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72145A - 容器包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容器包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72145A
CN113772145A CN202110941833.8A CN202110941833A CN113772145A CN 113772145 A CN113772145 A CN 113772145A CN 202110941833 A CN202110941833 A CN 202110941833A CN 113772145 A CN113772145 A CN 113772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suction
sucking
mold
contain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18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72145B (zh
Inventor
俞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lita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lita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lita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lita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183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721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72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2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72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2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7/00Clos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after filling
    • B65B7/16Closing semi-rigid or rigid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not deformed by, or not taking-up shape of, contents, e.g. boxes or cartons
    • B65B7/28Closing semi-rigid or rigid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not deformed by, or not taking-up shape of, contents, e.g. boxes or cartons by applying separate preformed closures, e.g. lids, covers
    • B65B7/2807Feeding 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00Packaging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powders, granular or loose fibrous material, loose masses of small articles, in individual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e.g. bags, sacks, boxes, cartons, cans, or jars
    • B65B1/04Methods of, or means for, filling the material into the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00Packaging plastic material, semiliquids, liquids or mixed solids and liquids, in individual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e.g. bags, sacks, boxes, cartons, cans, or jars
    • B65B3/04Methods of, or means for, filling the material into the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7/00Clos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after filling
    • B65B7/16Closing semi-rigid or rigid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not deformed by, or not taking-up shape of, contents, e.g. boxes or cartons
    • B65B7/28Closing semi-rigid or rigid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not deformed by, or not taking-up shape of, contents, e.g. boxes or cartons by applying separate preformed closures, e.g. lids, covers
    • B65B7/2842Securing closures on containers
