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1948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1948A
CN113781948A CN202111120307.1A CN202111120307A CN113781948A CN 113781948 A CN113781948 A CN 113781948A CN 202111120307 A CN202111120307 A CN 202111120307A CN 113781948 A CN113781948 A CN 113781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plexing
driving
tran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03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1948B (zh
Inventor
汪勇
李亚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203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1948B/zh
Priority to US17/613,064 priority patent/US2024003811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21663 priority patent/WO202304494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1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1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1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1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8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G09G3/3688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97Special arrangements with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of display data in the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in a pre-processing circuitry delivering display data to said drivers or in the matrix panel, e.g. multiplexing plural data signals to one D/A converter or demultiplexing the D/A converter output to multiple colum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8Details of timing specific for flat panels, other than clock recovery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复用驱动模块、多条驱动支线以及M条驱动总线,通过一驱动总线与N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可以减少驱动总线的使用数量,进而减少了驱动信号源的输出通道数量;由于减少了驱动总线的使用数量,复用驱动模块可以以较少次数的分时导通完成一帧数据信号的传输。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复用电路,该复用包括多个复用单元,每个复用单元包括两个晶体管,一初始数据信号同时接入至同一复用单元中两个晶体管的输入端,两个晶体管的输出端分别输出对应的标的数据信号,例如,初始数据信号D1+经过两个晶体管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1+和标的数据信号S2-;初始数据信号D2-经过两个晶体管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3+和标的数据信号S4-;初始数据信号D3+经过两个晶体管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5+和标的数据信号S6-;初始数据信号D4-经过两个晶体管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7+和标的数据信号S8-;初始数据信号D5+经过两个晶体管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9+和标的数据信号S10-;初始数据信号D6-经过两个晶体管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11+和标的数据信号S12-。
同时,该复用电路需要四种不同的驱动信号来实现对应标的数据信号的分时输出,不同的驱动信号需要不同的驱动线进行传输,例如,驱动信号MUX1需要第一条驱动线进行传输,驱动信号MUX2需要第二条驱动线进行传输,驱动信号MUX3需要第三条驱动线进行传输,驱动信号MUX4需要第四条驱动线进行传输。
于是,驱动信号源需要四个输出通道来提供该四种不同的驱动信号,然而,在一些情况下,驱动信号源的输出通道数量有限,且局限于驱动信号源实体尺寸的限制,如果需要增加输出通道数量,则必然会增加驱动信号源的实体尺寸,这是一个难以调节的矛盾。
又,复用电路中每个晶体管都有其自身的寄存电容,该寄存电容产生于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随着同一驱动线驱动的晶体管数量的增加,则同一驱动线所受到的容抗也越大,根据容阻抗产生延迟的原理可知,随着同一驱动线所受到容抗的增加,则传输对应驱动信号产生的延迟也越大,于是,该驱动信号的脉冲上升沿和/或脉冲下降沿的爬坡时间也随之增加,如此减少了晶体管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时间,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晶体管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的阻抗会更低,相当于晶体管的驱动能力会更强。例如,当前技术方案中,四条驱动线会逐一重复驱动两个复用单元中的四个晶体管,每条驱动线所驱动的晶体管数量较多,这会降低每个晶体管的驱动能力。
又,在如图1所示的复用电路中,初始数据信号需要经过四次分时导通才可以产生一帧完整的标的数据信号以进行对应的显示,对应地,多次分时导通需要花费的时间也随之增加,降低了数据信号的传输效率。
同理,如图2所示的复用电路,该复用包括多个复用单元,每个复用单元包括三个晶体管,一初始数据信号同时接入至同一复用单元中三个晶体管的输入端,三个晶体管的输出端分别输出对应的标的数据信号,例如,初始数据信号D1+经过三个晶体管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1+、标的数据信号S2-以及标的数据信号S3+;初始数据信号D2-经过三个晶体管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4-、标的数据信号S5+以及标的数据信号S6-;初始数据信号D3+经过三个晶体管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7+、标的数据信号S8-以及标的数据信号S9+;初始数据信号D4-经过三个晶体管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10-、标的数据信号S11+以及标的数据信号S12-;初始数据信号D5+经过三个晶体管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13+、标的数据信号S14-以及标的数据信号S15+;初始数据信号D6-经过三个晶体管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116-、标的数据信号S17+以及标的数据信号S18-。
同时,该复用电路需要六种不同的驱动信号来实现对应标的数据信号的分时输出,不同的驱动信号需要不同的驱动线进行传输,例如,驱动信号MUX1需要第一条驱动线进行传输,驱动信号MUX2需要第二条驱动线进行传输,驱动信号MUX3需要第三条驱动线进行传输,驱动信号MUX4需要第四条驱动线进行传输,驱动信号MUX5需要第五条驱动线进行传输,驱动信号MUX6需要第六条驱动线进行传输。
于是,驱动信号源需要六个输出通道来提供该六种不同的驱动信号,然而,在一些情况下,驱动信号源的输出通道数量有限,且局限于驱动信号源实体尺寸的限制,如果需要增加输出通道数量,则必然会增加驱动信号源的实体尺寸,这是一个难以调节的矛盾。
