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0642B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90642B CN113690642B CN202110828605.XA CN202110828605A CN113690642B CN 113690642 B CN113690642 B CN 113690642B CN 202110828605 A CN202110828605 A CN 202110828605A CN 113690642 B CN113690642 B CN 1136906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s
- conductive
- welding
- signal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包括第一排的多个第一端子和第二排的多个第二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两个屏蔽片,均固定于绝缘本体且位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两个屏蔽片具有至少一个焊脚组,焊脚组包括设于其中一个屏蔽片的一第一焊脚以及设于另一个屏蔽片的一第二焊脚;其中,第一焊脚与第一接地端子的导接部沿着第一方向并肩排布,第二焊脚与第二接地端子的导接部沿着第一方向并肩排布,同一个焊脚组中的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相互错开。本发明能确保电连接器的接地屏蔽性能且设计简单,而且能减少电连接器对外界发射的干扰攻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保证接地端子和屏蔽片之间稳定电性导通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习知的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排端子以及一屏蔽片,一排所述端子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所述屏蔽片设有多个抵接部,每一所述抵接部朝向对应一个所述接地端子弯折延伸并抵接于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从而将多个所述接地端子同时与所述屏蔽片电性导通,以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的接地屏蔽性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需要设计所述抵接部的延伸长度以及与所述接地端子抵接时的正向抵接力、抵接面积等,让所述抵接部和所述接地端子之间接触稳定,以实现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屏蔽片之间的电性导通稳定,设计难度大。而且当所述抵接部存在生产误差时,仍然存在所述抵接部无法与对应的接地端子接触的风险,影响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屏蔽片之间的电性导通,进而影响了所述电连接器的接地屏蔽性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通过两个屏蔽片的第一焊脚、第二焊脚分别与接地端子组中的第一接地端子的导接部、第二接地端子的导接部沿着第一方向并肩排布且用于共同与至少一个外接导电部件相焊接,实现每一个所述屏蔽片都和对应的接地端子稳定电性导通,确保所述电连接器的接地屏蔽性能,而且无需设计第一焊脚、第二焊脚的正向抵接力、抵接面积等,设计简单;而且,同一个焊脚组中的所述第一焊脚和所述第二焊脚沿第一方向相互错开,使得一对第一信号端子沿第一方向到所述第一焊脚的距离与一对第二信号端子到所述第二焊脚的距离不相同,进而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周围的电磁场不对称相同,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的电长关系不平衡、谐振频率相对错开,降低了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在谐振频率处电磁能量叠加而对外界发射较大的干扰攻击的风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多个所述端子包括排布成第一排的多个第一端子和排布成第二排的多个第二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接地端子,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一对第二信号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接地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接触部、一导接部和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的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与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对齐且共同形成一个接地端子组,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沿所述第二方向与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齐;两个屏蔽片,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两个所述屏蔽片具有至少一个焊脚组,所述焊脚组包括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屏蔽片的一第一焊脚以及设于另一个所述屏蔽片的一第二焊脚;其中,所述第一焊脚与所述接地端子组中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并肩排布且用于共同与至少一个外接导电部件相焊接,所述第二焊脚与所述接地端子组中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并肩排布且用于共同与至少一个外接导电部件相焊接,同一个所述焊脚组中的所述第一焊脚和所述第二焊脚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凹设形成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的一第一焊接段,所述第一焊脚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焊接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并肩排列。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对第一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还具有一第二焊接段,所述第二焊接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焊接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焊接段自所述第二焊接段延伸形成;所述外接导电部件为接地线芯,位于两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之间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用于同时与两个接地线芯相焊接,其中,所述第二焊接段和所述第一焊脚用于共同与其中一个所述接地线芯相焊接,所述第二焊接段和所述第一焊接段用于共同与另一个所述接地线芯相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还具有一第二焊接段,所述第二焊接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焊接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焊接段自所述第二焊接段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凹槽内形成一空隙,所述空隙沿所述第一焊接段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二焊接段与所述第一焊脚之间。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对第一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对第二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两个所述屏蔽片具有多个所述焊脚组,多个所述焊脚组中多个所述第一焊脚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同一侧,多个所述焊脚组中多个所述第二焊脚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屏蔽片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焊脚以及与所述第一焊脚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一延伸部,另一个所述屏蔽片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焊脚以及与所述第二焊脚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之间,两个所述屏蔽片彼此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弯折延伸的一舌部,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和每一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绝缘本体内弯折延伸,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围设形成一内侧空间,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位于所述内侧空间内,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导接部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延伸超过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导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弯折延伸的一舌部,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和每一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绝缘本体内弯折延伸,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围设形成一内侧空间,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位于所述内侧空间内,每一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一弯折段和一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相对于其所述导接部远离其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所述连接段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弯折段,所述连接段的第二端沿所述舌部的延伸方向倾斜延伸并连接于所述导接部。
