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9314U - 对接元件和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对接元件和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9314U
CN218919314U CN202222743268.7U CN202222743268U CN218919314U CN 218919314 U CN218919314 U CN 218919314U CN 202222743268 U CN202222743268 U CN 202222743268U CN 218919314 U CN218919314 U CN 218919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ing
finger
branch
main body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432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侑伦
郑耀龄
余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432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9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9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9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接元件,包括:一本体、多个连接手指与多个导通结构;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分别布有沿第二方向间隔且呈一排设置的多个连接手指,每一排连接手指包括接地手指和信号手指,接地手指具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在第三方向的一端向外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位于第一表面的一个接地手指与位于第二表面的一个接地手指错位设置,导通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使得位于第一表面的其中一个接地手指的第一分支和位于第二表面的另一个接地手指的第二分支连接,以及公开了一种具有对接元件及与对接元件对接的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导通结构的设置,简化对接元件的制造工艺。

Description

对接元件和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接元件和连接器组合,尤其是涉及一种改善高频的对接元件和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插卡元件,包括一本体、设于所述本体的多个连接手指、多个导通结构以及设于所述本体内的一接地层,所述本体具有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接地层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侧面之间,多个所述连接手指设于所述本体的两个所述侧面,每一个所述侧面上的所述连接手指沿前后方向对齐排列成一排,每一排所述连接手指均包括多个接地手指和多个信号手指,两个所述侧面上的两排所述接地手指至少部分在前后方向上错开设置,且每一所述接地手指均与一个所述导通结构连接,所述导通结构沿左右方向延伸,每一所述导通结构与所述接地层导接,每一所述导通结构由所述本体的一个所述侧面延伸至所述接地层。
这类传统的插卡元件其左右两侧的两排所述接地手指均各自连接一个所述导通结构,这样的排布方式使得所述导通结构在所述插卡元件的内部分布密集,不利于插卡元件的制造。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对接元件和连接器组合,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接元件和具有所述对接元件的连接器组合,通过将对接元件上下表面错开的两个接地手指设置倾斜延伸的分支,通过两者倾斜的分支与一个导通结构连接,从而减少导通结构的设置,使得对接元件上的导通结构排布相对稀疏不那么密集,简化对接元件的制造工艺。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接元件,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在一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两个第一接地手指和一第一信号手指,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信号手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之间且彼此相邻设置;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第二接地手指,所述第二接地手指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相对设置;定义一第三方向,其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接地手指、所述第二接地手指和所述第一信号手指均具有一主体部,所述第一接地手指和所述第二接地手指具有自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分支与一第二分支,所述第一分支朝所述主体部在第二方向的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分支朝所述主体部在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倾斜延伸;多个导通结构,设于所述本体,所述导通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一个所述导通结构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二分支与所述第二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一分支,另一个所述导通结构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二分支。
进一步,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接地手指在第三方向同一端相连的多个所述导通结构,沿第二方向对齐且等间距排列。
进一步,所述导通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支在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或连接于所述第二分支在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手指和所述第二接地手指具有自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的一个所述第一分支与一个所述第二分支。
进一步,所述本体具有一对接边,所述对接边在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本体的边缘,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的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且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的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上距离所述对接边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上距离所述对接边的距离。
进一步,包括设于所述本体的至少一接地层,所述接地层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多个所述导通结构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接地层并与所述接地层导接。
进一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一分支延伸至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的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二分支延伸至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的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上述任一所述对接元件和与所述对接元件配合的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基座具有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接面和一安装面,所述基座具有自所述对接面向内凹设形成的一插槽,所述插槽收容所述对接元件,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在第一方向上设置于所述插槽的相对两侧,位于所述插槽一侧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在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接地端子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之间的一个第一信号端子,位于所述插槽的另一侧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主体部一一对应接触,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的所述主体部接触,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手指的所述主体部接触。
进一步,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均具有一接触部,多个所述接触部对应与多个所述主体部接触并沿第二方向对齐排列,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在第三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的最大滑移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在第三方向上与对应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最大滑移距离。