    • B65B7/2878Securing closures on containers by heat-sea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容器包装设备,包括模具输送线、用于将容器本体转移至模具输送线上的第一供料装置、用于对容器本体进行物品灌装的灌装装置、用于将柔性膜片转移至灌装后容器本体上的第二供料装置和用于对灌装后容器本体与柔性膜片进行热封的热封装置;第二供料装置包括用于堆叠柔性膜片的料仓、用于从料仓上吸取柔性膜片的第一吸取机构、用于从第一吸取机构上吸取单个柔性膜片的第二吸取机构和用于从第二吸取机构上吸取柔性膜片的第三吸取机构;第一吸取机构包括若干第一吸盘,第二吸取机构包括若干第二吸盘,第三吸取机构包括若干第三吸盘,若干第一吸盘、若干第二吸盘和若干第三吸盘一一对应。

Description

容器包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包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容器包装设备。
背景技术
容器包装设备是一种用于将液体、膏体或粉末等物品盛装于容器内后,再对容器进行封口的机械,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美容等行业。
容器包装设备通常包括有第一上料装置、灌装装置、第二上料装置和热封装置,第一上料装置用于将容器本体输送至灌装工位,待容器本体到达灌装工位后,再由灌装装置将液体、膏体或粉末等物品灌装于容器本体内,而后再由第二上料装置将容器封盖转运至容器本体上,最后再由热封装置对容器封盖与容器本体进行热封。
现有技术中,第二上料装置通常采用单个的吸盘吸取容器封盖,但由于容器封盖为柔性膜片且堆叠放置,因此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粘连的情况,导致吸盘一次吸取两个或多个容器封盖,无法对其进行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容器包装设备,旨在解决现有容器包装设备无法分离粘连的柔性膜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容器包装设备,所述容器包装设备包括模具输送线、用于将容器本体转移至所述模具输送线上的第一供料装置、用于对所述容器本体进行物品灌装的灌装装置、用于将柔性膜片转移至灌装后所述容器本体上的第二供料装置和用于对灌装后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柔性膜片进行热封的热封装置;
所述第二供料装置包括用于堆叠柔性膜片的料仓、用于从所述料仓上吸取所述柔性膜片的第一吸取机构、用于从所述第一吸取机构上吸取单个所述柔性膜片的第二吸取机构和用于从所述第二吸取机构上吸取所述柔性膜片的第三吸取机构;
所述第一吸取机构包括若干第一吸盘,所述第二吸取机构包括若干第二吸盘,所述第三吸取机构包括若干第三吸盘,所述若干第一吸盘、所述若干第二吸盘和所述若干第三吸盘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取机构位于所述料仓与所述第二吸取机构的下方,所述料仓上构造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出膜孔,所述第二吸取机构包括可转动的第一吸膜板,所述第一吸膜板的上下两端面分别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吸膜腔,所述第二吸盘设于所述吸膜腔的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供料装置包括机台和设于所述机台上的上料提升机构,所述上料提升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支架和第二输送带支架,所述第一输送带支架与所述第二输送带支架上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挡板,所述第一输送带支架水平设于所述机台上,所述第二输送带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送带支架连接且倾斜布置,所述第二输送带支架的另一端设有储料框,所述储料框内设有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带支架的接料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供料装置还包括物料规整机构和第四吸取机构,所述物料规整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支架下方的水平输送组件、位于所述水平输送组件上方的导向组件、位于所述导向组件上方的拨料组件和位于所述拨料组件后方并与所述导向组件对接的直振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导向板,所述直振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导向板,多个所述第二导向板与多个所述第一导向板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所述第二导向板的对接处设有落料导向盒,所述第四吸取机构用于将相邻两所述第二导向板之间的容器本体转移至所述模具输送线上。
优选地,所述容器包装设备还包括横跨于所述模具输送线上方的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位于所述灌装装置与所述第一供料装置之间。
优选地,所述模具输送线为循环式输送线。
优选地,所述模具输送线包括用于放置模具的输送框,所述输送框内构造有并排分布的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所述输送框的一端设有用于推动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的所述模具的第一推动机构,所述输送框的一侧设有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的所述模具推动至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的第二推动机构,所述输送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推动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的所述模具的第三推动机构,所述输送框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的所述模具推动至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的第四推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容器包装设备还包括下料输送装置,所述下料输送装置包括横跨于所述模具输送线上方的第五吸取机构和设于所述模具输送线一侧的下料输送线。
