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2045A - 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2045A
CN113812045A CN202080034970.7A CN202080034970A CN113812045A CN 113812045 A CN113812045 A CN 113812045A CN 202080034970 A CN202080034970 A CN 202080034970A CN 113812045 A CN113812045 A CN 113812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heat storage
vehicle
holding portion
storag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49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侑希
逢泽胜彦
林昭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812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2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能抑制通电时的温度上升的连接端子及连接器。车辆侧连接器(10)具有金属制的车辆侧端子(50)和保持于车辆侧端子(50)的蓄热体(60)。车辆侧端子(50)具有:端子连接部(51),与充电器侧端子(82)电连接;电线连接部(54),与电线(70)电连接;以及保持部(56),与端子连接部(51)及电线连接部(54)形成为一体。蓄热体(60)保持于保持部(56)。

Description

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车辆具备用于对所搭载的蓄电装置充电的充电用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车辆中,作为将充电用连接器与蓄电装置之间电连接的构件,具备包括各种线束、连接线束的端子连接部的各种连接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62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连接器中,为了所搭载的蓄电装置的大容量化、充电时间的缩短等而要求大电流化。但是,当大电流化时,由于通过通电导致的连接器的端子连接部的发热,连接器的温度上升变大。因此,在充电用连接器等具有端子连接部的连接器中,期望抑制通电时的温度上升。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通电时的温度上升的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端子具有:金属制的端子;和蓄热体,保持于所述端子,所述端子具有:端子连接部,与对方端子电连接;电线连接部,与电线电连接;以及保持部,与所述端子连接部及所述电线连接部形成为一体,所述蓄热体保持于所述保持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连接端子,起到能抑制通电时的温度上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概要侧视图。
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概要剖视图(图2中的3-3线剖视图)。
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侧端子的概要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侧端子的概要剖视图。
图6是示出变更例的车辆侧端子的概要立体图。
图7是示出变更例的车辆侧端子的概要剖视图。
图8是示出变更例的车辆侧端子的概要立体图。
图9是示出变更例的车辆侧端子的概要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变更例的车辆侧端子的概要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变更例的车辆侧端子的概要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变更例的车辆侧端子的概要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变更例的车辆侧端子的概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连接端子具有金属制的端子和保持于所述端子的蓄热体,所述端子具有与对方端子电连接的端子连接部、与电线电连接的电线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端子连接部及所述电线连接部形成为一体的保持部,所述蓄热体保持于所述保持部。
根据该结构,端子由于在其使用时流动的电流而发热。此时,通过保持于端子的保持部的蓄热体能够吸收在端子中产生的热。由此,能够抑制端子的急剧的温度上升。
[2]优选的是,所述保持部设置于所述端子连接部与所述电线连接部之间。根据该结构,蓄热体设置于端子连接部与电线连接部之间。因此,能够将蓄热体设置于端子连接部及电线连接部双方的附近。在此,在端子中,在与对方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与电线连接的电线连接部容易产生发热。能够在这些端子连接部及电线连接部双方的附近设置蓄热体,因此通过蓄热体能够有效地吸收在端子连接部及电线连接部中产生的热。由此,能够抑制端子的急剧的温度上升。
[3]优选的是,所述蓄热体保持于所述保持部的内部。根据该结构,蓄热体配置于保持部的内部。由此,能够将蓄热体以不包覆保持部的外表面的状态保持于保持部。因此,即使是设置有蓄热体的情况,也能够抑制从保持部的外表面的散热被蓄热体阻碍。例如在连接端子保持于连接器壳体的情况下,能够使保持部的外表面与连接器壳体接触。因此,能够将在端子中产生的热通过端子的保持部的外表面向连接器壳体热传递。由此,能够将在端子中产生的热从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效率良好地释放到大气中。因此,能够使在端子中产生的热效率良好地散热。
[4]所述蓄热体具有保持于所述保持部的盒、和收纳于所述盒的内部的蓄热材料。根据该结构,通过收纳于盒的内部的蓄热材料能够吸收在端子中产生的热。由此,能够抑制端子的急剧的温度上升。另外,能够在与端子分体的盒收纳蓄热材料,因此能够将蓄热体与端子分开处理。由此,能够提高蓄热体的处理性。
[5]优选的是,所述盒由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构成。根据该结构,由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构成的盒例如由于从端子传递的热而膨胀。由此,能够使盒与保持部适当地紧贴。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端子与蓄热体之间的热的传递性。因此,通过蓄热体的蓄热材料能够有效地吸收在端子中产生的热,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端子的温度上升。
[6]优选的是,所述保持部形成为筒状,所述蓄热体设置于所述保持部的内部空间。根据该结构,通过将蓄热体插入到呈筒状的保持部的内部空间,能够将蓄热体保持于保持部。
[7]优选的是,所述保持部具有突出片,所述突出片向与所述端子连接部、所述电线连接部以及所述保持部排列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所述保持部通过将所述突出片压接于所述蓄热体的外表面,从而保持所述蓄热体。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突出片压接于蓄热体的外表面,能够将蓄热体保持于保持部。由此,能够使突出片与蓄热体的外表面适当地紧贴。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端子与蓄热体之间的热传递性。因此,通过蓄热体能够有效地吸收在端子中产生的热,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端子的温度上升。
