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4048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4048U
CN216794048U CN202220216008.1U CN202220216008U CN216794048U CN 216794048 U CN216794048 U CN 216794048U CN 202220216008 U CN202220216008 U CN 202220216008U CN 216794048 U CN216794048 U CN 216794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slot
terminal
limi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160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ian Zhilian Chengd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ian Zhilian Cheng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ian Zhilian Chengd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ian Zhilian Cheng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160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4048U/zh
Priority to US17/740,300 priority patent/US20230238742A1/en
Priority to US17/740,263 priority patent/US2023023874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4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40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若干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端子组件以及用于固持所述端子组件的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插槽;以及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包括基板以及自所述基板向外延伸形成的若干插板;所述插板插入所述插槽,以将所述端子模块固定成一整体。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固定元件将若干端子模块固定为一整体,从而便于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
背景技术
背板连接器广泛运用于通信技术,它是大型通讯设备、超高性能服务器和巨型计算机、工业计算机、高端存储设备常用的连接器。背板连接器通常包括多个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列的信号模块,每一信号模块包括绝缘件、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并固定于绝缘件的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第一屏蔽件以及第二屏蔽件,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组装于绝缘件沿左右方向的相对两侧。然而,现有背板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屏蔽件通常只能逐件安装,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通过固定元件将若干端子模块固定为一整体,从而便于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若干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端子组件以及用于固持所述端子组件的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插槽;以及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包括基板以及自所述基板向外延伸形成的若干插板;所述插板插入所述插槽,以将所述端子模块固定成一整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槽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插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配合的第二限位件,以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的配合将所述端子模块、固定元件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件为限位突起,所述第二限位件为与所述限位突起相配合的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突起设置有第一导引面,所述插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与所述第二导引面相配合,以使得所述限位突起顺利进入所述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端子模块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若干差分信号端子对以及接地端子,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接地端子间隔设置,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插槽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延伸臂以及位于所述延伸臂远离所述绝缘本体一端的挡块;所述延伸臂、挡块以及绝缘本体共同形成所述插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臂、挡块以及绝缘本体共同形成两个所述插槽;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两个所述插槽分别位于所述延伸臂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槽面向相邻的端子模块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以使得所述插槽为开放式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元件还包括延伸板,所述延伸板是自所述基板沿远离所述插板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延伸板设置有副插槽,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与所述副插槽相配合的副插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副插板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副插槽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固定元件将若干端子模块固定为一整体,从而便于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端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端子模块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端子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屏蔽元件组装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绝缘本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屏蔽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屏蔽元件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固定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固定元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0、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的若干端子模块20、若干屏蔽元件30、用以固定所述端子模块20的固定元件40以及基座50。
请参阅图3以及图1、图2所示,所述壳体10包括对接壁11以及侧壁12。所述对接壁11以及侧壁12共同围设形成收容槽13,以收容所述端子模块20、屏蔽元件30。所述对接壁11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配合,其上设置有若干对接孔111。所述对接孔111沿第一方向AA贯穿所述对接壁11,并与所述收容槽13相连通。所述第一方向AA为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方向。所述侧壁12设置有导引部121以及第一固定部122。所述导引部121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以引导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两个侧壁12都设置有所述导引部121。优选地,在一个所述侧壁12上相邻的两个导引部121之间的间距大于另一个侧壁12上相邻的两个导引部121之间的间距。如此设置,不仅可以引导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00,而且还可以起到防呆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引部121为沿所述第一方向AA设置的导引槽。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导引部121亦可以为沿所述第一方向AA设置并自所述侧壁12向外突伸形成的导引块。所述第一固定部122位于所述侧壁12远离所述对接壁11的一端,用以与所述端子模块20相配合,以将所述端子模块20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壁12的数量为2个,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侧壁12的数量可以依需而设。
