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47100U -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47100U
CN212447100U CN202020551937.9U CN202020551937U CN212447100U CN 212447100 U CN212447100 U CN 212447100U CN 202020551937 U CN202020551937 U CN 202020551937U CN 212447100 U CN212447100 U CN 212447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n gear
stator
planet
gear shaf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519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明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ONGTA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ONGTA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ONGTA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ONGTA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519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47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47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47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Retarder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行星减速机构、第一内转子电机、第二行星减速机构、第二内转子电机,第一转子固定于第一太阳轮轴上,第一行星轮架或者第一外壳与第一定子固定连接,第二外壳与第一定子固定连接,第二定子与第二外壳、第一定子固定连接,第二转子固定于第二太阳轮轴上;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太阳轮轴与第二行星轮架之间的离合机构、对应第一太阳轮轴设置的第一检测反馈结构、对应第二行星轮架设置的第二检测反馈结构。可以实现第一行星减速机构与第二行星减速机构之间的同步接合,行驶平稳,不会出现卡顿现象,解决了起步与低速爬坡时动力不足及高速行驶时电量消耗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轮毂电机又称车轮内装电机,是将用于驱动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安置在轮圈之内、轮毂之外的技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动力、传动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因此将电动汽车的机械部分大大简化。
轮毂电机驱动系统根据电机的转子型式主要分成两种结构型式,一种是内转子式,另一种是外转子式。
外转子式采用低速外转子电机,电机的最高转速在1000-1500r/min,无减速装置,车轮的转速与电机相同,由于低速爬坡行驶时需要大扭矩,就需要加大电流,也就容易导致磁钢发热、电机损坏的弊端;而内转子式则采用高速内转子电机,配备固定传动比的减速器,电机的转速可高达10000r/min,能获得较高的功率密度。
基于上万转固定传动比减速器的制造难度,及永磁电机高效功率区间段的范围,难以满足汽车高速行驶与低速行驶之间的完美匹配。
因此,对于采用内转子式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而言,在起步阶段与低速爬坡阶段时,内转子式轮毂电机往往处于低转速大扭矩的工况之下,会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在高速行驶时,电量消耗比较大,轮毂电机会产生很多的热量,浪费了电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在起步阶段与低速爬坡阶段时动力不足、高速行驶时电量消耗大的问题。可以实现第一行星减速机构与第二行星减速机构之间的同步接合,行驶平稳,不会出现卡顿现象,两个电机同时使用时可提高驱动力矩,单独使用时能够满足电机在高效区间段间运转,降低功率消耗,同时可以避免电机产生过多的热量降低故障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所述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内转子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转子电机一端处的第一行星减速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转子电机另一端处的第二内转子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转子电机与所述第一内转子电机之间的第二行星减速机构;
所述第一内转子电机包括第一定子、以及与所述第一定子套装在一起的第一转子;
所述第一行星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太阳轮轴上第一行星轮架、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行星轮架上的第一外壳,所述第一转子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太阳轮轴上;所述第一行星轮架与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为动力输出部,或者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架为动力输出部;
