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3868A - 电池的顶盖组件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的顶盖组件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3868A
CN113823868A CN202111210343.7A CN202111210343A CN113823868A CN 113823868 A CN113823868 A CN 113823868A CN 202111210343 A CN202111210343 A CN 202111210343A CN 113823868 A CN113823868 A CN 113823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top cover
platform
top cap
h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03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卫东
张男
唐阳
易梓琦
吴祖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103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38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3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38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4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8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the sealing members being arranged between the lid and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的顶盖组件及顶盖组件,顶盖组件包括:顶盖,顶盖具有安装孔,顶盖的顶面上设有第一沉台,第一沉台绕设于安装孔;极柱,极柱穿设于安装孔,极柱的第一端被限位在顶盖的底面所在的一侧,极柱的第二端高于顶盖的顶面;上塑胶,上塑胶设于顶盖的顶面所在的一侧且环绕于极柱的第二端,以与极柱的第二端连接,上塑胶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容置在第一沉台中,上塑胶的底面与顶盖的顶面相连接。本申请提供的顶盖组件,可以避免上塑胶相对顶盖在平行于顶盖的顶面方向上移动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电池的顶盖组件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的顶盖组件及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作为一种储存电能的设备,应用在多种场合中。比如,对于通过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供电的路灯来说,通常需要通过电池将光伏发电系统白天所发的电能储存起来以备夜间时使用,因此,电池行业近年来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通常情况下,电池包括顶盖组件,顶盖组件包括上塑胶及顶盖,上塑胶设置在顶盖的顶面上。然而,在将上塑胶设置在顶盖的顶面上后,经常会出现上塑胶与顶盖之间连接不牢靠的情况,也会出现上塑胶相对顶盖在平行于顶盖的顶面方向上移动的情况,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顶盖组件及电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的顶盖组件及电池,其能够避免上塑胶相对顶盖在平行于顶盖的顶面方向上移动的情况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的顶盖组件,所述电池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裸电芯,所述顶盖组件用于封闭所述开口,所述顶盖组件包括:
顶盖,所述顶盖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从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面上设有第一沉台,所述第一沉台绕设于所述安装孔;
极柱,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极柱的第一端被限位在所述顶盖的底面所在的一侧,所述极柱的第二端高于所述顶盖的顶面;
上塑胶,所述上塑胶设于所述顶盖的顶面所在的一侧且环绕于所述极柱的第二端,以与所述极柱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上塑胶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容置在所述第一沉台中,所述上塑胶的底面与所述顶盖的顶面相连接。
由于极柱穿设于顶盖的安装孔中且极柱的第一端被限位在顶盖的底面所在的一侧,极柱的第二端高于顶盖的顶面,上塑胶设于顶盖的顶面所在的一侧且环绕于极柱的第二端,以与极柱的第二端连接,同时,上塑胶3的底面与顶盖的顶面相接触,因此,顶盖将被夹在上塑胶与极柱的第一端之间,这样,即可实现将顶盖组件的顶盖、极柱及上塑胶等各个零部件装配起来的目的。
其中,由于顶盖的顶面上设有第一沉台,第一沉台的底面与顶盖的顶面形成第一阶梯结构,上塑胶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与上塑胶的底面共同形成与第一阶梯结构相匹配的第二阶梯结构,因此,在将上塑胶设置至顶盖的顶面所在的一侧时,第一凸台可以容置在第一沉台中,这么一来,顶盖的第一沉台可以起到定位上塑胶的作用,这样,就可以避免上塑胶相对顶盖在平行于顶盖的顶面方向上移动的情况发生。
另外,由于上塑胶上的第一凸台容置在顶盖上的第一沉台中,且上塑胶的底面与顶盖的顶面相接触,因此,位于第一凸台的顶面与第一沉台的底面之间的第一接触面与位于上塑胶的底面与顶盖的顶面之间的第二接触面将不共面,通俗地讲,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将是高低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得上塑胶与顶盖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的牢靠。
此外,通过在顶盖的顶面上设第一沉台,上塑胶的底面上设第一凸台,并使得第一凸台容置在第一沉台中,可以使得当上塑胶设置在顶盖的顶面上时,由顶盖和上塑胶共同构成的结构在垂直于顶盖的顶面的方向上的厚度更加的轻薄,进而可以使得整个顶盖组件更加的轻薄。
可选地,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下塑胶,所述下塑胶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底面所在的一侧;
所述顶盖的底面设有第二沉台,所述第二沉台绕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下塑胶与所述第二沉台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沉台相匹配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容置在所述第二沉台中。
