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72014B - 起锚机 - Google Patents
起锚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72014B CN113772014B CN202110988005.XA CN202110988005A CN113772014B CN 113772014 B CN113772014 B CN 113772014B CN 202110988005 A CN202110988005 A CN 202110988005A CN 113772014 B CN113772014 B CN 1137720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ke
- anchor
- brake disc
- output shaft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1/00—Tying-up; Shifting, towing, or pushing equipment; Anchoring
- B63B21/22—Handling or lashing of anch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1/00—Tying-up; Shifting, towing, or pushing equipment; Anchoring
- B63B21/18—Stoppers for anchor chai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起锚机,属于船舶设备技术领域。该起锚机包括:机架、减速组件、锚链轮、驱动装置和制动组件;减速组件位于机架上,减速组件具有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输出轴与锚链轮传动连接;制动组件包括:转盘、第一制动盘、第二制动盘和调整部,转盘固定套装在输入轴外,第一制动盘和第二制动盘分别位于转盘的异侧,第一制动盘位于机架上且与转盘的侧面相抵,调整部连接在第一制动盘和第二制动盘之间,调整部被配置为可操控地调整第一制动盘和第二制动盘之间的间距。本公开能在抛锚过程中对锚链轮进行制动,以避免放锚速度过快,改善飞车现象,且无需技术人员值守,降低抛锚作业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船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锚机。
背景技术
起锚机是一种安装于船舶上用于收、放锚的机械装置。通常起锚机包括机架、锚链轮、电机、刹车装置和减速组件,减速组件设置在机架上,减速组件具有输入轴和输出轴,锚链轮和刹车装置均设于输出轴上,刹车装置用于对锚链轮制动,减速组件的输入轴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使电机输出的动力能经减速组件传递至锚链轮,实现收放锚链作业。
相关技术中,在抛锚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操控刹车装置对锚链轮制动,控制锚链轮以稳定的速度放锚,避免抛锚过程中锚链伸出速度过快,而造成起锚机飞车的问题。
然而,抛锚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时刻关注锚链轮的转动情况,作业难度较高,若操控稍有迟缓则容易造成飞车,危险性较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锚机,能在抛锚过程中对锚链轮进行制动,以避免放锚速度过快,改善飞车现象,且无需技术人员值守,降低抛锚作业难度。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锚机,所述起锚机包括:机架、减速组件、锚链轮、驱动装置和制动组件;所述减速组件位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减速组件具有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锚链轮传动连接;所述制动组件包括:转盘、第一制动盘、第二制动盘和调整部,所述转盘固定套装在所述输入轴外,所述第一制动盘和所述第二制动盘分别位于所述转盘的异侧,所述第一制动盘位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转盘的侧面相抵,所述调整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制动盘和所述第二制动盘之间,所述调整部被配置为可操控地调整所述第一制动盘和所述第二制动盘之间的间距。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部包括:连接杆、弹性复位件和锁止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制动盘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和所述第二制动盘均活动套装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弹性复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制动盘和所述第二制动盘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动盘和所述第二制动盘相连;所述锁止件被配置为沿所述连接杆的轴向活动套装在所述连接杆外,且可操控地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第二制动盘位于所述锁止件和所述弹性复位件之间。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转盘具有冷却内腔,所述转盘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冷却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制动组件还包括电动泵,所述电动泵的出液口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电动泵用于注入冷却液。