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1488B - 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及其电解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及其电解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1488B
CN113831488B CN202111213313.1A CN202111213313A CN113831488B CN 113831488 B CN113831488 B CN 113831488B CN 202111213313 A CN202111213313 A CN 202111213313A CN 113831488 B CN113831488 B CN 1138314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fluorobenzaldehyde
solution
ion exchange
deioniz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33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1488A (zh
Inventor
朱秀玲
班涛
张帅
王彦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21331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14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1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1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1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1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0/00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aromatic hydrocarbons or halogenat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only
    • C08G10/02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aromatic hydrocarbons or halogenat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only of aldehy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20Manufacture of shaped structures of ion-exchange resins
    • C08J5/22Film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C08J5/2206Film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based on organic and/or in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J5/2218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J5/2256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ther than those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bonds, e.g. obtained by polycondensation
    • C08J5/226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ther than those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bonds, e.g. obtained by polycondensation containing fluori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1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material
    • H01M8/1018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 H01M8/102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main chain of the ion-conducting polymer
    • H01M8/1023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main chain of the ion-conducting polymer having only carbon, e.g. polyarylenes, polystyrenes or polybutadiene-styre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1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material
    • H01M8/1018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 H01M8/1039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halogenated, e.g. sulfonate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1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material
    • H01M8/1018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 H01M8/1069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1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material
    • H01M8/1018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 H01M8/1069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M8/1072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by chemical reactions, e.g. insitu polymerisation or insitu crosslink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1/18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aromatic hydrocarbons or their halogen derivatives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及其电解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高分子电解质及离子交换膜技术领域。通过超酸催化羟烷基化缩聚反应,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芳烃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合成出带五氟苯基结构的共聚物。经过铵功能化反应,得到带五氟苯基结构的铵化共聚物,进而制备机械性能优良、化学稳定性好的电解质溶液及韧性的碱性离子交换膜。依据本发明制备的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电解液及其碱性离子交换膜,离子传导率高,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优良,在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储能电池、氯碱工业及其他电化学器件领域有广泛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及其电解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电解质及离子交换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及其电解质及其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和其它相关电化学器件是较低成本的绿色清洁能源,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二氧化碳转化等电化学器件中,电解质溶液(Ionomer)及碱性离子交换膜对电池及器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电解质溶液及碱性离子交换膜存在离子传导率较低、机械性能不佳、化学稳定性较差等关键问题。近年来,通过超酸催化聚合方法合成无醚键聚合物,制得的碱性离子交换膜性能优异,同时具有更好的化学稳定性。Maurya等人设计合成了一种无醚键的三氟乙酮和芴的共聚物,离子传导率高达127mScm-1,并且燃料电池功率密度达到1Wcm-2以上,在80℃、1M NaOH溶液中浸泡30天,经过1H-NMR检测30天前后化学位移没有变化,说明耐碱稳定性良好[Maurya S,Noh S,Matanovic I,et al.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2018,11(11):3283-3291]。有文献报道含五氟苯甲醛的聚合物的合成,Velasco等人合成了五氟苯甲醛和联苯的均聚物,研究结果显示聚合反应成功,但未见进一步研究的报道[Velasco V M,Zolotukhin M G,Guzman-Gutierrez M T,et al.Macromolecules,2008,41(22):41,8504-8512]。Tao等人合成了五氟苯甲醛和联苯的微孔交联聚合物,应用于气体吸附领域,研究发现该聚合物材料在气体储存等领域有潜在应用前景[Tao L,Ju J,Niu F,et al.Polymer,2013,54(20):5358-5362]。然而,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哌啶酮和芳烃进行共聚反应,通过聚合物的铵功能化来制备带铵离子的五氟苯甲醛共聚物,从而制得电解质溶液及其碱性离子交换膜,该研究未见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在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和其它相关电化学器件中,电解质溶液及碱性离子交换膜存在离子传导率较低、机械性能不佳、化学稳定性较差等关键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化学稳定性好、离子传导率高、机械性能优异的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共聚物,及其电解质溶液(Ionomer)及其碱性离子交换膜、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在聚合物中引入五氟苯甲醛结构,有利于提高膜的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改善电池或电化学器件性能;同时聚合物中引入甲基哌啶酮结构单元,方便聚合物进行铵功能化以及交联反应,进一步提高其化学稳定性,在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二氧化碳转化、储能电池、电渗析、氯碱工业及其它电化学器件领域应用广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由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芳烃单体共聚合得到,含有如通式(Ⅰ)所示的结构单元:
其中,x,y是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A1和A2可以相同或不同,A1和A2的结构如下:
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芳烃单体溶解在溶剂A中,加入三氟甲磺酸和三氟乙酸,在冰浴下反应1-10h,缓慢升至室温反应5-48h,至聚合反应体系粘度增大,获得反应液;将反应液倒入过量的去离子水中,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过滤,得到聚合物;然后,将聚合物重新在溶剂D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沉淀剂E1中析出,过滤,得到纤维状的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Ⅰ)。
所述溶剂A是二氯乙烷、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所述溶剂D是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甲醇、乙醇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沉淀剂E1是乙醇、甲醇、乙醚、丙酮、去离子水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芳烃单体的摩尔数的比为(1-1.5):1;所述五氟苯甲醛占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比为(0.05-0.5);
所述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芳烃单体在溶剂A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15-50wt%;
所述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2~20):1;
所述三氟乙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0~2):1;