当顶盖组件还包括下塑胶时,通过在顶盖的底面设第二沉台,在下塑胶与第二沉台相对应的位置设与第二沉台相匹配的第二凸台,并使得第二凸台容置在第二沉台中,一方面,第二沉台可以起到定位下塑胶的作用,进而可以避免下塑胶相对顶盖在平行于顶盖的底面方向上移动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由顶盖和下塑胶共同构成的结构在垂直于顶盖的底面的方向上的厚度更加的轻薄,进而可以使得整个顶盖组件更加的轻薄。
可选地,所述第一沉台上设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绕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上塑胶的第一凸台上与所述第一凸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凹环,所述第一凸环嵌入所述第一凹环内。
通过在第一沉台上设置第一凸环,第一凸环可以起到补强第一沉台所在位置处的顶盖的强度的作用,进而可以避免顶盖在第一沉台处断裂的情况发生。通过在上塑胶的第一凸台上与第一凸环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凹环,并使得第一凸环嵌入第一凹环内,可以使得上塑胶与顶盖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的牢靠。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环沿所述第一沉台的边沿设置且所述第一凸环凸出于所述顶盖的顶面。
通过将第一凸环沿设置在第一沉台的边沿处,可以更好的加强顶盖在第一沉台处的强度,进而可以更好地避免顶盖在第一沉台处断裂的情况发生。通过使得第一凸环凸出于顶盖的顶面,可以使得第一凸环嵌入至第一凹环内时,嵌入的深度更深,进而可以使得上塑胶与顶盖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的牢靠。
可选地,所述第一沉台上设有第二凹环,所述第二凹环绕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上塑胶的第一凸台上与所述第二凹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嵌入所述第二凹环内。
通过在顶盖的第一沉台上设置第二凹环,可以使得顶盖更加的轻薄,通过在上塑胶的第一凸台设置第二凸环,可以加强上塑胶的强度,进而使得上塑胶的强度更高。同时,通过使得第二凸环嵌入第二凹环内,可以使得上塑胶与顶盖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的牢靠。
可选地,所述第一沉台的形状为矩形;
和/或,
所述第二沉台的形状为矩形。
当第一沉台的形状为矩形时,可以理解的是,上塑胶上用于容置在第一沉台中的第一凸台的形状也将为矩形,这样,当上塑胶上的第一凸台容置在第一沉台中时,矩形的第一沉台除了可以避免上塑胶相对顶盖在平行于顶盖的顶面方向上移动的情况发生之外,还可以避免上塑胶相对顶盖在平行于顶盖的顶面方向上转动的情况发生,也即是,可以更好地对上塑胶进行定位。
当第二沉台的形状为矩形时,由于在下塑胶与第二沉台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第二沉台相匹配的第二凸台,因此,当下塑胶上的第二凸台容置在第二沉台中时,矩形的第二沉台除了可以避免下塑胶相对顶盖在平行于顶盖的底面方向上移动的情况发生之外,还可以避免下塑胶相对顶盖在平行于顶盖的底面方向上转动的情况发生,也即是,可以更好地对下塑胶进行定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沉台在所述顶盖的顶面上的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沉台在所述顶盖的顶面上的投影的面积。
这样,可以使得投影面积较小的第一沉台对较小的上塑胶进行定位,投影面积较大的第二沉台对下塑胶定位,第一沉台和第二沉台的大小设计的比较的合理,物尽其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沉台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沉台的深度。
由于上塑胶较小,下塑胶较大,通过使得用于定位上塑胶的第一沉台的深度小于用于定位下塑胶的第二沉台的深度,可以使得深度较小的第一沉台对较小的上塑胶进行定位,深度较大的第二沉台对下塑胶进行定位,第一沉台的深度和第二沉台的深度设计的比较合理。
可选地,所述第一沉台的容积与所述第二沉台的容积相同。
通过使得第一沉台的容积与第二沉台的容积相同,可以使得第一沉台对上塑胶的定位作用与第二沉台对下塑胶的定位作用大致相同,这样,可以使得整个第一沉台与第二沉台的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
可选地,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顶盖的两端且相对于所述顶盖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当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时,通过使得两个安装孔位于顶盖的两端且相对于顶盖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可以使得安装孔在顶盖上的布局更加的美观。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极柱的数量通常为两个,且极柱需穿设于安装孔中,因此,通过使得安装孔的数量为2个,可以为极柱穿设于安装孔提供便利。
可选地,所述顶盖上还设有沿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盖的注液孔,所述注液孔居于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且偏离所述顶盖的中心线。
通过在顶盖上设有沿顶盖的厚度方向贯穿顶盖的注液孔,当顶盖组件应用在电池上时,可以通过注液孔为电池的壳体内注入电解液。
通过使得注液孔居于两个安装孔之间,在通过注液孔为电池的壳体内注入电解液时,可以使得电解液尽可能的到达壳体的中部,这样,可以使得电池的性能更好。另外,通过使得注液孔偏离顶盖的中心线,可以将顶盖的中间位置空余出来,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注液孔对顶盖的面积的占用,使得注液孔在顶盖上的位置布局更加的合理。
可选地,所述顶盖上还设有沿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盖的防爆阀通孔,所述防爆阀通孔居于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且位于所述顶盖的中心线上。
通过在顶盖上设置防爆阀通孔,在顶盖组件盖设在电池的壳体开口处的前提下,当壳体内由于各种原因气压急骤升高有爆炸风险时,可以通过防爆阀通孔泄压,进而可以避免整个电池爆炸的情况发生。通过使得防爆阀通孔居于顶盖的中心线上,可以使得防爆阀通孔居于顶盖的中部,进而可以起到更好的泄压的作用。
可选地,所述安装孔、所述注液孔和所述防爆阀通孔的孔面之和为S1,所述顶盖的总面积为S,0<S1/S≤0.2。