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锁止件为锁止套,所述连接杆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锁止套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制动组件还包括:调整筒和电机,所述调整筒的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所述调整筒的封闭端与所述电机的转轴同轴连接,所述调整筒的开口端沿所述锁止套的轴向活动套装在所述锁止套外,且所述调整筒与所述锁止套周向固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制动组件还包括控制器和测速件,所述测速件和所述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测速件用于检测所述输入轴的转速;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所述测速件检测的转速,基于所述转速实时控制所述电机正转或反转。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架包括:机座、底座壳和顶盖,所述机座与所述底座壳间隔布置,所述机座与所述底座壳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底座壳上且与所述底座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减速组件位于所述底座壳内,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底座壳,且活动插装在所述机座上,所述锚链轮套装在所述输出轴外,且位于所述机座和所述底座壳之间,所述输入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底座壳,且与所述转盘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减速组件还包括中间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中间轴可自转地插装在底座壳内,且与所述输入轴平行,所述中间轴的外壁设有传动轮齿,所述第一齿轮套装在所述输入轴外,所述第二齿轮套装在中间轴外,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套装在所述输出轴外,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传动轮齿啮合。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锚链轮包括:链轮本体、刹车轮、安装筒和锁定环,所述链轮本体和所述刹车轮均固定套装在所述安装筒外,所述安装筒活动套装在所述输出轴外,所述安装筒的一端与所述机座相抵,所述锁定环固定套装在所述输出轴外,所述安装筒的另一端与所述锁定环相抵。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链轮本体内设有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链轮本体的端面,所述润滑油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链轮本体的内壁,所述安装筒上设有贯通筒壁的润滑孔,所述润滑孔与所述润滑油道的第二端连通。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起锚机还包括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滑动套装在所述输出轴外,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输出轴周向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锚链轮的端面,所述锚链轮活动套装在输出轴外。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起锚机设有制动组件,制动组件包括转盘、第一制动盘、第二制动盘和调整部,其中转盘固定套装在减速组件的输入轴外,转盘可随输入轴一起转动,在转盘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动盘和第二制动盘,第一制动盘位于机架上,第二制动盘通过调整部与第一制动盘连接,由于调整部能调整两个制动盘之间的间距,所以能通过调整部使两个制动盘将转盘夹紧,以制动转盘,从而制动输入轴。该起锚机在抛锚作业时,通过调整部调整两个制动盘至合适间距,以夹持转盘。抛锚时,减速组件的输出轴被锚链轮反拖而被动高速转动,产生的动力经减速组件传递至输入轴,以带动输入轴转动,输入轴转动过程中通过转盘和两个制动盘对输入轴进行制动,以消耗放锚过程中产生的动能,使锚链轮能以稳定的速度放锚,避免发生飞车现象。在抛锚作业时,仅需将两个制动盘调整至合适间距,制动组件就能自动对锚链轮制动,过程中无需技术人员时刻关注锚链轮的转动情况,降低抛锚作业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锚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锚链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说明如下:
1-机架,11-机座,12-底座壳,13-顶盖,14-第一轴瓦,15-第二轴瓦;
2-减速组件,21-输入轴,22-输出轴,23-中间轴,24-第一齿轮,25-第二齿轮,26-第三齿轮,27-传动轮齿;
3-锚链轮,31-链轮本体,32-刹车轮,33-安装筒,34-锁定环,35-润滑油道,36-润滑孔,37-衬套;
4-驱动装置;
