训练阶段,第三训练系数为0.7;云服务器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云服务器获取到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为65时,判断所述课程完成值65分小于预设的三类学员的第三阀值70;则云服务器根据第一用户为三类学员、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三调节阀值为85;
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结果信息为82分,云服务器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82不大于第三调节阀值85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5个训练阶段,第四训练系数为0.6;云服务器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结果信息为86分,云服务器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86大于第三调节阀值85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4个训练阶段,第三训练系数为0.7;云服务器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S1100,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
当所述四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四阀值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第四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四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三类训练课程、所述第四训练系数小于第三训练系数且为正数;
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四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四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四调节阀值;
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不大于第四调节阀值时,生成课程未完成信息;
将所述课程未完成信息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大于第四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
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应用场景中,当第一用户的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云服务器获取到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为67分,判断所述课程完成值67分不小于预设的四类学员的第四阀值60,
云服务器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5个训练阶段,第四训练系数为0.6;云服务器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云服务器获取到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为58时,云服务器判断所述课程完成值58小于预设的四类学员的第四阀值60;则云服务器根据第一用户为四类学员、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四调节阀值为80;
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结果信息为75分,云服务器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75不大于第四调节阀值80时,生成课程未完成信息;云服务器将所述课程未完成信息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结果信息为82分,云服务器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82大于第四调节阀值80时,云服务器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5个训练阶段,第四训练系数为0.6;云服务器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系统,集成在云服务器中,用于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100、学员分类模块200、教学模块300、控制模块400、发送模块500;
其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100、学员分类模块200、教学模块300依次相连;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第一用户信息和能力测试申请,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包括:年级信息,学科成绩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40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和能力测试申请,发送能力测试题;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100,还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能力测试结果信息;
所述学员分类模块200,用于根据所述能力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学员类别;所述学员类别包括一类学员、二类学员、三类学员、四类学员;
所述教学模块300,用于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其中所述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
所述发送模块500,用于将所述教学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100,还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在教学课程中的参与度信息,所述参与度信息包括:出勤信息、学习进度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400,还用于根据所述学习进度信息生成自适应测试题;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自适应测试题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100,还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题结果;
所述控制模块400,还用于根据出勤信息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课程完成值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应用场景中,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系统,所述信息获取模块100设立在第一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所述学员分类模块200、教学模块300、控制模块400、发送模块500集成在教育培训系统中;
具体的,参与教育培训的学生为第一用户,通过登陆安装相应教育培训程序的移动终端进行实名认证,发送第一用户信息、能力测试申请;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100获取到第一用户信息和能力测试申请,如“学生年级为高二第一学期,学生高一各学科成绩单”;
所述控制模块400,根据第一用户信息和能力测试申请,获取匹配的高二学生能力测试题;所述能力测试题包括但不限于:心理素质测试、学科水平能力测试;将所述能力测试题的测试二维码发送发给第一用户;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100,获取第一用户能力测试结束后的能力测试结果信息;
所述学员分类模块200,根据所述能力测试结果信息,获取第一用户匹配的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
所述教学模块300,获取预设的教学课程数据库,为一类学员获取匹配的第一教学课程,其中第一教学课程包括1个教学阶段;
所述发送模块500,将所述第一教学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100,还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在学习第一教学课程中的参与度信息,所述参与度信息包括:学习时长、各教学阶段掌握程度值;如“第一用户参与第一教学课程的1个教学阶段18课时,总课时为20课时;在教学阶段中检测到第一用户对各章节的掌握程度值”;
所述控制模块400,在第一教学课程结束后,根据第一用户的教学阶段掌握程度值,生成自适应测试题;
所述发送模块500,将所述自适应测试题发送给第一用户进行测试;
自适应测试结束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100,获取到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题结果为80分(满分为100分制);
所述控制模块400,根据学习时长为18课时(总课时20课时),自适应测试题结果为80分(满分为100分制),获到匹配的课程完成值为85%;
所述发送模块500,将课程完成值为85%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教学模块300,用于获取预设的课程数据库,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其中所述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具体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所述教学模块100,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一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一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二类学员时,所述教学模块100,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二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二教学课程包括教学阶段的数量不少于第一教学课程;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所述教学模块100,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三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三教学课程包括教学阶段的数量不少于第二教学课程;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所述教学模块100,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四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四教学课程包括教学阶段的数量不少于第三教学课程。
在本发明一应用场景中,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所述教学模块100,获取预设的教学课程数据库,为一类学员获取匹配的第一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一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如“第一教学课程包括1个教学阶段”;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二类学员时,所述教学模块100,获取预设的教学课程数据库,为二类学员获取匹配的第二教学课程,如“第二教学课程包括4个教学阶段”;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所述教学模块100,获取预设的教学课程数据库,为三类学员获取匹配的第三教学课程,如“第三教学课程包括5个教学阶段”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所述教学模块100,获取预设的教学课程数据库,为四类学员获取匹配的第四教学课程,如“第四教学课程包括6个教学阶段”。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400,还用于根据出勤信息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具体包括: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100,获取教学课程总课时、学习时长、测试结果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400,根据所述教学课程总课时、学习时长,生成课程出勤评分;
所述控制模块400,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出勤系数、测试结果系数;其中所述出勤系数与测试结果系数之和为1且均为正数;