在安装孔、注液孔和防爆阀通孔的孔面之和为S1,顶盖1的总面积为S的前提下,通过使得0<S1/S≤0.2,一方面,S1/S不会过小,这样能够保证安装孔、注液孔和防爆阀通孔能够各自实现各自的功能。另一方面,S1/S也不会过大,这样能够保证顶盖1的强度不会太弱而导致顶盖断裂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第一沉台的内边缘及所述第二沉台的内边缘均与所述安装孔的孔缘连接。
通过使得第一沉台的内边缘及第二沉台的内边缘均与安装孔的孔缘连接,可以使得一沉台及第二沉台的加工变得更加的方便。
可选地,所述上塑胶与所述极柱的第二端通过卡装结构连接,所述卡装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卡槽和卡突,所述卡槽设于所述上塑胶和极柱的第二端中的一者上,所述卡突设于所述极柱的第二端和上塑胶中的另一者上。
当极柱的第二端上设置卡槽,在上塑胶上设置卡突时,通过使得卡突嵌入至卡槽中,即可实现将上塑胶与极柱的第二端连接起来的目的。
由于将卡突嵌入卡槽中的连接方式非常牢靠,因此,当卡装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卡槽和卡突,且使得卡突嵌入卡槽中时,可以使得上塑胶与极柱的连接关系更加的牢靠。
可选地,所述卡装结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通过使得卡装结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孔内,安装孔的内壁面可以在安装孔的径向方向上对卡装结构进行限位,进而可以避免卡突从卡槽中滑出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上塑胶从极柱上脱落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顶盖、所述上塑胶、所述极柱和所述下塑胶共同构设出用于收纳所述密封件的容纳腔,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中。
通过将密封件设置在顶盖、上塑胶、极柱和下塑胶共同构设出的容纳腔中,可以起到封闭容纳腔的目的,这样,顶盖组件可以更好地封闭电池的壳体的开口,进而可以避免壳体内的电解液通过容纳腔泄露至壳体外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使得电池的性能更好。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的一部分嵌入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与所述极柱的外壁面之间。
密封件可以封闭安装孔的内壁面与极柱的外壁面之间的缝隙,这样,可以避免电解液通过安装孔的内壁面与极柱的外壁面之间的缝隙泄露至壳体外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的另一部分嵌入所述第二沉台与所述极柱的第一端之间。
通过使得密封件的另一部分嵌入第二沉台与极柱的第一端之间,密封件可以封闭第二沉台与极柱的第一端之间的缝隙,进而可以避免电解液通过第二沉台与极柱的第一端之间的缝隙泄露至壳体外的情况发生。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顶盖组件。
由于顶盖组件中的上塑胶不会出现相对顶盖在平行于顶盖的顶面方向上移动的情况,还可以使得上塑胶与顶盖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的牢靠。基于此,当顶盖组件应用在电池中时,可以使得该电池更加的耐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顶盖的顶面上设有第一沉台,上塑胶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凸台,因此,在将上塑胶设置至顶盖的顶面所在的一侧时,第一凸台可以容置在第一沉台中,这么一来,顶盖的第一沉台可以起到定位上塑胶的作用,这样,就可以避免上塑胶相对顶盖在平行于顶盖的顶面方向上移动的情况发生。
另外,由于上塑胶上的第一凸台容置在顶盖上的第一沉台中,且上塑胶的底面与顶盖的顶面相接触,因此,位于第一凸台的顶面与第一沉台的底面之间的第一接触面与位于上塑胶的底面与顶盖的顶面之间的第二接触面将不共面,通俗地讲,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将是高低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得上塑胶与顶盖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的牢靠。
此外,通过在顶盖的顶面上设第一沉台,上塑胶的底面上设第一凸台,并使得第一凸台容置在第一沉台中,可以使得当上塑胶设置在顶盖的顶面上时,由顶盖和上塑胶共同构成的结构在垂直于顶盖的顶面的方向上的厚度更加的轻薄,进而可以使得整个顶盖组件更加的轻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池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电池的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顶盖组件的分解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上塑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的顶盖组件在A-A位置处的剖面图(只保留顶盖及下塑胶);
图7是图6中的顶盖组件在B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只保留顶盖及下塑胶);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上塑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上塑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4中的顶盖组件中的顶盖在C-C位置处的剖面图;
图14是图13中的顶盖在D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图3中的顶盖组件在A-A位置处的剖面图;
图16是图15中的顶盖组件在E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顶盖;11-安装孔;12-顶盖的顶面;120-第一阶梯结构;121-第一沉台;1211-第一沉台的底面;1212-第一凸环;1213-第二凹环;13-顶盖的底面;131-第二沉台;14-注液孔;15-防爆阀通孔;
2-极柱;
3-上塑胶;31-上塑胶的底面;310-第二阶梯结构;311-第一凸台;3111-第一凹环;3112-第二凸环;
4-下塑胶;41-第二凸台;
5-卡装结构;51-卡槽;52-卡突;
6-密封件;
M-中心线;
100-电池;200-壳体;300-裸电芯;400-顶盖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电池的分解图,图3是图1中电池的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3中的顶盖组件的分解图。
