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4286B - 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54286B
CN113854286B CN202111097959.8A CN202111097959A CN113854286B CN 113854286 B CN113854286 B CN 113854286B CN 202111097959 A CN202111097959 A CN 202111097959A CN 113854286 B CN113854286 B CN 1138542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lorine dioxide
porous organic
release agent
polymeric material
chlor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979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54286A (zh
Inventor
崔夫知
江国防
陈智鹏
艾绿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0979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542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54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4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54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42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solids as carriers or diluents
    • A01N25/1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18Vapour or smoke emitting compositions with delayed or sustained relea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015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gaseous or vaporous substances, e.g. ozone
    • A61L9/04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gaseous or vaporous substances, e.g. ozone using substances evaporated in the air without heating
    • A61L9/042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gaseous or vaporous substances, e.g. ozone using substances evaporated in the air without heating with the help of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as a carrier or dilue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制备原料包括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和亚氯酸盐溶液;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上包括酸性位点,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氯缓释剂中,载体为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其上具有的孔结构可提升对二氧化氯前驱体(亚铝酸盐)的负载量;亚氯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会释放二氧化氯气体,酸性越强释放越快,因此增加酸性位点会提高释放速度,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具有酸性位点,因此能活化亚氯酸盐使其产生二氧化氯气体;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中的孔结构可以调节二氧化氯的扩散速度,即可以使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缓慢释放,延长二氧化氯的释放周期,释放的强氧化性二氧化氯气体能对空气起到净化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和生物性病菌的净化方法已经有很多。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吸附过滤和氧化,吸附的方法虽然操作方便,但是很难将微量的有机污染物去除,而且还面临吸附后有机污染物的处理问题,氧化的方法通常使用臭氧或者臭氧结合紫外线进行有机污染物的氧化,但是因为臭氧的氧化能力有限,有些有机物并不能被氧化。因为二氧化氯的氧化性强于双氧水和臭氧,所以强氧化性的二氧化氯是处理有机污染物和病菌的效果更优,二氧化氯的存在形式为气体,可以利用气体的扩散对空间进行全方位的净化消毒,低浓度的二氧化氯即可以达到净化消毒的效果并且对人体无害。
二氧化氯在空气净化中的应用已经很常见,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二氧化氯缓释剂一般为固载型,有效二氧化氯的含量为缓释剂总重量的10-15wt%,释放周期为2-3个月,但是其可控性释放和储存仍然面临着以下问题,其一是负载量较低,释放周期过短,从而造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缓释剂的问题,其二是释放速度难以控制,释放过慢达不到空气净化消毒的效果,释放过快会二氧化氯浓度过高,使人体感觉不适,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同时释放速度还会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因此提供一种负载量高,释放周期长,释放速度合适的二氧化氯缓释剂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其中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中含有的酸性位点能活化亚氯酸盐使其产生二氧化氯气体,多孔结构保证了亚氯酸盐的高负载量,又能使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缓慢释放,对空气起到净化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二氧化氯缓释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二氧化氯缓释剂的空气净化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制备原料包括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和亚氯酸盐溶液;
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上包括酸性位点。
本发明的二氧化氯缓释剂,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亚氯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会释放二氧化氯气体,酸性越强释放越快,因此增加酸性位点会提高释放速度,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具有酸性位点,因此能活化亚氯酸盐使其产生二氧化氯气体。