所述三氟甲磺酸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是(15:1)~(1:0)。
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用于制备电解质溶液的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Ⅱ)的合成
将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Ⅰ在溶剂D中室温搅拌或加热溶解,配制成1-20wt%的溶液;加入催化剂M,以及碘甲烷或溴代己基铵盐,其中,碘甲烷或溴代己基铵盐与共聚物Ⅰ的摩尔比为(1~20):1,在40-100℃下反应12-80h;反应结束,将反应液倒入沉淀剂E2中,过滤,用洗涤液洗净固体产物,干燥产物,得到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Ⅱ。
步骤二,电解质溶液的制备
将步骤一制备的干燥的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Ⅱ加入溶剂H中搅拌溶解,得到1~10wt%溶液,过滤,脱泡,得到透明的电解质溶液。
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用于制备碱性离子交换膜的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Ⅱ)的合成
将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Ⅰ在溶剂D中室温搅拌或加热溶解,配制成1-20wt%的溶液;加入催化剂M,以及碘甲烷或溴代己基铵盐,其中,碘甲烷或溴代己基铵盐与聚合物Ⅰ的摩尔比为(1~20):1,在40-100℃下反应12-80h;反应结束,将反应液倒入沉淀剂E2中,过滤,用洗涤液洗净固体产物,干燥产物,得到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Ⅱ。
步骤二,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将步骤一制备的干燥的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Ⅱ加入溶剂H中搅拌溶解,得到1-20wt%的溶液;过滤,脱泡,将溶液倒在洁净平板上,放入烘箱中干燥,将膜揭下得到Br型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Ⅱ的碱性电解质膜;然后,将该Br型离子交换膜浸入1M或2M NaOH或KOH溶液中24-48h进行离子交换,将膜取出用去离子水浸泡,并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得到OH-型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的碱性离子交换膜。
其中,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含有通式(Ⅱ)所示的结构单元:
其中,x,y是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m取值0或6;R-是反离子,为Br-或OH-离子;
A1和A2可以相同或不同,A1和A2的结构如下:
当结构式Ⅱ中m=0时,G是甲基-CH3
当结构式Ⅱ中m=6时,G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所述溶剂D是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甲醇、乙醇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溶剂H是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无水甲醇、无水乙醇、四氢呋喃、异丙醇、去离子水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催化剂M是无水氢氧化钠、无水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无水碳酸钠、无水碳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其中,催化剂M与含氟苯甲醛-芳烃共聚物Ⅰ的摩尔比是(0.5:1)~(4:1);
所述沉淀剂E2是乙醇、甲醇、无水乙醚、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去离子水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洗涤液是甲醇、乙醇、无水乙醚、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去离子水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Ⅰ的特性粘度为1.5-4.5dL/g。
所述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的电解质溶液(Ionomer)在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二氧化碳转化及其它电化学器件领域中作为电解质溶液的应用。
所述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的碱性离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二氧化碳转化、液流电池、氯碱工业及其它电化学器件领域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益处:
按照本发明制备的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电解质溶液及其碱性离子交换膜,离子传导率较高,无论湿膜还是干膜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优。由于聚合物中引入五氟苯甲醛结构,有利于提高化学稳定性,以及机械性能,同时聚合物中引入N-甲基哌啶酮结构单元,方便聚合物进行铵功能化以及交联反应,进一步提高其化学稳定性,以及电池或电化学器件性能。特别的,五氟苯甲醛中F原子作为潜在活性位点可进行交联,进一步提高电解质溶液及其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化学稳定性(耐碱稳定性、抗氧化稳定性)。因此本发明制备的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电解质溶液及其碱性离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二氧化碳转化、液流电池及电渗析及其它电化学器件相关领域有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2中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和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的核磁氢谱图。
图2为实施例12中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的核磁氟谱图。
图3为实施例12中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的FT-IR谱图。
图4为实施例12中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碱性离子交换膜的氧化稳定性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一种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共聚物、电解质溶液及其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但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所涉及化学试剂及药品均市售可得,如无特殊说明,所涉及的方法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所涉及的测试方法:
核磁共振谱(1H-NMR和19F-NMR):将聚合物溶于氘代二甲亚砜(DMSO-d6)中,用四甲基硅烷作为内标,测定其核磁共振波谱,工作频率为500MHz;
红外光谱(FT-IR):通过全反射法测得,测试条件:扫描32次,分辨率为4cm-1,范围400-4000cm-1
导电率测试:由上海辰华CHI660C电化学工作站完成,采用两电极测试方法,采集数据的方法为电化学阻抗谱,恒定电压为10mV,测试频率范围从0.01Hz到100kHz。将离子膜裁剪成1×4cm浸泡于1M NaOH水溶液中,保持在30℃的环境中,24h后将膜浸泡于去离子水中,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去离子水直至水溶液pH为7。迅速将离子膜放置在测试池中,在蒸馏水中测量其电导率。OH-传导率可由以下公式计算而得:
其中,σ(S cm-1)代表氢氧根离子传导率,L(cm)代表膜的长度,A(cm2)代表膜的横截面积,可由膜厚与膜宽的乘积所得,R(Ω)代表膜的阻抗值,取自电化学阻抗谱图中实部阻抗值与横坐标的交点。
耐碱稳定性测试:将离子膜浸泡于1M的NaOH水溶液中并控制80℃,每隔一段时间取出用去离子水浸泡,直至去离子水为中性,除去膜表面残留的碱液,测量膜的OH-传导率,通过比较OH-传导率的变化评价膜在碱溶液中的稳定性。
氧化稳定性测试:通过测试膜浸泡芬顿试剂前后质量的变化来评价。称量干膜的质量,将膜浸泡在80℃的4ppm FeSO4+3%H2O2芬顿试剂中,一定时间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膜表面残留的芬顿试剂并干燥,称量干燥后膜的质量,通过质量保留率来评价离子膜的氧化稳定性。
燃料电池测试:由Scribner Associates Inc生产的850e多程燃料电池测试系统完成。本发明制备的碱性离子交换膜作为电池膈膜,离子液为本发明制备的电解质溶液。将加湿的H2和O2分别引入电池系统中,流速控制在500mL·min-1,在60℃和80℃测试,测试模式为恒电流模式。将商业化60wt%的Pt/C催化剂分散在离子液中,将分散好的催化剂喷涂在电池隔膜两侧保持催化剂载量为0.4mg Ptcm-2,得到催化剂涂层膜CCM(有效面积4cm2)。将CCM浸泡在1M的KOH水溶液交换离子24h,取出用去离子水洗净,将上述CCM与碳纸压制得到膜电极MEA进行测试。
水电解测试:由武汉蓝电公司LANHE CT3001Dbattery test station,采用恒电压测电流方式测试。本发明制备的碱性离子交换膜作为隔膜,电解质溶液为本发明制备。将商业化的催化剂(阳极催化剂为IrO2,阴极催化剂为Pt/C)分散在电解质溶液中,超声处理均匀。将该催化剂浆料喷涂在隔膜两侧(有效面积4cm2),保持催化剂载量为2.5mg/cm2,离聚物载量为1.5mg/cm2。将载有催化剂的隔膜浸泡在1M NaOH溶液中24h,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备用。将商业化的泡沫镍、催化剂负载隔膜和碳纸压制得到膜电极(MEA)。再将MEA用双极板紧密地挤压在一起组装,通直流电源进行测试。
实施例1
1.含氟苯甲醛-间三联苯聚合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间三联苯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甲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氟甲磺酸和三氟乙酸,在冰水浴中反应1h,再在室温反应30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分别用去离子水、碳酸氢钠水溶液和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将干燥的聚合物重新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甲醇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的目标聚合物Ⅰ。
其中,五氟苯甲醛与N-甲基-4-哌啶酮的摩尔比为1:4;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间三联苯在二氯甲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45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间三联苯单体的摩尔比是1.08: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3:1;三氟甲磺酸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是9:1。
2.铵化含氟苯甲醛-间三联苯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上述1.合成的聚合物Ⅰ溶解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配制5wt%的溶液。加入无水Na2CO3,将溴代己基三甲铵盐一次加入,这时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100℃反应15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乙醚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
其中,无水Na2CO3与含氟苯甲醛-间三联苯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2:1;溴代己基三甲铵盐与含氟苯甲醛-甲基哌啶酮-间三联苯聚合物的摩尔比为2:1。
3.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将2.合成的聚合物Ⅱ加入到氯仿中搅拌溶解,配制成10wt%的铸膜液。将其倾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2MNaOH溶液中24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
经实验测试:80℃时该碱性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76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1850h,OH-传导率下降了12%。
燃料电池性能:经极化曲线测试表明,该碱性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燃料电池,开路电压为1.02V,最大功率密度为810mW/cm2