请参阅图4、图5以及图1所示,若干所述端子模块20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A的第三方向CC排列。所述端子模块20包括端子组件60以及用以固持所述端子组件60的绝缘本体70。请参阅图6以及图7所示,所述端子组件60包括若干接地端子61以及若干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设置于相邻的接地端子51之间。由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在垂直于第一方向AA和第三方向CC的第二方向BB上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61之间,从而可以在同一个端子模块20中对相邻的两个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信号干扰进行屏蔽,从而增强了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电磁隔离,改善了插入损耗以及串扰。所述接地端子61包括第一接触部611、第一安装部6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611和第一安装部612的第一连接部613。所述第一接触部611是自所述第一连接部613的一侧沿第一方向AA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612是自所述第一连接部613的另一侧沿第四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BB重合。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方向亦可以与所述第二方向BB部重合,例如: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BB之间形成锐角。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第一接触部611包括与第一接地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一接触臂6111以及与所述第二接地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接触臂61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元件为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元件为屏蔽元件30;当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在所述第一连接部613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接地元件、第二接地元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3的两侧。由于所述接地端子61与所述屏蔽元件30电性连接,从而能够使得相邻的屏蔽元件30的“地”信号连续,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改善了“地”的回流路径,进而增加了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电磁隔离,改善了插入损耗以及串扰。所述第一接触臂6111是自所述第一连接部613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AA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接触臂6111包括接触指6114以及自所述接触指6114的两侧分别向所述第一连接部613延伸形成的一对连接臂6115。所述接触指6114、一对连接臂6115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613共同围设形成让位槽6113。所述第二接触臂6112是自所述让位槽611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613相邻的侧缘沿所述第一方向AA向外延伸形成。由于所述第二接触臂6112设置于所述让位槽6113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接触臂6111、第二接触臂6112在所述第一方向AA上位于一条直线上,从而可以有效缩短所述端子组件50在所述第二方向BB上的长度。
请参阅图8所示,所述第一接触臂6111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端子之间的接触区域为第一接触区,所述第二接触臂6112与所述屏蔽元件30之间的接触区域为第二接触区。其中,沿所述第一连接部613的厚度方向(即:第三方向CC),所述第一接触区、第二接触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3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臂6111、第二接触臂6112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接触臂。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臂6111、第二接触臂6112中的至少一个亦可以设置为刚性接触臂。
请参阅图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613呈弯曲状,以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6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部612的延伸方向不平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6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部612的延伸方向垂直。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部6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部612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垂直,例如:两者平行或者两者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安装部612用以焊接至电路板,其可以是鱼眼状焊脚、针状焊脚、SMT焊脚、凸包中的一个。
请参阅图6以及图7所示,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包括两个差分信号端子62。所述差分信号端子62包括第二接触部621、第二安装部622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621和第二安装部622的第二连接部623。所述第一接触臂6111、第二接触部621沿所述第二方向BB排列。所述第二接触部621与对接连接器的信号端子之间的接触区域为第三接触区。请参阅图8所示,在所述第一连接部613的厚度方向(即:第三方向CC),所述第一接触区、第三接触区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3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接触区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3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623呈弯曲状,以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6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安装部622的延伸方向不平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触部6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安装部622的延伸方向垂直。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触部6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安装部622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垂直,例如:两者平行或者两者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安装部622用以焊接至电路板,其可以是鱼眼状焊脚、针状焊脚、SMT焊脚、凸包中的一个。