又,复用电路中每个晶体管都有其自身的寄存电容,该寄存电容产生于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随着同一驱动线驱动的晶体管数量的增加,则同一驱动线所受到的容抗也越大,根据容阻抗产生延迟的原理可知,随着同一驱动线所受到容抗的增加,则传输对应驱动信号产生的延迟也越大,于是,该驱动信号的脉冲上升沿和/或脉冲下降沿的爬坡时间也随之增加,如此减少了晶体管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时间,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晶体管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的阻抗会更低,相当于晶体管的驱动能力会更强。例如,当前技术方案中,六条驱动线会逐一重复驱动两个复用单元中的六个晶体管,每条驱动线所驱动的晶体管数量更多,这会进一步降低每个晶体管的驱动能力。
又,在如图2所示的复用电路中,初始数据信号需要经过六次分时导通才可以产生一帧完整的标的数据信号以进行对应的显示,对应地,更多次分时导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一步降低了数据信号的传输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关于背景技术的介绍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完整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不能仅仅由于其出现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中,而认为上述所涉及到的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缓解显示面板中所需驱动信号源的输出通道数量较多、复用驱动模块中晶体管的驱动能力较低以及复用驱动模块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多个复用驱动模块、多条驱动支线以及M条驱动总线,每一复用驱动模块包括N个复用驱动组,每一复用驱动组包括M个复用晶体管,其中,N、M均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每一驱动支线与每一复用驱动模块中的一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驱动支线为M*N条;每一驱动总线与N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复用晶体管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多条驱动支线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Y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Y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其中,Y为正整数且小于或者等于M与N的乘积。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M条驱动总线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第J条驱动总线与第J条驱动支线、第J+M条驱动支线以及第J+2*M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其中,J为小于或者等于M的正整数。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复用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复用驱动组、第二复用驱动组以及第三复用驱动组,第一复用驱动组包括第一个复用晶体管和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第二复用驱动组包括第三个复用晶体管和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第三复用驱动组包括第五个复用晶体管和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第五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五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复用驱动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第五个复用晶体管和第六个复用晶体管,多条驱动支线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条驱动支线、第二条驱动支线、第三条驱动支线、第四条驱动支线、第五条驱动支线和第六条驱动支线;第一条驱动支线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二条驱动支线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三条驱动支线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第四条驱动支线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五条驱动支线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五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第六条驱动支线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M条驱动总线包括第一条驱动总线和第二条驱动总线,第一条驱动总线与第一条驱动支线、第三条驱动支线以及第五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第二条驱动总线与第二条驱动支线、第四条驱动支线以及第六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复用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复用驱动组、第二复用驱动组以及第三复用驱动组,第一复用驱动组包括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第二个复用晶体管以及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以及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第二复用驱动组包括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第五个复用晶体管以及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五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第五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以及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第三复用驱动组包括第七个复用晶体管、第八个复用晶体管以及第九个复用晶体管,第七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八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第九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七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第八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以及第九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复用驱动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第五个复用晶体管、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第七个复用晶体管、第八个复用晶体管以及第九个复用晶体管,多条驱动支线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条驱动支线、第二条驱动支线、第三条驱动支线、第四条驱动支线、第五条驱动支线、第六条驱动支线、第七条驱动支线、第八条驱动支线以及第九条驱动支线;第一条驱动支线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二条驱动支线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