[8]优选的是,所述保持部具有在所述端子连接部与所述电线连接部之间延伸的底壁、和立设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蓄热体具有与所述侧壁卡合的卡合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蓄热体的卡合部与保持部的侧壁卡合,能够将蓄热体保持于保持部。由此,能够将蓄热体简便地保持于保持部。
[9]优选的是,本公开的连接器具有上述[1]至上述[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连接端子、和保持所述连接端子的连接器壳体。根据该结构,通过蓄热体吸收在端子中产生的热,能够减少从端子向连接器壳体传递的热量。因此,能够抑制连接器壳体的急剧的温度上升。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在各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者简化示出。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车辆侧连接器10的概要结构)
图1所示的车辆侧连接器10用于对搭载于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V(参照图2)的蓄电装置(省略图示)进行充电。
如图2所示,车辆侧连接器10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省略图示)固定于车辆V。车辆侧连接器10通过电线70与蓄电装置(省略图示)连接。
如图2及图3所示,在车辆侧连接器10连接有作为对方侧连接器的充电器侧连接器80。在图2及图3所示的例子中,充电器侧连接器80从图中左侧连接到车辆侧连接器10。这些图2及图3中的图中左侧是车辆V的外侧、也就是车室外。另外,图2及图3中的左右方向是充电器侧连接器80的插拔方向。在以下说明中,将图2及图3中的左右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图2中的上下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图3中的上下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图2的左侧称为前方,将图2的右侧称为后方,将图2的上侧称为上方,将图2的下侧称为下方,将图3的上侧称为右方,将图3的下侧称为左方。
(车辆侧连接器10的具体结构)
如图3所示,车辆侧连接器10具有连接器壳体20、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车辆侧端子50以及蓄热体60。连接器壳体20具有壳体主体30和止动体40。
(壳体主体30的结构)
壳体主体30通过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壳体主体30具有嵌合部31、凸缘部32、筒部33、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端子收纳部34、以及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端子保持部35。
嵌合部31例如形成为筒状。在嵌合部31中插入充电器侧连接器80。在此,充电器侧连接器80具有连接器壳体81和保持于连接器壳体81的充电器侧端子82。连接器壳体81的顶端部(在此为后端部)与嵌合部31的内侧嵌合。嵌合部31例如形成为有底筒状。本实施方式的嵌合部31形成为前方的端部开口的有底圆筒状。嵌合部31例如具有圆筒状的罩部31A和将罩部31A的后端封闭的里壁部31B。
如图1所示,凸缘部32从罩部31A的外周面朝向罩部31A的径向外侧突出地形成。凸缘部32例如遍及罩部31A的周向全周向径向外侧突出地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凸缘部32形成为大致四方形的板状。凸缘部32具有在板厚方向(在此为前后方向)贯穿凸缘部32的多个装配孔32X。在各装配孔32X中插入螺栓等紧固构件(省略图示)。通过这些紧固构件,车辆侧连接器10固定于车辆V(参照图2)。
筒部33从凸缘部32朝向后方延伸。本实施方式的筒部33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筒部33设置于相对于嵌合部31向下方偏移的位置。
如图3所示,各端子收纳部34从里壁部31B朝向前方延伸。各端子收纳部34例如形成为筒状。本实施方式的各端子收纳部34形成为圆筒状。两个端子收纳部34例如在车辆侧连接器10的左右方向排列设置。
各端子保持部35从里壁部31B朝向后方延伸。各端子保持部35形成为例如筒状。本实施方式的各端子保持部35形成为具有比各端子收纳部34的内径大的内径的圆筒状。各端子保持部35例如与各端子收纳部34设置于同轴上。各端子保持部35的内部空间例如与各端子收纳部34的内部空间连通。在这些端子收纳部34及端子保持部35插入有车辆侧端子50。即,各端子收纳部34及各端子保持部35构成收纳车辆侧端子50的端子收纳筒。
(车辆侧端子50的结构)
如图4及图5所示,各车辆侧端子50例如具有与作为对方端子的充电器侧端子82(参照图3)电连接的端子连接部51、和与电线70(参照图3)电连接的电线连接部54。各车辆侧端子50具有设置于端子连接部51与电线连接部54之间的卡止部55及保持部56。各车辆侧端子50例如是端子连接部51、卡止部55、保持部56以及电线连接部54在前后方向相连而形成为一体的单一部件。作为各车辆侧端子5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各车辆侧端子50也可以根据其构成金属的种类、使用环境实施镀银、镀锡、镀铝等表面处理。各车辆侧端子50例如能够通过对导电性优良的金属棒材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另外,各车辆侧端子50例如能够通过对导电性优良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
(端子连接部51的结构)
如图4所示,端子连接部51例如设置于车辆侧端子50的前方的端部。端子连接部51例如是阴型端子。端子连接部51具有基部52和设置于基部52的前方的筒状连接部53。端子连接部51的基部52和筒状连接部53在前后方向相连而形成为一体。
基部5例如形成为内部构成实心结构的柱状。基部52例如形成为前后方向的尺寸比筒状连接部53短的圆柱状。如图3所示,基部52例如收纳于端子收纳部34。基部52的外径尺寸例如设定为比端子收纳部34的内径尺寸稍小的尺寸。在基部52收纳于端子收纳部34的状态下,例如基部52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端子收纳部34的内周面接触。基部52的外周面和端子收纳部34的内周面的接触也可以是面接触、线接触及点接触的任一方式。
筒状连接部53例如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筒状连接部53插入有充电器侧连接器80的充电器侧端子82。本实施方式的充电器侧端子82是阳型端子。如图4所示,筒状连接部53例如具有多个弹性片53A。多个弹性片53A例如沿着基部52的周向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换句话讲,在筒状连接部53,在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狭缝53X,狭缝53X通过从筒状连接部53的前端开口缘朝向后方切口而形成。如图3所示,筒状连接部53的内径尺寸设定得比充电器侧端子82的外径尺寸稍小。当充电器侧端子82插入到筒状连接部53时,多个弹性片53A与该充电器侧端子82的外周面接触。由此,筒状连接部53(端子连接部51)和充电器侧端子82电连接。筒状连接部53的外径尺寸例如设定成比端子收纳部34的内径尺寸小的尺寸。以上说明的基部52及筒状连接部53(也就是端子连接部51)收纳于端子收纳部34。
