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2408U - 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92408U
CN212392408U CN202020914285.0U CN202020914285U CN212392408U CN 212392408 U CN212392408 U CN 212392408U CN 202020914285 U CN202020914285 U CN 202020914285U CN 212392408 U CN212392408 U CN 212392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sulating body
metal
housing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142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坷昌
黄斌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142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92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92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924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端子结构及连接器,端子结构,其包括:第一端子组件,具有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一绝缘本体,第一信号端子嵌设于第一绝缘本体;第二端子组件,具有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及第二绝缘本体,第二信号端子嵌设于第二绝缘本体,并且第二端子组件与第一端子组件相对设置;至少一个金属屏蔽板,连接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金属屏蔽板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信号端子之间和相邻的两个第二信号端子之间;金属壳体,包覆第一端子组件、第二端子组件和至少一个金属屏蔽板,至少一个金属屏蔽板与金属壳体连接。本申请的端子结构的零件数量少,可以减少装配步骤,提高装配效率,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速信号传输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高速端子通常要做成薄片状,以便于其阵列安装。现有技术的高速端子结构通常包括主要金属壳体、差分信号端子及屏蔽金属,差分信号端子置于金属壳体内,屏蔽金属包裹在差分信号端子途径的外围,以起到阻隔信号的辐射,对地产生共模信号,与其他差分信号耦合,既消耗自身能量,又对其他信号和网络造成干扰和侵害。但现有技术的高速端子结构的零件数量过多,导致装配过程复杂,不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大幅降低装配效率,组装品质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解决目前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的零件数量过多,装配过程复杂,组装效率低,不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端子结构,其包括:
第一端子组件,具有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一绝缘本体,第一信号端子嵌设于第一绝缘本体;
第二端子组件,具有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及第二绝缘本体,第二信号端子嵌设于第二绝缘本体,并且第二端子组件与第一端子组件相对设置;
至少一个金属屏蔽板,连接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金属屏蔽板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信号端子之间和相邻的两个第二信号端子之间;
金属壳体,包覆第一端子组件、第二端子组件和至少一个金属屏蔽板,至少一个金属屏蔽板与金属壳体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穿槽,第二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穿槽;
其中,每个金属屏蔽板设置于对应的第一穿槽和第二穿槽,并且与金属壳体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金属屏蔽板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多个第三定位柱,多个第三定位柱从至少一个第一穿槽和至少一个第二穿槽露出,金属壳体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孔,第三定位柱设置于对应的第三定位孔中。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金属壳体的内表面具有多个焊接凸点,多个焊接凸点与金属屏蔽板内侧面焊接固定。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金属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端子组件上,其周边具有多个第一翻边,每个第一翻边上具有卡槽;
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二端子组件上,其周边具有多个第二翻边,且每个第二翻边上还设置有与每个第一翻边上的卡槽对应的卡扣,每个第二翻边覆盖于对应的第一翻边上,每个卡扣对应卡接在每个卡槽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翻边朝向第二壳体的端部具有导引件,每个导引件往远离对应的第二翻边延伸,第二绝缘本体的侧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导引槽,每个导引件位于对应的导引槽。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卡扣靠近第二壳体内的一端具有抵接表面,抵接表面抵接于卡槽靠近第二壳体的侧壁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卡槽具有置入部和定位部,卡扣从置入部进入定位部,抵接表面抵接于定位部的侧壁,定位部的宽度大于置入部的宽度,置入部的侧边抵接于卡扣与抵接表面垂直的相对两个表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多个第一翻边中至少一者上还设置有多个弹片,多个所述弹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翻边的内表面接触。
