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9281A - 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39281A
CN113739281A CN202110583272.9A CN202110583272A CN113739281A CN 113739281 A CN113739281 A CN 113739281A CN 202110583272 A CN202110583272 A CN 202110583272A CN 113739281 A CN113739281 A CN 113739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emperature
outside air
heat exchanger
casing
temperat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832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泽训
土屋嘉朗
武居秀宪
横山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739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92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鸟兽的伤害,并且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测量外部空气温度空气调节装置。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室外机(10),该室外机具有壳体(12)和收纳在壳体(12)的内部的热交换器,在壳体(12)的内部收纳有:从壳体的外部吸入空气,使用于与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从壳体的外部吸入到内部的风扇;和设置在风扇的流入侧、且比热交换器靠近壳体(12)的内侧面的部位,测量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空气调节装置或热泵装置中,具有热交换器、风扇、压缩机和驱动压缩机的发动机,并且设置在屋外的室外机是已知的。在这样的室外机中,为了空气调节装置或热泵装置的控制,有设置测量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在这样的室外机中,为了避免鸟兽对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的伤害,存在用覆盖件覆盖该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另外,在室外机中,为了省略覆盖件、并且能够测量外部空气,已知有在发动机的换气口设置有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在这样的室外机中,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被发动机的换气口覆盖从而能够避免鸟兽的伤害,并且测量通过该发动机进行驱动而流入到换气口中的外部空气的温度,将该温度作为外部空气温度发送到控制部等(例如专利文献1参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048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或热泵装置的室外机中,在发动机没有驱动时,外部空气没有流入,因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的外部空气温度的测量精度有可能降低。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鸟兽的伤害,并且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测量外部空气温度的空气调节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包括室外机,该室外机具有壳体和收纳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的热交换器,上述空气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的内部收纳有:从上述壳体的外部吸入空气,使用于与上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从上述壳体的外部吸入到内部的风扇;和设置在上述风扇的流入侧、且比上述热交换器靠近上述壳体的内侧面的部位,测量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
由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能够测量从该流入口流入、且没有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因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该空气,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测量外部空气温度。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能够抑制鸟兽的伤害,并且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测量外部空气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的正面图。
图2是从正面侧看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3是从背面侧看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4是室外机的俯视图。
图5是室外机的上部壳体的正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空气调节装置
10 室外机
12 壳体
22、50 柱
70 室外热交换器(热交换器)
72 轴流风扇(风扇)
80 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
82 保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发明是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包括室外机,该室外机具有壳体和收纳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的热交换器,上述空气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的内部收纳有:从上述壳体的外部吸入空气,使用于与上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从上述壳体的外部吸入到内部的风扇;和设置在上述风扇的流入侧、且比上述热交换器靠近上述壳体的内侧面的部位,测量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
由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能够测量从壳体的外部流入内部的空气中的、通过热交换器以前的空气。因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该空气,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测量外部空气温度。另外,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由于配置在壳体的内部,能够遮挡从室外机的外部的进入,抑制鸟兽的伤害。