三条驱动支线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第四条驱动支线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五条驱动支线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五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第六条驱动支线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七条驱动支线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七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第八条驱动支线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八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九条驱动支线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九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M条驱动总线包括第一条驱动总线、第二条驱动总线以及第三条驱动总线,第一条驱动总线与第一条驱动支线、第四条驱动支线以及第七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第二条驱动总线与第二条驱动支线、第五条驱动支线以及第八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第三条驱动总线与第三条驱动支线、第六条驱动支线以及第九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生成模块,驱动生成模块包括M个输出通道,每一输出通道与每一驱动总线对应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M个复用晶体管均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输出数据线和多条输入数据线,一输出数据线与一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对应电性连接;一输入数据线与同一复用驱动组中M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和数据驱动器,数据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多个复用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对应电性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一驱动总线与N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可以减少驱动总线的使用数量,进而减少了驱动信号源的输出通道数量;同时,由于减少了驱动总线的使用数量,复用驱动模块可以以较少次数的分时导通完成一帧数据信号的传输,进而提高了复用驱动模块的传输效率;通过一驱动支线与多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多个复用晶体管分别配置在不同的复用驱动组中,可以减少每条驱动支线驱动的复用晶体管数量,降低了对应驱动信号所受到的容阻抗,进而提高了每个复用晶体管的驱动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传统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的时序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显示面板的时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3至图6,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多个复用驱动模块10、多条驱动支线以及M条驱动总线,每一复用驱动模块10包括N个复用驱动组,每一复用驱动组包括M个复用晶体管,其中,N、M均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每一驱动支线与每一复用驱动模块中的一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驱动支线为M*N条;每一驱动总线与N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
其中,N个复用驱动组,例如,复用驱动组11、复用驱动组12、复用驱动组13等等。M个复用晶体管,例如,如图3所示的复用晶体管T11-T16,或者,如图5所示的复用晶体管T11-T19。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一驱动总线与N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可以减少驱动总线的使用数量,进而减少了驱动信号源的输出通道数量;同时,由于减少了驱动总线的使用数量,复用驱动模块10可以以较少次数的分时导通完成一帧数据信号的传输,进而提高了复用驱动模块10的传输效率;通过一驱动支线与多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多个复用晶体管分别配置在不同的复用驱动组中,可以减少每条驱动支线驱动的复用晶体管数量,降低了对应驱动信号所受到的容阻抗,进而提高了每个复用晶体管的驱动能力。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支线的数量为M与N的乘积。一驱动支线与多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多个复用晶体管分别配置在不同的复用驱动组中,可以理解的是,如此,同一驱动支线不会同时打开同一复用驱动组中的复用晶体管,能够确保同一复用驱动组中的复用晶体管可以进行分时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M个复用晶体管均可以为非晶硅薄膜晶体管、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以及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中的任一种。其中,M个复用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可以具有更高的迁移率以及动态性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复用晶体管的驱动能力和传输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生成模块20,驱动生成模块20包括M个输出通道,每一输出通道与每一驱动总线对应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输出通道用于传输不同的驱动信号,一个输出通道用于传输一种驱动信号。如此可以减少或者维持既有输出通道的使用数量,同时驱动生成模块20的占用空间,也无需改变或者重新设计驱动生成模块20的结构或者尺寸。其中,驱动生成模块20可以为印制电路板或者芯片,用于生成对应的驱动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输出数据线DL2和多条输入数据线DL1,一输出数据线DL2与一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对应电性连接;一输入数据线DL1与同一复用驱动组中M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复用晶体管沿第一方向DR1依次排列;多条驱动支线沿第二方向DR2依次排列;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Y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Y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其中,Y为正整数且小于或者等于M与N的乘积。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方向DR1可以异于第二方向DR2,且第一方向DR1也可以垂直于第二方向DR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M条驱动总线沿第一方向DR1依次排列;第J条驱动总线与第J条驱动支线、第J+M条驱动支线以及第J+2*M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其中,J为小于或者等于M的正整数。