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9476A - 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9476A
CN113869476A CN202111212714.5A CN202111212714A CN113869476A CN 113869476 A CN113869476 A CN 113869476A CN 202111212714 A CN202111212714 A CN 202111212714A CN 113869476 A CN113869476 A CN 113869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component
code
identification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27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岛田笃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869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94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40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data handling or data format, e.g. reading, buffering or conversion of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485Check-in, check-out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 B65G1/1373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for fulfilling orders in warehous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3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data acquisition, e.g. workpiece identif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14Articles of special size, shape or weigh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034Component identifier and location indicator corresponding to componen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45Nc applications
    • G05B2219/45029Mount and solder parts on boar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bstract

提供一种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系统。根据粘附在容纳电子部件的部件卷盘的识别码对部件信息进行管理的管理方法,包括:识别工序,利用摄像机对粘附在所述部件卷盘的多个位置的多个识别码进行识别,从而对记录在所述识别码的代码进行识别;信息解读工序,根据识别出的所述代码,对商品名称信息、订单信息、序列号、部件数以及供应商信息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解读;以及存储工序,对解读出的各所述信息进行存储。

Description

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系统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7月26日、申请号为201710621051.X、发明名称为“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容纳电子部件的部件卷盘进行管理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部件安装装置中安装到基板的电子部件通过将存放电子部件的载带进行卷绕并容纳的部件卷盘进行供给。在部件卷盘的侧面粘贴有包含关于所容纳的电子部件的信息的识别码。在工厂,作业人员对粘贴在部件卷盘的识别码进行识别而对电子部件进行管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记载了如下的方法,即,在将部件卷盘交付到工厂时,新生成具备与识别码建立关联的独立ID的独立标签并粘附到部件卷盘,从而根据独立ID对部件卷盘进行管理。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155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管理系统根据粘附在容纳电子部件的部件卷盘的识别码对部件信息进行管理,所述管理系统具备:识别部,对粘附在所述部件卷盘的识别码进行扫描,从而对记录在所述识别码的代码进行识别;信息解读部,根据识别的所述代码对商品名称信息、订单信息、序列号、部件数、以及供应商信息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解读;以及存储部,对解读的各所述信息进行存储,在各所述信息分为多个识别码记录在所述部件卷盘的情况下,在对所述部件卷盘的信息进行登记时,将根据全部的识别码解读的各所述信息与该识别码建立关联并存储在所述存储部。
本公开的管理方法根据粘附在容纳电子部件的部件卷盘的识别码对部件信息进行管理,所述管理方法包括:识别工序,对粘附在所述部件卷盘的识别码进行扫描,从而对记录在所述识别码的代码进行识别;信息解读工序,根据识别的所述代码对商品名称信息、订单信息、序列号、部件数、以及供应商信息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解读;以及存储工序,对解读的各所述信息进行存储,在各所述信息分为多个识别码记录在所述部件卷盘的情况下,在对所述部件卷盘的信息进行登记时,在所述存储工序中将根据全部的识别码解读的各所述信息与该识别码建立关联并进行存储。
根据本公开,能够以交付的状态对部件卷盘进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系统的结构说明图。