第2发明中,上述壳体具有角部,上述热交换器沿着上述壳体的内侧面配置,且沿着上述壳体的角部弯曲,上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位于上述热交换器的弯曲的部位与上述壳体的角部之间的部位。
由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配置在,流入壳体的内部的空气之中的、没有通过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空气流通的位置。因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该空气,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测量外部空气温度。
第3发明中,在上述壳体中,在比上述热交换器靠近上述风扇的流入侧的部位设置有空气能够流入的流入口,上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位于上述风扇的流入侧与上述流入口之间的部位。
由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能够测量从该流入口流入、且没有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因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该空气,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测量外部空气温度。
第4发明中,在上述壳体中设置有保持上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的保持部件,上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通过上述保持部件被保持在与上述壳体离开的位置。
由此,能够抑制从壳体的各部向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传导热。因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能够更准确地测量从壳体12的外部流入的空气,能够提高外部空气温度的测量精度。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室外机10的结构的正面图。图1中,省略了下部壳体16的正面侧的下部面板26来表示。
空气调节装置1具有制冷循环,该制冷循环由收纳在室内机中的室内热交换器、和收纳在室外机中的压缩机30、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70等(图2、3)形成,该空气调节装置1通过使该制冷循环中流通制冷剂,来进行设置有室内机的被调和空间的空调。
室外机10为所谓的顶流方式的室外机,其通过配置在侧面的室外热交换器70将外部空气取入到内部并向上方吹出空气。
室外机10如图1所示,具有长度方向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箱状的壳体12。壳体12包括均为箱状部件的上部壳体14和下部壳体16,在下部壳体16的上部载置有上部壳体14。
下部壳体16包括:矩形的底板20;在该底板20的4个角部分别竖立地设置的柱22;在这些柱22的上端连结4个角部的矩形的框体24。
底板20为与壳体12的设置面相接的板状部件,该底板20作为壳体12的底板发挥功能。
在各柱22之间设置有均形成为板状的下部面板26。这些下部面板26形成下部壳体16的正面、背面和各侧面。
下部壳体16的内部空间成为机械室27。在该机械室27中收纳有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压缩机30、蓄能器32、油分离器34、未图示的毛细管和将它们彼此连接的制冷剂配管等。另外,在机械室27中收纳有:作为压缩机30的驱动源发挥功能的发动机36;使发动机36的废气与冷却发动机36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废气热交换器38;进行取入到发动机36中的空气的流量调节等的吸气箱40;和贮存对发动机36内的各部进行润滑的油的油罐42等。
并且,在机械室27中收纳有电器盒44。在电器盒44中收纳有用于控制制冷剂回路或发动机36等之类的室外机10的各部的电子部件或控制设备等的部件。即,电器盒44作为室外机10的控制部发挥功能。
上部壳体14包括:在框体24的4个角部分别竖立地设置的柱50;和在这些柱50的上端附近连结4个角部的矩形的框体52。
框体24位于上部壳体14的底部。因此,上部壳体14的内部空间经由框体24与机械室27连通。
在各柱50间之内,在位于上部壳体14的侧面的部位设置有均形成为板状的上部面板54。这些上部面板54形成了下部壳体16的侧面。
另外,在上部壳体14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网状部件56。网状部件56为具有规定的宽度尺寸的、设置有多个网孔的部件。空气容易经由该网状部件56从上部壳体14的外部取入到内部。
框体52具有与框体24大致相同的形状,连结于位于比各柱50的上端以规定的宽度尺寸靠下方的部位。因此,各柱50的上端比框体24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
在上部壳体14的上部设置有顶板60。顶板60为形成上部壳体14和壳体12的上表面的矩形的板状部件,该顶板60作为从外部遮蔽上部壳体14和壳体12的内部的侧壁发挥功能。顶板60的4个角部被各柱50的上端支承。
在该顶板60设置有从各边以规定的宽度尺寸竖起地设置的侧板62。配置在上部壳体14的上部的顶板60的各侧板62,在上部壳体14的侧面看覆盖各柱50的上端和框体52。
在顶板60设置有分别以规定的宽度尺寸开口的一对吹出口64。在该吹出口64的周缘设置有向顶板60的上面侧突出的环状的喇叭口66。各喇叭口66的上端侧的开口由未图示的网格覆盖。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顶板60以能够从上部壳体14拆装的方式设置。
图2是从正面侧看室外机10的立体图,图3是从背面侧看室外机10的立体图。此外,在图2、图3中,省略表示顶板60、各上部面板54和各网状部件56。
如图2、图3所示,在各柱50间之内、在上部壳体14的各侧面的大致中央,设置有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柱58。这些支柱58具有与各柱50大致相同的长度尺寸。
上部壳体14的内部空间成为热交换室59。在该热交换室59的内部收纳有2个室外热交换器70和2个轴流风扇72。
各室外热交换器70为使从室内机供给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或者作为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70是所谓的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该室外热交换器70在铜制的制冷剂配管接合金属制的多个翅片,作为整体形成为长条的平板状。
各室外热交换器70以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沿着上部壳体14的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各室外热交换器70形成为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与上部壳体14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
图4是室外机10的俯视图。图4中将顶板60省略表示。
如图4所示,一方的室外热交换器70以长度方向沿着设置于上部壳体14的正面的网状部件56的内侧面、和一方的上部面板54的内侧面的方式配置。详细而言,一方的室外热交换器70其长度方向从上部壳体14的位于正面侧的一方的柱50延伸至另一方的柱50,之后,延伸至与另一方的柱50相邻的支柱58。
另一方的室外热交换器70,以长度方向沿着设置在上部壳体14的背面的网状部件56的内侧面、和另一方的上部面板54的内侧面的方式配置。详细而言,一方的室外热交换器70,其长度方向从上部壳体14的位于背面侧的一方的柱50延伸至另一方的柱50,然后延伸至与另一方的柱50相邻的支柱58。
