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4790A -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4790A
CN113834790A CN202111041860.6A CN202111041860A CN113834790A CN 113834790 A CN113834790 A CN 113834790A CN 202111041860 A CN202111041860 A CN 202111041860A CN 113834790 A CN113834790 A CN 113834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vanillin
doping
detection reagent
ethanol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18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4790B (zh
Inventor
陶能国
杨冰
江小冰
朱晨
谭元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Nongqi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t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t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gt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0418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4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4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4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4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4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7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 G01N21/78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producing a change of colou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检测试剂的制备:在香草醛的乙醇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混合均匀备用;步骤2、曲线绘制:将检测试剂加入不同掺杂比例的油样品中,震荡均匀,30‑90min后测定吸光值,根据掺杂比例和吸光值绘制曲线;步骤3、检测:将检测试剂加入待测油样品中,震荡均匀,30‑90min后测定吸光值,根据曲线判断掺杂程度。本发明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下有特定吸收,能够定量确定掺杂浓度。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油是中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树种之一,在我国南方地区15个省区有自然分布,现有种植面积约6000万亩。茶油是我国重要的木本食用油,也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油之一。因其价格高导致掺杂现象较为常见,不良商贩常常在山茶油中掺入调和油、棕榈油等营养价值低、质量较差的低价油来谋取暴利。国内外研究者很早就开展了相关研究,比如目前常用的方法比如色谱法、波普分析法。但是以上方法操作繁琐且依赖仪器,在生产现场无法快速检验掺杂油。
将廉价、低质的油脂掺杂到高价值、高质量的食用植物油,一直是科研工作者想解决的难点。由于掺杂的种类繁多导致油脂掺杂分析检验困难,但由于掺杂油的存在造成经济损失、食品安全问题,执法单位和消费者不得不面对这个难题。
目前常见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质谱法,以上的方法主要利用掺杂油和山茶油之间脂肪酸的差异。利用不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来鉴别山茶油掺杂。以上方法虽然有效、精确,但是耗时长、成本高,不利于现场快速抽检,也是近几年科研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快速定量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试剂的制备:在香草醛的乙醇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混合均匀备用;
步骤2、曲线绘制:将检测试剂加入不同掺杂比例的油样品中,震荡均匀,30-90min后测定吸光值,根据掺杂比例和吸光值绘制曲线;
步骤3、检测:将检测试剂加入待测油样品中,震荡均匀,30-90min后测定吸光值,根据曲线判断掺杂程度。
优选的,所述不同掺杂比例的油样品中的掺杂油为菜子油、大豆油、花生油、棕榈油、葵瓜子油、橄榄油、玉米油、核桃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粟米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香草醛的乙醇溶液的配置为:将纯度98%的香草醛溶解于乙醇中,配置成质量浓度为5%-40%的香草醛的乙醇溶液。
质量浓度过低或过高,检测的油品颜色过浅或过深,都无法从肉眼和吸光度的角度对掺杂程度进行判断。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香草醛的乙醇溶液中,香草醛的质量浓度为10-20%。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香草醛的乙醇溶液的配置为:将纯度98%的香草醛溶解于乙醇中,配置成体积为0.5-3ml的25%质量分数的香草醛的乙醇溶液。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香草醛的乙醇溶液的体积为1.0-3.0ml。
香草醛溶液含量过低,检测的油品颜色较浅,难以判断掺杂度。
优选的,浓盐酸为17%-37%质量分数的浓盐酸,加入量为香草醛的乙醇溶液质量的0.2-3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浓盐酸为35%-37%质量分数的浓盐酸。
浓盐酸的含量同样影响颜色的深浅。
在没有显色剂存在的情况,无机强酸中只有盐酸不与植物油反应,硝酸有强氧化性会使得活性物质几乎都被氧化,浓硫酸有脱水性能够使得有机质变黑影响显色效果。虽然浓盐酸有挥发性,但能通过使用检测过程中的具塞比色管等具塞仪器,能够防止浓盐酸挥发。
盐酸加入量在远小于多酚物质含量时与显色反应深浅无对应关系。
优选的,检测的温度控制在4℃-25℃。
控制温度使得植物油不凝固且活性物质不氧化。4摄氏度到25摄氏度最接近室温容易达到,能使得反应简便。
优选的,振荡采用漩涡振荡器进行。
漩涡振荡器能使得显色剂和植物油充分接触,一方面如果通过人工振荡无法控制不同组别同样振荡幅度处理,无法达到控制变量的要求;另一方面只有充分振荡均匀才能使得变色更明显,实验证明漩涡振荡器比其他振荡方式显色时间更短,显色程度更加明显。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
植物油中富含萜类物质、甾醇类物质和多酚物质等活性物质,而不同植物源的植物油的萜类物质、甾醇类物质和多酚物质含量(见表4)有明显差异。所述方法见实例 8.