(电线连接部54的结构)
电线连接部54例如设置于车辆侧端子50的后方的端部。电线连接部54与电线70的端部电连接。在此,电线70是具有由导电性优良的金属材料构成的芯线71、和将该芯线71的外周覆盖的绝缘包覆部72的包覆电线。在电线70的端部,从电线70的末端在规定长度范围将绝缘包覆部72剥掉,露出芯线71。电线连接部54连接到从绝缘包覆部72露出的芯线71的端部。电线连接部54例如通过压接、超声波焊接等与芯线71连接。本实施方式的电线连接部54形成开放筒状,通过压接与芯线71连接。由此,电线连接部54和芯线71电连接。
(卡止部55的结构)
如图4所示,卡止部55例如设置于端子连接部51与电线连接部54之间。卡止部55例如设置于端子连接部51(具体为基部52)的后方。卡止部55例如比基部52的外周面朝向基部52的径向外侧突出地形成。卡止部55例如遍及基部52的周向全周向径向外侧突出地形成。如图5所示,卡止部55例如形成为内部构成中空结构的筒状。本实施方式的卡止部55形成为圆筒状。卡止部55例如具有内部空间。如图3所示,卡止部55例如保持于端子保持部35。卡止部55的外径尺寸例如设定得比端子收纳部34的内径尺寸大、且比端子保持部35的内径尺寸稍小。卡止部55例如与里壁部31B的后表面卡止。在卡止部55保持于端子保持部35的状态下,例如卡止部55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端子保持部35的内周面接触。卡止部55的外周面和端子保持部35的内周面的接触也可以是面接触、线接触及点接触的任一方式。
(保持部56的结构)
如图5所示,保持部56设置于端子连接部51与电线连接部54之间。保持部56例如设置于卡止部55的后方。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56设置于卡止部55与电线连接部54之间。保持部56例如形成为圆筒状。保持部56的内部空间例如与卡止部55的内部空间连通。保持部56的内径尺寸例如形成为与卡止部55的内径尺寸相同的尺寸。例如,保持部56的内周面与卡止部55的内周面没有阶梯差地连续地形成为一体。通过这些保持部56的内部空间和卡止部55的内部空间,构成收纳蓄热体60的收纳空间57。收纳空间57的底部例如通过基部52的后表面构成。保持部56的外径尺寸例如设定得比卡止部55的外径尺寸小。保持部56的外径尺寸例如设定成与基部52的外径尺寸同程度的尺寸。如图4及图5所示,车辆侧端子50的保持部56和端子连接部51例如也可以同轴地、例如直线性地配置成一列。车辆侧端子50的端子连接部51、保持部56以及电线连接部54例如也可以同轴地、例如直线性地配置成一列。
(蓄热体60的结构)
蓄热体60保持于车辆侧端子50的保持部56。即,蓄热体60设置于端子连接部51与电线连接部54之间。本实施方式的蓄热体60收纳于收纳空间57,收纳空间57形成于车辆侧端子50的卡止部55及保持部56。蓄热体60具有盒61和收纳于盒61的蓄热材料65。
(盒61的结构)
盒61具有以与收纳空间57的内周面相接的方式形成的有底筒状的盒主体62、和将盒主体62的开口封住的盖63。作为盒主体62及盖63的材料,能够使用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导热性良好的材料。作为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橡胶、树脂、金属等。通过由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构成盒61,从而能够与温度变化无关地使盒61的外周面与收纳空间57的内周面紧贴。作为橡胶,例如能够使用EPDM(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作为树脂,例如能够使用环氧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等。作为金属,能够使用铜系、铝系的金属材料。盒主体62的材料和盖63的材料既可以是彼此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相互不同的材料。
盒主体62的外周面例如形成为与收纳空间57的内周面对应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盒主体62形成为有底圆筒状。盒主体62的外径尺寸例如设定得比收纳空间57的内径尺寸稍小。盒主体62具有收纳蓄热材料65的收纳部64。
盖63以将盒主体62的开口封住的方式固定于盒主体62。盖63通过例如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方法固装于盒主体62。本实施方式的盖63形成为圆形板状。
在蓄热材料65收纳于盒主体62的收纳部64的状态下,当该盒主体62的开口被盖63封闭时,则蓄热材料65被封在盒61的内部。
(蓄热材料65的结构)
蓄热材料65能够暂时储存热。作为蓄热材料65,能够使用利用液体和固体的相变化时的潜热的材料。另外,作为蓄热材料65,能够使用在使用的温度范围具有熔点的材料。作为蓄热材料65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石蜡、十水合硫酸钠、三水合醋酸钠、二氧化钒等。
(蓄热体60的保持方式)
在内部收纳有蓄热材料65的盒61、也就是蓄热体60插入到车辆侧端子50的收纳空间57。即,本实施方式的蓄热体60设置于车辆侧端子50的内部。换句话讲,本实施方式的蓄热体60以不将车辆侧端子50的外表面包覆的状态保持于车辆侧端子50。例如,蓄热体60沿着前后方向插入到收纳空间57。
在蓄热体60收纳于收纳空间57的状态下,例如盒主体62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与收纳空间57的底部(也就是基部52的后表面)接触。在蓄热体60收纳于收纳空间57的状态下,盒主体62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收纳空间57的内周面接触。这些盒主体62的外表面和收纳空间57的内表面的接触也可以是面接触、线接触及点接触的任一方式。收纳于盒61的内部的蓄热材料65储存从车辆侧端子50发出的热。
盒61由盖63闭合。通过该盖63,能够抑制在盒61的内部液化的蓄热材料65漏出。例如,盖63以液化的蓄热材料65不能流通的方式固定于盒主体62。
另外,也可以使粘接剂、热传导构件(TIM:Thermal InterfaceMaterial)等夹在收纳空间57的内表面与盒61的外表面之间。作为粘接剂,例如能够使用环氧树脂系、聚氨酯系、丙烯酸树脂系的粘接剂。作为热传导构件,例如能够使用铟、银等软质金属、硅凝胶、或者含有金属填充物等的有机系的树脂粘合剂等。
通过以上说明的车辆侧端子50和蓄热体60构成连接端子。
(止动体40的结构)
如图3所示,止动体40装配于壳体主体30的筒部33的后端。止动体40防止车辆侧端子50脱离。止动体40例如为合成树脂制。作为止动体4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烯烃、聚酰胺、聚酯、ABS树脂等合成树脂。
止动体40具有基部41、周壁42、端子按压部43、电线保持部44以及包围壁部45。基部41例如形成为圆形板状。周壁42例如从基部41的周缘部朝向前方突出地形成。周壁42例如遍及基部41的周缘部的周向全周而形成。周壁42例如配设于壳体主体30的筒部33的外侧。即,周壁42与壳体主体30的筒部33的外侧嵌合。例如,在周壁42和筒部33的外周面分别形成有相互卡合的卡合部(省略图示)。止动体40例如通过使周壁42的卡合部和筒部33的卡合部卡合而装配于筒部33的后端。
端子按压部43例如从基部41朝向前方突出地形成。端子按压部43设置于与壳体主体30的端子保持部35对应的位置。端子按压部43例如形成为筒状。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按压部43形成为圆筒状。端子按压部43插入到端子保持部35的内表面与车辆侧端子50的外表面之间。端子按压部43的顶端部(在此为前端部)抵接于车辆侧端子50的卡止部55的后表面。通过该止动体40,能够防止车辆侧端子50从后方脱离。