优选地,所述容器包装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下料输送线上方的下料翻装装置,所述下料翻转装置包括可转动的第二吸膜板,所述第二吸膜板的上下两端面分别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四吸盘。
优选地,所述容器包装设备还包括横跨于所述模具输送线上的模具移载机构,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模具移载机构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的模具的上模转移至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的模具的下模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所提出的容器包装设备,先将柔性膜片堆叠放置于料仓上,而后再由第一吸盘从料仓上吸取柔性膜片并移动至第二吸盘所在位置处,然后再由第二吸盘吸取第一吸盘上的柔性膜片,若第一吸盘上所吸取的柔性膜片粘连有两片,此时两个柔性膜片的表面将分别被第一吸盘与第二吸盘所吸附,从而将粘连的两个柔性膜片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容器包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二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述的第二供料装置未装配第三吸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第一吸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第二吸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第二吸取机构未装配第二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第三吸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的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第一供料装置未装配第四吸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第一供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上料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所示的物料规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的容器包装设备未装配第一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容器包装设备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模具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8为图16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图15中所示的下料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8,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容器包装设备,包括模具输送线1、用于将容器本体101转移至模具输送线1上的第一供料装置2、用于对容器本体101进行物品灌装的灌装装置3、用于将柔性膜片102转移至灌装后容器本体101上的第二供料装置4和用于对灌装后容器本体101与柔性膜片102进行热封的热封装置5;第二供料装置4包括用于堆叠柔性膜片102的料仓41、用于从料仓41上吸取柔性膜片102的第一吸取机构42、用于从第一吸取机构42上吸取单个柔性膜片102的第二吸取机构43和用于从第二吸取机构43上吸取柔性膜片102的第三吸取机构44;第一吸取机构42包括若干第一吸盘421,第二吸取机构43包括若干第二吸盘431,第三吸取机构44包括若干第三吸盘441,若干第一吸盘421、若干第二吸盘431和若干第三吸盘441一一对应。
容器包括有容器本体101和柔性膜片102,容器本体101构造有用于盛装液体、膏体或粉末的容纳腔,柔性膜片102用于封闭容器本体101的开口,避免容器本体101内盛装的物品渗漏。
第一供料装置2用于提供待包装的容器本体101,第二供料装置4用于提供待包装的柔性膜片102,在上料容器本体101之前,需先将模具放置于模具输送线1上,再由第一供料装置2将容器本体101转移至模具上。待容器本体101被转移至模具上后,模具输送线1会将其输送至灌装工位,以由灌装装置3将待灌装的物品装入容器本体101上;灌装完成后,再由模具输送线1将其输送至柔性膜片102上料位,以由第二供料装置4提供用于封口的柔性膜片102,并将此柔性膜片102转移至灌装后的容器本体101的开口处;最后再由模具输送线1将灌装后的容器本体101与柔性膜片102转移至热封工位,以由热封装置5对容器本体101和柔性膜片102进行热封,使得柔性膜片102封盖在容器本体101的开口处。
本发明所提出的料仓41用于叠放柔性膜片102,料仓41上可间隔堆叠多组柔性膜片102,待料仓41上叠放柔性膜片102后,再通过第一吸盘421从料仓41上吸取柔性膜片102,而后移动至第二吸盘431所在位置处,然后再由第二吸盘431从第一吸盘421上吸取柔性膜片102。若第一吸盘421上所吸取的柔性膜片102粘连有两片,两片柔性膜片102分别为直接吸附于第一吸盘421上的第一柔性膜片102和与第一柔性膜片102粘连的第二柔性膜片102,第一柔性膜片102的一面与第一吸盘421接触,另一面与第二柔性膜片102的一面接触。在第二吸盘431吸取第一吸盘421上的膜片时,第二吸盘431会吸附在第二柔性膜片102的另一面上,此时,由于第一柔性膜片102与第二柔性膜片102分别被第一吸盘421与第二吸盘431吸附,因此,待第一吸盘421移开后,第一柔性膜片102依然吸附在第一吸盘421上,而第二柔性膜片102则被吸附在第二吸盘431上,从而将粘连的两片柔性膜片102分离。