本发明利用不同植物油萜类物质、甾醇类物质和多酚物质含量差异,用检测试剂与植物油发生颜色反应,即在酸性条件下香草醛与萜类物质、甾醇类物质和多酚物质反应,起主要作用的物质为多酚物质。根据检测试剂处理后的物质的含量和颜色深浅来定量山茶油的含量。
本发明采用目视比色法来鉴别山茶油是否掺入菜籽油等植物油脂,检测试剂和待测样品会分为两层,上层位待测样品油,下层为检测试剂层。纯山茶油在检测试剂作用下,下层可能显示不明显淡红色或淡紫色,掺入5%以上的纯菜籽油以后检测试剂层红色和绿色逐渐加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试剂简单、成本低、反应条件简单。
(2)本发明的反应时间较短,在常温下1h左右能明显看出其颜色变化。
(3)不需要借用大型仪器如HPLC(高效液相色谱)。
(4)操作简单,只需要短时间培训即可应用于生产实际。
(5)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下有特定吸收,能够定量确定掺杂浓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掺杂不同菜籽油的山茶油的显色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2为稀释后的实施例1中掺杂不同菜籽油的山茶油的显色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3为实施例2加入0.25-检测试剂后的显色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4为实施例2加入2.0-检测试剂后的显色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5为实施例2加入3.0-检测试剂后的显色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6为实施例3加入5%-检测试剂后的显色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7为实施例3加入10%-检测试剂后的显色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8为实施例3加入15%-检测试剂后的显色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9为实施例3加入20%-检测试剂后的显色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10为实施例4加入质量浓度为98%的浓硫酸后的显色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11为实施例5加入湖南新金浩茶油公司的山茶油的显色反应的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12为实施例5加入玉山县大成仓食品有限公司的山茶油的显色反应的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13为实施例6加入17%的浓盐酸的检测试剂的山茶油的显色反应的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14为实施例6加入22%的浓盐酸的检测试剂的山茶油的显色反应的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15为实施例6加入27%的浓盐酸的检测试剂的山茶油的显色反应的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16为实施例6加入32%的浓盐酸的检测试剂的山茶油的显色反应的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17为实施例7掺杂花生油的山茶油的显色反应的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图18为实施例7掺杂棕榈油的山茶油的显色反应的结果,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水、0%掺杂比例、5%掺杂比例、10%掺杂比例、20%掺杂比例、30%掺杂比例;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实验材料:一级山茶油,购自湖南农其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级菜籽油为市购普通厂家菜籽油。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试剂的制备:将纯度98%的香草醛溶解于乙醇中,配置成体积为1.0ml的25%质量分数的香草醛的乙醇溶液;在香草醛的乙醇溶液中加入1.0ml质量浓度为35%的浓盐酸,混合均匀备用;
步骤2、曲线绘制:
油样品的准备:在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水、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5%掺杂比例的山茶油、1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2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3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各4ml,掺杂的油为菜籽油。
显色反应的结果见图1。可见从左到右,颜色明显依次加深,区别明显。但后三个图中由于都是深绿色,因此,将其分别用乙醇稀释2倍,得到图2,可见2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3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不仅下层颜色变化明显,上层开始变色。整体变色明显,肉眼非常容易判断出掺杂程度。
步骤3、检测:将检测试剂加入待测油样品中,震荡均匀,30-90min后测定吸光值,根据曲线判断掺杂程度。
实施例2