该碱性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水电解槽,测试结果表明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93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实施例2
1.含氟苯甲醛-联苯共聚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联苯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甲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氟甲磺酸和三氟乙酸,在冰水浴中反应2h,再在室温反应26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将干燥的聚合物重新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的目标聚合物Ⅰ。
其中,五氟苯甲醛与N-甲基-4-哌啶酮的摩尔数比为1:9;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联苯在二氯甲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25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联苯单体的摩尔比是1.3: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12:1;三氟甲磺酸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是6:1。
2.铵化含氟苯甲醛-联苯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上述1.合成的聚合物Ⅰ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配制10wt%的溶液。加入无水KOH,将碘甲烷一次加入,这时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40℃反应36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无水乙醇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
其中,无水KOH与含氟苯甲醛-甲基哌啶酮-联苯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1;碘甲烷与含氟苯甲醛-联苯聚合物的摩尔比为5:1。
3.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将2.合成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到二甲基亚砜中加热搅拌溶解,配制成6wt%的铸膜液。将其倾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1MNaOH溶液中30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经实验测试:80℃时该碱性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67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1350h,OH-传导率下降了20%。
燃料电池性能:经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开路电压为0.98V,最大功率密度为710mW/cm2。该离子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的水电解槽测试结果,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84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实施例3
1.含氟苯甲醛-二甲基芴-二苯乙烷共聚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二甲基芴、二苯乙烷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乙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氟甲磺酸,在冰水浴中反应5h,再在室温反应40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用去离子水反复涤洗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将干燥的聚合物重新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环己烷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的目标聚合物Ⅰ。
其中,五氟苯甲醛在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含量为50%;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二甲基芴和二苯乙烷在二氯乙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30.7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二甲基芴、二苯乙烷单体的总摩尔比是1.1: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5:1。
2.铵化含氟苯甲醛-二甲基芴-二苯乙烷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1.合成的聚合物Ⅰ溶解在甲醇中,配制5wt%的溶液。加入无水NaHCO3,将溴代己基吡咯铵盐一次加入,这时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50℃反应3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无水乙醇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其中,无水NaHCO3与含氟苯甲醛-二甲基芴-二苯乙烷聚合物的摩尔比为2:1;碘甲烷与含氟苯甲醛-二甲基芴-二苯乙烷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5:1。
3.电解质溶液的制备
将2.合成的干燥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甲醇中搅拌溶解,制备5wt%溶液,过滤,脱泡,得到透明的电解质溶液。
4.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取2.合成的干燥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和甲醇混合溶剂中,搅拌溶解,配制成2wt%的铸膜液。将期倾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2MNaOH溶液中24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
经实验测试:80℃时该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63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1750h,OH-传导率下降了18%。
燃料电池性能:经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开路电压为1.00V,最大功率密度为715mW/cm2。用该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水电解槽测试结果,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67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实施例4
1.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1,2-二苯乙烷共聚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对三联苯和1,2-二苯乙烷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甲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氟甲磺酸和三氟乙酸,在冰水浴中反应4h,再在室温反应24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将干燥的聚合物重新在二甲基亚砜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乙醚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的目标聚合物Ⅰ。
其中,五氟苯甲醛在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含量为8%;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对三联苯和1,2-二苯乙烷在二氯甲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30.3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对三联苯和1,2-二苯乙烷的总摩尔比是1.5: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5:1;三氟甲磺酸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是12:1。
2.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1,2-二苯乙烷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1.合成的聚合物Ⅰ在二甲基亚砜中加热溶解,配制15wt%的溶液。加入无水Na2CO3,将碘甲烷一次加入,这时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60℃反应36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乙醚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
其中,无水Na2CO3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1,2-二苯乙烷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3:1;碘甲烷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1,2-二苯乙烷聚合物的摩尔比为6:1。
3.电解质溶液的制备
将2.合成的干燥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溶解,制备3wt%溶液,过滤,脱泡,得到透明的电解质溶液。
4.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将2.合成的干燥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溶解,配制成7wt%的铸膜液。将其倾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2MNaOH溶液中40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
经实验测试:80℃时该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52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1360h,OH-传导率下降了18%。
燃料电池性能:经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开路电压为1.01V,最大功率密度为630mW/cm2。该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的水电解槽测试结果,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64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
实施例5
1.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对三联苯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甲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氟甲磺酸和三氟乙酸,在冰水浴中反应2h,再在室温反应20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将干燥的聚合物重新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乙醇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的目标聚合物Ⅰ。
其中,五氟苯甲醛在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含量为50%;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对三联苯在二氯甲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20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对三联苯单体的摩尔比是1.5: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5:1;三氟甲磺酸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是15:1。