若第一吸盘421所吸取的柔性膜片102仅为一片,此时则可关闭第一吸盘421的真空,使得第二吸盘431能够吸走第一吸盘421上的柔性膜片102。或者,无需关闭第一吸盘421的真空,仅需保证第二吸盘431的真空负压大于第一吸盘421的真空负压即可,在此情况下,第二吸盘431的吸附力将大于第一吸盘421的吸附力,待第一吸盘421移开后,柔性膜片102将脱离第一吸盘421并吸附于第二吸盘431上。
待第二吸盘431从第一吸盘421上吸取柔性膜片102后,再由第三吸盘441从第二吸盘431上吸取柔性膜片102并转移至容器本体101的开口处,第三吸盘441吸取柔性膜片102时,可关闭第二吸盘431的真空,以使得第三吸盘441能够吸走第二吸盘431上的柔性膜片102。或者,无需关闭第二吸盘431的真空,仅需保证第三吸盘441的真空负压大于第二吸盘431的真空负压即可,在此情况下,第三面吸盘的吸附力将大于第二吸盘431的吸附力,待第二吸盘431移开后,柔性膜片102将脱离第二吸盘431并吸附于第三吸盘441上。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料仓41上堆叠有多组柔性膜片102,第一吸盘421和第二吸盘431设有多个,并分别与料仓41上堆叠的柔性膜片102的组数对应。在此情况下,可能存在多个第一吸盘421中的某一或几个所吸取的柔性膜片102粘连有两个的情况发生,此时,通过对应的多个第二吸盘431分别从第一吸盘421上吸取柔性膜片102,并利用气压传感器检测每个第一吸盘421内的气压。若气压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气压为大气压,则表示此第一吸盘421上的柔性膜片102已被第二吸盘431吸取,而若气压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气压低于大气压,则表示此第一吸盘421上还存在有柔性膜片102,此时需保持第一吸盘421的真空,使得柔性膜片102始终吸附在第一吸盘421上,避免柔性膜片102在关真空后掉落。而后,在该第一吸盘421上的柔性膜片102可由人工或机械手取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3-8,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第一吸取机构42位于料仓41与第二吸取机构43的下方,料仓41上构造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出膜孔413,第二吸取机构43包括可转动的第一吸膜板432,第一吸膜板432的上下两端面分别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吸膜腔433,第二吸盘431设于吸膜腔433的开口处。本实施例中,料仓41包括有膜片堆叠板411和支撑杆412,膜片堆叠板411用于堆叠放置柔性膜片102,支撑杆412用于支撑膜片堆叠板411。作为优选,膜片堆叠板411上设有若干出膜孔413,出膜孔413贯穿膜片堆叠板411,出膜孔413的孔径略小于柔性膜片102,柔性膜片102堆叠放置于出膜孔413所在位置处。第一吸盘421先移动至膜片堆叠板411的正下方,而后再从出膜孔413的下方朝向柔性膜片102向上移动,直至第一吸盘421与柔性膜片102接触,接触后,第一吸盘421将吸附柔性膜片102的表面,然后第一吸盘421再从出膜孔413内移出。在移出的过程中,由于柔性膜片102具有一定的柔性,柔性膜片102可发生形变,因此即使柔性膜片102略大于出膜孔413,柔性膜片102也能够跟随第一吸盘421从出膜孔413的上方移动至内部,而后再跟随出膜孔413移动至出膜孔413的外部,从而完成对于柔性膜片102的吸取。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料仓41还包括若干设于出膜孔413周侧的定位杆414。本实施例中,将柔性膜片102堆叠后,为避免柔性膜片102掉落,在膜片堆叠板411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杆414,若干定位杆414位于出膜孔413的周侧。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所提出的定位杆414设置为四个,四个定位杆414围合构成用于容纳柔性膜片102的容纳空间,且该容纳空间的大小与柔性膜片102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第二吸取机构43包括可转动的第一吸膜板432,第一吸膜板432的上下两端面分别设有若干吸膜腔433,第二吸盘431设置在吸膜腔433上,吸膜腔433与真空发生器连接,真空发生器启动后会将吸膜腔433内的空气抽出,使得吸膜腔433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产生真空负压,用于吸附柔性膜片102。第一吸盘421在吸附柔性膜片102后,移动至第一吸膜板432的正下方,此时,第一吸盘421上的柔性膜片102位于第二吸盘431的正下方,通过第二吸盘431从第一吸盘421上吸取柔性膜片102,而后第一吸膜板432翻转180°,使得吸附有柔性膜片102的第二吸盘431翻转至正上方位置处。与此同时,未吸附有柔性膜片102的第二吸盘431将翻装至正下方位置处,待第一吸盘421再次吸取柔性膜片102移动至第该第二吸盘431下方后,再通过该第二吸盘431吸取柔性膜片102,如此循环往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三
请参见图9-13,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第一供料装置2包括机台21和设于机台21上的上料提升机构22,上料提升机构22包括第一输送带支架221和第二输送带支架222,第一输送带支架221与第二输送带支架222上设有输送带223,输送带223上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挡板224,第一输送带223支架221水平设于机台21上,第二输送带223支架222的一端与第一输送带223支架221连接且倾斜布置,第二输送带223支架222的另一端设有储料框23,储料框23内设有朝向第二输送带223支架222的接料板225。