所述控制模块400,根据所述出勤系数、测试结果系数、课程出勤评分、测试结果信息,进行加权计算生成课程完成值。
在本发明一应用场景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100,获取第一用户在学习第一教学课程中的参与度信息,所述参与度信息包括:第一用户参与第一教学课程中的1个教学阶段总课时为20课时,第一用户参与学习课时为17课时、自适应测试题结果为85分(满分为100分制);
所述控制模块400,根据总课时为20课时,第一用户参与学习课时为17课时,生成课程出勤评分为85;
所述控制模块400,根据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获取匹配的出勤系数为0.2,测试结果系数为0.8;其中所述出勤系数与测试结果系数之和为1;
具体的,当所述学员类别认为二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出勤系数为0.3,测试结果系数为0.7;当所述学员类别认为三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出勤系数为0.4,测试结果系数为0.6;当所述学员类别认为四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出勤系数为0.5,测试结果系数为0.5;
所述控制模块400,根据课程出勤评分为85、出勤系数为0.2、自适应测试题结果为85、测试结果系数为0.8,进行加权计算生成课程完成值为85。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系统还包括:训练模块;
则,所述控制模块400,还用于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之后还包括:
所述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学员类别,判断所述学员类别的课程完成值是否不小于预设的阀值,获取匹配的训练课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学员类别,判断所述学员类别的课程完成值是否不小于预设的阀值,获取匹配的训练课程,具体包括: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用于当所述一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一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一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包括至少一个训练阶段、第一训练系数;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还用于当所述一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一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一调节阀值;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判断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不大于第一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二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二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一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二训练系数小于第一训练系数;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判断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大于第一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一类训练课程;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应用场景中,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系统还包括:训练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400,还用于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为85分,之后还包括: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判断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85不小于一类学员预设的第一阀值85,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一类训练课程,其中一类训练课程包括3个训练阶段、第一训练系数为0.9;具体的,其中第一训练系数为课程训练内容难度、强度,训练系数越大训练题型难度越高;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判断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80分小于一类学员预设的第一阀值85,根据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自适应题测试结果,获取匹配的第一调节阀值为95;
具体的,所述第一调节阀值可以用于纠正一些优异的学生在缺少课时等情况下学员课程匹配时的误差;
所述训练模块,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为85时,判断测试结果信息85小于第一调节阀值95,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包括3个训练阶段,第二训练系数为0.8;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具体的所述第二训练系数为课程训练内容难度、强度,且第二训练系数低于第一训练系数;
所述训练模块,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为95时,判断测试结果信息95小于第一调节阀值95,则云服务器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一类训练课程,其中一类训练课程包括3个训练阶段、第一训练系数为0.9;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学员类别,判断所述学员类别的课程完成值是否不小于预设的阀值,获取匹配的训练课程,具体包括: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二类学员时,用于当所述二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二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二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二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一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二训练系数小于第一训练系数;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还用于当所述二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二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二调节阀值;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不大于第二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三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三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二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三训练系数小于第二训练系数;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不大于第二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应用场景中,所述训练模块,当第一用户的学员类别为二类学员时,获取到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为80分,判断所述课程完成值80分不小于预设的二类学员的第二阀值80,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包括3个训练阶段,第二训练系数为0.8;云服务器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当获取到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为78时,判断所述课程完成值78小于预设的二类学员的第二阀值80;所述训练模块,根据第一用户为二类学员、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二调节阀值为90;
所述训练模块,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结果信息为85分,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85不大于第二调节阀值90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4个训练阶段,第三训练系数为0.7;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结果信息为92分,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92大于第二调节阀值90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学员类别,判断所述学员类别的课程完成值是否不小于预设的阀值,获取匹配的训练课程,具体包括: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用于当所述三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三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三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三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二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三训练系数小于第二训练系数;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还用于当所述三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三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三调节阀值;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不大于第三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第四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四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三类训练课程、所述第四训练系数小于第三训练系数且为正数;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大于第三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应用场景中,所述训练模块,当第一用户的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判断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75分不小于预设的三类学员的第三阀值70;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4个训练阶段,第三训练系数为0.7;
所述发送模块500,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当第一用户的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判断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65分小于预设的三类学员的第三阀值70;根据第一用户为三类学员、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三调节阀值为85;