实验材料:一级山茶油,购自湖南农其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级菜籽油为市购普通厂家菜籽油。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试剂的制备:将纯度98%的香草醛溶解于乙醇中,配置成体积为0.25ml、 0.5ml、2ml、3ml的25%质量分数的香草醛的乙醇溶液;在香草醛的乙醇溶液中加入1.0ml 质量浓度为35%的的浓盐酸,混合均匀备用,分别标记为0.25-检测试剂、0.5-检测试剂、 2.0-检测试剂和3.0-检测试剂;
步骤2、曲线绘制:
油样品的准备:在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水、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5%掺杂比例的山茶油、1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2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3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各4ml,掺杂的油为菜籽油。
将1ml检测试剂加入不同掺杂比例的油样品中,旋涡混合60s,静置10min,与实施例1图3相同的稀释倍数后,观察显色变化,加入0.25-检测试剂、2.0-检测试剂和3.0- 检测试剂的显色反应的结果分别见图3、4、5。可见加入0.25-检测试剂后5个掺杂比例的山茶油颜色较淡,且不能区分开;同样加入0.5-检测试剂后,颜色也偏淡,肉眼判断颜色区别不明显。而加入3.0-检测试剂后两个掺杂比例的山茶油颜色较深,且油样浑浊,不利于肉眼区分颜色。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同时测定了0.5ml-3ml的香草醛乙醇溶液条件下得到的吸光度和决定系数R2,如表 1所示。
表1 0.25ml-3ml的香草醛乙醇溶液得到的吸光度
Figure RE-GDA0003310033010000061
Figure RE-GDA0003310033010000071
可见从吸光度值来看,0.25-检测试剂、0.5-检测试剂组的吸光度值均较小,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其颜色较淡。而从决定系数上看,决定系数越大,说明相关度越高。1.0-检测试剂组的决定系数相对而言是最高的。因此,后续均采用1.0的体积进行试验。
实施例3
实验材料:一级山茶油,购自湖南农其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级菜籽油为市购普通厂家菜籽油。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试剂的制备:将纯度98%的香草醛溶解于乙醇中,分别配置成体积为1ml的5%、10%、15%、20%质量分数的香草醛的乙醇溶液;在香草醛的乙醇溶液中加入1.0ml质量浓度为35%的的浓盐酸,混合均匀备用,分别标记为5%-检测试剂、10%- 检测试剂、15%-检测试剂、20%-检测试剂;
步骤2、曲线绘制:
油样品的准备:在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水、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5%掺杂比例的山茶油、1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2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3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各4ml,掺杂的油为菜籽油。
将1ml检测试剂加入不同掺杂比例的油样品中,旋涡混合60s,静置10min,观察显色变化,加入5%-检测试剂、10%-检测试剂、15%-检测试剂、20%-检测试剂的显色反应的结果分别见图6、7、8、9。可见加5%-检测试剂组的山茶油颜色较淡,且不能区分开。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同时还测定了5%-30%质量浓度的香草醛检测试剂条件下得到的吸光度和决定系数 R2,如表2所示。
表2 5%-30%质量浓度的香草醛检测试剂条件下得到的吸光度
Figure RE-GDA0003310033010000081
可见从吸光度值来看,5%-检测试剂组的吸光度值均较小,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其颜色较淡。而从决定系数上看,决定系数越大,说明相关性越高。10%-检测试剂组、15%-检测试剂组、20%-检测试剂组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8,且15%-检测试剂组相对而言是最高的,说明其相关性最好。25%-检测试剂组决定系数小于0.8,说明其相关性偏低。
实施例4
实验材料:一级山茶油,购自湖南农其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级菜籽油为市购普通厂家菜籽油。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试剂的制备:将纯度98%的香草醛溶解于乙醇中,分别配置成体积为1ml的15%质量分数的香草醛的乙醇溶液;在香草醛的乙醇溶液中加入1.0ml的质量浓度为98%的浓硫酸,混合均匀备用;
步骤2、曲线绘制:
油样品的准备:在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水、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5%掺杂比例的山茶油、1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2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3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各4ml,掺杂的油为菜籽油。