为了达到上述相应的目的,本发明还采用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多个所述端子包括排布成第一排的多个第一端子和排布成第二排的多个第二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接地端子,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一对第二信号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接地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接触部、一导接部和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的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对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与其相对齐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共同形成一接地端子组,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与其对齐的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共同形成一信号端子组;一第一屏蔽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所述第一屏蔽片具有一第一主体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排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焊脚和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至少一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焊脚和所述第一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设置;一第二屏蔽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所述第一屏蔽片具有一第二主体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二排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焊脚和自所述第二主体部延伸的至少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焊脚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焊脚与所述接地端子组中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导接部并肩排列且用于共同与至少一外接导电部件相焊接,所述第二焊脚与所述接地端子组中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导接部并肩排列且用于共同与至少一外接导电部件相焊接,与同一所述接地端子组相焊接的所述第一焊脚和所述第二焊脚形成一个焊脚组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错开;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信号端子组中的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凹设形成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的一第一窄焊接部,所述第一焊脚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窄焊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并肩排列;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凹设形成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邻的一第二窄焊接部,所述第二焊脚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窄焊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并肩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还设有一第一宽焊接部,所述第一窄焊接部自所述第一宽焊接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凹槽内形成有一空隙,所述空隙沿所述第一窄焊接部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宽焊接部与所述第一焊脚之间;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还设有一第二宽焊接部,所述第二窄焊接部自所述第二宽焊接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凹槽内形成有一空穴,所述空穴沿所述第二窄焊接部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宽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脚之间。
进一步的,位于同一所述信号端子组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叠,同一所述信号端子组中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之间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重叠部分相互屏蔽隔离。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对第一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对第二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两个所述屏蔽片具有多个所述焊脚组,多个所述焊脚组中多个所述第一焊脚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同一侧,多个所述焊脚组中多个所述第二焊脚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焊脚和与其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第一隔离断口,所述第二焊脚和与其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第二隔离断口;对于同一所述焊脚组以及与其相焊接的同一所述接地端子组的所述导接部,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和所述第二焊脚沿所述第二方向与一个所述第一隔离断口相对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和所述第一焊脚沿所述第二方向与一个所述第二隔离断口相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均各自用于与对应一个信号线缆相焊接,其中,所述信号线缆包括外屏蔽层、包覆于所述外屏蔽层的绝缘层以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层的信号线芯,其中所述信号线缆的焊接端设有第一裸露段和第二裸露段,所述第一裸露段的所述绝缘层的头部相对于所述外屏蔽层朝向对应的所述导接部突伸,所述第二裸露段的所述信号线芯的头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裸露段的所述绝缘层朝向对应的所述导接部突伸并与对应的所述导接部相焊接;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均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的方向延伸并超过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以使相错开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同一所述信号端子组所焊接的两对信号线缆的所述第一裸露段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两个屏蔽片的第一焊脚、第二焊脚分别与接地端子组中的第一接地端子的导接部、第二接地端子的导接部沿着第一方向并肩排布且用于共同与至少一个外接导电部件相焊接,使得所述第一焊脚、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外接导电部件三者稳固电性导通,所述第二焊脚、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所述外接导电部件三者稳固电性导通,实现所述第一屏蔽片、所述第二屏蔽片分别和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稳定电性导通,确保所述电连接器的接地屏蔽性能,而且无需设计第一焊脚、第二焊脚的正向抵接力、抵接面积等,设计简单。同时,同一个所述焊脚组中的所述第一焊脚和所述第二焊脚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错开,从而所述第一焊脚与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距离并不等于所述第二焊脚与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距离,进而一个所述信号端子组中的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周围的电磁场不对称相同,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电长关系不平衡、谐振频率相对错开,降低了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在谐振频率处向外的电磁能量相叠加而对外界产生较大的干扰攻击的风险,从而减少了所述电连接器对外的干扰攻击。