所述训练模块,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结果信息为82分,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82不大于第三调节阀值85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5个训练阶段,第四训练系数为0.6;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结果信息为86分,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86大于第三调节阀值85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4个训练阶段,第三训练系数为0.7;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学员类别,判断所述学员类别的课程完成值是否不小于预设的阀值,获取匹配的训练课程,具体包括: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用于当所述四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四阀值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第四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四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三类训练课程、所述第四训练系数小于第三训练系数且为正数;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当所述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用于当所述四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四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四调节阀值;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不大于第四调节阀值时,生成课程未完成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课程未完成信息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大于第四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一应用场景中,所述训练模块,当第一用户的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判断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67分不小于预设的四类学员的第四阀值60时,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5个训练阶段,第四训练系数为0.6;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当第一用户的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的课程完成值58小于预设的四类学员的第四阀值60时;根据第一用户为四类学员、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四调节阀值为80;
所述训练模块,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结果信息为75分,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75不大于第四调节阀值80时,生成课程未完成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课程未完成信息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训练模块,当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结果信息为82分,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82大于第四调节阀值80时,为第一用户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5个训练阶段,第四训练系数为0.6;
所述发送模块500,还用于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信息和能力测试申请,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包括:年级信息,学科成绩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和能力测试申请,发送匹配的能力测试题;
获取第一用户的能力测试结果信息;
根据所述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学员类别,其中所述学员类别包括:一类学员、二类学员、三类学员、四类学员;
获取预设的课程数据库,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其中所述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
将所述教学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获取第一用户在学习教学课程时的参与度信息,所述参与度信息包括:学习时长、各教学阶段掌握程度值;
根据所述各教学阶段掌握程度值,生成自适应测试题;
将所述自适应测试题发送给第一用户;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题结果信息;
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
将所述课程完成值发送给第一用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具体包括:
获取教学课程总课时、学习时长、测试结果信息;
根据所述教学课程总课时、学习时长,生成课程出勤评分;
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出勤系数、测试结果系数,其中所述出勤系数与测试结果系数之和为1且均为正数;
根据所述出勤系数、测试结果系数、课程出勤评分、测试结果信息,进行加权计算生成课程完成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预设课程数据库,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其中所述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具体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一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一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二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二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二教学课程包括教学阶段的数量不少于第一教学课程;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三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三教学课程包括教学阶段的数量不少于第二教学课程;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为第四教学课程;其中所述第四教学课程包括教学阶段的数量不少于第三教学课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一类学员时,
当所述一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一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一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包括至少一个训练阶段、第一训练系数;
将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一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一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一调节阀值;
当判断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不大于第一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二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二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一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二训练系数小于第一训练系数;
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判断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大于第一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一类训练课程;
将所述一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二类学员时;
当所述二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二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二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二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一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二训练系数小于第一训练系数;
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二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二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二调节阀值;
当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不大于第二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三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三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二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三训练系数小于第二训练系数;
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判断所述自适应测试结果不大于第二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二类训练课程;
将所述二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三类学员时;
当所述三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三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包括第三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三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二类训练课程、所述第三训练系数小于第二训练系数;
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三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三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三调节阀值;
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不大于第三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第四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四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三类训练课程、所述第四训练系数小于第三训练系数且为正数;
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大于第三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三类训练课程;
将所述三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学员类别为四类学员时;
当所述四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不小于预设的第四阀值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其中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包括第四训练系数、至少一个训练阶段,且所述四类训练课程的训练阶段数量不少于三类训练课程、所述第四训练系数小于第三训练系数且为正数;
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四类学员的课程完成值小于预设的第四阀值时,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第四调节阀值;
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不大于第四调节阀值时,生成课程未完成信息;
将所述课程未完成信息发送给第一用户;
当所述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大于第四调节阀值时,获取匹配的四类训练课程;