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复用驱动模块10包括第一复用驱动组11、第二复用驱动组12以及第三复用驱动组13,第一复用驱动组11包括第一个复用晶体管T11和第二个复用晶体管T12,第一个复用晶体管T11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二个复用晶体管T12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一个复用晶体管T11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第二个复用晶体管T12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第二复用驱动组12包括第三个复用晶体管T13和第四个复用晶体管T14,第三个复用晶体管T13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四个复用晶体管T14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三个复用晶体管T13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第四个复用晶体管T14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第三复用驱动组13包括第五个复用晶体管T15和第六个复用晶体管T16,第五个复用晶体管T15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六个复用晶体管T16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五个复用晶体管T15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第六个复用晶体管T16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复用驱动模块10包括三个复用驱动组,每一复用驱动组包括两个复用晶体管,每一复用驱动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个复用晶体管T11、第二个复用晶体管T12、第三个复用晶体管T13、第四个复用晶体管T14、第五个复用晶体管T15和第六个复用晶体管T16,多条驱动支线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条驱动支线L11、第二条驱动支线L21、第三条驱动支线L12、第四条驱动支线L22、第五条驱动支线L13和第六条驱动支线L23;第一条驱动支线L11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一个复用晶体管T11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二条驱动支线L21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二个复用晶体管T12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三条驱动支线L12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三个复用晶体管T13的栅极电性连接;第四条驱动支线L22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四个复用晶体管T14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五条驱动支线L13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五个复用晶体管T15的栅极电性连接;第六条驱动支线L23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六个复用晶体管T16的栅极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与图1相比,本实施例中,每条驱动支线所驱动的复用晶体管的数量均少于图1中每条驱动线所驱动的晶体管数量,因此,相比较而言,本实施例中驱动信号所受到复用晶体管加持的容抗均有所降低,可以减少驱动信号的脉冲上升时间和/或脉冲下降时间,进而提高了复用晶体管的驱动能力。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M条驱动总线包括第一条驱动总线L1和第二条驱动总线L2,第一条驱动总线L1与第一条驱动支线L11、第三条驱动支线L12以及第五条驱动支线L13电性连接;第二条驱动总线L2与第二条驱动支线L21、第四条驱动支线L22以及第六条驱动支线L23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与图1相比,本实施例中为两条驱动总线,少于图1中的四条驱动线,如此可以减少所需的输出通道数量。同时,仅需两次分时导通即可完成一帧数据信号的传输,提高了复用驱动模块10的传输效率。
在其中一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初始数据信号D1+经过复用晶体管T11、复用晶体管T12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1+和标的数据信号S2-;初始数据信号D2-经过复用晶体管T13、复用晶体管T14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3+和标的数据信号S4-;初始数据信号D3+经过复用晶体管T15、复用晶体管T16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5+和标的数据信号S6-。
在其中另一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初始数据信号D4-经过晶体管T11、复用晶体管T12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7+和标的数据信号S8-;初始数据信号D5+经过复用晶体管T13、复用晶体管T14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9+和标的数据信号S10-;初始数据信号D6-经过复用晶体管T15、复用晶体管T16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11+和标的数据信号S12-。
其中,第一条驱动总线L1用于传输驱动信号MUX1,第二条驱动总线L2用于传输驱动信号MUX2。
同时,第一条驱动支线L11用于传输与驱动信号MUX1相同的驱动信号MUX11,第三条驱动支线L12用于传输与驱动信号MUX1相同的驱动信号MUX12,第五条驱动支线L13用于传输与驱动信号MUX1相同的驱动信号MUX13。第二条驱动支线L21用于传输与驱动信号MUX2相同的驱动信号MUX21,第四条驱动支线L22用于传输与驱动信号MUX2相同的驱动信号MUX22,第六条驱动支线L23用于传输与驱动信号MUX2相同的驱动信号MUX23。
如图4所示,第一条驱动总线L1传输的驱动信号MUX1经过裂解后的驱动信号MUX11、驱动信号MUX12以及驱动信号MUX13依次流经第一条驱动支线L11、第三条驱动支线L12以及第五条驱动支线L13,其中,第一条驱动支线L11驱动的两个复用晶体管T11、第三条驱动支线L12驱动的两个复用晶体管T13以及第五条驱动支线L13驱动的两个复用晶体管T15可以同时打开或者关闭。第二条驱动总线L2传输的驱动信号MUX2经过裂解后的驱动信号MUX21、驱动信号MUX22以及驱动信号MUX23依次流经第二条驱动支线L21、第四条驱动支线L22以及第六条驱动支线L23,其中,第二条驱动支线L21驱动的两个复用晶体管T12、第四条驱动支线L22驱动的两个复用晶体管T14以及第六条驱动支线L23驱动的两个复用晶体管T16可以同时打开或者关闭。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复用驱动模块10包括第一复用驱动组11、第二复用驱动组12以及第三复用驱动组13,第一复用驱动组11包括第一个复用晶体管T11、第二个复用晶体管T12以及第三个复用晶体管T13,第一个复用晶体管T11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二个复用晶体管T12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第三个复用晶体管T13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一个复用晶体管T11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第二个复用晶体管T12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以及第三个复用晶体管T13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第二复用驱动组12包括第四个复用晶体管T14、第五个复用晶体管T15以及第六个复用晶体管T16,第四个复用晶体管T14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五个复用晶体管T15