2.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中的孔结构可以调节二氧化氯的扩散速度,即可以使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缓慢释放,延长二氧化氯的释放周期,释放的强氧化性二氧化氯气体能对空气起到净化效果。
3.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氯缓释剂中,载体为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其上具有的孔结构可提升对二氧化氯前驱体(亚铝酸盐)的负载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中包括以动态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和以非动态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共价键包括C-C动态共价键和C-N动态共价键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C动态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苯系酸性衍生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C动态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中,所述苯系酸性衍生物包括酸性基团和苯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C动态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中,所述苯系酸性衍生物的酸性基团包括羧基、羟基和磺酸基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N动态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苯系酸性衍生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N动态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中,所述苯系酸性衍生物中还包括氨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N动态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中,所述苯系酸性衍生物的酸性基团包括羧基、羟基和磺酸基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N动态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中,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制备原料还包括苯胺类物质,所述苯胺类物质中含有所述酸性基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N动态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中,所述苯胺类物质包括邻羟基苯胺、对羟基苯胺、邻氨基苯磺酸、对氨基苯磺酸、邻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2-羟基-对苯二胺、2,5-氨基苯磺酸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可以是一种单体的自聚也可以是多种单体的共聚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苯系酸性衍生物中,每个苯环上可以含有一个酸性基团也可以含有多个酸性基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酸性基团生成了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上包括酸性位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为晶态或者非晶态的有机多孔聚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N动态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中,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一定比例的反应物单体在有机溶剂条件下加入催化剂在60-120℃下反应1-3d,洗涤,干燥即可得到粉末状多孔有机聚合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C动态共价键连接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中,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一定比例的反应物单体在有机溶剂条件下加入催化剂在60-120℃下反应1-3d,洗涤,干燥即可得到粉末状多孔有机聚合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包括甲苯、1,4-二氧六环、N,N-二甲基乙酰胺、乙醇、四氢呋喃、1,2-二氯乙烷和二甲基亚砜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洗涤的溶剂包括甲醇和丙酮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剂包括乙酸、氯化铁和氯化锌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制备原料筛选,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通过控制制备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条件来控制孔径大小、比表面积、孔体积的大小。
原理为不同反应条件下各材料的聚合度不同,聚合度越高,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比表面积越大、孔体积越大、孔径越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200-1200m2/g。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上的孔体积为0.5-0.8cm3/g。
本发明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率,这些丰富的孔道结构保证了亚氯酸盐的高负载量,孔体积越大材料的亚氯酸钠的负载量越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上孔的孔径大小为0.7-4nm。
孔径的大小要能容纳亚氯酸钠分子,否则无法对亚氯酸钠进行吸附负载,孔径大小也要大于二氧化氯分子大小,否则产生的二氧化氯无法在载体内扩散释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亚氯酸盐溶液中亚氯酸盐的质量浓度为20%-50%。
在上述亚氯酸盐浓度范围内,亚氯酸盐的浓度越高亚氯酸盐的负载量就越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亚氯酸盐溶液中制备原料包括亚氯酸盐和稳定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稳定剂包括有机碱和无机碱。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碱包括三乙胺、二乙醇胺、二乙胺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碱包括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铯中的一种。