本实施例中,上料提升机构22包括有第一输送带223支架221和第二输送带223支架222,第一输送带223支架221呈水平设置,第二输送带223支架222呈倾斜设置,第二输送带223支架222的一端与第一输送带223支架221连接,第二输送带223支架222的另一端设于储料框23内。第一输送带223支架221与第二输送带223支架222上设有输送带223,输送带223用于输送待包装容器,输送带223通过同步带轮与第一输送带223支架221和第二输送带223支架222连接。
储料框23用于存储待包装容器,工作人员可将待包装容器倒入储料框23内,由于储料框23具有一定的容积,因此储料框23可一次存储较多的待包装容器。在将待包装容器倒入储料框23时,待包装容器会沿着接料板225向下流动到输送带223上,并且待包装容器会被输送带223上的挡板224限位,避免输送带223上的待包装容器向下滑动。在待包装容器流动到第二输送带223支架222所在输送带223上后,待包装容器将跟随输送带223向上移动,直至到达第一输送带223支架221所在位置处,而后位于第一输送带223支架221所在输送带223上的待包装容器将被输送至其它预设位置上,然后输送带223继续向下移动以接收待包装容器,如此循环往复。
上料提升机构22完成储料框23内所有待包装容器的输送,需要一定的工作时间,在此时间段内,工作人员可选择休息,也可对其它容器包装设备的供料装置进行上料,也即一个工作人员可同时操作多台容器包装设备,从而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容器包装的人力成本。
实施例四
请参见图10-13,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第一供料装置2还包括物料规整机构24和第四吸取机构25,物料规整机构24包括位于第一输送带223支架221下方的水平输送组件241、位于水平输送组件241上方的导向组件242、位于导向组件242上方的拨料组件243和位于拨料组件243后方并与导向组件242对接的直振组件244,导向组件242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导向板2421,直振组件244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导向板2441,多个第二导向板2441与多个第一导向板2421一一对应,第一导向板2421与第二导向板2441的对接处设有落料导向盒245,第四吸取机构25用于将相邻两第二导向板2441之间的容器本体101转移至模具输送线1上。
本实施例中,容器本体101到达第一输送带223支架221所在位置后,容器本体101将掉落至位于其下方的水平输送组件241上,并通过导向组件242对位于水平输送组件241上的容器本体101进行移动导向。容器本体101从输送带223掉落于水平输送组件241上时,容器本体101可能是开口朝下,也可能是开口朝上,还可能是开口朝左或朝右,此时,则可通过拨料组件243对容器本体101进行拨动,以使得容器本体101全部开口朝上,或者使得容器本体101全部开口朝上或朝下。
相邻两个第一导向板2421之间的距离与容器本体101的宽度相适配,N个第一导向板2421之间形成有(N-1)个第一导向通道,容器本体101全部掉落于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导向通道内,而后通过水平输送组件241将容器本体101输送至其它预设位置。第一导向板2421位于水平输送组件241的上方,且与水平输送组件24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如此,第一导向板2421则不会跟随水平输送组件241一同移动,而是仅仅对掉落于水平输送组件241上并位于第一导向通道内的容器本体101进行导向。
容器本体101经由拨料组件243拨动后,容器本体101仅具有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为容器开口朝上,第二种状态为容器开口朝下,开口朝下的容器本体101将从水平输送组件241的输送末端经由落料口掉落于容器收集盒内,以对开口朝下的容器本体101进行回收,待容器收集盒装满后,再将此容器收集盒内的容器倒入于储料框23内,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保证所输送的容器本体101的开口全部朝上,使得在后序工位上无需对容器本体101进行翻转,减少包装工序,缩短包装时间,从而提高包装效率。对于开口朝上的容器本体101,其将沿着由相邻两个第二导向板2441所构成的第二导向通道移动,N个第二导向板2441之间形成有(N-1)个第二导向通道,N个第二导向通道与N个第一导向通道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为使得从落料口掉落的容器本体101掉落至容器收集盒内,在落料口处设置有落料导向盒245,落料导向盒245的内部中空,其上部开口位于(N-1)个第二导向通道的正下方,其下部开口位于容器收集盒所在位置处,其内部具有用于供容器本体101流动的导向槽,容器本体101经由上部开口掉落于此导向槽内并朝向下部开口处流动,最终掉落于容器收集盒内。
本实施例中,开口朝上的容器本体101从第一导向通道移动至第二导向通道时,为避免其从第二导向通道掉落于落料口内,在第二导向板2441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凸设有承接板246,承接板246用于与容器本体101的左右两边缘部分抵接,以使得容器本体101承接在两个第二导向板2441的左右两侧的承接板246上,从而使得开口朝上的容器本体101能够从第一导向通道顺利过渡到第二导向通道内并在第二导向通道内移动。第一导向板2421与第二导向板2441的上端面平齐,承接板246的上端面低于第一导向板2421与第二导向板2441的上端面,以使得开口朝上的容器本体101能够承接在左右两承接板246上。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拨料组件243包括支撑架2431和转动设于支撑架2431上的拨料辊轮2432。支撑架2431竖直设于机台21上,拨料辊轮2432水平设于支撑架2431上并与支撑架2431转动连接,容器本体101从水平输送组件241上掉落至位于拨料辊轮2432前方的第一导向通道上后,通过转动的拨料辊轮2432对第一导向通道上的容器本体101进行拨动,以使得容器本体101全部开口朝上或全部开口朝下,开口朝上或开口朝下的容器本体101将被输送至拨料辊轮2432的后方。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拨料辊轮2432上构造有四个拨片,通过四个拨片对掉落于第一导向通道上的容器本体101进行拨动调整。