将1ml检测试剂加入不同掺杂比例的油样品中,旋涡混合60s,静置10min,观察显色变化,显色反应的结果见图10。可见所有的油样品均发黑,被氧化了,无法判断显色程度和检测吸光度值。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实验材料:一级山茶油,分别选取湖南新金浩茶油公司、玉山县大成仓食品有限公司;一级菜籽油为市购普通厂家菜籽油。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试剂的制备:将纯度98%的香草醛溶解于乙醇中,分别配置成体积为1ml的15%质量分数的香草醛的乙醇溶液;在香草醛的乙醇溶液中加入1.0ml质量浓度为35%的浓盐酸,混合均匀备用;
步骤2、曲线绘制:
油样品的准备:在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水、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5%掺杂比例的山茶油、1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2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3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各4ml,掺杂的油为菜籽油。其中山茶油分别选取湖南新金浩茶油公司、玉山县大成仓食品有限公司。
将1ml检测试剂加入不同掺杂比例的油样品中,旋涡混合60s,静置10min,观察显色变化,湖南新金浩茶油公司、玉山县大成仓食品有限公司的山茶油的显色反应的结果见图11、12。与图1相比,可见不同厂家的山茶油有轻微区别,但趋势一致,显色区别明显。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实验材料:一级山茶油,购自湖南农其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级菜籽油为市购普通厂家菜籽油。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试剂的制备:将纯度98%的香草醛溶解于乙醇中,分别配置成体积为1ml的25%质量分数的香草醛的乙醇溶液;在香草醛的乙醇溶液中加入1.0ml的浓度分别为17%、22%、27%、32%的浓盐酸,混合均匀备用;
步骤2、曲线绘制:
油样品的准备:在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水、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5%掺杂比例的山茶油、1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2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3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各4ml,掺杂的油为菜籽油。
将1ml检测试剂加入不同掺杂比例的油样品中,旋涡混合60s,静置10min,观察显色变化,分别加入17%、22%、27%、32%的浓盐酸的检测试剂的山茶油的显色反应的结果见图13、14、15、16。与图1相比,可见低浓度的盐酸的加入会明显影响显色反应,17-32%的浓盐酸均不能起到很好的显色反应。发明人经过多次试验,发现质量浓度在35%以上的浓盐酸即可完成显色反应,较好的浓度范围为35-37%。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同时还测定了不同浓盐酸浓度下得到的吸光度和决定系数R2,如表3所示。
表3不同浓盐酸浓度下得到的吸光度
Figure RE-GDA0003310033010000101
可见从吸光度值来看,27%浓度以下的浓盐酸组的吸光度值均较小,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其颜色较淡。而从决定系数上看,决定系数越大,说明相关性越高。27%浓度及以下的浓盐酸组的决定系数均小于0.8,32%的浓盐酸组虽然肉眼分辨性较低,但其相关性高于0.8。而37%的浓盐酸组的决定系数最高,说明其相关性最好。
实施例7
实验材料:一级山茶油,购自湖南农其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烟台牟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花生油和天津龙威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棕榈油。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试剂的制备:将纯度98%的香草醛溶解于乙醇中,分别配置成体积为1ml的25%质量分数的香草醛的乙醇溶液;在香草醛的乙醇溶液中加入1.0ml的质量浓度35%的浓盐酸,混合均匀备用;
步骤2、曲线绘制:
油样品的准备:在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水、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5%掺杂比例的山茶油、1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2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30%掺杂比例的山茶油各4ml,掺杂的油分别为烟台牟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花生油和天津龙威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棕榈油。
将1ml检测试剂加入不同掺杂比例的油样品中,旋涡混合60s,静置10min,观察显色变化,掺杂花生油和棕榈油的山茶油的显色反应的结果见图17、18。与图1相比,掺杂花生油和棕榈油的山茶油肉眼可分辨程度较菜籽油低,且花生油基本上颜色相同,其相关系数也远远低于0.8。因此花生油不能用此方法判定。而棕榈油的相关系数大于 0.8,可采用吸光度值判断掺杂程度。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对不同的油类进行分析鉴定