所述第二行星减速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轴同轴设置的第二太阳轮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太阳轮轴上的第二行星轮架、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行星轮架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连接的第二外壳;
所述第二内转子电机包括与所述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定子、与所述第二定子套装在一起的第二转子,所述第二转子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太阳轮轴上;
所述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太阳轮轴与所述第二行星轮架之间的离合机构、对应所述第一太阳轮轴设置的第一检测反馈结构、以及对应所述第二行星轮架设置的第二检测反馈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第一太阳轮轴的端部上设有太阳轮轴传动齿部,在所述第二行星轮架上对应的设有行星轮架传动齿部;所述离合机构为液压离合器,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太阳轮轴传动齿部与所述行星轮架传动齿部的内齿套、转动安装于所述内齿套外周侧上的连接盘、以及与所述连接盘固定连接在一起用于驱动所述内齿套进行轴向移动的油缸。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离合机构为电磁离合器,所述电磁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壳体、从动片、以及主动片,所述主动片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片与所述第二行星轮架固定连接,所述主动片与所述从动片为可相对转动的抗扭矩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有向所述电磁离合器的线圈供电的滑环。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轴之间/所述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轴之间/所述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转子之间设有内部刹车机构,所述内部刹车机构为电磁制动器或者液压制动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检测反馈结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后盖上,在所述第二太阳轮轴上设有轴向通孔,在所述轴向通孔内穿插有与所述第二行星支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行星支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检测反馈结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架与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检测反馈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轮架与所述第一转子之间,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检测反馈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转子之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内转子电机、设置于第一内转子电机一端处的第一行星减速机构、设置于第一内转子电机另一端处的第二内转子电机、以及设置在第二内转子电机与第一内转子电机之间的第二行星减速机构;第一内转子电机包括第一定子、与第一定子套装在一起的第一转子、以及设置在第一定子与第一转子之间的第一线圈磁铁绕组;第一行星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轴、转动安装于第一太阳轮轴上第一行星轮架、转动安装于第一行星轮架上的第一外壳,第一转子固定安装于第一太阳轮轴上,第一行星轮架或者第一外壳与第一定子固定连接,第一行星轮架固定安装时第一外壳为动力输出部,第一外壳固定安装时第一行星轮架为动力输出部;第二行星减速机构包括与第一太阳轮轴同轴设置的第二太阳轮轴、转动安装于第二太阳轮轴上的第二行星轮架、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二行星轮架上并且与第一定子固定连接的第二外壳;第二内转子电机包括与第二外壳、第一定子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定子、与第二定子套装在一起的第二转子,第二转子固定安装于第二太阳轮轴上;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太阳轮轴与第二行星轮架之间的离合机构、对应第一太阳轮轴设置的第一检测反馈结构、以及对应第二行星轮架设置的第二检测反馈结构。