进一步的,位于同一所述信号端子组之间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错开,由此,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能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一导接部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二导接部之间进行屏蔽串音干扰信号;同时,相比于完全对准、不错开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相错开,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增大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所形成的屏蔽面积,使得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具有接地屏蔽面积较大,更加有效地对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进行信号屏蔽,有效减少串音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影响,改善所述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性能,尤其是高频信号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未对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未对接时的立体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对接完成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和线缆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第一屏蔽片、第二屏蔽片以及多个第二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第一端子、第一屏蔽片、第二屏蔽片以及多个第二端子从第三方向观察的平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第一端子、第一屏蔽片、第二屏蔽片、多个第二端子以及线缆从第一方向观察的平面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屏蔽片、第二屏蔽片从第二方向观察的平面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第一端子、第一屏蔽片、第二屏蔽片、多个第二端子以及线缆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第一屏蔽片、第二屏蔽片、多个第二端子以及线缆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第一屏蔽片、第二屏蔽片、多个第二端子以及线缆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的焊接端的从第一方向观察的局部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 外壳体1 | 框体11 | 锁扣柱111 |
盖体12 | 容置空间13 | 锁扣件2 | 拉环3 |
固定端31 | 绝缘本体4 | 舌部41 | 基部42 |
凹陷部421 | 第一表面4211 | 第二表面4212 | |
第一端子5 | 第一接触部51 | 第一连接部52 | 第一连接段521 |
第一弯折段522 | 第二连接段523 | 第一导接部53 | 第一焊接段531 |
第二焊接段532 | 第一凹槽533 | 空隙5331 | 内侧空间54 |
第一信号端子S1 | 第一接地端子G1 | ||
第二端子6 | 第二接触部61 | 第二连接部62 | 第三连接段621 |
第二弯折段622 | 第四连接段623 | 第二导接部63 | 第三焊接段631 |
第四焊接段632 | 第二凹槽633 | 空穴6331 | 第二信号端子S2 |
第二接地端子G2 | |||
第一屏蔽片7 | 第一主体部71 | 第一焊脚72 | 第一延伸部73 |
第一隔离断口74 | |||
第二屏蔽片8 | 第二主体部81 | 第二焊脚82 | 第二延伸部83 |
第二隔离断口84 | |||
对接连接器200 | 金属壳体9 | 锁扣孔91 | |
信号线缆300 | 外屏蔽层301 | 绝缘层302 | 信号线芯303 |
第一裸露段304 | 第二裸露段305 | 接地线缆400 | 接地线芯401 |
第一方向X | 第二方向Z | 第三方向Y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更加方便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说明书附图中的三维坐标轴中的X轴定义为第一方向,Z轴定义为第二方向,Y轴定义为第三方向,X轴、Y轴和Z轴之间两两相互垂直。
请参阅图1至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100,沿第二方向与一对接连接器200相对接,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4、多个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4和两个屏蔽片。多个所述端子包括排布成第一排的多个第一端子5和排布成第二排的多个第二端子6,多个所述第一端子5沿所述第二方向Z与多个所述第二端子6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端子5沿所述第一方向X排列,多个所述第二端子6沿所述第一方向X排列。两个所述屏蔽片包括一第一屏蔽片7和一第二屏蔽片8,所述第一屏蔽片7和所述第二屏蔽片8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4,所述第一屏蔽片7和所述第二屏蔽片8均位于所述第一端子5和所述第二端子6之间,且沿第二方向Z板面相向设置。所述电连接器100还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包括一个框体11和一个盖体12,所述框体11供所述绝缘本体4穿过,所述盖体12可拆卸地与所述框体11连接并盖设于所述绝缘本体4,需要说明的是,若以上下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X,则所述绝缘本体4向下穿过所述框体11,所述盖体12遮盖于所述绝缘本体4的上方。本实施例的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于与两排线缆相焊接,多个所述第一端子5和多个所述第二端子6均各自与对应一个线缆相焊接,所述框体11和所述盖体12邻近于所述线缆的一端共同围设形成一个容置空间13,所述容置空间13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绝缘本体4邻近于所述线缆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13,所述线缆的焊接端与所述端子的导接部相焊接且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13内,所述线缆从所述容置空间13伸出。
所述电连接器100还进一步包括一个拉环3,所述拉环3具有活动连接于所述框体11的两个固定端31,所述拉环3可围绕两个固定端31所在直线做旋转活动,通过拉动所述拉环3将所述电连接器100从对接连接器200拔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所述框体11还具有两个锁扣柱111,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具有两个锁扣件2,每一所述锁扣件2分别固定于对应一个所述锁扣柱111内,当所述电连接器100和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所述锁扣件2锁扣到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具有金属壳体9,所述锁扣件2锁扣到所述金属壳体9的锁扣孔91中。
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绝缘本体4具有一基部42和自所述基部42沿所述第二方向Z弯折延伸的一舌部41,所述舌部41具有相对的两个对接面,多个所述第一端子5包括多对第一信号端子S1和多个第一接地端子G1,多对第一信号端子S1和多个第一接地端子G1沿所述第一方向X交替排列,多个所述第二端子6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X交替排列的多对第二信号端子S2和多个第二接地端子G2。每一所述第一端子5具有一第一接触部51、一第一导接部5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51和所述第一导接部53的一第一连接部52,每一所述第二端子6具有一第二接触部61、一第二导接部63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61和所述第二导接部63的一第二连接部62,所述第一接触部5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61均呈平板状且分别显露于所述舌部41的两个所述对接面。