图2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系统中使用的部件卷盘的结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系统具备的部件容纳装置的结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系统具备的部件安装装置的俯视图。
图5的(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系统具备的部件安装装置的部件供给部的结构说明图,图5的(b)是带式供料器的结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系统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系统中使用的便携式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系统中使用的部件卷盘上所粘附的识别码的结构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管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部件安装系统(管理系统)
8:统一识别读取器(识别部)
14:读码器(识别部)
16:部件卷盘
B、B1~B5:条形码(识别码)
Q、Q1:二维码(识别码)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之前,对现有的问题进行简单说明。在包括专利文献1在内的现有技术中,如果不粘附具备独立ID的独立标签,则在工厂内就不能对部件卷盘进行管理,存在发生具备独立ID的标签的生成、粘附作业的问题。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交付的状态对部件卷盘进行管理的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方法。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部件安装系统1的结构进行说明。部件安装系统1具有如下功能,即,对安装到基板的电子部件(以下,简称为“部件”)进行管理,并将部件安装在基板而生产安装基板。部件安装系统1将上级系统2、保管区域3、离线换产调整区域4、部件安装线5作为主体而构成,这些各部分通过网络6进行连接。上级系统2具备管理计算机,对在部件安装系统1中使用的生产数据、部件信息进行管理。
在保管区域3除了与网络6连接的部件保管装置7以外,还设置有剩余数量计量装置9、标签打印机10。部件保管装置7对部件卷盘16(参照图2)进行保管,部件卷盘16对存放安装到基板的部件的载带15进行卷绕容纳。在部件保管装置7保管从供应商交付的状态的新的部件卷盘16、在部件安装线5中已将一部分的部件使用于安装基板的生产的使用中的部件卷盘16等。
剩余数量计量装置9对已将一部分的部件使用于安装基板的生产的使用中的部件卷盘16的部件的剩余数量(部件数N)进行计量。标签打印机10在粘附于部件卷盘16的标签L(参照图2)印刷一维码、二维码等识别码D,识别码D记录部件卷盘16容纳的部件数N。此外,部件保管装置7具备统一识别读取器8,统一识别读取器8具有摄像机、激光扫描器等,对粘附于部件卷盘16的多个标签L的识别码D统一进行识别。
在此,参照图2对部件卷盘16的结构进行说明。在部件卷盘16卷绕容纳有载带15。在部件卷盘16的侧面粘附有多个标签L(标签L1、标签L2、标签L3)。在各标签L由制造载带15、卷绕容纳有载带15的部件卷盘16的供应商、负责部件的交付的作业人员印刷识别码D,识别码D包含表示各种信息的代码C。
在图2中,在标签L1印刷有作为一维码的条形码B1、B2、B3,在标签L2印刷有二维码Q1和条形码B4,在标签L3印刷有条形码B5。像这样,在容纳部件(电子部件)的部件卷盘16粘附有印刷了条形码B、二维码Q等识别码D的标签L。在标签L3,利用标签打印机10作为条形码B5而印刷有部件数N。
在此,参照图3对部件保管装置7的结构进行说明。部件保管装置7具备统一识别读取器8以及自动容纳部7a。当从设置在部件保管装置7的前表面的出入口7b插入部件卷盘16时,由统一识别读取器8对印刷在粘附于部件卷盘16的多个标签L的多个识别码D统一进行扫描,从而对记录在识别码D的代码C进行识别。即,统一识别读取器8成为对粘附于部件卷盘16的识别码D进行扫描并对记录在识别码D的代码C进行识别的识别部。
自动容纳部7a将识别了代码C的部件卷盘16运送到自动容纳部7a的给定的位置并进行保管。此外,自动容纳部7a将由作业人员通过上级系统2或部件保管装置的触摸面板7c指定的部件卷盘16运出至出入口7b。
在图1中,离线换产调整区域4具备用于支持离线换产调整作业的换产调整作业支持装置11。换产调整作业支持装置11是个人计算机等具备运算处理功能、输入输出操作功能、显示功能的终端设备。执行离线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人员按照显示在换产调整作业支持装置11的显示画面的作业指示信息,将移动到部件安装线5之前的台车12(参照图4、图5)作为对象,执行离线换产调整作业。
在此处示出的例子中,将预定与图4所示的台车12(1)进行更换的台车12设为作为离线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对象的台车12*。在该离线换产调整作业中,除了保管在离线换产调整区域4的预备的台车12(台车12A、12B、……)以外,还包括已经装配在部件安装线5的部件安装装置M4、M5的台车12,将存在于该生产场地的全部的台车12作为对象,进行带式供料器21的移动、更换、部件卷盘16的装配、更换。作业对象的部件卷盘16被从保管区域3的部件保管装置7取出并搬入到离线换产调整区域4。
在更换载带15时,通过具备读码器14的便携式终端13进行部件卷盘16的核对。便携式终端13能够通过无线与上级系统2进行数据的收发。读码器14具有摄像机、激光扫描器等,对印刷在粘附于部件卷盘16的标签L的识别码D进行扫描,对记录在识别码D的代码C进行识别。即,读码器14成为对粘附于部件卷盘16的识别码D进行扫描并对记录在识别码D的代码C进行识别的识别部。
在图1中,部件安装线5具备基板供给装置M1、基板交接装置M2、焊料印刷装置M3、部件安装装置M4、M5、回流焊装置M6以及基板回收装置M7。基板供给装置M1~基板回收装置M7的各装置通过网络6与上级系统2连接。
在离线换产调整区域4中,以与生产品种相应的配置状态设置了带式供料器21以及部件卷盘16的离线换产调整作业后的台车12被移送到部件安装线5,并组装到部件安装装置M4、M5。在部件安装线5中,通过部件安装装置M4、M5对通过基板供给装置M1供给的未安装的基板安装部件。接下来,部件安装后的基板被送往回流焊装置M6,安装的部件与基板进行焊料接合。然后,通过焊料接合而安装了部件的安装基板被基板回收装置M7回收。