工作时,由第一检测反馈结构检测第一太阳轮轴的转动参数并将检测信号回传至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由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启动第二内转子电机,由第二检测反馈结构检测第二行星轮架的转动参数并将检测信号回传至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由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调节第二内转子电机的转动直至第二行星轮架与第一太阳轮轴的转动参数相适配,再由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在控制离合机构动作使第一行星减速机构的第一太阳轮轴与第二行星轮架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行星减速机构与第二行星减速机构之间能够同步接合,使换挡更为平顺,而且通过第一内转子电机、第二内转子电机共同驱动电动汽车可提高驱动力矩,适用于起步阶段、低速爬坡阶段等需要大扭矩的情形;电动汽车高速行驶时,由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在控制离合机构动作使第一太阳轮轴与第二行星轮架分离,第一行星减速机构与第二行星减速机构之间能够脱开,仅通过第一内转子电机提供动力,能够降低电能的消耗,能够减少热量的产生及降低故障率。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在起步阶段与低速爬坡阶段时动力不足、高速行驶时电量消耗大的问题,可以实现第一行星减速机构与第二行星减速机构之间的同步接合,行驶平稳,不会出现卡顿现象,两个电机同时使用时可提高驱动力矩,单独使用时能够满足电机在高效区间段间运转,降低功率消耗,同时可以避免电机产生过多的热量能够降低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离合机构处于结合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10、第一内转子电机,11、第一定子,12、第一转子,13、第一线圈磁铁绕组,14、冷却水道,20、第一行星减速机构,21、第一外壳,22、第一齿圈,23、第一太阳轮轴,24、第一行星轮架,25、第一行星轮,30、第二内转子电机,31、第二定子,32、第二转子,33、第二线圈磁铁绕组,34、后盖,40、第二行星减速机构,41、第二外壳,42、第二齿圈,43、第二太阳轮轴,44、第二行星轮架,45、第二行星轮,46、安装轴,50a、液压离合器,50b、液压离合器,50c、液压离合器,50d、液压离合器,51、内齿套,52a、连接盘, 52b、连接盘,521、外盘体,522、内盘体,53、油缸,54、安装座,55、螺栓, 56、弹簧,57、挡环,58a、刹车盘,58b、夹钳,581、啮合齿,59、导向轴, 60a、第一检测反馈结构,60b、第二检测反馈结构,61、连接杆,62、安装端头,70a、外部刹车机构,70b、内部刹车机构,70c、内部刹车机构,80a、轮毂,80b、轮毂,80c、轮毂,80d、轮毂,90、电磁离合器,91、离合器壳体, 92、从动片,93、主动片,94、滑环,100、驱动桥外壳,110、差速器,120、输入轴,130、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至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离合机构处于结合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 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表述,图中只给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第一实施例
由图1、图2和图3可知,该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内转子电机 10、设置于第一内转子电机10一端处的第一行星减速机构20、设置于第一内转子电机10另一端处的第二内转子电机30、以及设置在第二内转子电机30与第一内转子电机10之间的第二行星减速机构40;
该第一内转子电机10包括第一定子11、与第一定子11套装在一起的第一转子12、以及设置在第一定子11与第一转子12之间的第一线圈磁铁绕组13;
该第一行星减速机构20包括第一太阳轮轴23、设置与第一太阳轮轴23上的第一太阳轮、转动安装于第一太阳轮轴23上与第一定子11固定连接的第一行星轮架24、转动安装于第一行星轮架24上的第一外壳21,在第一外壳21上设有与第一太阳轮轴23同轴设置的第一齿圈22,在第一行星轮架24上安装有多个第一行星轮25,每个第一行星轮25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齿圈22、第一太阳轮啮合,第一转子12固定安装于第一太阳轮轴23上;具体的说,第一太阳轮与第一太阳轮轴23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
该第二行星减速机构40包括与第一太阳轮轴23同轴设置的第二太阳轮轴 43、设置于第二太阳轮轴43上的第二太阳轮、转动安装于第二太阳轮轴43上的第二行星轮架44、与第二行星轮架44转动安装在一起并且与第一定子11固定连接的第二外壳41,在第二外壳41上设有绕第二行星轮架44周向设置的第二齿圈42,在第二行星轮架44上安装有多个第二行星轮45,多个第二行星轮 45的两侧分别与第二齿圈42、第二太阳轮啮合;具体的说,第二太阳轮与第二太阳轮轴43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
该第二内转子电机30包括与第二外壳41、第一定子11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定子31、与第二定子31套装在一起的第二转子32、以及设置在第二转子 32与第二定子31之间的第二线圈磁铁绕组33,该第二转子32固定安装于第二太阳轮轴43上;
该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太阳轮轴23与第二行星轮架 44之间的离合机构、对应第一太阳轮轴23处设置用于检测其转动参数的第一检测反馈结构60a、以及对应第二行星轮架44处设置用于检测其转动参数的第二检测反馈结构60b。
安装时,将第一外壳21与轮毂80a固定连接,第一外壳21作为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部,用于驱动轮毂80a。