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5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61用于和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中对应的端子相对接,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导接部63用于与外接导电部件相焊接,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接导电部件为线缆的线芯,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导接部63用于与对应的线缆的线芯相焊接,具体的,多个所述线缆包括多个信号线缆300和多个接地线缆400,所述信号线缆300具有信号线芯303,所述接地线缆400具有接地线芯401,所述电连接器100中的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每一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均与对应一个所述信号线芯303相焊接,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均与一个或两个对应的接地线芯401相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包括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每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包括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多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分别与多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沿所述第二方向Z间隔设置且相对齐,沿所述第二方向Z相对齐的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共同形成一个信号端子组,故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多个所述信号端子组;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沿所述第二方向Z间隔设置且相对齐,沿所述第二方向Z相对齐的一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和一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共同形成一个接地端子组,故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多个所述接地端子组。
请参阅图5至图7,所述舌部41自所述基部42沿所述第二方向Z弯折延伸,每一所述第一端子5和每一所述第二端子6均在所述绝缘本体4内弯折延伸。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部52具有一第一连接段521、一第二连接段523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52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523的一第一弯折段522,所述第一连接段521与所述第一接触部5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62具有一第三连接段621、一第四连接段623和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621和所述第四连接段623的一第二弯折段622,所述第三连接段621与所述第二接触部6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523和所述第四连接段623均位于所述基部42内,由此所述第一端子5和所述第二端子6的形状为符合于所述绝缘本体4的弯折形状。多个所述第一端子5围设形成一个内侧空间54,多个所述第二端子6位于所述内侧空间54内,故所述第二端子6相对位于所述第一端子5的内侧,所述第一端子5相对位于所述第二排端子的外侧。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端子6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沿着第三方向Y延伸超过所述第一端子5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由于所述第一端子5和所述第二端子6在所述绝缘本体4内弯折延伸,且所述第二端子6位于所述第一端子5的内侧空间54内,故所述第二端子6的信号传输路径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子5的信号传输路径短。相比于所述第二导接部63和所述第一导接部53平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接部63延伸超过所述第一导接部53,能够让所述第二端子6的信号传输路径相对延长,缩小所述第一端子5和所述第二端子6的信号传输路径的长度差异,进而缩小所述第一端子5和所述第二端子6的信号传输时差,有利于避免所述第一端子5和所述第二端子6的信号传输时差过大而影响了所述电连接器100对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同时能减少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导接部63的正对面积,减少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导接部63的相互干扰。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端子6中,所述第二连接部62包括一所述第二弯折段622和一所述第四连接段623,所述第四连接段623相对于其所述第二导接部63远离其所述第二接触部61的自由端,所述第四连接段623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段622,所述第四连接段623的第二端沿所述舌部41的延伸方向倾斜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接部63。相比于所述第四连接段623与所述第二导接部63位于同一个平面,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四连接段623相对于所述第二导接部63远离于所述第二接触部61的自由端,且所述第四连接段623的第二端倾斜延伸,能够相对延长所述第二端子6的信号传输路径,缩小所述第一端子5和所述第二端子6的信号传输路径的长度差异,进而缩小所述第一端子5和所述第二端子6的信号传输时差,有利于避免所述第一端子5和所述第二端子6的信号传输时差过大而影响了所述电连接器100对信号进行处理分析。
请参阅图7、图9至图12,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均各自用于与对应一个信号线缆300相焊接,其中,所述信号线缆300包括外屏蔽层301、包覆于所述外屏蔽层301的绝缘层302以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层302的信号线芯303,其中所述信号线缆300的焊接端设有第一裸露段304和第二裸露段305,所述第一裸露段304的所述绝缘层302的头部相对于所述外屏蔽层301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或所述第二导接部63突伸,所述第二裸露段305的所述信号线芯303的头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裸露段304的所述绝缘层302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或所述第二导接部63突伸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或所述第二导接部63相焊接。所述基部42的末端延伸超过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导接部63并形成一个凹陷部421,所述凹陷部421具有分别朝向两排所述线缆的第一表面4211和第二表面4212,所述第一表面4211和所述第二表面4212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导接部63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凹陷部421通过所述高度差为两排的所述信号线缆300的所述第一裸露段304提供一定的让位空间。具体的,所述凹陷部421的所述第一表面4211到所述第一导接部53之间的高度差大致与所述信号线芯303和所述绝缘层302的半径差相等,所述凹陷部421的所述第二表面4212到所述第二导接部63之间的高度差大致与所述信号线芯303和所述绝缘层302的半径差相等。由此,相比于所述第一表面4211和所述第二表面4212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导接部63之间不具有高度差,本实施例能减少所述信号线芯303的头部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导接部53或所述第二导接部63时的弯曲倾斜程度,增加所述信号线芯303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或所述第二导接部63的平面接触面积,降低所述信号线缆300与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导接部63虚焊的风险。
请参阅图5、图6和图9,所述第一屏蔽片7包括一第一主体部71、自所述第一主体部71朝向所述第一排延伸的多个第一焊脚72以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71延伸多个第一延伸部73,所述第一焊脚72和所述第一延伸部73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屏蔽片8包括一第二主体部81、自所述第二主体部81朝向所述第二排延伸的多个第二焊脚82以及自所述第二主体部81延伸多个第二延伸部83,所述第二焊脚8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83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邻设置。多个所述第一焊脚72和多个所述第二焊脚82形成多个焊脚组,每一所述焊脚组与每一所述接地端子组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导接部63相对应,具体的,每一个所述焊脚组包括与所述接地端子组中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第一导接部53并肩排列的一个第一焊脚72、以及与同一所述接地端子组中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第二导接部63并肩排列的一个第二焊脚82。并肩排列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一焊脚72用于共同与至少一个接地线芯401相焊接,并肩排列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和所述第二焊脚82用于共同与至少一个接地线芯401相焊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和电路板的接触垫或通孔等外部导电部件相焊接,由此使得所述第一焊脚72、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和所述外接导电部件三者稳固电性导通,所述第二焊脚82、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和所述外接导电部件三者稳固电性导通,实现所述第一屏蔽片7、所述第二屏蔽片8分别和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稳定电性导通,确保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接地屏蔽性能,而且无需设计第一焊脚72、第二焊脚82的正向抵接力、抵接面积等,设计简单。