进一步,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弹臂,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弹臂,所述弹臂沿第三方向纵长延伸,所述弹臂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一分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二分支在第二方向上的最短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所述第一接地手指和所述第二接地手指上设置朝所述主体部在第二方向上不同侧延伸的所述第一分支和所述第二分支,将其中一个所述导通结构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二分支与所述第二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一分支,另一个所述导通结构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二分支,使得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与所述第二接地手指共用其中一个所述导通结构,使得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与同一所述第二接地手指共用另一个所述导通结构,即将所述对接元件两个表面错位设置的两个接地手指通过同一个所述导通结构连接,使得多个所述导通结构在所述本体上的排布相对宽松不那么密集,简化所述对接元件的制作工艺;另外,由于所述第一分支和所述第二分支是自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的一端向外倾斜延伸形成的,延伸出来的所述第一分支和所述第二分支与所述第一信号手指之间的距离减小且环绕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的周边,使得所述第一接地手指对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的屏蔽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合与电路板对接前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电连接器与电路板对接后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沿第一方向X与第三方向Z限定的一平面剖切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对接元件显示第一表面及导通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主视图;
图6为图4以另一视角显示第二表面的立体图;
图7为图1中对接元件与电连接器对接时隐藏基座的立体图;
图8为图7的主视图。
对接元件100 本体1 第一表面11
第二表面12 对接边13 连接手指2
接地手指2G 信号手指2S 第一接地手指21
第一信号手指22 第二接地手指23 主体部2a
第一分支2b 第二分支2c 导通结构3
接地层4 电连接器200 基座5
对接面51 安装面52 插槽53
导电端子6 接地端子6G 信号端子6S
第一接地端子G1 第一信号端子S1 第二接地端子G2
弹臂61 接触部62 焊接部63
电路板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和特征,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定义有第一方向(X轴)、第二方向(Y轴)及第三方向(Z轴),且该三个方向彼此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三方向为上下方向,但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不限于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根据需求可以定义其他方向。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对接元件以及具有所述对接元件的连接器组合的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合包括一对接元件100和与所述对接元件100电性连接的一电连接器200,所述电连接器200用以焊接在一电路板30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元件100为内存电子卡,包括多层印刷电路板和设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内存模组,所述对接元件100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电连接器200。
如图4所示,所述对接元件100包括一本体1、设于所述本体1的多个连接手指2、设于所述本体1的多个导通结构3和设于所述本体1的两个接地层4。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所述本体1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11和一第二表面12,两个所述接地层4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1与所述第二表面12之间,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在第一方向上相互平行,两个所述接地层4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接地层4在第一方向上均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所述本体1还具有一对接边13,所述对接边13在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本体1的下边缘。在其他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所述接地层4的数量,其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大于两个,在这里不限定所述接地层4的具体数量,只要至少有一个即可。
如图4和图5所示,多个所述连接手指2位于所述本体1的左右两个侧面,即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所述第一表面11上分布沿第二方向间隔且呈一排设置的多个所述连接手指2,所述第二表面12上分布沿第二方向间隔且呈一排设置的多个所述连接手指2,每一排所述连接手指2均包括多个接地手指2G和多个信号手指2S。为便于理解,定义所述本体1在第一方向的右侧面为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本体1在第一方向的左侧面为所述第二表面12,每一所述连接手指2均具有一主体部2a,所述主体部2a沿第三方向纵长延伸,定义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1的相邻两个所述接地手指2G为第一接地手指21,定义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1上且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之间的一个所述信号手指2S为第一信号手指22,定义设于所述第二表面12的一个所述接地手指2G为第二接地手指23,所述第二接地手指23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的所述主体部2a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主体部2a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且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的所述主体部2a在第三方向上距离所述对接边13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主体部2a在第三方向上距离所述对接边13的距离。
如图4至图6所示,每一所述接地手指2G均具有自对应的所述主体部2a在第三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分支2b与一第二分支2c,所述第一分支2b朝所述主体部2a在第二方向的其中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分支2c朝所述主体部2a在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和所述第二接地手指23各自在对应的所述主体部2a的同一端的所述第一分支2b与所述第二分支2c向外呈喇叭状延伸,即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一分支2b在第二方向上自对应的所述主体部2a朝向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一侧的方向倾斜延伸,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一分支2b在第二方向上自对应的所述主体部2a朝远离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一侧的方向倾斜延伸。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接地手指2G均具有自对应的所述主体部2a在第三方向的其中一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的一个所述第一分支2b与一个所述第二分支2c,在所述主体部2a远离所述对接边13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分支2b与所述第二分支2c,另一端未设置。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通结构3沿第二方向对齐排列,多个所述导通结构3在第三方向上呈两排设置,每一排的多个所述导通结构3沿第二方向等间距分布,所述导通结构3沿第一方向笔直延伸,每一所述导通结构3沿第一方向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接地层4并与两个所述接地层4导接,每一个所述导通结构3都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一分支2b或一个所述第二分支2c连接。
如图4所示,针对所述主体部2a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分支2b与所述第二分支2c而言,其中一个所述导通结构3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二分支2c与所述第二接地手指23的所述第一分支2b,另一个所述导通结构3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一分支2b与所述第二接地手指23的所述第二分支2c。每一所述导通结构3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支2b在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主体部2a的一端或连接于所述第二分支2c在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主体部2a的一端。