接下来,参照图4、图5对在部件安装线5中进行部件安装作业的部件安装装置M4、M5的结构以及功能进行说明。在图4中,在基台17上,在X方向上配设有基板运送机构18。基板运送机构18通过传送装置来运送安装部件的基板19,设置在基板运送机构18上并将基板19定位在安装作业位置。
在基板运送机构18的近前侧设置有台车装配部20(1),此外,在基板运送机构18的背后设置有台车装配部20(2)。在台车装配部20(1)、20(2),设置有对部件进行供给的多个带式供料器21的作为部件供给部的台车12(1)、12(2)分别可拆装地装配在部件安装装置M4、M5。
在设置于台车12(1)、12(2)的供料器基底28(参照图5)设定有用于确定这些带式供料器21的装配位置的供料器地址20a。装配在供料器基底28的带式供料器21将部件供给到以下说明的安装头24的吸附嘴24a(参照图5(b))的部件吸附位置。
在基台17上表面,在X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配设有具备线性驱动机构的Y轴移动梁22,在Y轴移动梁22以在Y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结合有同样具备线性驱动机构的两台X轴移动梁23。在两台X轴移动梁23以在X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分别装配有安装头24。安装头24具备多个保持头,在每个保持头的下端部装配有对部件进行吸附和保持且能够独立地进行升降的吸附嘴24a。
通过对Y轴移动梁22、X轴移动梁23进行驱动,从而安装头24在X方向、Y方向上移动。由此,两个安装头24分别通过吸附嘴24a从对应的台车装配部20(1)、20(2)的带式供料器21的部件吸附位置取出部件,并移送搭载到定位于基板运送机构18的基板19的安装点。Y轴移动梁22、X轴移动梁23以及安装头24构成部件安装机构25,部件安装机构25通过使保持有部件的安装头24移动,从而从台车装配部20(1)、20(2)取出部件并移送搭载到基板19。
在台车装配部20(1)、20(2)与基板运送机构18之间配设有部件识别摄像机26。当从台车装配部20(1)、20(2)取出了部件的安装头24在部件识别摄像机26的上方移动时,部件识别摄像机26对保持在安装头24的状态的部件进行摄像并进行识别。在安装头24装配有基板识别摄像机27,基板识别摄像机27位于X轴移动梁23的下表面侧,并分别与安装头24呈一体进行移动。安装头24进行移动,从而基板识别摄像机27移动到定位于基板运送机构18的基板19的上方,对基板19进行摄像并进行识别。在由安装头24进行的向基板19的部件安装动作中,采用部件识别摄像机26对部件的识别结果和基板识别摄像机27的基板识别结果进行搭载位置修正。
图5(a)示出部件安装装置M4、M5中的台车装配部20(13、20(2)以及装置操作面。在台车装配部20(13、20(2)装配有预先在供料器基底28设置了多个带式供料器21的状态的台车12。在台车12保持有对保持了部件的载带15进行卷绕容纳的多个部件卷盘16。从部件卷盘16拉出的载带15装配在对应的带式供料器21。
台车12通过利用夹持机构(省略图示)对供料器基底28进行夹持,从而台车装配部20(1)、20(2)中的位置被固定。与此同时,台车12与部件安装装置M4、M5的控制部48(参照图6)电连接。由此,能够检测出该台车12装配在部件安装装置M4、M5的情况,能够进行控制部48与以下说明的台车控制部50(参照图6)之间的信号的交接。
在台车控制部50的存储部(未图示)存储有预先对各台车12赋予的部件供给部ID50a(参照图6),通过台车12装配到部件安装装置M4、M5,从而控制部48能够独立地对每个台车12进行识别。由此,通过部件安装装置M4、M5具备的识别功能,对各台车12独立地进行识别。
在装置操作面设置有具备显示部29b以及输入部29a的操作部29。在输入部29a配置有用于进行各种操作输入的操作按钮。显示部29b是液晶面板等显示装置,显示用于通过输入部29a进行操作输入的引导画面等各种画面。在该画面包含用于与生产品种的切换相伴的换产调整作业的指示的作业指示信息。
参照图5(b)对带式供料器21的结构以及功能进行说明。带式供料器21是具备主体部21a以及从主体部21a的下表面向下方凸出设置的装配部21b的结构。在以使主体部21a的下表面沿着供料器基底28的方式装配了带式供料器21的状态下,设置在装配部21b的连接器部与供料器基底28嵌合。
由此,带式供料器21固定装配在台车装配部20(13、20(2),并且带式供料器21与部件安装装置M4、M5的控制部48(参照图6)电连接。由此,可检测该带式供料器21装配在部件安装装置M4、M5的供料器基底28的情况,并能够进行控制部48与以下说明的供料器控制部30之间的信号的交接。
在主体部21a内置有具备对载带15进行步进传送的带传送机构的带传送部31。带传送部31具备对设置在带运行路径的前端部的带传送用的链轮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对该驱动机构进行控制的供料器控制部30。从部件卷盘16拉出的载带15通过带传送部31步进传送至安装头24的吸附嘴24a的拾取位置。
在内置于供料器控制部30的存储装置存储有用于将该带式供料器21与其它带式供料器进行区分并确定的供料器ID代码,通过将带式供料器21装配在台车12,从而控制部48能够独立地对每个带式供料器21进行识别。
在内置于供料器控制部30的存储部存储有装配在带式供料器21的载带15容纳的部件数N,每当部件被吸附嘴24a拾取时,对部件数N进行递减计数。因此,在供料器控制部30的存储部存储有部件卷盘16容纳的部件的部件数N。所存储的部件卷盘16容纳的部件数N(部件的剩余数量)在基板19的更换等给定的定时经由部件安装装置M4、M5的控制部48、网络6发送到上级系统2。
接下来,参照图6对部件安装系统1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上级系统2具备具有作为管理计算机的功能的主控制部40和主存储部41,并经由无线通信部42、通信部43以及网络6在构成部件安装系统1的各装置之间进行控制信号、信息的交接。在主存储部41存储有部件供给部配置信息41a、部件信息41b。
部件供给部配置信息41a是关于组装在部件安装线5的部件安装装置M4、M5的台车12、配置在离线换产调整区域4的预备的台车12等存在于该生产区域的全部的台车12中的带式供料器21的配置状态的信息。部件信息41b是如下信息,即,除了包含容纳在部件卷盘16的部件的种类、所在(确定所装配的带式供料器21、所保管的部件保管装置7等的信息)以外,还包含记录在粘附于部件卷盘16的标签L的商品名称信息In、订单信息Io、序列号Is、部件数N、供应商信息Iv等。
商品名称信息In是代码化了的部件名。订单信息Io是由向供应商订购部件的订购者进行编号的管理编号。序列号Is是由供应商分配的管理编号。部件数N是容纳在部件卷盘16的部件数(部件的剩余数量)。供应商信息Iv是制造商产品编号。在部件安装系统1中,将部件信息41b中的序列号Is作为唯一的管理编号Im而用于部件卷盘16的管理。另外,也可以将序列号Is和商品名称信息In的组合等将多个信息进行组合而合成的唯一的编号作为管理编号Im。