参见图1及图2,电池100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200和设于壳体200内的裸电芯300,顶盖组件400用于封闭开口。参见图3及图4,顶盖组件400包括:顶盖1、极柱2及上塑胶3。其中,顶盖1具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从顶盖1的厚度方向贯穿顶盖1,顶盖1的顶面12上设有第一沉台121,第一沉台121绕设于安装孔11,极柱2穿设于安装孔11,极柱2的第一端被限位在顶盖1的底面13所在的一侧,极柱2的第二端高于顶盖1的顶面12。上塑胶3设于顶盖1的顶面12所在的一侧且环绕于极柱2的第二端,以与极柱2的第二端连接,参见图5,第一凸台311容置在第一沉台121中,上塑胶3的底面31与顶盖1的顶面12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极柱2穿设于顶盖1的安装孔11中且极柱2的第一端被限位在顶盖1的底面13所在的一侧,极柱2的第二端高于顶盖1的顶面12,上塑胶3设于顶盖1的顶面12所在的一侧且环绕于极柱2的第二端,以与极柱2的第二端连接,同时,上塑胶3的底面31与顶盖1的顶面12相连接,因此,顶盖1将被夹在上塑胶3与极柱2的第一端之间,这样,即可实现将顶盖组件400的顶盖1、极柱2及上塑胶3等各个零部件装配起来的目的。
其中,由于顶盖1的顶面12上设有第一沉台121,上塑胶3的底面31上设有第一凸台311,因此,在将上塑胶3设置至顶盖1的顶面12所在的一侧时,第一凸台311可以容置在第一沉台121中,这么一来,顶盖1的第一沉台121可以起到定位上塑胶3的作用,这样,就可以避免上塑胶3相对顶盖1在平行于顶盖1的顶面12方向上移动的情况发生。
另外,由于上塑胶3上的第一凸台311容置在顶盖1上的第一沉台121中,且上塑胶3的底面31与顶盖1的顶面12相接触,因此,位于第一凸台311的顶面与第一沉台121的底面1211之间的第一接触面与位于上塑胶3的底面31与顶盖1的顶面12之间的第二接触面将不共面,通俗地讲,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将是高低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得上塑胶3与顶盖1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的牢靠。
此外,通过在顶盖1的顶面12上设第一沉台121,上塑胶3的底面31上设第一凸台311,并使得第一凸台311容置在第一沉台121中,可以使得当上塑胶3设置在顶盖1的顶面12上时,由顶盖1和上塑胶3共同构成的结构在垂直于顶盖1的顶面12的方向(即:图3中Z轴方向)上的厚度更加的轻薄,进而可以使得整个顶盖组件400更加的轻薄。
参见图4及图5,当顶盖1的顶面12上设有第一沉台121时,第一沉台121的底面1211与顶盖1的顶面12以共同形成第一阶梯结构120,相对应地,当上塑胶3的底面31上设有第一凸台311时,第一凸台311与上塑胶3的底面31可以共同形成第二阶梯结构31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阶梯结构120与第二阶梯结构310是相匹配的。
为了使得上塑胶3更稳定的与顶盖1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1的顶面12上还可以设置绕设第一沉台121、且与第一沉台121的沿垂直于顶盖1的顶面12方向的深度各不相同的一个或多个沉台,这样,该一个或多个沉台与第一沉台121可以共同构成具有多个阶梯的阶梯结构。相对应地,第一凸台311的底面31上可以设置有绕设第一凸台311,且与第一凸台311的沿垂直于第一凸台311的底面31方向的高度各不相同的一个或多个凸台,这样,该一个或多个凸台与第一凸台311可以共同构成具有多个阶梯的阶梯结构。上述两个具有多个阶梯的阶梯结构可以相互匹配,如此设置,显然,可以使得上塑胶3更稳定的与顶盖1相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上塑胶3可以直接注塑至顶盖1上,当上塑胶3直接注塑至顶盖1上时,可以使得上塑胶3更稳定的与顶盖1相连接,进而可以更好地避免上塑胶3从顶盖1上脱离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孔1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矩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4,顶盖组件还包括下塑胶4,下塑胶4设置在顶盖1的底面13所在的一侧,参见图6及图7,顶盖1的底面13设有第二沉台131,第二沉台131绕设于安装孔11,下塑胶4与第二沉台13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第二沉台131相匹配的第二凸台41,第二凸台41容置在第二沉台131中。
当顶盖组件还包括下塑胶4时,通过在顶盖1的底面13设第二沉台131,在下塑胶4与第二沉台131相对应的位置设与第二沉台131相匹配的第二凸台41,并使得第二凸台41容置在第二沉台131中,一方面,第二沉台131可以起到定位下塑胶4的作用,进而可以避免下塑胶4相对顶盖1在平行于顶盖1的底面13方向上移动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由顶盖1和下塑胶4共同构成的结构在垂直于顶盖1的底面13的方向(即:图6中Z轴方向)上的厚度更加的轻薄,进而可以使得整个顶盖组件400更加的轻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及图9,第一沉台121上设有第一凸环1212,第一凸环1212绕设于安装孔11,上塑胶3的第一凸台311上与第一凸环121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凹环3111,第一凸环1212嵌入第一凹环3111内。
通过在第一沉台121上设置第一凸环1212,第一凸环1212可以起到补强第一沉台121所在位置处的顶盖1的强度的作用,进而可以避免顶盖1在第一沉台121处断裂的情况发生。通过在上塑胶3的第一凸台311上与第一凸环121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凹环3111,并使得第一凸环1212嵌入第一凹环3111内,可以使得上塑胶3与顶盖1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的牢靠。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第一凸环1212沿第一沉台121的边沿设置且第一凸环1212凸出于顶盖1的顶面12。通常情况下,第一沉台121的边沿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进而使得第一沉台121的边沿处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因此,通过将第一凸环1212沿设置在第一沉台121的边沿处,可以更好的加强顶盖1在第一沉台121处的强度,进而可以更好地避免顶盖1在第一沉台121处断裂的情况发生。
通过使得第一凸环1212凸出于顶盖1的顶面12,可以使得第一凸环1212嵌入至第一凹环3111内时,嵌入的深度更深,进而可以使得上塑胶3与顶盖1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的牢靠。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及图11,第一沉台121上设有第二凹环1213,第二凹环1213绕设于安装孔11,上塑胶3的第一凸台311上与第二凹环121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凸环3112,第二凸环3112嵌入第二凹环1213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顶盖1的第一沉台121上设置第二凹环1213,可以使得顶盖1更加的轻薄,通过在上塑胶3的第一凸台311设置第二凸环3112,可以加强上塑胶3的强度,进而使得上塑胶3的强度更高。同时,通过使得第二凸环3112嵌入第二凹环1213内,可以使得上塑胶3与顶盖1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的牢靠。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10,上述第一沉台121的形状大致为矩形。当第一沉台121的形状为矩形时,可以理解的是,上塑胶3上用于容置在第一沉台121中的第一凸台311的形状也将为矩形,这样,当上塑胶3上的第一凸台311容置在第一沉台121中时,矩形的第一沉台121除了可以避免上塑胶3相对顶盖1在平行于顶盖1的顶面12方向上移动的情况发生之外,还可以避免上塑胶3相对顶盖1在平行于顶盖1的顶面12方向上转动的情况发生,也即是,可以更好地对上塑胶3进行定位。