为了解释上述判定掺杂程度的方法的原理,本申请人对不同的油类做分析鉴定,具体鉴定结果如下:
总类胡萝卜素测定:
1.实验原理: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植物油脂中的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在450nm下油吸光度,利用类胡萝卜素标准曲线进行计算出各植物油的含量。
2.主要材料:有机溶剂:正己烷、丙酮、无水乙醇。样品:一级山茶油、一级花生油、一级大豆油、一级棕榈油、一级菜籽油
步骤:各植物油中加入15ml有机溶剂(正己烷:丙酮:无水乙醇=2:1:1),超声30min,用正己烷定容至25ml,取7ml测吸光度(450nm)
3.公式计算:
X=(E*V1)/(E1*V2)*100
E-样品在450nm处吸光值
E1-1%β-胡萝卜素-正己烷溶液在4520nm处吸光值
V1-样品总类胡萝卜素提取液体积
V2-取用样品总体积
X=E*2.5
总酚测定
1.实验原理:在碱性条件下,多酚类物质可以把folin试剂(F-C试剂)中的磷钨酸和钼酸还原(使W6+变为W5+)生成蓝色混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其吸光度与总酚含量呈线性关系。
2.主要材料:folin试剂、碳酸钠。样品:一级山茶油、一级花生油、一级大豆油、一级棕榈油、一级菜籽油。
标准曲线绘制:(1)没食子酸标准储备液(1mg/mL):称取0.100g±0.001g没食子酸标准品(4.7),加入少量甲醇(4.1)溶解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2)没食子酸工作液:用移液管分别移取1.0mL、2.0mL、3.0mL、4.0mL、5.0mL 没食子酸准储备液(4.8)于100mL容量瓶中,分别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浓度分别为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50μg/mL。
步骤:加入乙醇到装有样品的离心管中、振荡1min后超声5min再离心10min(5000r/min)取上清液1ml加入7.5%碳酸钠溶液振荡1min后在70摄氏度水浴加热 30min。在750nm处测吸光度
3.公式计算:
(1)X=C*D*2000/(m*1000)
式中:
X——植物油中多酚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C——由标准曲线查得多酚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D——样品定容后的稀释倍数,如未进行稀释,则D=1;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总甾醇测定:硫磷铁法测总甾醇含量采用硫磷铁法检测葡萄籽油中总甾醇含量。具体操作参照文献《葡萄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提取与鉴定》彭丽霞朱亿竹魏阳吉张也李景明*,并加以修改如下:2.5mol/L KOH乙醇溶液的配制:将14.0g氢氧化钾溶解在10mL水中,冷却至室温后,用乙醇稀释至100mL。标准胆固醇对照溶液的配制:用乙醇配制成0、75、100、125、150、175mg/L等6个不同质量浓度的胆固醇溶液。磷硫铁显色剂的配制:精密称取2.5g三氯化铁,溶于85%磷酸,并用浓磷酸定容至 100mL,储存于棕色瓶中即为铁储存液,冷藏可长期储存。取上述铁储存液1.5mL于棕色瓶中,用浓硫酸定容至10mL。室温下可储存6~8周。分别向上述6个标准胆固醇溶液加入磷硫铁显色剂2mL摇匀冷却至室温在480nm处测定吸光值,得标准曲线。取4mL甾醇样品B于试管,加入磷硫铁显色剂2mL,摇匀冷却至室温,在480nm处测吸光值,计算其中甾醇的含量。试验进行3次重复。
类黄酮测定:取1g样品,加入预冷的1%HCL-甲醇溶液定容至15mL于4摄氏度下离心20min,取上清液待测类黄酮。向试管中加入3ml的1%HCL-甲醇提取液,50μ L的上清液,在325nm处测得吸光度值OD325,可得到类黄酮含量(OD325 g-1FW) 用1%HCL-甲醇溶液做对照。
得到的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不同植物油的活性组分
Figure RE-GDA0003310033010000131
可见正是因为不同植物的油萜类物质、甾醇类物质和多酚物质含量差异明显,用检测试剂与植物油发生颜色反应,即在酸性条件下香草醛与萜类物质、甾醇类物质和多酚物质反应(主要作用的物质为多酚物质),得到不同的颜色变化。根据检测试剂处理后的颜色变化和吸光度值的变化来定量山茶油的含量。
以上结果均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有效又快速,适用于多种工业应用场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试剂的制备:在香草醛的乙醇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混合均匀形成检测试剂备用;
步骤2、曲线绘制:将检测试剂加入不同掺杂比例的油样品中,震荡均匀,30-90min后测定吸光值,根据掺杂比例和吸光值绘制曲线;