2.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1.合成的聚合物Ⅰ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加热溶解,配制6wt%的溶液。加入无水NaOH,将碘甲烷一次加入,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70℃反应6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乙醚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其中,无水NaOH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的摩尔比为2:1;碘甲烷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的摩尔数比为15:1。
3.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将2.合成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到氯仿中搅拌溶解,配制成8wt%的铸膜液。将其倾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2MKOH溶液中24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
经实验测试:80℃时该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72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1450h,OH-传导率下降了15%。
燃料电池性能测试结果,经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开路电压为1.00V,最大功率密度为760mW/cm2
该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的水电解槽测试结果,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54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实施例6
1.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对三联苯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乙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氟甲磺酸,在冰水浴中反应8h,再在室温反应10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将干燥的聚合物重新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甲醇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的目标聚合物Ⅰ。
其中,五氟苯甲醛在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含量为40%;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对三联苯在二氯乙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23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对三联苯单体的摩尔比是1: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6:1。
2.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1.合成的聚合物Ⅰ聚合物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溶解,配制2wt%的溶液。加入无水KOH,将溴代己基-甲基哌啶一次加入,这时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50℃反应65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无水乙醚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
其中,无水KOH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的摩尔比为2:1;溴代己基-甲基哌啶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的摩尔比为5:1。
3.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取2.合成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溶解,配制成10wt%的铸膜液。将其倾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1MKOH溶液中48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
经实验测试:80℃时该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63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1500h,OH-传导率下降了18%。
燃料电池性能:经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开路电压为0.98V,最大功率密度为670mW/cm2。该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的水电解槽测试结果,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73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实施例7
1.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对三联苯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甲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氟甲磺酸,在冰水浴中反应3h,再在室温反应24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将干燥的聚合物重新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甲醇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的目标聚合物Ⅰ。
其中,五氟苯甲醛在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含量为40%;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对三联苯在二氯甲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38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对三联苯单体的摩尔比是1.3: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8:1。
2.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1.合成的聚合物Ⅰ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配制5wt%的溶液。加入无水K2CO3,将碘甲烷一次加入,这时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80℃反应48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乙酸乙酯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其中,无水K2CO3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的摩尔比为2:1;碘甲烷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2:1。
3.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取2.合成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到二甲基亚砜中加热搅拌溶解,配制成5wt%的铸膜液。将其倾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1MNaOH溶液中48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经实验测试:80℃时该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67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2000h,OH-传导率下降了15%。
燃料电池性能:经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开路电压为1.00V,最大功率密度为850mW/cm2。该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的水电解槽测试结果,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68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实施例8
1.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1,2-二苯乙烷聚合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对三联苯和1,2-二苯乙烷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甲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氟甲磺酸和三氟乙酸,在冰水浴中反应10h,再在室温反应15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分别用去离子水、碳酸氢钠水溶液和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将干燥的聚合物重新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的目标聚合物Ⅰ。
其中,五氟苯甲醛在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含量为30%;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对三联苯和1,2-二苯乙烷在二氯乙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45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对三联苯和1,2-二苯乙烷的总摩尔比是1.05: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15:1;三氟甲磺酸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是5:1。
2.铵化含氟哌啶-对三联苯-1,2-二苯乙烷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1.合成的聚合物Ⅰ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溶解,配制15wt%的溶液。加入无水NaOH,将溴代己基吗啉铵盐一次加入,这时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50℃反应7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乙醚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
其中,无水NaOH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1,2-二苯乙烷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1;溴代己基吗啉铵盐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1,2-二苯乙烷聚合物的摩尔比为2:1。
3.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取2.合成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到二甲基亚砜中加热搅拌溶解,配制成15wt%的铸膜液。将其倾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把该膜在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2MNaOH溶液中24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
经实验测试:80℃时该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82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1950h,OH-传导率下降了17%。
燃料电池性能:经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开路电压为1.01V,最大功率密度为1060mW/cm2。该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的水电解槽测试结果,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76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实施例9
1.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二甲基芴聚合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对三联苯和二甲基芴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甲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加入三氟甲磺酸和三氟乙酸,在冰水浴中反应1h,再在室温反应30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分别用去离子水、碳酸氢钠水溶液和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将干燥的聚合物重新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乙醇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的目标聚合物Ⅰ。