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第六个复用晶体管T16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四个复用晶体管T14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第五个复用晶体管T15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以及第六个复用晶体管T16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第三复用驱动组13包括第七个复用晶体管T17、第八个复用晶体管T18以及第九个复用晶体管T19,第七个复用晶体管T17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八个复用晶体管T18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第九个复用晶体管T19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七个复用晶体管T17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第八个复用晶体管T18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以及第九个复用晶体管T19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复用驱动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个复用晶体管T11、第二个复用晶体管T12、第三个复用晶体管T13、第四个复用晶体管T14、第五个复用晶体管T15、第六个复用晶体管T16、第七个复用晶体管T17、第八个复用晶体管T18以及第九个复用晶体管T19,多条驱动支线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条驱动支线L11、第二条驱动支线L21、第三条驱动支线L31、第四条驱动支线L12、第五条驱动支线L22、第六条驱动支线L32、第七条驱动支线L13、第八条驱动支线L23以及第九条驱动支线L33;第一条驱动支线L11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一个复用晶体管T11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二条驱动支线L21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二个复用晶体管T12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三条驱动支线L31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三个复用晶体管T13的栅极电性连接;第四条驱动支线L12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四个复用晶体管T14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五条驱动支线L22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五个复用晶体管T15的栅极电性连接;第六条驱动支线L32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六个复用晶体管T16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七条驱动支线L13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七个复用晶体管T17的栅极电性连接;第八条驱动支线L23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八个复用晶体管T18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九条驱动支线L33与每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的第九个复用晶体管T19的栅极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与图2相比,本实施例中,每条驱动支线所驱动的复用晶体管的数量均少于图2中每条驱动线所驱动的晶体管数量,因此,相比较而言,本实施例中驱动信号所受到复用晶体管加持的容抗均有所降低,可以减少驱动信号的脉冲上升时间和/或脉冲下降时间,进而提高了复用晶体管的驱动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M条驱动总线包括第一条驱动总线L1、第二条驱动总线L2以及第三条驱动总线L3,第一条驱动总线L1与第一条驱动支线L11、第四条驱动支线L12以及第七条驱动支线L13电性连接;第二条驱动总线L2与第二条驱动支线L21、第五条驱动支线L22以及第八条驱动支线L23电性连接;第三条驱动总线L3与第三条驱动支线L31、第六条驱动支线L32以及第九条驱动支线L33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与图2相比,本实施例中为三条驱动总线,少于图2中的六条驱动线,如此可以减少所需的输出通道数量。同时,仅需三次分时导通即可完成一帧数据信号的传输,提高了复用驱动模块10的传输效率。
在其中一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初始数据信号D1+经过复用晶体管T11、复用晶体管T12以及复用晶体管T13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1+、标的数据信号S2-以及标的数据信号S3+;初始数据信号D2-经过复用晶体管T14、复用晶体管T15以及复用晶体管T16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4-、标的数据信号S5+以及标的数据信号S6-;初始数据信号D3+经过复用晶体管T17、复用晶体管T18以及复用晶体管T19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7+、标的数据信号S8-以及标的数据信号S9+。
在其中另一个复用驱动模块10中,初始数据信号D4-经过复用晶体管T11、复用晶体管T12以及复用晶体管T13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10-、标的数据信号S11+以及标的数据信号S12-;初始数据信号D5+经过复用晶体管T14、复用晶体管T15以及复用晶体管T16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13+、标的数据信号S14-以及标的数据信号S15+;初始数据信号D6-经过复用晶体管T17、复用晶体管T18以及复用晶体管T19后分时输出标的数据信号S16-、标的数据信号S17+以及标的数据信号S18-。
其中,第一条驱动总线L1用于传输驱动信号MUX1,第二条驱动总线L2用于传输驱动信号MUX2,第三条驱动总线L3用于传输驱动信号MUX3。
同时,第一条驱动支线L11用于传输与驱动信号MUX1相同的驱动信号MUX11,第四条驱动支线L12用于传输与驱动信号MUX1相同的驱动信号MUX12,第七条驱动支线L13用于传输与驱动信号MUX1相同的驱动信号MUX13。第二条驱动支线L21用于传输与驱动信号MUX2相同的驱动信号MUX21,第五条驱动支线L22用于传输与驱动信号MUX2相同的驱动信号MUX22,第八条驱动支线L23用于传输与驱动信号MUX2相同的驱动信号MUX23。第三条驱动支线L31用于传输与驱动信号MUX3相同的驱动信号MUX31,第六条驱动支线L32用于传输与驱动信号MUX3相同的驱动信号MUX32,第九条驱动支线L33用于传输与驱动信号MUX3相同的驱动信号MUX33。
如图6所示,第一条驱动总线L1传输的驱动信号MUX1经过裂解后的驱动信号MUX11、驱动信号MUX12以及驱动信号MUX13依次流经第一条驱动支线L11、第四条驱动支线L12以及第七条驱动支线L13,其中,第一条驱动支线L11驱动的两个复用晶体管T11、第四条驱动支线L12驱动的两个复用晶体管T14以及第七条驱动支线L13驱动的两个复用晶体管T17可以同时打开或者关闭。第二条驱动总线L2传输的驱动信号MUX2经过裂解后的驱动信号MUX21、驱动信号MUX22以及驱动信号MUX23依次流经第二条驱动支线L21、第五条驱动支线L22以及第八条驱动支线L23,其中,第二条驱动支线L21驱动的两个复用晶体管T12、第五条驱动支线L22驱动的两个复用晶体管T15以及第八条驱动支线L23驱动的两个复用晶体管T18可以同时打开或者关闭。第三条驱动总线L3传输的驱动信号MUX3经过裂解后的驱动信号MUX31、驱动信号MUX32以及驱动信号MUX33依次流经第三条驱动支线L31、第六条驱动支线L32以及第九条驱动支线L33,其中,第三条驱动支线L31驱动的两个复用晶体管T13、第六条驱动支线L32驱动的两个复用晶体管T16以及第九条驱动支线L33驱动的两个复用晶体管T19可以同时打开或者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至少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和数据驱动器30,数据驱动器30的输出端与多个复用驱动模块10的输出端对应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一驱动总线与N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可以减少驱动总线的使用数量,进而减少了驱动信号源的输出通道数量;同时,由于减少了驱动总线的使用数量,复用驱动模块10可以以较少次数的分时导通完成一帧数据信号的传输,进而提高了复用驱动模块10的传输效率;通过一驱动支线与多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多个复用晶体管分别配置在不同的复用驱动组中,可以减少每条驱动支线驱动的复用晶体管数量,降低了对应驱动信号所受到的容阻抗,进而提高了每个复用晶体管的驱动能力。