步骤3、检测:将检测试剂加入待测油样品中,震荡均匀,30-90min后测定吸光值,根据曲线判断掺杂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掺杂比例的油样品中的掺杂油为菜子油、大豆油、花生油、棕榈油、葵瓜子油、橄榄油、玉米油、核桃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粟米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香草醛的乙醇溶液的配置为:将纯度98%的香草醛溶解于乙醇中,配置成质量浓度为5%-40%的香草醛的乙醇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草醛的乙醇溶液中,香草醛的质量浓度为10-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香草醛的乙醇溶液的配置为:将纯度98%的香草醛溶解于乙醇中,配置成体积为0.5-3ml的10-20%质量分数的香草醛的乙醇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草醛的乙醇溶液的体积为1.0-3.0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浓盐酸为17%-37%质量分数的浓盐酸,加入量为香草醛的乙醇溶液质量的0.2-3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的温度控制在4℃-2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振荡采用漩涡振荡器进行。
CN202111041860.6A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 Active CN113834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1860.6A CN113834790B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1860.6A CN113834790B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4790A true CN113834790A (zh) 2021-12-24
CN113834790B CN113834790B (zh) 2023-07-04

Family

ID=78962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1860.6A Active CN113834790B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479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2520A (zh) * 2009-01-21 2009-07-15 安徽农业大学 茶树儿茶素组织细胞化学定位方法
CN102384907A (zh) * 2011-08-12 2012-03-21 河南科技大学 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光甘草定含量的方法
CN103217393A (zh) * 2013-04-01 2013-07-24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掺伪茶油的检测方法
CN104568930A (zh) * 2014-12-18 2015-04-2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测定茶叶和茶制品儿茶素含量的方法
EP3742153A1 (fr) * 2019-05-21 2020-11-25 Nor-Feed Procédé de quantification de la teneur totale en saponines dans un échantillon en particulier dans un échantillon complexe
CN112305108A (zh) * 2020-10-23 2021-02-02 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江西国家果蔬产品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一种基于油酸/山嵛酸以及β-香树脂醇/菜油甾醇比值的油茶籽油掺假检测方法
CN113324987A (zh) * 2021-07-06 2021-08-31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检测芝麻油掺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2520A (zh) * 2009-01-21 2009-07-15 安徽农业大学 茶树儿茶素组织细胞化学定位方法
CN102384907A (zh) * 2011-08-12 2012-03-21 河南科技大学 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光甘草定含量的方法
CN103217393A (zh) * 2013-04-01 2013-07-24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掺伪茶油的检测方法
CN104568930A (zh) * 2014-12-18 2015-04-2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测定茶叶和茶制品儿茶素含量的方法
EP3742153A1 (fr) * 2019-05-21 2020-11-25 Nor-Feed Procédé de quantification de la teneur totale en saponines dans un échantillon en particulier dans un échantillon complexe
CN112305108A (zh) * 2020-10-23 2021-02-02 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江西国家果蔬产品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一种基于油酸/山嵛酸以及β-香树脂醇/菜油甾醇比值的油茶籽油掺假检测方法
CN113324987A (zh) * 2021-07-06 2021-08-31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检测芝麻油掺假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NGMO LI ET AL.: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Fatty Acids, Sterols, and Tocopherol s in Eight Vegetable Oils",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vol. 59, pages 12493 - 12498 *