如图5所示,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一分支2b延伸至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的所述主体部2a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二分支2c延伸至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的所述主体部2a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即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一分支2b沿第三方向投影,与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的所述主体部2a部分重叠,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二分支2c沿第三方向投影,与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的所述主体部2a部分重叠。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电连接器200包括一基座5和设于所述基座5的多个导电端子6,所述基座5由绝缘塑胶制成,所述基座5具有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接面51和一安装面52,所述安装面52在第三方向上面向所述电路板300,所述基座5具有自所述对接面51向内凹设形成的一插槽53,所述插槽53沿第二方向纵长延伸,所述插槽53用以收容所述对接元件100。
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导电端子6由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多个所述导电端子6在第一方向上呈两排设置,两排所述导电端子6设于所述插槽53在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每一排所述导电端子6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一排所述导电端子6均包括多个接地端子6G和多个信号端子6S,所述插槽53左右两侧的多个所述接地端子6G和多个所述信号端子6S与所述对接元件100左右两侧的多个所述接地手指2G和多个所述信号手指2S一一对应接触从而实现电性连接。
如图2、图3和图7所示,所述导电端子6具有收容于所述基座5的一弹臂61、设于所述弹臂61的一接触部62以及用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300的一焊接部63,所述弹臂61沿第三方向纵长延伸,并所述接触部62显露于所述插槽53,所述插槽53同一侧的多个所述导电端子6的多个所述接触部62沿第二方向对齐排列,所述焊接部63显露出所述安装面52,通过表面贴装技术(即SMT)与所述电路板300焊接。
如图1、图3和图7所示,位于所述插槽53一侧的多个所述导电端子6包括在第二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接地端子G1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之间的一个第一信号端子S1,位于所述插槽53的另一侧的多个所述导电端子6包括一第二接地端子G2,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辅助参考图4和图5),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两个所述接触部62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两个所述主体部2a一一对应接触,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所述接触部62与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的所述主体部2a接触,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所述接触部62与所述第二接地手指23的所述主体部2a接触。
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所述弹臂61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一分支2b与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二分支2c在第二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在所述对接元件200插入所述插槽53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所述接触部62在第三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的最大滑移L1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接触部62在第三方向上与对应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最大滑移距离L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对接元件和连接器组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其中一个所述导通结构3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二分支2c与所述第二接地手指23的所述第一分支2b,另一个所述导通结构3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一分支2b与所述第二接地手指23的所述第二分支2c,使得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与所述第二接地手指23共用其中一个所述导通结构3,使得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与同一所述第二接地手指23共用另一个所述导通结构3,使得多个所述导通结构3在所述本体1上的排布相对宽松不那么密集,简化所述对接元件100的制作工艺。
2、通过将所述第一分支2b朝对应的所述主体部2a在第二方向的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分支2c朝对应的所述主体部2a在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倾斜延伸,使得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手指2G之间的接地回流路径缩短,有利于减小串音及谐振,从而改善高频;同时,所述接地手指2G的所述第一分支2b和所述第二分支2c与相邻的所述信号手指2G之间的距离缩短,增大了所述接地手指2G对所述信号手指2G的屏蔽效果。
3、通过在一个所述接地手指2G的同一端设置两个分支,即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分支2b和一个所述第二分支2c,又由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分支2b和所述第二分支2c都有一个所述导通结构3与其相邻,即相当于一个所述接地手指2G的一端连接有两个所述导通结构3,增加接地回流路径的数量,使得接地网络更加完整,有利于减小串音和谐振,从而改善高频;同理在一个所述接地手指2G的另一端也设置两个分支,即一个所述接地手指2G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分支2b和两个所述第二分支2c,相当于一个所述接地手指2G的两端共连接有四个导通结构3,增加了接地回流路径的数量,使得接地网络更加完整,有利于减小串音和谐振,从而改善高频。
4、通过将所述导通结构3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支2b或所述第二分支2c在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主体部2a的一端,即将多个所述导通结构3对应连接于所述接地手指2G在第三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减弱所述接地手指2G两端的天线效应。
5、通过将所述信号手指2S的长度设置成小于所述接地手指2G的长度,所述信号手指2S的所述主体部2a在第三方向上距离所述对接边13的距离大于所述接地手指2G的所述主体部2a在第三方向上距离所述对接边13的距离,即缩短所述信号手指2S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这种设计相对于传统对接元件其接地手指和信号手指的长度等长,减小了所述信号手指2S上无用导电路径(即所述信号端子6S的所述接触部62与所述信号手指2S的接触位置到对应的所述主体部2a的下边缘之间区域),有助于改善天线效应,避免所述信号手指2S上无用导电路径对所述信号端子6S产生电磁干扰。
6、在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之间设置两个所述接地层4,所述接地层4通过多个所述导通结构3电性连接不同位置的多个所述接地手指2G。如此设置,既增加了接地路径,也对所述插槽53两侧的所述导电端子6以及所述对接元件100两个表面的所述信号手指2S起到一定程度的屏蔽作用。
7、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一分支2b延伸至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的所述主体部2a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二分支2c延伸至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的所述主体部2a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即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一分支2b沿第三方向投影,与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的所述主体部2a部分重叠,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二分支2c沿第三方向投影,与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的所述主体部2a部分重叠,使得所述第一分支2b和所述第二分支2c围设在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的周边,对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起到一定的屏蔽效果。
8、所述弹臂61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一分支2b与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21的所述第二分支2c在第二方向上的最短距离,使得当所述对接元件100插入至所述电连接器200时,使得与所述第一信号手指22对接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所述弹臂61不会与所述第一分支2b和所述第二分支2c接触形成短路。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对接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所述本体在一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