在图6中,保管区域3的部件保管装置7具备识别控制部44、识别存储部45、自动容纳部7a、触摸面板7c、统一识别读取器8,并经由通信部46以及网络6与上级系统2之间进行控制信号、信息的交接。触摸面板7c具备输入功能以及显示功能,并进行操作运转时所需的操作、数据输入、各种操作、引导画面的显示。识别控制部44是运算处理装置,作为内部处理功能而具备信息解读部44a。识别存储部45是存储装置,对部件信息45a等进行存储。
识别控制部44对统一识别读取器8进行控制,对印刷在粘附于部件卷盘16的多个标签L的多个识别码D进行统一扫描,并对记录在识别码D的代码C进行识别。信息解读部44a根据由统一识别读取器8识别的多个代码C来解读商品名称信息In、订单信息Io、序列号Is、部件数N、供应商信息Iv等各信息。
即,信息解读部44a根据识别的代码C来解读商品名称信息In、订单信息Io、序列号Is、部件数N、以及供应商信息Iv中的至少任一个。解读的各信息作为部件信息45a存储在识别存储部45,并且发送到上级系统2,作为部件信息41b存储在主存储部41。像这样,识别存储部45(或者,主存储部41)成为对解读的各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部。
在此,参照图8对印刷在标签L1的识别码D和记录在识别码D的代码C的例子进行说明。在标签L1作为识别码D印刷有条形码B1、B2、B3。在条形码B1记录有对标头1、商品名称信息In、划分记号SP、部件数N进行了代码化的代码C。在条形码B2记录有对标头2、订单信息Io、划分记号SP、序列号Is进行了代码化的代码C。在条形码B3记录有对标头3、供应商信息Iv进行了代码化的代码C。
信息解读部44a根据识别的代码C并基于给定的规则来解读各信息。作为给定的规则,例如,基于条形码B、二维码Q等识别码D的种类、各信息的代码C的位数、在各信息中使用的文字的种类、划分记号SP的位置等来确定。即,信息解读部44a基于识别码D的种类、分配给各信息的代码C的位数、在各信息中使用的文字的种类来解读各信息。
在将各信息登记到识别存储部45(或者,主存储部41)时,附带着将确定包含该信息的识别码D的信息也一起进行存储。即,在各信息分为多个识别码D记录在部件卷盘16的情况下,在登记部件卷盘16的信息时,将从全部的识别码D解读的各信息与该识别码D建立关联并存储在识别存储部45(或者,主存储部41)。另外,识别码D无需印刷在一个标签L,也可以在多个标签L印刷分别记录不同的信息的识别码D。
此外,在对未存储在识别存储部45(或者,主存储部41)的信息进行了解读的情况下,信息解读部44a判断为是后来粘附在部件卷盘16的标签L3的条形码B5。然后,根据记录在条形码B5的代码C来解读部件数N并更新部件信息45a(或者,部件信息41b)的部件数N。即,在核对登记的部件卷盘16时,在统一识别读取器8(识别部)识别到与存储在识别存储部45或主存储部41(存储部)的识别码D不同的识别码D(条形码B5)的情况下,根据记录在该识别码D的代码C来解读部件数N并进行存储。
在图6中,部件安装装置M4、M5经由通信部47与网络6连接,并具备控制部48、存储部49。控制部48是运算处理装置,基于存储在存储部49的生产数据49a,即,从上级系统2的主存储部41下载并按生产对象的每个生产品种进行存储的安装数据、部件供给部配置信息41a等数据,对基板运送机构18、部件安装机构25、装配在台车装配部20的台车12进行控制。由此,执行将从各带式供料器21取出的部件安装在基板19的部件安装作业。
在台车12独立地附有部件供给部ID50a,对装配在台车12的各带式供料器21独立地赋予了供料器ID。控制部48基于部件供给部ID50a、供料器ID对装配在台车装配部20的台车12、装配在台车12的带式供料器21进行识别。然后,通过将识别结果与预先在生产数据49a中规定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对部件卷盘16的管理编号Im进行识别,该部件卷盘16对装配在组装于各台车12的供料器地址20a的带式供料器21的载带15进行卷绕容纳。
装配在带式供料器21的载带15的部件数N发送到上级系统2,并基于管理编号Im对存储在部件信息41b的相应的部件卷盘16的部件数N进行更新。输入部29a以及显示部29b设置在图5所示的装置操作面的操作部29,分别进行操作运转时所需的操作、数据输入、各种操作、引导画面的显示。
在图6中,换产调整作业支持装置11具有如下功能,即,进行为了高效且容易地执行伴随着生产品种的切换而在装配于台车装配部20(1)、20(2)的台车12(1)、12(2)中需要的、带式供料器21的更换、配置改变、载带15向带式供料器21的装配等换产调整作业而参照的各种显示画面、报告。该换产调整作业在台车12(1)、12(2)被搬入到部件安装线5之前在离线换产调整区域4中预先执行。另外,也可以直接对装配在部件安装装置M4、M5的台车12执行换产调整作业。
换产调整作业支持装置11具备作业指示信息导出处理部51、作业指示信息存储部52、输入部53以及显示画面54。作业指示信息导出处理部51基于存储在上级系统2的主存储部41的部件供给部配置信息41a导出作业指示信息,该作业指示信息对成为作业对象的台车12*中的带式供料器21的拆卸、组装、位置的变更、装配在带式供料器21的载带15的更换等换产调整作业进行规定。导出的作业指示信息存储在作业指示信息存储部52,并显示在显示画面54。作业人员一边经由输入部53进行操作输入,一边按照显示的作业指示信息依次执行换产调整作业。
在换产调整作业中,对装配在带式供料器21的载带15进行卷绕容纳的部件卷盘16从部件保管装置7被取出并从保管区域3搬入到离线换产调整区域4。在将搬入的载带15装配在指示的带式供料器21时,通过便携式终端13对粘附在部件卷盘16的标签L的识别码D进行核对。此外,从带式供料器21拆卸的部件卷盘16运送到保管区域3并保管在部件保管装置7。
接下来,参照图7对便携式终端13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便携式终端13具备终端控制部60、终端存储部61、读码器14、触摸面板62,并经由无线通信部63与上级系统2之间进行控制信号、信息的交接。触摸面板62具备输入功能以及显示功能,进行操作运转时所需的操作、数据输入、各种操作、引导画面的显示。终端控制部60是运算处理装置,作为内部处理功能而具备信息解读部60a。终端存储部61是存储装置,对部件信息61a等进行存储。
终端控制部60对读码器14进行控制,对印刷在粘附于部件卷盘16的多个标签L的多个识别码D依次进行扫描并识别记录在识别码D的代码C。信息解读部60a根据通过读码器14识别的多个代码C来解读商品名称信息In、订单信息Io、序列号Is、部件数N、供应商信息Iv等各信息。
即,信息解读部60a根据识别的代码C来解读商品名称信息In、订单信息Io、序列号Is、部件数N、以及供应商信息Iv中的至少任一个。解读的各信息作为部件信息61a存储在终端存储部61,并且发送到上级系统2作为部件信息41b存储在主存储部41。像这样,终端存储部61成为对解读的各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部。