同时,同一个所述焊脚组中的所述第一焊脚72和所述第二焊脚82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互错开,也就是说,同一个所述焊脚组中的所述第一焊脚72和所述第二焊脚82并不沿第二方向Z对准,从而所述第一焊脚72与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距离并不等于所述第二焊脚82与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距离,进而一个所述信号端子组中的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周围的电磁场不对称相同,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电长关系不平衡、谐振频率相对错开,降低了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在谐振频率处向外的电磁能量相叠加而对外界产生较大的干扰攻击的风险,从而减少了所述电连接器100对外的干扰攻击。进一步的,每一个所述第一延伸部73和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延伸部83位于同一所述信号端子组中的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之间,位于同一所述信号端子组之间的所述第一延伸部7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83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互错开。由此,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7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83能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之间进行屏蔽串音干扰信号;同时,相比于完全对准、不错开的所述第一延伸部7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83,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延伸部7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83相错开,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X增大所述第一延伸部7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83所形成的屏蔽面积,使得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之间的具有接地屏蔽面积较大,更加有效地对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屏蔽串音干扰信号,有效减少串音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影响,改善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信号传输性能,尤其是高频信号传输性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屏蔽片7和所述第二屏蔽片8彼此分离,沿着所述第二方向Z板面相对设置,由此,相比于所述第一屏蔽片7和所述第二屏蔽片8彼此直接接触,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屏蔽片7和所述第二屏蔽片8之间存在一空气间隙,当所述第一端子5的电磁场在所述第一屏蔽片7感应出电流后,该电流不会直接传输到所述第二屏蔽片8而对所述第二端子6产生干扰,有效地阻隔了电流传导串音,进一步降低了所述第一端子5和所述第二端子6之间的相互干扰。
请参阅图6和图9,多个所述焊脚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焊脚72均沿所述第一方向X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同一侧,多个所述焊脚组中多个所述第二焊脚82均沿所述第一方向X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同一侧。可以理解的,每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的两侧各有一个所述第一焊脚72,每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的两侧各有一个所述第二焊脚82。本实施例能够让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中的两个第一信号端子S1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焊脚72之间的距离不相同,由此使得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电长关系也不平衡,错开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之间的谐振频率,避免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在谐振频率处对外发射的电磁能量叠加而对外发射较大的干扰攻击;同理,让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中的两个第二信号端子S2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焊脚82之间的距离不相同,能使得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电长关系不平衡,错开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之间的谐振频率,避免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在谐振频率处对外发射的电磁能量叠加而对外发射较大的干扰攻击,能减少所述电连接器100对外发射的干扰攻击。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6、图8和图9,位于同一所述信号端子组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7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83的并不是完全相互错开,即位于同一所述信号端子组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7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83沿所述第二方向Z的投影部分重叠。同一所述信号端子组中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之间沿着所述第二方向Z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7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83的重叠部分相互屏蔽隔离。也就是说,同一所述信号端子组中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之间相正对的范围内,是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7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83进行双层屏蔽隔离的。由于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在所述第二方向Z正对的串音干扰最强,本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屏蔽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导接部63之间的串音干扰。
请参阅图6、图8和图9,所述第一焊脚72和与其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延伸部73之间设有一第一隔离断口74,所述第二焊脚82和与其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延伸部83之间设有一第二隔离断口84。对于同一所述焊脚组以及与其相焊接的同一所述接地端子组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导接部63,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焊脚82沿所述第二方向Z与一个所述第一隔离断口74相对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和所述第二焊脚82沿所述第二方向Z与一个所述第二隔离断口84相对齐。由于所述第一屏蔽片7和所述第二屏蔽片8位于所述第一端子5和所述第二端子6之间,故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焊脚82沿所述第二方向Z分别位于一个所述第一隔离断口74的两侧,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和所述第二焊脚82沿所述第二方向Z分别位于一个所述第二隔离断口84的两侧。由此,通过所述第一隔离断口74将所述第一焊脚72从相邻的所述第一延伸部73隔离开,以让所述第一焊脚72向所述第一端子5弯折延伸,避免所述第一屏蔽片7的所述第一主体部71在所述第一焊脚72的弯折处撕裂,同理,通过所述第二隔离断口84将所述第二焊脚82从相邻的所述第二延伸部83隔离开,以让所述第二焊脚82向所述第二端子6弯折延伸,避免所述第二屏蔽片8的所述第二主体部81在所述第二焊脚82的弯折处撕裂;同时,所述第一隔离断口74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所述第二焊脚82对齐,所述第二隔离断口84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所述第一焊脚72对齐,能提高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屏蔽作用。