5-制动组件,50-转盘,501-冷却内腔,502-转动套,503-冷却套,51-第一制动盘,52-第二制动盘,53-调整部,531-连接杆,532-弹性复位件,533-锁止件,54-调整筒,55-电机;
61-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63-拨杆;
7-带式刹车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顶”、“底”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锚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起锚机包括:机架1、减速组件2、锚链轮3、驱动装置4和制动组件5。
如图1所示,减速组件2位于机架1上,减速组件2具有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输入轴21与驱动装置4传动连接,输出轴22与锚链轮3传动连接;
图2是图1中的A处局部示意图。如图2所示,制动组件5包括:转盘50、第一制动盘51、第二制动盘52和调整部53,转盘50固定套装在输入轴21外,第一制动盘51和第二制动盘52分别位于转盘50的异侧,第一制动盘51位于机架1上且与转盘50的侧面相抵,调整部53连接在第一制动盘51和第二制动盘52之间。
其中,调整部53被配置为可操控地调整第一制动盘51和第二制动盘52之间的间距。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起锚机设有制动组件5,制动组件5包括转盘50、第一制动盘51、第二制动盘52和调整部53,其中转盘50固定套装在减速组件2的输入轴21外,转盘50可随输入轴21一起转动,在转盘50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动盘51和第二制动盘52,第一制动盘51位于机架1上,第二制动盘52通过调整部53与第一制动盘51连接,由于调整部53能调整两个制动盘之间的间距,所以能通过调整部53使两个制动盘将转盘50夹紧,以制动转盘50,从而制动输入轴21。该起锚机在抛锚作业时,通过调整部53调整两个制动盘至合适间距,以夹持转盘50。抛锚时,减速组件2的输出轴22被锚链轮3反拖而被动高速转动,产生的动力经减速组件2传递至输入轴21,以带动输入轴21转动,输入轴21转动过程中通过转盘50和两个制动盘对输入轴21进行制动,以消耗放锚过程中产生的动能,使锚链轮3能以稳定的速度放锚,避免发生飞车现象。在抛锚作业时,仅需将两个制动盘调整至合适间距,制动组件5就能自动对锚链轮3制动,过程中无需技术人员时刻关注锚链轮3的转动情况,降低抛锚作业难度。
可选地,如图2所示,调整部53包括:连接杆531、弹性复位件532和锁止件533;连接杆531的一端与第一制动盘51固定连接,弹性复位件532和第二制动盘52均活动套装在连接杆531上,弹性复位件532位于第一制动盘51和第二制动盘52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制动盘51和第二制动盘52相连。
其中,锁止件533被配置为沿连接杆531的轴向活动套装在连接杆531外,且可操控地固定在连接杆531上,第二制动盘52位于锁止件533和弹性复位件532之间。
在使用时,若要缩减第一制动盘51和第二制动盘52之间的间距,可以控制锁止件533在连接杆531上向第一制动盘51所在方向移动,以挤压第二制动盘52向第一制动盘51移动,使两个制动盘将转盘50夹持更加紧密,从而增大对转盘50的制动力,该过程中弹性复位件532被挤压以积蓄弹力。
在使用时,若要增大第一制动盘51和第二制动盘52之间的间距,可以控制锁止件533在连接杆531上向远离第一制动盘51所在方向移动,此时弹性复位件532泄压,弹性复位件532积蓄的弹力推动第二制动盘52逐渐远离第一制动盘51,削弱两个制动盘对转盘50的夹持力,从而减小对转盘50的制动力。
上述实现方式中,锁止件533移动至合适位置后,控制锁止件533锁定在连接杆531上,以防止两个制动盘之间出现相对位移,以保证两个制动盘能对转盘50施加的制动力不会轻易发生变化,以控制锚链轮3能以稳定的速度放锚,避免发生飞车现象。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弹性复位件532可以是弹簧。弹簧套装在连接杆531为,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制动盘51相抵,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制动盘52相抵。当第一制动盘51受压而接近第二制动盘52时,弹簧被压缩以积蓄弹力;当第一制动盘51受到的外力消失时,弹簧释放弹力,以推动第二制动盘52远离第二制动盘52,便于第二制动盘52复位。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锁止件533可以是锁止套,锁止套的内壁设有内螺纹,连接杆53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锁止套与连接杆531螺纹连接。
这样通过拧转锁止件533就能控制锁止件533在连接杆531上轴向移动,以调整锁止件533在连接杆531上的位置。同时,锁止件533和连接杆531之间的螺纹副也能将锁止件533固定在连接杆531上,防止锁止件533轻易松动。
可选地,如图2所示,转盘50具有冷却内腔501,转盘50的外壁设有与冷却内腔501连通的通孔。
作为示例,如图2所示,转盘50可以包括转动套502和冷却套503,转动套502与冷却套503周向固定。转动套502固定套装在输入轴21外,这样输入轴21转动就能带动转动套502和冷却套503转动。其中,冷却套503为与两个制动盘夹持的部分,冷却套503可以是中空结构,即冷却套503具有冷却内腔501,且在冷却套503的外壁设有连通至冷却内腔501的通孔。