将所述四类训练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8.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获取模块、学员分类模块、教学模块、控制模块、发送模块;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学员分类模块、教学模块依次相连;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信息和能力测试申请,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包括:年级信息,学科成绩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和能力测试申请,发送匹配的能力测试题;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能力测试结果信息;
所述学员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学员类别,其中所述学员类别包括:一类学员、二类学员、三类学员、四类学员;
所述教学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课程数据库,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教学课程,其中所述教学课程包括至少一个教学阶段;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教学课程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在学习教学课程时的参与度信息,所述参与度信息包括:学习时长、各教学阶段掌握程度值;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各教学阶段掌握程度值,生成自适应测试题;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自适应测试题发送给第一用户;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自适应测试题结果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课程完成值发送给第一用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具体包括: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获取教学课程总课时、学习时长、测试结果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教学课程总课时、学习时长,生成课程出勤评分;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学员类别,获取匹配的出勤系数、测试结果系数;其中所述出勤系数与测试结果系数之和为1且均为正数;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出勤系数、测试结果系数、课程出勤评分、测试结果信息,进行加权计算生成课程完成值。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系统还包括:训练模块;
则,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学习时长和自适应题测试结果信息,获取匹配的课程完成值,之后包括:
所述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学员类别,判断所述学员类别的课程完成值是否不小于预设的阀值,获取匹配的训练课程。
CN201910247141.6A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00468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7141.6A CN110046804A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7141.6A CN110046804A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6804A true CN110046804A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75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7141.6A Pending CN110046804A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4680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5560A (zh) * 2020-08-19 2020-12-15 王娟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教育方法及系统
CN112102675A (zh) * 2020-10-13 2020-12-18 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 一种基于教学进度的教程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2669181A (zh) * 2020-12-29 2021-04-16 吉林工商学院 一种教育实践培训的考核方法
CN113963578A (zh) * 2021-10-27 2022-01-21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面向知识服务与技能演练的自适应培训系统及培训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23059A1 (en) * 2000-03-17 2001-09-20 Nozomi Toki Business system for correspondence course and correspondence course system
CN104240544A (zh) * 2014-09-25 2014-12-24 肖显全 一种智能知识诊断与教师在线辅导相结合的系统
CN108010392A (zh) * 2017-08-29 2018-05-08 遵义博文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规章学习的移动学习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23059A1 (en) * 2000-03-17 2001-09-20 Nozomi Toki Business system for correspondence course and correspondence course system
CN104240544A (zh) * 2014-09-25 2014-12-24 肖显全 一种智能知识诊断与教师在线辅导相结合的系统
CN108010392A (zh) * 2017-08-29 2018-05-08 遵义博文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规章学习的移动学习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5560A (zh) * 2020-08-19 2020-12-15 王娟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教育方法及系统
CN112102675A (zh) * 2020-10-13 2020-12-18 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 一种基于教学进度的教程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2669181A (zh) * 2020-12-29 2021-04-16 吉林工商学院 一种教育实践培训的考核方法
CN112669181B (zh) * 2020-12-29 2023-06-30 吉林工商学院 一种教育实践培训的考核方法
CN113963578A (zh) * 2021-10-27 2022-01-21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面向知识服务与技能演练的自适应培训系统及培训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rrabba et al. The impact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direct instruction on the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N109903617B (zh) 个性化练习方法和系统
Good et al. How well do 1st-year teachers teach: Does type of preparation make a difference?
CN110046804A (zh) 一种基于学员分类的教育培训方法及系统
Chang et al. The effect of a content knowledge teacher professional workshop on enacted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nd student learning in a throwing unit
Turner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in teacher education
CN106683006A (zh) 互联网在线教育方法及系统
Taylor et al. A single conversation with a wise man is better than ten years of study: A model for testing methodologies for pedagogy or andragogy
CN114595923B (zh)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群体教学推荐系统
Sun et al. The effect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n students’ performance trajectory in the flipped math classroom
Wijaya et al. Enhancement On Completion Ability Of The Olympiad Problems Through Training Programs For Math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Michaelis et al. The four-phase interest development in engineering survey
CN113506481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计算机教学系统
Atmosukarto et al. Enhancing Adaptive Online Chemistry Course with AI-Chatbot
Dinç et al. Predicting Non-Routine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Anxiety of Ninth Graders.
Boonphadung Critical thinking development: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fficiency of mixed technique and a series of mini-lecture, KWL/TPS and presentation
Aboud Obstacles to creativ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aculty members at King Faisal University in Saudi Arabia
Ford et al. Motivation, self-efficacy, and student engagement in intermediat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urses
Wang et al. Using grey SP chart to evaluate english reading performances
Zhang et al. Academic and social achievement goal structures in college education
Raiyn et al. A model for asse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HOT skills in students
Mumba et 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ing Fellows' Instructional Planning for K-12 Classrooms.
Soland et al. Reconciling Long-term Education Policy Goals with Short-term School Accountability Models: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rom
Durland et al. Pre-service teachers’ belief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sic chemistry concepts, the “real world,” and their occupation
Wijayaningsih School Management of Multiculturalism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Social Ski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