另外,参见图4及图12,第二沉台131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当第二沉台131的形状为矩形时,由于在下塑胶4与第二沉台13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第二沉台131相匹配的第二凸台41,因此,当下塑胶4上的第二凸台41容置在第二沉台131中时,矩形的第二沉台131除了可以避免下塑胶4相对顶盖1在平行于顶盖1的底面13方向上移动的情况发生之外,还可以避免下塑胶4相对顶盖1在平行于顶盖1的底面13方向上转动的情况发生,也即是,可以更好地对下塑胶4进行定位。
当然,第一沉台121的形状及第二沉台131的形状均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情况下,上塑胶3小于下塑胶4,由于第一沉台121用于对上塑胶3进行定位,第二沉台131用于对下塑胶4进行定位,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及图12,第一沉台121在顶盖1的顶面12上的投影的面积小于第二沉台131在顶盖1的顶面12上的投影的面积,这样,可以使得投影面积较小的第一沉台121对较小的上塑胶3进行定位,投影面积较大的第二沉台131对下塑胶4定位,第一沉台121和第二沉台131的大小设计的比较的合理,物尽其用。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设置第一沉台121将使得第一沉台121处的顶盖1的强度较弱,设置第二沉台131将使得第二沉台131处的顶盖1的强度较弱,因此,通过使得第一沉台121在顶盖1的顶面12上的投影的面积小于第二沉台131在顶盖1的顶面12上的投影的面积,可以使得第一沉台121在顶盖1的顶面12上的投影与第二沉台131在顶盖1的顶面12上的投影不会大小相等且完全重合,这样,可以避免顶盖1的强度大幅变弱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3及图14,第一沉台121的深度(即:图14中第一沉台121在Z轴方向上的深度)小于第二沉台131的深度(即:图14中第二沉台131在Z轴方向上的深度)。
由于上塑胶3较小,下塑胶4较大,通过使得用于定位上塑胶3的第一沉台121的深度小于用于定位下塑胶4的第二沉台131的深度,可以使得深度较小的第一沉台121对较小的上塑胶3进行定位,深度较大的第二沉台131对下塑胶4进行定位,第一沉台121的深度和第二沉台131的深度设计的比较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沉台121的容积与第二沉台131的容积相同。通过使得第一沉台121的容积与第二沉台131的容积相同,可以使得第一沉台121对上塑胶3的定位作用与第二沉台131对下塑胶4的定位作用大致相同,这样,可以使得整个第一沉台121与第二沉台131的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
其中,第一沉台121的容积是指第一沉台121所围合形成的腔体的体积,具体来说,当第一沉台121的形状为矩形沉槽时,第一沉台121的容积是指第一沉台121在顶盖1的顶面12上的投影的面积与第一沉台121的深度之间的乘积。同理,第二沉台131的容积与第一沉台121的容积的含义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安装孔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孔11位于顶盖1的两端且相对于顶盖1的中心线M对称设置。当安装孔11的数量为两个时,通过使得两个安装孔11位于顶盖1的两端且相对于顶盖1的中心线M对称设置,可以使得安装孔11在顶盖1上的布局更加的美观。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极柱2的数量通常为两个(正极柱和负极柱),且极柱2需穿设于安装孔11中,因此,通过使得安装孔11的数量为2个,可以为极柱2穿设于安装孔11提供便利。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顶盖1上还设有沿顶盖1的厚度方向贯穿顶盖1的注液孔14,注液孔14居于两个安装孔11之间且偏离顶盖1的中心线M。通过在顶盖1上设有沿顶盖1的厚度方向贯穿顶盖1的注液孔14,当顶盖组件4应用在电池100上时,可以通过注液孔14为电池100的壳体200内注入电解液。
通过使得注液孔14居于两个安装孔11之间,在通过注液孔14为电池100的壳体200内注入电解液时,可以使得电解液尽可能的到达壳体200的中部,这样,可以使得电池的性能更好。另外,通过使得注液孔14偏离顶盖1的中心线M,可以将顶盖1的中间位置空余出来,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注液孔14对顶盖1的面积的占用,使得注液孔14在顶盖1上的位置布局更加的合理。
其中,注液孔14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或者任意可能的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注液孔14的形状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顶盖1上还设有沿顶盖1的厚度方向贯穿顶盖1的防爆阀通孔15,防爆阀通孔15居于两个安装孔11之间且位于顶盖1的中心线M上。通过在顶盖1上设置防爆阀通孔15,在顶盖组件400盖设在电池100的壳体200开口处的前提下,当壳体200内由于各种原因气压急骤升高有爆炸风险时,可以通过防爆阀通孔15泄压,进而可以避免整个电池爆炸的情况发生。通过使得防爆阀通孔15居于顶盖1的中心线M上,可以使得防爆阀通孔15居于顶盖1的中部,进而可以起到更好的泄压的作用。
其中,防爆阀通孔15的形状可以为圆形、跑道形或者任意可能的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比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安装孔11、注液孔14和防爆阀通孔15的孔面之和为S1,顶盖1的总面积为S,0<S1/S≤0.2。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在安装孔11、注液孔14和防爆阀通孔15的孔面之和为S1,顶盖1的总面积为S的前提下,通过使得0<S1/S≤0.2,一方面,S1/S不会过小,这样能够保证安装孔11、注液孔14和防爆阀通孔15能够各自实现各自的功能。另一方面,S1/S也不会过大,这样能够保证顶盖1的强度不会太弱而导致顶盖1断裂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S1/S的数值可以为0.1、0.15或者0.2等,只需使得0<S1/S≤0.2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S1/S的数值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及图12,第一沉台121的内边缘及第二沉台131的内边缘均与安装孔11的孔缘连接。通过使得第一沉台121的内边缘及第二沉台131的内边缘均与安装孔11的孔缘连接,可以使得一沉台121及第二沉台131的加工变得更加的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5及图16,上塑胶3与极柱2的第二端通过卡装结构5连接,卡装结构5包括相互配合的卡槽51和卡突52,卡槽51设于极柱2的第二端上,卡突52设于上塑胶3上。