其中,数据驱动器30的输出端用于输出对应的初始数据信号,例如,初始数据信号D1+、初始数据信号D2-等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复用驱动模块,每一所述复用驱动模块包括N个复用驱动组,每一所述复用驱动组包括M个复用晶体管,其中,N、M均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多条驱动支线,每一所述驱动支线与每一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其中一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支线为M*N条;以及
M条驱动总线,每一所述驱动总线与N条所述驱动支线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晶体管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多条驱动支线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第Y个所述复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Y条所述驱动支线电性连接;其中,Y为正整数且小于或者等于M与N的乘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M条驱动总线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第J条所述驱动总线与第J条所述驱动支线、第J+M条所述驱动支线以及第J+2*M条所述驱动支线电性连接,其中,J为小于或者等于M的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复用驱动模块包括:
第一复用驱动组,所述第一复用驱动组包括第一个复用晶体管和第二个复用晶体管,所述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
第二复用驱动组,所述第二复用驱动组包括第三个复用晶体管和第四个复用晶体管,所述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所述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所述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所述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以及
第三复用驱动组,所述第三复用驱动组包括第五个复用晶体管和第六个复用晶体管,所述第五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所述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所述第五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所述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复用驱动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第五个复用晶体管和第六个复用晶体管,所述多条驱动支线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条驱动支线、第二条驱动支线、第三条驱动支线、第四条驱动支线、第五条驱动支线和第六条驱动支线;
所述第一条驱动支线与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所述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条驱动支线与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所述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条驱动支线与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所述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条驱动支线与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所述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五条驱动支线与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所述第五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第六条驱动支线与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所述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M条驱动总线包括第一条驱动总线和第二条驱动总线,所述第一条驱动总线与所述第一条驱动支线、所述第三条驱动支线以及所述第五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条驱动总线与所述第二条驱动支线、所述第四条驱动支线以及所述第六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复用驱动模块包括:
第一复用驱动组,所述第一复用驱动组包括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第二个复用晶体管以及第三个复用晶体管,所述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所述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以及所述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
第二复用驱动组,所述第二复用驱动组包括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第五个复用晶体管以及第六个复用晶体管,所述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五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所述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所述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五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以及所述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以及
第三复用驱动组,所述第三复用驱动组包括第七个复用晶体管、第八个复用晶体管以及第九个复用晶体管,所述第七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所述第八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所述第九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所述第七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所述第八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以及所述第九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数据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复用驱动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第五个复用晶体管、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第七个复用晶体管、第八个复用晶体管以及第九个复用晶体管,所述多条驱动支线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条驱动支线、第二条驱动支线、第三条驱动支线、第四条驱动支线、第五条驱动支线、第六条驱动支线、第七条驱动支线、第八条驱动支线以及第九条驱动支线;