实施例五
请参见图14-15,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容器包装设备还包括横跨于模具输送线1上方的除尘装置6,除尘装置6位于灌装装置3与第一供料装置2之间。本实施例中,待容器本体101放置于模具输送线1上后,先由模具输送线1将容器本体101转移至除尘工位,以由除尘装置6对容器本体101内可能存在的灰尘进行清除。除尘装置6可以采用吸气的方式,通过气嘴对容器本体101内的灰尘进行清理,具体先控制气嘴向下移动至容器本体101内,而后再启动吸气。
实施例六
请参见图16-18,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模具输送线1为循环式输送线,模具输送线1包括用于放置模具的输送框11,输送框11内构造有并排分布的第一输送通道12和第二输送通道13,输送框11的一端设有用于推动位于第一输送通道12内的模具的第一推动机构14,输送框11的一侧设有用于将位于第一输送通道12内的模具推动至第二输送通道13内的第二推动机构15,输送框1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推动位于第二输送通道13内的模具的第三推动机构16,输送框11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位于第二输送通道13内的模具推动至第一输送通道12内的第四推动机构17。本实施例中,模具输送线1包括有矩形状的输送框11,输送框11内构造有并排分布的第一输送通道12和第二输送通道13,包装时,先通过第一供料装置2将容器本体101转移至位于第一输送通道12内的模具上,而后载有容器本体101的模具将在第一推动机构14的作用下向前推动,以将该模具推动至下一工位,可以先推动至除尘工位进行除尘,也可以直接推动到灌装工位进行灌装。灌装完成后,模具将被推动到第一输送通道12的末端,也即推动到第二供料装置4所在位置处,以由第二供料装置4将柔性膜片102转移至容器本体101上,而后,再通过第二推动机构15将装有容器本体101和柔性膜片102的模具推动至第二输送通道13内,也即通过第二推动机构15进行横移变道。待装有容器本体101和柔性膜片102的模具被推动至第二输送通道13后,再通过第三推动机构16推动其在第二输送通道13内移动,待其移动至热封工位后,再通过热封装置5对容器本体101和柔性膜片102进行热封,热封后再对成品进行下料。下料后,模具将在第二输送通道13内被移动至其末端,而后再通过第四推动机构17将空载模具推动至第一输送通道12内,也即通过第四推动机构17进行横移变道,然后又通过第一供料装置2将容器本体101放置于该模具上,从而实现对于容器本体101的循环式输送。
实施例七
请参见图15,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容器包装设备还包括下料输送装置,下料输送装置包括横跨于模具输送线1上方的第五吸取机构71和设于模具输送线1一侧的下料输送线72。本实施例中,在完成热封后,通过第五吸附机构将模具内的成品取出并放置于下料输送线72上,通过下料输送线72将成品输送至预设区域。
实施例八
请参见图19,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容器包装设备还包括位于下料输送线72上方的下料翻装装置8,下料翻转装置包括可转动的第二吸膜板81,第二吸膜板81的上下两端面分别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四吸盘82。本实施例中,在第五吸取机构71将成品放置于下料输送线72上之前,需先将成品进行180°翻转,使得成品的底部朝上,以方便后续在成品的底部进行喷码。具体的,下料翻转装置包括可转动的第二吸膜板81,第二吸膜板81的上下两端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第四吸盘82,通过第四吸盘82吸附成品,也即:第五吸附机构先将成品转移至第二吸膜板81的上方,以通过其上方的第四吸盘82吸附住,而后再旋转180°,使得吸附有成品的第四吸盘82转动正下方位置处,然后释放真空,使得位于正下方的第四吸盘82失去真空吸附力,此时,成品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掉落于下料输送线72上,而转动于正上方的第四吸盘82可继续接收由第五吸取机构71所吸取的成品,如此循环往复。
实施例九
请参见图14-15,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容器包装设备还包括横跨于模具输送线1上的模具移载机构9,模具包括上模201和下模202,模具移载机构9用于将位于第二输送通道13内的模具的上模201转移至位于第一输送通道12内的模具的下模202上。本实施例中,模具包括上模201和下模202,上模201用于盖合在下模202上,防止柔性膜片102放置于容器本体101上时移动,相当于是对柔性膜片102进行固定定位。第一供料装置2将容器本体101转移至模具输送线1上,具体是将容器本体101放置在位于第一输送通道12内的下模202上,而后再移动至除尘工位进行除尘,除尘后再由模具移载机构9将位于第二输送通道13内的上模201移动至下模202上,而后再将其移动至灌装工位进行灌装,灌装后再移动至第二供料装置4所在位置处进行柔性膜片102上料,柔性膜片102上料完成后,再由第二推动机构15将其推动至第二输送通道13内,而后再由第三推动机构16推动至热封工位进行热封,热封完成后再移动至模具移载结构所在工位,模具移载机构9再将上模201取下并放置于位于第一输送通道12内的下模202上,如此循环往复。
以上的仅为本发明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发明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容器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输送线、用于将容器本体转移至所述模具输送线上的第一供料装置、用于对所述容器本体进行物品灌装的灌装装置、用于将柔性膜片转移至灌装后所述容器本体上的第二供料装置和用于对灌装后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柔性膜片进行热封的热封装置;