其中,五氟苯甲醛在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含量为30%;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对三联苯和二甲基芴在二氯甲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40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对三联苯和二甲基芴的总摩尔比是1.1: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10:1;三氟甲磺酸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是5:1。
2.铵化含氟哌啶-对三联苯-二甲基芴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1.合成的聚合物Ⅰ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溶解,配制8wt%的溶液。加入无水K2CO3,将碘甲烷一次加入,这时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60℃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无水乙醚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
其中,无水K2CO3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二甲基芴聚合物的摩尔比为3:1;碘甲烷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二甲基芴聚合物的摩尔比为20:1。
3.电解质溶液的制备
将2.制备的干燥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溶解,制备3wt%溶液,过滤,脱泡,得到透明的电解质溶液。
4.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取2.制备的干燥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溶解,配制成10wt%的铸膜液。将其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把该膜在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1MNaOH溶液中48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
经实验测试:80℃时该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52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1870h,OH-传导率下降了15%。
燃料电池性能:经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开路电压为1.02V,最大功率密度为670mW/cm2。该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的水电解槽测试结果,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72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实施例10
1.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二苯基甲烷聚合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对三联苯和二苯基甲烷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甲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氟甲磺酸和三氟乙酸,在冰水浴中反应1.5h,再在室温反应18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将干燥的聚合物重新在二甲基亚砜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甲醇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的目标聚合物Ⅰ。
其中,五氟苯甲醛在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含量为25%;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对三联苯和二苯基甲烷在二氯甲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30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对三联苯和二苯基甲烷的总摩尔比是1.2: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5:1;三氟甲磺酸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是14:1。
2.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二苯基甲烷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1.合成的聚合物Ⅰ溶解在二甲基亚砜中,配制5wt%的溶液。加入无水Na2CO3,碘甲烷一次加入,这时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50℃反应28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无水乙醇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其中,无水Na2CO3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二苯基甲烷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2:1;碘甲烷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二苯基甲烷聚合物的摩尔比为7:1。
3.电解质溶液的制备
将2.制备的干燥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甲醇中搅拌溶解,制备1wt%溶液,过滤,脱泡,得到透明的电解质溶液。
4.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取2.制备的干燥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到甲醇中,配制成2wt%的铸膜液。将其倾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把该膜在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1MNaOH溶液中40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
经实验测试:80℃时该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46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2100h,OH-传导率下降了16%。
燃料电池性能:经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开路电压为1.00V,最大功率密度为870mW/cm2。该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的水电解槽测试结果,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61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实施例11
1.含氟苯甲醛-二甲基芴-1,2-二苯乙烷聚合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二甲基芴和1,2-二苯乙烷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甲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氟甲磺酸和三氟乙酸,在冰水浴中反应1h,再在室温反应15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碳酸氢钠水溶液中析出,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将干燥的聚合物重新在氯仿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去离子水-甲醇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的目标聚合物Ⅰ。
其中,五氟苯甲醛在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比为0.2:1;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二甲基芴和1,2-二苯乙烷在二氯甲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40.3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二甲基芴和1,2-二苯乙烷的总摩尔比是1.4: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9:1;三氟甲磺酸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是9:1。
2.铵化含氟苯甲醛-二甲基芴-1,2-二苯乙烷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1.合成的聚合物Ⅰ在氯仿中溶解,配制8wt%的溶液。加入无水NaHCO3,将碘甲烷一次加入,这时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50℃反应32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丙酮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
其中,无水NaHCO3与含氟苯甲醛-二甲基芴-1,2-二苯乙烷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5:1;碘甲烷与含氟苯甲醛-二甲基芴-1,2-二苯乙烷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2:1。
3.电解质溶液的制备
将2.制备的干燥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无水甲醇中搅拌溶解,制备5wt%溶液,过滤,脱泡,得到透明的电解质溶液。
4.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将2.合成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到无水甲醇中搅拌溶解,配制成2wt%的铸膜液。将其倾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把该膜在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2MKOH溶液中24h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
经实验测试:80℃时该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62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1760h,OH-传导率下降了18%。
燃料电池性能:结果表明开路电压为0.97V,最大功率密度为760mW/cm2
该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的水电解槽测试结果,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73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实施例12
1.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对三联苯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甲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氟甲磺酸,在冰水浴中反应5h,再在室温反应18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分别用去离子水、碳酸氢钠水溶液和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将干燥的聚合物重新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乙醇中析出,过滤,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的目标聚合物Ⅰ。
其中,五氟苯甲醛在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比为0.3:1;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对三联苯在二氯甲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35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对三联苯单体的摩尔比是1.1: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9:1。