工作时,由第一检测反馈结构60a检测第一太阳轮轴23的转动参数并将检测信号回传至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由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启动第二内转子电机30,由第二检测反馈结构60b检测第二行星轮架44的转动参数并将检测信号回传至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由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调节第二内转子电机30的转动直至第二行星轮架44与第一太阳轮轴23的转动参数相适配,再由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在控制离合机构动作使第一行星减速机构20的第一太阳轮轴23与第二行星轮架44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第一行星减速机构与第二行星减速机构之间的同步接合,使换挡更为平顺,而且通过第一内转子电机10、第二内转子电机30共同驱动电动汽车可提高驱动力矩,适用于起步阶段、低速爬坡阶段等需要大扭矩的情形;电动汽车高速行驶时,由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在控制离合机构动作使第一太阳轮轴23与第二行星轮架44分离,第一行星减速机构与第二行星减速机构之间能够脱开,仅通过第一内转子电机10提供动力,能够降低电能的消耗,能够减少热量的产生及降低故障率。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在起步阶段与低速爬坡阶段时动力不足、高速行驶时电量消耗大的问题,两个电机同时使用时可提高驱动力矩,行驶平稳,不会出现卡顿现象,单独使用时满足电机在高效区间段间运转,能够降低功率消耗,可充分利用电机高转速的优势,同时可以避免电机产生过多的热量能够降低故障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太阳轮轴23的端部上设有太阳轮轴传动齿部,在第二行星轮架44上对应的设有行星轮架传动齿部;离合机构为液压离合器50a,该液压离合器50a包括用于连接太阳轮轴传动齿部与行星轮架传动齿部的内齿套51、转动安装于内齿套51外周侧上的连接盘52a、以及与连接盘52a固定连接在一起用于驱动内齿套51进行轴向移动的驱动机构。通常,第一太阳轮轴23 的转动参数为第一太阳轮轴23的转速、太阳轮轴传动齿部上的传动齿的相位,第二行星轮架44的转动参数为第二行星轮架44的转速、行星轮架传动齿部的传动齿的相位,便于通过内齿套51将第一太阳轮轴23与第二行星轮架44进行连接。
通常,在第一转子12靠近第二行星减速机构40的一侧形成第一转子安装腔,第一太阳轮轴23延伸至第一转子安装腔内,第一转子12通过第一转子安装套筒部转动安装于第一太阳轮轴23上,该第一转子安装套筒部延伸至第一转子安装腔内;驱动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第一转子安装套筒部上安装座54、以及设置在安装座54与内齿套51之间的多个油缸53。为了减小外形体积、及便于安装,在第二外壳41靠近第一转子12的一侧上设有与第二太阳轮轴43同轴设置并且插入第一转子安装腔内的环状侧壁,行星轮架传动齿部设置在环状侧壁的内部、内齿套51安装在环状侧壁与第一转子安装腔形成的腔体部分内,安装座54与环状侧壁靠近第一转子12的一端固定连接。由于安装座54转动安装于第一太阳轮轴23上、连接盘52a转动安装于内齿套51外周侧上,在第一太阳轮轴23、内齿套51转动时,安装座54、连接盘52a不会跟随转动,油缸53连接在安装座54与连接盘52a之间,不会因第一太阳轮轴23、内齿套51的转动而对油缸53产生影响,便于油路的设置;通过油缸53动作带动内齿套51进行轴向移动,使内齿套51分别与太阳轮轴传动齿部、行星轮架传动齿部咬合,从而将第一太阳轮轴23与第二行星轮架44固定连接在一起,实现由第一内转子电机10、第二内转子电机30共同提供动力;通过油缸53的反向动作带动内齿套51进行轴向移动,使内齿套51与太阳轮轴传动齿部或者行星轮架传动齿部脱离,第一太阳轮轴23与第二行星轮架44不再连接,由第一内转子电机10提供动力。
为了便于使内齿套51与太阳轮轴传动齿部或者行星轮架传动齿部迅速脱离,在第一转子安装套筒部与内齿套51之间还设有弹性复位机构,该弹性复位机构包括沿第一太阳轮轴23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螺栓55、对应每根螺栓 55设置有一个弹簧56,在内齿套51上对应每根螺栓55处分别设有一个阶梯孔,阶梯孔的小径端靠近第一转子安装套筒部设置、阶梯孔的大径端远离第一转子安装套筒部设置,螺栓55穿过阶梯孔后与第一转子安装套筒部固定连接、螺栓 55的头部设置在阶梯孔的大径端内,弹簧56设置在阶梯孔的大径端内并且套设在螺栓55上。
具体的说,连接盘52a为分体式结构,包括靠近内齿套51设置的内盘体522、远离内齿套51设置的外盘体521,在内盘体522与外盘体521的交错处之间形成安装环槽,在内盘体522与外盘体521之间设有紧固件,通常,紧固件为螺栓,具体的说,连接盘52a是通过轴承与内齿套51转动连接的,轴承的内圈侧固定的套装于内齿套51上,轴承的外圈侧夹持在安装环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内转子电机30还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二定子31上的后盖34,第二太阳轮轴43的端部转动安装于后盖34上的后盖安装孔内;由于第二行星轮架44位于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内部,为了便于对第二行星轮架 44的转动参数进行检测,在第二太阳轮轴43上设有轴向通孔,在轴向通孔内穿插有与第二行星轮架44固定连接的连接杆61,在连接杆61远离第二行星轮架 44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安装于后盖安装孔内的安装端头62,第二检测反馈结构60b固定安装于后盖34上并对应后盖安装孔处设置。具体的说,第二检测反馈结构60b的固定部分设置于后盖34上,第二检测反馈结构60b的转动部分设置于安装端头62上,通常,第二检测反馈结构60b是编码器或者传感器。
由于第一内转子电机10的第一转子12固定安装于第一太阳轮轴23上,第一太阳轮轴23的转动参数与第一转子12是相同的,为了便于安装及减少占用空间,将第一检测反馈结构60a设置在第一行星轮架24与第一转子12之间,具体的说,第一检测反馈结构60a的固定部分设置于第一行星轮架24上,第一检测反馈结构60a的转动部分设置于第一转子12上,通常,第一检测反馈结构 60a是编码器或者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定子11上设置有冷却水道14,用于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外壳21与第一行星轮架24之间还安装有外部刹车机构70a,通常,外部刹车机构70a为电磁制动器,电磁制动器包括刹车机构壳体、安装于刹车机构壳体上用于的摩擦盘、安装于刹车机构壳体内部的电磁组件与用于使摩擦盘复位的弹性复位组件、以及制动盘,制动盘固定安装于第一外壳21外周侧上的,刹车机构壳体固定安装于第一行星轮架24或第一定子11 上,给电磁组件通电使摩擦盘与制动盘贴合,通过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行制动,断电后在弹性复位组件的弹力作用下摩擦盘与制动盘分离,当然,外部刹车机构70a也可以是液压制动器,液压制动器或电磁制动器的结构和原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做赘述。