所述第二供料装置包括用于堆叠柔性膜片的料仓、用于从所述料仓上吸取所述柔性膜片的第一吸取机构、用于从所述第一吸取机构上吸取单个所述柔性膜片的第二吸取机构和用于从所述第二吸取机构上吸取所述柔性膜片的第三吸取机构;
所述第一吸取机构包括若干第一吸盘,所述第二吸取机构包括若干第二吸盘,所述第三吸取机构包括若干第三吸盘,所述若干第一吸盘、所述若干第二吸盘和所述若干第三吸盘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取机构位于所述料仓与所述第二吸取机构的下方,所述料仓上构造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出膜孔,所述第二吸取机构包括可转动的第一吸膜板,所述第一吸膜板的上下两端面分别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吸膜腔,所述第二吸盘设于所述吸膜腔的开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料装置包括机台和设于所述机台上的上料提升机构,所述上料提升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支架和第二输送带支架,所述第一输送带支架与所述第二输送带支架上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挡板,所述第一输送带支架水平设于所述机台上,所述第二输送带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送带支架连接且倾斜布置,所述第二输送带支架的另一端设有储料框,所述储料框内设有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带支架的接料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料装置还包括物料规整机构和第四吸取机构,所述物料规整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支架下方的水平输送组件、位于所述水平输送组件上方的导向组件、位于所述导向组件上方的拨料组件和位于所述拨料组件后方并与所述导向组件对接的直振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导向板,所述直振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导向板,多个所述第二导向板与多个所述第一导向板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所述第二导向板的对接处设有落料导向盒,所述第四吸取机构用于将相邻两所述第二导向板之间的容器本体转移至所述模具输送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跨于所述模具输送线上方的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位于所述灌装装置与所述第一供料装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输送线为循环式输送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输送线包括用于放置模具的输送框,所述输送框内构造有并排分布的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所述输送框的一端设有用于推动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的所述模具的第一推动机构,所述输送框的一侧设有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的所述模具推动至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的第二推动机构,所述输送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推动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的所述模具的第三推动机构,所述输送框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的所述模具推动至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的第四推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输送装置,所述下料输送装置包括横跨于所述模具输送线上方的第五吸取机构和设于所述模具输送线一侧的下料输送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下料输送线上方的下料翻装装置,所述下料翻转装置包括可转动的第二吸膜板,所述第二吸膜板的上下两端面分别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四吸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跨于所述模具输送线上的模具移载机构,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模具移载机构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的模具的上模转移至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的模具的下模上。
CN202110941833.8A 2021-08-16 2021-08-16 容器包装设备 Active CN1137721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1833.8A CN113772145B (zh) 2021-08-16 2021-08-16 容器包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1833.8A CN113772145B (zh) 2021-08-16 2021-08-16 容器包装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2145A true CN113772145A (zh) 2021-12-10
CN113772145B CN113772145B (zh) 2023-03-28

Family