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绝缘本体远离第二绝缘本体的表面及第二绝缘本体远离第一绝缘本体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每个第二定位柱插入对应的第二定位孔内,第二定位柱为热熔柱。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穿槽靠近金属壳体侧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桥,每个第二穿槽靠近金属壳体侧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桥,金属屏蔽板的两侧具有与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桥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桥对应的豁口,金属屏蔽板的两侧通过豁口卡接在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桥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桥上。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端子结构,端子结构左右排列在壳体内。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有:
本申请的端子结构及连接器,本申请的端子结构在装配时只需要将第一端子组件、金属屏蔽板及第二端子组件按照装配顺序安装在金属壳体内,再将金属屏蔽板与金属壳体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本申请的端子结构的零件数量少,可以减少装配步骤,有效提升装配效率,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并且大幅提升组装品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分解图。
图4、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金属屏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A处的放大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部分分解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分解图。
图17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图1、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1和图2所示,端子结构1包括第一端子组件2、第二端子组件3、至少一个金属屏蔽板4和金属壳体5,其中:
第一端子组件2具有多个第一信号端子21。图4和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端子组件2还包括第一绝缘本体22,多个第一信号端子21嵌设于第一绝缘本体22中,每个第一信号端子21具有第一插接端21a和第一连接端21b,第一插接端21a和第一连接端21b分别从第一绝缘本体22突出,第一插接端21a用于与配对连接器电性接触,第一连接端21b用于焊接于电路板上。第一绝缘本体2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穿槽23,第一穿槽23侧向贯穿第一绝缘本体22,但并不以此为限。优选的,第一绝缘本体22与多个第一信号端子21为注塑一体件,但并不以此为限。
第二端子组件3与第一端子组件2相对设置,第二端子组件3具有多个第二信号端子31,并且多个第一信号端子21与多个第二信号端子31呈一一相对设置。图6和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二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6和图7,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端子组件3还包括第二绝缘本体32,多个第二信号端子31嵌设于第二绝缘本体32中,第二绝缘本体32与第一绝缘本体22对应,每个第二信号端子31具有第二插接端31a和第二连接端31b,第二插接端31a和第二连接端31b分别从第二绝缘本体32突出,第二插接端31a用于与配对连接器电性接触,第二连接端31b用于焊接于电路板上。每个第二信号端子31的第二插接端31a与每个第一信号端子21的第一插接端21a对应并且位于同一侧,每个第二信号端子31的第二连接端31b与每个第一信号端子21的第一连接端21b对应并且位于同一侧。第二绝缘本体32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穿槽33,第二穿槽33贯穿第二绝缘本体32,并且与第一穿槽23相互对齐,但并不以此为限。优选的,第二绝缘本体32与多个第二信号端子31为注塑一体件,但并不以此为限。
至少一个金属屏蔽板4连接第一端子组件2和第二端子组件3,金属屏蔽板4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信号端子21之间和相邻的两个第二信号端子31之间,用以对分隔多个第一信号端子21和多个第二信号端子31。本实施例公开的每个金属屏蔽板4设置于对应的第一穿槽23和第二穿槽33中,但并不以此为限。
金属壳体5包覆第一端子组件2、第二端子组件3和至少一个金属屏蔽板4,至少一个金属屏蔽板4相对的两侧与金属壳体5连接。请再次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金属壳体5具有多个接地插接端5a和多个接地连接端5b,多个接地插接端5a与第一插接端21a和第二插接端31a对应并且位于同一侧,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多个接地连接端5b与第一连接端21b和第二连接端31b对应并且位于同一侧,用于固定于电路板上,至少一个金属屏蔽板4与金属壳体5连接而接地,以对第一端子组件2、第二端子组件3具有电磁屏蔽的作用。
具体而言,如图3至图7所示,第一端子组件2上具有第一绝缘本体22和二个第一信号端子21,二个第一信号端子21嵌设于第一绝缘本体22中,第一绝缘本体22与二个第一信号端子21为注塑一体件。第一绝缘本体22具有一个第一穿槽23,第一穿槽23位于二个第一信号端子21之间。
第二端子组件3具有第二绝缘本体32和二个第二信号端子31,二个第二信号端子31嵌设于第二绝缘本体32中,第二绝缘本体32与二个第二信号端子31为注塑一体件。第二绝缘本体32具有一个第二穿槽33,第二穿槽33位于二个第二信号端子31之间,并与第一穿槽23相互对齐。
金属屏蔽板4的数量为一个,金属屏蔽板4固定收容于第一穿槽23和第二穿槽33中,金属壳体5包覆第一端子组件2、第二端子组件3和金属屏蔽板4,且金属屏蔽板4相对的两侧与金属壳体5连接。由于第一端子组件2及第二端子组件3为注塑件,在装配时只需要将第一端子组件2、金属屏蔽板4及第二端子组件3按照装配顺序装配好后,再装入到金属壳体5内,最后将该金属屏蔽板4与金属壳体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可以减少装配步骤,提高装配效率,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该焊接优先采用激光点焊。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金属屏蔽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金属屏蔽板4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多个第三定位柱41,多个第三定位柱41从至少一个第一穿槽23和至少一个第二穿槽33露出,金属壳体5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孔51(如图1所示),第三定位柱41设置于对应的第三定位孔51中,多个第三定位柱41用以在安装金属屏蔽板4时,插入到其对应的第三定位孔51中,对金属屏蔽板4进行定位,但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而言,金属屏蔽板4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二个第三定位柱41,第三定位孔51的数量为四个,可以看出,四个第三定位孔51分别设置在金属壳体5的两侧,金属屏蔽板4的一侧上的二个第三定位柱41对应插入到位于金属壳体5一侧上的二个第三定位孔51内。