请参阅图9以及以图10所示,所述绝缘本体70用以固持所述第一连接部613、第二连接部623,以将所述接地端子61和差分信号端子62固定。所述绝缘本体70设置有镂空部71。所述镂空部71沿所述绝缘本体70的厚度方向(即:第三方向CC)贯穿所述绝缘本体70。所述镂空部71用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613、第二连接部623的部分区域暴露于空气中。由于空气的介电常数小于绝缘本体的介电常数,因此,如此设置,可以减少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插入损耗,并提高信号的传输速度。在连接器工艺制程中会产生金属丝或金属屑,所述金属丝或金属屑为游离态或固定态。当所述游离态或固定态的金属丝或金属屑掉落到所述镂空部71时,可能导致所述镂空部71内相邻的所述差分信号端子62之间、相邻的接地端子61和差分信号端子62之间产生绝缘耐压不良,甚至发生短路。因此,优选地,所述端子组件60位于所述镂空部71的部分的表面设置有一层绝缘薄膜。如此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游离态或固定态的金属丝或金属屑所造成的绝缘耐压不良或者短路问题。优选地,所述绝缘薄膜的厚度为0.01mm~0.1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613、第二连接部623部分位于所述镂空槽71内。请参阅图5以及图10所示,所述绝缘本体70靠近所述第二接触部621处设置有第一避让槽72。在所述第一方向AA上,所述第一避让槽72正对所述第二接触部621。当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信号端子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72。请参阅图5以及图10所示,在所述绝缘本体70靠近所述第一接触臂6111处设置有第二避让槽73。在所述第一方向AA上,所述第二避让槽73正对所述第一接触臂6111。当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端子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73。请参阅图4以及图9所示,在所述绝缘本体70靠近所述第二接触臂6112处设置有第三避让槽74。在所述第一方向AA上,所述第三避让槽74正对所述第二接触臂6112,并使得所述第二接触臂611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避让槽74内。
请参阅图9以及图10所示,所述绝缘本体70与所述侧壁1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部751以及插槽752。所述第二固定部751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2相配合,以将所述端子模块20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22为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部751为与所述固定槽相配合的固定突起。优选地,所述固定突起设置有引导部7511,以引导所述固定突起进入所述固定槽。请参阅图9以及图10所示,所述绝缘本体70沿着所述第二方向BB向外延伸形成有延伸臂753以及位于所述延伸臂753远离所述绝缘本体70一端的挡块754。所述延伸臂753、挡块754以及绝缘本体70共同形成所述插槽752。所述插槽752面向相邻的端子模块20的一侧设置有开口7521,以使得所述插槽752为开放式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臂753、挡块754以及绝缘本体70共同形成两个所述插槽752;在所述第三方向CC上,两个所述插槽752分别位于所述延伸臂753的两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插槽752的数量亦可以设置为一个。
请参阅图11、图12以及图1所示,若干所述屏蔽元件30沿所述第三方向CC排列。所述端子模块2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屏蔽元件30之间。所述屏蔽元件30设置有固定孔301,所述绝缘本体70设置于与所述固定孔301相配合的固定柱701。所述固定孔301与所述固定柱701相配合,以将所述屏蔽元件30固定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70上。所述屏蔽元件30包括基部31、自所述基部31的一侧沿第一方向AA向外延伸形成的对接部32以及自所述基部31的另一侧沿第二方向BB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部33。所述基部31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A和第二方向BB的第三方向CC向外突伸形成抵持部311。优选地,所述抵持部311与所述接地端子61电连接。所述抵持部311呈带状,并自所述基部31靠近所述安装部3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基部31靠近所述对接部32的一端。优选地,所述抵持部311与所述安装部33相交处设置有缺口312。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增强所述基部31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持部311呈带状,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持部311亦可以设置为自所述基部31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的抵持臂。
请参阅图11以及图12所示,所述对接部32远离所述基部31的一侧具有对接边沿321。所述对接部32设置有防短桩接地接触臂322,所述防短桩接地接触臂322的一端位于所述对接边沿321,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AA朝向所述基部31延伸。若干所述防短桩接地接触臂322沿所述第二方向BB排列,相邻的两个所述防短桩接地接触臂322之间设置有对接槽323。所述第一接触臂6111正对一个屏蔽元件30的防短桩接地接触臂322,所述第二接触臂6112抵持另一个屏蔽元件30。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正对所述对接槽323。所述对接槽323的槽底壁与所述防短桩接地接触臂322之间的最大间距位于0~2.2毫米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部32包括基壁3201。所述防短桩接地接触臂322是自所述基壁3201沿所述第三方向CC向外突伸形成的。所述防短桩接地接触臂322在所述第一方向AA上与所述基部31机械连接,在所述第二方向BB上与所述对接槽323的槽底壁机械连接。所述防短桩接地接触臂322与所述基壁3201之间的最大间距位于0~1.1毫米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槽323的槽底壁是自所述基壁3201向内凹陷形成的。所述对接槽323的槽底壁与所述基壁3201之间的最大间距位于0~1.1毫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防短桩接地接触臂322远离所述基部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对接舌片3221。所述防短桩接地接触臂322在所述第一方向AA上的长度位于0.2~10毫米之间,所述第一对接舌片3221在所述第一方向AA上的长度位于0~6.4毫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槽323的槽底壁远离所述基部3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对接舌片3231。所述第二对接舌片3231在所述第一方向AA上的长度位于0~6.4毫米之间。相邻的所述第一对接舌片3221、第二对接舌片3231之间具有间隙槽3232。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一对接舌片3221、第二对接舌片3231之间设置有间隙槽3232,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一对接舌片3221、第二对接舌片3231之间也可以不设置间隙槽。当相邻的所述第一对接舌片3221、第二对接舌片3231之间没有间隙槽时,“地”的回流路径更短,进而使得插入损耗性能、抗串扰性能更佳。
请参阅图11以及图12所示,所述对接槽323的槽底壁还设置有调谐部3233。所述调谐部3233为调谐孔、调谐凹坑中的一个。所述调谐孔为沿所述对接槽323的槽底壁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槽底壁的通孔。所述调谐凹坑为非贯穿槽。优选地,所述对接槽323的槽底壁具有多个所述调谐部3233。所述多个调谐部3233可以呈对称分布,也可以呈辐射型分布。当所述对接槽323的槽底壁设置有多个所述调谐部3233时,多个所述调谐部3233可以全部都是调谐孔,也可以全部都是调谐凹坑,也可以是部分为调谐孔,部分为调谐凹坑。
请参阅图13以及图14所示,所述固定元件40用以将若干所述端子模块20固定呈一整体。所述固定元件40包括基板41、自所述基板41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若干插板42以及自所述基板41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延伸板43。所述插板42插入所述插槽752,以将所述端子模块20固定成一整体。所述插槽752设置有第一限位件7522。所述插板4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7522相配合的第二限位件421,以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7522、第二限位件421的配合将所述端子模块20、固定元件40固定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7522为限位突起,所述第二限位件421为与所述限位突起相配合的限位槽。优选地,所述限位突起设置有第一导引面7523,所述插板42远离所述基板4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引面422。所述第一导引面7523与所述第二导引面422相配合,以使得所述限位突起顺利进入所述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板43还设置有副插槽431。所述绝缘本体70还设置有与所述副插槽431相配合的副插板702。所述副插板702插入所述副插槽431,以使得所述固定元件40、端子模块20固定在一起。优选地,所述副插板702设置有凸起(未图示)。所述凸起与所述副插槽431过盈配合。