ID=78838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1833.8A Active CN113772145B (zh) 2021-08-16 2021-08-16 容器包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7214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54633A1 (en) * 1997-11-28 1999-05-28 Focke & Co. (Gmbh & Co.)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flexible film packs
TW380211B (en) * 1995-05-01 2000-01-21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Prod Post-hyd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inspecting and packaging contact lenses
CN102530285A (zh) * 2010-12-11 2012-07-04 广东粤东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顶起吸放膜装置
CN104386269A (zh) * 2014-09-20 2015-03-04 温州市沪华机械电器有限公司 适用于粗咖啡粉的全自动咖啡胶囊灌装机
CN107618708A (zh) * 2017-09-08 2018-01-23 深圳市普特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回形传送装置
CN109204963A (zh) * 2018-10-24 2019-01-15 余洪都 一种罐体盖膜装置
CN210312292U (zh) * 2019-07-10 2020-04-14 长沙山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上料机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0211B (en) * 1995-05-01 2000-01-21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Prod Post-hyd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inspecting and packaging contact lenses
CA2254633A1 (en) * 1997-11-28 1999-05-28 Focke & Co. (Gmbh & Co.)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flexible film packs
CN102530285A (zh) * 2010-12-11 2012-07-04 广东粤东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顶起吸放膜装置
CN104386269A (zh) * 2014-09-20 2015-03-04 温州市沪华机械电器有限公司 适用于粗咖啡粉的全自动咖啡胶囊灌装机
CN107618708A (zh) * 2017-09-08 2018-01-23 深圳市普特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回形传送装置
CN109204963A (zh) * 2018-10-24 2019-01-15 余洪都 一种罐体盖膜装置
CN210312292U (zh) * 2019-07-10 2020-04-14 长沙山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上料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2145B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7682B (zh) 一种医疗口罩自动打包装置
US5222861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cup-shaped containers
KR101827788B1 (ko) 수액백 포장봉지 진공포장 시스템
CN113060322A (zh) 一种装盒生产线
CA2254633A1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flexible film packs
CN112777033B (zh) 一种库尔勒香梨套袋包装设备及其套袋包装方法
CN113772145B (zh) 容器包装设备
CN112874910A (zh) 一种纽扣电池包装机
CN210391689U (zh) 一种全自动装箱码垛包装生产线
CN217496785U (zh) 一种新型高效大容量茶叶自动包装机
CN210000669U (zh) 一种片状产品包装设备
CN213769132U (zh) 一种真空吸盘式奶粉盖搬运装箱机
CN210653965U (zh) 应用于盒装食品循环产线的卸料分离装置
CN210000670U (zh) 一种包装设备装袋机构
JPS60128121A (ja) トレ−状容器に内容物を収納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3911441A (zh) 一种食品装袋设备
CN214452340U (zh) 一种纽扣电池包装机
CN216270113U (zh) 一种二次包装机
GB2128162A (en) 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tacking and introducing flat articles into containers
CN217945656U (zh) 一种物料装填系统
CN218086266U (zh) 一种定量装罐设备
CN218751675U (zh) 一种自动装罐设备
CN218987115U (zh) 一种医用压敏胶带装盒装置
JP7180882B2 (ja) 液体バッグの箱詰め装置
CN115196057B (zh) 雪茄茄芯自动称重装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