应理解,上述仅以二个第三定位柱41为例对多个第三定位柱41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多个第三定位柱41还可以为其他数量,例如,多个第三定位柱41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以上。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金属壳体5的内表面具有多个焊接凸点52,多个焊接凸点52与位于第一穿槽23和第二穿槽33中的金属屏蔽板4对应,用以对金属屏蔽板4与金属壳体5进行激光点焊连接。
具体而言,金属壳体5的内表面具有多个焊接凸点52。图9和图10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和图1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至图12所示,多个焊接凸点52的数量为二十个,可以看出,金属壳体5包括第一壳体501和第二壳体502,十个焊接凸点52位于金属壳体5的第一壳体501的内表面上,另十个焊接凸点52位于金属壳体5的第二壳体502的内表面上,位于第一壳体501的十个焊接凸点52和位于第二壳体502的时个焊接凸点52分别沿着金属屏蔽板4的路径设置。
在端子结构1组成完成后,也即金属壳体5包覆第一端子组件2、第二端子组件3和金属屏蔽板4后,每个金属屏蔽板4从第一绝缘本体22凸出的一侧与第一壳体501连接,每个金属屏蔽板4从第二绝缘本体32突出的一侧与第二壳体502连接,通过二十个焊接凸点52对金属屏蔽板4与第一壳体501和第二壳体502进行激光点焊,将金属屏蔽板4与金属壳体5固定连接在一起。
由于现有技术的屏蔽金属与金属壳体5采用刚性机械结构的实现难度较大,因此屏蔽金属通常采用导电塑胶嵌件成型件,其与金属壳体5连接主要靠塑胶柱热熔接触。而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结构通过多个焊接凸点52,对金属屏蔽板4与金属壳体5进行激光点焊连接,可以实现金属屏蔽板4与金属壳体5的刚性机械连接,提高装配速度。
应理解,上述仅以二十个焊接凸点52为例对多个焊接凸点52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端子结构1可作为高速背板连接器中的电薄片(Wafer),其中第一端子组件2的第一绝缘本体22和第二端子组件3的第二绝缘本体32为竖直片体,第一端子组件2的第一信号端子21沿着第一绝缘本体22的竖直面排列,第二端子组件3的第二信号端子31沿着第二绝缘本体32的竖直面排列。上述仅为本申请的一实施态样,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也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连接器中,于此不再赘述。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9至图12,第一壳体501设置于第一端子组件2上,其周边具有多个第一翻边503,每个第一翻边503上具有卡槽5031。第二壳体502设置于第二端子组件3上,其周边具有多个第二翻边504,且每个第二翻边504上还设置有与每个第一翻边503上的卡槽5031对应的卡扣5041。
每个第二翻边504覆盖于对应的第一翻边503上。请再次参考图10,本实施例公开的多个第一翻边503中至少一者上还设置有多个弹片5033,多个弹片5033与对应的第二翻边504的内表面接触,用以增加第一翻边503上与第二翻边504之间电性连接稳定性,防止其存在间隙晃动,但并不以此为限。
每个卡扣5041对应卡接在每个卡槽5031内。图13是图11中A处的放大图。如图11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卡扣5041靠近第二壳体502内的一端具有抵接表面5042,抵接表面5042抵接于卡槽5031靠近第二壳体502的侧壁上,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再次参考图10,本实施例进一步公开的卡槽5031具有置入部54和定位部55,卡扣5041从置入部54进入定位部55,抵接表面5042抵接于定位部55的侧壁,定位部55的宽度大于置入部54的宽度,置入部54的侧边抵接于卡扣5041与抵接表面5042垂直的相对两个表面,实现第一壳体501与第二壳体502互扣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而言,如图9至图13所示,可以看出,卡扣5041为向内突出于第二翻边504表面的凸起结构,抵接表面5042为该凸起结构的外表面,置入部54为竖直通槽,定位部55为水平通槽,置入部54与定位部55形成T形槽结构。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图1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部分分解图。如图7、图9和图14所示,每个第一翻边503朝向第二壳体502的端部具有导引件5032,每个导引件5032往远离对应的第二翻边504的方向延伸,第二绝缘本体32的侧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导引槽324,每个导引件5032位于对应的导引槽324。
具体而言,每个导引件5032位于每个第一翻边503的顶端中间位置,每个导引件5032呈向内弯折的弧形凸起状,扣在第二绝缘本体32的侧表面对应的导引槽324内,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5和图6,第一绝缘本体22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逃料槽221,每个第一逃料槽221位于第一绝缘本体22与第二绝缘本体32邻接的表面并且延伸至对应的第一信号端子21,第二绝缘本体32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逃料槽321,每个第二逃料槽321位于第二绝缘本体32与第一绝缘本体22邻接的表面并且延伸至对应的第二信号端子31。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绝缘本体22及第二绝缘本体32上设置对应的多个第一逃料槽221及多个第二逃料槽321,用以降低其介电常数,实现第一信号端子21与第二信号端子31之间的强耦合,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5和图6,第一绝缘本体22与第二绝缘本体32邻接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柱222,第二绝缘本体32与第一绝缘本体22邻接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322,多个第一定位柱222与个第一定位孔322一一对应,并且插入到对应的第一定位孔322内,将第一绝缘本体22与第二绝缘本体32定位连接在一起。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柱222的数量为二个,第一定位孔322的数量为二个,二个第一定位柱222呈对角设置在第一绝缘本体22上,二个第一定位孔322呈对角设置在第二绝缘本体32上,二个第一定位柱222插入到对应的第一定位孔322内,将第一绝缘本体22与第二绝缘本体32定位连接在一起。