其中,制动组件5还包括电动泵,电动泵的出液口与通孔连通,电动泵用于注入冷却液。通过电动泵向冷却内腔501注入冷却液,在两个制动盘对转盘50进行制动时,冷却液可以对冷却套503进行冷却,消耗高速放锚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使冷却套503保持良好的制动性能,以使锚链轮3能以稳定的速度高速放锚,避免发生飞车现象。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制动组件还包括:调整筒54和电机55,调整筒54的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调整筒54的封闭端与电机55的转轴同轴连接,调整筒54的开口端沿锁止套的轴向活动套装在锁止套外,且调整筒54与锁止套周向固定。
其中,锁止套的横截面可以是矩形或多边形,这样调整筒54套装在锁止套外后,电机55驱动调整筒54转动即可带动锁止套转动,从而控制锁止套沿着连接杆531轴向移动的目的。通过电机55控制锁止件533能自动调节锁止套,便于使用。
可选地,制动组件还包括控制器和测速件,测速件和电机55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测速件用于检测输入轴21的转速。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PLC是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设备。
其中,测速件可以是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位于输入轴21,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输入轴21的转速。
本公开实施例中,测速件和电机55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且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测速件检测的转速,基于转速实时控制电机55正转或反转。
这样控制器就能在获取转盘50的实时转速后,就能根据当前的转速控制电机55动作以实时调整对转盘50施加的制动力,以控制锚链轮3能以稳定的速度放锚。
示例性地,若要控制锚链轮3以设定速度如5m/s的速度稳定放锚,控制器可以每隔设定时间1s至3s获取一次测速件检测到的转速,然后根据输入轴21的转速,确定减速组件2的输出轴22的转速,再根据输入轴21的转速确定出锚链轮3的转速。
确定锚链轮3转速后,控制器将计算得到的锚链轮3的当前转速与设定速度比较;若锚链轮3的当前转速比设定速度小,则控制器控制电机55反转,以控制两个制动盘分离,减小对转盘50施加的制动力,使输入轴21转速能逐步变大,直至锚链轮3的当前转速上升至设定速度;若锚链轮3的当前转速比设定速度大,则控制器控制电机55正转,以控制两个制动盘相互靠近,增大对转盘50施加的制动力,使输入轴21转速能逐步变小,直至锚链轮3的当前转速下降至设定速度。从而实现控制锚链轮3以稳定的速度放锚的目的。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架1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架1的侧视图。如图4、5所示,机架1包括:机座11、底座壳12和顶盖13,机座11与底座壳12间隔布置,机座11与底座壳12通过连接板相连,顶盖13盖设于底座壳12上且与底座壳12可拆卸连接。
如图1所示,减速组件2位于底座壳12内,输出轴22的一端贯穿底座壳12,且活动插装在机座11上,锚链轮3套装在输出轴22外,且位于机座11和底座壳12之间,输入轴21的一端贯穿底座壳12,且与转盘50连接。
由于底座壳12是用于安装减速组件2的,通过为底座壳12设置顶盖13,以将减速组件2封闭安装在底座壳12和顶盖13围成的密封空间内,防止恶劣的海洋环境对减速组件2造成锈蚀及腐蚀,影响减速组件2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1、4所示,底座壳12的两个相对侧壁上设有两个同轴布置的第一轴瓦14,输出轴22插装在两个第一轴瓦14上,以使输出轴22能底座壳12上转动;同时,在机座11上也设有一个第一轴瓦14,机座11上的第一轴瓦14与底座壳12上的第一轴瓦14同轴,以使输出轴22贯穿底座壳12的一端可以插装在机座11的第一轴瓦14上,使输出轴22能可自转地安装在机架1上。
如图1、4所示,在底座壳12的两个相对侧壁上还设有两个同轴布置的第二轴瓦15,中间轴23插装在两个第二轴瓦15上,以使中间轴23能在底座壳12上转动。
如图1所示,输入轴21的一端贯穿底座壳12并与转盘50同轴固定连接,输入轴21的另一端也贯穿底座壳12,并与驱动装置4传动连接,这样就使驱动装置4能将动力传输至减速组件2,以驱动锚链轮3转动。
示例性地,驱动装置4可以是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转轴与输入轴21通过联轴器连接。
可选地,如图1所示,减速组件2还包括中间轴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和第三齿轮26,中间轴23可自转地插装在底座壳12内,且与输入轴21平行,中间轴23的外壁设有传动轮齿27,第一齿轮24套装在输入轴21外,第二齿轮25套装在中间轴23外,第一齿轮24与第二齿轮25啮合,第三齿轮26套装在输出轴22外,第三齿轮26与传动轮齿27啮合。
减速组件2工作时,接通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并向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注入液压油,以驱动液压马达的转轴转动;液压马达的转轴驱动输入轴21转动,进而动力经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传递至中间轴23,然后,在经中间轴23的传动轮齿27和第三齿轮26传递至输出轴22,最终通过输出轴22带动锚链轮3转动,以实现收放锚作业。
上述实现方式中,由于底座壳12与顶盖13围成密封空间,可以在密封空间内注入润滑油,以便于润滑减速组件2中的各个齿轮。同时,设置顶盖13也可以避免齿轮转动过程中,润滑油因齿轮带动而飞溅出底座壳12的问题。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锚链轮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锚链轮3包括:链轮本体31、刹车轮32、安装筒33和锁定环34,链轮本体31和刹车轮32均固定套装在安装筒33外,安装筒33活动套装在输出轴22外,安装筒33的一端与机座11相抵,锁定环34固定套装在输出轴22外,安装筒33的另一端与锁定环34相抵。