电线保持部44从基部41朝向后方突出地形成。电线保持部44设置于与端子按压部43对应的位置。电线保持部44例如与端子按压部43设置于同轴上。本实施方式的电线保持部44形成为圆筒状。电线保持部44的外径尺寸例如设定成与端子按压部43的外径尺寸相同的尺寸。电线保持部44的内径尺寸例如设定成与端子按压部43的内径尺寸相同的尺寸。电线保持部44的内部空间和端子按压部43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在电线保持部44的内部空间收纳有电线70。
包围壁部45从基部41朝向后方突出。包围壁部45例如以构成将多个电线保持部44一并包围的筒状的方式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包围壁部45形成为圆筒状。
(作用)
接着,对车辆侧连接器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使图1所示的充电器侧连接器80与车辆侧连接器10嵌合时,从车外的充电器通过充电器侧连接器80及车辆侧连接器10对搭载于车辆V的蓄电装置供应充电电流。此时,为了缩短充电时间,从车外的充电器对蓄电装置供应大的充电电流。在开始供应该充电电流时,在充电器侧端子82和车辆侧端子50(端子连接部51)的接触部分、车辆侧端子50、以及电线70和车辆侧端子50(电线连接部54)的接触部分等发热。特别是在充电器侧端子82和车辆侧端子50的接触部分、电线70和车辆侧端子50(电线连接部54)的接触部分容易产生发热。车辆侧端子50等中的热在充电开始时急剧上升,当经过规定时间时,以比充电开始时的最大温度低的温度推移。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侧连接器10中,含有蓄热材料65的蓄热体60收纳于车辆侧端子50。具体地,在车辆侧端子50的端子连接部51与电线连接部54之间的保持部56保持有蓄热体60。蓄热材料65暂时储存热。蓄热材料65通过由于在车辆侧端子50等中产生的热从固体向液体发生相变化,从而将潜热(溶解热)暂时储存。即,蓄热材料65吸收在车辆侧端子50中产生的热。由此,能够抑制车辆侧端子50的急剧的温度上升。另外,通过蓄热材料65吸收热,从而能够减少从车辆侧端子50向电线70、连接器壳体20等传递的热量。因此,也能够抑制电线70、连接器壳体20等的急剧的温度上升。通过使用蓄热材料65,能够将充电开始时的车辆侧端子50、连接器壳体20的最大温度设为比不使用蓄热材料65的情况下的最大温度低的温度。
当从充电开始经过规定时间时,车辆侧端子50的温度以比最大温度低的规定温度推移。在此,车辆侧端子50、电线70以即便暂时也能承受上升的最高的最大温度的方式设定例如车辆侧端子50的厚度、电线70的粗细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蓄热体60,能够抑制车辆侧端子50、电线70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将车辆侧端子50及电线70中的横截面积设定得小。由此,能够将车辆侧端子50形成得薄,并且能够将电线70形成得细。因此,能够使车辆侧端子50及电线70轻量化。
在此,蓄热体60保持于车辆侧端子50的一部分。即,蓄热体60与车辆侧端子50直接接触。因此,在车辆侧端子50产生的热容易被蓄热体60的蓄热材料65吸收。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车辆侧端子50、电线70的温度上升。另外,蓄热体60设置于端子连接部51与电线连接部54之间。因此,蓄热体60设置于端子连接部51及电线连接部54双方的附近。由此,能够在当充电开始时容易发热的部分、也就是端子连接部51和充电器侧端子82的接触部分及电线连接部54和电线70的接触部分的附近设置蓄热体60。因此,在容易发热的部分产生的热能够被蓄热体60的蓄热材料65有效地吸收。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抑制车辆侧端子50、电线70的温度上升。
当搭载于车辆V的蓄电装置的充电结束时,充电器侧连接器80从车辆侧连接器10卸下。于是,储存于车辆侧连接器10的蓄热材料65的热通过车辆侧端子50及连接器壳体20逐渐地散热。通过该散热,蓄热材料65固化。在不充电的情况下,在车辆侧端子50中没有电流流动,因此车辆侧端子50不发热。该情况下的蓄热材料65散热并凝固。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1)车辆侧连接器10具有金属制的车辆侧端子50和保持于车辆侧端子50的蓄热体60。车辆侧端子50具有与充电器侧端子82电连接的端子连接部51、与电线70电连接的电线连接部54、以及与端子连接部51及电线连接部54形成为一体的保持部56。蓄热体60保持于保持部56。
在该结构中,车辆侧端子50由于在其使用时流动的电流而发热。此时,通过保持于车辆侧端子50的保持部56的蓄热体60能够吸收在车辆侧端子50中产生的热。由此,能够抑制车辆侧端子50的急剧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将车辆侧端子50的横截面积设定得小。由此,能够将车辆侧端子50形成得薄。因此,能够使车辆侧端子50轻量化。
(2)将保持部56设置于端子连接部51与电线连接部54之间。根据该结构,保持于保持部56的蓄热体60设置于端子连接部51与电线连接部54之间。因此,能够将蓄热体60设置于端子连接部51及电线连接部54双方的附近。在此,在端子中,在与充电器侧端子82连接的端子连接部51、与电线70连接的电线连接部54容易产生发热。能够在这些端子连接部51及电线连接部54双方的附近设置蓄热体60,因此通过蓄热体60能够有效地吸收在端子连接部51及电线连接部54中产生的热。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车辆侧端子50的急剧的温度上升。
(3)蓄热体60保持于保持部56的内部。根据该结构,蓄热体60配置于保持部56的内部。由此,能够将蓄热体60以不包覆保持部56的外表面的状态保持于保持部56。因此,即使是设置有蓄热体60的情况,也能够抑制从保持部56的外表面的散热被蓄热体60阻碍。例如在车辆侧端子50保持于连接器壳体的情况下,能够使保持部的外表面与连接器壳体接触。因此,能够将在端子中产生的热通过端子的保持部的外表面向连接器壳体热传递。由此,能够将在端子中产生的热从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效率良好地释放到大气中。因此,能够使在端子中产生的热效率良好地散热。
(4)蓄热体60具有保持于保持部56的盒61、和收纳于盒61的内部的蓄热材料65。根据该结构,通过收纳于盒61的内部的蓄热材料65能够吸收在车辆侧端子50中产生的热。由此,能够抑制车辆侧端子50的急剧的温度上升。另外,能够将蓄热材料65收纳于与车辆侧端子50分体的盒61,因此能够将蓄热体60与车辆侧端子50分开处理。由此,能够提高蓄热体60的处理性。
(5)盒61由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构成。根据该结构,由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构成的盒61例如由于从车辆侧端子50传递的热而膨胀。由此,能够使盒61与保持部56适当地紧贴。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盒61的外表面与车辆侧端子50的收纳空间57的内表面适当地紧贴。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车辆侧端子50与蓄热体60之间的热的传递性。因此,通过蓄热体60的蓄热材料65能够有效地吸收在车辆侧端子50中产生的热,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车辆侧端子50的温度上升。
(6)保持部56形成为筒状,蓄热体60设置于保持部56的内部空间。根据该结构,通过将蓄热体60插入到呈筒状的保持部56的内部空间,能够将蓄热体60保持于保持部56。