应理解,上述仅以二个第一定位柱222和二个第一定位孔322为例对多个第一定位柱222和多个第一定位孔322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第一定位柱222的数量与第一定位孔322的数量相符,第一定位柱222和第一定位孔322还可以为其他数量,例如,第一定位柱222和第一定位孔322可以分别为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以上。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4和图7,第一绝缘本体22远离第二绝缘本体32的表面及第二绝缘本体32远离第一绝缘本体22的表面还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柱223。第一壳体501和第二壳体502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53,每个第二定位柱223插入对应的第二定位孔53内。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二定位柱223的数量为四个。可以看出,二个第二定位柱223设置在第一绝缘本体22远离第二绝缘本体32的表面,二个第二定位柱223设置在第二绝缘本体32远离第一绝缘本体22的表面。
在第一绝缘本体22及第二绝缘本体32安装在金属壳体5内时,第一绝缘本体22及第二绝缘本体32分别安装在第一壳体501及第二壳体502上,四个第二定位柱223插入对应的第二定位孔53内,可初步定位第一壳体501于第一绝缘本体22上和初步定位第二壳体502于第二绝缘本体32上。优选地,每个第二定位柱223可为热熔柱,在金属屏蔽板4与金属壳体5激光焊接前,通过热熔每个第二定位柱223而固定第一壳体501于第一绝缘本体22上和固定第二壳体502于第二绝缘本体32上。
应理解,上述仅以四个第二定位柱223为例对多个第二定位柱223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多个第二定位柱223还可以为其他数量,例如,多个第二定位柱223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以上。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5和图7,第一绝缘本体22的侧表面还设置有第一卡合凸块224及弹臂225,弹臂225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卡合凸块224,其另一端往远离第一卡合凸块224的方向延伸,第二绝缘本体32还设置有第二卡合凸块325,第二卡合凸块325与第一卡合凸块224邻接,第一卡合凸块224、第二卡合凸块325及弹臂225用于在端子结构1装配于连接器壳体时,第一卡合凸块224、第二卡合凸块325及弹臂225与连接器壳体的对应结构搭配而限制端子结构1的X,Y,Z三个方向的自由度,本申请中的X,Y,Z是虚拟的假想方向自由度,Z为端子结构1的竖直方向自由度,X和Y构成端子结构1的水平方向自由度,Z垂直于该水平方向自由度。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4和图7,第一绝缘本体22背离第二绝缘本体32的表面还设置有多个第一让位槽226,且每个第一信号端子21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让位槽226之间,多个第一让位槽226分别与第一壳体501之间形成第一避让空间。第二绝缘本体32背离第一绝缘本体22的表面还设置有多个第二让位槽323,且每个第二信号端子31位于相邻两个第二让位槽323之间,多个第二让位槽323分别第二壳体502之间形成第二避让空间,当端子结构1组装于连接器本体时,连接器本体的结构与金属壳体5产生干涉,第一避让空间及第二避让空间给予金属壳体5内缩的空间,使金属壳体5保持一定弹性,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4至图7,每个第一穿槽23靠近金属壳体5侧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桥231,每个第二穿槽33靠近金属壳体5侧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桥331,每个金属屏蔽板4相对的两侧对应卡接在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桥231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桥331上,并且与金属壳体5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再次参考图8,本实施例进一步公开的金属屏蔽板4的两侧具有与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桥231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桥331对应的豁口42,金属屏蔽板4的两侧通过豁口42卡接在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桥231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桥331上,但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而言,金属屏蔽板4的两侧通过豁口42卡接在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桥231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桥331上。如图4至图8所示,豁口42的数量为六个,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桥231的数量为三个,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桥331的数量为三个,可以看出,六个豁口42对称位于金属屏蔽板4的两侧,金属屏蔽板4的两侧通过六个豁口42卡接在三个第一连接桥231及三个第二连接桥331上。