请参阅图5、图10和图11,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具有一第一焊接段531和一第二焊接段532,所述第二焊接段532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焊接段531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宽度,所述第一焊接段531自所述第二焊接段532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X凹设形成一第一凹槽533,所述第一凹槽533与所述第一焊接段531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焊脚72位于所述第一凹槽533内且与所述第一焊接段531沿所述第一方向X并肩排列。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焊接段531也可称为第一窄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段532也可称为第一宽焊接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具有一第三焊接段631和一第四焊接段632,所述第四焊接段632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焊接段631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宽度,所述第三焊接段631自所述第四焊接段632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X凹设形成一第二凹槽633,所述第二凹槽633与所述第三焊接段631相邻设置,所述第二焊脚82位于所述第二凹槽633内且与所述第三焊接段631沿所述第一方向X并肩排列。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焊接段631也可称为第二窄焊接部,所述第四焊接段632也可称为第二宽焊接部。由此,通过所述第一凹槽533为所述第一焊脚72提供让位空间,避免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与所述第一焊脚72并肩排列后增大了所述电连接器100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宽度,同理所述第二凹槽633为所述第二焊脚82提供一定的让位空间,能避免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宽度过大,有利于所述电连接器100小型化设计。
请参阅图9至图11,位于两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之间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用于同时与两个接地线芯401相焊接,其中,所述第二焊接段532和所述第一焊脚72用于共同与其中一个所述接地线芯401相焊接,所述第二焊接段532和所述第一焊接段531用于共同与另一个所述接地线芯401相焊接。通过所述第二焊接段532和所述第一焊脚72,能将所述屏蔽片、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接地线芯401三者焊接在一起,使得三者之间稳定电性导通构成整体的接地结构,保证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接地屏蔽效果;同时,相比于只有一个接地线芯401焊接于一个第一接地端子G1的第一导接部53,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同时与两个接地线芯401相焊接,与接地线芯401的接触面积更大。而且,因设置了所述第一凹槽533,所述第一焊脚72和所述第一导接部53的结构能相对紧凑,使得将两个接地线芯401焊接到同一个接地端子时,能够一次同时焊接两个所述接地线芯401,而不是在所述第一焊脚72和所述第一导接部53形成较大面积的焊接面积上分开两次焊接两个所述接地线芯401,而且两个所述接地线芯401能相靠近,不需要太多的焊料即可将两个所述接地线芯401焊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533内形成一空隙5331,所述空隙5331沿所述第一焊接段531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二焊接段532与所述第一焊脚72之间。所述第二凹槽633内形成有一空穴6331,所述空穴6331沿所述第三焊接段631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四焊接段632与所述第二焊脚82之间。由此,通过所述空隙5331和所述空穴6331,能为焊料提供一定的收容空间,有利于焊料嵌设入所述空隙5331和所述空穴6331中,能容纳更多的焊料来提高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所述第一焊脚72和接地线芯401的连接稳固性、提高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所述第二焊脚82和接地线芯401的连接稳固性。
请参阅图7和图12,所述第一延伸部7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83均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的方向延伸并超过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以使相错开的所述第一延伸部7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83沿所述第二方向Z位于同一所述信号端子组所焊接的两对信号线缆300的所述第一裸露段304之间。由于所述第一裸露段304未被线缆的外屏蔽层301包覆,本实施例能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7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83对两排线缆中位于所述第一裸露段304的所述信号线芯303进行屏蔽隔离,减少两排所述信号线芯303之间的串音干扰。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的成型过程如下:绝缘材料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5进行一次注塑成型,形成第一注塑模组;绝缘材料与多个所述第二端子6进行一次注塑成型,形成第二注塑模组;再将所述第一屏蔽片7、所述第二屏蔽片8分别定位于所述第一注塑模组、所述第二注塑模组,并将所述第一注塑模组、所述第二注塑模组以及所述第一屏蔽片7和所述第二屏蔽片8整体一起进行一次注塑成型,由此实现了将多个所述第一端子5和多个所述第二端子6以及所述第一屏蔽片7和所述第二屏蔽片8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4;进一步的,将所述拉环3组装于所述框体11,将所述锁扣件2组装于所述锁扣柱111,将所述绝缘本体4的所述舌部41穿过所述框体11,最后将所述盖体12盖设于所述绝缘本体4并与所述框体11相固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两个屏蔽片的第一焊脚72、第二焊脚82分别与接地端子组中的第一接地端子G1的导接部、第二接地端子G2的导接部沿着第一方向X并肩排布且用于共同与至少一个外接导电部件相焊接,实现所述第一屏蔽片7、所述第二屏蔽片8分别和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稳定电性导通,确保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接地屏蔽性能,而且无需设计第一焊脚72、第二焊脚82的正向抵接力、抵接面积等,设计简单。同时,降低了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在谐振频率处向外的电磁能量相叠加而对外界产生较大的干扰攻击的风险,从而减少了所述电连接器100对外的干扰攻击。进一步的,位于同一所述信号端子组之间的所述第一延伸部7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83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互错开,使得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之间的具有接地屏蔽面积较大,改善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信号传输性能。
2、多个所述第一焊脚72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的同一侧,错开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之间的谐振频率,多个所述第二焊脚82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所述第二导接部63的同一侧,错开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之间的谐振频率,避免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在谐振频率处对外发射的电磁能量叠加而对外发射较大的干扰攻击,能减少所述电连接器100对外发射的干扰攻击。
3、通过所述第一凹槽533、所述第二凹槽633分别为所述第一焊脚72、所述第二焊脚82提供让位空间,避免所述第一焊脚72、所述第二焊脚8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接部53、所述第二导接部63并肩排列后增大了所述电连接器100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宽度,有利于所述电连接器100小型化设计。
4、通过所述空隙5331和所述空穴6331,能为焊料提供一定的收容空间,有利于焊料嵌设入所述空隙5331和所述空穴6331中,能容纳更多的焊料来提高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所述第一焊脚72和接地线芯401的连接稳固性、提高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所述第二焊脚82和接地线芯401的连接稳固性。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