稳定剂的加入可以调节酸性位点的活化能力,稳定剂加入越多释放越慢;稳定剂越少释放速度越快,同时释放周期会相应缩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稳定剂用量为所述亚氯酸盐质量的5-30%。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二氧化氯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和所述亚氯酸盐溶液混合后干燥即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亚氯酸盐包括亚氯酸钠。
本发明的二氧化氯缓释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发明中采用含有丰富孔道结构和大比表面积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为载体来解决亚氯酸钠负载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在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上修饰酸性位点来进行二氧化氯释放速度的调节,将亚氯酸钠的负载量提高至25-35%,释放周期延长至4-6个月。
2.二氧化氯释放过慢达不到空气净化消毒的效果,释放过快会二氧化氯浓度过高,使人体感觉不适,对呼吸道产生刺激,还会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二氧化氯浓度0.1ppm情况下即可对空气中常见的细菌达到杀毒效果,本发明中1g缓释剂1h的释放量在1立方空间内可以达到0.15-0.2ppm浓度的二氧化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的时间为2-4h。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的温度为30-5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干燥的温度为70-10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燥的时间为2-4h。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所述的二氧化氯缓释剂或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二氧化氯缓释剂。
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酸性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可以对二氧化氯的释放速度和释放周期进行精准控制。
2.强氧化性的二氧化氯能对有害物质进行氧化分解并可以杀死空气中的病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送风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中的二氧化氯缓释剂为每立方米空间内放置5-15g。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SEM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SEM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具体步骤为:
A1.将真空干燥后的2,5-二氨基苯甲酸(807g,5.31mol)(CAS:88-45-9)与2,4,6-三羟基-1,3,5-苯三甲醛(743克,3.54mol)(CAS:34374-88-4)放于5L反应釜中,加入1.5L均三甲苯和1.5L 1,4-二氧六环作为反应溶剂,再加入6M浓度的乙酸0.3L作为催化剂,然后抽真空密封反应体系,将反应釜放入120℃烘箱中反应3d,反应结束后用丙酮索氏提取洗涤沉淀物24h,再真空干燥即可得晶态多孔有机聚合材料;该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比表面积:563m2/g,孔径大小:0.54cm3/g,孔径体积:1.0-1.2nm;
A2.配置500ml的亚氯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其中亚氯酸钠的质量浓度为30%,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10%;
A3.将步骤A1中得到的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在30℃下浸泡于步骤A2配置的亚氯酸钠溶液中4h至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将液体完全吸收,再在室温条件下干燥2h,将吸收溶液后的复合物至于真空干燥箱中90℃烘干4h后取出。
本实施例中,步骤A1和A2之间不分先后次序。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SEM图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具体步骤为:
A1.将真空干燥后的2,5-二氨基对苯二甲酸(1040g,5.31mol)(CAS:945-30-2)与2,4,6-三羟基-1,3,5-苯三甲醛(743克,3.54mol)(CAS:34374-88-4)放于5L反应釜中,加入1.5L均三甲苯和1.5L 1,4-二氧六环作为反应溶剂,再加入6M浓度的乙酸0.3L作为催化剂,然后抽真空密封反应体系,将反应釜放入120℃烘箱中反应3d,反应结束后用丙酮索氏提取洗涤沉淀物24h,再真空干燥即可得晶态多孔有机聚合材料。该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540m2/g、孔体积为0.52cm3/g、孔径大小为1.0-1.2nm。
A2.配置500ml的亚氯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其中亚氯酸钠的质量浓度为30%,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10%;
A3.将步骤A1中得到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在30℃下浸泡于步骤A2配置的亚氯酸钠溶液中4h至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将液体完全吸收,再在室温条件下干燥2h,将吸收溶液后的复合物至于真空干燥箱中90℃烘干4h后取出。
本实施例中,步骤A1和A2之间不分先后次序。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SEM图如图2所示。
Figure BDA0003269749030000081
R=COOH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具体步骤为:
A1.将真空干燥后的苯酚(1000g,10.6mol)(CAS:108-95-2)与二甲氧基甲烷(1600克,21.2mol)(CAS:203-714-2)放于5L反应釜中,加入3L二氯乙烷作溶剂,加入氯化铁(16200g,10.6mol)(CAS:7705-08-0)作为催化剂,然后抽真空密封反应体系,将反应釜放入120℃烘箱中反应3d,反应结束后用甲醇索氏提取洗涤沉淀物24h,再真空干燥即可得晶态多孔有机聚合材料。该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876m2/g、孔体积为0.72cm3/g、孔径大小为0.7-1.0nm。
A2.配置500ml的亚氯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其中亚氯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0%,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10%;