应理解,上述仅以三个第一连接桥231及三个第二连接桥331为例对多个第一连接桥231及多个第二连接桥331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8,每个金属屏蔽板4的两侧具有多个凸点43,多个凸点43用于金属屏蔽板4设置于其对应的第一穿槽23和第二穿槽33时,与第一穿槽23及第二穿槽33的内壁呈紧密接触,通常为干涉接触,将金属屏蔽板4定位在第一穿槽23和第二穿槽33内,防止其在第一穿槽23和第二穿槽33内晃动,方便其装配,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中,图1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15、16所示,本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与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结构不同在于,第一端子组件2上具有第一绝缘本体22和三个第一信号端子21,三个第一信号端子21嵌设于第一绝缘本体22中,第一绝缘本体22与三个第一信号端子21为注塑一体件。第一绝缘本体22具有二个第一穿槽23,该二个第一穿槽23间隔位于三个第一信号端子21之间。
第二端子组件3具有第二绝缘本体32和三个第二信号端子31,三个第二信号端子31嵌设于第二绝缘本体32中,第二绝缘本体32与三个第二信号端子31为注塑一体件。第二绝缘本体32具有二个第二穿槽33,该二个第二穿槽33间隔位于三个第二信号端子31之间,并与第二个穿槽23一一对应。
金属屏蔽板4的数量为二个,二个金属屏蔽板4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一穿槽23和第二穿槽33,金属壳体5包覆第一端子组件2、第二端子组件3和二个金属屏蔽板4,且二个金属屏蔽板4相对的两侧与金属壳体5连接。
由于第一端子组件2及第二端子组件3为注塑件,在装配时只需要将第一端子组件2、二个金属屏蔽板4及第二端子组件3按照装配顺序安装在金属壳体5内,再将二个金属屏蔽板4与金属壳体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可以减少装配步骤,提高装配效率,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应理解,上述仅以二个第一信号端子21与二个第二信号端子31、三个第一信号端子21与三个第二信号端子31分别为例对多个第一信号端子21与多个第二信号端子31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多个第一信号端子21与多个第二信号端子31还可以为其他数量,例如,多个第一信号端子21可以为四个、五个或六个以上,多个第二信号端子31可以为四个、五个或六个以上。
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中,图17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连接器6包括壳体61和至少两个如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端子结构1,端子结构1左右排列在壳体61内。
具体而言,连接器6还包括间隔板62,端子结构1设置于壳体61与间隔板62之间。图18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和图18所示,端子结构1的数量为四个,壳体61上具有多个插孔611,壳体61上设置有与每个端子结构1中第一卡合凸块224和第二卡合凸块325对应的限位缺口622,及与每个端子结构1中弹臂225对应的限位开口613。
可以看出,四个端子结构1安装在壳体61上,其信号端子对应插在插孔611内,第一卡合凸块224和第二卡合凸块325位于限位缺口622中,弹臂225抵接于对应的限位开口613的侧壁,间隔板62盖合在四个端子结构1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以上述结构对多种连接器6中的其中一种连接器6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本实施例的教导选择其他结构的包括本申请的端子结构1的连接器6。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端子结构和连接器,本申请的端子结构及连接器,本申请的端子结构在装配时只需要将第一端子组件、金属屏蔽板及第二端子组件按照装配顺序安装在金属壳体内,再将金属屏蔽板与金属壳体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本申请的端子结构的零件数量少,可以减少装配步骤,有效提升装配效率,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并且大幅提升组装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端子组件,具有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嵌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
第二端子组件,具有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及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嵌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并且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相对设置;
至少一个金属屏蔽板,连接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件,所述金属屏蔽板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之间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
金属壳体,包覆所述第一端子组件、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和至少一个所述金属屏蔽板,至少一个所述金属屏蔽板与所述金属壳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穿槽,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穿槽;
其中,每个所述金属屏蔽板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穿槽和所述第二穿槽,并且与所述金属壳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板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多个第三定位柱,多个所述第三定位柱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穿槽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穿槽露出,所述金属壳体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柱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定位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内表面具有多个焊接凸点,多个所述焊接凸点与所述金属屏蔽板内侧面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上,其周边具有多个第一翻边,每个所述第一翻边上具有卡槽;