2.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1.合成的聚合物Ⅰ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配制8wt%的溶液。加入无水K2CO3,将碘甲烷一次加入,这时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60℃反应4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无水乙醚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其中,无水K2CO3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的摩尔比为2:1;碘甲烷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5:1。
3.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取2.合成的干燥铵化聚合物Ⅱ加入到二甲基亚砜中加热搅拌溶解,配制成5wt%的铸膜液。将其倾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把膜在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2MNaOH溶液中24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
经实验测试:80℃时该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63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2140h,OH-传导率下降了16%。
燃料电池性能:经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开路电压为1.02V,最大功率密度为820mW/cm2。该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的水电解槽测试结果,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75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图1是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和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的核磁氢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位移在7.09-7.86ppm处为苯环上质子峰,化学位移在3.06、2.69和2.18ppm处是哌啶上亚甲基的质子峰。
图2为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的核磁氟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40ppm,156ppm和163ppm处是五氟苯甲醛上氟原子的特征谱峰,表明将五氟苯甲醛结构引入到聚合物结构中,说明五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已成功合成。
图3为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的FT-IR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928cm-1、1461cm-1处为聚合物中甲基和亚甲基的信号峰,在1116cm-1处为五氟苯甲醛上C-F的振动峰,在1710cm-1的多峰为苯环的信号峰。以上说明所制备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与设计结构一致。
图4为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碱性离子交换膜的氧化稳定性测试结果。采用80℃芬顿试剂模拟电池的内部环境,通过测试膜质量的变化评价膜的氧化稳定性。从图中可知本发明制备的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碱性离子交换膜在3h内质量下降较慢,表明这种含氟离子膜在芬顿试剂中降解较慢。随着时间的延长,离子膜的质量下降速度变快,经浸泡10h以后该离子膜仍未出现破损,其质量保留率高于94%,说明含氟结构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性)。
实施例13
1.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对三联苯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甲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氟甲磺酸和三氟乙酸,在冰水浴中反应2h,再在室温反应20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分别用去离子水、碳酸氢钠水溶液和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然后,将干燥聚合物重新在二甲基亚砜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甲醇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的目标聚合物Ⅰ。其中,五氟苯甲醛在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比为0.3:1;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对三联苯在二氯甲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50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对三联苯的摩尔数比是1.2: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8:1;三氟甲磺酸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是8:1。
2.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1.合成的聚合物Ⅰ在二甲基亚砜中加热搅拌溶解,配制5wt%的溶液。加入无水NaOH,将液体碘甲烷一次加入,这时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40℃反应7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无水乙醚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
其中,无水NaOH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5:1;碘甲烷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聚合物的摩尔比为8:1。
3.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将2.合成的干燥铵化聚合物Ⅱ加到甲醇中搅拌溶解,配制成3wt%的铸膜液。将其倾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把该膜在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2MNaOH溶液中24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
经实验测试:80℃时该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56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2010h,OH-传导率下降了18%。
燃料电池性能:经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开路电压为1.05V,最大功率密度为1060mW/cm2。该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的水电解槽测试结果,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74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实施例14
1.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二苯乙烷聚合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对三联苯和二苯乙烷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甲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氟甲磺酸和三氟乙酸,在冰水浴中反应1h,再在室温反应48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碳酸氢钠水溶液析出,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将干燥的聚合物重新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乙醇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目标聚合物Ⅰ。
其中,五氟苯甲醛在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比为0.15:1;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对三联苯、二苯乙烷在二氯甲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30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对三联苯的摩尔数比是1.2: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9:1;三氟甲磺酸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是9:1。
2.铵化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二苯乙烷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1.合成的干燥聚合物Ⅰ在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混合溶剂中加热搅拌溶解,配制6wt%的溶液。加入无水Na2CO3,将碘甲烷一次加入,这时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50℃反应32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无水乙醇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
其中,无水Na2CO3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二苯乙烷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1;碘甲烷与含氟苯甲醛-对三联苯-二苯乙烷聚合物的摩尔数比为2:1。
3.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取2.制备的干燥铵化聚合物Ⅱ加到无水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搅拌溶解,配制成2wt%的铸膜液。将其倾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把该膜在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1MNaOH溶液中36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再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
经实验测试:80℃时该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87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1950h,OH-传导率下降了15%。
燃料电池性能:经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开路电压为1.00V,最大功率密度为780mW/cm2。该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的水电解槽测试结果,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85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实施例15
1.含氟苯甲醛-间三联苯-1,2-二苯乙烷聚合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间三联苯和1,2-二苯乙烷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甲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氟甲磺酸和三氟乙酸,在冰水浴中反应2h,再在室温反应24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分别用去离子水、碳酸氢钠水溶液和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将干燥聚合物重新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甲醇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的目标聚合物Ⅰ。
其中,五氟苯甲醛在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比为0.5:1;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间三联苯和1,2-二苯乙烷在二氯甲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20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间三联苯和1,2-二苯乙烷的总摩尔比是1.3: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2:1;三氟甲磺酸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是1:1。