多个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多个所述端子包括排布成第一排的多个第一端子和排布成第二排的多个第二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接地端子,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一对第二信号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接地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接触部、一导接部和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的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与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对齐且共同形成一个接地端子组,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沿所述第二方向与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齐;
两个屏蔽片,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两个所述屏蔽片具有至少一个焊脚组,所述焊脚组包括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屏蔽片的一第一焊脚以及设于另一个所述屏蔽片的一第二焊脚;
其中,所述第一焊脚与所述接地端子组中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并肩排布且用于共同与至少一个外接导电部件相焊接,所述第二焊脚与所述接地端子组中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并肩排布且用于共同与至少一个外接导电部件相焊接,同一个所述焊脚组中的所述第一焊脚和所述第二焊脚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错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凹设形成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的一第一焊接段,所述第一焊脚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焊接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并肩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对第一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还具有一第二焊接段,所述第二焊接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焊接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焊接段自所述第二焊接段延伸形成;
所述外接导电部件为接地线芯,位于两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之间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用于同时与两个接地线芯相焊接,其中,所述第二焊接段和所述第一焊脚用于共同与其中一个所述接地线芯相焊接,所述第二焊接段和所述第一焊接段用于共同与另一个所述接地线芯相焊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还具有一第二焊接段,所述第二焊接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焊接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焊接段自所述第二焊接段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凹槽内形成一空隙,所述空隙沿所述第一焊接段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二焊接段与所述第一焊脚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对第一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对第二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两个所述屏蔽片具有多个所述焊脚组,多个所述焊脚组中多个所述第一焊脚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同一侧,多个所述焊脚组中多个所述第二焊脚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同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屏蔽片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焊脚以及与所述第一焊脚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一延伸部,另一个所述屏蔽片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焊脚以及与所述第二焊脚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之间,两个所述屏蔽片彼此分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弯折延伸的一舌部,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和每一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绝缘本体内弯折延伸,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围设形成一内侧空间,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位于所述内侧空间内,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导接部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延伸超过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导接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弯折延伸的一舌部,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和每一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绝缘本体内弯折延伸,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围设形成一内侧空间,多个所述第二端子位于所述内侧空间内,每一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一弯折段和一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相对于其所述导接部远离其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所述连接段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弯折段,所述连接段的第二端沿所述舌部的延伸方向倾斜延伸并连接于所述导接部。
9.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
多个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多个所述端子包括排布成第一排的多个第一端子和排布成第二排的多个第二端子,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一接地端子,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一对第二信号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接地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接触部、一导接部和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的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对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与其相对齐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共同形成一接地端子组,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与其对齐的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共同形成一信号端子组;
一第一屏蔽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所述第一屏蔽片具有一第一主体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排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焊脚和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至少一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焊脚和所述第一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设置;
一第二屏蔽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所述第一屏蔽片具有一第二主体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二排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焊脚和自所述第二主体部延伸的至少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焊脚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焊脚与所述接地端子组中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导接部并肩排列且用于共同与至少一外接导电部件相焊接,所述第二焊脚与所述接地端子组中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导接部并肩排列且用于共同与至少一外接导电部件相焊接,与同一所述接地端子组相焊接的所述第一焊脚和所述第二焊脚形成一个焊脚组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错开;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信号端子组中的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错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凹设形成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的一第一窄焊接部,所述第一焊脚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窄焊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并肩排列;