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基座50呈板状,用以与所述端子模块20、屏蔽元件30相配合,以将所述端子模块20、屏蔽元件30固定为一整体。所述基座50上设置有若干插孔51,以便所述第一安装部612、第二安装部622穿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通过固定元件40将若干端子模块20固定为一整体,从而便于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端子组件80。所述端子组件80的结构与所述端子组件6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端子组件80的接地端子81还包括与第三接地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三接触臂8131。所述第三接触臂8131是自第一连接部813远离第一接触部811的一侧沿第四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三接触臂8131为弹性接触臂、刚性接触臂中的一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接地元件为相邻端子组件80之间的屏蔽元件。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相邻屏蔽元件的“地”连续,从而进一步改善“地”的回流路径,增强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电磁隔离,改善了插入损耗与串扰。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接地结构,包括所述端子组件60/80、第一接地元件以及第二接地元件。所述第一接地元件、端子组件60/80间隔设置,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排列。所述接地端子61/81同时与所述第一接地元件、第二接地元件电性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元件、第二接地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接地端子61/81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元件为屏蔽元件,所述第二接地元件为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端子。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300,包括所述电连接器100以及与所述电连接器100相配合的对接连接器200。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端子组件以及用于固持所述端子组件的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插槽;以及
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包括基板以及自所述基板向外延伸形成的若干插板;所述插板插入所述插槽,以将所述端子模块固定成一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插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配合的第二限位件,以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的配合将所述端子模块、固定元件固定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限位突起,所述第二限位件为与所述限位突起相配合的限位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突起设置有第一导引面,所述插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与所述第二导引面相配合,以使得所述限位突起顺利进入所述限位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端子模块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若干差分信号端子对以及接地端子,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接地端子间隔设置,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插槽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延伸臂以及位于所述延伸臂远离所述绝缘本体一端的挡块;所述延伸臂、挡块以及绝缘本体共同形成所述插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挡块以及绝缘本体共同形成两个所述插槽;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两个所述插槽分别位于所述延伸臂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面向相邻的端子模块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以使得所述插槽为开放式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还包括延伸板,所述延伸板是自所述基板沿远离所述插板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延伸板设置有副插槽,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与所述副插槽相配合的副插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插板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副插槽过盈配合。
CN202220216008.1U 2022-01-26 2022-01-26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6794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6008.1U CN216794048U (zh) 2022-01-26 2022-01-26 电连接器
US17/740,300 US20230238742A1 (en) 2022-01-26 2022-05-09 Terminal module and high-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US17/740,263 US20230238744A1 (en) 2022-01-26 2022-05-09 Shielding means and high-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6008.1U CN216794048U (zh) 2022-01-26 2022-01-26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4048U true CN216794048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4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16008.1U Active CN216794048U (zh) 2022-01-26 2022-01-26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40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31914B1 (en) Grounding scheme for a high speed backplane connector system
US4571014A (en) High frequency modular connector
US7086901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1525347B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107453064B (zh) 电连接器
US11545791B2 (en) Terminal assembly and connector
US11271333B2 (en) Terminal module
CN110854572A (zh) 连接器
US1117145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structure and shielding
TW202209765A (zh) 插頭組件之接點模組
CN111370943A (zh) 电连接器
TW202123547A (zh) 電連接器
CN216794048U (zh) 电连接器
CN216794155U (zh) 接地端子、端子组件以及接地结构
CN216794044U (zh) 端子模块以及电连接器
US2022031118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4421240B (zh) 屏蔽元件以及电连接器
CN114421241B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5119431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
CN115133352A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211605557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1342272A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2392408U (zh) 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CN216289110U (zh) 一种端子模组
CN219086384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