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上,其周边具有多个第二翻边,且每个所述第二翻边上还设置有与每个所述第一翻边上的所述卡槽对应的卡扣,每个所述第二翻边覆盖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翻边上,每个所述卡扣对应卡接在每个所述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翻边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具有导引件,每个所述导引件往远离对应的所述第二翻边延伸,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侧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导引槽,每个所述导引件位于对应的所述导引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靠近所述第二壳体内的一端具有抵接表面,所述抵接表面抵接于所述卡槽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具有置入部和定位部,所述卡扣从所述置入部进入所述定位部,所述抵接表面抵接于所述定位部的侧壁,所述定位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置入部的宽度,所述置入部的侧边抵接于所述卡扣与所述抵接表面垂直的相对两个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翻边中至少一者上还设置有多个弹片,多个所述弹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翻边的内表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远离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表面及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远离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每个所述第二定位柱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内,所述第二定位柱为热熔柱。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穿槽靠近所述金属壳体侧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桥,每个所述第二穿槽靠近所述金属壳体侧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桥,所述金属屏蔽板的两侧具有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桥对应的豁口,所述金属屏蔽板的两侧通过所述豁口卡接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桥上。
12.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如上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结构,所述端子结构左右排列在所述壳体内。
CN202020914285.0U 2020-05-27 2020-05-27 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Active CN212392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4285.0U CN212392408U (zh) 2020-05-27 2020-05-27 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4285.0U CN212392408U (zh) 2020-05-27 2020-05-27 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92408U true CN212392408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14285.0U Active CN212392408U (zh) 2020-05-27 2020-05-27 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924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8088A (zh) * 2020-05-27 2020-07-31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8088A (zh) * 2020-05-27 2020-07-31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78088A (zh) 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US7086901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528663B (zh) 頭座與插座組件之接地結構
TWI578629B (zh) 插頭連接器及與之對接的插座連接器
CN112072401B (zh)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US2005027733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member
CN112117604B (zh) 电连接器
CN102946029A (zh) 用于插头和插座组件的接地结构件
US7736176B2 (en) Modular jack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connecting terminal
CN112103723B (zh)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CN103384042A (zh) 用于中平面连接器系统的插座组件
JPH06325829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11271333B2 (en) Terminal module
US20220416457A1 (en)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power supply function
CN111755912A (zh) 电连接结构
CN212392408U (zh) 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CN111193156B (zh) 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网络设备和制造方法
CN115133352A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212392442U (zh) 电连接结构
CN209981537U (zh) 电连接器
CN109256634B (zh) 高速连接器模组及其制程方法
CN110707454A (zh) 电连接器
CN216794155U (zh) 接地端子、端子组件以及接地结构
CN216794048U (zh) 电连接器
CN216794044U (zh) 端子模块以及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