第二实施例
由图4可知,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离合机构为液压离合器50c,该液压离合器50c的连接盘52b为一体式结构、通过轴承与内齿套51转动安装在一起,该液压离合器50c用于驱动连接盘52b、内齿套51进行轴向移动的多个油缸53设置在连接盘52b与第二外壳41之间,通常,在第二外壳41上对应每个油缸53处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外壳安装孔,油缸53对应的固定在第二外壳安装孔内。
第三实施例
由图5和图6可知,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离合机构为电磁离合器90,该电磁离合器90包括离合器壳体91、从动片 92、以及主动片93,主动片93与第一太阳轮轴23固定连接、从动片92与第二行星轮架44固定连接,主动片93与从动片92为可相对转动的抗扭矩连接,在第二外壳41上设置滑环94向电磁离合器90的线圈供电,电磁离合器的结构和原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做赘述。
工作时,由第一检测反馈结构60a检测第一太阳轮轴23的转动参数(在本实施例中指的是第一太阳轮轴23的转速)并将检测信号回传至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由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启动第二内转子电机30,由第二检测反馈结构60b检测第二行星轮架44的转动参数(在本实施例中指的是第二行星轮架44的转速)并将检测信号回传至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由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调节第二内转子电机30的转速,直至与第二内转子电机30安装在一起的第二行星减速机构40的第二行星轮架44的转速与第一太阳轮轴23的转速相同,再由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控制电磁离合器90动作,通过主动片93 与从动片92的贴合使第一行星减速机构20的第一太阳轮轴23与第二行星轮架 44固定连接在一起,由于主动片93与从动片92贴合时的转速相同,能够减小贴合瞬间产生的波动实现第一行星减速机构与第二行星减速机构之间的同步接合,使换挡更为平顺,而且通过第一内转子电机10、第二内转子电机30共同驱动电动汽车可提高驱动力矩,适用于起步阶段、低速爬坡阶段等需要大扭矩的情形;电动汽车高速行驶时,由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系统在控制电磁离合器90 动作使第一太阳轮轴23与第二行星轮架44分离,第一行星减速机构与第二行星减速机构之间能够脱开,仅通过第一内转子电机10提供动力,能够减少热量的产生及降低故障率。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在起步阶段与低速爬坡阶段时动力不足、高速行驶时电量消耗大的问题,两个电机同时使用时可提高驱动力矩,单独使用时满足电机在高效区间段间运转,能够降低功率消耗,同时可以避免电机产生过多的热量能够降低故障率。
由于是通过第一外壳21与轮毂进行安装的,对于第一行星减速机构20来说,第一外壳21转动安装在第一行星轮架24上,是动力输出部件,适用于双轮毂的电动汽车,如图5所示,轮毂80b、轮毂80c同时固定安装在第一外壳 21上。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高速行驶时进行刹车,在第二外壳41与第一太阳轮轴23之间设有内部刹车机构70b,该内部刹车机构70b的刹车机构壳体固定安装于第二外壳41上、该内部刹车机构70b的制动盘固定安装于第一太阳轮轴23上,该内部刹车机构70b为电磁制动器或者液压制动器,液压制动器或电磁制动器的结构和原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做赘述。
第四实施例
由图7和图8可知,该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行星减速机构20的第一外壳21与第一内转子电机10的第一定子11 固定连接、第一行星轮架24可以相对第一外壳21进行转动,第一行星轮架24 作为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部,安装时,将第一行星轮架24与轮毂80d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高速行驶时进行刹车,在第一内转子电机10的第一定子11与第一行星减速机构20的第一太阳轮轴23之间设有内部刹车机构 70b;该内部刹车机构70b的制动盘固定安装于第一太阳轮轴23上、刹车机构壳体固定安装于第一内转子电机10的第一定子11或者第二行星减速机构40的第二外壳41上,具体的说,刹车机构壳体是夹持在第一内转子电机10的第一定子11与第二行星减速机构40的第二外壳41之间的,通常,该内部刹车机构 70b为电磁制动器或者液压制动器。
第五实施例
由图9和图10可知,该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在第二行星轮架44靠近第一内转子电机10的一侧上设有与第二太阳轮轴 43同轴的安装轴46,行星轮架传动齿部设置在安装轴46上、离合机构安装在安装轴46上,该离合机构为液压离合器50b,包括用于连接太阳轮轴传动齿部与行星轮架传动齿部的内齿套51、转动安装于内齿套51外周侧上的连接盘52b、以及设置在第二外壳41与连接盘52b之间的多个油缸53,具体的说,连接盘 52b是一体式结构,是通过轴承与内齿套51转动安装在一起的,为了便于连接盘52b与轴承的外圈侧、内齿套51与轴承的内圈侧进行安装,在内齿套51的外周侧面靠近第一内转子电机10的一侧处设有环形缺口,轴承的内圈侧安装在环形缺口内,在内齿套51上还固定安装有用于固定轴承的挡环57。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高速行驶时进行刹车,在第一内转子电机10的第一定子11与第一转子12之间设有内部刹车机构70c,该内部刹车机构70c的刹车机构壳体固定安装于第一定子11或者第二外壳41上、制动盘固定安装于第一转子12上,在制动盘的制动盘安装孔侧壁与第一太阳轮轴23之间留有间距,内齿套51滑动时可以插入制动盘安装孔侧壁与第一太阳轮轴23之间的空间,具体的说,刹车机构壳体是夹持在第一定子11与第二外壳41之间,通常,该内部刹车机构70c为电磁制动器或者液压制动器。