所述第一条驱动支线与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所述第一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条驱动支线与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所述第二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条驱动支线与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所述第三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条驱动支线与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所述第四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五条驱动支线与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所述第五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第六条驱动支线与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所述第六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七条驱动支线与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所述第七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第八条驱动支线与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所述第八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九条驱动支线与每个所述复用驱动模块中的所述第九个复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M条驱动总线包括第一条驱动总线、第二条驱动总线以及第三条驱动总线,所述第一条驱动总线与所述第一条驱动支线、所述第四条驱动支线以及所述第七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条驱动总线与所述第二条驱动支线、所述第五条驱动支线以及所述第八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
所述第三条驱动总线与所述第三条驱动支线、所述第六条驱动支线以及所述第九条驱动支线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驱动生成模块,所述驱动生成模块包括M个输出通道,每一所述输出通道与每一所述驱动总线对应电性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复用晶体管均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条输出数据线,一所述输出数据线与一所述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对应电性连接;和
多条输入数据线,一所述输入数据线与同一所述复用驱动组中所述M个复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和
数据驱动器,所述数据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多个复用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对应电性连接。
CN202111120307.1A 2021-09-24 2021-09-2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7819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0307.1A CN113781948B (zh) 2021-09-24 2021-09-2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613,064 US20240038113A1 (en) 2021-09-24 2021-09-29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21/121663 WO2023044946A1 (zh) 2021-09-24 2021-09-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0307.1A CN113781948B (zh) 2021-09-24 2021-09-2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1948A true CN113781948A (zh) 2021-12-10
CN113781948B CN113781948B (zh) 2023-11-28

Family

ID=78853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0307.1A Active CN113781948B (zh) 2021-09-24 2021-09-2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8113A1 (zh)
CN (1) CN113781948B (zh)
WO (1) WO2023044946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27023A (ko) * 2004-09-22 2006-03-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디멀티플렉서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광 표시장치와 그의구동방법
CN101197117A (zh) * 2006-10-26 2008-06-11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数据驱动器及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05047122A (zh) * 2015-09-08 2015-1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741735A (zh) * 2014-12-31 2016-07-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数据控制电路和包含该数据控制电路的平板显示装置
CN107452307A (zh) * 2017-05-16 2017-12-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8550342A (zh) * 2018-07-02 2018-09-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US20190259324A1 (en) * 2018-12-28 2019-08-22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for a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956927A (zh) * 2019-12-18 2020-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US20200251034A1 (en) * 2018-11-28 2020-08-0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rive method for display panel
US20210097939A1 (en) * 2019-09-26 2021-04-01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ing inverted signa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12684945A (zh) * 2021-01-08 2021-04-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触控测试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712778A (zh) * 2019-10-25 2021-04-27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54911B2 (ja) * 2002-03-29 2008-09-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と液晶表示装置