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两个第一接地手指和一第一信号手指,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信号手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之间且彼此相邻设置;
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第二接地手指,所述第二接地手指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相对设置;
定义一第三方向,其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接地手指、所述第二接地手指和所述第一信号手指均具有一主体部,所述第一接地手指和所述第二接地手指具有自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分支与一第二分支,所述第一分支朝所述主体部在第二方向的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分支朝所述主体部在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倾斜延伸;
多个导通结构,设于所述本体,所述导通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一个所述导通结构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二分支与所述第二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一分支,另一个所述导通结构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二分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元件,其特征在于: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接地手指在第三方向同一端相连的多个所述导通结构,沿第二方向对齐且等间距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支在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或连接于所述第二分支在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手指和所述第二接地手指具有自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的一个所述第一分支与一个所述第二分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一对接边,所述对接边在第三方向上位于所述本体的边缘,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的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且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的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上距离所述对接边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上距离所述对接边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元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于所述本体的至少一接地层,所述接地层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多个所述导通结构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接地层并与所述接地层导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一分支延伸至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的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二分支延伸至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的所述主体部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
8.一种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元件;
一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元件配合;
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基座具有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接面和一安装面,所述基座具有自所述对接面向内凹设形成的一插槽,所述插槽收容所述对接元件,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在第一方向上设置于所述插槽的相对两侧,位于所述插槽一侧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在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接地端子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之间的一个第一信号端子,位于所述插槽的另一侧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主体部一一对应接触,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的所述主体部接触,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手指的所述主体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均具有一接触部,多个所述接触部对应与多个所述主体部接触并沿第二方向对齐排列,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在第三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信号手指的最大滑移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在第三方向上与对应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最大滑移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弹臂,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弹臂,所述弹臂沿第三方向纵长延伸,所述弹臂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一分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手指的所述第二分支在第二方向上的最短距离。
CN202222743268.7U 2022-10-18 2022-10-18 对接元件和连接器组合 Active CN218919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3268.7U CN218919314U (zh) 2022-10-18 2022-10-18 对接元件和连接器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3268.7U CN218919314U (zh) 2022-10-18 2022-10-18 对接元件和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9314U true CN218919314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38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43268.7U Active CN218919314U (zh) 2022-10-18 2022-10-18 对接元件和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9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623435B2 (ja) 等長ライトアングルコネクタ
TWI593199B (zh) 電連接器
US6712646B2 (en) High-speed transmission connector with a ground structure having an improved shielding function
US7494379B2 (en) Connector with reference conductor contact
US6494734B1 (en)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1525347B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109659726B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11545788B2 (en) Terminal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621525B2 (en) Terminal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2260010B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TWM607468U (zh) 端子結構和電連接器
EP1453152B1 (en) Connector in which occurrence of crosstalk is suppressed by a ground contact
CN112701511B (zh) 电连接器
TWI772342B (zh) 電路板組合及其製造方法
CN113328296B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6358094B1 (en) Low inductance connector with enhanced capacitively coupled contacts for power applications
CN108879240B (zh)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CN113555714A (zh) 电连接器
CN218919314U (zh) 对接元件和连接器组合
CN113948918B (zh) 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CN215418829U (zh) 电连接器
CN210744216U (zh) 电连接器
CN109256634B (zh) 高速连接器模组及其制程方法
CN219393753U (zh) 电连接器
CN112186387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