2.铵化含氟苯甲醛-间三联苯-1,2-二苯乙烷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1.合成的聚合物Ⅰ在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溶解,配制12wt%的溶液。加入无水NaHCO3,将碘甲烷一次加入,这时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50℃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无水乙醚中析出。过滤,用无水乙醇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
其中,无水NaHCO3与含氟苯甲醛-间三联苯-1,2-二苯乙烷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5:1;碘甲烷与含氟苯甲醛-间三联苯-1,2-二苯乙烷聚合物的摩尔比为3:1。
3.电解质溶液的制备
将2.制备的干燥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异丙醇中搅拌溶解,制备3wt%溶液,过滤,脱泡,得到透明的电解质溶液。
4.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取2.合成的干燥铵化聚合物Ⅱ搅拌加入到异丙醇中搅拌溶解,配制成8wt%的铸膜液。将铸膜液倾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把该膜在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1MKOH溶液中24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
经实验测试:80℃时该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85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1740h,OH-传导率下降了16%。
燃料电池性能:经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开路电压为1.06V,最大功率密度为510mW/cm2。该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的水电解槽测试结果,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65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实施例16
1.含氟苯甲醛-二甲基芴-二苯基乙烷聚合物Ⅰ的合成
依次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二甲基芴和二苯基乙烷单体加入反应器,加入二氯甲烷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氟甲磺酸和三氟乙酸,在冰水浴中反应1h,再在室温反应28h至产物粘稠。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析出,分别用去离子水、碳酸氢钠水溶液和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目标聚合物。将干燥的聚合物重新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乙醇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得到纤维状的目标聚合物Ⅰ。
其中,五氟苯甲醛在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比为0.3:1;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二甲基芴和二苯基乙烷在二氯甲烷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30wt%;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二甲基芴和二苯基甲烷的总摩尔比是1.05:1;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5:1;三氟甲磺酸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是12:1。
2.铵化含氟苯甲醛-二甲基芴-二苯基乙烷聚合物Ⅱ的制备
将1.合成的聚合物Ⅰ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搅拌溶解,配制10wt%溶液。加入无水KOH,将碘甲烷一次加入,这时体系变成黄色到红色澄清透明,在65℃反应36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在无水乙醚中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黄色铵化聚合物Ⅱ。其中,无水KOH与含氟苯甲醛-二甲基芴-二苯基乙烷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1;碘甲烷与含氟苯甲醛-二甲基芴-二苯基乙烷聚合物的摩尔比为5:1。
3.电解质溶液的制备
将2.制备的干燥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入二甲基亚砜中搅拌溶解,制备5wt%溶液,过滤,脱泡,得到透明的电解质溶液。
4.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将2.制备的干燥的铵化聚合物Ⅱ加到二甲基亚砜中搅拌溶解,配制成13wt%的铸膜液。将铸膜液倾倒于干净的玻璃板上,60℃干燥。把该膜在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浸入2MKOH溶液中24h进行离子交换,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过夜,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得到碱性离子交换膜。
经实验测试:80℃时该离子交换膜的OH-传导率为0.062S/cm,在1M NaOH溶液中浸泡1850h,OH-传导率下降了13%。
燃料电池性能:经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开路电压为1.01V,最大功率密度为680mW/cm2。该离子交换膜和实施例9电解质溶液组装的水电解槽测试结果,在60℃在2.2V时的电流密度为550mA/cm2
铵化聚合物Ⅱ含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

Claims (7)

1.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由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芳烃单体共聚合得到,含有如通式(Ⅰ)所示的结构单元:
其中,x,y是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A1和A2可以相同或不同,A1和A2的结构如下: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芳烃单体溶解在溶剂A中,加入三氟甲磺酸和三氟乙酸或仅加入三氟甲磺酸,在冰浴下反应1-10h,缓慢升至室温反应5-48h,至聚合反应体系粘稠,获得反应液;将反应液倒入过量的去离子水中,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过滤,得到聚合物;然后,将聚合物重新在溶剂D中溶解,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倒入沉淀剂E1中析出,过滤,得到纤维状的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Ⅰ;
所述溶剂A是二氯乙烷、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所述溶剂D是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沉淀剂E1是乙醇、甲醇、乙醚、丙酮、去离子水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与芳烃单体的摩尔数的比为(1-1.5):1;所述五氟苯甲醛占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数比为(0.05-0.5):1;
所述五氟苯甲醛、N甲基-4-哌啶酮和芳烃单体在溶剂A中总的质量体积浓度是15-50wt%;
所述三氟甲磺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2~20):1;
所述三氟乙酸的摩尔量与五氟苯甲醛和N-甲基-4-哌啶酮的总摩尔量的比为(0~2):1;
所述三氟甲磺酸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是(1:0)~(1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得到的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Ⅰ的特性粘度为1.5-4.5dL/g。
4.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用于制备电解质溶液的方法,采用权利要求2的方法制备得到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Ⅱ的合成
将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Ⅰ在溶剂D中室温搅拌或加热溶解,配制成1-20wt%的溶液;加入催化剂M,以及碘甲烷或溴代己基铵盐,其中,碘甲烷或溴代己基铵盐与聚合物Ⅰ的摩尔比为(1~20):1,在40-100℃下反应12-80h;反应结束,将反应液倒入沉淀剂E2中,过滤,用洗涤液洗净固体产物,干燥产物,得到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Ⅱ;
步骤二,电解质溶液的制备
将步骤一制备的干燥的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Ⅱ加入到溶剂H中搅拌溶解,得到1~10wt%溶液,过滤,脱泡,得到透明的电解质溶液;
其中,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含有通式Ⅱ所示的结构单元:
其中,x,y是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m取值0或6;R-是反离子,为OH-离子;
A1和A2可以相同或不同,A1和A2的结构如下:
当结构式Ⅱ中m=0时,G是甲基-CH3
当结构式Ⅱ中m=6时,G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所述溶剂D是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溶剂H是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异丙醇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催化剂M是无水氢氧化钠、无水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无水碳酸钠、无水碳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其中,催化剂M与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Ⅰ的摩尔比是(1:1)~(4:1);
所述沉淀剂E2是乙醇、甲醇、无水乙醚、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去离子水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洗涤液是甲醇、乙醇、无水乙醚、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去离子水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5.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用于制备碱性离子交换膜的方法,采用权利要求2的方法制备得到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Ⅱ的合成
将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Ⅰ在溶剂D中室温搅拌或加热溶解,配制成1-20wt%的溶液;加入催化剂M,以及碘甲烷或溴代己基铵盐,其中,碘甲烷或溴代己基铵盐与聚合物Ⅰ的摩尔比为(1~20):1,在40-100℃下反应12-80h;反应结束,将反应液倒入沉淀剂E2中,过滤,用洗涤液洗净固体产物,干燥产物,得到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Ⅱ;
步骤二,碱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将步骤一制备的干燥的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Ⅱ加入溶剂H中搅拌溶解,得到1-20wt%的溶液;过滤,脱泡,将溶液倒在洁净平板上,放入烘箱中干燥,将膜揭下得到I-型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Ⅱ的碱性离子交换膜或Br型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Ⅱ的碱性离子交换膜;然后,将该碱性离子交换膜浸入1M或2M NaOH或KOH溶液中24-48h进行离子交换,将膜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浸泡,并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得到OH-型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的碱性离子交换膜;
其中,铵化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含有通式Ⅱ所示的结构单元:
其中,x,y是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m取值0或6;R-是反离子,为OH-离子;