单虹丽等: "茶叶儿茶素总量比色测定的盐酸(硫酸)香草醛显色反应能力评价", vol. 32, no. 03, pages 71 - 76 *
李菁等: "灵芝孢子油的总三萜测定研究及HPLC鉴别", vol. 34, no. 10, pages 1621 - 1623 *
王宗成等: "山茶油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含量测定", 中国粮油学报, vol. 35, no. 04, pages 61 - 65 *
董莹莹等: "三萜类化合物指纹图谱在山茶油真伪鉴别研究", vol. 32, no. 6, pages 105 - 109 *
陈萌等: "菜籽多酚的制备 、检测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vol. 35, no. 01, pages 102 - 108 *
马晓年等: "市售3种白芝麻油掺杂检测", vol. 43, no. 01, pages 153 - 155 *
黄连琴等: "基于脂肪酸和生育酚组成的油茶籽油掺假判别可行性分析", 中国油脂, vol. 44, no. 01, pages 105 - 1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4790B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1840B (zh) 一种同时测定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
CN107144558B (zh) 一种利用拉曼光谱技术鉴定地沟油的方法
WO2019165734A1 (zh) 一种炸用油变质程度的快速联合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4237370B (zh) 一种添加芝麻油香精的假冒芝麻油快速鉴别方法
CN102353667B (zh) 一种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的检测方法
CN106018392A (zh) 一种新型的食醋醋龄快速检测方法
CN103604759A (zh) 果汁饮料中合成色素的快速筛查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
Minami et al. A new solid-liquid extraction sampling technique for direct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biological materials by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CN101576501A (zh) 一种水体中挥发酚的测定方法
CN110749673B (zh) 一种初榨橄榄油对照指纹图谱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Rocha et al. A multi-pumping flow system for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oxalate in tea
CN113834790A (zh) 一种检测山茶油掺杂的方法
CN106198826B (zh) 用气相色谱‑正化学源‑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含量的方法
CN208654018U (zh) 一种皂铜比色法测定油脂试样酸价的试剂盒
CN106841432A (zh) 一种越橘提取物的鉴别及其中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CN110208260A (zh) 一种面粉中溴酸钾快速检测试剂、试剂盒以及检测方法
CN103149208B (zh) 一种脂溶性偶氮染料多组分快速检测的方法
CN109060747A (zh) 白砂糖中二氧化硫的快速检测方法
CN108982751A (zh) 一种测定稻米油脂肪酸值的方法
CN106198414A (zh) 橄榄油中叶绿素铜钠的检测方法
CN109085273B (zh) 化妆品12种直接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分离检测方法
Berasarte et al. Microscale titration of acetic acid using digital colorimetry and paper-based analytical devices
CN105866111A (zh) 降压保健食品中硝苯地平快速检测法及检测卡研制方法
CN101413895B (zh) 测定果蔬和食用菌保鲜罐头中二氧化硫含量的试纸
CN101893553B (zh) 一种鉴别油茶籽油真伪的简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9

Address after: 411216 Huanpu Group, Shengyuan Village, Shebu Town, Xiangtan County, Xiangtan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Nongqi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411105 North 2nd Ring Road, Yuhu District, Xiangtan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GTAN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