A3.将步骤A1中得到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在30℃下浸泡于步骤A2配置的亚氯酸钠溶液中4h至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将液体完全吸收,再在室温条件下干燥2h,将吸收溶液后的复合物至于真空干燥箱中90℃烘干4h后取出。
本实施例中,步骤A1和A2之间不分先后次序。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SEM图如图3所示。
Figure BDA0003269749030000091
R=OH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具体步骤为:
A1.将真空干燥后的苯酚(1000g,10.6mol)(CAS:108-95-2)与二甲氧基甲烷(1600克,21.2mol)(CAS:203-714-2)放于5L反应釜中,加入3L二氯乙烷作溶剂,加入氯化铁(16200g,10.6mol)(CAS:7705-08-0)作为催化剂,然后抽真空密封反应体系,将反应釜放入120℃烘箱中反应3d,反应结束后用甲醇索氏提取洗涤沉淀物24h,再真空干燥即可得晶态多孔有机聚合材料。该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876m2/g、孔体积为0.72cm3/g、孔径大小为0.7-1.0nm。
A2.配置500ml的亚氯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其中亚氯酸钠的质量浓度为30%,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10%;
A3.将步骤A1中得到的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在30℃下浸泡于步骤A2配置的亚氯酸钠溶液中4h至有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将液体完全吸收,再在室温条件下干燥2h,将吸收溶液后的复合物至于真空干燥箱中90℃烘干4h后取出。
本实施例中,步骤A1和A2之间不分先后次序。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化学式如实施例3所示。
实施例5
A1.将真空干燥后的苯酚(1000g,10.6mol)(CAS:108-95-2)与二甲氧基甲烷(1600克,21.2mol)(CAS:203-714-2)放于5L反应釜中,加入3L二氯乙烷作溶剂,加入氯化铁(16200g,10.6mol)(CAS:7705-08-0)作为催化剂,然后抽真空密封反应体系,将反应釜放入120℃烘箱中反应3d,反应结束后用甲醇索氏提取洗涤沉淀物24h,再真空干燥即可得晶态多孔有机聚合材料。该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876m2/g、孔体积为0.72cm3/g、孔径大小为0.7-1.0nm。
A2.配置500ml的亚氯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其中亚氯酸钠的质量浓度为20%,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10%;
A3.将步骤A1中得到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在30℃下浸泡于步骤A2配置的亚氯酸钠溶液中4h至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将液体完全吸收,再在室温条件下干燥2h,将吸收溶液后的复合物至于真空干燥箱中90℃烘干4h后取出。
本实施例中,步骤A1和A2之间不分先后次序。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化学式如实施例3所示
实施例6
A1.将真空干燥后的苯酚(1000g,10.6mol)(CAS:108-95-2)与二甲氧基甲烷(1600克,21.2mol)(CAS:203-714-2)放于5L反应釜中,加入3L二氯乙烷作溶剂,加入氯化铁(16200g,10.6mol)(CAS:7705-08-0)作为催化剂,然后抽真空密封反应体系,将反应釜放入120℃烘箱中反应3d,反应结束后用甲醇索氏提取洗涤沉淀物24h,再真空干燥即可得晶态多孔有机聚合材料。该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876m2/g、孔体积为0.72cm3/g、孔径大小为0.7-1.0nm。
A2.配置500ml的亚氯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其中亚氯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0%,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5%;
A3.将步骤A1中得到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在30℃下浸泡于步骤A2配置的亚氯酸钠溶液中4h至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将液体完全吸收,再在室温条件下干燥2h,将吸收溶液后的复合物至于真空干燥箱中90℃烘干4h后取出。
本实施例中,步骤A1和A2之间不分先后次序。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化学式如实施例3所示。
实施例7
A1.将真空干燥后的苯酚(1000g,10.6mol)(CAS:108-95-2)与二甲氧基甲烷(1600克,21.2mol)(CAS:203-714-2)放于5L反应釜中,加入3L二氯乙烷作溶剂,加入氯化铁(16200g,10.6mol)(CAS:7705-08-0)作为催化剂,然后抽真空密封反应体系,将反应釜放入120℃烘箱中反应3d,反应结束后用甲醇索氏提取洗涤沉淀物24h,再真空干燥即可得晶态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该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876m2/g、孔体积为0.72cm3/g、孔径大小为0.7-1.0nm。
A2.配置500ml的亚氯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其中亚氯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0%,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2%;
A3.将步骤A1中得到的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在30℃下浸泡于步骤A2配置的亚氯酸钠溶液中4h至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将液体完全吸收,再在室温条件下干燥2h,将吸收溶液后的复合物至于真空干燥箱中90℃烘干4h后取出。
本实施例中,步骤A1和A2之间不分先后次序。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化学式如实施例3所示。
对比例1
本对比例制备了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具体过程为:
将真空干燥后的对苯二胺(573g,5.31mol)(CAS:106-50-3)与2,4,6-三羟基-1,3,5-苯三甲醛(743g,3.54mol)(CAS:34374-88-4)放于5L反应釜中,加入1.5L均三甲苯和1.5L1,4-二氧六环作为反应溶剂,再加入6M浓度的乙酸0.3L作为催化剂,然后抽真空密封反应体系,将反应釜放入120℃烘箱中反应3d,反应结束后用丙酮索氏提取洗涤沉淀物24h,再真空干燥即可得晶态多孔有机聚合材料。该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比表面积:536m2/g、孔体积为0.55cm3/g、孔径大小为1.0-1.2nm。