因此,各室外热交换器70均以在俯视时成大致L字状的方式,在规定部位中以规定的弯曲半径R沿着长度方向弯曲。各室外热交换器70的弯曲的部位配置在位于前面侧或者背面侧的另一方的柱50的内侧。
另外,各室外热交换器70在室外机10的俯视时以位于框体52的下方的方式配置。
各轴流风扇72包括电动机74和叶轮76。各轴流风扇72是通过进行旋转驱动从壳体12、即室外机10的外部将空气导入热交换室59,与在各室外热交换器70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再次释放到室外机10的外部的装置。各轴流风扇72在上部壳体14的俯视时,配置在框体52的内侧。各轴流风扇72均沿着上部壳体14的宽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
电动机74是使叶轮76旋转的驱动部,该电动机74具有与叶轮76连接的未图示的驱动轴。
图5为室外机10的上部壳体14的正面图。图5中,将网状部件56和顶板60省略表示。
叶轮76通过电动机74而被旋转,是在轴流方向上送出空气的旋转部件。如图5所示,各叶轮76的空气的流出侧的一部分在上部壳体14的正面看时,突出到比框体52靠上方。这些叶轮76的空气的流出侧的一部分配置在各喇叭口66的内侧。
在上部壳体14的内部设置有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是测量流入到上部壳体14的空气的温度,并将该测量结果作为外部空气温度发送到控制部的传感器。本实施方式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为具有规定的长度尺寸的棒状的部件。
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由保持部件82保持。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82是通过将形成为线状的金属材料的表面用树脂材料覆盖而形成的部件。该保持部件82能够塑性变形。该保持部件82在位于由上部壳体14的正面和一方的侧面形成的角部的柱50的附近,一方的端部与框体52连结。并且,保持部件82的另一方的端部以卷绕在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的方式变形从而保持该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
被保持部件82保持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在上部壳体14的俯视时,配置在位于由该上部壳体14的正面和一方的侧面形成的角部的柱50的附近。即,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在上部壳体14的俯视时,位于室外热交换器70的弯曲的部位的附近。
详细而言,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在上部壳体14的俯视时,配置在从室外热交换器70的正上方偏离的位置。具体而言,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在上部壳体14的俯视时,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70的弯曲的部位与柱50和侧板62之间。即,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在上部壳体14的俯视时,配置在比室外热交换器70靠近上部壳体14的内侧面的位置。
被保持部件82保持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在上部壳体14的正面看时,配置在框体52的上方、且顶板60的下方。详细而言,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在上部壳体14的上下方向上配置在轴流风扇72的叶轮76的流入侧。
该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与框体52的上表面和顶板60的任一者均离开地配置。即,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配置在与框体52的上表面和顶板60的任一者均不接触的位置。
由此,能够抑制来自上部壳体14的各部的热被导热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因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能够更准确地测量从壳体12的外部流入的空气,能够使外部空气温度的测量精度提高。
在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的一方的端部连接有导线84。该导线84是连接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与电器盒44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导线84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的一方的端部沿着框体52的上表面延伸至一方的支柱58之后,沿着该支柱58向热交换室59的内部的下方延伸。该导线84达到热交换室59的底部时,经由框体24延伸到机械室27,并与电器盒44连接。
此外,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和电器盒44也可以通过各种电波或电磁波等无线连接。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空气调节装置1的供暖运转的情况下,室外机10开始工作室,发动机36进行驱动,由此压缩机30被驱动。压缩机30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且经由各制冷剂配管将制冷剂送出,其中,该制冷剂被封入在由各室外热交换器70、蓄能器32、未图示的毛细管、未图示的室内热交换器和各制冷剂配管等构成的制冷循环的内部。
该制冷剂由室内热交换器释放出热之后,通过配管流入膨胀阀,通过该膨胀阀被减压,进而通过配管流入到各室外热交换器70中。
室外机10开始工作时,在发动机36的驱动之前使各轴流风扇72旋转。进行旋转驱动的各轴流风扇72使空气从室外机10的外部流入到上部壳体14的内部、即热交换室59中。
这时,网状部件56、上部面板54与柱50之间的间隙、下部面板26与柱22的间隙等作为流入口发挥功能,空气从这些流入口流入到热交换室59中。流入到热交换室59中的空气通过2个室外热交换器70的任意者,由此,能够促进在该室外热交换器70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与空气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被蒸发。之后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70流出,通过配管流入到压缩机30中之后,再次被压缩。
另一方面,与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通过轴流风扇72从吹出口64排出到上部壳体14的外部。
通过将该动作反复进行,室外机10从室外的空气将热吸收到制冷循环中,并释放到室内。
此外,空气调节装置1的供冷运转的情况下,制冷循环的制冷剂的循环方向与供暖运转的情况相反。
在此,各轴流风扇72进行旋转时,空气也从顶板60与各柱50、上部面板54和网状部件56的间隙流入。这些间隙均位于室外热交换器70的上方,因此从这些间隙流入的空气从2个室外热交换器70均不通过,而从吹出口64排出。即,从顶板60与各柱50、上部面板54和网状部件56的间隙流入的空气,不与在室外热交换器70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地从吹出口64排出。