在换产调整作业中,在将载带15装配在指示的带式供料器21时,作业人员通过便携式终端13对粘附在部件卷盘16的标签L的识别码D依次进行识别并核对是否为指定的部件卷盘16。在核对时,从上级系统2向便携式终端13发送作为应核对的部件卷盘16的管理编号Im的序列号Is。终端控制部60直到识别到序列号Is为止持续进行基于读码器14的扫描。
即,在对登记的部件卷盘16进行核对时,终端控制部60进行控制,使得读码器14(识别部)直到识别到记录有存储的识别码D中的指定的序列号Is的识别码D为止不解除扫描。当识别到序列号Is时,终端控制部60核对是否与指定的管理编号Im一致,并使触摸面板62显示结果。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部件安装系统1具备:对粘附在部件卷盘16的识别码D进行扫描而对记录在识别码D的代码C进行识别的识别部(统一识别读取器8、读码器14);根据识别的代码C来解读商品名称信息In、订单信息Io、序列号Is、部件数N、以及供应商信息Iv中的至少任一个的信息解读部(信息解读部44a、信息解读部60a);以及对解读的各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部(识别存储部45、终端存储部61、主存储部41),成为根据粘附在容纳电子部件(部件)的部件卷盘16的识别码D对部件信息(部件信息45a、部件信息61a、部件信息41b)进行管理的管理系统。
而且,在各信息分为多个识别码D记录在部件卷盘16的情况下,在对部件卷盘16的信息进行登记时,管理系统将从全部的识别码D解读的各信息与该识别码D建立关联并存储在存储部。由此,在对部件卷盘16进行交付时,无需粘附印刷了专用的管理用的识别码D的标签L,能够使用交付时粘附着的标签L对部件卷盘16进行管理。
接下来,按照图9的流程对根据粘附在容纳电子部件(部件)的部件卷盘16的识别码D对部件信息进行管理的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在将从供应商交付的新的部件卷盘16纳入到部件安装系统1(管理系统)时等执行。在此,对将交付的新的部件卷盘16保管在部件保管装置7的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当作业人员将部件卷盘16从出入口7b插入到部件保管装置7时,部件保管装置7的统一识别读取器8(识别部)对印刷在粘附于部件卷盘16的标签L的全部的识别码D统一进行扫描并对记录在识别码D的代码C进行识别(ST1:识别工序)。接下来,信息解读部44a根据识别的代码C来解读商品名称信息In、订单信息Io、序列号Is、部件数N、以及供应商信息Iv中的至少任一个(ST2:信息解读工序)。在信息解读工序(ST2)中,信息解读部44a基于识别码D的种类、分配给各信息的代码C的位数、在各信息中使用的文字的种类来解读各信息。
接下来,识别控制部44将解读的各信息存储在识别存储部45(存储部)(ST3:存储工序)。然后,在各信息分为多个识别码D记录在部件卷盘16的情况下,在对部件卷盘16的信息进行登记时,在存储工序(ST3)中,将从全部的识别码D解读的各信息与该识别码D建立关联并进行存储。
解读的各信息发送到上级系统2,并存储在主存储部41(存储部),从而用于部件安装系统1(管理系统)中的部件卷盘16的管理。由此,在对部件卷盘16进行交付时,无需粘附印刷了专用的管理用的识别码D的标签L,能够使用交付时粘附着的标签L对部件卷盘16进行管理。
接下来,按照图10的流程,对根据粘附在容纳电子部件(部件)的部件卷盘16的识别码D对部件信息进行管理的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在将卷绕容纳在保管于部件安装系统1(管理系统)的部件卷盘16的载带15装配到带式供料器21时的核对等中执行。在此,对在将载带15装配到带式供料器21之前用便携式终端13进行核对的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作业人员通过便携式终端13的读码器14(识别部)对印刷在粘附于部件卷盘16的标签L的一个识别码D进行扫描,对记录在识别码D的代码C进行识别(ST11:识别工序)。接下来,信息解读部44a根据识别的代码C来解读记录的信息(ST12:信息解读工序)。接下来,识别控制部44判断解读的信息是否包含管理编号Im,即,判断读码器14是否识别到包含管理编号Im的指定的识别码D(ST13)。
在未识别到指定的识别码D的情况下(ST13中“否”),读码器14保持扫描状态并返回到识别工序(ST11),对下一个识别码D进行扫描。在识别到指定的识别码D的情况下(ST13中“是”),读码器14解除扫描状态。即,在对登记的部件卷盘16进行核对时,在识别工序(ST11)中,识别控制部44直到识别到存储的识别码D中的指定的识别码D为止,不解除扫描。由此,作业人员即使不知道印刷有指定为管理编号Im的识别码D的标签L的位置,也能够通过用便携式终端13对识别码D依次进行扫描,从而执行部件卷盘16的核对。
另外,在是否识别到指定的识别码D的判断(ST13)中,在识别工序(ST11)进行了第一给定次数(例如,3次)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判断是否存储有由识别的多个代码C构成的指定的识别码D。
此时,在存储有由识别的多个代码C构成的指定的识别码D的情况下,判断为尚未识别到指定的识别码D,读码器14保持扫描状态并返回到识别工序(ST11),对下一个识别码D进行扫描。在未存储有由识别的多个代码C构成的指定的识别码D的情况下,判断为改贴了代码C或者发生了读取了其它部件卷盘16等异常,中断扫描,并向作业人员报告异常。
此外,也可以是,在识别工序(ST11)进行了超过第一给定次数的第二给定次数(例如,10次)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识别指定的识别码D,或者发生了指定的识别码D剥落等异常,中断扫描,并向作业人员报告异常。
接下来,按照图11的流程,一边参照图2,一边对根据粘附在容纳电子部件(部件)的部件卷盘16的识别码D对部件信息进行管理的管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管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在将在换产调整作业中从带式供料器21拆卸的部件卷盘16返还到保管区域3进行保管时的核对等中执行。在部件安装中使用的部件卷盘16容纳有未使用的部件。部件卷盘16的未使用的部件数N在部件安装作业中在给定的定时从带式供料器21发送到上级系统2。