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凹设形成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邻的一第二窄焊接部,所述第二焊脚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窄焊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并肩排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还设有一第一宽焊接部,所述第一窄焊接部自所述第一宽焊接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凹槽内形成有一空隙,所述空隙沿所述第一窄焊接部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宽焊接部与所述第一焊脚之间;
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还设有一第二宽焊接部,所述第二窄焊接部自所述第二宽焊接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凹槽内形成有一空穴,所述空穴沿所述第二窄焊接部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宽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脚之间。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信号端子组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叠,同一所述信号端子组中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和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之间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重叠部分相互屏蔽隔离。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对第一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对第二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两个所述屏蔽片具有多个所述焊脚组,多个所述焊脚组中多个所述第一焊脚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同一侧,多个所述焊脚组中多个所述第二焊脚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同一侧。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脚和与其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第一隔离断口,所述第二焊脚和与其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第二隔离断口;
对于同一所述焊脚组以及与其相焊接的同一所述接地端子组的所述导接部,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和所述第二焊脚沿所述第二方向与一个所述第一隔离断口相对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和所述第一焊脚沿所述第二方向与一个所述第二隔离断口相对齐。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均各自用于与对应一个信号线缆相焊接,其中,所述信号线缆包括外屏蔽层、包覆于所述外屏蔽层的绝缘层以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层的信号线芯,其中所述信号线缆的焊接端设有第一裸露段和第二裸露段,所述第一裸露段的所述绝缘层的头部相对于所述外屏蔽层朝向对应的所述导接部突伸,所述第二裸露段的所述信号线芯的头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裸露段的所述绝缘层朝向对应的所述导接部突伸并与对应的所述导接部相焊接;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均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的方向延伸并超过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所述导接部,以使相错开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同一所述信号端子组所焊接的两对信号线缆的所述第一裸露段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28605.XA CN113690642B (zh) | 2021-07-22 | 2021-07-22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28605.XA CN113690642B (zh) | 2021-07-22 | 2021-07-22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90642A CN113690642A (zh) | 2021-11-23 |
CN113690642B true CN113690642B (zh) | 2023-07-21 |
Family
ID=78577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28605.XA Active CN113690642B (zh) | 2021-07-22 | 2021-07-22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90642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565177U (zh) * | 2016-02-25 | 2016-09-07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7124334U (zh) * | 2017-01-24 | 2018-03-20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364258U (zh) * | 2016-12-09 | 2017-07-28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8493716B (zh) * | 2017-12-06 | 2020-12-22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21
- 2021-07-22 CN CN202110828605.XA patent/CN11369064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565177U (zh) * | 2016-02-25 | 2016-09-07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7124334U (zh) * | 2017-01-24 | 2018-03-20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90642A (zh) | 2021-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41743B (zh) | 背板連接器 | |
TWI795323B (zh) | 提供接觸支撐和阻抗匹配特性之包覆成型導線架 | |
CN102356520B (zh) | 具有带肋的接地板的电连接器 | |
US1156328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frame surrounding plurality of terminals and connector housing | |
CN111525347B (zh)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
CN109659726B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TW201711312A (zh) | 基板連接用電連接器裝置 | |
CN112563784B (zh) | 连接器及其传输片 | |
KR20210025495A (ko) | 적어도 하나의 임피던스 제어 구조물을 갖는 커버 조립체 | |
TWM495648U (zh) | 電連接器 | |
CN113193407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1376987U (zh)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
CN113690642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818845U (zh) | 电连接器 | |
TWM563683U (zh) | 電連接器之接地結構 | |
CN218677855U (zh) | 电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 |
CN114243387A (zh) | 电连接器 | |
CN116031712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428193B (zh) | 垂直式高速连接器 | |
CN217468889U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 |
CN22157443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794155U (zh) | 接地端子、端子组件以及接地结构 | |
CN21679404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7444738U (zh) | 电连接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 |
CN218919314U (zh) | 对接元件和连接器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