上述实现方式中,刹车轮32和链轮本体31同时固定套装在安装筒33外,且刹车轮32的侧面与链轮本体31的侧面贴合连接。这样将刹车轮32和链轮本体31设置一个整体,方便快速安装;同时,在通过刹车轮32制动链轮本体31时,刹车轮32被制动时链轮本体31也一起被制动,在刹车轮32和链轮本体31之间无其他连接部件,使制动力能直接施加在链轮本体31上,而不会出现较多的损失。
同时,装配锚链轮3时,由于刹车轮32和链轮本体31都是固定在安装筒33上的,在安装筒33的一端与机座11相抵后,在安装筒33的另一端通过锁定环34抵住,就能同时实现刹车轮32和链轮本体31的轴向锁止,将锚链轮3固定在输入抽上。
其中,起锚机还为刹车轮32配置有带式刹车组件7,带式刹车组件7用于制动刹车轮32,带式刹车组件7的具体结构可参见相关技术,本公开实施例不做描述。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安装筒33内插装有两个衬套37,两个衬套37间隔分布且位于安装筒33的两端,且两个衬套37均套装在输出轴22外。通过在安装筒33和输出轴22之间设置衬套37,以保护安装筒33,避免轻易磨损损伤。
如图6所示,链轮本体31内设有润滑油道35,润滑油道35的第一端位于链轮本体31的端面,润滑油道35的第二端位于链轮本体31的内壁,安装筒33上设有贯通筒壁的润滑孔36,润滑孔36与润滑油道35的第二端连通。
其中,润滑油道35的第一端可以设置油杯,以向润滑油道35内注入润滑油,使得润滑油能通过润滑油进入到安装筒33和输出轴22之间,以对安装筒33和输出轴22润滑。
如图1所示,衬套37插装在安装筒33内设置有润滑孔36的位置,也即衬套37与润滑孔36相对,这样就使润滑油能被注入到衬套37和安装筒33之间,润滑衬套37和安装筒33。
可选地,如图1所示,起锚机还包括离合器,离合器包括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第一连接部61沿输出轴22的轴向滑动套装在输出轴22外,且第一连接部61与输出轴22周向固定,第二连接部62位于锚链轮3的端面,锚链轮3活动套装在输出轴22外。
其中,第二连接部62用于将第一连接部61传递而来的动力输出至与第二连接部62连接的链轮本体31。例如,第一连接部61可以是离合器的飞轮,第二连接部62可以是离合器的从动盘。在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时,离合器的飞轮和离合器的从动盘相互分离,从而使得与飞轮连接的输出轴22和与从动盘连接的链轮本体31无法进行动力传递;在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时,离合器的飞轮和离合器的从动盘相互结合,飞轮可以带动从动盘转动,从而使得与飞轮连接的输出轴22上的动力可以传导至与从动盘连接的链轮本体31上。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离合器还包括拔杆,拨杆63的中部铰接在机架1上,拔插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61相连,这样在拨动拨杆63时,就能操控第一连接部61在输出轴22上移动,以控制第一连接部61与第二连接部62结合或者分离。
以上,并非对本公开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公开已通过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公开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起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锚机包括:机架(1)、减速组件(2)、锚链轮(3)、驱动装置(4)和制动组件(5);
所述减速组件(2)位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减速组件(2)具有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所述输入轴(21)与所述驱动装置(4)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22)与所述锚链轮(3)传动连接;
所述制动组件(5)包括:转盘(50)、第一制动盘(51)、第二制动盘(52)和调整部(53),所述转盘(50)固定套装在所述输入轴(21)外,所述第一制动盘(51)和所述第二制动盘(52)分别位于所述转盘(50)的异侧,所述第一制动盘(51)位于所述机架(1)上且与所述转盘(50)的侧面相抵,所述调整部(53)连接在所述第一制动盘(51)和所述第二制动盘(52)之间,所述调整部(53)被配置为可操控地调整所述第一制动盘(51)和所述第二制动盘(52)之间的间距,所述调整部(53)包括:连接杆(531)、弹性复位件(532)和锁止件(533);
所述连接杆(5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制动盘(51)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532)和所述第二制动盘(52)均活动套装在所述连接杆(531)上,所述弹性复位件(532)位于所述第一制动盘(51)和所述第二制动盘(52)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动盘(51)和所述第二制动盘(52)相连;
所述锁止件(533)被配置为沿所述连接杆(531)的轴向活动套装在所述连接杆(531)外,且可操控地固定在所述连接杆(531)上,所述第二制动盘(52)位于所述锁止件(533)和所述弹性复位件(53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50)具有冷却内腔(501),所述转盘(50)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冷却内腔(501)连通的通孔;