当极柱2的第二端上设置卡槽51,在上塑胶3上设置卡突52时,通过使得卡突52嵌入至卡槽51中,即可实现将上塑胶3与极柱2的第二端连接起来的目的。
由于将卡突52嵌入卡槽51中的连接方式非常牢靠,因此,当卡装结构5包括相互配合的卡槽51和卡突52,且使得卡突52嵌入卡槽51中时,可以使得上塑胶3与极柱2的连接关系更加的牢靠。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卡突52设于极柱2的第二端上,卡槽51设于上塑胶3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卡突52和卡槽51的设置位置均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极柱2的第二端应该作广义上的理解,也即是,极柱2的第二端并不单单指与极柱2的第一端相对的端部,还包括极柱2的除极柱2的第一端之外的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上塑胶3可以通过注塑形成,这样,在上塑胶3注塑形成的过程中,卡突52可以嵌入卡槽51中,这样,即可实现将上塑胶3与极柱2连接起来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6,卡装结构5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孔11(即:图16中虚线框K所在的位置)内。通过使得卡装结构5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孔11内,安装孔11的内壁面可以在安装孔11的径向方向上对卡装结构5进行限位,进而可以避免卡突52从卡槽51中滑出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上塑胶3从极柱2上脱落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6,顶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6,顶盖1、上塑胶3、极柱2和下塑胶4共同构设出用于收纳密封件6的容纳腔,密封件6位于容纳腔中。通过将密封件6设置在顶盖1、上塑胶3、极柱2和下塑胶4共同构设出的容纳腔中,可以起到封闭容纳腔的目的,这样,顶盖组件400可以更好地封闭电池100的壳体200的开口,进而可以避免壳体200内的电解液通过容纳腔泄露至壳体200外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使得电池100的性能更好。
其中,参见图16,密封件6的一部分嵌入安装孔11的内壁面与极柱2的外壁面之间。这样,密封件6可以封闭安装孔11的内壁面与极柱2的外壁面之间的缝隙,如此,可以避免电解液通过安装孔11的内壁面与极柱2的外壁面之间的缝隙泄露至壳体200外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6,密封件6的另一部分嵌入第二沉台131与极柱2的第一端之间。通过使得密封件6的另一部分嵌入第二沉台131与极柱2的第一端之间,密封件6可以封闭第二沉台131与极柱2的第一端之间的缝隙,进而可以避免电解液通过第二沉台131与极柱2的第一端之间的缝隙泄露至壳体200外的情况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参见图16,通过使得密封件6的一部分嵌入安装孔11的内壁面与极柱2的外壁面之间,另一部分嵌入第二沉台131与极柱2的第一端之间,可以在极柱2的径向(即:图16中平行于X轴的方向)及轴向(即:图16中Z轴的方向)两个方向上对密封件6进行限位,进而可以使得密封件6更稳定的固定在容纳腔中,从而可以使得该密封件6的密封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件6可以通过柔性材料制成,当密封件6通过柔性材料制成时,密封件6可以制作的稍大点,在安装时,密封件6可以根据安装孔11的内壁面与极柱2的外壁面之间的缝隙的形状及第二沉台131与极柱2的第一端之间的缝隙的形状进行形变,以适配上述两个缝隙的形状,进而可以使得密封件6的一部分被紧紧的夹在安装孔11的内壁面与极柱2的外壁面之间、另一部分被紧紧的夹在第二沉台131与极柱2的第一端之间,从而使得该密封件6的密封性能更好。
实施例二
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电池包括顶盖组件400。
其中,顶盖组件400的结构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种顶盖组件4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对顶盖组件400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顶盖组件400中的上塑胶3不会出现相对顶盖1在平行于顶盖1的顶面12方向上移动的情况,还可以使得上塑胶3与顶盖1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的牢靠。基于此,当顶盖组件400应用在电池中时,可以使得该电池更加的耐用。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顶盖组件及电池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电池的顶盖组件及电池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电池的顶盖组件,所述电池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裸电芯,所述顶盖组件用于封闭所述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包括:
顶盖,所述顶盖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从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面上设有第一沉台,所述第一沉台绕设于所述安装孔;
极柱,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极柱的第一端被限位在所述顶盖的底面所在的一侧,所述极柱的第二端高于所述顶盖的顶面;
上塑胶,所述上塑胶设于所述顶盖的顶面所在的一侧且环绕于所述极柱的第二端,以与所述极柱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上塑胶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容置在所述第一沉台中,所述上塑胶的底面与所述顶盖的顶面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下塑胶,所述下塑胶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底面所在的一侧;