(7)车辆侧连接器10具有车辆侧端子50、保持于该车辆侧端子50的蓄热体60、以及保持车辆侧端子50的连接器壳体20。根据该结构,通过蓄热体60吸收在车辆侧端子50中产生的热,能够减少从车辆侧端子50传递到连接器壳体20的热量。因此,能够抑制连接器壳体20的急剧的温度上升。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按如下变更并实施。上述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相互组合并实施。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保持部56的结构不作特别限定。即,保持部56的结构只要是能够保持蓄热体60的结构,就不作特别限定。
·例如图6及图7所示,也可以取代保持部56而采用保持部90。保持部90例如具有在卡止部55与电线连接部54之间延伸的底壁91、和从底壁91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向上方突出的一对突出片92。底壁91例如以向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扩展的形成。各突出片92以朝向与端子连接部51、保持部90以及电线连接部54排列的方向(在此为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此为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该情况下的保持部90通过将突出片92压接于蓄热体60的外表面,从而保持蓄热体60。由此,能够使突出片92与蓄热体60的外表面适当地紧贴。突出片92例如形成为沿着盒主体62的外周面的形状。突出片92以将盒主体62的外周面覆盖的方式形成。
在本变更例中,卡止部55形成为内部构成实心结构的柱状。本变更例的卡止部55形成为圆柱状。此时,例如图7所示,蓄热体60的盒主体62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与卡止部55的后表面接触。盒主体62的外表面和卡止部55的后表面的接触也可以是面接触、线接触以及点接触的任一方式。
本变更例的蓄热体60例如从上方载置于一对突出片92向上方突出的状态的保持部90的底壁91、也就是从一对突出片92露出的底壁91。接着,以使一对突出片92沿着蓄热体60的外表面的方式与其压接。由此,能够以使突出片92与蓄热体60的外表面紧贴的状态将蓄热体60保持于保持部90。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车辆侧端子50与蓄热体60之间的热传递性。因此,能够利用蓄热体60有效地吸收在车辆侧端子50中产生的热,能够有效地抑制车辆侧端子50的温度上升。
·例如图8及图9所示,也可以取代保持部56而采用保持部100。保持部100例如具有:底壁101,在卡止部55与电线连接部54之间延伸;和一对侧壁102,立设于底壁101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底壁101例如以向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扩展的方式形成。
如图8所示,各侧壁102例如以朝向与端子连接部51、保持部100以及电线连接部54排列的方向(在此为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此为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各侧壁102例如以从底壁101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的上表面垂直立起的方式形成。在各侧壁102的上端面形成有向底壁101侧凹陷的凹部102X。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垂直”不仅包括严格为垂直的情况,也包括在起到本变更例中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大致垂直的情况。
通过底壁101和一对侧壁102形成槽状的收纳空间104。收纳空间104例如形成为四方筒状。收纳空间104例如以向上方开放的方式形成。收纳空间104例如以在前后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在此,本变更例的卡止部55形成为圆柱状。因此,如图9所示,卡止部55的后表面的一部分从收纳空间104露出。
在保持部100保持有蓄热体110。即,蓄热体110设置于端子连接部51与电线连接部54之间。本变更例的蓄热体110收纳于车辆侧端子50的收纳空间104。蓄热体110具有盒111和收纳于盒111的蓄热材料65。
盒111具有:有底筒状的盒主体112,以与收纳空间104的内表面相接的方式形成;和盖113,将盒主体112的开口封住。作为盒主体112及盖113的材料,与盒主体62及盖63(参照图5)同样,能够使用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导热性良好的材料。盒主体112的材料和盖113的材料既可以是彼此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相互不同的材料。
盒主体112的外表面例如形成为与收纳空间104的内表面对应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盒主体112形成为有底四方筒状。盒主体112的外形尺寸例如设定成能与收纳空间104的内侧嵌合的大小。盒主体112具有收纳蓄热材料65的收纳部114。
如图8所示,盖113以将盒主体112的开口封住的方式固定于盒主体112。盖113例如通过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方法固装于盒主体112。盖113例如形成为大致四方形的板状。盖113具有与保持部100的侧壁102卡合的一对卡合部113A。各卡合部113A例如以向左右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各卡合部113A例如形成于与侧壁102的凹部102X对应的位置。例如,卡合部113A以与在侧壁102的凹部102X形成的卡合部(省略图示)卡合的方式形成。
如图9所示,在蓄热材料65收纳于盒主体112的收纳部114的状态下,当该盒主体112的开口被盖113封闭时,则蓄热材料65被封在盒111的内部。例如,盖113以液化的蓄热材料65不能流通的方式固定于盒主体112。
本变更例的蓄热体110例如沿着上下方向从上方插入到保持部100的收纳空间104。此时的蓄热体110例如在盒主体112被固定盖113,蓄热材料65被封在盒111的内部。并且,如图8所示,通过使盖113的卡合部113A与在侧壁102的凹部102X形成的卡合部(省略图示)卡合,从而蓄热体110保持于保持部100。由此,能够将蓄热体110简便地保持于保持部100。
在蓄热体110保持于保持部100的状态下,例如盖113的上表面从保持部100露出。在蓄热体110保持于保持部100的状态下,例如盒主体112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与收纳空间104的内表面、具体为底壁101的上表面接触。在蓄热体110保持于保持部100的状态下,例如盒主体112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与收纳空间104的内表面、具体为侧壁102的内侧面接触。这些盒主体112的外表面和收纳空间104的内表面的接触也可以是面接触、线接触及点接触的任一方式。
·在图8所示的变更例中,将与保持部100的侧壁102卡合的卡合部113A设置于盖113,但是卡合部113A的形成位置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将卡合部113A设置于盒主体11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端子连接部51具体化为包括筒状连接部53的阴型端子,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图10及图11所示,也可以取代端子连接部51而采用端子连接部51A。端子连接部51A是阳型端子。端子连接部51A例如形成为内部构成实心结构的柱状。本变更例的端子连接部51A形成为圆柱状。在该情况下,例如充电器侧端子82(参照图3)成为阴型端子。