KR101430149B1 (ko) * 2007-05-11 2014-08-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2009139774A (ja) * 2007-12-10 2009-06-25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
US9230496B2 (en) * 2011-01-24 2016-01-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TWI447692B (zh) * 2011-11-18 2014-08-0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面板及其中之多工器電路和信號傳送方法
CN103280195B (zh) * 2012-06-28 2016-01-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采用列反转驱动实现点反转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102063346B1 (ko) * 2013-03-06 2020-01-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06940992A (zh) * 2017-04-28 2017-07-1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27023A (ko) * 2004-09-22 2006-03-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디멀티플렉서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광 표시장치와 그의구동방법
CN101197117A (zh) * 2006-10-26 2008-06-11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数据驱动器及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05741735A (zh) * 2014-12-31 2016-07-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数据控制电路和包含该数据控制电路的平板显示装置
CN105047122A (zh) * 2015-09-08 2015-1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52307A (zh) * 2017-05-16 2017-12-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8550342A (zh) * 2018-07-02 2018-09-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US20200251034A1 (en) * 2018-11-28 2020-08-0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rive method for display panel
US20190259324A1 (en) * 2018-12-28 2019-08-22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for a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097939A1 (en) * 2019-09-26 2021-04-01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ing inverted signa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12712778A (zh) * 2019-10-25 2021-04-27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0956927A (zh) * 2019-12-18 2020-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2684945A (zh) * 2021-01-08 2021-04-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触控测试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1948B (zh) 2023-11-28
US20240038113A1 (en) 2024-02-01
WO2023044946A1 (zh)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2905B (zh) 开关电路、控制单元、显示装置、栅极驱动电路及方法
US4158786A (en) Display device driving voltage providing circuit
CN100392980C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943090A (zh) 栅极驱动电路及栅极驱动方法
CN101303838B (zh) 用纵向移位寄存器产生非重叠输出信号以显示影像的系统
CN105528988A (zh)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030206608A1 (en) Shift register circuit including first shift register having plurality of stages connected in cascade and second shift register having more stages
US10522065B2 (en) Transmitting electrode scan driving unit, driving circuit, driving method and array substrate
US11749189B2 (en) Charge sharing circuit with two clock signal generation units, charge sharing method, display driving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578402A (zh) 显示面板
CN114038385B (zh) 栅极驱动器及显示装置
CN111986609B (zh) 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US7573456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riving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CN114170943B (zh) 移位寄存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1067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5810166B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电路、移位寄存器及其液晶显示器
CN212516507U (zh) 电荷共享电路、显示驱动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78194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7101061A1 (zh) 一种自举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109461420B (zh) 显示器、显示器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260890C (zh) 用于变换信号振幅的振幅变换电路
CN1581697B (zh) 传输装置
CN108806636A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设备
CN111951711B (zh) 数据选择器、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和数据写入方法
US20210209988A1 (en) Shift register unit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