但是,由于部件补给时的损失等带式供料器21不能识别的部件的消耗,有时存储在上级系统2的部件数N会包含误差。因此,在保管区域3中用剩余数量计量装置9对返还的部件卷盘16的未使用部件进行计量,进行将存储的部件数N修正为正确的值的操作。计量的部件数N利用标签打印机10作为条形码B5印刷在标签L3(参照图2)。作业人员将标签L3粘附在部件卷盘16的空白。在此,对在将在换产调整作业中从带式供料器21拆卸的部件卷盘16返还到保管区域3并保管在部件保管装置7之前进行核对的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当作业人员将部件卷盘16从出入口7b插入到部件保管装置7时,部件保管装置7的统一识别读取器8(识别部)对印刷在粘附于部件卷盘16的多个标签L1、L2、L3的全部的识别码D(条形码B1~B5、二维码Q1)统一进行扫描,并对记录在识别码D的代码C进行识别(ST21:识别工序)(参照图2)。接下来,信息解读部44a对记录在识别的代码C的各信息进行解读。识别控制部44将解读的各信息与存储的部件信息45a进行核对,判定识别的识别码D是否包含未存储在识别存储部45(或主存储部41)的识别码D(ST22)。
在识别到未存储的识别码D的情况下(ST22中“是”),即,在识别到条形码B5的情况下,信息解读部44a根据识别的条形码B5的代码C来解读部件数N,并对部件信息45a的部件数N进行更新、存储(ST23)。即,在对登记的部件卷盘16进行核对时,在识别工序(ST21)中识别到与存储的识别码D不同的识别码D(条形码B5)的情况下,根据记录在该识别码D的代码C来解读部件数N并进行存储。
该部件数N发送到上级系统2,存储在主存储部41的部件信息41b的部件数N也更新为正确的值。由此,能够在部件卷盘16的保管作业中将部件数N更新为正确的值。接下来,部件卷盘16容纳在部件保管装置7的自动容纳部7a。在未识别到未存储的识别码D的情况下(ST22中“否”),部件卷盘16在不更新部件数N的情况下容纳到自动容纳部7a。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管理方法中,在将各信息分为多个识别码D粘附在部件卷盘16的情况下,在记录部件卷盘16的信息时,在存储工序中将从全部的识别码D解读的各信息与该识别码D建立关联并进行存储。由此,在对部件卷盘16进行交付时,无需粘附印刷了专用的管理用的识别码D的标签L,能够使用交付时粘附着的标签L对部件卷盘16进行管理。
另外,保管区域3中的部件卷盘16的保管不限定于利用具备统一识别读取器8和自动容纳部7a的部件保管装置7进行的保管。例如,也可以代替统一识别读取器8,利用便携式终端13对部件卷盘16的识别码D进行识别,并代替自动容纳部7a,由作业人员在具有多个架子的保管仓库对部件卷盘16进行入库(搬入)、保管、出库(运出)。
本发明的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方法具有能够以交付的状态对部件卷盘进行管理的效果,在将电子部件安装到基板的部件安装领域中是有用的。

Claims (20)

1.一种管理方法,根据粘附在容纳电子部件的部件卷盘的识别码对部件信息进行管理,包括:
识别工序,利用摄像机对粘附在所述部件卷盘的多个位置的多个识别码进行识别,从而对记录在所述识别码的代码进行识别;
信息解读工序,根据识别出的所述代码,对商品名称信息、订单信息、序列号、部件数以及供应商信息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解读;以及
存储工序,对解读出的各所述信息进行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方法,在各所述信息分为多个识别码记录在所述部件卷盘的情况下,在对所述部件卷盘的信息进行登记时,在所述存储工序中将根据全部的识别码解读出的各所述信息与该识别码建立关联并进行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理方法,在所述信息解读工序中,基于所述识别码的种类、分配给各所述信息的代码的位数、在各所述信息中使用的文字的种类,对各所述信息进行解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理方法,在对所登记的所述部件卷盘进行核对时,在所述识别工序中,直到识别到所存储的所述识别码中的指定的识别码为止,不解除识别。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理方法,在对所登记的所述部件卷盘进行核对时,在所述识别工序中,在识别到与所存储的所述识别码不同的识别码的情况下,根据记录在该识别码的代码,对部件数进行解读并进行存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方法,在所述识别工序中,利用摄像机对粘附在所述部件卷盘的多个位置的多个识别码进行统一识别。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理方法,在对所登记的所述部件卷盘进行核对时,在所述识别工序进行了第一给定次数以上并且在所存储的所述识别码中存储有指定的识别码的情况下,直到识别到所述指定的识别码为止,不解除识别。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理方法,在对所登记的所述部件卷盘进行核对时,在所述识别工序进行了第一给定次数以上并且在所存储的所述识别码中未存储有指定的识别码的情况下,报告异常。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理方法,在对所登记的所述部件卷盘进行核对时,在所述识别工序进行了超过第一给定次数的第二给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报告异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方法,所述多个识别码包括一维码和二维码。
11.一种管理系统,根据粘附在容纳电子部件的部件卷盘的识别码对部件信息进行管理,具备:
识别部,其利用摄像机对粘附在所述部件卷盘的多个位置的多个识别码进行识别,从而对记录在所述识别码的代码进行识别;
信息解读部,其根据识别出的所述代码,对商品名称信息、订单信息、序列号、部件数以及供应商信息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解读;以及
存储部,其对解读出的各所述信息进行存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理系统,在各所述信息分为多个识别码记录在所述部件卷盘的情况下,在对所述部件卷盘的信息进行登记时,将根据全部的识别码解读出的各所述信息与该识别码建立关联并存储在所述存储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理系统,所述信息解读部基于所述识别码的种类、分配给各所述信息的代码的位数、在各所述信息中使用的文字的种类,对各所述信息进行解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管理系统,在对所登记的所述部件卷盘进行核对时,所述识别部直到识别到所存储的所述识别码中的指定的识别码为止,不解除识别。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管理系统,在对所登记的所述部件卷盘进行核对时,在所述识别部识别到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的所述识别码不同的识别码的情况下,根据记录在该识别码的代码,对部件数进行解读并进行存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理系统,在所述识别部中,利用摄像机对粘附在所述部件卷盘的多个位置的多个识别码进行统一识别。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管理系统,在对所登记的所述部件卷盘进行核对时,在所述识别进行了第一给定次数以上并且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识别码中存储有指定的识别码的情况下,直到识别到所述指定的识别码为止,不解除识别。