例如图12及图13所示,也可以取代端子连接部51而采用端子连接部51B。端子连接部51B例如形成为平板状。该情况下的充电器侧端子82(参照图3)既可以是阴型端子,也可以是呈平板状的端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56的内侧保持蓄热体60,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保持部56的外侧保持蓄热体60。例如,也可以将蓄热体60以覆盖保持部56的外表面的方式保持于保持部56。
例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设置于端子连接部51B与电线连接部54之间的保持部58的外侧保持蓄热体120。蓄热体120以覆盖保持部58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保持于保持部58。
如图13所示,蓄热体120具有盒121和收纳于盒121的蓄热材料65。盒121具有有底筒状的盒主体122和将盒主体122的开口封住的盖123。作为盒主体122及盖123的材料,与盒主体62及盖63(参照图5)同样,能够使用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导热性良好的材料。盒主体122的材料和盖123的材料既可以是彼此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相互不同的材料。
本实施方式的盒主体122形成为有底四方筒状。盒主体122设定成能从外侧嵌合于保持部58的大小。盒主体122具有收纳蓄热材料65的收纳部124。盖123以将盒主体122的开口封住的方式固定于盒主体122。盖123例如通过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方法固装于盒主体122。盖123例如形成为大致四方形的板状。在蓄热体120保持于保持部58的状态下,例如盖123的下表面与保持部58的上表面接触。盖123的下表面和保持部58的上表面的接触也可以是面接触、线接触及点接触的任一方式。
在蓄热材料65收纳于盒主体122的收纳部124的状态下,当该盒主体122的开口被盖123封闭时,蓄热材料65被封在盒121的内部。例如,盖123以液化的蓄热材料65不能流通的方式固定于盒主体122。
如图12所示,盒主体122具有与保持部58卡合的一对卡合部126。各卡合部126例如以从位于盒主体122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的侧壁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例如,各卡合部126以向比收纳部124(参照图13)靠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卡合部126的下端部形成有与保持部58的下表面卡合的卡合爪126A。卡合爪126A以朝向保持部58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部突出的方式形成。通过卡合爪126A与保持部58的下表面卡合,从而蓄热体120保持于保持部58。此时,保持部58被盖123(参照图13)和卡合部126(卡合爪126A)夹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保持部56设置于卡止部55与电线连接部54之间,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保持部56设置于卡止部55与端子连接部51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保持部56及保持于该保持部56的蓄热体60设置于端子连接部51与电线连接部54之间,但是不限于此。即,当在作为车辆侧端子50的一部分的保持部56具有保持蓄热体60的结构时,则保持部56的形成位置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在与电线连接部54在上下方向重叠的位置设置保持部56。
·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止动体40省略。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电线连接部54和电线70的连接方法不限于压接。例如也可以用激光熔敷、超声波熔敷、螺栓紧固将电线连接部54和电线70连接。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电线70的结构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将电线70具体化为母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得在车辆侧端子50搭载蓄热体60,且车辆侧端子50设置于用于对搭载于车辆V的蓄电装置进行充电的车辆侧连接器10,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连接端子搭载蓄热体60,且连接端子设置于车辆侧连接器10以外的搭载于车辆V上的连接器。
实施方式的充电器侧连接器80是具有供电端子的供电连接器的一例。实施方式的车辆侧连接器10是具有受电端子的受电连接器的一例。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是车辆充电端子的一例,例如也可以是车辆受电端子。实施方式的车辆侧端子50是端子零件的一例。实施方式的蓄热体60、110、120的盒61、111、121是与端子零件独立地准备、且与端子零件能热传递地结合的蓄热材料容器的一例。实施方式的收纳部64、114、124是能以使蓄热材料65不泄漏的方式密闭的蓄热材料腔的一例。实施方式的保持部56是蓄热材料容器固定地装配的蓄热材料容器支架的一例。
本公开包括以下实装例。并不用于限定,作为辅助理解,标注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几个结构要素的参照附图标记。可以将在以下实装例中记述的事项中的一部分省略,也可以选择或者提取在实装例中记述的事项中的几个并将其组合。
[附记1]本公开包括车辆充电端子的制造方法。在几个实装例中,车辆充电端子的制造方法能够包括:准备端子零件(50)的工序;准备蓄热体(60;110;120)的工序;以及将蓄热体(60;110;120)固定于端子零件(50)的工序。
[附记2]在几个实装例中,准备端子零件(50)的工序能够包括:将构成为与供电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51;51A;51B)、构成为与电线连接的电线连接部(54)、以及设置于所述端子连接部(51;51A;51B)与所述电线连接部(54)之间的容器支架(56)一体形成的工序。所述一体形成的工序能够包括对金属板进行冲压的工序。
[附记3]在几个实装例中,准备蓄热体(60;110;120)的工序能够包括:准备蓄热材料(65)的工序;准备蓄热材料容器(61;111;121)的工序;以及将蓄热材料(65)收纳于蓄热材料容器(61;111;121)的工序。
[附记4]在几个实装例中,准备蓄热材料(65)的工序能够包括:作为具有粉末、粒子、薄片、块等规定形状的固体准备蓄热材料(65)。蓄热材料(65)构成为:接受通过蓄热材料容器(61;111;121)传递的端子零件的热,从而在蓄热材料容器(61;111;121)内液化、流动化或者软化。
[附记5]在几个实装例中,准备蓄热材料容器(61;111;121)的工序能够包括:准备构成为将端子零件(50)和蓄热材料(65)热结合、并促进从端子零件向蓄热材料(65)的热传递的蓄热材料容器(61;111;121)。
[附记6]在几个实装例中,将蓄热材料(65)收纳于蓄热材料容器(61;111;121)的工序能够包括将蓄热材料容器(61;111;121)密闭的工序。