所述顶盖的底面设有第二沉台,所述第二沉台绕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下塑胶与所述第二沉台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沉台相匹配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容置在所述第二沉台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台上设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绕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上塑胶的第一凸台上与所述第一凸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凹环,所述第一凸环嵌入所述第一凹环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环沿所述第一沉台的边沿设置且所述第一凸环凸出于所述顶盖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台上设有第二凹环,所述第二凹环绕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上塑胶的第一凸台上与所述第二凹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嵌入所述第二凹环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台的形状为矩形;
和/或,
所述第二沉台的形状为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台在所述顶盖的顶面上的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沉台在所述顶盖的顶面上的投影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台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沉台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台的容积与所述第二沉台的容积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顶盖的两端且相对于所述顶盖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还设有沿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盖的注液孔,所述注液孔居于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且偏离所述顶盖的中心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还设有沿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盖的防爆阀通孔,所述防爆阀通孔居于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且位于所述顶盖的中心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注液孔和所述防爆阀通孔的孔面之和为S1,所述顶盖的总面积为S,0<S1/S≤0.2。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台的内边缘及所述第二沉台的内边缘均与所述安装孔的孔缘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塑胶与所述极柱的第二端通过卡装结构连接,所述卡装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卡槽和卡突,所述卡槽设于所述上塑胶和极柱的第二端中的一者上,所述卡突设于所述极柱的第二端和上塑胶中的另一者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装结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顶盖、所述上塑胶、所述极柱和所述下塑胶共同构设出用于收纳所述密封件的容纳腔,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的一部分嵌入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与所述极柱的外壁面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的另一部分嵌入所述第二沉台与所述极柱的第一端之间。
2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
CN202111210343.7A 2021-10-18 2021-10-18 电池的顶盖组件及电池 Pending CN1138238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0343.7A CN113823868A (zh) 2021-10-18 2021-10-18 电池的顶盖组件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0343.7A CN113823868A (zh) 2021-10-18 2021-10-18 电池的顶盖组件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3868A true CN113823868A (zh) 2021-12-21

Family

ID=78916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0343.7A Pending CN113823868A (zh) 2021-10-18 2021-10-18 电池的顶盖组件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386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1587A (zh) * 2023-02-09 2023-04-28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864881A (zh) * 2023-09-05 2023-10-10 中宏科创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7374488A (zh) * 2023-12-07 2024-01-09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盖板及电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8821A (zh) * 2017-08-30 2018-08-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10379953A (zh) * 2019-07-31 2019-10-25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的装配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10854308A (zh) * 2019-12-24 2020-02-28 瑞浦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顶盖及锂离子电池