A2.配置500ml的亚氯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其中亚氯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0%,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10%;
A3.将步骤A1中得到的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在30℃下浸泡于步骤A2配置的亚氯酸钠溶液中4h至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将液体完全吸收,再在室温条件下干燥2h,将吸收溶液后的复合物至于真空干燥箱中90℃烘干4h后取出。
试验例1
本试验例测试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二氧化氯缓释剂的亚氯酸钠的负载量和释放周期的性能,亚氯酸钠释放速度,如表1~2所示:
表1二氧化氯缓释剂中的亚氯酸钠的负载量和载体的结构
Figure BDA0003269749030000121
Figure BDA0003269749030000131
测试方法:
亚氯酸钠负载量的计算方法:根据负载前后的材料的质量进行称重(干燥至恒重的重量)计算。
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的计算方法:对材料进行N2吸脱附实验测试该类数据,氮气吸附实验是在77K温度下进行的,在实验前将样品真空180℃活化4h,利用在0.05<P/Po<0.2之间的等温吸附数据和BET模型计算得到材料的比表面积,根据在P/Po=0.99时的氮气吸附量计算孔体积,根据非线性密度泛函理论对吸附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出材料的孔径。
从上述表1的性能检测结果可知:
1.由实施例3、4、5可知:实施例3中的亚氯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高于实施例4和实施例5,其余条件相同,因此实施例3的亚氯酸钠溶液的负载量高于实施例4和实施例5,实施例3中的孔体积高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因此在亚氯酸钠溶液的负载量高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孔体积越大材料的亚氯酸钠的负载量越大。
2.由实施例1~7可知,本发明中采用含有丰富孔道结构和大比表面积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为载体将亚氯酸钠的负载量提高至25-35%
试验例2
本试验例测试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亚氯酸钠的释放周期的性能,亚氯酸钠释放速度,如表2所示:
表2二氧化氯的释放周期,2h内的二氧化氯释放速度
Figure BDA0003269749030000132
Figure BDA0003269749030000141
测试方法:
亚氯酸钠释放速度:取上述制备的二氧化氯缓释剂5g,置于5升密闭空间内,密封2h测空间内二氧化氯的浓度。
二氧化氯释放周期: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得出释放周期,当释放速度减少至0.1ppm/h以下时视为释放结束。
1.由实施例6、7可知:实施例6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高于实施例7,其余条件相同,实施例6的二氧化氯的释放周期长于实施例7,实施例6的二氧化氯的释放速度低于实施例7,说明稳定剂的加入可以调节酸性位点的活化能力,稳定剂加入越多释放越慢;稳定剂越少释放速度越快,同时释放周期会相应缩短。
2.由对比例1可知,因为2,4,6-三羟基-1,3,5-苯三甲醛中的羟基会在材料合成过程中发生烯醇式到酮式的互变,最终以酮式结构存在,因此最终得到的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上没有酸性位点,不能活化亚氯酸盐使其产生二氧化氯气体。
3.由实施例1~7可知,本发明中在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上修饰酸性位点来进行二氧化氯释放速度的调节,将亚氯酸钠的释放周期延长至4-6个月,本发明利用酸性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可以对二氧化氯的释放速度和释放周期进行精准控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9)

1.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其特征在于,制备原料包括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和亚氯酸盐溶液;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对所述亚氯酸盐溶液的负载方式为吸附负载;
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200-1200m2/g;
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上的孔体积为0.5-0.8cm3/g;
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上孔的孔径为0.7-4nm;
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制备原料为以下三组中的一种:
第一组包括2,5-二氨基苯甲酸和三羟基-1,3,5-苯三甲醛;
第二组包括2,5-二氨基对苯二甲酸和2,4,6-三羟基-1,3,5-苯三甲醛;
第三组包括苯酚和二甲氧基甲烷;
所述的亚氯酸盐溶液的制备原料包括亚氯酸盐和稳定剂,
所述稳定剂包括有机碱或无机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氯缓释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亚氯酸盐溶液中亚氯酸盐的质量浓度为2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氯缓释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用量为所述亚氯酸盐质量的5-30%。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二氧化氯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和所述亚氯酸盐溶液混合后干燥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氯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的时间为2-4h。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氯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的温度为30-5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氯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的温度为70-10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氯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的时间为2-4h。
9.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氯缓释剂或如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二氧化氯缓释剂。