[附记7]在几个实装例中,将蓄热体(60;110;120)固定于端子零件(50)的工序包括:在准备端子零件(50)后,将蓄热材料容器(61;111;121)固定地装配于端子零件(50)的容器支架(56)的工序。
[附记8]在几个实装例中,所述固定地装配的工序能够包括:使蓄热材料容器(61;111;121)和容器支架(56)以接触面积紧贴的工序。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是上述的意思,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V 车辆
10 车辆侧连接器
20 连接器壳体
30 壳体主体
31 嵌合部
31A 罩部
31B 里壁部
32 凸缘部
32X 装配孔
33 筒部
34 端子收纳部
35 端子保持部
40 止动体
41 基部
42 周壁
43 端子按压部
44 电线保持部
45 包围壁部
50 车辆侧端子
51、51A、51B 端子连接部
52 基部
53 筒状连接部
53A 弹性片
53X 狭缝
54 电线连接部
55 卡止部
56 保持部
57 收纳空间
58 保持部
60、110、120 蓄热体
61、111、121 盒
62、112、122 盒主体
63、113、123 盖
64、114、124 收纳部
65 蓄热材料
70 电线
71 芯线
72 绝缘包覆部
80 充电器侧连接器
81 连接器壳体
82 充电器侧端子
90 保持部
91 底壁
92 突出片
100 保持部
101 底壁
102 侧壁
102X 凹部
104 收纳空间
113A 卡合部
126 卡合部
126A 卡合爪

Claims (9)

1.一种连接端子,具有:
金属制的端子;和
蓄热体,保持于所述端子,
所述端子具有:
端子连接部,与对方端子电连接;
电线连接部,与电线电连接;以及
保持部,与所述端子连接部及所述电线连接部形成为一体,
所述蓄热体保持于所述保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所述保持部设置于所述端子连接部与所述电线连接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所述蓄热体保持于所述保持部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所述蓄热体具有:
盒,保持于所述保持部;和
蓄热材料,收纳于所述盒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所述盒由具有热膨胀性的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所述保持部形成为筒状,
所述蓄热体设置于所述保持部的内部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所述保持部具有突出片,所述突出片向与所述端子连接部和所述电线连接部排列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
所述保持部通过将所述突出片压接于所述蓄热体的外表面,从而保持所述蓄热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所述保持部具有在所述端子连接部与所述电线连接部之间延伸的底壁、和立设于所述底壁的侧壁,
所述蓄热体具有与所述侧壁卡合的卡合部。
9.一种连接器,其中,
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和
连接器壳体,保持所述连接端子。
CN202080034970.7A 2019-05-14 2020-05-01 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Pending CN1138120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1645A JP7163865B2 (ja) 2019-05-14 2019-05-14 接続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JP2019-091645 2019-05-14
PCT/JP2020/018437 WO2020230672A1 (ja) 2019-05-14 2020-05-01 接続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2045A true CN113812045A (zh) 2021-12-17

Family

ID=73222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4970.7A Pending CN113812045A (zh) 2019-05-14 2020-05-01 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4313B2 (zh)
JP (1) JP7163865B2 (zh)
CN (1) CN113812045A (zh)
WO (1) WO20202306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8216B2 (ja) * 2020-01-10 2022-06-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レファレンス治具
US20220416471A1 (en) * 2021-06-23 2022-12-29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JP7440548B2 (ja) 2021-06-23 2024-02-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384865B2 (ja) 2021-07-28 2023-11-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15378A (ja) * 2011-03-30 2012-11-08 Tokyo Univ Of Science 蓄熱装置及び蓄熱装置を備えるシステム
JP2014154374A (ja) * 2013-02-08 2014-08-2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充電コネクタ
CN104810661A (zh) * 2014-01-24 2015-07-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5051985A (zh) * 2013-03-19 2015-11-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车辆侧连接器
JP2017507640A (ja) * 2014-02-05 2017-03-16 テスラ・モータ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充電ケーブルの冷却
CN107082030A (zh) * 2017-05-24 2017-08-22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冷却系统
JP2018026273A (ja) * 2016-08-10 2018-02-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側コネクタ
CN207338673U (zh) * 2017-09-30 2018-05-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
JP2018156843A (ja) * 2017-03-17 2018-10-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端子
CN108886213A (zh) * 2016-03-22 2018-11-23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包含布置在接触元件上的热容元件的插式连接件