第六实施例
由图11可知,该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离合机构100为液压离合器50d,该液压离合器50d包括套设在太阳轮轴传动齿部上用于连接太阳轮轴传动齿部与行星轮架传动齿部的刹车盘58a,在刹车盘58a的刹车盘安装套筒部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与太阳轮轴传动齿部、行星轮架传动齿部啮合的多个啮合齿581,还包括用于夹持到刹车盘58a上的夹钳58b、用于推动刹车盘58a与夹钳58b进行轴向移动的多个油缸(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于第一内转子电机10与第二行星减速机构40之间并且与第一太阳轮轴 23、第二太阳轮轴43平行的导向轴59,该夹钳58b滑动安装于导向轴59上。既能起到离合的作用,又能够起到刹车的作用。
第七实施例
由图12可知,该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直接固定安装于车辆驱动桥上,具体的说,车辆驱动桥包括驱动桥外壳100、安装在驱动桥外壳100内的差速器110,在驱动桥外壳100上安装有两根连接于差速器110上的输出轴130、一根连接于差速器 110上的输入轴120,每侧的输出轴130分别与对应侧车轮的轮毂固定连接、第一定子11与驱动桥外壳100固定连接、第一行星轮架24与输入轴120固定连接,可以同时驱动车辆驱动桥两侧处的两个车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内转子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转子电机一端处的第一行星减速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转子电机另一端处的第二内转子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转子电机与所述第一内转子电机之间的第二行星减速机构;
所述第一内转子电机包括第一定子、以及与所述第一定子套装在一起的第一转子;
所述第一行星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太阳轮轴上第一行星轮架、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行星轮架上的第一外壳,所述第一转子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太阳轮轴上;所述第一行星轮架与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为动力输出部,或者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架为动力输出部;
所述第二行星减速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轴同轴设置的第二太阳轮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太阳轮轴上的第二行星轮架、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行星轮架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连接的第二外壳;
所述第二内转子电机包括与所述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定子、与所述第二定子套装在一起的第二转子、以及与所述第二定子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后盖,所述第二转子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太阳轮轴上;
所述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太阳轮轴与所述第二行星轮架之间的离合机构、对应所述第一太阳轮轴设置的第一检测反馈结构、以及对应所述第二行星轮架设置的第二检测反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太阳轮轴的端部上设有太阳轮轴传动齿部,在所述第二行星轮架上对应的设有行星轮架传动齿部;所述离合机构为液压离合器,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太阳轮轴传动齿部与所述行星轮架传动齿部的内齿套、转动安装于所述内齿套外周侧上的连接盘、以及与所述连接盘固定连接在一起用于驱动所述内齿套进行轴向移动的油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为电磁离合器,所述电磁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壳体、从动片、以及主动片,所述主动片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片与所述第二行星轮架固定连接,所述主动片与所述从动片为可相对转动的抗扭矩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有向所述电磁离合器的线圈供电的滑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轴之间/所述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轴之间/所述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转子之间设有内部刹车机构,所述内部刹车机构为电磁制动器或者液压制动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