18.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管理系统,在对所登记的所述部件卷盘进行核对时,在所述识别进行了第一给定次数以上并且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识别码中未存储有指定的识别码的情况下,报告异常。
19.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管理系统,在对所登记的所述部件卷盘进行核对时,在所述识别进行了超过第一给定次数的第二给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报告异常。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理系统,所述多个识别码包括一维码和二维码。
CN202111212714.5A 2016-09-28 2017-07-26 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38694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9651 2016-09-28
JP2016189651A JP6603881B2 (ja) 2016-09-28 2016-09-28 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管理方法
CN201710621051.XA CN107867564A (zh) 2016-09-28 2017-07-26 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21051.XA Division CN107867564A (zh) 2016-09-28 2017-07-26 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9476A true CN113869476A (zh) 2021-12-31

Family

ID=616872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21051.XA Pending CN107867564A (zh) 2016-09-28 2017-07-26 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方法
CN202111212714.5A Pending CN113869476A (zh) 2016-09-28 2017-07-26 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21051.XA Pending CN107867564A (zh) 2016-09-28 2017-07-26 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88555A1 (zh)
JP (1) JP6603881B2 (zh)
CN (2) CN10786756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8285B (zh) * 2018-10-29 2021-02-26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码垛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JP7369995B2 (ja) * 2019-07-08 2023-10-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制御システム、保持機構、及び制御方法
JP2021135978A (ja) * 2020-02-28 2021-09-1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管理装置および管理システム
EP4117410A4 (en) * 2020-03-03 2023-04-19 Fuji Corporation MEMBERS CAMP
CN113283560A (zh) * 2021-07-23 2021-08-20 成都先进功率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卷盘更换扫描比对系统及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8390A (zh) * 2001-03-16 2004-05-19 谷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识别标签和被识别物体
JP2005216946A (ja) * 2004-01-27 2005-08-11 Yamaha Motor Co Ltd 実装機の部品残数管理方法および同装置
CN1947076A (zh) * 2004-04-08 2007-04-11 蔻杰斯堪公司 闭环卷盘设置验证和跟踪
JP2008066404A (ja) * 2006-09-05 2008-03-21 Yamaha Motor Co Ltd 実装機の部品管理装置および部品管理方法、実装機
CN102867166A (zh) * 2012-09-19 2013-01-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二维码获知互动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30440A (zh) * 2012-09-13 2013-02-13 王清万 一种运用互联网和二维码对产品进行防伪和辨伪的方法
CN103366272A (zh) * 2012-04-01 2013-10-23 罗宁 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便捷支付的方法