所述制动组件(5)还包括电动泵,所述电动泵的出液口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电动泵用于注入冷却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533)为锁止套,所述连接杆(53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锁止套与所述连接杆(531)螺纹连接;
所述制动组件还包括:调整筒(54)和电机(55),所述调整筒(54)的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所述调整筒(54)的封闭端与所述电机(55)的转轴同轴连接,所述调整筒(54)的开口端沿所述锁止套的轴向活动套装在所述锁止套外,且所述调整筒(54)与所述锁止套周向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还包括控制器和测速件,所述测速件和所述电机(55)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测速件用于检测所述输入轴(21)的转速;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所述测速件检测的转速,基于所述转速实时控制所述电机(55)正转或反转。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起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机座(11)、底座壳(12)和顶盖(13),所述机座(11)与所述底座壳(12)间隔布置,所述机座(11)与所述底座壳(12)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顶盖(13)盖设于所述底座壳(12)上且与所述底座壳(12)可拆卸连接;
所述减速组件(2)位于所述底座壳(12)内,所述输出轴(22)的一端贯穿所述底座壳(12),且活动插装在所述机座(11)上,所述锚链轮(3)套装在所述输出轴(22)外,且位于所述机座(11)和所述底座壳(12)之间,所述输入轴(21)的一端贯穿所述底座壳(12),且与所述转盘(5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组件(2)还包括中间轴(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和第三齿轮(26),所述中间轴(23)可自转地插装在底座壳(12)内,且与所述输入轴(21)平行,所述中间轴(23)的外壁设有传动轮齿(27),所述第一齿轮(24)套装在所述输入轴(21)外,所述第二齿轮(25)套装在中间轴(23)外,所述第一齿轮(24)与所述第二齿轮(25)啮合,所述第三齿轮(26)套装在所述输出轴(22)外,所述第三齿轮(26)与所述传动轮齿(27)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链轮(3)包括:链轮本体(31)、刹车轮(32)、安装筒(33)和锁定环(34),所述链轮本体(31)和所述刹车轮(32)均固定套装在所述安装筒(33)外,所述安装筒(33)活动套装在所述输出轴(22)外,所述安装筒(33)的一端与所述机座(11)相抵,所述锁定环(34)固定套装在所述输出轴(22)外,所述安装筒(33)的另一端与所述锁定环(34)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本体(31)内设有润滑油道(35),所述润滑油道(35)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链轮本体(31)的端面,所述润滑油道(35)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链轮本体(31)的内壁,所述安装筒(33)上设有贯通筒壁的润滑孔(36),所述润滑孔(36)与所述润滑油道(35)的第二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起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锚机还包括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所述第一连接部(61)沿所述输出轴(22)的轴向滑动套装在所述输出轴(22)外,且所述第一连接部(61)与所述输出轴(22)周向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部(62)位于所述锚链轮(3)的端面,所述锚链轮(3)活动套装在输出轴(22)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88005.XA CN113772014B (zh) | 2021-08-26 | 2021-08-26 | 起锚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88005.XA CN113772014B (zh) | 2021-08-26 | 2021-08-26 | 起锚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72014A CN113772014A (zh) | 2021-12-10 |
CN113772014B true CN113772014B (zh) | 2022-09-16 |
Family