本实施方式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在框体52的上方配置在靠近1个柱50的部位。即,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配置在顶板60与各柱50、上部面板54和网状部件56的间隙、与轴流风扇72之间。
由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能够测量从顶板60与各柱50、上部面板54和网状部件56的间隙流入、并且相吹出口64流动的空气的温度。该空气由于不通过2个室外热交换器70的任一者,估计是与实际的外部空气温度更近似的温度。因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能够测量该空气,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测量外部空气温度。
如上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在上部壳体14的俯视时,配置在比室外热交换器70更靠近上部壳体14的内侧面的位置。并且,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配置在该上部壳体14的内侧面与轴流风扇72之间。
由此,能够测量从顶板60与各柱50、上部面板54和网状部件56的间隙流入的空气之中的、通过室外热交换器70以前的空气。该空气由于不通过2个室外热交换器70的任一者,估计是与实际的外部空气温度更近似的温度。因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能够测量该空气,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测量外部空气温度。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测量通过轴流风扇72吸入到壳体12的内部的空气的温度。由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无论发动机36是否进行了驱动,都能够测量外部空气温度。
并且,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配置在上部壳体14的内部,被顶板60、柱50和框体52包围。由此,不设置覆盖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的覆盖件等,也能够遮挡从室外机10的外部的进入,能够抑制鸟兽的伤害,能够实现室外机10的部件个数的削减。
如以上所说明,依据本实施方式,空气调节装置1包括室外机10,该室外机10具有壳体12和收纳在该壳体12的内部的室外热交换器70。在壳体12的内部设置有从该壳体12的外部吸入空气,将用于与室外热交换器70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从壳体12的外部吸入到内部的轴流风扇72。并且,构成为在壳体12的内部收纳有测量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该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设置在该轴流风扇72的流入侧、且比室外热交换器70靠近壳体12的内侧面的部位。
由此,能够测量从顶板60与各柱50、上部面板54和网状部件56的间隙流入的空气之中的、通过室外热交换器70以前的空气。因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能够测量该空气,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测量外部空气温度。另外,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配置在上部壳体14的内部,被顶板60、柱50和框体52包围,因此能够遮挡从室外机10的外部的进入,抑制鸟兽的伤害。
另外,依据本实施方式,室外热交换器70沿着壳体12的内侧面配置,具有沿着壳体12的角部弯曲的部位。并且,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设置在位于室外热交换器70的弯曲部位与壳体12的角部之间的部位。
由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在室外机10的俯视时,配置在位于壳体12与室外热交换器70之间的部位。因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能够测量流入到内部的空气之中的、没有通过室外热交换器70的一部分空气,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测量外部空气温度。
另外,依据本实施方式,在壳体12中,在比室外热交换器70靠近轴流风扇72的流入侧的部位,设置有空气能够流入的间隙,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构成为设置在轴流风扇72的流入侧与间隙之间。
由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能够测量从该间隙流入的空气。因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能够测量该空气,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测量外部空气温度。
另外,依据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在壳体12中设置保持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的保持部件82,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构成为通过保持部件82被保持在与壳体12的各部离开的位置。
由此,能够抑制从上部壳体14的各部对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传导热。因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能够更准确地测量从壳体12的外部流入的空气,能够使外部空气温度的测量精度提高。
上述实施方式示例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任意地变形和应用。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构成为配置在轴流风扇72的流入侧中、室外热交换器70的弯曲的部位的外侧即靠近1个柱50的部位。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0也可以配置在框体52的上方中例如靠近其它的柱50的部位等的、只要室外热交换器70没有被配置在正下方的位置的、任意位置均可。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室外机10具有一对轴流风扇72,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1个轴流风扇72。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室外机10具有发动机36,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具有。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70构成为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铝制等的微通道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等之类的其它方式的热交换器。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装置1具有顶流式的室外机1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有侧流式的室外机。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作为能够避免设置在室外机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受到鸟兽伤害、并且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测量外部空气温度的空气调节装置,能够适当地利用。