反馈结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后盖上,在所述第二太阳轮轴上设有轴向通孔,在所述轴向通孔内穿插有与所述第二行星支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行星支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检测反馈结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架与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检测反馈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轮架与所述第一转子之间,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检测反馈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转子之间。
CN202020551937.9U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 Active CN212447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1937.9U CN212447100U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1937.9U CN212447100U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47100U true CN212447100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2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51937.9U Active CN212447100U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471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061093A1 (en) * 2018-05-14 2021-03-04 Tsinghua University Low-floor electric axle assembly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061093A1 (en) * 2018-05-14 2021-03-04 Tsinghua University Low-floor electric axle assembly
US11945302B2 (en) * 2018-05-14 2024-04-02 Tsinghua University Low-floor electric axle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96581A1 (en) Brushless permanent magnet motor/generator with axial rotor decoupling to eliminate magnet induced torque losses
CN109017271B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动力驱动装置
CN111497596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
CN21244710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
CN109624689A (zh) 一种电动飞行汽车的轮毂电机
CN110985619B (zh) 集成式行星机构两挡变速器
CN102522866A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变速器双转子电机
CN110758083A (zh) 一种新能源车辆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987734U (zh) 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和电动汽车
CN106972690B (zh) 集成制动器差动无级变速器的混合动力永磁外转子双电机
CN216851530U (zh) 轮毂电机动力总成
CN110912337A (zh) 一种内置行星排减速单元的车用驱动电机
CN113765319B (zh) 一种双转子盘式轮毂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244711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双行星减速驱动装置
CN212447101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双减速驱动装置
CN110962573A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0758082B (zh) 一种新能源车辆动力耦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4774606U (zh) 隧道牵引车用轮毂电机及隧道牵引车车轮
CN109958760B (zh) 一种基于传动机构的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换挡装置及其换挡方法
CN210941314U (zh) 一种集成式电驱电控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10235227U (zh) 电动单车及电动单车动力中置传动总成
CN110071597B (zh) 无动力中断内转子轮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8730473B (zh) 一种轮挖液力变速系统
CN217892515U (zh) 一种带取力器的双电机直驱动力系统
CN218971810U (zh) 行星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