JP2015012245A (ja) * 2013-07-01 2015-01-19 株式会社日立超エル・エス・アイ・システムズ 実装部材管理方法および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4680385A (zh) * 2015-01-29 2015-06-03 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nfc识别标签及二维码标签的防伪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7019A (en) * 1997-09-10 2000-02-22 Kou; Yuen-Foo Michael Component feeder configuration monitoring
JP2005515559A (ja) * 2002-01-21 2005-05-26 バロール デンマーク アクティーゼルスカブ 工場在庫に保管する前に受理品目を識別して登録する方法
JP6232202B2 (ja) * 2012-05-02 2017-11-15 Juki株式会社 生産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生成方法
KR102061155B1 (ko) * 2015-04-03 2019-12-31 야마하하쓰도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셋업 지원 장치, 부품 실장기, 셋업 지원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8390A (zh) * 2001-03-16 2004-05-19 谷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识别标签和被识别物体
JP2005216946A (ja) * 2004-01-27 2005-08-11 Yamaha Motor Co Ltd 実装機の部品残数管理方法および同装置
CN1947076A (zh) * 2004-04-08 2007-04-11 蔻杰斯堪公司 闭环卷盘设置验证和跟踪
JP2008066404A (ja) * 2006-09-05 2008-03-21 Yamaha Motor Co Ltd 実装機の部品管理装置および部品管理方法、実装機
CN103366272A (zh) * 2012-04-01 2013-10-23 罗宁 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便捷支付的方法
CN102930440A (zh) * 2012-09-13 2013-02-13 王清万 一种运用互联网和二维码对产品进行防伪和辨伪的方法
CN102867166A (zh) * 2012-09-19 2013-01-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二维码获知互动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2015012245A (ja) * 2013-07-01 2015-01-19 株式会社日立超エル・エス・アイ・システムズ 実装部材管理方法および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4680385A (zh) * 2015-01-29 2015-06-03 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nfc识别标签及二维码标签的防伪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7564A (zh) 2018-04-03
US20180088555A1 (en) 2018-03-29
JP6603881B2 (ja) 2019-11-13
JP2018055342A (ja)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69476A (zh) 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系统
JP4814046B2 (ja) 実装機およびフィーダー
KR101153491B1 (ko) 부품 탑재 오류의 체크 방법, 및, 부품 탑재 오류의 체크 시스템
JP6893565B2 (ja) 保管装置およびリール保管方法
JP2016146381A (ja) 段取り替え作業の指示方法
US20070168163A1 (en)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vice requiring maintenance
JP4887347B2 (ja) 対基板作業システム
JPWO2007057968A1 (ja) 部品搭載装置における作業支援システム、部品配列の認識方法およびカセット配列の認識方法
WO2015132905A1 (ja) 部品実装ラインのトレーサビリティ情報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トレーサビリティ情報管理方法
CN112956287B (zh) 对基板作业机的设备管理系统
US10793388B2 (en) Feeder arrangement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feeder arrangement
JP2004021281A (ja) 物品製造システム
JPH11163591A (ja) 実装機の電子部品配置管理装置
JP2005236097A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2005216946A (ja) 実装機の部品残数管理方法および同装置
CN109315088B (zh) 拼接单元
JP2008060610A (ja) 保守管理の必要な機器の管理方法とシステム
JP7126060B2 (ja) 生産計画作成方法および生産計画作成装置
JP2000022392A (ja) 実装機の電子部品配置管理装置
CN111108823B (zh) 元件安装线的安装精度测定系统及安装精度测定方法
JPH06232591A (ja) 自動実装機
US10929970B2 (en)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and trace data acquisition method
JP5335733B2 (ja) 部品搭載装置における作業支援システム、部品配列の認識方法およびカセット配列の認識方法
CN110023860B (zh) 服务系统及服务器
JP4112992B2 (ja) 実装機の部品供給部段取り確認方法および実装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