Claims (5)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包括室外机,该室外机具有壳体和收纳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热交换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收纳有:
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吸入空气,使用于与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吸入到内部的风扇;和
设置在所述风扇的流入侧、且比所述热交换器靠近所述壳体的内侧面的部位,测量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角部,
所述热交换器沿着所述壳体的内侧面配置,且沿着所述壳体的角部弯曲,
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弯曲的部位与所述壳体的角部之间的部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中,在比所述热交换器靠近所述风扇的流入侧的部位形成有空气能够流入的流入口,
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位于所述风扇的流入侧与所述流入口之间的部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上,在比所述热交换器靠近所述风扇的流入侧的部位形成有空气能够流入的流入口,
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位于所述风扇的流入侧与所述流入口之间的部位。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保持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的保持部件,
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被所述保持部件保持在与所述壳体隔开间隔的位置。
CN202110583272.9A 2020-05-29 2021-05-27 空气调节装置 Pending CN1137392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4307 2020-05-29
JP2020094307A JP2021188825A (ja) 2020-05-29 2020-05-29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9281A true CN113739281A (zh) 2021-12-03

Family

ID=78728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83272.9A Pending CN113739281A (zh) 2020-05-29 2021-05-27 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88825A (zh)
CN (1) CN11373928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46386A (ko) * 2008-10-27 2010-05-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2011043256A (ja) * 2009-08-19 2011-03-03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6681171B2 (ja) * 2015-10-29 2020-04-15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88825A (ja) 2021-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98233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US10054320B2 (en) Indoor device of air conditioner
EP1166018B1 (en) Cassette type air conditioner for mounting in the ceiling
ES2790662T3 (es) Unidad interior de acondicionador de aire
JP587055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EP2711641A1 (en) Outdoor unit for refrigeration device
US20100226104A1 (en) Electrical equipment assembly and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disposed with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assembly
RU2560344C2 (ru) Наружный блок охлаждающе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JP2011137610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09079800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EP3006839B1 (en) Ceiling-embedded air conditioner
JP2018119720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EP3263997A1 (en) Air-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US10845066B2 (en) Heat source unit of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JP2011158108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13739281A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2018119718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WO2009096211A1 (ja) 空気調和機の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18207074A (ja) 発熱機器を備えた装置
CN113423951B (zh) 压缩机
JP2018119713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6758280B2 (ja) 電算機室用空調室内機
JP2003139354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7258053B2 (ja) 底面パネル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JP6784177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