A1和A2可以相同或不同,A1和A2的结构如下:
当结构式Ⅱ中m=0时,G是甲基-CH3
当结构式Ⅱ中m=6时,G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所述溶剂D是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溶剂H是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异丙醇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催化剂M是无水氢氧化钠、无水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无水碳酸钠、无水碳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其中,催化剂M与含氟苯甲醛-芳烃共聚物Ⅰ的摩尔比是(1:1)~(4:1);
所述沉淀剂E2是乙醇、甲醇、无水乙醚、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去离子水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洗涤液是甲醇、乙醇、无水乙醚、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去离子水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6.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用于制备电解质溶液的方法,其制备得到的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的电解质溶液在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领域中作为电解质溶液Ionomer的应用。
7.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用于制备碱性离子交换膜的方法,其制备得到的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的碱性离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领域的应用。
CN202111213313.1A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及其电解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ctive CN1138314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3313.1A CN113831488B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及其电解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3313.1A CN113831488B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及其电解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1488A CN113831488A (zh) 2021-12-24
CN113831488B true CN113831488B (zh) 2024-04-12

Family

ID=78965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3313.1A Active CN113831488B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及其电解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14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6505B (zh) * 2021-12-31 2024-01-30 安徽师范大学 含有聚乙二醇柔性亲水侧链的聚亚芳基哌啶共聚物及制备方法、阴离子交换膜及应用
CN116693785B (zh) * 2022-09-20 2024-02-09 武汉立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类含氮杂环聚合物、一类聚合物薄膜及其应用
CN115612067B (zh) * 2022-09-26 2024-05-03 惠州亿纬氢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2157A (ja) * 2004-07-16 2006-02-02 Asahi Glass Co Ltd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用電解質材料、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接合体
CN110862516A (zh) * 2019-12-02 2020-03-0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含Cardo结构靛红芳烃共聚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903449A (zh) * 2019-12-02 2020-03-2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靛红芳烃共聚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708129A (zh) * 2019-10-24 2021-04-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自具微孔离聚物及其制备方法、自具微孔离聚物膜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2157A (ja) * 2004-07-16 2006-02-02 Asahi Glass Co Ltd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用電解質材料、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接合体
CN112708129A (zh) * 2019-10-24 2021-04-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自具微孔离聚物及其制备方法、自具微孔离聚物膜及应用
CN110862516A (zh) * 2019-12-02 2020-03-0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含Cardo结构靛红芳烃共聚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903449A (zh) * 2019-12-02 2020-03-2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靛红芳烃共聚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vel crosslinked aliphatic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with pendant pentafluorophenyl groups;Hong Yue Wu et al.;《Electrochimica Acta》;第321卷;134634 *
Soluble poly(aryl piperidinium) with extended aromatic segments as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for alkaline fuel cells and water electrolysis;Min Liu et al.;《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第642卷;11996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1488A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31488B (zh) 一种含氟苯甲醛-芳烃聚合物及其电解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hen et al. Tunable multi-cations-crosslinked poly (arylene piperidinium)-based alkaline membranes with high ion conductivity and durability
CN110903449B (zh) 一种靛红芳烃共聚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Hou et al. Recyclable cross-linked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or alkaline fuel cell application
Zarrin et al. High durable PEK-based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or elevated temperature alkaline fuel cells
Zhang et al.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from brominated poly (aryl ether ketone) containing 3, 5-dimethyl phthalazinone moieties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ies
Wu et al. Thermal crosslinking of an alkalin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bearing unsaturated side chains
Wang et al. Pre-removal of polybenzimidazole anion to improve flexibility of grafted quaternized side chains for high performanc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Wu et al. Novel silica/poly (2, 6-dimethyl-1, 4-phenylene oxide) hybrid anion-exchange membranes for alkaline fuel cells: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Vengatesan et al. Quaternized poly (styrene-co-vinylbenzyl chlorid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for alkaline water electrolysers
CN109880138B (zh) 一种高性能带长侧链铵盐的聚靛红芳烃及其阴离子交换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417181B (zh) 包括稳定的紫罗烯的能量转换装置
Xu et al. Fluorene-containing poly (arylene ether sulfone) s as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for alkaline fuel cells
CN102702507B (zh) 强碱性聚芳醚离聚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Li et al. A high-performanc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based on poly (arylene ether sulfone) with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quaternization units
CN112759778B (zh) 一种高强度碱性阴离子聚合物交联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0533222A (ja) 陰イオン交換膜およびポリマーイオノマーを含む電気化学的装置
CN106883327B (zh) 一种碱性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76505B (zh) 含有聚乙二醇柔性亲水侧链的聚亚芳基哌啶共聚物及制备方法、阴离子交换膜及应用
Hu et al. Sulfonate-functionalized polybenzimidazole as ion-solvating membrane toward high-performance alkaline water electrolysis
CN110054792B (zh) 一种基于sbs的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de-chain poly (aryl ether keton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by superacid-catalyzed reaction
Zhou et al. Solvent processible, high-performance partially fluorinated copoly (arylene ether) alkaline ionomers for alkaline electrodes
CN112175217A (zh) 一种含亚芳基哌啶与二酮类单体共聚物的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ang et al. Photo-cross-linked poly (N-allylisatin biphenyl)-co-poly (alkylene biphenyl) s with pendant N-cyclic quaternary ammonium as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for direct borohydride/hydrogen peroxide fuel ce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