CN109075498A (zh) * 2016-04-21 2018-12-21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具有经冷却的接触元件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CN109624741A (zh) * 2018-12-10 2019-04-16 沈杞萌 一种用于汽车的充电组件
CN208760445U (zh) * 2018-08-15 2019-04-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充电装置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18418B2 (en) * 2017-12-28 2020-04-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charging systems incorporat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absorbing heat during charging events
DE102018102207A1 (de) * 2018-02-01 2019-08-0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ladekabel
JP7006483B2 (ja) * 2018-04-24 2022-02-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9197641A (ja) * 2018-05-09 2019-11-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714236B2 (en) * 2018-06-13 2020-07-14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Charging system with cooling tube
US11285832B2 (en) * 2019-06-05 2022-03-29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Heat exchanger for a power connector
JP7348238B2 (ja) * 2021-07-29 2023-09-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15378A (ja) * 2011-03-30 2012-11-08 Tokyo Univ Of Science 蓄熱装置及び蓄熱装置を備えるシステム
JP2014154374A (ja) * 2013-02-08 2014-08-2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充電コネクタ
CN105051985A (zh) * 2013-03-19 2015-11-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车辆侧连接器
CN104810661A (zh) * 2014-01-24 2015-07-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2017507640A (ja) * 2014-02-05 2017-03-16 テスラ・モータ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充電ケーブルの冷却
CN108886213A (zh) * 2016-03-22 2018-11-23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包含布置在接触元件上的热容元件的插式连接件
CN109075498A (zh) * 2016-04-21 2018-12-21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具有经冷却的接触元件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JP2018026273A (ja) * 2016-08-10 2018-02-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側コネクタ
JP2018156843A (ja) * 2017-03-17 2018-10-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端子
CN107082030A (zh) * 2017-05-24 2017-08-22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冷却系统
CN207338673U (zh) * 2017-09-30 2018-05-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
CN208760445U (zh) * 2018-08-15 2019-04-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充电装置及车辆
CN109624741A (zh) * 2018-12-10 2019-04-16 沈杞萌 一种用于汽车的充电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63865B2 (ja) 2022-11-01
JP2020187920A (ja) 2020-11-19
US20220216654A1 (en) 2022-07-07
US11824313B2 (en) 2023-11-21
WO2020230672A1 (ja) 2020-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12045A (zh) 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JP7183802B2 (ja) コネクタ
CN110474189B (zh) 连接器
CN111788710A (zh) 包括热收缩管的电池模块
US20180102573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US20210347270A1 (en) Transient heat storage for dc charge inlet connector assembly
CN113261162A (zh) 连接器
US20220416471A1 (en) Connector
CN114616931A (zh) 电路结构体
KR20180024972A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N210744052U (zh) 电池组和装置
KR101847680B1 (ko) 배터리 팩
CN104104327B (zh) 端子盒
WO2021210658A1 (ja) 車載電気部品内回路ユニット
CN112042004B (zh) 包括模块壳体的电池模块
CN110277519B (zh) 电池组
JP7384865B2 (ja) 接続端子
KR102216115B1 (ko) 배터리 모듈,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JP7393389B2 (ja) コネクタ
KR20200075688A (ko) 배터리 모듈,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과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JP2021015792A (ja) 蓄電装置
CN118144598A (zh) 连接器
JP2023003377A (ja) コネクタ
JP2024068735A (ja) コネクタ
KR20150005026A (ko) 배터리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