ID=78839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88005.XA Active CN113772014B (zh) | 2021-08-26 | 2021-08-26 | 起锚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720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20407B (zh) * | 2024-05-24 | 2024-08-27 | 江苏政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锚机制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94635B2 (ja) * | 2009-03-30 | 2011-06-08 | 株式会社カワサキプレシジョンマシナリ | 錨鎖計および揚錨機 |
KR101228913B1 (ko) * | 2012-09-27 | 2013-02-06 | 주식회사 현대클러치 | 선박 안전용 전자 브레이크 |
CN204078003U (zh) * | 2013-06-03 | 2015-01-07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抛锚控制装置及锚机 |
FR3016012B1 (fr) * | 2013-12-30 | 2017-06-09 | Chassis Brakes Int Bv | Actionneur avec sous-ensemble de transmission a engrenages, et frein a tambour et dispositif de freinage ainsi equipes |
CN205469674U (zh) * | 2016-04-11 | 2016-08-17 | 孝感大鹏船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起锚机 |
CN206203754U (zh) * | 2016-11-21 | 2017-05-31 | 盐城海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船用安全锚绞机 |
CN108061147A (zh) * | 2017-11-07 | 2018-05-22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起锚机机架 |
CN207595193U (zh) * | 2017-12-18 | 2018-07-10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阻尼制动器的锚链机 |
CN113120158B (zh) * | 2021-03-30 | 2022-08-12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抛锚装置以及抛锚方法 |
-
2021
- 2021-08-26 CN CN202110988005.XA patent/CN11377201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72014A (zh) | 2021-1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35443B2 (ja) | 電動式ブレーキ装置 | |
CN113772014B (zh) | 起锚机 | |
EP0862702B1 (fr) | Embrayage a friction a actionneur electromecaniqu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
CN200989274Y (zh)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起动扭矩过载保护装置 | |
CN104455395A (zh) | 车辆驻车装置及其运行的控制方法和车辆 | |
CN21244710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 | |
KR0180060B1 (ko) | 작동 드라이브를 가진 마찰 클러치 | |
CN106931121B (zh) | 螺杆泵地面直驱采油装置 | |
CN111497596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 | |
CN117922758A (zh) | 一种船舶用锚绞机 | |
CN102651584B (zh) | 变速电动机 | |
CN201502643U (zh) | 汽车单向离合滑行器 | |
FR2684733A1 (fr) | Dispositif pour actionner par moteur electrique une liaison par friction entre deux organes de transmission d'une transmission a engranages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 |
CN209100533U (zh) | 一种电磁离合制动器 | |
US5853165A (en) | Chain hoist with a clutch adjustable by means of the brake | |
CN208776239U (zh) | 一种带有限载安全离合器的电葫芦电机 | |
CN111030373A (zh) | 一种电机保护设备 | |
CN208268257U (zh) | 一种扭矩限制器、旋转驱动机构及冰箱 | |
US4542864A (en) | Brake device for coaxial reel tape recorders | |
US2966237A (en) | Pneumatic cone brake | |
WO2020220210A1 (zh) | 一种电动绞盘 | |
CN201817226U (zh) | 弹簧刹车 | |
CN214118392U (zh) | 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的转速检测安全罩壳 | |
AU2014101108A4 (en) | Tubular Motor with Brake | |
CN221051447U (zh) | 一种电动葫芦制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