CN202111097959.8A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38542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7959.8A CN113854286B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7959.8A CN113854286B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4286A CN113854286A (zh) 2021-12-31
CN113854286B true CN113854286B (zh) 2022-12-09

Family

ID=78992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7959.8A Active CN113854286B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5428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17646B1 (en) * 2007-11-09 2013-01-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orous polymeric resins
CN105849035B (zh) * 2013-12-27 2018-03-06 大幸药品株式会社 以照射可见光而产生二氧化氯的组合物
KR20150130705A (ko) * 2014-05-14 2015-11-24 (주)엘켐텍 이산화염소 가스 발생 조성물
JP6626706B2 (ja) * 2015-12-16 2019-12-25 アース製薬株式会社 二酸化塩素含有ゲル状組成物
CN107496958B (zh) * 2017-09-29 2023-07-25 范力仁 一种原位固液二相消毒系统及消毒方法和应用
CN108276584B (zh) * 2018-02-11 2021-03-12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一种人体尿液中芳香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CN108997590A (zh) * 2018-07-16 2018-12-14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含有磺酸基团的二维层状有机共价骨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002262A1 (ja) * 2019-07-02 2021-01-07 大幸薬品株式会社 二酸化塩素発生装置および二酸化塩素発生方法
CN111264519A (zh) * 2020-04-09 2020-06-12 青岛普泰克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二氧化氯缓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69677B (zh) * 2020-07-29 2021-11-19 江苏时光之箭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氯净化凝胶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79731B (zh) * 2020-12-21 2022-08-23 同济大学 一类含有磺酸基团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4286A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4692B (zh) 一种能消除甲醛的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9362779B (zh) 一种可控缓释型二氧化氯材料及其一步制备法
Seredych et al. Reactive adsorp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on graphite oxide/Zr (OH) 4 composites
JPH0415059A (ja) 脱臭及び殺菌装置
CN105688660B (zh) 以二氧化钛光触媒为基材的空气净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uengchareonpoon et al. Graphene oxide and carboxymethylcellulose film modified by citric acid for antibiotic removal
US20050269270A1 (en) pH stable activated carbon
KR101879807B1 (ko) 고기능성 고체산소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3351212B (zh) 一种氧空位丰富的镍掺杂类水滑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861642B (zh) 一种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生物质基水凝胶的制备与应用
CN111097281A (zh) 一种空气净化剂、空气净化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54286B (zh) 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79796B (zh) 一种光催化剂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设备及其净化方法
CN108479760B (zh) 一种臭氧氧化苯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hozamy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carboxymethyl cellulose/acrylic acid/titanium dioxide nanocomposite hydrogel in remediation of Cd (II), Zn (II) and Pb (II) for 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
CN113662004A (zh) 一种以沸石为载体的缓释型二氧化氯消毒卡片
Khanale et al. Molecular simulation of geometrically optimized polyoxymethylene/poly (vinylalcohol) gel membrane for electroless scrubbing Ni (II) ions
Valdes et al. Effect of ozonation on the activated carbon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on 2-mercaptobenzothiazole adsorption
RU2362733C1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углеродного мезопористого гемосорбента
CN108554388A (zh) 含纳米催化粒子的介微孔壳聚糖颗粒及其应用
JP2001090214A (ja) 有害物質の吸着分解能を有する建築材料
JPS63264137A (ja) 脱臭剤
CN110624408A (zh) 一种空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JP6512855B2 (ja) ヨウ素担持用組成物、その組成物を用いて調製した脱臭剤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脱臭方法
Ren et al. Cyclodextrin polymer-confined urease for the fast and efficient removal of ure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