WO2020063584A1 (zh) * 2018-09-26 2020-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顶盖板的制造方法和电池单体
CN110957438A (zh) * 2019-12-11 2020-04-03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装配结构及装配方法
CN210272439U (zh) * 2019-07-31 2020-04-07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的装配结构
CN212366065U (zh) * 2020-04-26 2021-01-15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装配结构
CN214411343U (zh) * 2021-01-20 2021-10-15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结构及电池
CN216120515U (zh) * 2021-10-18 2022-03-2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的顶盖组件及电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8821A (zh) * 2017-08-30 2018-08-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WO2020063584A1 (zh) * 2018-09-26 2020-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顶盖板的制造方法和电池单体
CN110379953A (zh) * 2019-07-31 2019-10-25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的装配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210272439U (zh) * 2019-07-31 2020-04-07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的装配结构
CN110957438A (zh) * 2019-12-11 2020-04-03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装配结构及装配方法
CN110854308A (zh) * 2019-12-24 2020-02-28 瑞浦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顶盖及锂离子电池
CN212366065U (zh) * 2020-04-26 2021-01-15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装配结构
CN214411343U (zh) * 2021-01-20 2021-10-15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结构及电池
CN216120515U (zh) * 2021-10-18 2022-03-2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的顶盖组件及电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1587A (zh) * 2023-02-09 2023-04-28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864881A (zh) * 2023-09-05 2023-10-10 中宏科创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6864881B (zh) * 2023-09-05 2023-12-29 中宏科创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7374488A (zh) * 2023-12-07 2024-01-09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盖板及电池
CN117374488B (zh) * 2023-12-07 2024-02-20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盖板及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20515U (zh) 电池的顶盖组件及电池
CN113823868A (zh) 电池的顶盖组件及电池
KR20210035768A (ko) 배터리
KR20220165720A (ko) 배터리, 배터리 모듈, 전기 장비 및 배터리 제조 방법
CN103337735B (zh) 移动终端及其Micro USB连接器
CN101383431B (zh) 罐型锂二次电池
CN211238301U (zh) 一种密封壳体结构及电池
KR100824865B1 (ko) 이차전지
CN113571815A (zh) 扣式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12485426U (zh) 一种电池顶盖和单体电池
JP6884894B2 (ja) 第1の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204102963U (zh)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CN214848969U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19575772U (zh) 一种防转式电池盖板组件
CN213636126U (zh) 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
CN214280086U (zh) 顶盖片与下塑胶的连接结构
CN211743195U (zh) 一种壳体结构和电池
CN216288678U (zh) 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
CN210692596U (zh) 装配方便的电池顶盖结构
JP2001110373A (ja) 電気化学電池からなるバッテリ及びその製造法
CN220627988U (zh) 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包
CN215266479U (zh) 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219575770U (zh) 一种可快速组装的电池盖板组件
CN216015531U (zh) 扣式电池
CN218299985U (zh) 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61100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industrial base, Xiamen,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100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industrial base, Xiamen,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